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2024-10-19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精选11篇)

1.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篇一

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现在,一提起新课程,马上就想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好象以前的教学方法都存在问题,其实对课堂教学方法人们一直都在进行探索,而且任何好的教学方法最后都是殊途同归,教育学课本中明确提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认识能力,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一个人的知识,不外乎就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即感性认识和理发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接受他人的认识成果,又要重视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实习作业、实地观察、社会调查及课外活动。但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接受他人的认识成果。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把书本知识、他人的认识成果、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所以教学过程中,应以间接经验为主。

二、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关系: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是他们的认识能力发展的基础,二者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为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他们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引导他们深刻而又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眼界,但是知识不等于认识能力,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标志他的认识能力发展的高低,认识能力不仅与掌握知识的多少有关,还与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用以掌握知识的方法有密切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

三、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的关系:

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自己和国家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学习以巨大的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干,还可以帮助学生辨别是非,评价善恶,增加对道德规范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思想的提高。

四、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教师是教育者,受过专业的培训,有比较丰富的知识,特别是学校传授的学科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对教师来说是已知的,学生要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只有依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才有可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消极接收器,教师不可能机械地把知识填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无论是人类积累的认识成果转化成学生的知识财富,还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都要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社会的需求变成学生的需要,把社会意识和他人经验转化成学生个人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这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他们独立探索真理的精神,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认真完成作业。所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是教师应当掌握的教学艺术。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与这些教学理论是不矛盾的。

新课程是开放的、多元的、生成的、但教科书仍然是主体。

新课程更强调学习过程自主、合作、探究,还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但自主学习仍然是主要的,仍然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积极的思维才能加深知识的理解,进而消化、吸收、深化。而合作和探究可以从课上延伸到课下,课堂上进行的也只是局部内容,创造活而有效的课堂,同样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活是让学生思维上活起来,而且要对活动的结果及时进行评价。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尽量用肯定和激励性语言,但要有是非观念,当然不排除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如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学习方式的改变,不是课改的唯一目标。对课堂标准的研究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教,教之后学生要得到什么。

合作学习一般用于:

1、处理教材的重难点

2、自主学习概括知识内容、总结规律

3、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个体与群体学习结合,照顾个别差异

课堂教学必须保证教学质量,好的课堂表现在:

1、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科学、具体、明确、发展目标有所体观

2、教学内容:

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深浅适度、能够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3、教学方法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照顾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度高,学生合作学习与探讨的实效性强。

4、教学能力

密度适当、条理清楚、时间安排合理。应变能力强,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设计运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语言准确、清晰、生动。板书设计恰当。

5、教学效果

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扎实。学生善于思考,发言有独到见解,学生参与活动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6、教学特色

有创新意识,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

2.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篇二

一是深入转换教育观念, 努力扮好师生的教学角色。新课程数学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学校教育中,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也是数学活动中的主体, 而教师则是数学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透过这种语言来简要分析其内涵, 这就是要求我们努力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转化为“导师”角色, 把教学行为转化为“导学”行为, 真正能够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因此,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我们要积极倡行一种民主平等、合作互动、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 大力营造以合作探究为主的良好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自主愉悦的心境中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比如, 在教学“十几减9”内容时, 有教师设置了如下悬念:“老师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内容?”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教师然后煞有介意地说出了梦的内容:“昨晚老师梦见了齐天大圣孙悟空, 他告诉我在蟠桃园的树上偷偷地摘下了9个仙桃, 然后问我树上还剩下几个仙桃。老师实在回答不上来, 就想着请你们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好吗?”学生们兴致大发、纷纷发言:如果树上原来是11个仙桃, 那么现在就还剩下2个, 算式是11-9=2 (个) ;如果原来是12个仙桃, 那么现在就还剩下3个, 算式是12-9=3 (个) ……既调动了探究的积极性, 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理论和实践同时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果我们能够把之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并从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 通过多媒体技术等各类方法手段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那么, 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情趣, 而且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 在教学“四边形”有关内容时, 笔者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就是把教材中的主题图形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 让小学生从中看到哪些是自己已经认识的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 , 还有哪些则是自己尚未认识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 为学习新知打下了良好的铺垫。接着, 充分利用小学生表现欲极强的心理特点, 再通过幻灯片展示出许多实物图形, 并向他们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哪些是四边形的物品呢?”此语一出, 随即起到了一石激浪的效果,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一问题, 他们说生活中的四边形物品可谓随处可见:眼前的就有黑板面、投影仪大屏幕、桌凳面、书本面、文具盒面、电脑面、教室门、窗户玻璃等等;在家里的有电视机面、电冰箱面、橱柜面、墙壁面、鞋盒面等等。

