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2024-07-18

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共11篇)

1.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篇一

一是缺乏适用、规范的管理案例教材。目前市场上虽有一些案例教材,但要么是事例汇编,要么是经验论证,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局限于知识点案例,缺乏综合案例;注重定性研宄,忽视定量分析;国外案例很多,国内案例很少;着重于叙述说明,忽略提供背景材料。

二是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教师和学生为顺利进行管理案例讨论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需要较好的软硬件环境。现有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充足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教学经费上投入少。把案例教学,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规范教育管理的一个手段。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一种独立性强,随意性大的工作,历来存在难以规范和管理的问题,把案例教学作为规范教育管理的手段可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考试制度需要改革。主要侧重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局限于以分数衡量知识水平。在某些注重学生能力的课程考核时以开卷、写分析文章、学期论文等方式进行成绩鉴定。注重平时成绩,实行等级制考核。有效解决案例教学课程成绩评定的难题。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做法

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理论研宄、企业管理案例课堂教学研宄和企业管理案例实践教学研宄三部分。

(1)案例教学法研宄,主要内容是案例教学法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方法及案例教学与实践研宄;

(2)案例课堂教学研宄,主要内容是如何在课堂开展案例教学,此部分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授课时使用;

(3)企业管理案例实践教学研宄,主要内容是研宄教学案例的实践,即在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一个案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深入到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对案例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描述、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进行考试答辩,即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先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讲授的案例内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目标、要求及实践内容,分组调研、布置讨论题,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结合案例内容分组进行实际调研和查阅资料,调研总结、调研报告、讨论题的答案及课程考核答辩形式等。

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具体做法如下:通过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研宄找到一种使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重点是企业管理案例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寻求有效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

企业管理案例教学重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案例理论与实践教学新模式,使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成为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改变教学过程中单独由教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从管理案例所营造的实践氛围中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使之成为一种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管理学案例实践教学的研宄内容主要是按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内容主要为组织管理与组织结构设计、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与市场调研、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CS战略策划与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依法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营管理等十个单元。每单元1~2个案例,根据各单元学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1~2个案例涵盖了单元学科的重点与难点,每个案例的知识点既是案例对应的专业学科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方法等知识点。

通过对案例情景事件的描述,让学生了解现实中的企业管理实践过程,身临其境地进入企业管理者的角色,面对企业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独立地开动脑筋、深思熟虑,为案例企业判别问题所在、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对所提出各种对策进行可行性分析判断、直到优选出满意方案。其课堂教学在课程的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式教学、视频教学(VCD)通过采用课内引导,课堂讨论,交分析报告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以学管理综合案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管理综合案例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一个案例,深入企业实际调研,对案例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描述、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进行考试答辩。通过反复多次的答辩过程,使学生摸索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进而提高其管理决策的技能水平。

教学模式上先由10位教师每位教师讲授案例内容、分组调研(10人一组)、布置讨论题,学生用业余时间(或暑假)进行调研(到企事业单位,结合案例内容分组进行实际调研)和查阅资料,调研后进行总结,写出调研报告和讨论题的答案,10位教师用10学时分组进行课程考核,课程考核采取答辩形式。

除了课程10学时的实践以外,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要与专业实习结合起来,加大实践环节,让学生真正把案例把握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成绩考核方式。考试为采取答辩形式。课程考核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课程任课教师分组对学生进行答辩考核,学生以组为单位,形成讨论题的回答意见和实际调研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上课出勤、结合案例到企事业单位实际调研情况、查阅资料回答案例讨论题的情况、答辩情况及创新工作等情况。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实践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50%实践考试成绩占50%(以学校的规定为准)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作业成绩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构成,其所占比例由任课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实践考试成绩由实践调研的参与情况、实践训练课题的完成情况、实践报告、实践答辩情况等构成。

企业管理案例教学还要开展数字化管理案例教学的探索,运用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宄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编写案例教学课件,使案例教学由文字型案例到多媒体型案例、由静态封闭的课堂讨论到动态开放的课内外交流、由课堂交流讨论到电脑设计仿真、由师生的双向沟通到团队的多向沟通,从而适应数字化环境下人才的培养。

2.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篇二

一、案例样稿的确定

2012年初, 学校决定每名中层干部撰写一份管理案例, 编撰校本管理案例汇编。鉴于学校管理干部队伍的实际, 学校没有照搬遥不可及的MBA教育的案例, 以平和务实的态度, 提出4点撰写要求:

1.案例须是本人的真实经历;

2.内容既可以是经验, 也可以是教训, 人名可以用化名;

3.要有深入的点评, 包含管理的感悟和反思;

4.叙述生动自然, 可以做必要的描写, 为主题服务。

根据这个要求, 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案例样稿。因为是第一次做, 样稿选择经验了几上几下的过程, 颇费周折。

我们先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沟通方面的案例, 稍作改编。这份案例讲的是一个部门经理向公司老总争取旅游指标的事件, 先叙述了部门经理如何沟通失败, 并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接着讲述了同样情况下成功沟通是如何实现的。并简要介绍了成功沟通的要素。这个案例的优点是:有成功有失败, 对比鲜明。但不足有三点:一是比较复杂, 写起来难度大。二是同一件事经历成功失败两重天, 机率偏小, 撰写者容易根据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推想另一半, 流于想像, 失去真实性。三是案例取材于公司, 和学校有一定距离。后来没有使用这个案例。

我们接着改编了第二个案例样稿。原案例讲公司老板先后让两个人去买菜, 一个是布置一样做一样, 一连跑了几趟。另一个是个有心人, 布置的没布置的信息, 都搜集到了, 一趟搞掂。我们把它改编为学校实训室检查的例子, 两个人同样检查实训室, 收获和汇报迥然不同。这个案例尽管是学校的事, 能够启发思路, 但与中层干部的管理有一定的距离。后来也没有使用这个案例。

根据新的思路, 我们找到了第三个案例样稿, 借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宋敏娟采写的案例“二级学院院长的改革为什么失败”作为我们管理案例的样稿。这份案例讲某大学二级学院院长“新官上升三把火”, 推出改革十大举措, 却遭到抵制, 推行困难, 上任仅一个学期不得不以辞职收场。案例后的“点评”部分, 既点出了他在“情况不熟悉, 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凭着一腔热情大干快上”这一失败原因, 又对新任领导干部上任之初“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做了深入分析。整个案例不唱高调, 紧贴实际, 对中层干部具有指导意义。这份案例样稿随征集案例通知发出, 中层干部对案例有了个大概的认识。

二、案例集的编写

尽管我们制作了样稿, 但收上来还是五花八门。有的浑然一体, 夹叙夹议;有的写成了总结和感悟, 没有具体事件场景;有的图文并茂, 表格流程兼备。我们尽量按照样稿的体例进行调整, 有些没办法调整, 只好同中存异, 大的方面保持统一, 具体内容保留个性。

原来设想, 案例正文后面的点评分成两部分, 一点是就这件事本身的“反思”, 分析得失及原因;第二点是“感悟”, 拓展开来, 举一反三, 就同类事件总结管理规律。但在具体操作中, 写起来两部分不容易分开, 编起来两部分较难平衡。只好结合实际, 将设想的“反思”和“感悟”两部分糅合, 统一为“案例分析”, 可长可短, 较好保持了体例的统一。

