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领导力和领导科学(共8篇)
1.中国特色的领导力和领导科学 篇一
(本教案部分内容借鉴了市第三中学潘冬老师的教学设计,在此,本人向潘冬老师表示感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理解这一政党制度的优势。
2、能力目标: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参与政治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使学生理解我国实行这样的政党制度的必然和必要性,使学生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并引导学生将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比较,从理论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迎宾曲》配合屏幕显示的大会图片,营造大会气氛。刚刚过去的三月,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那就是“两会”,同学们知道是哪两会吗?
[幻灯]2006年3月5日——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导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在这里诞生。
3月3日—3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大家对全国人民大会已经有所了解,知道它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那么政治协商会议都有哪些方面的人参与?主要涉及哪些问题?它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今天一起来走近政协去了解政协。[屏显]政协委员的“喜、怒、哀、乐” 喜:意见被采纳
政协委员们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多处修改意见被采纳。政协委员们审议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多处修改意见被采纳。众多政协委员提案被《十一五规划纲要》采纳。…… 怒:大胆直言
3月4日,政协委员钟南山在政协医卫界会议上当面“质询”药监局 领导,坦言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药监局负有责任。哀:失职挨批
张艺谋巩俐等委员缺席政协会议遭民众“炮轰”。乐:成果丰厚
政协提案委员会共收到提案5030件,立案4898件。
提案反映出,委员们格外关注的问题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节约资源、教育公平、就业和再就业、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
[屏显]问一问:这届政协主席是谁?贾庆林:中共党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届政协主席
想一想:政协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会议吗?(学生:不是)
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员,不仅仅是共产党,还有很多,[屏显]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组成
大家可以发现,在我国大陆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其他八个政党,我们称之为民主党派。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民主党派的有关概况。
[屏显] 我国各党派概况(名称、成立时间、组成人员、有代表性的著名人士)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探究与共享] 你能从镜头一和镜头二的比喻中,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吗?(学生)
师:要回答这些问题,这需要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屏显]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今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一、参政执政 特色鲜明(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其特色到底体现在哪里?让我们全面来了解它的基本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师生合作分析)
①共产党:执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共产党执政的实质: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②民主党派:参政。民主党派享有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那么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从以下的材料中同学们能否得出结论。[屏幕显示] 材料一:中共中央就大政方针等问题同民主党派协商已形成制度。中共中央通过召开协商会和座谈会就国家机构领导人选、社会经济建设重大政策、修改宪法等重大问题,同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广泛听取意见。材料二:全国31个省、市都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或助理,目前全国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局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3.2万。全国担任各级人大代表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17.6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7人,常委50人。
[屏幕显示]民主党派参政: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③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屏显]历史镜头:1948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民主党派纷纷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
1948年5月,致公党在宣言中提出:“无疑我们得承认中共是领导者和召集人。”
1949年1月到达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55名代表联合发表意见,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为推进革命,建设新中国而尽力。
1949年3月,民盟中央致函毛泽东表示“愿以至诚接受贵党之领导”。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拉开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历史序幕。
这些历史镜头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说明民主党派经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和共产党的长期合作的过程,体会到了共产党巨大的凝聚力,认识到共产党“代表着国人的希望”,作出了一致的选择,承认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意味着多党合作具有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①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个党派才能团结合作。
②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必须以之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学生)
[你注意了吗?]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ADE)A 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
B 组织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政治上)(组织上互相独立)C 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互相监督)D 在法律上平等的关系 E 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屏显] 政协的冬天
1966年,十年“文革”**开始,政协工作停顿。1975年7月,当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尽快召开五届政协会议,但遭到“四人帮”的破坏,未能召开。
直至1978年,停止活动13年的人民政协开始恢复。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学生)
[屏显] 1993年3月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进宪法。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宪法意味着什么?(学生)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1)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样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享有政治自由、政治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权利)
(2)都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民主协商,互相监督。(义务)多党具体如何开展合作呢?怎样保证多党之间长期稳定地展开合作?要解决这个问题,多党的合作就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机构。
5、政治协商会议
[屏显]全国政协共设34个界别
从中可以看出政治协商会议是什么样性质的组织?(1)人民政协的性质:(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重要机构。(2)爱国统一战线组织(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3)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
①政治协商:对国家和地方的大针方针、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及政协内部各方面的关系等问题在决策前或决策执行中进行的协商。②民主监督:对法律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批评等方式进行监督。
