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报培训计划

2024-10-14

网络直报培训计划(共14篇)

1.网络直报培训计划 篇一

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统计培训计划

一、背景分析

目前各类传染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但是有很多人包括我们有些医务工作者对其了解甚少。为了控制其对人类的进犯,加强法定传染病监测力度和网络直报质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统计知识的培训计划如下。

二、培训目标

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使广大医务人员能熟练的诊断、治疗、报告、管理病人,强化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

三、时间安排及培训地点

于2012年7月11日下午在卫生院二楼会议室举办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统计知识,时间半天。

四、参加人员

1、业务院长,2、相关科室负责人、3、临床相关人员。

五、培训内容

1、传染病统计标准

2、常用指标及公式

六、培训要求

参加者不得缺陷和迟到,严格执行培训纪律,结束后要通过考试合格后方可离开。

七、培训形式及评价

培训结束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将考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类纳入年终考核。大兴镇卫生院 二0一二年七月八日

2.网络直报培训计划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网络直报的传染病, 共6014例。

1.2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6014例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2 结果

2.1 传染病疫情概况

经分析所有病例中, 无甲类传染病, 乙类4790例, 占79.65%;丙类725例, 占12.06%;非法定传染病275例, 占4.57%;被排除的诊断为其他疾病的224例, 占3.72%。前8位的传染病为肺结核, 3072例 (51.08%) 、急性病毒性肝炎905例 (15.05%) 、手足口病568例 (9.45%) 、梅毒303例 (5.03%) 、流行性腮腺炎214例 (3.56%) 、水痘155例 (2.58%) 、感染性腹泻121例 (2.01%) 、细菌性痢疾118例 (1.96%) 。

2.2 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2.2.1 人群分布

网络直报的6014例传染病中, 男性3756例, 占62.45%, 女性2258例, 占37.55%, 农民2733例, 占45.45%。上报的肺结核中已确诊的有1829例, 占59.54%, 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833例, 占92.04%。报告的手足口病患者568例中, 男性390例, 占68.66%, 女性178例, 占31.34%, 男女比例为2.19∶1。

2.2.2 时间分布

所报告的6014例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病, 而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腹泻病为季节性发病, 较为集中在5~7月份发病, 因此也就增多了5~7月份传染病的发病人数。见表1。

2.2.3 地区分布

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呈现散在的聚集性, 大多发生在同一个幼儿园或某一村庄, 而流行性腮腺炎多发生在小学, 也有的在高中聚集, 大多传染病呈散发性。

3 讨论

我院网络直报的6014例传染病流行趋势趋于平稳, 以常见病、多发病及季节性传染病为主[2], 没有出现大的疫情暴发流行。说明各个辖区在常见、多发传染病宣教与防控方面落实到位, 有效的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生率。

通过对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看出, 肺结核发病占了极大比重, 跃居乙类传染病发病之首, 与王文明报道相一致[3]。因此今后更要加强结核病患者的规范管理, 提高追中到位率、治愈率, 力求患者都能得到规范、全程治疗, 从而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4]。

儿童发病主要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感染性腹泻为主。尤其是手足口病本院自2009年来上报人数大幅增多, 已呈现小的爆发流行, 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 这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报告的手足口病患儿中男性占68.66%, 所以应教育儿童尤其是男性儿童, 应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 使卫生知识贯穿于整个家庭乃至学校的教育当中。

随着改革开放, 人群的流动性大, 吸毒人群增多和不洁性行为的增长,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明显上升。梅毒逐渐增多, 特别是胎传梅毒应引起高度重视;艾滋病及HIV感染者在我县近两年来都有病例发生。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尤其对高危人群性行为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干预, 特别是在艾滋病检测方面, 使人们主动自愿咨询检测, 由此控制性传播疾病流行显得刻不容缓。

我院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网报的传染病6014例, 农民占45.45%, 所以重点应做好农村传染病防治工作, 大力宣教卫生保健知识, 努力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农村是防控的关键之一。

各辖区疾控中心、乡镇防保站在儿童计划免疫方面一直不懈努力, 疫苗的有效接种, 使相应的传染病得到控制, 2012年未出现麻疹病例报告, 很明显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有效控制了麻疹的发病率, 为保护儿童健康消灭麻疹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通过分析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对控制新发传染病、有明显上升的传染病采取有效的遏制措施、加强目标人群的预防接种以及降低儿童和农民传染病的发病率意义重大。

摘要:目的 了解网络直报后的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 掌握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防控措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网络直报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网络直报的传染病总例数为6014例, 主要为乙类传染病, 有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与流行季节有关, 多种病种儿童易感, 农村人口发病率较高。结论 密切关注突发及新发传染病的趋势, 并采用相应的宣传工作, 使相应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网络直报,传染病,流行病学

参考文献

[1]张玲, 陈左霞.2004-2010年浙江省金华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2, 27 (5) :382-384.