三、案例的运用

既然案例编写的初衷着眼于培训, 案例汇编在一起并不是案例编撰工作的完成, 还必须按照“施行分类, 便于抽取, 用于培训, 发挥作用”的原则进行分类和推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案例分类

分类是运用的前提。简单按撰写人职务排序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四平八稳。以我院为例, 我院50余篇案例, 将近150页, 逐篇看下来, 费时不少, 利用效果将打折扣。从案例本身来看, 内容繁多, 难以切分。再考虑案例分析, 经验、教训感悟夹杂, 更增加划分难度。最后, 我们按照案例本身对于撰写人的成败得失出发, 对案例划分了“经验、教训、感悟、教训”四个版块。撰写人比较成功的事件处理归于“经验”, 撰写人认为没有处理妥当的归入“教训”, 撰写人认为既有成功的方面, 又有可改进之处, 这样的归入“感悟”, 撰写人通过案例叙述行“讽谏”之实的归入“建议”。这样, 标准清楚, 一目了然, 为利用打下了基础。

(二) 案例评选

我们找具有管理经历的教职工对案例进行评奖, 随教师节表彰会上举行颁奖仪式。这样, 既可以鼓励积累工作经验, 写出更具启迪意义的案例, 又对管理案例工作进行了宣传。

(三) 管理论坛讨论

学校管理论坛一项内容就是案例研讨, 选取部分案例, 分组研讨, 共同“问诊”, 这种结合具体事件的“做”而论道, 比泛泛的“坐”而论道, 对高职院校中层干部更为实用。

从实践来看, 案例工作对于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功不可没。目前, 我们正在开发网络“案例资源系统”, 将案例积累工作日常化、检索便捷化、提取自动化。相信“案例资源系统”的开发, 会使管理案例的交流学习变得更加方便, 因而成为干部校本培训的又一利器。

摘要:管理案例撰写和交流有助于提高干部素质, 渐受重视, 却知易行难。本文整理所在学校编写运用管理案例的成功实践, 夹叙夹议, 从样稿选定、案例集编写、分类运用等方面介绍经验。

关键词:高校,管理案例,编撰,经验

参考文献

3.现场管理措施与实践分析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这项工作是建筑企业各项工作的核心环节,它对施工现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工程中所用原材料的成本、质量控制有着重要作用。所以一个好的建筑企业不仅要认识到施工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也要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高上来,以此来提高企业知名度、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1.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管理的内容

建筑施工工程现场管理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它的内容包括多方面,如建筑施工总平面、进度、质量、安全、预算结算等管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交通顺畅,施工用水用电及排水系统正常使用,制定并实施文明施工的措施等是施工总平面管理的内在要求。施工进度管理是对建筑施工工期进行管理,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质量管理是对工程进行质量监测,确保施工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施工安全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建筑施工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施工预算和结算是施工企业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对其进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2.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等。当前仍有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现场施工管理体系,管理水平低下,施工现场往往杂乱无章,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安全事故、质量问题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一些具体项目的质量控制系统的建立不够完善、现场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少数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也会造成局部的施工质量监管缺失。同时,各种原因,网络计划技术在施工现场还难以全面普及,现场的大部分管理工作还要应用传统的方式和靠经验来完成,方法落后,工作效率和质量不高。施工现场主要存在下列安全隐患:部分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不按批准的方案进行施工;脚手架、安全挡板搭设、脚手板铺设不够规范;立杆基础不实和地面无硬化,缺乏排水措施;施工工具、材料不按指定的位置而任意堆放;施工现场的安全引导、警示设施不足;高空作业场地安全警示和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施工工作面违规住宿;文明施工措施不足等。虽然形成安全隐患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和制度不够完善;部分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不重视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管理上贪图方便、怕麻烦,对安全工作存在侥幸心理;思想不重视、制度有缺失促使安全隐患经常存在。

3.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措施

3.1强化现场科学管理的意识

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认识,深刻了解现场管理的职能和作用,才能搞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到这种情况,员工素质、科技水平、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的企业,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其生产效益、工程质量相差很大。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秩序是效率的基本前提,没有秩序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没有效益。施工现场管理得当,物料可以节约,人工、材料、设备费用等可以减少,现场不会出工伤事故、质量事故、火灾等事故,可以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社会效益。强化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是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

3.2完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靠质量出信誉,靠信誉争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首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领导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并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及时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强化工人的质量责任心,同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并按规定建立奖罚制度,与各级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其次应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巡回检查,走动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在全面抓好施工质量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管理措施,。

3.3加强现场施工动态管理

随着工程的进展,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进出现场,不同用途的机械设备也随之进入或撤出现场。特别是施工材料,种类多,消耗大,哪些材料该进,哪些材料要缓进,进多少,都要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及时调动调整。如果让不该进场的进了场,就会造成现场拥挤混乱,不但影响施工的正常秩序,影响到施工进度,还可能造成窝工和浪费。

3.4实现原材料科学管理

建筑安装工程所用的材料费用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因此在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材料管理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工程所需材料不仅要进行货源的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供货信息,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而且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计算实际需要的材料、设备总量,编制好需求计划。在施工中做好旬、月计划,要充分考虑资金的合理运转和现场场地实际情况以及工程进度需要,合理安排施工所需机械的进退场,特别要注意材料的保管,以免出现如水泥在保管中因违规堆放出现受潮及底层结块、钢筋未垫好而出现锈蚀导致不能使用等现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制定适合企业自己的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实行科学管理,制度化管理,才能使得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长青.工程现场施工如何管理[J].硅谷2013(12).

4.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篇四

封面实训时间:2012年6月5日~2012年6月6日 实训项目:铁路集装箱货运站货运业务办理流程分析

实训地点: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区,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重庆集装箱中心站

一、实训目的1、通过实地访问重庆西部物流园区,了解综合型物流园区产业聚集、区域物流、运输枢纽、货运配载、商贸流通、城市配送等功能,领会物流中心布局形态、设计原则和规划方法;

2、了解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重庆集装箱中心站各类运输单证的格式和铁路货场主要设备,熟悉铁路集装箱货运站承运发送作业、到达交付作业和中转作业等作业类型,掌握铁路集装箱货运站业务处理流程,领会货运站与铁路编组站以及货运站与公路运输公司等其他多式联运参与者的业务关系;

3、增强物流商务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对物流商务管理专业的认同度,在实训中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训任务与要求

1、在实训前查阅并熟悉重庆西部物流园区和中铁联集重庆站的功能定位、业务范围、物流节点类型等背景材料,如《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概况与发展战略》《中铁联集股东结构》;

2、提交一篇2500字左右的参观报告,内容包括:物流园区概况、布局形态与选址规划,中铁联集设施设备、作业类型与业务流程等。

3、格式要求:正文字体宋体、小四号,行间距1.5倍,标题依次增加字号。

4、报告提交截止日期:2012年6月15日

三、实训内容:

3、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区,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重庆集装箱中心站业务流程主要有收货、仓储、发货、配送、物流包装、信息管理。