③参政议政: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判断]
1、天津的56名政协委员提交了有关建立环渤海经济圈的提案,引起国务院重视,环渤海经济圈建设被纳入十一五规划。(参政议政)
2、长春市政协6个专题调研组经过数月深入调查结果显示,59.5%的人认为长春市执法人员素质低;85.5%的人认为执法部门存在不作为情况,59.3%的人对执法部门工作不满意.这份调查报告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民主监督)3、200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意见和建议。(政治协商)
注意:人民政协不同于国家机关,它不能直接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政协的提案、建议案没有法律约束力,也不能直接去处理行政事务。
师: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但是有些人对我国的政党制度有这样或那样的误解。
[明辨是非] 观点一: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一党专制。观点二:我国的多党合作就是多党制。观点三: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也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学生讨论,分析)
师:观点一:错。我国存在8个民主党派,都有法律赋于的参政权。
观点二:错。多党合作不等于多党制,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不是轮流执政的关系。多党制
私有制,不同利益对立竞争
我国的多党合作制
公有制,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观点三:错。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执政与参政的亲密友党关系。
师:所以我国的政党制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20个字: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这个政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二、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请结合课本P72、73页内容,根据你的体会谈一谈,你认为多党合作制度有那些优势。(学生讨论)
(1)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师;所以我们更要明确,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2)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①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
③主张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必将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2.中国特色的领导力和领导科学 篇二
2009年, 中国电信的用户群从2800万到5600万翻了一番, 并且现在每天增加10万用户, 或每月超过300万用户。该运营商在短短九个月内还完成了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网络部署, 将其电子冲浪的EV-DO Rev.A移动宽带服务业务推广到284个城市。目前覆盖500多个城市的网络的迅速扩张, 已通过600多套cdma 2000手机和广泛数据设备的空前选择而增辉。中国电信拥有514万3G移动宽带用户, 并打算于2010年底超过1亿无线用户总数, 这将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cdma 2000运营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的数据, 中国的互联网仅2009年就增加了8400万用户数, 而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连续第二年几乎翻了一番。因此, 中国所有互联网用户的几乎61%在移动设备方面正在增长, 但该国目前只拥有1600万3G用户。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MIIT) 指出, 这种现状即将迅速变化, 预计在未来三年中国的3G用户数将增加到5亿。工信部预测这个用户数中超过40%将是EV-DO用户, 从而创造将在未来几年推动行业发展的用于3G CDMA的经济规模。
中国电信将通过投资117亿美元, 以在2011年扩大和优化其cdma 2000网络, 并通过继续扩大其销售渠道和向其用户提供更大范围的设备和服务, 来刺激这种增长。该运营商与100多个公司建立了cdma 2000 Handset Alliance (cdma 2000手机联盟) , 目前从80多个制造商采购设备, 并采用强大的应用软件储存器和“Open Abilities (开放能力) ”发展计划来补充这种设备选择。
3.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的科学指南 篇三
一、全面加强学习,提升领导干部过硬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在中央党校就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学习和严格党校的学风建设多次发表讲话。要求“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知行合一;提出“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想问题、作决策,自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办事;提出“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把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作为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指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讲话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能跟上时代节拍,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在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没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没有解决复杂问题、处理困难矛盾的能力,是当不好领导干部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知识恐慌”的紧迫感。应当着眼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十三五”时期发展任务,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刻领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特点,深刻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趋势。要自觉学习,不仅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更是关乎党和国家的大事情;要善于学习,不仅学习书本知识特别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要学习党史国史、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方面有用的知识;要学以致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着力弥补能力知识上的短板,把研究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要养成习惯,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增强把准方向的政治定力,培养察势谋事的综合素质,提高攻坚克难的决断能力,提升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
二、深入调查研究,实行领导工作科学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求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强调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等,对加强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
正确决策、推动创新、破解难题都需要调查研究。领导干部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深入到社会客观实际之中,对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能够达到揭示发展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事物发展的目的。在我们党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调查研究已成为做好领导工作的优良传统。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找准问题、把问题的规律和本质把握准确,才能检验认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才能实事求是、使思想行动和决策符合客观实际。领导干部经常开展调研,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为事物之间存在差异,事物也总是变化的,作决策必须建立在对事物差异性的准确把握和对情况变化的客观分析之上。做好领导工作,必须学会运用“眼睛向下”、“有的放矢”、“解剖麻雀”、“全面调查”、“由表及里”等有效方式,运用问卷、观察、访谈、蹲点等直接方法和文献、媒体、网络、信函等间接手段,运用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亲自出马”,多观察、勤思考、善总结,全面了解和及时掌握情况,既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又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失误,这也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工作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调查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理念、良好风气和不懈追求,把调查研究的过程当成提高能力、评估政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一致,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三、培养哲学思维,掌握有效领导方式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我们党走过的95年光辉历程时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学习辨证唯物论,有助于领导干部客观认识事物;学习唯物辨证法,有助于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学习实践认识论,有助于领导干部把握事物的本质;学习唯物史观,有助于领导干部把握社会历史状况。