三是开展自主教学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沿袭甚久的传统教学活动中, 人们始终坚持的是“以课堂阵地为主、以教材内容为主、以教师活动为主”的封闭性教学模式。针对这样的弊端, 新课程理念本着“以尊重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习能力为根本”的精神原则, 明确地提出了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让每一个学生拥有积极参与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在张扬学生个性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 促使他们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的探索, 努力获取、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并在全程参与中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手段, 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平台和时空, 注重引导他们在认真观察和手脑并用之中能够互相启发、明白算理、学会合作。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保障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更加流畅起来, 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发展目标。比如, 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章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先引导小学生做上一个简单的游戏活动:在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摆着四个苹果, 把它们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 并要求用一个算式和数字来表示。然后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把一个苹果平均地放在两个盘子里呢?”以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从而自主探究地导入新学。

综上所述, 正如新课程数学标准中所说, 在学校教育中, “数学教学活动就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实践过程”。我们应当把数学教学创新始终作为一项发展性课题来加以认真应对。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已经进行多年, 各类课程掀起了蓬蓬勃勃的改革创新热潮, 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竞技发展态势, 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随之发生了令人可喜的明显变化。但是, “任何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都要历经一个不断推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教学改革同样也不例外。然而, 我们从社会观察和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 地区之间和各类课程之间的改革创新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 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的习惯性影响依然清晰可辨。换言之, 当前教学改革的任务还很重, 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是很大的。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 试对此作出抛砖引玉之论, 希望能为更多实践者提供一些有益性借鉴和帮助。

3.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4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29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正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创新型人才作为可培养的对象,需要从小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就是为了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小学的基础教育,是新课程对教学的新要求。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敢于大胆地尝试创新型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根据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有利于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推动他们和谐全面发展。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和语法知识,而情感的应用需要靠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因此创新教学可以在注重基础培养的同时,帮助他们开发学习潜能。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发展,时间短且经验不足。传统的教学活动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并记笔记的形式来开展教学,缺乏了基本的交流与合作,其主要功能被定义为以知识传输为主导。例如,教学古诗《江南》,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运用诗画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增强学生对这首诗所表达情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大部分教师仅仅是在黑板上将这些写下来,学生只能根据文字的叙述去感受,不能够亲自去实践,也就制约了他们想象力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对各型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做出改革,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适当。只要是课堂都离不开老师和学生,老师教学的目的无外乎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到更多知识,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适当调整自己的上课方法、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观念最直观的体现,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就是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在以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为指导依据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去深入了解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要实现创新,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把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有趣也是一门学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把现实中的情景应用到语文生态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魅力,进而实现对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

第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目标的制定。这项工作的确定,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课程与教材的选定,优秀的教材对教学效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人才培养的目标,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的发展必定离不开这一要素;三是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文化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优秀的团队文化离不开正确的目标指引,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第三,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更要注重学生的反应。创新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应,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相关知识点。许多教师在提问后会无视学生存在,自行进行讲解,怕会碰到无人回答问题的尴尬场面,我们需要对此做出改变。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实践不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师不断提升自己能力的重要渠道,我们要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水平,使学生有更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士玲,周淑云.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8).

[2] 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5) .

[3] 沈明煊.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2).

[4] 刘毅.中学文言文教学困境思考及对策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5(10).

[5] 张鹏清.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5

(10).

[6] 张志信.高等数学互动式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1).

4.对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的思考 篇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佚名 点击数: 243 更新时间:2006-9-7 15:25:30

一、提高对数学的认识,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1.如何认识数学

贯彻新课程的理念需要我们对数学有一个较好的认识。数学是科学、是语言、是工具,是基础,有广泛的应用,已从幕后走向台前,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我们要认识数学的一些要素,例如:

(1)要认识数学的两个側面,即数学的两重性──数学内容的形式性和数学发现的经验性,正如波利亚(G.Polya)指出的: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象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象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

(2)要认识数学的基本要素,这就是柯朗(R.Courant)所说的──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构造、一般性和个别性;

(3)要认识数学是一门动态的发展的科学,正如“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指出的“数学是一门有待探索的、动态的、进化的思维训练,而不是僵化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体系;数学是一种科学,而不是一堆原则,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而不是仅仅关于数的科学”„„

2.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内容的认识(1)对10个模块内容的认识 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去分析、考虑:

──知识领域。可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算法、框图、推理与证明)等五个领域考虑。解决“有什么”内容的问题。

──知识结构。揭示数学各部分内容、各分支之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对高中新课程数学内容整体的认识。

──思想方法。对数学内容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加深对高中新课程数学内容和教育价值的认识。(2)对选修系列3、4中16个专题的认识 专题内容的构成:

