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兵述职报告

2024-06-21

义务兵述职报告(精选8篇)

1.义务兵述职报告 篇一

尊敬的中队领导,亲爱的战友们:

你们好!

转眼_年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得有失,有喜有忧。一名士官,中队的一名班长,我能始终紧紧围绕中队开展好各项任务,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将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觉悟

作为一名年轻的士官班长,我深知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知道匮乏,我平时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树立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永远做人民的忠诚卫士”的主题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使之时刻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的纯洁,始终以上级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坚决拥护中队的命令指示,不断提高自己看问题的高度深度,使自己的思想觉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以身作则,提高全班工作效率

作为中队一名班长,能够上任这个职位,说明自己前期的工作表现是非常不错的,各方面的素质都是得到中队领导以及战士们的认可的。因此,不论是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我都能时刻冲锋在前,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因为我们是一线带兵人,是战士最直接的管理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战士的成长进步。所以,打铁先要自身硬,只要我们做的好,战士是不会自己变坏的!对于班上战士,我能够因人施教,在中队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落实的基础上提倡自觉,积极用活方法,搞好全班团结,并始终围绕中队开展好各项工作,提高了全班的战斗力,自己的能力素质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自己在中队除了担任班长一职外,还是中队的思想骨干。如今,思想骨干在部队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常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有了,才会有行动。所以,要想掌握一个战士的做人做事、行为举止的好坏,就必须先掌握他们的思想。在这一方面,我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我能时常和班上以及中队的战士们聊天,唠家常,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遇有思想压力较大的同志,寻找其根源,工作主动靠上去,想方设法解除他们心里的疙瘩。比如,今年_月份中队在选送预提指挥士官集训时,战士__要求比较强烈,但未能如愿,工作一度消沉。得此情况,我能及时找他做工作,从各个角度说服他,让其能正确对待此事,没有给中队添麻烦,真正做到了为中队排忧解难。

三、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几点不足

1、本人有时在遇有一些复杂问题时,不善于动脑,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方法陈旧,导致工作成绩不显著。

2、看问题不全面,高度和深度不够,全面统筹协调工作的能力不强。

3、工作责任心不强,干工作的主动意识不强,有时思想上上会有所放松。尤其是工作任务重了,自己感觉累了,领导表扬少了,批评多了,就没了动力,导致班上的工作疏于管理,从而使班上的工作开展比较被动。

针对以上问题,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1、多观察多向中队其中班长学习他们的长处,遇有复杂问题时,积极开动大脑,活学活用,创新工作方法,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向中队领导干部请教,学习他们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以及全面统筹协调工作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

3、不断学习政治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对个人思想的改造,使自己的思想更上一个层次,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便是我对本人一年来工作的述职情况,不足之处,恳请中队领导和战友们批评指正。好的方面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保持,存在的不足,会遵照上面的整改措施做好整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为中队的全面建设添砖加瓦。

2.义务兵述职报告 篇二

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市共建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日前,成都市发布了实验区阶段性报告。报告显示,实验区建设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县域内义务教育已基本实现城乡均衡,农村中小学部分指标已超过城区学校。2009年,成都市成为“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3年多的努力,已建立了城乡教育在教育规划、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师队伍、教育质量、教育管理和评估标准等“六个一体化”基本制度,并创建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12项管理制度和机制。目前,试验区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3年来,成都市教育经费投入每年平均以16.11%的速度递增,全市筹措、投入资金超过160亿元,用于统筹城乡教育和灾后学校重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总投入的比例由2008年的46%,提高到2011年的61%,并建立了教育投入公告制度。报告显示,成都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已实现了城乡基本均衡。通过监测发现,农村小学经费和师资配置已超过了城区小学,农村初中生均图书册数、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等也超过了城区初中,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虽然仍有差距,但逐渐达成质量均衡的势头已初见端倪。成都通过连续5年对“名牌学校”与一般学校各项指标的比较,发现“名牌学校”、“热点学校”在生均教育资源占有上,已不具有优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正逐步走向合理。

摘自:中国教育报

3.义务兵述职报告 篇三

一、问题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并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教师、学生、家长所认识和接受,如,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曾提出“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然而,在课堂内外实施阅读的过程中,人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问题:一是每个年级的学生该读什么,二是学生为什么要读这些内容,三是学生怎么去阅读这些内容,四是学生阅读这些内容材料要实现什么目标,五是学生阅读的成效如何评价,六是如何处理好阅读与上语文课、应试教育的关系,等等。

义务教育阶段,主流教材版本依然是以人教版为主。围绕人教版实验教材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这一特点,目前,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主题阅读教学”和“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两大实验成效较好的教学模式。其实验的主旨要义在于,围绕某一主题的教材单元,整合、梳理大量的同一主题性阅读资料,实现在课内完成目标达成,改变传统教学中大量阅读只能布置在课外而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的格局。

本研究从阅读内容、阅读目的、阅读方法、阅读目标、阅读成效的角度出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入手,选择山东、安徽、河北、广西、甘肃、贵州等地的初中、小学3-9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采集校,以所选择的班级实际人数为准发放调查问卷,力求做到调查的真实性、广泛性。目的主要在于,找出学生阅读现实中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问题,为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二、理论假设

力求通过本研究,找到适合3-9年级各年龄段学生阅读的内容、方法,以便于明确阅读目标并确定阅读内容,更好地采取阅读行动以取得实效,从而树立和创新有效阅读理念,形成具有大规模推广意义的科学阅读观。

