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对口支援协议

2024-06-24

医院对口支援协议(共9篇)

1.医院对口支援协议 篇一

医院对口支援协议书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加强和规范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管理工作,建立**省三级医院与**省县医院之间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帮助受援医院改善和强化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群众就近看病就医需求。在**卫生计生部门前期会商以及支援双方医院实地调查研究、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签订本协议书。

一、支援医院义务

(一)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根据受援医院需求,每年定期派出由副主任医师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到受援医院,开展临床诊疗、教学培训、重点学科建设等技术援助活动。同时,根据受援地区需求,不定期派出专家到受援医院进行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危重病例抢救等。

(二)与受援医院共同研究制定详细的进修计划,每年免费接收受援医院10名以上医务人员到支援医院接受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或进修学习(免费安排住宿)。

(三)支援人员派驻期间由受援医院统一管理,并参与受援医院的管理和相关业务工作,以及义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等工作。

(四)按照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的规定,帮助受援医院开展适宜技术和新技术、新业务,并结合实际拓展服务范围。

(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受援医院建立院际之间的远程会诊网络系统。

二、受援医院义务

(一)为支援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并负责支援人员在支援工作期间的管理与安全。

(二)为开展支援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三)及时向支援医院反馈支援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建议支援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等。

(四)选派到支援医院进修学习人员必须是品德兼优、业务素质较高的年轻医务人员,学习结束后能成为本院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五)合理研究确定受援项目,及时与支援医院协商提出支援内容的变更要求。

三、项目目标

力争通过3年对口支援,使受援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的医疗水平。

(一)加强受援医院一级科室包括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麻醉科(手术室)、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的人才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疾病特点和医院实际,建设二级临床专业科室,使之满足当地群众日常看病就医需求。

(二)受援医院门诊、住院、手术等业务工作量明显提升,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帮助受援医院加强3个院内重点专科建设,其中外科和内科专业至少各设一个。

(四)帮助受援医院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院科两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组织、评价体系健全,并有序实施。

(五)帮助受援医院完善医疗设备和后勤保障管理体系,能够满足医院临床一线的工作需求,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六)受援医院应对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四、其他事项

五、本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由支、受援双方按相关规定共同协商解决。

本协议书一式六份,支、受援医院各执一份,报送**省卫生计生委和**省卫生计生委以及支、受援医院所在市(州、地)卫生计生部门各一份。

支援医院(盖章)

受援医院(盖章)代表人签字: 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2.医院对口支援协议 篇二

关键词:对口支援,县级医院,三级医院

东西部卫生资源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以城市群众为服务主体的东部三甲医院和以农民群众为服务主体的西部二甲医院也存在较大差异, 如何缩短东西部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 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 [1-3] 。按照卫生部《关于东西部地区医院省际对口支援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以及江苏省卫生厅的组织安排, 我院于2010年初与陕西泾阳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在对口支援中, 我院紧密结合受援医院实际水平, 以切实促进和提高受援医院的诊疗水平、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为目标, 推动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1具体实施情况

1.1充分组织调研, 细化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医院专门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 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先后组织院级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20余人, 对陕西泾阳县医院进行实地走访与考察, 对其人力、资金、 技术、设备等卫生资源基本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 为对口支援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充分调研、交流的基础上, 医院确定了“整体提升、重点突出”的对口支援方向:“整体提升”涉及医院科室精细化管理、临床技术技能、科研创新工作、后勤保障管理等;“重点突出”侧重重点科室培育, 力争在医院全面提升过程中打造精品学科, 创造区域优势。结合该院实际及当地病人需求, 明确了包括ICU管理和技术、耳鼻喉科 (鼻窦内窥镜手术) 、眼科 (白内障超乳或小切口等) 、骨科 (骨关节镜或髋、膝关节置换) 、心脏介入 (乙方负责技术准入前提下) 、消化内科内镜下手术在内的多项技术支援项目, 并实行目标化管理。

1.2优选技术骨干, 促受援医院把握技术前沿

按照两家医院对口支援目标要求, 医院精心动员组建了由中青年技术骨干组成的援陕医疗队, 同时要求医疗队把最需要建设的领域放在首位, 把最需要开展的技术放在首位。医疗队到位后, 立即熟悉科室业务总体发展情况, 结合当地病种特点提出科室发展方向及主攻技术项目, 将“技术移植”与 “内涵引导”相结合, 注重培养新人, 以实现科室自主可持续发展。3年对口支援期间, 援陕医疗队完成新技术项目已达48项。

1.3带教形式多样, 实现受援学科整体进步

在实施重要技术支援工作以外, 援陕医疗队将大量精力与时间都放在提高受援科室医疗服务水平方面, 并通过教学查房、危重患者讨论与救治、科内与院内学术讲座、 临床带教、门急诊与会诊等多种形式展现, 协助受援科室找准学科建设方向, 实现泾阳县医院优势科室持续发展。

同时, 针对受援医院要求, 医疗队对新开设特色专科 (重症医学科、风湿疼痛科) 进行重点培育, 使得业务技术水平、年接诊患者总数、业务收入总额等指标均数倍提高。受援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成为陕西省县级医院重症医学建设示范, 该科室6位医护人员赴锡进修学习, 医院4位重症医学医师驻陕援助, 经两家医院的共同努力, 受援医院重症医学科已经成为陕西省县级医院重症医学科建设的模板。2011年, 泾阳县医院受陕西省卫生厅邀请走上讲台, 向全省介绍县级医院ICU建设经验。

