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力的培养

2024-07-20

沟通力的培养(精选10篇)

1.沟通力的培养 篇一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小游戏

导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并不是一项很难完成的任务,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抓住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渐渐地,孩子的专注力就在游戏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和锻炼。下面就教爸爸妈妈一些锻炼孩子专注力的小游戏。

一、手指谣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巧则心灵。手指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孩子一边说儿歌,一边活动手指,手口并用,可以活化大脑,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还能在说说玩玩中受到教育。

我是环保小卫士

你拍一,我拍一,不要随地丢垃圾;

你拍二,我拍二,尽量少用塑料袋儿;

你拍三,我拍三,不能随地乱吐痰;

你拍四,我拍四,公共设施莫涂字;

你拍五,我拍五,绿化环境多种树;

你拍六,我拍六,废旧电池不乱丢;

你拍七,我拍七,节约能源不忘记;

你拍八,我拍八,不踩草坪不摘花;

你拍九,我拍九,环保责任人人有;

你拍十,我拍十,我是环保小卫士。

手指操

团结起来有力量

大拇指见面点点头,食指见面鞠个躬,中指见面弯弯腰,无名指见面握握手,小指见面拉拉钩。

大家一起把歌唱,团结起来有力量。看戏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头,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看的什么戏,看的西游记。

(动作说明:当做到“看的西游记”时,一只手可以模仿猴子做手搭凉棚状,另一只手像猴子一样向上瘙痒。)

蜗牛

蜗牛,蜗牛,背着房子慢慢走,碰碰它,就缩头。

不耕田,不产奶,怎么也叫牛?真是不害羞。

(动作说明:左手握拳平放当蜗牛的房子,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做蜗牛的一对触角放在“房子”上面。)

二、身边小游戏

带着孩子外出用餐或者参加活动,怎样做到让孩子全程不吵闹,不乱跑呢?其实很简单,提前做好准备,或利用身边信手拈来的“道具”,就可以让“小调皮”变成“小绅士”“小淑女”了。

餐巾变变变

带幼儿去餐厅用餐时,就可以把餐巾作为孩子的玩具,变换出不同的玩法。

折叠:用餐巾或餐巾纸可以叠成帽子、花、小船、小老鼠、小青蛙等。

小贴士:

1.想让孩子独立游戏,要提前教会孩子玩的方法。

2.不要把纸巾乱丢,游戏过后,清理干净。

百变牙签

1.小心翼翼:一把牙签撒开来,再一根一根小心翼翼地拿起来,可以用手直接拿,也可以用牙签挑,规则是不能动到其他牙签,如果其他牙签动了就算犯规。

2.插牙签:把牙签从牙签筒倒出来,再一根根从小孔中插入,看一看全部送完要多长时间。可以一边插一边数,插一根,数一根。既练习了数数,又锻炼了孩子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有利于精细动作的发展。

小贴士:

1.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让牙签的尖头扎到孩子。

2.不赞成用火柴代替,因火柴头含磷,对孩子健康不利。

报纸巧利用

1.团纸球

将报纸揉捏成一团,外面用透明胶带纸缠裹成纸球,纸球做好后,可进行踢、抛、滚等多种游戏。

2.撕报纸

用废报纸可以撕出各种线条、图形和动物。还可以把报纸上的图剪下来重新进行组合粘贴,组成新的富有想象力的图画。

小贴士:报纸上面含铅,拿过报纸后记得一定要洗手。

纸盒娃娃家

家具

家里不用的各种大小不同的纸盒,经过剪、粘、画等装饰就可以做成小床、桌子、沙发等家具,孩子可以利用这些“迷你家具”玩“过家家”的游戏。

巧用饮料瓶

喝完的矿泉水瓶或者酸奶瓶,在瓶里装上干净的沙子就变成保龄球,可以用小皮球在家里打保龄球了。

小贴士:

1.各种纸盒和瓶子要清洗干净再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要清洗消毒。

2.使用玻璃瓶当玩具时,注意不要破碎,以免伤到孩子。

2.沟通力的培养 篇二

一、影响幼儿专注力的因素

1.个性对幼儿专注力的影响。 幼儿的专注力受到年龄的影响, 年龄越大, 专注力保持的时间就会越长。 低年级的幼儿注意力可维持2-4分钟, 但是年龄不是影响专注力的主要因素。事实上, 幼儿对于一个工作的专注程度是不同的。 活泼、外向的孩子只能持续一小会时间就不做了, 而平时比较安静的孩子能持续很久。 主动参与型的孩子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平时需要引导他们用丰富的材料积累经验, 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工作中进一步培养专注力;内向谨慎型的幼儿缺乏自信心, 需要教师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不断引导帮助宝宝在工作中树立自信心, 并促使他们反复练习, 而这种练习完全来源于专注力; 精力分散型的宝宝往往在活动中不断变换工作内容, 无法集中注意力, 因此在活动中难以获得成就感, 需要幼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与宝宝互动起来, 可以使得注意力得以集中。

