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通讯报道

2024-06-24

如何写通讯报道(10篇)

1.如何写通讯报道 篇一

如何写通讯

1.什么是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俗的说: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叙述描写的对象是人或事。特点是客观真实,时效性强,就是说是写的刚刚发生的事。

2.常用通讯

(1)人物通讯 :报道先进人物为主,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

(2)事件通讯 :报道新闻事件。以事件为中心,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

(3)工作通讯: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或者探讨有争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主旨是介绍工作经验和分析问题。

(4)概貌通讯:又称风貌通讯,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概貌通讯围绕主题集中各方面的风貌和特色,通过具体事例来叙述和描写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一个点、一个方面的风貌,一般采取“巡礼”、“纪行”、“散记”、“侧记”等形式。

3.写通讯稿“三步走”法

1.时间、地点、事件、参与人物; 2.具体刻画事情的经过,突出重点,必要时要分点;

3.结束语,可写活动的发展趋势,或揭示活动的意义。

4、例文

事件通讯:琴瑟年华 音乐盛会——记初等教育学院器乐演奏会

为打造艺术校园,锻炼师范生教师技能,3月18日下午在艺术楼406举行了初等教育学院第五届“六艺节”之“琴瑟年华”器乐演奏会,担任此次活动的评委有丁星老师、来永娥老师,以及学生评委周美、张超群、骆苏清三位同学。

作为我院六艺活动之一的器乐演奏,它很好地为学院的乐器能手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参赛的每一位选手都可谓是身怀绝技,用不同的乐器传达着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12点30分,活动正式拉开帷幕,选手们依次上场,个个技艺精湛,现场掌声不断。首先带来的是钢琴独奏——贝多芬的《悲怆》,随后的《南海小哨兵》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二胡、钢琴合奏《葬花吟》哀怨忧伤、动情感人;琵琶独奏《十面埋伏》时而激进振奋、时而哀婉凄清,每一首都蕴涵着演奏者对乐曲的独到理解。此外活动中还包括竹笛、钢琴四手联弹、古筝等。每首曲毕,台下都是掌声雷鸣,着实给在场观众带来了一道华丽的音乐盛宴。

活动在一曲《解放区的天》的钢琴声中步入尾声,这一场音乐的盛会,给在场的观众带来了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快乐。在羡慕之余,同学们也跃跃欲试,希望自己也能在艺术学习方面有好的成绩。活动为学院的艺术学习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事件通讯:射洪县中医院举办“医生之心”演讲比赛

2012年5月10日,射洪县中医院举办了“医生之心”主题演讲比赛,比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射洪县演讲与口才协会主席周为民,射洪县中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李国强,副院长李轩、杨继芳、牟文建,党委副书记张军荣,纪委书记覃钦友,党政办主任梁华莅临本次比赛并担任评委,全院医护人员出席了本次活动。

经过激烈的初赛角逐,来自全院各科室的12名选手进入了最终决赛。各参赛选手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患沟通”,从社会角度、患者角度、医生角度分别表达了各自对医务工作、医患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比赛现场气氛热烈,选手们的演讲各具特色,有的豪情万丈;有的饱含深情、发人深思;有的才华横溢、自信洒脱??他们用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语言叙说着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现代中医人与时俱进、发奋向上的风采面貌。选手们精彩的演讲感染着现场观众,不时赢得观众们热烈掌声,现场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由来自手术室的崔秀文带来的《医患鱼水情》夺得本次大赛冠军。各位评委为获奖选手颁奖。

最后,李国强院长对获得本次大赛奖励的选手表示了祝贺,他说,以后医院将继续开展类似活动,以丰富同志们生活,鼓励大家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希望全院医护人员用心服务,努力为创建三级中医医院添砖加瓦。

通过本次演讲比赛,促进了医院内部医护人员交流,塑造射洪县中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当代中医人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

事件通讯:热烈庆祝中华慈善威海医院揭牌开业

2009年3月24 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中路188号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宾客云集。今天,中华慈善威海医院暨威海海大医院隆重举行了揭牌开业典礼。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先生,山东省慈善总会会长谢玉堂先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廷先生,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张剑先生,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张建军先生,市区各部门领导,医院院长,企事业领导,村委会主任以及各方来宾出席开业庆典。

海大医院是经威海市卫生局批准设立的一座集医疗、急救、保健、康复、慈善事业、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二级综合性医院,是中华慈善总会冠名的“中华慈善威海医院”,威海市职工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商业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经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山东省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定点单位。医院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开设床位132张,年门诊量10多万人次。这里拥有优秀的专家队伍,先进的医疗技术,高端的医疗设备,典雅的医疗环境,便捷的医疗流程,为广大公众提供着优质、高效、安全、温馨、满意的医疗服务。医院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20多人,其中硕士5人,副主任以上医师24人;设有急诊科、普外科、骨科、脊柱关节矫形外科、内科、儿科、妇科、产科、不孕不育专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理疗科、麻醉科、医技科室等20多个科室。其中脊柱外科、肢体伤残矫形外科、微创外科、妇产科、不孕不育专科、肝胆内科、眼耳鼻咽喉科等特色专科,在许多技术领域独树一帜。

