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管理经验交流

2024-10-13

校长管理经验交流(通用8篇)

1.校长管理经验交流 篇一

坚持平凡就是成功 做好常规就是奇迹

---月台小学2014年12月牛店镇校长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单位:牛店镇月台小学姓名:甄时间:

晓 东

2014年12月18日

—————新密市牛店镇月台小学 ——————————————— 坚持平凡就是成功 做好常规就是奇迹

---月台小学2014年12月牛店镇校长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中心校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教学管理永无止境,教学常规管理头绪多,层面广,落实复杂。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完全总结出一套全方面,实效性强,针对性强的教学管理方案。今天我非常感谢中心校给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今天参加这个交流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向各位兄弟学校学习,把你们宝贵的管理经验带回我校,以便促进我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上台阶。现在请允许我代表月台小学,把我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向大家汇报,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仁的指正。

一、学校现状

我校现有学生195人,六个班。教师13人,专科学历3人,中师学历10人,年龄结构不匀,教师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52岁。男教师年龄最大58岁,女教师年龄最大54岁,现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除校长外,其余12位教师均为民师转正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师范类学校学习,理论知识贫乏,但他们有的是朴实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长期教学工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孜孜不倦、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对待学生保持着一种童心母爱的爱心精神。正是我们有这样一支年老但心不老的教师队伍为我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健康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后盾基础。

二、坚持安全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新密市牛店镇月台小学 ———————————————

3、学校将卫生区域固定给教师,教师负责督促、检查自己的责任区域。学校检查时如果出现整理不到位、整理不彻底、不干净时要通知分包教师进行整理。

四、德育教育,常抓不懈

1、坚持每周升国旗仪式,仪式上有爱国教育的唱国歌;有全体老师庄严地宣誓;有学生励志的宣誓;有关于养成教育、爱国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的国旗下演讲。

2、就餐、接开水不拥不挤、整齐有序、相互谦让的行为教育。

3、设立“失物认领台”,学生捡到东西时要自觉放到失物认领台上并进行登记:时间、地点、班级、姓名、拾到的物品。认领的同学经过辨认后认领物品时也要进行登记:班级、姓名、留言。这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自觉教育并弘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人格教育。

4、本学期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我校组织了这样的活动对老师和学生进行宣传活动:由我校党员教师担任升旗手和护旗手,校长作国旗下演讲并带领全体师生进行宣誓的升国旗仪式;国家宪法日全体师生签名活动;各班级进行《宪法总则》《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月台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学习,并且学校组织了背诵《小学生守则》比赛(班级集体背诵、单人背诵、抢答背诵),学生办一期知法懂法用法的手抄报等活动,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

五、教学常规勤落实,真抓实干出成效

—————新密市牛店镇月台小学 ——————————————— 运转的主轴,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增长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提高课堂效率上我们要活,教师要做到“三要”和“六技能。”三要:一要多读(比如语文课每节不少于10分钟)二要精讲(讲究讲课质量)三要多练(每节课不少于15分钟)。六技能:上课仪式、导入技能、讲课技能、提高技能、结束技能、板书技能。具体实施时处理好四个关系:处理好“创新”与“双基”的关系;处理好“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处理好“生动活泼”与“严格要求”的关系;处理好“竞争”与“互助”的关系。针对以上要求,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具体做法:教研组统一安排每位教师做公开课。评课及时,上午听中午评,下午听放学评。绝不隔夜。评课时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之后进行评课。创设了“一讲必有一评”模式,这样通过校级达标课的研讨下来,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迁移,得到创新的启迪,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对课堂教学任务也提出明确的要求,力求“当堂的教学任务当堂清”。对个别当堂知识未消化的学生课后当天进行补纠。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学校还开展了互相听课,领导推门听课、教师填写周教研听评课记录等活动,教导处每天不定时巡堂检查,检查教师上课情况、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等,并认真填写好检查记录及时与学科教师进行反馈。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坚持特色不褪色,丰富师生校园生活

—————新密市牛店镇月台小学 ——————————————— 甄炎凤老师15人的《花样剪纸》、张玉兰老师15人的《硬笔书法》、王爱艾老师15人的《广场舞》、王国臣老师15人的《乒乓球》。虽然开始有些机械、不知所措、茫茫然,但学生快乐了。虽然老是有诸多的不情愿,但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缩小了代沟,老师也从中体验到了不少乐趣。

“领导就是服务”。服务,首先是一种态度,其次,还要有服务的本事。为增强自己工作的底蕴和底气,我把读书、学习当作习惯和自己的一种乐事。我力求厚积薄发和厚德载物。因为大道理是管小道理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

面对良好的机遇和挑战,我校将以更加科学和规范的管理赋予学校生机和活力。外塑形象、内抓管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把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力争在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再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所说,若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2.校长管理经验交流 篇二

一、学校管理方面

1. 实施科学、民主的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部分校长在学习的管理工作中常常处于“绝对的控制地位”, 不允许其他教职工对自己的决策、计划以及部署等存在任何不同的想法或者意见。这种“一言堂”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校教职工的逆反心理, 长此以往下去, 会导致他们对学校的各项政策、工作缺乏足够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这样的话, 怎么能更好地开展学校建设呢?因此, 校长在学校管理活动中, 一定要坚持科学、民主的管理方法, 由“一言堂”尽量向“多言堂”的方向转变。这样不但能获得大多数教职工的支持和拥护, 更重要的是可以不断激发他们的满腔热忱和工作积极性, 促使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更好建设学校、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2. 分清主次, 有效“放手”

领导在管理工作中, 最大的忌讳就是“分不清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 在开展管理活动中, 也应当竭力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校长是学校各项政策的重要制定者和决策者, 但是这绝不等同于“事无巨细一应过问”。这不但会导致校长自身被烦冗的众多工作所埋没, 对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反而抽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和思考;教职工也会因为领导的“不信任”而逐渐失去工作积极性和信心。优秀的校长, 应当在学校管理活动中抓住大方向和关键问题, 有效“放手”, 让各级部门逐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和义务。这样的转变, 不但尊重了各级部门、教职工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还充分节省了校长的时间和精力, 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建设做足了准备。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开展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因此作为“班集体核心人物”的班主任, 便对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起到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如何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值得每个校长的探究与思考。

1. 真情沟通, 多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思考问题

由于分工和履行职责的不同, 校长和班主任在工作中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 不可避免。因此, 作为一校之长, 要多与班主任沟通, 尽量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 制订有关班主任的政策、规定时, 召开“班主任座谈会”, 通过交流、沟通的方式广泛征集班主任的意见和想法, 不但有利于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也为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打下了基础。

2. 缩短心灵的距离, 满足班主任的各项需要

班主任是构成学校教育的主要力量, 他们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因此, 校长在进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 一定要积极创造条件, 满足他们自尊心和成就感的各项需要。我们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外出参观交流和学习, 不断帮助班主任队伍开阔视野、增长经验;在学校内也经常举办一些“竞争评选”活动, 这些都很好地满足了各年级班主任的自尊心和成就感需要, 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

三、学生安全管理方面

最近, 校园伤害事件频发, 给校长敲响了警钟。学校安全工作是构建新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开展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学生的安全重于泰山, 因此, 提前做好充足的防范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 开展“安全”专项会议

在学校开展“安全”专项会议, 传达上级教育部门关于校园安全工作的精神和指示, 并做到实事求是,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制定切合事宜的“安全”政策, 明确各自的任务和义务, 为建设安全、和谐的校园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在校园加强安全宣传的力度

通过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在校园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 加强校园安全宣传的力度, 使广大师生对校园安全有着更好地理解和认识, 提高他们的安全防患意识。

3. 组织“消防安全演练”活动

定期在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演练”等活动, 通过广大师生的亲身经历, 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消防实践技能, 增强危难中的自救能力。

校长是学校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 作为一校之长, 应当在工作中不断总结适合本学校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力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学习管理者, 为更好地建设学校、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德胜.新校长的四个素质[J].成才之路, 2011.