1.4创“手拉手”计划, 培育优质专科领军人物

医院与泾阳县医院联合开展对口支援 “手拉手”计划, 优选受援医院5位培养对象, 与无锡二院专家按“全程导师制”模式 “一对一”结对培养, 两地二阶段培养中重点侧重开展适宜技术、科研项目成果孵育以及管理技能培训。为保证“手拉手”活动实施效果, 医院专设奖励办法, 全面鼓励培养对象积极向上;截至2012年, “手拉手”培养对象已顺利完成3项市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完成核心/统计源科技论文8篇, 实施新技术项目达14项, 5位培养对象中4位担任科室主任职务, 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1.5实施精细化管理培训, 提升管理队伍素质

医院专门设立了受援医院管理干部短期进修学习班, 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中, 既有科学管理的PDCA循环理论知识, 也有结合受援医院新大楼建设的病房搬迁预案拟定, 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为接受培训的管理干部提供了一套系统完善的管理专业培训, 这种更加贴近于“实战”而又不缺乏系统拔高的教学特色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3年中该班已成功培训21位中层干部学员, 接受护理人员培训20余人次, 其中15位护士回院后走上护理管理岗位。

医院还于2011上半年特邀陕西泾阳县医院参加我院承办的“医院精细化管理培训班”, 会议期间陕西泾阳县医院一行15位院科两级领导对国内外医院管理专家精彩授课颇为感叹, 对参会汲取的更多成功经验赞不绝口。2012年8月, 咸阳市卫生局邀请医院主要领导为咸阳市辖区市县医院200余名管理干部做“医院精细化管理”讲学。

1.6构建远程医疗系统, 用信息手段助推技术帮扶

为充分利用卫生优势, 提高对口支援陕西工作效率, 医院结合两地的实际度身打造了科学合理的远程会诊系统方案, 为受援医院建立了该县的首个远程会诊中心, 实现了远程诊断、专家会诊、影像会诊、在线检查及远程交流等快捷功能。通过对4例疑难患者的远程会诊, 两家医院之间的医疗协作手段更加丰富, 受援县医院疑难患者将不再需要转诊就可以得到先进的医疗服务, 切实利用信息手段促进技术帮扶, 成为当地又一重要惠民工程。

2对口支援成效

3年对口支援期间, 援陕医疗队完成教学查房达458次, 完成危重患者讨论与会诊达484次, 门诊及急诊量达2561人次;在受援医院共举办96次学术讲座, 累计业务培训人次达2904人次;开展手术173台次, 示教手术达到83次;完成新技术项目已达48项; 共接受18个科室共56人来锡进修培养。

2011年7月, 陕西省卫生厅医政处领导对苏陕两省对口支援点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对我院对口支援计划落到实处给予了高度评价;2011年8月, 咸阳市卫生局通知全市所有对口支援单位主管院长及医疗队队长召开对口支援工作会议, 要求学习无锡二院支援泾阳县医院做法;2011年9月, 陕西省卫生厅在太白县召开的对口支援总结大会上, 对无锡二院“重点突出”的对口支援工作方式提出高度赞扬, 称之为无锡二院对口支援的“泾阳模式”, 创造了陕西省对口支援工作的新局面;2012年, 援陕医疗队一同志荣获“江苏省城乡对口支援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体会

3.1双方医院重视是对口支援稳步推进的重要前提

从目前来看, 对口支援西部医院是卫生部、卫生厅按照医改要求做出的举措, 具体的支援医院、受援医院也是上级部门指派, 且目前还缺少具体可测量的对口支援评价指标体系[4,5], 从这个角度讲, 医院领导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医院领导先后5次赴陕交流, 职能科室负责人先后9次到陕沟通、督查对口支援情况;咸阳市卫生局领导及受援医院领导也多次到我院实地考察, 泾阳县医院也在醒目位置宣传我院援陕专家的技术水平、专业特点, 宣传我院的专科特色, 双方的互动为对口支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医院还先后向陕西泾阳县医院无偿捐赠90万元设备及款项用于受援医院专科建设。

3.2规范管理是确保质量构建互信的基础

为保证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实施, 医院对医疗队派驻受援医院提出了“安全、有为、服从、有序”的工作口号, 要求医疗队驻地工作期间安全开展医疗对口支援工作, 做到驻陕工作有所作为, 服从对口支援大局, 按照两家医院总体安排梯次有序推进医疗工作深入。同时, 对医疗队管理摒弃了以前对口支援松散管理的缺陷, 以“制度优先”思路, 制定了一套符合驻陕工作实际情况的医疗队管理机制, 其中包括“援陕医疗工作手术审批制度”、“援陕医疗工作组特殊类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援陕医疗工作组周会制度”、“援陕医疗工作组工作生活汇报制度”、“援陕医疗工作组生活管理办法”、“援陕医疗工作人员轮替公寓物品交接制度”等。这些制度为具体规范医疗队行为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也为受援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了鲜活的示范模板。

