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4-10-08

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共8篇)

1.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一

阿里烟草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为了从根本上加快我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局(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进而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帮助全局(公司)各科室工作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助推剂”,现结合我局(公司)实际,制定出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是通过建立局(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对局(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局(公司)→区总局”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需求,使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力获得提高,强化公司执行力。

二是建立局(公司)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司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局(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三是建立局(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所属各县网点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局(公司)要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一个平台、二大系统”,即建立集成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安全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局(公司)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局(公司)外部网络连接;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业务销售与财务相关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局(公司)信息门户、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业务销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的现代化、透明化、节约化和快速化。

四、我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办公滞后,设备已安装但仍未投入使用,部分科室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

二、工程方网络布线存在问题,办公大楼一楼模块不通,一楼交换机无法使用。

三、内网的铺设方案不明确。多久铺设、什么时候铺设,以及相关后续工作如何开展不明确。

四、我局信息中心与上级领导部门缺少联系,无法及时获得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业务指导。

五、信息中心人员急需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

五、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总体需要完成的项目

(一)优化局域网和数据中心

以满足局(公司)未来信息化建设对硬件及网络需要为目标,优化局域网拓朴图,整体规划机房设备配置与局域网架构,选择技术成熟,性能价格比好,适用稳定的产品,按需逐步配置。按区局(公司)要求布置与区局(公司)局域网间的通讯途径。建立一个结构合理、上下一致、全面覆盖的数据中心。

(二)建立集成应用平台,搭建应用系统

建立与区局(公司)相统一的系统平台,建立自身的内部局域网,独立部署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与区局(公司)建立互信机制,根据授权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三)建立视频会议

系统覆盖局(公司)所属网点,可以组织全公司开会,同时也可以接收区局(公司)或转播区局(公司)视频会议。具体功能有:召开远程固定会议室之间的可视会议;召开移动桌面可视会议;实现远程培训教育(数据双流);与公司综合管理系统的有效接口;点与点间的可视沟通;与电话系

统集成。

二、具体实施内容

依据我局(公司)实际情况:我公司信息化平台决定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部分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一)综合管理平台

综合管理平台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建立以公司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项目在局(公司)本部、业主、各县网点之间有效执行。为项目提供Email、Ftp、数据库、WWW、视频会议、文件共享等服务。

综合管理平台具有完善的数据接口和二次开发接口,能将各功能模块进行整合,做到统一用户登陆界面和统一账户,避免各功能模块间形成信息孤岛和员工在不同界面间进行切换而降低系统的易用性。采用插件式管理,为以后后续开发的系统能顺利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经营管理系统

经营管理系统的实施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可以使领导层对经营管理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细微环节进行监控,实现管理的真正过程化控制;实现各种信息及时准确的管理与传递,实现工作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相互统一;决策管理者可随时对各种相关历史、计

划数据进行浏览查看,统计分析,随时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管理。同时加强决策管理者对所有业务过程的直接控制;提供各部门间信息的无缝衔接,使信息能及时、准确传送,形成集团的人、财、物统一管理。

六、系统实施安排步骤

(一)总体安排

根据局(公司)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尽快完成局(公司)局域网铺设以及外网连接。

第二阶段:综合信息平台的搭建、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运行。这个阶段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主要通过办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的使用,提升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为下一部全面信息化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视频会议及项目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公司、所属单位和各个科室。

第四阶段:一年之年内,结束试用期,全部投入运营。

(二)主要任务

第一阶段: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环境。

第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及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依据总体规划,完善现有的信息化主干网络架构,包括:必要的网络安全管理设备、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

试;深化优化管理流程,完成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阶段:对每个科室人员进行操作能力优化和技术指导培训。

第四阶段:对信息化建设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全面进行评估反馈。从根本上让信息化设备发挥优良性能。

以上方案,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正!