[2]刘新建, 何涛, 都模琴, 等.合肥某三甲医院2007-2009年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 14 (12) :1219-1220.

[3]王文明.昆山市1950-2010年传染病流行动态及趋势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12) :2289-2291.

3.网络直报自查总结 篇三

截止2012年12月31日,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40例。其中我县各医疗机构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7例,无漏报、无迟报。疫情报告质量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巩固成绩,及时发现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使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加规范科学、及时有效,开展了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自查。现将自查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在县委、政府、县卫生局及疾控中心高度重视下,将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纳入疾控工作目标考核管理,加强督促检查。为使疫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有传染病疫情管理的专职人员,负责全县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全县统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制定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信息网络安全及查询制度”、传染病信息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流程等,统一上墙。逐步完善了县、乡、村管理制度,如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流程、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和流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化验室登记本、放射科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管理使用制度。并实行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使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二、全县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相关工作。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人员每日上午、下午(包括节假日)按时进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浏览本地、外地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接到传染病报告后,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片,并作好相关记录。每日动态监测全县的传染病报告信息,每月对全县的传染病监测信息及疫情变化态势进行汇总分析,报本单位有关领导和县分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利用传染病网络直报中的疫情信息,对全县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月分析,每月5日前完成传染病月分析报告,半年、年底完成全县的传染病疫情年分析报告,且月分析中包括全县开展传染病报告的质量评价,按时上报到市疾控及县卫生局、下发到各医疗单位。

三、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2009年不定期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共计督导检查82次,根据检查方案,对各医疗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方法,提出相关建议。

四、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2009年,针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等技术所举办的培训共5次,培训人数达160余人次,主要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手足口病防治等,并及时对培训做出了总结。

五、网络直报设备。对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我中心有专用的台式计算机及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配置无线上网卡,24小时疫情值班,值班电话XXXXXXXX。

XXX疾控中心

二0一0年八月二十六日

4.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篇四

为加强法定传染病信息监测报告工作管理,确保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保证报告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网络直报人员及设施

(一)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二)硬件设施:有独立的、用于网络直报的办公室,配备疫情专用电话及能登录到网络直报系统的整套微机。

(三)人员要求:要有2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传染病报告病种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病种进行报告。

三、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丙肝、白喉、疟疾等病原携带者,应当按照省疾控中心关于病原携带者管理的统一标准进行报告,并将报告的记录填写到“传染病病原携带病例报告登记表”,每旬2日(逢2)前将登记表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报文登市疾控机构疫情室。每月3日前将“登记表”报文登市疾控中心,登记表双方签字并保留三年。

四、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登记在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送防疫科,防疫医生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对卡片进行审核、登记、交疫情直报员,并填好收发卡记录。疫情直报员必须及时、准确上网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在收发卡记录上填写录入时间,卡片送交防疫医生保管,传染病报告卡保存三年。

(一)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在录入前对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认真检查,对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或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核对与更正。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在录卡后,对传染病报告卡还要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填写卡片编号。

(二)订正 :传染病信息管理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订正,并在备注栏内注明“由╳╳病订正为╳╳病”。

(三)补报 :对在本报告单位中发现的未报告传染病病例,本单位应及时补填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网络录入报告。

(四)查重: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发现年龄、性别、现住址及诊断病种名称相同的报告卡时,要进行排查,对重报的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删除标记。

五、资料保存

(一)医疗卫生机构对所管理的《传染病报告卡》(纸质卡片)保存3年。

5.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 篇五

[摘要] 目的 评价成都军区2009-2012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2009-2012年成都军区法定传染病个案数据库,应用各项质量评价指标完成评价与数据分析。结果 2012年未及时报告率、漏报率和零缺报率分别为14.07%、15.78%和4.35%,较2009年分别下降46.89%、39.31%和72.71%。2009-2012年法定传染病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85 d、0.69 d、0.54 d和0.44 d,报告及时率逐年提高。结论

成都军区传染病报告和管理质量总体上逐年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地方疾控相比,还有许多亟待提高和改进的地方,需要落实和改进。