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强调提高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能力;强调提高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历史思维能力;强调提高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辩证思维能力;强调提高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地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创新思维能力;强调提高全局意识、协同意识,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抓工作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的系统思维能力;强调提高运用法治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法治思维能力;强调提高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的底线思维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要求将提高领导工作方式方法摆在领导工作重要位置。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就提出“领导方法要适应改革形势”,“使我们各级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方法适应经济翻番的需要”,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撰写《要讲究领导艺术》、《要学会十指弹琴》、《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等关于领导工作方法的文章,担任总书记以来,就治国理政提出了许多处理重大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专门就学习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毛泽东同志这篇著作,学习掌握科学的领导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
领导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思维。“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在工作中深学笃用,融会贯通,让哲学思维为政治素质提供认识论基础,为能力素质提供方法论基础,为人格素质提供人生观基础。通过学习哲学,善于运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从全局看待问题,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关键问题,善于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筹兼顾推进工作,善于根据事物演变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切实增强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本领,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各种重大关系,着力提高领导工作成效。
四、践行新的理念,推动“四个全面”相互促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根本保证有机联系起来;提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具有重大的引领性,对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基本问题的本领提出了新要求。
把握新发展理念,不仅是政治性要求,而且是知识性、专业性要求。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多次强调,领导工作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承载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认识和思想、凝聚人心和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着眼解决我们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弊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意识和思想作风,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用心谋划和推动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着眼促进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全面从严治党,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明确管党治党责任,划出纪律红线,加强监督执纪,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仅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转变和知识能力提升,也涉及一系列工作关系、社会关系、利益关系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坐而论道,一定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要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紧紧围绕战略目标不动摇,紧紧扭住战略举措不放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打破“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深入分析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分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本职工作领域遇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措施,善于用新理念指引新实践,用新思路谋划新发展,用新举措推动新进展,用新办法解决新难题,努力开拓发展新境界。
五、增强担当意识,狠抓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真抓实干,要求领导干部“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他认为,作为领导者,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敢于担当,就是抓工作要严要实。在福建工作时提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主政上海仅7个月,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重塑了上海形象,为上海未来5年发展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他多次告诫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他满怀深情地说:“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提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导向”,强调“特别要注意选拔那些原则性强、对群众感情深、一身正气、敢抓善管和工作中有思路、有激情、有韧劲、贡献大的干部,进一步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对那些不讲原则、不负责任、不敢碰硬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
针对一些干部存在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的问题,总书记强调要更广泛更有效地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同时,提出“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积极营造敢于作为的从政环境,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这些要求,既用党的纪律约束干部,又用党的政策保护干部,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当成为各级领导干部推进改革深化、落实改革任务的重要遵循。
大事难事看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担当意识,提升抓落实的执行力,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政治立场上要有担当,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事业发展上要有担当,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推动上要有担当,勇于攻坚克难解决问题。各级党委应当把是否树立责任意识、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善于狠抓落实,作为衡量领导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
4.浅谈中国特色领导力 篇四
随着上世纪西方管理思潮的涌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管理者开始有意或无意践行着其中的管理思想。但是中国的国情又与西方世界显著不同,一党执政的政治体制、不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五千年传承的古老文化,东方人独有的处世哲学,以及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变数和不确定性。所有的这一切注定了我们的企业——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而企业的管理者,也必须具备中国特色的领导力,才能带领企业在中国这片充满机遇的市场中寻得一席之地。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中国特色的领导力?中国特色的领导力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又有什么样的弊端?我们又能如何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的领导力?