走进中铁联合国际集装箱有限公司物流,这里并没有给人一种繁忙的景像。首先是公司的2个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参观企业的仓库。这里的仓储空间很大,但是并不干净,货物的堆垛不整齐,仅仅只有两三台叉车在运输货物。有的货物上对卖弄了厚厚的灰尘。这里也没有整齐高大的货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当今很多物流企业都是这样一个现状,是由于成本的限制,有财力进货架和叉车,而对于目前该企业货物运输量有必要这么做。我看到有的货位上还挂着很多与货位不相符合的货位布置板。货物大多都是在地上摆放,没有使用货架,只有少量的木制和铁制托盘。这里的货物不多,其发货日期都是当天待运的,没有昨天或是更早时间的货物,可见中铁物流发货很及时。在这里我看到了称量货物的电子秤嵌在字面上,很平整,可以方便货物的上下秤称量。货运中心在仓库的入门旁边,是货物信息接受、录入和发出的地方,在他们派员的陪同下,我们沿着整个经济开发区参观了一圈,并给我们作了详细发展介绍,整个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一座新型的环保物流公司,周边空气新鲜,投资环境优美,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重庆市这几年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和现代化气息。我们参观了该公司的仓储过程,得到了公司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他们公司的发展、成长过程,从依托西部人才优势办产业发展到今天的联合有限公司,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学生培养方面提出了“学生要能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城信意识、其次是勤奋,再就是要有一定的能力”,对系部建设提出了“系部必须要办实体,系主任要有自己的公司或产业。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的培养”。他认为我们这次组织教研室主任参观本身就有积极的意义,“能让这么多的教研室主任走出来很了不起,没有哪个学校带这么多教研室主任走这么多地方,起码能更

新室主任们的观念,看到学校培养学生与企业用人的差距,看到学校系部办企业对我们的触动是有好处的,他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就会想办法、动脑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主动地接触企业”。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使我们的教研室主任们大开了眼界,学到了一些在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东西,更使我们迫切地感受到学校再不能封闭性办学,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必须要多与企业沟通,多沟通能及时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可以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以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适销对路。与企业沟通也能增强学校与企业的友好关系,可以互通信息,增加相互信任感,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也需要必要的理论指导,如果学院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或管理咨询服务,企业从中得到了甜头。学院对企业了解多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从而实现双赢。另外,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也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校友的友情和校友在学院发展中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他们对母校来的老师特别热情,也很关注学院的发展,他们经过十几年的自身努力和勤奋工作,一些校友已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和一些核心技术岗位,如何进一步调动他们对学院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关心学院的发展,需要学院领导的精心组织和精心策划,也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强与校友的沟通,及时向他们传递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动态、人才培养的方向等,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培养出比较适销对路的人才,可以进一步拓宽人才输送的渠道,也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最后由是工作人员为我们做讲解。公司发展到如今这样比较大的规模。他的讲述使我感触到了创业的艰辛和不易,他的那句话令我记忆犹新“说得好听点是一部创业史,其实那是一部血泪史。”以及为其他企业做物流策划的困难,都是在基层的实践中一点一点累积总结。

四、实训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选择物流这个专业真的让我自豪。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现代物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讲座中那些工作人员讲的物流专业术语以及管理学中的案例常常使我感到头脑中的专业知识模糊和匮乏,这时才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好少。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书本上的理论和知识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物流业虽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就业前景非常可观。但是,它又是一种艰辛的行业,社会上需求的是实际操作人员,而管理、物流工程设计方面的人才需要的较少,但是却很缺乏,然而这些高水平的人才的成长也需要在从基层的实际操作中去锻炼,摸索,否则是不能将物流的专业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因此,要想将来为物流事业而奋斗,成为物流管理方面的高水平人才,在大学期间我们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端正自己的心态,踏实认真,这对我们今后就业、择业非常有帮助。

5.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篇五

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

(乔建锋,广州)

一、利丰集团的简介:

于1906年,利丰集团由一人年轻的企业家冯耀卿(别名:冯柏燎)和一位瓷器贸易商李道明在广州创建成立。至1937年,利丰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后来经发展成为香港最在的出口贸易公司,公司是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跨国商贸集团,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经营出口贸易、经销批发和零售三大核心业务。

二、利丰集团由传统公司演变为全球性公司的切入点是什么?

一个公司的成长,也有一个生命周期的问题。公司的发展阶段、规模大小、管理水平、和经营范围,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这要求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变革,以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否则公司的生存就是一个问题。当然,公司的外部环境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利丰集团由小变大,由传统变为现代这个过程中,有许多因素的影响。从其切入点,或者说是关键点来说,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1.公司规模的变化要求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①① PP.23,24;P74。在管理学理论中,有一个管理幅度的问题。但是管理幅度只是相对于单个管理者而言。对于公司的整个组织而言,传统的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只能对一定规模的公司组织进行有效管理,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规模的扩大和管理系统的复杂,家族式的管理已经显现出它的局限性。是否能顺利由家族式的公司转变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现代化公司是许多传统家族式公司发展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

在利丰公司,在1973年,冯国纶和冯国经兄弟二人劝说其父亲把公司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即把公司上市。这一点正是公司由传统公司转变现代公司的关键步骤。2.随社会环境变化的公司定位转移

在P57介绍,利丰贸易向高增值模式转型,从贸易中间人、简单代理商、增值代理商、贸易供货商、和虚拟生产逐渐过渡。这一点的逐渐过渡或转移下是公司的一个定位转移。

公司外部环境变化,要求公司适应变化。这不仅是公司的适应变化,而且是公司在社会中价值所在。如果不能随着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的原有赢利业务可能变的不赢利,最后失去竞争力。从供应链角度讲,这是利丰公司的供应链长度的延伸和深度的加深。这个转变也是公司从一个采购代理商进渡到供应链管理者。

② P19 3.在变革中保持公司的精华

在公司的变革或变化中,如果不能把公司的原有精华保持,那么公司的变革或变化不一定是最佳的,也不一定是成功的,但是在公司的变革或变化中,应该保留什么和怎样保留是一个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

但是利丰公司,在把公司发展成为一家新型的跨国企业同时,在规模增大和业务范围扩展的同时,仍保持着创业精神。还有,在公司的文化体系结构上,公司是一个开放的公司。这点对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键重要的。4.把握住了全球化的本质

公司实行的“分散生产”,就是公司全球化的一种表现,也是现代公司全球化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公司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最优化配置,使用公司的运营达到最优化。“分散生产”就是其中一种表现。

利丰贸易的业务是在劳动力成本与生产能力存在国际差异的背景下产生的。那么这种全球化的分散生产正是利丰贸易维持其竞争优势之所在。

三、合作问题

一个公司的业务范围的扩大和规模的扩张,就肯定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合作关系和合作问题,况且公司是一个作为供应链的管理者,更是如此。

③ P72

合作关系的正常开展,笔者认为,无怪乎两类约束力:一类是有形的法律式的制度,另一类是无形的道德式的潜规则。在两类中,制度或规定是可见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建立和调整。但是另一类,相对比较困难。

