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课堂实录(共9篇)
1.别董大课堂实录 篇一
《别董大》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歌曲《送别》,让学生沉浸送别的氛围。
一、陈述导入,引入新课
师: “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是歌、是画,是泪水。在诗人高适的眼里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别董大(课前板书)
师:、对于董大,你有哪些了解? 生1董大原名叫董庭兰。
生2在家中排行老大,故称董大。:
师:课前老师也对董大这个人进行了了解,读读看,你对他又有哪些全新的认识?(学生自由谈)生1唐朝著名的七弦琴琴师。
生2曾得到宰相的赏识,受到奸人所害,被迫离开家乡。(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我们精心创设情景,让学生融入诗境,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让学生更深地走进诗的意境,课前让学生搜集董大的资料,深入了解了董大,才能体会到董大的心情,真正走进诗的意境。)
师:有了对董大的了解,相信读起来诗来会更有感觉。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读古诗,看看能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大声地读诗。
师:刚才看大家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谁也想读(指生读)评价孩子的读诗情况。
生1感情朗读。师:读得真有感情: 生2:有节奏韵味的读。
师:你读得真不错,有节奏韵味。生3读。
师:你读出了天气的凄凉之感。生4读。
师:你读出了朋友之间的鼓励,劝慰之情。(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为了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故设置了教师示范读这一环节,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一步步走进诗中。)
二、研读深入,品评感悟。
1、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送别情境:
师投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指2—3生读。)师:请大家结合注释,想一想,董大是在怎样的天气里离开的? 生1大雪天。读出雪大。生2北风呼啸的天气。读出风大。生3天气骤变。读出变化之快。
(现在的天气是北风呼啸,大雪纷纷,通过读“千里黄云白日曛”你知道之前的天气怎么样?青天白日,突然就变得大雪纷纷,可见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就象()的人生变化?请你读。)
师:本来被奸人所害,被迫离开家乡就是一件很无奈的事,看到现在的黄沙满天、大雪纷纷、断雁独飞,你能感受到董大的心情吗?
生:凄凉!孤独!悲伤„„
师:一想到要离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孤独前行,董大不禁感慨: 生:(缓慢、感伤地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师:一看到那被狂风吹散的断雁独飞,一想到他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命运,他不禁感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师:茫茫沙漠,日尽黄昏;纷纷白雪,寸步难行,这是何等的悲壮而凄凉啊!一个“曛”字,对于董大来言,仅仅意味着眼前的天气昏黄一片吗?还有什么?
生: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多让生结合着背景说)
生:还指董大的前途迷茫。
师:一想到自己悲惨的命运,一想到以后自己也许再也找不到可以懂自己的知已,在董大心中悠悠回荡的只有什么啊?
生:愁。(设计意图:强调“曛”字,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董大本遭奸人所害,被迫离乡已很无奈,而景的凄凉更让董大倍感伤感,由此引出“愁”。)
师: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诗人高适了解董大心底的这份愁吗?你从哪看出来?
引导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多读)师:深情地读。
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豪情地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师:自信地读:
生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君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 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众多的诗人都愿意与他有交往,并在很多诗中赞美了他的琴艺,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李颀称:董大轻轻地拂拭琴弦,四周的树叶都会被震落下来,他的演奏简直就是“通神明”,他的乐曲不仅能惊动人间,更连深山老妖也会悄悄地来偷听。真可谓是: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坠瓦。(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师:你觉得董大的琴艺怎样?
生1董大的琴艺高超,连深山老妖都来偷听。生2董大的琴艺高超,众多的诗人都愿意与他交往。生3董大的琴艺“通神明”。
师:此刻,你想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些什么? 生1你的琴艺高超,会有人赏识你的。
生2不用担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3董大你的琴艺高超,连深山老妖都来偷听,你会找到知音的。生4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你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要灰心。师:所以,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这样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所以,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这样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所以,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所以,面对即将远行的董大,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所以面对渐渐消失在茫茫风沙之中的好友董大,诗人依然在心底祝福,依然在心底高声呐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那么自信,那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来吟诵这首诗。
师: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诗人的激励才变得壮美动人,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生:试背,齐背。
师:提醒注意诵读的节奏与韵律。
三、拓展。
师: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你最喜欢哪首就背诵哪首。
生:自由背诵。师: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会忘记这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心的诗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别董大》详案 篇二
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预读古诗,质疑问难
1、同学们,我们平时积累背诵了许多古诗。今天老师想来听听你们背诵得怎样,那好,女生来《赠汪伦》,这首诗写谁送谁啊?