作为民营医院,海大医院能够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在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倾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树立自己的形象,坚持以人为本、诚信经营、优质服务,把自身医院的发展与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把遵循医疗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共同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作为慈善医院,海大医院承诺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奉献爱心,共建和谐”的宗旨,将医院建设成为全省慈善事业的典范,为弱势人群创造良好的健康保障环境,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使每一位弱势人员都能拥有健康身体去迎接社会的挑战,为社会发展创造新的财富。

海大医院将在中华慈善总会、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正确领导下,踏踏实实行医,认认真真服务,为威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奉献微薄之力,为中国慈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事件通讯:八十三天的“打工梦”

——向明春外出沈阳遇难获救备忘录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会相信,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外出打工归来时,却成了一个失去四肢、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眼前的他,年过40岁,是四川省广安县石笋镇文昌街居民向明春。提起他的不幸遭遇时,人们议论纷纷:“是沈阳人民救了他的命,外出打工真难啊!”今年3月1日,向明春带着挣钱的梦想,告别爱妻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去大连市打工。当他来到广安火车站时,突然改变主意,决定去沈阳。3月6日,当他抵达沈阳下车时,才发现自己那个装有衣服、身份证和100多元现金的行李包被扒手洗劫一空。3月7日,向明春拖着疲惫的身体,穿梭于沈阳北站附近,盲目找工无着落。当晚,他蹲在候车室里过夜,晚上没有衣服增添,没有被子盖,又无钱购买所需物品,冷得发抖,只好蜷缩在长条椅上。由于他没有身份证,无处住宿,一连几个晚上都被拒之于候车室和旅馆的大门外。不明真相的值班人员错把他当成流浪汉,他有口难言,欲哭无泪。就这样,他白天走街串巷,寻找四川老乡,晚上露宿沈阳街头。当时,春寒料峭,沈阳的气温零下10多度。日复一日,他忍饥受冻,双手双脚便不知不觉地冻伤了。3月13日,当他路过沈阳钢厂基建处时,这个身高1.65米的汉子终于倒下了,他的四肢已经冻僵了。此刻,幸好被队长王宏宽发现,询问情况后,王队长立即给他找住宿,并安排在这里打工的四川射洪县刘博给他端水、喂饭,扶他大小便。他在钢厂住了7天,伤情稍好,又回到车站等候家里人来接他。这期间,他靠乞讨度日,每晚躺在售票厅外面的石阶上,导致冻坏的手脚流出血水,周身麻木。一些好心人目睹此情此景,一方面洒下同情之泪,一方面请求新闻界为他呼吁。4月7日,在沈阳电视台记者赵阳、张吉顺等人的帮助下,要来救护车,把向明春送到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观察治疗,医院还专门雇请一位民工照顾他。赓即,沈阳电视台播放了向明春冻伤住院的新闻,引起当地群众的关注,沈阳市政府很快与广安县政府联系,通知其亲属火速赴沈。向明春之妻柏长余接到电报后,心急如焚,她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齐500元钱,去邮局电汇到向明春所住的医院。接着,柏长余又想方设法筹措路费,她怀揣着镇粮站、供销社、医院、学校等单位职工和乡亲们捐助的1100多元现金,在广安县石笋司法所律师李正法的陪同下,搭乘了驶向北国的列车,于4月18日抵达沈阳。当柏长余见到自己丈夫面黄肌瘦、双手双脚用布包裹着的模样,禁不住泪如泉涌。向明春见到亲人突然出现在病床前,顿时悲喜交加。不一会儿,李正法和柏长余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因冻伤严重,导致四肢腐烂,如不及时做四肢截除手术,将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医生说:“现在,患者的臭味熏人,污染了整个病房,住院的病人对此提出抗议。要救向明春的命,必须做截肢手术!”为了救人,李正法和柏长余请求医院立即给病人作截肢手术。然而,当柏长余得知手术、输血等费用大约要用1万多元时,急得六神无主。天啦,她哪里交得出这么多钱呢?为难之际,李正法陪他去找市长张荣茂求援,张市长当即表示:“先做手术。救人要紧!”沈阳电视台率先捐赠1000元,交给医院为向明春作手术,并拍摄电视新闻播出,再次呼吁各界人士为四川患者奉献爱心。4月21日,沈阳市政府、卫生局、医政处、民政局、红十字会的领导和同志们聚集医院现场办公,分别听取了患者病情、家庭经济状况的汇报,拍板解决了医疗费用。李正法和柏长余才如释重负。4月23日,医生们给向明春冻坏的四肢作了截除手术,当地广播、电视及报社作了报道。手术后,许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医院,有的送来现金,有的送来糖果、馒头和面包……用爱点燃了他的希望之火!冻伤无情党有情,惨遭不幸遇恩人。经过43天的精心治疗和特殊护理,向明春终于痊愈了,1.5万多元医疗费,只交了1500元,其余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5月20日,向明春在亲人的护理下出院启程回四川。临走时,辽宁森工地板实业公司余经理给他捐款1500元,沈阳市民政收容遣送站赠给他500元……

