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筑行业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论文

2024-09-05

低碳建筑行业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论文(通用14篇)

1.低碳建筑行业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论文 篇一

建筑行业发展与低碳生活的推广探讨

摘要: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地节约各种资源的习惯,是一种生活习惯.气候变化是本世纪最严重的.全球问题之一,不断推进低碳生活是减少人类生活对气候影响的重要途径.低碳生活推广后,消费者对建筑的规划、环境影响以及节能等关注将增加,进而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分析低碳生活对建筑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和扩大宣传的多级支持发展建议.作 者:解立芳    Xie Lifang  作者单位:日照经济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山东,日照,276826 期 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年,卷(期):2010, 20(3) 分类号:X37 关键词:建筑    气候变化    低碳生活    政策    影响    建议   

2.低碳建筑行业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论文 篇二

一、当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薪酬激励机制不健全。薪酬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薪酬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仅对员工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同时能达到激励员工工作的重要目的, 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自从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以来, 通货膨胀现象已经在全球各个国家蔓延, 虽然在预防通货膨胀方面做了许多有效措施, 但仍然难以抵制所带来的影响。物价不断上涨, 让人们对薪资的敏感度不断增强, 薪资水平有时甚至成为人们择业的首要标准。

2.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绩效管理是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人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员工在工作成绩方面会存在差异, 科学、合理、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确保考评的准确和公平, 是决定薪酬分配的重要依据之一。完善的绩效管理会对员工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 起到激励、督促和导向的作用。

3.职业管理系统缺失。每个员工都想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上谋求发展, 企业的发展则依靠每位员工的不断努力和创造, 因此, 企业应该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源源不断的动力, 是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

二、创新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

1.员工激励机制要满足员工需求。企业在设计员工激励计划时, 首先应考虑的是员工需求。激励的目的是在最大限度内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而员工的工作有动力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这同样也是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结合的重要方式。对于机制体系的设立重点是设定分配制度, 公平科学的设计方案是保证激励体制有效运行的前提, 在成本较低的基础上同时实现员工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2.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公开性原则:考核的制订标准应该得到企业员工的的意见, 达到标准制定的公平化。公平公正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判定, 不要以企业管理层的主观意愿进行判决。考核结果要和相关业绩水平连接起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绩效考核结果以定量为主, 定性为辅, 将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尽可能量化。反馈性原则:要在双方建立一个互动沟通的平台, 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 这样就可以根据存在的问题得到一定建议。时效性原则:这就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综合评估就是在整体的范围内进行, 考虑到不同业绩的平衡。

3.建立职业管理系统。职业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重要区别之一, 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主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职业管理氛围个人和企业两个层次, 某企业引入企业管理的概念, 目的在于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帮助员工进步, 同时能够跟上企业的发展, 从而制订计划并使其实现的过程。职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双赢, 即员工个人的不断成长与企业的不断发展, 可以看出员工激励机制需要职业管理系统的支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 建筑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建筑企业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人才资源管理模式以及激励机制, 才能立足于激烈的竞争之中。本文介绍了当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如何创新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 愿我国的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能够得到不断完善, 推进我国建筑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摘要:目前, 建筑企业是我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企业的作用就是服务于经济改革并且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而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营状况, 因此, 做好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所在。受组织因素、工程领域自身特点的影响, 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有着特殊性, 在职业道德、职业因素乃至综合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对人力资源有着相应的特殊要求。基于此, 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激励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彩琴.民营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析[J].中小建筑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12) :9-10.

[2]高福宏.浅谈建筑施工建筑企业中员工激励的实施[J].经营管理者, 2014 (36) :186-187.

[3]张美枝.关于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和方法的分析[J].现代商业, 2014 (36) :86-87.

[4]劳蕾蕾.民营建筑施工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4 (12) :147.

3.低碳建筑行业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论文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6-8937(2016)02-0141-01

全球经济正在朝着“地球村”的方向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给国内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向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造价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充分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优势,不断提高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使我国的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与世界接轨,从而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的作用

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理论最早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具体指对工程造价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资料信息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将分析结果报告给造价管理人员,由造价管理人员根据获得的信息推测工程造价的发展趋势,同时作出一系列的决策。

因此,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实质上使一种信息管理平台,这个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从资料分析的角度分析,该平台具有较高的集成性,可以将分散的资料信息整合起来实现统一管理,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中所使用的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IM技术的出现不仅实现了工程建筑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CAD技术出现代替传统手工绘图),而且还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方式,该思想更是贯穿在整个建筑项目周期中,确保信息资料能够完整展现出来。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力

在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中,建筑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借助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完成日常工作,这些信息技术就构成了信息机制的主要内容。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性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所涉及的数据资料较多,如果借助人力去搜集、分析这些资料,务必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却可以轻松实现对庞杂信息数据的储备,通过系统分析发掘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管理信息机制能够帮助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确保企业全面掌控各个环节,减少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

1.2 提高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与人力分析结果相比,准确性更高,造价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此外,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作为一个高度集成的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强化工程造价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是协调各部门工作的纽带和桥梁。如某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了解目前数据维护部门、材料供应部门的数据更新状况,从而掌握设备价格、材料价格和人员资金变动,当再遇到类似的工程时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中保存的造价信息结合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工程费用,从而提高决策的参考价值。

2 目前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许多建筑企业已意识到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的重要性,并努力集中一切力量和资源优势构建适合本企业的管理信息机制,使管理信息机制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但是从现阶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 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一些管理先进的建筑企业已开始使用自主构建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在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用性上仍然存在一些缺陷,系统所包含的项目不够齐全,无法反映全部的造价信息,这样一来就会使信息管理系统失去原有价值,浮于形式。

此外,在系统运行维护方面也缺乏成熟的配套技术,当出现运行故障时难以迅速排除,从而降低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参考性。

2.2 企业各部门造价信息发布不及时

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各个部门只有第一时间上传获取的造价信息才能确保平台信息的实时性,如果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搜集和上传信息不够及时就会使平台失去原有价值,增加造价管理工作的难度,并最终影响管理决策。

2.3 造价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建筑企业造价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许多管理人员常年负责部门的行政工作,极少接触实际的项目管理,导致这部分人员无法及时更新造价知识,对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了解的也比较少,应用起来也比较吃力,使信息管理平台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3 完善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的策略

结合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的预期作用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完善对策,以期不断提高建筑业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3.1 明确机制建立目标

社会的发展使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影响,在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建筑企业更要把握时代潮流,运用先进技术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建立之前,企业首先要明确机制建立的目标和预期作用,这样才能指导下一步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完善的信息系统都需要具备查询、分析和预测功能,由于造价管理所涉及的模块较多,因此,首先要明确机制目标才能确保下一步工作计划的有序进行,使造价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3.2 从整体角度加强机制设计

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的设计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从企业整体角度分析,加强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设计完成的管理信息机制能够真正起到预期作用,便于造价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统计,提高其工作效率。在设计优化上,可以根据项目性质进行归类整合,便于信息检索,使造价管理人员快速预测和防范建筑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实现工程造价项目的有效管理。

4 结 语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成为各个行业领域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只有快速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建立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努力实现造价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晓军.关于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水平的探 讨[J].中国建设信息,2010,(4).

