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分析论文

2024-09-28

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分析论文(共11篇)

1.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分析论文 篇一

浅谈江苏教育学院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对我院体育公共课教学现状进行剖析.针对我院实际教学条件与办学特色,对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位与整合,为今后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课程设置;“套餐式”选修;多元化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联系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推动下,我院于2000年着手对公共体育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实施,从2000年“低年级必修+高年级选修”模式发展至2002年“全盘选修课”模式,经过“第一学期必修+三学期选修”模式的过渡,最后回归至“低年级必修+高年级选修”模式.在此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选课的目的、上课的态度、教师授课内容及方法、场馆利用等方面皆有不足之处.故在2006年新一轮的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上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我院的实际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场馆建设等问题,提出我院体育课程设置的设计方案及对策.

1我院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1.1学生体育活动能力个体差异大我院是一所省属本科高等师范学院,也是全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

学院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同时承担着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任务,因此学生年龄跨度很大,体育教学中的区别性和针对性非常突出.本、专科学生中有50%来自于苏北农村及经济落后地区,相对薄弱的办学条件和“重文轻体”的办学思想造成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下降,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缺乏.

1.2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的态度存在偏差随着“学分制”教学评价体系在高校中的日趋成熟,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态度以取得学分为最终目标,忽略了体育技能的学习、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大学体育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自己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能科学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运动能力;掌握有效的知识和方法来提高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体能;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体育课程目标无法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3选修课项目的设置存在一定不足现今我院体育选修项目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竞技健美、健身、武术等.面对我院学生年龄跨度大的招生特点,体育选修项目的设置就显得相对传统而单调.体育授课的学生中,有刚经历过高考选拔的本、专科普高生;有经过“专转本”考试录取的专科生以及“成人高考”招收的脱产班的社会从业人士.如此复杂的学生概况,现有的选修课项目的设置已显得比较陈旧,无法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改革迫在眉睫.

1.4课程评价体系的差异。导致学生学习态度和选课倾向不同体育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着重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度、运动技能的提升度和自身评价的满意度等方面.教师在具体的掌握和实施中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运动项目的技能学习方面进步不大.

如低年级的必修课,平时成绩在体育总成绩中的比例扩大,造成运动项目技能方面考核要求降低,学生运动能力提高幅度不明显.选修课专项技能考核标准尺度不一,导致学生选课人数集中,增加选修课教学难度.如高年级的选修课,部分选修项目技能考核标准的难度相对偏低,致使学生人数集中,对选修课的开设带来了冲击.

1.5体育场馆设施制约着体育选修课的发展完善的体育设施将为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宽阔的空间,是丰富体育选修课的必备条件.由于场地条件限制,我院现今体育教学模式有两种,草场门校区的室内选修课教学和浦江校区的室外必修课教学.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制约着体育课程模式,随着浦江校区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完全进驻,体育课程必将重新规划设置.如何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已变为体育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2我院体育课程重新定位探论

针对我院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在体育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成绩的评定等进行分析,在教学环节上拟逐步进行调整。

2.1体育课程设置有效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基础。加大学生选择教学内容的自由度原有的“低年级必修+高年级选修”模式虽然给了学生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的自由,然而必修课长达两个学期的学习,加上选修课的开设过多考虑的是教师的专长,较少考虑学生的运动需求和兴趣爱好,存在一定的因人(教师)设课的现象,给学生以强人所难的感觉. 新的课程设置定位,拟根据我院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和体育教学条件,第一学期对学生进行行政班的必修课教学,主要开设项目有田径、篮球、排球、健美操,着重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基本技能.第二、三学期为“套餐式”选修课教学,拓展选修项目以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运动需求与爱好.开设的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健身、武术、竞技健美、养身保健、体育舞蹈、形体舞蹈、轮滑、防身术、气排球、街舞等,同时将这些项目分类整合为球类项目、健美健身类项目、保健类项目、休闲类项目四大项目.“套餐式”选修课是学生在每学期开课前根据个人体能基础,爱好、特长和今后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自由选择两个不同大类中的项目组合成本学期的“套餐式”选修,教师则根据学生选修后各“套餐式”选修班的项目构成,进行轮换式半学期的.选项课教学.第四学期为专项提高教学,是让学生在一学期中选择兴趣专项进行高一水平层次的学习.此种课程模式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适应了终身体育锻炼的需求.

2.2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每个项目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这种措施对教师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以往课程的教师配备,不管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是否接受,教师大多上完课走人.职称评定中,教学质量是软指标,而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是硬指标,因此,教师努力的方向和重点就变成了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但是学生对任课教师的选择,将会出现教师在教学质量中的竞争,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使得教师不得不将教学质量问题放在首位,因为一旦没有学生选课,或选课的学生不多那将比暂时没能评上职称更为尴尬.这样一来促进教师主动钻研教学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设法改进教学方法.

2.3针对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区别.制定多元化评价体系《纲要》明确提出“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采用多元综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是一根无形的杠杆,它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必修课的开设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学生体育技能基础,因此定性与定量评价(体能和技能的评价)占主导地位,拟占70%一80%,而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态度、t3常考勤)占辅助地位,拟占20%一30%.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及终身体育锻炼的需求开设的,因此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和学习进步幅度、学习态度、13常考勤)和定性与定量评价(体能和技能评价)具有同等地位,占据相同比例.

2.4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学质量《纲要》中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等纳人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根据《纲要》要求,在全院范围内组织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等各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协会.教师应把课内教学内容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定期对各俱乐部、协会进行组织和指导,使体育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有效的三维延伸,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具有体育文化氛围的学院健身育人环境.

3结束语

本着“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我院体育课程设置进行现状分析和重新定位,拟在逐步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使得体育课程能够真正成为一门为学生健康服务的课程,学生可以从充满人性化的课程设置中找到适合自己和满足个人体育需要的学习内容,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理想.

