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线上教学计划

2024-08-24

七年级下册数学线上教学计划(共16篇)

1.七年级下册数学线上教学计划 篇一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

李秀荣

一个学期下来,从学生的变化来看,课堂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一、成功的经验和感受

1、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2、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学生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我们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3、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查阅资料的同时,精心指导,以七年级数学下册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4、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不足和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

1、营造有利于课程实施的环境氛围。

2、力求建立更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进一步学习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的迈进。

4.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特别是驾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适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特点和自己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二

李秀荣

《实数》第一课时授课后,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的轻松、学的专心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用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我在开课前鼓励学生道:虽然这是下午第一节课,但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很好,希望我们合作愉快。接着,我与两位同学交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说;只要同学们放松心情,放活思维,我们会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的,同学们加油哦。几句鼓励赞美的话,就能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信心和志气,因而在课堂上同学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二、多种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增加了课堂的灵活性。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其直观性、成因动态性使学生对于知识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就容易多了,也减少了教师课堂上写、画的工夫,节约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较多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内容繁多课时不足的矛盾。多媒体手段的使用确定好最佳时机,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在这节课中我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设置练习、到新知的归纳,尤其是在数轴上找表示点时,采用直观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了任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点和它对应,降低问题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从而扩展了数学空间。

三、增强了提问的有效性。

在这节课中,有这几个问题提的很好:

1、化成小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你能根据有理数的分类方法对实数进行分类吗?

2、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那么无理数又如何?实数呢?这些提问在教学中一方面为学生提问起了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当然,从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看我知道了我自身的欠缺。

一是时间安排较紧。对学生而言,只看问题的表面,不能够举一反三,同一题目不能归类去解决,造成做练习时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对我而言,由于第一次给这些学生上课,把学生的程度估计太高,题量大、难度也有点大,致使有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及时回答问题,造成时间的浪费。

二是鼓励性语言使用得不够多,没有大面积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另外,有的同学回答问题后没有及时给予肯定。

总之,本次教学,我坚持从兴趣入手,从差异入手,做到了在细致处求真求创意,真正地使学生表明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大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体现出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特点,因此,我认为这节课不仅很好地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对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实现也非常到位,是比较成功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七年级数学问题有效教学的浅见

李秀荣

“0是表示有还是没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教学的设问方式。

在具体施行教学的过程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仍然不时地蚕食着我们依然幼稚的创新思维。其一,原有初中数学教材、大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残存,或多或少地抑止了教师思维发展的进程,束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十分不利于初一数学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也与时代的创新发展格格不入。其二,原有的以考试为目的、以灌输为手段、以教师为中心、以死记硬背为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初一数学教学中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其现实的残缺存在与“强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的理念大相径庭,已经越来越变成一种遏制学生自由探索、发现或提出问题的障碍。其三,不少教师的七年级数学“问题教学”采取的是简单的“教师问与学生答”或者“学生问与教师答”的问答式教学,有的是教师一问到底,或者放羊式地、不加指导地、单一地让学生泛化提问,因此不可能使学生在疑问与释问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自觉培养创新精神。

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我觉得可以按照以下逻辑思维展开探讨:

一、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前提。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习者个体在学习认知活动中,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焦虑与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或倾向。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牛顿就不可能从“苹果落地”的简单常见问题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现阶段,不少地方已经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我们的数学课堂如果依旧残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势必就会造就没有问题的课堂:七年级老师“满堂灌”、学生“死水一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喜欢提问或爱提问、好提问。例如,在“正数和负数”教学中,为了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可以预先让学生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气温图、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查找地图册中的地形高低地形图、查阅父母亲存折或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他了解的知识,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向他提问,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相互提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意识。

二、教师精心组织设问,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基础。

为了有效实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必须积极超前准备与目标提问相关的设问因素。这里的设问包括教师如何提问与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一般来说,衡量问题教学提问效果的关键,主要是考察提出的问题能否帮助教师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十分注意提问的策略。第一,提问的针对性即提问的对象与层次:根据不同层次或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并通过不同的提问技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中,我常设问:①正数与负数相加时,实质上就是把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的减法运算,对吗?②如果两个数都是负数,它们的和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③如果两个数的和是负数,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吗,为什么?教师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归纳出有理数加法的一般法则,良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第二,提问的水平: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标或内容、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相适应。有些教师的提问常常停留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思维度缺少的乏味方式上,没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第三,注意提问的程序性即顺序性。例如,讲授相反数知识,教师要依次明确设问:相反数的定义;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第四,注意问题的可反思性或思想性。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实际和学生主体的现状引导设计出学生跳一下就可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多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设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五边形呢?正多边形呢?不规则多边形呢?