利丰公司,长期形成的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客户关系,是利三丰公司建立正常合作关系的基础。这种客户关系不仅是普通的顾客关系,更重要的指与供应链上合作者。这种长久关系的建立,是在信誉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的,但是这种信誉和信任又是在公司的长期业务工作中积累的,是质量、是能力的表现。是能给合作者带来利润的信任合作。

因为,供应链的管理着眼于整体,是一套关于系统和关系的管理概念,目标是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在这句中,可见关系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那么,利丰在长期形成的关系无疑成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在长期的公司运作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公司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是组织学习的结果,是一种潜化的知识,这种知识有助于公司合作关系的建立。

(本习文原作于2004年12月)

6.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篇六

关键词:教学基层组织,师资管理,课程负责人制度,完善与补充

1 方向指引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专栏8中, 有“建立健全符合高等学校特点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推进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改革高等学校基层学术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

在《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 有“紧密围绕重点学科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 “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制度, 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教师考评激励机制。”

这些政策指引立足于对人 (教师) 和组织进行管理, 而“课程负责人制”就是一种教学基层组织运行机制和师资管理模式, 国外有一些较先进的经验, 国内也有一定的基础, 正是在对前人成果研究的基础上, 来解决国内高职院校此类遗留的问题, 找出适合我们特点的“课程负责人制”, 希望从中探究适应现代大学发展的管理制度和内部管理结构, 进而引导高职院校现代师资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 从而改进基层管理, 提高师资水平, 帮助青年教师的学术能力的增长, 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有“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 坚持集体备课, 深化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 实行新开课、开新课试讲制度。完善助教制度, 加强助教、助研、助管工作。”

这些政策指引立足于师资的成长, 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 而“课程负责人制”就是对核心课程指定“责任人”, 以课程的建设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渠道, 即以“责任人”为引路人, 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 提高其学术水平。我院师资相对紧张, 所以, 课程在不同教师间无序流转, 多数教师学术方向的成长薄、杂、粗, 而我们应该培养教师走深、纯、精的路线, 这就必将要求教师立足课程、围绕课程进行发展, 也就是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现象分析

教学基层组织指学院 (部) 内设的以组织实施具体教学任务为主的基本教学组织。学院教学基层组织的名称原则上统一为“系”, 教学部的教学基层组织名称为“教研室”。

2.1 我国高校教师的主体管理模式源流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从诞生之初, 就效法西方尤其是日本和德国, 将大学教师分为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四个等级, 并于1927年颁布《大学教员资格条例》把这种分层分级管理模式以政府行政条例的形式加以固化。

到2010年, 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推广教师岗位的四层十三级的分层分级设置, 其中教授分4层, 副教授分3层, 讲师分3层, 助教分3层。至此我国高校的教师层级管理实现了对历史的传承和与国际的接轨。

客观上讲教师的分层分级管理是一种基本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 它能历经百年还依然存续并最终一统天下本身就证明了这种合理性。

2.2 分层分级管理的弊端成因与表现

2.2.1 教师的分层分级管理并非十全十美, 特别是从西方大学沿袭过来后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究其本源这些问题大多是由分层分级产生的, 虽然其合理之处也在分层分级上。

2.2.2 从本质上讲教师的分层分级管理不是相对平等和流动顺畅的分类管理, 它来源于学术职业分层这一社会学概念, 在血缘上是社会组织的科层制管理的嫡子嫡孙。科层制管理为现代管理所严厉诟病的诸多问题, 教师的分层分级管理都存在, 最为可怕的是大学教师们具备哪一层级的学术资格水平, 除享有与其层级相对应的学术权力外, 还可以藉此得到相应层级的行政职务和拥有相应的行政权力, 在中国大学管理体制的大背景下,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同流一边倒的产生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压制, 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几乎无迹可寻。而这种“学术 (职称) 科层制”一旦建立起来, 就会自我强化, 并生长出最牢固的难以破坏的结构。至此, 相对平等和流动顺畅的分类管理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3 我国高校教师的分层分级管理的改进探索

2.3.1 针对上述弊端, 诸多高校对教师的分层分级管理开展了改进探索, 这些探索都主要集中在一条路径上, 那就是从分类管理上入手。

2.3.2 2000年前后张维迎在北大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 这场改革虽然最后以张维迎卸任校长助理的方式无疾而终, 但它提出的针对教师的分层分级管理弊端的改进措施依然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这些措施中非常关键的一条就是“对教师实行分类管理”。

2.3.3 2005年以后部分高校提出了“职称———职能配置定位的高校教师分类管理模式改革”, 主张不同类型教师的需要不同的职称定位与评审程序, 不同类型教师的绩效薪酬需要建立统一定价方案, 不同类型教师需要平等的价值与组织认同, 这一改革思路获得很多高校的积极响应。

3 综述

以课程组完善教研室作为教学基层组织的功能, 实现不同类型教师的顺畅流动、成长等方面的问题。“课程负责人”制度有机的将“课程”和“教师”结合起来, 包含了“教师分类”和“教学基层组织”两个核心内涵, 本课题研究开展的逻辑起点正在此。

面对具体的改革载体, 对教研室相关功能进行改进, 把课程负责人制度的实施作为构建教学的组织基础, 把教学的管理、研讨监控落实到教学的基本单位上, 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课程负责人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 是课程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与所带领的教学团队对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做到更大程度的知识的分享和交流, 同时促进知识流畅的储存和科学运动。这样既可以避免教研室主任一人负责多门课程的现象, 使教研室主任从繁琐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 重点抓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也可以以制度建设带动专业建设, 探索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明.全面抓好教学建设努力构建质量工程保障体系.中国高教研究, 2007 (6) .

[2]徐涌金, 高秋艳.试析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J].宁波大学学报 (教畜科学版) , 2008 (2) .

7.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 建设 管理实践

大学实践与创新平台是建立以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能力,改变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状况;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对拥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现如今,大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模式还以课本教学为主,忽略了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即使学生有创新的激情,但是在缺乏帮助的情况下,很容易半途而废。另外,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喜欢单打独斗,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搭建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建设的理念

1.突出学生的创新主体性

教育家斯普格朗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特性为基础来制订教学计划,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利用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对于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校可以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览,组建学生科技创新社团等活动,使学生在浓郁的创新实践氛围中受到熏陶;可以邀请创新教育知名专家、企业家来校开设课程和讲座,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可以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生产一线,开展以实践和创新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可以改革考试方法,把实践与创新能力纳入考试评测中。

3.开拓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

教师可以加大对实践与创新平台的推广活动,把为学生提供科学研究、实践创新为重要目标和宣传点,吸引学生参与平台的搭建与创立活动,带领学生参加高端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平台的知名度。

三、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管理的理念

1.资源共享的管理理念

在实践和创新平台中开设锻炼学生能力项目的实验活动,让学生真正融入科学研究活动,通过解决科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兴趣引入、实践融合、科技创新的思路,从整体上来规划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平台,使其成为运行效率高、规模范围大、资源信息全,达到资源共享最大化的目标。

2.分层共建的管理理念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和认识规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优化平台的培养体系,以导师制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结合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选取经典的科研成果,通过适当的补充实验内容,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有利于大学生吸收本科知识。

3.学科与特色结合的理念

教师可以打破单一理论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让大学生提前进入实践创新平台。在实践与创新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教学与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自主探究。

四、结束语

实践与创新是重要的教学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扩大和深化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平台运行机制和管理方法,使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发生质的飞跃,为大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志军,董娜,刘书广等.高师院校生命科学本科公共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5,(4).

