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水资源学实习报告(精选6篇)
1.水文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篇一
《水文学与水资源》实习报告
学生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指导教师:黄新会
学生姓名:马莉
学生学号:20100753011 2010级
二零一叁年五月
一、实习的目的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
1、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中的水文与水资源问题紧密结合,并进一步扩大知识面。
2、去水文站参观,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以及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增强对水文学测量仪器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工作原理。
3、了解水文调查与水文资料的收集及水文资料的整理分析,让学生对已学过的水文与水资源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某省水资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所选择是是青海省)
二、实习的时间
2013年5月17日至5月19日
实习时间总共三天,以室外水文测站参观和室内查找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1天:室内,黄老师给我们讲解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课程的目的、内容、计划安排、实习要求和考核办法等。
第2天:室外,黄老师带领我们参观水文站,测站技术人员讲解测站的基本情况,了解并掌握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
第3天:室内,学生做水文资料的整编工作,结合第二天实习内容,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三、实习的地点
昆明市水文与水资源局昆明市水文站
四、实习的内容
1.老师讲解水文与水资源学实习课程的目的、内容、计划安排、实习要求和考核办法等。
2.通过老师带领,选择水文观测设备齐全、交通方便的水文站,参观水文站;测站技术人员讲解测站的基本情况,了解并掌握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3.做水文资料的整编工作,结合第二天实习内容,按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一)水文站参观
在参观水文站之前,我们不得不去了解一下什么是水文站。在资料查阅后,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水文站是观测及搜集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文、气象资料的基层水文机构。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波浪、含沙量、水温、冰情、地下水、水质等;气象要素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气压和风等。
水文站按测验项目分为观测水位、流量或兼测其他项目的水文站;只观测水位,或兼测降水量的水位站;只观测降水量的雨量站;只测水质的水质站;只测地下水的地下水井观测站;测量河流泥沙的泥沙站;观测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的蒸发站。中国把水文站按性质分为基本站和专用站。前者的任务是收集实测资料,提供探索基本水文规律的资料,满足水资源评价、水文计算、水文情报、水文预报和水文科学研究的需要;后者是对基本站的补充。
严格来讲,水文站的观测项目可分为: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五大类,自2008年来还有断面污染取样。
水位观测内容有:水位、起伏度、风向风力、流冰等。
流量观测内容有:流速、水深、风向风力;流速测量方法有:浮标法、流速仪法及超声波法。流速测量设备有:吊箱、船、重铅鱼过河。
含沙量观测内容有:主要观测分析河流水中泥沙含量和泥沙粗细颗粒分级,取样分为悬移质、推移质、河床质,目前主要取样有悬移质和河床质。
降水观测内容:降雪和降雨,主要观测仪器为雨量计和雨量筒,雨量计主要观测降水,仪器型式有远传和非远传。
蒸发:与降水观测相反,降水观测是观测降到地面的水量,蒸发则是观测从地面到空中的水量,主要观测仪器为蒸发器和蒸发皿。
我国的水文站按观测项目及控制流域的大小分三个等级。既 :一类站 二类站 三类站
在解决了“什么是水文站”这个问题后,我们便可以更有目的性的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同时对水文站参观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以及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增强对水文学测量仪器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工作原理。
1、昆明市水文站概况
老师选择了水文观测设备齐全、交通方便的水文站,带领我们参观水文站;测站技术人员讲解测站的基本情况,了解并掌握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以及参观完水文站回来后的资料查阅,我对昆明水文站有了些许了解。
我们所参观的昆明水文站于1928年设立,位于昆明市中心敷润桥,地理位置东经102043′,北纬25003′,流域集水面积735 km2,该站设有水位、流量、降水、水质4个监测项目。属省级报汛站。在测站技术人员的介绍中了解到,昆明市水文站建立在盘龙江旁,盘龙江水的水质是Ⅴ类,上游有松华坝水库汛期弃水和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通水后的近期余水可以直接补给。
我做了资料查阅得知盘龙江北起嵩明县西北梁王山,南至滇池东岸官渡区福海乡海埂村滇池人海口,全长105公里江水自松花坝流出,穿城而过,淌入滇池,是唯一一条横穿昆明市区的河流,是昆明各族人民的成长摇篮。然而,这条昆明人民的母亲河没能逃脱成为了工业化的牺牲品的厄运。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
水和垃圾的无节制排放使它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容颜。尽管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就着手对其整治,但直到现在,盘龙江水的水质依然只是停留在劣Ⅴ类。而盘龙江为流入滇池最主要河流,盘龙江水的水质直接影响到滇池的治理工程。
而盘龙江上游的主要水库松花坝是一个汇水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的巨型水库,据说最早是由元代的赛典赤·瞻思丁提议修建的。过去数百年来,盘龙江雨季时经常洪水漫天,附近农田被水淹,河边民房进水,1946年,昆明人修建谷昌水库,1958年,在谷昌水库的基础上修建了松花坝水库。后经过多年扩建,如今,一座现代化的大坝雄伟地挺立在两座大山的豁口之间,挡住了上游的来水,一年四季调节着盘龙江水位的变化。
在了解了昆明水文站的大体情况后,我们得知昆明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与此同时,水文站观测技术人员带领我们一一参观了水文站观测的仪器,并对其做了讲解。依所用仪器设备不同,在昆明市水文站里,降雨观测用的是雨量计和自计雨量计;水位观测使用的是自计水位计;流量测定时用水文缆道;流速测量是用旋桨式流速仪来测流速。
2、水文观测(水尺观测、自计水位计观测法)
水文观测是《水文与水资源学》教学当中的重要讲授内容,通过实习、在课堂所学和自己查阅书籍和资料,对水文观测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
昆明水文站观测的水文要素包括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下面分别简述。
2.1水尺观测
在参观水文站时,测站技术人员没有介绍到水尺观测。我做了资料查阅,找到一些水尺观测的资料作为了解。
按照水尺的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矮桩式、和悬锤式。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加上水尺零点的高程就是当时的水位值。2.2自计水位计观测法
自计水位记是自动记录水位的仪器,一般每天8:00测一次,同时调整笔尖位置,从当日8:00到次日8:00的水位为当日水位。
自计水位计是自动测定并记录河流湖泊和灌渠水体的水位的仪器。它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记录下来,也能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传送至数据库,使得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遥测化。
按传感器原理分浮子式、跟踪式、压力式和反射式等。水位记录方式主要有:记录纸描述,数据显示或打字记录,穿孔纸带,磁带和固体电路储存等。水位计的精确度一般在1~3厘米以内,中国制造的水位计的记录周期有1天、30天和90天等。走时误差,机械钟为2分/日,石英晶体钟小于5分/月。
3、流量观测(流速仪观测)
流量观测内容有:流速、水深、风向风力;流速测量方法有:浮标法、流速仪法及超声波法。流速测量设备有:吊箱、船、重铅鱼过河。
在流量观测里,测站技术人员主要介绍的是流速仪观测。流速仪法测流,是以公式Q=A(其中:Q-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流量;-断面平均流速;A过水断面面积)为依据,将过水断面划分为若干部分,用普通测量的方法测算出各部分过水断面的面积,用流速仪测算出各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部分面积乘以相应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称为部分流量。部分流量的总和即为断面的流量。因此,流量测验包括断面测量和流速测量两部分工作。
3.1.断面测量
河道断面测量,是在断面上布设一定数量的测深垂线,测得每条测深垂线的起点距和水深,从施测的水位减去水深,即得个测深垂线处的河底高程,便可绘制断面图。断面测量包括水深测量和起点距测量,起点距测量又包括断面索法、仪器测角教会法。3.2流速测量
流速测量中包括三个部分:(1)点流速测定
流速仪是用来测定水流中任意指定低点沿流向的水平流速的仪器。我国采用的主要是旋杯式和旋桨式两类。流速仪转子的转速n与流速v的关系,在流速仪检定槽中通过实验率定,其关系时一般为KnC,式中K、C分别为仪器检定常数与摩阻系数。
测流时,对于某一测点,记下仪器的总转数N和测速历时T,求出转速n=N/T,由式KnC即可求出该测点的流速。为消除流速脉动的影响,要求T>100s。
昆明市水文站流速测量是用旋桨式流速仪来测流速的。旋桨式流速仪供测定流水中预定测点的时均流速。本仪器特点是,体积小,造型轻巧,结构紧凑、精密,携带、使用方便,适用于小河流、大河沽水期浅滩、灌排渠道、水利调查、径流实验等,并广泛用于测试中小型泵站效率的管流测量和水力机械的效率实验,以及环保部门的污水监测、渗水流量测量。(2)流速垂线及测速点布置
流速仪测速时必须在断面上布设测速垂涎和测速点,以计算测量断面面积上的流速。测速的方法,根据布设的垂线,测点的多少繁简程度而分为精测法、常测法和简测法,其布线数目及测速点分布参考我国相关规定。(3)流量计算