三、理论依据

1.学生主体教育理论。本研究以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学生阅读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以达到实效阅读的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多元认知理论。多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行为有意识的反思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的过程。认知理论对于语文有效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全民阅读的理论。现在,中国人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1/10。2015年,国务院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提出,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4.终身教育理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习惯养成、方法掌握的过程,是为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打基础的过程。阅读素养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会影响未来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朱永新教授曾提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

四、研究意义

1.有利于系统开发符合义务教育3-9年级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资源;2.根据阅读资源的设置,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阅读成效;3.有利于优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4.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5.为学生的素质提升、终身发展,打造核心素养基础。

五、问卷基本数据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096 份,其中:男生 554 人,女生 542 人;三年级学生 152 人,四年级学生 161 人,五年级学生 148人,六年级学生 160 人,七年级学生 199 人,八年级学生 140 人,九年级学生 136 人。

具体内容数据如下:

1.语文成绩较好的占20.50%,一般的占67.30%,较差的占12.20%。2.喜欢阅读的占55%,较喜欢阅读的占25.30%,感觉一般的占17.30%,不喜欢阅读的占2.40%。3.认为课外阅读非常重要的占61.10%,比较重要占33.20%,不重要的占2.20%,认为读书时重要、进入社会就不重要了的占3.50%。4.自己真心喜欢阅读的占88.50%,根据教师的要求才被迫阅读的占66.60%,根据家长的要求才被迫阅读的占4.90%。5.经常阅读名著类的547人,青春类图书的339人,武侠类图书的256人,报刊杂志类图书的249人,科幻魔幻类图书的405人,学习辅导用书的377人,科普类图书的人354。6.根据教师推荐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占13.70%,同学介绍的占21.50%,书籍简介占41.70%,书店工作人员介绍的占6.90%,其他类占16.20%。7.教师频繁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5.20%,有时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41%,很少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25.30%,从来没有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28.50%。8.家长频繁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9.50%,有时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34.10%,很少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31.20%,从来没有要求增加阅读量的占25.20%。9.自己选购课外书的714人,父母购买的339人,教师指定的266人,图书室借阅的270人,租书店借阅的68人,网络购买的263人。10.父母给钱买书的占53.60%,用平时积攒的零用钱买书的占45.80%,用奖学金买书的占0.60%。11.一个学期大约要花50元以下买课外读物的占33.50%,100元左右的占41.70%,200元以上的占13.50%,其他的占11.30%。12.自己总能自主、正确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的占44.80%,有时能的占44.60%,很少能的占8.20%,不能的占2.40%。13.家长非常爽快买课外读物的占45.80%,还可以的占36.40%,一般的占13.10%,不爽快的占4.70%。14.非常喜欢家长买的书的占40.90%,部分喜欢的占51.70%,没感觉的占4.10%,不喜欢的占3.30%。15.家长买回的书总是你所需要的占36.40%,有时是的占51.50%,很少是的占10.10%,从来都不是的占2%。16.自己有长期阅读计划的占26%,有短期计划的占38.50%,没有计划、想看就看的占35.50%。17.对同一本书都看两遍以上的占54.50%,喜欢的多看几遍、不喜欢的不看或粗略地看的占26.70%,基本上只看一遍的占18.90%。18.一般情况下每天阅读的占38.40%,每周阅读的占45.10%,每月阅读的占9.50%,基本不读的占7%。19.每周课外阅读总时间1小时以下的占26.70%,1~3小时的占43.60%,3~10小时的占20.60%,10小时以上的占9.10%。20.一个学期的阅读量为10本以上的占23.40%,5~10本的占35.70%,1~4本的占36%,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的占4.90%。21.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为了休息娱乐的占20.20%,为了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占55.30%,为了提高语文水平、提高考试分数的占24.50%。22.喜欢书本阅读的占79.40%,报刊阅读的占5.90%,电子书阅读的占7.70%,电脑阅读的占7%。23.通常采取精读的占40.60%,边读边做摘录和旁批的占29.10%,大致将内容浏览一遍的占30.30%。24.在阅读时经常记阅读笔记的占21.5%,偶尔记的占52.20%,从来不记的占26.10%。25.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的占8.40%,有时会的占20.80%,不会的占70.80%。26.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中认为负担过重、没有时间的占57.20%,教师没有要求的占9.60%,没有书籍来源的占25.10%,根本不感兴趣、不如看电视或者上网的占7.70%。

六、比较分析

通过对参与调查活动的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喜欢课外阅读的占55%,较喜欢的占25.30%,一般的占有17.30%,不喜欢的占2.4%。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大致上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绝大多数学生是喜欢阅读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与参与调查班级的语文学科教师沟通,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基本就是语文成绩最差的,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喜欢课外阅读成正比。

七、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探索适合学生的、有效利用身边现有资源的课外阅读方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运用知识的领域,实现阅读内容、时空、方法的全面开放和有效统一。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的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知识的重要性,探索生活的奥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合本次调查报告,考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现状,建议采取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策略,即教材、教师、教法三位整体抓,始终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推进阅读。