[2]应向伟.技术类期刊与行业创新平台的协同融合——以浙江省技术类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4).

8.班级动态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八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教学目标的 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 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上进 行了大胆探索,实行动态管理,有效地克服了以往班级管理的弊端,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班级动态管理的含义

动态,即变化发展的状态。班级动态管理就是在制定统一的目标和一定的考核标准的前提下,根据班级每 月的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考核,作出现时评价,并与效益挂钩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在这一班级动态管理制度中,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体现了班级管理的目标指向性和可操作性;班级工 作内容除常规工作外随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而变化,每月都有新的调整,体现了班级工作的持续性和管理上的 动态性,根据每月的工作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现时评价,体现了管理的时效性;改变 过去的年终一次性考核为每月考核一次,体现了班级管理考核的过程性;年终根据各班每月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体现了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性。总之,实行这一管理制度,体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和人的动态成长规 律,调动了班主任及班级每一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克服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 素质的养成,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总目标,开创了一条新路。

二、班级动态管理的实践

1、探索的两个阶段

我校从199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四年多来的探索和实践。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3年下半年至1995年上半年,主要实行班主任工作动态管理。把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责任 人列入动态考核,制定班主任考核标准、内容及管理体系,并确定每一内容的考核分值,建立监督、检查、考 核机制。每个月底,对班主任各项工作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班主任工作等第,发给相应津贴。

第二阶段,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实行班级动态管理,即在班主任动态管理的基础上,把动态管理的范围 进一步扩大到与班级有关的各个方面,对班级进行全方位管理,开展了扎扎实实地“创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活动。每月按统一标准,对班主任、学生以及班级、寝室等进行定性、定量检查考核,评出每月的 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学生,并根据班级的各项考核成绩,确定班主任津贴的等第。这样,就把对班主任 个体评价拓展到对学生个体以及学生生活的小集体(寝室)和大集体(班级)的整体评价,使动态管理形成一 个相互联动的统一整体,学生成了班级管理的中心和主体,调动了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班级凝聚力大大增强。

2.实施步骤

第一步:确定工作目标。

新学期一开始,政教处根据学校工作思路,确定本学期班级动态管理的工作目标。如95学年第一学期的工 作目标是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达标;95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目标是新世纪明星工程的达标;96学年第二学期的工 作目标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系列活动等。由于每一学期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目标明确,为班级动态管理注 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步:制订统一的标准。

根据每一学期的工作目标,政教处相应地制订了班级动态管理的考评内容及考评标准。班级动态管理的内 容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四项红旗竞赛(即公德、纪律、卫生、体育)成绩;二是阶段性、临时性工作; 三是班团活动;四是劳动、好人好事及违纪情况;五是学习成绩。考核过程中采取以定量为主结合定性分析进 行。规定考核成绩达到90—100分的为优秀级;80—90分的为良好级;70—79 分的为及格级;70分以下为不及 格级。

第三步:明确月工作重点,阶段性、临时性任务。

班级动态管理是以月为基本时间单位进行考核的,因而每月月初政教处都要根据学期工作目标和分步实施 的要求,召开班主任会议,提出每月工作重点,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任务,明确工作的要求和考评的内容。如 97年4月份阶段性、临时性工作有四项:一是香港回归知识竞赛;二是我的一份献礼单活动;三是全国国防知 识竞赛;四是扶贫帮困学生的落实,并把这四项工作列入考核。本月考核的其它四部分内容即四项红旗竞赛; 班团活动;学习成绩;劳动、好人好事、违纪情况等作为常规性内容进行考核。第四步:组织实施,监督考核。

每月任务明确后,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政教处及有关部门实行监督、考核。四项红旗 竞赛由值周老师、以值周班的学生为龙头的值周学生监督、检查、考评;每月的阶段性、临时性工作由政教处 监督、检查、考评;班团活动由年级组长、团委学生会监督、检查、考评;其它方面:学习成绩;劳动、好人 好事及违规违纪情况分别由教导处、总务处、团委等部门监督、检查、考评。月底由政教处汇总。综合考评。最后由校长审定。

第五步:总结反馈,进行有效调控。

根据考评结果,政教处组织总结反馈。在召开班主任会议前,有时先找个别班主任谈话,指出班级管理中 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录求对策,提出改进办法。在此基础上,月初召开班主任会议组织反馈,公布上一个月 的考评结果,总结一个月来班级管理的成绩,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布班主任考评等级及文明班级、文明寝 室、文明学生的审定情况,并提出新一个月的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这样及时总结反馈,使班级工作管理进入 了有效调控之中。

第六步:学期、学年终端考核、考评。

一学期结束,政教处要根据一学期五个月各班动态管理的情况及每月考评结果,进行学期终端考核。一学 年结束,政教处要根据一年来的动态考核情况及两个学期的终端考核情况,作出学年终端考评。在终端考评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终端相结合的原则,对各班级的动态管理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根据学期、学年考评、考核结果,按规定的标准评出先进班级、先进班主任予以奖励,成绩特别突出的予以庆功。

三、班级动态管理的成果

班级动态管理实施四年来,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工作。班主任管理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班级管理更加有序、高效,学校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1、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如何直接关 系到班级管理的成效。实行班级动态管理后,一是班主任考核由过去的年终考核评价改为每月的过程考核评价,管理考核的时效性明显增强,班主任每月做了工作就能现时评价,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这个月 得不到较好的评价,下个月仍可争取,改变了过去一件事做不好,全年抬不起头,得不到好评价的弊端,调动 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班级动态管理的成效与班主任津贴挂钩,成就感明显增强。班主任说,过去是干 好干坏一个样,津贴一样发,评价不及时,时效性差,没劲。现在不同了,工作有成效,月底见分晓,班级得 第一,个个都珍惜。实行动态管理以来,班主任中获校级以上将励的达31人次。实行班级动态管理以来

班主任平均月考核情况 等级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比例 76.2% 19.3% 4.5% 02、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集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班集体观念、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班级合力形成。过去跳一跳可摘的“桃子”只有一个,怕争第一,甘居中游,不要挨批评就行,实现动态管理 后每个班级只要做好工作,达到一定要求都可以同时获得这个“桃子”,出现了班主任、班级全体同学齐心协 力摘“桃子”的新局面。一旦班级被扣了分,全班认真总结经验,寻求对策,争取下个月获奖。95年下半年实 行班级动态管理以来,52.3%的班级被评为文明班级,26.7%的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96.4%的学生被评为文 明学生。

3、学风、班风、校风日新月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班级动态管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调动了班主任及班级全体同学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促进了班级管理的 整体水平的提高。而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使学校职能部门实施管理水平的提高。而职

能部门 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促进了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通过班级动态管理,学生的学风、班级的班风、学校的校风都有了新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学校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学风、班风、校风的变化带来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1996年12月,中学生行为规范通过市级验收合格达 标。近几年来,全校基本上杜绝了违规违纪事件,违法犯罪率为零。高考1994年至1997年,连续四年创上线总 人数、上重点线人数的新纪录。