沈阳电视台记者摄下了人们为他送行时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面。从沈阳到北京直到广安,他沿途受到特殊照顾,一律免费乘车、吃饭。北京到重庆的9次特快列车全体乘务员给向明春捐款445元,并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一路上,不少乘客都给他送钱送物送水果……这一切的一切,向明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不知有多少感激的话儿要说啊!5月23日,向明春终于从遥远的北国回到了生养他的家乡。从出走到归来,整整83天,他历尽艰辛,饱受了人间的冷暖。连日来,乡亲们纷纷前去看望他,为他奉献一片爱心;县、镇、村的干部们也去安慰他,为他排忧解难。夜幕降临,向明春躺在他那睡了多年的床上,万感交集。正欲外出打工的人们,你能从向明春的遭遇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人物通讯:严师-慈父-名医

——记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 喻登智 吴建平采访乡村教师——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

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年。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无改,无怨无悔。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这里缺医少药。刚当上民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儿科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他爱生如子。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极、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检修。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自1983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他于1994年9月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

2.如何写好会议新闻报道 篇二

【关键词】会议新闻 新闻价值

目前,会议新闻报道存在几个主要问题:首先是比较多。现在是会议成多,关于会议的报道也就多。打开报纸和电视,重要版面、重要时段每天都有一些会议报道。其次是长而全。报纸上会议报道普遍写得偏长,本来一个普通的会议写几百字的简讯就可以了,却非得拉长到千字以上,使本来可读性就差的会议新闻更显得沉闷,令读者望而却步。其三是空,言之无物。会议报道之所以写得长,说到底是空话、套话所致。有的会议消息洋洋数千言,但里面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却很少。在有的消息里,一串又一串的名单就差不多占去了一半篇幅。加之套话充斥其间,就更显得没有多少内容。最后是“公式化”,千会一面。目前报纸上的一些会议报道之所以枯燥、乏味,最大的毛病就在于写法死板、千篇一律。一般是导语介绍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讲话人,接着交代会议议程,再就是大段大段摘引报告或讲话的“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按会议议程写新闻,是这种公式化写法的特点,把多样化的会议活动,写成格式大同小异的会议公报了。①

相当多的受众之所以反感会议消息,和与会者反感接连不断的无效会议不同,受众主要是反感言之无物、冗长而又公式化、程式化和没有必要报道的会议消息。如果会议报道能解决这些问题,会议消息还是能拥有受众的。现就会议新闻写作谈谈个人的粗略看法。

一、抓住读者的兴奋点,把硬性的会议新闻软化

有人片面地说:会议消息是写给领导看的,只要领导满意就好,管他老百姓要看不要看。而2004年2月8日新华社记者写的会议新闻《浙江百名农业局长集体吃鸡鸭》却别具一格,不但老百姓爱看,领导也满意。

浙江百名农业局长集体吃鸡鸭

新华社杭州2月8日电(潘海平 胡志渊)“只要是检疫检验合格的鸡鸭,大家可以放心地吃。”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章猛进一边吃着鸡腿一边笑着对大家说。8日中午,这个省农业工作会议的工作午餐上显得特别“丰盛”。

大盘的鸡肉,整锅的老鸭煲,摆上了全省各市(县、区)100多位农业局长和专家的餐桌。章猛进首先带头,把面前的一只鸡大腿放到了自己的碗中。随后,又为各局长分起了鸡。“你们都是农畜方面的专家,检疫合格的鸡肉鸡蛋煮熟煮透可以放心吃,那我就带头先吃了。”章猛进反复地说:“你们的责任很大,要帮老百姓把好关。”

在餐前的会议上,浙江省领导强调,全省要全面抓好防治禽流感工作措施的落实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位,任务分解到位,制度执行到位,经费物资保障到位,决不让一只病禽流入,决不让一只病禽上百姓的餐桌。

近来,浙江永康发生了禽流感疫情。浙江省一手抓防治禽流感不动摇,一手抓发展畜牧业不放松,统筹抓好疫病防治和发展畜牧业的各项工作,并采取多种形式引导消费,扩大市场需求。②

——新闻通过副省长和百名农业局长带头吃鸡鸭的示范作用,使读者明白“只要是检疫检验合格的鸡鸭,大家可以放心地吃”这个道理,有效地改变人们对禽流感的害怕恐惧心理。这样的会议新闻给人以百看不厌的感觉。

二、从会议中寻找新闻点,把握精彩瞬间和感人细节

2008年1月10日,杭州市召开“住房保障工作会议”,会议特邀20户低收入家庭的代表参加,市长向他们送交廉租房钥匙。这一关系到困难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各家媒体都作了详细报道。在众多的媒体中,《青年时报》的通讯《市长俯身的刹那,他热泪眼眶(主标)杭州1211户困难家庭昨领取廉租房钥匙(副标)》,以特写方式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参加会议的困难户代表之一、身患残疾的胡军拿到住房钥匙的瞬间。

“47岁的胡军有些紧张。这一天,他要迎来的,是一件对人生特别重要的事——等了10年的房子。”

“本来,我一辈子不可能到市政府开大会,到现场一看布置,我心里咯噔一下,估计是上不去了。”胡军说。

“但结果令他意外,也令所有人意外和感动。”

这一充满感情和悬念的引言,立即吸引住读者:他为啥上不去了呢?结果又会如何呢?