在教材编制方面,既要有适合学生实际阅读的文本资源,还要有教师教法的文本资源,从师生两方面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角度入手。以理念引领为支撑,以实践操作为驱动,在源头上做到活水常流。可以考虑从以下五个理论方面入手:1.现状:义务教育阶段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2.读什么:阅读内容的设置;3.读的目标:阅读的行为目标研究;4.怎么读:阅读的实践研究;5.为什么这样读:阅读有效性的理论研究;6.读的效果:阅读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义务支教实践报告 篇四

专业:

年级:

姓名:

实践地址:

实践实践:共10天

正文:

一、实践目的:为了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鼓舞偏远山区的孩子的学习,提高各地方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同时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认识时代的发展,认识祖国的发展。我们是来自内江师范数信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的学生,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同时掌握了大量偏远山区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很好的完成对他们的思想,文化的辅导。

二、实践内容:

这次“助梦起航,圆梦顺河”三下乡义务支教,我们来到了内江市资中县,在这里我们将度过短暂而充实的10天,短暂的十天,我们深知自己带给学生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便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力求方法的新颖,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给他们讲解知识。学生的评价是:讲的好、方法多、易懂。家长的评价是:你们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我们知道以来的首例,对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你们对学生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认识自己。随着课程的推进,许多以前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兴趣,许多以前不学习的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临别时的眼泪和我们上车后听到的一声“祝你一路平安,朋友一生一起走”是对我们十天努力工作的最好答案。有人说:“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我不知道,十天的支教时光是否让自己变得成熟,但这段支教时光让我明白自己未来在从教生活中的教务方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心中的教育理念和作为一个老师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12位学生也经过了从生疏到磨合再到心领神会的转变过程,大家鼎力配合、和谐相处,从孩子们身上,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他们稚嫩的心灵,他们活跃的思维,他们调皮的表情,曾经有过多少次的感动、惊喜与微笑,就像“猜猜我有多爱你”那样,我们竭尽全力爱孩子们,孩子们同样用最大的进步来回报,为你们开心、为你们骄傲、为你们喝彩,为我们美好的学习生活加油!

刚到顺河,我们顶着骄阳,在周围宣传招生,我们没有别的手段,只有去张贴海报,发传单还有去登门寻找生源。终于我们的辛苦有结果,我们的学生在40人左右。为了熟悉环境,我们走了很远,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什么地方找烧火材,找水源。我们要安排许多,没有家人的生活,一切都要需要靠自己双手和头脑。

我们住的是普通的农民家庭赵永芬奶奶家,晚上一张席子铺着就能睡着,但是我们用休息时间的聊天,一些活动来促进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生活问题需要走很远的路,上街去买,然后买很多以至于可以吃几天的量,例如买土豆,我们会买很大一袋,20斤左右的重量,买的菜一般都是能够方的那种,我们吃的很节约,严格按照计划去做,并且每次都能够吃完。我们喝的是最自然的顺河山泉,很多的队员都没试过喝直接拧开水龙头流出的水,那个滋味很纯净没有污染,就像大山里面的那些孩子的心灵一样透彻。我们有着严格的作息时间和严格的生活纪律,以后还有的暑期实践活动,严格的纪律和时间要求是一个团队必须要保持的。因为我们是出门在外,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村民们看在眼里,有时自己在言行方面对自己要求的不够,做的不好对于团队也有影响。每天的生活其实想起来也很单调的,上课,备课,听课,吃饭,睡觉有时会出去走访下,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赵永芬奶奶家里面度过的,但是我们很充实。这里没有专有网络,没有网吧,我们上传新闻也需要走很远的路,有时候碰到网络不稳定,会花费很长时间去等待结果。记得那次和周豪一起去传新闻,由于网络不稳定,我们从中午弄到了下午5点。

三、实践结果

在这次支教中,我们的重心在支教上面,其他还有社交方面,生活方面。例如反邪教宣传,资中血橙调查,关爱老年人,生活常识小百科等许多项目。而我这次的任务是辅导四位高一的数学,物理,部分化学知识。我们开设的课程很多,为了增加课堂同学积极性,还专门有音乐课,教他们爱听的歌曲。

除了上课之外,课外的活动交流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改进的最好的通道。学生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最直接对象,因此学生的感想与意见是评定教师教学成果的一个标准,也是教师在教学改进工作中的动力与参考。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体会最深,我们在支教活动的这些日子里,课后经常与学生一起玩游戏,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唱歌比赛活动拉进了我们和学生间的距离,上课的气氛也活跃了很多。总的来说,这次的三下乡支教活动提升了我们团队的力量,也挖掘了个人的潜能。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特色活动的开展都会对我们今后开展真正的教学活动有所启示。当自己一个人静静地想着最近几天的支教生活时,总感到巨大的满足:虽然有时候感觉很累,但是一想到我现在是以园丁的身份在用自己的智慧浇灌祖国的花朵,是在给孩子们展现一个新奇而精彩的世界的时候,就会打心里感到快乐,因为我们确确实实向他们传授了不少的知识,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方式。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心之情充溢了我们的心!

