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2024-11-08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共19篇)

1.《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一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12个生字,学习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齐读课题,“长生果”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我的“长生果”呢?请你从书中寻找答案。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相考读。

解释下列词语:羞赧 囫囵吞枣 别出心裁 问津 反馈: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2、知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体会各部分的含义。你能谈谈各部分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方法吗。(主要写了童年读书、作文两大方面的经历)

3、找出描写两次作文经历的段落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为什么她的作文被表扬?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的原因? 反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爱读书——广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爱思考——勤总结)

4、同桌接读课文,重点抓住第二自然段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反馈:阅读跟他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提高了写作的能力,当这些乐趣和收获镶嵌进了少年时代,生活便像蝴蝶飞过花丛,像„„像一枚让你的生活永远年轻的“长 生果”。(体会比喻的表达方法)

5、积累、体会文中精彩语句: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字。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的大书,我什么时候才能读懂啊?

三、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结合自己的作文情况,你认为读书和作文有什么关系。

教后反思:

今天我讲的是《我的“长生果”》一课,教学中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词语没用我去解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他们的课堂上,热烈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主动的学习,自觉地学习,才不甘落后,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成了他们的需要,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活动,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2.《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化学教学,激发兴趣

体育特长生是学校的一个特殊学生群体, 和普通学生相比, 他们“特点”非常鲜明, 在运动场上奋勇拼搏、不甘落后, 在文化课学习上却不思进取, 文化成绩普遍较差, 究其原因, 跟他们自身产生的对文化课学习重视不够、没有兴趣、课堂效率极低有直接关系。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源泉, 所以, 要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内部动力, 是促进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最活跃、最积极的心理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且又以其乏味枯燥、杂乱纷繁而令学生望而却步的化学来说,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学习动力呢?以下谈一些我自己的看法。

一、联络感情, 走进学生心中

对于特长生而言, 由于长时间在外学习, 他们都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和独立行事的能力, 而且逆反心理很重, 他们不喜欢的东西, 你很难让他们接受。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于是我利用课前、课间或课余时间和他们交谈, 谈家庭、谈友情、谈学习, 只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无所不谈, 久而久之, 许多同学都很信任我, 有什么话总爱给我说, 有什么烦恼也喜欢向我倾诉, 我也总是小心地呵护着他们内心的那份纯真和信任, 认真地回复他们夹在作业本中的每一张纸条。他们喜欢我了, 在我的课堂上情绪自然也较高, 爱屋及乌么!同时, 我也尽可能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 尽量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和自尊, 由于承认了他们的价值和成绩, 就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激情。

二、联系生活实际, 把学生带入真实情景中

化学的趣味性在于它是一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玩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 其深奥的理论和知识都包含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意识。通过每一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 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 生动有趣的。例如学习“原电池”一节时, 可先描述这样一个事件, 轮船在海上触礁, 导致船体破洞, 船员用铜块修补, 结果远航时出了事故, 什么原因呢, 学完这节课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 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 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 一定能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课程内容问题化,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关键是真正挑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形成“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是指某一问题学生急于解决, 但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的一种心理气氛, 此时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如何在教学中造成认知冲突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 揭示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以前已有了一些非科学的概念, 这可能妨碍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碳酸钠在生活中俗名叫纯碱, 而按化学中的分类却不是碱。

2. 揭示旧知识和新事实的矛盾。

例如, 学生一直认为氢氧化铁是沉淀, 而教师通过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实验, 当学生看到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的事实就会引起好奇, 从而主动地探究问题。

3. 揭示规律性与个性的矛盾。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归纳, 把已学的知识规律化, 并用于认识或解决新事物。例如, 学生接触到的氢气、氧气、氮气等常见气体都是双原子分子, 就会想当然以为稀有气体也是双原子分子。这类悖论的形成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重视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可利用实验教学中的各种光、焰、烟、雾、色、气体、沉淀等现象及奇异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由此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逐步形成对化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化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兴趣的培养。由现象的观察、描述与日常用语的差异等,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教师讲解“如何操作”、“如何观察现象”、“得出什么结论”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在氯气化学性质的教学中, 通过演示氢气、钠、红磷、铜、铁等物质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有的发出黄光, 有的冒出苍白色火焰, 有的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有的火星四射, 这么多的不同现象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有利于学生对氯气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五、采取各种手段辅助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3.我的“长生果” 篇三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清泉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屏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曲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一种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的附赠物。这些印着“水浒”“三国”“七侠五义”故事的小画片,就是我最早见到的“连环画”。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后来,我看到了几本真正的连环画。小学的一位老师爱好美术,他有几套连环画,叫我看得痴迷而动情:《七色花》引得我想入非非,《血泪仇》又叫我泪落如珠。后来,我也终于有了哥哥的朋友们送我的几册小书了:《刘胡兰小传》《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那时,只要手中一有书,我便忘吃忘睡。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能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愣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故事;路上遇到一个残疾人,我会黯然神伤,编辑他的悲惨身世……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作文题目是《秋天来了》。老师照例援引一段范文。当大多数同学千篇一律地开始写“秋天来了,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飘到了地上”时,我忽然掠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

于是,这次作文我得了个“甲优”,老师在文中又圈又点,接着又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

这些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就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自然,这些省悟和小聪明,都是课外读物的馈赠了。

升入初中,我终于开始学着“创造”了。那是在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八百字的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投寄到刚创办的县报,终于在一星期后刊登了出来。看着手稿变成了铅字稿,看到作文被标成了“小说”,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也许应该算是我当学生时写的最成功的一篇“作文”。

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绝不可能写出那八百字;假如没有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我也不可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文字。是书籍——人类精神文明的“长生果”滋养了我。

(选自《叶文玲文集》,有删节)

【赏析】

这篇散文中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以及读书对自己的重大影响,抒发了自己读书的特有感受。本文的最大美点是情真意切,生动传神。在行文中,作者对自己独特体验的叙述,加上比喻等修辞手法及大量成语的运用,增强了语言表现的力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再到文末的照应开头,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叙述严谨而周密。