军队疫情直报系统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由总后勤部自主研发,是全军统一的疾控业务和分析数据库,用于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监控、分析预警和共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的基础数据;该系统与地方疾控机构此类软件在功能模块设定上差异不大,但有所区别的是:其包含需报告病种更多(如食物中毒、不明原因死亡、不明原因发热等),要求报告时限更短,含有实时分析与预警机制,并带有行政执法功能。

随着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部队拥有了统一、高效、快速的疫情报告管理系统,在全军范围内实现了法定传染病个案直报及动态监测。定期客观评价系统报告质量,发现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监测质量,提高传染病监测的敏感性,提升疫情爆发早期预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现对2009-2012年成都军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9-2012年成都军区疾病监测中心监测的法定传染病个案数据库以及近几年传染病报告质量监督检查所获得的数据。

1.2 分析方法 计算传染病网络直报综合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率、漏报率以及直报单位零缺报率。分析各直报单位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并结合成都军区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

查结果对传染病报告完整率及信息填报完整率进行评价。2 结果

2009-2012年成都军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覆盖率逐年提高,至2012 年年底,该系统基本实现了成都军区各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全面覆盖,是成都军区官兵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支持系统。

2.1 本战区传染病报告系统质量综合评价

2009-2012年全国报告法定传染病个案总数逐年增加。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未及时报率、漏报率逐年下降,分别由2009年的26.49%、26.00%下降至2012年的14.07%、15.78%。4年间零报告缺报率也是逐年下降,日平均零报告缺报数为9.58个,见表1。

2.2 分地区质量综合评价 根据部队所在省份不同进行分区域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各省市2009-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均逐年提高,未及时报告率、漏报率及零缺报率均逐年下降;横向比较,显示未及时报告率、漏报率及零缺报率均呈现城区部队低于边远部队,内地部队低于高原部队,营区部队低于外出驻训部队的态势,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地区部队报卡质量高于西藏部队,见表2。

2.3 及时性评价

调查采用病例诊断和报卡时间间隔来调查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性,采用报卡审核时间和报告时间差来调查审核及时性水平。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2年法定传染病诊断到报告的时间间隔分别为0.85 d、0.69 d、0.54 d和0.44 d;法定传染病审核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甲类传染病为即时上报,即时审核;乙丙类传染病在报卡24 h内审核。传染病报告和审核及时性都逐年提高。

2.4 完整性评价 统计成都军区2009-2012年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分析结果发现,督查13家医疗机构共查出应报传染病1896例,网络直报1501例,传染病报告率79.17%,漏报率20.83%。3 讨论

3.1

成都军区2009-2012年传染病漏报率为20.83%,略低于中国疾控中心2005年全国传染病23.14%的平均漏报水平[1],比中国疾控中心09年在全国医院抽样的5.47%的漏报率高出3倍[2]。对传染病个案信息填报是否完整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个案信息完整率达到90%以上,主要问题为病例单位名称和地址的填写率及准确率均较低,大多为没有按要求写病例所属单位名称,影响了疾控机构对传染病暴发的具体单位的早期控制,与地方报卡质量比较,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军队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质量较之地方疾控中心,还有很大的差距,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地方疾控机构从2003年非典之后,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疾病预警报告系统飞速发展,而军队传染病直报系统从2009年才完全投入使用,从发展时间长短来说,不可同日而语;二是军队报告系统依赖军网或者短信系统,由于部队的特殊性,每年都有大量的部队数月都在外驻训或演习,一旦报告负责人也外出驻训或演习,就不能保障网络或短信的畅通和报卡的及时性。3.2 影响报卡质量的自身原因:

各级医院和卫生队的主官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紧抓,层层落实,并指定明确的负责人[3]。有些基层单位工作头绪多、人员少,一人要兼几项工作,主要精力就不能投入到网络直报工作上,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疫情报告质量[4]。从传染病报告知识知晓情况分析,错误的答卷还占一定比例,传染病诊断标准知晓率较低。虽然先后举办过多次传染病报告、诊断、管理相关的培训班,培训的期数和人数也不少,却未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疾控机构应思考问题原因,找出有效的方法和有用的措施不断提高培训效率[5]。今后,应加大对网络直报人员和医生的培训力度,核实报卡负责人,保障军网和短信设备的通畅,进一步重视和提高报卡的及时性,发挥直报系统及时预警的效能。3.3 改进的措施及建议:

6.网络直报培训计划 篇六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6-2012年白山市法定报告的甲、乙、丙类传染病个案资料。