2.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分析论文 篇二

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是在坚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前提下, 正确把握中学教育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 发展学生特长, 从“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根据新时期中学教学任务与学生需求,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理念。

宁夏师范学院是宁夏唯一一所师范高校, 具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近14年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沉淀, 在育人、创新、弘毅上发挥着独特的教育功能, 学校积极探索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模式与培养模式, 特别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 如何适应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提出了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一是教育理念:“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二是课程体系:“厚基础、重技术、强化基本功”;三是培养规格:“多能为基、一专为本、育人夺标”,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的研究成果旨在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中学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起到示范作用, 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决策及执行提供参考。

2. 宁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条件及利用情况

宁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具有体育保健与康复基础实验室和学生体质达标实验室, 可供本专业学生实验实践, 实验室面积达400m2, 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3台, 投入仪器设备达150万元以上。体育教育专业有与学校图书馆的电子图书, 与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联网, 为师生科研提供文献来源。

体育教育专业选择固原市较知名的中学作为实习基地, 现实习基地有固原二中、固原三中、固原五中、固原回中等, 并与这些学校建立互动的长效机制:实习前的见习制, 实习中的反馈制, 实习后的交流制。

2.2 人才培养课程群建设

以课程教学建设为主线, 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 以教材建设为载体, 以实践教学为落脚点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设。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中心环节。本专业目前有《大学体育》教材建设2012年立项, 2014年结项, 准备公开出版。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规格的重要载体。本专业基本上使用高教出版社的统编教材, 鼓励新开课程教师自编讲义、自编教材。近三年来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已主编、参编各类教材、教学参考书5部 (本) 。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 围绕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 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作了适当的调整。增加应用性、技能性课程的学分, 增加新兴项目和民族传统项目选修课的门数, 如:跆拳道、网球、软式排球、体育舞蹈、民族健身操、回族木球、蹴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珍珠球等课程, 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措施, 体育教育专业选择较知名的中学为教学实习基地, 采用校内试讲、校外见习、实习的过程管理, 体育理论课严格按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

2.3 教学管理

2.3.1 教学计划执行

近三年, 体育教育专业执行教学计划情况良好, 并逐步完善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大纲等配套计划。

2.3.2 教学管理制度

近三年, 体育教育专业围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题, 先后制定了《体育系教学规范》、《体育系教师调停课请假暂行规定》、《体育系学生考研的奖励规定》、《体育系期终试卷管理规范》等规范教学常规, 鼓励考研、鼓励申报优秀课程和优秀教材,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2.3.3 教学质量监控

一是建立组织。在学校教学督导组的领导下, 建立系教学督导小组, 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和督导。二是抓过程监控, 以抓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定期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 坚持系主任、教研室负责人听课制度, 并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

2.3.4 毕业设计管理

一是成立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答辩小组, 对毕业生论文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和监控。二是抓选题、开题报告。着重考察选题是否具有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是否可行, 研究内容是否切合实际。三是抓导师的资格。遴选导师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责任心, 二是有一定的科研成果, 三是讲师或是硕士以上职称或学历, 以保证指导质量。四是抓“两头促中间”的全过程管理。一头是开题指导, 另一头是论文成稿指导, 中段时间进行科研方法的指导。

2.4 人才培养辐射面

一是对社会体育专业的辐射:我院有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两个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中的基础专业, 专业辐射面大, 其中《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是其专业的共享课程。

二是对大学体育课程的辐射:《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街舞》、《武术》、《跆拳道》、《网球》、《体育舞蹈》等大多数的实践课程对大学体育课程有着互通作用, 并为其体育选修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娟.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2 (11) .

[2]杨文轩.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考[J].体育学刊, 2011, 18 (5) .

[3]季浏.论面向学生的中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J].体育科学, 2013, 33 (11) .

3.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分析论文 篇三

摘 要 通过对河南省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的体育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内容老套,不能满足当前大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学校应当加大对场地器材的投资,增加师资力量引进,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开设新颖、符合时代潮流的课程。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公共体育课 课程设置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独立学院的体育课程改革也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兴趣和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为目标,对体育课教学改革进行大胆尝试,实施了各种不同的改革工作。通过对省内部分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的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为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信仰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和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8所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课程设置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依据本文研究的需要,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资料搜集,查阅了相关书籍,阅读国家教育部、体育局及地方政府颁发的与民办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2.问卷调查法。向各独立学院一二年级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6份,回收率98.3%,其有效问卷732份,有效回收率93.1%。

二、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调查分析

当前各独立学院基本上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但是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较少,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表1是对8所独立学院开设的体育课项目调查表:

由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学校开设的项目集中在篮、排、足等球类及健美操项目上,这些课程在中学时学生基本都接触过,有点重复以前的内容,当今学生比较喜欢的如游泳、台球、轮滑、网球等项目,很多学校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开课,这就造成了学生喜欢的项目选择的可能性并不大,仅有的几个项目又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可为了毕业还必须要去选,这就造成了虽然是自己选课的,可是内容并不是自己喜欢的,那就肯定会对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体育课程组织形式调查分析

体育课程的基本组织类型有:三段型、新三段型、并列型、俱乐部模式、传统型。

据表2可以得出,有6所独立院校一年级开设基础课,或在一年级下半学期开设选项课等其它形式;进入二年级就以选项课形式存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还有25%的学校则以传统体育形式存在,一二年级均为基础课程,所开的项目都是学校规定的,这样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想学的项目学不到,不想学的还要考试,这样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一种厌烦感,从而不能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最终会影响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教学效果就更无法谈及。