4.教案设计:我的“长生果” 篇四

三维目标:

1.根据标志性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3.理解文中阐述的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结合实际认识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道理。

4.领悟阅读与写作对个人成长、社会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借以激发学生提升心智、丰富生命、完善自我。预习导引:

1.目标点击

(1)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2)感受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阅读写作的愉悦之情,进而理解作者所阐述的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3)发掘阅读与写作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借此提升心智,丰富生命。

2.学法指导

(1)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的结构,例如,抓住标示时间的词语:“五十年代初”、“开始”、“后来”、“小学”、“小学三年级”、“上初中后”、“初中二年级”、“至今”等,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三个部分。

(2)运用列表的方法,概括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

(3)找出议论抒情的句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通过赏析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特色。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叶文玲,女,1942年11月4日生于浙江省玉环县楚门镇。1958年发表处女作《我和雪梅》,从此走上文坛,后以短篇小说《心香》闻名遐迩。她恪守“美是文学的生命”的宗旨,孜孜于真善美的追求,同时致力于散文创作,收获颇丰。至今已有600多万字36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文集出版,是中国当代文坛极为勤奋很有影响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无梦谷》,长篇历史小说《秋瑾》、传记文学《敦煌守护神––––常书鸿》:散文集有《不了情》、《枕上诗篇》、《叶文玲文集》等多种。其作品曾多次获海内外多种奖项。

2.背景资料

作者少年时期的生活是很充盈的,虽然物质贫乏,但精神是满足的,因为有书籍的伴随。作者将自己阅读和写作的感受呈现给了读者。

3.题目解说

“古今伟大思想均永载于书籍之中。”人们把书比喻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作者以“我的长生果”为题,突出记叙了书在作者成长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一阙(què)

赢家(yíng)

囫囵(húlún)

馈赠(kuì)羞赧(nǎn)

黯然(àn)

酵母(jiào)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词语补注

流光溢彩:流光,闪烁流动的光;溢彩,充满了色彩。形容画面光彩美丽。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不必咬文嚼字。现指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冗繁:事务繁忙。

2、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5.《我的长生果》教案设计 篇五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动的比喻。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积累: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6.《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篇六

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词语没用我去解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他们的课堂上,热烈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主动的学习,自觉地学习,才不甘落后,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成了他们的需要,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活动,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在后来的习作练习中,学生能学以至用,习作时能够把握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写真实的事情,而不象以前那样自己去编故事,同时还能在打好底稿后进行认真的修改。现在,班里爱看书的同学增加了,读书以形成了风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由此我认识到一篇好的课文,一节好的课,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每一位老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7.《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七

首先在教学中发现信息技术特长生, 除了要有好的数学基础和比较强的动手能力外, 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有天赋的学生并不一定就会成为特长生。我们平常在“选才”时绝不能只关注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否则会导致在发现特长生的过程中疏漏那些适合在信息技术领域有发展、但综合能力表现不十分突出的学生。

二是对信息技术学科要有深厚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了兴趣, 他才会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 才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建树。

三是对这门学科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决心。信息技术学习之初是一个比较枯燥和辛苦的过程, 只有具备知难而上、坚忍不拔的精神, 才能成为学有所长的人。

从信息技术特长生的特点来分析, 他们已经具有在信息技术方面发展的潜力和素质, 他们和普通学生在个体的表现上有一定特殊性, 所以对信息技术特长生的培养也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一是课堂教学过程是培养信息技术特长生的重要途径。因为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但对于特长生, 还要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任务和要求。

二是课外活动要正确引导。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研究, 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自己动手探究一些信息技术知识和创作一些电脑作品, 使他们具有顽强不屈的研究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才更全面。

三是沟通家长, 给予学生家庭方面的支持和学习方面的鼓励。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 更多的家长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 强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 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所以得到家长的支持, 能使这些有特长的学生会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动力。

8.《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八

1.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叫——(学生齐读课题)。你想做“故事大王”,把这个故事讲好吗?

2. (师在课文题目的“找”字下加点)引导质疑:你们围绕这个“找”字能提出几个问题吗?

3. 教师梳理、总结问题: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怎么找的?最后找到没有呢?(在课题下画三个“?”)我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能讲好这个故事了!

二、 品悟“找”,悟文激情

(一) 为什么找花生果

1. 请小朋友轻声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边读边想: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因为花生很好看;因为小松鼠想摘下花生果,留着冬天吃)

2. (出示)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真好看。

(1) 花生很好看,它长得什么样子呢?谁来读读这句话?

(2) 在“绿油油”和“黄灿灿”下面加点,问:叶子怎么样?小花怎么样?

(3)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的叶子,黄的小花,真好看。”这句话,与上一句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你觉得哪一句写得好呢?

(4) 谁来读读课文中的原话,把花生的好看读出来。(师生评价:哦,花生的叶子真绿啊;啊,花生的小花真漂亮啊!)

(5) 这么美的花生,怪不得引起了小松鼠的注意。但小松鼠知道这是花生吗?让我们来听听他和蚯蚓的对话吧。(请两位学生站起来读小松鼠和蚯蚓的对话,提醒要注意文明礼貌)

3. (出示)小松鼠很高兴,他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去摘下来,留着冬天吃。

(1) 小松鼠为什么要把花生留着冬天吃呢?

(2) 师边评价边点拨:A、 小松鼠真高兴啊,等花生结了果,他就可以摘下来过冬啦。B、 是啊,除了松果,它又多了一样食物了,怎能不高兴呢?C、 想着冬天就要吃到香喷喷的花生果了,小松鼠多高兴啊!

(3)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小松鼠为什么找花生果了。他又是怎么找花生果的呢?

(二) 怎样找花生果

1. (出示)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1) 读了这句话,你感觉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松鼠非常喜欢吃花生果?(每天、都)

(2) 想象补白:

晴天,小松鼠……

下雨天,小松鼠……

刮风了,小松鼠……

(师评:小朋友说得真好,我们仿佛已经感受到小松鼠高兴而又着急的心情啦!)