1.2 研究方法

对传染病网络直报个案数据按照不同的报告质量影响因素, 分别进行时间和地域的统计分析, 并根据各个质量影响因素的指数计算出疫情报告质量的综合平均指数, 用于进行综合分析。

1.3综合评价指数

包括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 (区) 零缺报率。

2 结果

2004年-2012年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网络直报, 乡镇卫生院及社区2004年实现了2家, 网络直报率为40.37%;2005年实现了14家, 网络直报率为51.38%;2006年实现了58家, 网络直报率为91.74%;2007年实现了61家, 网络直报率为94.50%;2008-2012年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网络直报, 网络直报率为100.00%。见表1。

2004-2012年白山市直报单位已录入38 513张传染病报告卡, 平均每日录入卡数12张。实现了自国家、省、市的传染病报表 (各种日报、周报、月报、年报) 以及各种实时统计。2004-2012年, 全市各地已录入2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并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处理完毕。2004-2012年, 全市各地已处理了自动预警信号1 042件, 及早预防和控制了疫情, 将事态遏制在萌芽状态之中。

2004-2005年系统没有进行综合评价, 2006年白山市共报告4 045张传染病卡片, 未及时报告166张, 未及时审核30张, 重卡数1张, 综合指数为1.22, 全省排名第二;2007年白山市共报告4 004张传染病卡片, 未及时报告63张, 未及时审核2张, 综合指数为0.41, 全省排名第九;2008年白山市共报告4 002张传染病卡片, 未及时报告1张, 综合指数为0.01, 全省排名第二;2009年白山市共报告5 008张传染病卡片, 未及时报告1张, 未及时审核1张, 综合指数为0.01, 全省排名第一;2010年白山市共报告5 311张传染病卡片, 无未及时报告, 无未及时审核, 综合指数为0.00, 全省排名第一;2011年白山市共报告4 605张传染病卡片, 无未及时报告, 无未及时审核, 综合评价为综合率100.00%, 全省排名第一;2012年白山市共报告3 703张传染病卡片, 无未及时报告, 无未及时审核, 综合率100.00%, 全省排名第一。

3 讨论

3.1 网络直报系统的优势

网络直报系统采用网络直报方式, 统计方式已改为按照“病人现住址”进行统计, 从概念上已不同于过去的按“报告单位所在地”进行统计的方式, 很好地解决了流动人口归属统计的问题;网络直报系统是动态数据报告与管理的系统, 而逐级上报系统是分时的统计报告系统, 网络直报系统解决了疫情报告及时性、各级数据一致性的问题;由于统一建立信息平台, 网络直报系统解决了逐级上报系统中对常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关联的问题;解决了常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各专病报告无关联、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3.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疫情报告的畅通无阻是传染病防制工作的关键〔1〕, 白山市疾控中心不断探索疫情报告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不断完善了市、县、乡三级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及传染病时间 (时空) 预警网络报告〔2〕。虽然取得了成绩, 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今后的工作做出如下要求: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积极筹措, 增加疫情管理人员力量, 加大培训力度, 完善对直报单位的督导, 形成医防衔接的工作模式;健全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规章制度, 保障其灵敏高效运转。加强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维护, 实现网络专管专用;提高疫情直报数据的质量, 要建立严格的疫情网络直报制度、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加强疫情报告的审核, 督导和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疾控中心要定期对辖区医疗卫生单位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情况进行专向督导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改进, 并将结果进行通报;强化培训, 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和临床医生的网络直报意识和能力〔3, 4〕;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按法定传染病甲、乙、丙各类传染病的时限报告;使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法律化, 规范化。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法律法规等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徐朝阳, 刘波.河北省秦皇岛市2008年重点传染病疫情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0, 23 (4) :329-330.

[2]冉华.2005-2007年万州区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0, 26 (2) :154-156.

[3]杨仲善, 周瑛.抚州市2005-2009年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 (6) :665-667.

