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消毒管理制度(共12篇)
1.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一
学校卫生消毒制度
1. 学校各班级教室每日由教师打扫卫生3次,采取“清、消、清”的方式严格执行。
2. 教室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备有防蚊蝇、防暑、取暖设备,活动室。
3. 室内桌椅、楼梯、扶手、护栏、定期清洗消毒 4. 厕所清洁通风,每日打扫并消毒。5. 学生饭前便后须用流水及香皂洗手。
6. 工作人员要保持仪表整洁,饭前便后要用香皂洗手。
7. 学生及全体教职工都要注意个人卫生,学校定期检查并与家长保持沟通。8. 班级保证每天消毒2次,消毒液浓度配比为1:500,在夏季高温和有疫情时浓度配比为1:200。
9. 负责消毒的教师要按规定科学合理配置消毒用水。10. 学生活动教室定期打扫消毒,保持通风。
11. 学生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校上班。
12. 对患传染病的学生所在班级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13. 学生离校一个月以上或外出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14. 工作人员家中及学生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负责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2.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开放床位1800张, 拥有临床、门急诊、医疗辅助等80多个部门,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30人, 其中护士17人, 技术工人3人, 普通工人10人;年龄19岁~52岁, 平均39岁;副主任护师2人, 主管护师8人, 护师3人, 护士3人, 高级技工2人, 其余均为普通工人。
1.2 材料
手持式ATP测试仪 (美国某公司) , ATP采样器, 速干手消毒剂为某公司生产, 主要成分为醋酸氯已定, 含量0.9%~1.0%, 清洁洗手液。
1.3 目视管理方法
1.3.1 手卫生培训的目视管理
根据2009年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 对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 引用目视管理的工具“图形、颜色、形迹、看板”, 借助图形看板管理方式将洗手和速干手消剂使用的步骤、方法、指证、分解贴于洗手池和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旁, 并做醒目的标志提示。按照培训的目的、内容采取集中培训和一对一示范演练, 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与考核, 考核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将考核的结果用板报的方式贴于科内的记事板上, 并在每日晨交班会上反馈检查和考核的结果, 及时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 采取多鼓励和表彰的方式。
1.3.2 手卫生宣传教育月活动的目视管理
1.3.2. 1 成立活动小组
消毒供应中心员工全员参加成立活动小组, 设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不规范行为调查表和手部卫生习惯调查表, 观察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手卫生情况。由组长填写调查表, 每周统计后张贴公示,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确立落实改进措施, 对手卫生执行到位的员工进行表扬和奖励。月底总结评出活动月的最佳优秀个人奖。
1.3.2. 2 导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和不规范洗手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出医务人员用水和肥皂至少需要40s才能洗净双手, 事实上医务人员每次洗手的时间<10s。担心手部清洁液损害皮肤, 频繁洗手会使手部干燥甚至破裂。医务人员会因此减少洗手的频率;使用手套替代洗手的错误;有些工作人员知识缺乏, 思想上不重视, 医院感染意识薄弱, 相关知识缺乏, 手卫生依从性低;未正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取用计量不准确, 取用手法欠妥;忽略洗手和手消毒,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紧, 器械从回收、分类、清洗、打包、消毒、灭菌、下收下送的流程操作频繁而忽略了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放置速干消毒剂处未作醒目的标志, 某些速干消毒剂放置的位置欠合理, 不方便及时取用。
1.3.2. 3 实施手卫生的目视管理,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
正确洗手可减少医院感染。正确评估双手污染程度, 明确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差异, 接触过特殊感染病人、手上有明显的血液或体液均不能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替代洗手。对有预见性接触污物时加戴手套, 制定统一的按压手法和使用剂量, 经小组成员多次实践, 得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并对全科工作人员培训推广学习。
2 结果
2013年10月引用目视管理理论开展手卫生宣传教育月活动, 改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观念, 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有明显提高, 见表1、表2。
%
3 讨论
3.1 提高了员工的手依从性及手卫生效果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感染管理在努力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同时, 提高手卫生的质量也至关重要。眼睛是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各种手段当中最常用的。目视管理的独特之处是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 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 快速、准确、简明, 强调各种管理方法, 管理状态达到一目了然, 从而容易明白, 易于遵守, 便于推动自主管理, 自我控制, 达到提高员工的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的目的。我科将目视管理用于手卫生教育活动月, 借助图形看板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 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体人员培训手卫生知识, 对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证用图片、漫画等形式温馨提示, 利于员工参与, 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从而改变了员工的手卫生观念, 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表1显示, 操作前手卫生的合格率由27.5%提高到76.4%, 操作中手卫生的合格率由42.8%提高到87.6%, 操作后手卫生的合格率由75.6%提高到93.2%。
3.2 手卫生活动教育月在改善手卫生效果中的作用
参加本次活动月的工作人员30人, 全科参与。活动前观察650人次的手卫生行为, 其中“六步洗手法”到位的占28.1%;按压速干手消毒剂方法正确的占8.6%;使用手消毒剂量正确的占7.3%;手干燥后操作的占19.5%。针对“手卫生教育活动”这个主题, 进行前期的调查、研究、分析原因, 针对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教育, 形式多样突出重点, 将相关内容制成可视易懂的流程图, 贴在洗手池和速干手消毒剂旁, 增设醒目标志, 以提高员工正确洗手和手消毒步骤和方法。表1显示, 通过教育活动, 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思想上得到了重视, 手卫生相关知识得到了提高, 规范了员工手卫生的操作行为, 提高了手卫生的效果。活动前后各观察650人次的手卫生行为, 表2显示, 其中“六步洗手法”到位从28.1%提高到87.2%, 速干手消毒剂使用方法正确率由8.6%提高到84.2%;使用手消毒剂量正确率由7.3%提高到75.0%;手干燥后操作由19.5%提高到39.3%。
3.3 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引入目视管理模式需要长期实践