[2]朱向明.校长要着力做好“三件事”[J].教学与管理, 2011.

3.校长管理经验交流 篇三

关键词 农村初中校长 专业发展 经验本位 管理依赖

改革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贯彻这一精神,推动农村中小学改革和创新发展,是今后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推动校长发展,是破解农村学校发展难题的重要的理论课题。本研究将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相结合,通过对江苏省北部某市“农村初中校长助力工程班(江苏省级培训)”学员的调查,深入挖掘制约校长专业发展因素并提出破解之道,为推动农村校长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经验本位与管理依赖:农村初中校长发展的瓶颈

经验本位主要指校长在个人发展和领导学校发展中,过多倚重个人经验,甚至将既有经验上升为主要指导思想。管理依赖则主要指校长在个人发展和学校管理中,由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过多、过细地介入,而形成的对上级管理的依赖。经验本位往往会导致校长思维固化,管理依赖则导致校长失去了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经验依赖和(上级)管理依赖特征明显

首先,经验依赖倾向明显。在问及“您认为在农村学校管理中,经验具有什么作用”时,选择“经验具有关键作用”者占比较高——其中任职5年以上的校长(占比为54%)中为91%,任职3~5年的校长中为31%。在问及“在你所在学校管理中,基于以往经验成分多不多”时,选择“很多”和“多”的占比为52%。可见,强调经验重要性在农村初中校长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次,管理依赖突出。在问及“在您所在的学校发展中以及您个人发展中,上级教育管理部门起什么作用”时,回答“主要作用”占比45%。在“学校遇到问题时,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有多大作用”,回答“关键作用”占比45%。“学校遇到重要问题时,自己主动想办法而不求助上级或者不等待上级的指导占多少”,回答“很少”占比45%。深度访谈中,61%的校长认为“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都是经过专家研究的,比我们个人的想法更为全面和科学”,“有上级的介入,自己也就懒得再去想办法了”。

2.采用旧经验和知识图式解读新现象、新问题,缺乏学习主动性

首先,采用既有知识图式和经验体系,解读新方法、新思想,思想相对保守。以微课为例,39%的校长认为“微课实际上就是原始课堂的缩小版”,51%的校长认为“翻转课堂实质上就是用视频替代老师”。深度访谈中,在问及对慕课、翻转课堂等新事物的认识时,有校长指出“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事物,只是把上课的方式做了改革,与传统课堂没有多大差异”。其次,学习意愿不强。在问及“你每年平均读几本书”时,79%的校长选择“5本及以下”。在问及“您对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了解多少”,52%的校长回答“听说过,但不了解”。在问及“您有没有自己的读书计划”时,67%的校长回答“没有”。深度访谈中,部分校长甚至对新理念、新做法(部分示范)存在着“怀疑”。再次,将外来经验与学校发展结合的积极性不高。在回答“是否曾经尝试将培训中所传递的经验、方法与自己的工作结合”时,47%的校长回答“没有想过”。访谈中,部分校长认为“参观过很多先进学校,但他们的经验很难为我们所用”。35%的校长认为“缺乏动力,改革风险太大”,25%受访者回答“曾经想过,但在现有校长评价体系下,不改反而更安全”,同时“也存在着经验与本校结合的困难,即不知从何着手”。

3.满足于现状,缺乏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缺乏危机感,安于现状。经验本位必然导致保守,由此也会产生对危机反应的钝化。上级部门管理介入也使得部分危机能够得以化解——无疑加剧了校长危机反应的钝化。在问及“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您对农村初中改革认识”,选择“不是很紧急,看一看再说”占43%。在深度访谈中,40%的校长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您觉得农村初中应该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接近一致,即并未感觉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压力和变化,学校该如何就如何。在问及“校长必须走专业发展之路,谈谈您的认识”时,50%的校长表达了专业发展虽然是趋势,但离农村校长还很遥远的观点。其次,改革创新的愿望不强。缺乏危机感和经验本位的共同作用,必然导致校长改革创新的动力和压力的缺失。在问及“很多学校都在尝试改革,你怎么看”,选择“暂无改革的必要性”占了47%,选择“有必要,但不紧急”者占12%。再次,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规划”意识不足,个人发展依赖于上级安排。在问及“有无自身的发展规划”时,41%的校长选择“无”,11%的受访者选择“有,但不系统”。在问及“你的培训安排是否自主选择”时,57%的受访者选择“教育管理部门”。在学校规划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访谈中,部分校长认为,“即使我们制定了个性的规划,教育管理部门也不一定认可”。在问及“有没有实质性的存在于学校管理层意识之中的规划”时,部分校长认为“没有,也不需要,计划赶不上变化”。

二、经验本位和管理依赖问题归因分析

经验的有效性和管理的安全性,部分消解了校长专业发展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而组织管理及在校长专业发展设计上不足,也在客观上助长了校长发展的惰性。因此,必须挖掘其背后的形成逻辑,以真正解决上述问题。

1.外部环境影响:改革紧迫性尚未在农村初中显现出来

首先,新型城镇化与教育改革发展不同步,教育发展的压力传导机制尚未对农村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与教育发展保持同步。城镇化过程中,教育领域往往缺乏“深度”和“科学”关注,虽然在城镇化进程中新学校不断建立,但其背后仍然为农村办学思维。而新学校的建立遮盖了其中若干问题,助长了新学校的管理者经验本位倾向。其次,教育综合改革未能传递到农村初中。与城市学校相比,无论是生源、教师配置还是软硬件配置,农村初中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这也成为校长不愿意改革和创新,产生经验本位和管理依赖重要原因。教育综合改革“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1]要求并未能在各地教育发展中得到高效贯彻,受访校长对包括师资资源均衡等工作不乐观,甚至对当前很多城区将优秀教师去农村任教若干时间作为评定职称的条件等做法持怀疑态度。由于民办、私立学校的冲击,农村初中优质生源的流失——而这种情况绝非校长本人能够改变,这也客观上促使校长向上级管理部门求助,管理依赖在这种情形下充分显现。

