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会计电算化的改革

2024-07-21

探究会计电算化的改革(通用8篇)

1.探究会计电算化的改革 篇一

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以往全凭人工操作的会计也开始融入一些计算机技术,会计电算化也就应运而生。在现在的医院里,管理部门也更加重视一些数据报表等关乎医院内部经济活动的问题,这时候的会计电算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信息的产出就更加需要内部控制的加强。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对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以及应用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医院;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对大部分非专业的人来说,会计电算化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简单来讲,会计电算化就是我国在会计领域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简化说法。要想在日常的工作中更好地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我们还有很多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相应人才的选拔、合理制度的确立、对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等等。所以,我们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寻找最合适的应用方法。

一、医院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无论在哪一个产业中,其内部控制都是关乎它是否能获得经济效益、合理管理的关键。在医院这样一个对与规章制度等要求更为严格的地方,加强内部控制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任何的事物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内部控制也不例外,无论内部建立的制度多么完善,它都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然而会计电算化这种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控制方法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许多人力无可避免的错误。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有利于增强处理所得数据的可靠性。任何公司和产业的经营管理都少不了会计报表等资料,现如今的医院管理阶层更是愈加依赖这些会计电算化产出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加强调,但是要想加强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就不是简单地口头强调,只有加强内部的控制才能保证每一条信息每一份报表的完整,从而为上层的决定提供准确资料,保证公司收益。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有利于减少系统错误。以往的人力工作在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错误,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这些错误只要用心还是可以查出来的,甚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之后,许多问题都是出在程序上,这样的话,出现的问题就不是简单地一个,而是连续重复的错误。还有就是在医院大量的文件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者人为的毁坏,然而这些问题却是计算机难以发现的,甚至会出现有心人利用这些漏洞牟利的情况。所以,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加强我们的内部控制,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信息收集处理效率。在一个大型的医院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数据和信息,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我们很难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从而导致许多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因为我们的技术管理不完善而出现。

二、医院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相比于其他事业单位,医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它对专业领域的.重视要明显多于其他方面。正是因为管理阶层对会计方面少了些重视,直接导致了医院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相关的规定也并不完善,这才导致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会计电算化之后出现了很多程序方面的工作,以往从事传统会计工作的多数人无法再胜任这份工作,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又处于紧缺的情况。第二,会计电算化的原理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字信息转化为代码等程序信息并交由程序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省去了不少人力资源,但是同时由于机器的冰冷性极易让资料出现错误,造成数据的不必要损失。第三,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任务是由机器来承担,如果工作过程中真的出现问题,由于工作的分配不确定,每个人的职责含糊不清,导致最后责任无人承担,这也很容易让一些有心人从中作梗,牟取利益,给医院甚至病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三、加强医院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要注重的几个方面

(一)设计内部控制时保证其集成性和协调性。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会计信息一直以来都是管理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来源,而这些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都是由公司中的业务部门负责,之后通过各种渠道和外界系统相接触、相连接,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集成性。在进行内部控制的设计时也要保证它与会计信息拥有一样的集成性,保证各部门、各级别的工作人员之间良好的信息交流,确保内部的通常交流。在现在的各个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已经是普遍存在的应用,所以我们在内部的规章要求中,要确保每一位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呈报,保证得出准确的信息。比如在医院之中,最常见的就是药品、医疗设备费用、门诊费、住院费等,那我们在这些费用的审核与上报过程中就要尽量的简化、智能化,当然还要实时监测这个过程,及时发现其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并及时上报处理,以免出现更多类似错误。

(二)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注意其相对应组织机构的调整。在提倡使用新兴的会计电算化技术过程中,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它会与原有的组织机构等产生许多不协调甚至冲突。因此,作为合格的医院管理层,在发现这类问题后就应该及时寻找解决方法,对相应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保证技术与部门之间拥有良好的协调性,这样在保障了我们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防止出现工作人员在其位不谋其事的现象。比如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医院可以对原有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对电算化的了解程度。或者我们还可以精简团队,重新选拔在这一方面有着专业知识的人员。只有确保了工作人员对业务的熟悉程度,我们的会计工作才能进行的更为通畅。