[2] 孟青莉.刍议信息化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中华 民居(下旬刊),2014,(2).

[3] 郭淳.浅析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新技术 新产品,2011,(20).

4.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的研究 篇四

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的研究

针对建筑市场中存在的隐藏知识和隐藏行为两类信息不对称现象,提出从信息传递机制和信用激励机制两个方面来建立建筑市场的信用机制,可使社会损失函数最小.并通过模型建立与分析,论证了建筑市场信用机制的.合理性.

作 者:王孟钧 何继善 张勇军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75 刊 名: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9(4) 分类号:F280 关键词:建筑市场   信息不对称   信用机制  

5.低碳建筑行业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论文 篇五

二、加强教师培训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许多高校教师自身知识和实践无法适应时代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高校建筑工程师资力量。加强建筑工程专业教师的实训、实验技能,可以选派教师到实际的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实训,学习更多实践技能和知识,在实践中明确社会就业方向和人才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向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学习的工作技巧和经验,有利于引导学生毕业的工作。

三、加强学生的实训

建筑工程的实践要求主要有建材实验、操作和土工实验。实践项目是识图制图、施工、结构设计和计价实训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项目主要有识图制图、施工实训、结构设计、房屋建筑、计价实训等。实践技能的提高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的始终,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变化不端增加实训的难度,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教学实践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校外实训可以充分与实训人员的技能以及设备优势相结合,再加之以讲座和实时的指导,最终能够有力地增强了教学实践的时效性。定期选派学生到施工单位进行实训、学习,让学生接触到与施工单位相符合的专业技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实训的资金投入,购置及时的和相应的教学设备,从而创造与施工现场高度近似相似的实践环境。教学的专业项目课程也不能抱残守缺,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市场新动向,从社会实际和市场实际出发,讲市场的实际需求与教学项目相互补充。

四、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式、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需要,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根据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采用双师配置的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充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而且使师生充分参与进实践之中,这种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与学习的双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成果的完成与合格与否。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如何围绕兴趣指导和加强,引进门,留住人,带出来,而培养人才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积极合适的引导机制,引导出并半自发式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学管理者才可以说是从实际出发,改良传统教学方法,与新时代新要求充分结合,完善管理体制与教学模式,为有源头活水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管理创新机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与管理的创新改革绝不是割裂的,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批判改良地继承与完善和实时的吸收创新的长远性和复杂性工作,教学管理者需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机制。面对当下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管理问题,校方和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规划和教学思想,指明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生的实训,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与此同时,要建立起科学的、有效用的、可操作性的学生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工程人才。

6.低碳建筑开发模式的研讨论文 篇六

(一)改进传统的建筑与设计

从以往建筑物的建造和设计来看,缺乏建筑物本身就具有一定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能力的意识。其实,只要在传统的建筑和设计方面稍加科学性的改进,就能够达到节约材料、提升空气质量的作用,进一步靠近低碳建筑的要求。

1.选用低碳建筑材料。

其一,选用可回收或可再生建筑和装饰材料。可回收材料包括金属墙板、竹木材料、钢结构、石膏砌块、玻璃等,可再生材料有竹子、棉花、藤条等。将上述的材料广泛使用于墙体、屋内摆放物等。其二,遵循就近取材的原则,尽量选用本地建筑材料,这样既可以减少材料在运输途中所需的能源损耗,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

2.注重建筑场地的规划。

主要指:建筑物要遵循节地的原则,在保证建筑空间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用地,一方面控制土地的使用,另一方面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万科中心将整栋建筑物建在斜拉桥上,在不影响建筑物本身使用空间的同时,又扩大使用建筑物底部空间,使得绿化率超过100%成为可能。我国人多地少,科学地选地、用地,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合理设计建筑物外观。

从建筑物设计要求出发,增加自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这可从两方面作考虑:第一,科学设计建筑群之间的间距,增加自然通风和采光,降低空调和电灯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又可增强人体舒适度。第二,从建筑物本身构造出发,融合使用可再生能源,如根据太阳光照时间与角度进行屋顶设计,根据风向进行建筑物走向设计等,最大化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4.内部装修低碳化。

主要包括内部装修风格简约化和科学选择装修材料。简约并不表示寒酸,只要设计合宜,以简约的风格进行包装,能够特别符合当今年轻一代的审美品位,可以大大减少资源在装修上的耗费。装修材料的选择方面,可注重墙面的色彩添加,深色系的涂料比浅色系的涂料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而且在高温时节,深色系的涂料吸热性好,吸收的热量一经释放,会加大空调的使用率而产生更多能量消耗,同时也降低了室内空气质量。

(二)大力采用建筑低碳科技能力

要想实现建筑低碳化,改良传统的建筑与设计所起到的节能减排的作用只是小部分,只有依靠先进的建筑科技,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为实现建筑低碳化跨出实质性的一大步。

1.建筑物节能系统的模型构建。

是指在建筑物开发过程中运用结构节能技术构造降低碳排放量,以及在建筑物建成投入使用后,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筑物结构节能技术构造主要指,使用墙体、门窗、屋面和楼地面节能的技术。墙体节能建筑构造有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内保温系统、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系统,利用墙体技术进行保温隔热,特别减少冬夏两季室内外温差引起的能源消耗。门窗节能技术,主要通过材料选择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空气渗透性能和遮阳采光性能,如选择使用保温性能和隔音性能俱佳的中空玻璃。屋面节能技术有屋面绿化、倒置式屋面、蓄水屋面、浅色坡屋面,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和蓄水节能性能。楼地面节能技术,是指根据保温层设置在楼板上层或是底层的不同选择不同质地的板材、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技术等。墙体、门窗、屋面、楼地面作为建筑物重要组成结构,其设计和材料的使用与碳排放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利用各项节能技术,一方面能直接有效地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另一方面能通过降低空调的使用率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提高居住健康和舒适度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建筑物投入使用节能技术,是指建筑物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能源使用率,如万科中心就将蓄冰空调技术、地板送风系统和能源回收系统三者结合来,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2.建筑物节水系统的模型构建。

