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4-09-10

七年级语文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精选10篇)

1.七年级语文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一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一、作者

刘湛秋,1935年 10月生,安徽省芜湖市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文本研读

1.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1)更有韵律美(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四季的雨”:单纯强调 “雨” ,显得呆板、生硬。

“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2.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春雨: 柔情而生机 夏雨: 热烈而粗犷

秋雨: 端庄而沉思 冬雨: 自然而平静

3.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

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

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5.“春雨图” 这段文字是如何写春雨的?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

是间接描写。这段文字实际上写的是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确切的说,这应该是一幅“春雨初霁”图,因为它展现的是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作者的笔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上。

6.作者说:“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来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样的呢?

植物是僵硬的,颜色是昏黄的,空气是干燥的,整个世界是寂静的,然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来了,一切都变了。

7.春雨图中作者都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空气等

8.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景上有许多亮点,你认为春雨图中有哪些亮点?

① 树:“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如果把“特别明亮的”去掉,是否影响表达效果?——影响。“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②花:把花苞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③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④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于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⑤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甚至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正好可以和我们学过的一个句子互相诠释“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三、小结

刘湛秋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他的文字自然、亲切、优美,一事一物、一草一木、一色一声,他都能轻松道来,吸引着你跟着他的行文一走到底。

摘录的句子是: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作用是: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四、课后问答

1.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

对雨的爱恋或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请简要概括文中描绘的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3.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的?

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

4.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征。请从第5段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摘录的句子是: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表达作用是: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 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春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2.七年级语文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二

咕哝地窖贝聿铭菜畦 倏忽

胸脯抖擞跻身斑蝥 袅袅

发绺摩挲遴选脑髓 叶鞘

马鬃颓唐萦系秕谷 恍惚

诅咒恣情勘察蝉蜕 嗫嚅

两颊剔透水榭盔甲

二、识记下列四字词语

五光十色初露头角轩然大波参天古树 面面相觑

自言自语学有专长力排众议融为一体 相依相偎

大病新愈相得益彰萦系于怀轻妆淡抹 蹑手蹑脚

不能自已声名远扬背山傍水熔于一炉 颤颤摇摇

卜问吉凶初生之犊长廊曲径高枕而卧 鲜为人知

迷迷糊糊变幻莫测假山水榭人迹罕至 日益高涨

晶莹剔透别具匠心相辅相成方正质朴 用武之地

三、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2.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3.力排众议: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4.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5.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6.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7.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8.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9.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10.著作等身:著作堆叠起来和身体一样高。 形容著作很多。

四、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童年的朋友》的作者是高尔基,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创作的自传体三部曲。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等。

2.《一面》的作者是阿累,原名朱一苇,当代哲学家、小说家、散文家。

3.《我的老师》的作者是魏巍,散文家、诗人、小说家。 著有散文、通讯集《谁是最可爱 的人》,长篇小说《东方》。

4.《赵普》选自《宋史》。 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誉。

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 家、革命家。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6.《月迹》的作者是贾平凹,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商州》《废都》《秦腔》等。

7.《我们家的男子汉》的作者是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著有小说集 《流逝》《小鲍庄》《荒山之恋》,长篇小说《长恨歌》等。

五、积累下列文言词句

1.通假字

(1)孰为汝多知乎(“为”通“谓”,说)

(2)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2.词类活用

碎裂奏牍掷地(形容词用作动词,撕碎)

3.古今异义

(1) 及为相(古义:等到;今义:达到,赶上)

(2) 处决如流(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执行死刑)

(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今义:不干净,肮脏,或比喻人品质恶劣)

(4)普明日复奏其人(古义:第二天;今义:时间词,明天)

(5)普颜色不变(古义:脸色;今义:颜料或染料)

(6) 卒用其人(古义:终于;今义:死)

4.一词多义

5.重要虚词

读之竟日(代词,代指书)

(1)未有其比(代词,代赵普)

(2)复奏其人(代词,指那人)

(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介词,把)

(2)跪而拾之以归(相当于连词“而”)

6.重要译句

(1)太祖常劝以读书。

翻译:宋太祖常常劝他读书。

(2)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翻译: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 整天在读。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七(上)第一、二单元知识梳理 篇三

《为你打开一扇门》

阅世 浏览 徘徊 诠释 憧憬 大有裨益

潜移默化 危言耸听

《冰心诗四首》

妄弃 倘若 惊羡

《安恩和奶牛》

腼腆羞怯 七皱八褶 撂在 木屐 锃亮 瘦骨嶙峋

翩然起舞 熙来攘往 嘈杂 卸货 蹭着 翕动

反刍 找茬 臀部 瑕疵 粗粝 挑剔

锱铢必较 惶惑 踌躇不决 斑驳 死乞白赖窘迫不安

《往事依依》

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徜徉 雄伟险峻 烟波浩淼 目睹

走投无路 身历其境 阴晴雨雪 风云变幻 美不胜收 活生生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五彩纷呈 雕镂 油然而生 感慨万端

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 镌刻 信口 谆谆教导 受用

《幼时记趣》

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十三岁的际遇》

抽屉 稚气十足 白驹过隙 蓦然回首 四处迸溅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 积攒 沉淀 骤然 呜咽 迷离