四、实践总结及体会:

教学方面:我也有很多感想。在与学生的交流之中,我要怎么让同学认识我,喜欢听我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给以学生鼓励,能学习好就是少不了支持者的跟随,所以我们必须是他最强大的支持者,给以信心,鼓励,方才能够让他们有无穷的力量,无穷的动力去追求知识,才能让他们勇敢,敢于挑战知识的高峰。主动走进学生心里,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提出相应的要求,达到共赢。我得学会理解一个开始对知识迷茫,后面的接受,最后面应用的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是基本准则,不能有身份的差别观念。对任何学生一视同仁。我们为此的身份很多,我们是老师,是参考者,是朋友。在正式上课时,我们是老师,我们必须做好老师的职责。对待学生要严肃,一丝不苟,负责,有耐心,详细,保持笑颜。责任心我们老师最重要的,别人相信我们,就是要我们用责任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对时间,语言,做的事我们都要对其负责。是同时对知识以尊重的心态。在讲题,自习时候以参考着的身份,对问题共同商讨,提出自己的意见,找出支持自己意见的依据,之后得出让大家满意的结果。在课后我们彼此是朋友,没有任何身份的压制,只有共同去争取生活,课余的轻松。同时我也感受到一个团队中合作的必要,协作的技巧,集体的力量;而作为一名师范生,更真切的体味到教师综合素养的高要求,教学实践的灵活性,认识到自己专业素养的不足。

在社交方面:例如我们执行的发生活常识小百科传单,介绍邪教的危害等,许多人不愿接受我们的帮助或者怀疑我们的说法,觉得我们没有依据,没有正当的理由让他们相信,所以我们得学习社交方式,感受演讲的说服力。首先必须使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陌生人,然后能够使得陌生接纳我,采纳我的意见与建议,同时使得自己可以在说话中占得主动。也必须注意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怎么说服别人。

在生活方面:我必须学会离开父母,远离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的能力,如何面对应急情况,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我们没有洗衣机,只能靠自己双手洗自己的衣服,去打

水,去池塘清洗。在那里没有煤气天然气,有的就是我们去山里找的材草,在家里过着最初等的生活。虽然很坚信,但一切都是靠我们自己,是凭借我们自己的双手在创造,我们很满足,很自豪。平常吃的饭菜都是我们亲手做的,或许没有家里的佐料那么齐全,味道不是那么回味,但我们依然吃的很香,我们做到自己动手,不浪费。我们几天吃一次肉,大概大家很久没吃肉了吧,当时真的格外珍惜,现在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一切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每天分几个人做饭,分工明确,这样才能高效完成任务。同时学会怎么建立自己的交友圈,怎么让别人接受我的介入。在一个条件艰苦的地方怎么能更好的生活。我必须有耐心,有恒心,能吃苦,不怕失败。同时对生活充满信心。

5.义务植树情况报告 篇五

为弘扬杨善洲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营造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旧屋基乡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旧屋基乡党委政府于4月6日组织乡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学习杨善洲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家园”实践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活动时间、地点及规模

(一)时间:2011年4月6日中午14:30—16:30

(二)地点:旧屋基彝族乡义务植树基地

(三)规模:2100株

二、活动参加人员及组织形式

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活动下设四个活动小组:领导组、组织组、宣传组、保障组,三个植树小队。

领导组:由乡领导班子组成,负责义务植树人员的组织和动员大会的具体工作。

组织组:由乡林业站相关人员组成,负责落实植树地块、打塘,准备苗木,区域划分,技术指导等工作。

宣传组:由广播、文化站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宣传标语的悬挂布置工作。

保障组:由乡卫生院组成,负责现场医疗服务工作。植树小队:由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组成,负责打塘、培土、浇水等具体植树工作。

三、活动步骤

义务植树活动分三个时段进行:

第一时段:召开动员大会(14:30—15:00)。动员大会上,旧屋基乡政府乡长、义务植树领导小组组长杨家良同志对本次植树的目的意义及要求作了讲话。

第二时段:分小队分片区植树(15:00—16:00)。以小队为单位分片区进行植树活动。

第三时段:举行“学习杨善洲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家园”现场讨论会(16:00—16:30)。乡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针对如何践行杨善洲精神,如何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彝乡等问题进行现场交流讨论,畅谈心得体会。

四、活动成效及意义

6.暑假社区义务实践报告 篇六

学院:专业:

姓名:学号:

实践单位:

实践时间:****年**月**日 至 **** 年**月**日 共 **天

今年暑假期间,我利用假期参加了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参加社会实践的日子,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我来到我家所在的社区开始了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居委会作为新城街道的优秀居委会,给了我最好的实践平台。刚到居委会的时候,我心里还有一些紧张与焦虑,总担心自己会做不好,给大家添麻烦。但是,面对居委会站长和主任的热情,我顿感轻松,对这次居委会的社会实践有了更高的期待。

社区是城市中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小小的社区就是社会的缩影,然而居委会的工作与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是密切相关的。社区居委会作为基层的管理部门,与社区居民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其职责包括:

一、管理职责:在街道办事处和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组织社区成员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治安、文化等各项管理,完成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议事委员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服务职责:组织社区成员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和为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福利性服务;开展以劳动就业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事务性服务,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保障救助服务。

三、教育职责:组织引导社区成员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形成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文化氛围。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社区的文明创建水平。

四、监督职责: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区组织履行其职责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并将监督意见及时向街道有关部门或上级投诉部门反馈。

