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质量事故证明(精选10篇)
1.安全质量事故证明 篇一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认清形势, 增强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今年,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大、分布广、项目多、工期紧, 工程质量要求高、管理任务重。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是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极大挑战和考验。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以及广大建筑企业要将思想统一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认识上。只有切实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质量, 才能把这项民生工程真正建成得民心、顺民意、增民利的惠民工程。齐骥要求,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坚持依法行政, 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责任, 加强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层级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质量管理制度。齐骥强调, 强化政府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是抓好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 加大日常监督巡查、抽查的力度, 强化对工程重要节点及竣工验收的监督, 定期开展各类专项检查, 在工程建设全过程进行最严格的监督管理, 不给违法违规行为以可乘之机。同时, 积极创新、不断丰富工程质量监管手段, 如强化市场现场监管联动, 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档案资料和不良信用记录管理, 推动监管信息化建设等。要把工程质量管理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考核、约谈和问责范围。凡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的, 市县主管部门要及时查处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对本地区的问题查处情况进行挂牌督办, 对市县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凡是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实施重点督办, 并进行通报, 必要时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直接查处。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在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有关主体责任不落实、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市场监管不到位等方面。对此, 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要重点做好5方面工作, 努力提升住房城乡建设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一是要全面排查治理质量安全隐患。要做到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自查和抽查相结合, 日常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 明查与暗查相结合。二是要全面落实和完善质量安全制度。要督促各方主体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文件精神, 重点抓好建筑施工领导带班、重大隐患挂牌督办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查处督办3项新制度的落实;要认真执行《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确保燃气、供水排水安全;要切实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努力提高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要全面落实质量安全责任。要强化各方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 特别是要严格保证合理的工期造价, 处理好速度、效益与质量安全的关系, 绝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要落实监管责任,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坚决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加强责任追究, 狠下功夫, 切实改进事故查处不严肃、不严厉, 特别是对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处罚不到位等问题。四是要全面加强质量安全能力建设。要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继续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推动质量安全科技进步;加强质量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五是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要重视媒体报道和舆论关注, 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处理, 不断改进工作;要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举报投诉制度, 接到有关质量安全的举报, 必须在第一时间查明情况并认真处理。
2.安全质量事故证明 篇二
[关键词] 证明责任;医疗事故;侵权责任;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 D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92-1
引例:原告金某于2000年11月21日因胃疼到被告医院进行门诊治疗。该院门诊医生检查后,对原告进行了阑尾切除手术,手术后让原告服安定治疗,原告便回家休息。当晚原告的胃部便出血,且疼痛难忍。术后十余天胃部异常疼痛,手术处水肿,变形,多次前往被告医院诊治无好转,并出现胃功能障碍。2001年6月4日,被告出具诊断证明:建议到上级医院诊治。原告于2001年6月6日诉至法院。法院于2001年6月7日委托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金某所受到的损害与被告的医疗行为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被告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有过错进行鉴定。2001年6月12日,经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技术室对金某进行检查,鉴定结论为:金某现术后发炎,构成八级伤残;金某所患疾病,根据现有材料,应考虑系医院在对其做切割手术失误所致,故应承担过错责任。原告金某诉称,在被告医院治疗,因被告医生治疗方法不当,造成原告伤残; 被告辩称,原告金某在被告医院治疗,被告的医疗行为并无过错,不应承担责任。
证明责任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之一,大陆法系的证明责任理论主要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行为责任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当事人举证本位”责任观。我国关于证明责任的概念也是由此延伸过来的。我国证明责任(即我国所谓的结果责任)概括为:针对特定的法律规范,如果作为其被运用的前提的事实要件真伪不明时,法官据以判断何方当事人承担不利法律后果的法定风险的分配方式。
一、我国证明责任的分配标准和相关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原被告对于自己的主張都负有举证责任,但是在特别法也有例外规定,主要是在《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的几种情形。在“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为根本的指导原则的指导下,作为最重要的司法环节,举证责任在医疗事故纠纷中也意义非凡。