阿里烟草专卖局(公司)信息中心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2.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 刑事案件数量猛增、种类繁多、群体性强, 同时犯罪嫌疑人使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高科技来作案、作案手段升级等。面对新环境下的刑事案件, 传统的刑事案件的打压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刑侦工作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采用信息化、智能化、隐藏化的手段来打压刑事犯罪案件, 建设一个完善的刑侦信息化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文的研究, 不仅能够为更好地推进刑侦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也对今后的刑侦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刑侦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公安部提出的“金盾工程”, 我国的刑侦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无论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基础设施, 还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 都在不断地进行完善[1]。在刑侦信息化平台上能够共享和有效利用数据和信息, 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效率, 同时也提高了案件的侦破效率。

刑侦信息化建设为公安系统的实践、公安机关内部的管理、公安对社会治安的管理、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

刑侦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存在着对刑侦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应用意识不强、信息化应用机制不完善、信息采集质量不高, 信息研判能力弱、民警的积极性有待发挥, 信息化实战能力不强等问题[3]。

2 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功能需求分析、安全性需求分析、以及网络平台需求分析。下面分别介绍功能需求分析、安全性需求分析、以及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2.1 功能需求分析

为了能够满足刑侦系统的需求, 刑侦信息化系统需要满足以下4个方面的功能需求:

(1) 现场勘察功能。现场勘察功能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重要功能, 主要包括的功能有查询、添加、删除、更新、统计等功能。查询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所需勘察案件的查询;添加功能主要是用来实现对勘察案件的添加;删除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勘察案件的删除;更新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勘察案件信息的更新;统计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勘察信息的统计, 同时通过图表等直观形式表现出来, 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4]。

(2) 受理登记功能。受理登记功能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关键。该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的登记, 主要包括添加功能, 查询功能, 删除功能、更新功能, 信息统计功能等。查询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已经受理案件的查询;添加功能主要是用开实现对刑侦案件的添加受理;删除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的删除受理;更新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受理信息的更新;统计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信息的统计, 同时通过图表等直观形式表现出来, 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5]。

(3) 仪器设备功能。仪器设备功能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辅助功能。该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仪器的管理, 主要包括了添加功能, 查询功能, 删除功能、更新功能。添加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仪器的添加;查询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仪器的查询;删除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仪器的删除;更新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对刑侦案件仪器的更新[6]。

(4) 物证档案功能。物证档案功能是刑侦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该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物证档案的管理, 主要包括了添加功能, 查询功能, 删除功能、更新功能。添加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物证的添加;查询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物证的查询;删除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刑侦案件物证的删除;更新功能主要用来实现对对刑侦案件物证的更新[7]。

2.2 安全性需求分析

由于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特殊性, 因此平台上的数据都具有高保密性, 这就要求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再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同时, 还要保证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以便刑侦信息化平台具有较强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在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安全性需求:

(1) 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

为了增强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系统的容错能力, 以便能够保证在出现不合法输入、系统掉电、非法操作等情况时保证刑侦信息化平台信息的完整、系统的正常运行。

(2) 运行环境具有较强的安全性

为了保证了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 要求运行的环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主要包括防火墙的安全、网络的安全、数据的安全、用户权限的安全等。

(3) 系统运行具有较强安全性

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主要是指逻辑层面和物理层面的安全。逻辑层面安全性能就是指刑侦信息化平台在运行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能力来阻止非法入侵;物理层面安全性能就是指刑侦信息化平台要具备数据备份功能[8]。

2.3 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刑侦信息化平台上的数据量大, 并且都是机密数据, 因此在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网络的网络带宽和安全性性能, 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网络平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的高性能

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用户比较多、操作比较频繁、程序复杂, 为了能够保证每个用户都能够准确无误、实时地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 就需要网络有较高的性能, 网络能够支持数据组播功能, 具有Qo S技术, 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刑侦信息化平台[9]。