三、学生敢于善于提问,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关键。

1.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锻炼提问的勇气或胆量。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疑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想问问题或想提问题。

怎样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因此,教师要高度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诸如利用热点、多媒体、小实验、生产生活趣事等,改革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契机,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引发其认知冲突,诱发其问题意识,从而使其确实感到有问题需要去解决。例如,我们可联系鸟巢体育馆的建筑构造谈图形等,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质疑兴趣。

四、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保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以保障问题教学时“学生为本”理念的真正践行?

其一,我们必须保证在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提问,不能一灌到底;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认真品尝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其二,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参加数学教学实践,包括观察、实验、参观访问、调查、室外考察、图形制作等活动,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自思、自疑、自问。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时期的问题教学还有许多现实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去探讨、去解决。

2.七年级下册数学线上教学计划 篇二

一、设计学习任务单, 改变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 课一开始揭示课题, 接着创设问题情境, 和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欣赏, 介绍制作方法等, 最后一环是学生动手或画或制作或作品展评, 主要教学过程一般都比较顺利, 但作品、作业普遍来不及完成, 更没有时间进行充分的操作和有效的作业展评。 其实这些现象与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有直接关系, 课堂结构缺少变化, 教学环节呆板,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 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突破传统教学瓶颈的好抓手, 它的出现将学生变成“前台”自主学习的主体, 教师则变成“后台”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通过任务单, 学生课外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 就能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实际教学证明, 学生通过任务单的自学, 学习动力和兴趣得到提高, 能有充足的时间用来创作作品。

例如:教学《仕女·簪花》这课时, 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生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其中“学习方法建议”栏目, 要求先自学教材, 再观看微课视频, 最后完成任务单习题, 这样的自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当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发现困惑和疑问时, 在任务单中的“困惑与建议”栏目进行记录, 等待课堂解决等细节的指导, 这样的指导能够让教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 通过设计4个学习任务, 由任务1的自学教材到任务2的观看微课, 从简单地了解到深入地探究。 同时任务2安排学习微课视频的两个环节, 从整体把握到带着问题思考, 让学生在层层递进中了解唐代妇女服、装、饰的文化特点。 任务3先安排学生上网了解其他朝代服、装、饰的特点, 再安排学生了解现代服、装、饰的变化, 让知识在迁移中得到步步提升。 任务4安排学生先绘制设计图, 再根据设计图及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制作一个饰品, 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

二、制作微课视频, 搭建学习平台

“翻转课堂”对教学过程的发生地点进行调换, 让学生先在课前自习, 正式上课时间教师专门负责答疑解惑, 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微课”在这里代替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习中完成知识传授过程。 可以说“微课”和“翻转课堂”是相辅相成的, “微课”是 “翻转课堂”的必要元素, 是为 “翻转课堂”服务的。 在“翻转课堂”里, 学习者学习的都是老师们制作好的一个关于新课内容的微视频, 这种教学用的“微视频”就是现在所说的“微课”。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 “微课”的问题聚集, 主题突出, 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 精彩的、高潮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 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 制作微课的时间不宜过长, 这样才能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果录制时能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 那么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将更大。

例如:在制作《仕女·簪花》这课的微课时, 着眼于学生自学教材基础上的解惑, 对于学生已会的不讲, 学生自学教材能学会的少讲;学生易错的易混的要重点讲, 还要讲学生想不到的。 在实际制作时重点讲了唐朝的服、装、饰的特点, 在唐朝服饰的构造和服装的纹样上对学生进行解惑, 加入学生想不到的唐朝面部妆容的7个步骤, 并对配饰中的色彩搭配与纹样设计进行提示。 通过实际教学和学生的使用发现, 制作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帮助了学生解决了一些困惑, 为自己创作作品提供了灵感。