2.环境对幼儿专注力的影响。 专注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 专注力对其一生都有良好影响。 为孩子营造适宜的环境, 每天都让孩子能在活动中自由选择, 自由选择和反复进行是培养幼儿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过程。 专注力是孩子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要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开学初, 幼儿对环境的陌生、区域材料的不适应, 导致幼儿无法专注地进行工作。 教师必须着重于观察幼儿的兴趣与能力, 在细致的观察中评估哪些环境不适合幼儿的专注力培养。 教室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吸引幼儿的特质, 教室的气氛如果不和谐、多而繁杂, 且缺少层次性, 就会使得幼儿的专注力不高。

二、专注力需要从小培养

1.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现实生活是时时会有外来干扰的世界,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要想维持注意力, 必须具备把注意力和自制力相结合。 培养超常的专注力, 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向孩子提出适当而合理的要求, 培养并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把每一件事做完且不半途而废, 如:给幼儿提供其喜好的玩具和物品, 一次操作玩具的地点和时间要固定, 尽量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2.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游戏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我们应该有选择性地开展游戏活动, 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实验证实:在游戏中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结果表明, 在游戏中3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1分钟, 4岁幼儿可坚持70分钟, 而且是单纯完成任务。 可见, 孩子在游戏中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 因此, 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 游戏活动方法很多, 比如:传统游戏让孩子“找回丢失的玩具”:取出几件玩具摆放在桌上, 并教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和清点数量, 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 藏起其中的几种玩具, 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想和寻找, 这种训练方法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类似游戏方法。

3.丰富幼儿专注力与交往能力的培养。 在发展创造能力的基础上, 使得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如:给球染色, 我们把原有的单独操作延伸成小组式协作, 就是将球同时分给四个孩子, 然后两人一组一起进行染色, 引导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 将不同颜色合在一起, 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随着活动内容的不断增加, 还是要不断丰富此方面的内容, 同时需要由更多的孩子共同配合完成等。 在设计交流活动时, 都在刻意地进行一些变化, 适当使孩子们的专注力和注意力有机整合。

4.把培养兴趣与专注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保持注意力的首要条件, 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 其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 所以我们应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从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儿童在入学后会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耳熟能详的东西, 那么, 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力分散。 在生活中小孩子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 对感兴趣的事物却能专心致志, 幼儿注意力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 因此, 我们应该采取诱导方式, 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 如:让小孩子边听故事边看书, 逐渐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然后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幼儿教师可利用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因为幼儿对所触及的事物都感到好奇, 孩子们对动态的事物非常有兴趣, 在科学活动中利用一个活动的手偶或一个活动的课件都利于让幼儿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 专注力的培养, 对一线幼儿老师来讲十分重要, 我们既希望幼儿能够上课认真听讲, 更希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让幼儿的专注力得到提高。

摘要:由于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 因此很容易被鲜明的事物吸引, 很难专注于某件事。幼儿园教育中, 培养专注力的目的是保证给幼儿带来良好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了影响幼儿专注力的因素, 阐述了培养幼儿专注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专注力,影响因素,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万群.幼儿专注力的重要性及训练探讨[J].广西教育, 2015 (33) .

[2]黄芳.我的专注力谁做主[J].成才之路, 2011 (01) .

3.专注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专注力;培养;心意更新;途径

良好的专注力不仅有助于初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其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获得坚韧不拔、踏实沉稳、专注集中的学习及生活态度,继而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当前时期,初中学生置身于迅猛更新变化的时代,多彩多姿的网络环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专注力丧失的现象,初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专注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其培养工作的开展可以以“心意更新”这一教义作为主要的载体。

一、专注力培养与“心意更新”二者关系分析

初中学生的专注力主要是指他们在学习中的心理、精神、意念等方面的集中状况,这种专注力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继而使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受到影响。良好的专注力状况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显著的积极推动效果,而难以集中的注意力则会破坏学生应有的学习与生活状态的达成,使学生在学习及成长中陷入困境。

虽然,从人体的生理方面来看,专注力的水平在人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具有固有的特征,以学生的成长变化为基础而逐步变动,家长与教师不应当刻意地去关注这一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光怪陆离、千变万化的生活与网络环境,使得心智、意念皆处于初步发展时期的学生们,极易受到世界上的各种事情的不利诱导。所以,初中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当作其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

从专注力的本质含义来看,它直接与心意存在紧密的联系,心智与意念的变动会直接诱导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学生潜意识地生发出各种行为。良好端正的心意会使学生一心一意地以学习为中心,认真投身于学习以及对教师教育的聆听,而偏离学习的心意则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思维漫游、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控制自身行为的状况,进而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初中教师应当主动地以心意作为主体,在教学中将心意这一教育理念进行深入贯彻,借助心意的更新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二、初中教师培养学生专注力的几种途径

初中教师以引导学生更新其自身的心意为主体,对学生进行专注力的培养,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现:

1.帮助学生更新学习意念

罗马教中的“心意更新”这一教义认为,心意是人体既有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受到时代变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应当呈现出不同的实质内容,否则必定陷入滞后的状态,而产生与当前世界主流趋势的背离,产生对世界的格格不入之感,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成长。教师在当前时期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必须要以时代与社会的具体变动作为主要依据,引导学生对其自身的学习观念进行相应的革新,使学生真正地领会到其当前学习的周围环境的状况、进行有效学习的必要性、构筑良好精神意念的重要意义等,继而借助这些端正的认知潜在的对学生进行影响,使其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对自身的注意力进行控制,从而逐步实现对学生专注力的提升。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