涉足 絮语 安详 摒弃 争辩 犀利

一视同仁 怪僻 谈笑风生 古朴凝重 另一番 纵然

安恬 撷取 一届 抚慰 惆怅 小立

二、了解下列文学常识

1.《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作者是赵丽宏,当代著名作家。

2.《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中篇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3.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4.《安恩和奶牛》的作者是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漫长的旅途》《冰河》《船》等。其小说、诗歌和散文被誉为“丹麦文坛三绝”。

5.《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

6.《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作家。《浮生六记》是沈复的自传体散文集。

三、文章体裁分类

从文章学的角度记叙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景抒情的记叙文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议论文立论文驳论文应用文: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务而写作的具有

应用文:实用性特点,并形成惯用格式的文章。从文学的角度诗歌从体例上古诗(又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等)新诗(又叫“现代诗”“自由诗”等)从内容上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小说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喜剧悲剧

四、理解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度先自度其足(duó,量长短)吾忘持度(dù,这里指量好的尺码)而而置之其坐(表承接,然后)而忘操之(表转折,但是,然而)拔山倒树而来(表修饰)

其先自度其足(他的)遽契其舟(那)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常蹲其身(自己的) 之至之市(去,到……去)而忘操之(它)故时有物外之趣(的)昂首观之(代这种景象)项为之强(这样)

为项为之强(因为)以虫蚁为兽(当作)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以何不试之以足(用)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把)

4.七年级语文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四

一、字音

1.憧憬(chongjing)2.裨(bi)益 3.博(bo)4.潜(qian)移默化 5.徘徊(paihuai)

二、字形

衰 聊 聚 商

三、词语

阅世:经历世事。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对世界的认识,经历许多事情。浏览:粗略,大概地看一下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洞开:敞开;解开,消释

诠释(quanshi):说明;解释。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或者是用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一种方法。也可理解为:对某事的讲解、证明。

缩影:比喻能代表同一类型特征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这个小山村就是中国农村的缩影。心声:心里的话,真诚的意愿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风景线:供人们观赏和游览的风景,比喻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某种景观、景象或一些值得关心的态度与行为。

结晶: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比喻珍贵的成果。憧憬:向往 裨益:益处

潜移默化: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纵然:即使

智商:即“智力商数”。表示人的智力发展的水平。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共识:共同的认识。空手而归:失败而回 确是:确实是

四、技巧

二、繁星

一、字音

1.纳(na)2.坠(zhui)3.模(mo、mu)4.忘(wang)5.觉(jiao、jue)

二、字形

蓝、昧、舱、幻、颗、脚、三、词语

繁星:多而密的星星

纳凉:纳:乘。纳凉就是乘凉的意思,指为避热而在阴凉处歇息。密密麻麻:表示非常的密集,像鱼鳞那样排列着。形容又多又密。

半明半昧: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朦胧。昧:朦胧,昏暗;明:明亮。半:时而 仿佛:指差不多;好像。

静寂:安静。形容安静到了极点。

星群密布:像天空的星星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摇摇欲坠:摇摇:摇晃;欲:将要;坠:掉下来。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了。萤火虫:

仰望:仰面向上看,或是抬头向上看,现代人也常用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敬慕、敬仰和向往之情。

梦幻:梦中幻境,多喻空妄。

怀抱:藏于怀中;心意;胸怀 抱在怀中 沉睡:熟睡。

番:1.番 [fān] 2.番 [pān] 番 [fān] 1.遍数,次,回:三~五次。2.轮流更代:轮~。更(gēng)~。3.称外国的或外族的:~邦。~茄。~薯。4.倍:产量翻了二~。

番 [pān]

1、〔~禺〕地名,在中国广东省。

四、技巧

三、冰心诗四首

一、字音

1.躲(duo)2.妄(wang)3.叠(die)4.泪(lei)5.载(zai zai)

二、字形

巢、抛、卷、窗、嫩

三、词语

巢:鸟搭的窝,亦指蜂、蚁等动物的窝;做栖身的地方,寓意为家。借指敌人或盗贼的藏身之所

妄弃:轻易地丢弃。妄,轻易,胡乱,随便;弃,放弃,丢弃。

叠:①一层加一层;重复地堆:重叠|叠石为山|重峦叠嶂。②折:折叠|叠纸|叠衣服。倘若:倘若,用在偏正复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 2

书面语。

惊讶:有惊异;惊奇之意。

无端:意为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没有开端、起点,始乎无端,卒乎无穷。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惊羡:惊叹羡慕

明艳:明亮鲜艳。形容刺眼的颜色。牺牲: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泪泉:指眼泪

嫩绿:指比较浅、比较清淡的绿色,是浅色 淡白:

四、技巧

四、安恩和奶牛

一、字音

1.腆(tian)2.褐(he)3.屉(ti)4.锃(zeng)5.翩(pian)6.蹭(ceng)

7、茬(cha)8.臀(tun)9.瞅(chou)悄悄地 撂 木屐

二、字形

染、瘪、褶、熙、瑕、舔、剔

三、词语

腼腆:害羞,举止不自然。多用于男孩。羞怯:害羞胆怯 撂:搁下,丢开

抽屉:指附于桌子、柜子等家具上可抽动的匣子状的构件,大多数为木头做的。供盛放东西用。

木屐:木底鞋 锃亮:闪亮

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翩然:形容动作轻盈敏捷的样子

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嘈杂:形容声音杂乱扰人。招摇:张扬炫耀以引人注意。

旁若无人:旁:旁边;若:好像。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形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也形容很投入,没有感到他人的存在。