2. (出示)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

(1) 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从“直到……也……”这两个词当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呢?(等的时间长)你能用“直到……也……”说一句话吗?

(2) 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呢?

3. (出示)小松鼠睁大眼睛,自言自语地说:“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啦?”

(1) 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小松鼠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抓住“睁大眼睛、自言自语、奇怪”等词体会小松鼠的心情)

(2) 你们能把小松鼠这时的心情读出来吗?

4. 小结:小松鼠就是这样找花生果的,找得好辛苦啊!

(三) 有没有找到花生果

1. 小松鼠最终找到花生果了吗?(可能有两种答案,一是没找到,因为文中说,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二是找到了,蚯蚓告诉他花生果全在泥土里呢。如果遇到第二种答案,则可以顺水推舟地问:听了蚯蚓的话,小松鼠就会挖开泥土找到花生果,是吗?)

2. 指导朗读。谁愿意做蚯蚓把这个知识告诉小松鼠?(指导朗读:A、 指导读好感叹句。B、 小蚯蚓,你要有耐心,慢慢地讲给小松鼠听。C、 小松鼠听了你的介绍,心中一定非常明白。D、 小蚯蚓,你说得真清楚)

3. 齐读第5自然段。

三、 讲故事,积累拓展

1. 小朋友们,三个问题都解决了,现在我们能讲好这个故事吗?(提示:抓住板书中的词语,练习讲故事)

2. 小朋友已经会讲这个故事了,现在我们再试着背一背吧!

9.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篇九

在教授本文时,应当让学生自读自悟,以文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中读出想象来,不能讲的太多,不用去解释词语,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我去理解。所以,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从文中读出想象来,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对于文中出现的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我理解,注重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对“书”的情感。此刻谈谈自我在教授时的方法,以及在教授时出现的不足。

教授亮点:

教授开始,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朗读边思考,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能围绕阅读提示的问题,并根据要求自主学习,自读自悟。我也充分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默读、浏览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文章主线,在细读深思中了解作者的感悟,在个人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个性化的感悟和体会。让学生小组交流读后感受,并在不理解的句段中做批注,加强理解。把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体会。学生基本并能归纳出作者在这些事情中悟出了些什么道理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一样的“鲜味”才好。(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可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当是自我呕心沥血的创造。最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自我感受较深的部分,并简单谈谈自我的体会。那里不仅仅要让学生说说自我感受较深的部分,还要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描述自我读书的句子,体会她是怎样读书的,并谈谈自我的体会。以此加深对课文资料的理解。最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学习和借鉴读写方法的。

不足:

1、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流于形式,每小组仅有2-3个学生大胆交流,其他成员只在于理解知识,懒于思考;2、学生基本能准确完成阅读提示中的问题,但交流表达时语言的组织本事欠佳。3、对于作者写法的探讨不够深入:作者在读书方面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吗以及写作文方面有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的作者写作文的经验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帮忙

10.《我的长生果》经典优秀教学设计 篇十

【教材分析】

《我的长生果》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它在统编新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是一篇略读课文,是第九册书中的最后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有改动。

文章的题目《我的“长生果”》中,“长生果”加上引号,说明它有特殊的含义,直指文章的中心。就整篇文章来看,它应该包含了“我的阅读经历”和“我写作的成长”两方面的内容。

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她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再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而作者也在不断地阅读中和写作中获得感悟。从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作者锻炼了记忆力,增强了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说明了读和写的密切关系,也阐明自己作文中悟出的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愿意去读,理解起来不算难。但是文章比较长,如何能在一节课内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我想首先得让学生快速阅读,迅速捕捉文中传递的信息。

“长生果”在文中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很多孩子可能认为是“书”。但是再去品读,它应该包含了“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内容。孩子比较难理解的话,可以通过读、给文章划分层次、梳理文章内容等方式搭建梯子,让学生明白文章的中心内容。

这篇文章不仅内容美,而且语言美,手法美,在了解文章的中心之后,可以四人小组讨论来完成对文章的评价。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学习单的形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理念】

本次教学为复习指导课型,将《我的“长生果”》作为阅读理解的文本,引导学生如何读懂一篇叙事性散文。首先,在快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在谈些什么?《我的“长生果”》的题目加了引号,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所以我们可以从课题开始:我的“长生果”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孩子整合文章的信息并进行推论分析,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接着,引发学生的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表达进行鉴赏与评价。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一篇叙事性散文,明白文章的中心。

2、学会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的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堂学习单

【教学过程】

板块一:探究课题,明白中心

1、同学们,预习课文了吗?读懂了吗?请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预设:

提示一:我们还可以对“长生果”有更丰富的理解,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再想一想,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请大家继续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提示二:有同学找得还不是很完善,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那我们以三年级为界限,将文章划分为三年级前和三年级后两个层次。请大家继续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提示三:文章除了写阅读,还写了什么吗?请继续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预设:我的“长生果”在文中的意思是读书的经历和写作的成长。

小结:文章的题目往往能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些题目用了比喻,就要在文中寻找答案,这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

板块二:自主阅读,提取信息

1、请大家继续默读课文,结合学习单浏览课文,作者写了童年时期阅读和写作的哪些事情,请小组合作,写在卡片上。

2.请学生将事件有顺序地贴在黑板上。

预设:

看香烟人小画片

看连环画

读文艺书

读大部头小说

写《秋天来了》悟得道理

写《一件不愉快的事》悟得道理

小结:像这样的记事的回忆性散文,我们可以抓主要事件,把这些事件一一提取,文章就读短了。把这些主要事件一串联,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合作探究,评价表达

1、大家觉得文章写得好吗?你们觉得作者哪里写的让你印象深刻?

