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活动心得体会(精选7篇)
1.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活动心得体会 篇一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幼儿社会化的桥梁,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有关领域的目标内容及要求,有着科学而明确的规定,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首先我们来看《纲要》中有关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纲要》中规定了语言教育有五方面的内容:
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三、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纲要》中关于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有七个方面:
一、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鼓励先与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的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二、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三、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者是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学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
六、培养浅阅读和浅书写技能。
七、是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该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纲要》中还提到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指导要点,这一共有四个部分:
一、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二、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三、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四、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的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以上是《纲要》对幼儿园语言教育所做的纲领性的指导。
那么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哪些语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呢?实际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了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专门的活动内容,也包括从幼儿入园的问候、晨间谈话,到幼儿离园时的道别等各个环节之中。当然还有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教育内容,可以说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涵盖最广、涉及领域最多的内容,因此可以把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大体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性的语言教育活动两类。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这五种基本的形式。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其他领域活动的语言交往,还有随机渗透的日常生活环节中的语言交往,我们在幼儿园语言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们就先从谈话活动说起吧!幼儿园的谈话活动被很多老师认为,是最难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要么放不开,难以达成教育目标,要么收不拢,把有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变成了无目的的闲聊。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澄清思想,提高认识,明了谈话活动的基本特点和主旨要领,那么有明确教育目标的幼儿园谈话活动,有哪些特征呢?咱们来看一下。
幼儿园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概括起来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谈话活动是有具体幼儿感兴趣的中心话题的。它包含了三层意思。第一,幼儿对话题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第二,有一定的新鲜感。第三,对幼儿近日生活的共同关心点有关。
第二个特点是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一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当幼儿围绕中心话题交谈个人见解时,他们的思路是相对开阔的。二是他们的语言经验各自有别,因此语言形式丰富而多种类。三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多,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交流的对象范围也会相对的大一些,它给幼儿提供的学习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其他活动所不具备的。第三,谈话活动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宽松自由的气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的感受发表见解,针对谈话的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其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的语言,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愿意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的想法,但不要求他们一定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连贯完整的语段,实际上谈话活动更重在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让幼儿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操练自己的语言,并通过互相的影响提高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从而来发展自己的语言。
四、幼儿园谈话活动,具有较丰富的话题素材,幼儿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花草树木、飞鸟游鱼,还是家人同伴,玩具图书,只要他们感兴趣,几乎都可以成为谈话活动的资料,那么怎样组织谈话活动呢?首先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幼儿谈话活动的话题应该是孩子们特别熟悉的,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我喜欢的人物、动物、玩具、图书、衣服、植物等等,我周围的人像父母、同伴、老师,我参加的活动,春游、参观、访问、玩游戏等等,这样的话题因为是幼儿所熟悉的,孩子才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其次话题要有趣味,能够激发幼儿谈话愿望,幼儿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更乐意去交谈去探索,所以老师应该随时关注幼儿的活动,捕捉幼儿的兴奋点,让孩子有话愿意说。
第二点就是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沟通交流的前提,民主、宽松、愉快的谈话氛围,是谈话活动有效的保证。教师应该真诚平等的同孩子交流,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每一句话,不断鼓励支持幼儿,努力营造宽松的氛围,幼儿在这种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没有压力,无拘无束,自然就有话敢说了,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与好朋友交流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与学习的语言机会。
三是适时评价,让幼儿有话会说。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还应及时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与评价,这对激发幼儿的谈话热情,帮助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是极其有效的。评价要在鼓励幼儿交流的基础上,给幼儿积极的肯定与支持。第一,要淡化幼儿的错误。幼儿由于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思不准确,用词不正确,或者扯题、跑题等现象,对于幼儿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必太在意,要耐心听幼儿讲完,不要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要相信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会逐步的发展和提高。第二个就是要关注个别差异。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存在个别差异的。对那些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处于弱势的幼儿,教师要特别的给予帮助和关注。对他们每一次的参与,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第三,要适时进行指导,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当幼儿出现错误时,教师要适时,就是抓住合适的时机给予指导,还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互相学习,教师的规范语言等来感染幼儿,帮助他们掌握表述的技巧,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孩子真正的有话会说。
谈话活动的组织有几个具体的环节,包括:第一,首先要创设谈话的情境,引出话题。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启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对话题有关经验的联想,打开言语表达的思路,做好谈话的准备。目的在于激发幼儿谈话愿望和兴趣。创设谈话的情境有几种方式:一是借助实物或者是道具,向幼儿提供与谈话主题有关的可视形象,启迪幼儿谈话的兴趣与思路。比如你最近发现孩子没,对动物特别感兴趣。如果直接带一只小动物来,比如一只小狗,孩子们的话题一下就会打开了,因为他的兴趣点特别的高。二是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通过自己说一段话,提一些问题来唤起幼儿的记忆,调动他们的经验,以便于幼儿能够顺利的进入谈话的情境。三是用游戏或者是表演的形式创设谈话的情境。第四种是综合的形式,就是以上三种模式的混合运用。这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最多。
第二,是要围绕话题自由的交谈。在幼儿的话题开始之后,教师接下来要向幼儿提供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机会,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调动幼儿,对个人谈话中心话题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谈话经验,交流个人的见解。组织和设计这一步骤时,注意也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要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的交谈,可以不示范、不提示、不纠错,遵循这样三个原则。让幼儿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第二,要注意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者是多向的交流,可让幼儿自己选择交流的对象。注意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教师必须参与并观察幼儿的谈话情况,这样做就是为下一阶段指导做好准备。谈话活动的第三个步骤就是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使幼儿会谈。经过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的活动阶段之后,教师要集中引导幼儿,逐步地拓展话题范围,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集体范围内谈话,我们可以还是以小狗为例,小朋友都知道狗是人类的朋友,那还有哪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呢?为什么这么说呢?把孩子们分散的话题,集中到统一的话题上来。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要逐层拓展,发展幼儿的谈话内容,给幼儿提供学习运用新的谈话经验的机会。
第四个环节是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这是一个总结提高的阶段。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谈话经验时,不是用示范、指示的方式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通过深入拓展的谈话范围将这种经验逐步传递给幼儿。在帮助幼儿梳理思路、总结谈话内容的过程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新的谈话经验,教师在设计这一步骤时,要特别注意思考自己说什么和怎么说,万不可信口开河,或者是无话可说,因为这直接会影响到谈话活动的教育质量。下面我们就一个谈话活动“我的爸爸”来谈一谈这样一个活动设计。
这个案例是这样的,目标是有三个:一是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学会用简短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爸爸。
二、鼓励幼儿养成安静的,听同伴说话,轮流交流的习惯。
