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教材

2024-07-01

综合实践课教材(共10篇)

1.综合实践课教材 篇一

五年级 专题教育 第九课

毒品诱惑不动心健康生活我能行

教学目标:知道拒绝毒品的基本方法,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进未成年人禁止和不宜进入的场所。

教学过程:

一、故事会:

每个吸毒者最初感染都有一个故事

主人公小冬最初吸毒是在读高中二年级时,当时他是住宿在学校,每个星期回家一次,吸毒也是一个星期口吸一次,第一次吸毒是在同村人的影响下开始的。起初是口吸,再发展到肌肉注射,最后是静脉注射,到社工和他接触时,已经是一个星期打二针,情况比较严重。当时他已是成人大学的一名学生,天资聪颖,但终因吸食毒品而没有考到全日制大学。

二、有话说:阅读这个故事,说说你的感受。说出来给你有什么启示?

三、做中学:角色扮演

两个情景 见教材

知识链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是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营业性电子游戏厅在国家法定假日外,也是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一些地方法规还将下列场所列为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

1.台球厅;2.录像厅; 3.酒吧; 4.夜总会。

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以警示未成年人和他们的监护人,并便于有关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小组讨论:一个未成年吸毒者和记者的对话,你对他有什么忠告?

四、查一查:近年的禁毒日的主题。

国际禁毒日主题

从1992年起,国际禁毒日都确定有一个主题口号,以达到国际社会关注和共同参与的效果。如

1992年国际禁毒日的口号是:“毒品,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

1998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无毒世界我们能做到”。1999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亲近音乐,远离毒品”。

2000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Facing Reality: Denial,Corruption and Violence。

2001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体育拒绝毒品”。

2002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吸毒与艾滋病”。

2003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是:“让我们讨论毒品问题”(2003年中国“6·26”国际禁毒日的宣传主题为“远离毒品,关爱未来”)。

2004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2005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珍惜自我,健康选择”。

2006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毒品不是儿戏”。

2007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2008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依法禁毒、构造和谐”。

2009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毒品控制了你的生活吗?你的生活,你的社区,拒绝毒品。”2010年国际禁毒日主题是: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五、知识树

自我保护宝典: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吸毒会上瘾的,害人害己别害我。金蝉脱壳法——情况若不许可。或者受到威逼利诱,可以借口婉转拒绝:“我,我肚子痛,我要去厕所。”然后溜之大吉。

秘密报案法——如果实在无法脱身,趁人不注意时,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拨打110,警察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及时告知家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不许你告诉家人老师,否则就要对你或家人下手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六、小结:你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

2.综合实践课教材 篇二

一、教材搭配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⒈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安排应使学生的心率曲线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趋势, 为了实现这一规律, 我们在实践课的教材选择上应注意运动量的大小搭配合理, 以及强弱出现的时机安排恰当。例如:以长跑为主教材的课上, 在课开始阶段可以安排运动量较小的武术教材, 作为搭配教材, 而在课结束阶段则安排一些舞蹈性的放松练习内容, 作为搭配教材, 从而可以确保学生整堂课的生理负荷有一个正常曲线变化。

2. 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

学生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时期, 合理搭配教材, 能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 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故在选择教材搭配时, 应注意上、下肢搭配以及各项素质的搭配, 如在上下肢搭配方面:跑、足球等项目下肢力量负担较大, 则可以搭配一些以上肢负荷为主的双杠、单杠、实心球、铅球等项目;再如在素质项目搭配方面:举重、哑铃、引体向上等可以发展力量素质, 但是由于其在灵敏、速度等方面发展比较欠缺, 若以球类、短跑项目加以搭配, 就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效性原则

1. 符合教师自身的实际

由于各教师间的年龄差距、性别差异和特长不同, 因此在教学中, 若不注意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教材, 则其教学效果无疑是令人担忧的。因此, 教师在选择搭配教材时应尽量考虑到自身特点, 以己之长克己之短, 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中应注意学生在年龄、性别、身体条件上的差异, 从而在选配教材时有的放矢, 具有实效。