3.3务求实效是对口支援卓有成效的核心

无锡二院在对泾阳县医院的对口支援中, 不但无偿捐赠当地急需的医疗设备, 而且派出多名政治过硬的技术骨干驻陕实施医疗技术援助, 多项技术与典型病例救治已经填补了当地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部分技术甚至已经超过某些省内三级医院水平。3年期间, 受援医院眼科、重症医学科、五官科、 神经外科、普外科、骨科、呼吸内科、风湿科、皮肤科、影像科、风湿疼痛科、超声科及护理管理等18个科室共56人完成了进修培养, 为泾阳县医院优势科室区域竞争力快速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3.4人文关怀是对口支援可持续的保障

为保障驻地专家安心工作, 如期完成对口支援任务, 在援陕医疗队驻陕工作期间, 医院特意组织慰问援陕医疗队家属, 充分保障医疗队留驻当地期间安心工作、安心生活。在一对一骨干进修培养机制下, 为保障受援医院进修人员尽快消除地域、饮食、 文化差异等影响, 医院每周指定医院行政人员主动了解进修生活状况, 并积极快捷地解决受援医院进修人员在锡生活期间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受援医院也在公寓安装了无线网络, 提供适合援陕医疗队口味的饮食。这些工作尽管微不足道, 但对于在整个对口支援工作中做出无私奉献的工作人员来说, 却是对口支援可持续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云.我国分级医疗体系建构路径比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3, 29 (4) :244-250.

[2]许栋, 王国栋, 张明, 等.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 2013, 33 (4) :10-13.

[3]杨国忠, 许超, 刘聪敏, 等.有限理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 2012 (4) :113-118.

[4]张邹, 张笑天.依靠制度力量推动社区首诊-珠海市社区首诊制实施情况与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保险, 2012, 10 (1) :53-54.

3.医院对口支援协议 篇三

支援医院: 受援医院:

根据省卫生厅《陕西省2012年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技术项目培育制实施方案》要求,为明确支援医院与受援医院的责任、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书。

第一条:支援医院将派出一名主治医师、二名高年资住院医师组成医疗队,到受援医院开展医疗工作。

医疗队组成人员如下:

姓 名 性别 职称 科别 专业

队长: 队员:

第二条:受援医院将为支援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并负责支援人员在支援期间的管理与安全。

第三条:支援医院经与受援医院充分论证、商议,决定帮助受援医院开展并完成以下支援项目:

项目内容 负责医师 完成时限

第四条:支援医院在向受援医院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还应协助受援医院进行人才培养,完善医疗规范,提高管理水平,使受援医院在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均得到明显进步和提高。

第五条:受援医院将为开展、完成支援项目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第六条:支援期限为一年,从 年 月 日始至 年 月 日止。

第七条:支援医院、受援医院商定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工作进展、项目实施情况,并对支援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协商解决。

第八条:支援工作结束后,支援医院、受援医院应对整个支援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书面材料报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

第九条:支援工作结束后,受援医院要依据双方协议,对项目落实情况、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履行确认手续,并报备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条:本协议书一式五份,支援医院、受援医院各执一份,报备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各一份。

支援医院(盖章)受援医院(盖章)

负责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4.对口支援协议书 篇四

甲方:XXXX医院

乙方:XXX卫生院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为促进我市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功能,提升业务水平,提高乡镇卫生人才和队伍素质。我院对XXX乡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签订如下协议:

一、对口支援目标:甲方通过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提高

乙方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满足乙方管辖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形成有序的医疗服务格局。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

1、甲方临床科室选择2名医师以上职称的业务骨干,每周到乙方卫生院坐诊服务不少于2天,服务方式包括:门诊、会诊、带教、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甲方要保证乙方每月都有甲方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在岗。

2、甲方与乙方建立共同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协作机制,重点开展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颈肩腰腿疼科、针灸科、眼科、耳鼻喉科、小儿科等相关科室。

3、甲方与乙方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甲方设立专职

机构或指定部门,由专人负责接待乙方上转和联系下转病人工作,乙方管辖的社区居民持乙方开具的乡镇专用申请单,可到甲方免费挂号直接进行检查和化验。

4、甲方根据乙方的实际要求,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免

(二)1、2、3、4、三、四、费接收并安排乙方的医务人员进修培训及参加甲方的继续教育。乙方根据协议内容做好管理,协调,组织和后勤保障工作。乙方根据当年支援工作情况,提出下一对口支援工作需求,与甲方协商下一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并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乙方根据甲方的排班计划,提前一周向社区居民公示甲方医务人员出诊等安排情况,并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对甲方支援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鉴定,并提供规定的证明材料。完成时限:到2014年12月31日完成协议中签订的各项任务。本协议由双方本着友好协商,互相理解,彼此支持的原则制定,协议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乙方

本协议一式三份。一份报局医政科,一份留乡镇,一份存档。甲方代表签章乙方代表签章 XXXX医院XXX乡卫生院 院长院长

5.医疗对口支援协议书 篇五

甲方(支援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

乙方(受援医院):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有关事宜的通知》和《兵团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方案”》的要求,经双方协商,达成对口支援事宜,协议如下:

一、目标、任务:

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能力,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多发病、危重症的救治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广大群众就近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二、甲方的职责:

