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

2024-07-01

《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15篇)

1.《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 篇一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动画片、童话剧,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古诗,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古诗,你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你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2

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洛龙区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学运作,不仅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更给新洛龙教育人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佳契机。此次活动,本人与学生共同参与,熟读精思,感悟颇深,真乃受益匪浅。

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洛龙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3

其他回答关于“孝”,自古很多理解和认识。《论语》为政篇中有很多章节,我就其中俩节与大家分享: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

关于“孝”,自古很多理解和认识。《论语》为政篇中有很多章节,我就其中俩节与大家分享: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就老夫子上面的俩段话,提到了敬、和颜悦色等,加上我自己对生活的一些小结,我简单的把对父母长辈的“孝”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赡养。满足其生活需要,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第二层,我敬我爱。要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正做到尊敬和大爱。第三层,人敬人爱。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使其在社会上受尊敬,有句话叫做“父凭子贵”。

第一层次,赡养。在现今这个时代,只要我们做一份稳定的工作,很容易做到,这也是最基本的事情。现状是,我们很多人把这作为一个道德衡量的标准,是严重不够的。

第二层次,我敬我爱。有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现实生活中的“久病床前有孝子”也大有人在。这是一个社会人、中国人都要做到的事!没有什么好商榷的!只要我们能认识到,一定就可以做到。坚持对内心的绝对真诚,我们就会有大智大勇。有句话说的好,“家是讲情感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层次,人敬人爱。说难也容易,只要我们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做出成绩,我们一定会脱颖而出。认真做事,做有价值的事,必定会得到同事、朋友、周围人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4

国学,一个并不陌生的`词。《千字文》它是由南朝梁周兴嗣取王羲之字迹中不同的一千个字,以四言韵语写成。从南北朝到清末,《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的出书最早、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千字文》所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虽然只有一千字,却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社会文化活动。

在我读过《千字文》之后,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意思就是道德树立起来了,名声就会和圣人一样传播到远方,就如同形体端正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

《千字文》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着按照它的行文准则去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和时间赛跑才能抓住童年时期的手,时间总是不善待每一个人,悄然流逝,无声无息,你不吝啬时间,它就会对你吝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坚持到最后,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要为那过去的失败而懊悔,不要为那错误而谴责自己,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忧郁,过去的将不会再有,拍拍身上的尘埃,去继续追赶时间吧!不要向它臣服,争分夺秒,用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

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却显露出这么多得道理,更何况是一千字的文章呢?无论它的内容是多么的丰富,但是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我们,去付出汗水,改变自我,最终以收获的甜蜜告别苦泪!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对《千字文》的学习,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增强了我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分辨力。

就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把时间看的和生命一样重要,不能让一分一秒的时间从我的掌心中溜走,我要和“时间赛跑”,去追赶它,去超越它……去珍惜它。有些人,每天游手好闲,浪费生命,即使有人告诉他们时间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也是吊儿郎当的,凑凑合合过日子。

我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写作业时,慢慢吞吞的,自从我读了《千字文》一个让我明白时间意义的“朋友”,让我的人生又拥有一条正确轨道的“好朋友”在珍惜时间的同时,我们要勇于追求梦想,为自己的目标前进。为了找到那属于我们自己耀眼的光茫前进。要相信:希望就在前方,就在不远的前方……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凡是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6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2.《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 篇二

一、发挥优势特色

特色教育需要赖以生存的“沃土”。我们综合分析学校的发展历史、资源优势和多年开展的“经典诵读”实践经验, 精心论证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中华传统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灵魂, 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而“经典教育”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柱, 是深化课改的重要课题, 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最简捷的方式, 作为人生起点阶段的小学生, 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 滋养心灵。

2.我校施教对象需要“经典教育”。我校是一所企业校, 地区人口多来自农村、农转非、进城务工人员, 家庭教育普遍滞后, 但他们却更急需接受智、知、力、行及道德方面的教育。

3.“经典诵读”实验优势。2002年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与儿童潜能开发》的市级课题实验, 获得“十五”期间优秀成果一等奖, 故将此课题滚动到“十一五”省课题研究, 于2009年结题。

二、整体运作树特色

学校特色建设必须以先进的办学思想为指导, 融入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生长”进校园管理、教育教学、办学条件、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整体运作。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组成特色教育领导小组, 提升管理品位, 把特色创建融入学校10年发展规划, 对特色创建的目标、任务、方法、途径予以具体规划。

二是建设特色师资队伍。 (1) 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提高年、巩固年的活动, 组织孔子教育思想研讨会, 吸收传统文化营养, 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 (2) 研究特色教育业务, 构筑“书蕴读书工程”。我校二十多名教师参与省市课题研究, 十多教师参与编写校本教材, 有力地支持了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三是总体规划特色教育体系。让特色教育“生长”进学校教育, 我们从文化环境、教育渠道、特色活动、育人效果实行整体规划, 研究出了“文化熏陶、课程支撑、科研引领、活动推进、知行结合”的特色教育模式。