三、使幼儿增进对爸爸的了解,培养幼儿关心和热爱爸爸的情感。这三个目标。你看这个主题的设计,话题的设计,就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就能够容易引起幼儿积极而有序的交谈,基本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经验。这个谈话活动目标比较全面。其中有培养幼儿倾听他人谈话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帮助幼儿学习围绕话题表达个人观点方面的要求,也有帮助幼儿学习口语交谈规则方面的要求,这些目标也符合谈话活动,对小班幼儿的具体要求。他的活动准备是这样的,事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爸爸的日常生活,了解爸爸在家做些什么。第二,就是每人带一张自己爸爸的照片、活动过程,第一是通过提问,引出谈话的话题。教师先谈话,激发幼儿对谈话,对谈爸爸的兴趣,老师会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爸爸,个人的爸爸都不一样,今天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他在家里做些什么事情?由于幼儿对自己的爸爸比较熟悉,所以谈话情境的创设就采用了提问的方式,除此之外也准备了爸爸的图片、谜语等,也可以用来创设情境,引出谈话话题的。话题开始之后,就引导幼儿围绕我的爸爸自由的交谈。可以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或者是和身边的小朋友结伴,请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向同伴做介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轮流参与幼儿的小组谈话,了解他们的谈话内容,间接的引导幼儿围绕主题谈话,这一步就要求幼儿借助照片围绕主题在小组或者集体面前自由交谈,对爸爸的认识,这里的照片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是避免了幼儿谈话是否跑题,因为拿着照片嘛。其二,是诱发幼儿对爸爸的记忆,幼儿看着爸爸的照片,就容易想起爸爸跟他一起做过的事情,或者是爸爸的一些性格习惯等等方面,这样的幼儿就会有话可说。然后幼儿自由交谈完了,就开始引导幼儿进入集体谈话的环节了,教师就请个别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谈自己的爸爸,要求幼儿围绕以上的两个问题,大胆的讲出自己对爸爸的认识,教师要及时对幼儿的谈话给予赞许和鼓励,对认真专心听同伴讲话的幼儿也给予鼓励,这样暗示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这一步就是幼儿互相学习谈爸爸的不同方法,分享同伴的经验,因为每一个人,在集体面前谈话后,教师都要进行一个简短的讲评。第四个环节就是通过提问来拓展谈话范围,教师可以提出如下的问题,如你喜欢你爸爸吗?为什么喜欢他?你愿意为爸爸做些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二个就是幼儿在谈话过程中,教师要用平行谈话的方法,为幼儿提供新的谈话经验,这也是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老师可以这样来说自己的讲述。我的爸爸是老师,爸爸的工作很辛苦,每天晚上都要看书写文章,他会说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常和爸爸一起整理图书,还帮爸爸做其他的事情,我喜欢我的爸爸,这是老师给孩子们的一个范例。然后是教师的小结,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爸爸都很爱自己的宝宝,希望我们的小朋友都成为好孩子。我们要关心爸爸,要爱爸爸,教师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提问,你喜欢爸爸吗?为什么喜欢他?你愿意为爸爸做些什么事儿?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启发引导幼儿逐步拓宽了谈话的范围,使幼儿在谈话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新的谈话经验。再一个比较严肃的谈话之后,就可以用一个欣赏歌曲——“好爸爸、坏爸爸”来结束活动,让孩子在这个游戏中,快乐的唱唱跳跳中,来感受爸爸的爱。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幼儿园的讲述活动。幼儿园讲述活动是让幼儿凭借一定的讲述对象,在相对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较规范的语言,独自完成的语言表达活动。幼儿园讲述活动的作用在哪里呢?第一是培养讲述能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培养讲述能力是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在讲述活动中,幼儿需要独立的构思,讲述的内容、顺序、重点,考虑怎样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话,如我喜欢的活动区,那孩子在谈话之前,首先就要考虑,自己喜欢哪些活动区,先讲什么,再讲什么,重点讲哪些内容,用什么样的句子和词汇来描述,所以讲述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掌握讲述的一般方法和一些特殊的方法,使幼儿能够连贯完整清楚地讲述某一事物,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二个作用就是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什么是独白语言呢?就是独立构思和表达对某一内容的完整认识的一个语言,我们统称为独白语言。第三个作用就是教给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因为任何的讲述,讲述前都要有一个观察认识,或者是思考的过程,就能够让幼儿认识到、学习到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顺序。第四个作用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讲述活动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幼儿要经过一定的推理、判断、分析才能认识自己所要讲述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连贯的表述出来,再观察讲述中,有时还要展开丰富的联想,这也有助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一般的有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生活经验讲述、实物讲述几种类型,当然了还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法,那我们来看看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讲述活动一般有看图讲述、情境讲述、生活经验讲述、实物讲述几种类型,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分类方法。看图讲述就是根据图片的内容进行讲述的语言活动,有单幅图、多幅图、排图、拼图、绘图、粘图等等这些讲述形式。情境讲述,就是根据儿童经验来设计情境。通过角色表演或者是木偶表演,在引导幼儿观看表演的同时,要求儿童凭借对观看表演的理解进行的讲述活动。生活经验讲述,就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完整连贯、有条件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生活中所经历的或者是见过的,有深刻印象,或者是特别感兴趣的事情,这种讲述活动是这样。还有一种是实物讲述,就是使用具体的实物作为凭借物。如生活用品,玩具、教具等等,指导幼儿感知理解实物,并进行讲述的一种活动,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步骤一:是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幼儿的讲述活动具有相对固定的讲述对象,就是凭借物,因此在设计组织讲述活动时,首先要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主要通过观察的途径进行。这里说的观察主要是通过视觉汲取信息,如看图讲述、实物讲述、情境表演讲述,而听录音讲述,比如夏天的声音,就是先让幼儿听,录有夏天小动物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再通过想象进行的讲述,这是通过听觉的途径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教师怎样指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呢?这要把握三点,要注意的。一个是要依据讲述的类型特点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你像叙事性的讲述,就要重点感知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顺序,以及人物在其中的作用、描述性的讲述、观察的重点就应该放在物体或者是人物的形态、动作状态、特征等等方面。要把握的第二点,是依据凭借物的特点,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第一个是依据讲述类型的特点。第二个是依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中凭借物是很多种多样的,也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也有活动的、连续的等等。教师在指导儿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时,一定要抓住讲述对象的特点去组织观察活动过程。第三个需要注意的就是要依据具体的活动要求特点来感知理解讲述对象,因为每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指导重点就要有针对性、要具体,如有时是围绕中心重点讲,有时是要学习,按照顺序讲,讲述活动步骤之二,是运用已有经验来讲述,在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这一步骤的活动组织要尽量放开,让幼儿自由的讲述,给他们充分的机会和时间,运用已有的经验来进行表述。经验讲述的方式很多,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个是幼儿集体讲述。还有就是幼儿分小组讲述。再一个就是幼儿个别的交流讲述。
教师在指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讲述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讲述前交待清楚老师的要求,提醒幼儿要围绕感知对象进行讲述,避免跑题。二是在幼儿讲述过程中,注意倾听幼儿的讲述内容,发现幼儿讲述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当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的指导。
步骤之三是要引进新的讲述经验。经过这种自由的交流,这种开放性的讲述后,教师应该将活动导入到收的程序了,就要为幼儿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这个方式也可以归纳为三种,一个就是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在幼儿自己讲述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新的讲述思路,比如幼儿在讲一个拼图故事,用连贯的有情节的故事形式再现,那这个就可以孩子们讲完之后,教师就可以把图重新的做一个摆拼,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再把这个情节,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重新讲一遍,就给孩子一个不同的示范,但要注意教师提供的仅仅是讲述思路的一种,绝不是儿童重复复述的样板,如果教师误解了示范的作用,让孩子死板地按照老师的模式来讲述的话,就会极大地影响儿童讲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注意把握的第二点就是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教师可以从分析某一幼儿的讲述入手,和孩子们一起来归纳新的讲述思路,如讲述各式各样的杯子,孩子们讲完了之后,讲师说刚才小朋友讲的真好,他讲的时候是先讲的什么呀?先讲的杯子的颜色对吗?对!又讲了什么?是讲形状的,那这个杯子有几个部分组成呢?是用什么做的呢?有什么用途?还在问什么样的杯子,通过这样引导孩子边问答边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理清讲述的思路,引进一个新的讲述经验,虽然老师没有明说,可是老师这样的逐步引导,孩子们就会明白了,讲的时候要先讲什么,可以先讲颜色和形状,然后讲它的组成,然后讲它的用处等等,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新的讲述经验了。讲述活动的步骤之四,就是要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这是讲述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这个迁移新的讲述经验,有几种模式,一是由A及B,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幼儿学习了一种新的讲述经验后,教师立即提供同类不同内容的机会,让幼儿用讲A的思路去讲B。如刚才说的,学习了他用这种模式讲的杯子,可以再拿过一个玩具来,让孩子用同样的这种模式方式来讲,先观察它的颜色,再观察它的外形,再观察它的制作材料等等,就是来讲述相同的另一个东西,这就是由A及B的讲述。
第二,还有一个模式就是由A及A,这个意思就是,教师示范新的讲述经验,并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之后,让孩子来尝试用新的讲述方式来讲述同一件事、同一情境,但要注意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运用新的讲述经验,尽可能的避免绝对的模仿和复述别人的话,就看了情境表演之后,老师可以做一个示范的讲述,讲完了以后,小朋友们,你也来讲一讲吧!让他就是把刚才这个过程重新自己来调整,在理解的前提下,再进行一次讲述。
第三种模式就是由A及A1,这是什么意思?教师就是在讲述原内容的基础上提供拓展或者是演示一些原有内容,提供这样的讲述机会,帮助幼儿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A就是原来的模式,这个1就是在原来模式后面,稍微的拓展了一点内容,比如讲述图片,讲述完了之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来,那么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孩子们在稍稍地进行一点拓展,再重复前面经验的前提下,进行新的讲述的提升,这样我们也是通过一个案例来看一看,这是一个大班的讲述活动案例,粉红色的雨靴,它的活动目标是这样的,一是引导幼儿通过合理的想象,理解图中小白兔是如何帮助,小蚂蚁和鸟妈妈的情节与主题。第二,要求幼儿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整连贯地讲述图片中的主要情节和发展过程。第三,是引导幼儿在讲述时,感受到帮助别人之后的快乐。活动准备是这样的,一个教学挂图,粉红色的雨靴,还有一个就是准备一双实物的雨靴,活动过程一开始当然是要感知讲述对象了,先出示一双雨靴,就问小朋友,小朋友们说一说,雨靴有什么用处?大家看一看,这雨靴像什么,他可以做什么,孩子们在回答了一系列问题之后,教师进一步的引导,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雨靴送给小蚂蚁,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如果把雨靴送给小鸟呢?它又可以做什么?一开始就把讲述对象,要孩子需要思考的问题提出来。先去感知,通过这样的谈话引题之后,开始出示挂图。这个教师可以自己可以做一个设想,就说下雨天大白兔穿着什么出去了?它又遇见谁啦?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小蚂蚁为什么哭啦?小白兔又是怎样去帮助它的?那它走着走着又遇见了谁?鸟妈妈为什么哭?小白兔又是怎样帮助它们的呢?小白兔帮助了这么多小动物,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这一系列的提问都是老师设想出来,帮助幼儿来观察图片。然后就要引导幼儿,运用经验进行讲述了。教师可以引导小朋友,谁能够看着这几幅图画,按照图画的内容,试着讲一下。孩子有的会急于想讲,这样老师也要给他一个自由讲话的机会。好!先请小朋友,在下面自己讲一讲,让他们讨论一下,然后再请个别的小朋友来讲,当某一个小朋友主动的在集体面前来讲述的时候,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小朋友在讲述过程中,如果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插话的方式,帮助他来纠正,帮助他调整他的讲述内容。第三个环节就是引进新的讲述经验了。孩子们在自由的交谈之后,在讲述之后,教师可以来把示范性的经验讲给他们。那么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讲的?可以说,我们小朋友在讲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讲一讲,老师就按照顺序讲了,小白兔穿着什么出门啦?它在听谁哭,等等,这样一步一步来讲下去。老师讲的,刚才老师讲的和小朋友讲的哪个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作一个比较。老师的经验让他认识到。
好,那小朋友可以按照老师的方法来讲一遍,看一看哪个小朋友讲的语句连贯,给他提出一个高的标准,语句连贯的讲述。