7.传染病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 篇七

为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紧急通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各级医师做好门诊登记和传染病登记工作。责任报告人首次发现传染病病人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的要求填写报告。报告卡的填写必须使用兰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项目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依法做好疫情登记报告工作。

二、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社区医生收集和报告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及时实行网络直报,如有特殊情况下不能进行网络报告的,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方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疾病预防控中心,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网上代报。

三、报告时限: 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上报疫情,及时做好疫情订正报告工作。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确定诊断后,应在卫生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非典和乙类中的爱滋病、肺碳疽、脊灰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菌痢、梅毒、淋病、乙肝、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和其他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四、每月按时做好收集、汇总、填表上报工作。报表一式两份,一份上报,一份签字

留存。上报时间同计免运转时间,非运转月份挂号信寄往防疫站。

五、任何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疫情登记统计报告工作,若玩忽职守造成零报、漏报、不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的,将视情节和后果,依

8.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员岗位职责 篇八

2.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同时上报主管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

3.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1)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及时通知报告人核对;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2)发现以下情况时,立即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并报告科室负责人及分管院长:

①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②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③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一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

4.每周、月、季、年定期开展传染病漏报、迟报检査。认真执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5.《传染病报告卡》应按编号装订,《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保存期限三年。

9.网络直报培训计划 篇九

1 资料与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数据来自《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按发病日期和现住址统计。传染病突发事件信息来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地区分布

十堰市辖5县1市2区, 2004—2008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5753例, 占同期丙类传染病总数的42.50% (5753/13 535) , 无死亡病例, 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2.28/10万、42.72/10万、61.66/10万、18.24/10万和40.18/10万;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4.84/10万, 张湾区最高, 为86.14/10万, 竹溪县最低, 为8.78/10万;以县市区为单位, 年报告发病率在0.00~178.30/10万之间。见表1。

2.2 职业分布

以学生居多, 占70.00% (4027/5753) ;其次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分别占12.50% (719/5753) 和8.15% (469/5753) 。三者合计占90.65%。

2.3 年龄性别分布

以3~14岁年龄组居多[2], 占82.81% (4764/5753) ;男∶女之比为1.59∶1。

2.4 时间分布

4—7月份较多, 占51.68% (2973/5753) ;6月份达高峰, 占16.81% (967/5753) 。

2.5 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

2004—2008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17起, 发病数615例。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数占丙类突发事件数的65.38% (17/26) , 发病数占55.56% (615/1107) ;占法定传染病突发事件数的58.62% (17/29) , 发病数占53.34% (615/1153) 。见表2。17起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均发生在小学, 其中乡小学占82.35% (14/17) [3], 学生发病数占98.05% (603/615) 。

注:“-”表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未见报告数据。

2.6 11家直报单位报告情况

十堰市2008年有直报单位181家, 其中有11家直报单位报告发病数较多, 5a共报告2627例, 占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总数的45.66% (2627/5753) 。见表3。

3 讨论

十堰市城区 (张湾区和茅箭区) 报告发病较多, 这可能与十堰市城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流行性腮腺炎就诊率较高有一定关系。发病以学生和儿童为主, 占90.65%。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有6.08% (11/181) 的直报单位报告的发病数占45.66%。2004年有76.8% (139/181) 的直报单位没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 2008年下降到39.20% (71/181) 。从报告地区和直报单位报告的病例数看, 尽管直报单位的医务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报告意识在不断增强, 但仍然强弱不均。应不断加强临床医生和网络直报人员的培训, 建立健全直报单位内部相关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传染病诊断水平和增强传染病报告意识, 及时准确地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由于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较轻, 亚临床感染较多, 对首发病例重视不够, 缺乏积极的防治措施, 在托幼机构、学校容易造成流行。十堰市2004—2008年流行性腮腺炎突发事件数和发病数都超过法定传染病突发事件的1/2。因此, 应加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 提高监测的敏感性, 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苗头, 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防止暴发流行。

控制措施首先是传染源的管理, 早发现, 早隔离, 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 约3周左右。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 但对托幼机构、学校等的接触者应检疫3周。国外报道腮腺炎病毒灭活疫苗对儿童有保护作用。流行性腮腺炎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 而是它的并发症, 应高度警惕和防治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杨绍基, 任红.传染病学.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9.

[2]殷大鹏, 樊春祥, 曹玲生, 等.2004—2006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简析.疾病监测, 2007, 22 (5) :311.