选修系列3和系列4的专题的学习重在提高数学素养,拓宽视野。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学生已学数学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已学知识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是在学生已学数学内容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广。例如数学史选讲、几何证明选讲、数列与差分、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初等数论初步等。一类是对近现代数学中一些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但不是把大学有关内容的简化下放。例如对称与群、矩阵与变换、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等。还有一类是反映数学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与广泛应用的内容,通过这些专题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力量、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例如信息安全与密码、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等。

对专题内容的要求:

这些专题的内容不要求严格的系统性,但也不是简单地讲讲故事,又不是科普读物。而是想让学生对它们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思想方法,或者基本应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选修系列3和系列4这两个系列的专题在教学要求上是有所区别的。选修系列3的专题,主要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各专题的基本数学内容及其基本思想,以开阔学生视野,从数学的发展或从一个具体的数学分支,来认识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选修系列4的专题,虽然也是要深入浅出地介绍各个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其中的一些数学知识,计算、证明或处理一些问题。

选修系列3和系列4的设置和实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二、提高对数学的价值、数学的教育价值的认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1.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数学对于人类进步、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数学是探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工具和语言 ──纯粹数学、数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2.数学的教育价值

──数学教育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实践和探索中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如何把握新增内容的教学(1)必修课中新增内容的教学 案例──算法 增加的理由:

“算法”在当今数学和科学技术中的作用已经凸现出来,他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对于理解算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

教学定位: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学习和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学习和体验算法的程序框图、基本算法语言;并将算法的思想方法渗透到高中数学的有关内容中,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选修课1、2中新增内容的教学 案例──推理和证明 增加的理由:

推理与证明是数学的基本思维过程,是做数学的基本功,也是人们在一般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思维方式,是发展理性思维的重要方面;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除了研究对象不同之外,最突出的就是数学内部规律的真确性必须用演绎推理(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而在证明或学习数学过程过程中,又经常要用合情推理去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因此,无论是学习数学、做数学,还是对于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都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高中数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证明、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也需要学习推理与证明的有关内容。

教学定位:

在教学中,可以变隐性为显性、分散为集中,结合以前所学的内容,通过挖掘、提炼、明确化等方式,同时通过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如何学会数学思考方式,体会推理和证明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数学素养。

(3)选修课4中专题的教学 案例──矩阵与变换 增加的理由:

矩阵作为一种表示,在数学上是一个高度有用的工具,有了运算,矩阵作为一种线性变换,由于线性变换的重要性和它的应用的广泛性,使得矩阵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该专题通过几何图形的变换介绍矩阵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对于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教学定位:

对这个专题,特别强调要从具体实例入手,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尽管矩阵表示的变换不仅是几何图形的变换),结合几何图形的变换来介绍有关内容,理解矩阵作为线性变换表示的实质,尽量不引入抽象的形式运算符号,不强调系统性。2.如何把握有关内容在要求和处理上的变化 案例1

函数──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避免人为地编制一些求定义域和值域的偏题;注重了与方程的联系及函数观点在二分法中的应用;加强了函数作为重要数学模型的应用;充分注意到学生对于函数概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容易的,要经历一个多次接触、螺旋上升的较长过程。减弱了对反函数、对数函数的要求。

案例2

统计──对于统计的教与学,必须强调统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认识和理解,而不能把统计作为计算统计量的学习。

让学生比较系统地参与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进行估计、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并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统计用样本来估计总体,即从局部来推断整体的归纳思想,学会收集数据的一些基本方法,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

3.借助几何直观,揭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本质和关系,同时学会数学学习和思考的一种基本方法

几何直观形象、直观,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

案例1 函数的性质 案例2 导数的概念 案例3 圆锥曲线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把自己知道的最多、最好、最生动的东西给学生,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不给什么;先给什么,后给什么;以什么样的形式能给他带来最大的思考空间;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怎么提问?在什么时候、提什么样的问题才会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础知识,等等。

案例1 集合、集合的基本关系、集合的运算; 案例2 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 案例3 圆锥曲线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遇到种种困难时的对策: 备课时首先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整体上的把握和安排,对核心的概念和内容在时间上留有余地,对每一次所讲内容在数学上的要求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估计。其次,在观念上也要有转变,因为当我们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时,学生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也就会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同时,我们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5.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和数学教育价值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注重联系是数学学习的要求。新课程模块的结构和对数学应用的要求更应关注数学不同内容、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与其它科学的联系。

案例1 要把握好函数与其他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内容之间的种种联系,通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体会为什么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为此,不仅在学习函数时,要结合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还可在平面解析几何的学习中通过类比、联想,体会直线的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联系;在数列的学习中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联系,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联系;在导数的学习中通过与前面函数性质学习的比较,体会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一般性和有效性;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感受并理解社会生活中所说的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的变化规律,说的就是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不同函数模型的增长含义;等等。

