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基础知识梳理

2024-07-26

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基础知识梳理(共11篇)

1.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基础知识梳理 篇一

关键词:课外阅读,积累语言,课堂指导,学生兴趣

一初中阶段语文积累的内容

1. 文化积累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 应尽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培养科学精神, 提高文化修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化论著、调查和梳理材料, 培养他们主动积累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增强文化意识,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孟子》《庄子》。

2. 文学积累

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 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读好书, 读整本书,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高文化品位。每个学段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一部以上。 (1) 小说:曹雪芹《红楼梦》、罗贯中《三国演义》、鲁迅《呐喊》、雨果《巴黎圣母院》、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 戏剧、影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等。

3. 语篇积累

优秀的古代散文、诗词曲作品及现当代诗文皆可诵读, 从作品的声律入手, 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朱熹说:“读书之法, 读一遍, 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 又读一遍。”读的次数多了, 理解就会更深, 感受也就更强烈, 语感也自然增强了, 这就为鉴赏、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诵读古代诗文,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如《归园田居》《使至塞上》《登岳阳楼》《长歌行》《野望》《黄鹤楼》《浣溪沙》等。白话文:朱自清《春》《背影》、鲁迅《呐喊》《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等。

4. 语词积累

积累语词 (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 箴言、警句、座右铭, 诗句、对联、现代语, 歌词、戏文、广告语等) , 可以从课文中积累, 课本名篇佳作中出现的词语丰富, 文辞优美, 遣词造句生动、准确、精练, 是积累词语的最好材料。可以从课外阅读中积累, 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 浏览报纸杂志等, 在阅读中处处留心, 学习那些用得精当或自己觉得有新意的词语, 也可从日常交谈、电影、电视、广播中积累, 从这里面往往能学习到靠平时阅读学不到的词语。对平时积累的词语进行归纳梳理, 分门别类地进行比较研究和学习, 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如何指导初中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 随课文积累法。目前, 课本中安排的积累内容, 大多数在单元的练习中, 对这部分的学习, 绝大多数教师都等到学生学习完单元内容时, 才去整理, 这样就少了一个用的过程, 而积累似乎成了一个阅读和抄写的过程。要与课文同步, 就是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进行相应的积累, 从而去运用、去体会。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又便于学生利用课文来理解积累内容的含义, 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今后积累知识的运用。

第二, 趣味积累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教育而言, 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后, 教师都要注意加强此方面的引导。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 教会学生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可参考以下方法: (1) 准备一本小本子, 自己分门别类地积累语言。 (2) 自己办一个小报或和同学合作办一个小报, 设计固定的栏目, 在小报中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所见、所闻。 (3) 组织名人名言比赛, 看谁记的名人名言多, 还可以是一些其他形式的比赛, 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 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 (4) 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 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们的语言积累的最大内容还是课外阅读, 这就要求学生每天利用10~20分钟时间进行阅读, 要养成习惯。养成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 习惯的培养需要三个星期, 这就要求学生能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这样就会在语言表达的环境中, 感受到阅读带给自己的无限乐趣。

三如何指导初中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

在培养了学生的积累兴趣后, 还要教会他们如何从众多的材料中梳理出知识点, 按一定的规则及秩序对纷繁、杂乱的材料、事项、问题等进行整理。语文知识的梳理, 有时候需要由老师做一些有系统的讲解, 可以从语言文字的现象出发进行归纳, 经过老师的“点化”, 达到学生的领悟。积累和梳理, 有的是显性的, 有的是隐性的。例如, 在阅读的过程中, 我们不知不觉地有了许多积累, 这是隐性的积累;记诵, 我们自己能感觉到是在做一种积累的工作, 是显性的积累。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整理, 当然是梳理, 而且是显性的梳理;在语文活动中运用, 既是对积累的巩固, 同时也是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梳理选择, 这是隐性的梳理。

2.如何梳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篇二

一、积累与梳理的内容

一是语言材料。我们的学生至少要掌握能满足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的足够的词语,如果要求再高一点,则希望能掌握尽可能丰富的词语。这些词语包含现代汉语的普通词语和一些必要的专门词语和“熟语”,还有文言文中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要通过诵读积累一些精彩的篇章。另外,许多学生还喜欢积累一些名言警句,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不少名言警句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也常常有助于增强表达的力量。这些语言材料是供随时“提取”和组配运用的。要积累的语言材料应该是文化含金量高,具有语言典范性和强大的精神渗透力。对于日常学习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平时在阅读、背诵和与人交流中,可以随机获得许多语言材料,而这些积累起来的材料往往是散乱的。通过适当途径的梳理,这些材料有可能形成某种联系和条理,从而增强在“储存器”中的“活性”。

