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环境调研报告

2024-08-09

婺源环境调研报告(共9篇)

1.婺源环境调研报告 篇一

考 察 报 告

专 业: 班 级

: 学 号: 姓 名: 时 间:

江西婺源县调查报告

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67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378万亩,耕地32万亩,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全县辖16个乡(镇)、1个街道、1个工业园区、197个村(居)委会,人口36万。婺源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市,西毗瓷都景德镇市,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和古徽州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和铜都德兴市。

婺源代表文化是徽文化,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婺源县有江岭、江湾、李坑、卧龙谷、灵岩洞、彩虹桥、严田、古章等构成了婺源独有的旅游文化。除了这些著名的景点,还有独特的种植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这些都是婺源的独有的特色。

有着“书乡”之称的婺源又是理学家朱熹的故乡且深受理学影响,是一个重习俗、讲礼仪的小城。逢年过节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女儿女婿必定会带上鸡、鸭、鱼、肉、烟、酒等来看望孝敬父母,在婺源这叫做“端节”。除了这些传统佳节还能体现其徽派饮食特色文化的则属生日寿宴、结婚喜宴了

婺源——这个“书乡”、“茶乡”如今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深受徽州文化影响,至今保存着完整的徽派建筑,沿袭着徽商流传下的日常饮食风俗习惯,粉蒸菜、糊菜,此外还有一些特色小吃。茄子干、(茄子、糯米粉、辣椒油盐等调料蒸熟之后晒干)酒糟鱼(将鱼用烟熏干或晒干后加辣椒料酒等调料做成)成为外出之人探亲访友必备之佳品。由于婺源喜食辣,故每年春夏之交农家会种许多辣椒,待到成熟时节一篮篮红辣椒采摘回家,洗净切成小片,晒干留在日后吃。

在婺源,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许多古树和木板廊桥。

婺源境内多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古樟树,珍贵的百年红豆杉。代表的就是严田古樟,篁岭景区水口红豆杉群。许多古树都是参天巨擘,有一1500年的古樟,更是需要近20成人才能合抱,实在令我惊叹!

木板桥是婺源的一大特色,原汁原味的杉木建造的木板桥宛如金桥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桥下是清纯无比的江水,桥上不时有村姑农夫挑着担子从经过,山光水色与木板桥有机结合为一体,妙不可言。

最后,随处可见的民居也是一大特色。婺源的古民居与皖南民居风格近似,比较著名的有理坑的官宅府第、思溪古村、篁岭古村、延村以及其它。理坑的“大夫第”和“天官上卿”府都是明朝建筑的精品,房屋里面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门窗的雕刻很精致很细腻,看了无人不赞叹前人的高超的雕刻技术。

这里的房屋大多古旧,据说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有些房子已经破损或倒塌,但它还是我们眼中一道不可或缺的景点,它毕竟经过了风风雨雨,历尽了人间沧桑,它是历史的见证。

2.婺源环境调研报告 篇二

油菜花

汽车一驶进婺源便随处可见成畦成片的黄澄澄的油菜花。从李坑、晓起到江岭, 山岗谷地、田间河堤, 暖风温柔地唤醒油菜花苞, 在群山环抱的开阔谷地间, 热热闹闹流金淌玉地铺展开来。时而是一望无际的金色花海, 时而又是层层叠叠的菜花梯田, 微风拂处, 花浪翻滚, 香气四溢。

常常是在行进的途中的惊鸿一瞥, 便足以让车上这群远道而来的游客惊声尖叫。然后异口同声嚷着:“停车!停车!”司机只得无奈的中途停驻, 老老少少一大群人如调皮的孩童般飞奔进油菜花海。

馥郁的花香扑鼻而来, 花粉的质感流动在空气中, 心情顿时也如这花香般甜美畅快起来。举起手中的相机忙不迭地的合影留念, 取景框里的笑容和油菜花一样灿烂。平日里在自家门前司空见惯, 而且常被忽视的小小菜花, 此刻却被人们当作明星般的簇拥追捧!当然, 在你陶醉于与油菜花亲密接触的甜蜜感觉时, 请千万注意是否脚踏田埂, 更不能随手采摘。否则, 油菜花地边的农宅随时有护花使者冲出来制止, 摘一株菜花罚款五百的牌牌可不是危言耸听。

既被人钟情垂爱, 又被人细心呵护, 让我不由得感叹:做一株生长在婺源的油菜花是多么的幸福!

油菜花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花儿, 栽种和开放既不需要水土丰美, 也不需要特别的照顾。就那么刹那间密密匝匝地开遍山野, 给大地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 把天地渲染成金黄色的世界。

油菜花是江南农家最普通的农作物, 单看每一朵都细小而质朴, 但组合在一起大规模集中后, 居然能形成如此大气恢宏充满力量的美妙画面, 恐怕就连当初集中栽种的策划者也始料未及。

比起牡丹、玫瑰, 油菜花实属出身卑微相貌平平。可谁又能无视这草根阶层的小花创造的奇迹呢?且看这漫山遍野的小小菜花, 拼尽毕生热情与执着, 迸发出最接近阳光的色彩, 把你的思绪和心情感染得暖融融、金灿灿的, 春的灵气也随之吸附进我们的身体中。

阳光下的油菜花热烈自信地绽放着, 仿佛在告诉人们:无论草根还是贵族, 认认真真生活着的都是值得尊重的生命。

徽派古民居

每逢油菜花盛开的时候, 婺源便会热闹喧嚣起来。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充塞着通往各景点的大小公路。从2009年3月起, 婺源各大景点实行一票制 (180元/人5天的使用时间) , 进入每个景点都要刷卡对指纹, 一来一往的, 浪费不少时间。赶了个大清早, 却直至中午才来到第一站———李坑。

李坑是以李姓的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走进李坑, 穿过一道造型古朴的石牌坊。牌坊的左侧一条蜿蜒的小河绕村而过, 河两岸是盛开的油菜花田。一条条小竹排漂荡其中, 好客的老板殷勤招揽着生意。