依偎:亲热地紧靠着;紧挨着。也是弱者对强者的依赖。亦泛指倚靠。翕动:本文指嘴唇一张一合地动

反刍:俗称倒嚼,是指进食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里再次咀嚼。反刍主要出现在哺乳纲偶蹄目的部份草食性动物身上,例如羊以及牛,这些动物被统称为反刍,归属于哺乳纲偶蹄目反刍亚目。

找茬:含义跟“找碴”一样,意思是:"吹毛求疵地进行挑剔、批评!瑕疵:一是指玉的斑痕,二是指毛病,比喻人的过失或事物的缺点。舔:用舌头摩擦物体,就叫舔。粗粝:泛指粗劣的食物。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挑选 ;拨弄剔除;指点阐明。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极小的差别也不放过,在极其细微的差别中决出胜负。很少的钱也要计较。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锱:古代一两的四分之一;铢;古代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惶惑:惶恐疑惑。

踌躇: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斑驳:色彩杂乱;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扬长而去:扬长:大模大样。大模大样地径直离去。死乞白赖:乞:求。指纠缠不休。说长道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问事问根本,看事看内在。牛犊:小牛,乳牛

四、技巧

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开头点题,直接引出下文。安恩不富有,但她有一头可以卖个好价钱的奶牛,而且也来到了集市。一般读者想不到的是,安恩特地把奶牛带到集市上来,仅仅是为这头孤独的奶牛能和同类相处。这样的构思出人意料,但又符合人物的性格。细致的描写,使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2、这篇文章从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方面来展示了安恩的性格。第一段(1-2)是小说的事情的开头:写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交代了安恩与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叙说了朴素、年老、贫穷、善良、节俭、有自尊、无私奉献、有爱心、坚定的安恩老太太。她像尊重自己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尊重,关心奶牛。第二局部(3-10)是故事情节的发展局部,写安恩三次回绝想要买她的牛的顾客。她明确表示这头奶牛是不卖的!第三局部(11-19)故事的高潮及结局。写安恩解释为什么不卖牛的缘由。

五、古代寓言二则

一、字音

1.度2.遂3.宁4.契5.惑

二、字形

买 归 涉 遽 已

三、词语

欲:想要,打算 履:鞋子 者:„„的人 度:量长短

其:代词,指自己 置:把„„放置在 之:动词,到„„去 坐:通“座”,座位 操:拿,携带 乃:副词,才 持:拿,携带

反:通“返”,返回 及:到,等到 市:集市 罢:结束 遂:终于 宁:宁可

遽:即刻,匆忙 契:雕刻

是:指示代词,这儿 所:„„的地方 矣:句末语气词 亦:表判断,是 惑:迷惑,糊涂

四、技巧

1、有„„者:有一个„„的人

2、无自信也(无信自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3、不亦„„乎?:表反问语气,不是„„吗?

诵读欣赏

一、字音

戟(ji)匿(ni)浴(yu)漪(yi)熠(yi)梭(suo)

二、字形

旧 雀 临 祭 融 姊

三、词语

悬:悬挂,高悬 销:销熔

萧萧:拟声词,形容雨声 休:副词,表示劝阻

匿笑:暗中偷笑;掩口暗笑;偷偷地笑;悄悄地笑;不让人发现地笑。

沐浴:(1)洗澡,洗浴。(2)比喻受润泽(3)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清寂:冷清寂静。

涟漪: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

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熠熠:闪烁的样子,形容闪光发亮 瞳(人)仁:瞳孔,亦泛指眼珠。诧异:感到惊奇或奇怪

栖息:有止息、隐居、暂住之意,另有寄居之所之意。

四、技巧

1、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2、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3、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4、表现母爱

5.七年级语文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五

一、我能用“”画出整体认读音节。10%

zuyeshiyunlie

yunieyuewenting

二、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0%

kāimén

dàrén

()

érzi

()

rùkǒu

()

bātiān

()

三、我能加一笔变新字。8%

口—()木—()了—()大—()

四、我能看拼音写笔画。12%

shùgōu

shùwāngōu

hénggōu

héngzhégōu

shùwān

6.七年级语文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六

baiduwenku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ai、ei、ui3个复韵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ai、ei、ui的四个声调。

教学重点:

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及四声。

教学难点:

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标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卡片,读字母:a、o、e、i、u、ü。

2.教师谈话: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23个声母朋友和6个单韵母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复韵母朋友好吗?那么什么是复韵母呢?请大家看黑板:

板书:10.ai、ei、ui

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

二、看图学习复韵母ai、ei、ui的音形

(一)学习复韵母ai的音形

1.学习ai的音

(1)请2个同学到前边来,让他们挨得很近。

问:你们发现什么了?

(2)出示图:

ai

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也背靠背地挨在一起。那么这个字母怎么读呢?自己试试?