二是语文知识。这里的“语文知识”是指语文学科的知识,涉及到语音和文字、词语意义、词句篇章结构规律和根据情境组织语言恰当地表达的规律,言语作品的体裁格式,等等。

三是学习方法。平日的学习中,逐步掌握了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方法,例如,批注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制作卡片的方法,等等,天长日久积累了一批学习方法。经过分析归类的梳理,对学习方法的认识可以有所提升,学习方法的运用水平可以有所提高,这样才可以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四是相关知识和素材。这里所谓的“相关知识”,是和语文的学习与运用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附带的知识。这一些不属于本学科专门的知识,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即便十分精通语文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可还是不能顺利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

二、积累与梳理的方法

语文积累可以积累在头脑里,也可以积累在其他可供自己随时取用的地方。“记忆”(表示“记住、保持在脑子里”)是一种积累。然而,我们不可能把一切语言材料和相关的东西都保持在脑子里,事实上也没有必要不计成本地把所有这一切都用“记忆”的方式逐渐聚集起来。语文积累,有一些是必须保持在脑子里的,有一些可以暂时甚或长久地用别的方式加工存放,例如,用笔记本、卡片、电脑、剪报之类的方式存放。

读书是语文积累的重要环节。词语篇章就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丰富起来的,良好的语感也是靠“读”书读出来的。無声的阅读会给我们带来语文的积累,出声的朗读、背诵(“抄写、默写”作为对朗读、背诵的补充和强化)更是语文积累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读”的过程中,不但积累了词句篇章,而且也积累了语文知识,增加了语言感受力、文学鉴赏力的蓄积。从前,人们写文章时往往要斟酌:有没有这样的说法?这样写通不通?写完了文章要从头至尾喃喃地念,念到不顺口的地方,就提笔修改,改了一遍再念,如果还有不顺口的,再改。从前的人写文章就这样边念边改,反复念反复改,直到完全“顺口”通畅为止。这样改出来的文章才可能读起来上口。而这里所谓“通不通”“顺口不顺口”,其实就是运用他们的语文知识来判别文章符合不符合语法规范的标准。

运用语言表达交流的实践也是语文积累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不仅有词语、表达方式的积累,还会有动态的、具有现场特征的语文知识的积累。这比起静态的单向接受的语文知识更有活力。

高中学生的语文积累工作,应该有不同于小学、初中阶段积累的特点。多数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还没有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他们的语文积累有课程和教材所规定的,也有自己学习过程中随机获得的。学生进入高中,一般都会产生大致明确的学习需求,因此一些相关知识和素材的积累就要围绕自己选择的方向来展开。

根据某个目标,制作卡片、整理笔记、做一些题目,这些既是积累,也是一种梳理。围绕一个特定的内容,选择比较典型的素材和相应的方式,有时或许还要创设一些情境,开展以语文的积累梳理为基本目标的实践活动。这是许多学校在语文教育中取得成功的经验。

3.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基础知识梳理 篇三

一、易读错的字

新鲜(xiān)缠着(chán)

浸水(jìn)盛开(shèng)

嫩绿(nèn

lǜ)

榨油(zhà)

便宜(pián)

爱慕(mù)

石榴(liú)

箩筐(kuāng)

蓑毛(suō)

嫌弃(xián)镜匣(xiá)嗜好(shì)

玻璃框(kuàng)

白鹭(lù)清澄(chéng)音韵(yùn)散文(sǎn)

铿锵(kēng

qiāng)

垂蔓(màn)

眼睑(jiǎn)

雏儿(chú)

画框(kuàng)瞅瞅(chǒu

chǒu)

挨近(āi)

嚓嚓(cā

cā)

细腻(nì)

眸子(móu)

蓬松(péng)