(三)学生对体育课程设置满意度分析

高校体育课作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特殊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他们对体育课报有很高的期望值,渴望能够从体育课中学到更多的体育健身知识与方法,以利于自己在體育课以及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我们调查时发现,有38.1%的学生是不满意的,较满意为56.45,满意的人数才占5.5%,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是不满意的,换句话说,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还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更谈不上为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由于公共体育课的选课模式顺应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颇受追捧,但有部分独立学院仍在采用传统的行政班教学,忽略了大学生对所学项目的兴趣。2.虽然大多数独立学院采用了自主选课模式,但由于受到师资、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制约,独立学院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仍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二)建议

1.独立学院应结合本校的场地、器材、教师结构等实际情况,开设项目新颖,适合青少年锻炼的项目,将体育课的形式分成多样,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2.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切实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和培养学校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的发展,作为对课堂体育教学的补充。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

[3]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修订本)[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4.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分析论文 篇四

韶关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旧学习效果评价是学期末对学生所学的运动技能进行达标与技术评定的考核,教师按照考试标准对学生进行终结评价(见表1)。然而,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审视当前的公共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案,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学习效果评价内容方面,过分注重体育运动技能的评价;在学习效果评价方法上过分注重定量评价、终结评价;在学习效果评价形式上采用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等等。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导致了相当多的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畏惧,甚至厌恶情绪,使部分学生体验不到体育课健身快乐和成功的乐趣。因此,对我校现行公共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案进行深人分析研究,改变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观念,设计一个适于学生体育学习实际的新评价方案已势在必行。

2.2新评价方案构建的指导思想

“纲要”将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五个领域,两个层次包括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五个领域包括社会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因此,大学生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应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大多数学生必须达到基本目标,而少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可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纲要”提出了以学生为本、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人文性,强调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过程性、激励性、发展性等;评价内容从运动技能的评价深人到学生的态度、情感、参与、合作等方面,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在评价方法与形式上,重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的能力。

2.3新学习评价方案的提出

教改的基本要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既要评价学习能力,又要评价其情感因素和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既要评价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学习的行为过程;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课程的达成目标主要包括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运动技能等方面,所以评价的内容既有显性的,如身体健康状况、运动技能、运动成绩等;也有隐性的,如积极程度、态度、兴趣等。其次,评价方案中的指标应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充分肯定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潜力,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活力,从而优化学生的心理,促使其全面发展。

新评价方案主要包括参与程度、身体健康程度、情意表现、身体素质等指标,且身体素质,运动知识与技能、技术两项指标所占的比例较高(见表2)。体育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案,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至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练就健康的.体格,形成良好的思想、意志、品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满怀自信地走向社会、立足社会。

由于公共体育为多项目的选项课教学,每个项目的教学形式、运动量不同,为避免学生耐力素质下降,增加中长跑作为耐力素质考核指标,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因为这样对学生的自我锻炼增加了强制性,在满足学生选项课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力量、耐力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心肺功能的改善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提高。评价标准采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因为此标准有一定难度,学生只有通过坚持锻炼才能通过,而体质健康标准低,不利于激励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注:多元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巧%)、学生互评(15%a)、教师评价(70%)。

体育课程就是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其本质就是要求学生健康,即身体、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新方案运用学生自身纵向比较的进步评价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课上课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大学体育的目标,所以,选取参与程度、身体健康程度、情意表现作为评价指标。另外,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步幅度这项指标对他们具有激励作用,而对学有所长,参加校级以上体育项目比赛并获得名次的学生,附加分指标设置体现了大学阶段课程目标的自由度和个性化。

3新方案的效果分析

制定方案后,于1月对2005级学生使用新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参照自评和互评给出最终评定,并发问卷200份调查;并于207月对级学生使用新的评价方案,之后同样发问卷200份进行调查。

评价中,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价,主要侧重于自我纵向的评价,教师可通过学生的自评更加客观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尤其是在隐性评价内容上,对学生的态度、兴趣、爱好、课外参与程度等了解得更具体;学生互评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以教学小组为单位,或以教学班中所在的各行政班为小组单位进行横向对比评价,由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因此评价更趋于客观、准确;教师评定结合横向与进行评价纵向,新方案中,更强调对学生纵向评价为主,重点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起到激励作用。

3.1新评价方案对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91.3%的学生认为新评价方案能够培养体育兴趣,85.5%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参与体育的积极性,97.7%的学生认为能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94.3%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合作精神,77.3%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和改善人际关系的能力(见表3)。从总体上来说,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新评价方案对他们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激发了他们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上课积极参与练习,课外积极参与锻炼,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并从中享受到了体育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交际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认为新评价方案不能提高人际关系能力的学生人数占22.8%,认为不能培养合作精神的占10.8%,反过来说,还有部分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未能达到目标,或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程的目标并努力达成,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教师应积极启发、引导、教育学生如何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与人交往、团结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14.5%的学生认为新评价方案不能提高体育参与度,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本来就已经有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另一部分学生虽然有体育意识,但由于时间、场地等原因没有真正自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从以上分析中得知,学生对新评价方案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

3.2新评价方案对学生体育成绩的影响

新旧评价方案对学生体育成绩影响效果的比较(见表4、表5),结果显示:新旧评价方案对05级全体同学体育成绩平均分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但总及格率(60分以上)、良好段的比例(76-89分)、优秀段的比例(90分以上)显著提高,及格分数段(60--75分)的比例和不及格率显著下降;06级体育成绩的总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变化不显著,但良好段的比例(76--89分)、优秀段的比例(90分以上)有显著提高,及格分数段的比例(60--75分)显著下降。分析表明,新方案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就可达到及格或者更加优异的成绩,对学生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培养自信和提高体育兴趣,以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研究制定的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方案符合当前“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理念,也符合《纲要》的指导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理论价值,适应现时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的发展趋势。新评价方案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身体健康程度,情意表现,身体素质,运动知识与技能、技术,进步幅度等指标,强调过程性评价,改变了过去只以运动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新评价方案的实施使学生体育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说明新评价方案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学生只要培养兴趣、积极参与、养成习惯,就能取得好的体育学习效果。新的评价方案对我校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4.2建议