二、医疗事故纠纷中的证明责任相关规定及评析
所谓的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根据该条规定来看,医疗机构承担的是过错责任,按照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定,应该由受害人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医疗机构有过错,有侵权行为,而且损害结果和侵权行为有着因果关系。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这条特殊规定将受害人的举证责任倒置给了侵权人医疗机构。这样的规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有助于实现公平正义。因为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患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按照一般的举证责任分配,患者就必须要提供证据证明上述的两个方面,但是对于毫无专业知识的患者来说,很难找到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其主张。同时这一规定也保护了患者的经济利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最大限度的维护了患者的权益,而且也体现了立法者在实体法上的立法意图。
然而,《侵权责任法》又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将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重新推到了患者身上,第58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这三款是关于医疗机构过错推定的适用范围的规定,而且允许医疗机构提供证据反驳。这样不仅缩小了医疗机构的过错范围,又减轻了其举证责任难度,而且还将举证责任重新分配给了患者。因为这三个条款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很容易举证反驳,而对于毫无专业知识的患者来说,无疑是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关于过错责任倒置的规定废除,当事人仍然承担着医疗机构有过错的举证责任。
三、结语
医患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医疗行为的实施依靠医患双方的相互配合才能达到其效果和目的。当医疗事故发生时,双方当事人应该严格按照《侵权责任法》及相关法律关于举证责任承担的规定,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对于特殊条款的理解和适用应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下,本着缓解医患矛盾的宗旨,进行适用。我建议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涉及患者人身利益的规定,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平,稍微加重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严格要求其履行告知和保全义务。平衡双方的法律地位,最重要的是对于医疗机构的过错及因果关系由谁举证的问题,我认为应该由侵权人也就是医疗机构承担为好,原因上述已表,同时这也是缓解甚至是解决医患纠纷的主要方式。
3.安全生产事故的事故模式 篇三
关键词:因果连锁,能量意外释放,安全系统,社会安全事件
1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管理图
8月11日19时50分贵州普安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8月12日晚上8点10分左右宁波甬江口采砂船起火, 天津港瑞海危险品仓库8月12日23点34分发生爆炸, 8月13日晚鞍山工厂铝水泄漏, 陕西山阳滑坡事故发生时间是8月12日凌晨30分。根据伤亡事故玫瑰图可知, 一天之中有事故多发时间段。资料介绍, 中夜班事故发生频率高。主次图显示的是事故频次和事故百分比, 爆炸事故是危险化学品的严重事故就是通过主次图分析得出。
事故有速度快、时间短、物品全、任务集中、区域性和流程化特点。速度快是指机械程度高、标准化作业。举采砂船的例子说明, 顾名思义即沙石采掘工具, 多为流动作业之用。内陆河道采沙船日采沙能力几十吨、到几千吨不等。大型河道采砂船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极高, 一条船即可成为一个生产单位, 可以实行采砂和砂石分离精选全过程。
2事故致因理论
2.1能量观点的因果连锁理论
事故的基本原因有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政策及决策:安全目标;资源配置;信息利用;职责分工;教育培训等;个人因素:知识、能力、素质、态度、反应、兴趣;环境因素:气候、地理位置等。将能量意外释放跟事故因果连锁结合, 预防事故的思路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2.2安全系统
由人、机、环境、管理等子系统构成, 安全系统是以“安全”为原则和目标组成的系统, 其元素是为保证安全而存在, 系统的其他目标是在“安全”目标制约之下实现的。注意, 安全规程或安全技术条件是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
安全、事故隐患、事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但是有条件的。安全系统具有耗散结构, 考虑其非线性特征, 是在突变和渐变中达到有序。因此, 生产中的扰动会影响到安全状态向另一个安全状态转化, 这就发生了事故产生了事故隐患。
3利用致因理论模型来分析安全生产事故
把任何可能出现事故的地点、作业看做一个安全系统, 将安全标准、安全管理、安全设施、固有危险度、本质安全人等纳入进去。考虑动态管理将制度落实, 做好安全交接班。燃油存在油箱里留有蒸气积聚的空间, 周围有高温物体接触、机械摩擦等火源, 加上泄露出来的达到闪点所需的浓度饱和油蒸汽, 发生化学性爆炸会引起事故扩大。铝水这种高温熔融液体遇水发生的物理性爆炸, 也有压力急剧升高的特点。爆炸过程中压力急剧升高会造成人员伤亡。未正确使用安全阀是导致罐体爆炸事故的原因之一。安全设施完好有效是建筑工程三同时制度规定的。企业的安全系统有漏洞, 企业管理层制度不严、安全意识不强, 麻痹大意, 安全就没有创造价值。煤矿发生了造成十几人死亡的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该县就曾经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煤矿本身是高危行业, 但不能说这就是事故的原因。风险是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的严重程度的函数, 乘积方式。山区的矿山山体滑坡事故若有人预先做出了灾害预警, 就能避免暴露在危险人员的伤亡。 最有效的避免人员跟过量的能量接触办法是预防为主。本质安全是我们所追求的, 生产中以安全的物料代替危险性大的物料就是一种本质安全方法, 也是能量意外释放的安全措施。
4用事故致因理论来解释社会安全事件
多起汽车内闷死儿童事件令人叹息, 把这种能量事故因果连锁模型深入研究, 它并不是局限于生产领域内。根据能量的两类伤害, 短时间内接触超过人体承受阈值的热辐射能量会造成人体受伤, 热衰竭、热昏迷。事故是由于作为家长的成人处在司机的位置上没有考虑到儿童的安全, 失误将其锁在车内, 公共场所监控不到位, 安保人员甚至是周围群众无法及时预警。车的不安全状态- 没有任何能确认车内有无生命体的设备设施, 停留在烈日高温下车体接受辐射致封闭空间内温度逐渐升高。事故的间接原因得从社会因素、管理因素、教育因素讲起。这是参考日本学者的轨迹交叉理论。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 就好比企业工厂是生产的主体, 要负起安全责任。要通过以下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积极进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把控好社会原因, 杜绝不安全行为, 保证车辆设施的完好, 避免能量跟人体的直接接触。
5结论
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合理的方法可以解释事故成因, 探讨事故规律。
参考文献
[1]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9.
[2]于春华.火灾事故致因机理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 32 (2) .
[3]舒中俊.德惠"6.3"火灾事故致因理论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 32 (11) .