在保证工作生活质量的同时,节约水资源无疑是低碳建筑需要完成的一项重大课题。如何做到节水,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同步开展。开源可以分为两部分: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利用。设计建筑物中水利用系统,着重收集日常生活排出的优质中水水源,如空调排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进行中水净化技术处理,使之成为饮用水之外的生活杂用水。优质中水水源收集净化成本低,来源广,可行性高。雨水收集利用可以通过屋面雨水蓄积、小区水景设计、地面雨水截污渗透等系统来完成。屋面雨水蓄积利用系统从雨水收集到投入使用总共分为四部分:雨水收集、截污过滤、雨水存储、渗透利用。小区水景系统主要是利用铺设的雨水管线,将雨水引流到水景池内,用于水景池水量补给和绿化灌溉。地面雨水截污渗透系统是指建筑物地面铺设可渗透路面材料,如透水性方砖、透水性沥青路面、混凝土透水路面、渗透浅沟等,将雨水渗透用于补充地下水。节流可以通过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来实现,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广泛使用节水型便器、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淋浴设施等。

(三)开发利用新能源

7.低碳建筑行业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论文 篇七

1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 从工程的基础施工开始直到主体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个过程中, 不同的过程所需求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种类不同, 一般情况下, 需要施工的建筑工程所处的环境通常都比较恶劣, 对于一个比较大的工程来说所需配备的施工机械设备的种类也相对较多, 同时也需要技术比较高的操作人员来控制施工机械设备, 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调配, 熟悉掌握不同类型的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步骤, 做到及时的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情况, 进而尽可能大的来避免建筑工程过程中因机械设备而造成的工程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分析

2.1 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是对机械设备的装备和安全使用方面机械合理的管理, 保证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设备与操作员的安全性。属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管理。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的进行设备装备、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和安全的进行工程生产;基本原则是:尊重科学、规范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对施工企业提出在工程施工中要进行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提高工程施工的速度的前提下, 提高工程生产的效益, 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2 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具有复杂性和现场性。首先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本身就复杂的承包关系, 再者由于施工机械设备本身具有复杂的构造与较高的操作技术, 其在施工现场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的工程施工管理的难度;其二、具有阶段性。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通常是一个长期而且连续的实施过程, 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对施工机械设备的需要不同;其三、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这个特点一般是由阶段性引起的,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深入, 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的不断替换, 与去其对应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3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探讨

3.1 自然因素

影响建筑施工现场设机械设备的主要是自然因素, 例如:夏天的高温天气, 持续高温对机械设备的运转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有可能会出现机械设备的毁坏或者燃烧的现象, 因此在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就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温度监测;多雨的季节一般空气都比较潮湿、地面泥泞, 就要做好机械设备的防雨防潮工作。

3.2 人为因素

第一、机械设备的质量问题。工程机械设备事先是由人类制造出来的, 然后投入工程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管理和维护, 因此在进行机械设备的购买时, 就要购买性价比综合性最高的机械设备。这是对机械设备的硬件的要求, 使用质量比较高的机械设备配合比较高的管理水平才能为建筑施工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二、技术手段。技术方面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机械设备的使用者。在现在的建筑工地上, 许多生产工人都不是专业性的.对相关的机械设备的操作和管理知识比较缺乏, 很难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其二是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在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检查中.应该包括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技术方案与措施、工程作业人员的名单、特种作业的安全技术交底、机械设备的安全维护原始记录和安全检查记录与验收等, 这些安全档案材料都是需要相关责任者在工地施工现场进行收集的。

4 当前建筑施工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现在的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机构或者没有比较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 对起重机械来说缺乏专业人员实施检查指导。对机械设备的租赁管理, 主要是来自工程项目部自身对机械设备的管理, 缺少施工企业的不同等级的统一管理。起重机的安装维修单位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使用与管理主要依赖的单位, 如果机械设备安装维修单位的缺少责任心, 造成的结果是对施工现场起重机械的专项检查趋于形式, 就不能及时的解除起重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2) 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现场的起重设备的使用监管力度不够。一些监理单位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缺乏比较基本的监管程序, 很大监理单位都没有工程起重机械的专业技术人员, 在起重机械使用过程的没有认真的检查力, 在安装维修单位的专项检查过程中, 没有真正的履行旁站、监督, 在对起重机械的检查结果没有真正的能做到签字确认, 造成起重机械检查过程中出现不应该出现的漏检、不检程序。

(3) 货用升降机的楼层停靠装置, 由于其制造质量比较低劣, 通常其连杆机构或转动机构使用没多久就出现破损的现象, 大多数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货用升降机吊笼停靠装置都是劣质产品, 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瞬时式防坠安全器都是在没有封闭的外框中工作的, 由于工作的环境很差, 一般都是在尘土飞扬的条件下工作的, 致使很多零部件不同程度的遭受尘沙的污染, 就很容易使防坠器出现阻卡、动作不灵活的现象, 很有可能出现失灵防坠的危险。我家到目前还么有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定来定期的检查瞬时式防坠器的工作性能, 而施工现场又经常忽视对防坠器的仔细检查, 一般都是重使用轻管理。

(4) 升降机卸料平台的搭设都是根据经验制定的, 没有专项方案、也没有施工图, 使平台搭设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临边较多;作业人员在平台上可以随意打开防护门, 这一点就违背了国标的相关规定;现用的大多数货用升降机卸料平台的防护门, 都呈现的是开启状态, 给建筑工程施工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5 建立合理的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机制

5.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1) 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制定建筑工程施工体制使其在管理过程中趋于规范化。

(2) 制定严格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方案, 并使所有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每人都具有一本操作手册, 让他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各种有关的细则。