二、易写错的字

箩筐

糕饼

浸在缠身

犹如

播种

浇水

榨油

吩咐

爱慕

嫌弃

蓑毛

嵌上

镜匣

嗜好

恩惠

清澄

铿锵

音韵

白鹭

三、形近字

箩—萝

饼—拼

浸—侵

播—蕃

浇—绕

吩—份

咐—附

亭—高

慕—幕

矮—挨

配—酒

嫌—谦

增—赠

哨—稍

四、近义词

欣赏—鉴赏

姿态—姿势

寻找—搜寻

完整—完好

可惜—惋惜

开辟—开发

吩咐—叮嘱

喜欢—喜爱

便宜—廉价

爱慕—仰慕

分辨—辨别

适宜—合适

寻常—平常

好像—似乎

嗜好—爱好

舒适—舒服

温暖—暖和

隐约—模糊

茂盛—繁茂

忽然—突然

挨近—靠近

立即—马上

信赖—信任

五、反义词

完整—破损

喜欢—讨厌

便宜—昂贵

寻常—特别

温暖—寒冷

隐约—清晰

茂盛—稀疏

信赖—怀疑

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六、重点词语

香飘十里

指指点点

美中不足

神气十足

蹦来蹦去

不动声色

七、词语搭配

【形容词】

(鲜红嫩绿)的果实

(精巧)的诗

(灰色)的苍鹭

(雪白)的蓑毛

(铁色)的长喙

(青色)的脚

(优美)的歌

(茂盛)的吊兰

(简易)的竹条

(繁茂)的绿蔓

(娇嫩)的鸣叫

(可爱)的小嘴

(亲近)的情谊

(颤动)的笔尖

(细腻)的绒毛

(银灰色)的眼睑

(长长)的绒毛

(美好)的境界

【动词】

(仔细)地寻找

(高高)地挂

(不动声色)地写

【量词】

一(首)诗

一(种)嗜好

一(只)白鹭

一(幅)画

一(种)恩惠

半(亩)空地

一(处)小山

一(卷)干草

一(盆)吊兰

一(个)脑袋

八、常考句型

【夸张句】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比喻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比喻句】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反问句】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拟人句】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他真是在望哨吗?

【比喻句】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排比句】这小家伙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

九、关联词

1.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2.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3.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4.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

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十、课文重点梳理

1.《白鹭》是郭沫若写的,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落花生》这篇文章讲了作者许地山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3.《桂花雨》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4.《珍珠鸟》的作者是冯骥才,本文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在作者的精心照料、细心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还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十一、日积月累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十二、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

《白鹭》全文。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复习检测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盛开(shèng

chéng)

榨油(zà

zhà)

浸水(jìn

jìng)

嫩绿(nèn

nèng)

蓑毛(shuāi

suō)

玻璃框(kuāng

kuàng)

垂蔓(màn

wàn)

眼睑(liǎn

jiǎn)

嗜好(sì

shì)

2.读拼音,写词语。

gāo

bǐng

zhòng

shì

fēn

ài

()

()

()

()

()

xián

kǒu

shào

chén

jìn

dǒng

wài

()

()

()

()

()

3.形近字组词。

捡()

浇()

慕()

嫌()

检()

绕()

幕()

谦()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中()足

()气()足

香()十()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姿态—()

完整—()

吩咐—()

便宜—()

分辨—()

好像—()

舒适—()

嗜好—()

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仿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仿写一个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

《桂花雨》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________和________,字里

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落花生》这篇文章讲了作者_______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谈论花生的好处,____________,揭示了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白鹭》的作者是_______,这篇文质兼美的_______生动地描写了白鹭

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hèng

zhà

jìn

nèn

suō

kuàng

màn

jiǎn

shì

2.糕饼

播种

适宜

吩咐

爱慕

嫌弃

口哨

沉浸

懂得

外婆

3.示例:捡起

检查

浇水

环绕

爱慕

屏幕

嫌弃

谦虚

4.美

5.示例:姿势

完好

叮嘱

廉价

辨别

似乎

舒服

爱好

6.(1)示例:十五的月亮好像一个大圆盘。

(2)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3)示例:演讲结束,顿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4)后园有空地。

(5)示例:老师教导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坚持不懈。

7.(1)“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怀

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2)许地山

借物喻人

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

做只讲体面而没有好处的人

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3)郭沫若

散文

4.高三语文基础知识梳理 篇四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拜: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

除:任命,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授:授给、给予官职。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鲁传》)

赏: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消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放逐。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贬官,降职。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迁东郡太守。(《汉书·王尊传》)

徙:一般的官职调动。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动官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7.表辞职退休的词语

乞骸骨:年老人请求辞职退休。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张衡传》)

8.古代官职称谓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太傅】参见“太师”条。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军机章京】参见“军机大臣”条。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司马迁做过太史令。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如李斯曾任长史,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尹】参见“令尹”条。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又为古代官衔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冏卿】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孔雀东南飞》:“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都督】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如《梅花岭记》:“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刘肇基是驻地方卫所的军事长官。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任吴地的巡抚。