(三)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注意进行准确的职责划分。就像在上文中提到过的,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我们简化了许多人力,大多数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来进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容易因为我们的工作人员职责划分不够明确而出现问题。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我们要继承传统会计业中常用的职责划分方式,保证一个任务由确定的一个或多个人来承担,这样明确到人的分配在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警惕性的同时,还能避免许多舞弊或者欺诈行为的出现。当然,在一个工作小组或者一个部门内,我们还要建立责任轮换机制,让员工们能够长期保持工作的热情同时也不至于让他们出现腻烦的心理,确保会计信息收集处理工作的长期实时性。

(四)设计内部控制系统时注意进行对档案的管理和保存。医院作为一个救死扶伤的机构,它的管理要求一向都是较为严格的,尤其是对档案资料的保存和管理。除了对病人信息的保存保密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对会计信息的保存和处理,及早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份档案的完整。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过程省去了很多人为记录的数据,但是这些会计信息却都存在了计算机中,这样看似保险,但是计算机有时候总会出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恶意的攻击从而导致信息的更改或者毁坏丢失。当然,为了万无一失,我们也要准备好应急措施,比如紧急修护系统等等,以免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无计可施。

四、总结

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等是任何一家企业工作中的重点,医院当然也不例外。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会计算法已经不能满足我们迫切的需要,会计电算化也在一点点融入我们的生活。当然,在加快电算化进程的过程中,我们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根本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准确性与实用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医院管理工作,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钦全。医院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8(1):72―73。DOI:10。3969/j。issn。1671―4695。2009。01。035。

[2]刘朝燕。建立医院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初探[J]。企业科技与发展,,(4):97―99。DOI:10。3969/j。issn。1674―0688。2010。04。035。

[3]周鹤。内部控制五要素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应用[J]。经济师,,(7):87―87,88。DOI:10。3969/j。issn。1004―4914。2013。07。045。

[4]李燕。浅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184。DOI:10。3969/j。issn。1674―098X。2010。28。141。

2.探究会计电算化的改革 篇二

《会计电算化》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的随意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的教学大纲都是由本校自行设置, 教学内容又由带课教师本人掌握, 而随着高职教育招生量的扩大, 进入高职教育学生质量降低, 师生比例又严重失调。很多专业课程都是合班上, 《会计电算化》课程也不例外, 该课程都是在大一上学期开设《会计学基础》、《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 学生基本上都已掌握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师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接受能力, 在教学内容讲授中重财务软件的总账、报表等模块核算篇, 而轻财务软件中的购销存业务篇。

2.教材的滞后性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主要的授课地点大多数都在实训室, 使用的实训教材各个高校都不一样, 有的直接使用的是财务软件的使用说明书;有的使用的是财政部颁发的《会计电算化从业资格考试指导书》;或者是校内自编实训指导书。这些教材都缺乏实践性, 仿真度低, 与企业实际业务脱轨。学生看着教材时, 会操作财务软件, 而到了企业看到原始凭证却无从下手, 不知道在哪个模块中进行。

3.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 但也归属于教育的一种,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校每年期末都会组织考试。考试的类型为闭卷考试, 《会计电算化》也是会计类专业学生必考的一门考试课, 若用纸质考试必然考不出学生真实的水平。

4.财务软件使用的脱节性

我国《会计法》规定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 这是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 是进入会计岗位的“准入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必考《初级会计电算化》。南方地区初级电算化考试以金蝶软件为蓝本, 北方地区初级电算化考试以用友畅捷通T3软件为蓝本。在教授《会计电算化》课程中, 高校主要以用友U8财务软件为主。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内容

1.教学内容应根据会计岗位群设置

会计教学应服务于企业, 立足于社会。《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课程的主干课程,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与企业设置会计岗位相一致, 以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 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社会价值。因此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也应结合企业的岗位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1]。