(3)指名读ai。教师结合学生发音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发ai音时,先张大嘴巴发a的音,口形由大变小很快滑向i,a读得重,i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气读成ai。

(4)教师讲后范读,学生继续体会发音方法。

(5)采取个别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练习,达到读准音。

2.记住ai的形

(1)问:你们看复韵母ai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

(2)再读,同学读读ai的读音。边读边记住ai的形。

(二)学习复韵母ei的音形

1.学习ei的音

(1)出示ei图:

ei

问:你们能不能用学习ai的音形方法学习ei的音、形呀?4个同学为一组讨论,一会儿我们请每组的代表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2)请小组派出的小老师给大家讲ei的音形

(图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用力在砍一棵枯树,小男孩发出的声音就是ei的音。请大家看枯树和小男孩手里拿的砍刀,共同构成ei的形。ei是由单韵母e和i组成的。)

(3)教师结合小老师的讲解要进行鼓励表扬,发给他们组一朵小红花。和他们学得一样好的小组也奖励一朵小红花。

(4)如果学生读得不准,教师适当进行必要讲解。

(三)学习ui的音形

1.出示ui图:

ui

(1)问:谁能自己试着借助图画来学习ui的音形?学生自学。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学的?

(3)请同学汇报学习结果:(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围着围巾,我借助“围”的音学习ui的读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和搭拉下来的围巾,加上小辫子上的花合起来就是ui的形。)

(4)教师纠正发音方法。发ui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形由圆到扁,逐步交成i的音。最后读成ui。

(四)总结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1)师讲:复韵母ai、ei、ui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一个整体,发音时,要先发第一个韵母的音,再从第一个韵母的音向第二个韵母的音快速滑行,改变成第二个韵母的口形,口形由大逐渐交成i的口形。

(2)用这样的方法再试着读读ai、ei、ui,体会方法。

三、学习复韵母ai、ei、ui的四声

1.读ai、ei、ui3个复韵母

2.按顺序读6个单韵母a、o、e、i、u、ü,告诉学生他们是好兄弟,老大a,老二o,老三e,老四i,老四u,老六ü。

3.ai、ei、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在标调的时候,应该标在谁的头上呢?我们来学一首标调歌。板书出示标调小儿歌:

6个兄弟标调号,没a找oe,iu并列标调号,谁在后面送给谁。

(1)学生读读儿歌

(2)想想什么意思?

4.结合刚才的小儿歌试着给3个复韵母标调号。

(1)出示aiaiaiai

eieieiei

uiuiuiui

请同学想想应该怎样标调号?

(2)请同学到黑板上把复韵母标上四声调

1i2i3i4i

5i6i7i8i

u9u0u!u@

5.学生练习读四声:

(1)自己读

(2)同桌读

(3)齐读

(4)按顺序读,不按顺序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ai、ei、ui3个复韵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ai、ei、ui的四个声调。

教学重点:

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及四声。

教学难点:

掌握3个复韵母的音、形、标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卡片,读字母:a、o、e、i、u、ü。

2.教师谈话: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23个声母朋友和6个单韵母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复韵母朋友好吗?那么什么是复韵母呢?请大家看黑板:

板书:10.ai、ei、ui

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叫复韵母。

二、看图学习复韵母ai、ei、ui的音形

(一)学习复韵母ai的音形

1.学习ai的音

(1)请2个同学到前边来,让他们挨得很近。

问:你们发现什么了?

(2)出示图:

ai

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也背靠背地挨在一起。那么这个字母怎么读呢?自己试试?

(3)指名读ai。教师结合学生发音情况进行具体指导:发ai音时,先张大嘴巴发a的音,口形由大变小很快滑向i,a读得重,i读得轻,中间气不断,一口气读成ai。

(4)教师讲后范读,学生继续体会发音方法。

(5)采取个别读,同桌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练习,达到读准音。

2.记住ai的形

(1)问:你们看复韵母ai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

(2)再读,同学读读ai的读音。边读边记住ai的形。

(二)学习复韵母ei的音形

1.学习ei的音

(1)出示ei图:

ei

问:你们能不能用学习ai的音形方法学习ei的音、形呀?4个同学为一组讨论,一会儿我们请每组的代表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2)请小组派出的小老师给大家讲ei的音形

(图上画的是一个小男孩用力在砍一棵枯树,小男孩发出的声音就是ei的音。请大家看枯树和小男孩手里拿的砍刀,共同构成ei的形。ei是由单韵母e和i组成的。)

(3)教师结合小老师的讲解要进行鼓励表扬,发给他们组一朵小红花。和他们学得一样好的小组也奖励一朵小红花。

(4)如果学生读得不准,教师适当进行必要讲解。

(三)学习ui的音形

1.出示ui图:

ui

(1)问:谁能自己试着借助图画来学习ui的音形?学生自学。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样学的?

(3)请同学汇报学习结果:(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围着围巾,我借助“围”的音学习ui的读音。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和搭拉下来的围巾,加上小辫子上的花合起来就是ui的形。)

(4)教师纠正发音方法。发ui时,先发u的音,接着发ei,口形由圆到扁,逐步交成i的音。最后读成ui。

(四)总结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1)师讲:复韵母ai、ei、ui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一个整体,发音时,要先发第一个韵母的音,再从第一个韵母的音向第二个韵母的音快速滑行,改变成第二个韵母的口形,口形由大逐渐交成i的口形。

(2)用这样的方法再试着读读ai、ei、ui,体会方法。

三、学习复韵母ai、ei、ui的四声

1.读ai、ei、ui3个复韵母

2.按顺序读6个单韵母a、o、e、i、u、ü,告诉学生他们是好兄弟,老大a,老二o,老三e,老四i,老四u,老六ü。

3.ai、ei、ui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成的。那么在标调的时候,应该标在谁的头上呢?我们来学一首标调歌。板书出示标调小儿歌:

6个兄弟标调号,没a找oe,iu并列标调号,谁在后面送给谁。

(1)学生读读儿歌

(2)想想什么意思?