四、班级动态管理的理论思考

1、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充分运用了激励的原则。班级动态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激励管理。激励即 激发鼓励之意,它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 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而人的需要和目标又是多方面的,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由其全部需要中的优 势需要引发的,并朝着这种优势需要的目标努力的。这种努力的结果,又作为新的刺激反馈回来,调整人的需 要结构,指导人的下一个新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激励过程,也称动机——行为过程。班级动态管理,就是从 需要出发,不断引发动机、动机指导人的行为,行为促使目标实现,目标实现又引发了新的需要和动机的不断 循环反复,从而把班级管理推向纵深发展,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动态管理中,一是改变了过去一个年级 一年只评一个先进班级的传统做法,而现在每个班级只要完成任务好,达到一定的标准,都可以成为先进班级,为每个班创造了存在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激发了班主任及班级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二是由过去的年终终端 考核改为现在的每月过程考核,即每月考核评选一次,可不断地引发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间的不断循环,每个月做了工作之后,能及时得到评价,时效性明显增强,推动班级管理任务的完成。

2、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强化了目标管理原则。人的行为的重要特点就是其目的性,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 的,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的。目标是引发行为的最直接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达到该目标的成 就需要,因而对人有强烈的激励作用。班级动态管理中,每个月初召开会议,布置工作,提出要求,确定目标,分步实施,分步考核,分步达标,现时评价,使每个班级每个人都有达标的机会,每个班级每个月都有达标 的可能,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总目标的实现。在实施班级动态管理中,一是设置目标科学可行,根据客 观条件设置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目标。二是形成目标体系,根据学校的管理目标,各班都制定每月的 班级目标,使学校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班级及其成员身上。三是制订必要措施,使各班级及每一成员为 达到个人执行目标、班级目标及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工作。四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调节,建立可调 控体系,同时对实施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予以帮助解决。五是做好目标的终结考核工作,为下一 个阶段的更高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3、实施班级动态管理,运用了系统理论,强调自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系统理论要求根据客观事物 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关中,综合地、精确地考 察对象,从而在运动与变化中及时地、正确地解决问题。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就是根据系统论要求,从学校整体 出发,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的系统特征,正确处理好班级及学生与学校管理的关系。强调自主管理、增强主 人翁意识,为班级每一成员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其自主管理或执行各自任务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的主 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增强整个学校的活力,提供可靠的保证。如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后,实行值周班制度,就 是为值周班学生在学校的一切集体活动中,如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早晚自修;午睡、晚寝;学校集队、学校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实行自主管理,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强了整个学校的活 力,使班级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9.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九

斯宾塞曾说,记住你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班主任工作头绪多,工作任务重,常常很忙碌,特别是初中九年级班主任,经常忙得焦头烂额。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很忙是可怜的,而每天不知道为什么忙是可悲的。一名成功的班主任不应该事必躬亲,不应该当“保姆”,而要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促进班级持续健康地发展。近年来,笔者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学生自主管理之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学生自主管理的具体做法

1.目标引领,让学生“想”自我管理

自定目标,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管理者。管理心理学认为,目标是激励活动动机的诱因和手段。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佛隆的期望理论公式: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该公式表明,如果一个学生把某种教育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该目标所能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强。按照这一理论,我一开始就将学生置于管理的中心位置,让每位学生自定《 个人成长计划 》《 自我约束计划 》等。在制订计划时,我告诉学生:“自己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必须切合实际,不能遥不可及。”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能够实现的目标,小到日常学习生活,例如每天为班级做一件小事,随手关门窗、捡起地上一张纸片等;大到阶段目标、中考目标、人生规划等。学生自定的目标有别于外控管理中强加给学生的制度、目标。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最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如何做。实践证明,自己管理自己最有发言权,一个人独立作出的选择,才能真正对它负责,才能勇敢地面对,不怕挫折,不畏艰难,实现目标。

自定班规,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班规是班级建设的制度保证。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一定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班规的制定权和评价权交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班规制定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要通过反复修改,营造一种家庭舆论氛围。实践中,我按照“制定―修改―答辩―再修改―表决―通过实施”的程序进行,反复的修改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我们是反对的,什么是集体荣誉需要的,什么是集体荣誉不允许的。从班规的制定、修改,到宣誓,推行签字制,学生和班主任都要签字,让学生知道班主任也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班规对其同样具有约束力。班规制定好后,我采取誓约法,对既定的目标进行全体宣誓,在班长的带领下,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然后郑重写上自己的名字,庄严神圣的气氛、凝聚有力的誓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形成了难以忘记的定势效应,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自律的意识,为实施自主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搭建平台,让学生“会”自我管理

坚持民主选拔,建设过硬班干部队伍。班级的领头羊对一个班级很重要。因此,在班干部的任用上,我给每个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报名。对于班长的选用,我采取报名、演讲、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学生心目中的班长。班长选定后,由班长制定班干部聘任方案,贴出招聘公告,并由班长商讨聘任人员,由于他们对班上每个学生都十分了解,考虑得很周全,既照顾到每个人的意愿,又坚守了原则。这样,权力就真正交给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框架就形成了。

开展星级评选,激励学生追求卓越。按照学校开展“十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要求,学期初我组织学生学习“十星级”学生评选标准,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具体要求;每月月初,要求全体学生填写星级学生申报表,让学生自定目标,争创结合实际的星级标准;每月月末,结合班主任、各科任老师及班干部的评价,填报本月学生“星级评价表”,每位学生对照月初下发的“星级学生申报表”,做好自我监督和自我批评、检查,同时制定下个月的星级标准。通过这一做法,学生树立了目标,自己约束自己,争做“十星级”学生。

打造特色班会,激发自我管理活力。在班会组织上,以民主推荐的方式确定每次班会的主持人;在内容选取上,以每周出现的问题或学生关注的热点为重点;在形式创新上,采取交流讨论、主题演讲等方式,既解决了班上一些突出的问题,也培养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例如,开学初举办“我的目标我清楚”主题班会,让学生学有奔头;学期中举行“我能为班级做什么”演讲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台演讲,讲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举办“我爱我班”主题班会,让学生发现班级的优势,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3.营造氛围,让学生“能”自我管理

充分信任,放权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现自主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凡是学生自己的事,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好比孩子学走路,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母亲因怕孩子摔跤,而不让其学走路,总是让他们在跌爬中慢慢学会了走路。我们要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干。开学时,新选举出来的班长很有责任心,但性格腼腆,又从未当过班长,所以缺乏信心。记得轮到我们班升国旗时,全班同学一致推选他当升旗手,而他连站在升旗台上的勇气都没有。但就是这样一个班长,我时刻不忘鼓励他,开始每当班上有事时,他都来听我的意见,我总会给他说:“你觉得呢?自己拿主意,你觉得可以就行,没有必要问我,只需告诉我结果。”几次之后,他没有了依赖思想,对班级工作细致思考,班级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班上威信越来越高。其实,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学生对学生的管理,往往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且比我们想得更全面。

