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科护理新进展

2024-09-25

心血管科护理新进展(共8篇)

1.心血管科护理新进展 篇一

综述:

2009-02-02

癌症疼痛护理新进展 江苏省肿瘤医院 高群英

在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中,疼痛的发生率最高,WHO统计:全世界癌症患者伴有疼痛的比例为30-50%,晚期患者为60-90%[1]。疼痛对机体的躯体、精神心理、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全面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镇痛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护士对患者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宣教,在工作中寻求各种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2]。

1、癌症疼痛分类:

根据致痛原因,癌症疼痛可分为:①癌组织本身引起的疼痛,系由于癌肿发展、浸润、引起周围组织炎症、渗出、肿胀,压迫或破坏神经;②机体因癌症而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引起肌肉关节疼痛;③因癌症合并症而引起疼痛,如神经炎、口腔炎、带状疱疹;④因癌症影响患者生活方式、免疫能力、全身状况而引起疼痛,如手术后疼痛,化学治疗引起的粘膜炎、神经炎,放射治疗引起的炎症、灼伤、溃疡等[3]。

2、癌性疼痛的护理评估

2.1 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 标尺从左到右依次标有0-10的数字, 0代表无痛, 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由患者标出自觉疼痛程度在标尺中所处的位置。评估标准:轻微疼痛(1-4级),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疼痛;中度疼痛(5-6级),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压痛;严重疼痛(7-9级),如妨碍正常活动;剧烈疼痛(10级),疼痛无法控制。该评分法利于护士准确掌握疼痛程度,适于动态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但赵继军等认为其刻度较为抽象,个人理解的随意性较大,从而易导致评估的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5]

[4]综述:

2009-02-02 2.2 Wong和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6] 该方法用6种面部表情来表

达疼痛程度:(1)非常愉快,无疼痛:(2)有一点疼痛;(3)轻微疼痛;(4)疼痛较明显:(5)疼痛较严重;(6)剧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从微笑到悲伤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程度,此法适合任何年龄,没有特定文化背景或性别要求,易于掌握,对于急性疼痛、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特别适用。2.3 程度分级法: O级:无痛。

Ⅰ级:轻度疼痛(虽有疼痛但可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Ⅱ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药,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用止疼药,睡眠受严重干扰)。

3、癌症疼痛治疗:

3.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方法。WHO提出的三阶梯镇痛方案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一套简单有效、可合理安排的治疗方法。轻度疼痛: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中度疼痛:弱阿片类加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重度疼痛:强片类加非鸦片类止痛药加辅助药物类[7]。熊华等报道癌症疼痛患者接受泰勒宁镇痛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镇痛治疗总有效率为82.7%,连续用药后镇痛疗效稳定[8]。秦英等报道126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应用美菲康(盐酸吗啡缓释片)止痛,取得满意的疗效[9]。

3.2硬膜外PCA止痛治疗 对于经口服及注射止痛药物效果不佳,且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硬膜外PCA止痛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除痛方法[10]。

3.3中医治疗 杜小艳应用镇痛酊剂外搽治疗癌性疼痛41例,取得满意疗效[11]。陶敏等中医水针治疗晚期肿瘤疼痛,有确切的止痛效果,对晚期癌痛有效率100%。此法是根据病种和疼痛部位不同选取不同穴位,以颅痛定、地塞米松、维综述:

2009-02-02 生素B12穴位注射,同于中医传统的针刺,通过经络起镇痛作用,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的特点,用药物调节内分泌[12]。

3.4电疗、针刺疗法 这2种疗法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疼痛部位,采用电刺激神经或用针刺激穴位的方法,来镇痛辅助治疗,效果显著。此外,通过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癌痛和采用气功延长镇痛时间都是辅助治疗的有效手段[13]。

3.5心理治疗 包括生物反馈、自我催眠、分散注意力和幽默等方法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放松,从而减轻癌痛。此外,医务人员还可以不定期地为患者播放适当的音乐,唤醒其生命的自我意识,克服焦虑心理,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13]。4、癌痛治疗的影响因素[14] 4.1 与医护人员有关的原因

4.1.1对癌性疼痛严重程度估计不足 郑莹等[15]对上海市76所医院1415名医生进行癌症疼痛治疗认识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42.8%的医生认为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疼痛强度的是主管医师,4.7%的医生认为是患者家属。而实际上,医护人员对疼痛强度的评估与患者自我感觉符合率仅33%,且54%医护人员判断疼痛的程度较患者自我感觉轻一个等级以上[16]。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判断准确率较低,这是造成癌性疼痛治疗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4.1.2缺乏足够的处理癌性疼痛知识和技能 黄晓蕾等[17]对27省市的126名护士调查结果显示,36%的护士不能正确写出三阶梯止痛的定义,99%不能正确写出三阶梯止痛的内容。同样在处理癌痛上也存在问题。郑莹等调查表明[15],在接受癌痛治疗的患者中癌痛持续1个月以上才得到治疗的患者占24.49%,且有8.7%的医生在患者服用药物无法达到止痛效果时,不采用任何措施。以上资料显示,医务人员仍缺乏足够的处理癌性疼痛知识和技能,所以临床上应加强对癌痛知识的教育和宣传。

4.1.3过分担心药物的成瘾性 虽然大量研究和调查表明,不论麻醉药的剂量多大,用药多久,在用麻醉药镇痛患者中,成瘾的发生率小于1%。然而对医护人综述:

2009-02-02 员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医护人员担心药物的成瘾性,如上海地区36.7%医生担心药物成瘾,非肿瘤科医生比肿瘤科医生更担心成瘾[15];27省市护士调查显示88%护士担心药物成瘾性问题[17]。可见,医护人员普遍存在顾虑药物成瘾性问题,这种顾虑必然会造成临床上用药剂量不足或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导致治疗不充分。

4.2 与患者有关的原因

主要是患者不如实报告疼痛。李漓等[18]对212例癌症患者所经历的疼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12.74%的患者会主动报告疼痛。许怀麟等[19]的调查也表明,24%的患者有意隐瞒病情,主要表现在患者陈述病情时隐去疼痛的病史或降低疼痛的等级。这样会在医护人员对疼痛评估时造成误导,从而成为治疗不充分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患者认为晚期癌症本身就有疼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另外担心对止痛药产生耐受性,以后疼痛加重时无药可治。

4.3 与社会因素有关的原因

4.3.1对药品控制过严 吗啡消耗量已作为WHO评价一个国家癌痛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吗啡在中国的消耗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郑莹等

[15]

对上海市的调查表明,影响癌痛控制的第一位原因就是“阿片类药物使用限定过多”。所以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应相应改变医药管理条例,放宽对药品的控制,以适应临床需要。

4.3.2治疗费用过高 卫生部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的代表药物中,临床上以控释片应用最多,但该类药物价格较贵,而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服用,因而患者难以承受巨额的治疗费用。

5、疼痛处理中的道德问题[20]