案例2 在学习向量时或在学习向量后,要有意识地将向量与三角恒等变形、与几何、与代数之间的相应内容进行有机的联系,并通过比较,感受和体验向量在处理三角、几何、代数等各不同数学分支问题中的独到之处和桥梁作用,认识数学的整体性。

案例3 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将算法思想渗透和应用在有关内容中,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问题和培养理性思维中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4 把握好数学与现实生活、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有感性的认识。比如教学中要重视向量与力、速度、加速度的联系,三角函数 与力学中单摆运动、波的传播、交流电之间的联系。导数与现实社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所描述的现实社会、以及其他学科中的种种变化率,如:绿地面积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排污率、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药物浓度在人体内的瞬时变化率,等等。

6.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信息技术的巨大功能

快捷的计算功能;丰富的图形呈现与制作功能;大量数据的处理功能;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帮助学生将头脑中想到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得以显示和验证;等等。

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

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可以启发思维,开拓思路,通过主动积极的观察、分析和探索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体现了认识数学的过程、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等等。需注意的问题

当我们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数学时,应让他们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方便了我们的数学教与学,为我们的教与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现代信息技术不能替代艰苦的学习和人脑精密的思考,他只是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种无可比拟的工具,从而合理而非盲目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角色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的研究者、建设者、和教材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应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动力。

为此,要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以听讲、记忆、模仿为主要特点的讲授和接受学习,能比较经济、快速地把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但是,也更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学习过程的消极,学习结果指向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而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更容易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努力做到:

──在学生记忆公式和定理的同时,更多地、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学会面对陌生的问题和领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面对他不懂的东西,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

──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广阔的知识海洋,让学生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

一句话──使学生学会学习; 我们要帮助学生认识到:

──如果只是重复前人的结论而缺乏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记忆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五、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1.“三维目标”如何整合?

首先要对“三维目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有层次,又是一个整体。再次是如何摆脱困惑──一是要认真反思、思考自己的教学现状;二是要与同行交流、向同行学习;三是向书本学习,学习理论、开阔视眼,再回到课堂教学中,指导教学实践。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方面 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方面,而不是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导致在课程上的紧张和压力,例如,担心驾驭不好课堂教学,担心出现“课堂太乱”的现象,等等。

3.在学习、实践、探索、研究中进行教与学

新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

教师的成长之路──经验+反思+学习+研究,而不仅仅是经验+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提高教师的双专业修养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大家通力合作

5.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篇五

阅读论文

写作论文

口语交际

教学反思

教学艺术

写作论文

阅读论文

备教研修

测试评价

案例研讨

教学艺术

理论纵谈

阅读鉴赏

表达交流

备教研修

测试评价

教材建设

案例研讨

课程资源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首页 名师 专题

商城 新闻 活动中考 资源 视频

高考 论坛 读书教师频道 小学语文 高中语文

教师博客 初中语文 大学语文学生频道 作文库 语文百科

学生博客 素材库 语文问答语文报社

备课中心

·第八届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开始报名

·向广大网友有奖征集作文网站名称

·学生博客每月有奖作文升格赛开赛

·2011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有奖征集

|

论文首页

|

小学论文

|

初中论文

|

高中论文

|

心得随笔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语文网 >> 论文 >> 高中论文 >> 理论纵谈 >> 正文

1484

文章录入:wjl2005798责任编辑:mhywbs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拓展阅读没有相关文章最新热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77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105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250

·让评价为学生习作奠基243

·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139

·板书——教师不可缺失的基本功167

·换个思维角度 创新潜能无穷117

·沟通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131

·三读阅读教学的关键153

·师生共交融书香浴校园163

精彩博文·评课,评什么与怎么评徐金国

·守住本分,亲近经典(《语...云滇木棉

·我的语文往事

(三)云滇木棉

·行走在语文路上赵克明

·语文教师的“智”与“愚”冯为民

·作文,如何才能有话可说?gao0499

·“语文就是你这个人”——...王爱娣

·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知...flwdz

·现代文阅读:词句理解板块...曹公奇

·我的开学第一课陈永睿

最新推荐·语文课堂气氛与学生心理初探

·创建有效的中学语文对话教学方法

·记叙文可以散文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

·让评价为学生习作奠基

·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

·玉碎和狡猾——一个两难的情境

·例谈作文创新的方法

最新活动· 第八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专题

· 第五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即日启动

· 小学查字典大赛西安赛区决赛成功举办

· 纪念狄更斯诞辰200周年主题大赛专题

· 名师大讲堂暨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会

· 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 唱响青春——“高考之歌”歌词征集令

· 第八届课堂教学大赛紧急公告

· “炫酷海贼王”夏令营活动正式启动

· 第八届课堂教学大赛报到须知

热点专题· 初中语文各版本上学期第三单元备教全攻

· 人教小学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备教全攻略

· 小作家庞玥坤行走北京,记录北京(更新

· 语文不堪承受之重:“语文课文批判”话

· 肖一笑诗歌两首:那年 这年

· 初中语文各版本上学期第二单元备教全攻

· 汤克寒:剑论

· 【专题】2011年教师节“面面观”

· 2011中秋节文化写作专题:中秋秘密知多

· 大汉语 小趣味:跟特级教师李德裕学汉语

论坛热门主题暂未有新帖子!