男生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又写谁送谁啊? 全班一起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是谁送谁啊?
2、同学们背得真好,你们发现没有,刚才我们背的诗都有一个共同点,谁最聪明,发现了?(都是送别的诗)
3、对,刚才我们背的几首诗都是送别的诗。板书:别 古人就把这种别离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诗。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他的好友叫——(补板书:董大)
4、你们通过预习了解了有关内容,你们对董大了解多少? 生交流。
董大是唐朝著名的琴手董庭兰。生不逢时,虽然琴艺不凡,但没有几个人去欣赏他的琴声。因此他感到心灰意冷,便决定离开京城。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好朋友高适赶来为他送行。(板书:高适)
5、高适是唐代诗人。因为当官最大当到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真实而有气魄。
6、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出示小黑板上的古诗。
7、这一课有三个生字,请借助拼音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字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8、看看这几个生字,能认识了吗。出示生字卡片“董”“雁”“莫”
指名教读,齐读,大组开火车读
9、指名读诗(2生),评议(声音字音、流利、停顿、感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理解诗意
1、请大家再次回到古诗,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2、好,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指名读)这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令人遗憾的,而此时天空也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看看描写了哪些景物?谁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生答师画横线(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1)、黄云? 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点拔:当时他们是在塞外分别,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2)“千里黄云”说明什么?天上一大片都是黄云。这千里黄云把“白日”也就是太阳都遮住了,太阳看起来都是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
(3)第二句“北风吹”,“雪纷纷”能理解吧?谁来说?(北风呼呼地吹,大雪纷纷地下)。
(4)在这昏黄一片的天地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同学们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红笔圈出)它正迎着漫天的黄沙,迎着呼呼的北风,迎着纷纷的大雪勇敢的飞翔。
(5)咱们把这两句诗再读读,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吧。再读一次,把这幅画面留在脑袋里。谁愿意一个人来试试。(这黄云好象没有千里/这雪不够大/„„提示生读出感情)
(6)这恶劣的环境,就好像是董大遭遇的困难和挫折。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这只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我们再来读读这两行,体会董大的心情。
3、诗人高适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又是如何安慰他,鼓励他的呢?一起读后两句。(1)高适的话是什么意思?
(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他这两句话里还含着什么意思?(只要有能力,有信心,总能找到欣赏你才华的人,找到发挥你才能的地方„„)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不会)
三、熟读古诗,品词析句
1、同学们,你们不知道,其实。诗人高适这时也是怀才不遇的时候啊!他一生无人赏识近30年,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这时的高适也是到处流浪,陷入贫贱的境地之中。他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鼓励好友董大,同时也在——鼓励着自己!
2、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你也要保重,继续努力不放弃,希望你有一天也会找到赏识你的人,„„)
3、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精读古诗,理解生成
1、多么情深意重的一对好友啊,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他们相互安慰,相互鼓励。(板书,鼓励)咱们一起把这首诗连起来读读,好好体会体会他们的深情厚谊。齐读
2、和你的同桌一起背背这首诗。看哪些同学背得快。咱们来个比赛
3、指名抽背。齐背。大组赛背。
今天我们复习了三首,学了一首诗。同是送别之诗,《赠汪伦》是以歌相送,是一曲李白、汪伦友谊的赞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以目相送,则更显深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犹如一幅清新淡雅的画;今天学的《别董大》则是以话相送,它一改离别诗的悲伤情调,体现出好友豪放洒脱的情怀。他们同是送别诗,却各具特色。(一边板书:歌 目 画 话)说到底,诗人是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板书:以心相送 以情相送)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带着这份情来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背诵,每组背一行,汪老师给你们读题目,你们接着背诗文。
五、品读古诗,链接拓展
同学们,古诗词是一个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离别诗在古代诗词里占有很重的比例,比如李白的送别诗就大约有160首左右,约占李诗总数的六分之一。送别,已经不仅作为一种仪式,一个话题,它已经衍生成为一种“送别文化”。这里再给大家推荐两首送别诗,抄下来,课后背背。(出示ppt)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板书设计;
《赠汪伦》 ——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目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话
《别董大》———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鼓励
别董大
以心相送
3.高适——《别董大①》 篇三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 董大:高适的友人。