三、文化特色显特色

建设与特色教育相适应校园文化,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校园精神文化以激励、励志为主调。每天晨读时间各班诵读《少年中国说》, 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诵《弟子规》培养学生儒雅气度和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自编自演《游子吟》《满江红》等作品让学生在愉悦中陶冶情操。亭廊文化、班级文化突出经典内容, 这些都促进了学生读经典、爱经典、用经典。

四、课程支撑固特色

特色课程是特色教育的重要支撑和主渠道。多年的实践和努力, 基本上实现了“特色课程校本化、学科结合常态化”两者有机整合。

1.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教材是特色教育的依据, 是教育内容的稳定保障, 我们从《儿童经典诵读—历代诗歌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挑选出经典内容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编排教材, 经一年的实施后修改定稿。

2.刚性管理特色课程。我们将经典诵读课程与语文、数学学科一样提出管理要求, 纳入检查、考核、总结及资料归档建设范围。

五、知行活动强特色

我们坚持以“经典诵读”知行活动为载体, 遵循“直面经典、形式多样、不求甚解、水到渠成”的原则, 在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活动中使师生的举止儒雅、端正, 真正实现以知养行, 以行孕知, 知行结合。

3.国学经典诵读的教育意义 篇三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意义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可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常常犯难,常常苦恼。犯难的是信息时代不良信息对孩子影响太大,苦恼的是传统道德品质在孩子身上的缺失。现在的孩子被不良信息包围着,他们的人生观与道德观在悄然改变。“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困惑。传统道德品质的缺失应该如何弥补成了许多小学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学校、老师、家长都应该为孩子提供这一类的教育环境及其资料。而最好的资料我认为是我们的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思想的传承。顾炎武说;“六经之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提到: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可见,国学经典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国学智慧,世界瞩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道德文明的底线。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以形成,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目前,旨在宏扬中华国学文化的“孔子学院”在美国等许多国家广受欢迎。

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儿童也都是从背诵文化经典开始启蒙教育的。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古代名人,无一不是由诵读经典开始其学业,毛泽东、胡适之、陈寅恪等近现代名人也都是因童年诵读经典奠定了文化的根基。许多有名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其儿时启蒙同样是由背诵经典开始。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具备雄厚的国学底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从小背诵《孟子》全书,日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汤川秀树,自小跟随通汉学的父亲背诵中国文化经典,尤其钟情于《老子》和《庄子》。

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16岁是每个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读书没有难的概念,背书没有难的概念,记忆没有难的概念,并且在这个时期,只要读得遍数多,就自然记得住,只要记得住也就难得忘;甚至读得遍数越多,就会记得越牢,他们的记忆力也越发展得好。特别是在这个黄金时期,诵读国学经典,对开发他们的记忆力和智慧潜能效果尤佳。

事实证明,儿童时期没有打好文化经典的根基,就难以培养出第一流的人才。近年来,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成千上万的儿童积极响应,成效卓著,令世人大为震惊!

诵读国学经典,旨在组织学生通过“直面经典、诵读背诵”的方式,从小就获得经典国学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国学经典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启迪;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学长补短,怡养美德,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国学经典的诵读将会加深孩子们对传统美德的认识,会将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会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由此可见,重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国学经典的诵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

第一、开发文化资源,吸收先民智慧。继往才能开来,学习国学,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吸收古老先民的智慧和经验,转化利用,更好的服务新时期建设。

第二、促进道德建设,净化社会风气。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重视以德治国,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弘扬社会正义,增强道德自觉,移风易俗、敦亲睦邻,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气象。

第三、增强民族自豪,树立文化自尊。中国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文明对话,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第四、丰富人民生活,培养博雅之士。讲习传统文化,发展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影视、旅游建设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培养谦谦君子和博雅之士。

对小学生进行国学教育究竟有哪些好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学经典诵读促进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通过经典的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升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国学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2)国学经典诵读发展了学生记忆力。开展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来安排的。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两百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的很好的开发和锻炼。

(3)国学经典诵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读了《增广贤文》会说话,读《幼学琼林》就是在读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论语》《庄子》,儒家和道家是我们民族思想的源头构成;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优美文化经典,这些范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

(4)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学生性格的改变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对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能有效的改变其多动的性格。天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慢慢就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4.《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四

按照老师的要求,我们每天早自习和晚上回家都要背诵古诗,刚开始,我觉得特别没意思,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可后来我们学习了《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我觉得越来越感兴趣,也逐渐喜欢上了国学。

通过学习《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使我懂得了很多知识和很多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弟子规》,它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规范,告诉了我要想长大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从现在开始就得有规矩,懂礼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弟子规》总序后的第一个小标题“入则孝出则悌”,主要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到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他们的养育之恩。

5.国学经典诵读观后感 篇五

下午三点时分活动准时开始了,观众台座无虚席,往舞台看去,第一个竟是学校音乐老师和舞蹈兴趣班同学的一个开场秀。他们的表演一下子把大家带入到一片喜庆热闹的氛围中。今天一定会是场特别的国学经典朗诵展示啊。