流量计算一般都以列表方式进行。方法是:由测点流速推求垂线平均流速,由垂线平均流速推求部分面积上的平均流速,部分平均流速和部分面积相乘得部分流量,各部分流量之和即为全断面流量。
4、降雨观测
在水文站长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水文站屋顶,那里是降雨量的观测点,上面有各式各样的雨量计。降水量可采用器测法、雷达探测或气象卫星云图估算。降水观测内容:降雪和降雨,主要观测仪器为雨量计和雨量筒;雨量计主要观测降水,在传递方式上,仪器型式有线远传和非远传(遥测)两种型式。
昆明市水文站用的是仪器法观测,常用的仪器有雨量计和自记雨量计。
雨量计是由承雨器、漏斗、储水瓶和雨量杯组成,分时段人工观测,大部分的雨量计都是以毫米作为测量单位,有时候测量结果也会以英寸或厘米作为单位。雨量计的读数可以用手工读出或者使用自动气象站,而观测的频率则可以根据采集单位的要求而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收集的雨水在观测后就不再保留,但也有少数气象站会保留作为污染程度或其他测试的样本。
自记雨量计是观测降雨过程的自记仪器,能够随时间连续记录降水过程。常用的有称重式、虹吸式(浮子式)和翻斗式。
(二)青海省水资源 1.青海省水资源概况
青海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省境内,有穿越高原、峡谷奔腾东流的黄河、长江,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泊――青海湖,有湖群密布的神秘无人区――可可西里盆地,有开发历史悠久、人烟稠密的“河湟谷地”等。1.1水系
青海境内集水面积在5OO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71条,河流总长约2.8公里。受降水和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省内河流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多雨的东南部和东北部水系发育,河网密集;干旱少雨的西北部诸内陆盆地,则河流稀疏,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甚至出现大面积的无径流区。按河川径流的循环形成,省内河流可分为内、外流两大区域。以乌兰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日月山-大通山-线为分水岭,此线以南为外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8.2%,分属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大流域;此线以北为内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51.8%,分属可可西里盆地、柴达木盆地、茶卡-沙珠玉盆地、哈拉湖盆地、青海湖盆地和祁连山地等六大内陆水系。1.2冰川 青海境内的祁连山、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上终年积雪,广布冰川。据中科院兰州冰川研究所的考察资料,全省有冰川面积为4,872.92平方公里,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8.8%,冰川覆盖率为0.67%,冰川储水量为3,519.66亿立方米。冰川补给径流年融水量31.72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的5.1%。其中:外流区有冰川面积1,853.7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38.O%,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内流区有冰川面积3,O19.21平方公里,占全省冰川总面积的62.0%,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的高山地带。1.3湖泊
青海省是中国多湖泊的地区之一。全省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266个,湖泊总面积为12,610.5平方公里,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15.8%,青海省湖泊率为1.7%;湖水总储量为2,244亿立方米,其中有淡水湖151个,湖泊淡水储量约355亿立方米、占全国湖泊淡水总储量的16.5%。省内湖泊主要分布在内流区的诸盆地中,计有湖泊138个,面积为10,411.3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82.6%。其中尤以可可西电盆地湖群密布,湖泊率高达7.5%,为中国罕见的多湖地区。由于内流区的气候和水文特点,湖泊大多处于退缩和咸化的演变过程,故多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只有56个,面积仅919.7平方公里,只占内流区湖泊总面积的8.8%,淡水储量约139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39.2%。青海湖是区内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一大(微咸水)湖。现青海湖面积约4.6万公顷,最大水深32米,储水量约742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15.5克/升。在青海省的外流区有湖泊128个,面积为2,199.2平方公里,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17.4%。其中95个为淡水湖,面积为1,865.2平方公里,占外流区湖泊总面积的84.8%,淡水储量约216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6O.8%。外流区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的源流区,其中最大的两个(淡水)湖泊就是著名的鄂陵湖和扎陵湖面积分别为610.7和526.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分别为30.7和13.1米,储水量共计154.3亿立方米,占全省湖泊淡水储量的43.5%。1.4降水
青海省地处中纬度内陆高原,属大陆性气候,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孟加拉湾上空的暖湿气流,其次为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输送来的暖湿气流。由于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及受高山阻隔,无论是西南或东南来的水汽,进入青海省境内已成强弩之末,故全省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2,064亿立方米,年降水量为285.6毫米,仅为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48毫米的44%。省内降水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变化在17.6毫米(冷湖)~767(久治)毫米之间,最少地区与最多地区相差4O多倍。降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1.5蒸发与干湿程度
青海省内的年蒸发能力变化在8OO毫米~2,000毫米之间,其分布规律恰与降水相反,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并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减小。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之比称为干旱指数,通常以此作为区别各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青海省全省的干旱指数变化在大多1.5~1OO之间,共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青海省东南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干旱指数变化大多在1.5~2.O之间,属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而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干旱指数则在10以上,盆地中心地区甚至高达1OO以上,故柴达木盆地属严重干旱地带。1.6水质
1.6.1地表水水质。
青海省内大部分河流的天然水质良好,宜于生活饮用和工农业生产利用。其地区分布总的趋势是:河水的矿化度和总硬度由东北和东南向西部逐渐增大,即在一般情况下,地表水的天然水质东部优于西部,且山区优于平原或河谷平原地区。河水矿化度。青海省东北部(黑河、大通河流域)和东南部,因降水丰沛,河水矿化度一般均小于30O毫克/升,属低矿化水区,长江上游的沱沱河和楚玛尔河,以及柴达木盆地和茶卡—沙珠玉盆地的大多数河流,河水矿化度大于5OO毫克/升,柴达木盆地中心及西北部甚至高达1000毫克/升以上,属高矿化水区;省内其他地区,包括黄河、长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大多数河流,以及青海湖盆地水系等,河水矿化度多在300毫克/升~500毫克/升之间,属中等矿化水区。河水总硬度。青海省河水总硬度的分布规律大致与矿化度相似,青海省东北部河水总硬度小于8.4德国度,属软水区;柴达木盆地格尔木河及其以西的河水总硬度在17德国度~25德国度之间,属硬水区;长江上游的楚玛尔河水总硬度大于25德国度,属极硬水区;省内其余地区的河水总硬度在8.4德国度~17德国度之间,属中等硬水区。河水化学类型。青海省河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分布最广,约占8O%;氯化物类次之,占15%;硫酸盐类最少,占5%。总的分布规律是,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随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多,即由重碳酸盐类转化为氯化物和硫酸盐类,其阳离子由钙转换为钠;在内陆盆地,河流出山口后,河水因蒸发、渗漏而浓缩,河水化学类型也存在由重碳酸盐或碳酸盐钙型水向高矿化度的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转化的特点。河水酸碱度。省内天然河水的PH值在7.5~8.6之间,呈弱碱性。1.6.2地下水水质。
青海省绝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PH值在7.O~8.5之间,矿化度小于1克/升,适于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由于气候、地形、地质和地表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变化也是具有一定的分带性特征。在山丘区和山前冲洪积扇地带,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以溶滤作用为主,水质一般较好;在内陆区诸盆地山前平原地带,随着地下水埋深向盆地江水中心逐步变小,盐化作用加强,水质也随之恶化,矿化度急剧升高,到盆地中心地带则形成盐水或卤水;在外流区河谷平原地带形成盐水或卤水;由于河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在外流区河谷平原地带,地下水水质则主要受河水水质的影响,在河水受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段,则近河地段的地下水水质较差,甚至不能饮用。2.水资源总量与分布特点 2.1水资源总量