2、作者在写自己读书经历时有详有略,我们来看其中的一个故事。

出示7—11段:(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3、请默读7—11段,想一想:第8—11段中哪一段可以删去,哪一段不能删去,为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两段,小组合作,想一想是否可以删去并写出理由。

4、学生讨论、汇报,课堂发言,师生对话。

5、教师总结。

板块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了《我的“长生果”》,读懂了“长生果”是什么,还欣赏和评价了作者的写法。其实,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后面还有一部分。

补充材料:

我终于开始学着“创造”了——那是在上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八百字的小小说:《夫妻间的小**》,投寄到港创办的县报,终于在一星期后得以刊登。看着文字变成了铅字,看到作文被标成了“小说”,我说不出地高兴,这也许应该算是我当学生时期写的最成功的一篇“作文”。

我深深明白: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八百个字。

至今,我仍在努力作文,只惭愧年事已长却无多少长进,少年时所感所悟的,现在虽不曾忘怀,却还常常力不从心。

至今,我仍盼天天能“扎进头”去醉心读书,只可惜光阴紧迫,事务冗繁,而社会——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我何时才能读得尽啊!

11.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初探 篇十一

质,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音乐特长生;感觉与启发教学;发声训练;着力点

对于高中音乐特长生来说,学习声乐不仅仅是学唱几首歌曲那么简单,声乐教师担负着学生声乐启蒙的重任,是为学生奠定事业基础的开拓者和引路人。科学的声乐理论和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声乐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经过多年的声乐教学和已取得的一些成绩,我想就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问题与同行们共讨。

一、感觉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

人的声带是内置的,看不见、摸不着。针对高中音乐特长生的特点,我采用感觉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使学生体会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声乐训练的效果。《论语·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费牵,强而费抑,开而费达。”意思是说,君子教授知识,引导而不强牵着走,督促而不斥责,解开疑问而不直接讲透,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是古代教育家提倡的教育原则,即通过启发诱导来教学。教师将两者相结合,利用具体的感觉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并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以启发,使声乐中原本难以捕捉的抽象感觉具体化,变为学生可感知、可调控的感觉。如:用在肚子里“拍皮球”来感受横膈膜的位置及训练气息的弹性;用“头上有针眼”来比喻声音的颗粒感与高位,用“丝线”穿过“针眼”来形容气息要集中和运动方向;用“大马路”来比喻声音的通道要打开等等。这些语言通俗易懂,再加以巧妙地运用,在解决学生歌唱的问题时,见效快、效果好。如:“拍皮球”的提法,很好地解决了气息僵硬的问题。“针眼”的提出也便于母音和字的转换,达到字与声的统一等要求。这些提法把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消化、吸收、记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科学、有效的发声训练贯穿始终

金铁霖教授对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声、情、字、味、表、养、象”,在这七字标准中,“声”占居第一位。“声”,是指科学的演唱方法和声乐技巧,如何训练和发展自己的声音?将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歌唱中呢?其主要来源于发声训练,它是建立良好声音的前提和关键。可是高中生往往只喜欢唱歌,却不喜欢练声,认为练声太枯燥,没有意义。这些错误认识必须加以纠正。首先,良好的声音基础来自于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训练。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声母音和旋律练习,意大利元音“A、E、I、O、U、”五个元音中,母音最宽,唱“U”时往往喉咙开得比较大,有利于喉咙和腔体的打开,容易在通道里唱响。当然,元音的练习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因人而异,如:有的学生唱“U”的声音发空,就选择其他如“i”“ei”母音进行矫正。“i”“ei”母音发音位置较高,声音容易集中,明亮,有助于声带的闭合,并且声音相对灵活,对于那些声音本身有重、压、暗、虚、空等毛病的学生,容易取得较好的练习效果。有的学生唱歌时容易漏气,可以用“又”(you)来进行训练,可以提高声带闭合的能力。练习哼鸣,有助于歌唱时位置偏低的学生找到头声、高位置。以这种歌唱位置的感觉将其他字和声音都以哼鸣的位置来唱,增强歌唱位置的同一性和音色的统一性,使气息、声带振动以及共鸣腔三者处于比较合理的平衡关系中。教师应加强科学的发声训练,塑造学生自身美好的声音,达到声音圆润、通畅,音色统一,音域宽广,穿透力强,弱而不虚,强而不炸,具有很强的持久力和表现力。

三、利用“着力点”因材施教

古希腊阿基米德说:“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由此可见,运用合适的支点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为了使学生找到最适合的身体平衡点,用最小的力量获得最佳的歌唱效果,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各种不同的“着力点”进行教学。例如,学生在歌唱过程中,通过感觉和想象将嘴移到胸口第一或第二个纽扣处(位置的高低可以视学生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歌唱时所有的声音和字的转换都在这个小“着力点”上放松叹响。使用这种方法歌唱时,产生的声音效果有较鲜明的特征:首先,音色统一、明亮、纯净,特别是对于平时由于字的转换而导致声音里出外进而影响了声音统一性的学习者,效果尤为突出;其次,声音真假声混合的比例适度,平衡性强,从而使声音更稳定;再次,声音灵活,支配起来比较容易、轻松,特别适合唱特色鲜明的地方民歌与花腔作品。又如,针对气息浅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着力点”放在脚后跟的办法,将嘴移到人体最低位,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获得深呼吸的状态。运用这种方法歌唱时,音色统一、纯净,声音真假声混合的比例适度,平衡性很强,声音稳定性强,音域更宽,厚度增加,更适合演唱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歌剧等作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对“着力点”的位置做适当的调整,使学生用最舒服的感觉唱出自己最好的音色。

歌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声乐教学更是难于阐述的极其复杂的工程。它的感性强于理性,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必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但它也并不是无章可循、无法可施。声乐既然是一门科学,就应该有它的内在规律。这也就要求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教學方法。只有把专业教学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既能采取共性教学,又能辅以个性突破,才能将高中音乐特长生的声乐教学工作抓好,也只有这样的专业老师才能把课上好。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12.《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十二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 现在大多数高中都设置了艺术特长生这一专业。学生、家长和教师对于高中艺术特长生专业的认识逐渐从模糊到清楚, 最后到透彻。我们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对高中艺术特长生进行了扩招, 随着这批特殊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 高中艺术特长生专业课教学方法也有待改善与创新。