中华语文网版权所有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语文报社 邮编:030024

6.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篇六

2003年9月,我县小学开始实施课程改革,使用课标教材。三年来,在参与课程改革的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因此,我就新课程小学数学实施现状作一简要分析,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本人不成熟的建议。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通过多途径学习和培训,转变了数学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素质。一是县从2002年9月开始就组织了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课程改革通实性培训,使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有初步的了解;二是县继教中心每年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对课改年级教师组织了专项培训,使这些参与课程改革的管理人员及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有初步的认识。据统计,全县三年级数学教师参与县级培训率达92.5%,二年级数学教师参与县级培训率达87.6%,一年级数学教师参与县级培训率达90.8%;三是县教研室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三年来全县参加外出小学数学培训学习的达373人次;四是县、乡(镇)、学校层层抓教师自学和校本研训,努力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空间。通过多途径的学习和培训,使教师进一步转变了数学教学观念,对新课程的实施取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大部分数学教师基本能胜任课改年级数学课程。在这短暂的三年间,还涌现出一批课改骨干领导和教师。如各乡镇中心校教管主任,县实验小学的丁质民、余波平、张燕、毛思

一、唐学明,义水学校的郭凤霞、童艳、三里畈小学的陈丽、骆驼坳小学的徐云香、平湖绍博小学的廖慧等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为推进我县新课程的实施取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2、大部分数学教师已进入了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角色,能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各环节。我们从平时视导过程中发现:一是大部分课改年级数学教师的备课非常认真,每课时能把握好新教材的“三维”目标,能作好课前教具和学具准备,预设的教学过程详实,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还能写出教学后的感受或反思,对教学取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如大河岸小学的胡凤媛、三里畈黄土坳小学的张先明、凉亭小学的姜威、平湖东冲畈小学的黄瑞涛、河铺小学的汪劲松、余金球、新昌河小学的徐秀珍、白莲小学的兰自芬、张家山中学附小的李金元、李婆墩小学的曹喜红、三里桥小学的涂丽霞、汪凤洁、骆驼坳小学的汪小林、丁雪珍、祠堂河小学的李秀英(代课)、九资河黄石河小学的张百刚、白庙河小学张海燕、周进斌等教师做得尤为突出。其次,能围绕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数学课标的要求,使教学逐渐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既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把互相探究、合作交流、激励评价等教学方法引入了课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如义水的郭凤霞、实小的张燕、三里畈镇的汪敏、陈丽、平湖乡的廖慧、凤山镇的罗娅婧、九资河镇的田燕、胜利镇的方菊英等就是教学很优秀的数学教师。其三,有相当一部份学校课改年级学生的作业做得非常好,学生书写整洁、答题正确,教师批改认真。如大河岸小学、骆驼坳小学、大崎乱石窠小学等学校作业的整体质量相对较高,还如白庙河小学二年级、匡河祠堂河小学张翠平带的二年级、三里桥小学涂丽霞带的二年级、三里畈小学何庆带的三年级、胜利松子关小学的代课教师丁浩繁带的一年级等学生数学作业质量尤为突出,是全县数学教师学习的样板。

3、数学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一是大部分学校为教学舍得投资,添置远程教育设备,添置数学教学急需的教学用具,为教师的教学准备搭建了有利的平台;二是有部分教师能 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一些教具进行教学。

4、数学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效果。小学课改工作启动以后,教研室就小学各学科围绕课改在县直小学和各乡镇中心小学范围内下达了18个研究课题,其中,数学课题就有4个。就每学期课题检查情况看,承担数学课题的三里桥小学、大河岸小学、白庙河小学、和河铺小学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县实验小学承担的教育部课题“小学数学新课程发展性评价的实验与研究”在实验过程中成果更为突出,多篇论文在阶段总结会上获奖。

5、数学教学效果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实施课改已近六个学期,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教学效果,一是从各乡镇、学校期末调考上报成绩情况看,课改年级学生成绩的平均合格率、优秀率都高于非课改年级且呈上升趋势(见下表);二是县实小(含华英)、义水学校教学质量普遍较好,班级与班级相比,人平分、合格率、优秀率三项指标最好的与最弱的相差甚微;三是从视导推门听课情况看,课改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增强,课后练习正确率比较高。