为了提高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手卫生管理效果, 必须从工作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上建立和完善手卫生管理制度, 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 达到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更好的感染控制计划进行预防, 手卫生是防止感染扩散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手卫生管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3], 目视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使全体员工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 对手卫生规范的内容都有清晰、明确、统一的流程, 做到不同的人按照标准流程去做会得到相同的结果。护理管理者要在工作中不断思考, 不断学习, 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 集思广益, 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 引用目视管理尝试在医院感染及手卫生管理环节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管理的效果。[方法]运用目视管理方法开展手卫生宣传教育月活动, 成立活动小组, 设计手卫生现状调查表, 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及时纠偏, 随机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及手卫生效果监测。[结果]实施目视管理手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月后, 工作人员“六步洗手法”和卫生手消毒、干手方法和手卫生效果有明显提高。[结论]目视管理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 加强员工手卫生知识培训, 改变了消毒供应中心员工手卫生观念, 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是一种有效提高手卫生管理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目视管理,手卫生
参考文献
[1]肖志军.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管理看板[J].企业管理, 2003, 5 (11) :64-70.
[2]谢云, 陈云华, 蔡宇, 等.实习生手卫生规范培训效果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 :293-294.
3.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手卫生;干预;洗手
【中图分类号】R187G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67-01
卫生部在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对洗手及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指征和方法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供应室部分人员仍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手卫生消毒,手卫生依从性较差。提高手卫生工作依从性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最简便、最经济的手段,在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消毒供应中心每天对器械进行清洗、检查打包、灭菌、存储、发放及下收下送等工作,每一步均需做好手卫生,这是在环境达标时避免清洁器械、器具、物品及无菌包被二次污染的根本所在。而消毒供应室作为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和关键环节,其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会影响整体医疗质量[1]。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为了解供应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强化供应室护士执行手卫生及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执行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将我院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综合干预前后情况做如下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1月~2014年12月随机抽查供应室人员洗手前后手细菌污染情况,其中监测无菌间护士洗手前后各20人次,回收间护士洗手前后各20人次。分别监测干预前后细菌菌落数。
1.2方法
1.2.1采样方法
被采样者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2],进行六部洗手法洗手。采样及监测方法均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规定进行。在洗手前后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
1.2.2干预方法
1.2.2.1强化“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及考核:认真洗手是衡量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之一。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洗手的技术,从而才能付诸行动。洗手则成为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预防与控制病原菌传播的有效手段。
1.2.2.2改进洗手设施:增加洗手液装置,改善洗手条件,最好采用热风烘干器干手。
1.2.2.3选择适当的手消毒剂和手护理霜:在选用洗手消毒液的同时提供手护理霜,加强手部护理。
1.2.3细菌菌落数检查:采样液试管振打80次,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无菌平皿加入营养琼脂15mL~18mL,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2结果
干预洗手前后的手卫生监测,无菌间护士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52cfu/cm2,洗手后菌落数为4cfu/cm2,平均除菌率92.3%;回收间护士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为96cfu/cm2,经洗手后平均细菌菌落数为10cfu/cm2,平均除菌率为89.6%。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供应室工作区域需严格区分,无菌间护士不能回收污染物品,回收间护士不能发放无菌物品,任何人在发放无菌物品或接触无菌物品时,必须规范洗手。多项研究证明,洗手是一项最基本、最简便且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正确地洗手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4]。供应室护士影响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医务人员的自身因素,主动洗手的意识淡薄,认为经常洗手会使皮肤粗糙;化学消毒剂具有腐蚀性,不宜过多洗手;缺乏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未把手的卫生与行医道德联系起来,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肥皂洗手的依从性低的现象普遍存在[5];人员编制不足,工作强度大,依从性低,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院业务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供应室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加大,使手卫生标准和正确洗手操作执行不到位;因对手卫生重视不足,供应室的洗手设施简单,缺乏洗手、干手设备,且位置分布也不合理;因洗手操作繁琐,平时没有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未按标准的六步洗手法的步骤进行正确洗手,主要表现在洗手步骤不正确、洗手方法不规范、漏洗指缝和腕部等;存在错误观念,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认为没有接触污染物品,并戴着手套,无需洗手;存在从众心理,管理不到位,医院和科室在手卫生管理和制度上存在缺陷,培训、检查、指导不到位,忽视工勤人员洗手管理等,这些都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最主要因素。
手污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手卫生在现阶段医务人员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污染问题,危害着病人的健康。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环节,若发出消毒灭菌不合格的物品,后果极其严重,灭菌包的灭菌效果受生物载量的影响;而医护人员的手可增加生物载量[6]。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更要增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重视洗手,熟练掌握“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方法对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率及洗手质量有重要作用,供应室要加强洗手监督管理,普及洗手相关知识,做到规范洗手,降低因供应室人员手引起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赵素藏.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1):90.