(2) 网络的稳定性能和可靠性能

为了能够满足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整个方案的设计过程中, 网络设计需要满足可靠性、稳定性、高效性等, 以便保证刑侦信息化平台能够满足日常的需求, 避免出现延误工作的现象。

(3) 保证网络的安全性能

由于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特殊性, 因此平台上的数据都具有高保密性。这就要求网络建设的过程中保证网络的高安全性能。如果刑侦信息化平台遭到网络病毒、黑客的而已攻击, 可能会导致系统瘫痪、数据被窃取, 那么出现的后果将会是不堪设想。为了保证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 网络设备要具有阻止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功能、ARP功能、反ARP功能、ACL控制功能以及MAC+IP+端口绑定功能等。

(4) 保证网络Qo S性能

在刑侦信息化平台上, 可以实现对刑侦事件查询、对案件查询、对数据查询、对案件侦查、视频会议等, 这些功能对网络的要求各不相同,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刑侦信息化平台的网络资源, 需要为不同的服务功能定制不同的优先级别, 以便能够更好地保证刑侦信息化平台不同服务的流畅和网络数据的正常传输[10]。

3 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先进性、高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保密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可扩展性、以及结构化设计等原则, 以便使得刑侦信息化平台能够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较强的查询功能、一定的扩展能力、以及较强的兼容性。刑侦信息化建设平台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刑侦信息化建设平台在设计实现过程中主要采用了J2EE技术、XML技术、中间件技术、以及负载平衡技术。根据刑侦信息化平台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 以及网络的实际规模, 本论文设计的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网络架构如图2所示。

刑侦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 核心交换机选择H3C S5500-EI。接入交换机选择能够提供更全面的更强的网络管理维护和安全接入策略的H3CE系列的安全智能交换机, 上行到核心交换机采用千兆[11]。网络出口设备选择H3C Sec Path U200-S UTM。

4 结语

本文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 深入地研究了刑侦信息化建设, 提出了刑侦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刑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强化了刑侦信息化应用意识、完善了刑侦管理机制、加强了刑侦案件信息的采集、提高了刑侦案件信息质量、加强了刑侦案件处理的安全性, 对推进全国刑侦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英]杰瑞·莱特克里菲.情报主导警务 (警察学译丛) [M].崔嵩, 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

[2]KOOPS Bert-Jaap.The shifting balance'betwee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nd privacy[J].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ociety, 2003, 6 (3) :380-403.

[3]ELSNER Beatrix, LEWIS Chris, ZILA Josef.Police prosecution service relationship with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J].European Journal on Criminal Policy and Research, 2008, 14 (2) :11-22.

[4]刘久华.信息化建设在刑侦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06 (1) :9-11.

[5]魏中礼, 马丽霞.刑事侦查学[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8.

[6]李蕤.信息化语境下侦查工作模式的转变[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1 (3) :80-84.

[7]周志涛.信息网络在刑侦信息工作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刑事警察, 2008 (1) :38-40.

[8]何皞.信息化侦查中的程序控制与公民信息权保障[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4) :50-52.

[9]刘建国.侦查信息化问题初探[J].科技信息, 2010 (20) :42-43.

[10]王守宽.侦查信息化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7 (3) :50-53.

3.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三

摘要:ERP项目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工程,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或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这不仅仅是因为整个管理系统基于ERP、SCM、BPR、系统工程和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思想和方法,而是从本质上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先进与落后,以及企业应用ERP与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必然关系。

关键词:ERP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0 引言

大多数以传统的技术、管理和产业发展起来的块状经济,面对高度信息化的市场竞争,也凸现出固有的弱点:偏离中心城市,物流配送成本高;缺乏自己的品牌,多为定牌加工业务;缺乏规模效应,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人才,新技术开发困难;信息落后,缺乏现代管理意识等。这些弱点,使得中小企业在面临国际、国内双重挑战环境下,显得步履维艰。面对我国加入WTO之后的机遇与挑战,以典型特色产品见长的块状经济急需上一个台阶,必须加快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打造典型特色产品品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产品制造的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组合,最终提高块状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