村前有座据说在旧阁遗址上重建的仿古楼阁---文昌阁, 里面供奉着十余位李坑历史上的“文曲星”。进去瞻仰刻着文曲星的大名的石碑, 不留神发现其中有位居然和科室里某位李姓同事重名。乖乖, 此君该不是文曲星转世吧, 不由得哑然失笑。

登阁顶临窗远眺, 李坑之美尽收眼底:蓝天、青山、碧水, 小桥、流水、人家, 粉墙、青砖、黛瓦, 天人合一, 相映成趣。

从李坑出来时已是饥肠辘辘, 延迟的午餐餐桌上终于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婺源特色菜——荷包红鲤鱼。湖南人大都讲究鲤鱼有“发”性, 很多人都不敢吃。可“饿”的滋味比潜在的“发”难受得多, 最后还是硬着头皮把这条模样类似观赏锦鲤的红鲤鱼扫光进肚。

下午去的是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晓起。

村口几株粉红桃花和素白梨花合着早春的湿润空气, 如烟云般迷离, 开在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前, 两者是那么相得益彰, 透出江南特有的婉约气质。

晓起有千余株名贵古樟, 街头巷尾弥漫着香樟木特有的芬芳。树下有村民的小摊, 卖的是千年香樟木和树根, 有的锯成一片片的卖, 搁一片至衣橱可以防臭除虫, 有的则做成各式各样的小物件, 摆放在家中可以数年不腐。

村内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 曲折宁静的街巷, 穿流于村庄的河汊溪水淙淙作响, 浮流觅食的鸭群, 浣衣女的棒槌声声作响, 古樟掩映处, 品茗聊天的老人, 嬉戏玩耍的孩童,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

思溪延村是一个景点两个村落, 相距500来公尺, 因时间关系我们只游览了思溪。这里是《聊斋》、《梦回清河》、《青花》等电视剧的拍摄地。

思溪最有特色的是廊桥、商宅和百寿图, 一百个雕刻在木门上的寿字没有一个是一样的。在村里转了一圈从另一条出来来到河边, 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 倒映着岸边的灰色而古老的徽州建筑, 不远处的廊桥上一些游人坐在那里欣赏着风景, 整个村庄显得那样静谧安详, 仿佛置身于一帧美丽的水墨丹青中。

“古树高低屋, 斜阳远近山, 林梢烟似带, 村外水如环”, 这首古诗极为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徽派古民居的美丽风光。

3.婺源环境调研报告 篇三

一、调查对象

(1)婺源县43所中小学校填写《婺源县中小学电子备课专项调查活动问卷调查表》(学校卷)。

(2)由抽样选取的样本学校(城区初中、小学各1所,县城附近乡镇和边远乡镇的初中、小学各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合计13所样本学校)组织本校教师登陆“问卷星”网站,填写《婺源县中小学电子备课专项调查活动问卷调查表》(教师卷)。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现场观察与座谈交流为辅。调查组收回学校问卷43份,借助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网站收回有效答卷319份。另外,调查组成员还进入基层学校与学校领导和部分教师进行了交流。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受访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数据显示,受访教师中男、女比例比较平衡,他们的一半是中级职称,其中62.7%的受访者任教于中心小学,任教于初中的教师占30.72%,另外还有21名村小教师参加了本次问卷填写。

数据显示,受访者中各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有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也有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受访总数的60.19%。

从上述两个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调查,受访者的涉及范围比较广,代表性比较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我县基层学校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实际想法。

2.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大多认可和支持电子备课活动

表3内容是学校问卷的统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53.49%)的学校认为在中小学校开展电子备课“非常有必要”, 39.53%的学校认为“比较有必要”; 对于我县中小学当前办学条件下开展电子备课的可行性,13.95%的学校认为“完全可行”, 53.49%的学校认为“基本可行”,不过也有30.23%的学校认为“有一定难度”。从整体上看,基层学校对电子备课活动大多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

表4内容是教师问卷的统计,从数据中可以看出,84.64%的受访者喜欢“电子备课”的方式,有85.89%的受访者认为“电子教案能够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79.31%的受访者认为“电子教案可以网上撰写、提交,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有68.65%的受访者提出“需要提供教案生成功能的电子备课平台”。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的长处,中小学教师对电子备课活动大多持认可和支持的态度。

3.中小学已经基本具备开展电子备课的物质与技术基础

通过对学校问卷的统计,我们发现约有30所中小学校园内的电脑台数与教师人数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统计中的电脑台数包含学生微机室内的电脑),绝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在各个教室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并实现了宽带网络校园全覆盖。因此,就多数学校而言,开展电子备课的物质基础已基本具备。

从学校问卷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了解到,有20所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班班通”设备运用的教师培训活动,其他学校每学年也会开展一次类似的活动。从上表可以看出,76.74%的学校认为本校教师大部分能够熟练运用“班班通”设备和资源上课,只有少数教师操作不熟练。

从教师问卷的统计数据中我们了解到,38.24%的受访者“参加过培训,并能熟练使用班班通设备”, 35.11%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培训,但会使用班班通设备”,不大会使用的教师只占受访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从上述两个表格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县多数中小学教师已经具备了比较好的开展电子备课所需的技术基础。

4.受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情况

调查发现,94.67%的受访教师“有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准备的经历”。从多选题中了解到,一线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准备时主要进行的活动是“制作多媒体课件”(86.52%),“观看相关的优秀课例”(81.82%),“寻找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77.74%),“撰写教案”(59.56%)等等。调查还发现,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会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其中有90.91%的受访教师教学课件的主要来源是“网上下载之后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加工”,由此可见网络资源在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运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其中10.03%的受访者每周使用超过5次,35.11%的受访者每周使用达3-5次。这可以看出“班班通”设备已经比较好地融入了一线老师的日常教学之中。

根据一线老师在工作中的使用体验,班班通设备与资源的优势主要有“能增强课堂趣味性”“交互性强,提高课堂互动”“配套资料详细,使用方便”等等,38.24%的受访者认为班班通设备对教学的作用“非常大”,48.28%的受访者认为班班通设备对教学的作用“比较大”。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对一线教师教学工作的帮助是明显的。