10.网络直报培训计划 篇十

关于2010年丰台区传染病与死因网络直报

工作情况的通报

辖区各级医疗机构: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区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的完成情况,进一步提高我区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丰台区卫生局要求丰台区疾控中心于2011年1月对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一次网络直报工作督导,督导内容涉及报告质量、基础设施及人员配备、业务管理等。督导结果通报如下:

(一)整体情况

2010年丰台区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完成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的报告工作。经统计全年辖区范围内累计有76家医疗机构参与了网络直报工作,其中1家(卫人医院)中途停业,剩余75家医疗机构中有71家为死因网络直报单位,另有74家为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

2010年我区网络直报整体报告质量与2009年相比进步明显,特别是迟报数量明显减少。但个别医疗机构仍然存在漏报、迟报、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漏报自查、业务培训、人员配备及管理制度不能落实到位;临床医生主动报告意识与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等有关。

(二)存在问题

在基础设施与人员配备方面,目前我区75家医疗机构均配备了硬件设备,网络直报工作人员也可以满足传染病与死因网络报告基本工作的开展,但个别医疗机构尚未配备移动存储设备且存在硬件设备老化、上网带宽不足等问题,致使部分网络直报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另外,民办医院频繁更换直报人员,是造成漏报、迟报以及报告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

在业务管理方面,2010年辖区大部分医疗机构对于网络直报工作均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方法加强单位网络直报工作,切实提高了我区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但目前我区各级医疗机构业务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主要集中于门急诊、检验及住院登记信息缺失与死亡证明书管理松散方面。

(三)2011年工作要求

要依法严格落实好传染病与死因网络报告工作,辖区各级医疗机构要积极整改,完善各项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避免迟报、漏报事件的发生,卫生局将组织疾控中心、卫生监督部门及时开展整改情况督查。

11.网络直报培训计划 篇十一

1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乡镇卫生院机构数据和2011年传染病报告卡数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其它数据通过调查表获得。

1.2

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员状况、工作条件、工作能力、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等,调查对象为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人员和传染病诊断医生,采用普查的方法对65家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并将问卷数据与日常工作情况进行核对,以保证资料客观、准确、真实。

1.3 统计分析

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人员状况

65家乡镇卫生院共有从事网络直报工作人员100人。男52人,女48人;29岁以下13人,30-49岁85人,50岁以上2人;中专、高中及以下34人,大专52人,本科14人,无硕士以上;公共卫生32人,护理18人,临床45人,非卫生专业5人;初级以下70人,中级24人,无职称6人,高级职称0人;参加工作年限0-5年14人,6-9年7人,10-19年58人,20年以上21人;从事传染病报告工作年限0-2年26人,3-5年19人,6-10年33人,11年以上22人;专职33人,兼职67人。

1人负责单位网络直报工作的有38家。2人负责的有19家。3人负责的有8家。有专职人员的25家。

2.2 工作条件

网络直报上网方式,宽带55家,ADSL(电话线上网)10家;65家单位网络直报电脑均为台式机,64家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1家为Windows 98,均能正常使用。电脑内存128M及以下有2家,256M有2家,512M有11家,1G及以上50家。金山毒霸13家,卡巴斯基12家,瑞星6家,360杀毒30家,其它杀毒软件4家,未安装杀毒软件1家。

2.3 工作能力

本次调查通过了解内科医生对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病例诊断标准(卫生部WS271-2007)和急性细菌性痢疾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卫生部WS287-2008)2种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传染病诊断能力的强弱[2]。目前国家法定传染病共有39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诊断能力普遍较弱。无传染病诊断能力者2家,能够诊断1-5种法定传染病者6家,能够诊断6-10种法定传染病者32家,能够诊断11-20种法定传染病者22家,能够诊断21种以上法定传染病者3家。

调查问卷设计了7个传染病诊断报告知识的测验题,内容包括传染病报告病例分类,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分型报告种类,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病例、急性细菌性痢疾疑似病例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时限,以了解全市乡镇卫生院内科医生对常见传染病诊断报告知识的掌握情况。答对情况见表1。

2.4 网络直报管理

65家乡镇卫生院中仅有1家乡镇卫生字没有自查,其它64家乡镇卫生院自查频次每周自查一次者4家、每月自查一次者50家、每季度自查一次者10家。自查内容包括门诊、住院、检验、影像等部门的登记情况及传染病报告卡的一致性、完整性、及时性。2011年65家乡镇卫生院共参加传染病相关的培训201次,929人次,有13家乡镇卫生院未参加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2.5 报卡情况

2011年全市65家乡镇卫生院共报告传染病报告卡803张(不含已删除卡)。全年报告卡片数最少0张,最多62张,平均每乡镇卫生院报告12张。全年报告卡片数0-12张者37家,报告卡片数13-24张者22家,报告卡片数25张以上者6家。65家乡镇卫生院全年共有780个报告月份,其中零报告月份为423个,零报告月份为12个者有5家乡镇卫生院,零报告月份为7-11个者31家,零报告月份为1-6个者25家,没有零报告月份者仅4家乡镇卫生院。