2.1.1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关系。
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频繁,是青海省水资源的特点之—。由于地处高原,该省的河流一般下切较深,山丘区地下水的排泄形成几乎全是汇入河道,即山丘区地下水的绝大部分通过向河道的排泄而转换形成地表水资源的河川基流部分。2.1.2水资源总量估算。
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频繁的转换和重复关系,在计算水资源总量时,还应扣除二者之间的重复量之后才是实际的水资源总量。估算结果,全省的水资源总量为627.48亿立方米。其中;外流区有493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78.57%;内流区134.48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21.43%。2.2水资源的特点
2.2.1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降水是径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降水的地区分布基本决定了径流的地区分布。
①径流的地区分布。青海省内径流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年径流深主要变化在0毫米~500毫米之间,同降水一样呈由西北向东北和东南方向递增的变化趋势,其中柴达木盆地中心地区径流深在5毫米以下,基本不产流,视为无径流区。
②径流的年内变化。径流的年内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年内的丰枯变化主要受降水变化的支配,往往是汛期与雨季同步,暴雨出现洪水,冬季为枯水期,径流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这一类河流汛期一般出现在6月~9月或7月~10月,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的55%~85%。省内东南部地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在气温较高的4月~9月,因大量冰雪水补给而出现汛期,并有春汛发生。此类河流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可占年径流量的70%以上。省内柴达木盆地北部以及发源于祁连山、昆仑山和可可西里盆地高山区的河流多属此类型。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除冰雪融水或降雨形成短暂洪峰外,河流水量一般较稳定,径流年内变化不大,连续最大4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40%~50%。柴达木盆地南部的格尔木、诺木洪等河流属此类型。
③径流的年际变化。从青海省内各主要河流的代表测站的最大、最小年径流比值和变差系数Cv值较大外,其余河流的比值多在1.60~3.50之间,变差系数Cv值也较小(在0.15~0.39之间)。可见省内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且变差系数Cv值的地区变化也与降水相同,由东南向西北递增,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下垫面因素和河流补给类型的不同,对径流的年际变化也有很大影响,少数河流(或河段)和地区又有其特殊性。2.2.2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通常将地下水资源划分为山丘区地下水和平原区地下水两大部分。山丘地下水的分布趋势大致与降水的分布相一致,主要分布在外流区,而外流区的河流又全部属于山丘区河流,则其多年平均的年河川流量即可视为外流区的山丘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而这部分水量正是外流的稳定水源。由于全省外流区的河流除黄河外,均少有河谷平原地带,故外流区内的平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区,尤以湟水和河的河谷平原区较丰富。在内陆区诸盆地中,以柴达木盆地诸河流出山口的冲积,洪积扇地带和青海湖滨平原地带区地下水较丰富。
3水资源的利用
1996年,青海省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全年用于水利建设资金3.22亿元。全年安排各类水利工程371项,建成368项,新增灌溉面积1,793公顷(2.6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兴修水平梯田7,333公顷(11万亩),解决了8.17万人、42.6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3.1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青海省共建成水库136座,总库容为20,121万立方米。其中:库容1,O0O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5座,总库容8,282万立方米;库容1OO万立方米~l,0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32座,总库容9,500万立方米;库容1O万立方米~100万立方米的99座,总库容2,339万立方米。此外,建成涝地(蓄水量1O万立方米以下)630座,总蓄水量1,127.O8万立方米。青海省共建有农田灌溉干支渠3,020条,总长10,617.09公里。其中:草原灌溉干支渠449条,总1,797公里;供水管道1,248条,总长6,144.3O公里。青海省共建有抽水机站944座,水轮泵站22座,喷灌169处。青海省有机电井1,3O3眼,其中己配套完好机电井1,264眼。青海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1.71万公顷(325.71万亩)。其中,自流引水灌溉14.38万公顷(215.74万亩),水库灌溉8,298公顷(59.43万亩),涝地灌溉2,82O公顷(4.23万亩),抽水机站灌溉2.35万公顷(35.25、万亩),水轮泵站灌溉7,28O公顷(3.64万亩),井灌3,767公顷(5.65万亩),喷灌1,18O公顷(1.77万亩)。同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77.6平方公里,治河造田12,O93.3公顷(18.14万亩),改良盐碱地9,5O7公顷(14.26万亩),并解决了156.88万人和654.95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
3.2供水量现状。
青海省现总供水量为28.O亿立方米。其中:引水工程供水量16.63亿立方米,占59.39%;蓄水工程供水量3.58亿立方米,占12.79%;提水工程供水量2.94亿立方米,占10.50%;机井工程供水量2.98亿立方米,占10.64%;其他供水量1.87亿立方米,占6.68%。在总供水量中,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水量分别为:农田灌溉18.63亿立方米,占66.54%;林业灌溉O.62亿立方米,占2.21%;牧业灌溉3.63亿立方米,占12.96%;工业用水2.76亿立方米,占9.86%;城镇生活用水O.59亿立方米,占2.11%;农牧区人畜生活用水1.77亿立方米,占6.32%。4.谈谈自己的想法
根据资料得知,青海省内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但是水是生命的源泉,不论我们如何利用水资源,都应该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因此,我还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培养人们节约用水和保护水环境的意识。
第二:加强农业科技投入,继续布设节水灌溉设施(喷灌、滴灌、渗灌)发展节水农业。
第三:植树造林,大量营造水源涵养林增加水源涵养能力,这不仅可以保护水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第四:不论什么地方,只要用水就会有污水,加大污水处理设备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控制水污染,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与此同时,还可以疏挖湖库淤泥,减污增容。
五、实习的体会
本次水文学与水资源课程实习很快结束了,我们这次的实习尽管只有短短三天,却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通过去昆明市水文站的参观学习,在测站技术人去水文站参观,了解和掌握水文观测的常用方法和手段,以及降雨、水位、水深、流速、流量等水文要素的测定、测验方法;增强对水文学测量仪器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工作原理。与此同时,我们主动提问题,问测站技术人员一些关于仪器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回学校后,通过水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分析,让我们对已学过的水文与水资源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培养了我们自己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分析某省水资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部分时,我选择了青海省,并且做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收集。在此过程中,我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并且对自己的家乡青海省有了新的认识,在水资源这一方面获得了全新的认知。同时,培养了我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能力,及培养了我认真理解、阅读资料的耐心。
本次实习,不仅巩固了我们课堂中关于水文测验的知识,而且让我们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一些实践经验,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本次实习还让我们对水文站有了全面的了解,加深我们对水文工作的重要性的体会,同时也体会到作为一名水文检测员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次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加深了我们对《水文学与水资源》这门课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更对以后的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水文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篇二
关键词:水文学,水资源学,研究方向
1 水文水资源学的含义与发展