【抚军】参见“巡抚”条。《促织》:“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又称作“抚臣”,如“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5.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五

初中语文知识点1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词句注释

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定,开始。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拏:通“桡”,撑(船)。

7、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从天上下罩湖面的云气。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凇。

9、上下一白:上上下下全白。一白,全白。一,全或都,一概。

10、惟:只有。

11、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堤,沿河或沿海的防水建筑物。这里指苏堤。一,数词。痕,痕迹。

12、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

13、而已:罢了。

14、毡:毛毯。

15、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焉得,哪能。更,还。

16、拉:邀请。

17、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一说,高兴地,兴奋地。

18、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这里的意思是三杯酒。

19、客此:客,做客,名词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20、及:等到。

21、舟子:船夫。

22、喃喃:低声嘟哝。

23、莫:不要。

24、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25、更:还。

26、痴似:痴于,痴过。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白话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初中语文知识点2

行路难(其一)

词句注释

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⑻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白狗:一作“白雉”。

⑼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

不如意。

⑽贾生:汉初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⑾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折节:一作“折腰”。

⑿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⒀“有口”句:反用伯夷、叔齐典故。《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⒁“含光”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贵无名,以无名为贵。

⒂云月:一作“明月”。

⒃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⒄陆机:西晋文学家。《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⒅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⒆“华亭”二句:用李斯典故。《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⒇“秋风”句:用张翰典故。《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白话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初中语文知识点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宝历二年(826年)应召回京。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词句注释

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年)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

⑷怀旧:怀念故友。吟:吟唱。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达。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⑺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⑼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白话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初中语文知识点4

水调歌头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句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

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

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原指美好的事物。本次指月亮。

作品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6.关于高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 篇六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2,“四书”是《论语》、《中庸》、《大学》、《孟子》的合称。

3,“五经”是儒家经典的合称,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

4,《楚辞》是战国末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的艺术形式创作出来的新体诗。

屈原,名平,字原,代表作《离骚》是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其中名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春秋》相传为孔子所编撰,后由鲁国史官左丘明为之作传,全名叫《左氏春秋传》,简称《左传》。《春秋》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7年的历史大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6,《国语》是第一部依照国别记叙各国史实的国别体史书;西汉编定的《战国策》是另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共十二国策33篇。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体例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比《史记》少了“世家”,共四个部分组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9,《汉书》作者班固(东汉),《后汉书》作者范晔(南宋),《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

10,《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据《水经》作注,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11,南朝徐陵编选的《玉台新咏》,共编选汉魏以来有关男女闺情769首,高中课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选自该集。

12,《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是南朝人刘勰著成。

13,《资治通鉴》由北宋时期司马光编撰,所记史事上起东周,下迄五代,共1362年,按年叙事,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钦赐书名。

14,《四库全书》由清代永容、纪昀等编写,是清代官修的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内容分经、史、子、集四部。

15,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为《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16,贾谊,西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贾长沙。高中课文所选篇目有《过秦论》。

17,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初中学过他的《出师表》,是伐魏临行前呈递刘禅的奏章。杜甫的七律《蜀相》以他为题材,内容是“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8,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散文《桃花源记》是他的代表作。高中课文学过的诗歌有《饮酒》。

19,“初唐四杰”是指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0,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主要有王维、孟浩然;边塞派诗人主要有岑参、高适;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也是边塞诗人。

7.三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七

1、认真写好钢笔字,认真写好毛笔字。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1、“红领巾”指:少先队员;

2、“太阳”指:党和人民;

3、“阳光”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4、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党和人民。

5、诗歌共三段:第一段:风景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段:喜悦的心情;

第三段: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6、这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词:乔羽,作曲:刘炽。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似读音。

2、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在生活中的解释。

3、“有字词典”指:《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无字词典”指:生活里的学问。

4、学会查“无字词典”指:学会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5、学好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还要从生活中学,第三课《古诗两首》(会默写)

《山行》

1、作者杜牧。作者把枫叶和红花作比较,写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停车的原因是“停车坐爱枫林晚”。写的是深秋景色,表达了杜牧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2、这是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图。

3、坐:因为; 于:比。

《枫桥夜泊》

1、作者张继。写了古城苏州:寒山寺和枫桥两大景点。同样描写深秋景色,但表达了张继孤独,忧愁的心情。

2、所见: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寒山寺、客船;

所闻:乌啼、钟声。

3、泊:停船靠岸;啼:啼叫;对:相伴;愁:忧愁;到:传到。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1、告诉我们做人要像叶子一样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2、叶子外在美:①形态各异,②变化多端:春天的时候,嫩绿;夏天的时候,肥美;秋叶变

黄;冬日飘零。

内在美: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3、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

1、文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2、你能再找几个“银灰、血红、橘黄、金黄”这种类型的词语吗?