2组织层面支持和引导不足

首先,校长专业成长平台的缺乏。现有校长专业发展平台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基于不同工作模块的发展联合体和不同阶段细分的发展平台尚未构建起来。以分管教学副校长为例,受访的9名分管教学副校长(新任2名、3~5年工作经验3名,5年以上4名)均表达管理经验还是理论储备不足的忧虑,仅靠上级管理部门的培训部门无法解决其所遇到的问题。因而遇到问题时,只能向老领导求教,且所获知识和经验均是针对问题的。而校长培训的碎片化[2]加剧了这一矛盾:现有培训体系突出“问题解决式”和“主题培训”,忽视了基于校长专业知识的系统提升,将校长引向了强“术”弱“学”“研”的方向。其次,上级管理过深介入,助长了农村初中校长发展依赖。在当前的农村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部门往往缺乏准确定位,干涉过多、管理过细、介入过深,是这一具有“保姆”和“家长式”特色的管理模式的“痼疾”。虽然这种管理模式客观上有利于帮助农村初中应对内外部挑战,但客观上也引发了农村初中对上级管理的“依赖”。再次,鼓励改革创新的制度尚未形成。改革创新对农村初中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实践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认识层面的问题:教师对改革和创新的支持度不高,改革创新的意愿不足。其中,鼓励改革创新的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评价体系系统性和发展性不足,校长专业发展“压力”丧失

首先,基于新型城镇化和教育综合改革背景的校长评价体系的缺失。新型城镇化对教育的要求和教育综合改革,必须落实到教育管理部分的规划及实施中,落实到农村校长的具体管理实践中。只有将相关要求与校长的评价挂钩,形成的压力才得以显现,动力才能得到激发。而现有的校长评价机制,显然未能将上述要求纳入,由此也造成了压力和动力的不足。其次,学校评价与校长评价脱钩。学校发展和校长发展是“一体”的,学校评价和校长评价必须一致。而学校评价和校长评价的“脱钩”表现在学校发展对校长评价并没有明显的“休戚与共”关系,学校发展的好坏并不能成为校长评价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校改革创新的“风险性”与校长的收益并不成比例,与其尝试具有风险性的改革不如实施稳妥的平庸的发展。而基于考试思维建立起来的经验本位,却往往能够帮助学校应对社会和家长,而基于常态化运行的管理依赖,也往往足以应付各种评比和检查,无疑导致校长产生一定的发展惰性。

三、立足“动力”“压力”和氛围营造,破解经验本位和管理依赖

破解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以评价机制建设施加压力、以系统的发展制度建设激发动力、以平台建设帮助校长更新发展的经验体系和理念体系,以氛围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土壤,以解决校长改革发展的顾虑。

1.构建校长发展的“压力”机制,帮助摆脱管理依赖,推动校长专业发展

首先,更新校长的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纳入改革和创新等因素。从当下的教育制度建设来看,基于专业发展角度的校长评价体系尚未系统地建立起来,而将创新和改革纳入其中的评价体系更是相对空白。借助校长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改革和创新的考察纳入其中,并形成校长的改革和创新档案袋,作为校长的晋升等方面之用。其次,校长绩效评价中体现改革和发展要求。就当前的评价体系来看,校长的绩效评价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但在改革创新等方面的侧重,却未能得到凸显(尤其在农村初中),因此,要求校长的绩效评价和评优、晋升晋级体系中,渐进式地引入相关指标,使得校长在改革创新等方面产生“压力”感,进而引导校长更为关注改革和创新,打破经验本位和管理依赖。再次,校长评价与学校评价的一体化。鉴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与校长发展及评价并未能“一体化”,因此,改革现有评价体系,将二者紧密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改革和发展指标进入评价体系的前提下,促进校长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进而摆脱经验本位和管理依赖。

2.激发“动力”,推动校长理念更新,引导校长积极主动发展

首先,打破校长发展的惰性。打破思想层面的惰性必须从打破认识层面的“坚冰”开始。破除坚冰的方法,包括采取校长伙伴、影子校长、校长交流(常设性论坛)等方法,以非正式、非官方、非公开的手段,通过个体之间的互动激发校长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帮助校长克服发展的惰性。其次,激发校长发展的愿望,催化校长发展需求。随着个体比较和互动的深入,校长的发展惰性逐渐被瓦解,发展的愿望也逐渐得到激发。因此,针对不同类别校长甚至是个体,通过组织的引导、专家的指导和伙伴的帮助,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且选择空间较大的校长发展的“咖啡馆计划”,进而真正催化校长的发展需求。再次,革新发展理念。随着校长发展的需求被激发,应该通过培训促使校长向理念发展型转变,进而帮助校长形成一定的学校发展理念,推动其主动发展和科学发展。

3.打造发展载体,推动经验和理论更新,支持校长专业发展

首先,打造校长发展共同体,推动经验共享,帮助农村初中提升管理智慧。校长发展共同体将针对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围绕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领导、学校文化等课题,通过对校长的思想引领和管理技能锤炼,有效突破教育管理中的瓶颈问题,为校长搭建一个高端宽广的能够使其得到先进教育理论启迪、办学经验分享、办学思想交流和先进文化浸润的绿色生态平台,帮助校长开阔视野,丰富学养,改进思维方式,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思维能力和领导学校优质发展的能力。其次,构建帮扶机制,推动校长主动发展和科学发展。就农村中学的改革和创新来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帮扶机制来推动:以智慧输出和常态化交流方式的松散型帮扶、交流任职式的紧密型帮扶、专家全程驻地式帮扶。其中智慧输出和常态化交流方式的松散型帮扶,是以“专家指导”或“先进校长(含城区)”结对的方式,以“顾问”的方式介入其改革和创新,并给予相关智慧支持;而交流任职式的紧密型帮扶,则是将农村正副职校长交流到相应学校中短期任职,并安排先进学校的领导到农村初中进行中短期任职,以推动农村校长理念、方法的更新;而专家全程驻地的帮扶方式,主要指专家与校长的紧密结对,帮助校长从理念到行动实现深度解放,彻底摆脱经验思维和管理依赖。

4.完善专业发展制度,推动校长科学发展

首先,建立校长个人发展规划制度。即结合专家智慧,在组织的帮助下,发挥校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结合自身分析和学校分析,建立个性化明显且相对科学的发展规划,以帮助校长自主发展。其次,建立校长培训研修制度[3]。系统化、分模块的培训是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一特征在当前的校长培训中并未得到凸显——当前基于问题解决式为主的培训往往使得校长的发展“碎片化”明显。必须通过系统的培训模块设计,以菜单式选择+校长个人发展规划的方式,帮助校长实现知识能力结构的完善,进而夯实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立足问题解决和校本研修,实现智慧的凝聚。再次,完善发展档案,为校长的发展提供指导。发展档案是校长专业发展管理的重要手段,但这一工作却未得到应有重视。对于农村初中校长来说,可以结合校长发展规划,结合校长专业发展积分,建立基于校长发展电子分布图为导航的电子档案。档案不仅能够帮助校长和教育管理部门明确校长发展的轨迹,更能够明确校长本人发展中的空白或盲区,帮助校长选择发展维度和内容。

5.营造鼓励尝试勇于创新的氛围,助推校长专业发展

首先,通过设立改革创新项目的方式,在专家的帮助下,以课题组“攻关”的方式,从“点”进行突破,推动改革创新的尝试,进而形成良好的开始,帮助校长树立改革创新的自信心。通过项目实施,使学校和校长本人都在其中获得收益,提升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在“点”突破的前提下,逐步扩展到“面”,最终走向“系统”和“整体”。其次,形成鼓励改革创新的制度和机制。对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可以尝试设立“改革创新奖”“改革创新奖励制度”的方法,逐步建立科学的改革创新制度体系,引导校长开展改革和创新。再次,正确看待创新的成败。鼓励改革、弘扬创新文化的塑造,需要富含正能量的舆论支持。而构建这一舆论的关键则在于形成教师群体、管理群体、学生家长以及官方主流媒体对学校改革创新行为的弘扬,以及对其过程中挫折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校长思想上的顾虑,使其愿意并勇于实施学校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2] 田汉族,等.校长个性化培训:从理论到实践的创新探索[J].教育科学研究,2012(12).