1 块状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企业在上ERP项目前必须清楚企业自身的现状,明确引入ERP项目的目的,这样选型和实施都会做到有的放矢。ERP实施与做板凳其实是一样的,不要总想得到最完美的。在确定本阶段实施ERP的具体目标和投入成本时,首先就要认识到万能的ERP是不存在的。千万不要被销售代表天花乱缀的承诺搞晕了头,你必须坚守己见,选择适合自己的、在行业内成功使用的ERP产品。目前大部分块状经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逐渐开展,并有部分规模企业正由基础信息化管理阶段向全面信息化管理阶段过渡,具体反映出以下特点:块状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实施或者正在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管理(已实施MRPII、ERP、电子商务等管理软件),企业对信息化需求强烈,但大部分企业的领导不知道如何进行信息化的投资与建设。大多数块状经济中小企业已开始了CAD系统的应用。企业迫切需求实现CAD/CAM的一体化,以提高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但资金和人才是发展的瓶颈。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引导,块状经济环境下大部分中小企业已认识到开展电子商务的好处,有部分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的应用。信息化建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程度较低,大多数企业只实施了设计信息化和财务信息化管理,有的企业实施了MRP/MRPII/ERP系统,应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块状经济企业管理的特殊性,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现成的商品化管理软件可以直接应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一般采用委托软件公司开发为主,缺乏信息化建设总体的规划块状经济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没有考虑到各企业管理的共性,各企业各自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没有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从上面的企业信息化的特点可以看出,块状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例如,部分企业决策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紧迫感,特别是对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准备不足;对实施信息化管理缺乏总体规划,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处于离散状态,软件繁杂、体系混乱,形成若干“信息孤岛”,缺乏整体设计;企业基础管理薄弱,相当部分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基础数据不准确、不及时,直接影响信息化应用的成效;企业信息化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各级政府对推进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认识尚显不足,指导尚不到位,且缺乏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也不够健全。

2 面向块状经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框架

针对块状经济的特点,块状经济环境下各企业的管理流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并且单个企业实力相对较弱,信息化人才也相对缺乏,同时块状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强烈,针对这种现状,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块状经济相对集中的优势,在网络带宽瓶颈已有效解决基础上,积极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按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方式全面实施块状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工程,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搭建面向块状经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系统平台,在面向块状经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框架中,主要由面向块状经济中小企业网络化服务平台,IT企业和支撑环境组成。

面向块状经济的中小企业网络化服务平台包括:公共信息平台、专业技术平台和商务平台。通过这些公共的平台能够实现:提供CAD、CAM、PDM、CIMS等共享的产品研发、设计软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档次;提供MIS、CRM、SCM、ERP、MRPⅡ等企业管理软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产品管理成本;发布生产和产品公共信息,发展行业、区域电子商务,形成整体品牌,扩大产品市场,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面向块状经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框架中的IT企业主要是块状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包括软件供应商和信息咨询及管理咨询公司,它们根据块状经济的特点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方案的设计、软件开发和维护。能够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全面技术解决方案;对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过程中的软件开发和二次开发;重点跟踪培养单元示范企业和集成示范企业,树立样板用户。

支撑环境主要包括政府、中介机构和教育部门,它们对块状经济环境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培训和咨询监理。

3 实施面向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管理模式较为落后。这样的一种企业管理现状就必然要求企业在ERP选型的同时,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BPR),按照先进的ERP管理要求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改造。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基础的约束,流程重组不能全线出击,而应该选择存在问题最突出的环节或核心部分进行改造。现代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以核心大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求生存,就必须及时沟通供应链上下游信息,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核心企业的ERP系统成为供应链的神经中枢,与各节点企业的ERP系统共同组成了供应链神经网络。因此,拥有良好的ERP系统,一方面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摆脱信息闭塞的困境,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规范管理模式,走上结构化的自我优化之路,从内到外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面向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务,没有现成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创新。