果然,正式开始之后,我大开眼界。原来,国学朗诵可以有这么多方法诠释啊。先是七年级同学奉上的《木兰辞》,用舞蹈、歌唱、朗颂给家长呈上了一场丰盛的国学诵读表演盛宴。八年级同学的朗诵,则让家长们领略了一番原汁原味的国学。大家仿佛回到远古时代,看到学堂里端坐的学子们在抑扬顿挫地诵读经典词句。尤其是老师参与其中的,更让活动锦上添花,甜美的歌声与曼妙的舞姿不时博得广大师生的阵阵掌声。

6.《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 篇六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 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 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 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 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作用。教师可以在每天上课的前几分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几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国学故事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为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育良好, 教师要为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性强的国学小故事,描述各种国学经典,在轻松快乐的过程中学习,消除因为反复诵读而出现的无聊情绪。所以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生动的国学典故,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2.国学经典的诵读方式

2.1范读引领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融合,范读引领是一种方式。在诵读文言文的时候,不能用诵读现代文的方式诵读,如果缺乏正确的范读引领,学生就无法准确地掌握诵读节奏,更别说语感的积累沉淀了。例如在诵读《老子时,其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虽然已经有标点断句,但是小学生诵读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会像读三字经一样三字三字一读。但是这句话中的“非常”和日常生活中的“非常”不一样,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表示的声音延长,“·”表示的是前一个字加重语气,每个分句都是采取的先抑后扬,是一种假设性的预期。范读之后,文言文的内在精髓就出来了,句子大概的意思也更容易明白。

2.2诵 读积累

国学学习的一项基本方式便是诵读,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方式,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尤其是文言经典,当中包含的韵味都是靠“读”出来的,教师为学生示范了正确的范读后, 可以组织学生对诵读段落所表达的大致意思进行谈论,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反复诵读。学校每周专门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程”,每天早晨空出十分钟的早读时间专门进行经典诵读,确保学生有充足的诵读时间。诵读活动中可以由教师领读,也可以挑选几位诵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或者专门放名家诵读音频。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诵读的作品有《三字经》、《千字文》等,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四书》、《五经》、《大学》、《中庸》等。

2.3运 用摘录

正所谓“不动笔墨非读书”,国学经典中存在大量传颂千古的名句,例如《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春秋》中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等等。在这样的句子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名句内容摘抄在笔记本上,不但作为诵读材料积累,这些句子彰显的道理也能在平常写作和与人交际中使用, 帮助学生把一些典籍中学习到的名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3.结语

7.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篇七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五千余年。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史上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它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营建出优美的意境。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接受传统文化道德和先进人文理念的熏陶,对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塑造品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学段目标要求,并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还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进行有机的融合,已成为必然。

二、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1、注重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激发诵读兴趣

我在课题研究实践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在语文课堂上指导诵读经典,还注重国学经典与语文学科、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大量诵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相信学生不会满足于教师指定的背诵篇目,反而要求教师选一些经典来读;可以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学生知道了自己平时运用的语言大都出自国学里的,还有故事、典故、格言等,自然而然积累就多了,并能自觉地运用到作文中去,一举多得。

2、感受真善美,提高人文素养。

“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未成年人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通过学习国学启蒙,让学生体会到“少时熟读,终身受益”的良好读书习惯。通过熟读这些经书,逐渐地在心中树立:“修身、齐家、治天下”是我们的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们的追求;“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是我们的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我们的操守;“以诚为本”是我们做人原则;“无为而无不为”是我们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意志;“见贤思齐”是我们的人生态度。

3、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许嘉璐副委员长曾经说过,近几十年,我们为什么没有大师级的人物?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名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底子太薄。孩子们不可能读那么多哲学,做那么多行而上学的思考,最好的办法就是诵读古典优秀文章,那些名篇名句都是人生哲理、是中国魂,以经典为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古诗文诵读效果短期内不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它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但事实上,不少未成年人已经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运用起他们学过的东西,甚至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运用。

经过实验证明,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后,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

(1) 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忍耐性加强;

(2) 语文程度提升,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

(3) 带动其他学科如数学,科学等成绩全面提高;读书兴趣大大增强。

(4) 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变得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5) 自信心增强,处世大方,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三、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

1、开展调查,了解诵读状况

确定课题后,为了解学生对国学兴趣、国学知识掌握和目前经典诵读情况,我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从学生问卷中,我们了解到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对国学知识大都不太了解,目前经典诵读数量不多。根据这一调查情况,我制订了国学教学实施方案。

2、推荐读物,选择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是浓缩了中国古代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调查中,得知學生对国学了解不够,兴趣不大。所以选择音律谐和,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学生易于诵读,一方面向学生推荐启蒙学读物要求学生在校内诵读;另一方面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 为了使每个孩子都乐于诵读,并且读有所获,我们把诵读内容分层次,逐步渗透,不断提升。

3、授之以法,提高诵读效率

许多学生有了经典诵读兴趣,但在诵读中没能恰如其分把握住诵读的韵律。为了使经典诵读成为有效的诵读。我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让学生看关于诵读篇目的视频和听录音诵读的形式。有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我把国学课变成是经典诵读欣赏课、诵读比赛课等多种类型不同的课,引导学生学会诵读;并且还会定期举办诵读交流会,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好的诵读方法;