3. 符合体育实践课的授课形式

现有授课形式一般分为混合班和分班两种, 我们在教材搭配时应注意区别对待。分班授课的搭配教材可充分发挥分班优势, 根据男女生特点选择适宜项目作为搭配教材, 但是混合班的搭配教材, 则要根据男女的特点分别选择, 例如:以球类作为搭配教材时, 男生可选足球, 女生则可选羽毛球等其他项目。

4. 符合实际教学条件

一种好的教材搭配形式, 如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场地布局, 就会给教师教学管理带来不便。

5. 符合气候条件的实际

选择的搭配教材还应考虑到气候变化, 从而通过搭配教材的调节, 起到使人的生理规律与自然规律相吻合的目的。

三、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1. 教材搭配的引导性

合理的教材搭配, 除了遵循以上的原则外, 我们还可以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教材的搭配。

2. 教材搭配的辅助性

有时, 一节课中, 在教材搭配上还可以创编一些对主教材学习具有辅助效果的搭配教材, 来有助于主教材的学习与巩固。

3. 教材搭配的灵活性

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 各年级均可安排一定时数的选用教材, 这就为我们能根据各校特点灵活地选择搭配教材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 要实现中学体育实践课的教学目标, 还需要我们在认真学习大纲, 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遵循一定的规律, 合理选择教材进行搭配,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如何科学开展体育实践课教材搭配 篇三

一、体育教材搭配需要体现科学性特点

一要适应学生生理机能规律。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设计要按照上升——稳定——下降的发展趋势进行安排,体育教师在实践课的教材处理上要注重运动量大小的科学组合,兼顾强弱安排的时机最为恰当。例如开展以长跑为主的体育教学课上,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安排运动量不大的武术内容作为补充,在体育课要结束的阶段前,开展一些舞蹈性的动作进行放松,保证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生理负荷呈现正常曲线式变化。

二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注意力方面要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指向性与选择性,但是对于那些抽象性较强、枯燥单调,远离学生感知经验的教材,还是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长时间关注。针对这些心理发展特点,体育教师要注重筛选一些形象生动的内容进行搭配,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开展好学习训练。例如跑步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容易乏味,教师可以将跑与球类教材结合起来教学,将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喜爱作为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调节,实现相互弥补。

三要遵循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科学组合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身体各部位、器官系统的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发展活动能力。因此在选择教材组合时,要注重实现上、下肢搭配和多项素质的结合,例如在上下肢运动组合上,跑的运动下肢力量负荷较大,可以搭配上肢负荷为主的运动,像双杠、单杠、实心球、铅球等。在素质项目组合方面,引体向上项目可以提高力量素质,但在敏捷、速度方面无法兼顾,如果将球类、短跑与其搭配,就可以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二、体育教材搭配需要体现实效性特点

一要符合教师自身实际。作为开展体育教学的教师,存在着年龄、性别以及专业、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果不立足结合自身能力特点进行教材搭配,则无法实现教学成效的最大化。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教材搭配过程中要多结合自身能力与特长,充分发挥好教师在教学训练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二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兼顾学生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不同,在组合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实效性。例如将球类作为搭配教材时,男生可以选择足球、篮球等作为内容,女生可以选择羽毛球等项目。在初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体育游戏与田径教材组合,在初二与初三体育教学中,则需要将一些技能竞赛穿插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既激发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又圆满地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

三要符合实际教学条件。科学合理的教材搭配组合,如果缺少了与之相配套的场地布局,同样会给教学管理造成困难。例如将双杠与短跑相组合时,虽然形式比较科学,但如果双杠离跑道太远,就会造成秩序混乱,影响课的练习效果。如果运动器材缺乏,也会影响学生的正常训练,此时就需要组合教材来进行弥补。例如为训练学生上肢技能,教师安排单双杠练习,但是单双杠数量有限,可以选择同样发展上肢技能的掷实心球、俯卧撑等内容搭配,立足现有训练条件增强练习密度,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材搭配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一是教材搭配要具有引导性。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教材搭配,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立足实用性角度开展教材的搭配。例如教学三级跳远主教材时,可安排学生预先开展一些有关下肢力量训练的内容,像单脚跳、跨越、双脚跳等,这些运动能够为三级跳远学习发挥较好的引导功能。