针对块状经济的特点和信息化工程建设的经验,在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实施过程中要整合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信息服务商等各方面的资源,对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策略进行研究和实践。

政府前期投资,市场化运作,培养典型、应用示范。针对中小企业不愿意出资金、或自身没有实力实施信息化的状况,由政府支持先在若干块状经济区域设立信息化服务中心,建立网络化服务平台。建议先选两至三家开展试点,政府投资建立硬件平台,IT公司参与系统软件开发,采用市场化运作。扶持、帮助企业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生产管理与产品创新设计的若干方面的尝试,重点培养若干成功的典型个案并推广,最终引导中小企业及其社会自觉投资信息化建设。

培育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信息化第三方的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一批专业技术力量强、有信誉的面向市场的信息技术服务、咨询、监理机构。鼓励它们在培训、咨询、方案推介、硬件选型、项目评估等方面,帮助、指导、监理企业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起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建立规范有序的面向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高素质人才是块状经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要采取各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为块状经济企业的一般信息化操作和使用人员提供基础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块状经济企业信息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探索市场运作的块状经济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机制。制订相关法规,让中小型企业之间以会员形式,共享网络化服务平台的软硬件资源和服务,愿意进行信息化合作和资源共享,建立让中小型企业愿意应用信息化安全保障机制与外围环境;建立进入中小信息化市场的准入证制度,鼓励、培养、引导相关的IT机构开发一些专门针对中小型企业需求的专业软件系统,真正使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和设备用用得起、用得好、用得上,确保信息化的质量和有效性。

4 结论

中小企业需求是选择ERP系统的重要依据。中小企业既要考虑当前需求,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这要从中小企业的行业特点、当前运转状态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通过需求分析,找到中小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哪些低效环节,明确企业的规模、生产类型,以及希望ERP系统解决哪些问题。宏观方面,企业要考察:企业的市场环境、生产特点、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应用ERP的时机是否成熟、资金能否到位;微观方面,企业要考察:各个部门需要处理的业务需求、软件使用权限、业务报表需求、现有系统的调查。

面向块状经济环境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是解决块状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种重要模式,它能够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面资源,能够克服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前期投入大、运行成本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实施周期过长的难题,从而对块状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资料:

[1]邹大斌.信息化时代——管理遭遇两大挑战[J].计算机世界.2003年4月7日.

4.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建华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要在院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全院干警大力配合下,按照“两高”法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院的实际,以网络建设和应用为切入点,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推进本院的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强化向科学要质量,向科学要效率的发展理念,以达到常规办公无纸化、审判记录无笔化、流程管理自动化、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院成立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徐江

副组长:王玲李洪海赵广平杨连洪王丽华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负责信息设备建设和维修、网站建设和管理、协调软件开发、信息技能培训、推广系统应用,诉讼文书档案和司法服务等相关工作。政工科、研究室、立案庭、审监庭、执行局及其他业务庭按相关职能进行日常管理和应用。

三、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和部门培训、单独培训、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培训。坚决转变工作忙没时间学、岁数大不愿学的观念。坚持领导带头钻研学习、带头实践应用。采取全院集中、分部门培训、单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全员培训工作。

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信息录入等相关信息化建设情况随时检查,20xx年开始每周通报信息化录入情况,并将通报结果纳入本院绩效考评。20xx年3月1日、2日利用两天时间对全院进行全员考核。

四、有关要求

1、领导带头学习利用信息化技术。党组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带头学习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以榜样的作用带领全院尽快走上信息化建设的轨道上来。

2、法院全体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尽快掌握信息化录入技能,并使之应用于审判工作中。

5.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五

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15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刘建军