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帮忙参与社区管理,协助社区出墙报、为社区居民分发报纸、清理社区内墙面上张贴的广告,进行清理绿化带内随意丢弃的垃圾等活动,。当然,也有服务孤老,为社区孤寡老人做家务事。这些老人家独子居住,子女一般都已经自己成家有各自的住所,只有周末才能来看看老人。再加上老人们上了年纪,平时总缺少人照顾。尊老、敬老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之精华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多少敬老、爱老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发扬这一美德。通过社区办公室文书的指引,实践分队一行六人分别慰问了7名居住在社区的孤寡老人。到达老人们的家中后,首先是送出同学们的慰问品,与此同时,队员们还与老人聊天、唠家常。老人们是渴望与别人交流的,他们并没有因为年迈失去生活的信心,同学们耐心与他们交心,他们的努力给老人带来了喜悦、幸福和满足。

实践的后几天我们负责收集社区废品并且集中处理卖掉,将挣的钱用于社区公共建设.,为社区买几盆花。社区更开展了绿色环保活动。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对本地区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等。我们也亲手制作绘画了节水宣传海报,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漫画等等。

在这里,我们每天都能亲身感受到居委会的热情与团结:在工作时,她们总是微笑服务,让每一个来的人都感到十分的满意;在工作之余,她们也耐心的帮助我,让我们在居委会能真正学到东西。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心怀团结,正是这种团结,让她们不惧困难,迎难而上,让社区成为了和谐的家园。尽管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但是在居委会的众多的老师的热心帮助和积极指导下,我都一一克服过来了,并最终顺利的完成了暑期社会实践,同时也为自己在以后的就业道路上增加了一分经验。

在这次暑假社会实践中我也学到了自己觉得在社会立足必不可少的项目:

一.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提出的意见,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能力不比别人差。

三. 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有暑期社会实践时,自己就害怕了,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我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位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 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这次实践对我这样久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在这十几天的社会实践之后,我对基层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能够胜任一些简单的基层工作了。这提高了我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懂得了为民办事的原则。

7.义务兵述职报告 篇七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 标得到基层广泛认同

从调研情况看,各地教育局和中小学都高度重视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各地对省厅文件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组织当地学校校长参加了省厅召开的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视频会,各基层教研部门和学校也都组织相关的单位与教师在第一时间学习文件。不管是基层学校的校长、教师还是教研系统的领导、教研员,大家都比较认可这次课改的指导思想与教育理念。座谈会上,校长们普遍认为《指导意见》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个性化教育理念,把教育的落脚点落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上,其愿景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教育的真谛,让广大教师看到了教育的春天,对义务教育的发展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导意见》给了学校很大的自主权,有利于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设。

对包括校长、教师、教研员在内的共430人的问卷调查显示,56.9%的参加调研人员表示“非常赞同”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34.14%的教师对此理念基本认同。座谈中, 大家表示选择性教育思想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不仅有助于他们培养兴趣爱好,了解自身特长, 而且还能为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成长提供机会。调研显示:75%的教师表示“应该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拓展性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23.8%的教师表示认同拓展性课程的开设,但觉得“现有条件有限难实行”;还有1.2%的教师表示不要多开,因为“会影响考试”,或认为不要开设拓展性课程,因为“走形式没必要”。

同时,对于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的几项重点工作,如增加课时安排灵活性、严格控制区域统测等工作,参与问卷调查人员表示“非常赞同”的比例均超过了40%,具体如表1所示。

(二)学校对《指导意见》持肯定欢迎态度,开始 积极落实、完善各项要求

许多校长反映,自2003年课改以来,学校已经慢慢形成了具有各自学校特色、符合学校办学目标的校本课程,并具有相应师资队伍,在改革过程中也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内容, 积累了不少经验。《指导意见》将原来学校层面进行探索的东西用行政文件固定下来,为学校进行下一步的改革深化提供了方向。有校长说:“以前困惑于不知课程规划的空间在哪里,都要开齐开足,可是课程哪里来?但现在看到附件,感觉基本解决了。”有校长说:“看到文件很激动很兴奋,给了学校开设长短课、大小课的权利与义务,很有激励性。给学校的课改吃了定心丸。”

不少区域和学校在深入学习《指导意见》后,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在已有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如杭州市在确定第一批10所义务教育阶段深化课程改革试点学校基础上,继续开展指导培训及第二批试点学校申报评审工作。又如安吉县近几年一直要求校校都有校本精品课程和学校特色项目,为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走访的部分学校表示,近几年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社团活动实施、校园环境建设与文化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的要求不谋而合。从一些学校的文件条目中, 调研组也可以看出区域、学校在政策层面对教育改革的支持,感觉到自上而下的推动力量。

(三)拓展性课程开发与实施有一定基础,部分 学校率先破冰,对改革有信心

调研显示,不少学校都在拓展性课程上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如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基于“积极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积极学习,自能发展”的课程观念,开发了“巴学园课程”。学校有效整合国家课程,开设了国家校本化课程,如语文学科的“生命绘本”、数学学科的 “数学文化”等课程,奠定了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 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如“校园心理游戏”“陶韵瓷风” “我爱发明”等,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如杭州天长小学始终秉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对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进行三级统筹规划,完善具有天长特色的基于差异发展观的课程体系,并确保这一体系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现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课程的多样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领域。

很多学校提到,尽管之前没有提出拓展性课程的概念,但学校在规范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在社团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其本质也是丰富学习经历、提供个性化学习机会的尝试, 与深化义务教育课改主张的拓展类课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慈溪中心小学组建了京剧、书画、舞蹈、 器乐、摔跤、科技、泥塑等几十个社团,并每周安排1~3次的校级或班级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又如江山城北小学建立了特色社团课程,每个星期固定2节课时间进行活动,并配备专门的社团活动教室,还外聘一些专业人才作为指导教师,效果很好。