4.结合刚才的小儿歌试着给3个复韵母标调号。

(1)出示aiaiaiai

eieieiei

uiuiuiui

请同学想想应该怎样标调号?

(2)请同学到黑板上把复韵母标上四声调

1i2i3i4i

5i6i7i8i

u9u0u!u@

5.学生练习读四声:

(1)自己读

(2)同桌读

(3)齐读

(4)按顺序读,不按顺序读。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2.能正确地书写由声母和ai、ei、ui组成的音节。

3.读好小儿歌。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

2.正确地抄写由声母和ai、ei、ui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抄写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准3个复韵母ai、ei、ui。

2.打乱顺序读ai、ei、ui的四声。

3.背标调歌。

二、学习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

1.出示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

2.让学生自己试着拼一拼,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3.同桌同学互相拼一拼,拼不准的请同学帮助(同桌质疑、解疑)

4.同桌同学都拼不准的,向全班同学质疑,请会拼的学生解疑。

5.教师指名读,达到拼读熟练的程度。

6.指导读书

①打开书第31页(页码在书的左下角或右下角)

②读课题10

③老师指导如何按顺序读书。

三、抄写音节

1.电脑出示3个音节kāi、gěi、huí,请同学读一读。

2.请同学任意选择音节组词。

3.怎样在四线三格中正确地书写音节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点击电脑,音节套上四线三格。

4.师:这三个音节是怎样在四线三格中书写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谁能说一说?

那你们愿意写一写吗?教师点击电脑出示四线三格?

5.请学生跟着电脑一起写。

(1)先写kāi音节

①点击鼠标:在第一个格的后半格写k

②点击鼠标:在第二个格的前半格写ai

③点击鼠标:最后标上一声。

(2)再写gěi音节

①点击鼠标:空一个格,在第四个格的后半格写g

②点击鼠标:在第五个格的前半格写ěi

③点击鼠标:最后在e上标上三声。

(3)最后写huí音节

你们能说说应该怎样写huí这个音节吗?

说后跟着电脑一起写:

①点击电脑:空一个格,在第七个格的后半格写h

②点击电脑:在第八个格的前半格写ui

③点击电脑:最后在i上标上二声。

6.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小结:在书写音节时,由于拼音格比较小难以写下一个音节,因此2个拼音格写一个音节,音节要写在两个格的中间,声母写在前边格的后边,韵母写在后边格的前边,音节的几个字母要写紧凑,匀称。按顺序写完一个音节所有的字母后再标调号。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

四、看图读音节词

1.出示3幅图: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2.出示图下音节词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互相读,相互纠正。

(3)指名读。

五、学说儿歌

1.出示P32页儿歌:读读红色的复韵母。

2.借助学过的音节自己试着读读儿歌。

3.请同学读儿歌。

4.教师纠正后范读。

5.学生练习读。

6.同桌互读。

7.指名读。

六、教师指导读全文

1.先范读,让学生了解读书的顺序。

2.教师领读,学生随读。

3.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指名读。

七、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3个复韵母朋友aieiui,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而且还能正确地书写音节,真不简单!由于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老师奖励每个学生一朵小红花贴在书上。

7.七年级语文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七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上的神奇情景。

3、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从而树立探索科学奥秘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增进学生对宇宙知识的了解。

2、体会“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 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导入。

2、交流阿姆斯特朗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字词掌握及课文朗读情况。

三、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按要求给课文分段。

2、结合提示,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1、继续熟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词语复习,引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

奔赴 联络 缘故 悬着 捏成 呈现 棕色 光芒 登月

耸立 终于 小心翼翼 心驰神往 巨石嶙峋

2、你能说说《飞向月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尽量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①板书课题及本文的重点内容。②指名说。

【设计意图:在复习字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上面的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方面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快乐旅行,多味体验。

1、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用“—”线画出在登月过程中,最使你感到新奇、有趣事情的句子来。

2、同桌互相读一读刚画出来的句子,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指名说。(①读找出来的句子。②谈自己的体会。③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体会出来的?)

(课件2,出示句子1):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品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品,可以让他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① 这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什么?

②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吗?

(课件3,出示句子2):从宇宙飞船上看月球,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的。从宇宙飞船看地球,地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特别美丽。

① 这段话描写了什么?

②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自由读、师引读)

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宇航员在飞往月球途中拍下的图片。(课件4,图片)

④这么美的景色,你能快速地把这段话背会吗?(师生一起背诵。)

4、是啊,在登月的途中,宇航员们的工作、吃饭、休息都跟我们地球上不一样,让人感到有趣,可仅仅是有趣吗,你还能体会到什么?(不便、艰辛)

5、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让再我们一起来看看登月途中的实况,好吗?(课件5,视频录像)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实际生活的了解,并感悟出他们生活上的不便和工作的艰辛。】

6、看完了录像,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写宇航员在登月途中工作、吃饭、休息时的句子,读出他们登月时的有趣,读出他们工作的艰辛。

(多种形式的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引读。)

【设计理念: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与语言直接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使自己感受宇航员在登月的途中,不仅仅是有趣,更多的是工作的不便和艰辛。】

三、再现历史,加深体验。

1、经过三天多的飞行,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准备着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用你们的心去默读、去体会,看看这段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请你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①自由批注②集体交流。(根据回答,出示课件6)引导学生抓住“小心翼翼”、“终于”、“心驰神往”等词谈感受。

③换位思考: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假如你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些什么或说些什么?