[4]王建兵.轻伤事故统计分析[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2004 (04) .
4.安全质量事故证明 篇四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桩身质量事故;补救措施
0.前言
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中,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生桩身混凝土严重离析甚至断桩、桩底沉渣过厚等工程事故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可靠、快速、低耗地处理桩基质量事故,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期及造价。
1.孔壁坍塌
无套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上壤的持力层发生变化等原因,将会出现因漏水、漏浆等导致的孔壁坍塌的质量事故。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根据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发现造成施工事故的原因主要在于:
①护筒的长度不够,护筒变形或形状不合适。
②保持的水头压力不够。
③地下水位有较高的承压力。
④在砾石层等处有渗流水或者没水,孔中出现跑水现象。
⑤泥浆的容重及浓度不足。
⑥成孔速度太快,在孔壁中来不及形成泥膜。
⑦用造孔机械在护筒底部造孔时触动了孔周围的土壤。
⑧沉放钢筋时,碰撞了孔壁,破坏了泥膜及孔壁。
⑨造孔机械的机械力过大,致使护筒与土层之间的粘着力减弱。
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为:
埋设灌注桩的护筒时,护筒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保持护筒安装垂直,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当发现地基有地下水时,应密切注意是否夹有不透水层。当下层的承压地下水的水头比下层的地下水位高时,必须能保持足够的泥水压力,在施工前的地质情况勘测中,一定要求给出地下水的压力、出水量、水流方向等要素。泥浆的比重以1.02~1.08左右为宜。另外,在成孔时,如果遇到砾石层等土层产生大量漏浆时,应考虑是否改成其他施工方法。
在反循环钻孔法的成孔施工中,钻孔速度不宜过快,如果孔壁未形成有效泥浆膜,易出现孔壁坍塌的质量事故。成孔速度应根据地质情况并参照相应规范选取,对于淤泥质等非常软弱的地质,如果成孔速度过快,造孔的桩孔将很不规则,对于砂、砂砾等土层若成孔速度过快,会产生钻杆径向摆动,容易发生孔壁坍塌事故。
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在施工中,要求施工人员要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深入理解设计意图是确保成功施工的关键因素,塌孔的桩孔应及时回填,当地层呈现稳定状态后,应适当的停置3~5天后再度施工为宜。
在钢筋笼的沉放过程中,多采用边沉桩边射水搅拌的施工方式,然后用空气升液法、砂泵等设备抽出搅混的泥浆,同时,要注意避免射水压力过大,破坏钻孔的完整。
2.缩孔
缩孔是钻孔灌注桩最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由于桩周土体在桩体浇注过程中产生的膨胀造成。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另外,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3.钢筋笼上浮
用全套管法成孔后,在浇筑混凝土时,有时钢筋笼会发生上浮,其原因及相应对策如下:
①套管底部内壁勃附砂浆或土粒,由于管的变形,使内壁产生凹凸不平,在拔套管时,将钢筋笼带上来。此时,应注意在成孔前,检查最下部的套管内壁,当堆积大量粘着物时,一定要及时清理。如确认有变形,必须进行修补。
②当钢筋笼的外径及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太小,有时套管内壁与箍筋之间夹有粗骨料时,会发生钢筋上浮现象,出现这种问题处理的方法是,使箍筋与套管内壁之间的间隙要大于粗骨料的最大尺寸的2倍。
③钢筋笼自身弯曲,钢筋笼之间的接点不好、弯曲,箍筋变形脱落,套管倾斜等,使得钢筋与套管内壁的接触过于紧密时,也将造成钢筋笼上浮曰。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注意提高钢筋笼加工、组装的精度,防止钢筋笼在运输工程中的碰撞等因素引起的变形。在沉放笼时要确认钢筋笼的轴向准确度等。
④由于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上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頂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当此类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己浇混凝上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
4.桩底沉渣量过多
清孔是灌注桩施工中保证成桩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清孔应尽可能的使桩孔中的沉渣全部清除,使混凝土与岩基结合完好,提高桩基的承载力。施工中发生桩底沉渣的主要原因及处理的措施如下:
①桩底的沉渣过多主要由于施工中违犯操作规定,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造成的;施工中应保证灌注桩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
②当使用的一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时,桩底的沉渣浮起困难,沉渣将堆积在桩底,影响桩与地基的结合。工程中需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能用清水进行置换。
③钢筋笼吊放过程中,如果钢筋笼的轴向位置未对准孔位,将会发生碰撞孔壁的事故,孔壁的泥土会坍落在桩底;因此,钢筋笼吊放时,务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在钢筋笼的加工工艺上,可选用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进行二次清孔。
④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4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5.导管进水