[2]中華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3-04-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S].1996-07-01.
[4]张学敏,俞立农,应霞敏,等.护理人员在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74-75.
[5]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4.医院诊所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四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消毒管理组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工作。
二、按照批准的诊疗范围购置必须的消毒、灭菌设施,并保证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诊疗活动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五、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采购消毒产品时,应当索取加盖原件持有者的印章《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批件》的复印件。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治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各种处理治疗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七、排放废弃的污水、污染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运送传染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5.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 篇五
一、环境卫生
1、经常保持室内外清洁和定期清扫的制度。每天1小扫,每周1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蟑螂等害虫。室外无碎砖、污物和污水,下水道要通畅,无蚊、蝇孳生地。
2、玩具柜及玩具要每天1次清洗消毒,保持整洁。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4、厕所要整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保证无污迹及臭味。
5、幼儿桌、椅、床每周擦1次。
6、幼儿被子、床单、枕套等要定期洗换,保持清洁,叠放整齐。
7、固定地点设垃圾箱,定期消毒清扫。
8、及时作好传染病幼儿大小便等物处理。
9、有计划搞好室内、外环境,做到“五化”(美化、绿化、净化、安全化、儿童化)。
二、个人卫生
1、合理安排婴幼儿一日生活,让他们饮食、睡眠和活动都有一定规律,生活得活泼愉快。
2、幼儿每人一碗一巾,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3、养成饭前、便后洗手、脏了随时洗手的好习惯。要让幼儿用流动水洗手脸。
4、饭后漱口,教育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5、教育幼儿每周洗头1次,夏季每日至少洗澡1次,随时保持个人的清洁卫生。
6、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
7、保持婴幼儿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8、培养幼儿文明卫生习惯,如:不随地擤鼻涕,不要随地大小便,不把手放在嘴里,不用手擦眼睛,挖鼻孔等以及正确进餐、睡眠、穿脱衣服等。
9、保护婴幼儿视力。教室要注意采光,有良好的照明设备。看电视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时间小班不超过10-15分钟,大班不超过20-30分钟。电视机应放在距离地面1-1.2米桌上,并按着调试表获得最好的图象。第一排距离屏幕不少于2米,最后一排不超过5米。
三、消毒制度
1、洗脸巾专用,每日消毒,饭碗、盘、勺、筷每餐消毒,消毒后注意不污染。
2、餐桌使用前要用肥皂水进行擦洗,用餐后消毒,擦桌布要专用,用后消毒。
3、水果洗后削皮或剥皮食用。
4、餐具应用专门的洗涤液洗后在用清水冲洗最后再消毒。
6.厂区卫生消毒管理规定 篇六
一、本场规定:在废弃物出场后要对废弃物通过路径进行消毒,以防止成品出库时交叉污染。
二、食品级产品所需原料进场时,运输车辆必须从车轮消毒池中经过,消毒池中由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加入消毒液,卫生检查部门负责监督检验。
三、车间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窗口,由安全生产部门负责检查并安装纱窗,以防蚊蝇。各车间入口,安装灭蝇灯,由生产部负责使用、管理。蝇灯定期清洁并每天清理一次,避免死虫堆积,否则有造成“溢出”的可能。
四、厂区内的垃圾箱由专职卫生员每天一清理,以清除蚊蝇鼠类的孽生地,厂区厕所由专职卫生员每天清扫,保持清洁,以防止蚊蝇孽生。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管理维护污水排放,保证排放畅通无阻,厂内不存积水。
五、厂区灭鼠的重点应设在餐厅、下脚料出口、垃圾箱、厕所厂区周围每15米放置一个捕鼠夹或粘鼠板,在各废料排出口,由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安装挡鼠板,下水道口全部带有水封装置。
六、定期对车间周围喷洒杀虫剂,厂区用杀虫剂专人管理在工厂内部放的必须正确加上标签,杀虫剂瓶上必须标明“只可用于杀虫剂”的文字。
7.家禽饲养的卫生消毒 篇七
1 消毒对象
主要包括饲养家禽的禽舍及场地;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饲养的用具、饲槽、水槽、饮水器、禽产品及病尸;运输禽产品的车船等交通工具, 经过的道路及停留过的场地;饲养和管理人员的衣、帽、鞋和手套及疫情检验的设备等。
2 消毒种类
2.1 预防性消毒
尚未发生动物疫病, 结合日常饲养管理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污染的场舍、用具、场地和饮水等进行的消毒。
2.2 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传染病传染源的场舍、用具、场地和饮水等进行的消毒。疫源地消毒又分为两种:
2.2.1 随时消毒。
当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 所进行的消毒。如对患传染病的禽舍、用具等每日随时进行的消毒措施。
2.2.2 终末消毒。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 对疫源地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3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3.1 浓度
用消毒剂消毒时, 必须按说明书要求的浓度配制和使用, 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消毒效果。
3.2 温度
不同的消毒剂所要求的消毒温度各不相同。大部分消毒剂在较高的温度下消毒效果较好, 如福尔马林、双链季铵盐等;但个别消毒剂温度升高, 则杀菌率下降, 如氢氧化钠等。
3.3 湿度
湿度对熏蒸消毒的影响较大。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时, 相对湿度以60%~80%为宜。
3.4 酸碱度
酸碱度的变化可影响某些消毒剂的作用。如新洁尔灭等阳离子消毒剂, 在碱性环境下杀菌力较强;来苏儿等阴离子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下杀菌作用较强。
3.5 时间
消毒剂必须与其消毒对象作用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最佳的消毒效果, 所需时间的长短, 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性质和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温度等。
3.6 化学拮抗物
家禽的排泄物、分泌物等物质妨碍消毒剂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 影响消毒效果。影响较大的消毒剂有新洁尔灭、次氯酸盐等。
4 提高消毒效果的措施
4.1 选择合格的消毒剂
家禽养殖场选择消毒剂时要检查消毒剂的标签和说明书, 看是否是合格产品, 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选购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推荐的适宜本地使用的消毒剂, 或在兽医人员指导下, 根据场内不同的消毒对象、要求及消毒环境条件等, 有针对性地选购经兽药监察部门批准生产的消毒剂。同时, 交叉使用不同品种的消毒剂, 以保证良好的消毒效果。因为, 长期使用单一品种, 会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4.2 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应用消毒药剂时, 根据不同的消毒环境、消毒对象和被消毒物的种类等具体情况, 选择对其可产生良好效果的消毒方法。如搅拌、喷雾、喷洒、浸泡、熏蒸、涂擦、冲洗等。
4.3 科学配制消毒液
市售的化学消毒药品, 因规格、剂型、含量不同, 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消毒工作。使用前, 要按说明书要求配制实际所需的浓度, 并选择适宜的浓度、温度和稀释液等。同时还要注意消毒液的使用方法, 因为有些消毒药品要现配现用, 配好的药液不宜久贮;有的消毒药液可一次配制, 多次使用。做好这些都可以提高消毒效果。
4.4 科学设计消毒程序
有些家禽养殖场消毒效果差, 主要是消毒程序不科学。正确的消毒程序是:首先使用稀释好的消毒药直接对消毒对象进行消毒, 待作用一定时间后, 清洁被消毒对象上的有机物质或其他障碍物质, 再用消毒药重复消毒1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消毒彻底, 又能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的目的。
4.5 正确操作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 让被消毒物与消毒药充分接触, 有效应用浓度每平方米至少要达到300 mL;熏蒸消毒时, 需注意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掌握好消毒剂与被消毒对象的作用时间, 只有达到规定作用时间后才能保证消毒药将病原体杀灭;消毒工作中, 不要随意把2种或2种以上消毒药剂混合使用, 以免出现配伍禁忌而产生拮抗现象, 降低消毒效果。有的专业大户不注意消毒时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 导致全面喷洒1次消毒药, 却很难达到预期的消毒目的。
4.6 严格消毒制度
在家禽饲养过程中, 必须严格控制场外人员的进出, 确需进出的, 必须经场内兽医批准, 并严格消毒;定期更换消毒池中的消毒药, 以防挥发后失去药效;饲养管理人员入场前必须在消毒室消毒、清洗后, 换上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靴, 方可进入;进出场区的车辆、饲养工具及有关物品等要严格消毒后方可放行。
4.7 做好消毒工作记录
家禽养殖场消毒过程中使用的消毒药品种、配制浓度、消毒方法、消毒时间及被消毒物和具体操作人员等详细情况 (数据) 要准确记入《消毒工作记录》, 以便总结查找。
5 卫生消毒
5.1 清扫
家禽全部出舍后, 要彻底消除一切污物。主要包括饲养所用的设备、水槽、料槽、网架、支架、垫料、尘土、羽毛、粪便, 顶棚及四周左右上下的尘埃与蜘蛛网等要全部清扫出禽舍。
5.2 水洗
禽舍的清洗程度与消毒效果关系非常密切, 因为有机质的存在直接影响消毒效果。用高压水枪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对禽舍进行全面冲洗, 包括禽舍地面、窗台、屋顶等, 禽舍冲洗后开窗干燥1d。待舍内地面水干以后再喷洒消毒剂或密封熏蒸消毒。
5.3 曝晒
撤出的设备、水槽、料槽、网架、支架, 清洗消毒后, 置阳光下曝晒2~3d,
5.4 消毒
喷洒的消毒药物要浓度适当, 药量充足, 不留空档。常用的消毒药有2%火碱水、双链季铵盐、戊二醛等。消毒后干燥1~2d。
喷药消毒或日光曝晒晒干后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的方法为在密闭的房间内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7 g、福尔马林14 mL、水7 mL, 熏蒸时间为12~24 h、温度为20℃~24℃。通风12~24 h以后准备进禽。进禽前不得再进人, 以防污染。
5.5 及时维修, 灭鼠防虫