这些校本课程和各类活动的开设为现阶段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有助于后阶段学校系统开发拓展性课程,整合教学和主题教育活动,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但我们也发现,在通过网站、报纸、视频会议、微信、微博等方式的学习之后,目前只有40.73%的教师了解拓展性课程重点指向“供学生选择性学习的课程”, 还有19.5%的教师认为拓展性课程就是社团活动, 13.71%的教师认为拓展性课程就是研究性学习,对拓展型课程的理论内涵有待进一步学习与了解。

(四)省厅前期各项重点工作为完善深化义务教 育课改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几年,省教育厅在义务教育阶段先后开展了推进小班化教学、中小学教学改革等重点工作项目。 本次调研显示,这些工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改革和配套教学管理改革工作上,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术储备。

如杭州第六中学借助杭州市首批小班化实验学校的优势,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把学校课程中的核心领域课程、广域选择课程、 个性特色课程进行合理搭配,将必修、选修整合,率先在2014年秋季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并将七、八年级打通,让学生分层选课“,让吃不饱的吃饱,让吃不了的能够消化”,为各层次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正在进行的七、八年级小班化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和常规工作项目制、德育工作导师制改革,使得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又如浙江省小班化实验学校慈溪市逍林镇东小学为学生建设了选择性课题体系,他们实施了三年的童心社团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运作,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学校为了给旨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课程腾出时间,进行了长短课等方面的尝试。再如慈溪横河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理论学习探讨准备、初步实践探索、深化拓展、嫁接小组合作等阶段,真正形成了“学为中心”的课堂。 学校的“六步三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性教学, 以助学稿为载体,以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为结构,促成了学校生本课堂模式的形成。

(五)评价改革有亮点有探索,对学生个性评价 有期待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参加人员对严格控制区域 “统测”、规范校内考试评价的规定表示“非常赞同” (52.24%、47.15%)或“基本认同”(34.58%、46.65%)。 调研组从座谈会中了解到,不少学校都有展示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等方面的探索。有的学校实施了等级制素质评价,不再分分计较。有的学校采取星光大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展台,为学生的发展奠基。如常山第一小学进行素质报告册的评估监测,建立学生电子档案,一个学生的素质报告单由每一个任课教师写评语,全方位与家长交流。又如杭州长江实验小学采取学生个人“学习护照”的方式开展评价,每一页用雷达图客观分析、记录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综合素养或学力变化情况,较为科学地描述学生群体或个体素养的优、劣态势。这既有助于反映每个学生多个时段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也有助于家长通过 “学习护照”来解读和分析孩子的学习特征和行为素养等。

二、调研集中反映的问题与困惑

调查显示,教师和校长们认为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存在的最大困难是“开发和实施拓展性课程有困难”(19.30%)、“课程整合实施难度大”(18.79%) 和“区域教育质量评价的压力依然存在”(18.27%) 这三方面。

综合问卷及座谈情况,基层对深化义务教育课改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与困惑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现有师资难以胜任课改工作的问题

1.教师开发实施课程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推进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的关键因素,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理念还不到位,理解和领悟力有限,还跳不出学科的范畴看教育。同时,因为水平和能力,大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任务。调查显示,教师们认为开发拓展性课程最大的困难是专业水平的限制,有67.9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难以胜任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 目前,大多数学校是根据教师的特长开设拓展性课程,个别学校则利用家长资源开设拓展性课程,很难做到从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出发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农村学校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这更容易拉大城乡学校的差距。

2.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过重

《指导意见》出台以后,学校对于课时安排有了自主权,在保证基本课时的要求下可开设有长短课、大小课。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周课时工作量偏大成了校长自主排课的难题。如温州现在使用的还是1998年制定的标准,而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调研中不少教师表示,学校教师编制没有达到省平均师生比,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多数教师跨学科或多岗位工作,如音、体、美、技术类教师除学科教学外,还有大量的社团指导工作。繁重的任务让教师也很难投身于课程的开发开设工作,课程质量也难以保证。

3.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够

在关于教师培训的调研中,教师们指出,关于课程规划、课程开发的培训很少,而且现有相关主题的培训邀请的专家大部分是高校教师,重理论而少实践,不接地气。他们希望教研系统以后可以多开设一些针对校长、教师的关于课程设计、课程开发的培训班。

(二)课改工作的科学性、正确性谁来把关的 问题

1.整合实施难度大

调研显示,“课程整合实施难度大”排在推进课改存在困难的第二位,这一结果与座谈会收集到的问题高度吻合。不少学校,甚至部分品牌优名气响的学校,也提出整合实施是课改的难点所在。校长们提出:学科整合该如何整?怎么整才是符合国家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整合?整合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看待自己的任务和地位?学校如何定位教师的作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以何种途径体现?对应的评职评优渠道和工作量计算如何更切合课改需要?这些都是亟待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合力解决的问题。

2.校本课程缺乏监管机制

不少学校提出校本课程质量如何把关的问题。 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才是适合学校适合学生的?随着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学校自编教材越来越多。谁来为这些校本教材的质量把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的科学性、正确性、适切性如何定义等问题都是基层学校推进课改工作的困难所在。