作者认为,如果认同病人有权力要求有效止痛,那么护士就有责任维护这个权利,反之,对病人就是一种伤害。有些医护人员不知道怎样识别和治疗病人的疼痛,因而常忽视止痛药的正确使用,护士不提供足量止痛药的关键原因是担心会加速病人死亡。一位病人在吗啡治疗后死亡,即使有经验的专科护士也可能认为综述:

2009-02-02 是她们的护理措施加速或导致了病人的死亡。虽没有一个护士因执行医嘱应用过量止痛药而被起诉,但有些护士也可能担心法律责任。对此,“促进临终病人舒适和止痛”规则中明确指出:对临终病人疼痛的及时处理,应果断地使用有效足量的止痛药,最大程度地缓解症状,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是伦理学允许的。当疼痛不能控制时,在临终病人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难以控制的疼痛能导致病人失望、沮丧、自杀倾向或寻求死亡;反之,当疼痛被很好地控制后,大部分病人可能放弃先前的想法。在有效的姑息治疗和止痛护理下,约95%临终病人的疼痛是可以忍受的。护士的职责是保护病人免受伤害,但却要执行“有害”剂量用药止痛,这与她们的责任相冲突。护理人员必须明白简单地拒绝一个疼痛病人,在道德上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也不应该推测病人愿意控制疼痛而承受加速死亡的危险。护士必须向病人和家属讲清这些问题,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尽管主张对病人适当止痛,但仍有非常多的病人在疼痛中死去。作者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对忍受疼痛的病人给予充分治疗是必需的,而不是随意的,决不能忽视其中的道德责任。

6、癌痛护理

6.1一般护理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所采取的姿势和体位、面部表情、情绪状态、面色、出汗、肌肉紧张,监察心率、呼吸、血压、脉搏等,全面了解病情。当病人出现不适时应及时解决处理,尽快消除不适,以免加强恐惧、悲观心理 [21]。

6.2 按时、按阶梯、个性化给药、注意给药细节 按三阶梯给药法给药,达到癌症病人夜间睡眠时无痛;白天休息时无痛;日间活动和工作时无痛[22]。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及时对症处理。

6.3心理护理 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以“不治之症”的观点来看癌症,一般人对癌症都有恐惧心理,而确诊癌症对病人在精神上是沉重的打击,病人常惊慌失措,认为生命快要结束,疑病心理特别重,稍感某处不适,即怀疑是癌症转移,因精神紧张而产生恐惧、绝望的心理[23]。因此,在护理癌症病人时,必须注意心理支持,引导病人自我调控情绪和行为,做一些简单的放松活动,分散病人注意力。如计数、看报、听音乐、看电视、与人交谈等,病人通过重新调节情绪,学会自我克综述:

2009-02-02 服不良情绪,学会用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精神状态来对待癌痛,从而达到治疗癌痛的目的。另外,家庭具有影响和调节力,缺乏家庭支持的平凡人往往难以忍受癌症疼痛,支持型的家庭环境可以增强癌症患者抗病能力[24]。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癌症疼痛护理的研究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细。我们期待着新的突破,生产出效果强、副作用少的镇痛药;另外心理护理也不再是简单的语言安慰,而是由专业心理技师对患者实行音乐疗法、催眠术、松弛训练等。这些都要求我们护理人员除了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外,还要加强心理学及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真正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使癌症疼痛的护理出现新的飞跃。

参 考 文 献:

[1] 曹军宁.肿瘤内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405. [2] 李琳.癌症疼痛的护理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1992,8(4):1 [3] 刘小静,张敬伦.癌症疼痛的治疗与护理[J].肿瘤防治杂志,2000,第7卷第1期

[4] 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2):123~124.[5] 赵继军,陆小英,赵存凤等.数字疼痛量表和描述疼痛量表的相关性研究和改进[J].现代护理,2002,8(9):660-661 [6] 申萍摘,施 毅校.Wong和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面部表情量表法评估疼痛.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年,第17卷第3期

[7] 唐维新主编.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335 [8] 熊华,邹燕梅,于世英.泰勒宁治疗癌症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新药杂志,2008第17卷18期

[9] 秦英,王关芬,白桦,王芳玉, 向亚娟.美菲康在癌症疼痛患者应用中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8年8月第37卷第15期

[10] 李越,马长青.晚期癌症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1999年第26卷第12期 综述:

2009-02-02 [11] 杜小艳.镇痛酊剂外搽治疗癌性疼痛41例[J].湖南中医杂志,第17卷第4期

[12] 陶敏,鲁汉英,陈南珠,钱淑芬,官成浓,侯天印.水针治疗晚期肿瘤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8年10月第33卷第10期

[13] 谭芳.癌性疼痛的控制、辅助治疗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3年第9期 [14] 朱丽霞,高凤莉.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年3月第40卷第3期

[15] 郑莹,李德录,许德凤,等.上海市医生对癌症疼痛治疗认识的调查[J].中国肿瘤,2001,10(7):393-395 [16] 佟术艳.疼痛的护理评估[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2):123-125.[17] 黄晓蕾,马双莲,张金芳,等.27省市护士对癌痛治疗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10(7):22-25 [18] 李漓,王兵,袁方,等.癌症患者的疼痛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0,15(4):200.[19] 许怀麟,谢德荣,陈岱佳,等.癌性疼痛治疗不充分的原因及对策[J].新医学,2001,32(2):105.[20] 李慧莉,张俊红摘,何学鹏,闵丹琳校.癌症疼痛处理中的道德问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年第20卷第3期

[21] 石红梅.减轻晚期癌症疼痛的护理体会[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2年12月第15卷第6期

[22] 唐维新主编.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理论篇.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335 [23] 徐慧娟.医学心理学.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154.[24] 陈海瑜.对癌症病人及其家属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3,12(2):83-84.

2.心血管科护理新进展 篇二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

心脑血管疾病被世界公认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发展中国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7报道,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达2.3亿人[1],且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心血管疾病年轻化进展,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已超过恶性肿瘤成为我国居民患病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危害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等抗栓药物是血栓性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药物。随着多种新型抗栓药的问世,掌握其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药物的性能和适应症,对合理选择抗栓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心血管疾病抗栓治疗的新进展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1 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主要应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红色血栓栓塞性疾病,其主要作用机制针对凝血酶,因此,可分为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和凝血酶间接抑制剂[2]。

1.1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发挥抗凝作用,而不直接作用于凝血酶,常用代表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等。

1.1.1 肝素

肝素为间接非选择性抗凝剂,是心血管疾病抗凝治疗的重要药物,通过与血浆抗凝血酶Ⅲ(ALT-Ⅲ)赖氨酸残基结合,提高抗凝血酶Ⅲ对凝血酶的中合作用,同时灭活凝血因子IIa,Xa,IXa,XIa和Ⅻa凝血因子,从而达到对接触性血栓和自身性血栓的双重抗凝作用机制[3],分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主要有肝素钠和肝素钙两种制剂,普通肝素对游离状态的IIa和Xa因子有效,而对与血栓结合状态的IIa和Xa因子无效,其抗凝作用可被鱼精蛋白中和,长期用药易引起骨质疏松症,且个体差异较大,需在监测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下使用;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解酶和化学降解的有效片段,与普通肝素比较,分子量较小,利用度高,抗凝血因子Xa作用强,对与血小板结合状态的Xa因子亦有效,对血小板凝集功能影响较小,因此,低分子肝素具有更佳的抗凝效果,应用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小;肝素的主要用途:(1)用于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2)用于心血管系统手术;(3)用于断肢再接、人工肾、血液透析等;(4)用于急性动、静脉血栓形成;(5)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肝素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可用鱼精蛋白对抗治疗。