二是教材搭配要具有辅助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材搭配上完全可以自主创编部分对主教材训练产生辅助作用的搭配内容,便于主教材的训练与提高。例如开展篮球运球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形式多样的运球技能竞赛或篮球步伐组合游戏与主教材搭配,对教学活动产生辅助作用。

三是教材搭配要具有灵活性。体育教学大纲要求教学中安排一定时数的选用内容,这为体育教师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搭配教材提供了基础。例如乒乓球传统项目训练学校,在乒乓球方面的群众普及性高,学生开展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性较高,教师可以选择这个运动项目与一些学生乏味的主教材搭配,可以产生一定的课堂教学氛围调节作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要全面实现初中体育实践课教学目标,需要广大体育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大纲,潜心研究初中体育教材,在此基础上,积极体现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遵循体育发展与学生成长规律,科学选择教材开展搭配,使体育教学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4.实践课作文:有趣的综合实践课 篇四

一上课,胡老师就故弄玄虚地让我们猜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栓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他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异口同声地说:“风筝!风筝!”我也猜到了,很高兴。紧接着,胡老师让同学们介绍了风筝的历史,通过介绍,我知道了风筝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以前风筝是用纸做的。孟轲又说:“在造纸术前,是用木头做的。”不仅如此,我们还了解了风筝的构造,共有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骨架、身体、尾巴和线轮,原来小小风筝的构造也不简单啊。

然后,胡老师让我们学着组装风筝,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的风筝。风筝的样式可真多啊!有凶猛的老鹰,有可爱的汪汪队,有打怪兽的奥特曼,还有几架栩栩如生的飞机,让人眼花缭乱……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了,胡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争先恐后地奔向操场,开始放风筝。今天天气虽然不太给力,风婆婆休班,但这也阻挡不了同学们放风筝的热情。

瞧!贺玉倩那一组正准备放,“等一下,线缠住了!”贺玉倩发出了警告。原来是没有整理好线,线被缠成了一个疙瘩。在等她解时,头顶上飞过了一只灰色的、凶猛的老鹰。奥,原来是任鹏辉那一组的风筝,可明明没有风啊,它是怎么飞起来的?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他在拉着线跑,他迈着大步,时不时地抬头看一眼风筝,可好景不长,任鹏辉跑累了,风筝便慢慢地落了下来。这时,在操场上上课的体育老师王老师童心大发,抢过一个同学的风筝便放了起来,他一边拽着线,一边慢慢的往后倒退着,风筝就慢慢升上了天。后来,王校长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他放风筝还是非常厉害的。只见他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个“玫红色的大嘴猴”,手里拿着线一拉一紧地拽着,慢慢地逆着风跑。“大嘴猴”就在天空中哈哈大笑了。

实践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但同学们意犹未尽,在操场上大声背起了《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天空中,漫天纸鸢正迎风飞舞。

5.综合实践课总结 篇五

这学期是我第一次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虽然是麻烦一些,辛苦许多,但是我觉得也和学生一起经历了很多有意思的教学时光。

一、万事开头难

开学初,当我得知需要担当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心里是很没有底的。因为平时我从事的都是语文教学或者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学科,比如传统文化、写字课、读书会等。像这样和语文似乎不沾边的课程还真没有尝试过。这门课的课程标准是什么,教学理念是什么,需要哪些基本的教学策略,采取哪些基本的教学方式方法,都还没有头绪。王主任很懂得这些情况,多次找到我、丽丽、静静专门指导,召开学期方案交流会的时候也是提醒我们要多学习、多借鉴,做的好的地方给予我们鼓励。在开会的过程中,我从有经验的老师那里获得了这样的一些理念:研究任务细化,小组分工合作,实物展示,开展实践活动等等,这给我多少指明了一些方向。我们三个经过商讨,制定的学期活动主题是“探索秋天”,在逐步完善以后大体形成了三个小模块——秋天与生活、秋天与文学、秋天与科学。到这时,开学大约也得半个多月了,我们心里算是有些数了,但是具体的实施措施还没有眉目,只能边教边想办法了。