5.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的期盼与建议

调查发现,影响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与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可供选用的教学资源数量”“学校硬件配置情况”以及“网络速度”等。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的期盼与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资源库的问题。如果让一线老师到网络上四处寻找有用的教学资源,既费时又低效。因此,许多学校和老师提出要建一个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数据库,教师选用其中的电子教案资源,以便高质量地完成电子备课工作。

(2)硬件设备的问题。虽然全县有30所中小学校园内的电脑台数与教师人数的比例接近或超过1:1,但是,这其中有许多是学生微机教室内的电脑,并非在教师办公室内。因此,不少学校和老师希望给每位教师配备一台电脑,以便开展电子备课工作。

(3)参与电子备课的人选问题。有31所学校认为参加工作满三(或五)年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老师统一参加电子备课,其他的老教师自主选择。一线教师的观点与此大体相同,他们认为工作年限在三年内的教师一般不提倡电子备课,而45岁以上的老师可以自主选择。

(4)教师培训的问题。由于还有不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强,对电子备课了解十分有限,班班通设备的运用熟练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和老师建议要加强对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5)教案的携带与使用问题。就“开展电子备课后,教师怎样带教案进课堂上课”这一多选题,有16所学校选择“U盘携带”,12所学校选择“在课本上标注”,10所学校选择“打印教案”,8所学校选择“手写简案”,7所学校选择“在个人云盘中上传下载”。也有老师建议学校申请一个开放的云盘,供全校老师上传教案和上课下载资源所用,全校老师均可以在云盘中查看自己和其他老师的备课情况。

(6)有些学校和老师建议县教研室制定一套全县中小学教师实施电子备课的管理方案,以鼓励性为导向,有选择地、分层次地慢慢推广此项工作。

6.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所存在的困惑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基层学校与受访教师对开展电子备课存在的困惑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电子备课方式给学校管理者对备课工作的检查、督促、评价带来新的困难。如何甄别教师电子备课的原创性,如何实现电子备课的有效监管,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待在实践中探索。

(2)许多人担心电子备课方式将导致复制、粘贴的抄袭行为更加突出,背离了备课的初衷,部分教师为备课而备课,忽略了钻研教材的关键环节。

(3)电子备课方式,年轻教师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老教师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办学条件欠佳的农村学校,实施起来难度也不少。

(4)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的备课是否都适用这一方式?比如说语数外等主要学科之外的其他课程都要采用电子备课的方式吗?测试课、复习课、实践类课堂等又如何进行电子备课?

(5)有学校和老师提出,电子备课后打印出来的纸质教案,在职称评审时是否能够得到上级的认可。

(6)一些学校和老师对电子备课形成的教案、课件、习题等电子材料的存储安全有所担忧。

四、思考与建议

为了更加稳妥地开展此项工作,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实施工作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中小学电子备课工作,促进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进程,我们建议成立一个“全县中小学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局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全面布署此项信息化教改工作,通过行政强力推行。

2.充分调研论证,提高实施效果

一项政策的出台,一个改革措施的推行,只有事先做好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工作,才能更接地气,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减少实施过程中的摇摆与困惑。因此,我们认为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一个中小学教学业务管理人员的小型研讨会,商讨相关实践问题,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3.试点探索,逐步推行

由于各中小学办学基础不尽相同,各校领导与老师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为此,在电子备课推行之初,有必要先选择两三所办学条件较好、学校改革意愿较强的中小学校进行试点工作。

4.以考定配,提升设备使用率

在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对教育现代化设备的配置可以采用“以考定配制”,具体方式是指先给县域内各校配备部分新设备,视学校使用的效果再确定是否继续增加配置。由县电教部门对学校进行督查考核,设备用得好的学校可以优先配备,全部配齐;已有的设备没有使用或者用得不好的学校,设备投入可以缓一缓,或者不予配置新的设备。

5.加强学校业务管理和校本培训

基层学校要对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加强指导和督查,引导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恰当的教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设备与资源开展课堂教学。同时,要多多开展针对性强的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新设备、新技术的运用能力,让广大一线教师把现代技术和理念比较好地融入传统的课堂,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6.大胆尝试网络联盟,促进校际均衡发展

现代教育设备和网络技术为学校之间的联合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我们可以在两个层面上通过“1+N”的模式提高薄弱学校、薄弱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农村中心校与辖区内教学点的互动。可以由中心校的骨干老师上课,通过网络录直播技术,教学点组织师生收看,并进行在线实时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农村边远山区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二是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结对子。由城区学校挑选一线优秀教师授课,城乡学校借助网络共享精彩课堂。通过这种“1+N”的网络共享课堂模式,让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同享优质课程资源,实现新形势下的网上支教,促进城乡学校教育(特别是艺术类课程)同步发展。多所学校在“教学”上合为一所学校,能够有效实现师资、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的共享应用,不断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建设与有效共享。

4.婺源写生实习报告 篇四

实习目的:

有效的描绘和记忆物体形象、色彩,收集、积累创作素材,掌握快速作画的方法,提高敏锐地观察生活、深入地认识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作品设计打下基础。实习时间:

2014.10.13---2014.10.18 正文:

我们整装出发,坐在去婺源的大巴上,大家心里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印入眼帘的大片的绿,一层层的梯田,那天然的景像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同学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累了就睡一会,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写生的机会可以使我见识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另外婺源的樟树也是出了名的,我们看见的樟树一般都有上百年的历史,高大雄伟,显示着历史的印记。在婺源,风景到处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风景,就在你不经意的途中出现。有时候车一拐弯,前方露出了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民居,隐现于古树青山之间;有时候一回头,远山尽处,云雾缭绕,松竹连绵,恍若仙境。

在理坑我们看到了一百多年前的老建筑,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地处深山怀抱和碧水围绕之中,村中有全县最典型的明清官邸风光古朴原始亦具迷人风味。那里的一切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诗如画的低山田园,梯田、河溪、古树、居民、木桥、房屋,江南乡村应有的一切元素我们尽收眼底。婺源的田园风光,可概括地形容为“水绕村庄”,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乡村小道两边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徽州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掩映的林间。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 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 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 ;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 数十座沟通两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 秀等景点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颗灿 烂的明珠。这次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通过在婺源的写生,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婺源写生的这十多天是特别难忘的,难忘大家一起吃饭,难忘同学们一起畅快的玩水,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也许以后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这次写生中,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感受了这里人的亲切,感受了大山给我们的温情。另外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虽然这次写生还算成功。