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由于过量上提导管,使接头部分产生漏水等情况,将造成混凝土离析、流动等质量事故,在桩身上留下致命的质量隐患。因此要严格施工管理,不得发生泥浆水进入导管的质量事故。一旦生发上述事故,可采取如下的处理措施:
浇筑混凝土之前,若发现导管口出现漏水现象时,应立即提起到导管进行检查,对漏水部位进行严格的防水处理后,再重新放入桩孔中,浇注混凝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尽可能的将导管底部深深的埋在混凝土中,当发现导管上提明显过量时,应迅速将导管插到混凝土中,利用小型水泵或小口径的抽水设备,将导管中的水抽完之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6.断桩
由于混凝土灌注不连续,中间被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造成原因及防治措施如下:
①施工中若发生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则混凝土被稀释,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为避免断桩质量事故的发生,桩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清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上,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这就要求在灌注混凝土前,应认真进行孔径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
②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出现混凝土不凝体。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要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确保导管的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③在浇注混凝土时,由于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造成断桩。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一旦开始浇注,一定要连续作业,确保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连续浇注,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避免停电、停水。并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7.钻孔内的有害气体
由于地质构造或其他特殊原因,在灌注桩的成孔过程中,发现桩孔中产生沼气、天然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全套管施工中,当需要在孔口附近进行焊接钢筋骨架时,焊接的电火花会点燃桩孔内可燃性气体而发生爆炸的质量事故。
为避免上述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焊接作业前,首先利用有害气体探测器或火绳等检查桩孔中是否存在有害气体,一般情况下,应用注水法排除孔中的有害气体;当气体量较少时,也可以利用火绳等将有害气体燃烧掉。
8.结语
5.谎报瞒报安全事故 篇五
老板藏匿5具尸体
2003年12月14日,广东省揭阳市所辖普宁市流沙东街道湖东村秦坤伟服装加工场发生火灾,造成10人死亡、5人受伤。在各方投入紧张的善后处理工作时,普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在明知事故已造成10人死亡、5人受伤的情况下,却商定向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造成“4人死亡、5人受伤”;在上级追查的情况下,有关领导又编造称查出业主移尸5具的假情况,向上级报告事故的死亡人数增至9人。直到2004年3月,经上级多次追查,普宁市委、市政府才向揭阳市委、市政府正式报告了“12·14”火灾事故中人员伤亡的真相。
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副总队长苏志强透露骨,经查实,老板在消防官兵还没到的时候,将5具尸体拖走藏匿,当时消防官兵只找到4具尸体。经初步查明,火灾是由于服装加工场南侧墙顶电源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蔓延成灾。火灾发生后,老板秦某与其家人逃逸。据了解,发生火灾的家庭服装加工厂为家庭式作坊,主要生产内裤。车间、仓库与员工集体宿舍混置,属于典型的“三合一”厂房,整个厂房只有一出口,发生火灾时已上锁。
主要领导被严处
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通报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由有关部门依照程序对事故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6.钢结构常见质量事故研究 篇六
1.1 钢材材料自身缺陷
钢材是钢结构的基本原材料, 如果钢材质量存在缺陷则可想而知会严重影响钢结构工程质量。钢材质量的控制, 要从冶炼、浇注与轧制等环节中认真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假如在这些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则会导致钢材质量明显下降以及并存在多种缺陷。人们在实践中发现, 钢材料的缺陷主要有发裂、夹层、微孔、白点、内部破裂、氧化铁皮、斑疤、夹杂、划痕、切痕、过热、过烧、脱炭、机械性能不合格、化学成分不合格等缺陷。这些缺陷的发生, 在后期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来补救, 比如采取简单处理方式则可恢复其性能, 然而有一部分缺陷在热处理、焊接与冷加工等过程中是可以引发各类裂纹, 而这些裂纹在很大程度上会给钢结构带来一系列初始缺陷的影响, 尤其是在受到外界应力以及承受动力荷载时则会给钢结构造成局部性的脆性断裂[1]。
1.2 加工制作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研究表明, 钢结构在加工制作中所存在的缺陷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2.1 构件在加工制作中会产生多种缺陷
比如所选择的钢材之性能没有达标, 导致其在切割、冲孔、冷加工等过程中造成硬化与微裂纹;由于构件在热加工中引发的残余应力使得放样尺寸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1.2.2 在焊接工艺中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存在多个缺陷