西方的领导力模型提出了诸多优秀领导力所必备的素质,如决策能力、对形势的掌控和判断能力、人际关系及影响力、应变和危机处理的能力、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目标等。毋庸置疑,这些都是东西方优秀领导力存在的某些共同的特征。但是,很多成功的西方领导者将他们的优秀特质带到中国来的时候却往往并不得法,屠龙乏术。究竟是为什么呢?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在中国的管理实践中,除了企业管理理论外,还有一支“看不见的手”在发挥作用,即文化因素。根植于古典“中庸”之道和“无为”文化的中国特色领导力应更多的带有本土色彩,如集体主义、等级观念、英雄模范的带头效应等。如果用黑白两色形容东西方的领导力差异,那么西方的领导力就是一黑一白的两块砖,是非黑即白、泾渭分明、直来直往非此即彼的方式。而中国特色的领导力就像是太极图,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顺势变通的方式。也就是说,西方的领导力模式更多的是种直线式的方式,而中国的领导力模式则是融合了诸多因素的辨证式的方式。而抛开东西方共有的那些领导力特质,笔者认为中国特色领导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国特色领导力是“上级优先领导力”。
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形成了牢固的“君臣”等级观念并延续至今。当今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企业,都讲究“我如何通过领导别人,才能被上级领导所看重,得到提拔和重用”。尽管东西方领导的最终结果可能都是企业绩效得到提升,但
中国特色的领导力更在意的是“我这样做,我的上级领导会怎么看,我能得到什么利益,最好的结局是企业绩效也提高,上级领导也满意,下级员工得到利益,最终我也得到利益的多赢局面”。因此在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上面”的利益是否得到损害,如果没有,那就会大胆的去放手开展工作。如果会损害“上面”的利益,那么就采取中国人最擅长的“中庸”之道,折中处理或者干脆“无为”而治。
二、中国特色领导力是“集体主义领导力”。
相较于西方,我们更加肯定的是集体的作用,集体的荣誉。放在大处说,企业都处于社会主义大集体之中,企业的产品、服务首先要满足大集体的需要,企业的决策要符合大集体的标准。只有顺势而为,适应大集体,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往小处说,企业内部是由一个个的小集体组成的,财务部门、营销部门、技术部门、服务部门等等。在西方,企业员工遇到问题可以直接给企业一把手发邮件或对话,更注重个人才能的成长和个人荣誉的积累。而在中国,如果财务部的张三直接给企业一把手发邮件反映问题,那么可能整个财务部在一把手眼中都会存在问题。在整个企业层面来看,各个小集体内部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联系。因此,企业的领导者会考虑到员工的个体行为对整个集体的影响情况,从而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员工向着集体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前进,当然,其中“多赢”局面是最理想的结果。
三、中国特色领导力是“典范楷模式领导力”。
企业的领导者往往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他们的谈吐、举止、气度、德行都对下属员工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在企业中,领导者的身教往往大于言传的作用。而中国人自古就有英雄情结,员工会不自主的去追随崇拜或者模仿企业领导者的风格,进而在无形中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比如说华为。华为被广为人知的“狼”性文化就是以任正非为核心典范发展起来的。军人出身的任正非熟读毛泽东选集,将毛泽东战术思想带入商业战场,如“狼王”一般,凭借出色的商业嗅觉和应变能力,从外强林立的通信市场中带领华为一步步走到世界通信设备巨头的位置。而华为也在一次次的考验中如凶狠的“狼群”将竞争对手击败。
四、中国特色领导力是“自我修炼领导力”。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被列在首要位置,是随后发
展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日益增多。可以说,很多企业在创业初期就要面临全球的竞争者,而不是以前那样面对一个区、一个县、一个市的竞争者。多元化和更加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领导人要有过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应对挫折失败和吸取教训反思的能力。以前要做到“吃一堑,长一智”,现在要做到“看别人吃堑,长自己一智”。通过频繁的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形成持续“自我修炼”的习惯,不断从工作中,从别人的眼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善,才能散发出人格魅力。进而借由“典范楷模式领导力”的影响,通过以身作则,有效地激励他人、团队和企业,最终达成“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领导境界。
通过以上分析,中国特色领导力的在本土化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优势和劣势是显而易见的:“上级优先领导力”使得企业上下级关系平稳和谐,企业无需在内部沟通和内部关系的问题上浪费过多资源,下级可以四平八稳地贯彻上级思想,不会出现太大的信息传递失真;但同时这也阻碍了下级创新变革的动力,增大了上级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毕竟下级才是最接近战场的地方。“集体主义领导力”使得企业这个大木桶的短板减少,各部门间协调发展,避免了企业发展的失衡;但这无法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的惰性,毕竟每个人只要做到平均水平便好。“典范楷模领导力”使得企业凝聚力增强,人心所向士气高昂,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会相对更轻松,不适应企业文化的员工可能被淘汰,留下的都是有相同理念的员工;但或许其中有一种“赌”的成分,一旦典范楷模所代表的企业文化精神被证明不适应当前环境,转变意味着巨大的代价,不转变则意味着衰落甚至死亡。“自我修炼领导力”使得企业领导持续学习不断提升,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活力,使企业的心脏蓬勃有力;但很可能下级和普通员工并不能很好的追上企业领导的脚步和思路,企业的血管还停留在老化的阶段,如果最终两者差距过大,那么结局只可能是——更换心脏或更换血管。
而针对中国特色领导力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并不存在某些措施能够一劳永逸的将其改进或消除。再优秀的领导力模型,也会有其瑕疵,没有最完善的,只有更合适的。适用于一汽的不一定适用于比亚迪,适用于华为的不一定适用于中兴。我们所能做到的,只不过是以不变的原则去应对变化的形势,以变化的手段去应对变化的环境。最终能够通过中国传统与现代、中西方相结合的优秀文化
5.中国特色的领导力和领导科学 篇五
(5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59)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
(60)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了鲜明生动的阐述,他强调:“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监委、、、,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党政关系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我们对党政关系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处理好党政关系,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在这个大前提下才是各有分工,而且无论怎么分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2.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61)船重千钧,掌舵一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确立和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曾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建立领导核心,反对‘一国三公’。”邓小平同志强调:“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九千万名党员的大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就没有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会导致各自为阵、各自为政,那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62)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党的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展现出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非凡政治智慧、顽强意志品质、强烈历史担当、高超政治艺术,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把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这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服从核心、维护核心就是服从大局、维护大局,就是最大的政治。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强化认同,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63)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权在党中央。地方和部门的权威来自党中央权威,地方和部门的工作是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落实。党的任何组织和成员必须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必须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