第四个环节,就是迁移新的讲述经验了。我们小朋友可以动脑筋想一想。那个小白兔还可以用雨靴去帮助谁呢?这个它是一个发散性的,这个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就把他现有的经验用到他想象的情境中去进行讲述,对于个别小朋友能够大胆讲的,一定要给予表扬,那么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下课后我们还可以互相讲一讲,想一想,他用雨靴,还能去帮助谁?是怎么帮助的?那我们应该怎样向他学习呢?最后最好有一个小结,你像我说老师可以这样总结,我们小朋友今天看了,小朋友帮助别人的事情以后,我们也要善于去帮助别人,因为被帮助的人会很快乐,而帮助别人是一件更加快乐的事情。希望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变成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样一个讲述活动,就可以一步一步的从头完整的结束下来。
在谈完了讲述和谈话活动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园语言游戏的教学。幼儿园的语言游戏教学,也是一种智力游戏。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以发展语言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由于此类游戏是以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所以我们一般也称它为听说游戏。按照语言教学游戏,对儿童语言发展作用的主要方面,可以把语言游戏划分为五种。一个是语音游戏,你像有听音辨音游戏。练习发音的游戏,如小班,我们经常进行的一种游戏像“帮妈妈买东西”,练习J、Q、C的发音等等。第二个方面是词汇游戏。因为年龄段不同,对词汇的理解与丰富要有所侧重。你像三岁以前,要以名词、动词为主。小班就应该重视动词的丰富和运用。中大班在丰富各种词汇的同时,应该注重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第三个就是句子游戏了,句子游戏是训练幼儿能够正确的按照语法规则,用词来组成句子,并且能够正确地运用各种句式句型。第四个是描述性的游戏。以训练描述能力,发展连贯语言为目的,如“猜猜他是谁”,这样的游戏就是很明显的描述性游戏。第五个就是故事表演游戏。这个故事表演游戏,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使用文学语言,培养幼儿在他人面前自然大方说话的习惯,它不同于自发游戏,因为这个不是表演游戏,是教师创编的,有着明确的教育意图的活动,你像故事表演“三只蝴蝶”,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有教育指向性的一个表演游戏。幼儿园语言游戏,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有明确的语言教育任务;第二是要有一定的规则;第三有一定的结构。游戏结构就是达到教学目的了。这个语言游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第二个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有效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游戏的作用,恰恰也体现了《纲要》的精神。
那么下面我们来谈一谈,语言游戏设计与组织实施,一个完整的语言游戏,一般包括着游戏目标、游戏准备、游戏玩法、游戏规则四个部分,趣味性一般体现在游戏的玩法中,一个完整的语言游戏,首先要有明确的语言教育要求,及幼儿通过游戏所要实现的语言教学目标。游戏目的可以是单一的,你像练习听音的游戏,也可以是综合的,像练习听音、发音、表达这样的。其次一个,就是规则,玩法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幼儿在能够完成游戏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游戏的目标。再次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因为只有做到有趣,幼儿才能爱玩儿,并在玩中受益。最后一个,教师要根据游戏内容的需要,准备好教具,使游戏生动形象,更具吸引力,语言游戏可以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环节,也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活动。当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新事物的完整的教育活动来组织时,它就包括了这样四个环节,一个是设置游戏的场景,就是利用相关的实物创设,如图片,或者是利用动作创设,如模仿动物的动作,运用生动的语言创设等等,这三种方式来创设游戏场景。
第二个就是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一般都是介绍完了游戏玩法,讲清楚的游戏规则。然后教师做示范玩法。第三是教师要引导幼儿游戏,这个引导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引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你像小班,小班的语言游戏,教师就可以直接的参与其中,担任其中的角色,可以先请能力强的幼儿一起玩儿,在这个过程中,就给其他幼儿做示范,逐步过渡到全体幼儿,都学会这个游戏,在中大班教师就可以先讲清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就请能力强的幼儿来做游戏。这样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又可以检验幼儿是否明确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如果发现孩子不会做,这样的话,你就要找原因了,是孩子没有听明白游戏的规则,还是没有明白游戏的玩法,发现了问题,并及时的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就让全体幼儿,逐步明确了玩法和规则后,就可以放手让孩子们正式开始自主性的游戏了。
第四个环节就是自主游戏,当孩子在自主游戏的时候,这个环节教师的工作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观察游戏进程,并随时提供帮助。第二个要关注到个体,及时的指导。有的孩子他很聪明,很快他就学会理解了,游戏玩儿的很好,有的个别的幼儿,他理解的慢,学习的慢,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个别指导和帮助,在孩子玩过了游戏之后,第三个步骤还要组织孩子来评议、来总结,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好在哪里,大家怎样改正,这个过程提升游戏水平的过程,也就是提升孩子学习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幼儿园文学活动是以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它的主旨在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文学作品,感知文学作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相关经验观点,或者是艺术表达方法。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听说过程,它是成人通过引导儿童,围绕文学作品,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视觉的、听觉的、动觉的参与,对于儿童的语言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文学作品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全方位的、多通道的促进作用。那么幼儿园文学作品包括哪些内容呢?就是幼儿园的文学作品,可以说适合本阶段的心理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各类文学作品都包含在内,大体上可分为故事、诗歌、古诗、绘本几种,故事你想童话故事、生活故事、成语故事、科学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等,诗歌包括了儿歌,或者我们称童谣,还有一些游戏歌,像谜语歌、数字歌、绕口令这些,还有民间童谣等等。还有古诗、现代诗,这些适合儿童的这些儿童诗。还有绘本,绘本就是图画书,或者说连环画,这些都属于绘本教学的内容。我们来看一下文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决定了学习活动它是一个系列的、网状的结构,很多文学活动的内容,是不可能在一节课或者是几十分钟之内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由浅入深的教育目的,把它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学习文学作品,根据作品的内容、难易程度、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式将作品呈现给幼儿。第二,就是理解体验,理解体验是通过组织活动,进一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体验作品的内涵。尤其是要帮助有切身感受的作品展示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第三层是迁移作品经验,进一步组织活动,帮助幼儿将作品内容,整合的纳入自己的经验范畴,使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双向的迁移。第四层是创造性地运用经验和表达方法,创设机会,让幼儿扩展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达认识,此类活动一般表现为续编、仿编、表演等的形式,幼儿园的文学作品,事实上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最多的是故事教学。那么我们就故事教学,进行故事教学的活动,设计与组织进行来讨论。故事活动的过程,应该遵循网络设计的思路,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引导与完整的掌握作品。一般来说,由于时间的限制,应该将故事活动中的重点放在第一、第二个层次上,及学习欣赏,理解体验上。第三层,这个经验迁移和创作性的运用语言,可安排在衍生环节或者是主题活动中,也可以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具体的环节可以是这样的。首先是导入,要创设一个情境,引出故事,可以选用一定的手段,设置一定的场景,引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常见的导入手段也有很多,你像直观教具导入,图片或者是幻灯片等等的,还有就是像用猜谜的方式引入,或者是用表演的、提问的等等方式引入活动中。
第二个环节就是教师要生动有感情的来讲述故事。教师的情感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表现出对故事的极大兴趣,这样辅助于一些直观的教具,像幻灯片、木偶表演等形式,用生动的、有感情的语言完整的进行讲述。语言还要注意要熟悉而准确。老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一遍或者是两遍,为了让孩子提高他的理解能力,讲述语言,几遍的讲述,一定要是一致的,这样一个是便于幼儿的完整记忆,还有一个就是便于他的理解。但是为了提高他的兴趣,老师要注意,这几遍讲述的方式,要尽量的不同。你像第一遍可以是单纯的这种语言讲述,配上音乐,单纯的一种,让孩子理解语言、理解故事的一些情节,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当第二遍讲述的时候就可以准备一些道具,像幻灯片、图片,通过这些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幼儿来进一步的理解,这样逐步的提高幼儿的兴趣。第三,就是理解故事,第三个环节,这样通过挂图、故事、教具这样描述性的讲述之后,还有通过老师的提问,你看第一遍讲述,一般老师要提一些描述性的问题。你想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里边都有谁?这样很简单。还有第二层就可以提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它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为什么要这样?这些思考性的。还有一个比较能够发展孩子思维的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假如,就是老师假设一个故事情景,假如不是这样的,那么会发生什么呢?这叫一个三层次的提问方式,一个是描述性的,第二个是思考性的,第三个是假设性的,这种不同的提问方式,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等,帮他们理清思路是非常好用的。
第四个是围绕故事开展系列创造性的语言活动。这个环节就是在帮助幼儿理解了,掌握了故事的情节,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和它表现的主题之后,就可以把它放在理解或者是衍生活动环节来进行安排。如故事的表演、复述,或者是创编、续编,就是刚才说到的第三层这种假设提问的方式,都可以把它纳入到这个环节,可以衍生到这个环节来,让孩子围绕主题相关的主题开展各种活动了。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教学中的策略。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一般我们称为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语言想象力、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这样一个活动,近年来绘本教学,作为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内容,正在幼儿园,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提到这个绘本,它是一种什么特征呢?事实上绘本,以前也经常见,但是我们习惯于就像连环画、图画本这种说法。是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和精致优美的绘画,紧密搭配而构成的文学作品,现在随着印刷质量的提高,绘本的质量是越来越美观,越来越漂亮了,纸张的质量也特别的好,色彩特别的艳丽,这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因为这类图书,视觉传达的效果,还有版面,又特别的精美,还有就是很受孩子们喜爱,我们小时候经常看的小人书、连环画、图画书,都是属于这个绘本之类的,不过没有像现在这样精美而已,而如今的绘本,就以它更加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的画面,让孩子们真是爱不释手。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现在都是走入幼儿园的课堂,那么在组织绘本教学中,应该注意怎样的策略和方式呢?这个也是根据我的经验作一些简略的介绍。一个是要以导促读,以情及趣,绘本阅读教学,因为是在幼儿园展开的,这就必须要抓住幼儿识字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个特点,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的感情来读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像预告精彩的画面一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打开绘本,一看究竟的阅读热情,使阅读过程变为悦读过程,两个阅(悦)是不同的,后面一个悦,就是一个愉悦的悦,是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感悟主题。第二个就是要注重方式,要留有空间,事实上说只有自己感悟得来的东西,才是记忆最深刻的。绘本简明的文字和细腻浪漫的图画,明亮鲜艳的色彩,对于儿童本身就是一种震撼,就是一种吸引,这种吸引是连通精致的画面,和它所表露出来的情感,所表达的意韵,一起通过幼儿的眼睛,幼儿的思考来创造出它,就是引发出幼儿内心的美。因此教师的阅读,是不能代替幼儿自身的感受和感悟的。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幼儿,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给幼儿读物观察画面,猜测内容的机会。另外不同的绘本指导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依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悬复式结构的绘本,我们就充分利用这种悬复式的结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推演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来,通过让孩子猜想情节,让故事在孩子的想象中完成衔接。如果绘本的画面清新柔和,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主人公又很拟人化,又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像这一种就很适合幼儿看图讲述,有利于幼儿展开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幼儿充分表达,这样的绘本在导读中教师要利用它画面的变化,让幼儿自己去观察、猜测、讨论,激发他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精致的绘本。