总结:

写生也使我们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另外在这里也明白了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有了这次经验,以后我们会更好的发现,更好的去理解事物。

5.婺源市场出差工作报告 篇五

工作时间:7月1日—7月2日

工作目的:接洽婺源旅行社、宣传推广景区、签订旅行社合作协议 工作总结:

走访了多家旅行社与其中十七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协议,公司名称分别为:婺源县春天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绿明珠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江湾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县教育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县茶博府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金山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县天马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县康辉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乡村美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县田园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书乡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江源分公司、婺源县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县阳光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县好心情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县山水旅行社有限公司。

其中婺源县春天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绿明珠旅行社有限公司、婺源江湾旅行社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是婺源地接与组团综合实力较大的三家公司,对我们的线路推广也比较支持。但大多数旅行社对我们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景区线路不了解。对以后合理的加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线路造成一定阻力。

下一步工作计划:

1、尽快组织旅行社踩线,为婺源下个客源高峰期更好地加入鄱

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线路做铺垫。争取早日迎接婺源地接市场大量客源。

2、督促各合作旅行社,更快更好的加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线路。

肖慧民

6.婺源西塘写生实习报告专题 篇六

实习时间: 2016年7月05日-2016年7月16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婺源县风景区,浙江西塘古镇,浙江南浔古镇,浙江杭州

实习目的:建筑写生实习是建筑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实践环节,目的之一为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扩大学生对建筑写生的题材了解,其二是培养我们对中国乡村建筑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表现能力。通过建筑写生周,激发审美能力,和对中国古建筑的热情,以及开扩学生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认识和理解。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深化对光和色彩的规律认识,锻炼掌握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表现色彩的能力和对技法的掌握能力.3.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构图和深入加工能力.实习历程:

第一次与这么多的同学远赴这次南方之行。从路途伊始就满载感动,乘坐35小时的列车第一次来到有中国最美的乡村之称的江西婺源,心中一丝美意,在来之前很多人都讲,婺源很美,想这次刚好有机会来一次,好好在这看下中国著名的微派建筑。

印象中的婺源应该是烟雨迷蒙,小桥流水,曲调犹凝的,甚至在我脑海中幻化为一个具象的场景印象:漫步在白墙黑瓦的屋檐下,铺满青石板路的小巷之中,撑油纸伞的妙龄女子那一抹嫣然一笑。在婺源,风景到处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风景,就在你不经意的途中出现:徽派的房屋、绵延的山林,碧绿的湖水,朴实的居民……

第二天上午按照计划同学们在导游和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理坑村比较出名的景点,理坑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至今仍保存大量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失闪落。通过写生使我们由1个对婺源毫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1个熟练徽派修建的“内行”。

身处这个环境中听导游讲这些古建筑的历史和故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沧桑和古朴之美。令人触动心弦的景物无处不在:陈旧幽长的小巷,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残破的木门 恨不能一一留在画纸上。婺源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类社会形态文化和天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乡,也是神州铁路之父詹天助的家乡这里文风壮盛,奇迹遍布,尤以明清古修建为代表,而天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抱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江西婺源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气已在我的脑际中生根了。

在理坑每家每户,都有用不完的柴禾,而且码的整整齐齐。走在江南的雨巷,你会想起一句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记忆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不禁让人有一种在画里的感觉!在诗里,在画里。你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又好像是一首歌。大自然自己谱曲、填词。你会惊叹于大自然的美妙绝伦。远处的青山泪眼婆娑地望着你。窄窄的小巷,只容一个人过。向东向西都是路,你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条?一不小心,就迷了路。我走了一圈,又绕了回来。走到哪里都通路。你会喜欢上南方的小巧与精致。可你依旧不喜你欢南方小巷的狭窄。走到哪里,都是风景,它让你忘返于来时的路。这里的空气清新又潮湿。女孩子的皮肤瞬间就水嫩嫩、亮晶晶了。不然怎么说:“江南自古出美女”呢!可惜,你我都不是江南女子!春江水暖鸭先知。两只鸭子在水里游来游去,远处的青山,近处清澈见底的泉水。心想:这鸭子比人都快活啊!

接下来几天我们开始了真正的任务,写生。每天早上我们带着画具去寻找美景,那里的一切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诗如画的低山田园,梯田、河溪、古树、居民、木桥、房屋„„江南乡村应有的一切元素我们尽收眼底。理坑的田园风光,可概括地形容为“水绕村庄”,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乡村小道两边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徽州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掩映的林间。虽然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但是如何去表现却成为每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刚开始大家都有点手生,我也为没有办法更好的表达画面而烦恼,但是之后,每画一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慢慢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尽管画里还是有许多许多的缺点,但在构图和透视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有时老师会来检查作业和指导我们,同学们都会把自己好的作品交给老师讲评,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都会很安静的去听,因为每次这样的讲课都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写生的知识和经验,第二天在写生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老师给自己的建议,这样我们会有很大的进步。这次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婺源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这里有有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雪梨“四色”(红、绿、黑、白)特产。名胜古迹有灵岩洞群、彩虹桥、龙天塔,李坑、思溪、理坑、延村等明清建筑群,等婺源有世界濒临绝迹鸟种——黄喉噪鹛,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鸳鸯湖,有华夏第一高瀑大鄣山瀑布。婺源的樟树也是出了名的,我们看见的樟树一般都有上百年的历史,高大雄伟,显示着历史的印记。

风景很美,但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如何把美景用我的双手表现出来。刚开始我画速写画的一塌糊涂,面对美景我惭愧不已。一天晚上我临了一幅画心里豁然开朗,知道该怎么表现马头墙,怎没表现树木和草。通过慢慢学习和理解,我逐渐掌握钢笔画的速写表现。色彩方面我掌握的不太好,老师说我会组织画面但不会表现色彩。我也在努力但见效不大。有时老师会来检查作业和指导,大家都会认真的听,让老师给自己意见,在下次画画时改进。