一、我国高中艺术特长生专业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将艺术特长生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大类, 分别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创作能力的培养。由于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 使得教师在对艺术特长生进行教学时太过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而忽略了艺术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 那就是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许多艺术专业课的教师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艺术课程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背诵基础知识, 只剩下小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师灌输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来进行, 致使学生的创作作品趋于单一化, 不符合高中艺术特长生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艺术课堂教学中, 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但没有使学生学习艺术的热情得到激发, 反而削减了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现在高中艺术特长生专业课堂的教学质量低、实效性差。

为了提高突出艺术特长生的个性化和专业化程度, 我们需要注重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改善并不断创新艺术特长生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高中艺术特长生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善与创新策略

(一) 在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创作素材

用一句话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表达出来, 那就是“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要想提高艺术特长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就要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并不断进行创作素材的积累。比如, 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野外写生, 要求学生将所看到的景色、人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并坚持长期训练。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绘画的基础知识, 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进化和熏陶, 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和创作灵感;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 教师也可以带领特们去山里, 聆听泉水的潺潺流水声、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快叫声, 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大自然, 学生可以进行即兴创作与歌唱, 活跃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

(二) 在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艺术源于生活, 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经历对创作风格有着深刻的影响, 所以在艺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艺术大多是抽象的, 学生在学习起来可能不太好理解,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便于学生思考与理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兴趣。拿美术专业来举例说明, 教师在讲授平行透视和成交透视的基本原理时, 在基本知识的讲解过程中, 可以就近取材, 让学生结合教室的结构设计进行理解与体会, 把艺术知识和生活经验紧密地结合起来, 降低艺术课程的学习难度。

(三) 在艺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创作作者的想象力是密切相关的, 只有不断激发高中艺术特长生的艺术想象力, 才能增强他们的创作意识, 创作出具有灵气的作品。比如, 对于音乐专业,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音符, 给出一个特定的环境, 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来创作一首与所给创作背景相符的音乐。这样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思维, 丰富学生的创作情感和灵感。

目前我国高中艺术特长生专业的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 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受到了局限。只有转换高中艺术特长生专业的教学模型,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 使他们顺利地考入自己理想的艺术院校。

摘要:自从我国实行新课改以来, 高中阶段的教育越来越趋于人性化,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开设了艺术特长生专业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提高专业素养。但高中艺术特长生专业课的教学仍然处于传统阶段的教学模式, 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高中艺术特长生专业课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和分析。

13.五年级《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篇十三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学生已经拥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放手自学的时间比较长,收到的效果也很好,现针对教学流程总结如下:

1、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引导学生谈一谈读书中发生过哪些感人的故事,读的书目有何变化――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呢?通过几个问题走进学生的生活,调动起生活体验,为本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2、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主旨性问题:默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少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再同小组的同学交流体会。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此时让学生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一谈读书经历,力争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提高阅读的时效性。

3、字斟句酌,升华情感。

在自读的基础上创设探究氛围,主要通过聚焦几个句子去引导借助手头资料去体会。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书,被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2)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3)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4)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5)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通过交流达成共识:运用贴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读书的方法和作用,让学生再牢牢记在心里。

二、成功之处

整节课呈现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思维也是在与学生的碰撞中有所提升。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有声朗读环节预设不足,致使整堂课显得低沉。

四、改进措施

14.我的“长生果” 篇十四

每当翻开《儿童时代》时,心里总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心情总是跟着故事情节跌启起伏,它总能满足我的好奇心。

《儿童时代》正如它的名字充满着童趣,让人看后留连忘返,它像一位知已,像一位走入人内心的好友,每忆及《儿童时代》那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语句,那保含童趣的画面都在我脑海中浮现。

《儿童时代》有许多栏目如:《魔法三国》、《童书的表情》、《查字典·····吸引我的首先是故事——魔法三国,《儿童时代》的编者真是别出心裁,把《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加漫画形式容入书中,平时我一看见那本大部头理论着查字典不完的.《三国演义》我就犯愁,而且读起来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而《儿童时代》把三国人物曹操、查字典故事中,并以生动的语言,娴熟的动查字典释手。从故事中感受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令我牵肠挂肚。甚至有时埋怨[魔法三国]的页数太少,就扒在桌子上构思着将要发生的事······

逐渐,我迷上了查字典就像是我的查字典。记得每期的[查字典学查字典会给予小读者一个写查字典起三年级,我的查字典在写的查字典之别,老师总是在我的查字典“查字典富,好词佳句缺乏,”到底怎样才能使查字典彩,内容丰富,那一段日子我一直在寻找答案,苦思不得其解,在一次偶然中,我无意翻到[查字典目,天无绝人之路,只见大标题上写着“丰富查字典引用句。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或歇后语等会使查字典多彩,看看自己查字典句:我把这个桔子放进嘴中,觉得苦极了,如果在语句中加上:我觉得苦得真象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我顿时恍然大悟。有一句名言说得对:“读一本好书,等于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查字典一滴的进步,得到好评。[查字典次阅读完都有数不尽的收获。

15.《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十五

(一)体育特长生培养现状。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对文化课有着天然的一种陌生心理,或者索性就此选择放弃,就好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联系似的,其实这是一种心理负担的表现。因为在文化课上没有优势,所以为了考取更好的大学,就把重心放在体育训练上,其实这种状态在《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分析》中,被称为顾此失彼,的确在多数情况一部分的优势以不足以取得预想目标,反而会影响学生将来的就业和择业。学校在文化课和体育训练上同时也没有给出一个良好的,合理的安排,大多的时候都是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加上学生自身的基础薄弱,老师的不重视,所以形成他们对于文化课的逃避心理,对文化学习的消沉态度。