5.贵州师范学院课程考核试卷分析表 篇五

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作者:师范处 采集时间:2011-08-23 截止8月12日,我省今年特岗教师招聘工作顺利结束,共招聘了7043名特岗教师,其中国家“特岗计划”教师4411名,县级“特岗计划”教师2632名。这批特岗教师经岗前培训后,将于今秋新学年开学到除贵阳市外的8个市(州、地)的50个县(市、区、特区)农村中小学校任教,进一步充实我省农村教师队伍。

今年,我省招聘工作继续分两阶段进行,报名踊跃,全省有18000余人报名,经资格审查,有6000余人符合第一阶段免笔试资格,经面试、体检等程序录取了5273人;有8700余人符合第二阶段考试资格,经笔试、面试、体检等程序录取了1770人。新聘特岗教师大多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学历层次较高且专业与拟任教学科一致,其中国家“特岗计划”教师具有本科学历者3730人,占该项计划招聘总人数的84%。

此次招聘工作,在省统一安排部署下,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招聘工作实施细则,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和“定县、定校、定岗”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在招聘过程中,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招聘过程公开、录取结果公开,从源头上确保了教师招聘的公平公正和质量,社会反响很好。

6.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分析论文 篇六

学校名称: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Singapore

所在位置:新加坡,

创建时间:1956年

学校性质:公立

学生人数:16500人

院校地址:MDIS Uni Campus, 501 Stirling Road, Singapore 148951 电话:+65 6278 8000 传真:+65 6278 5312 Email:mdis@mdis.edu.sg

学校中文网址:/school/9989

新加坡mdis学院大学预科好读吗?新加坡有很多大学都设有大学预科课程,作为桥梁的大学预科课程主要是为了让未达专业课水准的同学能顺利进入专业课学习。那么,新加坡mdis学院大学预科好读吗?为您介绍。  以下是新加坡mdis学院大学预科相关信息:

新加坡mdis学院大学预科申请要求:

国内高二在读,无需雅思成绩,学校安排语言课程。如果是高中在读学生,至少要提供高一两个学期的成绩,平均70%以上才能申请英国布特拉福德的课程。

另外,我们还为大家介绍新加坡mdis学院的相关优势:

一、专业根据社会需求

很多新加坡私立大学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于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这就赋予了新加坡私立大学具有就业决定专业的特点。如目前全球热门的酒店管理、金融、物流管理、多媒体传播和计算机等。新加坡私立不但拥有一流的教学水准,而且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为学生深造成才提供了便利。

二、留学费用合理

新加坡私立学校的费用也很低,学费加生活费一年10万也就够了,一般最后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高一些12万到15万不等。私立学校的研究生一般都是一年制的,学费在10万元左右,加上生活费的话15万左右。

三、其他优势:

1、新加坡最具有权威和实力的学院之一,拥有半个世纪的教学经验

2、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获得由新加坡私立教育领事会颁发的四年期EduTrust教育信托认证

3、资金雄厚,稳定可信,拥有全方位服务大学校园

4、从语言课程直达本科及硕士学位

5、国际认可的学历,本科及以上学位与英、美、澳大学本部所颁发的学位证书完全相同

7.建构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标准的研究 篇七

关键词:技师学院,体育课程,课程标准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是整个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技师学院在实施体育课程教学中, 存在课程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与教学资源体系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以体育课程标准代替体育教学大纲, 构建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标准, 全面促进职业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技师学院体育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体育课程教学观念的滞后性。

技师学院现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受“社会为本位”价值取向的引导,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重竞技成绩和重少数体育尖子、轻体育普及与全体学生体质;重课内体育, 轻课外体育”的误区。体育课程教学观念主要受“学科中心论”支配, 强调体育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的强制性, 强调实施体育课程模式的统一性, 长期形成体育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的状态。技师学院中许多体育教师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滞后, 由于缺乏自我学习与继续教育, 导致体育课程发展能力欠缺和体育课程创新意识淡薄。

2. 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非理性。

随着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和对培养专门技能人才的要求, 现行体育课程的目标, 存在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远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知程度, 远离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的问题。技师学院体育课程目标同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有较多的重复现象, 未能反映技师学院学生的特点和要求, 忽视学生学习兴趣与体育能力的培养, 忽视技师学院学生从事专门职业所需要的运动技能教育学习, 缺乏从宏观的、学生发展的层面上对制订目标的依据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3. 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竞技性。

技师学院现行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以竞技运动技术结构组成, 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以竞技运动为中心, 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 客观上不少运动项目在技术难度或场地器材方面都难以面向全体学生。技师学院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竞技运动项目没有错, 关键在于把竞技运动项目全盘照搬, 而不顾及学生的接受性, 特别是在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上存在问题, 未能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竞技项目教材化。

4. 体育课程组织体系的传统性。

技师学院现行体育课程组织体系基本上沿袭传统的行政化教学组织体系, 以一个固定的教学班为基本单位组织体育教学, 教师很适应这种组织教学形式, 认为选择一位体育基础好、组织能力较强的体育班委, 体育课就算成功一半了。事实上这种组织教学模式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 一是教学组织过分地强调“统一”, 二是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需要, 其结果只能是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 体育课缺乏生机。

5.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选拔性。

技师学院现行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比较陈旧, 表现为过分强调对学生学习运动项目的客观化和量化评价。评价内容基本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评分办法, 略加修改, 显得比较呆板、单调;同时存在教师教的内容与学生考的内容不一致的现象。现行体育课程评价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基本上没有学生自我评价, 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消极被动, 不能很好地体现体育教育过程的个性化和民主化, 对一些“非技能”类项目评价, 尚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 使得有关项目评价的客观性受到质疑。