(3) 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检查制度。定期对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进行质量检测, 将每次检查获得的检查信息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4) 定时召开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研讨会。在工程施工的现场, 按时招开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研讨会, 机械设备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调动, 使他们都能够了解机械设备的在具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运行问题, 进行在出现问题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设备管理研讨会能够及时调整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具体使用问题, 进一步完善工程进度问题, 使工程进度的能够顺利的进行。

5.2 加强设备维修和养护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建筑工程施工是极具连续性的活动, 因此对施工机械设备的要求就非常严格, 保证工程施工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就是要确保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完好率。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现场, 需要有专职检修保人员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及时有效的维护, 以避免可能因为一个小的故障而造成非常重大的工程事故, 导致整个工程出现停工现象。因此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测是成为保证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相关人员的协调配合, 特别是设备的操作人员, 更要及时发现设备的不正常状况, 及时采取措施, 以免故障变大, 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5.3 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提高工人的安全素质

加强建筑工程人员的安全教育建设,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和综合能力, 是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前提, 是建筑工程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基础。班组在“三级”安全教育中最主要内容就是对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完好与否, 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它是能够不断施工的前提。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杜绝工程“三违”现象的出现, 同样要强调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它不仅关系到设备的本质安全, 同时直接危及操作人员的人生安全。

6 结语

对于建筑机械设备进行施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既要在其专门的维修养护上做到保质保量, 也要在相关的人员管理中做到责任到位, 同时也要不断强化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相关安全意识,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的意识, 真正使得建筑机械设备可以最大程度的为工程项目服务。

参考文献

[1]梁丽恒.关于机械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交通世界.2010

[2]李传启.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0

[3]肖红.浅谈施工企业的设备现场管理[J].南方论刊.2010

[4]程伟超.加强建筑施工中工程机械的安全管理[J].工程机械.2010

[5]《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GJG196—2010)

8.低碳建筑行业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论文 篇八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念;建筑装饰设计;策略

建筑装饰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空间的质量和使用效果。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贯彻、近些年一些装修污染引发的恶性疾病的案例的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经济理念,尤其是和人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建筑装饰设计领域。

一、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的价值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消耗,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以此为指导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资源能源。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在进行建设装饰设计时,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从而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的目的,对节约工程成本,降低建筑运行成本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营造舒适环境。在建筑装饰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不仅技术先进,而且性能良好,合理利用这些材料能够为人们生活营造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人们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3、提高生活水平。通过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导,采用新型建筑装饰材料,提高装饰设计水平,为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这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的困境

我国是建筑装饰材料需求大国,而且建筑装饰材料是非自然物,要经过二次或多次加工才能使用,因此会耗用巨大的能源和材料。我国的低碳设计发展时间不长,人们对低碳设计的认识不深,市场上大多数产品仍然是“非低碳”的,目前我们的建筑装饰设计的低碳之路面临困境:

首先,受落后设计观念的制约。有的人认为越复杂、昂贵、高档、新型的装饰材料,才是好的设计,正好与低碳理念相反。其次,因为低碳设计起步较晚,在生产工艺和效率方面不高,导致价格和“非低碳”设计比高很多,消费者不愿接受,因此很多厂家也不愿意推广。最后,装饰行业要计算装修产品的成本,设计装饰单位为了提高单位的经济利益,选择“非低碳”材料,使得低碳经济理念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应用不多。

三、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策略

在装饰设计行业中真正做到所谓的“低碳化”,要求设计师从一点一滴的设计细节做起,设计方案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争取做到低耗、节能、环保。

1、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传统的建筑设计重视装修,在室内拆除墙体,凿洞、刷漆,尤其一些豪华装修,浪费大量的木材和高污染的材料。既破坏了资源和环境,同时也对人体健康不利。低碳理念重视装饰,在建筑内满足居住和办公的基础上,尽量增添灵活艺术的装饰手法,增加设计的文化感,突出设计的简单、实用,体现了人类生命的本质,崇尚自然、便捷、和谐的主体。

2、装饰材料要尽量低碳、环保、节能

建筑装饰设计要依赖建筑装饰材料完成,设计离开了合适的装饰材料,无法实现设计师的目的和思想。在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装饰设计,在注重装饰材料的耐用和美观外,还必须关注其环保指标。一定要使用低耗能的绿色、节能、生态材料,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不对人体健康和周围环境产生危害。从而避免发生因为建筑装饰材料释放有毒物质造成室内外污染而发生的悲剧。具体说来,选择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少加工、多自然的生态材料 设计方案中,可多采用加工过程和工艺低碳、环保的材料,同时要具备使用寿命长、能循环利用特点的原生态材料。例如柳编产品,纹理美观大方、经济节约,既可以编制成墙面材料,还可做成家具和小装饰品吊挂。还有竹制品的使用,在装饰设计中,利用竹席装饰墙面和屋顶,既天然,又有多种变化的图案产生的艺术气息。总之,这些加工工序简单、自然的生态材料,兼具经济和生态效益,正逐渐被业界关注。

(2)环保、无污染的绿色材料 在室内环境装饰中使用绿色装饰材料,其优点体现在:绿色建材能够明显降低对传统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可以使游离甲醛、苯、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释放量降到最低。绿色装饰材料正在逐渐实现清洁、低能耗的生产加工过程,重视产品的生态化,确保在其生产过程和使用年限中对使用者及周围的环境产生零危害。选择生态环保型装饰材料对于促进人体健康,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活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高新科技、节能材料的选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对高新技术开发,提出了许多节约能源、减少有害物质排放的策略。例如,LED灯的应用,目前它最符合民居室内“低碳”环境对灯具节能的需求:没有汞等有害物质;白光LED的能耗仅为白炽灯的1/10,节能灯的1/4。设计师与业主在对室内光环境营造时多考虑对LED灯的应用,以此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实现室内光环境设计的“低碳”模式。

3、低碳管理在建筑装饰施工过程中的运用

(1)人员的管理

施工人员是具体的装饰设计和技术的操作者,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直接影响了低碳管理的效果。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工作人员的低碳理念和知识的培训,要引进和培养符合施工低碳管理需求的专业人才,规范施工行为,提高技术水平,强化节能环保观念,形成节能环保作风。

(2)物的管理

建筑装饰施工要耗费材料、水、电等资源和能源,因此,施工前负责人要对材料清单进行详细审查,既对材料是否 低碳环保进行质量上把关,同时对施工需要的材料用量进行细化。每个关节和工序都規定好领取材料的额度,一旦施工中超额用料,相关工作人员要负责说明原因,避免浪费。施工现场的水、电的用量和使用,由专人负责控制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施工机械的管理