4、激励评价,获取诵读乐趣

为了引导学生逐渐提升国学诵读层次,激发诵读兴趣,养成正确的诵读习惯,我坚持“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采取多种活动加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熟读、直到背诵的浓浓兴致。此外在学生达到某项要求的时候给以相应的奖励,。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自然诵读,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问题与困惑

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与困惑。

1、当前的教学评价制度制约了古诗文诵读的深入开展。根据目前的教师教学评价目标和内容、评价结果和结果应用的现状,最大问题在于应试教育的观点依然根深蒂固,尤其是试卷的命题改革力度不大,往往逼着教师围绕着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机械性的强化训练。这种抱着“树根洗澡”的教学,往往会导致经典古诗文诵读的途径与策略失去生命机制。因此,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制度迫在眉睫。

2、自主诵读古诗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古诗的理解。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背诵古诗往往基于字面上的熟悉,对于诗的内涵理解可以说是囫囵吞枣。有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已经会背诵了,在课堂教学时忽视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常此以往,势必降低古诗学习的效果,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3、因为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背诵的范围很广,有的学生选背的古诗并不为大家所熟悉,在生生之间考核背诵时,虽然要求把古诗写出来,但在中低年级还是存在一定的识字困难。

4、积累古诗文的工作展开得不够。学校古诗题库的存量不够丰富,对年级的科学分类尚不科学,需要进一步改进。

5、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硬件投资不适应经典古诗诵读的教学需求,老师们期盼多媒体技术进入校园,古诗文教学会因多媒体辅助更显精彩.

8.《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 篇八

——题记

国学经典伴我翱翔于历史的天空;国学经典伴我畅游于历史的海洋;国学经典伴我奔跑于历史的世界;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于历史的天地。

国学是什么?小时候,我认为国学就是四书五经六艺。现在,我知道了国学就是以儒学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心血,为了留住国学,牺牲了无数人,他们让我们了解了我们华夏民族的智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中华浩瀚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题材,它的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的精髓,成为流传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以缺少的精神力量。

我于文化长河中遨游,撷最大的珍珠;我于思想芦苇中漫步,折最长的藤蔓;国学,无疑是最璀璨、最渊远的知识体系,让我于思考中、于生活中,诵读其经典的同时,感受其博大精神。

仿佛是孩童的诵读声传入脑海,眨眼间便将我带到那古色古香的时代。美髯的孔夫子在教导他的学生,“道十乘之国,静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以己之言。以己之行为表率,让“学而时习之”的美德传播开来。时空的轮盘继续旋转。我看到琉璃瓦上的阳光色彩斑斓。“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美好的盛唐如一幅泼墨山水,浓墨相宜,百姓安居,幸哉乐哉。“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当我还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时,墙上的时针将我拉回了现实。我仿佛是推开了一扇厚重的雕花大门,从此,国学与我不再遥远。

国有君兮国有臣,

学茂区中事易闻。

经济实籍英雄资,

典郡无能我自知。

伴吟惟怕日轮沈,

我更羡他云路人。

成君家计良为谁,

长恨人心不如水。

9.《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 篇九

昌邑市 围子镇 围子小学学校 六年级三班 李甜甜 今天,我观看了山东少儿频道的经典诵读节目,我的感受很深。节目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旨在让青少年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诵读,把传统经典中的正能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天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同学们的响亮的声音,萦绕在在场观众的耳边。

从17城市的层层选拔,到9场初赛,再到9场省复赛,选手们经历了层层的考验,他们过五关斩六将,退后脱颖而出,到现在,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学小名士,在无数青少年身上,他们闪耀着中华优秀美德的光辉,他们是那样的博学多闻、智勇双全,让大家刮目相看。

比赛开始了,第一环节,初露锋芒,选手们按照抽签分为两组,每组6人,根据关键词,依次背诵古诗词,不可重复,限制五秒,打错出局,胜利的三位选手进阶下局。第一组关键词是“佳”,在古代诗词中,这个词经常被用到,不知道选手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号选手很容易的就说出了我们最熟悉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接着二号选手也不甘落后,紧跟回答,几次回合下来,二号选手、四号选手、三号选手因为在五秒内没有回答出来,所以很遗憾的淘汰了。第二轮的关键词是“梦”,“梦”在古典诗词中出现的几率相当的高,在古代的诗词作品中他往往会体现出创作者的意志和愿望,这一轮3号、4号、5号、选手被淘汰了。

终于到了紧张而激烈的冲次小名士总冠军争夺赛,第一环节一号选手总是着急,害的丧失了很多分,但是渐渐地一号选手又把分数给加回来了。进入总决赛的选手有3名,他们将进行激烈的对抗,最后一轮是以“春节”为题目造诗句,一号选手抓住了民俗特点,二号选手抓住了离家的人儿对家的思念,三号选手也是抓住了对家乡的思念,最后国学小名士会发+落谁家呢?三号选手92分,二号选手93分,一号选手91,最终国学小名士被三号选手夺取。