2. 编制立体化教材

教师是教材使用的第一人, 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参与教材的编写。高职教师可以利用下企业实习或在企业挂职锻炼, 了解企业的实际操作, 通过编写教材反映企业的真实案例, 使学生在学校里就能与企业零接触, 实现毕业后直接与企业无缝对接。在编写教材时应考虑采用企业会计案例的连续性、一致性、仿真性, 实训题设置应从建立账套初期、账务处理模块、购销存模块、报表模块一直是为一家企业服务, 案例的业务题型每一章节具有连续性, 具体业务均以原始凭证的模式出现, 教材要保持业务真实性, 不要一味地编制成只适用于在财务软件内能使用的教材。

3. 采用多形式的考核标准

学生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期末成绩组成[2]。平时实训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 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成绩的判定, 组长可以根据小组内成员的操作软件的熟练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小组成员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成绩的测定。在日常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与团队精神, 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期末成绩加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使学生重视资格证的取得, 也使高职课程考试脱离本科教学应试考试的古板。

4. 选择财务软件的多样化

高职教育不能完全等同于就业教育, 还要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 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因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是进入会计岗位的最低门槛, 考的都是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点,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在就业岗位运用的技能操作, 因此在选择软件时, 要有层次性, 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企业的性质, 在选择软件时软件的品牌应多样化、层次化[3]。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硬件支持

1.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高职教育更需要德才兼备, 具有知识面广、技能高超的双师型教师。《会计电算化》课程上课大多都在机房或多媒体教室, 教师应懂的基本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维护。学校应对专业课教师作有关计算机课程的培训, 从而提高教师的素质, 也是对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

2.开放的实训室是教学改革实施的保障

高职的学生不同于本科学生, 想要立足于社会, 被企业所接纳, 必须练就熟练的工作技能。目前大多数财务软件公司为了保护知识产权, 禁止安装盗版软件。学生只有在上课的时间才能接触到财务软件, 可上课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熟能生巧, 只有花大量的时间练习, 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有条件的实训室应对学生开放, 做好课后的服务工作。

摘要:高职院校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就业率, 《会计电算化》作为高职会计类主干课程, 在教学设计中也应贯穿这种理念, 本文就当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指出课程改革的内容, 从而为企业培养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操作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就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凌雪.基于工作岗位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设计[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4, 6.

[2]濮兵.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驱动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3, 04.

3.探究会计电算化的改革 篇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 会计电算化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27-02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边缘科学开始诞生并成长起来。会计电算化在会计中属于较高层次,具有很强的应用型,是当今会计工作的主要发展方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会计的规范化,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在近年来计算机发展较快,开始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会计工作的发展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在这一背景下,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等必须作出一系列的改革,以跟上时代的脚步。本文主要探讨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近年来的现状和新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参考。

二、会计电算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职业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执行能力等,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性教学具有很重大的意义,这是培养学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主要途径,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职业教育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是同等重要的,但会计电算化对学生的培养停留在只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或是只注重实践操作,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大会计电算化还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必须结合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职业教育中,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定位应该是培养中间阶段的会计人员,并使这部分人员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所学的技术来处理相关事物信息和会计业务等,做好会计工作。因此,改革必须符合实际需求,使日常的问题得到很好的处理,会计电算化人员能够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使其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多样化

在职业教育中,会计电算化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教学内容上看,专业课程主要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其中理论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为学生打下理论知识的基础,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保障。而实践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各种各样的财务软件,学会实际操作。

1.项目化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由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而使学生进步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具体的任务,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这种教学方式应该根据具体的工作需求与工作岗位来制定,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在和教师一起完成某个项目的时候,学生会萌生一种集体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学会独立思考与制定相关的计划,不会完全依赖于教师。在完成学习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评价,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2.学导式教学法

在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往往较低,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且很多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自控能力不强,自觉性差,这就使得他们无法理解专业学习中的很多理论知识。因此,我国职业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文化基础为主。那么如何才能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使目前职业学校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职业学校首先要了解怎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的学习,负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对此,职业学校要激发学生的动力和兴趣,唤醒学生的内心。学导式方法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这一现状,它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使学习和引导相结合,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前就能够学习相关的内容,并在学习中跟随教师的指导。教师主要是起辅助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为学生做好榜样,而不是一味的替学生处理事务,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去寻找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掌握更加的知识和技能。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学生看到他们的学习与实际生活使息息相关的,使学生懂得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要对自己的将来负责。