副组长:陈 鹏 贺 东

成 员: 王 锋 孙雪峰 张振华

三、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13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14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2013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2014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2015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学校将成立一个信息室,为学校的信息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三维四步‛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整合。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学校网吧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学习网站、信息科技学习网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学习网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学科网站)。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五、网络管理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学校网站建成后,专门成立德育专网,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学生会、政教处、学校法制专题,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借助博客讨论开展的视频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回复,通过网络以动漫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探索。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学校计算机中心基本情况

学校拥有服务器29台,计算机终端1452台,其中笔记本152台、办公用机38台、图书阅览用机49台、机房学生用机1213台。学生机房24间,每间机房配备50~60个计算机机位,投影机或者大屏幕液晶电视机。学校在大部分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专任教师100%配备笔记本电脑,90%的教师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保证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教学。计算机基本情况 型号 基本配置 数量 完好程度

P4C 赛扬420,1G,160G,17‘ 380 100% P4C 赛扬4 2.66G,512M,17‘ 393 99% P4C 赛扬2G,256M,17‘ 240 90% P3C 赛扬1.3G,256M,15’ 200 90% 合 计

1213 生均拥有计算机台数

6.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六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标准:

1、行政村内建有专用信息交互平台,村委会与村民之间能够通过该平台实现实时信息互动,也即村委会可以通过平台向村民发布国家方针政策和重要通知,村民也可以实时向平台上报各类重要信息,反映个人建议等;

2、行政村可以授权专家通过平台向村民传授科学知识,指导村民开展农业生产,同时村民也可以实时通过平台向专家请教各类专业知识;

3、在村委会建有远程党员教育室,能够提供村民通过互联网查询和类信息;

4、村委会能够接入本地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网络协同办公;

5、村卫室实现联网刷卡就诊;

6、行政村有自己的简易网页向外界介绍行政村的相关信息和动态,并通过网页与外界开展交流;

7、行政村住户互联网接入率不低于5%。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软、硬件配置要求:

1、村委会建有远程党教室;

2、村委会建有电脑室;

3、村民各户至少有一部手机;

4、村民住户配有电脑的不少于5%;

5、行政村有对外宣传网页。

标准建设方案:

1、使用中国电信“商务领航”短信互动平台作为村委会与村民之间的信息互动平台,该平台提供村委会向村民手机发送相关信息的功能,同时村民也能够通过手机向村委会发送、回复各类信息。

2、由中国电信统一向村民配送电信手机作为平台的信息终端,手机具体配送方案见入网方案;

3、为村委建成党员远程教育室,并将电脑通过VPN方案接入县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与乡镇同步协同办公;

4、将村卫生室电脑通过农合专网接入全县农合医保专网,实现村民刷卡就诊;

5、由电信与新闻中心开发村级网站,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

7.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七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强调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加速改造传统农业,从而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烟叶生产是农业的一部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就是具体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在烟叶生产规模日趋稳定、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更加规范、基础设施明显改观以及烟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基础上,国家烟草专卖局适时提出由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工作思路,这标志着我国烟叶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07年6月,姜成康局长在福建烟区调研时提出,要努力实现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战略目标。7月,姜成康局长在全国烟草专卖局长和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明确要求,把实现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部署下去。6~8月,国家局连续4次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工作。8月上旬,国家局组织多个工作组赴重点烟叶产区开展调研。8月中旬,国家局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全国现代烟草农业研讨座谈会,组织会议代表观摩绥化市烟叶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现场。可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已经成为行业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重大课题。

1 农业信息化的定义与内涵

1.1 农业信息化的定义

农业信息技术(AIT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信息化就是用信息的理论和技术装备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广义而言,农业信息化是指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应包括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以及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据预测,当一个国家农业信息产业在农业中的附加值达到或超过农业总产值的50% 时,就认为农业实现了信息化。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成为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1.2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技术正在迅速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着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并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刺激了需求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需求和竞争的增强导致了农业的产业化管理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利用。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农业经济高度发达和农业科学技术高度进步的必然产物。其内涵可以从4个方面来加以描述和概括:一是农业劳动者的高度智能化;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三是农业技术操作自动自控化;四是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