比如由于受到热的影响而导致母材韧性有所降低、钢材发生硬化甚至变脆与开裂;出现焊接残余应力;出现裂纹、气孔、夹渣、焊瘤、烧穿、弧坑、咬边、未熔合与未焊透等多个焊接缺陷, 见图1。
1.2.3 在普通螺栓与高强螺栓连接过程中给钢结构带来的缺陷
这些常见的缺陷主要有:在螺栓连接中开孔所造成的钢结构截面削弱;一些普通的螺栓受到动荷载的作用而发生松动现象;高强螺栓在连接预应力的时候发生松弛所导致的滑移变形现象。
1.3 钢结构运输、安装与使用维护中可能存在的缺陷
钢结构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比较大的变形以及带来一定的损伤;钢结构在吊装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构件变形以及局部失稳;在安装过程中由于未设置一些临时支撑而引发钢结构变形以及失去稳定性;在施工连接过程中, 钢结构质量并没有符合相关设计要求;在使用期间因为地基不稳、出现不均匀沉降等多种现象可能会导致钢结构损坏;由于未给予钢结构进行定期维护而导致钢结构发生严重腐蚀进而影响钢结构的可靠性[2]。
2 钢结构质量事故常见的破坏形式
2.1 钢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失效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由于组成钢结构的材料的强度太大, 超过使用强度, 此时就会导致钢结构承载力失效。导致钢结构失效的原因有钢材强度的指标不达标;连接强度没有符合相关的要求;改变了使用荷载与条件。当结构构件受到外界影响, 但却继续承载, 导致结构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失效[3]。
2.2 钢结构的失稳
钢结构的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是钢结构的两大稳定类型。其中, 整体稳定跟钢材的牌号、截面、受力作用的位置、结构的长细比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如果处理不当以及没有支撑, 则会引发局部构件的整体失稳。钢结构宽厚比如果比例不当, 则会引发钢结构局部稳定。在确保钢结构之局部稳定, 可以在结构受力较大的局部部位加设支承加劲肋, 这样可以较好地防止钢结构局部失稳。
2.3 钢结构的疲劳破坏
当钢结构受到往复的循环应力就会使钢结构发生疲劳破坏。导致钢结构疲劳之主要因素为:所选择的钢材之抗疲劳性能比较差;结构或构件会受到比较大的应力;在加工制作环节中所引发的初始微裂缝、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
2.4 钢结构的脆性断裂破坏
研究显示, 脆性破坏是钢结构发生极限破坏的最危险模式, 这种破坏具有突发性, 钢结构之塑性变形是不明显的。人们在实践中了总结了影响钢结构发生脆性破坏之因素非常多, 比如, 所选择的钢材之抗脆性能比较差、构件在加工制作中存在某种或某几种缺陷、构件之应力过度集中、钢结构受到低温的影响或受到冲击荷载的作用。
2.5 钢结构的腐蚀破坏
对于普通的钢结构, 其抗腐蚀能力不够好, 所以容易发生腐蚀。为此, 在一些钢结构工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这种腐蚀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 全球每年大概35%之钢铁由于腐蚀而导致失效。因此, 防腐蚀对于节省钢材、防范钢结构工程安全事故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一般来说, 在使用钢结构过程中, 需要给予定期检查与维护, 如果发现了基本金属发生腐蚀, 则应该及时运用测量工具或其他测厚仪来检查腐蚀的削弱程度, 然后经过相关计算来确定更换或给予加固。
3 结语
笔者在多年的钢结构工程实践中, 对防范钢结构质量事故深有体会, 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正确选用钢材。如果选材不当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事故隐患。二是认真把好钢材加工制作关, 否则会使钢材在冷与热加工等环节中受到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 从而降低钢结构的稳定承载力以及引发疲劳破坏。三是构件在运输中应该认真做好防护工作, 以防止构件塑性变形, 从而避免钢结构之安装偏差的发生。四是钢结构在施工中要做好施工临时支撑工作, 待钢结构在形成空间受力体系之前, 应该及时架设一些临时支撑, 防止钢结构面外之整体倾覆。
总之, 我们要加强对钢结构的认识, 充分了解钢结构的各种破坏形式, 从而才能更好地在钢结构工程中发现问题以及顺利解决问题, 从而有效降低钢结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绍蕃.钢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陈骥.钢结构稳定理论与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7.安全质量事故证明 篇七
关键词:注浆条件,承载力
1 前言
随着我省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物的大量兴建, 大直径灌注桩因其具有承载力高、无挤土、无振动、能贴近已建建筑物施工、适应性强等优点, 已在桩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大直径灌注桩的质量事故时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其承载力的发挥。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桩端注浆处理桩基质量事故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大直径灌注桩承载力, 而且当设计合理、施工得当时能确保其质量稳定可靠。
2 工程实例
2.1 某电信综合大楼, 桩基础采用31根800~1000mm人工
挖孔桩, 扩大头直径为1600~2400mm, 桩长为8.5~10.5m, 桩端持力层为含粘性土角砾土层。该工程位于低洼水稻田菜地, 西侧靠近河流。工程地质勘察揭示, 场地土层分布为: (1) 粉质粘土, 黄褐色, 可塑, 下部为软可塑, 层厚1.2~1.4m。 (2) 淤泥, 深灰色, 饱和, 流塑, 局部含20%左右碎石及砂砾, 层厚4.3~5.8m。 (3) 含粘性土角砾, 土黄色, 饱和, 稍—中密, 含17~38%碎石, 角砾含量26.7~36.6%, 层厚为1.1~3.6mm。 (4) 残积砂质粘性土, 褐黄色, 可塑, 层厚12.2~13.3m。
