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材料(共10篇)
1.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材料 篇一
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另染一枝花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临朐县城关街道衡里炉小学
2009年3月
为爱南山青翠色,东篱另染一枝花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临朐县城关街道衡里炉小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他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即如“东篱”之于“南山”,东篱花艳则愈显南山之青翠。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草案)颁布以来,我校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设了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的“绿化苗木的培植与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目前,我校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设置
1、课程资源的开发条件与课程内容选择
首先,我校是县级园林化学校,校内栽植的绿化苗木多达30余种,植物资源丰富。其次,我校地处农村,村里许多业户辟有绿化苗圃,其中不乏苗木繁育的行家里手;再者,我校的教师多数来自农村,具有一定的劳动生产经验和技能。因此,我校因地因势制宜,与两名苗木繁育专业人员联合开辟了苗木繁育基地,为学生观察、研究、管理苗木和学习、实践苗木的种植、修剪、嫁接、防治病虫害等劳动技术提供了场所,并结合我校拥有的师资力量确定以 “绿化苗木的培植与管理”作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技术启蒙教育,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逐步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与实践能力。
2、课程开设的标准与分年级课程内容的选择:
按照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草案)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3、4年级每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课时,在5、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课时,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有时连堂,有时单堂。在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安排上3、4年级主要是观察、认识身边的植物及生长习性,学习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实践灌溉、松土、除草等简单的劳动技术;
5、6年级则在3、4年级的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实践苗木的种植、移栽、修剪、嫁接与病虫害防治等劳动技术。通
过课程的开展,基本掌握绿化苗木的培植与管理的技术要领和基本技能。
3、学校依据课程开设要求,安排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课程指导教师。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在具体技术上做典型示范,把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全部交给学生完成。
二、课程开设原则
1、全体性原则。开设课程指向的教育对象为3—6年级全体学生,让他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养德、增智、健体、益美的教育效果。
2、实践性原则。通过学生亲身对事物的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自然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基本技能。
3、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以自主活动为主,在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寻求合作。通过合作,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获得自我成功的喜悦,体验合作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合作意识。
4、激励性原则。在评价学生实践效果时,采用多种标准,对学生在探究道路上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要适时的给予肯定与鼓励,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课程的实施
走校企联合的路子,定期邀请苗木专业人员到校举办苗木繁育知识讲座,现场进行苗木移栽、修剪、嫁接和病虫害防治等操作演示,学生做好笔记,并动手操作。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检验自己操作的效果,对出现的问题与成功的操作进行对比分析,获得第一手资料,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然后选择相应的树种进行再实验、再检验,强化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力度。
(一)3、4年级课程以基础性内容为主,因为基础性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是必修内容,这些内容必须是学生易于操作又能体现学校特色。所以在3、4年级安排了“观察、认识身边的植物及生长习性,学习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实践灌溉、松土、除草等简单的劳动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内容。如:
1、苗木分类及习性
首先在课程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各年级成立课程活动小组,推选小组组
长,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各小组每周的课程活动方案,对校园内的各种苗木自主选择一类进行观察研究。
然后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观察把握每种苗木的干、枝、叶、花、果实等的形态特征,每个组员都要做好观察记录;并通过上网和查阅相关书籍等方式进行科学分类,了解苗木的名称、种属、用途、分布等生活习性,做好笔记,建立资料袋,为下一部的分组交流做好准备。
第三,各小组将本小组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获得的苗木的感性认识在小组间交流,每个组员都将自己获得的“研究成果”在交流会上进行展示,指导教师予以引导和点评,将所有的活动成果共同分享。
2、苗木松土
首先各小组自主制定对绿化带进行松土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确定使用的劳动工具和活动进行的步骤及质量要求,并对组员进行劳动分工;然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完成活动任务。
在活动中,有的小组选定的工具主要为小锄,有的小组主要为小镢,有的小组主要是二齿钩。用小锄的小组松土深度适中、速度快、质量好且能同时清除苗间杂草;用小镢的小组松土深浅不一,又因学生用力把握不稳,伤害了一些苗木;用二齿钩的小组松土速度快、质量较好、不伤苗木,但是不能同时清除苗间杂草。
活动后总结。学生结合亲身实践,一致认识到苗木松土的最佳工具是小锄,在日后的松土实践中就都选择小锄作为劳动工具了。
(二)5、6年级课程主要安排拓展性内容,拓展性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同时对实施条件也有相对高的要求,依据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在5、6年级安排了“实践苗木的种植、移栽、修剪、嫁接与病虫害防治等劳动技术”学习内容。如:
矮牵牛花的种植
1、指导教师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搞清楚矮牵牛花的种植流程,首先根据自己查阅资料结果分小组制定出种植方案,方案内容包括:花种的选购、苗床整理、工具选择、材料准备、播种方法及流程、拱棚搭建等。
2、各小组交流方案,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确立最佳方案予以实施。
3、各小组进行分工,对每一位组员下达实践活动任务,并按要求完成。
首先选购了四色花种,分别做好标签备用;第二,工具准备:各小组分工准备好镢、锨、筛子、耙、喷壶、水桶等,第三,材料准备:备好竹弓、布条、塑料薄膜等;第四,各小组整理苗床:用镢深翻育苗区,调好畦埂,把苗床分成四部分,分别用耙耙平;第四,灌畦:用水桶和喷壶灌透苗床;第五,用筛子筛好墁土备用;第六,取部分墁土拌种播种:将矮牵牛花种按花色分开拌匀,播种后覆盖墁土;第七,拱棚搭建:将竹弓横向均匀的揷置在畦埂上,然后用纵向竹弓和布条加固,覆盖好塑料薄膜后周边用细土培固。第八,将剩余的材料和工具整理存放。
4、课程活动完成后,各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引领下相互交流。对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写出活动笔记,积累简单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苗木种植的技术,并体会劳动的乐趣。
(三)、每个班级认养一块校内绿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管理。他们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分年级制定出自己的管理方案,有计划地对绿地适时划锄、除草、修剪、浇水、除虫。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增长了知识,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强化了劳动意识,也形成了良好的技术素养。学校对各班级学生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嫁接树木的成功率、苗木修剪的美观状况、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等,进行检查评比,对好的班级、小组进行表彰奖励,对差的班级、小组,给予技术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主动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四、课程实施效果与反思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课堂活动方式达到了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内,与花草树木进行零距离接触,亲自使用工具动手操作,增强了感性认识,获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体验,提高了实践技能。二是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学生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知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学生每天徜徉在“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夏秋有果”的绿色校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爱护美、创造美的情愫。三是优化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效果。学生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获得的技能与体验,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但是,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还刚刚起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