1.1.2 华法林

华法林作为间接非选择性抗凝剂,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主要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X,仅在体内有效,需在体内已合成凝血因子消耗完毕后才可产生,因此,服药后常需1~3d产生抗凝作用,而停药后抗凝作用可持续4~5d,疗效个体差异性大,受基因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和含维生素K的食物影响较大;主要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深静脉血栓,同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和房颤的抗凝治疗。

1.1.3 间接Xa因子抑制剂

与ATⅢ可逆性结合,选择性增强ATⅢ对Xa因子的抑制作用,而对Ⅱa因子则无作用,生物利用度高,无需监测Xa因子及抗凝活性和根据体重调节用药剂量,主要药物有磺达肝素、艾卓肝素。磺达肝素是一种合成戊糖,主要经肾脏排泄,出血副作用少,高浓度时抗凝作用有“饱和效应”[4],因其对Ⅱa因子无作用,因此不具有预防接触性血栓的作用。艾卓肝素是磺达肝素的衍生物,在预防房颤栓塞与华法林效用相当,但出血性危险性较大。

1.2 凝血酶直接抑制剂

凝血酶直接抑制剂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从而起到抗凝作用,主要药物包括阿加曲班、重组水蛭素、比伐卢定等。

1.2.1 阿加曲班

阿加曲班是一种凝血酶竞争性抑制剂,抗凝作用不依赖于体内抗凝血酶,直接作用于Xa因子的活性部位,抗血栓特异性强,对机体正常凝血功能影响小,因此其抗凝作用强,且出血性不良反应少,其主要药物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

1.2.2 重组水蛭素与比伐卢定

重组水蛭素是第一代凝血酶直接抑制剂,比伐卢定是人工合成的可逆性凝血酶抑制剂[5];重组水蛭素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和室颤等,禁用于伴有出血性风险的患者,主要应用于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比伐卢定安全性相对较高,出血危险性小,主要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心肌梗死溶栓、心脏外科手术等。

1.2.3 直接Xa因子抑制剂

直接Xa因子抑制剂对游离状态和血栓结合状态的Xa因子均有抑制作用,代表药物主要有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生物利用度高,不受进食影响,用药起效快,药物相互作用少,出血风险较低,但阿哌沙班生物利用度仅为50%左右,经肝肾双通道代谢,主要用于预防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

2 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具有抗血小板黏附性、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主要用于动脉缺血性疾病、白色血栓的防治,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

2.1 增加环磷酸腺苷浓度药物

代表药物主要为双嘧达莫,具有增加环磷酸腺苷浓度而抑制血小板凝聚功能的作用,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晕、头痛、恶心,长期或与肝素合用时可加重出血倾向,因此,伴有严重出血倾向和心肌梗死患者慎用。

2.2 环氧化酶抑制剂

主要药物为阿司匹林,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而抑制血小板凝集及血栓形成,作用强度与部位呈剂量依赖性[6];常用于冠心病、急性血栓形成防治及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等;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和过敏等,注意避免与糖皮质激素、双香豆素、呋塞米等药物合用。

2.3 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

2.3.1 噻氯匹定

盐酸噻氯匹定为广谱抗血小板药物,通过与二磷酸腺苷(ADP)受体P2Y12结合[7],而阻断血小板激活途径;临床可用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心绞痛及防治心肌梗死,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症状、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因其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应用较少。

2.3.2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是强效特异血小板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二磷酸腺苷与受体结合而起到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临床主要应用同盐酸噻氯匹定,不良反应少于噻氯匹定。

2.3.3 普拉格雷

相同剂量普拉格雷抗血小板作用为氯吡格雷10倍左右[8],作用更强更稳定,不受CYP 3A4类药物干扰及CYP2C19、ABCBl基因多态性影响,尤其适用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但其出血风险性大于氯吡格雷,因此,慎用于年龄>75岁、体重<60kg和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的患者。

2.4 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

通过拮抗血小板上纤维蛋白原的受体GPⅡb/Ⅲa受体[9],而抑制其与血小板结合,阻断血小板聚集最后阶段,主要药物有阿昔单抗、依替菲特、替罗非班等,主要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症,主要不良反应有出血、血小板减少及抗体产生等,因此高出血风险患者慎用。

2.5 蛋白酶激活受体1拮抗剂

主要药物有Vorapaxar和Atopaxar两种,临床主要应用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研究证实,在常规抗血小板基础上合用蛋白酶激活受体1拮抗剂,可显著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发生[10],但应用同时也增加出血事件发生,因此,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观察。

3 溶栓药物

3.1 尿激酶、链激酶

尿激酶通过提高机体纤溶系统功能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主要应用于深静脉脉血栓治疗和预防肾小球内凝血,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不宜与抗凝血药合用,具有出血倾向和活动出血患者禁用。链激酶因不良反应较多,目前较少应用。

3.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通过选择性与血栓表面纤维蛋白结合,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溶解血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无抗原性,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且极少引起出血,但价格较为昂贵。

3.3 替普酶、瑞替普酶、蓝替普酶等

此类药物对纤维蛋白特异性更高,溶栓作用更强,但其安全性目前尚缺乏临床研究。

随着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不断提高,抗栓治疗的重要性亦不断提高,了解各类抗栓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新型抗栓药物的特点,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任安静.1000个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药的统计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8):583-585.

[2]胡大一,张鹤萍,孙艺红,等.华法林与阿斯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95-298.

[3]Lars w.Stefan J.Robert FS.et a1.Effect of CYP2C19 and ABCBl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n outcomes of treatment with ti-cagrelor versus clopidogrel for acute corollary syndromes:a geneticsuhstudy of the PLATO tria1[J].Lancet,2010,376(49):1320-1328.

[4]颜红兵,宋莉.2010年心血管介入相关抗栓治疗的共识与争议[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1,16(2):87-92.

[5]Tebbe U,Bramlage P,Graf A,el a1.Desmoteplase in acute massivepulmonary thrombo embolism[J].Expert Opinion Biol Ther,2009,9(6):773-778.

[6]杨成明,曾春雨,方玉强,等.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和预后的评价[J].重庆医学,2010,39(2):159-161.

[7]许晋川,高照.心血管疾病临床抗栓治疗的新进展[J].海南医学,2012,23(24):125-132.

[8]Bellamy L,Roseneher N,Eriksson B Adherence to a new oral antico-agulanl treatment prescription:dabigatran etexilatel[J].Patient Pre-fer Adherence,2009,253:173-177.