[3] 周彬.校长走向专业:困境、路径与制度保障[J].教师教育研究,2015(9).

4.小学校长管理经验谈 篇四

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这项复杂工程中的校长尤其是小学校长对教育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乡镇一级及其以下的农村学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无论从生源还是师资上都无法与县城以上学校相比,因此,作为一个乡镇小学的小学校长,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使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法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的硬软件设施得到提升,更好地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好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想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需要校长提高自身素质。学校是一个团队,校长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做好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校长必须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因为校长的言行和举止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风与学风,校长的信心和干劲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前进的原动力。新时期校长一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努力成为优秀的校长。首先,校长是学校行政工作的负责者。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校长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与教师同心同德,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其次,校长不断加强学习,要做学识渊博的指导者、言传身教的教育者,成为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成为师生的楷模,而且也要做师生的服务者、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开拓者。同时,校长要有强烈的自觉意识,能随时调整自己,自觉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行动。校长在行动中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学校办学思想和管理实践。

二、各项工作应立足于一个“早”字

鲁迅先生早年读书时就在课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并把它当作自己的座 右铭,可见,一个“早”字蕴含的含义是多么深刻,绝非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作为学校主要管理者的校长,要想把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营造一个人心所向的教学氛围,除了要在自身的文化水平、能力素养等方面加强修养外,各项工作还应该立足于一个“早”字。

每天早到校。早到校不仅仅是教师出勤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还是校长楷模形象的充分体现。因为校长每天早到校,既能给教师以榜样的作用,又能了解到其他教师的到校情况。校长到校后,对陆续到校的师生问个“早”,或者向比自己更早到校的师生说声“我落后了”,以营造一天中第一个和谐气氛,把自己置身于广大师生之中,使广大师生心情舒畅地一起学习,工作,生活,这样,平时再落后的教师也会以校长为榜样,自觉地提前到校,学校的各项工作就会更好地开展。

思想早统一。在一个学校的教师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观念意识、文化修养、思维方式、工作能力、个性风格等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作为校长就应该了解教师的思想动向,及早分析不同的思想、观点,用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态度去进行正面疏导,做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教师在工作中统一思想,并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工作早安排。在工作上,校长应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各项工作计划,并根据各人的特长预先安排好各项工作,避免出现因“来得突然无从下手”和“时间紧,任务重”而无法完成工作的现象。

信息早索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今天,作为一个校长必须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学习各种科学理论,及时掌握各种管理信息,教育动态,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向信息要质量,以便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经验早总结。现在的小学校长有计划有系统地读书者,很少。而专心致志,努力写作者,更少。校长不读不写实在是一种缺陷。作为校长,既要有出众的 口才,更要抡得起笔杆子。成功的经验是下一步工作的起点,校长就应该善于抡起手中的笔,及时反思一天的工作得失,总结一天的工作情况,并将成功的经验撰写成文,投诸报刊,进行推广,推进各项工作进程。这样在行动上做教师的表率,工作就会充满活力,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就会高涨。

三、要切实参与课题研究,做“研究型”和“学者型”的校长。教学研究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教育要创新,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实施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小学校长,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搞课题科研的校长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是永远落后于时代的校长,最终是会被淘汰的。不搞教育科研的学校,是无法生存和发展的。作为校长,应切实参与到学校的课题研究上来,并在课题研究中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角色。一方面,校长要成为课题研究的领导者,组织和领导全体教师根据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根据学校自身和教师素质的特点,确定校本研究课题的目标、方案,制订出课题研究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并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为课题研究群策群力,使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仅有目标,更有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另一方面,校长要成为课题研究的指导者。校长应是教师的教师,因此应努力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一个“研究型”、“学者型”的校长。而课题研究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仅仅依靠校长一个人的努力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能力。作为校长,就必须指导教师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指导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立课题研究为教育创新服务、为育人服务的意识,指导教师以创新务实的精神,发现并完善在课题实施中的不足,解决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难;再一方面,校长要成为课题研究的实践者。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校长在课题研究中,必须树立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理念,在创新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实践,把课题研究作为实施教育创新的自觉行动。

四、要把着眼于学生的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祖国的未来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培养未来的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标所在。校长应注重把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应把教会学生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创新等能力作为宗旨,要通过教师把这一教育理念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只有这样,教育才不会迷失方向。小学生求知欲望非常强烈,学校应根据各年级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分别对他们进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要培养他们的成功意识。作为校长,还要在教育观念上创新,创造出适合小学生的教育方法,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要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创新,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材”新观念,真正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五、以人为本,做教师的知心挚友。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心骨,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校长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教师是一群最难管却又必须管的好的对象,因为他们是学校发展的坚强柱石。教师队伍的稳定、教师教学的态度、教师思想的变化等都需要校长及时关注。因此,除了用规章制度“严治”之外,还应该以情感人,做教师的知心挚友。作为一个校长,首先要有为教师服务的一颗热心,一腔热情,要经常深入教师当中,了解教师的忧与苦,与教师倾心交谈,为教师排忧解难,使教师感受到校长的关怀和温暖。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与教师心心相连,融为一体。其次,校长对教师要以诚相待,表里如一。教师有了成绩要及时表扬,有了错误要委婉地进行批评教育,诚恳地进行开导,使教师在诚恳的言行中如沐春风,从而达到以诚感人的效果。再次,要相信教师。信任,是一种人格的尊重。校长要充分信任教师,使教师以努力的 工作来作为回报。校长本身也必须诚信、守信,以信得人,切不可失信于人。

我校还有一些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工作了一辈子了,体弱多病。每当教职工的病情比较严重时,学校就拿出部分资金进行慰问,包括一些退休的教师也对他们关怀之至,使老教师感到了温暖,中年教师受到了鼓舞,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此外,校长还应该与教师以礼相待,切不可居高自傲,目空一切。应多鼓励教师,让激励成为教师不断向前的动力。只要校长真正成为教师的知心挚友,用一腔真情去关心、爱护、帮助、感化教师,春风化雨,回报的也一定是“寸草报春晖”。