不足之处,如注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过程性材料的积累缺乏足够重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之下重视程度方面做的还不够;另外,在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课程实施评价激励机制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今后,我校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注重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09年3月25日
2.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材料 篇二
一、引导, 确定活动主题
选择确定活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对整个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择确定活动主题, 应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 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 来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是不可失去的课程资源。本学期开学, 于新连同学因春节期间玩烟花手被炸伤而没有上学, 得知这一情况, 结合学生实际, 我们决定在本班围绕烟花爆竹这一内容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当全班同学看到于新连那一只满手是水泡, 手指弯曲的手时, 不由得“妈”地一声。随之, 同学们纷纷述说起自己耳闻目睹的烟花爆竹炸死、炸伤的事例, 一个个惨痛的教训, 同学们产生了畏惧、胆怯的心理, 有的表示再也不燃放烟花爆竹了。同时一些同学也提出:既然烟花爆竹这样危害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为什么从古至今也没人去禁止它呢?围绕与烟花爆竹相关的话题, 同学们议论纷纷。于是教师趁机引导:“我们搞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更多地了解烟花爆竹好吗?”“这只是烟花爆竹危害的一面, 说说你们还想了解什么?”这样, 学生围绕这一内容提出许多想要了解及研究的问题, 从而确定活动主题。
二、辅导, 保证活动实效
实践探究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最艰难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是活动的设计者、实践者、体验者,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领者、支援者、参与者, 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当的辅导, 保证活动实效。活动主题确定后, 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 更注重引导学生针对内容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学生一般使用的探究方法有:调查、参观、访问、实验、资料查阅等, 本主题研究的五个子课题适合采用什么探究方法呢?教师从“你想知道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 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获得, 你认为哪种方法效果会更好”的角度来启发学生思考, 从而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学生经过研究, 探究“燃放烟花爆竹习俗的形成历史”小组采用了资料查阅法, 探究“人们对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一组选择了抽样访问法, 其他小组也同样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探究方法。之后,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探究方法, 充分理解各种探究方法的内涵、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探讨实践活动的程序、时间安排, 辅导学生如何协调与有关部门的联系, 疏通实践活动的途径, 做好实践活动的准备, 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寻求灵活的解决问题对策。如在采访活动开始前, 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并要事先进行联系, 采访要避免太忙时段, 采访过程中要有礼貌, 采访时间不能耽搁太长, 采访问题要事先设计, 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
三、诱导, 提升实践体验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总结评价过程中, 教师既要诱导学生将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和整理, 提炼观点, 就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报告或论文的撰写等方面, 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答疑, 形成有形的成果, 还要诱导学生从无形的成果中发掘出其中的人文价值。通过对“燃放烟花爆竹的利与弊”调查的实践, 不仅要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正面临的严重环境危机, 还要使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通过回顾解决困难的过程和感受, 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的体验, 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通力合作的精神,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培养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并鼓励其迎难而上的勇气;通过让学生总结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和走过的弯路, 不仅要使学生吸取教训, 而且要引导他们学会反思。学生在收获的喜悦中、在交流的互助中、在回顾的反思中提升了活动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三
一、教师是活动忠实观众与特殊“导演”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实践性与自主性。从一个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活动方案,乃至成果汇报及评价,都是学生自主参与以及实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生成一些他们以前在学习与生活中没有体验过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学会欣赏与倾听,在学生获得一定成果的时候,给予热情的赞扬;在学生遇到挫折时,给予鼓励与真诚的帮助;在学生完成活动计划的时候,给予肯定和掌声。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我们只有学会作一名称职的观众,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敢于也愿意去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往往发现不了可以纵深发展的问题,忽略对活动收获进行反思。教师因而要设计一些易于引发学生深思的交流活动,让学生边“汇演”自己的成果,边在教师特殊的导演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互动学习的需要。
二、教师在活动中与学生平等“对话”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特殊的交往活动,他们借助一系列的课题,通过与教师之间信息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和思想的碰撞展开。这种交往活动与学科教学中的交往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二者都需要师生平等的对话。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活动课题开展阶段中的交流活动。此时,学生将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来与教师及同伴交流,这种交流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有较统一的教材,教师预设性较强。这种交流更大程度上是以学生需要什么为出发点,教师以一种辅助解决问题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对话”。这种交流表面上看是教师更为被动,跟着学生的研究思路及经验走。而事实上,教师必须对学生研究的问题有全面的认知,并认真关注。只有对学生的活动“了如指掌”,方能很好地实现“对话”。
三、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不仅是学生活动中的交往、对话对象,而且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首先,教师只要加入到实践活动课题的提出、活动方案的设计及各阶段成果交流汇报中,方能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学生提出的一些课题甚至连教师都感到陌生或“一知半解”,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题,教师更应该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判断与事实相符,认知与实践同步。
另外,教师热情、积极的参与也能调动、感染学生的活动热情,使他们以更高涨的热情、更强的自信投入实践中。同时,教师以参与者而非指挥者的身份出现,解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易于接受其指导。
四、教师是学生形成性评价的见证者及评价者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求更进一步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求:
1.注重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性表现得更突出。设置综合实践课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让学生获得活动的机会。学生有没有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这是课程评价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2.全面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
3.尊重多元。教师、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家长、社区成员等都是评价主体。
4.引导反思。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学生富于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在处理外界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关系时,要更加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4.综合实践活动材料清单 篇四
成果名称:综合实践活动
类别: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
1.申报教师、学生填写《河南省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请表》。2.学生活动设计。包含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各环节。
3.教师指导参考及指导该活动全过程指导材料。教师指导参考应与学生活动设计主题一致。
