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精选7篇)
1.光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篇一
光电技术专业
光电技术专业
一、专业定位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学 制:3年
(三)人才规格: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层次
(四)培养目标
培养LED、太阳能电池板等光电产品的生产、应用开发设计、工程应用设计等工程领域,在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从事产品的生产、测试、应用设计、工程设计、安装调试、销售服务等工作的技术型及部分技能型专门人才。
编辑本段就业位与职业能力
1、主要就业岗位
(1)LED的生产、销售服务;
(2)LED照明灯具等LED产品的开发、生产;
(3)LED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咨询服务;
(4)光电半导体元件的生产、检测、服务业;
(5)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等工作。
2、主要就业岗位分析
专业分析
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
人谱写了民营经济的辉煌:全市现有个体民营企业30多万户,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以上,民营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6%以上。企业调研表明,温州地区对电子类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包括产品辅助设计、产品生产工艺、产品维修、设备维护等相关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
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过程中,科技部从将温州高新区打造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示范区”的高度出发,提出在温州市建设国家级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构想。充分考虑温州产业规模和基础,最终确定在温州市建设“中国(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集群”,目前主要涵盖激光器件与设备、光电能源(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LED)、光通信等四大领域。该项目已在今年6月份被科技部和省政府列为2011年度部省会商项目。
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现代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光伏设备及器件、风电装备、风电场利用、核电厂建设等。
从市域重大项目布局图上看,第103项“光伏能源产业项目”是4项先进制造业工程之一。2011年6月24日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温州市创建国家高新区进展顺利,预计“十二五”期末,温州市激光产业与光电总产值可超1000亿元。产业发展必将带来巨大的人才需求,作为温州唯一一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我们有
义务为这一即将蓬勃发展的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从企业调研情况来看,企业急需大批基础扎实、能力出众、适应性强、安心生产岗位的一线技术人才,要求培养的光电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能力和素质:
▲知识结构和层次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初步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知识、基本的、光学知识。尤其强调电子技术基础和一定的光学基础知识,要求有一定的知识面,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专业技术和能力
基本的电路分析能力、光电器件测试应用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操作电子仪器的能力、一定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光电行业与机械、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微电子、机电一体化等其他技术行业的联系都非常紧密,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学习和适应能力强,能够借助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解决本专业工作中的问题。
▲综合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团队意识、沟通和协调能力、一定的岗位学习能力。需要在学生阶段培养和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便更好地胜任专业团队工作。
课程体系构建
1.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
相关知名院校
郑州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南阳职业学院
2.光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篇二
教育部2012年9月进行了本科专业调整, 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光电信息工程等5个专业统一修订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并授予工科学位。此外,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富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光电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需要有所调整, 如何来调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除了国内各大高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外, 国外著名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非常值得地方高校光电专业借鉴, 这将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国际视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作为新加坡公立大学, 目前为全球大学50强, 全球科技大学前25名, 其本科毕业生在各种工作岗位和行业中都广受社会欢迎。
在这样的背景下, 在实践中探索一条具有一定特色的、适应地方高校现实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地方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培养模式与南洋理工大学的比较
三峡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自2004年创办以来, 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有一些好的经验,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
1.1 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有待提高
目前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主要借助于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 其中设计性实验, 创新性实验偏少, 演示实验, 基本操作实验过多, 学生感觉收获少。其次, 本科专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大三暑假, 实习时间短, 有些实习项目没有深度, 实习效果不明显。
1.2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本科教育的目的, 目前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不成体系, 层次较低, 特别是对本专业优秀的本科学生缺乏更加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
1.3 本科学生视野不开阔
本专业的学生对外交流很少, 不仅仅缺少与国外学校的交换机会, 对相近专业也缺乏认识, 对本专业的发展没有长远的视野, 导致学生没有方向感和明确的职业规划。