上不去的原因是胡军患有小儿麻痹症,他是坐着轮椅来的,而原先规定,这20户代表是要上台去领钥匙的。……

突然,会议主持者说:“由于胡军同志腿脚不便,由市长亲自将钥匙交给胡军。”随后,市长走下台来握住胡军的手,俯身将钥匙交到了他的手里,并和他说了话。本来会议没有这项内容,是临时作出的一个特别决定。

随后,记者来到了胡军的现在居住处,目睹了住在8平方米小屋里的胡军的困境,叙述了一项重大的惠民政策使胡军那“遥不可及的愿望”得以实现,“跟中了头奖一样的高兴”的心情。③

这则通讯最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和感人细节的把握。新闻重在发现,而发现后需要正确的价值判断。假若,我们的记者拿了新闻通稿或领导人的讲话稿后回去摘录,那以上的一切都无从说起。写出的会议报道肯定也是“冷冰冰”的,决不可能动人心扉。

三、应该按新闻价值而不简单地依职务高低排序

早在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就批评说:“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

重庆市于2006年底出台一个文件,规定:

会议报道原则上不以市领导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唯一标准,也不绝对依照领导职务排序安排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动以外的常规性调研活动,只发《重庆日报》二版,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

随后,《重庆日报》作出积极反应。《农民工“春节好想回家团聚”》《公民有权“追讨”政务知情权》《农网改造能不能再快点》等鲜活报道以及“老百姓出门享受冬日暖阳”等照片上一版。很多人认为《重庆日报》的变化,不仅不是对党报传统的背离,恰恰是对党报的回归。④说实话,在报纸的头版头条,应该看到最重要、最具有接近性、最有时效性的读者关心的新闻。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胡锦涛同志主持下召开会议,讨论《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部门召开的会议,一般不做报道。中央领导同志题词、作序、写贺信、参观展览、观看演出、给部门或地方的指示或批示、出席地方和部门举办的颁奖、剪彩、奠基、首发、首映等仪式和接见、照相、联欢、探望、纪念会、联谊会、研讨会等活动,一般不作公开报道。除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会议外,会议报道不应把中央领导同志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唯一标准,不应完全依照职务安排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

改革会议报道的最大难题不在新闻单位内部,而在于缺乏一个有利于改进会议报道的外部环境和保障机制,需要各级领导机关在思想、行动上给予支持。好在,中央领导同志带了个好头。■

参考文献

①靖鸣《会议新闻学》(2007年5月第1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②中国新闻网,2004年2月8日

③《青年时报》,2008年1月11日

④陈力丹、戴莉莉《学习时报》,2007年4月19日。

3.基层通讯员如何写好人物通讯 篇三

——以首届军事新闻奖获奖作品《天天像是在打仗》为例

基层部队是军事新闻的富矿。我们的基层报道员面对这座富矿,有时发现不了新闻,有时却是发现了但写不出好的新闻作品。写人物通讯尤其会面临第二个问题,往往是报道员发现了让人心动的人物,却很难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来抓住编辑和读者。人物通讯《天天像是在打仗》(原载《人民军队报》2009年10月28日一版)在刊发后,广受好评,并很快被《解放军报》、兰州军区政工网等媒体转载。稿件见报一年多,至今仍有官兵能准确说出其中的一些语句段落。这篇获得了首届军事新闻奖三等奖的作品,应该能够给基层报道员许多借鉴和启发。

一是善从选材和结构入手,求特色、求新意。驾驭人物通讯最难的地方,就是选取人物的哪些故事来展现人物怎样的风采。对于大部分基层官兵,他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有着自己鲜活的个性和执着的追求,而我们就该从他每天做的事、说的话中,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独特魅力的东西在作品中呈现出来,以亲切真实、熟悉可感来赢得读者。

《天天像是在打仗》的写法就实现了突破。全文只写了一件事:实弹射击考核,时间跨度只有一天一夜。然后围绕这个考核又写了八件小事。每件事着墨不多,却把人物对工作认真投入、勇敢无畏、为他人着想、有情有义、要求严格、责任心强、讲求工作方法、果决、勇于担当等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本文的结构也是亮点。全文结构紧凑,头两段主人公出场,接着两段交待背景,从第五段开始至结尾,描写了何洪武连长一天的工作。特别是开头,主人公何洪武以声音出场,随即离场,让读者立马感受到他的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第二段则借连队通信员黄康的嘴点题:“怎么天天像是在打仗?”另外,开头写为抓训练何连长来不及喝水,结尾写他太劳累来不及吃饭就睡着了,也是一处呼应。

二是善从语言文字入手,求鲜活、求生动。首先,本文几乎通篇使用短句,且在用字上也十分有心。其次,文中直接引语就有十处,让人物自己用语言表现自己。请看写何洪武召开骨干会时的开场白就像则顺口溜:“种田看苗秧,织衣赛花样,当兵的就要打好枪。下午成绩不咋样,原因大家都讲讲。”再看压轴段“晚饭六菜一汤,丰盛又美味。可何洪武没心思仔细品尝,草草扒了两碗米饭、喝了两大碗西红柿蛋汤就出了饭堂。炊事班长看着剩下的饭菜有些心疼——他疼饭菜,更疼连长。”其中的“汤”“尝”“堂”“长”,十分押韵。难怪人民军队报社社长樊增民在版样上这样批注:此稿像顺口溜,又像快板书,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爱不释手。