4.学生进行的主题探究或研究性学习过程材料。包括活动全过程的录像或片段,录像标准可以适当降低,但要清楚记录学生一个完整活动的过程。技术教育类成果还需提供学生制作或者创意的作品、模型(图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类成果还需要提供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方案、组织学生实施活动过程的视频、照片、体验心得等档案材料,以及所实践、服务单位的证明材料。5.学校对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的评价意见,以及教师、学生获奖情况评价认定。
四、材料报送要求
5.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汇报材料 篇五
中期检查汇报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生儿,2003年,我校就开始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相互关系的研究》,此课题的研究带动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探索出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之间相融相补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共同发展。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我们也在不断地思索着如何有效利用“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去开发富有二小特色的校本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校在低年级开发了《三字歌》,中年级开发了《呵护绿色家园》,高年级开发了《我爱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已经在走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道路。但是,由于课时安排的分散,教师配备的分散,资源利用的有限导致两门课程的实施浮于表层,走走过场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担任此课的老师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实施,深入研究。从2008年开始,我们学校由大队部牵头,在全校29个班中开展了“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此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仅是拨动了每一个二小人感恩的心弦,同时带给了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开发和有效实施的一些启示与思考。我们在思索着可不可以去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高效利用学校现存的有利资源,找到实现两者互赢的策略,达到课程设置的有效性、科学性、可持续发展性。我们开始翻阅各种与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相关的资料,寻找我们所需要的理论依据。我们发现:两者开发主体基本相同,都是学校及教师;两者的课程资源共有,都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所在社区为依托;我们还发现:后现代课程观中也明确强调:“课程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是热烈、跃动的奔跑过程,是在教师带领下师生共进、相互鼓舞的奔跑„„”这些理论依据的获得,让我们的思考找到了主心骨。于2008年开始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策略的研究》。今天,我很荣幸代表我们课题组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整合目标,高效利用资源;开发教材,指引内容开发;研究策略,找到实施模式;规范管理,构建评价体系;形成特色,提升师生素质。
我们的研究内容有:目标整合的研究,内容开发整合的研究,实施策略与模式的研究,管理与评价整合的研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生成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我们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来实施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从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取经,提高研究起点到专家指导开题论证,拓展研究思路;从分析校情,制定实施计划到行动研究,不断完善实施策略;从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到提炼经验,总结升华汇集研究成果。两年多来,课题组全体成员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研究、探索。我们摸索出了整合目标的模式及整合目标,在整合内容开发上也找到了策略:与少先队活动类校本课程相整合(“值日小校长”,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读书节”给学 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增长; “艺术节”搭建一个舞台,让学生自己去展示; “科普节”选择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造;“体育节”创造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锻炼„„还有“大队干部公开招聘”、“我与奥运同行”、“红领巾商品义卖助学活动”、“手拉手活动”、“蔬菜瓜果比美活动”“爱心传递活动”、“假期实践活动”、“雏鹰争章活动”„„每项活动都力求做到精心设计,精彩开展,精妙延续,在大面积丰富学生生活经历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在细节上来关注学生的情感,实践大跨步改革,小细节实践的思路。)其次还与地方民情类校本课程相整合,与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相整合,分年级形成了内容开发体系。
为了保证课题的健康顺利进行,我们依靠自我批评、自我改进、自我激励,采用“实践——评价——开发——实践——评价”的模式,而整合实施我们采用的是:管理机制做保障,实施方法重实效,实施形式多样化,同时,具体到整合微型课程的实施策略,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实施模式:调查讨论,进行整体规划;分组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反思,产生课程原型;优化原型,形成校本课程;再度开发,循环开展实践。
我们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以综合实践课题研究小组为中心,组织三——六年级的学生人人参与到活动中来。首先根据学校的校情,确定年级活动主题,年级由综合实践活动组长组织班主任确定班级主题,班级由班主任组织分小组确定小组主题,然后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按计划扎实的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学校会统一安排制定实施计划的 时间,并由蹲点年级的领导下年级指导和督查;在活动的后阶段,为学生搭建活动成果汇报的平台,组织各班参与活动成果汇报展示比武,最后,对开展得好的主题进行提炼,再度实施,开发成校本综合实践活动微型课程或者主题。同时,我们会组织教师从实施计划的制定课,到成果汇报展示课,从主题的确定到活动过程中的有效指导,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共同研讨,共同提高。一般每个学期会开展2至4个主题。另外,为了促进校本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学校在一至六年级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演讲与口才大课堂以及课外积累大课堂。
如:09年上学期,当我们看到一本本厚厚的作业本、一场场艰难的技能训练、一个个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压得如今的孩子喘气急促,步履沉重时,我们在思索:为何纯真、无忧、甜美、梦幻,这些本该属于童年的绚丽多彩对如今的孩子来说却成为了一种奢侈,取而代之的是压力、忧郁、痛苦、哭泣呢?因此,我们学校组织四年级全体同学开展了“寻找快乐的童年”综合实践活动。从制定实施计划,寻找童年的甜蜜,到开展实践活动
感受童年的快乐;从汇报成果展示,传递童年的温暖到开发校本课程
传承童年文化,最后再度开发,循环开展实践。“寻找快乐童年”微型校本课程形成之后,就成为学校的一种资源,学校建立校本课程的资源库,老师和学生可进行选择性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再度对资源进行开发,形成新的综合实践主题。这样能确保每位学生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完善校本课程,持续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不断深化。
几年的课题研究,我们付出了努力,也得到了喜人的收获。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框架体系:
1、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两者之间的课程目标,其总目标“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基”;探索出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实施策略,找到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同时,也开发出了 “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校本教材——低年级的礼仪教育《三字歌》,中年级的环保教育《绿色家园》,高年级的爱校教育《我爱学校》,并汇编了四本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同时,课题组正在编写《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策略研究教师指导丛书》与《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策略研究》分年级资源包,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内容上的难题,为老师们以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提供方法指南。
2、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学校的形成。
学校也在此课题研究的推动下,逐步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学校,2008年被评为 “湖南省基础教育优秀实验学校”,2010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做了题为“走进综合实践,迈向精彩人生”的经验介绍,博得了大会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在娄星区,娄底市,此课题的主持人也曾多次被邀请做经验介绍。其中的前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相互关系的研究》还获得了湖南省基础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三等奖。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了我们课题组所取得的成绩。