笔者2012年在南洋理工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进行了半年的访学。期间针对该学院电机与电子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 对该学院若干学生和教辅人员, 以及通讯工程系主任元永亮博士也举行了访谈。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南洋理工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 自1981年开始培养学生, 到2013年QS世界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排名为第14位, 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之一。该学院包括50个实验室和11个研究中心, 教员超过180人, 其他研究、技术和管理人员达到500人, 注册的学生达到4000人, 其中本科生超过3000人, 能提供给学生的奖学金多达30余种。
电机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大一时和其他工程学院的学生一起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大二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大三的时候, 学生将会到企业实习半年, 实习单位可以是自己找也可以是学校帮助联系。学生在实习期间一般工业届比较欢迎这种实习, 因为由于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从事一些基本的工作, 对工业届的人来说是实惠的。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和教授共同打分。从大三开始, 学生需要从电机与电子工程专业的九个下属专业或方向中选择更明确的一个方向, 这个9个下属专业分别是:供电工程, 电子, 计算机工程, 控制及自动化, 通讯工程, 微电子, 数字信号处理, 光电学, 信息通讯。不同方向的学生在大三与大四的专业选修课程会有所不同。大四时进行开始为期一年的毕业研究课题, 学院对毕业论文质量要求较高, 专门会有教授现场观察学生做的实验并给学生考核打分。同时,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未来就业方向选择专业性更强的课程。[1]
学院鼓励优秀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可以申请项目支持, 有些项目有经费支持。比如URECA (Undergraduate Research Experience on Campus) 为优秀的本科生提供了一个为期11个月的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研究计划由指导教授和学生共同制定, 而且需要学生会有研究进度的报告。鼓励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有奖励, 他们把期刊分为四档, 从第四档到第一档, 分别有400-1000新元的奖励。为了使URECA的学生拓宽他们的研究经历和跟上他们研究项目的最新的发展, 还提供了一个会议经费项目, 参与URECA的同学都可以申请, 如获得通过, 会议经费项目将资助参加国际会议的经济舱机票费, 全部的会议注册费, 住宿和交通费。在不同地区参加会议的费用标准有所不同, 不过同时也规定了不同地区的会议有一个最高支持额度。参与URECA的学生可以提出耗材购买的申请, 一个项目大约最多有800新元的资助。并且规定必须在11个月期间内完成不少于160小时的研究工作。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个每个月科研工作的时间, 相应会给与一定的补助。经过这种训练后, 学生科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UROP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me) 也是一个本科生科研项目计划, 其目标是让更多的本科生考虑把研发做为职业选择, 申请项目的同学最后需要提交一个20页的报告, 1篇4-6页的会议体裁的论文。由此可见, 学校非常重视优秀本科生的科研训练, 而且经费支持力度也是十分可观的。[2]
南洋理工大学的对外交流十分活跃, 学生具有和欧美高校交流的机会, 很多学生会获得这种机会。这些机会包括暑期研究实习项目, 海外实习项目等等, 这样的实习国内也慢慢开展起来, 比如2012年, 国家留学基金委CSC选派了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10多所高校的100名中国优秀本科生赴加拿大开展科研实习。南洋理工大学与100多所大学有着广泛的联系, 大约有50%的本科生有4-8个月的海外留学经历, 同时每年有2000多名海外学生到南大学习。另外师资的国际化程度很高, 不同学术背景的教师也为学生开拓了视野。[3,4]
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进入工业领域工作, 学生考研究生的人比例并不高, 主要是不同的学生的需求不一样, 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大约仅20%的学生会进一步深造。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启发
南洋理工大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是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三峡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可以做如下考虑:
2.1 改变目前毕业实习的模式。
把学生实习分为几个阶段, 每一学年都有见习或实习, 本专业学生可以从大一暑假开始在相关企业进行实习, 时间可以长到2-3月。2014年三峡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了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 (支柱) 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我们积极推动学生实习模式的改变。虽然目前很难像南洋理工大学让学生在大三一个学期能在外实习, 但是我们可以分段开展, 目前我们做了如下的规划, 大一的学生主要是进行见习, 安排在大一暑假, 时间为1-2个月;大二, 大三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比如2015年大一的同学在洛阳牡丹通信公司进行暑期实习, 从反馈的效果来看, 效果良好。除了长时间的外出实习外, 计划在学期中安排学生进行短期实习, 比如1周以内的实习时间。由于时间短, 主要安排学校所在地企业, 比如可以安排在388厂光学公司进行为期1周的光学冷加工的实习。
2.2 逐步建立光电子实训平台, 实训课程以项目的形式开出, 项目难度分级。
规划每年度开出不同的而且贴近就业的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包括光电子设计实训、单片机实训、led照明与显示实训。这些实训课程是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良好补充, 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 通过这类实训, 对学生掌握一两项就业技能是很有好处的, 提高了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以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全国电子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等赛事作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平台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以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做为培养平台的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国家级比赛每两年一届, 在没有国家级比赛的年份, 我们组织了校级竞赛。2014年我校第一次组队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就获得了一个全国三等奖的成绩。2015年度, 我们组织了校内的光电设计竞赛, 以往年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的题目做为比赛项目, 除了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外, 还吸引了其他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竞赛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外, 也为下一年度的参加全国光电设计竞赛的选拔了优秀的学生。
2.3 鼓励优秀的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进行研究。