二、初试有成效

我们探究的第一个模块是“秋天与生活”,我的设想是让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入手感受秋天的来临、感受秋天带来的变化。我设置了四个小课题:“秋天的天气、秋天的植物、秋天的动物、秋天的人们”,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内容开始观察。当时天气不但不冷,还有些暖热。但是很多现象都在说明秋天已经走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昼夜温度相差较大,校园里的白蜡树的叶子已经变黄了,秋雨也一场连一场地下着,人们穿上了秋装,农村里的秋味更加浓厚。身边的生活正在因为秋天的到来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秋天与生活”的探究一共持续了大约五六周,选择课题明确任务以后,学生有一周是在校园里观察秋天,用我教给的观察量表记录现象,有两周是学习写秋天的观察日记,有一周是汇报交流,有一周是全班分成八个小组到校园里给秋天拍照,有一周是交流拍照情况。每一次的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尤其是拍照令人最难忘。那天的综合实践课上,七个带着照相机的同学和我任组长,带领全班同学在校园里拍照,孩子们很认真,也很有秩序,小组合作效果很好,拍下了无数好照片。可以说,这第一个版块的探究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效果,学生在轻松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收获知识和技能,给我们师生都带来了乐趣。

三、视导促提高

一年一次的教育局视导要开始了,我们学校的老师们都紧张起来,投入了积极的准备之中。这可难为了我们:我们准备什么内容来迎接视导呢?我主动承担起了这次主备的任务。我决定上一节“秋天与科学”汇报交流课。既然是汇报交流,那么课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分工调查记录工作。这次我制定了八个小课题:

八个小组分别承担的任务是:

一组:秋天的树叶为什么会变颜色? 把资料做成幻灯片发到老师邮箱。

二组:秋天的树叶为什么要落下来? 把资料做成幻灯片发到老师邮箱。

三组:秋天的动物都在忙些什么? 制作动物的头饰,表演它们秋天在忙些什么。

四组:鸟儿为什么会飞向南方? 将资料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课上读出来。

五组:秋天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将资料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课上读出来。

六组:记录一周的气温,算出高温和低温的平均值。制作温度量表,每天都要记录。

七组:人为什么要春捂秋冻?怎样提高抵抗力? 将资料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课上读出来。

八组:收集秋天成熟的种子,用纸包起来,写出它们的名称。每个同学到台上说一点与这种种子有关的话语。

任务布置下去几天,我做了检查,督促没做好的同学要认真去做,并且我把发到邮箱的幻灯片加以整理,做好了上课的各种准备。当然,我们班没有抽到综合实践课,但是我们仍然按照准备的课上。这次的汇报交流整整用了两节课,孩子们有的上台展示内容丰富的幻灯片,有的读带来的资料,有的表演秋忙的动物,有的公布十几天的高温、低温平均值,有的展示秋天的种子。可以说,孩子们很认真积极,也感兴趣,我也感到很有意思,还比较轻松。

四、明年新计划

6.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六

年级:九年级

课型:综合实践活动

指导教师:土门关初中 鲍银元

研究活动目标:

1.在地球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地球,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提高环保实践能力,激发热爱共有家园的情感,增强环保责任感。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调查研究等综合实践能力,学生调查资源状况,有初步调查报告的能力,并以此指导为实践。

一、选题、设计方案、资料收集准备阶段:

目的:九年级,多渠道收集资料

时间:2009年11月1日

实施过程:

(一)确立调查研究着眼点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沙尘暴的袭击,同学们从新闻媒体中也知道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因此,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研究调查有关环境方面的内容,这次的主题就是“我们共有的家园”。我们确定了调查内容:

美丽家园:

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剪贴一册《地球风光》。选贴我们的学校、家乡、祖国最新变化的图片。调查我镇绿化美化、空气质量等环境状况。

病态家园:

了解地球环境污染有那些、收集有关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资料、列举家乡典型的环境污染现象,分析其危害性、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拯救家园:

查阅世界环境公约有哪些、治理污染有哪些方法、写一份保护环境的倡议书、讨论怎样做个“绿色小卫士”。

未来家园:

出一期“我们未来的家”黑板报。

(二)设计方案

1.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呢?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各小组分别调查研究美丽家园、病态家园、拯救家园、未来家园。

2.讨论选出小组长,制定调查研究方法,选定方案。

(三)收集资料

在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各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多方面收集资料,实地调查。

二、分类整理资料

让学生会整理资料、利用资料。汇报调查资料情况,对于统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大家资源共享。