3、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164班毕业前夕通过开展“难忘母校”综合实践活动留给二小的诗。透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母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楼都成了孩子脑海中永恒的记忆,我们更能感受到孩子的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价值观得到了关注与发展。他们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处世,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创新。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孩子们在收获着他们的收获。曾虹琳等十三人(《走近纸工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荣获一等奖,湖南省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人次达10多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有20多篇,在省、市、区各级各类演讲、书画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我们的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策略的研究”中成长着、提升着、超越着。他们的现代教育理念深化了,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了,综合水平和指导能力提高了,信息素养和研究能力提升了。许多骨干教师开始在全国、全省的舞台上演绎精彩的篇章(课题主持人童小燕老师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先进个人”,梁洁琼老师的《学会感恩》综合实践活动说课获得省一等奖。聂元庆老师的说课——《寻找快乐童年》即将赴省代表娄底市参赛。)一批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像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他们撰写的论文、案例、研究报告等在各级各类的评比中屡屡获奖、在教育教学刊物上多次发表。(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案例获奖情况统计表)
我校应该来说是在按照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着“综合实践活动与校 本课程整合的研究”,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可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有收获,也有困惑:比如说师资问题:课题组的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不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依旧停留在案例,停留在教育现象之中,而不能透过这些案例和现象去归纳提升出能引领整个课题组前行的观点,结论,这样,就延缓了我们课题研究的进程,这份责任主要在于我自己。在课题研究的行动中,咱们的实验教师有着很强的课程开发意识,可开发的能力还有待加强,不能很敏锐的从咱们的校情,从咱们的地方特色出发,开发出独属于咱们二小的经典主题,经典案例,组合成经典课程,因此,无论是咱们的课题主持人,还是咱们的实验老师,或是咱们整合开发的课程质量都还有待于我们去提升,去完善。再比如说行动过程中学生的安全和活动环境问题:现在学校安全已经成了前所未有的重中之重,在这样天天喊,时时讲的形势下,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机会是越来越少。学校、老师、家长都被“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牵绊着,严重阻碍着课程整合后主题案例的常态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整合的研究”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无止境的,因为咱们课程的开发总处于不断完善和不断生成之中,因此,下一阶段,咱们重点要对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教师指导用书以及学生使用资源包的编写,以及整合的管理与评价继续进行研究,依托有利的评价手段,依托不断丰富的微型课程,来激励、指引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不断提升与完善,最终形成经典的课程,来真正关注“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成纪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材料 篇六
------静宁县成纪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形成和知识积累有所不同,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是新课改工作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学校办学方向与时俱进的需要,更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正确引导、扎实开展,科学谋划、追求实效。
自2010年秋季我省实施新课改以来,根据新课改有关精神,我校当即组成由校长任组长、各学科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新课改工作的统筹和工作安排。我们根据学校地处偏远农却又是人文始祖伏羲发祥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成纪文化底蕴、师生探索课改积极性高、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特点,对综合实践活动作了系统安排,并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富有成效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几个部分。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紧扣学科特色、因地制宜开展研究性学习:
首先,经过充分酝酿、反复讨论,我们制定了《成纪中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从组织层面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立项、跟踪考核、成果展示评价、资料存档、总结奖励等方面作了宏观规划,保证了我校的研究性学习工作能够系统的有计划的开展。
其次,科学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使研究性学习课题既彰显学校特色、地域特色、学科特色,又能最大范围的调动学生开展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母校的感情,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阔知识视野、加强课内外知识的衔接,我们安排学生在高一和高二各开展一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所有学生全员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在高一第一学期末,以语文组教师牵头,以“成纪故事、人物、传奇、风俗、物产、历史知多少?”为研究课题,要求所有学生利用寒假机会,深入社会、广泛走访、开展调查、整理归纳伏羲文化和成纪文化,以达到了解本土文化的和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拓展学习领域、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自豪感的目的。在高一第二学期末,为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近生活、将所学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各个学科都设计了大量贴近生活、密切联系本学科是记的课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和喜好,自由选取一个课题,利用暑假小组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各科课题见附件1)
再次,为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要求教师多方查找资料,给学生及时指导,为学生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范例、模板,规范学生的设计方案(见附件2),真正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学有所得,增长学生调查研究、归纳整理、合作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因势利导,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它能实现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贴近生活、了解社会,增强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得到发展,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为深化课堂所学的内容开拓了新的渠道,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山区,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限,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在高一级开学初,为加强国防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国防素质,增加军事知识、锻炼军人品格,锻炼团队、增强集体意识,提高个人纪律观念,提升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学校聘请县武装部和县武警中队官兵十一人为教官,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活动。从军训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军训结束后学生写的《军训感言》来看,该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锤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此外,学校还根据我校主要是农村学生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品质,提高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和社会生活意识,让学生了解劳动的艰辛、体会父母付出的不易、学会感恩,我们还要求学生利用五一、十一假期,有意识的参加了一次题为“我创造,我快乐”或“我劳动,我辛苦”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张扬学生个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和社团活动
为了更好的开展社区服务,我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使这两项活动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自2010年秋季以来,我校的社团活动和青年志愿者队伍在不断的壮大,活动形式和内容新颖、多样。高二年级的学生,在校团委的组织协调和年级组的积极配合下,青年志愿者先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以“让环境更美丽”的社区服务活动,共清扫街道垃圾300多车,并有重点的对街道两边商贩和居民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在2011年11月17日,青年志愿者配合当地政府组织参加了冬季关堡山植树活动,本次参与有500多人,所植数目达10000多株,受到当地政府和机关的一直好评。冬季大型的献爱心募捐活动是我们青年志愿者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共筹集资金9131元,收补助106个同学,虽然钱数不多,但在这个冬季来临之际,我们就送上了这个大家庭的一份火热的爱心。通过多次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在我校生活的周围处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
回顾开展过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我们更坚定了实行课程改革的
