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2024-09-20

《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精选7篇)

1.《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一

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教案示例

酸碱盐的复习课之一

教学目标

1.巩固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的知识。

2.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教学过程

[引言]

前面学习了酸、碱、盐的组成、分类和命名,学习了不少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本节课对这些知识作一些练习和归纳,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一、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

1.让学生再仔细阅读和思考第一节教材中酸、碱、盐的定义,巩固对酸、碱、盐组成的认识。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硫酸钠

碳酸钾

磷酸

硝酸

硝酸铜

氯化亚铁

氢氧化钡

氢氧化钙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Cu(OH)2

CaCO3

Fe(OH)3

MgCl2

NaHCO3

H2SO4

H2CO3

Ca(H2PO4)2

二、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Mg+HCl

(2)Fe+HCl

(3)Ag+H2SO4(稀)

(4)Zn+CuSO4

(5)Ag+ZnSO4

(6)Zn+H2SO4(稀)

用大试管演示一小块钠投入稀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这实验也可在培养皿中进行,并用投影仪把实验现象投射到白色幕布上。师生共同分析实验所产生的.现象。

[小结]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

2.单质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生成。这是因为: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三、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盐跟酸、盐跟碱、盐跟盐的复分解反应。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BaCl2+H2SO4

(2)Na2CO3+HCl

(3)FeCl3+NaOH

(4)NaCl+Cu(OH)2

(5)K2SO4+Ba(NO3)2

(6)CaCO3+NaCl

1.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2.盐跟碱反应时,反应物中盐和碱都是可溶的。如上述练习中(3)能反应,(4)则不能反应,因Cu(OH)2不溶。

2.《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二

一、二酸比量

[练习1]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 (不考虑水分蒸发) , 则两瓶溶液 () 。

A.质量都减少

B.质量都增加

C.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D.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拓展]我们在实验室中如何稀释浓硫酸呢?

[重点凝练] (1) 浓盐酸具有性, 浓硫酸具有_________性。 (2) 怎样稀释浓硫酸?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瓶浓酸质量和质量分数的比较, 复习了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这两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从质量分数变小的事实入手将实验室中如何稀释浓硫酸这个问题串联起来。

二、酸洗钢铁

[练习2]在焊接钢铁时, 工人师傅往往用稀盐酸清洗钢铁, 但有经验的师傅都知道不宜把钢铁放在酸中太久, 你能用方程式告诉大家这其中的奥妙吗?小明受到这个问题的启示, 把氧化铜和铜分别放在稀硫酸中, 你能说一说小明观察到的主要现象吗?

[拓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稀硫酸和稀盐酸有着相似的一些化学性质, 怎样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用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

[重点凝练] (1) 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 (2) 活泼金属+酸→盐+________。 (3) Cl-、SO42-的检验。

[设计意图]初中化学中稀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最典型的当属氧化铁和氧化铜与酸的反应。从以酸洗钢铁的用途着手, 先复习了酸的共性, 然后很自然导入到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个性差异上, 即Cl-、SO42-的检验。

三、双碱变质

[练习3]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往往有一层白色物质, 这种物质是________, 形成的原因是: (1) ________;用稀盐酸可以除去这种物质的原理是: (2) ________。 (1) 、 (2) 均用方程式表示。

[联想]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1) ________; (2) ________。

[拓展]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都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很多同学认为可用这两种碱溶液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你认为呢?

[重点凝练]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________。

[设计意图]以双碱变质为引子重温了碱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拓展内容解决了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氢氧化钙溶液, 而除去二氧化碳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的问题, 凸显了两种碱化学性质的通性和二者溶解性上的差异。

四、百变纸花

[练习4]小明将一朵无色纸花浸在一种紫色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捞出晾干, 他向这朵纸花上喷了无色溶液B, 纸花变成了蓝色, 然后又向这朵纸花上喷了另一无色溶液C, 纸花又变成了红色。猜猜看, 他用了哪些溶液?

[拓展]若土壤的酸性是由硝酸引起的, 如何改良酸性土壤?若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该怎样处理?胃酸过多的患者服用的药物中常含有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物质, 这是为什么?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重点凝练] (1)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_____色, 遇碱溶液变______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变_____色, 遇碱溶液变_____色。

(2) 中和反应:酸+碱→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H2O。

[设计意图]百变纸花的魔术情景来源于酸碱指示剂与酸溶液和碱溶液作用显示不同的颜色, 以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拓展加深了中和反应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三盐争气

[练习5]100g碳酸钙、106g碳酸钠、84g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 哪种物质产生的气体最多?