10.诵读国学经典 进行有效德育 篇十

1. 要让学生先看明白,在想象的基础上,然后组织语言说出来。要求说得有头有尾,要遵循一定顺序,条理清楚,表达完整,声音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2. 要表扬在语言表达上有独到之处的学生。鼓励学生用词准确与生动,启发学生大胆思维、合理想象、积极发言。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兴趣盎然,表达精彩纷呈,富有童趣和灵性。一幅简单的图片,在不同的学生眼里就是一幅不同的图画。

3. 训练有层次地进行。让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先说,再大面积展开。对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口语能力,想好了再说,说完整、连贯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对那些胆小不敢说的学生,也要循循善诱,促其发言,哪怕是三言两语,也应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话,那自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4. 再次放飞想象的翅膀,结合社会一些现象拓展学生的思维。

二、通过写话能力培养,对国学进行解读

1. 造句训练能使学生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认识更多的语言文字,熟悉各种句式,为写话打好基础。我们采用多样的形式,把造句训练与说话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在国学经典小故事的引导下让学生写话,进而加深对国学内容的了解。

2. 重视阅读国学经典,积累词句。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此,我们重视阅读国学经典书籍,读书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能奠定学生良好的写作基础。在教学中,我们注重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去摘抄、说(写)读后感、写心得等。利用课上或课余时间把自己读的书、写的后记讲给同学听,经过多次练习,学生基本上懂得该摘抄些什么,写一些什么。通过大量语言积累,使学生的写话能力得以提高。

3. 创设情景,练习写法。国学经典读本中有很多图片,情景图中别具匠心,充满童趣。结合这些图片进行德育大大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它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好帮手,同时我们还发觉它也是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好材料。我们要求学生们给每一幅画写一个提示语,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从一句话写到两句话,两句话写到五句话。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写三句话,只要句子通顺,重点能体现即可。如果时间允许,对好的段落进行范读,激发学生写的兴趣。

三、通过习作能力培養,践行国学经典

1. 打开学生写作的源泉——生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国学看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他们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作文素材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自己写的作文来约束自身行为达到德育的目的。

2.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通过阅读国学经典进行德育的同时搜集写作的素材。

11.《国学经典诵读》的读后感 篇十一

一、诵读国学经典应讲究的原则

有效的教学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原理, 这就是教学原则。要想顺利展开国学经典教学的前提是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小学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 它们不是中学生、也不是大学生, 更非成年人。小学生有他们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另外还有每个个体的独特个性。因此小学国学经典的教学必须考虑这两个特殊的学情, 否则我们的教学必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的。

在诵读实践过程中, 我们认为以下几个原则是能够较好地指导实践的。即赞美性原则、区别性原则、不明确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赞美性原则, 即只赞美不打击, 或者多赞美少批评, 以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产生兴趣和爱上经典为根本。区别性原则, 即在全校、全班提出整体要求的同时, 实事求是地承认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 所以他们的记忆、思维等也客观上存在的差异性, 对他们的要求不能一刀切。

随着学习的深入, 内容不断增多, 由于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的不同, 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拉大。有的学生对于每一个部分都能够较好地理解, 每次都能按时完成背诵任务;有的却连熟读都做不到, 更别说背诵和理解了。根据赞美性和区别性原则,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的要求做出调整。不能背诵的降低要求, 只要能熟读即可, 熟读都达不到的就跟读, 只要积极地参与了, 能读几句是几句, 这些都是进步。教师在此过程中都要毫不吝惜地给予热情的赞美和表扬。

在班上班可以设立“星级诵读展示”, 首先, 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诵读大组, 由本组诵读能力最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并规定, 每组开始时都拥有一个大星星, 每组有一个同学能诵读就有一颗星。以后每当有一个同学能诵读后就加上一颗星星, 每个星期都对此进行一个总结, 给予不同的评价。这中间注意原来就能诵读的学生水平的提高, 有提高的额外加贴上一朵小红花;能正确、熟练地背诵, 就奖给一颗星星。一周中进步最大的组就会得到一份小礼物。这样, 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 学生就容易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学习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

不明确性原则, 即对于作品中没有定论的字句不作逐字逐句的训诂精讲, 对小学生来说只求了解句子的大致意思、熟读成诵即可。自主性原则, 即充分尊重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对于哪一方面的内容感兴趣, 可以鼓励学生在规定的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有人认为解读经典要“字句落实, 达到文言白话可以自由转换的程度”, 实践表明这是不可行的。因为国学经典进入课堂、学校, 它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补充, 而不能成为主体, 否则会本末倒置。我们在教学中追求过细过多地逐字逐句地了解含义, 会让学习会变得非常枯燥, 对学生而言会加重学习负担, 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国学经典, 兴趣一旦失去将是语文学习的重大损失。