1、根据甲方需求,帮助筹建、提高一些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满足当地群众医疗需求。

2、派遣中级以上(含中级)的专业技术骨干人员到乙方工作。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组织查房、手术、会诊及疑难死亡病例的讨论。

3、开展临床教学、技术培训、带教等培训乙方的医护人员。

4、支持帮助乙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协助开展一些科研活动。

5、对乙方的医院、科室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6、优先安排乙方医护人员到甲方进修、学习、培训。

7、优先安排乙方转诊病人的会诊、治疗等医疗活动。

三、乙方职责:

1、为甲方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并负责甲方人员在支援工作期间的管理与安全。

2、为开展支援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3、及时向甲方反馈支援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建议支援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等。

4、选派到甲方进修学习人员必须是品德兼优、业务素质较高的年轻医务人员,学习结束后能成为本院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5、合理研究确定受援项目,及时与甲方协商提出支援内容的变更要求。

四、其他事项

五、本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按相关规定共同协商解决。

本协议书一式五份,甲、乙各执一份,报送兵团卫生局以及甲、乙双方所在兵师卫生行政部门各一份。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6.医院对口支援协议 篇六

1 支援医院和受援医院的一般情况

对口支援我院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目前上海市占地面积最大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在岗职工2978人, 其中高级职称514人; 受援的芒市人民医院为云南省德宏州的一个县级综合性二级乙等医院;在岗职工317人, 其中高级职称16人;核定床位数219张。目前我院存在以下问题 (也是受援的县级医院存在的共性问题) :综合实力差, 医院人才、技术、管理等软件建设亟待增强;人才匮乏, 需要提高高级职称和高学历技术人员比例;医疗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重点科室优势不够明显;专业管理能力普遍“短腿”, 医院管理手段落后, 信息化水平不高等。

2 对口支援的实施

我院与对口支援的上海市一医院多次开展深刻交流, 上海市一医院通过临床诊疗、技术支援、进修培训、远程会诊、管理输出、学科建设等多种形式, 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2.1 调查摸底, 掌握实情

在确定对口支援关系后, 两所医院高度重视, 上海市一医院领导带队赴我院进行前期调研, 同德宏州及芒市卫生局、我院领导和相关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 了解对口支援的基本情况, 确定支援目标。只有充分了解受援医院的需求, 分析受援科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业务难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口支援的工作成效。

2.2 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管理

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期间, 上海市一医院和我院均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及对口支援工作办公室, 确定以推进我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为目标的工作重点, 全面提高我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改善和加强医院管理。上海市一医院精心组织, 选派的每一批支援专家都是综合素质好、业务技术精的医疗骨干, 同时, 每年还免费接收我院派出进修学习的业务骨干。我们受援医院用心受援, 安排好支援医疗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充分发挥支援专家的主观能动性。

2.3 创新受援模式, 突出重点

对口支援的上海市一医院是一所享有盛名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有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 同时也有着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如何最大程度地取得对口支援的成效, 上海市一医院在技术帮带、人才培养和设备支援的基础上, 把提高我院的管理水平纳入对口支援范畴, 帮助我院开展专业的合理划分, 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促进管理理念更新, 推动医院的高效运转。作为受援医院, 我们主要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医院认真挑选每一个需要帮扶的科室, 并对其提出明确要求, 包括如何配合专家工作、如何关心专家生活及确定所要达到的受援目标等等; (2) 任命上海市一医院医疗队队长为我院副院长, 每位专家为受援科室行政副主任, 授予他们行政业务管理的权利, 参与医院管理, 为医院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3) 积极为专家搭建平台, 根据需求添置各种仪器设备支持专家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如腹腔镜、膀胱镜、宫腔镜、呼吸机、监护仪等; (4) 安排上海市一医院的专家通过专题讲座、临床带教、示范手术、疑难病例讨论、远程会诊、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指导医技人员撰写论文和申请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 提升我院医务人员素质、规范临床诊疗技术、增强医疗服务能力; (5) 充分发挥支援专家的能动性,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医院管理, 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入我院各临床科室, 为我院的制度管理、人员管理、临床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大量有效措施和意见, 帮助我院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医疗核心制度和质量监控体系。

2.4 从生活上关心爱护支援专家

医院周密安排每一批支援专家的生活起居, 为医疗队安装网络、配置电话, 让支援的专家们与远在上海的家人保持密切的联系, 缓解他们的思想之情。同时, 每逢节假日, 医院领导和职工也会陪同支援专家参观云南当地的自然景观, 体验云南的风土人情, 使上海的专家了解和热爱云南。每逢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我们受援医院的院领导和科室主任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陪专家共度佳节, 让他们感受如家般的温暖。

3 对口支援成效

2010年4月至今, 上海市一医院先后选派了7批次共35名医疗专家常驻我院开展医疗帮扶, 支援科室包括妇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心内科、消化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眼科、耳鼻喉科、麻醉科、病理科、急诊危重病科、超声科、检验科、护理部、医疗质量管理等16个科室及部门;同时我院每年也派出业务技术骨干3人去上海市一医院进修学习, 中层干部短期轮训6批共18人。对口支援期间, 上海市一医院专家帮助我院建立了急诊危重病科、病理科、输血科, 细化了专业设置和行政管理部门, 建立了两院远程医学会诊中心, 举办院级学术讲座及业务培训420余次。