年级03年秋04年春05年春05年秋

合格率优秀率合格率优秀率合格率优秀率合格率优秀率 一90.2%42.8%91.3%45.4%90.73%47.82%92.12%53.4% 二————————92.03%43.7%93.58%49.3% 三————————————93.17%54.28%

二、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1、新课程的学习和培训抓得不够平衡。原因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一费制”以后,很多学校正常的基本办公费用就难以保证,还要考虑教职工的自筹工资,学校难于保证教师外出学习的培训费用;原因之二,少数学校校长抓教师自学、抓校本培训等活动不力,自己不能带头,对教师又没有任何约束,为了应付检查,断断续续地“走”一下学习过场,没有抓到实处;原因之三,工作任务重,甚至有的教师包班,加之家务琐事多,不善于安排时间,学习只有落空。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是穿新“鞋”走老“路”。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感悟能力差,不能举一反三;理解能力差,不能独立思考;表达能力差,不能陈述过程;应用能力差,不能综合运用。其原因:一是由于教师学习不够,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理解不深,难以适应数学新教材的教学要求;第二,教师懒惰,进取心不强,认为自己对教学内容很熟,不去钻研,课前又不愿意作过多的教学准备,认为临时拿着一本教材,一支粉笔,能“顺”着教材内容“教”就行;第三,自以为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教学建议。

3、重“量”轻“质”,把教学工作只当“任务”而没当成“责任”。存在的这一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的工作态度原因。少数教师把完成每天的工作时间当成是得工资的资本,缺乏教师职业修养。只管完成教学时间任务、完成教材内容任务,不考虑学生学得如何、知识掌握得怎样;第二是学校领导的管理原因。少数学校领导工作不深入实际、不深入课堂,以领导自居。有的重计划、不重实施,重布置、不重检查;也有的注重了检查形式,不注重检查效果。如检查备课、作业只数次数,不评价质量,检查结果不向教师反馈,对教学工作做出了成绩的教师没有明确的激励措施,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限期整改。

4、教学联系实际不够,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一是教学联系学生实际不够,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教学同一内容时,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二是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不够,教学只注重理论数据的计算,不考虑计算结果是否与生活实际相符,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如今春五年级数学练习册第18页第1题:“一种方钢,横截面为边长是0.5厘米的正方形,长是4米。每立方米的钢重7.8千克,这根方钢重多少千克?”学生按题目要求正确解答了结果:这根方钢的体积是0.001立方米(就是1立方分米),重0.0078千克(即0.01克)。很多教师不联系实际,不向学生解释,就题论题,打上对号。

5、教学管理上“务虚”的多,“务实”的少。个别学校从领导到老师把搞好工作的目的定位在应付各级检查上,为了应对各级检查和考试,不择手段地蒙混过关,想方设法让检查者“笔”下留情,就是不愿意反思自己工作中的过失。

7.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篇七

下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新课程经过五年的实验、两年的实施, 且不说两位新教师的基本功的问题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单从新课程实施的角度去评价这节课, 它有新课程的一点影子吗?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改变吗?

一、对新课程实施的思考

思考一:一线教师

教师在课改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改的问题, 主要是教师的问题。如果没有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教师队伍, 课程改革将不可能落到实处, 也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新课程实施中偶有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但这两位教师连一点穿新鞋的意思都没有, 整个课堂完全在自己的支配下去完成教学内容, 学生在课堂中成了练习的“机器”和被支配的“木偶”。还有的则是公开课、示范课按新课程的要求去上课, 而常规教学仍按传统模式上课。由此可见,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仍存在着新课程实施的不平衡, 教师的问题尤显突出。

思考二:行政监督

1. 课程管理

本次课程改革为“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确保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和适应性”, 在管理上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确立了地方和学校参与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主体地位, 正是这种“权力下放”, 给地方和学校以可乘之机, 不是利用这种权力搞改革而是利用这种权力抓升学率。因此课程改革仍处于“有想法, 没有行动”的状态, 即使有校本课程很多学校也是搞形式主义, 没有实际意义。

2. 地方管理

学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需要地方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要及时解决, 或提供理论依据或共同解决问题, 而实际上有些地方行政监督不够, 难以了解、处理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学校课程改革实施不力、抓升学率, 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的改革热情, 也与地方的行政管理政策不无关系。

思考三:上岗培训

为了保证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 坚持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 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不培训, 不上岗’”。高校师范院校也要求毕业的学生应有一定的新课程理念或有较强的接受新课程思想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而不是一片空白。总之, 对于师资培训, 地方行政部门应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以便使新课程培训落到实处。