二、诵读国学经典应精心选择内容

根据学情决定教什么是我们的教学原则。对诵读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这是做好诵读国学经典的基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使得我没的国学经典在数量上浩如烟海, 灿若繁星, 在知识层面上博大精深, 涵咏无穷, 所以我们选什么给学生读也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此, 我们以为要注重两个标准。一是选最有价值的, 二是选易于诵读的, 并最好做到二者兼而有之。最有价值的, 选那些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不过时的来学。当然, 对于一本书来说不可能其中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是真理, 我们必须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则———占有、挑选和使用。

三、诵读国学经典应讲究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与否, 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作为教育者不可不重视。

(1) 范读。“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可见好的教师的重要性。国学诵读的第一步是读, 所以正确的范读非常重要。范读主要要注意掌握诵读节奏、语气。正确的范读可以将文言文的韵味读出来了, 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句意。

(2) 背诵积累。读了之后更重要的是背诵。背诵了之后学生就有了积累,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不断发酵, 不断内化。背诵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办法, 实践证明, 开展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方式。如我校对《弟子规》的诵读, 就结合“诚信、感恩、言爱”开展了一次演讲活动。通过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诵读的内容进行了挖掘, 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俊三.教育原理[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1.

12.国学经典诵读的伟大力量 篇十二

儿童的本性善于记忆和模仿,而拙于理解分析。儿童的国学教育正是顺应儿童的这种天性,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儿童很自然的将国学经典记忆在心中。通过这种简单的、儿童并不反感的方式,全面提升儿童的各种能力。

1、提升记忆力:在诵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听觉神经、视觉神经、触觉神经以及大脑的潜意识。整个过程就是提升各种神经敏感度,提高记忆力的过程。一般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退。而接受过读经教育的孩子,基本可以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很多读经教育成长起来的人甚至到了七十多岁,依然头脑聪明,过目不忘。记忆力是人类进行学习的最基础能力,没有记忆力,人就无法学习。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是成正比的,记忆力也跟聪明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诵读教育,首先给孩子的是学习一切文化的最基础的能力。

2、提升注意力:很多孩子上学以后,表现得散漫、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诵读训练,能够最有效的提升儿童的注意力。儿童对于诵读非常有兴趣,尤其是大家一起读,更是兴

致盎然。而诵读本身就能让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点上。所以,诵读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注意力。

3、识字能力:识字是不用特殊教的。人是靠图形来识别汉字的,而不是靠逻辑来识别汉字。一些汉字经常出现在儿童的眼前,辅之以读音,儿童就自然能够认识这些汉字。在诵读经典的时候,这些汉字的形状和读音不断的在孩子头脑中重复,久而久之,很自然的就能够记住。孩子就能够认识这些汉字。识字速度能达到每年2000个。所以,读经三年的孩子,常用汉字几乎都能认识了。

4、阅读能力:儿童天生就喜欢阅读。通过1-2年的读经教育,儿童能够认识大部分常用汉字,他们就能够进行阅读,甚至阅读深度的书籍。儿童很喜欢读书,只要大人不破坏儿童阅读的情绪,他们就能主动阅读。而且随着读经量和阅读量的增加,儿童阅读能力会突飞猛进的提高。因此阅读是不用教育的。用分段、段意的方法培养不出儿童的阅读能力,只会让儿童越来越讨厌阅读。而我们的学校正好用这种错误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所以多数学生一毕业,就不喜欢读书了。诵读国学经典,本身就是在阅读最好的书籍。通过诵读,识字量迅速增加,之后就可以阅读各种书籍。而且因为识字量大,他们更有兴趣阅读各种书籍。诵读一定量的经典以后,孩子

也能够很自然的理解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所以孩子可以阅读具有深度的中国书籍。诵读经典是全面提升孩子深度的阅读能力的最好方法。没有接受过诵读训练的人,对阅读几乎都没有多少兴趣。小时候多少还有兴趣,越长大越没有兴趣。因为他们的阅读能力没有提升上来,稍微有点深度的书就看不懂了。所以,如今大部分成年人都失去了深造的能力。

5、文学作文能力:写好作文,主要在于思想和词汇。将经典记忆在心中,心中便有了最深度的思想,同时也有了最优美的词汇,作文顺理成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熟读经书十三部,不通文章也能通”。组词、造句、作文:学生上学以后,老师一般都很关心这三种能力,每天都进行训练。其实只要孩子多读经,多读书,就自然的会组词、造句、作文。如果读得少,无论怎么训练,也不可能有这种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的心灵中没有思想,缺少词汇怎么能组词、造句、作文呢?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连作文都写不好,其原因就在这里。但是今天教孩子作文,没有从孩子的思想和词汇上下功夫,只让孩子空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的作文只能照作文选抄,干瘪无味。读经的孩子,组词、造句、作文,都变得简单愉快。

所以通过读经教育,会给儿童打下相当的文学功底。诗词文赋不再遥不可及。

6、语言表达能力:现在很多人认为表达能力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从小就训练孩子,让孩子尽可能的在各种场合去表达、表现自己。跟作文一样,有思想有语言的人才能有口才。而单纯以技能的形式锻炼表达能力是徒劳的。