初中学生所具有的自控能力受到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教师在借助心意的更新对学生进行专注力的培养时,还应当有目的地借助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对其自身的意念及行为进行约束,以帮助学生逐渐实现对其自身自控力以及理性的提升。具体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當地为学生预留出固定的游戏时间,并与学生一同进行游戏,在游戏中通过时间、规则、方式等的限定对他们进行专注力的培养;或者,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大声精准的朗读,帮助学生聆听其自身读书的声音,使学生借助对自身的聆听实现对端正的心意与理念的约束。

3.辅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

初中教师在培养学生专注力时,还应当致力于改变学生日常的学习及生活方式,辅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逐步引导学生朝向更高专注力层次的状态发展。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有益于激发学生兴趣的“诱饵”,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休息、睡眠、运动习惯,并帮助学生在固定时间段内维持其生活与学习的规律,继而使学生在良好的身体及心理状况下,实现专注力的提升。

专注力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初中教师应当努力地以心意更新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积极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专注力,使学生实现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穆岩,何子静.专注力,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J].父母必读,2012(03).

[2]浦孝云.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1(08).

[3]倪光道.心意更新而变化[J].天风,2011(01).

4.沟通力的培养 篇四

舒品芬

【摘要】:

阅读专注力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品质形成的关键期。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主要从四点去培养幼儿的阅读专注力。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促进阅读专注力的形成和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强幼儿有意注意力的稳定性以及自控能力。

三、在阅读活动中注重有效提问,让幼儿明确阅读目的,增强阅读专注力的集中性。

四、注重游戏化、情景化,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增强阅读专注力的持久性。

关键词: 培养 幼儿阅读专注力 策略 正文:

幼儿阅读专注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幼儿能将思想和精神高度集中于阅读活动的一种能力。阅读专注力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阅读专注力不仅是幼儿吸收知识的窗口,而且是幼儿终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阅读专注力高的幼儿,阅读兴趣较浓厚,有较强的自控能力,能长时间专注于阅读活动,主动获取阅读信息量多,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逐渐增强。因此,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品质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如果我们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专注力,将使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越短,专注力的稳定性越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影响阅读专注力的主要因素有几点,第一,幼儿对阅读活动不感兴趣;第二,幼儿没有养成很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幼儿自身的阅读能力不强,不会仔细观察画面,读懂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稳定的阅读专注力。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活动中主要从四点去培养幼儿的阅读专注力:

一、选择适宜的阅读材料,激发幼儿阅读兴趣,促进阅读专注力的形成和发展。

兴趣是孩子产生和保持专注力的主要条件。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专注力越容易形成。因此,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是首要基本条件。

如在婴班,2-3岁的幼儿有意注意处于正在逐步形成的阶段。教师为孩子选择色彩鲜艳、画面情节简单,主体形象可爱,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图书,如《谁藏起来了》、《小熊宝宝》系列绘本、《咿咿呀》系列绘本,或者可转动的立体书、会发出声音的图书、有洞洞的书《好饿的毛毛虫》、不同材质的图书等,通过多感官的刺激,将幼儿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促进幼儿专注力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再如中大班,幼儿有意注意比小班有了很大提高,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和物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能保持一定的专注力。因此,为幼儿选择具有情节丰富、画面相对复杂的绘本如,《十四只老鼠》、《大象艾玛》;能引发他们奇思妙想的,探索性、挑战性较强的,如《隧道》、《喜欢大的国王》、《小斑普大冒险》;滑稽幽默类的,如《小猪变形记》《幸运的一天》、《母鸡萝丝去散步》,或者具有深厚情感、唯美的,如《天生一对》、《我爸爸》,都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图书。

此外,在材料的选择上还可以多元化,选择一些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科普类、益智类阅读材料,如《建筑工地》、《迷宫大探险》等类阅读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训练幼儿的专注力。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强幼儿有意注意力的稳定性以及自控能力。

俄国教育家与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一切好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干扰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要维持较长时间的、集中的注意力,必须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可以说,良好的专注力是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力和自制力的结合。

1、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幼儿感受到阅读的轻松、快乐,增强幼儿有意注意力的稳定性。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轻松、愉快、融洽的阅读氛围和亲密无间的师幼关系,始终扮演好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如,婴小班,教师可与幼儿席地而坐,围成半圆,老师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说一说、玩一玩,在温馨、轻松愉快中一起体验阅读的快乐。此外,教师善于用鼓励、表扬的肢体语言,及时给与幼儿肯定、表扬,激发幼儿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增强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幼儿阅读专注力。

2、建立良好的阅读常规,减少阅读中相互干扰的因素,增强阅读自控力。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阅读活动中,桌椅的摆放要合理,幼儿的座位不能太拥挤,能确保幼儿翻阅读书不会相互干扰,此外,和孩子们一起制定阅读规则和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减少相互干扰的因素,增强他们的自制力。