三是要善于与编辑沟通,精于打磨,终成佳文。这篇稿子本是一篇五六千字的人物通讯。编辑在阅读原稿后,感到事迹不错,但写作欠佳,便给作者出主意,看能否换个角度,把人物写新、写活。作者根据编辑授意,反复了五六次,又经过编辑10多次打磨终于成文。可见,精品必须精磨。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刊发时的编者按中特别说明了一个问题——好稿人人爱看。社领导将这样一个小手笔放在头条意在产生一种导向,旨在倡导采写者迈开双脚到基层,多写基层的人和事,多写像此稿这样有意思、有看头的稿件。可见,我们的基层报道员的空间是很大的,机会也是很多的,就看你能不能慧眼识珠,巧言成文。

4.浅谈如何写好通讯类稿件 篇四

“写通讯稿件难”是广大通讯员普遍反映的问题,起初我也不例外。后来,在《东方烟草报》多位编辑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经过自己几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在撰写通讯类稿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善于剪报,借鉴提高

实践证明,读报是提高个人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读报过程中,对于一些好的稿件我会分类剪贴,并把剪报的过程当成一个学习的过程。

剪报后,我充分利用这些活教材,一有时间就翻阅,认真学习,反复揣摩,并对好的标题、事例、句子,以及精彩的片段、开头、结尾等进行标注,有时还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在一旁,以不断借鉴提高。从事宣传报道工作以来,我先后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东方烟草报》、《聊城日报》等报纸上剪贴了800余篇通讯类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我学习的好教材。

体会之二:善用“对比法”,在对比中“补短”

“对比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将自己已被报刊采用的稿件和文章底稿进行对比,看看编辑给自己的文章修改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从而及时发现原稿的缺点,并鞭策自己日后加以改进。二是将自己未发表的稿件和报纸登载的同类题材的稿件进行对比,看看人家的稿件是怎样写的、他们的稿件好在哪里、自己的稿件差在哪里,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三是假设比较法。认真学习报刊上刊发的各种文章,假设自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如果自己写该怎样立意、布局、谋篇,从而找出差距,及时改进。

体会之三: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写作技巧

勤奋学习是掌握写作技巧的“金钥匙”。我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关门死学、闭门造车,而是形式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坚持每天看书读报半小时,着力提高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和写作水平。二是定期与老通讯员交流写作经验,取长补短。三是经常与版面编辑联系,在请编辑老师“挑刺”的同时,虚心请教写作技巧。比如2006年国庆节前夕,我把一篇题为《聊城临清:抓住卷烟销售主动权》的工作通讯投到《东方烟草报·山东视窗》后,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因为这是我写的第一篇工作通讯,心中没有底。为了解自己稿子的质量情况,我随后便打电话向报社的编辑老师请教。编辑老师接到我的电话后说,他们已经看过了我的这篇文章,觉得干巴巴地罗列一些工作措施显得文章有些生硬,希望我能补充一些生动的事例来衬托主题。随后,编辑老师又简明扼要地向我传授了一些写工作通讯的技巧。在编辑老师的热心指导下,我进一步深入采访,在原文中增加了一些典型事例和人物对话。就这样,经过反复修改后,我又把稿件投给编辑部,很快便见报了。

吃一堑,长一智。后来,我在写工作通讯时注重了以叙述事实为主,并精心挑选具体、典型、有说服力的事例。同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层层深入,把问题说透,这样便提高了稿件的见报率。

由此可见,主动向编辑老师请教问题不仅能使一些本来被“枪毙”的稿子“起死回生”,而且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体会之四:注意搜集素材,打牢宣传报道工作基础

搜集素材、积累资料是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的基础。起初,我对写通讯类稿件感到很头痛,经常发愁找不到好的写作素材。后来,通过学习,捕捉问题的能力提高以后,我逐渐改变了自己原先的看法。其实,有许多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等到报刊刊登了一些有关其他单位的工作通讯后,我们才发现:有些工作我们单位早就已经开展了,怎么当时自己就没捕捉到这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然后就为错失了报道时机而自责、惋惜。从这里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天天留意,时时留心,许多新闻线索和素材就可以拿来写成通讯类稿件。

一天早上,我到卷烟配送中心送材料时,偶然发现送货员樊俊华在看笔记本上他自己绘的送货图。凭着职业敏感性,我立即上前向他问个究竟。原来,樊俊华负责的送货线路位于农村,道路大多是土路,坑坑洼洼的,很难走。尤其是遇到下雨天,送货车的车轮经常会陷进泥坑,给送货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为了顺利完成送货任务,樊俊华开始留意观察每条道路的情况和周围的地形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平时积累的这些资料绘成送货图。这样一来,哪条路好走,哪条路容易陷车,一看送货图就会一目了然。听了樊俊华的介绍后,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新闻价值,便以此写了一篇题为《樊俊华的送货图》的稿子,并很快在报纸上刊登了。