2 黄云:形容风沙遮天蔽日之景。
3曛:日落余光,天色昏暗。
赏析:
缠绵淡的留别诗故有悱恻感人的韵味,慷慨豪放的赠别诗同感人。只是发自肺腑之言,都会给人慰藉,前两句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和送别的景物。悲壮却不凄凉。这时以内心来体验眼前的景物,表达自己的离愁别绪。对友人的叮咛质朴无华却深情真挚,给友人以前行的力量和信心。
4.别董大教学反思 篇四
户县花园小学 滕思凤
此次参加镇上的教学比赛,受益匪浅。我执教的古诗《别董大》,虽然精心准备,但有些地方效果却不很理想。董大因朝廷盛行胡月,作为一位享有盛名的古琴演奏家,却不受重用。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更让我理解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了。此次的教学比赛,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优点:
1.按照古诗教学六步法进行教学
浏览信息知诗人------自读课文知大意------查阅信息细理解-------合作交流再探究------表情朗读悟情感------自我检测显效益
2.充分运用了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
让学生随时都有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3.发挥网络声音的优势
(二)此次教学活动,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5.《别董大》教学设计 篇五
董
大
长沙县黄龙学校
王敏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抓住“黄云、曛”等字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特有的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珍重友情、乐观豪迈等思想情操的熏陶。【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古诗背景资料,即高适和董大当时的境遇,理解古诗内容。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珍重友情、乐观豪迈等思想情操的熏陶。【教学重点】
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背景,理解高适和董大“怀才不遇”的境遇、心情是本诗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积累:
CAI出示寓意深刻的古诗名句(配乐《送别》):
A、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晚唐)王贞白 B、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C、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杂诗》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我国历来被称作“诗的国度”,众多的优秀古诗文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精髓。几年来,大家课内外学习了不少古诗,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出示[课件一]
A.动物回家需引路,谁来帮它找家门 泥融飞(燕子)
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桃花流水(鳜鱼)肥
但爱(鲈鱼)美
(刚才大家把各种动物送进了诗句。)B.世上颜色千般好,该填哪种为最妙?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映日荷花别样(红)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下我们填的都是什么词语呢?)C.古诗名句垂千古,看谁马上吟得出?
①但愿人长久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
③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千里共婵娟)
(不及汪伦送我情)
(一片冰心在玉壶)
(希望大家把这些古诗名句熟记于心。)
2、小结,引入课题: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愿大家都努力成为一个“满腹诗书”的人。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二、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板题,提醒注意“董”字写法,齐读课题,问:你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预习情况:A、检查朗读(指名读、齐读)
B、交流相关背景资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资料作相应的补充、解说
4、小结:提前预习、了解背景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大家预习工作做得这么好,我相信,接下来你们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懂这首诗。
三、想象朗读,深入探究
(一)想象场景,体味离愁
1、自读理解:读读古诗的前两行,用笔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并边读边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句,遇到难点还可以找同学讨论。
2、汇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置疑:在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理解“黄云、曛”等字词。)
3、边读边想象: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看到的画面。
4、汇报:指名描述想象看到的画面。
5、赏图进意境:请看,这就是当时情景的再现(CAI出示动画图):北风呼啸,黄沙遮天蔽日;大雪纷飞,唯见遥空断雁,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啊!(板书:渲荒景抒离愁)
6、谈感受:置身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7、指导朗读:好朋友就要走了,你的心中有千般无奈、万般不舍,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才更能抒发你心中的离愁别绪?指名读、齐读
8、小结:从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也和这对即将分别的好朋友一样,胸中已被这离愁别绪堵得满满的。
(二)想象练说,感悟豪情
1、共话别: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高适或董大,你最想对好朋友说什么呢?(CAI示高适或董大话别图)
2、析诗句:诉不尽的离愁,道不完的祝福,但最能表达诗人心意的、最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舞的只有一句:CAI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A、理解“君”:君是古诗词里面用得最多的一种人称代词,这首诗中指代谁,还有哪些诗里有呢?