3.讲授法的应用

除了以上两种主要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常用方法可以运用,讲授法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所谓的讲授法,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采取讲解的方式来为学生答难解惑,多用于理论的讲解。这种方式一般是只用黑板、粉笔盒课件等位学生讲课。虽然如今电算化会计教学方式已经在进行改革,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依旧要保留一部分,某些理论知识的讲解依然要依靠讲授法。只是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过于呆板传统,要将当下的一些政治经济和社会新鲜事物结合到课程中,使学生了解到各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教学主要是有关会计的课程,如会计核算方法、基本概念、核算原理、核算制度、软件特点级开发等。

4.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实验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来获取相关知识,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运用会计软件的演示版,在大屏幕进行模拟演示,只需演示某一个单位的一个阶段的会计处理过程即可,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相似类型的会计模板。一般来说,一个教材中对于每个计算方法都有几种方案,可以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开始学习,再逐渐加大难度。

四、职业教育中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如果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教学方式,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讲解起来较为吃力,学生也不易理解。如果使用多种方式相结合,那么学生可能会选择自己喜欢或是容易理解的方法来学习。采用几种有效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具规范性,教学效果更为明显、直观,还能改善传统的语言叙述,使教学过程不再枯燥无味。

2.要教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思想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时,教师要清楚这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操作课。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教会他们会计电算化的思想远远比教会他们操作要重要得多。如果只是单纯的让他们学习技术,那么换一种类型或是环境,他们就不一定会操作了,而教会他们会计方法,会使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会计电算化的精髓,那个在任何地方做好这一份工作。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并非授人以鱼。

五、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中,要全面的了解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才能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职业学校要抓住市场的特点,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张炬堂.谈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用有效教学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3):232.

[2]周琳琳.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06,(6):45-46.

[3]杨杰.浅析学导式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商情,2011,(21):134. [4]王琦.项目化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10,(12):95-96.

[5]郝玉峰.会计电算化教学如何适应中等职业教育[J].农村·农业·农民B,2007,(10):50-51.

4.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考 篇四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师资结构等几方面进行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考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将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机融合的交叉学科。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企业对既有扎实会计理论又能熟练应用财务软件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大。

所以会计电算化也变成了职业技术类学校会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水平处于第四阶段,即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

这就要求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主力军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熟练掌握电算化操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使学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并且理解软件背后财务管理思维的逻辑,理解财务数据流转的理论原理。

1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将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为“讲授+练习”的模式。

本门课程开设的课时大约为60学时左右,教师授课内容仅限财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管理模块、薪资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及报表管理等常规模块。

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只能跟随老师的讲解,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无法进行系统化综合训练。

最终形成学生实践能力弱的状况,虽然了解财务软件操作,确无法独立完成财务软件的实际工作。

在软件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老师往往只重视软件操作本身,忽略了软件运行的硬件平台及软件运行的其他环境的搭建,然而这也是软件操作者需要掌握的知识。

另外,对于软件中企业初始信息的设置,老师和学生都只是按照资料给予的数据录入,学生对于这些初始数据的来源一无所知。

而这些财务核算方式的设定和初始数据的来源恰恰是学生最应该掌握的。

1.2被动式学习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兴趣

过去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和操作演示为主。

在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这种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

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来熟悉财务软件的各个操作步骤,然后按部就班地练习操作,被动接受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容易实施,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更无从谈起。

1.3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

大多数职业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及配套软件多是市场上大品牌通用财务软件的演示版。

由于没有专业团队对软件进行维护及对教材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可供教师教学用的数据单一,也无法提供更多资料数据供学生自己练习,从另一个方面导致学生实践练习不够充分。