人们常说,三分写,七分采。的确,有时采访比写作更重要。采访不仅需要主动、热心,还需要对被采访者进行提示、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今年2月下旬的一天,我碰到送货员王俊海后,问他最近工作中发生什么新鲜事没有。他说,还是老一套。听罢,我并没有放弃,而是引导他说:“平时为客户服务时,遇到客户送吃的、喝的东西怎么办?”“婉言谢绝。”面对我的提问,王俊海不假思索地说。“好好想一想,有没有破例的?”我继续追问道。“我想起来了,有这种事情。”他立即说。随后,他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和另一位送货员王亮利用送货间隙帮助残疾零售客户姜炳坤整理店面时,姜炳坤见他俩累得满头大汗,便从货架上拿起两瓶矿泉水,打开瓶盖后给他们递了过去。他俩见没法推辞了,只好接了过来,并坚持按标价付给姜炳坤4元钱,可姜炳坤说什么也不要。后来,他俩趁姜炳坤不注意把钱放在了柜台上,可立即就被姜炳坤发现了。于是,姜炳坤给妻子使了个眼色,他的妻子心领神会地把这4元钱悄悄放进王俊海放在柜台上的外衣口袋里。王俊海回到单位后发现口袋里多了4元钱,马上意识到是姜炳坤和他妻子趁自己不注意时放进去的。随后,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王亮。在下一次送货时,他们坚持把钱退给了姜炳坤。4元钱虽然不多,却演绎了一段客我之间的真情,是一个难得的新闻线索,于是我连夜

赶写了一篇题为《四元钱》的新闻故事,并发到《东方烟草报》编辑部。由于选材好、新闻点抓得准,稿子很快就见报了。

通过采访,我深刻体会到,其实平淡的工作中并不缺乏新闻题材,缺的是千方百计挖掘线索的精神,只要肯动脑筋、肯下功夫,就会挖掘出更多、更有新闻价值的线索。

5.如何写通讯报道 篇五

一、充分认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

要能够对所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各种成绩进行广泛的宣传,宣传的意义就是是这次活动被更多的人了解,从而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或者扩大举办者的影响力。作为基层通讯员,从事宣传报道工作是件苦差事,有时为了一篇稿件,经常深夜伏案,殚精竭虑,绞尽脑汁,辛辛苦苦写出的稿件,投出去也可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另外,在新闻稿件写作之前对信息需求的判断、对信息价值的评估、对信息资料的逐步积累和深入加工的过程,也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就需要通讯员要耐得住寂寞,自觉地、持之以恒地面对各种挑战,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和心血。惟有如此,方能渐入佳境,最终修得正果。因此,我们基层通讯员只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内心深处培养新闻写作的兴趣,热爱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二、勤奋学习,多动笔

多动笔是写好新闻宣传报道稿件的基础。基层新闻信息来源有限,不可能每天都遇到惊天动地的新闻,如果想在报刊杂志上“抛头露面”,不勤奋是很难出成绩的。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洞察力,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方式很简单,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看报,加强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对资料的理解,从中发现新闻点;另一方面经常走出去,深入一线采访,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捕捉新闻线索。所以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新闻写作除了要做到手勤(勤写)、腿勤(勤深入基层)、嘴勤(勤问)、脑勤(勤思考)的基本功外,还要做到认真研究报刊杂志刊登的新闻稿件,做到稿件对号入座。因为报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报道重点;每个版面也都有侧重,都有自己的固定栏目。因此,基层通讯员要养成天天看报的习惯,在仔细研究各个版面、各个栏目报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整理素材,选好角度,按报纸的版面、栏目有针对性地精心采写、对号入座,就能大大提高稿件的命中率。通过学、写、改反复“修炼”,我们的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在写新闻通讯稿的同时,还要经常看别人刊登在报刊发表的稿件,从中学习汲取,弥补自身不足,再应用到工作中。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还要善于与其他人了解与沟通。就像打仗需要知已知彼,营销需要了解需求,做通讯员也要善于了解与沟通。及时了解时事、政策,分析现阶段各种宣传媒介的宣传导向,还要注意适销对路,就是要积极了解报纸各个版面的主旨和主要内容,有针对性的投送稿件,这样就有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于观察和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身边不会经常发生那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让我们去报道,我们只能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到与众不同,并且通过总结使它产生被报道的价值。另外要善于抓点。这里的“点”指的是新闻点。每篇新闻报道都应有它值得报道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就体现在这个点上。企业做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它的目的性,而这个目的性往往都是围绕目前工作的热点、焦点所开展的,因此,在写新闻稿时不但要真实描述新闻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还要不断地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并且在稿件中要明确点出,一针见血,这样才能避免写出来稿件流于形势,缺少内涵。要善于充分利用新闻图片。因为新闻图片是会说话的报道,一张交待清楚、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图片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一张好的新闻图片再配几句简短的解说,就是一篇很好的图片新闻,而且图文并茂,很容易得到编辑的青睐和读者的喜爱。还要善于“未雨绸缪”。未雨绸缪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就是要事先做好准备。写稿也是这样,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企业在搞任何活动之前,应先了解活动的主题,搞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心中打好底稿,活动中仔细观察和认真发掘,活动结束后就能很顺利的写出新闻宣传报道稿件。要善于把握新闻时效性。也就是说要有及时宣传报道意识,一定要及时报道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否则新闻时效性一过,新闻宣传稿件写出来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例如宣传报道“两会”服务工作,等“两会”过了再写稿,写得再精彩也就不会被采用了。因此,把握新闻时效性是能否上报的又一关键。要善于学习和思考,平时多读书看报,从中找到自己写作的切入点,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尤其是刚刚开始踏入新闻宣传报道的通讯员同志,最好多读多看别人写的文章,不断总结摸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