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爱上了这块土地。

接下来我们去到“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塘,路途虽有些**,不过全班人一起度过还是泰然。我想说:西塘还真是很美的,她有她独特的美。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能来到这里实习,我们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6月17日当到嘉善县境内,那一座座古老的建筑,那浓厚的历史气息深深的吸引了我们。当天下午,我们开始游逛美丽的西塘古镇,参观、欣赏它的独特的建筑和迷人的风景。我们来到这里,目的是学习,是作画,所以第二天我们就去写生了,这里水与古建筑的结合,人们住的房子由灰墙土瓦建成,这样的房子小而别致,带有丰厚的历史气息。古镇里小桥流水,风景优美,这江南水乡的美丽是谁也抗拒不了的,任谁见了都会不由得拿起手中的画笔记录这一幕幕的精彩。这里的建筑大都依水而建,这是水所孕育出来的人间仙境。

我们先后参观了烟雨长廊,西园,永宁桥,石皮弄,烧香港等特色景点。

烟雨长廊依河而建,商铺带着廊棚在河边。游人们可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烟雨长廊意思就是带屋顶的街。西塘的雨廊(廊棚)是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是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西塘的廊棚以其独有的的绰约风姿吸引中外游客。廊棚多为砖木结构,集中在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等商业区,既可遮阳又可避雨。朝南埭廊棚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两岸的粉墙乌瓦,影子沉在门前的河水中,吹一阵风,湿亮的静影就散墨般淡尽。这样的地方,可游,更可居。最具特色的,当属在静悄悄的晨昏时刻,漫步在廊棚下,有一些很怀旧的心情。

西园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等,风景优美。东侧假山上有“听涛轩”茶室,因假山上有白皮松1株,高数丈,风来稷稷有声,故名。入园处小桥流水,石狮门厅,园内环绕砖砌花格游廊、水榭、曲桥、假山、凉亭、人工瀑布,人身处其中感觉十分舒适。是非常有特点的私人住宅。

石皮弄是王家子孙两宅第之间形成的一条弄,地面用168块石板铺成。全长68米,最窄处仅0.8米。宅深形成长长的弄,镇上现仍长短不一的弄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最有特色的一条露天弄名叫石皮弄。窄窄的巷弄让我恍惚之间有种回到戴望舒写的<<雨巷>>中。

永宁桥是镇上最好的观景点了。河北岸朝南埭长廊如一条逶迤长龙卧伏在水边,行人和自行车都在廊下行走,其风味为其他古镇所少见。河南岸是西街的后面,沿河有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群,大多为清末至民国年间。大宅的风火墙高高耸起,青砖黛瓦和石河桥尽收眼底。很多人流连于此桥拍照留念或者欣赏美景。烧香港跟香港没半毛钱关系,而是以前河道两岸庙宇众多,善男信女们乘着小船来此烧香,故名烧香港。这里是最早的繁华中心,既是一条街道、也是一座河港,这里小河悠悠,却藏不尽曾经的富庶。烧香港附近景点有倪宅、五福桥、圣堂、明清木雕馆,可以沿路细品。

江南水乡风情尽收眼底,这烟雨小巷,粉墙黛瓦,突然让我想起了中国的水墨画。那黑白之间凸显的山山水水,莫不是与这烟雨江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许正是这江的烟雨小巷,粉墙黛瓦的美景激发了很多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做出了不朽的水墨画。否则为什么这水墨画竟与那烟雨江南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而这里本身就如同一幅泼墨写意的山水画。

学习真的需要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实习期间,我们不但收获了玩的快乐,重要的是还学到不少的知识。在这里的游园景区内,我们看到了很多名家作品,知道水彩画非常严谨,颜色的搭配、运笔的讲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那种深处古老文明环境中的恬淡心境,真是无法用确切的、精美的词句去描写,太美了。校外写生,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思考存在而不被我们认知的东西。另外,在这里我们还感受到了水乡人民的热情、真诚好客。

对徽派建筑了解的越来越多是我们此次写生最大的收获,徽州传统建筑犹如一幅绵亘着宗族生息繁衍的水墨画,画中是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简洁明快的黑白灰··

与“五岳朝天”并称的“四水归堂”是徽州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徽州传统建筑多是以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外墙很少开窗,因此总给人一种幽暗凄迷的感觉。

徽州传统建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受传统风水“水为财源”观念的影响,寄命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徽式宅第结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徽州传统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州传统建筑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徽州留给后人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实为一巨大宝藏。它有太多的智慧、启示、经验、鉴戒,值得我们去发掘、提炼、思考、总结。

7.婺源环境调研报告 篇七

一、项目内容

名称:大鄣山卧龙谷建缆车工程

项目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上饶市旅游局

项目地址:婺源县大鄣山卧龙谷风景区

二、项目概况

位于江西省上饶地区婺源县,大鄣山,亦称“三天子鄣”,地处皖赣边界,婺源的北部屏障,属黄山余脉。清代诗人汪循《登大鄣山》诗云:“清风岭上豁双眸,擂鼓峰前数九州,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这里也是“吴楚分源”的屋脊,是鄱阳湖水系乐安江与钱塘江水系新安江的分水岭。这里群山环抱,山峰林立,森林覆盖率高达 90.7%,山峰标高 800―1600 米,主峰擂鼓尖海拔 1629.8 米,巍峨雄伟,俯瞰平川,是县内最高的山峰。现已开放的鄣山大峡谷――卧龙谷,是一处景观价值独特,完全原始风貌的高山峡谷景区,是一处金庸笔下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卧龙谷,号称“江南第一奇谷”,它以雄、险、奇、秀而著称。雄:峡谷长3公里河段,天然落差730米,急流汹涌,轰鸣震谷;险:峡谷深切,切割度500-1000米,最大坡度达80多度,峡谷幽深,危崖峭壁;奇:谷内瀑布众多,千丈瀑从落差193米高处的悬崖绝壁凌空倾泻,属“国内第二高瀑”;秀:奔泻的清泉,穿行于岩石之间,悬垂流蚀,形成深潭、彩池,宛若银钱串珠,阳光照射,七彩交织,水动石变,相应成辉,呈现一幅幅美妙动感的画面。