二、对新课程实施的建议

1. 转变教师观念, 加强自身教育, 积极探索实践

作为体育教师自身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课改的学习,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树立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新课程观、学生观, 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融入教学, 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新课程的实施会给体育教师带来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是过去的经验与理论难以解答的。这就要求, 教师平时多花些时间用在钻研业务上, 认真备课、及时总结, 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难以解决的则集体讨论或咨询专家, 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搞好教学工作。

2. 加强领导的重视、参与和监督

为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与推进, 教研员、校长等领导必须认清新课程应有的价值和地位。重视建立行政吸纳制度, 把大专院校的课程专家、第一线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以及社会有关人士吸纳到课程决策中来, 主动听取各方面人员对课程改革的意见, 以便改进新课程方案。同时, 还要抓好课改的专项检查, 善于发现课改进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而不是被动执行文件, 从而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3. 加强课改的培训工作

8.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的总结与思考 篇八

1.课程顺序应作适当调整。必修系列课程中必修Ⅰ是必修Ⅱ~必修Ⅴ的基础。不少学校必修系列按照1-4-5-2-3的顺序教学,是基于以下考虑:①必修Ⅰ和必修Ⅱ包括了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大板块,教学中教师容易突破课标要求。②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与课改前人教社的实验教材比较接近,教师易适应,有利于新老课程的衔接。③逻辑结构比较紧凑,代数、几何和概率统计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及时巩固所学知识。④必修Ⅳ先学,一方面解决了数学必修Ⅱ中“斜率与倾斜角”三角函数知识欠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物理学科“力的分解”做了数学知识的铺垫。⑤必修Ⅲ中,概率与统计不是必修Ⅳ、必修Ⅴ的学习基础,推迟教学可以和选修课程更紧密地衔接起来;另外,必修Ⅲ中的算法部分是新增内容,然而不少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是新课程实施前期一个比较突出的困难。再加上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尚未适应高中的要求,在学习必修Ⅱ时会感到困难。

2.课时应作适当增加。高一年级师生普遍感到课时紧张,其主要原因:一是开学初要花一至两周时间进行初中、高中教学衔接;二是有的教师还未领会课标教学要求,盲目加大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三是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几乎没有,大多是原教材的练习,难度大、要求高,不少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习题。例如第一章《集合》,课标规定5个课时,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用了10个左右课时,不少教师把集合作为一个载体,让学生做大量的相关练习。又如第二章《函数》中的定义域、值域问题,尽管课标要求“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同时“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时出现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避免人为地编造一些求定义域和值域的偏题”,但不少教师把对数、根号、分母、绝对值、一元二次不等式等“整合”在一起成为“堆砌题”,使学生“沉浸”在繁琐的技巧训练中,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对函数本质及有关性质的理解。借助求函数的反函数定义域的方法求函数的值域更是课标和教材中没有提到的,增加这些内容,势必拓展超标知识。

3.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应逐步完善。例如,初中阶段对因式分解的要求较低,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且不包括立方和(差)公式,没有提及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但在教材中却出现了类似的式子。又如二次函数是高中学习函数的起点,引进函数的概念,研究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都以二次函数为载体,但初中的要求偏低。因此,对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必须加强。还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初中却没有明确提出,因此教学中必须补充有关的内容。

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标的要求。新教材内容丰富了许多,增加了不少知识点:一是教材糅入了教学设计的成分,特别是考虑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正文中设置了“观察”“思考”“探究”栏目,发挥“问题”的作用。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的学习更主动、更富探索性。二是教材增加了“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拓展性栏目,因此,教师对教材的结构体系以及内容安排应该有个整体的把握,从而深刻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标的要求。

2.实现高考的目标需要循序渐进。知识的编排是螺旋上升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循序渐进的,要把相关的知识内容放在整个高中通盘考虑。若教师希望让教学一步到“位”,这样肯定课时不够。学生学习也存在困难,长此以往甚至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课标及参考用书,准确把握难度、深度和广度。

3.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按照1-4-5-2-3的教学顺序,有些内容需要作调整,必修Ⅳ 中的第二章《平面向量》“§6平面向量数量积坐标表示”中的例题2、例题3、例题4中“直线的方向向量”以及“§7向量应用举例”中“7.1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放在必修Ⅱ的第二章,必修Ⅴ中的第三章《不等式》“§4简单线性规划”应放在必修Ⅱ第二章中。(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

9.对新课程中学生评价问题的思考 篇九

对新课程中学生评价问题的思考

大连市第六十一中学李研

根据课改理念,本学期我在历史课改实验中初步尝试了新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由五部分组成:学生平日表现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纸笔测试的分数、教师评价,最终结果从定性、定量分离走向二者结合,采取“分数+等级+评语”的综合评定。评语要实事求是,体现出个性,要综合评价出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而非以前的只重学科知识尤其是课本知识的掌握上。