[9]陈纪林,郭远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不同抗凝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评述[J].中国循环杂志,2011,26(5):322-324.

3.压疮护理研究新进展 篇三

【摘要】压疮又被称为褥疮、压力性溃疡,是因为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到压力的影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皮肤与皮下组织出现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进而导致组织溃烂坏死。压疮会延迟患者卧床的时间,降低其生活质量,从生理和心理双方面带去了痛苦,严重者则会出现严重感染,造成全身衰竭。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压疮的护理存在一定难度。临床可以表现为红斑、麻木、疼痛和溃疡。作为医护人员,在掌握压疮治疗方式的同时,要对压疮的形成原因有所了解,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做好预防工作。近年来,临床关于压疮护理的研究层出不穷,在积极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旨在推进患者早日康复。所以,本文从压疮的形成原因、分期、治疗以及预防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目的在于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些许借鉴意义。具体信息如下。

【关键词】压疮;护理;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疾病纷至沓来,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后代的延续。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部分患者会因为局部感染出现全身症状,甚至败血症。压疮的发生部位多在骶尾部、坐骨结节、内外踝,大致94%的压疮多发生在下半身的骨突出。相关报道指出,只要受压足够大,时间足够长,任何部位都能出现压疮。据资料显示,压疮的发病例数与已往例数非减反增,是护理工作仍需攻克的难题。随着护理质量的提高和评价体系的更新,压疮已经成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1]。压疮在增加患者经济费用的同时,造成了医院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对此,本文从压疮的形成原因、分期、治疗方式和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些许借鉴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压疮的形成原因

传统的观念认为压疮的形成与压力、摩擦力相关,总结而言是由压力引起。研究显示,毛细血管压力达到4.3kPa时,组织因为受到长期性的压力,皮肤血流就会出现停顿、淋巴滞留蓄积,使得组织不断坏死。因为患者长期卧床体位固定不变,特别是使用石膏、夹板或者绷带的患者,衬垫不当,松紧不适宜的时候局部组织容易出现压疮。压疮的高危人群一般为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者、重症患者、心血管疾病者、腰以下手术患者和组织创伤患者。因此,在给予治疗方案时医师需要考虑到患者出现压疮的可能,将发生几率尽可能降低[2]

1.2 壓疮的分期

压疮通常可以分为四期,具体为:I期皮肤表现为持续性红斑,虽然已经将压力撤去,但是压疮部位仍表现为持续性发红;II期表现为浅表性溃疡,表皮和真皮受累,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水泡;III期表现为溃疡程度较深,已经触及皮下脂肪,受损组织较深;IV期表现为溃疡已经触及到肌肉、骨、肌腱等,受损组织很深。07年NPUAP在原来分期标准的基础上,新加入了分期内容,即和周围的组织进行对比,可以明显感觉到受损部位的疼痛,出现粘液等,还有部分患者的伤口处覆有深色痂,该期的分类需等到痂完全脱落才能确定。

1.3 压疮的治疗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护理得当,完全可以避免。对于长期卧床、体质衰弱、昏迷的患者,重视基础护理,仔细观察,尽早发现这些症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避免受压[3]

1.3.1 局部治疗

I期患者只需要定时翻身,防止局部受压,给予碘液擦拭即可,待使用盐水冲净之后才有特定的电磁波治疗仪照射皮肤。据报道,使用安普贴薄膜的治愈率较高。II期压疮因为水泡的形成,对于没有破的水泡进行消毒、抽出渗液,盖以无菌纱布,再用消毒水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III期和IV期的压疮已经比较严重了,需要在无菌操作下常规清洁创面和周围的皮肤,清除掉坏死的组织之后用消毒剂擦拭创面。由于消毒剂对皮肤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我们建议采用生理盐水,擦拭之后盖以敷料即可。一般4—7周即可愈合。

1.3.2 心理护理

患者自身及其家属会面临来自治疗、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的心理。所以在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和恐惧心理状况,就疾病的相关知识做针对性的介绍,让家属了解疾病的可防可控性,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心理指导可以建立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有利于保证患者家属配合医生的相关治疗和护理。

1.4 预防

采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有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该法简便易行,已经被大量医院运用。除此之外,对已经评估确有压疮的患者,我们要保持病房的通风,床铺要定时清洁,定时翻身、服用药物。对健康皮肤进行护理时可以使用中性肥皂或者温水,皮肤过干可以使用润肤露、橄榄油等[4]。敷料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压疮分期而定,一般为透明敷料、水胶体类敷料。

2 结束语

压疮多发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如果病情持续发展,表皮呈现紫黑色,可以出现水泡,如果不及时处理,溃疡浅者达皮下组织,深者则可以达到肌肉、骨或者关节。对于大面积、深达骨质的褥疮,保守治疗不理想的时候可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如修刮引流,清除坏死组织等。外科手术也可以缩短压疮的病程,减轻患者痛苦。总而言之,压疮的预防是关键,医院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其对压疮的认知,及时评估出患者的高危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将压疮扼杀在起点。对于已经出现的压疮则需要积极治疗,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特别是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丽春,缪滔,林海燕.龙血竭胶囊粉联合贝复济在Ⅲ期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699—1700.

[2] 周夏兴,骆丹茵.复方茶叶垫预防老年病人褥疮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0,17(2):89—90.

[3] 秦月兰,雷钊慧.复方炉甘石外用散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1(4):5—7.

[4] 蒯荟芬,李慧芳.氟哌酸+珍珠粉在压疮护理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9,8(2):78—79.

4.人工气道患者护理新进展解读 篇四

人工气道是导管经口或鼻插入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有能够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能经行辅助性和控制性机械通气的特点,但是由于破坏了自然机械性防御机制,增加了肺部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病率。常见的人工气道为: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现将一些国内外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1.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

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的自主加温、湿化、过滤和咳嗽功能减弱,防御能力减弱,造成气道干燥,易形成痰痂或血痂,导致气管堵塞、缺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此类患者保证足够通气和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是合理的气道温湿化和有效吸痰。1.1气道的温湿化。1.1.1气道温湿化的意义

气道正常时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的作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后,上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造成下呼吸道失水、粘膜干燥、分泌物干燥、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排痰不畅,易发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加强气道的温化和湿化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1.2气道温湿化的方法

(1)蒸汽加温法:将水加温后产生蒸汽,与吸入气体混合可达到温化和湿化的双重作用。呼吸机上一般都有加温湿化装置,其湿化的效果受吸入气量、水温、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气流量越大、水温越高,水的蒸发就越快,一般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37℃之间为宜。加温加湿器内的水不可太少或烧干,应经常添加无菌蒸馏水。加热后的蒸汽进入气道以前遇到较低的室温,部分会凝集在管路中造成管路积水,应经常将管道积水和集水瓶内的水排倒干净。