④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段话吗?

【设计理念:抓住重点理解的内容如课文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认知,升华自己的情感。】

2、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千百年的梦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1969年7月16日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课件7:登月的视频录像。)

3、看了这个短片,你最想说什么?

四、阅读交流,做客月球。

1、当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放眼四周,他们看到了什么?小声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很有开发价值)

2、是啊,月球上虽没有人类美丽的传说,但人类最终实现了登月之梦,这正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见证,正如阿姆斯特朗所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课件8)

①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读出阿姆斯特朗的激动与自豪。

3、1969年7月19日,人类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的梦想。随后,不断有人登陆月球。,我国的杨利伟登上了太空,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下面让我们再来重温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神舟”五号进入太空。

⑴(课件9:视频录像。)⑵看了这个短片,你想说些什么?

【视频的播放,使学生能切身了解我国航天科技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也使学生有话可说。】

五、阅读扩展,升华情感。

1、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登上月球已不是神话,那么“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也一定会实现。想一想,如果人类居住在月球上,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家园?

(课件10,引导写作)①自由说一说。②写一写。③指名读。

【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放飞想像,想像不久的将来,月球成为人类另一个家园的美好情景,从而激发他们对月球的兴趣,树立探索宇宙的远大理想。】

2、总结: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六、拓展作业:(课件9)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办一份以“月球”为主题的手抄报。

附板书设计:

开始登月:1969年7月19日

飞向月球 飞往月球:有趣、艰辛 实现了夙愿

着陆月球:激动、自豪

揭秘月球:真实面目、资源丰富

8.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八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①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各种生物: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探究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生物在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 ),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和水等

5、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够沿着食物链积累。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如:草→兔→狐)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

6、在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越多(富集)。

9.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九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9)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创于隋朝);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和武举,亲自面试考生,后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10.七年级语文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十

1、例2 练习一 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通过归纳亿以内数的读数规则,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教学关键:掌握数位顺序及数级

教学重点:整理数位顺序表和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建议:

亿以内数的读法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类推,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们有必要对万以内数的认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如可采用口答形式复习数位顺序及各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对于万以内数的读法,可以出示一组数据如:2005年路桥区前两个月共实现农林、渔业总产值17013万元,其中农业产品6383万元,林业产值94万元,渔业产值7560万元。在对万以内数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出示第2页主题图,让学生读一读画面上呈现的6个大数,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身边听到,看到的大数。在这环节中我们就让学生凭着自己的理解运用旧知识去读数。这里学生肯定会造成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入新课教学。新课时可以按以下环节进行: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后,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

2、小组讨论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互相说一说其它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4、学习读数

(1)教学万级数的读法

可先出示万以内的数2496,让学生读后回答这个数在哪一级,表示多少?如果放在万级,又表示多少?在万级又该怎么读?引导学生根据个级数的读法,类推出万级数的读法。这样使学生明确:同一个数在个级时表示多少“个”,在万级时表示多少个“万”,这样就渗透了个级数与万级数读法的内在联系。然后出示几个如:308、3080000、4007、40070000的数让学生读,读后思考讨论: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含两级数的读法

让学生应用刚学的万级数的读法再结合以前学的知识自己读出6407000、85000300,在读时让学生思考讨论:先读哪一级,怎么读?再读哪一级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0”不读,什么情况下“0”要读?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法则。第4页你知道吗?是直观让学生感受1亿有多大,特别是小精灵每秒钟画一个点,一刻不停地画,1亿个点画3年2个多月,学生对这个时间感受是不具体的,我们可以让学生想想,如果你从现在开始画,等画完就过了3年2个多月,你就读几年级了?这样学生的感知就比较实在,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p6-p7 例

3、练习一 6~9)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正确的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

2、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集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中间有“0”和未尾有“0”数的写法 教学建议:

本课时教材是由电视播放新闻的形式呈现两组数,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将听到的数记录下来,引出写数。并且教材给出个级、万级八个数位,让学生对着数位写数,只给出两个数的写法,其余的两个数由学生自己写,这样既给了模仿的样板,同时也留有探究的空间,此外还可以利用此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具体的教学时,我想可以同亿以内数的读法类似,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再引出亿以内数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路桥小学有学生二千一百八十名。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全长六千七百多米,公路桥长四千五百八十九米。

2、你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学生写后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

二、利用信息,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1、出示例3情境图

a、提问:刚才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特点? b、试着写出这些数,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c、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写法,在学生介绍自己写法的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补充。在同学的争论中明确整万数的写法。即先按照个级数的写法来写,再在后面加4个“0”.。d、教学含两级数的写法

出示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和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这两个数和p7做一做,让学生尝试去写,写后反馈交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2)在写数时,什么时候写“0”?