比如考虑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参与进来, 并且考虑在科研上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奖学金的评审、评优等予以优先。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项目的形式, 也可以通过教师自己选拔的形式等等, 学生也可以把在实验室的工作做为毕业论文来做, 由于时间比较长, 可以保证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也为毕业的推优, 学生保送研究生, 以及考研复试提供了竞争力。经过这样的科研培养, 跟踪发现进入教室实验室工作的同学在读研究生期间, 能很快的进入课题, 并且在教短的时间内出成果而受到在读学校导师的广泛认可。
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成立各种兴趣小组, 定期开展活动, 除了定期指派相应的专业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也邀请其他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开拓自己的知识面。
2.4 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联系, 首先建立起来良好的光电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和国内著名高校的交换体系。
可以考虑学生在其他高校有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游学机会。目前我校与台湾明道大学建立了本科生交换协议, 学生在交换期间学分可以互认。将来可以积极推进本科生作为交换生进入国内其他著名高校短期学习。这种国内高校的交换机制在国内已经开始慢慢成熟, 而且我们学校也和其他高校有这种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 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在走出去的同时, 我们也积极拓展办学思路, 2015年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经过申请, 已经可以面向海外招收留学生。
此外, 在师资方面, 要积极引入企业和其他单位的高水平师资力量, 长期教学有困难的可以短期教学, 集中教学, 也可以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来给学生上课, 特别是企业单位高水平专业人士的教学对开拓学生视野, 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行深造和学习, 支持教师积极参加与国内外合作研究项目, 支持骨干教师进入国内著名光电企业进行挂职, 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会议, 同时加大海外背景的教师引进力度。优秀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必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开拓眼界。
3 总结
通过和南洋理工大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对三峡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调整, 对整个专业的良性发展和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开放的国际视野, 以及学生就业方面都将具有积极地作用和重要意义。学生实习实践模式的改革, 有利于强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为优秀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活跃的学生交换体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本项目的研究同样对其他学科的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摘要:以三峡大学为例, 比较了国内地方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差异, 并且就这种差异进行了讨论, 为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比较
参考文献
[1]http://www.ntu.edu.sg.
[2]http://www.iedu.sg/show-24-7140-1.html.
[3]李友文.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加坡经验[J].嘉应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12 (1) :87-91.
3.光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篇三
关键词:光电 “3+1”模式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025-01
目前,光电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尤其是以半导体二极管(LED)为代表的绿色光源产业,以其节能、环保、长寿命等优点及其广阔的市场,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迅速发展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而传统高等教育中的“重科学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使得理工科毕业生缺乏一个合格工程师应有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从事光电子LED行业的企业接近上千家,对光电子专业工程师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很多企业甚至没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就从根本上限制企业在行业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难以在高端产品竞争中取得良好效益。五邑大学作为一个处于珠三角地区的地方性院校,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为地方产业服务。因此,本文探讨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在建设光电子专业的过程中,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具体实施情况。
1 “3+1”光电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与内涵
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子方向)是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现有专业之一,其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在绿色光源行业及其相关的半导体企业胜任光电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性能、测试和设备维护等工作。据珠三角光电企业生产中对人才的一些共性需求,针对“3+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探索建设具有自己特色、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为开设三个不同方向的与实践紧密联系的教学知识模块(绿色光源照明,半导体设备模块,电光源驱动模块)课程,学生在前三年通过必修课学习核心理论课程,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同时,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时期学习的知识,包括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公共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等。最后一年根据专业培养方向,采取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由相关企业与学校共同商定开设选修课程,并由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实习期内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该模式在具体实践中证明,由于采取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本科生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缩短毕业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培养出大批企业真正急需的光电专业人才。
2 “3+1”光电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