1.1 水文资源学的含义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存在的基础, 也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与不可替代的资源。为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为避免、减少水所带来的灾害, 人们长期从多个方面对水进行系统观测、实验和分析中, 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了水文水资源学科。
水文水资源学包括水文学和水资源学两方面。二者自成体系, 相互独立, 相互联系, 密不可分。虽然其发展各不相同, 但却共同构成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
水文学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存在、运动、循环及其分布、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以及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包括与生物、特别是人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 也是水利科学的一个领域;水文学的两个主要分支———陆地水文学和应用水文学, 既具有理论科学的特征, 又具有应用科学的性质。
在长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水文学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 研究范畴不断拓展, 已形成一门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
水资源安全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水资源供求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影响下, 自然界水资源赋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 应运而生的水资源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及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量和质量保证, 协调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对水资源进行科学调配和综合管理。此外, 本学科还要在探求水资源在地球自然资源体系中的位置、作用以及与其他自然资源间的相互关系中, 揭示水资源形成和演化机理及时空变化规律, 研究在自然和人为活动———特别是人类水事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对水资源赋存运动规律的影响, 进行水旱灾害模拟及其预测预报, 实现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的数量、质量的供求关系及解决途径。
水资源学属于技术科学范畴。尽管水资源学还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尚未形成以知识为纽带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水资源的自然属性的研究是水文学在水文循环领域的延伸。水文学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 是解决生产实际水资源问题的前提。而水资源社会属性的研究综合了水文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学科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和拓展。当前, 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愈来愈迫切, 水文学的研究领域正向着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的方向发展。
1.2 水文学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按照水文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以及相关里程碑事件的发生, 将水文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奠基时期、发展时期和崛起时期。17世纪是水文学发展的奠基时期, 该时期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水力学基础理论、基础水文测量、水文循环机理和基础水文实验;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实地测量、实验和简单的定量计算;流速仪问世, 雨量计出现, 水量平衡的提出, 定量观测蒸发、水文循环的概念形成标志着水文学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18、19世纪是水文学的发展时期, 人们通过实地考察、水文实验和公式化描述充实了地表水水文学和地下水水文学的理论和内容, 水文测量仪器的改进、河川径流的系统观测和对已有成果的系统整理总结, 导致谢才公式、伯努利方程、“全面汇流”的概念、达西定理和曼宁公式等问世。20世纪则为水文学的崛起时期, 水文循环机理、水文统计方法、水文模拟技术和水文学交叉领域等均吸引着众多学者, 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确定性与随机性相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该学科领域的成果更加丰富, 该阶段不仅有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单位线、DEM、分布式水文模型和生态水文学的相继出现, 还发现了“蒸发悖反”现象。
水文学理论发展的主线逐步从地表水、土壤水与地下水、下渗、蒸发到整个流域水文循环, 1900年后相继问世的理论有:Green-Ampt下渗模型, Taylor紊流扩散理论, Taylor紊流扩散理论、Sherman单位线、Horton入渗曲线、Penman方程、Jacob非稳定流方程、Bouchet蒸发互补理论、分布式模型的概念、PriestleyTaylor蒸发方程、水文线性系统理论、Budyko水热耦合平衡假设、Dunne地面饱和径流概念、蓄满产流概念、地貌单位线概念。
随着水文学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出现了现代的应用水文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洪水监测及预报、流域水文模型与预测、农业灌溉、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的演变。应用水文学的发展历程是:Thiessien多边形法、皮尔逊-Ⅲ型曲线、Theis井流方程、马斯京根法、Horton河流定律、Nash汇流模型、斯坦福模型、水箱模型、森林水文学、河道水力演算模型、遥感技术应用、数字高程模型、萨克拉门托模型、地下水模型、地下水水质模型、SHE模型、陆面过程模型、流域生态水文学。
水文测量技术和水文学理论一直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中发展。17世纪前水文测量以定性观测为主, 由观测者的经验主导, 为重大工程、重大灾害服务, 留存的资料多为比较散碎的描述性文献。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 大量测量仪器出现, 出现了萌芽状态的水文观测, 从观测中发现了水文循环规律, 第一批有科学意义的观测数据, 为科学水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 水文仪器实用化, 水文测量向业务化发展, 水文测量主要为水利工程服务, 其工程性大于科学性。20世纪下半叶至今, 人们开始反思原有观测方法并提出质疑, 军用技术民用化带来了水文量测技术的“第二次创业”, 新技术促进了水文科学的发展, 使得该阶段水文测量的科学性大于工程性。水文测量技术从常规量测技术转变新技术的应用。如水位、流量测量由水位计、水尺、流速仪测量到水文自动测报技术;降水测量从雨量器、雪量计到雷达测雨、卫星测雨、多种传感器估测雨量;蒸发测量从蒸发皿、蒸发池、蒸渗仪到涡度相关法、大孔径闪烁仪、遥感蒸发;土壤水地下水测量由土壤湿度仪、中子仪、入渗仪到同位素测量和卫星遥感测量。水文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 一是数据上的一致性保持、面观测取代点观测、实时观测取代日观测;二是方法上测量与计算联系紧密、参数的反演、测量与水文模型结合、数据同化;三是理论和模型向陆-气耦合模型和全球水量、能量平衡发展。
水文实验的发展则是由单项要素实验发展到流域水文实验和室内水文实验。19世纪初, 水文实验主要观察水文现象、完善水文理论和总结计算公式;人们用工程实践 (观测) 、归纳总结和简单定量计算做了大量的实验, 如道尔顿蒸发实验、地表水流实验、地下水渗透实验、霍顿下渗实验等。19世纪90年代, 通过研究水文过程机理、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质和生态的研究、气候变化的影响, 利用模型实验、观测与水文模型结合和观测与卫星遥感结合等方法, 人们进行了瑞士艾蒙达流域森林水文效应对比研究, 建立了科威塔水文实验站和中国岔巴沟实验流域, 并进行了国际同期观测实验。20世纪40年代着手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水文过程实验、水文参数测定、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 应用比尺模型实验和原型系统实验、坡面降雨径流模型实验得出坡面出流公式等。
同时, 水文模拟从最早水文统计, 历经集总式和分布式模型, 到了现在普遍应用的综合性模型。常用的经验性模型有蓄槽关系和单位线, 概念性模型有斯坦福模型、新按江模型和水箱模型等, 物理性模型有SHE、IHDM、SWAT、GBHM等模型。
1.3 水资源学的发展
相对水文学, 水资源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20世纪中期之前, 水资源的知识和经验还未形成专门的学科, 还属于水文学或水利学的一部分。其后,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 全球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 其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其后的50年里, 在全球范围内以水资源为主体的研究日益增多, 并且开展对水资源的系统研究和评价活动, 作为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专门以水资源为对象的研究和实践在很大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 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可以分为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调度和利用、水资源价值等。
2 西北旱区水资源及其态势
西北旱区系指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易旱地区, 其范围为横亘我国东西的秦岭-昆仑山系以北的辽阔区域, 包括陕西和甘肃省大部, 内蒙古西部以及新疆、宁夏和青海的全部地区。
2.1 西北旱区水资源总量