2 现代烟草农业的内涵及目标

“积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这是国家局党组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上,着眼行业发展需要,体现行业社会责任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姜成康局长指出,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要“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以及信息化管理”。

2.1 规模化种植

规模化种植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规模化种植,就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无法提高效率,无法进行有效的分工,也没有办法实现轮作。不同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产区必须确定科学、合理以及适度的规模水平,要依靠产区政府协调,按照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原则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流转,促进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

2.2 集约化经营

通过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增加烟叶经济效益,必须增强烟叶生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烟叶发展的贡献率,逐步全面实现集约化和商品化育苗,集中统一供苗,并大力推行统一机耕、统一施肥和统一植保,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促进烟叶生产由传统种植方式向集约化和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转变;通过建设烤房群,逐步推行烘烤的智能化;要与农机科研部门加强合作,加快烟叶生产实用机械的研发进程;大力推行省工型生产模式,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烟田起垄机、覆膜机、培土机、追肥器、高效植保器械、自动编烟机以及运输机械等小型实用农机设备,提高烟叶生产机械化水平。

2.3 专业化分工

专业化分工是烟叶生产组织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必然趋势。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解放出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专业化分工就是逐步推行育苗、机耕、植保、采收、烘烤和分级等烟叶生产主要环节的专业化服务。

2.4 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选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烟叶生产,通过信息化全面提升烟叶基础管理水平,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息管理要逐步从烟叶经营环节延伸到生产管理环节,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烟叶生产,带动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要以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为支撑,以物流为基础,以加强合同管理为中心,以实现烟叶原收、原调为突破口,加快烟叶信息化建设。

3 机制分析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意味着给烟草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今后将在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生产管理方法,通过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为烟叶生产插上现代化的翅膀。

3.1 农业信息化可以优化烟叶长势,提高烟叶收成

过去的烟叶生产属于粗放型生产,虽然也有理论指导,但是运用到经验层面的农业理论,往往由于对于经验样本把握不准确、对现实情况描述得不清晰,而导致理论的效用降低或者不适用。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跟踪了解烟草作物的生长信息。在信息相对完善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结合比以往经验更容易得出最为优良的生产策略。

3.2 农业信息化降低城市和农村科技交流的成本

由于经济发展中存在城乡差距及工农差距,“三农”问题在我国长期存在,因此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尽量缩小农村地区科技水平,特别是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水平,将有利于缩小城乡整体差距。通过农业信息化网络和烟草专家系统建设,城市方面有关农业的专家可以第一时间远程对现代烟草农业生产进行指导,同时发达地区科技资讯也可以第一时间被输送到烟农手中,拓宽了烟农的视野,继而进一步增强现代烟草农业水平。

3.3 农业信息化降低现代烟草农业生产风险

信息的完善是决策的基础,农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和烟草专家系统建设,将使政府决策机构第一时间了解当年的烟草作物长势等信息,并且通过往年烟叶生产数据库的建立,了解我国烟叶生产和烘烤状况。随着以耕地单位面积为信息单位的农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烟草专卖局决策机构将对烟叶生产信息获取更为完善。

烟叶生产环节多,技术复杂,移栽、追肥、中耕除草、打顶抹叉、采收、烘烤和销售等诸多环节用工量较大。农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起到最为重要的基础作用。

3.4农业信息化建设将引导烟农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烟农与烟技员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从而严重阻碍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改善烟农与烟技员的文化素质,一方面要从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人手,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其对于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产生需求。农业信息化的推行可以引导烟农与烟技员对于先进技术和知识产生需求,通过引导其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提高烟农与烟技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为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5 农业信息化规范烟叶市场,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农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可以跟踪烟叶长势,方便市场对未来烟叶价格的预测,引导烟农调整种植结构,有效杜绝市场囤积居奇的投机行为。同时,农业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将有利于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展开,从而降低烟叶交易成本。