强化引导,帮助学生。让学生成为当事人,学会自我管理,学生能解决的问题绝不插手,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干预,巧妙地做到把成绩送给班干部,树立他们的威信,把棘手的问题留给自己,让他们做事踏实。但在“放与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放权不是放任,班主任要发挥引导、监管作用,管方向、管全局,发现并推荐可用之人,让更多的学生找到位置,有事可做,激发学生做事的热情,维护学生做事的耐心。

及时反思,评价学生。从学生的成长规律看,初中生往往意志薄弱,缺少恒心,在主体意识形成过程中常出现不自觉的行为反复。针对这一特点,我组织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要求他们坚持写《 自我管理长跑日记 》,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言行,每周一次小总结,每月一次大总结,期中、期末组织评比,逐步提高学生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能力,使他们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及时矫正。准确评价学生,坚持以“自评”为主,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成长中随时改进发展中的不足,从而实现和谐、主动发展。

二、学生自主管理取得的成效

一是学生自律能力有了新提高。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学生有了自我提高的空间和愿望,并真正在这个管理的舞台上做出了一番成绩,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学生逐渐在班集体中改他律为自律,增强了学生责任感,养成了良好的品质。

二是班级凝聚力有了新增强。班级实现了自主管理,特别是班干部轮换制和值日班长制度,使每位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班级凝聚力大幅增强,班风好、学风浓,班级稳定而有活力。

三是班主任自身有了新收获。实行自主管理后,班主任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研等工作中,着重了解并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而使研究有更多探索性、支撑性、指导性的东西,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实现了德育过程的最优化。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希望我们所有班主任都能在学生自主管理中不再忙碌、体会幸福,在教育引导中师生同成长、实现双赢。

10.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 篇十

关键词:汕尾电大;校内教务管理;教务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G728

一、课题背景

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是一所由开放教育为主体的多元办学、多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电大系统包括了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和市县电大。在管理权限上,虽然按学校级别划分为中央电大、省电大、分校、教学点四个等级,但实际上,分校这一层的管理功能已经弱化,形成中央电大、省电大、教学点三级为主体的管理层级。本课题也是以电大教务管理系统教学点平台为研究与分析对象。

本课题是以我校(汕尾市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务实际为出发点,以校内各类学生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优化校内教务工作为目标,研究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原本只能由几名教务人员承担的教务工作分解到各个班级管理员(俗称“班主任”)身上,从而达到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现状调研与分析

与普通全日制学校相比,电大办学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学籍八年有效,年限较长。二是电大教学对象是成人学生,他们受工作与生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中途退学休学、重修重考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在电大的教务管理工作中,个性化的要求更高,工作强度更大。通过对我校教务工作的亲身实践与调研,发现对我校校内教务管理工作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二方面:

(1)对学生的注册信息缺乏准确的统计,影响学校经济收入。

传统的工作方式很难对每位学生每学期的注册信息进行精确的统计与查询,经常会造成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某位学生已经退学了,但因未及时注销学籍,导致学校还再为他缴纳各种管理费用;二是有些学生利用此漏洞故意不交学费,等毕业证拿到手,学校再进行追缴已经来不及了。给学校经济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2)对学生重修重考科目缺乏准确统计,影响学生按时毕业。

电大办学特点决定了电大每学期都要处理大量的重修重考信息,这部分信息个性化程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的重修重考信息都是不一样的。

三、信息化系统设计

根据以上的调研,本课题主要是从以上分析的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对应的三个模板分别是:注册与学籍管理、补考登记与考试编排、教材发放与管理。这三部分表面虽相互独立,实际却相互关联。

(一)注册与学籍管理

注册与学籍管理模块主要是管理学生的学籍信息,按学籍状态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在籍并已注册的学生,一种是在籍但未注册的学生,另一种是注销学籍的学生。本模块的功能主要分为两部分:

(1)新生数据的处理。从省校下发的新生录取名单中提取新生数据,并导入系统中,同时第一学期自动注册,并自动打印出学生证。而且,我们在学生证中加上学号的条码,以后只需要通过扫描枪扫描条码便可方便的获得学号信息。

(2)從第二学期开始,学生要凭学生证到学校刷卡交费,并同时将学生的注册学期登记入系统中。便于教务人员和班主任的查询与统计。

本模块的具体业务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补考登记与考试编排

补考登记与考试编排模块主要是对本学期所有学生的开考课程的考试时间与试室进行统一编排,并生成学生考试时间表,学生考试时间表可以由班主任打印出来,也可以发布到网上,由学生自行查询。开考课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本学期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另一种是由于学生之前考试不合格,在本学期申请重修重考的课程(简称为补考课程)。本模块的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教材发放管理

教材发放管理主要包括教材的入库、发放与库存管理。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3 教材发放与管理模块基本流程

系统总体功能规划如下:

(1)公共模块:主要包含户权限的分配和数据备份与恢复两个功能

(2)注册与学籍管理模块:主要包含新生数据批量导入、学生注册登记、学籍注销与恢复、补注册、转专业、打印学生证等功能。

四、系统的实现与运行成效

本系统属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主要侧重业务流程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与功能的开发。因此,采用了SQL2005+Delphi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身对这两项技术比较熟悉;另一方面是这两项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非常适合中小型系统的开发。在系统的架构上准备采取以C/S结构为主,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只对部分需要提供给学生查询的信息再采用B/S结构进行开发。SQL2005+Delphi对这两种开发架构都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系统采用ADO组件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与调用,Delphi完全支持ADO数据访问技术,采用一套完整的ADO组件实现对ADO对象的封装与调用。

经过反复的开发与测试,目前,我校校内教务管理系统三个模块都已经陆续投入使用,并且取得非常好的运用效果,与传统的教务流程紧密结合,成为我校校内教务工作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教务人员通过本系统生成的汇总数据向上级电大进行数据上报,准确性与效率大大提升。系统投入使用取得的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注册与学籍管理模块的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了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因为对交费信息的精确统计与及时追缴,为学校挽回大量经济损失。

(二)教材发放模块的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教材的错发、漏发,避免了教材库存的浪费。

(三)补考登记与考试编排模块的投入使用,避免了补考信息的错报与漏报,避免与学生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同时大大提升期末考试编排的效率。

五、结束语

我校的教务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更多暴露出来的是存在很多不足。我校校内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早在2005年便已经开始,但期间断断续续、走走停停。可以说,教务信息化工作开展进程的缓慢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信息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效。造成信息化工作进程缓慢的原因,表面上是由于人员不足、投入有限,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学校对教务信息化工作缺乏中长期规划,走一步算一步,没有长远考虑。

通过调研发现,在广东电大系统中,除个别经济条件较好的市级电大做得较好外,绝大部分市县电大都普遍存在信息化总体水平不高、进程缓慢、各自为战等现状。为了更有力的推动市县电大教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结合我校实际,我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是由省校牵头,成立信息化部门或领导小组,引领统筹下属市县电大的教务信息化工作。

虽然各市县电大校内教务信息化需求有所差异,但毕竟是同系统同级别的学校,需求大同小异。完全可以由省校牵头成立相关部门或小组,对市县电大信息化需求进行统一调研,形成统一的系统开发方案。系统的开发可以交由第三方公司进行,也可以将已经做得较好的学校的研究成果或经验直接向全省市县电大进行推广。这样势必能大大提高全省市县电大的信息化总体水平,有力推动各市县电大的信息化进程。

二是市縣电大要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市县电大要多引进具备开发能力的计算机教师,不能单独按招生比例来配备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数量。对现有的教师与工作人员要多进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信息化是当前的时代潮流,是各项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各学科的必备知识,因此对早期毕业的教师进行比较系统的信息化知识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我校对教务管理中的注册与学籍管理、教材发放管理和报考与编排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信息化的尝试与探索,设计并开发出了相应的教务管理系统,系统已经在本校投入使用多年,取得比较好的成效。然而,本校同绝大多数市县电大一样,校内教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进展缓慢。要想改变市县电大信息化过程中的不利局面,省级电大应该发挥其引领与统筹作用,市县电大则应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并通过政策引导与鼓励有关人员积极投入到信息化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 2009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J].中国远程教育,20lO,3.