B、理解“知己”:“知己”是什么意思?对董大来说,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他的知己?董大现在正处于人生最不得意的时候,他最需要知己朋友给他什么?所以高适说——
3、悟共勉:其实,现在处于人生低谷、需要安慰和鼓励的不只是董大一个,还有谁?所以说,他这句话不仅是在对董大说,同时也是在对自己说。
(板书:歌豪言以共勉)
4、练朗读:虽身处逆境,却不悲观失望,可见诗人是多么乐观、多么自信!我们该怎样读这两行诗呢?指名读,评价,再读(要读出昂扬、豪壮的气概)
5、学运用:这句诗后来成了千古名句,人们经常吟来自励或勉人,那你觉得我们什么时候也可以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或别人呢?
6、励董大:董大是个人才,他才华出众却无人赏识,而今只有远走他乡。但我们坚信,只要他不灰心、不沉沦、振作起来,他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所以让我们再次鼓励他,也鼓励天下所有有才华的人——生再读
(三)感情朗读,加深体会
1、朗读指导:“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董大就要走了,让我们和高适一起吟诗与他作别吧!
教师指板书再次作全诗朗读指导:这首诗感情跳跃性很大,前两行语调应——低沉缓慢,后两行语调则应——昂扬激越
2、师配乐范读
3、自由练读、齐读,再齐读或背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拓展阅读: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别董大》以外,古人还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如《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CAI相机出示几首配画各种书法体送别诗。
2、课后作业: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学背古诗的热情很高,但课堂四十分钟毕竟是有限的,希望你们能把学古诗的热情投入到无限的课外学习中去,比如,课内我们学了《别董大》,课外你想完成什么作业呢?学生自主布置作业,教师随机编辑。
五、师生话别
板书设计:
渲 荒 景 抒 离愁
歌豪言以共勉(高适)
别
董
6.《别董大》高适唐诗鉴赏 篇六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高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简介
高适,生年说法不一,卒于七六五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天宝八载(七四九年)任封丘尉,不久即辞去,客游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后,升侍御史、谏义大夫。至德二年(七五七年),出任淮南节度使。后又任蜀、彭二州刺史,迁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官终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有《高常侍集》传世。他是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译文
7.《别董大》教学设计 篇七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三首之《别董大》
学习目标
1、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
3、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1、播放歌曲《送别》。(板书:别)
2、送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古人就把这种种别离的愁思化作了一句句真情的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补板书:董大)
4、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5、指名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6、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
2、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品读前两句。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
(1)指名读前两句诗并说理解。
(2)你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什么?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3)指导感情朗读这前两句诗。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教师范读)
5、品读后两句
(1)指名读。
(2)听了这样的话语,董大还继续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之中吗?
(3)从这真情的话语中,你体会高适对董大的鼓励了吗?高适会对董大怎么说。
6、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
7、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所以:
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背诵古诗。感受着这对朋友的深情,我们心潮澎湃。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么?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1、生比较,指名汇报。
2、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别董大
白日熏,天色昏黄
8.《别董大》教学案例分析 篇八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就是著名的送别诗《别董大》,这首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这首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大董庭兰。董庭兰与高适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当初董大被征入宫当乐师,成了宫廷里较著名的人物。高适十年寒窗苦读到京城考状元,中了榜。成了一位朝廷命官。在一次高适入宫偶遇董大,他们俩很谈得来,便成了知心好友,每一次高适入宫总要去找董大把酒言欢一番。十几年后,新皇帝上任,他也很喜欢听音乐,但并不喜欢听董大弹,觉得太低沉了。便把他逐出宫。高适得知后赶来送别董大,十几年的老朋友,即将分离,感触颇深,于是一首“别董大”成了朋友离别的千古绝唱。
但是,要让小学生学懂这首诗,需要学生对诗人高适和琴师董大当时的景况有所了解。高适,盛唐时期一位一心想入仕途报效国家的知识分子,但屡屡受挫,无人举荐赏识,漂泊多年毫无建树,内心充满郁闷和不甘;董大,一个七弦古琴的音乐圣手,可生在一个盛行胡乐的时代,一身绝技却难觅知音。这两位,是能互相欣赏的是知己。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日子总是很短暂的,这首诗就是在两人都怀才不遇,董大要离开时高适为董大做的。
运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悟感情”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古诗教学,是我多年来一直在尝试的教学方法。这首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已经不是问题,很多同学在很早以前已经会读会背,诗句的意思也能说得出来,但对诗歌的内涵一时还未能解读到位,对此,我认为该诗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读懂诗歌的感情上,从而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难点。这是一首很特别的送别诗,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感情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面进行突破。