西北旱区深居内陆, 气候干旱, 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40mm, 特别是内陆河流域降水量普遍不足200mm, 水面蒸发量甚至高达2 000mm。这种降水量远低于蒸发量的态势, 造成了区内的水分稀缺程度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山地冰川是西北旱区水资源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区内冰川总面积32万km2, 构成了区内最重要的固态水资源, 是各内陆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其年冰川融水径流量达22×108m3, 受冰川融水滋润形成的肥沃绿洲, 成为该区经济文化中心。
2.2 西北旱区水资源特点
2.2.1 总体上水资源匮乏, 但人均、耕地单位面积占水量不低
全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1.7%, 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8%左右。年产水模数全区平均为8.88×103m3/km2, 不足全国平均值的1/3, 且区内分布也不均匀, 最小的宁夏仅1.9×103m3/km2。干旱缺水, 导致区内生态极其脆弱, 是中国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原旱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灾区。该区水资源一般集中于水源条件较好的现代绿洲, 故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耕地单位面积水资源占有量并不少。
2.2.2 水资源分布不均, 开采难度大
西北旱区径流量和降水量不但全国最少, 而且时空变率也最大。有限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且多暴雨, 春季缺水十分严重, 水资源难以满足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更有甚者, 许多地方人畜用水都很困难。因此, 该区水资源的利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灾害频繁, 还造成工农业生产极不稳定。
2.3 西北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2.3.1 水资源利用方式落后、利用效率差
旱区农业用水比重过大。宁夏、内蒙古西部、新疆农业占国民经济总用水量的比例超过90%, 而工业用水均低于7%。充分说明水资源利用方式落后、利用效率差;旱区总供水构成中, 地表水占一半以上, 而新疆、宁夏高达90%以上。全区除内蒙古西部和陕西地下水开采率在40%左右, 其他地区地下水利用率不足1/4。
2.3.2 经济发展挤占生态用水
经济发展挤占生态用水在西北旱区具有很强的惯性, 从而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如旱区的生命河———黄河干流呈纳了沿河七省区主要城市排放的废污水, 从而导致了黄河干流严重的水污染;区内日益加重的土地沙 (荒) 漠化和草场退化现象、湖泊萎缩乃至消失及其河道断流问题, 充分反映了旱区愈演愈烈的生态环境问题。
2.3.3 灌区土壤盐渍化和土地荒漠化问题
旱区不合理的农田灌溉导致了区内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 无论是宁蒙河套灌区、陕甘的引黄灌区, 还是新疆及青海海东灌区, 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和危害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人类经济活动导致天然水循环关系改变, 支流与干流间的联系明显减弱, 特别是内流河上中下游之间的联系明显增强, 且水量一般主要消耗在中游段, 致使下游的天然绿洲萎缩, 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
2.3.4 水资源管理滞后
缺乏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宏观控制, 为充分注重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与水资源的关系, 重视水资源的开发, 而对水资源的节约、配置与保护重视不够;一些地区水资源管理不顺, 或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作用。
3 水文水资源学科发展动态
为研究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循环演变规律, 解决日益严重的水问题, 内外学界实施了许多研究计划, 其核心集中在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需水量和水文极端事件的影响, 热点在于水文水资源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第一, 研究中应用各种水文模型, 分析河川径流和地下水响应问题及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作用、潜在水资源量的季节动态预测问题, 研究下垫面变化对水文循环和洪水影响及其城市化、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的水文效应等。第二, 从环境学的角度, 进行面源污染物预测和水体水质演化模拟, 开展水文循环过程与水生态及水环境演变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第三, 关于大气过程-陆地水文过程耦合研究, 主要体现在, 一是预测环境变化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是通过耦合陆面过程模型或分布式水文模型, 结合地面观测与遥测来实现大气过程-陆地水文过程的耦合。
我国水文水资源学科针对水资源短缺、水土环境恶化和生态环境脆弱等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背景, 坚持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并重, 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 研究领域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 研究揭示水资源形成、赋存、运动特征, 可再生性维持机理及时空变化规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式和对策研究。二是跟踪历史变化的轨迹, 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力干扰下流域区域水资源变化成因、变化特征、预测模拟未来变化趋势。三是研究水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机理及过程响应, 流域尺度上解决水资源-生态-社会等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定量描述和多维调控。四是研究解决与水资源调配密切相关的水权、水价、水市场理论体系。经过长期的研究积淀, 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地缘优势的北方旱区水文水资源科学体系。
4 旱区水文水资源学科发展
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是中国水问题典型性特征。资源性缺水属于自然原因, 而水质型缺水大多可归于人为因素。北方旱区因自然原因多属资源性缺水, 但在人类相对集中集聚的平原或流域下游地区, 由于污染导致的水质型缺水问题也已凸显。为缓解水危机, 在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同时, 加强水资源管理,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保证国家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4.1 西北旱区水量转化机理与水文规律研究
进行变化环境和人类活动强力影响下的水文与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 包括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转化及其关系;水资源合理开发、科学分配和高效利用中的水文分析计算理论和技术;区域水资源工程系统调度运行的水文预报理论和技术;水文干旱及洪涝灾害发生规律及预测技术;人类活动对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水文及水资源信息管理现代化理论与技术;非线性科学等理论与技术在水资源水文学中的应用以及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途径等。通过研究, 揭示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转化与演变规律, 探索高强度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水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技术, 通过不同尺度观测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 建立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调控模式。本研究方向设置可以为研究我国流域 (区域)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供支持。
4.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背景, 结合可持续发展与现代管理理论, 研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力影响下的水资源评价理论和方法、技术体系,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理论与技术;水资源系统调度运行与水量水质调控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技术;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信息决策理论与技术等。
5 建议
第一, 加强水文水资源遥测技术应用研究。我国水文水资源学科在实验技术以及方法方面还比较原始, 与21世纪形势要求形成较大反差, 许多旧的野外实验基地荒废了, 新的实验基地缺乏系统规划, 亟待加强遥感和雷达等遥测技术应用。第二, 水文水资源学科应与大气科学、生态学科、环境科学交叉合作, 发展水文过程模拟和预测预报、进行生态水文和城市水文方面的研究, 在水资源配置、调度和管理研究中重视水环境问题。第三, 加强与经济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交叉合作, 支撑水资源综合管理。第四, 加强西北旱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科学联合运用的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沈冰, 黄红虎.水文学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2]胡四一.水文学及水资源的学科前沿和研究需求[J].水文, 2006, 26 (03) :1-4.