五邑大学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在探索和建设基于校企合作的“3+1”光电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主要建设内容为:(1)开设与光电企业密切相关的三个不同方向的教学知识模块(绿色光源照明,半导体设备模块,电光源驱动模块),学生前三年学习核心理论课程,掌握专业基础知识。(2)为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开设了基础实验(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和经典物理实验),而且开设光电子器件封装、测试和产品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光电子专业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3)采用“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组织一到三年级本科生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学院能提供宽阔、运转良好的科研平台,让学生加深专业实践的学习和理解。(4)最后1年本科教育采取产学合作模式,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由企业与学校根据不同实习岗位共同商定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并由企业工程师和高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实习期内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
3 “3+1”光电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3+1”光电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在的实践、探索和完善,逐渐形成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1)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综合素质的提高。本科生在前三年基础理论、实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还积极参加到教师科研项目中,培养出一定的的专业技术能力,为以后从事这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最后一年学生在企业中学习工作,使得学生有了一年的实际工作经历,了解做人、做事的方法与态度,学会与人沟通。并且,在这里他们可以见到各种规模生产设备和流程,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从总的实施情况看,这一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动手能力、专业素质、就业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业的学生迅速成为企业骨干,受到企业的欢迎。
(2)有利于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到企业中实习,由于实行双导师制,教师也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加强教师与企业的联系,教师也必须深入了解企业运行、生产及技术更新情况,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教学水平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员工碰到技术问题时也愿意与教师沟通,在理论方面获得一些指导,便于教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有效加强产学研之间的结合。
(3)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3+1”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这几年实践证明,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具有学习能力强,技术上手快等优点,给出高度的评价和认可。一年实习期满后,合作企业都意愿让学生在单位就业,同时大多数学生也都认同企业文化氛围,愿意留在实习单位继续发展,形成校企双赢的良好局面,提高就业率。
4 结语
本文针对光电子专业的学生采用“3+1”的培养模式进行一些实践探索进行研究。从实施情况来看,这一模式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动手能力、专业素质、就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良好成效,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今后,还需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实践,总结经验,使该模式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尧,余五新,左治江.应用型高校“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6):24-25.
4.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 篇四
专业简介
学科:理学
门类:电子信息科学类
专业名称: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培养在光电子技术科学领域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光电子技术科学人才,使学生具有在光学、光电子学、激光科学、光通信技术、光波导与光电集成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从事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应具备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主要课程:光电子技术、光电子器件及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与技术、高等光学、应用光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电路与技术、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等。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就业状况
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信息产业部门、中科院及有关研究所、电信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
院校分布(部分)
5.光电子技术与科学专业介绍 篇五
目录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介绍
研究领域
详细介绍
前景
展开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介绍
研究领域
详细介绍
前景
展开
编辑本段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介绍
专业概述
光电子技术科学 :属于理学大类,电子信息科学类。
光电子技术科学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处理等高新技术光电信息产业。而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正是由光学、激光、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学科互相渗透而组成的。
培养目标及要求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培养在光电子技术科学领域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光电子技术科学人才,使学生具有在光学、光电子学、激光科学、光通信技术、光波导与光电集成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从事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应具备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及应用基础,四大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红外物理、红外探测器、红外电子学、红外系统原理与设计、红外安防技术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利用现代的光学、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红外系统乃至其它光电子系统仪器整机的设计、应用的基本能力。