另外,学生上机操作的演示版软件主要是单用户版软件,只能单机版使用,而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财务软件多是网络版B/S架构,这也导致学生目前在校学习的知识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

1.4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会计电算化课程性质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备完整的财会知识,还要精通财务软件及计算机操作。

而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都没有实际企业财务软件工作的经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只能按照教材教学生一步步操作,缺少一线企业处理实际业务的经验导致无法给学生分享会计电算化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除此之外,会计制度变化较大、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知识发展迅速,使得教师知识更新滞后于社会需求,知识结构老化。

2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进意见

2.1调研企业人才需求,调整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输送满足其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调研企业的人才需求,与时俱进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生存的保障。

现代企业管理对会计电算化的人才需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简单软件操作层面,更需要相应的管理应用型人才。

我认为可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增加到96课时左右,并以实验教学为主。

同时,还要突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综合性,尽量仿真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让学生通过实践环节获得仿真练习的机会,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和数据流转逻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适应能力。

另外,为了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还应增加企业管理使用比较多的成本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财务分析等模块,以提高学生的适用能力。

2.2以学生为主体,项目驱动为载体

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后自己练习,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既不符合本门课程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以培养动手和独立思考问题为主的实践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催化师,只负责搭建实训场景和解释实习资料、数据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课程进行则通过大量的会计实务案例,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分岗位实习,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业务处理的具体操作步骤,将实践与教学融于一体,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协作精神。

建议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它是以学生为项目主体,教师为项目催化师,以项目为驱动,借助于项目的实施来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学生和老师共同配合完成一个项目的全部流程的教学活动。

其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至理名言“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和建构主义理论者的经典理论“学生学的任何东西最终都是通过自己的建构内化完成的”,

这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适用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丰富财务软件教学资源,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不同品牌的财务软件是学生得以学好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本条件,在市面上教材不足以满足教师上课要求的情况下,建议任课老师可以自行编写实训资料。

并应引导学生利用同一教学案例在不同财务软件上进行对比学习演练,体会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基本道理,这既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思维的培养,也增加了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同时,为方便学生课外自主练习,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还应对会计电算化实验网络实验室加强建设。

5.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篇五

1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

我国在会计管理、核算、监督等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一套体系,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扩展。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各院校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绝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只重视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传授,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学习会计的理论知识,掌握好专业技能,但更多时候学生缺乏运用理论知识、相关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某种层面上来讲,就是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只能动口,不能动手,只会讲一些专业知识,却不能做实际操作,这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是不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最永恒的主题,这是提升会计电算化专业内涵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虽然说知识的传授是能力培养的基础,但光掌握知识并不代表着能力的提高,所以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

2以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

2.1在会计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互动沟通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教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不管学生听还是不听,听得如何,有什么学习问题,都一概不过问,这样的教学效果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下有充分的时间预习课本知识。在课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有的放矢地作出点评,纠正相关错误,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课程上扮演一些会计的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真正领悟到会计知识的原理和内涵。

2.2并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

高校培养出来的应该是社会所需要的专门性人才,也就是说,学生走出学校后进入社会,从事一线工作时一定要具备相关的技能,具有独立操作的能力。这要求相关院校建造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一流的实践环境,给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提供场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最一流、最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2.3利用等级考核制来考察学生

等级制度考评方式始终围绕着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根据会计电算化的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设置等级考评制度,确定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新的会计电算化考评体系的评分地点不仅仅设置在学校教室这一个地点,还可以是实训室、实习用人单位,通过一整套会计的专业账簿、计算机记账等方式,综合考评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通过走访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综合考评,确定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必要的参考。

2.4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判指标

会计电算化就是培养企事业单位那些从事一线工作的会计、出纳、财务等人才。培养出来的财务人才必须是具有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和能力,才具备了会计电算化的专业能力。制订相关的综合素质评判指标时,不仅要考虑专业能力,还要看学生的道德水平、职业素质等,实现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综合考察。

2.5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的,走入了社会,就要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的创造与学生的能力息息相关——能力越强,创造的经济效益越大;能力越差,创造的效益也越小。经济效益的创造是评判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力的最终体现,这就需要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提供保证。