空舍后及时修补屋顶漏雨处及破损门窗。用生石灰乳粉刷禽舍地面。禽舍地面若为土地面, 也可刨松后铲去表层污染土, 再加生石灰拌匀夯实, 从而起到消毒作用;要及时填补鼠洞, 严格灭鼠, 防止野鸟、昆虫等飞入, 以免带入新的病原。
5.6 闲置
有条件的禽场, 经消毒后应闲置1~2周, 再接着引入雏禽。
5.7 日常消毒
禽场进禽后, 坚持带禽消毒。原则是在傍晚家禽比较安静时进行, 方法是由上而下喷雾, 小心实施。一般对50日龄以内的雏禽每周带禽消毒一次, 育成禽10 d消毒一次, 若发生疫情则应每天消毒一次, 连续3~5 d。
禽舍消毒虽然不能完全消除老禽场带来的污染, 但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加上良好的卫生消毒措施, 可以使每批禽获得较安全的环境卫生条件。
6 卫生防疫和消毒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卫生防疫和消毒制度极为重要, 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6.1 搞好禽场环境卫生消毒
生产区要定期消毒, 禽舍周围10m内每日清扫一次, 整个生产区每半年大消毒一次;禽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 每月用消毒药消毒1次;大门口、禽舍入口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液;禽舍房顶及外墙1~2年用石灰水粉刷消毒一次;场内实行清、污道分开, 防止污染道路及水源;禽舍保持清洁干燥, 坚持做到禽体、饲料、饮水、食具 (料槽、饮水器) 、工具干净。家禽粪便要运往远离场区的储粪场, 统一在硬化的水泥池内堆积发酵后, 出售或使用。储粪场周围要定期消毒;家禽病死后, 要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同时立即对其原来所在的圈舍、隔离饲养区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防止疫病蔓延。
6.2 进出禽场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全场人员上班必须从总场门口消毒室进入, 经淋浴消毒, 更换内外衣服及鞋帽后方可进入禽舍, 家中一律不准饲养家禽, 并且不得私自将任何禽类及产品带进场内;非生产人员严禁进入场区, 确需进入的, 必须严格消毒程序, 经场内兽医批准后, 方可进入, 但一律不准进入禽舍。禽场和生产区的进出口都应设置消毒池, 且应保持有效的消毒液, 以便对进出的人员车辆进行有效的消毒, 禽笼、车辆等未经严格消毒, 严禁进入禽场和禽舍, 禽舍场地和各种用具、设备等必须定期消毒、禽舍、各生产区的用具要固定专用, 禽群转栏或淘汰出售后, 对禽舍和笼等认真做好“一清洗, 二消毒, 三熏蒸”的工作。
6.3 做好家禽的保健工作
8.消毒供应科护理管理探讨 篇八
【关键词】 消毒供应科;回收;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22-02
消毒供应科属于医院的后勤保障科室,工作中的清洗、消毒、灭菌、供应数质量对整个医院的医疗、护理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消毒供应科在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细节管理办法,为追求产品质量的零缺陷奠定了基础。
1把握重点环节质量,体现事事处处有管理
1.1细化操作流程,绘制流程图
科室除按行业标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外,再将物品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和下送各环节细化,制定操作流程,绘制灭菌物品摆放和发放顺序示意图、下收下送路线图、各类物品清洗流程图、设备操作流程图、器械检查包装流程图等,流程图简单直观,既可使操作者一目了然,又便于检查。
1.2注重特殊环节,减少问题发生
1.2.1设施设备符合规范要求
严格回收清洗工作程序和标准,熟悉各设备操作使用规范。配有污染回收专门器具,如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全自动超声清洗装置、相应清洗用品等,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水电压缩空气及蒸汽的供给。
1.2.2严格密闭回收减少污染
为方便临床,减少污染扩散,物品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消毒供应科集中回收处理。
1.2.3掌握正确的清洗方法
清洗不彻底会造成消毒的彻底失败,清洗分为手工清洗和机器清洗。注意清洗液的选择,要使用合理的清洁工具。手工清洗包括刷洗法,消毒剂清洗法和加酶清洗法。
2消毒供应科人员的自身防护
2.1常见的职业安全因素
消毒供应科的工作人员,经常面临高危器械潜在传染性的威胁,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中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各种诊疗包的器械、导管等的密切接触,工作人员在清点器械时如不注意防护易引起锐器伤的发生,使其可能受到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工作人员回收这些物品时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必然高于其他人员;常规消毒中使用的含氯消毒剂、紫外线照射等如不注意防护易引起皮肤及眼睛的损伤;干热灭菌凡士林、石蜡油时散发的气味非常刺鼻,长期吸入会导致呼吸道损害。高压蒸汽灭菌锅工作时发出的噪声会导致听力下降,精神疲劳烦躁。用于灭菌的高压蒸汽锅温度高达134℃,如操作不当极易烫伤。
2.2防护措施
增强职业感染危险性认识。消毒供应科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接受消毒隔离知识学习,掌握职业防护的技能,方能上岗。在清点清洗污染物品时,均应按标准做好防护,戴帽子、口罩、橡胶手套、防护眼镜、穿隔离衣;熟练掌握各科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不直接用手对尖锐物进行清点、清洗,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必须使用的化学消毒剂配置时浓度准确,及时加盖。定时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挥发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紫外线消毒时要有防护措施。消毒人员严格按照压力蒸汽灭菌锅操作规程操作,不能擅自离开岗位;每次灭菌前检查灭菌器的性能,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操作人员戴防护手套,以防止烫伤。加强工作人员职业安全及专业技术操作培训,增强防护意识,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安全与健康。