要使用低碳的施工机械设备,符合低能耗、高效率、轻污染的标准。专人负责管理施工过程中剩余的材料和废料,进行非类放置,对不可回收的废料和垃圾按照环保规定规范处理,对可循环利用的废料合理利用。

(4)施工模式管理

要注重施工的高效,必须选择合理、科学的施工模式,设计中的家具和装饰品,尽量在工厂完成,到现场集中组装。既能防止现场各工种的交叉施工的混乱和噪音,还能减少材料的浪费、处理废料的环节,节约人力、物力,使工程尽快完成。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理念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能节约材料和能源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的低能耗和低污染带来的巨大的环保和社会效益。我们建筑装饰行业的设计人员要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在装饰设计中真正的发挥低碳经济的巨大作用,在带给人们美好室内景观的同时,保护好我们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1]傅小龙,彭建波.论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低碳装饰理念[J].企业经济,2012(02)

9.低碳建筑行业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论文 篇九

[摘要]

城市市政工程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工程和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低碳理念的深入人心,低碳建设、低碳发展成为了市政建设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视域下,市政工程施工必须构建节能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低碳经济视域下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对策,希望能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10.传承发展,园林建筑的低碳节能 篇十

在气候环境变化、能源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全球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低碳发展的未来。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而建筑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且是刚性的排放领域,一旦现在所建建筑不节能,用户今后是难以修正改变的。因此,建筑工程领域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培育以低碳排放和环保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低碳与建筑节能的定义

低碳是指低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其核心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世界工业经济发展与人口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缺乏节制,加剧了世界气候面临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遭受愈来愈严重破坏的威胁,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频繁,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建筑节能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的系统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正对世界各国产生日益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气候环境变化、能源日益紧缺的大背景下,全球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低碳发展的未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行动,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词。

绿色、环保、节能成为建筑的诉求。绿色环保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方式,会对气候变化自动进行自适应调节。绿色环保建筑推行本地材料,尊重地方历史传统,有助于汲取先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使得建筑随着气候、资源、和地区文化的差异而重新呈现不同的风貌。例如,黄土高原的窑洞是先人创造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利用自然能源居住生活的杰作,窑洞背靠黄土高坡,依山而凿形成宽敞空间,向南开窗,最大限度的吸收阳光,改善了通风条件,冬暖夏凉,充分发挥了窑洞本质的节能。以江南民居为代表的园林建筑亦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居住生活的杰作。

二、园林建筑如何低碳节能

1、园林仿古建筑材料的使用。江南园林建筑主要采用地方材料施工,其所用砖瓦原料取当地粘土反复摔打糅合成胚,经晾晒成形,经煅烧而成。砂浆取当地山坡黄土加白灰搅拌而成,砂采自江河,抹灰砂浆为避免开裂增加了用稻草粉碎的纸筋,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承重,桁条、大梁等基本为杨树、榆树、杉木等乡土树种。

2、在园林仿古建筑中探索新材料、新工艺。为保持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地方建筑形式所表现的地域文化,使其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建筑及其艺术,从保护环境,节约稀少自然资源的科学发展观来看,大胆运用新材料、新工艺,不仅节约了建筑用材,而且建筑造型及功能都适合当地的地域环境。

2009年我公司承接了济南大明湖 “超然致远”仿古建筑工程,建筑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和室内外采用古建装饰。其中斗拱装饰是传统古建筑中独有的构件,常用于木构架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考虑到大明湖周边水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影响,日后维修的难易程度以及维修费用,本工程在斗拱装饰上采用3mm厚铝合金板代替木质构件。合金铝斗拱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木斗栱,从斗拱结构尺寸上来分析主材的选取,一座大斗所需要的原木规格现在已是稀有资源,超然楼几百上千攒斗拱,现有资源难以实现,采用了合金铝斗拱,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森林资源。

2、园林仿古建筑结构具有节能的特点

园林建筑的屋顶基本为坡屋面形式,前后设置廊架,廊架隔墙围护在里侧,檐口有出檐和飞椽,类似于遮阳装置,大大加深了屋架的纵向进深,避免了盛夏季节阳光的直射。从檐口开始,逐步提栈,形成大进深,高空间的格局,包檐墙上设窗户,正间长窗落地,边间半窗,室内采光良好,空气对流,通风透气,冬暖夏凉。

3、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园林建筑常常根据地形地势,依山傍水,掩映在绿树花丛中,建筑物四周栽植高大乔木,园路场地上满栽灌木色块,形成良好的绿岛效应,有效避免了炎热夏季场地热量积聚的情况。引场内水系或人工开挖溪沟池塘,利用水的比热控制场内温度。

4、园林建筑存在的缺陷及应对措施

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施工技艺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的各项功能要求也日趋完善,对房屋的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房屋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指标。

园林建筑的门窗多采用木质榫卯结构制成,用料单薄,单层玻璃形成内外隔断,其密封性能差;传统建筑屋面瓦材采用冷摊工艺,遇大风大雨等极端气候极易造成屋顶扬尘和雨水渗漏;内墙多采用灰板条墙面或木板壁等分隔,保温、隔热、隔音等较差;木结构房屋的防火、防蛀性能差;木材耐腐性差,易受潮、耐久性差等。

针对园林建筑的诸多缺陷,利用现代工艺和方法,推陈出新,进行现代化的适应性改进,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前提下,增强园林建筑的密闭性能,提高园林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提升园林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真正做到低碳节能,值得探讨。例如,门窗,可采用仿木纹铝合金中空玻璃门窗,铝合金芯子制成仿古窗饰花纹,既满足观感要求,又大大提高房屋的气密性、保温、隔热等性能;屋面采用防水卷材摊铺,水泥砂浆钢丝网基层,瓦材座浆摊铺,极大地增强屋面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几乎可以杜绝渗漏的发生,必要时屋面增加挤塑保温隔热层,把屋面的热传导隔绝。内外墙根据需要设置水泥多孔砖砌体或气硬性砌块砖,减少粘土的使用,既隔音,又环保;抹灰层上增加保温板,使房屋的保温性大大提高;木屋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代替,或者按照木屋架制例结合钢筋砼特点组合使用,大大增强了房屋的刚性,使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能极大提高;在室内地坪处设置防潮层,有效阻止墙体毛细渗漏,阻止地面潮气的侵袭。