认识和信心,更清楚的认识到实行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必要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巨大潜力。当然,新课改对我们是新生事物,由于我们认识水平有限、开展活动的条件有限、教师资源不足,所以我们尽管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在活动的主题设计、开展方式、组织过程、成果评价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改进,也需要集思广益多多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
附件1
成纪中学第二次研究性学习课题一览
一、数学课题: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外语课题:
关于圣诞节与中国节日的异同。
三、政治课题:
1、对金钱的看法、金钱与人生
2、中学生过生日面面观
3、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4、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5、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6、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7、中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
8、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9、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其自身的影响
10、静宁农村就业情况分析和展望
11、如何使信用卡促进静宁的消费
12、静宁商业竞争状况调查
13、正确看待“假日经济”
14、对品牌效益的认识
15、电视广告对中学生消费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16、静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17、今年消费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8、静宁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9、静宁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五、历史课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及其历史背景(3)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4)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5)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6)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7)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8)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9)义和团失败原因研究——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0)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1)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六、地理课题:
(1)、民间谚语中的气象知识
(2)、衣着与气候
(3)、服装的地理风格(4)、饮食与地理(5)、饮食习惯的地理成因(6)、性格与地理环境
(7)、信息技术在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
(8)、中国灾害分布(9)、我国海岸灾害的影响
(10)、谈谈我国季风
(11)、中国的旅游业与旅游资源
(12)、歌曲中的地理知识
七、物理课题:
1、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2、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3、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4、各种汽车加速性能的对比研究
5、桥梁的研究
6、观察和分析自行车上增大和减少摩擦的做法
八、化学课题:
1、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新能源的前景如何?新能源的应用普及还有多远?
2、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的市场调查
3、自来水中游离氯的存在
4、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5、含碘食盐成分的测定
6、食盐加碘的作用及其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怎样;加碘食盐的日保存。
7、厨房里的化学。
8、校园垃圾的最优化处理。
9、食品污染。
10、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12、你认为喝什么水好(如.纯净水.自来水.矿泉水.纯水及天然水等)
九、体育课题:
课题一: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处理办法
研究的范围:
1)心理健康因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研究,内因有生物遗传因素、心理活动因素。外因有家庭因素、学习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
2)处理办法可以从压力的应对、自卑心理的调适、考前紧张情绪的应对等方面研究。
课题二:运用体育课中所学知识组织一次群众性集体比赛
研究范围:因地制宜,一次篮球比赛、一次乒乓球比赛或者一次拔河赛自选一项。以村或者以大队为单位,6——7个同年级的同学为一组统一担任此次比赛的组织重任。可从时间、地点、比赛对象、组织形式、裁判、奖励办法等过程中集体研讨,写一篇书面学习总结材料。
十、音乐课题:
1、春节前后,收集整理自己家乡的民间音乐艺术活动。(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意义等方面,通过文字总结、音频、视频录制等方式总结整理。)
2、采访当地民间艺人,收集家乡的民歌、小曲或阿阳社火的曲调。(利用音频视频录制收集,可研究其曲式结构特点,整理曲谱,记录唱词等。)
3、收集当地锣鼓音乐、弦索乐、说唱乐、鼓吹乐等的演唱(奏)情况。(文字总结演出的曲目、演奏的乐器组合、人数,录制器演出的音视频资料。)
4、就当地农民节日期间的生活状况,如何通过音乐活动,丰富家乡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思路。
十一、现技课题:
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附件2: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有关说明:
研究性学习材料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设计《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2、研究成果
3、结题报告 各部分形式:
第一部分
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所属年级:
课题组成员:
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背景
背景说明 :
课题的意义与价值 :
二、研究性学习目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智力因素方面:(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变量)非智力因素:(动机水平、归因类型、焦虑水平、学习风格)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可能的选题内容是什么: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还是其他形式):
五、资源设计
(一)教师提供的资源: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查找资料。2.实地考察。
(四)实施的步骤
(五)活动所需的条件
第二部分
研究成果
成果形式
论文、调研报告、文字、图片资料等
第三部分
结题报告
题目
摘要
正文
正文结题报告的基本要素:
①
研究的题目——做了什么事情 ②
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 ③
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为什么要做 ④
课题研究的过程——怎样做的 ⑤
课题研究的结果——做得怎样
⑥
7.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材料 篇七
一、指导学生选择活动主题阶段
1. 确定研究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在活动主题的确定阶段, 教师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 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
通过实践, 我认为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从学生的情感入手, 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另外, 如果学生刚开始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 还不具备完全自主地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的能力时, 指导教师应该“扶”一下, 为学生提供几个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从而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使选题更有实效。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前, 还要引导他们关注所提问题的价值和可行性。
2. 建立活动小组。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和活动的学习小组, 在建立的过程中, 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 同时, 保证小组成员由好、中、差搭配, 实现互帮互助、一起进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填写《选题意向表》来实现。这个表分三个程度, 即最想参与的主题、还想参与的主题和可以参与的主题, 并说明原因,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做既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 又给指导教师提供了很大的指导、分配的空间, 避免了学生的“一边倒”。
二、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小组调查研究方案 (即活动方案) 阶段
在活动开始实施前, 每个小组都要有一个调查研究方案, 让学生对整个探究活动有一个预设, 然后根据预设, 有条理地进行活动, 同时根据活动中的生成因素不断地调整、优化本小组的调查研究方案。教师的指导策略体现在用通俗的语言介绍调查研究方案的作用, 引导学生总结调查研究方案中应该包含的内容, 指导学生在活动前第一次优化方案。
在小组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时, 指导教师不要一步到位, 急于纠正学生不合适的地方, 而要让学生经历制定方案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上, 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 把思考、改正的机会留给学生, 而不是急于下结论, 学生在这样一个“制定—反思—修正”的过程中, 真正把知识内化, 从而得到提高。
三、指导学生实施活动方案阶段
1. 提供活动开展的条件。
在活动的开展中, 教师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如场地条件、查阅资料条件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工具、材料等。在活动中, 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信息条件, 但只是提供给学生信息来源的方向, 由小组学生自行对信息进行寻找、选择、处理、分析。