(二)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系统性首先在时间上就应该有一个平衡的调和,时间上的分配在体育特长生的安排中是存在一定不合理性的,因为部分学校的老师不重视学生的休息时间也不给予过多精力和耐心给体育特长生在文化教授上,所以对他们的时间安排进行不合理的调配,对于他们的文化课报以无望的心理。其实这是缺乏科学性的体现,就时间的问题来讲,在训练和休息中,失去了时间上的不平衡,很多时候都是事倍功半的结果,如果秉着劳逸结合的方法,想必会有更好的效果,劳逸结合是存在科学性的,当然对于急于求成的人来说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训练执行力不高。

因为在特长生的心理已经形成一种心理,那就是文化课对于本身来说太过遥远,体育训练每天都要进行,所以一个排斥,一个厌烦,以至于对于体育老师留下的学习任务不是草草了事就是根本不在意,执行力根本不存在,对于文化课的学习或者是体育训练上都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其中一部分老师在训练中比较随意与此同时学生也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态度,导致成一盘散沙的状态。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因素。

在体育特长生中的同学大都是自由活泼的,这种状态致使他们在文化课上是散漫随意的,久而久之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综合发展,缺乏对文化课和训练的正确价值观,更缺少对以后就业和择业的要求考虑。

(二)学校因素。

在学校中产生了两个极端,一个方面是过度的重视文化课,无论是不是特长生,对于文化课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特长生在特长训练上缺乏,失去了本身的优势;另一个方面就是不重视特长生的文化课,对特长生报以排斥的态度,致使特长生失去了信心,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这样一个失衡的状态下,对于整体来讲都是无意义的,更加严重的问题是老师所讲的训练的内容都是为了应试,在特长生需要拓展的方面都没有涉列。

(三)社会家庭因素。

在社会或者家庭中,对于体育特长生会贴上一个文化课差的标签,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会造成很多体育特长生心理的自卑感,由于这种“歧视”的态度,所以形成了一个思维模式的定式,只要体育成绩好同样可以考上好的大学,对于那些真正热爱体育的人,是一种心理上的障碍。

三、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创新训练模式

第一要达到在时间少的情况下使见效有很快的体现,因材施教无疑会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计划,使其潜能大大的得到提升。第二以高考的重要项目为重点,并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像协调性,灵敏力,爆发力以及心态的平衡,同时在学习文化课与训练中有效的合理的安排时间,使其不超过本身的生理极限。第三保证出早操的训练,并且将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全面发挥学生的竞争力。第四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各个阶段的训练内容,牢牢把握基础,并且一定的程度上有所突破。

四、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革新思想观念。

无论是本能的反应还是三思而后的行动,都是有思考的过程的,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思想观念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你的判断或者是选择。就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问题上,首先或者重要的是意识的改变,也就是思想的革新。这个被誉为有效的举措,最重要的对象是分不同角度的,学校必须要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案,并且同等的看待每一位学生,可以进行宣讲让无论是校级的领导或者是教学的老师,家长,更包括学生的自身都有一个正确的平等的观念,建立信心。

(二)开展科学训练。

在科学的训练中,老师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老师要讲清楚注意的事项,以免有的学生在不懂的情况下,在训练中受到伤害,另外老师在讲解训练的内容的时候,要确保每位学生都是听懂了的,所以在教课的方面,老师要进行有趣有方法的进行传授,还有在训练的前期热身和结束时的整理活动中都要有耐心的完成,因为这样能够形成一个有序的循环,不仅可以使训练规模化,更加确保下一次的训练顺利进行。合理安排学生的时间,使学生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

(三)平衡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

在平衡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问题上,时间上的分配自然是重中之重,应为一旦有侧重必定是有影响的,文化课会成为体育训练的阻碍,所以教师要根据体育特长生的特点进行一定量的文化学习,使训练后他们在文化课的结合下更加丰富自己,而不是疲惫不堪,而且要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高考中的重点而且在薄弱的部分,有一定的攻克,有一定的提升。秉承着适量的原则,在特长生训练空档的时候给予学习任务,提升各个方面的素质。

摘要:针对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的研究发现,体育特长生训练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首先在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方面,就缺乏了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方式方法,然后无论是训练的老师还是被训练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懈怠,导致执行的力度不高。当然要改变这种现状,解决问题就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那就是学生自身,学校以及社会家庭。随着培养体育特长生的意识的逐渐提升,在创新模式的进行下,正以有效的措施提高体育训练的效率。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特长生,缺乏执行力,科学有效,提升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庚涵.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分析[J].教育培训,2016(1).

[2]时军霞.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的方式浅谈[J].运动训练学,2013,第三卷(09).

16.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教学初探 篇十六

关键词:视唱练耳;考情;考纲;节奏训练

一、教师要掌握“考情”

1.老师要掌握考试的“形式”

音乐专业考试有联考,联考是统考,考试的形式是单一的,视唱练耳一般就只是面试,不用笔试。专业考试最主要的是参加各院校自主招生的考试,各院校的视唱考试无疑都是面试,但对于练耳,有的院校要求面试而有的要求笔试。笔试就是所有的内容(如,单音、和声、和弦等)必须写出各音的唱名,节奏必须写清拍号、小节线、节奏型、终止线,旋律还必须写出调号等。面试里又有不同的要求,如,有的只需模唱音高,而有的也要求说出唱名等,因此,我们平时训练要面面俱到。

2.老师要掌握“考纲”,也就是要知道各院校考试内容的范围及难易度

各院校考试内容的范围及难易度也是不一样的,如,有的要求一升一降调号内的视听,有的要求可能在两升两降内的,甚至有更难的要求。

由此可见,我们老师要教好这门课必须先做到“心里有数”。高中生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文化课上,学习专业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老师只有掌握了“考情”,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教授。

二、乐理知识应与视唱练耳有机结合教学

视唱一个练习曲,就必须先掌握它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素,如,节拍、节奏、调性等,而这些要素属于乐理知识,如果不知道什么是节拍、什么是调性等,我们就不可能完成好这个练习;让学生听写音程,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音程及各音程的特性,不然听起来肯定是云里雾里。视唱练耳和乐理知识是密切相关的两门课程,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前者侧重于音乐理性的知识,注重学生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要素的能力培养,后者强调感性知识的掌握,通过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听辨音乐技能的提高,汇聚音乐语汇,形成敏锐乐感和高雅的音乐审美能力。理论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音乐规律同样如此,如何理性地听和唱,再加以分析,自然要涉及两门课程有机结合的问题。