(2)雾化器雾化:现代呼吸机一般在吸气管路中接一雾化器,利用射液原理将药液撞击成微小的雾滴,悬浮在吸入气流中,随病人的呼吸进入呼吸道起到湿化的作用。雾化器主要用于间断的药物雾化治疗,用来稀释痰液,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α糜蛋白酶,沐舒坦、爱全乐、普米克令舒等。

(3)气道内直接滴注:可采用间断或持续气管内滴注法进行气道湿化,常用溶液为0.9%生理盐水、无菌注射用水或稀释后的碳酸氢钠溶液。间断注入就是每次吸痰前根据上次吸痰的粘稠程度判断是否进行湿化以及所需湿化液的量,一般每次量2~3ml如痰液粘稠可注入4~6ml。也可采用微量泵持续气管内滴入,须严格无菌操作,湿化液所设置的量应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随时进行调节。1.1.3 判断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

(1)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调整气道湿化,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过吸引管,导管内没有结痂,病人安静,呼吸通畅。

(2)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可又忽然的呼吸困难、紫绀加重。(3)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度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及气管内痰鸣音多,病人烦躁不安紫绀加重。1.2 有效吸痰 1.2.1吸痰的指征

当患者有明显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时,才有抽吸指征:患者听诊闻及痰鸣音、对呼吸机有抵抗、呼吸道压力升高报警、病人咳嗽、PaO2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但抽吸痰液易造成病人不能耐受和对抗;同时因吸痰次数过多也带来不必要的气道粘膜损伤。听诊痰鸣音可及时发现气道内痰液蓄积,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作为最佳吸痰指征。尽量避免无效吸痰、反复插管刺激。吸痰可导致反射性迷

走神经亢进,导致吸痰过程中易发生心跳骤停.1.2.2吸痰的注意事项

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分别用于气管、口腔、鼻腔吸痰。操作者吸痰前后洗手或戴手套。一般使用1个侧孔吸痰管,对痰多、稀薄、听诊痰鸣音多着,使用2-3个侧孔。对痰干、结块者,宜用剪断顶部的直孔管。(2)吸痰管插入时勿带负压,使用中心吸引装置时,应避免阻塞吸痰管的侧孔,无侧孔的吸痰管则用左手折闭后右手轻缓插入;使用电动吸引器吸引时,先不要踩脚踏。插入时动作应轻柔,插入后利用负压边吸边退出,适当捻转导管,吸及痰液时稍做停留以吸净。吸力适宜,一般负压15-20kpa,不可超过33.25kpa,以免负压过大发生气胸。插管长度应超过气管套管长度的1/3或更长,成人可以达吸痰管的2/3长度。

(3)每次吸痰插管不超过15s,吸痰前后加大氧流量,及吸痰前后各给5min纯氧吸痰时胸外按压辅助呼吸,吸痰管拔出后迅速接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或者呼吸机不停机。以防缺氧及肺泡萎陷,维持呼吸6-10次再吸痰1次,反复进行,直至吸净。

(4)气管切开者有69%出现胃内容物误吸,因此,吸痰应避免在患者饱食时进行,待患者休息后再进食或鼻饲,以减少患者恶心、呕吐造成的食物反流。夜间睡前吸净痰液,尽量保证患者睡眠。

(5)气管套管每个患者备2套,及时更换消毒,内管6-8h/次,外管7-10天/次。可以采用煮沸法、高压蒸汽灭菌法、高效化学消毒剂浸泡、双氧水浸泡等方法消毒套管。消毒之前应刷净套管内外壁的痰迹,用毛刷彻底清刷,痰液稀薄时可用棉球穿过内腔擦出痰液,痰液干结时先用双氧水浸泡、再用毛刷洗净。只用流动水冲洗的方法极易有痰迹存留在内壁,不可取.(6)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吸痰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配合,应鼓励有咳嗽能力的患者自行咳嗽。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脉搏,有无缺氧征象,观察吸出痰

液的性质、颜色、量,定期监测血气分析、痰细菌培养,以指导治疗。2.气管插管的护理 2.1气管插管的常见并发症 2.1.1 误入食管

误入食管是插管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患者因声门暴露不清或遇到肺水肿、严重颅脑外伤、颅底骨折时,不断从呼吸道涌出分泌物或遇到消化道频繁溢出胃内容物遮盖咽喉部,使操作者看不清声门,致气管导管误入食管。2.1.2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插管经过声门,可使声门创伤及声带受压。引起声带及杓间黏膜水肿,同时也对外展肌的神经末梢有影响,使声带运动而发生声音嘶哑。2.1.3误入一侧支气管

误入一侧支气管多为插入过深或插入后未及时固定移位所致。2.1.4溃疡、肉芽肿

局部严重损伤多次插管,可反复损伤气管内黏膜,插管固定不妥当,上下移动,反复摩擦,损伤黏膜,使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肉芽形成,瘢痕愈合,管腔变窄,造成局部黏膜形成溃疡和肉芽肿,影响通气。2.1.5声门、声门下及气管狭窄

声门、声门下及气管狭窄多发生在较长时间的插管者。声门下组织疏松,尤其是儿童,黏膜上皮脆弱,损伤后易引起水肿、出血、感染致声门下狭窄。2.1.6气管食管瘘

气管食管瘘多发生在较长时间的插管者及气囊压力过高。插管气囊过于膨胀,压力过大,使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形成缺血性坏死。如气管黏膜淋巴管受压的压力超过30cmH2O,使气管黏膜血流中断,黏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穿孔、破裂等并发症。

2.1.7心律失常多发于心动过缓或心搏骤停。

主要由于镜片顶端导管刺激会厌,反射性使迷走神经或交叉神经兴奋所致。2.2常见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措施 2.2.1误入食管预防及护理措施

在插管后可通过按压胸壁、挤压简易呼吸气囊、听肺部呼吸音等方法确定是否误入食管,气管导管误插食管的第一征象是听诊呼吸音消失和“呼出气”无CO2施行控制呼吸时胃区呈连续不断的隆起;脉搏氧饱和度骤降;全身发绀;同时在正压通气时,胃区可听到气泡咕噜声。如果误入食管,需立即拔管,吸净口内分泌物后重新插管。重在预防和及时处理,严禁暴力,防止反复多次插管,并充分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导管等。2.2.2声音嘶哑预防及护理措施

声音嘶哑多为短暂性的,在拔管、声带休息、抗生素及激素治疗,选择敏感性强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控制感染,保护局部黏膜组织的正常恢复。同时给予口腔护理2次/d,防止感染。2.2.3误入支气管预防及护理措施

在插管前评估患者支气管开口位置,选择大小、粗细合适的导管,插入后要即时固定,记录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成年男子一般为22~25cm,成年女子为22~24cm,并固定牢固,防止固定不牢导致下移入一侧支气管造成一侧的肺部感染。插管时,密切观察呼吸活动的频率、幅度、方式,观察皮肤黏膜的颜色等,严格交接班。