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表明,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什么时候党中央有权威,党就有力量。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决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就是要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听党指挥、为党尽责,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自觉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维护党中央权威、向党中央看齐,这个逻辑不能层层推下去。核心只有党中央的核心,看齐只能向党中央看齐。
(64)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完全一致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民主集中制包括民主和集中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离开民主讲集中,集中就成了个人专权专断。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离开集中搞民主,就会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
我们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制度,是民主和集中紧密结合的制度。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全党智慧,体现全党共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这样做,既有利于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避免发生重大失误甚至颠覆性错误;又有利于克服分散主义、本位主义,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形成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是说不要民主集中制了,不要发扬党内民主了,而是体现了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的正确集中,把这两者对立起来是不对的、有害的。
4.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65)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会,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在中央政治局及其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要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负责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其他方面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同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调整相衔接,保证党中央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所有党组织都要贯彻落实。要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理顺党的组织同其他组织的关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努力从机构职能上解决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政军群的机构职能关系问题,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机关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各领域各环节。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体系,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等,推动各类机构、各种职能相互衔接、相互融合,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协调行动、高效运行。
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党组、最高人民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加强向党中央报告工作。研究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或作出重大决定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执行党中央重要决定的情况要专题报告。遇有突发性重大问题和工作中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党员、领导干部在涉及重大事项、重要工作、个人有关事项时,要按规定按程序向组织请示报告。要把请示报告和履职尽责统一起来,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该负责的必须负责,该担当的必须担当。
5.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66)领导近十四亿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从总体上看,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如果不抓紧增强本领,久而久之,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党的提出了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明确要求。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善于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只有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着力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才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6.中国特色的领导力和领导科学 篇六
当前,我国正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防汛救灾时刻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一手抓抗疫,一手抓抗洪,广大党员干部把“关键在党”作为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行动指南和制胜法宝,经风雨保持定力,壮筋骨抢抓机遇。
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大的国情”精神坐标,丝毫不动摇。从嘉兴一叶扁舟缓缓驶来到巍巍巨轮领航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用实践、人民、历史反复检验“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个根本遵循。在战疫救治战线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最大优势,凝聚起人财物、制度保障的磅礴力量,拉网排查、网格管理、协同防治,各项决策部署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要以党的领导为中心点,立足大局下好“一盘棋”,坚持全面、辩证、长远看问题,牢固树立行动“风向标”,激发正能量,调动积极性。要始终坚持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夯实战疫一线、防汛一线“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本领。要将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团队精神串联成线,在攻坚克难、闯关夺隘中丰富精神谱系,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进取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正身固本、立言培元。