二、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标准的结构

1. 体育课程性质。

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技师学院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第一, 基础性。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 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社会体育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社会职业竞争的积极态度;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第二, 实践性。在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 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 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提高体育实践能力, 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 职业性。强调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在关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 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职业运动技能教育功能, 高度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促进学生的职业运动技能的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 体育课程理念。

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提高为目标, 通过学生主观认知, 积极参与运动实践, 并在运动实践过程中, 逐步形成运动技能、运动认知、运动情感、运动行为等具有自主性的体育智能结构。体育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培养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体育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运动需要和重视学生的运动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运动心理调节功能, 学会融合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 是提高运动心理调节功能的基础。体育课程教学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以满足自我全面发展的需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心理状态;培养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心理目标, 培养竞争、敢于竞争、乐于竞争的心理品质。

3. 体育课程目标。

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目标, 增强体能,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职业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较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发扬体育精神, 遵守体育道德,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运动认知目标:获得运动基础知识;了解体育活动对职业发展与心理健康的作用;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职业健康的影响。

4. 体育课程方案。

选项学习的流程, 根据盐城技师学院实际情况, 中技班、高技班、技师班实施体育选项课教学, 学分制管理, 实施选择体育选项课的流程如下:学生运动兴趣调查→学校体育资源利用→教师力量合理配备→确定选项学习内容。一年级学生军训期间, 发放体育选项学习及学生基本状况调查表, 对学生的选项意愿进行全面的分析, 根据学院体育资源状况, 结合教师选项教学能力, 开设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 游泳等内容供学生选择。选项学习的程序, 学生先行了解学院开设的选项学习内容以及各项内容开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学院实行“两自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 每学年进行一次选项, 中技班一年级选四项, 二年级选三项;高技班、技师班一年级选三项, 二年级选两项;每项分为初级班和提高班, 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进行选择。

5.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

体能:体能标准根据模块教学内容决定;评价采用A、B、C等级制。进步幅度由教师根据日常观察作A、B、C等级记录。知识与技能:理论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考核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决定;通过以小组或个人为独立单位的理论考核、课外作业、专题答辩等形式, 采用等第制和教师评的方法进行。运动技能内容标准 (技评、达标) 根据教学目标决定;评价采用A、B、C等级制。进步幅度由教师根据日常观察作A、B、C记录。学习态度:主要包括:出勤率、锻炼态度认真、剖析自我、提出运动目标、自主运动、形成习惯等。以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采用好、一般、还需努力来评价。

6. 体育课程管理。

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学分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学生在两年体育课程学习中修满9个学分 (每个学分8课时) , 共计72学时的体育课程, 在其中, 有两个学分是必修学分, 7个学分是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的。必修学分课和和选修学分课程之间的安排方式。拟定必修学分课———健康教育安排在两年中, 以专题的方式完成。田径学分则作为必选项目在一年级学习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的实施, 可采用每学期测试的方式进行, 学年成绩以两学期中的每一项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 (详见学生体质健康表)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体质监测来获取数据, 并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学生体质管理系统 (数据库查询系统) 。

三、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策略

1. 打造教师群体。

开设体育选项教学, 促进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善思考、敢创新的教师群体。因此, 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课程理论, 深入研究体育课程实施策略与方法, 通过自学、参与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 不断提升设计与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业务水平与能力。体育教师必须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转换角色,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适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 加强体育教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形成新的教育观、体育观, 主动接受体育新理论、新方法, 积极投身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

2. 满足学生兴趣。

选项学习的前提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特长。学生应该享有选择体育学习的主动权, 否则实施体育选项课教学就不会成功。在实施选项课教学中, 面对学生选项报名人数不均等的情况, 可以采取增加教学班的形式, 以满足学生的选项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区分学生个体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根据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体育课程学习目标,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体育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体育教师要把握选项课教学的特点, 以学生自主学练、体验与探究为主要形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 形成健康体魄, 完善健全人格。体育教师还应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 发挥班级体育骨干的力量, 做好学生体育学习的管理工作。

3. 体育学习评价制度改革。

评价制度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体育选项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同时又是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 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 有效地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强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 体育学习评价标准必需多元化, 体育教师应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在评价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 还应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为。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 要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形式, 充分发挥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的整体效应。

4. 构造体育课程特色。

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主要是职业教育, 不同于普通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 以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因此, 通过体育课程学习, 培养学生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等综合素质。体育课程教学着眼于职业品德、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职业竞争、职业交往的培养。紧密结合职业特点指导学生选择体育运动方式, 提高学生的职业运动技能。

体育课程是技师学院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提高技师学院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以体育课程标准代替体育教学大纲, 作为技师学院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周兵, 孟文砚.中小学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分析[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季浏.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5]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8.医学院体育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篇八

【关键词】医学院;体育;教学;策略

0引言

对医学院体育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就业拓展空间,而且为维护大众健康、预防亚健康,减少疾病等问题都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1医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当前,医学院的学生存在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医学院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比较差的,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医学院的学生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医学院的学生课业负担是比较重的,由于他们的任务繁重,在课余时间也是需要复习功课,参加一些实践课程。因此在平时很少有时间可以参加体育锻炼,慢慢的医学院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就下降了。

2医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医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方式落后

传统的体育课程教育工作多是采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医学院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只能从表面了解体育课程教育工作的知识,根本不能从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体育课程教育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因此这对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2.2医学院体育课程设置混乱