如,在自由阅读环节中,教会幼儿轻轻取放图书,养成正确的坐姿、轻轻翻书、安静阅读、完整阅读等好习惯。在集体阅读活动中,首先要学会认真倾听老师的提问,倾听同伴讲话、养成不插话,能在老师的提示下仔细观察画面的细微变化等好习惯,减少阅读活动中的相互干扰性,增强幼儿自控能力。

三、在阅读活动中注重有效提问,让幼儿明确阅读目的,增强阅读专注力的集中性。

孩子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越集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幼儿明确阅读目的,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画面,增强幼儿阅读专注力的集中性。常用的有效提问有以下几种形式:

1、“描述性提问”能指示幼儿细致的去观察并描述图画中事物的基本特征;

2、设疑式的提问能启发幼儿去思考,自主寻找答案的提问;

3、“比较性的提问”能启发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比较事物的相同与不同;

4、“选择式的提问”能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可提高幼儿辨别事物的能力;

5、“追问式提问”能层层推进,引起幼儿深入思考;

6、“假设性的提问”能启发幼儿想像的提问,可提高幼儿想像力及扩散思维性; 如,在《小狗阿疤变羊》的绘本中,小狗阿疤因为没有朋友,它很想变成小羊,跟小羊们做朋友,教师在让幼儿自由阅读之间,采用质疑性问题引发幼儿对阅读的好奇心,“小狗阿疤真能变羊吗?我们赶快去图书里找找答案吧,一会儿请小朋友把结果告诉我们”孩子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专注的在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当寻找到答案时那种成功感和自信心让孩子得到较大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促进阅读专注力的培养。

四、注重游戏化、情景化,提高幼儿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增强阅读专注力的持久性。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能引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心情愉快,同时角色体验可以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通过调动幼儿的情感和智慧,参与角色情感的变化,体验角色的快乐、悲伤、忧愁,幼儿加深了对图书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的理解,从而能长时间保持专注力。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结合绘本,巧妙的让阅读活动游戏化、情景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将会增强幼儿阅读专注力的持久性。

如:《搬过来搬过去》,一位小个头的鳄鱼先生爱上了一位大个头的长颈鹿女士,因彼此相爱而生活在一起,可是因为住房不合适,老搬过来搬过去,在搬家的时候需要搬很多大大小小的纸盒,怎么搬才会最快?教师让孩子们也一同进入搬家的情境中去体验,有幼儿发现了大盒子放下面,小盒子放上面,一次可以搬几个,这种方法很快,还有幼儿发现了小盒子放中盒子里,中盒子再放到大盒子里,这种方法更快。在情景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搬东西的经验,同时让幼儿体会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女士搬过来搬过去的艰辛,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提高了阅读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阅读专注力。

再如《一根羽毛也不能动》中,当阅读到“鸭子与鹅比赛时,不论它们身边发生了什么事,它们都能做到连一根羽毛都不动”,这时候,教师通过阅读游戏化的策略,让幼儿玩“我们都是木头人”游戏,体验到鸭子和鹅比赛时真的不能动那种紧张有趣的场面,不仅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情节,而且能通过仔细观察鸭子与鹅的表情,深入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从而对阅读活动一直保持较高的专注力。

5.沟通力的培养 篇五

浅析新时期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胜任力的培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建设者.新形势下,要正确认识中职班主任应具有的专业胜任力,认清加强中职班主任专业胜任力培养的.必要性,积极探索班主任专业胜任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推动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切实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 者:罗森 LUO Sen  作者单位: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柳州,545007 刊 名:柳州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635.1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   专业胜任力   培养  

6.架设桥梁做好沟通共同培养 篇六

---------浅谈家校沟通培养学生

山东省宁阳县磁窑王府完小 秦慧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一个学生成为国家栋梁,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协力合作。我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学校与家长间交流。

俗话说得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的成败甚至于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在接触家长的过程中,我发现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偏差和问题, 我们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呢,在我从教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沉淀出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基本方法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有多种:像最常见的有家访、开家长会、打电话,也可以通过家校联系册与家长进行书面的沟通,或者请家长到学校,由各科老师与之交流等等。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家长很好地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从而在家庭教育中也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关爱型、严格型、朋友型、严厉型、打骂型、放纵型和溺爱型等等。其中关爱型、严格型和朋友型,属于比较明智可行的教育方法。民主,平等的和谐家庭气氛,孩子与家长很好的沟通,都会促进孩子的良好成长。而其他几种家庭教育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教育上的问题和误区。所以,对严厉型、打骂型、放纵型和溺爱型的家庭,教师与家长互相沟通、交流的次数要较多。

二、家访的技巧。

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制订详尽而可行的计划。访问前,应考虑好与学生家长交谈的问题,要对学生近况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还可以向各科任教师了解具体情况。只有家访前情况了解得充

分,才能在与家长交谈时把问题讲得确切有据,才能有说服力。

访问过程中,我们教师态度要诚挚,言辞要恳切,要注意家访的交谈方式。一般说来,教师应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做到不夸大,不缩小。既要肯定学生的长处,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提出帮助和教育学生的建议和措施。切忌“上门告状”,滔滔不绝大谈学生的缺点和过失,告学生的状,对学生的成绩和长处闭口不谈或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这样易激起学生家长的怒气和反感,不利于获得家长的配合,甚至导致家长对孩子极为不满,孩子又觉得老师很可怕,很可恶。