经过上海市一医院的对口支援, 我院在医疗技术、医院管理、院感防控、优质护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院派出进修的业务骨干回到医院后把学习到的诊疗管理技术和理念应用于我院的日常医疗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口支援期间, 我院新建并启用了门急诊大楼, 扩大了医院规模;每年新招收本科生9名, 加强了我院的人才储备;医院门急诊人次、出入院患者人次和手术量均有大幅增加, 医疗业务收入也有显著提高, 圆满完成了预期的对口支援目标。

4 受援医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口支援后, 我院各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说明城乡对口支援能有效缓解西部地区医疗资源缺乏、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现状。但是, 要在3年的援建周期内帮助我院完成由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升级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目标, 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 人才缺乏, 学科建设后继乏力

我院现有职工371人, 其中卫技人员224人, 高职占7.14%, 中职占28.57%, 初职占52.68%。目前全院还没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 因为地处偏远、贫困地区, 也很难吸引人才, 极大地制约了医院科研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医院学科带头人紧缺, 梯队结构不合理, 也制约了学科的发展。目前我院缺少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较为突出, 由我院自己培养在较短时间内较难实现。

4.2 医疗设备陈旧、落后, 学科发展受限

我院新建了门急诊大楼并投入使用, 这一项目耗费了我院的大部分资金, 对口支援后, 我院又陆续新建了急诊危重病科、病理科、输血科, 细化了行政管理部分, 医院的资金缺口很大, 无力改善许多临床科室的设备。目前放射科还没有CT机, X光机已经很难满足临床需求;病理科只有一个医师, 还没有开展术中冰冻,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手术科室的发展。医院的提升改造方案中提出了新增CT、数字化X光机、高档彩色B超诊断仪、全自动大型生化分析仪等, 并进一步改造和优化手术室和产房的设计、布局, 这都需要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当前已进入第二轮城乡对口支援工作时期, 我们要在认真总结第一轮对口支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以提升县医院临床专科服务能力为主线, 有序、有效、深入地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推广适宜县医院开展的医疗技术, 显著提高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加快推进县医院人才培养;提高县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惠。

摘要: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援助芒市人民医院的第一轮工作进行总结, 回顾了第一轮工作的内容、实施形式和取得的成效, 进一步分析了芒市人民医院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进一步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提供借鉴和方向。

关键词:对口支援,成效分析,县医院

参考文献

[1]马丽平, 洪宓.县医院生存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J].中国医院, 2010, 14 (3) :28-30.

[2]刘同亭, 杜晓鹏, 袁琳.突出帮带重点做好对口支援[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31 (6) :27-28.

[3]李雪松, 瞿三江.我院坚持城乡医院长期对口支援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31 (6) :25-26.

[4]宓轶群, 张李琼, 刘霞.我院对口支援云南省县级医院的成效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31 (11) :11-12.

[5]李红, 尹桂英.执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9) :514-515.

[6]顾玉芝, 王燕森, 王君.我院对口支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3, 27 (1) :59, 63.

[7]王静.我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回顾[J].现代医院管理, 2011 (1) :15-17.

[8]王新.对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的基本认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20) :124-126.

7.医院对口支援会议总结 篇七

据了解,德阳市口腔医院是德阳地区唯一的一所口腔专科医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27名,硕士研究生4名。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德阳市口腔医院现已成为德阳地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市直属公立口腔专业医疗机构,是泸州医学院、成都大学医护学院口腔临床教学基地。

通过启动仪式上两家医院的相互了解介绍,市口腔医院表示,他们一定充分发挥医院在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突出优势,尽量克服各种困难,帮助县中医医院开展口腔医疗新技术、指导及培训口腔医疗队伍,更好的做到上级资源下沉,给基层老百姓带来更大的便利。

8.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汇报 篇八

******县人民医院(201*年**月**日)

一、**-**卫生对口支援工作

自201*年*月**-**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启动以来,为确保对口支援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本着医疗队员把医院当家,医院把医疗队员当亲人的理念,我院克服种种困难,购买了两套单元房,配备了必要的生活和办公用品供专家入住。想方设法为医疗队员营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县卫生资源相对缺乏,为使当地患者全面、及时的了解支援专家信息,我院在门诊广场公示栏专门开辟了支援专家信息专栏。通过开设专家门诊、安排学术讲座、教学查房、召开座谈会、手术示教、下乡义诊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能够更好的在服务本地患者,协助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施展才能提供了可靠平台。

201*年*月至今,**市共派出*期计**名医疗专家支援我院工作,其中男**人、女**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人、中级职称**人。“把专业知识奉献给西部地区,把天津人民的深情厚谊传递给西部人民”是天津医疗队员的工作宗旨。在到达我院后,他们积极深入科室调研,针对医院现状制定工作方案,着手理论知识、常见病临床路径、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等方面的建

所有医疗队员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先进理念,有力促进了我院内部管理、内涵建设、制度完善、学科建设、新业务开展,为提高我院整体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工作