2.2.4溃疡、肉芽肿预防及护理措施

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操作规程,掌握要领、方法得当、动作轻柔。插管时,应选择生物相容性好,气囊壁柔软,囊压较低的硅橡胶插管。并熟记各年龄组合适的插管型号和合适规格的喉镜。在不影响通气量的前提下,宁小勿大,以防损伤气管黏膜。气囊压力应该保持在15~25cmH2O,班班交接无漏气。

2.2.5声门声门下及气管狭窄预防及护理措施

对于插管时间过长的患者可以拔除气管插管,给予气管切开;对于小儿声门、声门下及气管狭窄的处理,尚无标准和特效的方法,根据病情区别对待,必要时选择气管切开或其他方法加以治疗。2.2.6气管食管瘘预防及护理措施

每天加强气管的护理,定时检查气囊,避免气囊压力过大压迫气管使组织坏死;要定时放气,在放气囊前先吸净口腔和咽部的分泌物,充气套囊一般2~4h放气1次,每次5~10min[6]。可缓解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2.2.7心律失常预防及护理措施

插管时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汇报病情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发现心搏骤停后,要立即行心肺复苏,同时要继续完成气管插管。在不需紧急插管时,插管前可向咽部喷入1%地卡因可减少或避免对会厌的刺激。3.气管切开的护理 3.1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 3.1.1出血

气管切开术后,伤口及套管内有少许血性物是正常的,一旦观察伤口及气管套管内不断地渗血,咯出鲜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3.1.2皮下气肿

皮下气肿是气管切开术后较常发生的并发症,多是因手术的处理不当或病人剧烈咳嗽所致.一般发生于颈部及胸部,严重的可蔓延致头部、外阴和四肢。3.1.3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是气管切开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引起局部组织的破坏,也可引起大血管溃破出现大出血,甚至还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而造成病人死亡。3.1.4内套管堵塞

气管内套管可被痰痂、血痂和其他异物阻塞,病人均出现呼吸困难和发绀,气道阻力高,吸痰管下入受阻,检查气管内套管均被痰痂堵塞。

3.1.5脱管

造成脱管的原因很多,如套管大小不合,皮下气肿,护理人员操作不熟不慎,外套管系带过松等等都会引起外套管脱落。外套管脱落直接引起喉梗阻,它将危及病人的生命。3.1.6纵隔气肿和气胸

纵隔气肿、气胸是气管切开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观察处理不及时准确,可在短时间断送病人的生命。3.2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 3.2.1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经常巡视,重点观察病人伤口出血情况,气管切开术后,伤口及套管内有少许血性物是正常的,一旦观察伤口及气管套管内不断地渗血,咯出鲜血,应及时报告医生。随即将病人送手术室,按气管切开术重新打开伤口,结扎出血部位,防止血液流入气管引起窒。3.2.2皮下气肿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轻度皮下气肿一般24小时内停止发展,35天可自动吸收消退。临床中注意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皮下气肿的范围,有无发展趋势等都要记录清楚。严重皮下气肿大约要2周左右才自行吸收。护土发现病人出现皮下气种,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病人做胸部透视,排除纵隔气肿,气胸的可能。还要注意随时防止因皮下气肿而发生脱管,当皮下气肿逐渐吸收时,及时调整好管系带,防止因脱管发生窒息.3.2.3伤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经常保持伤口清洁,这是防止伤口感染的主要措施。临床护理中要做好以下几点:遵医嘱给强有力的抗生素静脉输入,预防和控制感染.手术切口消毒,换敷料,套管外口以单层生理盐水纱布覆盖,纱布层数不可超过2层,以免影响呼吸。气管切开处敷料采用中间剪开Y型纱布加垫,每日换药

2次,敷料有污染应随时更换,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并仔细观察伤口情况。保持气管切开护理包的清洁干燥,无菌状态。保持吸引无菌操作,及时更换吸引管,吸引用的无菌水定期更换,一般8小时更换一次。气管切开护理包每日晨更换一次,一旦污染随时更换。

3.2.4内套管堵塞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造瘘口是病人呼吸的唯一通道,保持气导管通畅是术后护理的关键环节.注意观察病人呼吸情况,经常倾听病人的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术后一周内由于套管刺激,伤口疼痛、剧咳都会使气管内分泌物增多,护士在术后一周内要经常巡视病房,发现痰液及时抽吸,保持气导管通畅。术后禁用吗啡,可待因、阿托品等镇咳剂或麻醉剂.因吗啡、可待因可抑制病人的咳嗽反射,阿托品可使痰液变粘稠形成干结不易咳出,造成诸管。每日取出内套管清洁煮沸消毒1-2次。分泌物粘稠时,可从内套管内滴入生理盐水或0.05%的a糜蛋白酶溶液,也可蒸气吸入,每日2次。3.2.5脱管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临床中务必要密切观察脱管现象,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保证病人生命安全。(1)脱管现象:①吸痰时吸引管不能深入外套管远端.②原有急性喉梗阻病人又立即出现呼吸困难、烦操、出汗、紫组等危象。③置棉花丝于套管口不随呼吸上下飘动.④外套管明显向外移动等等。(2)救治措施:护士发现病人脱管,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将病人超仰位,试行放入原气套管,若不成功,迅速打开气管切开包,拆去伤口缝线,用拉勾对称拉开伤口,在照明及吸引器帮助下撑开原气管切开处,放入合适套管。套管采用双带打手术结法固定,松紧以能容1指为宜,随时调节呼吸机支架,防止牵拉过度导致脱管,半脱管等并发症,更换敷料时勿解开系带,系带污染及时更换,及时系好。3.2.6纵隔气肿和气胸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在临床护理观察中,如术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经检查气导管通畅,分泌物少易抽吸,病人又无脑水肿时,应考虑有纵隔气肿或气胸发生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协助病人立即做胸透和摄胸片,尽早明确诊断,同时急请内科、胸外科会诊,争分夺秒抢救病人.4.拔管护理 4.1拔管指征

导致气管切开的原因解除;通气功能足够;有效的吞咽及咳嗽反射存在;能吞咽口腔分泌物而不流口水;有效的心理支持;已成功通过放气实验。4.2拔管注意事项

拔管前1~2天用胶布制作小圆塞堵住气管导管口,经鼻呼吸;拔管前充分吸氧并吸除气道、口腔内分泌物;抽尽气囊内气体后迅速拔管,拔管后即让患者咳嗽,咳出气道内分泌物以确保通畅,以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外覆无菌纱布。5.小结

护理工作关系着病人的健康,要求我们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十分熟悉,专业技术十分熟练,人工气道要严格科学的管理,确保人工气道通畅,从而为治疗和抢救提供有利的条件。规范护理流程,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人工气道的护理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无菌操作概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通过有效的护理,减少并发症,为早日拔管创造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护理管理新进展学习心得朱小燕 篇五

7月25日—26日,本人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中国护理》杂志社、浙江省护理中心联合主办的“护理新进展暨科研写作研讨会”。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的300多位护理同行参加。尽管会议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培训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观点新颖,本人深感获益匪浅。