①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②对于溺爱型的家庭,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③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庭,教师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除了家访的内容和方式要注意外,还要选择好家访的时间。家访一般应选择家长休息在家的时候,如节假日,家长的双休日或晚间,但晚上家访,时间不易太久,以免影响第二天家长的工作或学生的学习。如果方便的话,事先应预约一下。另外,家访时,若无特殊需要,一般应避开学生本人,尽可能选择学生不在家时去家访。

三、与家长的书面联系的技巧

家庭访问,一般耗费时间较多,适用于离校较近的学生家庭。由于教师工作很忙,空余时间有限,加上目前学校班型较大,不便于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家访的形式。对于离校较远或家长工作很忙的家庭,可采取书信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把学生的表现和学校的要求及个人的想法告诉家长,并要求家长反馈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请求家长协助学校进行教育工作。对于个别学生,因有些问题面谈反而效果不佳,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由于书面联系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有些不便当面表达的情感,可 以在纸上充分流露,往往一封满怀深情、诚挚感人的书信便可对家长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采用书面联系这种方式,教师应该注意所谈的内容要具体、单一,不可太复杂或笼统。可针对学生情况书写简明扼要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请家长附注意见。可能引起家长反感的内容,可能导致家长对孩子发火的内容,可能对孩子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比较复杂的内容,不要写进“书面”中去。

四、通过家长会与家长沟通

家长会,是广泛联系家长,解决普遍性问题,吸引家长参加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师一定要有发言,教师的发言,要充分体现对家长的尊重和对学生的热爱,以引发家长的共鸣。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般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举行,邀请全体家长参加。

开学初的家长会可介绍班级工作计划,提出对学生的要求和希望;期中的家长会,主要报告开学以来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和下一段工作安排等;期末的家长会,主要报告工作总结,指导家长帮助学生过好假期等。如有重要情况需要家长知道,也可临时安排家长会。根据会议的内容不同,家长会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⑴教师报告会。主要由教师介绍情况,家长了解有关信息,不进行讨论。在家长会上,教师应向家长报告班里的教育教学情况,提出教育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动员家长协助学校搞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也可以请各科任教师或专家做有关教育问题的报告

⑵经验交流会。由家长交流教育子女、协同学校进行工作的心得、体会,教师小结。也可以请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

⑶学习成果展览会或学习成绩汇报会。学生以实物或文字语言向家长汇报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以使家长了解学生,使学生彼此促进。这类家长会的形式,可以适当灵活一些,丰富多样,不必千篇一律,不必恪守一种模式。如举行学生成果展览、文娱表演,由学生代表向家长汇报班级同学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等,使家长们看到子女在各方面的成长,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

⑷家长—老师恳谈会。这种家长会与上述三种家长会的不同之处是,不是邀请全体家长参加,而是只邀请有关家长参加,就某些学生的专门问题进行协调讨论,统一认识,寻求教育良方。

五、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

家长学校是近年在我国产生的新事物。它的目的与任务是帮助家长掌握和了解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水平,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和谐一致。

我国的家长基本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学校,为家长举办各种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协调和促进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达到全面培养人才的目的。

7.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培养 篇七

一建立自信, 培养兴趣, 增强学习动力

经常听一些教师抱怨说:“我对工作很负责, 学生就是不愿学、不爱学。”有的教师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 不吃苦怎么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习惯于用“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来激励学生用功学习, 而很少考虑到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愉悦和快乐。

被参观学校的学生在数学课上的阅读、思考、交流, 让笔者深深的震撼。他们的海量阅读、分析、理解、交流让我汗颜。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探究学习自信主动, 在他们的身上, 我看到了学习力带给孩子们的无限乐趣。实现了真正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更新观念, 建立机制, 培养学习毅力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原动力, 要想让学习力真正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心灵, 教师必须在长期探索中提炼出适合本校学生的先进理念。然而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都必须以制度为保障, 所以, 学校必须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 以保证课改的顺利有序进行。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 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上高效、高质量的学习。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要想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有序。

第一, 首先要有目标。知道自己所求为何物, 是第一步, 而且也是培养恒心毅力最重要的一步。过去的教学模式一再地将学生置于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困境, 学生厌学而且学习效率低下。而学习力则通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记忆、高效阅读和各种益智游戏等方法使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有效地保证了课改的实施。

第二, 计划要具体。我们在四所学校看到的是各种课型的展示活动, 看到的是课改带给我们的欣喜。而我们的课改才刚刚开始, 所以我们必须要制定一套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

第三, 计划要落实。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一个学生是否能练就优良的毅力品质, 就是看他的计划能否保证落实。必须日事日毕, 决不为自己找任何借口, 而且天天如此, 才能由日计划的完成, 推动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的完成, 才能成为恒心持久的学习者。

三积极探索, 讲求方法, 培养学习能力

被参观学校校长的专题报告让我对学习力的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学习力关注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并以脑科学为依据, 启发潜能教育。它包括“营养大脑、健康身心、手的开发、聚焦课堂”, 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快速记忆和阅读能力”等。我也结合自己的学校、学生实际, 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巧妙加工, 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转化力