1.资料分类

2.小组讨论汇报的方式:播放录像、介绍、课本剧、诗朗诵、讲故事等。

3.学生自由整理资料。

三、展示调查结果

1、齐唱《地球你好吗?》第一段

2、第一小组:观看录像《我们的生存环境》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它和人类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3、第二小组:(1)自我介绍。

苹果树、柳 树、松 树、竹 子等。(2)小组唱《绿叶》

(3)课本剧《地球清洁师》。3分

4、第三小组:

甲: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峰峦起伏的群山,有波涛汹涌的大海,祖国的山河美,美不胜收。

乙: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学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甲:我们为拥有这样可爱的祖国、家园、学校而感到自豪。

乙:但由于人为的破坏,地球已奄奄一息了,(1)大地在呻吟,河流奏悲歌。4分

大地:我是大地,水土流失,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虽然它不像洪水那样凶猛,也不如地震那样强烈,但是它却像癌细胞损害人的身体一样,我们中华大地水土流失惊人,流失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面积六分之一,这真是悲哀。

森林:我是森林,人类生活开始于森林,我养育了人类,为人类提供了吃、穿、住,没有了我,也就没有了人类。然而自从人类掌握了火以后,就向自己的老家进攻了,几百万拖拉机、推土机轰轰作响,一棵棵大树纷纷倒下,动物们被吓跑了,土地被推平,随着火焰四起,浓烟弥漫,鸟儿哀鸣,猴子嚎叫,这不得不逼迫我们绿色王国亮出了王牌。人类的未来,就像带露的鲜花被不详的阴影笼罩着,形形色色的污染物侵蚀着人们健康的肌体。这是多么可怕呀!

海洋:我是海洋,蔚蓝色的海洋是天和地向人类奉献的财富,但我得到的却是被污染的厄运,全世界每年约有一千万吨石油,近万吨汞和亿万吨垃圾被倒入海洋,全球海产资源的百分之二十五已受到破坏,给我的生态系统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甲:是啊,有些人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因而造成了生活环境的逐渐恶化。

乙: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大量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加上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

(2)介绍十大环境问题。

5、第四小组 ——绿色小卫士

(1)植树小队:我们是植树小分队队员,我们知道树木能净化空气,减弱风力,阻挡灰尘,减少噪音。所以我们要播下绿色的种子,走,我们植树去。诗朗诵《走,我们去植树》。

(2)护绿小队:我们是护绿小分队队员,每一棵小树、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爱护它们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大风来了,我们急忙给它们送去拐杖;冰雪来了,我们送来稻草,让它们进入梦乡;嘴巴渴了,我们快快给它们送去“饮料”,盼望绿树长得更高、更壮。故事《树叶》。

(3)环保小队:我们是学校环保小分队队员,我们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随地吐痰,不乱仍果皮纸屑,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让我们的学校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给地球爷爷的一封信。

(1)植树小队:我们生在地球上,长在地球上,我们要建设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让地球上的环境更美好,天更亮,水更清,山更绿。

(2)护绿小队:让我们像小树苗一样在阳光沐浴下,在地球这个大家园里茁壮成长。

(3)环保小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描绘家园的美好蓝图,人人争做绿色小卫士。

7.综合实践课教材 篇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较宽泛的概念, 具体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文件中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作为必修课程在小学到高中各学段开设。而高中学段由于学业压力大, 课程安排紧张, 往往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 对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开发缺乏重视, 直接影响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高中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多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 直观地说, 是指仿照科学研究过程来学习某些知识,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形成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 重在让学生自选课题, 搜集相关信息问题, 通过讨论交流深化课题研究, 最终多形成论文进行总结。它是一种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方式, 因此, 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 搜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口头、书面表述素质等。然而, 在实践中, 也产生了这样一个误区:研究性学习就是做研究课题不需要用教材。于是, 一些教师和学生就把精力放在远离教材的课题研究上, 而且, 片面地追求课题的全而深, 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研究性学习的特色。实际上提倡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意义是革新学习方法, 并不是要改变或抛弃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依然是国家对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范围的体现。现在国家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材几乎没有, 只是在普通学科教材中涉及一些探究活动或者研究课题。学校研究性学习教材也处于无序状态, 形式内容复杂多变, 或者就根本没有形成系统文字教材, 紧靠教师口述为主。有些研究性学习教材还是仅提供研究素材和资料, 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指导很少, 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研究性学习教材。