2.6专业师资力量的队伍整合

人始终都是生产活动的创造者,教师力量关系到学生的能力,这对会计电算化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双师制”技能型教师成为了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综合性人才,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传授实践技能。院校还应该加大对专业教师在科研、教学方面的奖惩,充分发挥出院校在人才管理方面的优势,以达到整合教师队伍的作用。

3结束语

6.探究会计电算化的改革 篇六

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转型和发展,独立学院会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目前由于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分强调理论,不注重实践教学,使得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影响就业率和单位满意率。这就要求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制订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整体效率,培养能够与社会需求零对接的应用型人才。

一、目前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独立院校都开设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但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不适应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综合性教学环节,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应定位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多数独立院校目前并未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大部分只是把实践练习分散的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对会计理论的理解。而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老师讲、演示→学生听、看→学生操作→老师辅导”为教学流程,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应用范围窄,层次低,学生停留在操作层面,但对于利用财务软件生成的信息来解决企业实际中的问题则显得不足。

3.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考核标准

很多独立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有的只是通过应试教育来量化,这种考核标准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客观评价。学生对实践教学要考核的内容、方法、标准也含糊不清,势必影响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实施方面存在较大局限

目前很多独立院校的教学软件层次较低,版本老化,跟不上财务软件更新的步伐;计算机硬件配置不足;从师资情况来看,学历、职称、知识更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独立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1.明确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目标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应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教学体系改革为基本内容,以校企协作、产学研结合为途径,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使学生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特点,高度强调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的比重,突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2.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构建一个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金字塔形的实践教学结构。首先是基本能力培养。在该层次中,通过对各知识模块的单项实践训练,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有关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专业基础课综合实践、认知实践等,采取边理论边实践的形式。其次是专业技能培养,主要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分模块应用能力,以校内实训场所为教学实践基地,结合会计电算化证书等进行各模块的应用技能培养。再次是综合能力培养,主要是以综合实训为主,培养综合能力。按照真实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主设计实践教学流程。在此阶段利用前面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最后是顶岗实习,在该阶段要以顶岗实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该环节是关系到学生能否直接上岗的重要实践环节。

3.建立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保证措施

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有科学合理的实践内容、优良的实践环境,更主要的是要有时间保证。而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则非常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弹性的实践教学实施计划,从而保证该系统的实施质量。在实训场所管理上,采用开放性的实训教学管理办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对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计划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4.制定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考核方案

为了使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求制定相应的技能训练计划,在确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整体目标的同时,还要有阶段性的实践目的、作用及与其他环节的关系、具体训练的内容和要求。为了配合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实践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理解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实习成果的质量与实习中的表现相结合,以突出应用能力为核心,进行综合评定。

7.企业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方式探究 篇七

1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法与特征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 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 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电子偷窃和人工偷窃等故意行为。舞弊者手法多种多样, 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类:

非法改动业务数据。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手法。该手法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 通过虚构、修改、删除等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

非法改动软件程序或文件。是指舞弊者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 对财务软件应用程序进行非法改动。或者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直接通过计算机终端修改文件中的数据。

非法改动或窃取输出结果。此类舞弊的方式主要有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输出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或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

其他非法操作。如冒名顶替、盗取密码或磁卡非待进入、仿造或模拟等。

会计电算化舞弊者大多数具有相当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作案时多采用高技术、高智能的计算机手段。同时, 舞弊者大多通过对程序和数据这些无形信息的操作来实现其作案目的, 舞弊后对计算机硬件和信息载体可以不造成任何损害, 不留痕迹, 且作案时间地点不受限制, 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都比较大。如果电算化管理系统遭到破坏, 企业在恢复系统之前难以进行正常的业务活动, 损失更是难以预计, 甚至有可能危及到企业的生存。

2 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

会计软件的缺陷。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会计软件, 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 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使用的软件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使得舞弊者有机可乘。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 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 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 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 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修改。还有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杨, 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帐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实施会计电算化, 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 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 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 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由于内部控制制度薄弱, 操作人员可能超越权限或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 篡改、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 以达到个人目的。