三、园林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11.低碳建筑行业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的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激励理论;建筑管理问题;应用探讨

激励理论可以激起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更大潜力的发挥他们的劳动力,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使投资者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曾经提出了著名的保健因素理论。在《工作的激励因素》《工作与人性》中,开创了工作丰富化的研究。他的研究主要是阐明,对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不同行业的人的需求进行比较分析。另外,著名的学者奥德弗,提出了ERG理论,他们分别代之的是生存的需求、相互关系的需求以及成长需要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表现了人们的需要层次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兼有停滞倒退的现象,这在建筑管理行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再者,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提出了公平理论,也叫做社会比较论,从他的《工人关于工资不公平的内心冲突同其生产率的关系》等相关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新的激励理论,该理论主要倾向于工资报酬的合理性,公平性的分析以及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与其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建筑管理行业中,建筑队工人、包工头之间就存在着极大地工资差异,因而也产生了许多的矛盾,因而在工作报酬的分配上,实行一些激励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一、建筑管理行业中,激励机制的意义表现

在建筑工程实施的前后会出现多个角度的各类问题。比如在,2000年10月,新疆边境的公路工程开始建设之中,2002年10月时,已经结算了主体工程,并且交工验收以及质量检测的一系列步骤已经完成,但就在建筑工程立项时,资金没能够及时的到位,导致该工程出现了资金不足,运行困难的局面。这样的拖工现象,在每个建筑的实施过程中频繁出现,导致建筑工人情绪低落,积极性严重降低。进而影响工程进度,同时使得生产困难,企业运营举步维艰。再者,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仍然实施老套的高度集中式的管理模式,政府对工程的干预过度,引起投资商以及包工头的强烈的反感,间接地导致了监督失灵,投资效益低下的后果。再者言,我国的建筑工程经营体制一仍然是陈旧的一包到底,层层承包的经营模式,这就导致了管理层的实力削弱,管理制度的不严谨,主要表现为权、利、责相互分离,人力物力财力不能集中的利用,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管理机制。比如,某个建筑工程单位,在体制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独立法人企业,并且这些企业可以使用合同的专用章和资质证书还可以直接承包相关的配套设施。这在一般的建筑工程队中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因而,也导致了建筑质量无保障的后果。根据激励机制的表现形式,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是最低级别的安全的需求。人们对住宿环境的安全考虑是无可厚非的,因而劣质的房屋等建筑物显然触犯了人们对激励机制要求的底线。

二、建筑管理行业中,激励机制的应用研究

在建筑行业中,激励机制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1)6月30日,市建管局下发《关于统一建筑市场准入和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从8月1日起,在全市全面实行统一建筑市场准入和民II资保证金制度。凡是落户绍兴的建设项目,施工企业或项目部必须与所在地县(市、区)级以上建筑管理部门签订《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使用协议》。”有了以上的政策保证,民工的工作变得积极、认真;保证金的发放更是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憂,继而,建筑工程的效率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可以得到更大的保障。同时这一政策为建筑市场划定了一个准入界限,使得一些没有建筑合格证的建筑队不能非法施工,为建筑的质量提供了最起码的保障。(2)以“诚信浙江”为例,评选诚信企业为典型的激励机制的表现。优秀企业的评选,是对该企业以前的工作成果的大力肯定,与此同时也能够为企业以后的工程建设做好宣传,继而,扩大的该企业的知名度,可使得企业名利双收,为其他的同行建筑行业提供模范。近年来,“优秀建筑民工”、“文明现场,生活保障”“先进民工学校”……等荣誉称号都是激励机制有效措施得以实施的表现。(3)与激励机制相对应的即为处罚机制。处罚机制是激励机制的另一种反面的表现方式。处罚机制可以给不法的建筑工程人员提供警惕,并对他们的违法行为做出相应的惩罚,这种反激励的方法同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对待存在安全质量问题的建筑时,或是要求部分拆除或是全部拆除,对违法的业主予以行事的处罚,及时处理无证施工的个体施工单位等等。

三、结束语

12.低碳环境下发电企业发展机制研究 篇十二

1 低碳环境下发电企业发展机制研究的意义

1.1 减少能耗, 降低生活成本

发电企业是高能耗的企业, 电能的产生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 如煤炭等, 在当前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 这种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此外, 在人们的生活成本中, 电费是非常大的部分。发电企业的目标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 考虑到生产成本, 用电价格很难下降。因此, 在低碳环境下, 寻求发电企业与人们生活的利益平衡点, 寻找出适合发电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有利于减少能耗, 降低发电企业的生产成本, 获取更大利益, 而且还能使用电价格下降, 降低人们的生产生活成本。

1.2 刺激新技术的研发

在当前“节能减排”政策和“低碳经济”的大力推动下, 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着节能减排, 但是仅仅依靠降低能源消耗的措施是不够的, 必须采用新型技术, 通过使用新型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 达到节能减排。发电企业作为技术型的企业, 对技术的需求度更高。因此, 发电企业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1.3 优化资源配置, 保护社会环境

电力资源作为能源资源,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从总量上来说, 我国电力资源的总量是非常丰富的, 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便非常紧缺。而且石油等资源已经处于枯竭的边缘, 再加上大量的开采和使用, 对整个社会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在低碳环境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 研究出适合发电企业发展的机制不仅能够促进发电企业的发展, 而且能够更佳合理地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解决资源匮乏的难题, 进一步对社会环境的保护有积极影响。

1.4 促进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

能源问题一直是当前世界的热点问题, 在当前能源日益紧张的现状下, 实现节能减排是各国的重点工程。显然发电企业是高能耗的企业, 其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在低碳环境下研究发电企业发展机制, 促进发电企业的节能减排, 有利于促进发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环境下发电企业发展现状

2.1 能源消耗依旧是发电企业的主要发展途径

发电企业属于高能耗的企业, 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来促进其发展。当前, 发电企业依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主要表现在火力发电占据了重要地位, 主要是在中国北方, 发电厂大多是火力发电厂, 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来进行发电和维持发电企业的发展。在中国南方, 水力发电是主要发电途径。这也反应了南北方的能源差距。