通过学习,将具备了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坚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并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3.具备较强的近代物理实验、光电子技术和红外技术实验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初步的专业实践经验,具备科技创新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相近专业
科技防卫(071204W)、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1)、微电子学(071202)、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3*)信息安全(071205W)、信息科学技术(071206W)、光电子技术科学(071207W)。
课程设置
光电子技术、光电子器件及系统、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与技术、高等光学、应用光学、光电子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电路与技术、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半导体物理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大学物理,电路分析,C语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电子设计自动化,工程制图。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工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光电子专业实验)、程序设计上机、微机上机、工程训练、认识实习、专业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毕业去向
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到信息产业部门、中科院及有关研究所、电信部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公司,主要从事光学、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科学、光电信息工程与技术、光通信工程与技术、光电信号检测处理与控制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
南开大学、燕山大学,天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池州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东华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新增此专业的院校有:深圳大学、湖南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编辑本段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是信息光学与光电子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基础学科,包括:现代光学与光电子学、光通信、光信息处理、声光信息处理与光通信技术和激光技术等。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即光信息存储与处理、光通信技术与器件、以及激光超短脉冲与变频技术,均处于国内先进或领先的水平;代表性成果有新型超高密度体全息存储、声电光器件、可调谐激光器。目前承担了1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部委项目和5项北京市科委教委项目,研究经费充足,同时与国际学术界有较为广泛的学术交流。本学科所依托的光学学科于1986年获得国务院授权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光学工程学科于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部可同时招收理学(光学)和工学(光学工程)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211工程“九五”期间的重点学科建设中,作为“激光应用技术”重点学科的一部分,学科的学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并且于2001年与激光工程研究院整合,进入了“光学”国家重点学科行列。
编辑本段
详细介绍
在光盘技术的促进下,近年来可见光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和发光二级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蓝绿光可见光半导体激光二级管(LD)和蓝绿光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黄橙红光可见光激光二极管和高亮度黄橙红绿光发光二极管都已商品化。今后的发展需要继续解决提高亮度,降低价格,提高使用寿命等问题。
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和发光二极管的发射波长为0.8~1.0μm。近红外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主要用于光纤通信和作为固体激光器的泵浦源(替代闪光灯泵浦源)。在1.3μm和1.55μm近红外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商品化之后,其发展势头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出现了停止发展的迹象。随着短距离局域网和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迅猛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发展。目前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单频工作、模式稳定以及提高输出功率等方面。近红外发光二极管主要有超发光二
极管和谐振腔发光二极管。超发光二极管是光纤陀螺仪的最佳自选光源,与一般的发光二极管相比,可提供较高的输出功率和相对窄的发射谱。目前,在50mA工作电流下,单管超辐射输出功率的研究水平最高达到50MW,最窄谱宽为15nm。谐振腔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有前途的发光二极管,其实验和理论效率比传统发光二极管高5~10倍。
1.3μm和1.55μm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和发光二极管是现行通信系统、高速光纤通信系统的重要光器件,已成为广为研究开发的光源。日本NEC已开发出在单晶片上制造不同发射波长的近红外激光二极管,采用它可大大降低多波长长途通信设备的价格。近年来,国外又相继开发出半导体孤子激光器、量子阱线或点激光器和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等新型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激光技术是一项前沿科学技术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柱。作为光电子主导产品的激光器的发展,经历了原理上的四次变革,体积日益变小,功率不断增大,可靠性和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半导体二级管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技术和发展十分迅速,其中最为突出的进展是固态化。现今,固体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已从百瓦级提高到了千瓦级。半导体激光器的功率也有很大提高,其结构和其他性能也正在经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还开发出了实用价值高的新波长和宽带可调谐激光器,包括对人眼无伤害的1.54μm和2μm的激光器、蓝光激光器和X光激光器。
光纤是随着光通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各种结构和类型的光纤支持着光通信产业的发展。目前,单根光纤传输的信息量已达到万亿位。光纤作为光通信信息传输的介质,它的色散和损耗将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中继距离,而常规的单模光纤已不能满足新一代通信技术的要求,因此光纤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迄今,光纤已经经历了由短波长(0.85μm)到长波长(1.3~1.55μm),由多模到单模光纤以及特种光纤的发展过程,并开发出了色散移位光纤、非零色散光纤和色散补偿光纤。