三、把握课堂时空, 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 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微课视频的制作上, 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 微课视频自然重要, 但比微课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和空间。 课堂的对话和讨论, 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课堂讨论带来“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高。 另外, 学生课前创作的作品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因为美术作品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教学方式, 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主要环节。 新课程理念提出: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 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 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进行《仕女·簪花》这一课的课堂教学时, 第一个环节是进行任务单自学体会交流活动, 主要就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1”中的要求谈谈各自的学习体会。 教师通过结合视频展示台, 一边展示教材内容一边让学生说说。 然后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2”中的要求谈谈自学完微课后的感受。教师一边播放微课, 一边进行交流。 最后教师揭示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相关问题的答案,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第二个环节是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通过欣赏与评述活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教师可以展示学生作品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进行集中讨论, 集体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第三个环节是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存在的疑问进行集体交流, 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总之, 理念的更新是行动的指引。 中学美术教学要进行“翻转课堂”理念的实践是一条漫长的路, 需要我们不断摸索, 不断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信总有一天美术教学必然会插上“翻转”的翅膀, 实现梦想。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课外做作业、吸收和内化知识往往会遇到很多障碍, 在最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的时候, 教师反而不在场。翻转课堂是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 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对课堂时间进行重新规划, 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革新。

3.七年级下册数学线上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写作;词汇;句型;提纲;模仿;自评;互批;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教学的重点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基础技能。写作是中学生应该撑握的一项最难也是基本技能。近年来中考中书面表达占据至少10%的分值。这让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根据对我校多届毕业生书面表达的最后得分的统计情况,我们发现书面表达的差距是最明显的。以我校2015年中考866人参加所获得的数据为例:约38%即329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10分以上,约40%即346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5-9分,但仍有约22%即191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拿到5分以下。因此要想提高中考成绩我们认为写作教学应从多加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让每一个写作的话题都贴近她们的生活,精心准备一堂写作课,坚持以学生为主参于主体。现在我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课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写作教学。

首先,全面分析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根据图示或提示写简单的文章、写日记、写信等。《Go for it》教材每单元也编排了较多的围绕本单元功能话题的写作练习。但学生们往往不能很好的根据所给信息和要求来写出质量高的作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习惯性的使用翻译方式,用词不当,意思表达不清;2、时态、人称、词形、单复数及短语搭配等基本语法运用不当;3、格式,人称错误;4、连词等运用不到位,没有基本的文章脉络,信息的堆积;5、书写基本功差,断句,段落间距和词的间距不明显。有位老师总结写作的要点如下: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要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要细查,点滴错误不放过。如本篇写作主要是谈谈自己的日常生活,使用第一人称,一般现在时,注意的关键信息是日常活动如起床,洗澡,吃饭,刷牙,穿衣服,运动和上下学等动词以及频率副词的使用和时间的多种表达方式。根据规律可以总分总三段式解决段落问题。

其次,充分的听说读信息的输入。英语教学中的写一定是在听、说、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是学生用努力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所学用英文叙述自或者生活实际或则思想情感的过程。在本课的写的训练中,首先要强化日常活动和时间表达的词汇、第一人称的动词用法和基本的句型。在写作之前先读背2b 和3a 的文章案例,以便积累词汇、短语、好句子,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同时在读背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英语句式,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 ”。适当训练学生改变人称造句、复述课文等,从领会他人的日常生活提高到灵活应用于自我的生活,做到边学边用,在用中学,学中用,因此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再次,在写之前可以先列提纲,适当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点,把握写作的段落和词数的控制能力,为写出规范的作文打好基础。注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具体动作内容描述要清楚而且要详略得当。列提纲也便于教师根据提纲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不足。认真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注意句式变换和连词的使用可以为我们的文章添彩。如and, but, so, because是我们本单元可以使用的连接词。