一、导入直接入情入境。
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别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很难相会,相聚之后的离别,更是难舍难分,因此也留下了许多送别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别董大》。(板题)生读题,再读,读懂题目,读出感情。(1.别:都有不舍得意思,读时要带着淡淡的忧伤.)了解背景,介绍高适和董大。
(这样的导入既在一开始就创设语言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送别诗和这首诗的感情有所把握,又直奔感情这一主题,让学生在设身处地地读、悟,对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和探究的渴望大有裨益。)
二、学诗感受“感情”
让学生探讨两个大问题:
1、分别总是一个断肠的场面,总有千丝万缕的愁绪在心头,这首诗中有愁绪吗?诗人和董大此时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
(这是一个初具探究的教学设问。尽可能聆听学生的声音,有的学生觉得诗中没有愁绪,是对诗歌内涵还未感知。有的学生能从白日曛,北风,大雁,大雪等景物感受到凄凉,眼前凄凉景正好是作者心中愁绪的反映,诗人在借景抒情,对诗歌的内涵已经有所感悟。这时教师可乘机让学生争鸣:有的资料书说是一群大雁,有的说是一只孤雁,你觉得是一只还是一群?他们心里此时在想什么?在争鸣中让学生感受董大的孤单,离别的凄凉,在想象二人心里中感悟二人内心的郁闷和对前途未卜的惆怅,进而从诗歌的前两句悟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描述的是两个失意人。)
2、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大多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如《送元二使安西》;如《雨霖霖》,如《青门柳》,那我们今天的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这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探究话题,既让学生对送别诗有了整体的回顾与感知,又能给学生一个思想相互碰撞的空间。到底是以什么感情,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教师可做如下点拨: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诗言情,诗言志。本诗吐露的是什么呢?让学生小组探究,教师提供学习支持帮助:(1)根据最后两句推断一下,诗中诗人对友人说了什么?(2)如果把最后两句换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你读一读,觉得诗的内涵有什么变化?(3)对董大这样一个身怀绝艺,却无人赏识的失意人来说,离别之际需要什么?如果董大是你的朋友,你会对他说什么?在教师的点拨下,在学生的假象与朗读中,学生能悟到朋友情深,亦能悟出惜别时的依依不舍。能悟出知己就是在对方遭受挫折时给以安慰,失意的时候给以鼓励,相互欣赏,相互鼓舞。亦能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这样的学习帮助环节,既能让学生悟出诗歌的意境,又能帮助学生突破理解上的难点;既能让学生通过联想拉近与文本和作者的距离,又能通过对比朗读感受到诗歌中流露的慷慨与激昂,豪迈与坚定。谁解其中味?豪情句间藏!学生在朗读,联想,对比,假想中感受出本诗是以情相送!知己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相送!)
三、总结悟出“感情”
这首诗有什么特别之处?学到此处学生能明白了,它一改送别诗中的感伤,对朋友充满鼓励,赏识,让朋友在离别之时信心大增,踌躇满志。可谓是一样的送别诗,不一样的情怀: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四、读唱吟出“感情”
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
(整个教学以探究诗歌的“感情”之处贯穿教学的始终,有的放矢。通过学生朗读,合作探究,对比,想象,吟唱等学习方式按着读、释、悟、背、吟五步来展开学习,学生学得起劲,对知识有吸纳,有运用,可谓是有条不紊,水到渠成。)
五、拓展延伸扣“感情”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从表达的感情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表达的是离别时的留恋,不舍和伤感的愁绪;
2、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激励和关心;
3、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
4、借送别,抒发其他情感。
9.《别董大》教学设计 篇九
广西玉林市容县石头镇水口小学 黄艳梅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古诗三首之《别董大》。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困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困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教学理念】设计古诗主题教学,运用诗意语文的构建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与自我的心灵对话。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
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1.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2.介绍高适和董大。)
2.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设计理念:由古诗词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诗句的博大精深。从而使学生感兴趣。)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1.预习时大家读过了,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
5.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等等)
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
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指出温故知新。“莫”的意思。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这里指谁?董大。)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其它同学注意听,特别注意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节奏。(生朗读)
10.给点评,再提名读,指挥节奏。(设计理念: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以读为本,以读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领会诗句的意思。)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
(过渡:古诗词具有音律美,图画美,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而更在于以声传情。听老师读读。(师配乐朗读全诗))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1.怎样才能读出感情?