2.1 先进电子电力技术普及程度不高

当前, 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子电力技术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在发电企业中, 电子电力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电子电力技术的成本比较高, 主要是在早期, 发电企业采用先进电子电力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二是发电企业下辖的范围广, 尤其是在偏远地区, 先进电子电力技术普及的难度比较大;三是发电企业的管理层没有足够的重视, 思想观念保守。这些原因都使得先进电子电力技术很难在发电企业中普及, 无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对于低碳环境下, 发电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2.3 电力结构不合理

当前, 发电企业主要是采用的火力发电, 水利发电和核电比较少。这种电力结构是非常不合理的, 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浪费, 而且火力发电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严重污染了环境, 中国北方的常年不散的“雾霾”天气, 发电企业的“贡献”非常大。这就在于发电企业的电力结构不合理, 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 因此发电企业在进行发展机制研究时需要考虑到此现状, 国家和政府也需要考虑到此现状, 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结构趋于合理。

3 低碳环境下发电企业发展策略

3.1 采用先进电子电力技术

我国的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电子技术更是取得了巨大进步。可惜的是, 电子技术并没有在电力系统中进行普及。当前的电力系统中, 许多电网因技术限制还有许多安全隐患和缺陷。发电企业采用先进电子电力技术, 对于促进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电力发展方向就是构建智能电网,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电网中, 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安全化、稳定化。

3.2 调整电力结构

当前, 发电企业主要是采用的火力发电, 其次才是水力发电, 核电和风力发电最少。鉴于此种情况, 需要调整电力结构, 主要在于减少燃煤发电, 采用可再生的原材料作为发电原料。一是进行绿色发电, 采用能够再生的材料进行发电, 而降低煤炭的消耗, 诸如秸秆之类的, 通过处理使其成为新型发电材料;二是清洁发电, 主要针对火力发电进行清洁处理, 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实现节能减排;三是增加水力发电和核电, 主要是中国南方, 利用自然水利条件, 大力发展水力发电, 而后“南电北调”。通过调整电力结构, 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促进发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3 调整电力调度模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发电企业为了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取利益, 一般都会通过降低成本。在电力调度上, 主要表现为对电力传输和使用率进行限制, 从而降低自身的成本, 增加用户的成本, 获取经济效益。这种做法显然不符合“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目标。因此, 发电企业应该在电力传输和电力利用率上下功夫, 采取有效手段减少电力传输中的损失, 提高电力利用率。此外, 还需要创新管理方式, 对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 采用新技术, 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减少人员成本。通过调整电力调度模式, 在不影响发电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降低成本, 减少能耗, 提高电力利用率, 有利于发电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用电量的不断增加, 发电企业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来满足社会用电的需求。显然, 在低碳环境下, 发电企业通过消耗能源获取发展的模式是不可取的,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探寻出一条符合“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调整电力结构、采用先进电子电力技术, 从而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电能资源的供应以及促进发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辉.体制变迁中我国发电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 2012 (2) :44-47.

[2]王涌泉.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 2015 (5) :39-40.

13.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 篇十三

摘要:保护环境,追求能源再利用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建筑顺应了这种时代要求,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全文介绍了绿色低碳建筑的概念与特征,随后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建筑能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最后本文分析了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强绿色低碳建筑的宣传,提高绿色低碳建筑市场需求是关键。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资源节约型;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与低碳建筑概念与特征

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但是建筑在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运行,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出规划设计外,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能源输入,以及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使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正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一个经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

2.1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另外,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能量,如电能,汽油,柴油等都附属有CO2的产生,如电能来自煤的燃烧,建筑物材料的运输来自于电能或者汽油,柴油的燃烧等,而且这些耗能是巨大的。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产生的CO2废弃物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以火电为例,全世界火力发一度电能排放约0.5kg的CO2。我国的火力发电技术不高,初步估算一度电约排放0.7kg的CO2,而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75%左右。建筑过程中,还有一些能量是以间接电能的形式出现的,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亿吨CO2。但是如果推进建筑节能,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看,届时将减少1/4的标准煤然后,这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的保护了其他资源。

2.2 绿色低碳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绿色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低碳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体,也包括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及建构社区安全、健康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功能系统。

室外环境而言绿色低碳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

室内环境。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2.3 以“低碳”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低碳设计是指采用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乃至负碳技术策略,实现低碳、零污染、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设计方法。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大家都很关注,对我们建筑领域来讲,我们节能减排的任务意义很重大,也很艰巨,建设生态低碳城市、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挑战领域的主要策略。低碳建筑和绿色建筑相比,在内涵和目标上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侧重点不同。绿色低碳建筑更强调减少污染排放;低碳排放是减少碳排放,它更切合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题。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低碳建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多重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可表述为,前途光明,但路途坎坷。目前,绿色建筑、低碳建筑在中国的推广还是刚刚起步,好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去探讨,需要设定对应的部门,才能保证政策的落实。我认为低碳的概念其实和节约型社会的概念是连在一起的,这也正符合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它本身不仅仅是指建筑节能,而是将能源的消耗、环境等各个因素整合起来的一个概念。低碳主要是指减少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耗,因此低碳是大环境下的低碳,只有在整个大环境下实现低碳,才可能真正做到可持续性发展。还急需加大低碳减排的宣传力度,使得社会各界都来积极关注绿色建筑和低碳人居,使绿色成为每一个普通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绿色人居的进程。

3.1 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积极因素

主要体现在:绿色低碳建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绿色低碳建材大量出现;绿色施工受到重视。各施工单位意识到并采取了相关行动,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扬尘,噪音,建筑垃圾等,并合理利用油漆,涂料等,一些企业还通过了ISO 14001环境管理标准认证。通过这种认证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又促使施工过程逐步实现节能、降耗、低污染的目标。

3.2 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不利因素

主要体现在:绿色低碳建筑未走入寻常百姓家;绿色低碳建筑初期成本投入大,而长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另外,绿色低碳建筑往往意味着不能建设高楼,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又使得高楼成为最经济的方式。

毫无疑问,绿色低碳建筑,绿色低碳观念已经收到各个阶层人员的重视。绿色低碳建筑的本质在于充分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其直接效果就是节约了资源,有利于资源的自然循环,保护了自然环境和地球环境。但是绿色低碳建筑观念并未步入平常百姓,因此政府大力宣传绿色低碳建筑带来的各种效益,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人们的绿色意识,从而逐渐增加绿色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催生各种绿色建筑人才,设计人才的出现,形成有效循环。