第三个要注意融入生活,感悟内涵。有些绘本图文并茂,生活气息很浓厚,充满了爱的气氛和童趣,语言也极其的优美,在读完这样的故事后,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的引导孩子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行为,让孩子在实践中感悟故事表达的内涵。像我记得有一个故事叫带着微笑上学,当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每天下午老师总是要提醒小朋友,记得明天带着什么来幼儿园?孩子们就会说,要带着微笑来。所以,这种情感的教育,融入到绘本教学中,是效果很可观的。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孩子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一块带给了他们,为他们见到其一个自由的精神空间和心灵的花园,我们就可以共同的享受这个阅读的快乐。语言的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做教师的,要做教育的有心人,遵循一日生活皆教育的思想,集体活动中,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语言机会,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能力发展需要的。因此要注重日常生活中语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我们来看一下,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活动。老师要利用日常的交谈,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和特点。幼儿是非常渴望教师的关注的。日常生活中,教师与幼儿有更多的交流,抓住这样的机会,进行语言教育,应该是一条捷径。在班上,每个孩子都渴望教师对他的关注,教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多与幼儿个别交流的机会。教师应该经常的观察幼儿,全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如哪些幼儿语言发展的好,哪些幼儿语言发展一般,哪些幼儿的语言发展较差。还有个别需要有特殊问题的幼儿。老师了解了个别幼儿的特征之后,一般就能有侧重的促进其语言的进步了。
第二是要把握随机性谈话的契机,挖掘幼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幼儿与教师的语言交流,大多是向教师报告周围的情况,或者是自己发现了秘密,或者暂时自己的作品等等,如果教师不慎重的对待幼儿的报告,或者是话题,那么交流也会很快结束了。而如果教师抓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及时充分的引导和把握,在这种问答式的交流中,就会让孩子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个别语言,发展滞后的幼儿来讲,教师有技巧的引导是更为重要的。
第三,是创造多项的互动的情景,营造语言交谈的氛围,给幼儿提供一个充足的自由交流的机会。幼儿之间的谈天说地,是孩子们十分乐意参加的语言交流活动,活动区就为幼儿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因此为孩子们创设较为丰富的活动区角,为幼儿创造多种自由交流的机会,是对幼儿语言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方面就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倾听习惯的培养应该贯穿在日常生活语言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倾听习惯是语言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不管是在欣赏文学作品,还是在与人的交流中,都需要认真的倾听,教师要做好示范,一是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及时给予鼓励和纠正,二是不要随意打断幼儿之间的交谈,给幼儿尝试用语言解决问题的机会,还可以经常有意识的问孩子,你听到了什么好听的词?你听到了什么有趣的话了吗?你说给大家听一听,长此以往,认真倾听的习惯,就会逐渐的培养起来。
第五个方面就是在日常活动中,增加文学作品的欣赏活动,幼儿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些文学作品,放在日常生活中欣赏是更合适的,让幼儿欣赏作品的生动情感,让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意境和有趣快乐的情节和人物来打动感染幼儿。你像进餐前,集体活动后的休息时间,午睡前,或者醒来后,都是欣赏故事的好时机。有的幼儿园开展的午间故事会,就是利用午睡前的时段,给幼儿讲故事,让幼儿欣赏一些经典儿童文学名著,培养幼儿的文学鉴赏力。
第六个方面就是利用日常的专题语言活动,给幼儿创造更多的练习语言的机会。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之中,还可以组织一些专题性的语言活动,选择一些从幼儿的认识和经验出发,能激发他们表达欲望的内容,让全体幼儿参与其中,这个特点、这样的专题活动,一般时间是固定的。例如,晨间谈话时段,组织早间新闻活动,让幼儿说新闻、报时事,讲一讲自己的见闻。再如餐前的报菜名活动,这种活动既增长知识,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又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举数得的。再如像天气预报、周末趣闻、记者采访、续编故事等等,还可以结合节庆活动,开展故事会、故事大王的评比,这类活动都会激发幼儿的表达愿望。这些活动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一个时间的调整,也可以每天一次,或者是每周几次,或者是只需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那这样的专题幼儿感兴趣,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在变化,所以他们的发现,及时的利用机会去交流,对他们的语言发展非常的有帮助。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家人配合的进行语言教育。《纲要》中强调,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伙伴,应当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的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多是以非正式的、随机的、个别化的教育方式来进行,对儿童语言的教育优势是独到的,而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要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就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支持。那么怎样来获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呢?首先要让家长明确语言教育的意义,教师要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让家长认识到,婴幼儿期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帮助家长把握好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达成教育一致的好方法。
第二是让家长明确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第三一面要让家长知道,家人配合共同教育的必要性。还要让家长知道,儿童阶段的语言学习,大多是在模仿中习得的。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要求家庭与幼儿园必须保持高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语言学习需要在活动中,不停的交流和反复的强化,这种一贯性和一致性,才能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所以只有家长理解了这些,他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你比如我们坚持孩子在幼儿园讲普通话,那么家长了解了这种一贯性和一致性的原则,也有意识的在家庭中和孩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还有一个就是不但要让家长理解,其实家长对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参与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家庭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衍生场所,所以让家长成为幼儿园语言学习的指导教师,怎么办呢?像经常给孩子布置,诸如复述故事、背诵儿歌这样的任务,或者是讲述,让家长帮助孩子把讲述的内容进行记录,使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一个回放,所以使幼儿园的语言学习得以巩固和发展。
我们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还有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这些小问题,怎样来化解呢?有一个是系统的导入缺乏新意,不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这是什么原因呢?像这一种,关键是要抓住幼儿喜好新奇,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把孩子代入故事或者是诗歌的意境中去。教学导入的方式,前面已经讲过了,你像语言导入,有植入主题式,你想植入主题式举例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或者说老师给大家读一首好听的儿歌,还有一种植入主题式,就是还有一个是借物引题,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一位小客人,他是谁呢?他要干什么呢?出示一个,然后直接把孩子们代入语言教学的场景中。还有一种导入模式,就是游戏导入。如猜谜语,还有图画导入的模式,可以选一个与故事内容相关的画面。小朋友看,小兔子哭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呢?把孩子通过这样一个疑问,代入了故事情景。当然了任何的方法都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性,并要因时因地因人的不同而灵活的加以改变。第二,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师的应答失当,挫伤幼儿表达的积极性。那么怎么办呢?也就是当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仔细的听,敏锐地抓住幼儿想表达的意思,根据他的情况,帮助他总结提升,即便答错了,也要找住值得肯定的方面,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或者是鼓励,保护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第三个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故事教学,经常是虎头蛇尾。幼儿满足了猎奇心之后,对深入理解故事就失去了兴趣,我认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教师的活动设计不科学,没有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幼儿喜欢新奇,对新鲜的事充满探求欲望,一旦好奇心得到满足,自然就会心情放松,那关键是教师如何在环节设计上下工夫,做到层层深入,张弛有度,带着问题听故事,对问题的讨论,就将成为新的兴趣点。幼儿就不会出现老师故事一讲完,孩子马上变懒散这样的现象了。对于孩子不理解的环节,就可以变换重现的方式,如欣赏课件图画等等,变换呈现方式,是帮助幼儿用不同的感官来理解同一内容,这样就能避免出现学习倦怠。在这种环环相扣、新意不断的学习氛围中,孩子对学习内容进一步的理解,将会容易得多,也会深入的多。
我们再来谈一下语言教育活动实施中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幼儿的座位和师生的距离。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是幼儿练习语言的根本方法,因此座位的摆放,首先就要便于幼儿之间、以及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再一个就是教具和学具的运用。教学具的运用,要使内容而定,并不是多多益善的,特别就语言教学来说,通过倾听理解语言,是培养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方式。有些内容或者教学的某一环节,可以不必用教具。如第一遍欣赏故事儿歌,如果用教具的话,教具、学具还要做到这么以下几点:一个是教具要鲜明,色彩、图例、图案,还有大小比例都要合适,能够清楚地再现教学内容,就像故事教学中的课件欣赏,或者是图画欣赏。这样有利于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还有学具要简单,易于操作,能够激发幼儿进一步的学习愿望,如纸鸥表演故事,就是一种这样的形式。
还有需要老师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提问的语气和手势,教师提问的语气一定要是亲切的、鼓励的、灵活的,请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注意要用邀请的手势,而绝不是质问式的,命令式的语气,或者是指向式的手势。
那么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当幼儿回答问题时,他应该站在哪里?是回答老师,还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做到无论在什么状况下,孩子的发言,要请幼儿站在大家面前,鼓励孩子勇敢地把他的想法告诉他人。并要求其他的幼儿仔细的倾听同伴的发言,因为学会倾听和学会表达同样重要,要鼓励幼儿自我判断,或者是衡量同伴的回答,学会批评思维。比如要经常的问,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你有什么想法?让幼儿通过自我判断,感觉来评判自己的回答,是否完整,是否合适,是否正确,通过幼儿的互相作答,互相讨论来达到互动或者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适合幼儿的,就是最高的,希望老师们在工作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性地开展语言教学活动,为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谢谢大家!(结束)
2.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活动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数学操作活动,指导,主动性
皮亚杰认为, 在学前期, 儿童处于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对具体事物的操作、感知是儿童形成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的主要方式。因此,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 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来使幼儿获得发展。但实际上, 操作活动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本文针对幼儿园操作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提出几点相应的对策, 希望对幼儿数学活动的现状有一定的帮助。
1 操作活动的定义
操作活动指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知识, 利用一定的操作工具和实物材料, 创设一定的教育教学环境, 按照一定的要求, 通过自觉地实践活动, 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 理解概念, 进行推理判断并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活动。幼儿操作活动更加具体化, 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运用各种实物、教具、学具等材料, 按照要求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操作来学习掌握数学有关知识和技能。