[3]钱正英, 陈志恺.西北地区水资源及其供需发展趋势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3.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映秀) 篇三
一、实习区域概况
本次实习从温江出发途经都江堰前往映秀,这片区域处于成都平原与彭州山地区交界处。土地面积较大,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利用方式多样。但是由于地处成都平原向彭州山地区的过渡地段,山地多,坡度陡,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人地矛盾较重。存在土地人均占有量少、耕地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不仅如此,由于2008年5.12地震的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性的打击,山体破碎,岩石崩塌,植被毁坏,带来了大量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雨季来临时更是大量的水土流失。该地区处于岷江上游,是成都平原甚至大半个四川省灌溉水和饮用水的来源。如何合理的解决当地的人地矛盾,提升耕地质量,解决后备土地资源问题以及合理保护和修护生态系统必将成为当地发展的重点。
二、实习时间及路线安排
实习时间:2012年5月24日
实习路线:温江——都江堰——映秀镇——漩口镇——紫坪铺水库
三、实习内容分析
1.青城桥头——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耕地被侵占。随着耕地的不断减少以及后备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我们保护耕地的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如何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增加土地后备资源成为人们思考的话题。
在都江堰青城桥头,我们看到岷江外江大量的河滩地。我们看到河滩地表层大量分布有砾石和沙土,大部分河滩地处于荒废状态,杂草丛生,少部分被当地村民开发种植玉米和少量蔬菜,这样的利用方式明显为短期的粗放利用, 利用率相当低。在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被大量侵占的情况下,能否开发河滩地,应该怎样开发河滩地成为我们思考的话题。
河滩地的开发具有可行性,主要在一下几个方面
1)在后备土地不足情况下,大片的河滩地成为后备土地主要考虑对象。
2)灌溉水源充足,可就近引河水水灌溉。同时地下水资源丰富,旱季可打井抽水灌溉。
河滩地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开发的关键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工程量较大,需合理考虑夏季洪水对河滩地的开发影响,修建防洪堤必须考虑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位对河滩地的影响。
2)土地质量较差,河滩地以沙土为主,土质轻不黏重,土壤的保湿保热性差。
具体开发措施:
1)充分考虑该地区的气候水文情况,修建防洪工程。
2)实行填土措施,取优质土壤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质量。
3)加强管理,因地制宜的利用改良,实现持续利用。
2映秀镇——植被与水土的关系
映秀镇气候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植被生长,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大量遭到破坏,目前我们观察到的植被均为次生植被。这些次生植被多数为用材林,一部分是薪炭林和灌木林。映秀地区由于山高坡陡,夏季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很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引发产生水土流失。当地本就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将造成石漠化荒漠化,对当地的生态生活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渔子溪公墓背后的山的两侧由于植被的差异造成了完全不同的景象。一侧主要由用材林等高大林木构成,另一侧则由低矮的灌木林组成。很明显的发现灌木林组成的一侧由于地震和雨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两处明显的滑坡,由用材林构成的一侧山坡却完好无损。因此当地规划建设的居民点和渔子溪公墓均建设在无滑坡的一侧。如何利用植被保护水土?哪些植被更适合用来保护水土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映秀的实际特点,措施如下:
1)选择生命力强,固土能力强的树种。映秀土层浅薄,选择生命力强的树种有利用成活。
2)生态效应结合经济效应,山坡上部种植用材林,下部种植柑橘、桃树、樱桃等经济果树,增强当地村民的积极性。
3.震中居民点——居民点如何选址
5.12地震之后映秀镇和漩口镇由于距离震中近,受灾严重,房屋大量损坏。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的住房要求和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政府需要进行房屋重建工作。但是由于当地山高坡陡,平地少,少部分平地需要保证耕作用地的需求,适宜建房的土地很少,这种情况下对于居民点怎样选址,成为当地房屋重建的一大难题。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观察了两个地方的居民点的选址,一个是距离震中很近的震中居民点的建设,一个是漩口镇居民点的建设。对于这两处居民点的选址我们进行了对比分析,震中居民点由于土地和本身情况的制约,居民点选址不尽人意。而漩口镇的选址却具有很多优点,值得借鉴。
在震中居民点,我们看到居民点选址选择了河流阶地的一级阶地,因为当地平地太少,居民点建设选择河流阶地很正常,但是该居民点选择了河流的侵蚀面,随着水流的作用,很容易对居民点的安全构成威胁。虽然政府为此修建了护岸工程,但是工程量太大,投资也是巨额的,有点得不偿失。还有就是居民点的背后是一座陡峭的大山,据目测坡度在70度左右。而且没有完全的植树固土,有一些零星的耕地存在,也没有建设工程措施进行加固,地震后,当地山体破碎,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这就为该居民点的安全留下了隐患。
漩口镇的选址要合理很多,居民点选址位于河流的三级阶地上,距离河流较远,不易受到侵蚀。虽然由于坡积物的影响,该阶地地势有一定起伏,但是在当地的土地资源的条件下还是能够接受的。同时该居民点背后山体坡度较缓,不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山体修筑了环山沟,减少了水流对山体的侵蚀,是漩口镇在安全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
在映秀地区,土地资源紧张,在当地修筑居民点需要充分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合理解决土地矛盾,开发旅游业,降低对耕地的依赖。居民点建设需要平地,耕地也需要,减少了耕地的需要才能有更好更多的居民点的选择。
2)充分考虑安全隐患。在居民点选址过程中需要对居民点存在的安全隐
患进行充分分析,尽量避免,或者修筑工程措施进行防御。
4.漩口镇——人多地少情况下的耕地利用
本次实习地区山高坡陡,土地难以利用,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耕地为辅。但是当地的人口数量却比较多,呈现出严重的人地矛盾。当地为了获得耕地就必须大量开垦应该保护的林地,这些开发的土地不仅利用效率低,土壤质量不好,同时大量的毁坏林地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灾难性的毁灭,在本次的实习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当地的耕地的不足和难以开发,在群益村观察点我们看到了本次实习以来最大片的耕地,但是相对于当地的人口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当地村民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在居民点附近能利用的土地都利用来种植玉米和蔬菜。在坡度较缓的地区则横向开发进行粮食种植。在该地这种条件下怎样进行耕地利用,主要措施在一下方面:
1)对于坡度较缓地区进行横向开发,这种利用模式能够很好的保持水土,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涵养。
2)开发旅游业,减少人民对耕地的依赖。当地在地震之后开发了地震旅游线路,对于耕地的依赖已经有所减少。
5.紫坪铺水库——上游水源地的开发利用
紫坪铺水库作为岷江上游的一个重要水库具有不可想象的作用,岷江水在紫坪铺水库聚集澄清,为整个成都平原提供干净清澈的灌溉用水和饮用水。在本次实习中,我们见证了紫坪铺水库的美丽与清澈,但是看到面目疮痍的山体,由于地震原因造成的大量滑坡,被滑坡断开的公路以及荒芜的耕地。又为紫坪铺水库作为岷江上游水源地的开发管理担忧。根据紫坪铺是实际情况,主要利用措施如下:
1)用地类型以生态林业用地为主,保持涵养水土,保证上游水源质量。
2)植被恢复以多种植物混合种植,因为单一植被扛灾害能力较低,多种植被可以增强抗灾害能力。
3)对水库坝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4.土地资源学课程实习总结 篇四
经过一个学期的土地资源学课程理论学习后,我们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实习当中,整个过程有苦也有乐,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实习中收获到的东西,有对AutoCAD软件的操作学习,也有对土地利用现状的认识。
整个实习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手绘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撰写小组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第二部分是通过CAD软件来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提交个人实习成果。
一 小组合作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我们将组内成员9人分成两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手绘土地利用现状图,另一个小组负责撰写调查报告,而我属于第一组。下面将说一下我参与到绘制现状图的一下感受。(1)必须有系统的组织与合理的分配工作。当一个团队协调度与合作度高度一致时,那么这个团队的效率将会非常的高。我们小组四人负责绘制,一人负责检查与提醒。
(2)必须对土地资源和地类有一定的了解与熟识,这样就会减少判断与校对的时间。我觉得我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足,需要一边画图,一边对照教学实习大纲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和地形图图式进行操作。
(3)必须要耐心、细心和专心,还要有一定的地图设计技能与创意。一幅地图不仅要清晰地表达出其要表达的信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查询与鉴定等服务,还有在图幅设计上具有一定的特色与艺术感,让人更加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并且能够得到视觉上的享受。在制图过程中,要细心以及配合有度,当出现看错或者判断错等错误时,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也有可能影响到整幅地图,导致读图人判读错误,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要求我们必须一丝不苟、谨小慎微,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小组配合得很好,做到有商有量和互帮互助。
除了这些绘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外,我觉得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就是真切见识到遥感影像图以及如何将遥感影像图和地形图结合起来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
二 利用CAD软件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这一部分的目的主要是熟练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图电子图鉴的制作。以前在别的课程当中有学习通过ArcGIS软件绘制现状图,也有学习通过CAD软件绘制房子以及器件,却不知道原来CAD软件也可以用来绘制现状图,做出来的效果也能与ArcGIS软件绘制出来的效果媲美。
我所要绘制的地图并不复杂,地图上一大部分都是等高线还有水面。绘制步骤正如教学实习大纲中所教的,而我要分享一下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没有先把大纲看完和理解透老师在课上教给我们的操作步骤,就贸贸然动手画图,导致缩放比例没调好以及图层建立得比较混论,需要重新画过。
(2)编号时,经常会出现漏编或编错的情况,这时候还是需要细心地一个一个校正和修改。(3)在填色过程中出现了图斑不闭合,无法上色。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重新在该图层上,将无法闭合的面再使用多线段勾勒一次,然后再使用填色工具进行上色,虽然最后成功了,但我相信还是存在着很大误差的。
以上是我在软件绘制现状图时出现的问题。
三 对本课程的建议
(1)由于本课程涉及到软件操作方面的问题,希望上机课的时间能够加长,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该软件,减少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2)本课程理论是严谨和沉闷的,但所学到的知识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什么地块属于什么地类,通过课程学习,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我比较想可以设置一到两节课由老师带我们到户外,真正的接触和分辨这些地类以及地类与地类之间的差别。
5.水文水资源学实习报告 篇五
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有努力付出了才会有回报!欢迎阅读这篇关于人力学毕业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的文章!