3 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的防范与控制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虽然隐蔽且智能化较高, 但只要采取正确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舞弊者还是无孔可入;无机可乘。

选择好的财务软件, 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企业在实行电算化时, 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合的财务软件。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由财政部1994年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 各地也颁布各种地方标准, 如上海市财政局颁布的《上海市会计电算化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标准。另外还必须注意系统权限设置、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关键因素。如果企业自行开发会计电算化系统, 也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其中包括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开发和审批过程、合格的开发人员、系统的文件资料和流程图、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等等。

完善和健全企业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是指电算化投入使用后, 为防止和减少可能发生的风险而采取的一切控制措施的总和。企业由于采用电算化, 原有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丧失作用, 同时计算机数据处理易于篡改、舞弊, 必须采取严密有效的措施。如:

健全管理制度。包括机房、操作、文档和数据等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和防止文档、数据等遭受非正常破坏。

职能分隔制度。系统维护员、操作员和数据管理员应合理分工, 相互制约, 相互监督, 预防舞弊事件的发生。

授权控制制度。各级人员、每个工作人员都得到一定的授权, 并以密码加以控制, 防止非法操作和越权操作。

时序控制制度。严格电算化业务处理流程, 防止重复操作、遗漏操作和误操作。违反操作流程和操作时序要及时予以制止。

防错纠错制度。电算化操作中, 通过屏幕直接进行业务处理的编辑和修改, 一旦存盘就不能直接修改, 要修改必须通过冲正或补充登记更正。并要说明理由、修改对象、经手人等, 以备事后查证。

计算机档案制度。为了防止非法改动数据, 必要时可把计算机文件定义为可读文件、专用文件、保密文件;重要的文件加以密锁, 以加强文件数据的保护。

建立操作日志制度。一旦出现问题, 顺藤摸瓜, 可以查清责任者。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制度措施, 还可以列举更多, 但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思想教育, 两手并重, 严格监督, 才能防患于未然。

加强审计监督。加强审计监督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核查监督, 并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 改善内部控制;另一个方面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舞弊手法的甄别能力, 同时要加快审计电算化的开发和应用, 以适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要求。

健全相关的法制建设。法制的建设和实施是对付计算机犯罪行为的有力措施。建立计算机系统的保护法律, 明确计算机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或受何种法律保护, 以及这些行为的处治办法, 从而震慑舞弊行为。

摘要: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 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弱点进行的贪污、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 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文从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法与特征入手, 分析了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出现的背景和原因, 最后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的防范与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舞弊

参考文献

[1]柯鸿桥.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会计电算化应用[J].湘潮 (下半月) (理论) , 2008, (12) .

[2]杨耀伟.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8, (12) .

[3]张昕, 杨春旺.浅议电算化环境下会计用印制度[J].商业经济, 2007, (3) .

8.探究会计电算化的改革 篇八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问题;课程改革;优化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利用现代化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来实现会计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判断,从而提高企业会计数据管理的高效性与准确性。而《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具备利用会计软件处理实际会计事务的能力,其课程教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实用性等特点,它既包括了理论学习,也包括了会计软件的实务操作应用,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改革与优化措施,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教学方法单一。高校教学应非常重视教学的艺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导入阶段的探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更好的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这门课程,既有理论学习也有实际软件操作,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然而在当前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往往偏重于教学理论,且教学方法单一,多数是照本宣科,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也无法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

1.2 教学内容深度不够。课程内容覆盖面狭窄或深度不够,也是当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实验教学为例,其实务操作内容往往只选择某企业一段时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系统的模拟实验,而对于企业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及财务预测等方面的实务操作却很少。现代化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多方面的,如果因教学内容覆盖面狭窄或深度不够,将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际流程,更无法准确把握企业会计核算的整个作业体系,必然对实际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1.3 教学师资力量不强。《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利用会计软件处理实际会计事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懂得会计理论,还要熟练掌握现代化计算机知识。然而在当前许多高校中,这种复合型教师都非常缺乏。部分年轻教师在毕业后即走上讲台,他们普遍缺乏必要的实务操作经验,而且对于企业会计流程也不熟悉,对于这门课程并不能很好驾驭;而对于部分年老的教师,虽然他们多数会计业务很强,却往往存在计算机知识薄弱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