3讨论

65家乡镇卫生院在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上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网络直报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人员都能够满足网络直报工作需要,但在传染病诊断报告能力较为欠缺。大部分(40/65)乡镇卫生院能够诊断的传染病少于10种。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常见传染病诊断报告知识掌握不到位,答对全部7个问题的乡镇卫生院仅2家。特别是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病例、急性细菌性痢疾疑似病例诊断标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两个诊断标准分别有8家、家乡镇卫生院答对,全部答对仅有4家。对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不掌握的单位有16家。但是从各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管理来看,各乡镇卫生院均定期进行自查,培训期数和人次数都较为乐观,所以可以预知各乡镇卫生院的自查和培训都流于形式,无实质意义。各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情况不容乐观,超过一半(37/65)的乡镇卫生院2011年平均每月报告传染病卡片数低于1张。

由此可见,济南市各乡镇卫生院虽然传染病报告硬件和人员配备上都比较完善,但是传染病诊断能力较差,零报告情况较为突出,54.23%报告月份为零报告月份(423/780)。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其传染病诊断报告能力太弱,同时也与传染病报告管理差,存在漏报可能,传染病报告监督措施不能落实等有关。与其它地区情况类似[3,4,5,6]。

建议辖区疾控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指导,规范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减少传染病迟报与漏报的产生;其次,由于医院传染病报告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科室多的工作,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改进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8]。建议医院内部明确奖惩措施,形成激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第三,要对医务人员和疫情报告人员加强传染病诊断、报告及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并将培训结果纳入考核评价制度。第四,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要定期对《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参考文献

[1]戚晓鹏,马家奇,郭岩,等.2006年全国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情况分析.疾病监测[J],2007,22(4):275-277.

[2]王春勇,刘淑文,田明光,等.传染病诊断能力的调查分析.中国公共卫生[J],1993,9(7):323-324.

[3]李云,惠东明,杭惠.苏州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J],2009,21(11):535-536.

[4]赵红洋,徐斌,汤力,等.南宁市乡镇卫生院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影响因素.职业与健康[J],2010,26(24):3038-3040.

[5]马林,梁娴,庹晓莉,等.成都市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网络直报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J],2008,24(5):353-355.

[6]张文静,王轶,魏红霞,等.影响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报告法定传染病的因素分析.疾病监测[J],2008,23(12):783-787.

[7]赵彦平,冯乐,顾胤杰.基于精确管理理论之综合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改进.江苏卫生事业管理[J],2010,21(6):4-6.

12.网络直报培训计划 篇十二

第一季度自查反馈

自查总得分:92.75分

自查时间:2014年4月7日

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1、西医科门诊日志填写有漏项现象,登记项目不全。查出有1例上报传染病漏登情况。

2、外科出入院登记本中有传染病的病例,在出院诊断中未填写传染病病名及标志。

3、各科室医护人员应知应会率有下降情况。

4、各科医师上报传染病卡填写病人信息完整率不完整,主要是身份证号、年龄、住址及联系方式等,准确性有待提高。

建议:

1、各科室应建立传染病管理科内领导小组,完善与本科室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传染病的上报处置工作,自查各医师在填写传染病卡时一定要加强信息收集工作,力争病人信息完整、准确。

2、各科室应及时自查相关登记本,及时完善各项登统内容。

13.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篇十三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时收集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按时汇总、分析,并将汇总分析结果按规定的时限通过网络传输到上一级卫生防疫站。

2、卡片录入及传输时间:市直及乡镇医疗直报单位每天分上午8时及下午16时,按时将收集到的传染病报告卡核对后上级输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县(市区)疾控中心上午8时、下午16时上网收到直报单位输入的卡片后,及时审核并上传到地(市)疾控中心。医院各科室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请务必做好及时送卡及登记工作。

3、旬月年报时间:县(市、区)卫生防疫站在“国家疫情管理系统”中按收卡日期生成当月本县(市、区)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据表,旬报为每月逢“0”,月报时间为每月月底,年报时间为年底。并向市疾控中心上报;市级卫生防疫站汇总各县(市、区)报表数据,并生成当月报表向省卫生防疫站传报。

4、平时主要以网络方式报告传染病卡片。与网络不通的情况,系统管理员要及时调试网络或向上级部门申请解决。

5、各级医疗直报单位每天上、下班时间要求上网收取网上通知,以便及时收到各种文件和数据。

6、在紧急疫情期间,要逐级及时向省卫生厅上传疫情数据。

14.网络直报培训计划 篇十四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郧县2011年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季报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及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人转诊追踪登记本。