2. 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在活动的实施阶段, 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 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 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研究的方式。如怎样制定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 怎样进行有效访谈, 如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怎样撰写活动报告等等。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 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 (如百科全书) 、使用视听媒体的技能。教师的指导程度, 取决于学生的需要。
3. 活动过程中的调控。
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调控至关重要, 调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活动过程的质量。教师的指导作用, 体现在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探讨, 写好研究记录, 及时记载活动情况和个人体验, 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教师要认真及时审阅个人体验卡, 指导学生写具体, 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要敢于放手, 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 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 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 创设必要的条件, 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四、指导学生总结评价活动阶段
1. 制定、实施行动方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经过调查和研究, 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 我认为仅仅通过课堂上的集中交流与展示是不够的。作为指导教师, 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把知识和情感“收”进来, 还要引导他们把知识与情感内化, 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来, 使活动的意义得到提高、升华。
2. 成果展示、交流。
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因此在全班性的交流和展示中, 教师应指导、协助学生整理资料, 形成结论;引导、启发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调查、研究和实践的成果, 可以是学生记录的资料卡和个人体验卡、拍的照片、采访的录像、办的手抄报、写的倡议书等等。教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谈出资料收集与整理的方法, 深化学生参与活动的感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便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
3. 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 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教师要指导学生自我反思, 充实自己的成长记录袋, 与学生共同制定适合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表, 以便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 看到自己的进步, 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评价方法可以是多元化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在交互式的评价过程中,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为下一次的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
总之, 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更多地是充当“引路人”和“顾问”, 甚至是“助手”的角色, 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活动的空间和条件, 使学生提高研究与探索周围世界的能力, 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突出学生主体。本文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需要出发, 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环节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使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伍香平编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问题》, 人教网
8.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材料 篇八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指导;教师维度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事关活动的成败、学生的收获等,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指导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郭元祥也认为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必然要求关注指导的有效性。教师的有效指导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活动中的活动方法;二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协助学生建立科学研究活动规范;三是给予学生情感支持,关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并鼓励和支持学生突破难关,找到应对策略。同时,教师的有效指导也要把握好适度性、针对性、擅反思的原则。
一、教师维度存在的问题
1.课程理解程度不够
综合实践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程度不够,需要加强理论学习。集中表现在教师对活动课程内涵、目的与意义缺乏理解,将综合实践的四大领域孤立起来。同时,许多教师不能摆脱学科课程束缚,认为综合实践课也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2.教师定位角色不当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协调者,不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但是由于教师的观念尚未完全转变,沦为学生活动的“旁观者”和“游离者”以及学生创造力的“抹杀者”。
3.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开发课题、研究课题、组织协调、师生合作、评价反思等较高要求,而教师由于深受传统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能力提升严重滞后。
二、教师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升素养
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理念、教育观念理解不到位,因此在活动指导中出现了问题。教师需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意义等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来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多向身边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多参加各类培训,这样才能在今后加以改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计划制定能力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解知识再通过练习来巩固,缺乏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001年7月由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改革要改变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的心理加工过程,学生建构知识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便是让学生主动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教师提供必要指导、提出建议并给予鼓励。
3.活动主题要贴近生活、符合实情
生活是学生最大的实际,学生选择的问题如果能与生活相结合,将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所选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知识、能力特征。活动主题要具备研究价值,能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活动主题也应具备适当的难度,不宜过难也不宜过简单。教师还要实地考察学生开展活动所需的场地、材料是否具备,并且在活动前将所需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灵活选择使用,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4.交流展示要尊重学生,鼓励多样化
活动的交流展示既是总结又是激励学生开展评价与下一阶段研究的重要基础。郭元祥认为,综合实践教师要激发兴趣、规范指导、关注过程、协助改进、学会倾听。综合实践的开放性、自主性与探究性决定了展示形式必然是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得以自由发挥各自的爱好与特长。交流展示的内容与形式鼓励多样化,让学生说出独特体验,给学生个性化的施展提供舞台,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5.注意引导学生反思与全面评价
学生的反思习惯需要学生在活动开始阶段就要养成。让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活动结果反思,总结遇到的有趣、困难、感动的事情以及总结的收获与预期目标的差距。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做到反思与评价结合,可以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与家长评价等相结合,也可以制定评价量表让学生能对照尺度来自评,从而全面反映学生的活动表现与收获及成长历程。
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高效开展还面临诸多客观因素的困扰。但是,作为综合实践教师,我们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努力,毕竟方法比困难多,坚定自己的信念,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05-211.
[2]洪明,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52-159.
[3]玛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63-169.
[4]郭元祥.综介实践活动呼唤教师的有效指导[J].教育科学研究,2006(8):26.