3加强科室内涵建设,保证持续质量改进
3.1成立辅助管理小组,对常见问题、多发问题进行细致化管理:
针对科室工作内容多、环节多,我们成立了几个辅助管理小组,不仅可以对一些环节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专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如质量检查监控小组、设备安全管理小组、物资服务保障小组、理论技能培训小组等,每个小组由2名成员组成,由资深的护士或责任心强的技术工人担任组长,制定小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每周向科主任和全科汇报一次检查及落实情况。由于成员共同参与了科室管理,既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为科室管理培养了一些得力的助手。
3.2健全质量检查组织,改进检查方式、方法
本科室成立了专门的质量检查监控小组,设专人负责,每日对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常规跟班检查和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讨论、解决并向全科室作汇报,以警示所有人不再出现类似问题。每月科室还组织 1次互查,并和平时的自查相结合,科主任不定时抽查,对重点、难点问题采取跟班作业,加大检查监督和整改力度,使全科室人员逐渐养成了互查、互帮、互相促进工作质量的良好氛围。每月还保证召开 1次以上有关人员会议,针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是否存在不足,随时进行工作调整,确保工作质量。
4开展人性化服务,实施个体化保障
4.1充分利用物资管理系统,按需发放无菌物品
医院在走向整体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专门安装了二级库房物资发放管理系统,各科室通过医院局域网则能按需求申请物资。我院消毒供应科严格按照各科室申请单收、发物品,避免了以往多带或少带物品造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每月各数据可由该系统直接生成,依此则可以向医院经济管理科提供准确的核算数据。每月还根据管理系统的库存情况与实际物资库存进行核对,使物资出入库管理明细化、精细化,做到了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4.2坚持无假日收、发物品,把时间还给临床科室所有由消毒供应科发放的物品均执行无假日下收下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临床科室的物资库存,方便了临床科室物品管理。值班由原来的 1人改为 2人共同值班,夜间急救用包由消毒供应科人员送到使用科室,极大地方便了临床,为临床争取了更多的抢救病人的时间。
近几年来,通过对服务过程的细节管理,我院消毒供应科在无菌物品供应的服务中从未发生过质量问题,科室自行调查的满意度均为100%,护理部组织调查的满意度均在 95% 以上,这说明对产品质量的零缺陷管理追求,有效地促进了消毒供应科的整体工作改进,充分发挥了消毒供应科的后勤保障作用,推动了医院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杜娟,葛常英.我院消毒供应科护理质量管理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11,(02).
[2] 李萍,张秀銮,郭海燕,张琼.消毒供应科面向临床进行宣传教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05).
[3] 施慧,张锋,胡叶双,王倩.消毒供应科风险预案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7).
[4] 李利娟.护理理念在消毒供应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6,(01).
9.酒店餐饮具消毒卫生制度 篇九
一、洗消间采用药物消毒应设3个洗刷消毒池,专池专用,设有密闭专用的餐具保洁柜。
二、餐饮具消毒坚持四道工序:去残渣、洗涤剂洗、净水冲、消毒。烟缸不得与餐具混刷、混放。
三、使用氯制剂的消毒液时,必须准确配制,消毒液应密封保存。设有存放消毒液、配制工具、洗涤剂的储存处。
四、采用药物消毒时,将洗净的餐具完全浸泡在250ppm的消毒液内保持5分钟后,用净水冲净,放入保洁柜防止二次污染。
五、消毒液要根据消毒餐具的量定时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使之达到消毒的目的。
六、使用消毒柜消毒时,消毒柜内温度达到120℃保持20分钟。利用消毒柜储存餐具时,餐具消毒柜一次所消毒的餐具量应能够满足一餐所用的餐具量。消毒柜应保持正常运转。
七、餐饮具消毒须达到光、洁、涩、干。采用药物消毒时须达到清洁干净、无污迹、无异味。
八、餐具消毒间的水池必须专用。每天餐后必须清扫,保持地面、台面、水池干净整洁。
九、垃圾要密闭存放,及时清理,垃圾容器要清洁干净。
1、餐饮具洗刷消毒要以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
2、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严禁使用。
3、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4、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5、消毒后的消毒餐饮具必须储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
6、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储存柜上有明显标记。
7、餐饮具保结柜应每天清洗消毒,保持洁净。
8、餐饮具消毒专人负责,按照有关消毒方法进行操作,并作好每次消毒登记记录。
10.酒店消毒间布草间卫生管理制度 篇十
本制度适用于公共用品、用具消毒间的卫生管理,员工均应熟知本制度并遵照执行。
一、消毒间必须做到专人、专室、专用,即专人负责,专设房间,消毒间不得与其他房间混用或合用。
二、消毒间房门应标有“消毒间”字样,消毒工作要在专用设施内进行,去污池、消毒池、清洗池不能混用。
三、消毒后的清洁物品应立即存放于保洁柜中,物品消毒、领取均要如实填写工作记录。