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也就是把知识转化成学生的一种能力。在学习和观摩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思维导图的运用对学生和教师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备课、上课, 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读书交流、写日记、作文等。这一切使我明白了思维导图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最有力的工具。

五优化思维, 融会贯通,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竞争, 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被参观学校的小学数学课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在“问”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 问有很多种, 最主要的就是学生的“问”和教师的“问”两种。学生的“问”在教学中越来越少了, 教师要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 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能力才能表现出来。巴尔扎克说:“生活的智慧, 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学生有疑不问, 始终不能破解, 就不会知道其中的所以然。教师应该尽量鼓励学生多问, 多问才能出智慧, 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而忽视让学生自由地问。学生只有多问, 才能学会思考问题和发展创造力。一旦学生发现了问题, 他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发展。爱因斯坦在别人提到自己的成就时说:“我没什么特别的才能, 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研究问题罢了。”所以, 只有敢疑敢问, 才能使头脑这台机器更加灵活, 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事物。

教师的“问”也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问”也会收到意外效果, “问”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但教师的问题必须是一个核心问题, 而且是一个有效的问题。教师只有提出核心有效的问题, 学生才能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观点, 进而产生新的关注点。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够创造性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育的重要目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精神, 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 从生活、小事乃至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8.浅谈幼儿专注力的培养 篇八

一、专注力的培养要遵循幼儿特点循序渐进

幼儿专注力的发展是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的。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无意注意占优势,是所有孩子的共性。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越短,据研究表明,2岁的儿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7分钟,3岁为9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因此,对于幼儿,特别是3岁以前的孩子,不能过分苛求他保持很长时间的专注力,教育者应以平和的心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切不可求之过急,拔苗助长。

二、专注力的培养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要注意处理好休息与集中学习的时间。切不可熬时间,坐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散散漫漫,学没学好,玩没玩好。正确的做法是劳和逸的节奏要分明,比如教幼儿背诵古诗词,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尝试着一定把古诗词背下来,背下来之后再休息放松。当第二次集中学习的时候,又能迅速集中精力,高效率学习。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训练幼儿学会安静学习,学会放松,学会集中精力,“松”、“紧”交替,“劳”、“逸”结合,才能使幼儿专注力保持积极的状态,使自己越来越具备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三、专注力的培养要通过有意识训练逐步提高

专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素质和能力,固然与先天素质有关,但更需后天的培养和训练。通过积极、恰当的有意识训练,幼儿的专注力将逐步发展和提高。专注力训练是提高幼儿专注力品质的重要方法。我国许多成功人士都曾有这方面的经历。例如,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训练提高自己专注力发展。因此,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的专心训练。通过专心训练,提高幼儿专注力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通过训练、培养幼儿的专注品质,帮助幼儿设定自觉提高专心能力的目标以及方法,督促幼儿养成自我训练专注力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为其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专注力的培养要教會幼儿善于学会“排除干扰”

幼儿的注意力不易集中,而且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而激动、兴奋起来。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专注力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排除干扰的能力。这种干扰有时来自个体内心的“不清静”,有时来自环境的吸引和刺激。比如,成人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你是要上网查资料的,可是网页右下角跳出的新闻吸引了你,看着看着,注意力从查阅资料中飞出去了,到了新闻网页。有时,甚至可能是一个小纸片,看着看着又想起一件事情。因此,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幼儿学会“排除干扰”。首先,要将书桌上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东西全部清走,使幼儿学习环境干净整洁。这种空间上的清净,是幼儿专注力培养初始阶段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其次,要引导幼儿清静“头脑”。引导幼儿排除杂念,迅速进入主题,将全部精力迅速集中到要做的事情上。

五、专注力的培养要注意训练幼儿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

提高幼儿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是训练幼儿专注力、提高幼儿专注品质的基础。因此,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活动之前,在提出明确的目的、任务的同时,应及时提醒幼儿可用时间,培养幼儿具有时间意识,逐步养成控制时间能力。例如,组织幼儿做计时活动,引导幼儿在单位时间内把书桌整理干净,把玩具分类装进玩具盒里;或在5分钟内把折纸折好;或在10分钟内把这段话抄写下来等等,这些训练会使幼儿集中精力去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的自豪感又激励孩子做更多集中精力能完成的事,这种良性循环会促使幼儿延长专注力时间,逐步形成优良专注品质。

六、专注力的培养和训练所要实现的目标

幼儿在经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后,达到“看仔细、听清楚、讲明白、用心想、记得住、做得好”的目标是切实可行的。查找幼儿专注力不集中的原因,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因素对专注力的影响,通过四种专注力类型(集中性注意、选择性注意、配性注意、切换性注意)的培养和训练,使孩子专注力品质整体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健康方面、动作协调方面、灵活性等方面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语言方面能注意倾听对方说话的内容,能清楚地表达完整事情,敢说、喜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科学方面:有好奇心和较强烈的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并能感受、认识事物的数量关系。艺术方面: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毅力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会自己树立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9.怎样培养孩子与他人沟通能力 篇九

对孩子来说性格孤僻对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交往,这样可以有效锻炼他的沟通能力,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他多接触人群,多和小朋友进行互动,这样对锻炼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