根据省卫生厅“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安排,我院于200*年――201*年共组织九批医疗队、**名卫生技术人员赴陇南市西和、礼县和我市张川、清水、甘谷乡镇卫生院进行卫生支农工作。八年来,我院医疗队与当地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一起,为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方便农村患者就近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而努力工作。

200*年以来,我院共派出**人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其中主治医师**人、住院医师**人、主管护师*人、护师*人、检验师*人、B超技师*人、主管药师*人、药师*人;专业涉及普外、骨外、胸外、泌尿外科、麻醉、心内、肾内、内分泌、肾病、儿科、口腔、耳鼻喉、检验、影像、护理、药学等众多学科。在当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过程中,每位医疗队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当地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所在科室同志团结一致,友好相处,按时上下班,医疗队员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自觉维护医院及医疗队的形象,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得到了一致好评。在临床工作方面,我院医疗队员能积极参与和指导相关专业的业务工作,支持并协助进行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指导医师规范病历书写,尽最大努力从专业理论到实际操作做到了“传、帮、带”的工作;能积极组织科室业务学习、业务大查房,危

口支援受援医院优秀医务工作者;**医疗队员有**人被省卫生厅表彰为优秀支援医生。

三、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

9.对口支援与三峡库区开放发展研究 篇九

1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历史成就

三峡工程既是一个跨越十几年的世界级巨型工程,也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百万人口的大移民工程[2]。为了能使百万移民安居乐业走向富裕,1992年3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的通知》指出:三峡工程库区移民不止是四川、湖北两省的任务,也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广泛支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口支援移民工作,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由此开始。18年来,库区沿着“对口支援——库区开放——库区发展”的工作路线,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1 各省市的对口支援,为库区开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口援建之前,三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益事业滞后,移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自1992年以来,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经济合作类项目到位资金450亿元,无偿援助社会公益类项目资金30亿元[3]。近18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和兄弟省市“输血式”地投资库区交通、通信、教育、医疗和卫生等社会公益设施,为库区的开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4]。

在交通方面和通信方面,国家民航总局对口援建了万州机场[5],交通部筹资建成了巴东港客运站、涪陵港客运站及白涛化肥码头[6],山东省和沈阳市对口援建了重庆市忠县的长江大桥[7],广东省对口帮扶重庆市巫山县打通了巫山至湖北的陆上通道,广东省投入近4000万元帮助重庆市巫山县开通了第一部程控电话,各个省市的对口支援促进了三峡库区基础设施的支撑体系,库区初步形成了水、陆、空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步打破长期以来制约库区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

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广东省环保局为巫山县环保局提供230万元资金,江苏省环保厅对口支援云阳县环保局146.8万元,上海市环保局对口支援万州环保局195.3万元,深圳市环保局对口支援重庆市环保局和江津市环保局141万元[8],援助资金的投入使得三峡库区周边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26座、垃圾处理场19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能力达到72%,城市垃圾处理能力达到90%,有利地改善了库区的生态环境。

在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方面,广东省对口援建了重庆市巫山县42所希望小学和42间卫生所,福建省对口援建了重庆市万州区29所希望小学,山东省援建了重庆市忠县和宜昌市夷陵区9所希望小学,北京市对口支援湖北省巴东县,救助1015名失学儿童,河南省投资1547万元支援重庆市巴南区建设了希望小学、疾病控制中心、医院、文化广播站等,全国各地无偿援助和援建的学校、医院、图书馆、福利院、科技中心等社会公益事业设施,使得库区移民的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条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1.2 大批名优企业及名牌产品的进入与嫁接,促进了库区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在工业方面,浙江科华、山东如意、青岛双星、青岛海尔、广东雷士、杭州娃哈哈、北京汇源等国内名优企业纷纷落户三峡库区,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租赁和承包等多种方式与库区企业合作,扶持并提携了三峡库区设备落后或技术落伍的企业,带动了库区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9],成功地创出了三峡库区企业调整结构、对口支援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双赢”模式。千里库区成了名符其实的“名牌走廊”、“工业长廊”,逐步形成了具有三峡库区特色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在农业方面,全国各地对口支援围绕三峡库区柑橘、畜牧、水产养殖和旅游四大产业做足文章,一批农业名优特产也“请”进了三峡库区,不仅为丰富的三峡物产增添了“新贵”,也有力地推动了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目前库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秭归、兴山、奉节等为中心的优质柑橘产业带,以涪陵、万州为中心的榨菜产业带,以开县、万州等为重点的优质瘦肉型生猪产业带,以石柱黄连、丰都青蒿、忠县红豆衫等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带,西洋参、长江脐橙、朋娜脐橙、文旦柚、南江黄羊、西门达尔奶牛、吉林红参、藏红花、美国落地皇种鸽、梅花鹿、良种葛苗、龙眼、银杏、雷竹、香桂树等数百名贵花卉苗木及珍稀动植物纷纷落户三峡库区[10]。这些产业带不仅在调整库区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化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推动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1.3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新机制的建立,激发了库区进一步开放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对口支援力量的介入,为库区注入了新的思想观念、新的信息、新的机制,加速了库区原有相对封闭保守的思想体系的解体,促进了库区的改革开放,使库区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机制体制的优化上,对口支援对三峡库区的促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人才培训与交流。库区欠发达,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发展理念上的落后。对口支援的兄弟省市对库区进行人才培训,派干部交流挂职,接纳劳务输出等,促进了库区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变革。让库区的干部、企业经营者、教师、医生、农村致富带头人走出库区接受培训,一直是各对口支援省份关注的重点。近18年来,全国对口支援省市积极帮助三峡库区移民开展智力扶持,进行就业培训1.2万多人次,接受移民劳务输出和合作13万多人次。通过培训、交流和外出就业,库区干部群众逐渐拥有了先进的市场理念、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思路更清晰,措施更有效,为库区发展奠定了思想准备[11]。