1.2 方法

(1) 成立县卫生局领导为组长, 综合医院及结防机构领导为成员的归口管理协调领导小组, 负责肺结核病归口管理的协调, 并监督该项工作的落实。 (2) 县综合医院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公共卫生科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归口管理协调组织, 建立医院内部的登记报告及转诊程序和工作流程;在放射、门诊和传染病房等科室建立可疑肺结核病及肺结核病人登记本, 公共卫生科负责收集各科室肺结核病人报告转诊情况。 (3) 疾控中心结防所安排专人及时浏览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的肺结核病人信息并删除重报卡, 建立非结防机构报告肺结核病人追踪登记本;确定尚未到结防所治疗的病人, 对尚未到位的病人首先通过电话联系进行追踪;3天仍未到位或无联系电话的病人, 发出追踪通知单, 由乡 (镇) 村防痨医生立即追踪病人, 7天内仍未到位者, 由县结防所专人负责追踪到位。

1.3 分析评价方法

对结核病人登记、转诊、追踪、到位情况及追踪未到位原因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非结防机构转诊到位情况

2011年全县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疑似肺结核病人总数为264例, 剔除重报病人1例, 实际网络报告病人263例, 其中转诊到位180例, 转诊到位率为68.44%。

2.2 结防机构追踪到位情况

2011年全县结防机构对非结防机构报告但未到位83例病人进行追踪, 追踪率为100.00%, 到位74例, 追踪到位率为89.16%, 全县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病/疑似肺结核病人总体到位率为96.58%。

2.3 转诊追踪到位病人的核实诊断

2011年全县结防机构对转诊、追踪到位的254例网络直报病人进行检查诊断, 147例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病, 占到位病人的57.87%, 其中82例为涂阳病人, 占到位病人的32.28%;涂阴病人65例, 占到位病人的25.59%。有107例追踪到位病人被排除, 其中60例被诊断为陈旧性肺结核病, 2例被怀疑为肺癌转院诊治, 21例为肺以外结核病, 23例诊断为炎症给予抗生素治疗, 1例确诊为肺吸虫病。

2.4 追踪未到位情况

2011年全县仍有9例病人追踪后未到位, 其中死亡1例, 外出或查无此人8例。

2.5 追踪到位方式与机构

对83例病人追踪时采用电话追踪到位的为32例, 占追踪总数的38.55%;乡医追踪到位25例, 结防机构现场追踪18例。

3 讨论

2004年起全县启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卫生部于2005年下发了《肺结核病人转诊和追踪实施办法 (试行) 》, 2007年下发“五率”要求的文件, 不断加大发现肺结核病人的力度, 同时, 提高了结核病归口管理检查和网络追踪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追踪病人, 此举是发现病人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的有效方法, 使部分病人得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为预防和控制乃致最后消灭结核病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肺结核病防治的主要环节是控制传染源[1], 而欲控制传染源必先发现传染源[2], 因此, 首先发现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病患者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首诊在非结防机构的肺结核病、疑似肺结核病患者的转诊不到位是制约发现肺结核病人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县肺结核病人转诊到位率只有68.44%, 追踪发现大部分病人因无症状, 不重视而不到结防所就诊。小部分病人转到外院就诊, 排除诊断。说明转诊医生对患者宣教时应强调结核病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 结防机构对结核病防治的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追踪到位的病人中排除病例占42.52% (108/254) , 分析考虑与非结防机构医生对肺结核病诊断水平有关, 应当加强业务学习, 进一步提高自身诊断水平, 及早发现病人。转诊到位病人中有1例报告肺结核病患者经检查确诊为肺吸虫病, 提示结防所医生应拓宽临床诊断思路, 不拘泥于肺结核病的诊断, 对疑似肺结核病人仔细鉴别, 提高诊断水平, 特别警惕合并肺癌和尘肺的病人。

排除病人中陈旧性肺结核病例较多, 分析各医疗机构为避免传染病漏报、迟报, 一旦怀疑肺结核病立即进行网报, 但是检查排除后没有修订正卡, 结防人员追踪核实后排除, 造成资源浪费。应健全大疫情系统报告与订正程序。

该县追踪时采用电话追踪到位的为32例, 占总数的38.55%;追踪未到位8人均为无联系方式, 或电话号码有误, 说明提高传报卡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提高追踪率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J].2002-3-12.

上一篇:设计院实习答辩注意事项下一篇:用文字表达思念-心情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