孩子的沟通力,是指他们可以通过别人的表情、手势、动作、语言,来理解别人的感受和愿望,以及通过自己的表情、手势、动作、语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愿望,使别人理解自己的感受,从而能够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

沟通能力的“左膀右臂”分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能力强的孩子,往往能通过口头或书面语言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具备了“外交”本领的孩子,更喜欢参与那些具有团体性质的活动并能获取别人的帮助和友情。

孩子怎样才能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从小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沟通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无端拒绝却会让孩子距离成功千里之外。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家教任务。

要有积极而良好的亲子互动。多些亲子互动的游戏和交流,便于训练孩子的沟通能力。比如,游戏中尽量鼓励孩子主动指导父母怎么玩,以此来激发他与别人沟通的愿望。互动中家长说话要多些体贴,少些数落或唠叨,以一种开放和发展的态度对待孩子可能有的错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通过学习诗词、儿歌、故事或日常对话,增强孩子理解别人话语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在茶余饭后,在家务劳动中,经常选择不同的话题引导孩子说话。比如,看一篇故事或一部儿童电影之后,可以就其中一个情节让孩子发表评论,或让他设计另一种结果。

让孩子理解并表达情绪。家长可以组织绘画、识图、表演等活动,让孩子加深对各种情绪和情感的理解,理解言行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反过来家长还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或是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达出来才可起到沟通的作用

10.初中语文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计划 篇十

表达是指采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把探究内容、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它是一个单向的表达过程;交流即彼此之间把自己已有的只是或观点提供给对方,是一种相互沟通的过程,它是双向的;表达与交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必备要素,那么我们的教育也应理所应当的承载起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培养与训练的任务。所以从小的这种培养和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小组合作学习中自己能力和知识观点的表达;生活中和朋友、同学、老师、家人的交流;工作中自己的才能和意愿的表达等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的教育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首先,大部分孩子们在课堂中不能简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答案。这主要表现为:

一、语言表达重复啰唆而没有条理性。在一个简单的问题回答中或者自己的观点表达中,他没有办法找到一个简练的词语或句子来概括,这样既浪费课堂时间,又会让其他的同学们失去听课的兴趣。

二、心里的想法根本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类孩子是“保持沉默”的,他心里的观点和想法因为某种原因,他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表达不完整。这类孩子的表达没有重复啰唆,也不会“保持沉默”,但是,过于简单的语言显得没有条理和逻辑,从而使他的语言不完整。与此同时,大部分孩子有一个共同的表达特点,那就是声音非常的细小。

其次,课堂中和课后的交流和表达中出现截然相反的现象。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在课堂中回答问题声音小,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课后,孩子们的声音却极具“穿透力”,即使有时还会啰唆,但是表达的语言多了,说话大声了,在其他同学的面前力争自己的每一个观点都是对的。

最后,孩子在与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交流中极具差别。孩子们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表达时,随意而胆大;而在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总是显得非常拘谨,说话声音很小,语言很短,并且总是伴有“老师在批评我”的思想在里面,似乎老师找他说话就一定是做错了事被老师发现了一样,需要老师开导强调很久只是聊天,孩子们才会稍稍舒一口气。我曾问过我们班的孩子,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交流都谈些什么,70%的学生告诉我,爸爸妈妈都和他们说要认真读书,问一问作业。10%的孩子几乎每天只是晚上睡觉时才会被父母问到作业是否做完,然后就睡觉了。还有20%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聊天,看电视,谈论一些学校的事情。由此可见,家庭中的交流还是一个很大的教育难题。

那么,引起这些现象的具体原因又有哪些呢?在我的调查中发现了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中,与父母的沟通少。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为生活而奔波,以致于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从而就造成了孩子从小就习惯了不和父母交流谈心,而交流的对象就只有一起上学玩耍的同龄小伙伴。面对父母也就不知道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二、表达与交流的锻炼减少,让孩子们形成了表达的胆怯性。大部分孩子因为某些特殊的家庭或其他原因而说的少,所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伙

伴面前就会显得胆怯,例如新同学会在新老师的面前怯于表达,来到新的环境产生新的想法也会怯于与父母交流。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大纲也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说明理由”。这是对新一代学生的要求。然而种种的原因造成了孩子们的特殊现象,这会不会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远呢?正因为有了如此多的问题,正因为我们教育所承载的责任,我认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培养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同时大部分学习时间也就是在课堂上,所以,在课堂中融入语言表达和交流的培养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激发他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一堂枯燥而理论性强的数学课是没有办法让孩子们锻炼到说的能力的,但是,如果换一种方法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例如在讲七年级课程中,我就采用了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摸一摸,谈一谈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摸到的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最后才告知你们感受的就是“什么”。这样学生即能深刻的体会其含义,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说的能力,同时在老师的正确和适当引导下自主独立的提炼出较为精炼的语言。