在医学院的体育课程中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体育课程设置混乱。体育课程设置的混乱,主要体现为设置的随意性。这种混乱,不仅体现在时间上的混乱,也体现为课程内容的混乱。体育教育时间上的混乱,主要是体育的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或者是即使有固定的时间也会被其它学科的时间占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混乱,主要体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系统的计划,没有一个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体育掌握技能也不能做到全面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计划。这使体育课程的设置出现了混乱的现象。学生在这种混乱的体育课程中,也是学习不到体育的有价值的知识,更不可能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教师在培养过程中不能结合学生的个性来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此只能是学生的个性被扼杀掉,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3体育师资队伍配备不一

在医学院的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很多教师的体育专业技能是比较差的。体育运动的训练中从而忽略了体育队员的素质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使体育教育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严重制约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一些学校认为,教师的体育专业技能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所以没有必要把它当作重点来对待。因此,很多教师的体育技术水平是比较低的,有对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体育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师没有一个专业的能力,就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能对学生的体育的学习有帮助。因此,体育在教育中就没有一个很高的地位,严重影响教育的发展。

3医学院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3.1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增加一些提高学生肺功能的锻炼项目

当前医学院的学生的肺功能都是比较差的,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应该增加一些可以提高学生肺功能的锻炼项目。可以在体育课程中设置中长距离耐力跑的训练,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肺功能。学生在体育项目中,经过不断的训练就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也能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改善医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低的现状。

3.2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体育教学竞技性

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体育运动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因此它的教学模式应该也是有一定的竞技性的。这种竞技性,主要体现为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竞争意识,作为当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是一项团体运动,所以参与者的交流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团体活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来弥补自己在体育方面的不足。通过举办体育比赛,使体育的教学具有了一定的竞技性,这也符合了新时代下培养体育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参加体育比赛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到很多道理。体育比赛中的竞争,和社会中的竞争一样,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4结束语

体育教学虽然在医学院的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总体上来说发展是比较有前景的。我国医学院的体育教育思想还处于一个传统思想之中,因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医学院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解决当前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实现培养体育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新奇.体教结合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规模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

[2]单磊.“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J].中国学校体育.2009.

9.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分析论文 篇九

随着教育观念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的变化, 素质教育已逐步取代传统教育并成为主流。当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还在一味地追求比赛成绩时,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学已经开始弱化竞技体育观念, 把爱好、健康、快乐体育作为重点。相比之下, 我国的传统体育教学面临着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组织方法上, 内容比较单调, 娱乐性不足, 组织上存在着僵化死板, 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教学所能够提供给学生的也与学生的需求严重脱轨。目前, 在体育课上, 由于课堂感染力不足, 学生难以集中精力, 呈现出消极、被迫的课堂态度。为了转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学形式, 使其向着趣味、健康的方向迈进, 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为之努力和奋斗, 积极探讨和研究现状所隐藏的问题。

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构建了三个课程目标层次, 但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要求。因此, 体育教学工作者们要以此政策为基础, 因地制宜, 与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 建立一种能够充分带动学生积极性, 并具有感染力的体育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到实际生活中。众所周知, 中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 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转变, 同时又面临升学、情感以及社会交际等问题, 中学生的成长问题已是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 合理地利用体育教学来有效地引导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转变传统竞技体育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中融入体育游戏, 从狭义上来看, 对于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带动学生积极性, 引领其身心向着更加健康全面的方向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 对人才培养以及科教兴国也有着积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在校生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程度

调查显示, 学生对体育课满意的为43人, 仅占到了26.9%;对体育课一般满意的为52人, 占总人数的32.5%, 这些人中对与体育课的态度比较消极, 属于消磨时间;不满意的为65人, 占总人数的40.6%, 学生感觉体育课形式单一, 并且部分学生的不满意也与体育教师的能力有很大关系。调查反映出的问题值得深思, 当今的教学形式不仅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 更要在此基础上, 丰富体育游戏类型, 更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感染力和亲和力, 以促进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2 体育游戏进课堂前后学生对其态度变化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表1、表2可以明显地看出, 在中学体育课堂中, 融入体育游戏前后, 学生对其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可以看出, 体育游戏进入课堂前, 喜欢的人数是45人;体育游戏进入课堂后, 人数则增加到了90人, 呈现出成倍增长的态势。其所占比例, 更是从不足总人数的1/3, 增加到超过总人数的1/2.由此可见, 通过体育游戏的融入来指引学生, 能够有效地增强其兴趣和积极性。体育是大家共同的.爱好, 中学教学中, 体育课的设置, 其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参与到体育中去的意识和技巧, 传统体育课主要是以机械授课的方式进行的。然而中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喜爱体育课的, 事实证明他们对只是单纯以讲授课程、锻炼身体为目标的现行体育教学存在很大的反感, 甚至厌恶。中学阶段的青年, 叛逆性很强, 心理上需求新奇、刺激、轻松、活跃, 而游戏所给予的愉快和乐趣, 是一种天然的学习诱因。所以, 将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增强课堂感染力, 创建一个更加放松、更具有乐趣的环境, 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 促使其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 学习体育精神, 最大可能地满足中学生的需求, 推动体育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以及体育灵魂与社会的融合。

2.3 传统教学方法与游戏教学方法的对比

调查显示, 认为传统教学方法好的仅有41人, 占25.6%, 比例相对较小。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推断出, 整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游戏教学的比例有可能会更低。而认为游戏教学方法好的有119人, 占74.4%.两者差距很大。这说明, 学生对体育游戏教学的期望度还是很高的, 都盼望能够在不远的将来, 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发生变化, 使大家更有兴趣、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锻炼身体, 增强自己终身体育的意识。