工程桩静载检测结果,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该工程除4根小荷载桩外, 共对27根桩进行桩端压力注浆。
2.2 实例B某高层大厦, 主体为25层框剪结构高层建筑, 设
地下室一层。桩基础设计为800~1000mm钻孔灌注嵌岩桩, 桩长20~25m, 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花岗岩和微风化辉绿岩。由于施工中误把强风化碴样当作中风化碴样造成几乎多数工程桩都落在强风化岩层上。桩基检测结果, 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该工程共对68根桩进行桩端注浆加固处理。
2.3 实例c南昌陆军学院经济适用住房, 主体未23层的框剪
结构, 地下室一层, 桩基础设计为600~1300mm的机械钻孔循环桩, 桩长18~26m, 桩数114根, 土质较差。桩基完毕后对工程桩进行了检测, 发现部分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对不符合要求的桩进行了桩端注浆加固处理, 再次检测后均符合要求。
3 实现合理的桩端注浆条件
3.1 合理的注浆设计是实现注浆目的的前提为使桩端注浆施
工合理、有效, 有必要对注浆目标的土岩特性、地下水条件、地下埋设物分布状况和周围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并在分析相关资料基础上进行桩端注浆设计。桩端注浆设计主要包括浆液配比, 浆液浓度、注浆率、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等参数确定。
3.2 合理的注浆工艺是实现注浆目的保证 (1) 注浆管埋设桩端
注浆处理大直径灌注桩需在桩中心造一注浆孔直至桩端持力层一定深度, 然后埋入注浆管至孔底, 并封闭孔口一定范围注浆管与孔之间空隙。 (2) 压水试验压水试验不仅起到疏通注浆通道的作用, 而且注浆设计的有关参数也应根据压水试验结果做相应调整。
3.3 合理控制注浆参数有利于提高桩端注浆效果在桩端注浆
过程中, 注浆压力、浆液浓度、注入率和注浆量是变化的。合理的确定和控制其变化对提高桩端注浆效果十分重要。桩端注浆压力随注浆进展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规律。若注浆过程中压力突然急剧下降, 表明发生冒浆或漏浆现象, 应在浆液中加入相应的添加剂和采取间歇灌浆措施以确保桩端注浆效果。在桩端注浆中, 浆液浓度经历了由稀浆向浓浆变化的过程。稀浆渗透性强可扩大桩端注浆加固范围, 浓浆有利于提高桩端注浆加固区强度。
4 桩端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机理
4.1 改善持力层条件、提高桩的端承力大直径灌注桩成孔中,
对桩周土扰动降低了桩端土体强度, 水的水泡软化作用又进一步加剧其强度降低。桩端注浆通过渗透、劈裂和挤密作用使桩端持力层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浆液和土的结石体, 从而改善持力层的物理力学性能, 恢复和提高了持力层土体强度。桩底沉碴的存在因其强度低严重影响端承力的发挥。桩端注浆通过浆液对沉碴的置换、挤密和固结作用改善或消除桩底沉碴对端承力发挥的不良影响。试验证实, 桩端注浆使桩的端承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4.2 大幅提高桩侧摩阻力大直径冲钻孔灌注桩桩周泥皮和人
工挖孔桩护壁与桩周土体间空隙降低了桩侧摩阻力。桩端注浆在压力作用下, 浆液从桩端沿桩侧向上, 通过渗透、劈裂、充填、挤密和胶结作用, 对桩周泥皮置换和空隙充填, 在桩周形成脉状结石体, 如同树根植入土中, 从而使桩侧摩阻力大幅度提高。
4.3 改善持力层受力状态和荷载传递性能桩端注浆通过渗
透、劈裂、挤密和胶结作用形成桩端扩大头增大了桩端受力面积, 并且注浆对持力层加固又改善其受力状态。试验结果表明, 桩端注浆后, 桩侧摩阻力的提高先于桩端承力的提高。当桩端邻近土层的桩———土相对位移SZ≤SO (4~10mm) 时, 随荷载增加SZ增大, 桩侧摩阻力提高增大, 此时桩侧摩阻力提高 (ΔQS) 对单桩承载力提高起主导作用, 而桩的端承力潜能尚未被充分发挥。当SZ>SO时, 桩侧摩阻力下降, 而桩的端承力提高 (ΔQP) 迅速增加, 此后桩的端承力提高对单桩承载力提高起主导作用。
5 分析承载力偏低的原因
(1) 桩底持力层力学性能不良、强度低。 (2) 挖孔桩施工对桩周土体扰动产生应力释放降低了桩端和桩侧土体强度, 地下水对桩周土体的水泡软化作用又进一步加剧其强度降低。 (3) 挖孔桩护壁与桩周土体之间空隙影响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 (4) 施工中现场管理和技术水平低造成桩底沉碴和桩身离析对单桩承载力影响。 (5) 桩没到达设计要求的持力层。
6 桩端注浆工艺流程
(1) 造孔→ (2) 高压水洗孔→ (3) 注浆管埋设→ (4) 压水试验→ (5) 制浆→ (6) 注浆→ (7) 达到设计予定注浆量和终压→ (8) 封孔→ (9) 钻孔检验。若检验合格, 结束该桩补强加固。若不合格, 重复 (1) → (9) 步骤直至合格为止。
注浆顺序:首先对靠近河流一侧和建筑物边桩进行注浆以达到封闭浆液外流。然后进行中间桩注浆, 并加大其注浆量, 以达到在控制注浆总量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注浆效果。
7 小结
8.电力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篇八
关键词:电力行业 安全事故 成因分析
1 电力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1.1 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电力企业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还不够,在电力生产中所营造的安全氛围还不浓,导致很多电力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各种违规操作经常出现,这就为电力安全事故埋下了严重的隐患。一部分临时性工作,例如配电设备的维护,很多时候都没有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例如没有开具修理证书就开始工作,在一些时候没有断电就开始进行操作,这样就很容易引发触电事故的发生。这些违规操作现象正是因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够,电力职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所导致的。
1.2 事故责任划分不明