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3、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4、作者从(一碧如洗的)天空,(清澈见底的)小河,(热闹非凡的)原野三方面写北大荒。

5、北大荒不仅自然风光美丽,而且物产丰富(从大豆摇铃千里金看出),表达作者对北大荒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六课《西湖》

1、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2、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宛如一只只黄蝴蝶飘落下来。

2)中秋节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3、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则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5、白堤与诗人白居易有关,苏堤与文学家苏轼有关。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

1、天空的特点:湛蓝、透亮

2、有“日光城”的美称,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3、别称:拉萨:日光城(全年五雾,阳光充足)重庆:山城(因为建在山上)

昆明:春城(因为四季如春)哈尔滨:冰城(冬天很冷,冰层很厚)

广州:羊城(五羊衔着谷的传说)济南:泉城(因为那里有很多泉水)

第八课《蒲公英》

1、童话故事。

2、蒲公英不能落在沙漠里,也不能落在湖泊里,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他们生

根长叶的地方。

3、告诫我们:①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

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②要听长辈的正确指导。

4、本文用了拟人、对比的手法。

第九课《三袋麦子》

1、童话故事。

2、小猪:憨厚可爱,做成各种各样食品吃光;

小牛:勤劳节俭,保存起来慢慢吃;

小猴:聪明能干,种下地;

土地爷爷:智慧亲切。

3、我喜欢小猴的做法,因为它善于计划。

4、学了这篇文章,我学会一个道理:做事情要善于计划。

5、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第十课《哪吒闹海》

1、神话故事。选自《封神演义》。

2、机灵勇敢的小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神通广大;兴风作浪的龙王;胡作非为的三太子;凶神恶煞的夜叉。

第十一课《第八次》

1、布鲁斯王子: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英勇顽强。

2、第八次成功的原因:①受到蜘蛛结网时不怕困难的启发。

②不灰心,坚持不懈地努力。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灰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

4、想到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有志者事竟成。

第十二课《卧薪尝胆》

1、薪:柴草;胆:苦胆。

2、原意是:睡在柴草上,品尝苦胆;现在形容人发奋图强,刻苦自励。

3、忍辱负重、以屈求伸、坚持不懈、发奋图强、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骄傲自满的吴王夫差。

4、会用“建议”造句。①作动词:妈妈建议我出门带把雨伞。

②作名词:我接受了妈妈让我多吃点水果的建议。

③合起来,爸爸建议我多吃点水果,我接受了他的建议。

5、名言:胜不骄,败不馁。有志者,事竟成。

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有责任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雷奈克,诞生于法国。

2、听诊器的样子:两端是喇叭状的空心木管。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才能有所发明创造。

4、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第十四课《东方之珠》

1、迷人的沙滩:浅水湾; 著名的公园:海洋公园; 繁华的街市:铜锣湾。

2、总分总。

3、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4、会用“倾听、闪耀”造句。

第十五课《小露珠》

1、动物们喜欢小露珠,因为:外表美丽;植物们喜欢小露珠,因为它滋润了植物奉献了自己。

2、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第十六课《石榴》

1、春天:抽枝长叶,夏天:开花,秋天:结果。

2果肉:酸溜溜、甜津津。

3、比喻句、拟人句。

第十七课《石头书》

1、爱刨根问底的川川和磊磊。

2、探究自然、热爱科学。

3、字:雨痕、波痕、矿物

画: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

4、刨根问底:追根究底,寻求根源。

5、刨到的学问。

第十八课《小稻秧脱险记》

1、科学童话。

2、遇险:杂草强营养;脱险: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帮助小稻秧。

3、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第十九课《航天飞机》

1、科普童话。

2、航天飞机:外形和本领。各有所长。

3、会读会写会用生字,理解词语:无影无踪、自由自在、航天飞机。

4、以“航天飞机的自述”为题,练习写一段话。

第二十课《军神》

1、刘伯承:意志如钢,坚强不屈,镇定自若。军神。

第二十一课《掌声》

1、二次掌声:第一次,鼓励小英;第二次,称赞小英,2、小英由自卑忧郁到自信开朗。

3、告诉我们道理:珍惜别人的掌声,奉献自己的掌声,自己给自己鼓掌。第二十二课《金子》

1、彼得:坚持不懈、追求梦想、辛勤劳动。

2、彼得梦想:获得财富。

3、真金:①财富;②获得财富的方法。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1、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重阳节:九月初九。