四、保洁柜为盛放清洁物品使用,未经消毒物品不得存放其中;各类物品保洁柜不允许混用。
五、消毒剂、洗刷工具和配制量具为消毒工作专用,不允许挪作他用。消毒剂、洗刷工具和配制量具和配制量具必须放置在专用保洁设施内。
六、应保证去污池、消毒池、清洗池池内清洁,无污迹、残渣,所有消毒用容器均应能够正常使用,出现损坏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
七、员工采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时,应开窗通风或打开排风设备。
八、消毒间内不得存放任何与消毒无关的物品。
九、消毒间负责人完成消毒操作后应及时将消毒间上锁。
十、地面采用湿式清扫,室内台面、柜顶、墙壁均不得有积尘。
布草间卫生管理制度
1.布草的清洗消毒工作需落实到位,若布草的洗消工作由外单位承接的,双方须签订洗消合同。
2.做好布草间内布草的收发登记工作,登记记录须存档备查。
3.布草间须专间专用,有明显的标志,间内不得放置除公用干净布草外的其他物品(如私人物品)等。
4.通风换气良好,搞好间内卫生清洁工作,保持地面墙壁及布草柜的整洁卫生。
5.布草存放柜须有柜门平时保持密闭状态,防止蟑螂等害虫侵入。
11.猪场消毒管理及其方案的制定 篇十一
关键词:猪场消毒;药物选择;消毒方案;消毒管理
一、消毒药物的选择
(一)药物选择注意事项
1.依据猪场的常见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消毒对象、消毒设备、猪场条件等,选择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同时考虑药物生效快、稳定性好、渗透性强、毒性低、刺激性和腐蚀性小等特点及价格因素。
2.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猪群疫病流行情况和疫病可能的发展趋势,选择储备和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
3.创造条件,定期开展消毒药物的消毒效果监测,依据实际的消毒效果来选择较为理想的消毒药物。
(二)猪场常用的消毒剂及消毒剂种类
1.碘制剂 ,主要有威力碘、百菌消-30、速效碘等。
2.强碱类, 主要指2%或3%烧碱溶液、石灰粉或石粉乳。烧
碱可用于空舍、场区、外环境的消毒。石灰粉既消毒又防潮,适用于产房、仔猪培育舍,也可撒在场区周围形成一条隔离带。
3.季铵盐类 ,如安力2000、百毒杀等。此类消毒药主要适用于新建猪场。
4.醛类 ,甲醛又称福尔马林,根据浓度不同可用于手术消毒、环境熏蒸消毒,也可做防腐剂。
5.过氧化物类 ,如过氧乙酸,分为A、B二瓶装,使用时先将A、B液混合24-48小时后使用,有效浓度为18%左右,喷雾消毒的浓度为0.2%-0.5%,现用现配。
6.氯制剂 ,如漂白粉、消毒威、99消毒王等,消毒威使用的浓度为400-500倍溶液喷雾消毒。
7.酚类 ,如菌毒灭,使用浓度为1∶100-1∶300。
8.弱酸类 如灭毒净,使用浓度为1∶500-1∶800。
二、猪场消毒方案
(一)常规消毒方案
1.进入猪场的所有人员,须经“踩,洗,照,换”四步消毒程序(踩火碱消毒垫,散射紫外线照射5分钟~10分钟,消毒药液洗手,更换场区工作服和胶靴),经过专用的消毒通道进入场区。
2.场区入口处的车辆消毒池长度应为大于进场车轮周长两倍,宽度与整个入口相同,池内药液高度为15公分~20公分,同时,配置低压消毒器械,对进场的生产车辆实施喷雾消毒。
3.进入场区的所有物品,必须根據物品特点选择使用多种消毒形式(如紫外灯照射30分钟~60分钟,消毒药液喷雾、浸泡或擦拭等)
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综合消毒处理。
(二)终末消毒方案
1.清扫和器具整理 。空舍或空栏后,及时清除舍内的垃圾,清洗墙面、顶棚、通风口、门口、水管等处的尘埃及料槽内的残料,并整理各种器具。如果是疫病平息后,则要将清除的粪便和污染物进行深埋、焚烧或其他无害化处理。
2.栏舍、设备和用具的清洗 。首先对空舍内的所有表面进行低压喷洒并确保其充分湿润,必要时进行多次的连续喷洒以增加浸泡强度。喷洒范围包括墙面、料槽、地面或床面、猪栏、通风口及各种用具等,尤其是料槽,有效浸泡时间不低于30分钟。其次使用冲洗机高压彻底冲洗墙面、料槽、地面或床面、饮水器、猪栏、通风口、各种用具及粪沟等,直至上述区域做到尽可能的干净清洁为止。最后使用冲洗机自上而下喷洒墙面、料槽、猪栏、饮水器、通风口、各种用具及床面或地面等。
3.栏舍、设备和用具的消毒 。视消毒对象不同可选用消毒威、菌毒灭、速灭5号、烧碱、过氧乙酸等消毒剂。空舍消毒可以用1:2000的速灭5号或0.3%-0.5%的过氧乙酸进行空气喷洒消毒,每平方米用500毫升配好的消毒剂药液,间隔2天1次,共进行2次。喷洒时特别要注意那些容易残留污物的地方,如角落、裂隙、接缝和易渗透的表面,喷洒时先猪舍顶棚,沿墙壁到地面。
4.恢复舍内的布置 。在空舍干燥期间对舍内的设备、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修,重点是料槽、饮水器等,堵塞舍内鼠洞,做好舍内药物灭鼠工作,充分做好入猪前的准备工作。
5.入猪前1天再次对空舍进行喷雾消毒。
(三)带猪消毒方案
1.消毒前,先清洁卫生,尽可能消除影响消毒效果的不利因素,如粪尿和生产垃圾等。
2.消毒间隔时间,根据猪场具体情况而定,平时预防为主5-7天消毒一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一次。
3.猪舍内带猪消毒常用0.1%过氧乙酸溶液、0.5%强力消毒灵溶液或0.015%百毒杀溶液喷雾消毒。药液用量以舍内地面面积考虑,一般控制在0.3l/m2~0.5l/m2。
4。消毒药液必须现用现配,混合均匀,避免边加水边消毒等现象。
三、日常消毒管理方案
(一)在场区入口和生产区入口设置合理分布的紫外线灯,最好保持24小时不间断亮灯,紫外线灯管一般要每45天更换1次。
(二)使用消毒脚盆的,药液深度至少超过脚踝部位,踏脚盆前应保持胶靴的清洁。
(三)重点防疫期内,可适当增加带猪消毒时的消毒次数和药液用量。当猪群出现死亡增高或存栏密度较大时,有必要适当提高带猪消毒时的药液用量和药液浓度。
(四)对于无法空舍的妊娠舍和配种舍等,应至少每半年彻底清理一次舍内整体的环境卫生,包括屋顶灰尘、门窗等平时不易清扫的地方。
(五)对同一对象的消毒,应定期轮换使用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但不能同时混用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
(六)当空舍内安装有独立的加药饮水系统时,必须对此系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
四、其他注意事项
(一)按照消毒药物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配制消毒溶液,掌握准确的配比,不随意加大或降低药物浓度。