一、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

此次培训前来授课的老师有的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学者,如现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管理处主任孟莉,她曾直接参与《护士条例》《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求(2011-2015)》及护理相关标准、规范的起草和制定工作;有的是具有扎实基层工作经验的专家,如卫生部医院研究所护理中心主任么莉,就曾在辽宁锦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20年,先后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还有的业绩卓著,如现任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吴欣娟老师,曾获得第四十三届南丁格尔奖章,近5年主编专业书籍10余部,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其科研成果“经外周静脉转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整体管理模式的建立与研究”“护士分层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分别获2009年“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二等奖、2012年“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三等奖。她们的讲课,旁征博引,引人入胜,使我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

二、紧密结合工作实际

现任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冯志仙所讲的《基于JCI

标准的护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浙一医院所采用的JCI护理信息系统集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员工绩效管理、护士排班系统和假期管理、护理质量控制、病区事务管理于一体,堪称护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的典范。打个比方说,任何治疗护理的资料都可在这个系统中进行查询,这个系统就好比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听时真有井底之蛙的感觉,让我不由地惊叹,原来护理工作还可以这样做。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呢?还有吴欣娟老师讲的护士的职业规划也让我深有同感。吴老师为护士描绘了一幅成长(3年护士)、熟练(3年护师)、精通(8年主管护师)、专家(超过12年副高)的四阶段职业规划。在病区护理、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不同的方面分别赋予不同的职责,同时为护士职业发展搭建了横向、纵向两个平台。横向发展为由护士发展为教学老师,纵向发展为由护士发展为护理专家或护士长、护理部主任。是啊,我们自己也该好好规划下,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三、加强科研工作,切实提升工作水平

平时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小的护士,文化水平也不高,科研工作和自己八竿子也打不着。可是刘义兰博士说,现代护理工作者要有很强的科研意识,要将科研融入自己的工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科研工作离我们并不遥远,千万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很多科研项目都是一些工作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经验总结。你用心做了,可是没有把它总结出来,提炼出来,人家总结出来了,就成了人家的科研成果。她现身说法,举了她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发表了大量的护理科

研课题,才为她今天取得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鼓励我们说,一线的临床护理工作者具有最为丰富的素材,最为得天独厚的科研条件,希望我们牢固树立“我要科研”“我必须科研”的理念,真正通过科研改进工作,享受科研带来的快乐。

四、运用循证护理,提供优质服务

华西医科大的李卡博士深入浅出的给我们讲解了循证护理与优质的密切关系。循证护理是依据科学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是指整合患者主、客观资料与科学研究证据为最佳状态,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护理,它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一样既是服务对象的需求,又是护理学发展的必然。服务对象的需求是循证护理实践的内在动力,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产生的基础,医疗费用支付者时刻关注所付费用与所享有的护理措施是否等值;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疾病治疗过程知识的了解和高要求;所有这些都对护理实践的科学方法和实际价值提出更高要求,而这也正是我们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内涵所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将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护士还给病人,且将病人承包到护士个人的工作模式,使护士能有更多的时间更准确的来找出循证问题的来源、问题的种类、从患者角度考虑问题、确定问题的范围,再通过与患者交流、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护理、用药疗效及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为研究依据,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帮助个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来开展循证护理,为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最好的护理研究证据不仅可以否定曾经已被接受的临床护理措

6.心血管科护理新进展 篇六

【发布日期】2010-03-02 【生效日期】2010-03-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深圳市

关于举办“产科护理技术新进展”培训班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机构:

为进一步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及助产技能,加强助产分娩能力的培养,规范产科护理及助产分娩支持技术操作,带动产科护理水平的提升。我院拟定于2010年3月26―28日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产科护理技术新进展》培训班,届时特邀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及市人民医院护理专家授课。

一、授课专家及内容:

1、分娩过程中的体位及其作用

2、分娩过程中胎儿锁骨骨折及肢体骨折的预防

3、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预防

4、肩难产的预测及处理

5、分娩期疼痛的管理

6、产房院内感染的防控

7、新生儿护理措施与常见疾病预防的关系探讨

8、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9、体位及其作用模拟训练

10、肩难产模拟操作训练

二、具体事项如下:

1、培训对象:各级医疗单位从事妇产科护理人员

2、培训班时间:2010年3月26-28日

3、报到时间:2010年3月26日上午8:30-9:00

4、学分:学习期满授予II类学分4分,届时请自带学分卡,未办理学分卡者请报上学分卡号。

5、办班地点: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八楼多功能厅(深圳市金田南路2002号)

公车:203,K113,303,212,63,15,28,4,26,219,225,312,364到福民新村、福田保健院、皇岗中学等站;

地铁:福民站

6、报名方法:需住宿者请在3月20日前与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护理部联系

联系人:胡俊珍 联系电话:83839512 *** E-mail: hjz566@163.com

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

二O一O年三月二日

7.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新进展 篇七

1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目的:运用医学手段改善患者运动、言语、认知和其他受损的功能, 使其生理、精神、心理、认知和社交等方面恢复到最佳的状态[3]。

2 脑卒中康复护理介入时机

康复过去被认为是后疗法, 即针对原发疾病经过临床治疗后的遗留障碍。经过康复工作者的不断实践, 现在人们已认识到脑卒中患者康复早期介入的重要性, 均重视康复护理的早期进行, 康复介入时间越早机体功能恢复越好。关于早期介入康复的时间, 以前普遍把在发病6个月内开始的康复治疗归属于早期康复。目前多数康复医学专家认为[4], 只要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8分的情况下就可介入康复训练。还有学者提出超早期康复的概念[5], 谢瑛[6]的研究亦表明,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12h即介入康复训练, 可提高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 改善其焦虑及抑郁状态, 且较安全。

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病理生理改变不同, 因此康复护理亦应该区分开来。尽管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归属缺血性脑卒中, 但其各自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疾病转归不同。脑血栓形成是在脑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引起相应血管供应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水肿和坏死。因此, 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 即可开始以运动为主的康复护理。而脑栓塞后, 由于阻塞血管血栓的溶解或移动, 使闭塞血管再通, 梗死部位因血管损伤而出血或渗出, 容易出现出血性脑栓塞[7], 因此, 主动运动的康复应适当推迟, 但应尽早进行被动运动。脑出血2周内, 由于脑水肿严重、颅内压增高明显、病损的血管稳定性差、血压波动大等原因, 过早进行主动运动, 极易造成再出血而加重脑损害。因此, 主动运动康复可适当推迟数日, 但应尽早进行被动运动。

3 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应采取综合康复护理的方法[8]。一般采用以神经发育促进技术为主的运动训练, 同时辅助应用肌电反射刺激、功能电刺激及药物治疗等。运动训练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时期、不同病程给予按摩、主动运动训练和被动运动训练。主要包括:正确的卧位、坐位、体位交换、被动运动、起坐训练、床上运动训练、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步行训练等。训练中穿插ADL的训练, 包括餐具的使用、穿脱衣服、个人卫生、淋浴、用厕等, 训练时分步骤循序渐进, 因人而异, 不同情况的患者选用合适于个人的促进技术, 选择合适的运动量[9]。在运动训练的同时, 应用百忧解、去甲丙咪嗪等药物能提高运动疗法的功效[10]。