11.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与实践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电力企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变电站无人值班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改变着电网的运行,为促进我国电力事业良好发展创造条件。在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应用日益广泛的情况下,明确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探究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的实践应用,有利于推动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更加有效的应用,促进我国电网更加稳定、高效、安全的运行。

1 无人值班变电站

无人值班变电站是指没有固定值班人员在变电站就地进行日常监视与操作的变电站。无人值班变电站作为一种新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合理的设置和调整,其可以对变电站日常操作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变电站科学、合理、安全的运行,为用户持续稳定的供电。所以,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有效应用很重要。[1]

2 变电站实施无人值班管理的意义

在现代化的今天,企业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在变电站实施无人值班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2. 1 有效实施无人值班管理,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城乡电网改造与改建的积极推行需要运用大量劳动力。此种情况下,电力企业需要合理分配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在各个岗位上更好的工作。但因为变电站存在的危险性较高,需要配置较多的工作人员,这就会给其他方面的工作带来不便,不利于促进电网建设,更不利于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无人值班管理的实施,则可以对变电站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监管,保证变电站日常操作正常、合理。为电力企业节省人力资源,促使电力企业可以在电网建设方面投入更多资源,使电网良好运行,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所以,变电站无人值班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2. 2 科学实施无人值班管理,有利于提高电网管理水平

为了适应电网发展需要,电力企业需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做根本性的改革,对生产管理进行全方位的解放。而无人值班管理有效的应用在变电站中,可以改变以往管理工作的现状,弥补管理缺陷,并且自动化、合理化的管理变电站,促使变电站正常且稳定的运行,避免变电站存在问题或故障,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所以,在变电站中无人值班管理的有效应用,能使电网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2. 3 合理实施无人值班管理,有利于提高电网运行水平

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实施,首先是保证电力设备运行可靠,其次是科学调控变电站。也就是说,在无人值班管理的情况下,自动化系统会对电力设备进行全面的、详细的检测,在确定电力设备状态良好的情况下,才会自动化的操作,促使变电站正常运行。而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无人值班管理能够监控变电站运行情况,适当的调整电力设备,促使变电站一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2]

3 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的实践应用

目前在国内所推出的无人值班管理模式有多种,其中以电网调度中心集中控制、分层管理和分级控制、集控站管理为常用模式。为了深入了解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的应用,笔者以某供电公司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的实践应用及变电站运行情况为例进行分析。

3. 1 电网调度中心集中控制

电网调度中心集中控制模式的应用主要是由电网调度中心负责对变电站的监视及遥控操作。由电网调度中心负责控制变电站日常操作,只需要在调度中心单独设置两名值班人员专门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断路器进行遥控控制,而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调度管理还是由负责全电网的调度员统一调度。根据供电公司供电实际情况,在变电站中采用此种无人值班管理模式需要按照图1 来设置电网调度中心的控制能力,促使各个地方电网中心可以对多个变电站进行集中控制和操作,保证各个变电站正常、稳定、高效的运行。总体来说,此种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与传统变电站管理模式比较接近,其在现代化的今天应用并不是非常广泛。

3. 2 分层管理、分级控制

分层管理、分级控制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对调度中心进行有效的监控,还可以对区域或供电区进行调度,保证电网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电力公司运用此种无人值班管理模式来操作变电站,需要按照图2 设置无人值班管理模式,分层管理变电站的调度中心,供电区域,分级控制变电站的电力设备、电压及运行方式等方面,促使变电站的操作合理。

3. 3 集控站管理模式

由于集控站可以建立在某一个负荷中心或某一变电站内。基于此点,此电力公司中实施集控站管理模式,可以对变电站进行遥控操作,促使变电站日常操作与维护正常进行。对于集控站管理模式的应用,电力公司应当按照图3 集控站控制模式结构图,来合理设置集控站,使其负责一个区域内的变电站的监视与操作。[3]

3. 4 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基于以上电力公司对调度中心集中控制、分层管理和分级控制、集中站控制三种无人值班管理模式的尝试应用,可以确定三种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调控中心集中控制,具有控制范围广、接线简单、调度中心可直接监视和遥控等特点; 而分层管理和分级控制具有管理大型电网能力、下级调度灵活、上级调度需要数据等特点; 集控站调度具有调度中心电网能力强、全面遥控、近距离监控变电站的特点。

因为电力公司的变电站是220KV的,运用集控站管理模式来管理变电站是非常适合的。根据当地电网运行实际情况及供电实际情况,电力公司运用全运行的集控站管理模式、运行加维护的集控站管理模式、监视加运行加维护的集控站管理模式是非常适合的。

( 1) 全运行的集控站管理模式的应用。因为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对辖区变电站的运行方式、电力设备运行特点、监控设备、调度自动化系统非常熟知,在变电站设置集控站,负责辖区内各个变电站的巡视、日常管理、维护、日常操作,促使集控站可以全面且有效的做好变电站运行和运维工作,提高变电站运行效果。

( 2) 运行加维护的集控站管理模式的应用。该管理模式的应用,需要电力公司分配一部分工作人员负责变电站的维护,一部分工作人员负责变电站的运行。其中负责运维的工作人员主要是通过集控站来了解电磁、避雷器电导电流、照明等方面的情况,进而合理的维护。而负责变电站运行的工作人员,需要通过集控站了解变电站日常运行,进而合理的设置集控站,使其可以对变电站进行合理的监控和操作。

( 3) 监视加运行加维护的集控站管理模式的应用。此模式作为最新的集控站管理模式,其有效的应用是在当地某一区域内设置集控站,并配置监控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使工作人员分别利用集控站来操作变电站、维护变电站、使用变电站,促使变电站稳定、安全、高效的运行。[4]

4 结论

综合以上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变电站中科学、合理的应用无人值班管理模式,利用无人值班管理对变电站进行科学、合理的监视和管理,可以更好地维护变电站、调节变电站,促使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使电网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峭峰.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创新,2014(9):94-95.

[2]关磊,张峰.如何提高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工作效率[J].科技传播,2013(21):94,103.

[3]韩玲.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传播,2013(14):94,99.

上一篇:《神奇的小火车》教案下一篇:阅读伴我成长学生作文加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