人力学毕业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范文一:
一、实践简介
1、实践目的:在大学毕业之际,毕业实践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通过阶段性时间的实践,为我们之后走向社会从事人力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在大学里,我们学习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人力管理专业的六大板块方面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实践,才能发现我们自身存在的不足,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人力的工作内容及性质,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总结,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接轨,逐步认识体会,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践单位:XXX股份有限公司
3、实践时间:XX年3月12日—4月21日
二、实践单位简介
XXX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XX年7月,是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专用车为主的民营企业集团,总资产超过40亿元,员工4000多人,是广州较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现拥有十家子(分)公司和合资企业,具有较强的机械加工、模具制造、汽车饰件制造、冲压、焊接、锻造能力。方盛公司确立了“合作、超越、诚信、发展”的经营理念,树立“团结、奉献、学习、创新”的员工精神,明确了“不断进步、成为优秀”的方针目标,倡导先做人后做事、奋发有为的价值取向,为公司持续发展奠定了企业文化的基石。十几年来在公司规划的引导和企业文化的激励下,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由过去只为东风柳汽单一配套到同时面向上汽通用五菱、东风公司、一汽解放、北汽福田、宇通客车、金龙客车等知名企业提供配套。汽车零部件、“福狮牌”专用汽车在市场上已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三、实践过程和内容
在这一个半月的实践工作中,虽然有很多辛酸,但最多的还是历练与收获。记得刚到公司的第一天,我被安排在一个办公室文员身边学习。第一天是最难熬的,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大家把你当成隐形人的感受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幸好宿舍的女孩子们对我很好,告诉我他们刚出来工作的经历,也是从被当成隐形人开始的,从打杂的过来的,劝我要挺得住,坚持走过来就好了。我刚开始接触的工作就是招聘,我自己还是一个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手,却要去招人,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
我们公司是以汽车销售为主的,有很多有关汽车的专有名词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也就有很多我不熟悉的工种。在这一个多月中,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管理部的同事们做各项人事及日常行政工作,包括络招聘,现场招聘,电话预约面试,公司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各种年度培训的实施及入职,离职等手续的办理。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看、问、学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公司管理部的具体工作和专业技能,进一步把大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拓展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让自己受益匪浅。
(1)招聘方面:因为自己刚接触这份人事工作,所以,很多情况下自己都处于一个学习和摸索的状态,可能很多工作都是做的不够到位!招聘工作的大致内容是在上招聘站筛选求职简历,并预约通过简历筛选的求职者来公司面试,给到公司应聘者进行简单初试,因为我们主要是招聘业务员,比较注重个人形象和言谈举止,通过者再推荐到各需求部门经理处进行复试。
因为公司人员流动性大,也就意味着招聘任务比较重,所以每个月都要参加几次大型现场招聘会,但目前这个时间段人才市场人才供需情况来看,属于淡季,因而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人比较少,质量也不是很好。有些求职者只是处于观望状态,有好的机会或工作就选择跳槽;有的求职者只是投了简历,约定好了面试却选择放弃,可能因为工作地点或薪资待遇或家庭问题;有些求职者面试通过了也选择放弃,可能因为对公司的一些销售政策或压力。综合这些情况,导致每次络招聘和现场招聘的最后效果来看都不是很好,所以,招聘任务对自己来说,任重而道远!
(2)培训方面:培训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安排并协助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阶段性的各类培训等培训工作,主要有培训前计划的安排,通知的发放,培训期间的考勤及后续的跟踪工作;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实践,发现自己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首先就是自己经验非常的不足,在给新员工上课过程中,一些知识点不知道怎么扩展,不知道如何授课才可以让现员工更好的接受知识,加之自己的口语能力,现场应变能力不足,可能导致每次的培训效果不是很好!
其次,就是整个培训过程非常的累,早上有军训,虽然自己不用参加,但要考勤,所以也要早起,上课前要准备课件及投影设备,要联系授课老师,晚上还要进行团队训练或放销售方面的视频,培训后还要安排考试与改卷,整个过程的所有工作都是自己一个人负责,非常的疲惫!当然,有付出也有收获,我深深知道培训工作是我们整个人事工作最锻炼能力的,最锻炼自己口才,沟通等各方面能力。
(3)其他方面:人事工作的内容很广泛,每个公司的具体工作也各不相同。在公司实践期间,除了负责招聘与培训工作之外,还协助同事办理入职手续,包括合同的签订,厂牌的办理和住宿的办理等;以及离职手续、员工异动手续办理等;建立和整理员工档案,以备随时出档和归档;公司员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如销售公司的第二届足球赛,“营销杯”篮球赛。其中包括赛前的海报与横幅的宣传,活动经费的预算与申请,活动的主持等;
四、实践体会
从踏入公司的那一天起,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开始扛着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对不起关心自己的人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曾经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领导的眼色同事的嘲讽。失落时的无奈想找人诉说是却发现没有人可以倾诉。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谚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个月的实践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理论与实际是有很大差距的。可能我们在大学里学的知识根本就很难运用到工作中来,或者根本行不通!同时,走到社会中去,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有些比较坦诚,有些城府很深,有些资历很深,因而对于不同类型的人用同一种方式去沟通是很难行得通的!所以,在与他人言谈举止方面都要不断提升自己,抱着“空杯”的状态去学习,不要觉得自己的学历很高就很了不起,只有拿得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说服别人!