每次下笔之前,首先要判断所要写的对象到底是不是新闻,有没有报道的价值,如果不弄清楚这点,就算你花费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效果不一定好,稿件投出去估计大海沉石的几率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做工作生活中的有心人,超前思维,时时处处以“无事不新”的眼光,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提高稿件命中率。对于提高稿件质量问题,一方面要在新闻稿件的标题上下功夫。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对于一篇新闻宣传了说稿件来说,标题犹如“文眼”,至关重要。因此,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稿件的命中率。我们通讯员向报纸投稿,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就是标题,因而要仔细推敲,容不得半点马虎。当然,标题怎样才算好,每个人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有三点是最基本的:一是要贴切、醒目、生动。二是要短一些,简洁一些。三是要有个性,令人耳目一新,切忌人云亦云。另一方面稿件内容丰富。一是要找准重点,抓住一个“早”字。即结合企业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迅速、及时地反映本单位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做出的成绩。二是要反映热点,紧扣一个“活”字。即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反映员工的呼声和愿望,敏锐地发现、捕捉在广大员工反映强烈的、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三是要对准焦点,力求一个“准”字。即在反映各类问题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既要报喜,也要报忧,对事实不夸大不缩小,力求准确实在。四是要抓住特点,突出一个“新”字。即要立足实际,及时挖掘企业经营管理中特而新的东西,写那些不同于其他单位的自身特点、优势和具有开创性的经验、成绩。

6.他很少写“重大报道” 篇六

类似的事情时常发生。编辑和特约撰稿人(记者)之间的信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何伟,他很少写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重大报道,编辑们也许对此有点沮丧,无能为力。他们曾拒绝了何伟提出的很多故事。但随着信任度逐步提高,他们双方都在尝试更变通地处理问题。

何伟和《纽约客》的合作长达14年。那些已发表在《纽约客》的文章,共有数十篇,大多都已收录进他的“中国三部曲”。他故意漏掉了一些,对一些读者来说,这是个瘙痒难当的损失,就像拼贴画上始终少了一块,那个缺口最后变得越来越醒目。

2013年,何伟把那些漏掉的文章集合成一本新书出版。《奇石》英文版收录了18个故事,横跨中国、日本和美国。中国仍是这本书的主题,但中国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尼泊尔的志愿者、日本的黑道、美国西部的偏僻小镇。《奇石》今年翻译成中文出版,也许是为了弥补中文读者的损失,何伟添加了六个故事。其中四个来自《甲骨文》,另外两个是关于埃及革命的新故事——他新生活的注脚。

菲利普·罗斯曾带着几分嫉妒地说,美国作家可以写任何他们想写的东西,却常常被忽略,而他的东方同行没什么写作自由,但所写的任何东西都会被尊重和关注。

这个观点,可以反过来类比在何伟身上。他每一本有关中国的书,都能获得极大的关注和追捧。而中国的记者们(包括作家)所写的报道,却常受到批评和质疑。我猜测后者也常常嫉妒地作过比较——最常见的解释,恰恰是罗斯所说,美国作家拥有更多的写作自由。

但事实上,抛开“写作自由”的因素不谈,和大多数记者相比,何伟的书之所以迷人,最本质的原因仍要回归到文学和写作上的天赋,以及他选择题材的方式。

何伟有一种本领,把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全给陌生化。中国读者喜欢这种新鲜感。即使是姚明这样的明星,何伟也能写出新意——姚明在离乡回乡之间的困境。他不是不能写名人,有时只是不愿写。整体而言,何伟仍是对普通人的生活感兴趣,但不是一般的普通人。

7.如何写好新闻报道 篇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的人来说:写好第一篇新闻稿件十分关键。

一、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写新闻报道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1)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就能够当事情还在‚风起于清萍之末‛时,就敏感地察觉到它,并预见它的去向,从而比较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新闻稿。

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税收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关键是要用心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好多人刚开始写作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他们经过一段时间 的新闻工作实践,刻苦学习,勤奋笔耕,终于驾轻就熟了。

二、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作为一个初学写作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作者视野并被作者所意识,所采摘的工作现象,即从税收实践中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作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作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特色角度、读者角度、时间和空间角度。

三、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基本掌握标题的制作技巧。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新闻稿若有一条新颖别致的标题,就能象磁石那样牢牢地吸引编辑和读者的注意力。

第二、学会写导语。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是消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国外新闻界有人称导语是‚抓心的手‛这就是极言导语吸引作用的。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第三、基本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而谋篇布局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新闻稿件在受众和编辑眼中的‚身价‛。

第四、理解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工作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

而孕育新闻主题,则是提高新闻稿价值的应有之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清代的袁枚对“主题思想”的问题讲的精彩。他把漂亮的句子比做一大堆铜钱,古代的 铜钱外圆内方,可以用绳子穿起来,一串铜钱叫“一贯”,袁枚认为,文章的主题就好比是穿钱的绳子,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来统帅你的文字,那你写的东西就像撒满一地的铜钱,不能派上用场。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四、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人请教。