现阶段,大部分的电力安全事故的原因普遍都是由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所引起的,由于在操作过程中没有第一时间采取防范措施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基本上每一个电力企业都有自身的安全预防制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但是依然有少数部门缺乏安全意识,对待电力安全工作仅仅是应付了事,个别部门管理人员忙于生产活动,并没有重点去抓安全,发生事故之后也常常推卸责任,这种情况之下很难解决好问题,更不用说预防安全隐患。
1.3 应急体系尚不完善
一部分电力企业的安全事故应急体系或者应急制度还不够完善,当电力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不能第一时间的进行有效、有序的抢救工作,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忽略了应急预案的筹备和事故应急准备,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往往就陷入了不知所措的状态下,让本来可以及时补救的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4 安全监督力度不足
很多电力企业内部设置的安全监督机构较少,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性的知识,电力生产的安全监督职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加之很多电力企业内部的安全监督部门常常会被部分非生产性事务缠绕,他们所开展的安全监督工作仅仅是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的责任调查。最近几年以来,很多农村地区的电力设施常常被盗窃和破坏,给电力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些电力设施常年没有专人进行检查,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 电力安全事故防范策略
2.1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系统
一方面,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该随时做好事故准备,科学规划电力生产安全工作流程,落實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测工作,定期组织电力技术人员在冬夏两季用电高峰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从而增强安全应急队伍的专业素质,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还必须积极完善安全应急预案,科学合理的对应急预案进行设计,确保其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做好相应救助物资和应急设备的存储,同时要加强对电力人员的安全培训,提升其安全生产意识,从本质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2 坚持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电力企业应该坚持定期对电力职工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增强电力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在电力企业引进一些新技术新设施之后,必须要先对操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之后才能允许其上岗操作,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员工生产的熟练度,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违规操作而引起的安全事故。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安全培训工作,尽可能让所有员工都可以规范进行操作,在员工心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观念。
2.3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电力企业必须加强现场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很多安全事故发生常常就是由于现场操作的技术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规操作所造成的。有部分电力工作人员由于怕麻烦,常常在没有深入分析问题本质的情况下就开始操作,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安全操作的基础是要做好班组管理,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度,对于一些多发性的安全事故一定要在班组中反复总结,避免发生重复性错误。
3 结语
总之,电力安全生产是确保电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电力能源的基础。
电力安全生产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因此,作为电力工作者,必须将电力安全生产这一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将安全理念深入心中,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范;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不断完善安全机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积极展开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不断提升电力职工安全生产技术,确保电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迪.事故成因论对现代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启示[J].科技信息,2011(05):P15.
[2]柳明.电力行业误操作事故的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才智,2011(06):P38.
9.安全无事故证明 篇九
兹证明扬州美锦云天别墅样板房装饰工程由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合同造价暂定243万元。开工日期为2014年2月7日—2014年4月15日。在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特此证明!
美锦(扬州)置业有限公司