因此, 儿童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 才能借助于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数学感性经验, 整理数学表象, 主动领会和建构起抽象的初步数学概念。[1]
2 操作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操作活动在幼儿园中的运用十分普遍, 大多数的幼儿教师都能考虑到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借助一定的实物和教具来开展数学活动。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常被作为练习、复习知识的手段
操作活动是要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并主动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发展。在数学活动中, 操作活动应作为一种媒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然而有很多幼师并没有把操作活动作为幼儿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而是经常在灌输新知识后, 让幼儿操作练习, 不断的强化已有的知识。其教学的过程为:讲解———提高———操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幼儿主动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的热情, 长此以往, 幼儿将失去创新能力。
2.2 偏离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轴心。在数学活动过程中, 无论采取怎样的操作方法, 都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比如, 要让幼儿认识数学概念“长和短”, 并按从长到短排序, 那么就可以运用长短不同的实物, 让幼儿去识别。但是一些幼儿教师却把操作过程作为打发时间的机会, 或者作为一种课堂点缀来进行。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教学目标往往被忽视, 那么教学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了。
2.3 缺乏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在操作活动中, 幼儿常常缺乏真正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从实际的数学活动过程中, 为了维持课堂秩序, 完成教学目标, 大多数的课堂都是教师操作, 幼儿观看, 或者幼儿操作的时间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 幼儿无法从操作中获得感性认识, , 更不能得出相应的规律性结论, 只能由教师来宣布答案, 灌输知识, 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幼儿有效的吸收知识。
2.4 缺乏指导
教师的指导在幼儿操作活动中十分必要的, 它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解决幼儿遇到的问题。然而, 在实际开展操作活动时, 一些教师选择放任不管, 无论幼儿怎样操作物品, 只要不危及到安全就行;当幼儿遇到困难或者操作错误时也不给予及时的指导, 这样的做法发挥不了操作活动的作用。
2.5 幼儿缺乏思考和表述
操作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具体的实物, 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或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因此思考和表述是操作活动的落脚点。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幼儿动手操作, 但却忽视了给幼儿思考的机会, 犯了只“做”不“说”的错误。
3 对策
3.1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专业素质
操作活动的灵活性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幼儿园应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 通过多种渠道组织教师学习新的幼教知识和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 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数学操作活动要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和运用它, 了解幼儿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特点和规律, 从而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操作活动的作用, 让幼儿的学习更主动、更有兴趣、更有成效。
3.2 创设操作的时间和空间
幼儿通过操作和摆弄具体的实物来获得一定的科学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于是,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为幼儿的操作创设空间, 而不能以教师的示范来取代幼儿的亲自操作。特别是当操作的任务需要重复多次时, 更不能急于求成, 而是给他们更多的耐心, 启发幼儿通过多次操作来获得认识。
3.3 注重操作过程的指导和操作结果的评价
操作过程和效果是不可分割的, 注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 良好的效果形成于合理的过程之中。[2]
就操作过程而言, 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 在操作前, 要对幼儿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操作前, 教师应用简洁明确的语言交代操作的规则, 注意事项, 使幼儿能根据要求和引导, 独立有效的去操作, 从而保证幼儿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减少盲目性、随意性。[3]
其次, 在操作过程中要鼓励幼儿主动积极的探索和反复尝试, 重视他们发现的问题, 并允许他们有独立活动的时间, 将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幼儿慢慢学会操作, 增加操作的兴趣, 提高操作的水平。
最后, 留给幼儿思考和表述的时间。在活动中, 要让幼儿多思考, 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操作的方法, 在操作完成后教师不要急于做出总结, 而是让他们对自己操作的结果进行表述和评价。这样, 他们的感性认识就能得到更好的强化。
在操作结束后, 教师还要对操作的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第一, 评价要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幼儿期的知识经验比较缺乏, 在很大程度上创造性思维还停留在前创新或准创新阶段。[4]因此, 教师要多鼓励幼儿的创造精神,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第二, 评价方法多样化, 注重对行为异常幼儿的评价。不同的评价策略带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要分析他们行为产生的原因, 对于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和好奇心, 教师应着重保护, 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 同时, 对于操作结果失败的幼儿也应给予更多的鼓励, 而不是批评。
3.4 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
在操作活动中, 幼儿通常会表现出他们独特的创造性, 尤其是大班幼儿, 他们正处于抽象思维萌芽的阶段, 喜欢用规则外的方式去完成老师的要求。此时, 教师应该鼓励这种创造性的活动。另外, 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大胆创造, 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 幼儿教师应从各个方面去努力提高, 从而让数学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让幼儿的数学思维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1, 1.
[2]周希冰.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浅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版, 1995, 5.
[3]郭中然, 田毅.提高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育导刊, 2010, 12.
3.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活动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体育;存在问题;对策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展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园体育活动对孩子一生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动作发展”目标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一、农村幼儿园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目标单一,陷入训练误区
体育活动中,农村幼儿教师往往把发展基本动作作为主要目标。如“肩上投掷”,教师关注的是如何教会幼儿肩上投掷的方法,较少考虑通过肩上投掷可以发展幼儿的手臂肌肉力量和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以及掷准时培养幼儿良好的目测能力等,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流于狭隘的脚的动作、手臂角度的技能训练,使体育教学陷入技能训练的误区。
2.难度偏低,影响锻炼效果
大多教师会选择安静、轻松、安全且偏重于技巧练习的活动内容。在活动组织上,练习密度不足。教师往往不敢运用强度大、险度高的内容,从而使幼儿失去“跳一跳,够得着”的乐趣,失去迎接挑战和困难的锻炼机会。有些幼儿在活动中精力不能得到足够“宣泄”,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轻松“达标”,既影响锻炼效果,也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利。
3.追求花样,出现内容拼凑
有的教师盲目跟风,喜欢形式翻新,器械独特;还有的喜欢一物多玩,不管“鞋盒、纸板、轮胎”这“一物”是否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是否对增强幼儿体质有益;还有教师课前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设计活动,绘制图案、制作材料、布置场景等,却很少让幼儿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因而出现内容拼凑,器械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幼儿无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无法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削弱了主动性发挥,使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4.探索机械,缺乏有效指导
有些教师崇尚创新,无论什么体育活动都要求创新。“单脚跳”要创造性地跳,因而幼儿在练习时手舞足蹈,动足脑筋“取悦”教师,而把单脚跳的基本要求丢在一边。也有的教师只是一遍遍地重复要求,让幼儿自由探索,缺乏层次性的指导策略,使幼儿的探索流于机械。
二、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寻求以下四个对策
1.重视学习,树立正确大体育观念
我们依托中心园,举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进行体育活动的发展目标、体育基本动作、体育教育指导策略等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培训,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大体育观念,明确把幼儿运动作为体育教育的出发点,把培养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目标和实质目标。体育活动不仅是一种技能训练,增强体质的手段,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活动使幼儿形成保护身体健康的责任意识,习得巧妙地运用自己身体的能力,满足运动、娱乐、交往、竞争、表现、审美等多种需要,促进智力、个性、品德、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2.构建体系,重视身体素质培养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發展,增强体质。”我们构建以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让教师正确理解基本动作练习与身体素质培养的关系,把技能练习视为一种途径和方式。如,稻谷收割后带幼儿到田间走田埂,目的是培养幼儿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用稻草扎成草球在田间玩“草人赶小鸟”,目的是培养幼儿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
3.科学安排,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在一个好的体育活动中,讲解、示范、练习、休息的密度应科学合理。具体教学中,开始部分应做些活动量不大的活动,基本部分要安排强度大、难度高的身体练习,练习密度约占50%~70%,使幼儿达到适宜生理负荷的高峰,结束部分安排活动量较小的游戏或放松活动。组织指导中,注意精讲多练,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间;教师适当选择一些强度较大、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以刺激幼儿的运动热情,不仅锻炼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使幼儿的心理素质大大增强。教师引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让幼儿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让幼儿参与活动设计,问问他们想玩什么,怎么玩;一起准备活动器械;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断自行调整活动方案,在亲身体验和尝试中感受乐趣,挖掘潜能,使体育活动成为幼儿主体性培养的又一有力手段。
4.探索创新,提高体育教育效益
体育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方式,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避免枯燥重复的技能训练。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难易不同的内容,让不同体质的幼儿都有活动的机会,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创新上要重在通过自主探索,发展农村幼儿的创造性。如,玩球,第一层次可以是自由玩,比赛谁的玩法多;第二层次可互相学习;第三层次为幼儿提供草绳、竹棒、竹圈等辅助材料,使幼儿与器械积极交流,创造出“赶小猪”“打球”“套球走”等饶有趣味的新花样。要让幼儿在教师层层递进、循循善诱的指导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和成功乐趣,真正提高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效益,促进农村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2001.