2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改革的目标

2.1 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具备利用会计软件处理实际会计事务的能力,与其它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相比,它更注重于教学的实践性。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通过书本知识的讲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掌握会计软件的应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务操作,以提高利用会计软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增强教学的开放性。由于会计电算化是集合了会计学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学科,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会计软件和新的理论知识正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增加教学的开放性,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各种会计软件的功能,并能在实务操作中加以有效的选择与应用。

2.3 增强教学的创新性。《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这门课程涉及到广泛的知识背景与各专业学科领域,教学环节众多,具有很强的教学灵活性,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可结合企业的经济业务实例,或者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等等,在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3 《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的具体改革与优化措施

3.1 改革课程体系。在《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课程体系中,应重点突出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企业实习教学、各类会计业务大赛以及会计服务等全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构建出一个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链,并进而形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型的课程教学体系。

这种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势是,能更好的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相辅相成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及时反馈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以便学校能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应用,使学生既掌握了熟练的会计业务职业技能,也具备了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2 优化教学方法

3.2.1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锻炼学生处理实际会计事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向着引导者的方向转变,并积极在课堂上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其次,教师还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做法,通过合理选择案例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以起到教学中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教师还应与时俱进,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以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为例,教师可通过案例对会计核算以及会计软件的具体操作进行实践性教学。例如以企业的实际会计岗位作为载体,在电算化会计案例中让学生担任不同岗位,如会计、出纳、会计主管、财务经理等,通过完成一整套记账、过账、报表编制、信息分析及利用工作,使学生能全面掌握企业会计业务的流程。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各自分工、协作完成会计业务,这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分工协作能力。

3.2.2 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案设计中,应尽可能的采用电子教案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可以将课程中抽象的知识内容,以文字、声音、图像等方式进行具体的展示,从而便于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掌握与记忆,并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程中的许多实务操作,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具体展现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环境及运作过程,非常直观生动,也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3.2.3 积极利用网络技术。目前在《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是,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和繁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很容易忘记,也给课后的复习总结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发达的互联网络,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网络列出本课堂内容中的相关重难点知识给学生参考,或者利用网络查阅各类参考书目并列在教案上,也可以利用网络布置相应作业、思考题及实践项目。

3.3 丰富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尤其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覆盖面狭窄或深度不够,教师不应当仅仅局限于通用教材中的内容,而应当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和会计职业人才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

以实验教学的内容为例,一方面,实验教学的内容应当与企业会计业务实际相结合,例如“会计凭证编制”、“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审计报告的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程序的设计”等实务操作均可采用来自企业的实际数据,或者直接结合某企业的会计或财务业务进行;另一方面,为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务操作中积极开展创业活动或承担科研项目,同时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会计知识竞赛等,这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3.4 强化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保障《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为此,高校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建立科学的派遣机制或培训机制以强化课程的师资力量。

首先,高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派遣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中,进行学科实际调研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教师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而且能让教师了解到当前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进行案例的编写以及开展教学;其次,高校还可以定期聘请企业中的专业会计电算化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与实践指导,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师资力量的缺乏问题。

4 總结

本文从《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出发,并着重就其课程改革优化的措施与方案进行了研究与探索。《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优化,应重点强调实践应用为主,通过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强化师资力量,以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使学生能真正建立起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有效提高学生利用会计软件处理实际会计事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红.从“三个环节”谈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0(13).

[2]徐艳萍.谈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若干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2).

[3]刘红如.浅谈会计电算化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22).

[4]冯爱香.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浅析[J].新课程研究,2013(32).

[5]竺晓平.会计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4(11).

[6]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课题项目:高职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应用,课程编号:GZ0103。

作者简介:

上一篇:大局意识人民网下一篇:纹绣理论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