(2)新机制体制的冲击。名优企业落户库区后采取新的机制体制,形成了对原有员工观念意识的冲击,在冲击、震荡、愤怒、迷茫中逐渐冷静、认同、接受、适应,从而改变不合理的思想观念。以对口支援的典范——杭州娃哈哈集团涪陵公司为例,涪陵公司落户库区后,着力于经营机制的创新和转换:在观念转换上,他们充分发挥党支部、共青团、妇委会等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教育,积极引导职工的思想向市场经济观念和现代企业观念转变,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在管理体制上,改革涪陵长期运用的“直线职能制”管理模式,启用杭州娃哈哈集团的“事业部”管理体制,设经理一名,总经办主任一名,职能部门若干,党、工、青、妇按规定设置,防止令出多门;在分配制度上,全面推行岗位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根据工作量多少、责任大小、质量好坏和难易程度确定岗位,优岗优级优工资,竞争上岗,分配向生产一线、向贡献大的倾斜,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在人事制度上,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作用,大胆培养、选拔和使用当地干部,每年对干部进行两次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坚决免除。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建立,极大地增强了中层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在制度建设上,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财务、质量、现场、设备、岗位管理等规章制度,用规章来规范人,用制度来约束人;在技术改造上,加大对职工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培训,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此推动公司的生产经营不断跃上新台阶[12]。

(3)库区干部群众观念的调整。在对口支援的过程中,库区党政积极引导,干部群众主动思考,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的讨论,逐步调整了旧的思想观念,培育了新的思想意识。如重庆库区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沿海省市先进理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功做法,针对库区少数干部群众思想保守、开放意识淡薄、创新意识不强、患得患失等问题,倡导“以开明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明确提出“六破六立”,即:破除保守思想,树立开放意识;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树立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意识;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破除衙门习气,树立服务意识;破除部门利益至上思想,树立全局意识;破除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懒散作风,树立争创一流、多做贡献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思想[13]。

2 对口支援拉动三峡库区开放发展的理论总结

2.1对口支援是一项各方积极努力长期推动的系统工程

对口支援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强力推动下援助双方共同的行动,受援地的发展对援助双方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是对口支援持续良性运行的动力与保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效应尤其要从早期的政治效应逐步转向经济效应并惠及双方。对口支援既需要援助方的“带”和“推”,也需要受助方的“动”和“进”。既与援助方的实力、意识、援助方式等因素相关,也涉及到受助方基础条件、发展空间、援助项目在受助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中的可融性及长远影响。既需要援助方的主观认同、积极推进,也需要受助方的有效协调、积极对接等(图1)。

对口支援是区域、行业乃至部门间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有效形式,是不同区域或行业通过结对形成支援关系使双方区位或行业的最大优势得到有效发挥的积极活动,具有支援性与互补性、稳定性与全面性的特点。对口支援是历史赋予经济发达地区的光荣任务,是一种政治责任和义务,要求支援一方多讲风格、多做贡献,体现支援性。同时,支援是互利的,体现经济发展规律,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规律,更体现价值规律,通过支援,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对口双方合作范围可以涉及经济、技术、公益事业、劳务支援和资助,也可以进行农业、工业、基础设施的合作。

2.2中央的重视与积极调控是搞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的根本前提

中央对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的高度重视及对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发展的积极调控,是保障三峡工程顺利进行与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取得的成绩,是中央积极调控的结果。

(1)正是中央的动员与安排,才出现全国各地各部门对三峡库区发展的积极支持的热情。1992年的《关于开展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对口支援的通知》、1993年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及以1994年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关于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意见的报告》等文件的发出与落实,使全国各地各部门真切地认识到“三峡工程是一个关乎中国的大工程”、“三峡库区发展是关乎中国大发展的大事情”,在这种形势下,各地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有效地以各种方式参加到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中。

(2)正是中央的积极调控,才有了破解百万移民这个世界难题的明确思路。1999年5月,中央提出“两个调整”的方针,即农村移民安置从“就地后靠、以土为本”调整为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的“三个结合”政策,鼓励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淹没工矿企业从“原样复制搬迁”调整为以结构调整为主,关停破产淘汰一批,资产重组发展壮大一批,对口支援嫁接盘活一批[14]。从此,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走出先前的困惑,进入到新的轨道,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空间与机会。

2.3援助单位的大局意识是对口支援早期成功的坚强保障

对口支援是一项公益工程,是党和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关怀,是援助单位的无私奉献。在对口支援的早期运行阶段,援助单位更多的是支援、帮助,而少有或没有回报。在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的近18年里,援助单位讲政治、顾大局,视支援三峡移民为己任,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在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过程中,有些省、市、自治区本身还有大量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需要支持,期间也发生一些自然灾害,但他们一边组织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一边组织力量支援三峡库区移民,然而他们却树立起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仍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克服困难,无怨无悔地支援三峡,这些对口支援有力地促进了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经济社会发展。