集结“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制度优势,丝毫不偏离。发挥“众星捧月”这个“月”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让目标建设紧紧围绕在、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指引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在各个领域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的正确性先进性,全身心摆进去,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绝不做左右摇摆、随风飘荡的“墙上芦苇”。另一方面,要在贯彻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下把牢新征程发展方向,将自身进步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用党的理论领航道路、用党的建设统筹发展,保障制度落地、执行到人能够规范性运行、整体性提升。同时要致力于成为社会所需人才,激活“分子、细胞”动能,锻造扎根基层、冲在一线的斗争本领能力,永葆追梦之姿,广泛凝聚合力。
7.中国特色的领导力和领导科学 篇七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根基, 随着实践的深入和发展的前行, 任何理论学说都无法一尘不变, 它需要后人在正确的基础上继续完善, 使得其不断地丰富与创新。从列宁时期的帝国主义和一国首先胜利理论,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成果, 都是围绕着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创新以及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理论创新的。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和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共性。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 都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所以, 社会主义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情的特殊性更加明显, 首当其冲就是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共性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性结合起来, 走中国式的社会发展道路, 突显中国自身特点。“中国特色”有其系统的理论内涵和观念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邓小平理论, 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并且是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邓小平理论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 与会议决议之中。中国共产党将该理论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2年为基本理论命题提出的阶段, 1982-1987年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的时期, 1987-1992年为理论走向成熟, 确立体系的时期, 1992-1997年成为理论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的时期。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 由此得名。该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中, 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产生或引用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被统一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是因为:一,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二,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三,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 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 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 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 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 进行正确分析, 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四, 总起来说,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 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 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 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 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 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党如何更好地践行这“三个代表”, 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可以说,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 同时, 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 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 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 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 带领人民胜利前进, 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 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 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在党的十七大上, 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 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一,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二, 全面发展观。三, 协调发展观。四, 可持续发展观。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 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 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 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说, 科学发展观, 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指出, 科学发展观, 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 也不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科学分析, 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又是具有世界历史范围意义的重大创新。半个世纪的锐意改革与不断进取, 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屹立不倒, 这也如同世界的一个窗口, 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它用不断更新的理论丰富和拓宽了科学社会主义, 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辟了广阔前景, 同时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要:科学社会主义, 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是关于人类认知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它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地被完善、被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形态和具体表现, 而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也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选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1997:507.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选 (第3卷) [M].人民出版社, 1997:294.
[3]张治银,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开创者[J].中共天津市党委学报, 2009, (01) .
[4]边立新.应当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一读《邓小平的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源》有感[J].理论前沿, 2009, (04) .