对于“0”的写法,可结合具体数据,如:四万零九十这个数百位和个位为什么写 “0”。一百万的十万位、万位为什么写0,以此来使学生明确什么时候写0,最后得出含两级数的写法。

“你知道吗”介绍有关阿拉伯数字的来历,为后面数的基本理论作铺垫,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这一块内容也可以与下面“数的产生”一起教学。

练习中的第7、8题,没有数位表来支撑,让学生直接写出数。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计数单位,分清级别再去写数。第9题是根据数的组成写数,训练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和正确写数的能力。在练习时可借助数位表来写,特别要提醒学生0的占位。

第三课时 练习一(p11、p12 10~16)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读写数。

2、培养学生对大数的分析判断能力及数感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的读写亿以内的数。教学建议:

本课时主要是对亿以内数读写的巩固练习。第九题是通过转盘游戏来练习数的读法,这里可以师转生读,同桌互转读也可以四人小组。完成之后可以问一下:你们认为怎样读数比较方便?第11题:写出横线上的数。教材提供了光的传播速度,2002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蜻蜓的小眼只数,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有关知识、扩大视野。在练习之前可让学生思考一下怎样写亿以内的数?练习之后可以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第15题,下图中哪些说法不合理,主要是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我们可以再增加一些素材让学生去判断合理不合理,如我国陆地面积约960平方千米,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4400米。第16题是读、写数的综合练习,难度比较大,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进行,有困难的可借助数位顺序表,显得直观点。

第四课时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p13 例4 练习二1~2)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以上的数比较大小 教学建议:

教材是呈现我国面积最大的6个省份的数据,并配以反映该地区特点、形象的图片,由小精灵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为基础,自己探索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具体环节如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收集的万以内数的信息。问:你会比较大小吗?(复习万以内的大小比较)

2、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大数的信息,请把你收集的数和同学说一说。

二、引入新课:

你们知道这些数中那个大?哪个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比较这些数大小的方法。

三、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把收集的大数和同桌比一比,谁的数大。

学生比后反馈如: 9023000&3467500 85000300&24960000

470050&107070 708000<5690000

30609008<3070800 板书出示学生比的结果(板书时有意识的把数位相同的写在一块)后,问:你们是怎么比的?从而归纳数位不同时,数位多的数就大;当数位相同时,就看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相同就看左数第二位,以此类推。

2、出示例4图,呈现各省的面积数,由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每两个省份面积数进行比较,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

三、巩固学习p13 做一做

第五课时:改写---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p14、例5 练习二 3、6、7)教学目标:

1、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的方法发现问题。

3、体会较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教学建议: 教材提供的素材是有关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和作用的科普知识。让学生在了解一小滴血液中含红细胞个数、白细胞个数的同时,学会把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思路就是出示多个大数,如例5的数据,也可以是教材中出现的例4,让学生通过读、写、想三步来学习:想一想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感受到数字很多写那么多“0”的不方便,读起来也不方便。通过读、写之后,再出示实例,进行比较,如: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和500万个,通过小组讨论,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特点:两种形式的结果完全相同,表达的意思也相同,只不过简写后的形式读写更加方便。再出示白细胞:10000个=()万个,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果。在讨论时应当引导学生想,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位后面是几个0?最后得出结论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可以。

第六课时 求近似数(p15 例6 练习二 4、5、8)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通过观察,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建议:

本课是教学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教材运用拟人的形式,通过太阳与地球的对话,呈现有关地球、太阳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太阳与地球的大小关系。并且结合具体数介绍“四舍五入”法。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一条信息,如:三峡水库最终蓄水393亿立方米,26台机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为修建三峡水库,120余万人从这里迁移到其他地方。请大家看看,哪些是近似数。最后说明:393亿和120余万,这些数所在统计时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舍弃了尾数,这些是近似数,26台是准确数。再出示教材中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收集并交流图中提供的信息,描述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再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怎样能很快看出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使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从而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显得方便。进而引出怎样将“非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从而介绍“四舍五入”法和如何用“四舍五入”将非整万数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在学生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后,应该根据具体例子让学生讨论:取近似数为什么用“≈”,改写与取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练习二第4题,下面画线部分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区分练习,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情况下使用准确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近似数,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第七课时 数的产生(p19、p20 练习三1、2)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以及数的产生和发展是因为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理解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2、认识亿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感受数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让学生体验到灿烂的数学文化。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进行。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三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大家在课前收集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汇报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的产生

师小结学生的汇报后出示主题图介绍远古时候的计数方法,再介绍各国各地区的数字和符号(如有时间可以介绍一下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

2、认识自然数

a.教学时明确说明: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认识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学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b.自然数的性质、特点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研究: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a.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如我国人口有1295330000人,这就需要比亿位更大的数位,猜一猜比亿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要求学生填出书本中剩下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在学生填完之后,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

b.借助计数器理解进率。可先拨出1亿,边拨珠边数,得出十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十个一百亿是一千亿。.c.掌握理解十进制后可出示十二进制计数法,十六进制计数法让学生了解。

第八课时 亿以上数的认识(p21、p22 例

1、例

2、例3 练习三3~10)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法,并能正确地读写出亿以上的大数。

2、通过亿以上数的读、写规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有能力。

3、进一步理解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

4、掌握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数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重点:亿以上数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未尾有0的数是读写法 教学建议:

由于前面学过亿以内数的读写和改写、求近亿数,学生再来学习亿以上数认识难度一般不大,可以放手让学自己试做。

一、教学读法 出示下面信息:

全球人口:6100000000人;我国有广阔的海域,海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据2001年统计,我国海洋主要产业总产值达723400000000元。其中,沿海旅游业已成为海洋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产值约为250300000000元。学生试读上面的数,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法,在读中体会归纳亿以上数的读法:读亿以上数时只要把“亿级”的数按照“个数”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就行。

即时练习,读出p21,做一做,读后提问,哪些零读,哪些零不读。

二、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1)教学例2 板书:三亿,三十亿九千万,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