最后,采取自批结合同桌互批的方式来发现问题。 初一学生的写作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心。可以尝试首先学生们可以交换作文批改,有助于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同时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读者意识”,使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再订正之后,小组决定推出优秀作文让老师点评。让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也可以写出模范作文,培养写作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人人争当模范小作家。教师评价小组推优作文时教师需要多使用鼓励的评价语,欣赏学生们的每一个小进步。如我欣赏你的某一个词,某一个句子等等。本课中就有很多学生写出很多经典的句子如:I always eat breakfast at 8 oclock. Because my mother says, “it is good for my health.” I never eat anything after dinner. Because i dont want to be fat. I like playing soccer. So i always play soccer after school for an hour.等等这些美句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注,并表扬她们的成果。也有一些学生犯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如:I never late for school. I like play basketball. 等这就需要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寻找错误点,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犯错的学生理解记忆。切记直接给学生范文,抹杀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四

一、班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男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指导思想

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五、课时安排

略。

5.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五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考试情况,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实数和相交线及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及其证明;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不等式的具体解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四、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六章、实数: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五、教学措施

1、潜心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喻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六、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周 正数和负数及有理数 5课时

第二周 有理数的加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有理数的乘法 5课时

第四周 有理数的.乘方 5课时

第五周 第一单元复习与单元测试 5课时

第六周 测试质量分析及小结 5课时

第七周 整式----单项式 5课时

第八周 整式----多项式 5课时

第九周 整式的加减 5课时

第十周 期中复习及段考 5课时

第十一周 段考测试质量分析及小结 5课时

第十二周 从算式到方程 5课时 第十三周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5课时 第十四周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5课时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6.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 篇六

本着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原则,现对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这既是对过去数学教学工作的回顾、总结和评价,同时也是为了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对失败的作法加以分析和改进,以提高今后的教学水平。下面谈谈自己在上学期教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与思考。

一、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标准》,坚定不移的实施新课程改革,钻研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澄清底子,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开学之初,我首先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分析,把试卷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归类,作好记录,并在新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然后对比镇中心学校统考成绩册,找出自己班级与兄弟学校同年优秀级班级的差距,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重新定位,制定七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普遍基础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我对学生按成绩的发展潜力进行分类,再按照成绩好、中、差的方式分配互助学习小组。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对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适当的辅导,以优带良,以

优促后。对于部分有能力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另行造册,拟定矫正措施。

三、精心设计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营造一种轻松的、积极的、向上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课前的准备中,我都会考虑到如何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生活问题、数学趣题,搜集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制作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具、模型和图片。通过形式多样化的趣味情境导入,调起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听课的积极性,促进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知识掌握的牢固性,培养了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测试中效果比较明显。

四、精心布置练习和作业,做好阅卷记录和分析。

练习和作业是为了巩固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我不仅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同时还根据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设置习题,力求做到有针对性,尽可能的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练习,让他们有能力完成这些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对于作业的批阅,我采用了和以往不同的作法。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把阅卷安排到教室进行,阅卷的同时把学生叫上来当面进行批改,对于做对的习题或一些创新的思路我会予以肯定。对于存在问题 的作业,我会帮助学生指出来,并给他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给予一定的辅导,引导他们自己独立完成正确的解题过程。虽然在时间上会花费比较多一点,但效果却是不言而喻的。

五、搞好分层教学,加强课后辅导。

俗话说,“五个手指三长两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基础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教学中我很注意给不同类型学生施加不同的压力,给他们分配不同的目标任务。对于优等生主要是加大训练的难度,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中等生则主要是提供不同的题型,适当增加难度,训练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见识,以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技巧。对于后进生,我主要是对他们进行基础知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六、反思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7.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反思 篇七

一、构思45分钟的教与学

我的课堂过去是以教师传授为主, 基本上被称为“满堂灌”, 学生没有思考空间, 没有交流讨论的平台.面对当今的学生, 我转变教学模式: (一) 学生预习、讨论交流; (二) 教师对重点、难点的点拨和讲解; (三) 课堂练习, 巩固所教的内容; (四) 内容归纳小结, 把握好课堂中教与学.