7、外语能力:我们学了十几年的外语,连天气都问不好。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对。听读训练是学好外语的唯一方法。读经教育刚好是让孩子听外语录音,跟外语录音来读,而读的内容是最经典的外国文学及演说作品。所以读经就能学好外语,而且能学很深度的外语。心理学家认为只要人能够背诵足够量的句子,就能自己从这些句子中摸索出语言的规律。所以教外语,不需要讲语法,不需要背单词,只要跟着录音诵读就可以了。等背诵了足够的外文经典,再去请一个外教,事半功倍。

8、道德修养的基础:一个人,没有化学知识,没有物理知识,没有天文知识,至少还是人。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仁

义礼智信,别人就会说“这个人,不是人”。古今中外的经典中,很大成分都在讲述为人处事的道理。孩子从小把这些道理记忆在心里,就奠定了孩子一生道德修养的基础,也奠定了高明的为人处事的智慧。

9、动手能力:皮亚杰在100年前创立了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他着重研究行为对儿童智力的影响,并认为运动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以此建立了很多关于动手能力的课程。但其实真正的动手能力是在劳动中学习的。也就是在家多让孩子做家务,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然就得到提高。手脚的协调能力、管理运动的脑半球都能够顺利得到发展。另外一种教育方法就是体育,以武术和瑜伽最好。这两种运动能让人身体运动达到一种最佳的协调。不需要用其它的课程和方法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

10、演讲与口才能力:诵读的过程,就是训练口齿表达的过程。相声演员要每天练习绕口令。而经典中的很多章句,都比绕口令更难读。孩子在诵读的过程中,口齿就会越来越清晰。随着经典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孩子的思维能力逐步提升,演讲与口才将不再困难。

11、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学习深度的语言能够带来高度思维能力。经过中英文诵读训练,能够迅速提高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日后能够很轻松的应付数理化学习。

12、艺术修养的提升:艺术心灵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环境熏陶出来的。每天为孩子播放古典音乐、看世界名画,让这些优美的旋律、色彩和线条来提升孩子的艺术修养。

13、轻松的学习学校的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读经训练,儿童的智慧和潜能被激发出来以后,他们可以用非常少的时间学会小学、中学的各种科目的课程,并取得好成绩。

14、数学能力:数学是大脑的体操,其实就是思维的游戏,思维是不大需要训练的,过分训练思维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所以数学不要提早学习。可以用玩的方式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比如:围棋。围棋既能培养记忆力,又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还能培养思考速度。当一个人逻辑思维发展比较好时,再来学习数学,是非常容易的。数学是逻辑思维的运用,而不能培养逻辑思维。这一点要牢记。

„„„„„„

13.一年级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篇十三

《笠翁对韵》节选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一(1)班《弟子规》节选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一(2)班《小儿语》四言

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 快休使气 性躁心粗 一生不济 能有几句 见人胡讲 洪钟无声 满瓶不响 一(3)班《弟子规》节选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一(4)班《三字经》节选

14.轻叩诵读之门 细品国学之味 篇十四

学生对国学的认识, 还停留在浅显的阶段, 因此, 激发学生课外正确选择读物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只有真正产生一种想阅读的内驱力, 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地主动地去诵读、探究, 逐渐掌握诵读法, 养成诵读习惯, 提高诵读能力。

(一) 设悬念, 究根底

故事人人都爱听, 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 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或有趣, 或惊险, 或奇特, 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情感跌宕, 期待大白结局之际, 教师戛然收声:故事情节交错复杂, 后面的可更精彩呢, 欲知后事, 请自读原文。我在介绍《宋史》的时候就运用了这样的方法, 再加上有些已经阅读过该文的孩子绘声绘色的描述, 激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 纷纷要求借书一读。

(二) 现身说, 谈感受

我经常讲述自己诵读后的收获和体会, “现身说法”, 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每次诵读一本新书, 我都不忘适时地在孩子们面前进行“炫耀”, 孩子们就会对教师阅读的书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课余时间会主动地进行诵读尝试。

(三) 读梗概, 盼细节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段, 激发学生“欲知详情, 请看原文”的欲望。如结合《将相和》《晏子使楚》的教学, 推介《战国策》 (儿童版) , 介绍书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结合《水调歌头》推介《全宋词》, 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 纷纷要求借书阅读, 在读中感受国学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

二、推荐方法, 国学之髓以“法”内化

(一) 有针对性地选择读本

选择读物很重要, 它是阅读的方向, 如果方向错了, 那么读得越多, 离目标就越远。低年级学生可选一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唐诗、宋词进行阅读。随着年级的升高, 识字量的增加, 阅读能力的提高, 可逐步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二) 有目的性地选择方法

首先, 多种朗读方式相得益彰。学生出于学习、交流、写作的原因, 需要阅读书报上的有关篇章和内容, 可采用选读的方法, 读以致用, 省时省力。对于一些需细读的国学篇目, 则要求精读甚至背诵, 逐字逐句地理解, 边读边想, 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泛读也是较常用的方法。国学中, 《史部》的阅读就可以运用泛读的方法, 争取用较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以增加知识储备。