让学生根据上面的读法,在计算器上拨出这几个数,观察计算器,看拨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并尝试写出这个数,写后互相交流亿以上的数是怎样写的,最后师生共同小结出方法。(2)例3是改写,改写成为“亿”为单位数,应强调整亿数去掉后面8个零后要加上一个“亿”字。对于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强调最好先分级,看亿位的数是多少,再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最后注意不能忘写“亿”字。

第九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p23-p25)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的数学。教学建议:

本小节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在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可以结合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了解,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寸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丹心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可结合32页你知道吗?更加具体的介绍算筹)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解救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这350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子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式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支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第十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p26-p27,例

1、例2 练习三11-1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教学建议:

例1要使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例2是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体教学如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学习输入数字

提问:28601这个数怎么输的?学生操作 同桌一人说数,另一人输。

2、出示386+179 说说怎样用计算器计算 认识“ce”键的作用

3、学生独立计算,825-138

4、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计算后提问,你觉得使用计算器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5、说说做做

要求: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小组为单位轮流出题。

一、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四人小组)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

9999×5 9999×7 9999×9的得数

二、练习(p27做一做,p30 11~14)

第十一课时:综合练习(练习三 15~19)教学目标:

1、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多位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多位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教学建议: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综合复习课,它应起到提优补差的作用。

第15题是读数练习,先让学生任意写出几个多位数,再读一读,这样更能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6题是写数练习,在写数时应让学生看清计数单位,这个数是两级还是三级。第17题是写数,改写同时进行,增强了知识的综合性。第18题比较数的大小,练习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第19题呈现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情境,可让学生展开关于计算结果的讨论,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也可用估算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最后你知道吗?是关于算筹的介绍,这块内容可以放在计算工具的认识中结合计算工具的发展进行教学。

第十二课时 1亿有多大(p33-p34)教学目标:

1、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3、通过探究1亿有多大活动,初步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充分去感受1亿究竟有多大?这节课我们应该怎样去设计呢?下面是我在网上看到人教论坛四年级教研室中云老师对这节课的看法及她的设计。

“在通读教材,研究这节课教学目的后,我觉得这节课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很多的材料准备有些难度,所以我决定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猜想和制定活动方案两个活动,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或者是一个小组同学在家里进行,并且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第二天学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给我的时候,我在心里喊道:我的学生,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你们真的是一群认真思考,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他们不但收获了数学知识,也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节约每一滴水”“积少成多”“换种思路思考问题”这些都是学生们完成实验活动后的感慨,我们教师要真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下面是学生的数学日记: 四年级四班 祝捷

我们刚刚学完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但一亿这个数有多大对于我来说有点茫然,今天我就打算探究一下一亿到底有多大。我准备算一下一亿滴水有多少升。我先打来一根针管,吸取2亳升的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滴。原来2毫升的水有60滴,那么1毫升的水就有30滴了。我又算了一下,一亿滴水竟有3333333毫升。也就是说总共有3333升。一亿滴水竟汇成了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运水车,数目有多大啊!真是滴水汇成江河啊,看来我们要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 1亿有多少

小组成员:李晓龙

活动名称:1亿个三鹿牛奶箱横着摞起来有多高。

活动步骤:先用尺子量出一个纸箱有多高,高14厘米,按1亿χ14来算,等于14亿厘米,等于14000000米。也就是说1亿个纸箱摞起来有14000000米!结论:14000000米,多么令人惊讶的数字啊!这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多少倍啊!所以说,1亿件同样的东西摞起来,不要光看到一样东西多渺小,它们摞在一起就会变得非常硕大。这还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团结力量大。

四年级四班 王金艺

已经开学20天了,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学了大数的认识,我学会了怎样写大数,读大数,求近似数。可是老师最后还留给我们一个作业,是:1亿有多大?我准备来算:口算一道题要用多长时间。我口算一道题大约要用1分钟,口算1亿道题就要用1亿分钟,1亿分钟等于几小时呢?我来算一下,1亿分钟除以60分钟等于一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个小时四十分。我再来等一下等于几天?一百六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个小时四十分除以二十四等于六万九千四百四十四天。现在我终于知道1亿有多大了。

代若伟 四(4)班 一亿本数学书有多高?

今天晚上,我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念头:一亿本数学书有多高? 然后,我就开始动手了。先测量出一本数学书有多厚,原来厚一厘米,可别看这一厘米,里面的知识多着呢。知道了一本书的厚度,再乘以一亿,等于一亿厘米,也就是一百万米,一百万米也就是一千千米。通过这个小试验,我认识了一亿个一厘米等于多少米和多少千米,更详细地认识了一亿,并且亲身体验了它,是啊,生活中地大数真多,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一亿

冯亚琦 四(4)班

今天,老师让我们用一亿个东西来调查它的重量、长度、厚度。我调查的是一亿粒大米有多重。我想要调查一亿粒大米,难道要一粒一粒数出来吗?我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先秤出一千粒大米的重量是15克,然后,用乘法乘出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十五乘以十等于一百五十克,然后,再把一百五十乘以十,等于一千五百。这是十万大米的重量,再乘以十,再乘以十,再乘以十,得出的结果是一百五十万克,也就是一千五百千克。通过这一次调查,我知道事情一定要换个思路,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看了云老师的设计及学生的数学日记,我想大家是否都在想,让我的学生去试试,相信他们会有更精彩的活动方案。

上一篇:《江湖儿女》观后感下一篇: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