卧龙谷里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红枫尽染,冬季冰雕玉砌,景区四季变换不同的色彩,而高山峡谷里更是瀑布成群,飞龙吐玉;彩池连环、相映交辉,整个景区类似九寨沟海子的彩池何止成千上万,就这样,紫色的山、绿色的树、白色的瀑布、彩色的深潭构成一幅天 然泼墨山水画。

大鄣山保存着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的自然生态系统。景区内气候凉爽湿润,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这里由于地质年代悠久,水资源丰富,加

之地貌独特饿,纯然超尘净地。首期开发卧龙谷设计了轻松休闲的游步栈道,朴拙的茅舍、古雅的茶亭、精巧的石屋点缀其间,那么贴近生活、贴近人文。深度开发大鄣山自然风景区将是一个集观光旅游,寻古访幽避暑休闲,攀岩溜索,康体竞技为一体充满山野情趣的生态乐园。勘称都市人魂牵梦萦的乐土圣境。婺源大鄣山卧龙谷高达96.7%的森林覆盖率使整个景区成为天然大氧吧。加之开发者凭对大自然的设计修建了数千米合理科学而又变化多端的游步栈道、护栏,点缀旅途中的朴拙茅舍、古雅茶亭、精巧石屋显得那么贴近生活、贴近自然。

俗话说: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溯溪而上淌着山泉,感受一下高瀑震撼,聆听鸟的呜啾、泉的欢唱,呼吸清新的气息,那是何等奇妙的享受。真是要“不辞长做岭南人”。

三、交通条件 衢州到婺源 :上海方向多从衢州下车到婺源,从衢州到婺源的车在长途汽车南站上车。每天三趟:早上六点四十分;中午十一点半;下午的一点二十分。车次不多,距离约一百五十公里,二个半小时到三小时到。如果你的火车赶不上这三趟车建议到上饶坐车。

上饶到婺源 :上饶到婺源的车子很多,乘车地点在上饶的带湖路车站,约半小时就有一趟车,距离约一百七十公里。行程约三小时到三小个半小时。在上饶打的注意一点是按人收费的,一般在市区是二元一人,如果是二人就四元。价格可能是全国最低的了。(打的2元一人已经是90年代的事情了,步入21世纪以后,上饶的出租车也是有起步价的了。起步价5元。)

九江到婺源 :从北京方向来的可在九江下车,可惜九江到婺源的车子每天只有一趟。约在中午具体时间没有遇上司机,所以没弄清楚。是婺源早上去九江返回的车子。遇上这辆车也是凑巧了,一般建议直接去景德镇,因为九江到景德镇的车子很方便,而且是高速公路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一百四十多公里。而景德镇到婺源的车子几乎随时都有。九江到婺源要经过景德镇。

景德镇到婺源:景德镇到婺源的车子是最多的了。在景德镇的里村车站上车,这里多是到县城的车,几乎随时都有。也有直接到婺源清华的车,婺源到清华的车一天三趟,约早上八点左右一趟,然后是十一点左右一趟,一点多一趟。具体时间要等我再了解清楚。从景德镇到婺源约八十三公里,到清华也是一样的路程。到县城约二小时到,清华要二个半小时到三小时(从赋春到清华的路面不是柏油路是沙土路)。

南昌到婺源:北京方向来的还可以在南昌下车,这里到婺源有三趟车,春运期有四趟:早上七点、八点(这两趟春运过后可能只有一趟),下午二点半、四点半。在南昌的青山客运站的长途汽车站上车,从南昌的火车站坐二路车到长运下,建议坐走昌九、九景高速公路的大巴比较舒适。下午四点半的车一定是大巴,其它车不一定。春运期间八点的车也是走高速的大巴。走高速公路行程约三百八十公里五个半小时,依维柯中巴约六小时三百五十公里。

鹰潭到婺源:鹰潭到婺源有三趟车:乘车地点为鹰潭汽车站,时间为早上七点二十、八点

二十、中午十二点五十。时间约为三个小时到四小时,具体情况现在没有完全了解清楚。上海: 上海有车直达婺源,一趟在上海中漕路的华亭宾馆附近,每天有车。时间为下午的六点。约在第二天凌晨二点到。另一趟在上海的浦东,具体地点现在没有了解清楚。为隔天开。约五百多公里。

黄山市到婺源:很多游婺源的多连带着游皖南或者黄山,所以从黄山市到婺源的车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了。屯溪到婺源有二趟车,时间为早上七点半、中午十二点十分,路程为110公里,约二个多小时到,另外到杭州的车也经过屯溪,具体时间不清楚。

三清山到婺源:很多驴友往往游三清山后再到婺源,或者从婺源到三清山。我这次最新了解到婺源也有车到三清山,三清山发车时间为早上,具体时间不清楚。到婺源后中午十二点二十分返回,走的线路现在还不清楚,等弄清楚了一定会给自驾车朋友一个惊喜,不必绕弯子走上饶或者常山了。

四、客源市场分析

随着国家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走进大森林领略回归大自然的原始纯情已成为

当代人生活的新时尚。黄金周每天平均客流量超过3000人次,淡季每天客流量也在800人次。游客来至全国各地,也有一小部分来自外国。客源市场庞大,客流量大。

五、环境保护

大鄣山风景区环境保护力度是很大的,有来自政府的保护,有来自当地居民的保护。还在景区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带领游客们自觉保护景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良好,氧离子在8万亿立方米。

六、经济效益

(一)收入

索道收入:工程建成后,按年接待15万人次计,按60%的人乘坐索道计9万人次,每人次50元计。

索道收入=9万×50元/人次=450万

(二)支出

1、人员工资24万元(30人工作人员,每人年薪8000元计)

2、电费:30万元

3、税金:750万×7.45%=55.88万元

4、保险费20万元

5、折旧费用:2000万×6%=12万元。

6、管理费用取总投资的1%,计20万元。

7、其它不可预计费用取总投资的0.5%,20万元以上支出合计289.88万元。

(三)投资回收期:

总收入:450万元,总支出289.88万元。

利润:450-289.88=160.12万元

投资回收期:2000万/160.12=12.5年

七、综合评价

8.江西婺源写生实习 篇八

今年暑期7.1号,在专业课老师杨永老师和殷乾亮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到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写生。

在前往的路途中,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去那里,那里是一个什么地方,有没有被现代的建筑所破坏?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一个小城镇,那里全是现代气息,充斥着这个世界的喧哗。坐着长途车,颠簸了5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沱川镇。由于路上是昏睡,没有看见路途的风景,到了的那一刻看见的是现代的建筑,顿时心中凉凉的,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呆5天画水泥方块?