平板显示(FPD)技术包括液晶显示(LCD)、等离子体显示(PDP)、电致发光显示(EL)、真空荧光显示(VFD)和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等,除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外,已在虚拟显示、高清晰度显示、语言和图形识别等军用领域应用。近年来,液晶显示以及其他平板显示器件和技术正在大力地改进,如为解决等离子体显示发光效率、亮度、寿命、光串扰和对比度等问题,正在进行诸如大面积精细图形制作和保护层等工艺方面的改进,并取得了较快进展。从整体来说,平板显示技术将继续向着彩色化、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可靠、高成品率和廉价方向发展。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光电探测器,如电荷耦合器件、光位置敏感器件、光敏阵列探测器等应运而生,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90年代,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方向除了开发高速响应光电 探测器外,其重点是开发焦平面阵列为代表的光电成像器件。红外焦平面阵列制作技术的日臻完善,使红外探测技术进入了第二代。当前,降低成本是红外探测器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21世纪,红外焦平面阵列开发方向,一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分辨率,二是开发多功能和智能化焦平面阵列。
随着光通信、光信息处理、光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加之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的进展,使得在单一结构或单片衬底上集成光学、光电和电子元器件成为可能,形成具有单一功能或多功能的光电子集成回路(OEIC)和集成光路(IOC)。目前,商品化的集成光路产品有调制器、开关和分路器以及采用集成光路相干通信系统、光纤陀螺、激光光纤多普勒干涉仪等系统,以及用于光纤传输试验的单片集成光电子集成回路。预计到2020年,光电子集成回路和集成光路的发展速度将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微电子技术,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和光电子集成器件将系列化,集成光学信号处理速度将达到1GHz。
我国光电子行业在科研上起步较早,也有一批水平较高的应用成果,其中光纤通信的发展尤快。在国防上的应用也开展较早,如靶场用的激光、红外、电视等光测设备,以及红外导引
装置、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等。但民用市场开发较晚,真正能形成较大生产规模的产品不多。我国在“八五”计划期间对一些光电器件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已在“九五”计划中产生了效益。例如,12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已经在1996年投产。国家重大成套通信设备2.5Gbps同步数字系列(SDH)光通信系统,于1997年研制开发成功,现已广泛应用于国家通信骨干网的建设。
鉴于上述情况,中国光电子技术发展战略总的指导思想是: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科技领先、形成规模、开拓市场,在“八五”、“九五”计划基础上,使有基础的企业和研究所分别形成规模生产和研究开发中心,使我国光电子元器件初步形成基本配套的产业,满足市场的需要。编辑本段
前景
6.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篇六
一基本做法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 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 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 “订单式”培养。与企业双向渗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就业导向、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所谓“订单式”培养, 也叫“人才订做”, 就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后, 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
学校在招生时, 企业按其发展规模, 预测人才需求量, 向学校下“订单”, “买断”毕业生。根据协议, 按照企业岗位的要求, 校企共同对学生进行面试、审查、考核, 最后确定录用学生名单, 组成以企业名称命名的专业班级, 为该企业定向培养员工。通过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的“订单”, 明确校企双方职责, 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企业保证录用合格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 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定期到企业观摩、实习, 毕业后全部到定向企业上班, 不仅保证了学生的就业, 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
第二, “工学交替式”培养。“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总教学课时不变, 合理安排时间, 将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相结合, 实行“工学交替”。
学生的全部教学活动分为学校教学模块、校内企业实训模块和校外企业实习模块。对于学生来说, 不仅可以学会一门终身受用的技能, 而且提前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 能够更适应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工作结束后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 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对于学校来说, 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而对于企业来说, 这种办学模式不但可以为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好”的员工, 还能够有效降低招工的成本, 更有利于企业进行人才储备。
第三, 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 即在校学习2年, 第3年到专业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年, 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 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
为了达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的, 在顶岗实习之前针对学生的实习去向集中强化训练, 并且随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与企业及时沟通, 调整校内的培养方案。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企业化管理和指导, 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工艺指导、质量管理等工作, 完成岗位适应性训练, 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
通过顶岗实习, 拓展和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养成了职业习惯, 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基本上完成了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和择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四个结合, 打造品牌专业
1. 教师与师傅结合
建立教师到企业的培训制度。学校在假期或教学任务空隙时, 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 吸收新技术, 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科研活动, 打造出“含金量”高的“高级技师”型教师。同时,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训, 参加专业教研活动、学术交流, 能迅速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技能。
2. 学生与员工结合
在校内实训时, 学生穿上实训服, 指导教师为班长, 学生为员工, 模拟企业, 按照“6S”的标准进行管理和作业。安装电路时模拟企业生产情境, 制订作业指导书。
校外实习时, 学生顶真岗, 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员工, 以增强学生的员工意识、企业意识。
3. 教室与车间结合