六、扎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随着形势的发展,学校的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要,而安全工作又是细致繁琐的,因此一定要做细做实。工作中,我要求教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首先进一步完善制度,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做到制度化、经常化、科学化。对学校安全工作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做到责任层层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其次,认真做好各项值班工作,切实抓好学校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各种值班的制度与职责,严格值班纪律,采取双管齐下和多管齐下的安全管理措施,如:节假日值班有门卫值班、教师值班、领导带班;平时值班有各年级教师值班,学校行政值班和学生值勤。各种值班均有记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学校的安全管理做到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

5.小学校长先进管理经验材料厂 篇五

(小学校长先进管理材料)

××女1971年出生,199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年。2008年9月至今任团结小学校长。

一、爱岗敬业 思想品质过硬。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工作中服从安排,顾全大局,一心扑在党的教育事业上,辛勤耕耘,任劳任怨。任团结小学校长以来,始终保持一颗忠心、爱心、真心和童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关爱师生,是老师、家长学生的知心人、好朋友。她具备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率先垂范、吃苦耐劳、舍己奉公,工作上精益求精,生活上严于律己,在平凡的教育事业岗位上执着不悔的追求着,多次被评为 “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

二、学校管理

1、安全第一

强化学校管理,×校长一直把“安全稳定,管理创新,和谐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国旗下讲话”、“一日一训导”“周会”“班会”等对老师、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防范设施,强化安全教育和意识,任校长以来团结小学没出现安全事故。

2、注重过程质量,抓实常规管理

学校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是促进学校管理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常规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任校长以来一直坚持“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每周组织老师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定时举行教师读书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学,她都将《学生品德评价表》、《学生操行评定表》、《疫情追踪表》、《晨午检表》、《家长会记录》等发到老师手中,保证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且富有创意,各方面工作卓有成效。教案要求“教学目的突出素质教育要求,既注重智力因素培养,又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过程突出教学方法、教具学具操作、电教媒体等设计和使用过程;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 既能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又能养好习惯、发展个性”。教案每周由值周教师、每月由教研组长签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教师改进。随机抽查教师批阅学生作业情况,保证我校作业批改率为100﹪,订正率100%。按教学进度,每周了解教师教学情况,组织全体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作好记录。教师学期听课10节,教研组长听课15节。把“培优、辅困、抓特长”落到实处定时抽查教师辅困情况。由于常规管理工作的细致入微,加之团结小学被定为质量提升试点学校的契机,近年团结小学的教学质量年年攀升,2012年获风平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荣誉。

3、关爱职工 追求和谐

×校长虽然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方面对老师要求严格,但在生活方面,她的心里却装着每一位教职工,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对教师的困难疾苦,更是热情帮助,关怀备至。哪一位老师生病、住院、哪一位老师家庭生活

出现了困难、思想有负担或家庭喜事、丧事,她都是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她也总会热心帮助;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她总会耐心教育。学校几位学生家庭十分困难,校长了解情况后,给学生们申请了困难补助,使这些学生的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熊校长待人真诚、热情、富有爱心,加之以身作则的工作风范,贏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好评,使全校呈现出一派校风正、学风浓、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良好风气,逐步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跨越,从粗放管理到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迈进。

三、率先垂范 严于治教

一位好领导,不仅要善于用语言来打动人,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来感化人。这一点,在×校长的身上得到了真正体现。担任校长以来,凡是要求教职工遵守、执行的规章制度,她首先遵守、执行;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工作,她带头做好。当上校长后,虽然职务变了,但教书育人的本色他丝毫没有改变,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一直担任一个教学班的语文课,每周课时10节,与普通教师一样教学。她还积极投身于课改、教改中,在教学上勤于探索,敢于创新,2014年月在风平小学校长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此外,每学期他坚持听课40节以上,她说这样一来可从中吸取别家“营养”,为自己教学充电,二来可以直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好教师,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正是在他这种勤奋务实、乐于追求的敬业精神的感召下,团结小学全体教师都纷纷投入到教育教学教改中,学校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作风优良、教学扎实、战斗力强的教师团队。

四、勤奋好学,业务能力娴熟

多年来,×校长一直不忘为自己充电,边工作边学习,利用自学、2148工程、讲座、培训等多种途径系统的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与专业知识,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各方面工作卓有成效且富有创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6.校长管理经验交流 篇六

——西宁市湟源县中小学校长培训会讲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领导的安排,很荣幸能来湟源参加这次会议,也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相互学习,共同交流,但更主要的是来求经问法,因为湟源本身就是一个以“茶马商都”名扬四海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民风朴实,传统文化氛围浓郁,是一个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教育强县,2011年10月13日的《西宁晚报》就对湟源的教育作了《小县城办出大教育》的专题报道,着实令我们这些同行敬佩和羡慕,所以我下面的发言,还望不要贻笑大方为好。

我在教育战线已经工作了33年,担任校长一职也整整24年了!其间在大通县督导室任主任1年半。从八十年代至今,我经历了不同的时代、任职过4所不同情况的学校,雄关漫道,沧海桑田,这期间我收获了沉甸甸的教育人生和美好的回忆,在大通百姓记载着一个个“大通第一”:我是第一个被青海省政府命名的中学“特级教师”、第一个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青海省首届“十杰”校长、第一个个人事迹在中国教育电视台频道进行专题报道的教育工作者,第一个被命名的“西宁市首届学科带头人”。在别人看来,这些荣誉是令人羡慕的,是值得称道的;我个人以为,它们是自然而然,无法推辞的!但这些荣誉不等于我的业绩有多突出,水平有多高,能力有多强,可是在4所学校的任职经历,还是有几句心里话可说的!在这里,我愿意 将一些经验和感悟拿出来与各位校长分享。如果我这几点感悟,能带给各位校长一点点启发,就甚感荣幸,极有成就感了;如果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正确自我定位,实实在在做事。

1981年12月,我大学毕业。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坚守着“从大山中走出,终要回报大山的”最初信念,我毅然放弃了留在省城条件优越单位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学——大通一中,做一名普通而光荣的人民教师。为养育过自己的家乡、为农村的教育事业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一位老校长曾珍重地对我说:“教育教学,是直接造福百姓的善事,没利可图。”到大通一中后,我担任高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成果,迅速成长为全校的业务教学骨干,所带班级的学科成绩始终在同年级中遥遥领先。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道酬勤”,我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家长的赞誉、学生的好评,在1984年我甚至担任了高三年级两个班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我的学习付出和努力更是得到了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1985年3月被任命为教导主任,1986年11月任命为副校长。1988年8月,县委县政府任命当时年仅30岁的我为大通一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至此,我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了一名学校的管理者,重任在肩,任重道远。虽然我将面对的是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我要将我的信念进行到底,誓要为大通的乡村教育开创一片天地。

一个学校的兴衰成败关联着千家万户的心,特别是当我走上校长这个工作岗位后,就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校长的使命是 何等重大!”作为一校之长,就是要沉下心来为学校的事业着想,为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着想,为学校的现在和未来着想。依据时代特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出几件事来。我认为校长应把握一条原则:就是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办学实力,有利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只要切实可行,就要大胆想,扎实做,认真干。切忌前怕狼,后怕虎,丢了校长,没了职位。只要本着这条原则做了,上级是满意的,社会是赞誉的,师生是认可的,自己是无愧的。