8.中国特色的领导力和领导科学 篇八
上一次是斯诺,也是美国人,在1936年,他到延安,找的是毛泽东。同样是向西方介绍中国,不同的是,斯诺的《西行漫记》引发了西方热血青年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而70年后的库恩,却引起西方媒体对其客观性的质疑。问题的焦点是中国不可思议的巨变。
但有一点库恩和斯诺命运是相同的——他们都成为了中国领导人可信赖的好朋友
刚进入2009年,罗伯特·劳伦斯·库恩来到北京,为他的新书《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做宣传。此书的英文版将在2月由约翰威立出版社在全球发行。
这是他第二本引起中国媒体关注的图书,此前一本书是2005年出版的《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因为《江泽民传》一书,库恩,这位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人,在中国进入了拥有广泛知名度的中国领袖传记作家的行列。同时为人所知的还有他的其他身份——花旗集团全球投资银行的高级顾问,全球体育、传媒和娱乐公司国际管理集团(IMG)的高级合伙人,库恩基金会董事长等等。
1989年,应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邀请,作为投资银行家和科学家的库恩第一次来到中国。自那时起,库恩就在重组、并购、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科技、媒体、文化、中美关系、外交事务和国际传播等方面向中国政府提供咨询。
库恩为中国所做的事情让他在中国建立了广泛的高层人脉,并因此获得信任,这从《中国30年》长达300多人的致谢名单上可见一斑。包括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都是库恩的采访对象,300多人的采访名单上还有各部委主要负责人、各省市区地方大员和国有大企业老总以及各行业的精英。
因此,《中国30年》一书,与其说是一个美国人眼中改革开放的故事,不如说是一本向世界介绍中国和她的领导人的书。书的序言中,库恩明确指出,“本书的主旨在于,对中国领导人的思维方式给出证据,并且作出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库恩会在书中着重解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我通过这本书关注中国领导人的思维方式,为的是达到两个目的:回击中国威胁论,帮助世界了解中国。”接受采访时,库恩清楚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他的写作意图。
“在不开放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新闻周刊:很多媒体已经问过你,为何《中国30年》一书很少触及中国的负面问题,你的回答是平衡很重要,但是真实更重要。问题是,如果不触及负面,是否有损于真实性?
库恩:在一定程度上,我同意你的观点。我要指出的是,我的书稿涉及中国许多问题,包括收入不均、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中,我还花了许多笔墨来写腐败问题。
我这本书是写给西方读者看的,向他们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介绍中国领导人的所思所想。所以我会从一个宏大的角度,把中国的负面问题放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背景下来看待。总的来说,中国取得的成绩多于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成绩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还有待于认识到中国的成绩。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王洛林对你说:“中国的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对外开放推动的。”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库恩:我采访王洛林先生的时候,觉得他提出的这个观点非常好。在我看来,中国改革的步骤,首先是思想解放,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然后是开放,开放后才认识到世界发展的规律,把这些规律引进中国,然后进行改革。
但现在有些中国人说,中国可以在不开放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
中国人的精神和自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新闻周刊:你认为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巨变,算不上30年中国最根本的变迁。你在《中国30年》中指出,发生在这个国家的最重大变化,是中国人的精神的转型,还有越来越广泛深入的个人自由。能具体谈谈你理解的中国人的精神转型吗?
库恩:在我看来,一个国家的真正价值在于人们的思想而不是物质财富。从50年代的反右斗争,到大跃进,再到文化大革命,几十年的政治运动,导致中国人的精神状态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人们彼此之间非常害怕,父母和子女相互提防,夫妻间也小心翼翼,人们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像自然界,如果一个动物遭受电击的话,它就会有一种本能的谨慎,套用一句中国老话,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但再看看今天,现在人们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人们通过手机发送短信,甚至是政治笑话。今天的中国人,在展望未来的时候,充满了自信,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人的精神和自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30年》里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就是对中国标语文化的观察。你认为,尽管今天市场取向的格言传递的信息与过去激励革命的格言完全不同,但沟通的方法是一样的。可否这样理解:经过30年的变迁,中国人的思维虽然发生了变化,其实是不彻底的。请谈谈这个话题。
库恩:这是一个有趣的观察点。你讲的不彻底性是从变化的过程来看的,我更加注重的是内容而不是过程,这是我们俩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的不一样。在我看来,现在(标语)内容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一直以来,中国的确是通过标语激励民众的,过去的标语诸如“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资本主义”,现在虽然仍运用同样的方式,但它的内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我在海尔看到的是“绝不对市场说‘不’”。
当然,从长远来看,转变的过程没有完成,我对此也不太满意。但应该看到,中国还在继续变革之中,如果步伐过快或是方式过激,都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现在中国政府正用一种人们熟悉的方式来做这种巨大的改革,我是非常赞赏的。
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中国社会各界,关于30年的回顾做了许多文章,弥漫着一种缅怀的情绪在里面。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人的这种情绪的?