2、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和时间。很多时候,老师会因为一节课只有40分钟而不给不能回答完整的学生机会,或者抽到了他们如果回答不了,马上让他们坐下去,担心这样会耽误课堂时间,这样的顾虑是每个老师都会有的,但是如果我们多给他们半分钟效果会不一样的。例如,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叫小煜,以前从不会主动的举起他的手,我会时不时的抽他起来回答,当他站起来时,所有同学都会用一双不信任的眼神看着他,这时,他会无助望着我,如果我这时立马叫他坐下去,他会觉得自己站起来是出了一次丑。于是我每次会让他思考一下,如果确实一点也说不出来,我会微笑着让他做下去仔细的再想一想怎样的说出来,这样他就会觉得老师在鼓励他,在重视他,他也会或多或少的顺着老师的话想,持续下去在某一节课上,他就会主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说出他的答案和想法。尽管不一定是正确。但至少他会说了。

3、给说错的学生报以微笑和鼓励。很多学生不说的原因也是因为怕说错,说错了同学们会笑,老师会批评。如果这样其实孩子们的表达欲望也就被无形的扼杀在成长的摇篮里了。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学会给学生一个委婉的拒绝,同时用微笑和鼓励的语言激励他继续认真的思考,例如:“你的想法是好的,但出现了一点点的小错误,„„(指出他的错误)你能再想一想吗?”或者:“你今天真的很勇敢,不过这个问题,你还要再仔细听一听,想一想。”等等„„一句鼓励的语言,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温柔的笑容,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重视没有被嘲笑和忽略,他就不会因为怕而闭上自己的嘴巴了,那么他在下一次的表达中就会更努力,更用心。

4、让其它的孩子学会鼓励和包容。当老师在对不会表达的学生报以微笑和鼓励的同时,还必须让班上的其他孩子学会鼓励和包容,让他们也学会用他们的信任去鼓励和帮助自己的同学,而不是去嘲笑自己的同学,这样全班同学所营造出的一个信任和鼓励的空间会让不会表达的同学产生一种安全感,不会有被瞧不起的不安感。

5、激励大声表达。在孩子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往往由于不自信会不自禁的把声音说得很小,这时让他们重复自己的观点,同时不断的激励他们提高自己的声音。这样不仅会锻炼孩子们的胆量,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6、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简练性、条理性,引导孩子们完整的表达。很多还是在描述或说明一个道理事,语言显得杂乱无章,例如,在《背影》中,学生是如何理解自己父母“背影”的,学生自己想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这样学生就能一步一步的准确、简练、有条理的完整表达。

7、最后,养成表达完整的自觉性。在课堂的延续——作业完成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做题表达的完整性,这主要表现在问答题的回答中,要让学生养成完整,有条理的回答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只写一个是或不是,或者只写一个是对非对的结果在作业中。

二、“给”他一个发光点,让他在表达和交流中有“底气”,做汇报员。很多孩子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总是非常的胆怯和缺乏底气,老觉得我什么都不行,我什么都不如同学们,他们都比我好。面对这种孩子,我们要当着所有孩子“给”他一个发光点,让他在同学、老师、家长面前能抬起头说话,能自信的进行交流;这里的“给”并不是给,而指的是我们老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们的发光点,给孩子们增添自信的筹码。例如,一个叫小直的女孩,始终不爱说话,同学们也不喜欢和她说话,而我发现她的粉笔字其实写得还可以,于是,我就让她加入了我们班的宣传小组,训练她写得一手漂亮工整的粉笔字,为我们班的板报出了很大一份力,这样,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看到了她的闪光点,她的内心也自信十足,在表达和交流中也就更加的容易了。

三、营造轻松的师生氛围,改善传统的师生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在课堂上的师徒关系,在课后应该是现代的朋友关系,这样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真诚,才会容易把自己的话匣子打开,才会增加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同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模仿性强,老师必须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不仅包括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中要准确、规范,还包括在和孩子们的交谈中,要自始至终的注意自己的语言,并且可以适当的提醒学生的语言表达,这样,在久而久之的影响和提醒下,学生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便会更上一层楼。

四、把语言表达培养融入小组内、班集体和课外活动中。

学习过程中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融入到我们每次的组内讨论和课外活动中,让小组讨论和课外活动也成为我们语言能力培养的一个载体。例如我们10月份的一次关于手抄报评比中,同学们就对自己对报纸制作的看法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个实行办法的征集中就会锻炼到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纠正,孩子们便会自觉的把自己的语言组织得有条有理。其次,在我们的课外活动策划中,也可以融入我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比如,讲故事大赛;朗诵大赛;主持人比赛;歌舞相声小平;户外义务劳动等等,都可以在实际的行动中培养孩子们各种表达和交流能力。

五、与家长达成语言培养的共识。

孩子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培养,它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和统一。所以,我们老师在学校进行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和孩子们的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们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的实施我们可以采用家长会专题讨论,个别家长单独交流等方法。只有家长们有了这样的意识,我们才能一起讨论出培养方案,达成培养理念上的共识,也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对孩子的培养。

以上的几点仅仅是笔者所遇到和感悟到的一些浅薄观点,要充分实践好初中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还必须坚持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下去,对孩子们的培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她是一个值得我们年轻一代教师值得探讨和发现的课题,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中必须继续发现新的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为科学和系统的教育和培养,才能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初中语文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计划

东胜乡中学

上一篇:荒诞之美诗歌下一篇:土木工程毛概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