4 失语的康复护理

当脑卒中损伤优势半球的言语中枢时就可以引起失语。资料表明, 57%~69%的脑卒中患者伴有失语[11]。失语影响表达和理解。失语的类型主要有运动性失语 (表达障碍) 、感觉性失语 (理解障碍) 和命名性失语 (遗忘事物名称) 。失语存在着自然恢复的现象, 但进行语言训练可增加语言功能恢复的速度和程度[12]。语言训练也是越早越好。语言训练时应根据患者失语的类型、程度进行侧重不同的训练, 如运动性失语主要为表达障碍, 护理时应着重给予口型示范, 面对面地教;感觉性失语主要为理解障碍, 护理时多使用实物配合手势, 增加患者的理解;命名性失语主要为遗忘事物名称, 护理时要有意识地反复说出有关事物的名称, 帮助患者强化记忆。马凤霞等[13]对失语患者进行语言训练时, 采用以下方法,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刺激患者的唇、舌、喉部及其他肌肉协调运动, 如反复进行舌左右运动及卷舌的练习, 理疗、面部针灸等, 促进肌肉收缩。 (2) 发音训练:给患者示范, 并指导患者自照镜子, 用视觉矫正发音器官的错误。 (3) 字、词、句训练:从数字、单词、短语开始, 进行复述。 (4) 阅读训练:将适合患者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 让患者跟读, 反复进行语言刺激。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后, 语言功能恢复可达50%~60%。

5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道上括约肌和食道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主要通过口面肌群的运动训练、感觉刺激训练来改善患者吞咽障碍。常用的方法有: (1) 直接训练法。有一定吞咽功能的患者通过改善食物形态、味道及进食体位, 进行直接吞咽训练[14]。 (2) 门德尔松手法[15]。对喉部可以上抬的患者, 让其空吞咽并保持上抬位置, 吞咽时让患者舌抵硬腭、屏住呼吸保持数秒。对喉部无力上抬患者, 给予按摩颈部, 上推喉部, 以促进吞咽。 (3) 口、舌、下颚训练法。让患者练习张口、闭唇、鼓腮等, 以改善口面部肌肉运动, 患者不能做到时给予被动运动, 使其能充分张口摄食, 闭口咀嚼运动。

6 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约有95%的患者出现认知障碍, 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最新的观点认为[16], 是卒中后神经退行性病变与血管损伤相互作用的结果。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现较困难, 尤其是失语症患者。可通过Wechsler记忆量表、认知记忆试验等方法评价。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ADL的康复效果有直接关系, 认知障碍越重, 预后越差[17]。因此, 脑卒中发生后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不容忽视。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主要是给予患者视、听、触等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使用一定的药物。国外学者[18]研究显示, 应用加兰他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包括执行功能) , 提高患者记忆能力, 有利于认知功能的恢复。在最近对19501例受试者的数据分析中, Birns等[19]推断降低血压可能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有益处, 但还需要临床对照试验来证实。在记忆研究领域中发现, 脑出血、脑梗死的患者在记忆实验中显示:这些患者外显记忆 (有意识记忆) 明显低于正常人, 而内隐记忆 (无意识记忆) 与正常人相差不显著。提示在临床护理中, 可以强化内隐学习, 反复给予多种刺激, 并强化动作学习以增进记忆功能[20]。

7 心理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有50%以上发生不同程度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2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因对病情的不了解和担心预后, 常产生焦虑等心理障碍, 此时应鼓励患者面对现实, 配合治疗,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康复治疗阶段, 患者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出现失望、悲观、抑郁等心理障碍。此时争取家属配合, 在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帮助和安慰。实践证明, 心理上的支持与治疗对卒中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2]。

8 小结

8.压疮的防治及护理新进展 篇八

【关键词】 压疮;防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84-01

1压疮的定义

压疮(pressure ulcer)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2引起压疮的危险因素

2.1局部因素传统观念认为压疮发生的局部原因主要有患者长期卧床、经久不变换体位;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刺激造成。新的观念认为:造成压疮的三个主要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剪切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2]。

2.2全身因素引起压疮的全身因素包括昏迷、瘫痪、全身营养不良、年老、体弱、长期发热、恶病质、水肿等。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不仅证实了上述全身因素在发生压疮中的作用,而且总结一些的量化指标供临床参考。

3压疮的防治及护理

3.1.1正确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Norton评分法,当患者积分≤14分时,提示易患压疮;Braden评分法,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有关研究[5]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会自动退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

3.1.2间歇性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褥疮的首要措施。30°侧卧更换体位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3]。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至30min内;皮肤因摩擦力造成的损伤可通过使用保护薄膜(透明敷料如3M Tegaderm)、保护敷料来减少。

3.1.3做好皮肤护理主要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清洁,干燥,且厚薄适度,对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者,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时不可硬拉硬塞。对干燥皮肤发生压疮要进行滋润,用赛肤润一天2喷局部皮肤。

3.1.4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对长期卧床、恶病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3.1.5用于预防压疮的工具减压设施包括动态减压设施和静态减压设施两种。动态减压设施如气垫床是预防压疮的理想方法,利用电子充气泵定时充气或排气,从而改变身体与床垫的接触部位,减轻局部受压。

3.1.6治疗压疮的治疗以采取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措施。目前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保持压疮创面湿润,有利于肉芽生长和上皮移行而加速愈合。有研究证明,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效果满意,可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治疗时间。根据压疮伤口的不同分期选择合适的新型敷料,康惠尔(comyeel)伤口护理系列中的透明贴,透明骶尾贴,增强型减压贴其成分水胶体,通过皮肤氧分压的改变,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其表面光滑,摩擦力小,减少受压部位剪切力,同时能吸收皮肤分泌物,保持皮肤正常PH值及适宜温度。能预防和护理Ⅰ期压疮。对于深达骨质、保守治疗不佳的压疮可用外科手术处理加速愈合。

3.1.7心理护理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年老或脊髓损伤、肢体瘫痪等生活不能自理者,往往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焦虑、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慰积极疏导,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3.1.8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压疮的发生通过对家属讲解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和护理知识,使他们也学会和掌握预防压疮的技能,积极参与压疮的预防和护理。同时,加强管理提高全体医护人员对压疮的充分认识和重视,着重提高护士的判断力、观察力、理解力及工作技能,熟悉压疮的好发部位,评估高危人群,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压疮形成的因素诸多,在压疮护理中预见性是第一位的,压疮预防经验,用四句话归纳为:认识病因,自觉防治;减少压迫,身不离垫;定时翻身,变换体位;天天检查,早期发现。在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找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优化方案,及时发现潜在性压疮的部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压疮消化在萌芽状态。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痛苦,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佳的效果,以改善压疮治疗的效益成本比,使压疮护理走向制度化、程序化、人性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贺成芳.压疮的预防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1-87.

上一篇:农民年度科教工作总结下一篇:大树网发布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