在大通一中上任伊始,我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中大力提倡以扎实的教研、优秀的师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过全校教师的深入讨论,确定了“让大通一中跃居成为全县先进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了教工人心凝聚、骨干教师带头示范、年级大干巧干的良好局面。通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教研加强,学风渐浓,教风日正,一中的教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1992——1994年,连续三年高考成绩接近或超过当时全县最好的中学——大通二中。大通一中地处偏僻小镇,学生几乎全部来自贫困的农村,高一入学时分数极低,大部分学生的分数在200分以下,如此低的起点却有如此优异的成绩,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一成绩轰动了全县,县四大班子和教育局在大通一中召开了全县学校管理现场会,将“一中经验”向全县推广。而这一成果也先后在青海电视台、青海日报、西宁晚报、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上做了宣传和报道。我想,没有当初的锐意进取,没有当初的拼搏实干,这一切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经历,我于1994年8月,被县委县政府任命为大通二中校长兼党支部书记,2000年 10月被任命为大通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

2002年2月,大通矿务局学校按政策划归地方管理,大通矿务局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学校半数以上的老师来自企业车间,或是转岗、顶岗的军人,这些人的意识形态在学校占有主导地位,养成了一些积习难改的毛病,全校初高中学生合计才只有534人。在选派校长时,全县没人想去,也没人敢去。原因是由于企业的长期不景气,教师工资低,学生生源差,骨干教师留不住。就是在这一年,县教育局和县委领导再一次把重任放在了我的肩上,可以说我是临危受命。组织信任我,我就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份重任。令我欣慰的是,随着我的任职,全县许多学生选择来大通矿务局中学(2004年,更名为大通七中)就读。我把大通七中的办学目标定位在:将一所原属厂矿企业的学校办成一所在全县叫得响的中学,在大通七中工作的四年里,通过我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教育教学质量跃居到全县学校前列,使一所原本名不经传的学校,变成了一所被媒体关注、社会热议的学校。其间,省人民政府授予我了青海省首届中小学“十杰”校长的荣誉称号,受到了省政府的重奖。经省教育厅推荐,我接受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组的专访,个人事迹由中国教育电视台以专题片形式在黄金时段向全国做了专题报道。

正因为有了正确的定位,才能把学校的前途臵身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中,才可以敏锐地感知到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并将这个定位自觉地融入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去。当校长的的确确要踏实,但不能做一只知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只知犁地,不知抬头,要善于做好与先进学校的对 比研究。同时还要立足本校实际,找准学校自身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找准学校发展的瓶颈,寻求到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师德培养

每一所学校经过长期的发展,都会积淀形成自己的文化理念,但我们也不排除少数学校由于个别领导的种种特殊原因而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气和作风。正如江河,会有支流暗沟,但主流终将奔腾不息,最终会汇入浩瀚的大海,所以我认为:学校要发展领导是核心、制度是保障、教师是关键。

大通二中始建于1958年,是青海省二十所知名重点中学之一,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都相对较好,但由于长期的管理不善,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社会各界强烈要求改变现状。1994年8月,县委、县政府派我去管理这所在大通教育战线上最重要而教学质量欠佳的学校。上任后,我搞专题,做调查,全面了解造成二中滞后的原因。经过深入分析,我认为管理制度不到位、教师师德素质不高是造成教学质量连年下滑的主要原因。动员和发动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我先后组织中层干部、年级组长、骨干教师去乐都一中、二中,互助一中,湟中一中等学校参观学习,这些学校主要是教育质量高,管理上各有特色,叫大家看、想、议。在此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通过三个月的讨论修改,最终制定并通过了《大通二中教职工工作评估奖惩方案》,把教师师德与职称考评、奖金发放等联系起来,用规章制度来促进二中教师队伍师德的提高,提出了“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相结合;全面发展与学生个性兴趣相结合”的师德理念和治校治学途径。并以此为切入口,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学校发展的规章制度,并编印成大 通二中历史上第一本管理制度汇编。对于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业务能力相对较差的教师,首先是帮助找原因,其次寻找机会培训,调换合适的岗位,再不行的调出,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施压。

制度有了保障,师德建设就变得具体化,要落实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从“备、讲、改、辅、考”五大环节入手,注重科学性、精确性、时效性,不断完善综合素质考评法,严格管理,加强落实。自此,二中开始了教学历史上的大转折。以前那种松松垮垮、互相推诿、人浮于事的现象消除了,老师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校容、校级、校风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制度先从自身和班子开始落实,然后逐层分解,最终落实到每一个教职工的身上。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总结摸索出一条“教师的师德要在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体现”的新方法。我认为传统教学历史悠久,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教学的某些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尤其与现代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任在某些方面相悖。教师应为每一位学生将来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提出:“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人,以明确的师德建设促进人,以综合的素质评价人,以全面的教育培养人”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的推进素质教育。经过大通二中全体师生拼搏奋斗,开创了二中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大通二中由1994年的58名学生上线到2000年599名学生上线,学生上线人数翻了 10倍多,上线人数一跃成为全省第四名。

三、做到率先垂范,真情凝聚人心

校长在师生中没有威信,就没有向心力,没有感召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的威信更多的在于其是否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当校长24年来,不论到哪一个学校,“以校为家,爱校如家”,尊重每一位学校领导、老师,甚至是炊事员、门卫、合同工,尊重他们为学校付出的劳动,这始终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记得1988年12月,我在大通一中刚上任不久,当时一中所在地的治安状况很混乱。学校教师财物连续被盗,社会闲散人员不时闯入学校滋事打架,威胁学生,搞得整个校园人心惶惶,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面对这种情况,寒冬腊月里,我带领学校的青年教师在校园埋伏守候了十多个晚上,又走访了近百人,终于查出线索,将偷盗行凶的惯犯马某交送到派出所。看到罪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看到被盗教师领回了失窃财物时高兴的神情,我和一起守候、走访的教师感到舒心极了。

在大通七中任职期间,考虑到学校的底子薄、经费紧,在工作和生活上,我从不搞特殊化,没有对原本就已经破旧简陋的办公室进行装修,更没有为自己的办公室添臵一件办公用品。为了给学校添臵教学设备,我和领导班子再三商量,将学校接送领导上下班的吉普车卖掉,这一做法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儿子上大学,女儿结婚,我从未声张,为的是不惊动同事和老师们送礼。近几年来了,我戒了酒,也谢绝了方方面面以 各种理由为借口的吃请。因为我知道,筷子一拿,酒杯一端,很多事就变得不再有原则,许多事就会变味,把不该办的事办了,那么该办的事又怎么办得下去?