二、尽量以实例为模式引入学习内容, 吸引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七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 学习能力还不够强.通过小学四则运算的学习, 头脑中已形成相关计算规律, 知道数都是指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等具体的数, 因此学生可能会用小学的思维定式去认知、理解有理数的加法.在七年级数学中已经扩大到有理数, 出现了负数, 负数的引入, 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每当教师按课本的程序安排, 讲完这段教材之后, 客观地说, 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可以承认它的存在性, 但尚难深刻领会, 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识障碍, 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七年级组班级篮球的某一场比赛中, 本班上半场赢5分球, 下半场赢3分球, 结果全场赢8分球;而另一场比赛中, 我班遇到强队, 上半场还能赢球4分, 而下半场输球6分, 结果全场输球2分.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钩来.我巡视一遍, 再补充, 把赢球记作“+”, 输球记作“–”.这两场球怎么表示?多数同学很快就写出 (1) (+5) + (+3) =+8, (2) (+4) + (-6) =–2, 紧接着, 我要求学生举出能与正、负数联系的贴近例子在诸多例子中确有许多精彩者.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地发挥, 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善于理解学生、贴近学生、鼓励学生

居于该班级学生, 他们思维能力慢, 只有允许他们有更多思考的空间、练习空间, 多做多练一些基础题.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 只要重在参与学习数学, 把“教育权威”变成“朋友同学”, 使学生看到亲切的笑脸, 时常听到“你真行”“你做得真棒”“开始有进步了”“只要你参与学习数学,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鼓励评价语句,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学习环境中, 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 常常看到自己成功的喜悦, 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 勇于创新、善于探究.

四、端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从七年级新生开始, 就应重视纠正他们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学生是以模仿为主的学习, 使众多学生误把数学课本当做练习集.树立数学课本同样需要阅读的正确思想, 并注意总结如何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

(1)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在预习中发现本节课内容中难懂之处, 带着问题上课才会更有动力, 注意力才会更集中当然, 在数学课本中也有内容较浅的章节, 在预习中没有发现问题时就要听老师在讲课时与书中的不同之处或者老师所补充的课外知识. (2) 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当天知识, 养成复习的习惯.数学中有些定理、定义、概念的应用对于部分同学而言仅凭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是不能及时掌握的, 需要一个反复操练和应用的过程, 所以自己在课后要学会经常总结归纳学过知识, 达到“温故知新”.

五、创造机会, 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

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 让学生参与实践, 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认识结合起来.

在数学教材中, 有很多课堂实践活动.例如, 教学中“两点能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画三视图”“制作轴对称图形”等.让学生自己动手, 亲自参与、操作、讨论、交流、回想生活中常见到的实例.这些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动手实践能集中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能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动手实践中, 能把书上的知识与实际事物联系起来, 能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在动手实践中, 能手脑并用, 用实际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能形成技能, 发展能力.“三人同行, 必有我师”.同学间相互交流实践结果, 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能达到动脑、动口、动手、激发思维、活跃气氛、调动积极性的作用.

六、展示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要妥善借助于多媒体教学,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例如,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圆柱体、圆锥体、棱锥体、长方形、球等) , 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七、教学中的困惑

8.浅谈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篇八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9.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心得 篇九

我所教的班总体情况不太好,学生不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大部分学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可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做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只有小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因为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厌学,倒至教学工作很难开展,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如何解决呢? 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教学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10.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十

由于是初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之前,首先让学生观察了具体的实例,对“平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在玩中感受平移现象。在活动体验中,研究平移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充分体验到了“数学好玩”的特点。知道“平移”的特点是:直直的,方向不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就是“玩”。只有遵循学生特点的设计和教学才是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也才是有实效的教学。

这节课我主要是把数学生活化。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移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现象,随处可见,所以我尽可能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丰富想象,让学生在生活化中感知和认识物体的平移。

11.谈七年级数学的有效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趣味课堂 方法指导 第二课堂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对每一门学科都信心百倍,但大部分学生会随着知识难度的逐步加深,学习兴趣越来越低,这成为七年级教学中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尤为普遍。广大教师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使尽浑身解数,但由于方法不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视积极性的调动,数学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关键是方法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方法得当,注重兴趣的培养和维持,数学教学定会实现由低效到有效、高效的飞跃。

一、注重趣味课堂的构建

七年级数学贴近生活,呈知识性、现实性、趣味性、时代性等特点。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的酵母,用“活的东西教活的学生”维持学生的兴趣,力求方法求新,构建趣味课堂,尽量方式求活,构建生动课堂,促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如七年级上册的“数学与生活”第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式的灵活,以构建新、活的数学课堂。