三、视唱练耳训练法

视唱是积累音乐语汇和音乐听觉经验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它是练耳的基础。视唱练习时要做到口唱、耳听、脑想、心记、划拍。通过唱加强对音高的记忆能力;通过听提高对音高的分辨能力;通过想培养内心音高想象力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划拍准确唱出各单位拍的时值及节拍感。

视唱练耳看起来是视唱和练耳两个不同的内容,但二者是互相渗透、互补教学的,特别是在音程与和弦的训练中,构唱与听辨两个方面应始终紧密结合练习,在进行某一音程或某个和弦构唱练习时,可同时作听辨练习。如,音程、和弦听写前必须是构唱—默唱—听写这样的过程:六度音程是三和弦转位构成的音程,可用三和弦的第一或第二转位搭桥构唱。唱是听的基础,只有唱好了,我们才能听准确。

在视唱练耳中,最重要的是解决音准和节奏两者的准确性。要唱好音准和节奏,首先要唱准音阶和八度以内的旋律音程,学会模唱固定音的高度,模击常见的节奏型。初学者应先把C大调音阶唱准,唱时注意连贯和用耳朵去感受音高的准确性,同时结合乐理基础唱准四度以内的狭小音程,当学生基本掌握了上述知识后再进行宽音程的训练。宽音程训练最好先采用搭桥练习,如,小六度3 1,先在心里唱和弦第一转位3 5 1,再唱出3 1;大七度1 7,可以先唱七和弦1 3 5 7,然后套出1 7的音准。这一阶段还可辅以一些简单的节奏训练,在一般节奏型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在节奏型上加上固定的音高,这样就成了旋律听辨,这时候学生头脑中就可以储存一些音汇了,要注意多培养学生视听的内心感觉。后阶段音程里面的变化音级练习,我们可以结合乐理知识,用唱基本音级的办法来唱准变化音,如,唱2#4,2#4是大三度,根据音程的性质,可用基本音级中1 3套,把1唱成2相同的高度,3就成了#4的高度,#4就很容易唱准了。又如,要唱3#6,先判定3#6是增四度,再从自然音阶中找增四度4 7,用上面的办法套#6就轻而易举地唱准了,久而久之,唱和听变化音就不成问题了。

节奏训练在具体做法上,首先我们可将常见的节奏型教给学生,先让学生熟悉,熟练这些节奏型后,再以一个或者两个小节为基础逐渐做些节奏模仿及节奏背唱、听写练习,在这个基础上将节奏短句扩展为由八小节或十小节构成的上下句,同时逐步加入音高进行单旋律的模唱及听写练习,此项练习要持之以恒地加强练习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节奏,只有做到这样,视唱练习曲中的节奏问题就会很好解决。

视唱考试是即兴的,所以,视唱练习曲要以培养即兴视唱能力为目标,如,平时训练要特别重视第一遍视唱练习,在学生视唱前,老师不要给学生过多提示,更不能老师先弹出来或者先唱一遍,应让学生养成先看清调号、拍号、节奏型等内容的习惯。为了达到即兴视唱目标,视唱识谱的教学可以结合键盘及声乐的教学来进行,如,选择一些学生似熟非熟的经典歌曲来练习视唱,使学生有兴趣,容易产生“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自觉地练习而尽快提高视唱能力,键盘练习曲也应加“唱谱”的要求,这样既练了视唱也加强了乐谱的记忆,是一举多得的方法,能使学生在视唱练耳中无论音高、音准、节奏、节拍都可达到会看、会唱、会写、会打、会说的目的。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中最基础的课程,也是高考中除了主科外所占分量较大、最具有挑战性的、是拉开考试分数距离的科目。因此,我们老师要指导考生深入全面地了解考情,根据学情与考情选择适合学生的训练形式与方法,做到“以学定教,以考定教”,处理好乐理与视唱练耳、视唱与练耳等方面的关系,把握训练中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傅冬冬.高中音乐特长生视唱练耳与合唱教学互助练习初探[J].教育学文摘,2013(03).

(作者单位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一中)

17.《我的“长生果”》教案 篇十七

2、课型:句式学用课。

3、全课教学由“理解一篇──突破一点──记诵一节”三个板块构成。

4、教学任务:认读难字10个,品读、积累美词若干个,学习句式8种,背读精段1~2个。

一、第一个教学板块──理解一篇(13分钟左右)

教师:预习时要求同学们“从任何角度,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请大家发言。

同学们发言,教师进行小结,学生听记,学生复述。

二、第二个教学板块──突破一点(进行句式品读)(24分钟左右)

教师先作示范讲析:

这篇课文语言丰富,我们可以学习不少的写句的方法。

如:

1、用富有表现力的单音节动词写句。

2、用生动而多情的双音节词写句。

3、用精练雅致的四字词语写句。

再由同学们独立活动:

学老师的方法,找出课文中写句的其它方法:

1、用连续设喻的方法写句。

2、用反复的方法写句。

3、用对举的结构写句。

4、用总分式排比的结构写句。

5、用突出主语的方法写句。

还有用倒装的方法写句、用引用的方法写句、用重叠词语的方法写句、用冒号提起的方法写句等等。

同学们进行写句实践。

三、第三个教学板块──记诵一节(8分钟左右)

师生共同活动,就这些写句的方法析读文中的两个精段,并记诵这两个精段:

段一:“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

段二:“我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

下课之前,教师总结这一节课的学法。

【评析】

1、句式学用课──好新颖的课!

2、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充分地学用句式──多么新颖的思路!