无论到哪个学校任职,在教学教研上,我总是要求教师撰写业务笔记,给各个年级的教师提出业务自修和专业成长的指导意见,并在年终批阅,填写上我的意见和建议,签上我的名字。在做好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我也时刻不忘总结教育教学心得、撰写教学论文,先后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3篇。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我购买了几千元的书籍,研读了大量资料,通读了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形成了中学校长培养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清晰的工作思路和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校长就是要用自己的真心诚意来对待领导、班子成员、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得到他们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学校的管理,眼光不能仅放在一所学校,更要着眼于大局,才能使学校这个局部更快速的发展。我在各个学校之所以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领导的关怀和扶植,就没有这四所学校的今天和发展。我经常告诫全校教师要有全局意识,要顾全大局,为发展大通的教育、办大通人民满意的学校作贡献。

在内部管理中,做校长的要心胸豁达,真诚待人,有容人之量。真诚待人,以心换心,定能赢得教师的信任和拥戴。工作中我们重细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分工不分家,重大事务经校务会议集体讨论,分管工作都做到职权责统一。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大家相互信任,互相支持,保持合力和 政令畅通。切实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在新调入教师恳谈会上倾听他们谈来校后的感受,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促进学校各项工作。

四、树立学校品牌,形成办学特色

2009年3月,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大通县唯一的省级重点中学大通二中建设成为“省级品牌学校”的实施意见。根据组织上的安排,我再一次调任大通二中担任校长。面对“创建省级品牌学校”的这一课题,面对县委、县政府的指标和任务。我清楚的认识到,任重道远,为了使全体教职工提高认识,迎难而上。我们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了以“如何创建品牌学校?”、“什么是品牌学校?”、“大通二中的品牌之路何在?”为主题的大讨论,通过讨论,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具体的落实和执行,当时二中全校有276名教职工,教师队伍整体上来说素质较高,业务理论水平较强。但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教师职业的安稳,以致有的教师形成了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认为到了一所学校,只要不犯大错,就可以终老一生,混到退休,缺乏危机意识和进取心。这与创建品牌学校是不适应的,势必会影响到创建进程。2010年8月,经过将近半年的酝酿和准备,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对二中全体教师进行了综合考评,并对考评中落聘的教师进行了教学辅助岗位的再竞聘。当时全校设立了27个教学辅助岗位,而参加竞聘的教师有32名,这就意味这将有5名教师从大通二中分流待岗。为了保证竞聘的公平、公正、公开,我们提前一个月公示了全校教师综合考评的打分结果。竞聘会召开的前一个星期,我回 绝了一切相关人员的登门拜访。8月1日在学校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大通教育历史上的第一次落聘教师再上岗竞聘会,由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组成评议团,对竞聘者的演讲,进行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我清楚的记得,当时许多参加竞聘的老师在演讲过程中,声音哽咽,眼含热泪,数次中断演讲;而参与打分的许多评委,更是一边打着分,一边偷偷擦拭着泪水。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坦诚地讲,我当时心里也是感慨万千,五味杂陈,但我知道,要改革就要有阵痛,有阵痛才能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举在全校乃至全县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每一位教职工都感受到了切身的压力和危机,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工作积极性极大增强,有力推动了品牌学校的创建。

在管理和教学方面,实行了由副校长、处室主任负责制下的年级部管理,权利进一步下放,由年级部具体负责本年级的日常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教师的考勤、课时安排,学生的分班、调班,本年级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等等;同时对学校行政部门进行调整,精简处室人员,加强处室对年级部的检查和指导力度,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夯实常规基础,优化教学过程;开展听评课活动,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实施课题研究,开展校本教研;狠抓考试纪律,提高高考成绩等措施,进一步创新了教学工作,稳固提高了教学质量。2011年我校共有874名同学参加了高考,总上线人数为863名,一次性上线率为98.32 %。文科考生有47名进入重点本科分数线,重点率为23.5%;理科考生有251名进入重点本科分数线,重点率为37.24 %。文、理合计重本人数为298 名。在全省近四万名考生中,我校有25名同学成绩进入全 省前200名,其中2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全县文、理科状元也双双花落我校。

一所品牌学校应该有三个构成要素:过硬的教育质量、完善的办学理念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在这三者之中,教育质量是学校品牌的支撑,办学理念是学校品牌的灵魂,校园文化则是学校品牌的底气。大通二中是一所已经有着53年建校历史的学校,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积淀和保留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想真正让大通二中成为全省的品牌学校,在以稳固的教学质量为支撑下,必须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所以三年来,我组织学校的相关人员,总结了大通二中的办学经验,完善形成了大通二中的办学方针、办学思想、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形成了一套完整而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构建起了以环境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橱窗文化、雕塑文化、成果文化、理念文化、活动文化和社团文化为内容的校园十大文化体系。投资上百万元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走进学校,处处是芳草如茵,彩砖铺地,白杨连天,溪水环绕,书香飘逸。校园内横幅标语展示着育人理念,名人雕塑启迪着昂扬人生;校训高悬催人奋进,文化橱窗令人流连;书画长廊丹青竞秀,学生公寓温馨如家;网络电视引领学生纵览天下,艺术殿堂激励少年壮志凌云;教室里书声朗朗,校园内生机勃勃。处处洋溢着快乐、和谐、文明、尚美的精神风貌。2009年11月,经过专家的多轮评审,学校被命名为“西宁市首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在创建品牌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掘特色,突出亮点,大通二中是“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级优秀传统体育项 目学校”、“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中,曾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学校部分音乐、美术教师的造诣相当深厚,有的任青海美术协会的副会长,有的在青歌赛青海赛区获得过金奖。每年的高考,在全县范围内唯有二中有10多名艺术特长生被高等院校录取。经过与学校行政班子的协商,将音体美教学定位为二中的特色来发展。成立音体美特色班,招收音体美特长生;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音体美的资金投入力度。2011年,我校2名同学被选拔为青海省中学生田径运动员代表(全省田径运动队员共有12名),参加了在内蒙古包头市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7.校长管理经验交流 篇七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 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缩小义务教育教师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势在必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通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方式, 实现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 有利于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 有利于义务教育学校共同发展, 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决定》提出的校长教师交流具有顶层设计的宏观引领作用, 对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但各地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 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 运用自主管理权力。在制定科学交流程序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尊重教师的自主选择权力, 提升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价值。

8.校长管理经验交流 篇八

法制副校长 现状 经验

法制副校长是指从基层政法部门选派干警到中小学校任兼职法制副校长,参与中小学校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的建立,对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秩序,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解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良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三县一市的12所中小学的学生、教师、学校领导和法制副校长进行了调研。

一、法制副校长工作现状

通过自编问卷,选择学生、教师、学校领导、法制副校长为调查对象,分别从法制副校长在校知名度、进校开展工作次数、内容选择、工作的形式、针对对象、考核、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法制副校长在校的知名度

调查结果发现,学校教师都知道自己学校配有法制副校长,但是学生中却有17%的不知道自己学校配有法制副校长,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对法制副校长的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学生对什么是法制副校长并不清楚,还有可能是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工作次数太少,给学生印象不深。

2.法制副校长每学年进校开展工作次数

根据被调查市、县的相关文件规定,法制副校长每学年进校开展工作应不少于两次,以此达到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2]。

但根据学校的领导和法制副校长自己的反映可以看出,法制副校长进校开展工作固定次数至少一次,但未达到文件要求两次的有7所学校。

3.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工作内容的选择

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工作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可以提升教育效果,反之,难以达到教育日的。