如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交通灯、左拐、右拐、禁止停放车辆等标志的图片,让学生感到这些标志无不与数学中的图形相关;展示陶瓷的对称美;展示北京CBD财富中心建筑群、香港的建筑、东方明珠等的图片,使学生从这些建筑中看到各种各样的几何形状;提出话题:当我们行走在大街上,常看到不同形状的图案的地面,这些形状有正方形、菱形、正六边形、平行四边形等,这些形状的地砖铺成平整、无间隙的地面;再展示雪花的对称美,奥运会五环旗的标志,奥迪的标志,桑塔纳的标志,宝马、别克、奔驰、丰田、三菱等名车的标志等,借助这些图片,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真谛。

除了展示图片外,还可以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如一块蛋糕切三刀,可以将蛋糕切?摇 ?摇块?下水道的管子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三角形的?

再如在学习《数学与生活》时,给学生创设一个“越圆越满”的问题情境:王爷爷家养了许多羊,羊圈长60m,宽35m,可是羊越来越多,这个长方形的羊圈容纳不了这么多的羊了,王爷爷正在犯愁,孙子走过来说:“爷爷,把这个长方形的羊圈改为正方形的吧,面积是60×35=2100m■,如果改为边长是45m的正方形的羊圈,不用再加任何栅栏,面积就可以达到?摇 ?摇m■。”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聪明的你,一定能想出更好的方法,把这个羊圈改得更大,能说说你的方法和理由吗?于是,经过讨论和探究,越“圆”越“满”的答案浮出水面。

二、注重方法指导

数学思维性强、逻辑严密,这是多数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巧妙设计思考性的问题,并给予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的核心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思维和方法。

如,根据计算找规律:

1+3=4;1+3+5=9;1+3+5+7=16;1+3+5+7+9=25;1+3+5+7+9+11=36

……

那么,请你猜一猜、想一想:1+3+5+7+…+15=? 1+3+5+7+…+29=? 1+3+5+7+…99=?

这样的思考题,既有游戏的色彩,又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愉快地投入到思考和探究中,便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对于这个思考题的方法的点拨也很关键,如1+3=4=2■,1+3+5=9=3■,1+3+5+7=16=4■,…至此,1+3+5+7+…+15=8■,1+3+5+7+…+29=15■=225,1+3+5+7+…+99=50■=2500.

三、关注第二课堂

兴趣的培养,紧靠课堂45分钟,效果不显著。如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就可实现课堂内外的完美整合,使课堂教学和课外复习、预习等珠联璧合。

如学习七年级数学的第一章中,有一道数学思考题:用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等,构思出新的图案/图形。这个思考题不妨留到课外,让学生亲自用手搭建一下,搭建出一个或几个新的图形,以便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的会设计出“吊车”、“婴儿车”、“眼镜”等,真正将几个图形有效合并在一起,将三角形、圆、平行线等枯燥的图形组合成充满生命力的图案,使发散思维能力充分得到发挥。

总之,兴趣的培养并不是学好数学的唯一要素,但是兴趣的培养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证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本为本、以生为本,坚持实施新课改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千方百计构建学生乐学的生态课堂,将数学教学走向高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乃斌.如何夯实初中数学的基础——七年级数学学习简谈[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11).

[2]周瑞香.逐步减少七年级学习分化的对策[J].考试周刊,2012.(43).

12.七年级下册数学线上教学计划 篇十二

我的《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 是广东版思想品德七年级 (下册) 第六单元当中的一节, 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挫折是人生中的正常现象, 明确挫折会因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后果和影响, 让学生学会思考并能在挫折面前做出正确选择, 做一个敢于接受和直面挫折的人。

对于我来说在这堂课中教学收获很大, 从整体看教学设计是比较完整的, 将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亮也对本堂课作了这样的评价:“从教学的整体设计来看, 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注重了能力培养和知识支撑的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凸显。”