[拓展]怎样证明双碱变质中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生成碳酸钠?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这种杂质?

[重点凝练] (1) 酸+盐→_____+_____; (2) 碱+盐→_____+_____; (3) CO32-的检验。

[设计意图]趣味计算引入盐和酸反应的规律, 拓展则把CO32-的检验、沉淀法除去CO32-联系起来, 丰富了实验探究的内容。

3.一道题串联酸碱盐复习课 篇三

2013年以来,我县积极推进以自主学习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校提出了“问题牵引”教学模式的尝试。“问题牵引”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导向,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设计学习活动为师生互动的基本形式,以解决问题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整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

【设计思想】

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是前七章知识的综合和提高。这章教材知识系统性强、概念多、涉及的化合物种类、反应类型多,反应规律较复杂,是初中化学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教好这一教学内容,我认为应突出重点,讲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酸碱盐性质的基本规律,再通过一到两个较好的题目把知识点串联起来。面对如此繁多与复杂的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如果还是把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显然教学效果会很差,也不便于学生识记。在复习时,复分解反应条件的讲解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然后进行酸碱盐规律性内容的总结,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设计了酸碱盐复习的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请同学们回忆并写出最近学习的复分解反应,观察并总结其中有何规律?(由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完成)

教師引导学生总结: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三者有一

即可)

1.有沉淀生成

如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生成Cu(OH)2沉淀,同时得到Na2SO4溶液。

CuSO4+2NaOH=Cu(OH)2+Na2SO4

2.有气体放出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碳酸盐。

NaCO3+2HCl=2NaCl+H2O+CO2↑

3.有水生成

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有水生成。

NaOH+HCl=NaCl+H2O

请学生讨论分别总结出常见的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完成下列问题:

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如下图化学反应的溶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1)A为一种常用的试剂 ,滴入到溶液Y中显

。(填颜色)

(2)若X是稀盐酸、B是氧化物,则它们之间的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常被用作 (填用途)。

(3)若X是稀硫酸,C是单质,则绿色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

(4)若X是稀盐酸、与D反应制取一种化学上的常见气体,则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 (填“是”或“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用(1)反应检验,方程式是 ,现象是 。

(5)小红同学从某一歉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应向农田里施加 。(填化学式)

(6)若Y是NaOH,依据反应(1)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7)若Y是Ca(OH)2,E是一种常见的氮肥NH4NO3,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该反应说明施肥时,要避免氨态氮肥与

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反应(2)在农业生成上的重要用途是 。

(8)已知NaOH+NaHCO3=F+H2O,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F的化学式为 ,写出Y与F的反应方程式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如下特点:

1.通过对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规律的掌握

从日常生活中的“酸”的体验出发,学习溶液的酸碱性的定性、定量检测及生命活动的关系,以几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为主线,并根据性质引出酸、碱、盐的广泛应用,其间穿插复分解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肥料及化学史等知识。这样需要老师在平时学生已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再归纳,并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一道题能够很好地涵盖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并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4.《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篇四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都需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做题时与物质的性质又联系不上,即使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没有清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全凭做题经验套解习题。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识别物质类别,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体会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案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

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意图

发给学生复习课的学案,

展示教学情境一的内容:

将提供的物质按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回忆所学的

酸碱盐知识,将

各物质类别进

行分类整理。复习物质分类,辨认物质所属类别

组织学生讨论,展示教学

情境二内容,然后完成学案的内容:填写鉴别稀硫酸和石灰水的方法。完成填充,复习酸、

碱的性质复习酸碱盐

的化学性质、

培养从一般

到个别的演

绎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教学情境三,然后完成教学案的内容:填写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内容。

完成填充,复习

复分解反应发生

的条件。复习利用复

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培养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反馈练习引

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时的思路。思考并完成反馈练习然后讨论总结出解题过程中的思路,小结解题方法陪养学生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5.《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五

1.巩固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学会运用酸碱盐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重点难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课前准备】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颜色:

⑴无水硫酸铜固体 ⑵硫酸铜溶液 ⑶硫酸亚铁、氯化亚铁溶液 ⑷氢氧化铜 ⑸硫酸铁、氯化铁溶液 ⑹氢氧化铁 2.常见的特殊沉淀:

⑴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⑵溶于酸有气体产生的白色沉淀:、;

⑶溶于酸无气体产生的沉淀:、、。【学习过程】 【交流讨论】

请用尽可能多的方法鉴别下列2组物质: ⑴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⑵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活动探究】

一、物质探究

例:某校兴趣小组在我市某地收集到两种岩石样品A 和B。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B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H 是单质,图中部分产物被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的主要成分B 的主要成分

(2)写出图中下列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⑤ ⑥。【方法点拨】

二、关系探究

例:现有H 2SO

4、BaCl

2、NaOH、Na 2CO

3、Ca(OH2五种溶液和CO 2一种气体,有下列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的化学式填入图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

【方法点拨】

【课堂训练】从Ba(OH2、Na 2SO

4、稀HCl、BaCl 2四种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入下图方框中。

三、组成探究

例: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BaCl

2、KOH、KNO

3、MgCl

2、CuSO 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 和无色..溶液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有,一定不含有 ;

(2)向无色滤液①中加入KOH 溶液,无任何现象,再加入过量..的某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B 和无色滤液②,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3)向无色滤液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将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固体C。如果固体C 中只有两种元素,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不含有,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如果固体C 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方法点拨】

【课堂训练】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 2CO

3、CuSO

4、Ca(OH2、Na 2SO

4、NaCl 等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部分该固体溶于水,可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

。请回答: ①该固体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②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⑴酸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⑤ ⑵碱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⑶盐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四、拓展探究

例: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请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A、B、C 的化学式: ;。

(2试写出HC l →B 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方法点拨】 【课后拓展】

1.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 点、。

2.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铵、碳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溶液;

(2)在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3)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并有无色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在滤液里,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色。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5)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3.(1)白色沉淀A 的化学式为,Ⅰ、Ⅱ分别为 操作。

(2)向无色溶液中加Na 2CO 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经分析知,原溶液中的杂质由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杂质的成分可能是(有几种填几种):① ②

③ ④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 的NaOH 样品(杂质为Na 2CO 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 2的质量计算出Na 2CO 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 的质

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 2 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1)该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为多少?(2)该样品中NaOH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思与交流】①从图中0~A 点说明:在NaOH 与Na 2CO 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OH 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 相比,中和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自主探究】

6.酸碱盐讲评课教案 篇六

[讲解]下面我来小结一下昨天同学们做的练习:100分6人,90分以上35人,80分以下18人,总体上讲是可以的,但也有部分题目做得不尽如人意,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些题目,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相关内容,本章我们接触最多的两种反应类型是(学生齐答)[板书]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投影]简单说明金属 + 酸、金属 + 盐对金属的要求 [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

[提问]碱 + 盐、盐 + 盐对反应物有何要求?如何判断一个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呢?

[板书]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投影]常见沉淀、气体

[过渡]这些知识同学们掌握得都比较好,为什么部分题目不够理想呢?我认真分析了同学们的试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不够仔细(如8、18题……)

投影、讲

2.简答题专业术语使用不够准确(如17、21题……)3.反应条件、原理不能灵活运用(如8、11、15、17、19题……)

投影、讲 学生讲分析

4.有关题型的解题方法没有掌握(如9、17、18、19、20题……)[板书](常见题型有)鉴定:先观察、后相互反应(讲6、9)

检验:(讲18,所加物质能否起到除去Na2CO3的目的呢?)

除杂:不增、不减、易分(让我们再来分析一道推断题)

推断:(讲19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实验方案评价:(讲20得出)理论、操作、经济、环保 [讲解]对做对的题目,我们也要仔细思考,比如数据、条件、问题发生改变了,我们能否顺利完成,分析16题

7.《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七

【关键词】初中化学 酸碱盐 教学研究 有效性

化学知识内容繁多、知识琐碎,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酸碱盐就是初中化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其中考查相关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得分率普遍不高。学生对这一难点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失去了对化学的兴趣。对酸碱盐知识的突破,能够有效地攻克学生思维中的障碍,建立学习化学的信心,确保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一、多维预设,灵活实验激励学生的感知

化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事实上,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在让学生认识酸碱盐时,选择代表的物质来进行实验探究,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学生进行感知,用实验让学生认识酸碱盐,从而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对实验的深入探究,从而实现对酸碱盐的有效学习。