[2]刘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育,2013(05).
[3]尹陆明.让制度保障户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学前教育,2013(05).
[4]姚建军.湖南省幼儿园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学前教育研究,2013(06).
4.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活动心得体会 篇四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胡兴元
摘要:艺术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重要形式。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是关于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设计,从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活动《花纸帕》进行案例分析,从目标的确定于表达,目标的达成度,教师的教学技巧,过程的安排,内容的逻辑性,师幼互动,环境布置,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展开。关键词:幼儿,艺术,活动设计,案例
“艺”自古就有表示才能、技艺、武艺之义,自古《史记·龟策列传》中就有“拨开异能之路”之说,现在常用的多才多艺,也是沿用了这个词义,是具有多方面才能和技艺的意思。“艺术”一词,在古代泛指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教学科目)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在现代,艺术指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幼儿园艺术活动是指对学龄前儿童,以艺术作品为载体,通过他们能够接受的艺术形式感受艺术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达,从而不断丰富幼儿的艺术世界和精神生活,形成其健康的品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
艺术活动是幼儿感受世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重要方式,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中幼儿园课程五大领域之一。艺术活动对于尊重幼儿的自然天性,发展幼儿的个性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多元智能以及增强幼儿的社会性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艺术活动的有效展开是建立在科学的艺术活动设计基础之上的,活动主体的选择,目标的确定,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方式方法的选择及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评价是活动设计的主要方面。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人类活动。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人类不断完善和进步,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一定程度上,学校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确立明确的目标,同样幼儿艺术活动也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1、要注意目标的整合性与全面性
在进行活动目标设计时,要注意行为的主体是幼儿,注意目标的综合性、全面性。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三维度目标的整合。这样通过艺术教育,才能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3-6岁儿童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艺术目标的概括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第二,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情感表达,鼓励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活动。第三,学习简单的艺术表现技能,能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加工,美化生活。第四,能大胆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同伴相互交流和学习,学会和同伴分享艺术创作的快乐。这是艺术活动的总体目标框架,每一次具体的艺术活动目标的选择,要在其基础上根据幼儿、资源、环境、教师等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2、长远目标与具体实时目标相结合
《指南》中的总体目标,对每一次具体的艺术活动来说过于宽泛,每一次活动可以设计一个长远的目标,但必须要有具体的有关知识、技能、行为、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的目标,这符合儿童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便于教师进行活动指导,同时也方便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二)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选择活动内容
创造源于生活,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学习建立在与周边环境相互作用以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同时生活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在生活中探索,从生活中发现,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儿艺术活动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如此,才能培养幼儿在生活中感受美,在生活中陶冶情感,在生活中欣赏和表现艺术的,在生活中艺术进行创作的习惯和能力。
2、重视幼儿的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爱好
幼儿的学习与心理发展特点是活动内容选择的基础,艺术活动应该以幼儿为主体,在设计时从分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个性来选择活动内容。活动设计要关注幼儿的发展,必然会出现教师预先设计的活动与幼儿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和兴趣相矛盾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关注儿童的发展,又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
3、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注重内容的多元化
本土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经过若干年的传承、修正、积淀而来的,是直接源于生活,融合千万劳动者智慧的文化。具有审美性、趣味性、生活化、综合化以及历史悠久等特点,符合幼儿艺术活动内容选择的要求,立足本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方式。同时,现代优秀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多来源于西方,选择其中符合幼儿艺术活动特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能够很好地补充本土艺术的不足,且有利于开阔幼儿的眼界、思维,发展文化艺术的多元性,为培养世界公民奠定基础。
4、对艺术活动的内容进行内部整合
将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评价整合起来,个人联通的整体,是通过融合各种艺术的共性,并且与《指南》中的总体目标相适应,能够实现幼儿在艺术领域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创作、表达等多方面的发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变换顺序。
5、将艺术领域与其他领域进行综合渗透
幼园儿艺术活动中的“艺术”不一定是专门的正规的艺术活动形式,艺术可以渗透在幼儿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艺术有可能设计成健康领域中的律动节奏,也可能设计成语言活动中的背景音乐,还可能设计成社会活动中的艺术创作,艺术还可以设计成一次户外旅游观赏中的欣赏感受大自然和绘画等。这种综合式的、渗透式的艺术活动,使幼儿能够在相对自然的情境中感受艺术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三)方式方法的选择
幼儿园艺术活动可以采用区角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小组学习活动、户外活动、个人或分组表演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第一,针对不同的艺术活动形式,应采用不同的活动教学方法,一种活动形式也应融入不同的方法。第二,方法的选择应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的特点。第三,不同的方法,要有不同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教具的选择。第四,任何方法的实施都应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如:区域性艺术活动属于区角活动形式,这种形式的艺术活动通常在幼儿的活动空间里,划分出一定的、相对独立的空间,针对不同年龄班级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自选活动形式,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进行的活动形式,幼儿的自主性最强,教师是引导者,“主动活动”是其主要特点。(四)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
采用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针对活动设计本身的评价等方式,多维度进行。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其评价重点,与容易忽略的地方,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不足。一个教育活动是否有效,既要看目标的选择是否合理,目标大程度如何,又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情况,幼儿的主动性和儿童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既要考察活动过程的逻辑行及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学技巧,又要关注教师和儿童的情感表达以及内容的趣味性、愉悦性。
二、案例与分析
(一)案例
中班美术教学活动《花纸帕》
活动目标:
1、通过对范画的欣赏理解认识对称图案
2、掌握印染的方法
活动准备:宣纸、报纸、颜料、纸巾、调色盘、黑板 活动过程:
1、引入:以变魔术的口语引入
2、让幼儿观察图案的对称美
(1)这张纸上有什么?颜色在哪里?形状是一样的吗?(像这种在花纸帕的左边、在右边颜色相同、形状一样的叫做左右对称)
(2)黄颜色在哪里?红颜色在哪里?(像这种在花纸帕的上面、下面颜色一样、形状一样的叫做上下对称)(3)猜测讨论与示范
小朋友你们来猜一猜,为什么刚才一张白纸的宣纸变成了有颜色、有对称图案的花纸帕?