在导入新课时我利用了兴趣导入法, 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准备了一把剪刀和一个小盆景, 利用盆景和剪刀让学生产生悬念, 同时也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当我把小盆景拿出来的时候, 我发现学生眼前一亮, 非常好奇, 在学生好奇的目光下我用剪刀把小盆景中的小花枝叶剪掉。随着导入新课, 学生也跟随着老师的提问进入思考状态, “剪掉枝叶小花会怎么样呢?”学生开始争先恐后的举手, “会死去, 会更加茁壮成长, 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等等, 一系列答案从学生口中答出。尤其是当我提问:“如果把小花的生长过程看成是你们的成长过程, 你会把这把剪刀比喻成成长过程中的什么?”时, “阻碍、挫折、磨难”等词语被学生迅速说出来, 反应强烈。在导入新课的设计上, 我抓住了七年级学生的好奇、活泼、思维活跃等特点大胆尝试, 努力创新, 在问题的设置上也凸显两难性, 如:“剪掉枝叶, 小花会怎么样?”这种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多方面思考, 不局限于一个思路, 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使课堂更加鲜活生动。

在感悟挫折这个环节, 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利用辩论这种形式, 设计“挫折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命题, 主要是考虑是对学生的启发性和活动性。如果用传统的正反例子也可以达到让学生明确挫折会因不同人的不同态度产生不同影响, 但是这样就会显得很死板, 课堂不活跃, 也达不到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个问题的效果。利用正反双方的激烈争论, 将课堂交给学生, 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辩论开始前学生被分为两个大组, 根据自己一方的命题采取分四人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的形式。当辩论开始时, 先由正方学生阐述观点, 然后反方学生阐述, 最后进入学生自由辩论。学生发言积极, 反应强烈, 在辩论中学生自主探讨挫折对我们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学生自己举例自己论证, 从自己、名人身上找例子或从生活中的事例中谈感悟, 正反双方时而侃侃而谈, 时而争锋相对,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种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学习知识, 体会, 感悟挫折, 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更使学生的思维, 反应, 合作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这是本堂课设计的一大亮点。

在本堂课的升华知识点部分, 我利用了感动宜宾16岁少年王万楹的故事, 将视频分为2段, 首先让学生了解王万楹的基本情况, 三岁残疾, 九岁丧父, 母亲重病, 家中没有任何收入来源, 在最困难的时候家中没有一粒米, 一滴油, 通过第一段视频学生能够很直观地看到王万楹经历的挫折, 同时思考:“如果你是王万楹, 你遇到这些挫折的第一反应时什么?”“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想我会大哭一场, 我会告诉自己坚强”等等。有了视频的铺垫, 学生的回答很有真情实感, 也为后面的在挫折面前应树立怎样的态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第二段视频中, 看到了王万楹为了家里的生活自己学二胡并到街头卖艺, 利用卖艺挣来的钱给母亲买药让自己和母亲过得轻松一点。在学校王万楹没有让老师, 同学知道自己的情况, 他用自己的乐观与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看了视频, 王万楹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 你从王万楹身上学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心中豁然开朗, 贝多芬说过这样一句话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其实能不能战胜挫折关键在我们的心态, 只有在挫折面前积极应对, 冷静思考, 勇敢地直面挫折的人才能走出困境, 走向成功。在这个环节, 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线, 用新的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 注意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 利用16岁宜宾少年王万楹的挫折故事为线索, 让学生体会, 感悟, 从内心中真正认识到面对挫折应选择坚强, 选择笑对人生并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学会勇敢的直面挫折, 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每一堂思想品德课都是对教师的一次挑战, 它考验着我们能否真正的将德育工作进入到课堂, 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用心去领略生活中的真善美, 真正地发挥学生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希望通过自己对课堂的一次次反思, 让思想品德课名副其实的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让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中愉快的学习和成长的同时也见证思想品德课与我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3.七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篇十三

执教七年级数学有3人(七年级有6个班,一人带两个班),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制订此计划。

一、集体备课的目标任务

1、通过备课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2、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教学中推进“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

二、加大集体备课力度

1、定时间、定地点。根据学校安排每周星期三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在小会议室。

2、定内容。每次讨论的中心问题是下一周的新授课。

3、定中心发言人。期初将本期讲授内容分配到本组各位教师,每位教师只备他分配到的内容,形成讲学稿,这位教师就是下一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