笔者在高中担任一线教学工作, 在高一、高二阶段学校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开课前, 学生兴趣浓厚, 积极报名选择各类课程, 但开课后反映差异很大。有的课程课题吸引力很强, 但学生参加后发现实际内容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很多教师是临时备课准备;有的课程纯粹是知识性的幻灯片, 没有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的课程难度太大, 与学生已有知识脱节, 学生难以理解, 逐渐失去兴趣。在调查中发现, 绝大部分高中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 甚至是没有课程纲要。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也有成功的案例, 都是建立在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相配套的教材基础上的。

通过对高中学校已有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开发调查发现有如下两种较极端的问题:一是教材开发的责任和权力过度自由, 缺乏监管和调控。部分区域和学校为了减轻负担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开发权之间赋予了教师和学生, 这种做法虽然方便简洁, 但是由于个体教师和学生精力能力的局限性, 对教材的质量难以把控, 不利于优质教材的形成和推广;二是地区教育部门推广使用统一编制的地方教材, 教师和学生只有使用权。这种做法虽然能保证系统教材的形成, 但是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某种程度上会遏制活动的开展。毕竟教师和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主体, 在活动中鼓励思维的创新和大胆的探究, 统一不变的课程教材会使师生思想趋于僵化, 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完善和发展。

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特色化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有无必要开发, 这是由其基本功能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能不能开发, 这是由学校条件决定的。对于前一问题, 主要取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与需求的适切度、教材本身的质量以及使用的有效性;而后一问题, 不同的学校差异比较大。总的说来, 目前并不提倡每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编写教材。事实上, 也并不是每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需要教材, 也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开发并不能简单地问答有无必要和可能与否的问题, 必须从实际出发, 综合考虑学生需求、教师发展、学校条件以及课程调整等因素。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材开发需求性最大的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的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的编写, 能引导和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能按照教材的思想脉络, 有计划、有规律、有特点的进行, 开发了高中生们的潜能, 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增强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8.综合实践课教材 篇八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Book2 Unit2 The Olympic Games 的写作课,中心话题是The Olympic Games. 其讨论内容是我们是否应该举办奥运会。由于原文部分内容涉及2008年将要举办北京奥运会,话题较老,故笔者重新设计,在课前搜集相关的图片、 文字等资料,进行整合重组,通过介绍奥运会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代和现代奥运会,并引出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具备基本的词汇量,并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但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差不齐,有待提高,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进行扎实有效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Lead in

Show a song You and Me about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设计意图:利用启发式导入法将学生轻松带入课堂)

Step2.Warming-up

1)Ask a question to get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Olympics.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获得的奥运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自然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Step 3: Quick Fire

A game to review the knowledge of the Olympics.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题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记忆力,培养竞争意识,达到教学目的。)

Step 4: Discussion

Should we host the Olympic Games?

(设计意图:①通过将全体学生分为正反方两大组,正方讨论应该举办奥运会,反方讨论不应该举办奥运会,再细化成4人小组式讨论本方观点,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②每组抽取一名学生进行座位互换,分享观点,兼顾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情况以达到大面积的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Step 5: Presentation

Ask some students to write their opinions and then summarize the group opinions.

(设计意图:①学生把观点写在黑板上,一方面可以让双方同学互相分享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互相直观的发现拼写及语法错误,为后面的写作做好铺垫。②从正反方各找一名学生就黑板上的观点进行即兴总结,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Step 6: Writing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passage about the heated discussion.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简短总结,引出正反对比式作文的结构,并要求学生进行100词限时写作)

Step7:Assessment and Summary

Ask some students to read their passages, share the good sentences with students and correct some mistakes.

(設计意图: 通过学生朗读所写作文,全班分享优秀句型,改正明显语法错误,并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正反对比式作文结构,完成本单元的写作的教学任务。)

Step8:Homework

Polish the passage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spelling and grammar.