3、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插茱萸。

4、表达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5、每当遇到美好的节日就更加思念亲人。

第二十四课《孙中山破陋习》

1、敢于反抗的孙中山。

2、陋习的意思是:不文明的习俗。陋习是指:缠足。

3、首先废除是因为:残害中国妇女几千年。

8.高二语文知识点精选梳理 篇八

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和散文《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和《松堂游记》等。

2、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着名作家。“左联”发起人之一。代表作小说《沉沦》。还有着名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

3、梁实秋(1903-1987),现代着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等。

4、汪曾祺(1920-),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5、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我与地坛》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6、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将。“鲁迅”是他在19发表我国现代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所用的笔名高中语文会考必考知识点(文学常识)20高中语文会考必考知识点(文学常识)。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续编》《准风月谈》等等。

7、肖伯纳。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杰出的戏剧创作活动,不仅使他获得了“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励和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8、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曾与郑振铎、王统照等在北京发起成立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主办刊物《小说月报》,提倡为人生而艺术(文学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长篇小说《子夜》《腐蚀》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

9、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年高中语文会考必考知识点(文学常识)文章2017年高中语文会考必考知识点(文学常识)。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主编的《西方美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着作。

13、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诗人、学者。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14、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着名诗人。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被称为“雨巷诗人”。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

15、莫泊桑(1850-1893),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称,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和长篇小说《漂亮朋友》等。

16、契诃夫(1860-1904),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樱桃园》和短篇小说《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17、曹雪芹(?—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我国清代伟大的小说家。《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2017年高中语文会考必考知识点(文学常识)教案。《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并通过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灭亡的历史趋势。

9.高一语文课本知识点梳理 篇九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通假字

①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③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④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⑤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⑧请奉盆缶。“奉”通“捧”,托、举。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词多义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使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三知识点

1、生字:

畏葸(xǐ)、谄(chǎn)媚(mèi)、聂绀弩(niègànnǔ)、呵斥(hēchì)、帽盔(màokuī)、白痴(báichī)。

2、字形区别

亲眷(qīnjuàn)、誊写(ténɡxiě)、荣誉(rónɡyù)、乞讨(qǐtǎo)收讫(shōuqì)、迄今(qìjīn)、绀青(ɡànqīnɡ)、泔水(gānshuǐ)柑橘(ɡānjú)、谄媚(chǎnmèi)、陷阱(xiànjǐnɡ)、滔天(tāotiān)、倡导(chànɡdǎo)、猖狂(chānɡkuánɡ)、畏葸(wèixǐ)、猪崽(zhūzǎi)、思想(sīxiǎng)。

3、成语积累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_风。贬义词

昂头阔步:仰着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畏葸不前:畏惧不敢向前。

蛊惑人心:迷惑人心。

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著作。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豁然开朗:①指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②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二十万,超过《春秋》本文十倍)。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

10.九年级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十

1、爱迪生的发明

北:九上P91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其中包括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被称为“发明大王”。

2、列举电力使用的史实

北:九上P90电力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跨进了电气时代。

3、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北:九上P90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

4、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

北:九上P95-96卡尔?本茨是近代德国最的工程师之一。1885年,成功地设计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1903年,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的第一架飞机。

5、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北:九上P95汽车和飞机的发明迅速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

6、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北:九上P91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相继进入家庭,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时代,电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人类技术一个重要里程碑。

11.高三语文知识点梳理 篇十一

《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行文大量运用典故,用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对偶、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穿插其中,气势宏伟。这篇文章对后世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理解他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背景:

关于写作时间,近代学者王国维、郑鹤声等人认为《报书》作于汉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十一月。自王国维说法提出之后,司马迁的《年谱》信从这种说法,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文选》、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山西大学等21所院校合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也都采用王国维的《报书》作于太始四年说法。此外,张惟骧认为《报书》作于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二月。

字词:

通假字

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动词。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关,同“贯”,套上。箠,同“棰”,杖。

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撞击。

及以至是。以,通“已”

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抵,大都。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

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

放失旧闻。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债务。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权倾五伯。伯,通“霸”。

具于五刑。具,通“俱”。

曷足贵乎。曷,通“何”。

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词类活用

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

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曩者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

上一篇:信合高管培训心得下一篇:《观潮》课后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