下午,当太阳下山了后,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骑自行车,打算逛完整个小镇。结果,当我们骑车几分钟后,便出了沱川。迎接我们的是绿油油的稻田,连绵起伏的小山,那里还有一条弯曲清澈的小河。一切美丽的山村景色,抓住了我的心,让我回想起了老家。骑了不多久,我们便离小镇越来越远,回头看去,它就像是藏在群山绿水里,只冒出了白色的一角。在这一片,除了那个小镇和一些零散的小村庄,周边全是绿色的庄稼和树木,我感觉自己好像一个突然闯进来的入侵者,破坏了应有的寂静。我停下车,担心自己惹怒了这里的神灵。第二天,老师让我们到当地的著名风景区—理坑进行水粉或彩铅绘画。那里离我们住的地方并不远,我们带好了工具,徒步前到那里。早上的阳光照在林中,伴随着鸟儿的歌唱,心情顿时大好。理坑当真是个极美的地方,白墙青瓦,门前还有一条小河流过,当地居民在河里洗衣洗菜,好一幅美丽的世外桃源图。我们选好了地方,打开凳子和画架,像一个标准的大师开始了画画。我担心自己画得不好,侮辱了这山村美景。

那条小河在我的面前缓缓流过,小河上倒映这河那边的房屋,房屋在水中荡漾。有时候一群小鸭子游过去,引得周边的女生直呼可爱。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感觉自己到了云南大理,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并且有种大理的朴素。

每天我们都会去不同的地方画画,用画笔记录下我们看到的景色。晚上,老师们会到我们寝室去点评我们的水粉画。有的同学画的蓝天白云,看上去随意的几笔,表达的非常美,很像那里的天空。有的同学画的房子,白墙青瓦,好有诗意的感觉。更有同学通过自己心灵的眼睛,看到了心中的理坑,表达出来的房屋建筑特别有江南小院的清新。我自己画的河流与房屋,总的来说在色彩搭配上不协调,没有自己的特色,只是大概的表达了看到的景物。杨老师说:这次出来写生不是为了提高自己多大的能力,只是让我们看看不一样的房屋风景,以此来提高我们的审美观。

9.美丽婺源之水 篇九

婺源县水利局

江智健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文化之源。华复文明起源于长江与黄河河流,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于恒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发于尼罗河流域,河流对于人类文明的萌芽与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班。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曾与自然界抗争,与洪水搏斗,引水灌溉,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在中国,大禹治水的传说,都江堰2600多年的辉煌,无不在诉说着水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源远流长的传承。

诸多大都市“因水而立,依水而兴”,而山区小城婺源也不例外。婺源, 位于赣东北、地处黄山和天目山余脉,与浙、皖二省交界;唐置县,始于唐开元二十八年,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七十五年历史,文公朱熹故里, 路父詹天佑桑梓。境内山峦叠嶂、溪流纵横,风光旖旎,誉称“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名曰“婺港之源”,实为饶河之源。因为《山海经》、《水经》曰: 渐江、庐江皆发源于“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的“诸山祖”——大鄣山,即“渐江出其阴,庐江出其阳”。而婺源县域在其阳、邻省诸县在其阴,因为,大鄣山是省界山、是分水岭!故婺源作为渐江之源,更多是抽象概念与象征意义!即婺源为渐江集雨(汇流)的源点、线而非平面面积!所以真正流入渐江的均为邻省县地界上之水,而非婺源县域之水。渐江后名浙江,即之江、折江也,因今之钱塘江曲折而名,又因钱塘江有新安江(徽港)、信安江(衢港)和东阳江(婺港)三源,而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皖派经学创始人江永“大鄣山说”:婺源大鄣山(北)及其余脉浙岭(西)分别为毗邻县——休宁境内的徽港之远近源,而婺源东部界山——大镛山东侧之水由接壤的开化县流入信安江即衢港。但是,婺港,金华江的别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东起义乌江与武义江汇合处,西至衢江与兰江交接处。婺港,发源于磐安县山环乡岭干村的龙乌尖,与婺源地界南辕北辙。于是,婺源显然为除“婺港”外的浙江之源,后在人们简缩转述中讹误成了“婺港之源”。而江永“大鄣山说”:庐江“即今之婺水也,此水并婺东上源之水,流入鄱湖,出大江……今婺源十三都尚有庐岭、庐源可证也。”由此可见,此之“婺水”并非星江而是星江的源头——发源于浙岭的清华水浙源溪,但婺水的真正源头是其主支——段莘水段莘溪,源出(婺源)五龙山。鄱湖,则鄱阳湖也,婺水经鄱江流入鄱湖,而鄱江,乐安河和昌江之母——饶河也,江西五大水系之一,因其出口在鄱阳县境内,而鄱阳县乃古饶州府治所在地,故名。经测算,婺源全境2967.78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八之水直接或经乐平流入乐安河,其余发育为长溪与排前二溪流入昌江。段莘水是乐安河的主支,逶迤69.9公里,而乐安河又为饶河主支,故婺源为“饶河之源”。而婺东上源之水则指发源于水流峰的安徽岭南之水,即江湾溪县外上游河段,其长15.5公里。段莘水发源于皖赣边境五龙山后,沿途汇入溪头、荷田、江湾、秋溪四溪,于武口处又汇入发源于大鄣山主峰——六股尖(海拔1629.8米)南坡的清华水进而形成乐安河干流婺源段——星江(即 “婺水”或“婺江”,古因婺,星名也,而称婺源为星源,故名),星江流经县治紫阳镇后于小港口汇入小港水,再于福洋汇入小港水,又于荷岸汇入中云水,最后在小港携赋春水一并出境。同时,汇入乐安河的还有镇头水,经共库后殊途同归。