14.开题报告--低碳建筑发展探究 篇十四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低碳建筑发展的探究开题报告

低碳建筑发展的探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是一个迫在眉睫且人人有责的全球性议题。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重又将这一问题列入了世界议程表,并且伴随着世界经济利益的分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低碳建筑就显得颇具有现实意义。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我国传统建筑高能耗问题尤为突出。建筑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大户,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制定低碳建筑的标准,因此绿色建筑成为热门的话题,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但是建筑在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运行,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出规划设计外,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能源输入,以及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使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另外,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碳排放量很大。因此,尽快的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的模式,最终,使建筑物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是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发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国内外低碳建筑发展现状

在国外低碳建筑发展较早,低碳观念深入人心。

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起来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名为“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Challenge)。美国匹斯堡CCI(ConservationConsultantsInc.)中心和卡耐基梅龙大学智人办公室是美国著名的绿色建筑,也是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典型,现成为展览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回收利用能源和相关技术之所。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绿色环保奥运会,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上届奥运会的主体。绿色环保思想渗透在方方面面,如:比赛场馆路灯的电力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体育场利用两个天燃气发电机同时供电,功率各为500kW,发电机产生的有害气体比传统上利用干线输电的方法减少了40%;在跳水和游泳比赛的场馆里,空调系统只为观众供冷,而不达及游泳池,这就意味着在运动中心的观众席面积降温和给游泳池加热过程中减少了能量耗。以运动村为代表的节能型建筑也提供了广泛应用太阳能技术新范例。运动村的动力能源包括照明、供热均来自屋顶安装的太阳能光板,而在新闻中心,太阳能转换装置还能通过屋顶通风起到空调作用。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太阳能最高转换纪录的持有者,转换率达2415%;建筑材料尽可能多地使用可回收材料,如新闻中心房间分割材料就是木框加上稻草和纸板,奥运会后,这些建筑材料还能再被利用。

我国在低碳建筑方面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政府及其社会各界比较重视,但现阶段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

1.建筑节能设计缺陷。能源大多是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差的外墙、屋顶、窗户损失掉了,所以我国必须对现有建筑进行大范围节能设计改造。

2.缺少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但未制定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3.国家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支持力度不够。正在起步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产业,普遍存在起点低,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4.可再生能源在建筑 中的应用进度缓慢。5.建筑节能市场监管缺位。

6.管理部门的监管存在一定的问题。7.验收把关不严格。

8.部分企业内部管理薄弱。

9.节能效果的最终评定缺乏依据。

因此我国的低碳建筑理论和政策依然是十分薄弱和缺乏的,需要不断发展深化的。

三、论文提纲

(一)摘要、(二)引言

大体介绍上海世博会的低碳建筑以此引出中心论题----低碳建筑的发展。

(三)本论

1、碳建筑的意义

1.1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

1.2 绿色低碳建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1.3 以“低碳”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2、低碳建筑的定义

[4]低碳建筑就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3、国内外低碳建筑的发展

比较中国和外国的低碳建筑发展来看,总体上由于外国发展的较早在低碳建筑方面观念已经比较深入发展比较深入;而中国虽然这几年比较重视,但发展较晚各方面还是不完善存在欠缺的。

4、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的优势和劣势。4.1 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优势 4.2 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的劣势

5、低碳建筑的措施

5.1设计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 5.2.墙体保温新技术及应用 5.3门窗节能低碳技术

5.4新材料在节能上的应用 5.5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6、我国低碳建筑的展望

根据我国现在的低碳建筑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的国情,低碳建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统筹建筑节能、环境科学、控制科学、设计科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将不同学科领域与建筑节能相结合,创新新型能源、研发新型节能材料,积极推广新设计、新工艺,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化和智能化,实现建筑人文性、艺术性与技能保温的均衡发展。(2)尽快建立规范化、市场化的建筑节能行业标准,建立国家建筑能耗强制标准,细化设计、材料、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引导节能建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3)增加激励性政策,我国的低碳建筑起步晚,在各方面都不成熟,需要政府等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可以借助外国的经验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激励政策,是低碳建筑得以顺利发展(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建立不同的建筑节能体系,建筑设计上充分利用自然 资源设计朝向、通风性能,推进可再生能源适用范围,统筹兼顾城市与农村的建筑节能发展,确保节能效果最优化。(4)低碳建筑在中国的推广有一定困难,需要一批熟知地毯建筑理念,致力于低碳建筑的发展的决策者、开发者、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一次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帮助相关人员获得绿色建筑知识,并能设计和建造低碳建筑以及将其推广,使低碳建筑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参考文献

【1】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25):1--5 【2】杨成林,裴宏星.低碳建筑的意义和实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9(1):177 【3】朱慧明.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及其发展现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8(1)【4】李启明,欧晓星.低碳建筑概念及其发展分析(J).建筑经济2010(2):41—43 【5】刘加平,董靓,孙世钧.绿色建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108—109 【6】王文忠,王宝海.上海住宅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 41 【7】付祥钊,肖益民.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173 【8】班广生.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47—49 【9】林寿,杨嗣信.围护结构节能技术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18 【10】刘万峰.建筑节能理论与技术(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12—113 【11】张雄,张永娟.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64—72 【12】周卫国,何岩峰.谈新型墙体材料的定义及其应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 2007,3(1):43--44 【13】刘志海,庞世江.节能玻璃与环保玻璃(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14】王向宏.智能建筑节能工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63—179 【15】[英]彼得·F·史密斯 尖端可持续性——低能耗建筑的新兴技术(M).译者(邢晓春,郁漫天,沈小钧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0—54 【16】李德英.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7—30 【17】狄彦强.建筑高效供能系统集成技术与工程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96--100 【18】孔祥娟.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设计实例精选(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7—8

五、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1)学生开题,指导教师审定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2011.11.16日—2012.12.31;

2)资料收集、课题调研和毕业实习:1月1日—3月25日(含寒假);3)导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建筑、结构方案设计阶段:3月26日——4月10日; 4)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进行中期检查:4月10日——4月16日;

5)导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扩初施工图设计阶段:4月16日——5月5日; 6)导师指导学生扩初施工图出图阶段:5月6日——5月20日;

7)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审(图纸答辩资格预审):5月21日——5月25日;

上一篇:元宵节的精彩贺词下一篇:20《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之二-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