2.4 体育游戏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 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中学生情感问题最广泛的表现是郁闷, 而游戏则成了其情感发泄的有效方法。其中, 当中学生产生郁闷情绪时, 最多的选择便是体育游戏, 占48.7%.其次, 选择娱乐游戏的人占31.3%;而选择其他游戏的人仅占20%.由此可见, 体育游戏成为了其情感释放选择最多的手段。由于体育游戏能够最直接地使学生们的身体产生反应, 从而使其内心的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 因此, 在课堂中融入体育游戏, 能够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体育游戏的特性主要包括教育性、娱乐性、竞技性、趣味性, 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体育游戏还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完善体育教学组织, 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

通过调查与分析得出, 把体育游戏融入到中学体育课堂中后, 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体育课的热身活动也从原来枯燥无味的跑步变成了更加有趣的体育游戏, 对体育课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增强了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学生解决了不愿意上体育课或怕上体育课的问题, 这是在以往传统体育教学中所没有的。

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不追求个人成绩, 而注重团队利益, 增强了同学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同时, 也能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意志品质。改善学生的叛逆心理和强调自我意识的错误思想。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 为以后步入社会提供帮助,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2 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选择对体育教学有意义且能够辅助教学的体育游戏, 这样可以保持课堂快乐的氛围, 提高体育的趣味性, 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任务。

表1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体育游戏进课堂前)

表2 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 (体育游戏进课堂后)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时, 体育教师要向学生进行相应的讲解和示范, 使学生能够掌握游戏的内容。保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相同的机会参与, 保持体育游戏的公正和公平。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内容以及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在组织游戏时要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等因素进行分析, 根据教学的内容制定具体的游戏。练习强度不宜过大也不能太低。比如, 课前利用负荷强度较低的体育游戏, 可以起到热身的效果。而在教学的主要部分应采用运动量相对强一点的游戏, 可以让学生体会教学内容, 逐步掌握动作要领。

参考文献

[1]贺天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1) .

[2]杨淑丽。体育教学与体育游戏[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

[3]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4]吴胜平。浅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 .

10.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分析论文 篇十

摘要:文章通过百色学院在武术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武术的认知能力、运动技术水平与武术课程纲要实际情况要求的水平以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相比却相差甚远,不过这是因为受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从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的开展现状,找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从而促进武术在体育教育专业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百色学院 武术 社会体育 课程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8―0087―03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中国传统武术凭着竞技运动、健身、表演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养生保健功能的神奇魔力,吸引了很多国家和人民的参与,使其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流行运动。武术项目是我国体育部门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等文件发布的时候就有明确指出培养目标:“武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成可以胜任教育类的工作,突出师范性特点,并且可以从事学校科研等方面的复合型教育能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指导纲要》在2004年颁布的时候也有明确的规定:技击,作为武术课程的主干课程之一,必需依照划定的教学打算和设置专业培训打算,为技击成为武术课程科目政策奠基了根本。为了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已经扩大到培养合格教师的辐射和其他体育相关专业。因此,武术课程重要任务是要社会适应能力,融合时代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百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开展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百色学院在不同水平上对武术专项课程纲要做了一定的修改,根据当前对百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武术专项课程整理分析得出,新纲要的前提是以武术类课程为指导纲要,修改、补充和完善了课程的指导思想,如内容设置、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都做了一定的调整,但是课程在开设的实际过程中,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规定的纲要内容并没有能够很好的执行。在上课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套路为主,与中小学的体育武术课程内容难以衔接,然近几年增设了散打、跆拳道等项目,也改革了武术课程,可是改革的力度就像是把力打在棉花上,不痛不痒,这样还是很难达到新课改的形式。

1.1 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指导思想

“竞技运动”的影响对百色学院武术专项课程还是比较大的,主要强调技能动作的传授和技术运动水平的提升;思想上的灌输却没有:如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全面发展等意识;这样并不利于知情意行的方面能力的发展。喜欢武术的学生比喜欢武术课的学生多,从这种情况看得出来,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兴趣,百色学院武术专项课程的实施还不是很到位,对于武术的认知的建立也不是很乐观,消耗了学生对于武术健身的高涨情绪和武术专长的成型。

1.2 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目标

学生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在上课的过程中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而且在武术这一门学科领域里面,学校要达到教育的课程目标,受教育者在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提升必须要教育者通过武术这一教育形式,方能奏效。学校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整合符合实际情况的依据,制定出对应的课程目标。据了解,目前的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武术专业的技术技能以及一定的理论知识,可以正确的示范动作,按程序教学,会写教学计划,可以自主创编套路动作和组织竞赛或者担任裁判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这些目标还未能体现出来。

1.3 社会体育武术专选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核心,只要掌握好教学内容,并且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社会体育武术专选班通过三个学期学习,可以熟练掌握长拳、刀术、棍术、南拳、太极拳等技术动作,在此基础上掌握本专项教学、训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争取在技术上达到二级武士的标准,具备从事学校武术教学的能力。通过武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达到会讲、会做、会教,具备组织中小学教学课、课余训练以及组织中、小型比赛的能力,能够胜任中学体育课长拳、刀术、棍术、南拳、太极拳等项目的教学工作和业余训练工作。存在问题与分析

2.1 教学的指思想不够完善

由于课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改革,包括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现在需要健康第一,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这比注重运动技术要好得多;目前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好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着力培养学生修身养性的意识和基本的运动能力,以前教学却只强调竞技体育思想,难免有些枯燥。随着课程的改革,指导思想虽然有进一步的完善,但是,据调查了解,当前武术教学仍然缺乏科学和现代武术教学指导思想,还是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思想,高度重视运动技术、技能培训,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思想培训;重点放在对技术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上,没有体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上课模式。所以,导致上课效果不理想,指导思想无法贯彻落实。