库恩:80年代中国人民经历的是一场巨大的转变。改革的效果在80年代才出现,1978年的“真理标准”的讨论和一些哲学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当时中国的经济并不发达,但是,人们经历的情感变动是巨大的,所以人们会在一定程度上缅怀80年代。
相比于今天,人们也在谈论政治改革,但这种改革与中国社会现实更贴近,比如胡锦涛主席强调提高党内透明度,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也许,今天人们对政治已经不那么感兴趣了,但是今天中国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新闻周刊:你也注意到,对于中国来说,1989年是一个分水岭,你在书中也提到了一些现象和事件,而你个人正是1989年来到中国的,对于80年代和90年代整个中国气质的变化,你如何评价?
库恩:从80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开始从农村进入城市,导致了通货膨胀,引发了一些问题,对于改革步伐问题,中国共产党内有些争论,后来学生开始上街游行,造成了一定的动荡。
我正是那个时候来到中国的。当时人们对政治非常感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我对中国的兴趣。
的确,当时的中国人充满激情,但人们对现实认识不足,思想相对超前。在我看来,这种80年代的激情有一些天真的成分。当然,如果我自己处在80年代的中国,也可能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
而90年代,中国的经济政治迅速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增长。
“我对中国现在的领导人和将来的领导人都持有乐观的态度”
中国新闻周刊: 有学者说,从毛泽东时代到胡锦涛时代,中国正在由强人政治向常人政治转变。你如何评价胡温领导集体?
库恩: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再到江泽民时代和胡锦涛时代,中国确实是从强人政治走向常人政治。毛泽东逝世以后,一个常人是无法解决中国的问题的,中国需要一个强人。正是邓小平使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
江泽民时代,中国向正常国家转变,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
每一代中国领导人都是应运而生的,他们面临的问题不同,领导方式当然也不一样。
在我看来,胡锦涛这一届领导集体充满了智慧,我尤其赞赏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这个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不仅仅是科学的政治思想,同时对中国当下复杂的问题有很强的适用性。
中国新闻周刊:十七大之后走上中央领导岗位的领导人,大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岁月中接受高等教育并成长起来的,他们基本都是你的采访对象。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你认为他们与老一代领导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库恩:江泽民之前的中国领导人是从革命年代走过来的,江泽民这一代领导人,既经历过革命年代,也经历了50年代和文革时期,他们是承前启后的一代领导人。
相比中美两国领导人,我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一个笑话:美国的领导人大多出身于律师,而中国则是由一些科学家或工程师担当领导人,中美两国领导人不能更好地交流,不是文化上的差异,而是律师和工程师之间的交流障碍。
当然,我不是说工程师和科学家当领导人不好,但一个国家不能全都由工程师或科学家担当领导。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现任领导人更加多元化,他们有学经济的、有学法律的,而且大多数人拥有研究生学历,甚至还有博士学位,他们高度职业化,大都管理过两三个省份,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些领导人经历了文革,对中国的问题有很清醒的认识。他们会直面中国自身的问题,不会对中国采取革命式的手段,只会进行渐进式的、考虑周全的改革。他们参与国际事务,不会过分强调中国的国际地位。总之,我对中国现在的领导人和将来的领导人都持有乐观的态度。
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中国的政治,你在书中肯定地指出,“现在以及不远的将来,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仍是最佳的选择。不切实际的民主制,会将资源转变为政治上的无休止的争论,从而牺牲中长期的经济与社会收益”。但也有人认为随着各利益阶层的分化,中国共产党所遭遇来自利益协调方面的挑战越来越严峻,而同时这个党自身也面临诸如腐败等挑战。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自我管理的欲求?
库恩:西方很多国家总是批评中国的政治体制,批评中国的一党执政。在我来看来,如果一个一党执政的国家能做到提高透明度,其民主程度甚至比多党政治但没有透明度的国家更强。
一个社会,需要不同的社会组织形态,让它们在市场条件下良性竞争,这非但不会造成社会的分裂,反而会维护社会稳定,帮助政府管理社会。
中国政府应该鼓励这种不同的社会组织形态的发展,形成一种体制化的制度以实现中国社会的自我管理。比如工会组织,帮助工人与企业进行谈判,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在与中国领导人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正在大力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形态帮助中国政府来管理社会,以共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的作用。 ★
【中国特色的领导力和领导科学】推荐阅读: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走中国特色金融改革发展之路10-04
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10-2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09-22
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10-05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11-13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人民08-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免考申请11-14
法治道路的中国特色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