先怎样做?然后怎样做?最后怎样做? 再一次复习对称
3、掌握印染方法与印染要求
(1)幼儿根据老师刚才操作的已有经验进行操作
4、操作前要求(我们的约定)(1)不能大声吵闹,动脑筋
(2)蘸颜料时要小心,若不小心沾到桌子上,衣服上,马上擦干净(3)擦手,将作品放在黑板上
欣赏交流同伴的作品(老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操作)1,幼儿进行第一次创作
你们最喜欢哪张小花布?为什么?那你是怎样折的呢?, 2,幼儿进行第二次创作
这次尝试和你们上次不通的方法,这次你想怎样变小花布?直接对个别幼儿进行评价,你是怎样折的呢? 活动结束
将幼儿印染的宣纸放在美工区,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创作。
(二)分析
活动目标的设置:对称图案是数学几何中的重要内容,而“对称美”一词通常在园艺、建筑、美术、人体、装饰、设计等多领域、多行业中出现,对称图案的欣赏与认识即属于科学中的数学领域,又与艺术等领域相联系。本设计中的目标:“欣赏理解认识对称图案”,“掌握印染方法”,从字面上理解,显然综合了艺术与科学。这样整合式的目标设置,本身是合理的,也是应该提倡的,但与主题“中班美术教学活动‘花纸帕’”不相符合,它限定了美术活动,且“掌握”、“理解”这样的词语不太合适。
活动准备:“黑板”太小,导致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作品没能全部展现出来。活动过程:第一步,通过教师的魔术表演将话题引入,很好地引起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
第二步,从欣赏对称图案开始进入主题,符合艺术领域的活动特点、总体目标与儿童的学习特点。但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过多的介入,把儿童的目光引向教师期望儿童应该关注的地方,并采用类似下定义的方法试图让儿童理解对称图案(像这种在花纸帕的左边、在右边颜色相同、形状一样的叫做左右对称),并反复出现。不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也不符合艺术活动本身的特点,没能很好的引导儿童主动的感受美、欣赏美以及得到情感上的积极体验。
欣赏图案的过程,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儿童观察欣赏对称图案与其他美术团的不同,通过视觉的刺激,引导儿童主动感受。并且,这个过程可以引导儿童认识自己的身体(身体也是对称的),认识自己,欣赏自己,感受自己和别的小朋友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猜测讨论”部分,教师仅仅通过一问一答的方法引导儿童大胆表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部分儿童的其他问题和要求。应该采用集体讨论和分组讨论的方式,给儿童足够的空间与时间,让儿童积极讨论、表达、合作,然后再单独表现,对部分儿童的问题不采取直接忽略的方式,应予以简单回答,对部分要求,尽量予以满足或延迟满足。
然后把主动权交给儿童,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感、讨论表达及相互合作,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或合作绘出对称图案。
“操作前要求”部分,通过约定的方式,让儿童遵守“游戏规则”,体现出社会领域和健康领域的学习,多重效果,但在“约定”时教师的表达方式不够贴切。比如:“小朋友们今天穿的衣服都很漂亮,你看,上面还有很多美丽的颜色、漂亮的图案,如果把颜料沾在上面,就不漂亮了”等。
5.幼儿园领域教育活动方案 篇五
西方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作品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作品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这些曲子不是专门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服务的,作品的长度常常超出幼儿的生理舒适范围,因此教师在使用时常常会根据需要对音乐进行剪辑。
音乐《化石》选自圣桑作曲的经典名曲《动物狂欢节》,该乐曲结构为ABACA’的回旋曲结构,速度较快。按照以往的经验,为了更适合幼儿欣赏,一般需要对作品做进一步的处理。因此,我首先在不改变音乐性质的情况下减慢了速度,但当我试图将结构变为AB或ABA的时候发现音乐的完整性和音乐审美流畅性被破坏了,经过反复剪辑,音乐都没有原来流畅,最后我还是决定保留音乐本身的完整性。那么,怎样让超越儿童接受能力的音乐变得简单、有趣且被孩子们所喜欢呢我设计了与音乐节奏和风格相吻合的动作和有趣的故事,创设了魔仙通过弹奏法、点指法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情节,《化石》A段急促活泼的木琴敲击声好像是手指在弹奏,B段音乐犹如点指动作,C段音乐非常悠扬为复活动作。我们还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梳理音乐结构,同时图谱的呈现也减少了孩子不必要的探究时间,让每个孩子都带着积极的情绪进入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用弹奏、点指、舒展等相应动作表现ABACA’的回旋曲结构。
2.通过故事情节、乐曲图谱和游戏情境,让幼儿充分感受与表现,主动建构对音乐的认知。
3.在两两互动学习表现中体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化石》音乐。
2.观看过各种各样的雕塑造型。
3.乐曲图谱。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引入活动。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国王,他有许多活泼可爱的王子和公主。可有一天,这些王子和公主被坏心肠的巫婆用魔法变成了石头雕像,一动也不能动了。国王很伤心,每天都在想办法解救他们。终于,国王的诚心感动了天上的魔仙,魔仙用两种神奇的魔法——弹奏法和点指法,解救了这些王子和公主。
2.完整地感受乐曲一遍。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音乐里说的就是魔仙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我们仔细地来听一听。(播放完整音乐)
提问1:你听到音乐里魔仙好像在干什么(弹奏,点指)
提问2:魔仙使用弹奏法和点指法后,王子和公主的雕像开始怎么样了
根据回答出示弹奏、点指、雕像图示。
3.尝试用弹奏、点指等动作表现A、B、C段乐曲,并出示相应的图谱符号。
(1)尝试用弹奏动作来表现A段乐曲。
①尝试表现弹奏动作,并跟随教师辅助语言大胆表现弹奏动作。
师:魔仙是怎么弹奏的呢用动作告诉我。现在我们的一只手就是魔仙富有魔法的手。
语令: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弹(配以动作)
②跟随A段慢速音乐弹奏手臂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玩一玩弹奏法。(播放慢速A段音乐)
③跟随A段原速音乐弹奏手臂动作。
④以够用原则创编,随乐句弹奏身体的不同部位。
师:除了在手臂上弹奏,还可以在身体的哪些部位弹奏呢(播放原速A段音乐,根据孩子的回答,选择相近的四个部位随A段音乐弹奏)
⑤展示A段弹奏法图谱。
师:这段音乐弹奏法一共弹了几句(4句),我们用4只弹奏的手表示4句,每一句换一个部位。
(2)尝试用点指动作表现B段乐曲。
①尝试探索魔仙点指动作。
师:魔仙会怎样点指呢(我们一起来点一点,魔仙点一点,雕像就动一动,真有意思。我来点一点,你们一起来动一动。)
师:音乐里魔仙有的时候点得慢,有的时候点得快,快是怎么点的,我们一起来点一点。
②边欣赏B段乐曲,边观看教师随音乐画图谱。
师:现在我们仔细听音乐,听听音乐里魔仙是怎样进行点指的呢(播放B段音乐,教师画图谱)
师:音乐里魔仙慢的点了几下(4下)快的每一次点了几下,我们来数一数(8下)。快的重复了几次呢(2次)都是从低往高点的。
③在身体上尝试随B段乐曲做点指动作。
师:现在我们在身体上来试一试,注意什么时候点得慢,什么时候从低到高快快地点。(播放B段音乐)
(3)尝试用舒展动作表现C段乐曲。
①师幼随乐表现C段音乐,并探索舒展动作表示“复活”。
师:王子和公主又是怎么“复活”的呢(播放C段音乐)你看他们身体先动了,接着一只手动了,另外一只手也动了,脚动了,另外一只脚也动了。
②在雕像图上画复活的简单图不。
师:先(身体)动了,接着(四肢)开始动了,一只(手)动、另外一只(手)动,脚动、另外一只(脚)动。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雕像图上画复活的简单图示。
4.借助图谱感受乐曲ABACA’的回旋曲结构。
(1)跟随教师,完整合音乐表现“魔仙的指法”故事过程。
师:我们的手是魔仙富有魔法的手,我们的身体是王子和公主的石头雕像。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看魔仙是怎样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播放完整音乐)
(2)讨论随乐动作的先后顺序,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谱。
师:魔仙先用了什么方法(弹奏法)再用了什么方法(点指法)接着又用了什么方法
这时候王子和公主开始怎么样了(复活了,动起来了。)最后魔仙又使用了什么方法(弹奏法)
(3)探索A段音乐出现的次数和不同。
师:音乐里的弹奏法出现了几次(3次)每一次一样吗(不一样)什么不一样(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弹奏法都是4句,最后的弹奏法是红色的,只有两句,而且音乐比前面的要激烈。)
(4)师幼合乐完整用弹奏、点指、舒展的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5.创设游戏情境,全体幼儿互动游戏。
(1)教师扮演魔仙,请一位自告奋勇者当王子或公主的雕像,演示魔仙弹奏法弹完一句、雕像动一下的动作。
师:现在我先来当魔仙,你们来当王子和公主,魔仙在雕像的一个部位弹完一句,这个部位就动一下,马上又停住不动了。谁来试一试
(教师一边哼唱一边在幼儿手臂上弹奏,弹奏完一句,这位幼儿的手臂就动一下,马上又停住不动了。)
(2)教师扮演魔仙,全体幼儿扮演王子或公主,互动游戏一遍。
师:我说变,你们就变成石头雕像一动不动,看看魔仙会弹奏你的哪个部位,你又准备怎么动呢(播放完整音乐,在复活的时候魔仙学雕像动起来的样子。)
(3)教师扮演公主,请一位幼儿扮演魔仙演示解救公主的过程。
(4)幼儿两两互动,合作表现乐曲。
①在位置上,一位幼儿扮演魔仙,一位幼儿扮演公主或王子,两两合作表现魔仙解救公主或王子。
②找空位置,两两合作表现魔仙解救公主或王子,并在成功解救后摆出两两合作的造型。
活动延伸
6.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问题与应对 篇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有效的教育评价,不仅能促进教师素养提升、幼儿身心发展,还能促进管理科学化,实现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评价中盛行“锦标主义”,认识错位与实践乱象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此,需要充分认识评价的意义、功能和特点,立足幼教工作实际,真正实现“为了教学的评价”。[1]
一、厘定:洞察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实质
所谓教育评价,就是根据某种价值观或目的,运用一定手段收集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对教育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价的对象,既可针对个人,也可针对群体或机构,还可针对事物或活动。[2]与此相关,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涉及活动目标、领域内容、活动程序、方法手段、环境材料及活动效果的评定。评价的过程,不仅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可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方法。因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由师幼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整个教育活动充满着动态性、偶然性与潜隐性,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不仅十分复杂,还带有一定挑战性。
作为幼儿园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评价包括对幼儿的评价、幼儿教师的评价和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一般认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主体由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组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其他主体共同参与为辅。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有利于保证教育活动正常开展,促进管理规范化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3]
二、诊断: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乱象
我国幼教界也开展了不同类型的评价尝试,如观察法、访谈法、儿童作品展示、幼儿成长档案记录袋等。然而,由于受传统评价思维影响,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也出现了一些错位,一些乱象,产生了种种矛盾。因此,需要我们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一)评价目的:常常急功近利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发展,但在实践中常常急功近利:不管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价,还是对幼儿发展的评价,都过多重视甄别或选拔功能,注重结果,忽视过程――不少幼儿园把评价结果与职称或绩效挂钩。关注外显状态下的总结性评价,忽视内隐状态下的潜在性评价。[4]
例如,在日常教学评课中,重视行为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缺乏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情感的考察。又如,对幼儿学习有效性的评价,我们常常在表面看到幼儿是在讨论、游戏、操作等,但实质上幼儿还是在被动按照教师指令操作――儿童的“动”是由教师牵着鼻子的“动”,然而在评价环节中,视该教学方式为“好”的教学方式。再如语言评价,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会常用“宝宝真棒”等对幼儿进行口头评价,其实,这些评价相当随意,全凭教师主观印象应付差事,忽视幼儿所处的真实情景和状态。
(二)评价标准:不够客观理性
虽然不少人都明白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幼儿发展,但在实施中难免还是会带有某种主观性。因此,在幼儿园评价实施中,评价者不能单凭主观意志来判断教学质量和发展状况,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教育评价的应用价值,最重要的是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从评价中去发现问题,进行反思,提升自我。但是,当前在我国不少幼儿园,一提到评价,许多教师就会想到甄别和选拔。例如,重视幼儿知识掌握及其结果的呈现,忽视幼儿发展过程及其多样性,评价的标准不够理性,缺乏客观性。不少幼儿园,忽视对评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评价的指标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没有把握住评价应对幼儿、对教师、对幼儿园的教育发展服务。一些教师往往认为,评价完成了,就大功告成,把评价的结果当作是一个静态的档案,仅仅作为一个供上级检查、绩效评估的“成果”,没能发掘评价中的本质性的东西,尤其是其中的反馈改进功能。