9.福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材料 篇九
章丘市福泰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开发。
我们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福泰小学自2010年9月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富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近四年的摸索,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三生教育学校特色的课程之路。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就是以系统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为教育内容,以学生的经历体验为主要形式的三生教育课程。我们的想法就是挖掘社会生活中的隐性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活生生的社会生活课堂,给孩子们亲身实践、体验、感悟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成长。在这个体系里,课程全部围绕热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进行设计,内容涉及到多方面,如关注健康、关注社会、关注自然,装点生活、生存技能、面食制作,以鲁菜飘香溢校园为主题的中外饮食文化等。
一、接下来,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几点做法。
1、打造强有力的课程指导团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壮大需要锻造一批学科带头人引领广大教师进行学科探索,促进优秀教师群体快速成长。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和分管校长任组长的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统筹、决策、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课程指导团队。选派获得综合实践省级优质课的张隽、郭颖老师担任组长,吴士英、李俊萍、王鹏、袁冰等具有丰富经验和指导水平的骨干教师分别担纲各级部的指导教师团队,一是负责师资培训、指导、业务活动,二是负责各级部教材的监控、实施、调整和完善。尤其在每年的暑假,作为课程团队的主力成员,完成对于每学年教材的修订和提升。这支队伍,成为课程实施的核心力量。
2、注重教师梯队建设,形成持续发展后劲。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师资是保障。为此,建校初,学校下大力量,从班主任、科任教师中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教师,转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专职教师,这一举措不仅大大促进了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质量,而且也从中发现了一批有一技之长,且热爱综合实践教学的优秀教师。如李朝勇、李长云两位老师就是其中的例子。李长云老师擅长面食制作,花卷、馒头、精致糕点样样精通。李朝勇老师则热衷烹饪炒菜,掌起勺来一点也不含糊,颇有大厨风范。两位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欣然挑起了我校厨艺生活课程的大梁。目前,我校共有7名教师,其中四名教师是专职。专职教师的配备同时也成就了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形成了我校的教师梯队建设。张隽获得省优质课一等奖,郭颖获得省优质课二等奖。贺琳作为年轻教师的代表,连续获得章丘市、济南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并代表济南地区参加6月份在章丘举办的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宋金枝老师的手工编织在综合实践展示现场受到好评。他们,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2、立足实际,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内容。
目前,我校的综合课程历经三次改革,多次调整。每个暑假,我们都组织课程指导团队进行研发和完善。将不符合学生实际或是收效不大的内容剔除,依据全市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情况和学校实际以及教体局的一些好的大的活动,调整内容。比如,2013年的暑假,结合我市的文明行路活动,我们就增加了相关的内容。跳出常规的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教育等,增加了诸如做一做公交、网上订票、如何坐高铁和飞机等内容。
3、加强过程管理与分析,提高课程研究的价值。在课程的监控上,采取了四点措施。
(1)、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专用教材、专任教师、专用基地。这是基础和保证。
(2).教导处监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落实活动各环节的实施,详细记录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的具体情况,实行两周一反馈制度;
(3).班级指导教师监控各小组活动情况,并及时进行活动指导,详细记录各组的活动情况和指导情况,实行及时反馈制度;(4).建立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和成果档案袋。为了做好课程资源的保留,本学年我们采用电脑备课形式,每一份活动方案包括课题的提出,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流程,活动的参考资料,活动的评价等版块,并且有详细的课时备课。每位老师在统一格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风格再进行修改,在教学上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学生所有的活动材料采用活页的形式,由学校统一提供。
4、科学调配课时计划,确保课程落实到位。
(1)、长线活动与短线活动相结合:在班级活动中以短线活动为主,而长线活动则由学校统一安排;采用长线短线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既适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比如一课一上、两节连上、四节连上等。面试制作课大多用两课时完成,课外活动课就需要一个上午或是下午的时间。
(2)、分散安排与集中安排相结合:在制定活动计划时,以时间段来安排课时,集体活动的集中时段与学生分组活动的分散时段相结合。
(3)、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制定方案的时段是第一时段,必须在课堂上进行,而学生小组进行观察、研究、考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活动及教师的指导作为第二时段,就安排在课余时间;最后的总结展示我们一般都安排在课堂上,但是作为实践性、有推广意义或需要引起社会关注的研究成果我们就大胆而有序的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
5、建设活动基地,提供基础保障。为使课程落到实处,学校开发了多处实践基地。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清芷园科普种植基地,演绎锅碗瓢盆交响曲的小天使当家家政训练
烹饪基地和面面俱到面食基地,无限风光绽异彩的音乐厅艺术教育基地,蹦跳玩探乐其中的快乐童年游戏基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校外实践基地。一系列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与学校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构建起相互辉映、相互补充的生活实践基地格局。
二、下步课程建设思路
1、逐步建成生活实践基地。
暑假中,在现有活动基地的基础上,我校将进一步开发穿针引线手工基地,融六大基地为一体,与三生教育深层融合,打造完善的生活实践基地。
2、打造教师工作室。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课程内容,打造四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室。分别为郭颖工作室、贺琳工作室、李朝永工作室和李长云工作室。
3、与学校课程结合开发特色教材。为了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的开展,我们正在进行一项课程整合的研究,那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有机结合,构建富有三生教育特色的学校特色教材体系,在下学年全面投入使用。
4、实施活页教材,更加贴近实际。
依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工作室中均使用活页封塑教材,既便于学生使用,又节约了成本,还方便了每学年的调整修订。每个工作室同时会打造成一个师生特长的文化展览室,充分展现师生风采。
各位领导、老师们,我们的课程开发宗旨是本着“先相互学习,再摸索探究,思学校实际,创特色发展”的思路不断推进的。任何一门课程的建设和开发,都不是一日之功,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汗水。在教体局及教研室的指导下,福泰小学会不断的探索,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10.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材料 篇十
摘自:《综合实践活动网》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承载着新课程的意蕴,突显出教师的课程意识。但是由于没有教科书,又成为课改的一大难点。那么,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我认为教师参与是关键,课程资源开发是核心。任何课程的有效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而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特殊的课程形态更强调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因为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教材、通过课堂来实现的,课程意义的生成离不开学生的“生活世界”,也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根据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面向学生生活,开发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所以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源于学生生活。我们知道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捕捉生活素材,探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1、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寓于日常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如生活中常常会发生油溅到身上,钢笔水溅到身上的事情,但如何能将他们洗掉?有心的老师就设计了《生活中的小窍门》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犹如不吃早餐,爱吃零食,甚至挑食偏食,这是多数孩子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开展《早餐的学问》《营养早餐》《饮食与健康》《饮食与肥胖》《吃零食的危害》等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饮食的有关知识,做到合理饮食,健康生活。还可以根据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问题设计,如《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垃圾与我们的生活》《身边浪费现象的调查》《中小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等等。