(生谈)。最重要的是品诗、赏诗,走入诗境,才能读出诗情。同学们再来读题。
2.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
(生答)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么。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学生画──黄云、白日、北风、雁、雪。)(板书:景)
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谈:凄凉、寒冷、空旷)这就是景语,景中的语言,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自己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5.自由读。
6.提名赛读。评价:这就读出了景中的语言(3名学生)
7.刚才我们在景外观景,现在我们走进景中,孩子们,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8.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谈)(预设,作以下回应:)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的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9.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景,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笔把这个字圈出来。
10.(板书:愁)。“愁”。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着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生在读时提示:可以联系背景和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来体会)
11.你怎样理解“前路”?(结合理解“知己”)
12.此刻我再来看这个“曛”,这昏黄不明的、迷茫的仅仅是指景吗?这“曛”不仅写出了天色昏黄,也写出了前途昏暗,分不清方向。
(二)品读第三四句诗。
1.说得很好,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适却写下的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板书:莫愁)
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出示课件)(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听。这就是董大当年善弹的那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
4.(学生回答后随机评点引导并让学生读相关诗句。)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所以,诗人开导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所以,诗人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所以,诗人这样鼓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所以,诗人这样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随机采访)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6.再来读题,别董大,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板书:情)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透过这个白日曛和长啸的北风,纷纷的大雪,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晴朗和阳光。)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全班练读)
2.指名个别读。点评:这景悲壮但不凄惨。谁再来读?提名读。(我又看到了一个小高适,乐观,豪放)(自由读。)再提名读。
3.荒凉的塞漠正因为有了英雄的襟怀才变得壮美动人,读出你的真情,读出你的豪放。(生齐读)
4.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心胸,对友人的真情)
5.怀着对诗人的敬仰记下这首诗,自己练习背一背。(指2-3人背。)
6.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来吟诵这首诗。(设计理念:理解诗句这部分,我通过大量的课件出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诗句意思。)
四、总结全诗,活用诗句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学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莫愁今日分别离,他日相逢是知己
2.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但今天的课堂也许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会不记得董大是谁,也许人们会忘记了这曾是谁留下的诗句,但却永远记住了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设计理念:活用诗句,是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了会不会用,这是关键。因此我在最后的一个环节教会学生活用诗句。)
板书设计:
别董大(唐高适)愁
景 莫愁
情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这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 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曛:昏黄。太阳落山时的余光。知己:知心朋友。识:赏识。
君:您。这里指董大。
19别董大
教学目标:
1、吟诵《别董大》,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和作者
《别董大》是唐朝诗人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他是唐玄宗时代的著名古琴手,当时盛行胡乐,他受到冷落,高诗送别他,也正是诗人失意的时候。
二、释题:
《别董大》:和董大告别。
三、范读诗歌(听录音带)
四、读诗歌,提出疑问。
读诗歌,借助注释想象诗意,提出疑问。
五、试讲诗歌描写的景色 1.同座对讲。2.指名试讲。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失意的境遇。)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
(写雪中景致,也隐喻和董大即将分手远行)
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
六、指导朗读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语速较慢,要有凄凉之情,空旷之感。后两句要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
七、读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总结
诗的前两句写北国风光,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是一首发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学生活动设计]: 朗读
感悟
【别董大课堂实录】推荐阅读:
掌声课堂实录06-17
春酒课堂实录08-21
《三亚落日》课堂实录07-05
哦,香雪课堂实录07-05
课堂实录李镇西07-07
《荷叶圆圆》课堂实录08-12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09-08
活板课堂实录09-15
白杨礼赞课堂实录10-28
小学科学优秀课堂实录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