(三)评价方式:过于狭隘单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需要多方参与,以多元化评价为基本方式。这意味着,在评价中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使教育评价更加客观而效。但是,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多以教师为主,甚至主要是管理人员;评价的方式,多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评价的过程,忽视了幼儿和家长在评价中的作用。例如,虽然现在不少幼儿园都强调要加强家园合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但是实际作用发挥不够。又如,在幼儿园教育评价中,家长多处于被动地位,深入互动不够,而且很多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不够了解,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此外,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教师拥有“绝对”而单向的话语权,幼儿自身的声音,在评价中很难听见。显然,家长、幼儿在评价中共同参与目前仍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上。
三、应对:支持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的开展
“锦标主义”的实质是以“锦标评价”替代“工作评价”――“锦标评价”重在竞争夺标,“工作评价”重在服务教学。[5]针对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中的乱象,我们要转变人们对评价的态度,回归教育评价的本真。
(一)更新评价理念,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创设良好前提
理念是支撑一个人行动的信念,理念之于评价,好比一个人的灵魂和骨髓。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理念――有了好的理念的支撑,才能展示正确的教育行为。
幼教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以理念支撑付诸行动;对幼儿的成长评价,努力做到不戴有色眼镜:即教师应成为“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6]。在评价中,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幼儿的真实感受,反映幼儿学习效果,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健全评价机制,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提供客观标准
在进行教育评价时,我们应该正视评价要素间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相关专家的沟通交流,吸收多方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幼儿园管理者还应该把教育评价纳入日常管理,在制度上重视起来,形成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
为了保证教育活动评价的客观公正,要全方位规范性开展工作。首先,在评价实施之前,教师应对评价的对象、内容及评价的依据做认真考虑,明确一系列问题:为什么评价、解决什么问题、收集哪些信息、采取什么手段、在什么时间和场合进行评价等,充分做好评价前的准备工作。其次,在评价实施中,方法和手段要有科学标准,方便评价的操作,静态和动态评价相结合,既有量化指标,又体现质性要求。最后,在评价结束后,要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检讨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深入挖掘其中规律性,体现评价的“导向”功能。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还需要一个比较可靠的评价标准,一个衡量教育活动价值的尺度。这样的标准需要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其一,准确性,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是准确的、可靠的;其二,有用性,评价结果具有实用性;其三,合法性,评价标准应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尊重评价主体和被评价者的权益;其四,可行性,评价应该是切实可行的。[7]
(三)采用多元方式,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评价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能仅用一两种评价方法。所谓多元化评价方式,就是根据各种评价的长短特点,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这意味着不管是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还是对幼儿学习进行评价,都应将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有机结合,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方式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例如,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因为幼儿特殊学习方式,应以非正式评价为主,更多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幼儿成长档案袋评价”为例:这种评价方式通过对幼儿发展中的真情实景及发展轨迹的记载,是一种体现幼儿发展“动态评价”的方式。“成长档案袋评价”虽然表现为一种评价方式,但它却是多种评价方式“整合”的结果,既体现了正式评价的计划性和导向性,又体现了非正式评价的针对性和情境性;既有总结性评价对幼儿阶段发展的总结,也有形成性评价对幼儿学习进展的反映。
参考文献:
7.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活动心得体会 篇七
关键词:教育活动评价;问题;分析对策
近些年来幼儿园教育评价不断取得进展,主要表现在:观念上,从幼儿园的管理层到教师的一线教学层逐渐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内容上,评价范围具有全面性,关注幼儿全面发展,重视教师能力,斟酌教育实施的各个环节;方法上,注意将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等。
一、幼儿教育活动评价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育活动评价目标依据单一,缺乏灵活性。通过对幼儿园评价体系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目标的设计基本上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教育目标的分解,评价依据相对单一,且理论性较强,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基本上是学什么评什么,而不是根据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对其进行综合全面的全方位评价,只是侧重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评价,忽视了幼儿学习兴趣及态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2、幼儿教育活动评价方式片面,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许多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以为只要幼儿能背出其相关概念,就以为对其已经掌握。同时,许多教师往往习惯于就事论事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教学活动评价只是停留在相关的教育活动或知识当中,缺乏对幼儿知识融会贯通的指导和评价,并没有把幼儿掌握的相关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以至于出现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该概念已经掌握,但是当我们换一种方式对其进行提问时,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3、幼儿教育活动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掺杂有许多主观成分。幼儿期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性比较差,从众性较强。在课堂上,有许多幼儿不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是随声附和为多,这样根据幼儿齐声回答的效果判断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是极端片面的。另外,许多幼儿很少能得到发言的机会,对于这部分幼儿学习的评价就更是值得一提。由于教学效果及评价手段不健全,对于全面评价幼儿的学习效果,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机会等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二、解决对策
1、评价目标应考虑到幼儿的全面发展,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育活动评价目标设计时,应注意到不同园所、班级,评价目标虽然在总体上符合该年龄阶段的一般特点,但由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各地、各园乃至各班的开展情况又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评价活动目标设计应该考虑具体的地区,具体的园及班级。幼儿教育活动评价的功能在于充分、全面、客观地了解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发现幼儿的优势和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来合理选择教育目标与策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使评价目标真正适合幼儿的发展,能够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2、评价方式应全面多样,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我们在了解幼儿对某一知识的的掌握程度进行判断时,应以多种角度,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幼儿进行评价。①主题中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依据多元智能的理论,根据一定的指标,来记录幼儿在主题中的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幼儿的发展强势和弱势,以求强势迁移带动弱势发展,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②生活中的评价:对幼儿来说,生活即学习,游戏即学习,活动即学习。如果把幼儿从生活、游戏、活动中抽离出来进行评价,无疑会打断幼儿的学习过程,震荡其心理,不容易得到真实的评价结果。每一种评价都会有其优势,因此我们在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特殊性,依托幼儿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展评价,使幼儿更迅速地理解教师评价语言的含义,从而和教师展开有效的互动,实现评价的功能,提高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将评价渗透于一日各个环节、各个活动中,在自然放松的活动情境中对幼儿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
3、评价过程应客观,提高教师对教学效果评价的真实性。在幼儿教育活动评价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居于评价主导地位是由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幼儿园是专业教育机构,这一性质决定教师是幼儿发展的主导者;是家长参与教育过程的引导者,教师本人对幼儿的评价更是对幼儿有着极重大的影响。教师评价语言要丰富,同时要使用体态语言,教师对幼儿评价的好与坏直接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每一位教师对此应心存重视,不可草率为之。
三、结语
定期对评价内容、方式进行研究,把評价的进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完成后,及时对评价的结果进行整理,深入分析阶段内教育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对阶段内的问题总结其规律,把其反馈到下一个阶段,再进行改进后的评价。就这样,在评价工作不断改进过程中,使得幼儿园教育评价促教、促发展的内在价值得以回归,消除评价工作中的乱象。
参考文献
[1] 黄晓婷,宋映泉.学前教育的质量与表现性评价——以幼儿园过程性质量评价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2-10+189.
[2] 孙娟.兰州市幼儿发展评价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0):55-57.
[3] 徐晓莉.幼儿发展评价:关注过程重在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8(8):33-35.
[4] 许裕芳.实施幼儿差异性评价的要求、特点与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0(6):58-60.
【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活动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7-31
我国与周边国家幼儿体育教育的差异及对策06-20
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幼儿园数学教学方法08-22
幼儿园健康领域活动方案10-29
幼儿五大领域活动方案11-19
第三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09-21
幼儿园健康领域学习心得10-01
中职学校幼儿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09-27
幼儿园幼儿数学常见问题解答汇总07-25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课程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