(设计意图: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和延伸,帮助学生打下扎实基础。)

四、教学感悟

由于教材内容有限,所以教师要在课文材料上不断加工扩展,把教学大纲的共性要求与学生的个性要求相结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我知识体系的学习能力,而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由学生去完成,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一个指导者、帮助者。

9.综合实践课 篇九

各初中、中心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必修课程。近年来,各学校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与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我县整体实施情况看,问题和困难仍然较多。不少学校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高,重视不够。为此,我们在全县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力求通过本次评选活动抛砖引玉、以点带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落实和顺利实施。

本次活动对参评案例进行了严格评选,共评出一等奖 2 名,二等奖 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4名,具体评选结果如下:

姓名课 题 名 称获奖等级单位 张振苏我们和动物朋友一马河小学 李志波快乐的折纸一苏村小学

赵君霞消费二西黄村小学 左丽华走 进 邢 台二皇台底中学 王金戈学习嫁 接二晏家屯中学 李丽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二双楼小学 吴建梅感 受 春 天二北小庄小学

张彩霞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南石门小学 张香丽电池的旅行三石头庄小学 贾兴华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宋家庄小学 刘亚民在蔬菜的王国里三会宁小学 安先菊今 日 传 媒三豫办实验小学 孟宪静我 与 网 络三豫办实验小学 李振强关于近视眼的调查三马河中学 李香辰好读书 读好书三马河中学 冯叶芹防灾 减灾 大行动三西大树小学 吴立杰测量宿舍楼的高度三皇台底中学

郎小丑我们心目中的偶像优秀将军墓中学 甄子军防灾 减灾 大行动优秀冀家村小学 宋晨瑜近代化的探索优秀晏家屯中学 马彩霞身边的垃圾优秀冀家村小学

邢台县教育局教研室2008年10月

附件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范畴摘要.附件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摘要.附件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范畴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和实施、3—9年级学生必修的国家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实践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它的设置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新突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构建,体现了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反映了当代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附件二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总结了近些年我国中小学活动课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选题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成果表达和交流阶段。

一、选题阶段

选题阶段的任务是要求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选题阶段,研究性学习课程肩负的任务不在于使学生提出具有多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而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问题。

学生一开始不知从何下手发现何寻找课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观察问题,从中发现有价值的课题。课题可以由学生从其社会生活、学习生活或由教师列出的建议选题中自由选择。课题不宜过大,也不应该过分追求理论研究的前沿性。而应着力探究当地社会和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侧重于基础学科知识的激发和综合应用,力争满足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例如,分析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启发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可来自自已学的书本知识、来自平日观察和思索、来自生活体验、来自信息资料、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前沿问题等。)学生的题目类型没有一定之规,可以是研究一个问题、改进一种工艺、策划一次活动,也可以是设计一份产品、制作一件作品、完成一项调查。可以是理性思辨的,也可以是动手制作的。其来源极其广泛,教师应在实施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

在选题阶段要求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做好在选题阶段的指导工作。教师统一布置,组织学生参与选择课题,介绍各种信息,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互相启发,逐步集中感兴趣的内容;帮助学生将感兴趣的内容概括成问题;组织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反复论证,明确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组织学生讨论明确自己所要解决的课题,哪些资料、数据、信息是必需的、最重要的,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指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主持学生课题的开题、立项认定、评审。

二、活动方案设计阶段

主题确定之后,指导教师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关于“活动方案设计”的专题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确定研究方法(综合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访谈对象,确定实验内容等。这一阶段由课题组成员自主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例如,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教师应指出:调查法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存在的事实和现象,因此,实事求是是开展调查的首要要求,而且调查对象范围应具有代表性。

讨论之后就要确定具体的活动方案了。

活动方案内容包括:活动主持人,指导教师,活动目的,活动地点,人员分工,时间安排,活动过程等。

三、实践体验研究阶段

活动方案确定以后,学生就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实践、体验的内容主要包括:

1、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资料、问卷调查、追踪观察、试验模拟、探索等方式进行资料的搜集。

2、调查研究。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制作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

3、初步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功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在具体实施阶段,教师应对小组的研究进行具体指导,指导学生掌握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指导的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具体研究的方法。但一定要防止教师代替学生实施研究。指导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参谋不代谋,指导不指令”。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指导还要做到过程监控。目前监控的方法主要是要求学习研究小组每次活动前多必须向教师提交一份活动申请,教师对方案进行认真研究,如果认为没有大的失误或明显步合理的地方,方可批准实施。在活动结束后,研究小组还必须提交活动记录报告。