3.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困难重重

不少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表示不清楚,对于其属于基础性课程或拓展性课程表示不明确。调查还显示,将各学科课程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中最难的前三项分别是“统整资源难度大”(占25.37%)、“组织活动难度大” (占19.40%)、“缺乏指导用书”(18.72%)。此外,社会、家长的不认同,校外活动安全问题压力等问题也在座谈会中有所反映。

(三)评价改革与课程改革有效对接的问题

1.对区域统测规定的有效实施表示有顾虑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区域性“统测”,但很多校长和教师对这一措施能否真正落实表示怀疑。如何从以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很多与会人员觉得难度很大。特别是初中学校,普遍觉得课时紧张,中考压力大。多数初中认为,中考指挥棒不改变,课程改革空间很小,因而对深化义务教育课改持观望态度。在调查中“,区域性统测压力大” 排在深化课改困难前三位,也反映了基层教师对评价改革与课程改革能否有效对接的疑虑和困惑。

2.缺乏方便操作、功能强大的评价平台

校长们表示,学校在学生评价上已经开始进行过程性、表现性评价,但档案袋式评价方式工作量大、保存不易等问题影响了评价方式的改革。不少学校希望能由省厅开发与学籍管理系统相配套的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便于教师或学生自己操作,从而客观有效地记录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真正落实全员育人。

(四)配套政策保障能否有效支撑课改工作的 问题

在调研走访的学校中,不乏温州二中这样的传统优质学校,基于优质的生源和强大的师资,学校对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评价育人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努力培养“完整的人”。也不乏杭师大东城中学这样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校通过对办学理念、教育质量观的重新梳理,依傍杭师大的专业资源,从“育人”角度出发推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提升。从这些学校改革的经验来看,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绝不是课程、教学或评价的局部改革,更应该是全方位的互为支持的政策性改革。

1.硬件设施不配套制约课改发展

对浙江省绝大多数的普通中小学而言,开展多样化的课程,必然需要更多的专用教室,特别是农村学校,场地不够的问题必然存在。调查中,“硬件、设备场地跟不上”排在推进课改困难第四位。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或人口密集区域,硬件的问题更是校长们的头等难题。

2.教师职称、经费问题

在座谈中,教师对在现有职称评审体系中如何投入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开设工作提出了困惑,他们认为很难在满工作量的情况下去做“无用功”。不少公办学校的校长提出,拓展性课程开发开设、聘请外聘教师等工作均需经费支持,但很多公办学校难以靠自身解决。

3.班额偏大无法推行小班化教学

不少教师反映,大班额问题很严重,尤其在县城中心学校,班额都很大。班额不减,很难实施小班化教育,也很难实施有个性、差异化、有选择的教育形式。

三、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的认识

虽然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对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的理念和任务表示认同,但调研发现,有的校长、 教师对深化课改工作心存疑虑,有的地方仍认为深化课改工作只是走过场,尚没有真正将深化课改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深化课改的目的是丰富学校课程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强化选择性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各市、县(市、区)教育局要高度重视理念转变问题,继续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切实转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观念,把选择性教育放在首位,把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将深化课改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系统建构,帮助学校做好学校课程体系的 顶层设计

学校课程体系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要组织各方力量指导中小学校分析自身优势与特色,找准定位,明确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制定学校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建设规划,构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结构严谨科学、切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

(三)统筹安排,统整资源,大力推进拓展性课 程建设

学校要正确认识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的关系,突破惯性思维,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主动与高中、科研机构、社区、社会团体、企业行业、社会实践基地等社会教育资源合作开发开设课程,面向校外,面向社会,切实解决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要分层次开发丰富多样的拓展性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设计和安排课内外、校内外活动,营造协调一致的良好育人环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既要统筹安排,做到区域内优质课程资源及课改经验共享,也要帮助学校做好与高校、企业、社区、行业协会等部门组织与协调工作,充分利用、统整校外课程资源。各级教研部门要组织相关人员,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一批适合当地学校选择的拓展性课程。

(四)改进课程实施,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学校要积极探索长短课、大小课、跨年级、多学期等课时安排方式,广泛推进小班化教育,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学校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少先队课、团课、各类专题教育与德育课有机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学校要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把各学科课程的社会实践要求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开展主题模块形式的实践活动。

(五)变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学校要坚持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并重,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深化课改的各项要求。在科学规划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开设各类拓展性课程的同时,也要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革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六)加强培训,切实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与 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针对调研所发现的师资专业水平有限、校长课程领导力不足等问题,各级教研部门和师训单位都要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和拓展性课程开发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 省厅师范处要重点抓好教育行政领导、校长培训, 使他们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提升教育行政领导的课改决策力、指导力,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省教研室要重点抓好教研员、骨干教师、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培训,提升课程发展的规划设计能力、课程开发的研究指导能力、课程实施的引领推广能力。省内各主要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紧紧围绕深化义务教育课改的实际需要,提高培训针对性与实效,积极主动地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作贡献。

(七)搭建平台,多元辐射课改先进典型经验

针对农村、海岛等边远地区师资不足、资源有限等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全省深化义务教育课改联席会议机制、区域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搭建优质课程资源网络学习平台。各级教研部门要积极总结推广课改先进经验,定期召开课改经验研讨会,多元辐射课改先进经验,指导、帮助薄弱学校进一步转变思想、拓宽眼界,切实克服因资源不足造成的区域间、校际差距扩大化的问题。