3、这种“新颖”,植根于教师对教材深入的挖掘和深刻的理解:

《我的“长生果”》是怎样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美文,是一篇写阅读文学书籍与提高作文水平之关系的美文,是一篇情感真挚的美文,是一篇雅词、句式特别丰富的美文。在这篇美文中,它语言的比喻美、真情美,它结构的层次美,它丰美的句式,它内含的几十个二字雅词和三十余个四字词语,处处都会令教者感到十分的欣喜。

然而,如果没有教师的潜心研读,或者说教师如果缺少阅读的技能,又怎能发现它其中的这众多美点?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就是课文精华的撷取者;语文教师,就得运用他自己语文能力的尖镐利铲,在课文的矿山中挖掘闪光的宝藏。吃透了教材,就为美的课、美的语言学习课、美的语言训练课打下了美的基础。

18.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 篇十八

首先,我在导入上进行了精心设计。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从大家都感兴趣的长生果入手,查阅了《西游记》中关于长生果的传说,藉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了解文章的作者叶文玲的杰出成就,自然引发学生思考,作者如此优秀的原因是因为她吃了长生果吗?过渡到对课文的学习。再次,本课篇幅较长,文辞优美,好词特别多,容易读错的字也特多。于是我在检查字词引导积累时及时强调指正。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我就以课文前面的自学提示为重点,着力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梳理和学生的体会方面。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于作者的写作方法认知等还是比较粗浅的。而且我的板书随意性较大,还需精简。总之,本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今后我还需加倍努

19.《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 篇十九

特长生选拔

特长生选拔是特长生培养工作的第一步,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选拔时尽可能使真正学有专长的学生加入到特长生队伍中来。

必备条件 (1) 品行端正, 勤奋好学, 身体健康, 遵守校纪校规, 在校期间未受过警告以上纪律处分。 (2) 对多媒体作品制作有浓厚的热情, 具备“自律、谦让、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选拔条件 (1) 计算机专业所有一二年级学生, 允许其他系学生申请。 (2) 热衷于计算机科学技术, 对多媒体相当爱好。 (3) 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美术知识基础, 并对多媒体有一定了解。 (4) 熟悉Flash、Photoshop或CorelDraw中一个或多个软件, 或者对DV拍摄感兴趣。

选拔时间 (1) 每年的9月份符合选拔条件者可提出申请, 填写《XXX学院多媒体作品设计特长生申请表》, 提交至多媒体作品设计特长生工作小组。 (2) 申请者参加每年10月举行的多媒体作品设计特长生笔试和面试。

人员确定在选拔时要考虑到培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比例分配要合理。由于大一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对薄弱, 因此, 大一的学生比例不宜过高, 否则, 就很难实现帮带学习;如果人员层次梯度配置合理的话, 就能很好地发挥大二学生的学长作用, 也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特长生培养

特长生培养是有针对性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 实行“导航式”、“捆绑式”的培养方式, 一名指导教师负责培养3~4名特长生。特长生培养分以下几个阶段:

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对特长生的培养及成长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 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相应知识, 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采取教师阶段性验收成果来检验学习效果。

中级阶段学生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已掌握了一定的多媒体知识, 在培养的中级阶段主要通过一些技能训练项目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一年一届的学校技能运动会和“电脑文化节”, 通过实战来锻炼技能。

高级阶段这一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或其他市级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多媒体制作水平。

特长生管理

在培养过程中, 要对特长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管理内容如下: (1) 特长生要品行端正、勤奋好学、遵守校纪校规。 (2) 特长生名单确定后, 特长生指导教师应及时联系所指导的学生, 与学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3) 确定为特长生的学生应及时到所指定的指导教师处报到, 否则指导教师可以建议取消该生的特长生资格。 (4) 经选拔参加特长生培养的学生, 应按时参加指导教师指定的与培养方向有关的科研、实践活动, 服从导师指导, 按培养计划写出学习总结。 (5) 特长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完成指导教师为其制定的培养计划。 (6) 特长生在培养期间违反校纪校规 (警告以上纪律处分) , 将取消其特长生培养资格;无故缺席活动3次以上者, 按自动放弃特长生培养处理;在学习期间如不适应培养方向, 可提出申请终止特长生培养。 (7) 学生参加特长生培养期间, 可视情况免修部分选修课程, 每学期经指导教师和相关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考核合格后可获2学分。 (8) 特长生可享受实验和借阅图书资料的便利。 (9) 特长生在课题结束后, 作品经评议被评为优秀成果的, 由指导教师推荐, 可授予特别单项奖学金 (奖金相当于三等奖学金) 。对这部分学生的专升本, 学院将给予优先推荐。

特长生考核

特长生考核采取阶段考核法, 特长生考核认定工作有以下内容:

首次选取培养对象的办法 (1) 将各培养对象在相应培养方向上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完善作为准入条件, 填写《XXX学院多媒体作品设计特长生申请表》, 选取方式:申请—理论考核—面试。 (2) 对符合准入条件的学生进行比较认定, 认定合格的学生进入特长生培养阶段。

筛选淘汰制办法 (1) 各培养对象积极参加指导教师要求的课件制作、动画制作、平面设计、技能比赛等项目活动, 培养对象在这些活动中的现实表现和学习、实践效果, 将作为培养对象进入下一阶段继续培养的准入条件。 (2) 淘汰方式。填写《XXX学院多媒体作品设计特长生考核表》, 经特长生培养导师小组考核认定, 按照《IT特长生培养考核与学分评定办法》给予3~5个学分。对符合准入条件的学生进行比较认定, 认定合格的培养对象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 不合格的取消培养对象资格。

培养对象认定办法对进入最后阶段的培养对象, 指导教师将要求学生将学习、研究内容成果化, 如成果应用研究、参与技能比赛、发表论文等, 这些成果将成为最终认定特长生的主要依据。最后, 经过学院组织的专家组对成果进行鉴定, 合格的培养对象将被认定为特长生。

我院多媒体作品设计特长生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省市级竞赛上的成绩显著提高。由于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比较短, 大一的学生专业技能不强, 这样, 在选拔特长生时梯度不容易把握, 这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葛伟.高职教育实行特长生导师制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8) .

[2]杨进发.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特长生培养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08, (9) .

上一篇:五年级理想的演讲稿下一篇:五年级课时备课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