8.通讯报道 篇八

山亭区水泉镇云峰山小学2011年元旦联欢会于2010年12月29日下午在校成功举行。镇教委领导、在校学生家长应邀出席了联欢会。本次活动受到了镇教委领导及在校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与欢迎。它既为云峰山小学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艺的机会,又为小朋友们创造了锻炼自己的平台。同时,也增进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巩固了学校、学生、家长“融为一体”的关系。

全校精心筹备的二十个精彩的节目,优美炫目的舞姿、甜美悦耳的歌声、精彩绝伦的小品、铿锵有力的武术„„体现了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和谐校园”的育人理念,彰显该校“育万代英才、创一流学校”的宏图伟略。节目演出前,校长柳夫防做了热情洋溢的新年致辞.演出中,每个节目充分展现了云峰山小学广大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与众不同的多种才艺。节目以学前班小合唱《小星星》、《上学歌》开篇,接着有武术表演《精忠报国》,舞蹈《32步》以及相声小品、音乐剧等等。大家载歌载舞,掌声、喝彩声、欢笑声汇成了一片。联欢会在双簧《庆元旦》中结束。同学们期盼着用自己的热情,用自己的心声,表达出对老师、对家长、对同学的感激之情和真诚的新年祝福。此时,同学们互相祝福,互相鼓励,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收获多多,将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联欢会虽然结束了,但新的一年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展望未来,更加努力齐声高唱明天会更好。

9.安全通讯报道 篇九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安全这个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现在的生产已经进入了向安全要效益的时代,这一点在我们电力生产领域尤为突出。

怎样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怎样使安全生产在实际生产中有效的发挥,已经成为当前企业非常注重的问题。安全第一,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就是当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安全与其他工作发生矛盾时切实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安全第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帅和灵魂,没有安全第一的思想,预防为主就失去了思想支撑,综合治理就失去了整治依据。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根本途径。只有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隐患预防体系上,超前防范,才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实现安全第一。综合治理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才能有效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到实处,不断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安全到底有多重要,我们是否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打个比喻,如果我们有100000000000这么多的资产,那么我只能说安全就是1,想一想,如果1没有所以的零还有意义吗?

管理能出效益,安全亦出效益,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安全生产需要多管齐下警钟长鸣。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再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机器也要靠人去操作、去控制、去维修,其科技含量愈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愈高。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

 提高人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把公司“做精做强”创建一流电力施工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同样需要培养过硬的职工队伍。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是切实提高职工政治思想水平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搞好安全生产的紧迫性、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确保职工生命安全的高度来对待安全工作;除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要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调动职工保证安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抓好抓实。其次是提高业务素质。对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除了正常情况下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内容外,更要加大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教育和演练。针对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现状,进行超前性、前瞻性的培训,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

二是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实践证明: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为落实“谁施工、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扭转一些干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不务实现象,就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形成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明确不同层次考核的对象、内容、程序,并结合职工群众评议、考核等办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考核。对未完成定量考核任务或发生安全问题的,要有相应的处罚制度,以此增强干部的危机感、责任感,促进逐级负责制的落实,实现从“要我抓安全”到“我要抓安全”的转变。

三是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根据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和实际,各项管理方式、手段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与之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办法。首先要夯实安全基础,坚持预防为主,严查违章违纪。把重点放在杜绝违章违纪上,着力点放在预防上,从源头查堵漏洞。更关键的是要建立起能够保证安全生产的体制与机制;其次要坚持逐级负责制,落实领导责任。要科学地界定逐级负责制,把领导负责、分层负责、岗位负责和专业技术负责区分开,使其职责明确,各负其责,确保落实;另外还要提高认识,正确对待安全天数。安全天数是衡量一个单位安全形势的一个因素,安全天数长,并不能说明问题少,关键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10.检修通讯报道 篇十

检修期间,二期动力三分厂电气安装班检修任务繁重,班组全体人员在安措细致到位的情况下,坚决克服聚合搅拌电机外,空间狭小,油污严重等困难,使工作进度赶在了岗位人员前头,确保生产岗位的检修需求。为保质保量保进度,通过组织人员夜间加班,将发生小车线路渣浆回收装电度表等重要工作一一抢出。班组人员不惧艰险及炎热等困难,争分夺秒保安措抢进度的付处值得学习并再接再厉。

通讯员:琚小川

通讯报道

烈日炎炎正直我们停车检修之时,随着检修的号角的吹响,我们氯碱变岗位全体工作人员不顾艰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加班加点,特别是在针对1#主变清擦检修任务中,为了能及时保证送电,在37度的高温暴晒下,4米高空中全力清擦,连接导线,做传动试验。经过氯碱变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按时按点的完成了1#主变的正常投运。

通讯员:姬文婕

通讯报道

又是一年的夏天,2013年的6月15日,动力三分厂新一年的检修开始了。我供电工段段长岳清海同志在母亲病逝七天后,检修开始的第一天回到了工作岗位,做好了带头作用,作为一名党员他克服困难,对工作积极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广大职工学习的好榜样,在岳清海一般的同志带领下,我工段一定会把安全生产的好形势延续下去,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圆满完成2013年的检修任务

上一篇:抵押贷款调查报告下一篇:会议组织规范技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