(二)不随意将两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混合使用或同时消毒同一物品。
(三)严格按消毒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四)定期更换消毒剂,不长时间使用一种消毒剂消毒一种对象。
(五)现用现配,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12.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十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州直医疗卫生机构15所, 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所, 二级综合医院12所, 中医院1所, 专科医院1所。
1.2 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和《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5981-1995) 规定的方法。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为新华牌, 紫外线灯管辐照强度值的测定用ZG-4 (A) 型紫外线强度辐照计 (中国建材石英所生产) 。15所医院的Ⅱ、Ⅲ、Ⅳ类环境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共采样215份进行细菌学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化学监测15份, 紫外线灯管53支进行强度监测。
1.3 标准与判定
按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判定。细菌污染阳性, 凡培养出菌落生长, 表示存在微生物污染, 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可能造成危害。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判断: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 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卡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 取出指示卡, 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紫外线灯管强度大于70μW/cm2为合格灯管, 否则为不合格灯管。
2 结 果
15所医疗卫生机构均为公立医院, 通过对15所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表明, 物体表面致病菌污染合格率较低, 其他监测项目合格率较高, 其中合格率100%的是医护人员手及室内空气。
3 讨 论
监测结果表明:15所医院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通过对15所医院重点区域物体表面的致病菌监测, 有个别医院的产房、手术室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 说明该医院的重点区域在消毒灭菌和隔离方面仍存在突出隐患。调查使用中的消毒剂包括2%~5%的来苏尔、0.5%碘附、2%戊二醛、0.1%苯扎溴铵 (新洁尔灭) 、2%苯酚 (石碳酸) 、0.05%~0.2%含氯消毒剂、75%酒精, 其中抽查0.05%~0.2%的含氯消毒剂9份, 合格5份, 合格率仅为55.6%, 75%酒精11份, 合格7份, 合格率为63.6%, 其他5种消毒剂细菌污染总数未超标。这说明了医护人员对消毒剂的性能、使用范围和配制方法等了解不够, 如配制的消毒剂使用时间过长, 浓度不准确, 不加盖, 存放消毒剂的容器未定期更换进行消毒, 浸泡的器械数量过多, 用自来水配制消毒剂等。而且在器械浸泡罐里取器械时, 还有用未消毒的镊子拿取器械, 这都会造成器械和消毒剂的污染。个别医院的某些科室仍在使用不合格的紫外线灯管, 这都可能是造成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不合格的原因。使用压力蒸汽灭菌时, 个别医院仍在使用不带孔的铝饭盒与搪瓷盒来消毒物品, 这可能是造成灭菌不彻底的原因之一。
4 对 策
4.1 领导重视是关键 要加强医院领导对医院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视, 首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经常强化医院领导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使他们充分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消毒灭菌工作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4.2 加强对医护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在普及消毒灭菌基础知识的同时, 有针对性地讲授新技术、新方法, 使医护人员知识不断更新。
4.3 完善消毒技术, 掌握不同消毒剂的消毒灭菌方法、使用范围、性能及注意事项、配制浓度、更换时间等, 规范消毒隔离工作。
4.4 医院开展自身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及时更换不合格的消毒设备。
4.5 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时, 禁止使用市售铝饭盒和搪瓷盒, 应用带通气孔的器具装放, 对消毒员应进行上岗前培训。
【卫生消毒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村卫生室消毒隔离制度08-26
卫生室消毒管理规章制度10-04
幼儿园消毒卫生知识08-11
卫生部关于印发《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规定》的通知08-29
生活饮用水及消毒产品卫生的检查工作总结10-26
1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室现状调查分析与探索11-08
睢阳区卫生监督所消毒产品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11-22
消毒防疫管理制度08-13
护理消毒隔离制度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