长溪水发源于枫叶如火的石城,流经人称世外桃源的长溪,于车田出境注入昌江,同时,排前水流经虎溪后也出境奔向昌江。

婺源,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全县平均年降雨量1983.7毫米。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全县有10条,总长516.6 公里,山溪坑涧则不计其数,除江湾溪外均发源于县内大小山峰,水资源十分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32亿立方米。天湖、瀑布、飞流、激泉、碧波,衬以舟渡、石堰、小桥,再镶上一座座梯级电站与星罗棋布的人工蓄水湖,弯弯秀水,天山共色,如诗似画。

而其县治——蚺城更以乐安河蚺蛇盘绕而去取名,古城为舌状半岛,三面临水一面依山,外加南低北高的地势与隔河相望的南门山,极合“枕山、环水、面屏”之形家风水原理。城为河套,河为城壕!人们下河洗衣浣纱方便,修城筑寨防匪保安亦不难!更十分难得蚺城正前方南门河段一江春向西流,一反中国地理总势,物以稀为贵,故入风水师法眼。千百年来,婺源也还真因此而 “文运昌盛,人才间出”。

“门前绿水王维画,屋后青山杜甫诗”,江湾、李坑、晓起、汪口、思溪延村、理坑等许多婺源保存良好的古村落无一不坐落于溪边河畔,“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粉墙黛瓦、飞檐戗角的徽派民居与青山绿水浑然一体、妙趣天成。“迷雾风雨千壑树、满川星月一声钟”的沱川鄣村更选址于三小溪交汇处,人称三溪口,堪称爱水亲水、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水环境之先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素有“书乡”之称的婺源先人自然对水情有独钟,所有古村落均十分注重水口与水系建设,一般均在溪水入村处(水口)广植树木,障风涵水,曲径通幽,比比皆是“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同时在村上游拦河筑堨,既引水供自流灌溉与日常生活之用,又造景生势聚潋财气(在古微州水意味着财富)。因为水深流缓既能防冲固村基,又正契合了中庸之道的内涵,自然给许多村落带来了好运。其中最著名的就有被婺源人津津乐道的“婺源四大古建”之一——汪口堨,它由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江永亲自选址设计建造,由于它实现了“截流泄水全自动,壅水行船两相宜”,又名“平渡堰”。汪口村也因此才真正“前碧汪汪”、“晚泊松陵系短篷、埠头灯火集船丛”,更有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据传,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祖籍就在此地。还有更令人称奇的:三年两头火灾的吴溪因村前修建洙村大坝近四十年“西线无战事”;而因笔者等设计的程村电站筑坝就地后迁的王福坦村民家家做包头,一扫穷得丁铛响之窘迫,百万千万富翁不胜枚举!

而且,婺源古人修宅造府,堂(厅)前均设天井,当房屋进深较大设后堂者也布置小天井,汇中央屋面雨水于天井中,后人曰此“四水归堂”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并强赋新意——财源广进!其实,在没钢筋水泥的年代,修建大窗大户房屋显然不牢固,更因穷乡僻壤出土匪而不利于防盗保平安,因此,人们不得不另辟蹊径采用天井来解决通风、采光之问题(但是天井屋,冬冷夏湿住人并不爽健)。为了观赏与消防,一般人家均在天井中安放二三口雕花瓷陶大缸,汇集雨水养鱼,如前总书记江泽民的祖籍地——江湾镇江仁庆古宅就设有千斤大缸一口,相传自大堂落成一直没移动过,终年盛水,缸口青苔密布,缸内游鱼欢快怡然,缸水经年不腐。且预报天气,天将雨,缸水变浊;天欲放晴,缸水清澈见底,聪明的婺源先人就是把这无根水(雨水)侍弄活了!同时,这神缸又曰风水鱼缸,有驱邪避害之功,人称“镇宅缸”、“太平缸”。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尚来追求高雅居住环境的沱川乡绅则直接引溪水于自家庭院鱼池,真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野外堂依竹,篱边水向城”,人水相亲、和谐自然。冲田和栗木坑等 “三眼井”更令人称奇,上井饮用,中池淘米洗菜,下潭洗衣浣纱。上井泉涌,第二、三潭梯接,集饮水、洗菜、洗衣、消防于一体,洁水节水一气呵成,妙趣天成,历久不废,实为一原始朴素之水资源重复利用典范尔。无独有偶,江湾老街,“剑泉井”由一小一大两锐角三角组成的形似一方宝剑,北端“剑身”为饮用井,南端“剑锋”为洗涤池,井通泉眼,四季不枯,兼备消防之用,故又称“防火井”。当然,还有专门寓意镇“火灾”而修建水井于大路口(象形“火”字头)上的延村“镇宅井”。

曾几何时,婺源古人立下大年初一不能打水洗衣之禁忌,旨在用迷信之方式来要求人们像那《清不过包公》一样,不玷污不侵扰水体哪怕就是一天也好,尽最大可能地保证水资源的休养生息。婺源古人这种近乎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之亲水、爱水、惜水、崇拜水、呵护水和巧用水,与水同乐,与水共存,不离不弃,人水和谐,渐达“天人合一”之极致。因此,婺源水渐生灵性。相传宋绍圣四年,朱熹父朱松出生时,蚺城街中其宅旁一口径1米、深5米的古井中气吐如虹,经日不绝;后朱松及第外出福建尤溪做官,朱熹诞辰,千里之外的婺源此井中亦紫气贯天,一片虹光,为此,南宋皇帝钦赐其为“虹井”。当下,“虹井腾辉”传佳话,御书牌坊成美景。

上一篇:酒店餐厅服务员的培训下一篇:银行暑期实习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