4、集体讨论形成最终教案。(注:每个人也可以根椐自己的特点增补内容,形成个性化教案。)

三、加强教学研究

1、进一步探究“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结合我校实际初步形成科学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继承我校教学优良传统即严谨教风,课堂上追求大容量高思维量,备课时特别重视精选习题,平时多测精讲,要把这一思想渗透到七年级每一位数学教师心中,在常规教学中有意识去执行。

3、扩大教师中的交流。

一是多向本校名师学习,多听他们的课;

二是走出去,向外校名师学习,领略外校名师风采,让每位教师努力有方向;

三是老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4、有目的地组织一些示范课、研究课,探讨不同类型课如何讲授效果最佳,最后归结成模式,加以推广。

四、要求教师加大学习的力度。

1、学业务知识、学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水平,做到教学游刃有余。有计划地做中考题,提升自己解题水平。

2、熟练新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14.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十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第7章:一元方程组;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9章:多边形,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重点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

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15.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学建议 篇十五

一、找出易错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四则计算的知识与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做计算题时错误率较高,教师通常认为这是学生粗心造成的,其实是学生对概念、计算技能掌握不够熟练的反映。所以,在复习时,教师要着重抓住学生在计算时的易错点反复训练,例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在计算时对商中间和末尾有零的计算容易出错,在试商和判断商是几位数时学生有一定困难;学生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容易忘记满十进一;由于概念不清,比较小数的大小判断错误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精选一些学生作业中常错的典型例子,让学生认真进行比较,在合作交流中弄清算理,及时弥补知识缺陷,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

二、找出模糊点,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正确辨认八个方向并进行方位的描述,以及面积和周长这两个概念上认识模糊。因此,在复习“位置与方向”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对方位知识的理解,采取小组合作制作“我家到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并各自作出从家到学校怎样走的方位描述,组织在小组中交流,学生在互相交流中知识得到巩固,澄清了模糊的知识点,提高了判断能力。

在复习“面积”时,教师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问题,采取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例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区别,教师可提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面积也一样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不同,周长大的面积一定大吗?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吗?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巩固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学生在概括知识时可能会出现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地方,经过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认识偏差。讨论、合作交流使资源互补,在共享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更加巩固。

三、抓住知识的发展点,加深对统计意义、方法的认识及理解。在“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的复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继续学习的发展点,把学生分成小组,对身边的事物(如课外活动,出勤,考试成绩等)进行调查统计,制作统计图,并将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然后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在复习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通过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练习,使学生灵活掌握计算方法,准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找出知识创新点,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总复习时,要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因为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制约着学生的认知发展,会磨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己出题考自己。对学生来说,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出好题,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轮廊清晰且能认识不同题型的特点与联系,这样做,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进一步整理与复习的能力。通过学生编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并说出不同的计算思路及其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不仅使学生形成了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复习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因为老师只有教给学生思考和梳理的方法,学生才可能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复习课的练习既要重视针对性强的单项练习,也要选择综合性强的练习,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整理与复习课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

红河州教科所

16.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免费 篇十六

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真正做到查漏补缺,认真落实好双基教学,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复习内容及要求:

1、相交线与平行线: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知道对顶角相等,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意义。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导;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了解命题的概念,区分命题的真假,结合具体内容说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好习惯。

2、平面直角坐标系:认识有序数对;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根据点写坐标、根据坐标描点;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三角形: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

4、二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相关概念,能设两个未知数并列方程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两种相关的等量关系。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目标(化成x=a,y=b的形式),体会消元思想;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并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析觖实际问题。

6、实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求非负数算术平方根、任意实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并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三、复习重难点:

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逐步学会说理;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运用不等式(组)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

四、复习方法及步骤:

1、以讲练为主,老师根据学生训练,掌握真实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重点讲授。具体操作如下:每章节首先提示本章主要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后再让学生有针对性做题,到掌握为止,几何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出一些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注意归纳、注意解题规律和方法的总结。

五、课时安排:

相交线与平行线………………………………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2课时

三角形…………………………………………2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时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课时

实数……………………………………………2课时

上一篇:城市是我爱,爱护靠大家作文下一篇:孝顺父母,做中华美德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