2.2 教学培养目标不够具体

经过了解,我们知道了武术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设定的基本上是由武术任教老师自定或部门武术教师集体交流讨论定的,因为老师之间的个人综合素质,对武术的理解课程和课程教学目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加上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和讨论,所以,造成的最终结果是实际教学中,武术专项课程目标实现有较大的差异,武术专业的学生也千差万别,培养目标的实现相对较难。在从武术课程纲要制定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即使达到的课程纲要的要领,可是事实上,作为师范性的具体体现,教育知识与能力在目前来说还没有达到要求。资料显示,竟然有高达52.94%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目的和计划地培养学生,学生的能力就很容易被忽视了。能够在一年之后完全既得所学课程内容并熟练的只有11.7%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是只能完成个别动作,导致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示范动作,攻防含义也不懂,纠错更不会,这样会造成很多学生在工作之后不懂怎么去教武术,有些学生没有学习自卫防身术,不知道养生保健知识和当代体育健身的知识之间的区别。可是这些知识都是中小学课程中必须要完成的培养目标,缺少了这方面的能力,将会很难胜任武术课的教学任务,师范性的目标也很难达到要求,同时,对于武术课程的普及和推广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学生对于武术课程改革的建议,有64.7%的学生希望加强进攻和防御战斗这样的实际行动,可见学生还是倾向于实用性的内容,强烈的对抗,但是现在在武术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强调操作的标准化,突出拳种的风格特征并没有错,但进攻和防御战斗教的内涵,但由于空间的限制和设备限制,所以被忽视了。

2.3 教学内容忽略了本质特征

在社会体育武术专选班的学生中,大多数是从高校才开始接触武术,所以基本功比较差,需要加强基本功和简单套路的练习,而教学大纲的安排为长拳和南拳类,由于长拳和南拳是国际规定套路,对基本功的要求非常强,还有一些腾空动作,所以学生在练习的时候非常困难。武术的本质特征为技击性,教学内容的安排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武术的本质特征开设,这样不仅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导致学生因学不会而厌倦武术,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一些适合学生当前练习的武术套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为更好的推广武术奠定基础。发展对策

3.1 强调创新的理念,指导思想贯穿整个教学

素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长期的教育理念,是一个崭新的教育价值。现在的武术课程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技术动作水平的提高,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这种素质教育思想和观念,使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受了很多限制,武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刚好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身体体质、强化运动技能且在上课过程中始终谨记“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2 明确培养目标注重教育知识与能力

武术课程教学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可是也更应该提高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武术道德素养。一是规范理论课程,关注武术理论知识。首先,遵循教学纲要。教学纲要的时间进度通常会安排得比较合理,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尽量达到要求。为了让学生的学到更多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武术文化知识。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加课,其次,我们可以在现有的课程中增添科研方式的内容。最后,加强理论指导,打破常规。二是强调武术素养,加强武术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善恶分明、积极进取、匡扶正义,学会与人交流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重情重义,还要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3.3 简化教学内容,强调武术的技击性

武术的特征为技击,所以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缩减一些复杂的套路,在学生学起来更容易,然后穿插一些技击,比如某一个动作的实战用法,这样学生在学起来不仅不会太枯燥,反而越学越感兴趣,从而使学生不仅仅是喜欢武术,而更是喜欢上武术课。当前许多高校武术发展脱离了技击,使得学生不太喜欢武术,所以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武术,是当前武术研究者需要用心去探索的方向。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保护和发展武术需要每一个国人的努力,作为一个武术研究者,应努力通过高校这个平台,让武术的发展日益兴盛。

参考文献:

11.学院体育课程设置分析论文 篇十一

摘 要 在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体育保健学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举措与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保健学 应用型人才 课程改革

近年来,为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已发展至大众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对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新要求。应用型人才是指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1]。为加强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2014年申请了相关课题,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教学实验,对体育保健学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体会和看法。体育保健学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学生培养的视角,以黄淮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为例,对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一、通过教学研究促进课程发展

(一)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特点

黄淮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体育保健学课程是向学生传授保健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学生走上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辅导等岗位做足充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储备,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

要培养熟练掌握体育教育方法、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无疑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得上的知识。现在经过几年的探索,黄淮学院体育系重新修订了2013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中指出掌握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之一,删去了一些内容,保留了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运动按摩和运动康复五大部分,将医疗体育变为运动康复,原先的医疗体育侧重于医院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侧重于亚健康人群的运动锻炼。

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就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

(一)案例教学法

体育保健学是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运动者进行医学监督,以达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防治运动性伤病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的重要作用。运动性疾病包括运动型腹痛、晕厥、痉挛等。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疾病形成一个生动全面的印象,便于记忆。例如运动中扭伤踝关节后,病理、处理和康复。目前,毕业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方希望招到人可以直接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字、图片与音响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和案例教学一起,多种信息输出方式结合,能够营造更加真實的教学情景。口头和挂图讲解是一种直观、静态的展示,不够生动,像体育保健学这种讲解运动的学科,动态展示效果更好。可以使用图片、动画、录像等载体来体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缓解了课本授课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在运动按摩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播放各种按摩手法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了解按摩技术。

(三)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课程网站,把各类体育保健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网上做题和提问。增加技能录像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慕课、微课等形式的教学体验活动,进而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转变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增加期末成绩中实验成绩和课堂表现所占比例。实验成绩占30%,课堂表现占20%。体育保健学这门课程的实践内容较多,比如急救,运动按摩,需要认真学习掌握。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测试教学效果,对教学工作进行平衡的一个重要部分。检查和评定成绩,可以督促和鼓励学生复习功课,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内化,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使教师获取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现在体育保健学考核通过评价体系的改变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应用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体育保健学的课程改革建设,在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申请课改课题,以研究促发展,既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也提高了本专业建设水平。

★基金项目:黄淮学院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校级项目。项目编号:2014XJGLX0206。

参考文献:

[1] 梁宏,原松梅,武高辉.美国高校本科生培养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2):76-78.

[2] 姚鸿恩.体育保健学(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上一篇:课程设计方案论证报告下一篇:太行山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