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有努力付出了才会有回报!我深知自己的职业之路还很长,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其他领导、同事学习,我相信凭着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一定能够取长补短,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来到这里工作,不论在敬业精神、思想境界,还是在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也激励我在工作中不断前进与完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上进。
人力学毕业社会实践报告心得体会二:
一、实践目的与要求
进入21世纪后, 在深刻认识到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的基础上,人力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通过本次认识实践我们要不仅要深入理解什么是人力管理,更要在实践过程中去体会企业的人力管理,体会如何在管理过程中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核心,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为第三学年的人力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内容及扩展
第一阶段:首先了解XX集团的企业文化,以便在其人力部实践时跟大家更好的配合。
第二阶段:制作公司本部及六个二级单位员工档案,从最原始最基本的信息了解人力。
第三阶段:和指导老师及领导交流,结合公司实际了解和掌握人力管理理概念、部分实际战略实施。
第四阶段:收集相关资料,结合公司实际,通过实践调查,了解我国人力管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发现问题,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指导老师进行请教和探讨。
第五阶段:实践总结与思考,撰写实践报告。
三、实践感想与心得
在书本上所谓人力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这在我看来一直是个十分抽象的概念,直到这次有幸到人力部实践,在实际的运用中我渐渐感受到了人力是如何在一个偌大的企业中发挥着它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人力部主要负责人力开发和实施,中层领导班子的建设与管理,劳动、人事、工资、保险、专业技术职称、职业技能鉴定、员工教育培训、人事档案、劳动保护、离退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我曾满心满目的期望,也曾以为人力的工作原来很简单,但我很坚定,无论领导给我安排的是小事儿还是繁杂的文件处理,我都要认认真真的去做,这一点让我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获益良多。
也曾看到无数堆文件堆得我的桌面重重叠叠,我很苦恼,坐在办公电脑面前时间长了(基本一坐就是半天,出去工作餐短暂的一个小时左右),脖子酸了,眼睛花了,重复单调繁琐的档案管理工作,让我厌倦,甚至想放弃,但当我看到整齐的文件盒和有序的资料、看到自己做的表被拿去做数据处理底稿„„我也看到了工作的果实来之不易!我顿然有了种飘然的感觉,那是喜悦。也就是在这样无声无息的作业中,我对人力的认识开始着无声的变化。同时我的毅力也得到了无声的锻炼。
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也曾遇到过很多困难,我前所未有的深刻的体会到了能力的重要性,这里所指的能力不仅指自身已具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自学、应急的能力,工作中的事情不是每一件我们都做过,都会做,很多的时候是你在平日或是在学习生涯中没有涉及的,那时候便是体现一个人自学能力的时候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的学会并且完成任务成了当务之急。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也许电脑一个小小的零部件故障都可能成为你工作中的拦路虎。遇事沉稳,不骄不躁,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
6.浅谈水文水资源工程造价管理 篇六
1) 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概念及特点。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水文测站建设, 水文勘测队建设, 水文数据中心建设, 水环境中心建设, 水情中心建设, 机动测验队建设和河道测绘队建设等。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项目”, 除具有一般项目的惟一性、一次性、整体性、固定性等特点外, 还具有自身的特点。水文测站点多、线长、面广, 交通困难, 施工机械难以到达, 施工条件非常恶劣, 建设地点分散, 专业性强, 社会化程度低, 多数工程项目需要独自组织施工。水文水资源设施多沿河流分布, 点多面广, 其建设环境涵盖南北方、东西部、河流上下游和左右岸, 情况复杂, 类型有水文站、水质站、水文巡测基地等, 类型繁多, 但具体到一个项目则工程规模较小。设计施工、监理等间接费用高, 利润率低, 投入生产后直接经济效益多为隐性。由于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具有的上述特点更加要求其进行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2) 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程序。要对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工程造价管理进行科学的建议, 必须要对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的建设程序做到了如指掌。水文水资源设施工程建设程序主要包括:规划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生产准备阶段———后评价。
二、水文水资源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工程造价控制, 是指在整个工程项目寿命期内, 在保证项目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力争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 对项目进行有效地规划、组织、协调、前期决策控制等系统管理活动, 以达到在一定的时间要求、质量要求、投资额度、合同条款等约束条件下, 最优地实现建设项目预定目标为目的。为此, 在很多水文水资源项目上都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实践。
(一) 推进水文水资源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结合目前国内的水文水资源工程发展情况, 对推进水文水资源工程造价静态控制和动态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前期工作管理, 控制静态投资。一是推行限额设计, 并对设计单位切实实行节奖超罚, 以调动设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应严把审批关, 未达到设计深度的项目, 坚决不能审批。三是设计单位内部也应实行设计技术经济责任制。四是加大设计、审批人员的培养力度。五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 对严重超概算的项目, 应着重分析原因。
2) 动态地进行定额管理。一是尽快按照“量”与“价”分离的原则对现行定额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应重视定额的时效性, 对定额也应定期调整。建立健全物价信息网络。为达到有效合理地确定和控制各阶段的工程造价, 应尽快建立权威的水文水资源工程造价信息网络, 健全的物价信息网络是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基础。
(二) 切实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1) 运用优化设计控制工程造价。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造价。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在工程设计中应优化设计工作, 科学地选择最优设计方案, 确保最优设计方案付诸实施, 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达到利国利民的目的。
2) 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工程投资控制。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 是运用集体智慧和通过有组织的活动, 着重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 使之以较低的成本, 可靠地实现产品必要的功能, 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一套科学技术经济分析方法。这里的“价值”, 是功能和实现这个功能所消耗费用 (成本) 的比值。国外一些实际工程表明, 在设计阶段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可降低成本25%~40%左右, 这是在工程建设其他阶段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 每个设计人员应熟练地应用价值工程方法和系统工程方法, 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较, 优选最佳方案, 在满足需要、消耗材料和价格指标的可比前提下, 进行经济评价和效益评比。
3) 行设计招投标, 控制工程投资。在设计中采用设计招标, 不但对设计方案的技术、安全、功能等进行考核, 更重要的是加大对工程结构方案、工程造价的管理力度, 迫使设计单位以“价”控制“量”, 精打细算, 精心设计, 将投资控制首先落实到设计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设计招投标制度必将建立、普及、完善和发展起来。因此严格控制工程投资,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设计招标的缘由和目标, 同时设计招标是控制工程投资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 完善造价编制体系
定额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长期以来, 水文水资源行业的概预算定额使用期比较长, 基本上实行传统的单一的概预算定额管理。在使用定额的过程中, 定额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因此, 定期对概预算定额、费用定额、编制办法等进行配套的动态改革, 才能满足现时的需要, 工程造价才能得到真正的控制。
(四) 加强项目投资监管
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我们应从项目一开始就要加强审查、审计力度, 对资金的使用实行全过程动态跟踪, 做好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二环节控制。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查与审计是解决“三超 (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 ”顽疾的有效方法。在项目的初期阶段, 应审查设计方案、设备选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投资效益等。在项目的中期, 即项目实施阶段, 应跟踪审查设备和材料订货、工程预算、工程进度款拨付。在项目的后期, 重点是审查工程的结算与决算。总之, 投资商应审查估算和概算的准确性、工程预算和结算的真实性、业主开支的合理性。
(五) 引入专业的投资分析方法
水文水资源工程项目投资要素表现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诸多方面。这些要素在水文水资源管理系统中, 具有一定的功能, 因而在研究水文水资源投资结构是要着重考虑:一是水文水资源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二是系统各要素功能的发挥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协调:三是水文水资源投资优化数学模型。水文水资源建设的工程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总投入资金一定的情况下, 要努力使总产出效益最大, 这就要求对各类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对多种投资组合方案进行必选, 从而确定最科学的投资组合。
三、结论
【水文水资源学实习报告】推荐阅读:
水文认识实习心得10-04
水文局2018年党建工作述职报告10-03
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07-23
桥涵水文复习11-01
水文化论文范文07-05
水利水文工程设计10-02
煤矿井下水文孔钻探设计08-10
水文站网管理办法全文07-1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答案09-06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