1.从导电性来感知阴阳离子的存在

建立导电性的实验,让学生针对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实验,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灯泡变亮了;从而让学生探究其中的为什么?是什么传输了其中的电子?帮助学生形成离子的思想: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阴阳离子而使得溶液可以导电。

2.从PH值来感知酸碱盐的存在

建立溶液的PH值(或者指示剂)测定的实验,让学生对上述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进行PH值测定,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溶液的PH值有着明显的不同;进而让学生探究什么原因会使得溶液的PH值不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的认识到这是由于离子的不同而造成的,建立学生离子性质的思想: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性质。同时给学生提出酸碱盐的名称,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

3.综合实验来总结酸碱盐的定义

根据上述的两个实验,学生知道了有些物质在溶液中可以电离出阴阳离子,同时这些离子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根据这样的性质来让学生探究怎么判断物质的不同性质,启发学生利用别的物质作对比,让学生选择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来再次测定PH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酸碱盐的定义,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和修正,从而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酸碱盐的内涵和实质。从一定程度上也掌握了物质的分类的内涵。

二、构建课堂,建立框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课堂的学习中,既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的现象,又要能整体俯视全局,清晰地建立课堂的主干、分支,才能使学生不至于混淆概念,清楚的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对概念和性质认识的高效性。

1.构建酸碱盐的性质框架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酸碱盐,教师可以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酸碱盐性质;例如让学生回顾指示剂和酸的现象、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铁锈和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从而构建出酸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之间的反应框架,让学生深入理解酸的五个性质,并以此建立碱和盐的性质框架。这样的框架构建,使得学生从“无序”到“有序”,只要给出一定的酸碱盐,学生就可以顺着物质找出相应的性质。

2.利用物质分类巩固知识

通过学生对酸碱盐性质的构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物质的分类”的学习,引导学生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而分为了单质、氧化物和酸碱盐,并与学生一起建立物质分类的框架。从课堂的表面看,这节课的知识量比较大,但是在难度上要适当降低,只要引导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物质的分类找出相应酸与金属、酸与金属氧化物等反应即可,先让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建立起学生对知识的有序构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便于进一步深化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度,提高学生概念理解的高效性。

3.书写化学方程式灵活知识

方程式和反应现象是学生学习酸碱盐的第二大障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学生不仅容易忘记也不会灵活运用,起不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方程式的记忆时,教师可以根据构建的框架,让学生书写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学会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生对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已经熟悉之后,可以让学生仿写其余的酸与氧化铁之间的反应;还可以让学生仿照写其他的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以这样的方式类推到不同的酸与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灵活掌握酸碱盐之间的方程式书写,使学生在逐步练习中找到书写的规律:相互交换,价态不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习起来便有了一定的积极性,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由通性带个性认识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虽然有一些规律和框架来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在其中还包含着众多的不同,和物质本身具有的特性来制约规律的形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通性的基础上找到物质的个性,创建一些实验来帮助学生细致认识每个物质。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对比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相同物质的不同个性。

对比实验1:让学生比较浓盐酸和浓硫酸,观察打开瓶塞时瓶口的现象?同时操作这两者用水稀释时的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浓盐酸在瓶口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白雾”,而浓硫酸没有。在稀释时,要将浓硫酸沿玻璃内壁缓缓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这充分说明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在稀释时要放出大量的热。让学生明白同类物质在性质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对比实验2:让学生观察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的反应,在现象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稀盐酸与硝酸钡不反应而和稀硫酸反应。这是因为稀硫酸在与硝酸钡溶液反应时有硫酸钡沉淀生成;这个实验的发生不易是由于氢离子造成的,而是因为硫酸中的硫酸根引起的。使得学生充分的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认识到了盐酸和硫酸各有个性。

通性和个性的学习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学生可以由通性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个性却刚好相反,需要学生在运用的同时及时考虑个性因素的存在。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渐渗透,一点点总结强化,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特性实质是由离子的特性引起的,从而建立学习化学的思维严密性。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顺势而导。通过深入研究教辅材料,建立学生与酸碱盐知识之间的桥梁,构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实验探究模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形成化学思维,逐步地对物质按照一定的性质进行归类,从而深刻理解酸碱盐的涵义。

【参考文献】

[1] 孙学东. 如何提高酸碱盐教学的有效性[J]. 考试周刊,2010(44).

[2] 张永乐. 细究因促教学——探析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的困扰[J]. 新课程(教研),2010(09).

上一篇:四年的学习生活的自我鉴定下一篇:医院上半年双向转诊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