2.4援建项目的双赢与多赢是对口支援持续进行的恒久动力

对口支援是公益工程,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当经济工程来做,或者应借鉴经济工程的一些思路来推进。特别是在我国总体实力还不强,对口支援还难以完全靠中央政府来实施与完成,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身发展任务还相当重的情况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来推进对口支援,会更有动力,会更持久。在各省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有力地促进着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较好地拓展着援助单位自身的发展空间,形成共赢和多赢的局面,较好地激励了援助双方继续合作、共同推进。

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库区援建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同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结合国务院批准制定两个《规划》、一个《纲要》(《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带建设工程规划》和《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把三峡库区建成新型生态经济区,为今后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进一步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援建工作紧紧围绕发展库区经济、推进库区新兴产业崛起和产业结构优化,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突出“双方近期支持和长远合作相结合,项目开发与人才培养想结合,重点突破与联动发展相结合,移民迁建安置与经济增长相结合,对口支援与共同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在各地和部门及企业之间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地推进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持久开展和优化运行。

3 进一步推进和优化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工作

3.1 重新明确库区工作重心

近18年的对口支援,顺利地推进了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搬迁安置,有效地帮助了三峡工程的建设,也为库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期移民工程完工后,三峡移民已经搬迁过半。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统计显示,三峡移民迁建工程已经完成80%[15],库区移民工作主体已基本完成。至此,库区工作的重心已经由“以移民搬迁为主”进入到“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的新阶段[16]。在新的历史阶段,库区移民搬迁安置的政治任务已经转换为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上,三峡移民“逐步致富”成为库区各级党委政府今后的工作重点,对口支援工作重点实行战略转移。为此,需要更加充分地认识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遵循经济规律,实现对口支援工作的创新。

3.2 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与服务意识

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央十分关心的大问题。三峡库区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强化机遇意识,紧紧抓住中央“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及“西部大开发”、“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重心”等政策机遇,积极协调,主动配合,争取国家对库区的更大关心和中央各部委对库区更大的投入,以库区水、电、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为突破口,实现库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库区迎接新一轮对口支援和库区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支撑。

同时,库区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乃至全体居民,还要增强服务意识、好客意识,从对口支援援助单位考察前的准备、考察中的服务、考察后的跟踪各个环节,作好服务,体现温情;要积极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包括投资者的经营环境、投资后的生活环境等,为投资者创造一种务实高效的发展环境、一种敢闯敢干的创业环境、一种宽容鼓劲的和谐环境;要努力培育重商亲商敬商扶商文化,使投资者在三峡库区不仅能赚钱,还能享受到愉悦。

3.3 以市场和发展为重心引导对口支援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要实现长效持续以及援助方与受助方的共赢与多赢,关键是要有发展的机会和市场的空间。因此,在今后的对口支援工作中,三峡库区要切实以“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为指针,引导对口支援的项目选择、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积累等。在凸显“发展机会”与“市场空间”上,三峡库区要特别注意如下两个方面:

(1)凸显三峡库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驰名中外的旅游资源而提供的“发展机会”。三峡库区地史漫长悠久,地层、岩石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70多种,其中,铁矿石、磷矿石、煤炭、岩盐、天然气的储藏量十分丰富,在全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是三峡库区的“五大宝藏”。三峡库区河流众多,水量充足,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据估算,长江三峡库区的水能理论蕴藏量在4000万KW以上;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高达3500万KW。三峡库区不仅水能资源丰富,而且分布既普遍又相对集中,这为三峡库区水能资源的开发,建设大中小型各类水电站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具有丰富、奇特、神秘,地域特色鲜明,品位与知名度高,垄断性强,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等特点,具备旅游业发展的雄厚资源基础和优越开发条件[17]。

(2)适时转换“劳动力充足廉价优势”的观念,形成“人口多市场大的优势”概念。三峡库区目前人多地少,劳动力工资不高,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外来投资有吸引力,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低成本战略”已经淡出,“劳动力价格低廉”也不再是中国发展的优势。随着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库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库区大量的人口加上日益提高的购买力将形成巨大的市场,这才是吸引外来投资、推进对口支援的长久优势和恒久动力。

4 强化结构优化,打造核心竞争力

(1)要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着力于产业集聚的推进发展。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致力于以“特色农业、旅游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和制造业、服务业”等为重点(渝府发[2004]99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和核心的产业集聚发展,实现产业部门结构与空间地域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形成和提升三峡库区核心竞争力。

(2)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不拘一格地吸引对口支援和外来投资。在投资主体上,只要能够满足三峡库区的特殊要求,不论投资主体是谁,都可以进驻三峡库区;在支援内容上,不局限在资金和项目上,还应该在人才、信息等各个方面下工夫,并大力实施"人才支援"战略;在支援方式上,不局限于"一对一"的固定帮扶方式,让支援者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去发展;在援助联系机制上,不是等、靠、要,而是主动出击,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库区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

上一篇:安徽省2013年公务员考试公安业务知识模拟试卷下一篇:节约用水的演讲稿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