2、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喜欢、有迫切学习探究愿望时,才有可能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的爱好是多种多样的,涉及的面很广泛,如果我们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的重要资源。例如,学生多数喜欢动物,可以设计《动物世界真奇妙》《有趣的昆虫世界》《我家的小宠物》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增强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有的同学喜欢车,可设计《走进车的世界》《我与赛车》《汽车与交通》等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对喜欢的车进行研究,同时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的小汽车和举行赛车活动。这样,不但让学生对汽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有的同学喜欢吹泡泡,可设计《七彩泡的秘密》《泡泡糖的旅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了解泡泡的秘密,提高了环保意识。
二、面向社会生活开发活动主题
教育即生活,社会即课堂。社会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用之不尽的资源库。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资源的慧眼,就一定能从社会生活中捕捉到适合孩子们学习实践的最好资源。
1、关注社会抓住热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综合课程四大领域之一,让学生面对社会,走进社区,通过考察、访问、调查、搜集资料等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反映社会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为社会尽责的使命感。我们知道,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社会上方方面面的信息都会对学生以触动。如审奥成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老师可组织学生以《舞动的北京》为主题设计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审奥成功新闻发布会录像;搜集历届奥运会主题、会徽、吉祥物;设计班徽、校徽的制作方案;畅想青岛世园会,畅游中国文化。犹如,结合国家提出的八项规定,可以设计系列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搜集,社会调查,实地采访等,并通过调查报告、故事演讲、先进事迹报告、办手抄报和红领巾广播站等形式,让学生知规定。还可以根据社会上某一时期人们关注的问题设计主题活动。如3.15与365,下岗与就业,老人与养老问题等等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内容。
2、依托社区体现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不但要源于生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依托社区,体现地区特色。首先可组织学生讨论家乡有哪些特色,你想了解些什么?然后共同确定要研究的问题。位于瓦房店市松树乡有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师们便利用了这一资源设计了《走进家乡——崂山》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崂山的沧桑历史和风景名胜,感受家乡人聪明才智;有的老师根据家乡驰名中外的特产产业这一特色,设计了《崂山茶》主题活动。组织学生了解家乡崂山茶的历史、种植、管理和制作工艺;还有的老师能根据家乡是水果之乡这一特点,设计了《家乡水果知多少》和《果树嫁接》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是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又有条件研究的活动主题,所以他们研究的兴趣更高,感受更深,体验更多,效果也更好。
三、走近大自然开发课程资源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云腾致雨,露结为霜,这一切就出现在学生身边,它既是简单的又是深奥的,既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拥抱自然,已成为时代赋予给我们的历史使命。
1、结合季节变化开发活动主题
大自然的风雷雨电,鸟语花香,春夏秋冬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从大自然的风貌与变迁中,我们可以开发出许许多多活动主题。如,春天来了,可设计《春天的盛会》引导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去搜集春天的故事,去描绘、歌颂春天,以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秋天到了,秋高气爽,秋叶飘落,漫山遍野瓜果飘香,可以设计《美丽的秋天》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体验收获的快乐。冬天来临,大自然将出现许多奇妙的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并根据观察到的奇妙现象去设计活动。如《奇妙的冬天》《动物冬眠》《千姿百态的窗花》《眼镜上的白雾从何来》《美丽的树挂》等等,通过对冬天里一些奇妙现象的探究,将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学会冬季自我保健的常识。
2、引导发现探究奥秘
儿童是自然之子,他们在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神韵中观察、发现、探索,感受与体验大自然的奥秘。如,近几年东北、华北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对这一自然现象同学们很感兴趣,有的老师便设计了《走进沙尘暴》主题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究沙尘暴的形成与防治,去了解它的危害。《家乡的石头会说话》主题研究活动,是老师根据家乡山上那千姿百态且赋有灵性的石头而设计的。
四、与学校生活相结合丰富课程内容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主要场所,是陶冶情操,浸染灵魂的地方。可以说它是一本丰厚的教科书。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资源,可以大大丰富综合课程的内容。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一门课程,它与各学科领域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育中拓展和加深。如:语文五年级的“了解家乡”实践活动,就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开展走进家乡,了解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课的“有趣的昆虫”“自行车转动的奥秘”“种子的旅行”“气候与季节”“影子的秘密”等,社会课的“通讯与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走进家乡”等学习内容都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主题统整,开展综合性的实践研究活动,这样,既拓展了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内容,又使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课中得到运用、延伸、重组与提升。
2、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特别强调与其它类型课程的整合,以及多样学习方式的整合。克服以往单一的学科知识逻辑序列的弊端,突出领域意识和问题意识。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有效结合。校本课程与综合课程资源可共享,因为他们在内容的选择上都是以学校为基础,以所在社区为依托,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一所学校无论是开发校本课程,还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都会受学校本身所具有的课程资源的限制而只能共同利用现存有限的资源,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中寻找研究主题。
3、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也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课程资源,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但可以丰富综合课的内容,也使德育教育更富实效性。结合少先队德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讨论研究,自主确定大、中队会的主题和分主题,并参与主题活动呈现形式的设计以及时间、人员安排,会场布置等活动。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利用各类节日开发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丰富的,除了研究探索与自我、社会、自然相关的问题,还可以开发各类节日资源。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也是综合课程学习研究的内容。如中国传统节日,西方的节日及校园的节日,这些节日都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把节日文化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引入到学生心灵之中,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古朴、典雅,西方文化的浪漫温情,校园文化的亲切热情。如《春节习俗知多少》《正月里来闹元宵》《粽子飘香》《八月十五月儿明》都是根据我国传统节日而设计的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去了解民间习俗,亲历活动过程,感受、欣赏元宵灯会,同时参与糊花灯,扎风筝,包粽子等各种动手制作活动。这样既可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又可以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近几年,学校的节日越来越丰富。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等,这些节日与学生更贴近,也深受学生的欢迎。所以,校园节日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一大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不但要积极参与校园节日活动,还要参与节日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形式的设计。让学生在乐中学,动中思,玩中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材料】推荐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06-2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总结06-15
综合实践活动体会06-23
走进综合实践活动07-17
综合实践活动教室08-18
综合实践活动鉴定11-06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09-10
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06-19
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06-28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