四、表达和交流阶段

成果表达和交流阶段,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在实际操作中,应坚持: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原则;表达方式多样化的原则;表达形式规范化的原则。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辨证地思考,敢于并善于申辩。

在这一阶段,教师也要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对课题成果最佳表现方式的选择,表达方案的选择;在对各研究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就课题研究的结果与方法给以点评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课程实施结束后,帮助推广学生取得的优秀成果。

课程实施结束后,还要对课程结果进行处理。一方面对在课程实施过程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学生进行继续培养。另一方面对学习成果进行推广与反思。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因此应不断总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新的课程实施中去。

10.综合实践课论文 篇十

大田五中 郭秀梅

摘 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问题意识

培养

创新能力

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问是主题之源。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 的基石。学生具备了问题意识,就能够主动质疑,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践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为了更好地把握和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开放性等特征,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活动时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和调动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要研究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一、问题意识具体含义。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怎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教师在准备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就像每天有无数的人烧开水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些理论与实 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二、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的课堂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问;引导学生关注其生活空间,让学生想问;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不断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善问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论述。

1、热情鼓励,使学生有“疑”敢“问”。敢问是学生主动提问的开端,是学生心理创新活动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敢提问题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差,容易放弃。需要老师要更好的想办法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实践的热情。即使有的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对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对于在活动上总爱提问的学生,老师应时刻把褒扬的话语挂在嘴边:“你问得真好!”;“你的问题真有意思!”;“你真爱动脑筋!”,这些温暖的话语送给学生定会使他们心花怒放,无令而往。对于有惰性或生性胆小羞怯的孩子更应及时地多加鼓励:“勇敢些,老师相信你能行!”;“啊,你真了不起!”,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或者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会使他们信心倍增,“问”趣盎然的。

2、激发兴趣,使学生有“疑”乐“问”。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答”,更应要“学问”。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动脑筋主动提问,只想当“观众”或“听众”。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评价,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保障。多表扬、多引导勇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有成就感,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无价值的,或是与活动无关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本着先“培养学生敢提,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再培养学生会提问题” 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景,就想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比如我在上《健康饮食》这一课时,当讲到几种不能混吃的食物时,有的学生就会一直问我“老师,为什么”?这时我首先表扬提问的同学,其次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不能混吃的科学依据和产生的不良反应等。

3、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想问。教师在活动指导中,必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特别是七、八年级的学生,还正是一个贪玩的年龄,老师更要注意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应该放弃师道尊严,尽量做到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把老师当成他们的好朋友,这样学生学习就会感到轻松,愿意主动学习和探讨,遇到不理解的问题能及时地提出来。比如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是现在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引发思考,进而对手机的“利”与“弊”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都热情高涨,纷纷发言,提出各类问题和想法,最后得出关于“利”的方面有:方便和同学父母联系、查学习资料、了解外面的世界等方面;得出“弊”的方面有:上课玩手机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影响自己和同学的学习、利用手机作弊、手机话费增加家庭负担、助长了同学间的攀比心理、手机辐射有害健康等方面,最后得出:使用手机有利有弊,但弊大于利。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更进一步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比如“要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禁止带手机进课堂”、“不能沉迷手机游戏”“上网时间要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这样课堂就非常活跃,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能圆满完成。

4、指导提问技巧,使学生会问。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适时地指导学生提问,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可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则新闻、一段广告、一个案例、一个焦点访谈,一个生活片断,或者在课件上出示一个画面、一幅漫画、一张数据统计图,让学生在聆听与观看中,带着问题思考: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实践证明,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最终能构建起开放创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三、养成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提问题成为一种习惯,学生只是有了问题的意识还不行,我们要努力使每个学生将这种意识付诸于行动中,直至达到内在的自然化。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来培养,把学生的意识链与兴趣感连接在一起,强化有意识的诱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各种生活实践活动中养成问题意识的习惯,能联系课堂和生活实际提出有价值性的问题出来,并要求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记录自己所提问题的习惯,让学生把提问题当成一种习惯和乐趣。

上一篇:夏的成语下一篇:医院宣传 先进个人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