打破以往实验室的布置, 改为车间的格局。实验室的名称改为×××车间, 设备摆放整齐、环境清洁, 处处渗透着企业文化。实验台变成工位, 前面贴上作业指导书、标准焊板、重点不良产品展示等。进入教室就如同进到了车间, 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按照员工的身份约束自己。
4. 作品与产品结合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会组装许多电路, 我们将他们的作品视作企业的产品。产品质量应严格要求, 将合格的产品摆放在展示柜中进行展示, 对于不合格产品大家一起分析原因并进行维修。发给学生虚拟的工资, 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这四个结合点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方法。通过四个结合, 极大地缩短了校企之间的距离, 为学生顺利过渡成为企业员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点面结合, 让技能插上翅膀
将学生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计划,
受我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基本上接受的是传统普教教育的思想、理念和方法。而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 需要学生用脑、眼、手等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所以,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是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的重点。因此, 应当将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具体贯彻在对学生理论课和实训课学习方法的引导上。
第一, 向学生介绍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有关知识, 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将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 组成若干个学习领域去进行一体化学习。如在《机械制图》的学习中, 需要打破以往先学制图、再学《公差与配合》的方法, 而是把这两门课程融合在一起学习。在制图课上学习了平键的画法之后, 马上学习平键的有关公差知识, 再结合《机械基础》课中轴系零件的关于平键和键槽、轮槽的公差和配合;在《机械基础》课中学完定轴轮系后即学《车工工艺学》中车床主轴箱的齿轮传动原理 (变速、变向等) ,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第二, 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专题培训, 使学生学会展示方法, 提高其自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如在焊接实训课“焊条电弧焊”学习领域中的任务——平敷焊, 不仅要求学生根据工作任务书, 课外收集资料, 课内自主进行分组讨论。进行成果展示时, 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 介绍本小组的讨论结果时, 首先要有问候语, 其次要求简明扼要, 同时充分利用目光交流的作用, 还要从实训课的学习角度出发, 介绍针对实训的成果展示。
第三,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在技工学校的教学中,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初中毕业生, 他们活泼、好动, 但缺乏对学习的热情, 学习不认真、不努力。在教学中, 虽然课堂气氛活跃, 但极容易跑题, 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较难驾驭。虽然有一部分同学尚能认真对待, 但有些同学一有机会就谈论其他问题,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另一类学生是高中毕业生, 虽然较遵守纪律, 学习较努力, 素质较高。但是, 在传统教育体制长期束缚下, 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 不善于发挥主动性, 对实习教学方法的适应能力差。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形成“嗷嗷待
系统学习中专课程, 按时参加顶岗实习, 称为“面”。一小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业余时间到教师工作室上课, 重点提高专业技能, 或者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 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对于极少数技能突出的学生, 在家长及本人同意的前提下, 由技能拔尖的教师对其进行特殊培养, 然后参加每年一度哺”的习性, 致使教学气氛沉闷, 不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教师费尽心思, 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两类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存在着对实习教学的不适应性, 思想上不重视, 浮躁情绪严重、纪律散漫、厌学, 劳动态度不端正、怕苦怕累, 对实习项目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如果不对其进行指导, 就达不到上课的要求。如在讲解焊接设备由哪几部分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时, 可让学生通过录像、实训车间的实物, 进行观察、讨论, 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 写出具体结论, 并展示出来。只有通过这种方法,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达到良好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事物。从人类的形成来看, 为了发展, 需要以群众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为来弥补个体能力的不足。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注重以团队的形式来组织学习, 使人的本质力量得以展开, 使人的社会本质得以实现。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的改变与人的发展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 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学校的学习资源是否丰富、校园学习氛围怎样、教学模式及方法等。采用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
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法一改过去传统教学“填鸭式”教学方法, 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团队精神、提高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使技工教育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下进行, 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 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出发点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成为能够适应各行各业职业要求的合格人才。
总之, 在技工学校的教学中, 用职业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既能在求职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又能通过自谋职业真正走上独立创业的人生旅程。
7.光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篇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5JGB257)
广西区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5JGA229)
TN2-4;G642
引言
就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而言,课程体系的排列顺序与门类需通过培养的目的进行相应的设置,与此同时为帮助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得到较为完美的整合,并确保各要素能够集中于同一目标的系统,本文进行以下探究。