4 结束语

我国烟叶生产相对落后,从根本上提高烟叶生产水平成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问题。信息更为完善的交互和应用,将指导其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产生更大效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引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原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铺开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烟叶生产存在的问题,使烟叶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和信息化,以让其能更好地保障与提高烟叶生产质量和安全服务,继而促进我国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有理由相信,在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的同时,优质的农业信息化网络和烟草专家系统将为实现从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洁,赵杰.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J].科技与教育,2007(8):65-66.

[2]吕玉敏.为烟叶生产插上现代化的翅膀[J].中国烟草,2007(17):18-19.

[3]王文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势在必行[J].中国烟草,2007(17):22-24.

[4]杨旭亮,李焕.对现代农业经济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2004,(3):8-10.

[5]杨乐,薛锦云.软件测试在APLA→JAVA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3):283-285.

8.农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八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4.003

1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农业始终是一个弱势产业。为了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实现农业的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科技的贡献份额,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在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政策的带动下,各地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协调管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建设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也为各类现代化的信息媒介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各类信息媒介不断向农业农村深入融合。

经过广泛了解可以看到,农业信息化有效整合了多种信息媒介,如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平台的专业农业网站集群,以语音通信系统为基础平台的“12316新农村热线”服务平台,以移动通信终端为基础平台的短信、手机报等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有线电视网络、无线广播电台为基础平台的农业农村广播节目,以期刊、报纸为基础平台的农业纸质媒体集群。此外,农村传统的人际网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也都在农业农村信息化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这些信息化建设主体都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面临诸多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但也应当看到,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整体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一是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认识程度有待提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目标不明晰,工作重点不突出,还没有把信息化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也有一部分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比较简单。另一方面,部分农民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也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对信息的主动寻求意识不强,信任度也相对较低。网络信息由于其成本高和数量大不易辨识的特点而没有大面积普及,部分地区的农民对定制短信服务的热情不高,不愿花钱买信息。

二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保障不足。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安排份额较少甚至没有安排,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长远发展的需要。加上各地资金筹措力度各不相同,影响了信息化设备的购置和配备。同时,农业信息机构建设乏力,缺少开展信息服务的经费。

2.2 农业信息化服务缺乏地域或产业针对性

近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逐渐呈现出地域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集群的趋势。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系统是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联合农业、林业、科技等部门,聚集各行业人才资源,围绕各地区农业优势和区域特色产业,衔接商务、物流等服务系统开展而来。但目前,各地尚未依据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建立符合相关产业发展特色的信息服务系统。

2.3 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从相关资料分析可知,当前基层农业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相对较低,有很多不是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员,导致无法快速、完善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信息化培训,尤其是缺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无法有效地从网络上获取有用的信息。

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影响了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

3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明确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职责,制定农业信息化规划,使每年信息化建设有目标、有任务,把农业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强化农业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

3.2 加大宣传力度

建议充分利用已经在农民当中形成可靠宣传效果的媒体,在农业信息化的作用方面加强宣传力度,以引起各类不同群体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

3.3 完善投入机制

农业信息化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财政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建议在农业专项经费中增加农业信息化的投入比例,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各级财政应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等建设数字农业,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3.4 加强队伍建设

把健全队伍、完善服务网络作为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大力气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的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要加大培训力度,尽快建立一支由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懂农业、精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信息队伍。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人员作为农民信息员,依靠他们把信息传到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 王玉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5,(09).

[2] 王作峰;耿锁华.农业信息化的积极作用及构建路径[J].经济纵横,2006,(08).

[3] 刘崇学.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构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4,(06).

上一篇:五年级小学生竞选值周班长发言稿下一篇:闸门除锈防腐专项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