(八)科学指导,规范落实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 革的各项要求

《指导意见》把拓展性课程设置权、排课自主权交给了学校,但放权决不是放任自流,因此各级教育行政、督导部门必须加强深化课改的专项督查,通过督查促使学校严格遵循《指导意见》的要求,确保课程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学校要正确处理扩大办学自主权与规范办学行为的关系, 必须把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把选择性教育放在首位,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和教学进度,严格控制课堂教学时间和各学科的周课时,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九)加大力度,努力为深化义务教育课改提供 各项保障与支撑

8.义务兵述职报告 篇八

(一)合同附随义务与主给付义务

合同附随义务仅指在合同履行阶段产生的,为保护当事人利益或辅助实现给付义务而产生的通知、协助、保密、保护等义务。主给付义务,简称为主义务,是用以决定合同关系类型的基本义务,是合同关系中固有、必备的。从主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的定义可以看出,二者区别比较明显:第一,主给付义务决定合同关系的类型,在合同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附随义务处于从属地位,不决定合同的类型,却受特定合同类型的约束。第二,主给付义务是一定客体的给付,关于主义务的请求权可以让与;单纯的附随义务所涉及的是“如何给付”,而非一定客体的给付,因此附随义务亦不构成可让与的请求权。第三,主给付义务构成双务合同中的对待给付,一方不履行,对方有权拒绝履行相应的对待给付;附随义务原则上不得主张对待给付的法律效果,一方不履行对待给付义务时,对方不得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自己的给付义务。第四,主给付义务是合同的根本义务,一方不履行主给付义务将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相对方有合同解除权;违反附随义务只会发生损害赔偿请求权,权利人原则上不能解除合同。

(二)合同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

从给付义务,简称从义务,仅有辅助主给付义务的功能,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它存在的目的,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在于决定合同的类型。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都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产生,不具有独立的意义,都是为主给付义务服务的。对二者的区别学术界仍存在争议,德国通说认为,应以可否独立以诉请求履行行为为判断标准加以区分。可以独立以诉请求的义务为从给付义务,有人称之为独立的附随义务。不得独立以诉请求的义务为附随义务,有人称之为不独立的附随义务。

我们认为,从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这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在于:

1、目的或作用不同。通说认为,从给付义务的目的在于实现给付利益,确保履行利益的实现;而狭义的附随义务在于弥补给付义务的不足,以确保债权人固有利益的完整。简言之,“从给付义务旨在使主给付义务得以满足;而附随义务的价值在于实现合同利益的最大化”。可见,二者与给付的关联程度不同:从给付义务,与对价有关,与主给付义务的履行密切相关,足以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附随义务没有对价可言,即使违反也不影响合同目的的达成。例如,空调的出卖人负有组装、交付合格设备的义务,因为其目的在于给付利益的实现,属从给付义务;空调的出卖人负有的说明空调使用方面应特别注意的事项、警告使用空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副作用的义务,目的在于维护相对人的固有利益,是附随义务。

2、法定或约定的可能性不同。依据通说,从给付义务的发生根据有三种:基于法律明文规定,基于当事人约定,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及补充的合同解释。附随义务的法源基础,一般认为是诚信原则,“不过从现今之发展趋势……附随义务亦可能基于法定、约定或是单从诚信原则而来”。从内容上看,从给付义务的内容通常为增加一种物的给付(如交付车辆的相关文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妥善包装)或完成其他行为(如提供资讯)等,法定或约定的可能性很高。附随义务虽有法定化的趋势,但仍以不确定性为基本特点,法定或约定的可能性比较小。

3、可诉性不同。按照通说,能够独立诉请履行的为从给付义务,不能独立诉请履行的为附随义务。换言之,对于违反从给付义务者,对方可请求其履行之;对于违反附随义务者,对方不能请求其履行,通常仅发生请求损害赔偿问题。这一标准可用于区分实务中的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这里所说的附随义务不能独立诉请履行,是指附随义务本身不能成为诉讼请求的客体。例外情况是,附随义务被违反,并且构成积极侵害债权,债权人可以以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名义诉请债务人负赔偿的责任。

4、法律后果不同。二者的违反都可以引起损害赔偿,但赔偿范围有所区别:按照通说,原则上违反附随义务所应赔偿的是固有利益的损害;从给付义务的目的在于确保主给付义务的实现,如果违反导致主给付义务无法履行,会发生履行利益的赔偿问题。另外,由于从给付义务以确保和辅助主给付义务为目的,因此从给付义务违反后如导致主给付义务不能履行或无利益,则可产生同时履行抗辩权或解除权。附随义务的目的在于保护债权人的固有利益,原则上违反后只是产生损害赔偿,而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或合同解除的问题。

二、合同附随义务与不真正合同义务

不真正合同义务,或称间接义务,是民法理论上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对方通常不得请求履行,违反它也不发生损害赔偿责任,而仅使负担该义务方遭受权利减损或丧失不利益。我国《合同法》第 119 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这条规定的不真正义务实际上是受害人的减损义务,在法律上,他并未负有不损害自己权益的义务,但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损害发生或扩大,应按公平原则要求,依其程度承受减免赔偿额的不利益。学者多认为不真正义务是一种负担,法律并没有赋予它有利于相对人的拘束力。不真正义务的作用在于约束债权人,是一种独立的义务,违反此义务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附随义务对合同当事人有一定的约束力,若违反应向对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真正的合同义务。

上一篇:八项规定心得下一篇:工业设计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