证明
兹证明由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施工的扬州美锦云天别墅样板房装饰工程,因本项目为样板房工程,故我公司未办理该工程装饰施工许可证、室内环境检测报告、消防验收文件、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工程验收备案书。
特此证明!
10.房屋顶棚质量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篇十
1 顶棚空鼓脱落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1 顶棚空鼓脱落原因
1)基层处理不当。直接抹灰顶棚主要表现为:抹灰前对基层的脱模剂、油污等清理不干净;楼板混凝土基层较光滑,虽采用1∶1的水泥砂浆甩毛处理,但很分散且不均匀,一般为自然养护影响黏结力;抹灰前对基层浇水不充分,导致抹灰后砂浆中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而迅速干燥,从而影响抹灰层与基层的黏结力,导致抹灰层与基层空鼓,严重时引起脱落危及人身安全。吊顶棚抹灰主要表现为:面板采用纤维板或胶合板,板材施工时未经处理直接铺钉,然后在上面抹灰罩面,由于板材较干燥,极易吸收抹灰层中水分,导致抹灰层水分不足严重影响黏结,从而引起抹灰层空鼓脱落。
2)抹灰施工操作不当。顶棚抹灰层总厚度过大,规范规定现浇混凝土楼板顶棚抹灰层平均总厚度不得大于15 mm;抹灰层一次完成,使黏结面产生滑移,在自重作用下抹灰层极易与基层剥离,导致空鼓脱落;抹灰层虽分层涂抹,但为了赶进度,未待前一层砂浆干燥就进行后一层抹灰,每层抹灰跟进过紧,使湿砂浆黏在一起,起不到分层作用,造成砂浆收缩率过大而产生空鼓、裂缝。
3)楼面施工的影响。在顶棚抹灰完成后,就开始进行楼面水磨石、花岗岩、大理石、地缸砖的施工,施工过程中的敲击振动也会引起抹灰与基层分离形成空鼓,并导致脱落。
1.2 顶棚空鼓脱落预防措施
1)合理的基层处理。直接抹灰顶棚基层处理:混凝土基层上的油污、隔离剂用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清理干净,并清除基层上残浆、灰尘。然后用1∶1水泥砂浆薄抹一层或密撒水泥浆。抹灰前1 d基层浇水湿润,抹灰时再洒水一遍。吊顶棚基层处理:为使纤维板的含水率与大气中的相对含水率相平衡或接近,减少板材吸湿引起的空鼓脱落,对纤维板宜进行浸水湿处理。具体做法是:将纤维板放在水池中浸泡15~20 min,板从水中取出后毛面向上,堆放在一起,约24 h打开,使整个板面处在室温10℃以上的大气中,与大气温度平衡,一般放置5~7 d后就可使用。面板用石膏板代替纤维板,可减小腻子层水分损失,大大降低空鼓几率。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抹灰分层进行,每遍抹灰厚度以5~7 mm为宜。第一道抹灰与模板顺纹方向垂直,用铁抹子用力抹实,第一道灰抹完后,紧跟抹第二道找平层,待六七成干后,即可罩面。刮杆刮抹时用力均匀,避免黏结面错动起鼓。抹灰层的平均总厚度不大于15 mm。每遍抹灰完成后及时洒水,抹灰完成后洒水养护7 d以上。待抹灰层干燥后才进行楼板面层施工,尽量减小对抹灰层的震动,避免空鼓现象的产生。
2 顶棚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1 顶棚裂缝原因
1)直接顶棚裂缝。当结构层为预制楼板时,由于预制板安装不时震动导致板底抹灰裂缝;墙体不均匀沉降导致预制板移动,形成预制板间纵向裂缝或预制板支撑在梁处裂缝;当结构层为现浇板时,大部分裂缝由于墙体不均匀沉降而产生;抹灰层砂浆水泥选用硅酸盐水泥或快凝水泥,砂浆水灰比过大等,都会导致砂浆层凝结后产生过大收缩引起裂缝。
2)吊顶棚裂缝。板材放置较长时间或连续受潮浸湿,体积膨胀变形,安装后石膏板因自然干燥收缩,导致接缝处裂缝;由于石膏面板拼装未留伸缩缝,石膏板热胀冷缩导致裂缝;嵌缝材料不合格,嵌缝腻子无韧性,接缝带黏结力不强,都会导致拼板接缝开裂;灯具开孔没有保护措施,引起吊顶振动而出现板拼缝裂缝现象。
2.2 顶棚裂缝预防措施
1)直接顶棚裂缝预防措施。基层为预制板时,板端支撑应座浆20 mm,以避免板底不实震动引起裂缝;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引起顶棚裂缝,顶棚抹灰最好在主体竣工后3个月开始进行;抹灰砂浆尽量选用水化热较小的水泥,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以减小抹面砂浆因凝结过快产生收缩裂缝;严格控制顶棚抹面砂浆水灰比,防止由于水灰比过大产生收缩裂缝。
2)吊顶棚裂缝预防措施。吊顶面板采购后要防止受潮,在使用环境下存放1~2 d,使其湿度与环境平衡,可有效减小干缩膨胀裂缝;罩面板拼接越紧密,越容易出现吊顶开裂。施工规范要求吊顶罩面板之间应留3~5 mm缝隙,并进行45°倒角,使用原子灰或弹性腻子刮缝,然后贴黏结力较好的牛皮纸或涤纶布绷带,用刮刀顺着纸带方向刮压,使腻子均匀地挤出纸带外[1];灯具开孔宜采用切割方式,严禁采取敲打开孔。
3 顶棚变形
3.1 顶棚变形原因
1)龙骨、吊筋间距过大,缩小材料规格,在有障碍物体阻碍的局部空间未做过桥支架设计或支架刚度不足等,都可能引起吊顶下挂变形。吊杆本身弯曲,安装一段时间后,在板材的重力作用下,逐渐被拉直,从而引起龙骨和面板层不均匀下沉变形,造成接缝处出现裂缝。
2)龙骨未起拱,主次龙骨截面尺寸偏小、安装前就不顺直,吊顶安装好后在自重作用下向下弯曲产生变形。
3)没有做好半成品和成品保护措施。非上人吊顶棚,吊顶安装完毕在内穿电、暖通等管线,随意上人,直接踩在主龙骨架上,甚至踩在次龙骨上,产生振动,骨架变形,造成顶棚变形。
3.2 顶棚变形预防措施
1)严格按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不得随意加大龙骨、吊杆的间距,减小其规格尺寸。吊杆在施工之前应调直,间距控制在1.2 mm以内,吊杆距主龙骨端部距离不得大于300 mm,当大于300 mm时,应增加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1.5 m时,应设置反支撑。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并增设吊杆;主龙骨间距一般为900~1 000 mm;在较大洞口(空调洞、灯箱等)或障碍物体阻碍的局部空间应做过桥支架设计,避免引起吊顶下挂变形。
2)吊顶安装时,必须按规定起拱,起拱高度为短跨的1/200,同时避免吊点受力不均现象[2]。覆面龙骨底边必须处于同一平面,决不能用底面挠曲的材料。面板铺平整后进行装钉,螺钉与板边的距离宜取10~16 mm,板中间螺钉的间距宜取150~170 mm。
3)做好对半成品及成品的保护。对于非上人吊顶,应严禁上人作业;对于必须上龙骨检修的吊顶,应按设计设置主龙骨或检修过道。
4 结束语
虽然顶棚极易出现空鼓脱落、裂缝、变形等现象,只要通过合理构造设计,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严格按设计、施工规范施工,顶棚质量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