根据调查,法制副校长进校开展工作,在内容选择上自定成分较少,而根据学校需求选择组织内容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双方共同协商选择内容也占据较大成分,这与调查中和个别学校领导交流了解的情况相吻合,很多学校在学期初邀请法制副校长进校参与学校的计划制定,并把相应法制教育写入校历,以确保法制教育有序开展。

4.教师希望法制副校长给学生开展工作的内容

教师是直接接触学生最多的教育者,更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需的法律知识,因此,他们的想法是学校和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的重要参照点。

从调查结果反映出教师希望法制副校长给学生开展工作的内容重要性依次是:普法知识(92%)、通报学校周边治安动向(89%)、处理校内安全事故(77%)、转化问题学生(62.8%)。这些内容正好是法制副校长的特长,在一定程度可作为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内容选择的参照。

5.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的形式和学生希望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的形式

法制副校长工作方法的选择,一方面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授课教师自身的素养,最后还需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条件。必须在考虑上述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学生喜欢且能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果。

从调查中看出,法制副校长进校开展工作使用最多的是大讲座,其次是图片影视宣传,最后才是活动和班级授课。而学生希望法制副校长进校开展工作的形式分别是普法讲座、案例分析、实际参观和情境模拟。因而法制副校长进校开展工作使用讲座的形式是有效的,一方面学生需要,另一方面能节省人力、物力、时间等。但是一定要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辅助使用参观、情境模拟等方法。

6.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的对象

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学生需要懂法,同时教师、家长也需要懂一定的法律法规,学生、家长、教师都应接受一定的法律教育。

从调查结果看出,法制副校长进校开展工作主要的对象是学生,针对教师的比例不大,针对家长的更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相比教师、家长法律知识更少;另一方面是学生相对更好组织。同时在对学生开展讲座或活动时,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也参与旁听,从中受到一定的教育。而家长相对较难组织。

7.学校对法制副校长的考核情况

考核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化和落实的规范化,一定程度上对人具有督促、激励、引导作用,了解法制副校长考核的情况,一方面可以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问题,为今后完善考核机制提供参考。

从调查可以看出,法制副校长清楚上级是如何考核自己的。相关文件规定法制副校长工作实绩纳入派出单位的工作考核内容,同时提出学校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兼职法制副校长的任命、培训、管理、考核工作。被调查的学校中市属学校参与对法制副校长的考核,但参与考核人员相对单一,只是学校领导单独参与考核。而县辖的学校根据文件规定均未参与对法制副校长的考核。

8.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的满意度

开展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说明其效果的好坏,为此从学生、教师层面了解对法制副校长进校开展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可以全面考察法制副校长工作开展的效果。从调查结果看出,77%的教师和95%的学生对法制副校长的工作是满意的。

二、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的经验及困难

1.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的经验

法制副校长方面:①应结合当地学生典型案例;②分年级选择教学内容;③多种方法综合使用;④考虑学生需求及兴趣;⑤抓好学生安全常识的普及及突发事件的应对;⑥利用好家长会,多与家长和学生交流。

学校领导方面:①预防为主、有效开展法制教育活动;②与学生成为朋友;③以身作则、做好榜样;④通过讲座、授课、活动、广播、宣传媒体等形式开展活动;⑤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活动;⑥学期初邀请参与学校的计划制定;⑦有规律地开展活动。

2.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面临的困难

法制副校长方面:①警方与学校很多地方不同步,有时间冲突;②学校设施不全,不利于进行工作;③经费不足,无保障;④自身能力不足,教研能力不足;⑤难组织。

学校领导方面:①在校学生人数较多,学校组织开展活动有一定难度;②学校教学任务重,活动内容多,在时间安排上有局限性;③法制副校长是兼职工作,忙于两方工作,任务重;④考核制度执行力不够;⑤奖惩机制不健全;⑥学校难以直接参与考核。

3.法制副校长希望得到上级或学校的支持

①学校与法制副校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②希望学校能主动配合,给予图文、电视等媒体资源的支持;③希望与家长多沟通;④经费的保障,制度的完善;⑤上级重视,完善考核制度,通过课件、听课、签名、图片等进行考核。

三、对策

1.主管部门方面

(1)巩固成形经验。根据调查发现,很多法制副校长多年担任此项工作,已经总结出了很多较好的经验,相关领导可组织专门人员通过逐一调查了解或召开专门经验交流会,把经过检验的好的经验进行巩固推广。

(2)完善规章制度[3]。根据调研发现,对法治副校长的管理特别是考核制度相对薄弱,且操作性较低,在现行条件下学校难以直接参与对法制副校长的考核管理。为此,应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具体情况,制定出科学、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

(3)加大督促力度。通过不同的方式,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了解法制副校长工作的开展情况,督促法制副校长高质量履行好此项职责;同时协调好法制副校长所在单位,督促其给予法制副校长大力支持。

(4)落实经费保障。根据实际情况,划拨部分经费作为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的专项经费,用于活动的开展、基础设施的建设、绩效奖励的发放等。

(5)组织专门培训[4]。除常规的开会动员、聘任、相关制度的学习,更应组织相应教学技巧、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学习,以此适应学校教育的特点。

(6)开展课赛交流。由主管部门组织,法制副校长参与的县、州级的课赛交流,通过此种形式,把好的经验进行交流学习,从而提高法制副校长工作水平。

2.学校方面

(1)积极宣传,营造氛围。根据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学生并不知道本校设有法制副校长,也不知道法制副校长能给自己提供哪些帮助。为此,学校应大力宣传,让每个师生都知道法制副校长,有困难会主动寻求法制副校长帮助。

(2)转变思想,主动联系。由于学校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性质不同于法制副校长所在单位的工作性质,其二者会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学校应主动联系法制副校长,如学期初工作计划会议、学校重大活动的组织等,有时法制副校长可能由于自身工作任务重等原因不能参与,但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协调安排相应人员到校开展工作。

(3)认真策划,积极配合。学校应在学期初科学制定法制教育相关事项,然后规范地写入校历,并组织好相应人员参与协助法制副校长开展工作,同时尽可能地提供所需的设施设备。

3.法制副校长方面

(1)妥善处理工教矛盾。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一职,就应该履行好法制副校长的职责,为此,法制副校长应协调好本职工作与法制副校长工作中的矛盾,安排一定时间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

(2)不断提升教学能力[5]。法制副校长并非专职教师,在某些教学技巧技能方面相比长期在校工作的老师有不足之处,因此,要不断地学习总结,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提升对学生的教育能力。

(3)认真开展课题调研。根据进校开展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或遇到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对应研究,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关于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职责和选聘管理工作的意见.综治委〔2003〕25号.

[2] 楚雄市教育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市学校兼职法制教育工作副校长配备实施方案》的通知.楚教字[2012]45号.

[3] 蔡剑兴.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选聘管理工作探析.思想理论教育,2008(1).

[4] 蔡剑兴.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工作的几点思考——兼谈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3).

[5] 陈立,姜德祥.知己知彼入情入理——法制副校长讲课怎样切实结合实际.贵州教育,2011(1).

上一篇:家园合作活动方案中班下一篇:常用的送给单位同事退休的经典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