其次, 多样朗读积累合作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应在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边圈圈点点, 做上记号, 既方便查阅, 又能加深理解。如将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 日积月累, 必定能广撷博采, 内化吸收, 学以致用。国学的真正魅力要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而最终得以内化。

再次, 多径感悟交流时刻撞击。学生在诵读后, 可与同学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 讨论碰到的疑难问题, 也可在诵读中随时写下自己的想法。阅读后, 还可写读后感。这样, 使诵读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学生就能掌握更多的信息。曾经有一个学生, 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的四个小句, 作为以呼吁环保为主题的文章的小标题, 一气呵成, 完成了一篇不下千字的作文。创意之深, 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三、榜样示范, 国学之魂以“蕴”积淀

同伴影响、榜样引领往往更有效。我班有两个县级小文学家, 我不断地推介这两个小文学家的成功诵读方法, 并时常让他们进行国学诵读展示, 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学对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修养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15.诵读国学经典 构建精神家园 篇十五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历史积淀。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不仅是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之根、把握中华文化命脉的有效途径,也是使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在文化冲击和碰撞中得以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究竟该如何开展诵读活动呢?以下是我校的一些做法:

一、精选诵读篇目,营造读书氛围

诵读的第一步,先确定《论语》作为诵读国学经典的第一部著作,精选其中适合学生诵读、对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提高修养等方面有积极指导作用的句子,作为学生诵读的对象,并印制成册,发到学生手中,作为诵读的范本。同时,为了营造浓郁的诵读氛围,让师生自然而然融入其中,我们在学校建筑的外墙壁上、教学楼、办公楼的走廊上悬挂《论语》中的原句及翻译;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张贴孔子及其弟子画像及人物介绍;在办公楼大厅及花园中安置孔子塑像及生平介绍;让经典哲思和儒家文化气息散布在校园的每个地方,让师生们在无处不在的浓厚文化氛围中诵读经典,感悟人生。

二、建立诵读制度,推进诵读活动

学校为了推进这项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制定了相关制度。一是时间的保证:规定每周有一节诵读课,每天上午和下午的第一节课前有10分钟的集体诵读时间,每一节语文课前有5分钟的自由诵读时间,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假期也有诵读的任务。二是教师的引导:要求所有老师都要参入进来,熟知所精选出来的句子。语文老师要能背诵并能深刻体会句子的内涵。在诵读课上,老师根据学期初的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诵读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还要提升诵读的能力,并强调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三是必要的考核:学校对各班诵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及时发现表现突出和不足的集体和个人,分别给予表扬和批评,督促各负责教师高质量完成诵读任务,强力推进诵读活动全面、深入的开展。

三、搭建诵读展示平台,深入体会文化经典

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诵读的积极性,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诵读评比活动,包括对各班诵读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评比,还有班级与班级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诵读竞赛活动;不但有诵读数量的对比还有诵读规范的对比,同时还考查对所诵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在诵读评比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学校给与表扬和奖励。为了使经典中的思想真正融入学生的头脑,我们还引导学生由诵读转向诵演,让学生通过演出,再现经典中的场景,深入体会著作中语句的含义,让学生在观看与讨论中领会内涵,思想上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同时我们也为学生发表读书感受和心得体会搭建平台,通过国旗下演讲、宣传栏、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学生畅谈收获、交流心得。对于学生来说能在这一平台上展示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一种成功教育。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读经典的内涵,我们还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圣贤的生平经历、思想精髓、历史影响甚至轶闻趣事等,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加深对人物及其所生活的时代的认识,并把自己的认识记录下来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探讨。我们还就此积极组织了像“我所知道的孔子”、“我最崇拜的孔子弟子”等一类的征文比赛,在全体学生中掀起了一股读经典、学圣贤的热潮。这些做法极大了鼓舞了学生诵读经典的热情和劲头,使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人心,也使《论语》中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句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传统文化给与学生精神上的熏陶和思想道德方面积极的引导。

如今,师生诵读的范围正在有序扩大,我们分阶段、分层次增加了《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等国学精粹,同时还构建了国学课的授课模式,通过全面布置教学内容——领导听推门课——对教师进行培训——骨干教师上引路课——全员教师推进课——教师的集体研讨等六个环节,大力推进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不断深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以来,师生素质明显提升,办学水平明显提高。一年来,学校有20余人次教师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有1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学生自动陶冶了高雅情趣,开阔了胸襟,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了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学生的自律和行为规范能力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老师们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变得懂事了”。比如:以前有些孩子看见老师不敢打招呼,躲躲闪闪,自从学了经典文化以后,他们变得大方了,见了老师都能主动打招呼,很多孩子还会向老师鞠一个90度的躬。同学之间相处融洽,多了一份稳重,少了一份浮躁。老师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好了很多,以前教育孩子往往会说一大堆道理,但效果不一定好,通过古诗文的教化作用使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例如:7年级4班的一个同学以前跟父母的关系很紧张,经常放学后不回家,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明白了“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和“出必告,反必面”的道理,现在和父母的关系变好了,出门也知道跟父母打招呼了。孩子们的这些变化让老师深感欣慰。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优秀下一篇:我对人生的感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