一、中国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得到相应的调整,光电信息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学技术,其主要作用范畴包括科学领域以及制造行业。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庞大的生产基地。就当前情况而言,光电行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光电市场也已初步形成,因此该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然后,中国在保证该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还遇到了相应的问题,其中最为严重的则是人才的供求问题,该问题主要体现在应用型光电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我国为确保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各大高校相继开展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课程。然而我国在该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出现了起步较晚,培养方向的失误,及过度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运用的重要性。此外,部分院校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忽视了光电行业中“以光为主,光电结合”的特色,从而致使授课过程中出现光电分离的情况,同时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缺乏光电结合的实际案例。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依据与原则
就专业课的设置而言,其要求繁多,如包括其内在条件教育,还有其外在因素客观性的影响。所以,为确保上诉各项因素能够得到有解决,就必须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制定依据。
(一)目标的培养是作为课程体系的前提与基础而存在,同时也帮助人才培养走向规范化,制定了良好的标准,也是教育活動的根本所在;然而课程体系的制定则是作为载体确保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所以,为使得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则必须将该培养目标作为指导思想,突出目标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要求。所以,其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在科学的配比下将两者混合才能将其作用发挥至极致。
(二)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光”作为主要教学对象,“光电”结合制定课程体系。在对本专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相对较多,课程繁多,及包含“光”“电”两方面的课程。
(三)通过科学的办法对光电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课程数量、时间以及门类商定,当课程未能按预计情况实施,同时学生学业未能达到其开设的目的时,此次项目的开设者需要更具实际情况对课程间的机构与联系进行分析,按照先基础,后延伸,先理论,后技能的顺序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确保经订正后的课程制定能够较为有效的实施,实现衔接有序,防止教授内容重复的情况出现,从而帮助学生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得到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最终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置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将以怀化学院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从而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设置
(一)在对整个课程进行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及包括公共、专业、发展三方面能力。在整个过程中,专业与发展两方面能力则需要根据校园所处地段、经济环境、师资力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终总结出本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就怀化学院而言,该校制定了其重点培养方向,包括光电子技术、光电信息处理技术和光学技术及工程领域等四个方面,同时拟定了10门主修课程,以便学生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
(二)在课程内容制定方面需要为该专业同学提供共同受益的知识内容,所以为确保从学校走出的毕业生能够得到相应企业的认可,成功的从学生像员工的转换,与此同时还需要应对社会实际情况选出符合学生发展的选项课程,弥补课堂中所不能涉及的知识。就怀化学院而言其课本的选择比较具有针对性,如对于光学照明与光学设计而言,该校选择《薄膜光学》、《光学CAD》、《LED制造技术》和《电气照明与设计》四本课本帮助同学们实现专业知识的补充。例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已有学生独立完成了光控自动窗帘,其主要作用在于根据周围环境的亮度来实现窗帘的自动开、关的,它包括光感应电路,电机正、反转电路,自动停转电路。要实现白天拉开,晚上拉合,需要一只光敏电阻与两片集成电压比较器配合使用。另外,要实现手动控制功能,可以设置两只电阻,一只与光敏电阻的光电阻阻值相近,另一只与光敏电阻的暗电阻阻值相近。
(三)将教学重点放置于实际授课环节,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专业性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提倡实现过层次专业实践体系培养,在这个过程中的核心在于个人素质、实际应用能力与个人创新能力的锻造。为确保该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完善陈旧的授课模式,改善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局面,帮助学生投身如自身实践的过程中,确保多种类教学模式得以实现。就课程实验安排上,首先注重本实验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相对减小实验性实验的个数,加大能够展现学生创新性、设计性的实验个数。就工程实训而言,学校应针对各个学生特性的选择符合其自身条件的训练环境。
结语
以光电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光电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光电子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最终使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成为在能源、机制、体系、课程和理念方面体现创新,在与产业之间互动和交融形成特色的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西部一流亲产业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现“学校—工程师人才—企业”三维一体共生共赢。
【参考文献】
[1]邓晓鹏,施振刚,张顺如,王旭,龙学文,杨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怀化学院学报,2015,11:83-86.
[2]周自刚,唐金龙,施鹏程,温才.构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亲产业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西南科技大学国家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10:20.
【光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荐阅读:
互联网+在光电专业教学中的实践论文07-13
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08-28
光电实践实习报告06-21
OLED有机光电材料10-28
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10-24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10-25
光电子课程设计作业06-21
光电精密测量显微镜08-13
高职文秘专业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论文07-31
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