学生平日表现的评价:重点指课堂教学的评价,由师生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结果记在教学簿上,这个分数不以知识的正确与否为唯一标准,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情绪、态度、个性。例如有的学生很腼腆,很少发言,偶尔一次也是说得词不达意,嘴快的学生就说:“你讲的是什么,坐下吧,零分。”通到这种情况,我及时发表个人见解:虽然此题他没有答完整,但今天他敢于站起来发言,这是不是进步呀?这就是他的优点、闪光点,从这点出发,他就不应该得零分。我还对学生讲,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应抓优点、闪光点,评价应对他起鼓励、促进的作用,而不能一棒子将人打死,如果给他得零分,他今后可能永远都不发言了。假如你是发言者,你会怎么想啊?经过反复的引导,学生的课堂打分都会抓优点,抓长处,这样一来学生们都争先发言,表现自己,不仅课堂活跃,学生也得到锻炼,动手、动嘴、动脑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我们尝试每两个星期抽出课堂五分钟时间进行学l生互评,依据是课堂中的表现和成长档案袋中的记录,1评价结果以评语方式出现,放入学生的档案袋,学生写1的评语有:“你的画画得很棒!”、“你知道的太多了”、“评价秦始皇的小作文为何没写?补上好吗?”、“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就是字太差了,练练字吧!……”这些评语切中要害,具有趣味性、鼓励性、建议性、批评性,但学生能接受,因为说出了事实。而不象以前你给他三分,他马上会反问:“凭什么给我三分,他五分,我哪儿比他差……”这种评分制没起积极的作用,反而伤了师生间的感情。而评语性的评价弥补了这些不足。小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这一评价在期末进行,小组评价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六至七个小组,先由川学生自评半年的表现,而后小组成员发言,评价耍一分为二,不足之处以希望性的建议方式提出,以免伤害学才生的自尊心,不利今后学习。

纸笔测试:以开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这也是课改后1的一个新亮点,此方式重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探究分斗析、动手、思维、创新的`能力。

纵观本学期的评价方式和结果,我认为优点在于:

第一,重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发1展的评价,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平时的努力是有用处的。现在实行这样的评价制度,学生查资料、上网、办报、课堂发言都特别积极,所以这种评价对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促进作用。

第二,评价结果以评语的方式出现,激励、鼓励、建议性的评语,使学生们乐于接受,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到了希望,利于学生发展。

第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自评、互评、小组评、师评、尤其是自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生懂得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好与坏是自己表现出来的,而非教师和学生说的。

第四,评价的优点还体现在期未备考阶段,因为是开卷考试,可以带资料进考场,学生均能以平常心态对待考试,没有精神负担,没有压抑感。

半年的实验教学使我们深深地体验到了开放性的、激励性的评价制度的优越性,它留给

10.关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1 篇十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有体验新课程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感到理论与实际不好统一的矛盾与困惑,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对于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注重课程形式,忽视课改精神。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新型课程文化。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很多学校只注重课程的形式,例如考察“许市中学”模式后,各乡镇都有课改实验校、实验班,而很多学校只是模仿“许市中学”的课程形式,多挂几块黑板、将学生分组、设计导学案等,却忽视了课改精神。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学生参与体验、自主探索交流,才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现行的教改模式,都过分的强调预习和自学,如洋思中学的课改把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型变成思考型,这是教学理念的重大变革,但教师预设很多的问题,学生被动地思考,实际上却框定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又让学生购买许多教辅工具,其内容十分广泛,从背景资料到习题答案一应俱全,让学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学生在工具书上找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缺乏自己的见解,不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

黑田铺中学的幸福教育模式与大部分的名校教改模式不同,幸福教育注重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对课堂各个环节的情绪进行预设,提倡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感”的制造,着力培养学生对学科本身、学习过程的兴趣,来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乐学”的目的。

二、注重课程实施,忽视农村实际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育智慧”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化的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学艺术的探究者,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任重道远。

首先,现今的农村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他们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新的教学模式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做,教师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因此,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改变教学观念,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应是农村课改的前提条件。

其次,名校的课改经验在农村学校推广基础不够,重复可操作性不强。大部分名校的教改经验,实地考察时都是“看起来很美”,真正拿回去学却很困难,因为那些模式的实际要求门槛都很高,以杜郞口、许市中学模式为例,就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学习主动性、学习习惯、表现能力,这都需要大量的前期培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名校教师学历很多都要求研究生水平。所以,名校经验在农村学校的推广基础、可操作性、成功复制可能性都不太强。

黑田铺中学的幸福课堂改革模式的进入门槛却很低:任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但又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学习情绪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总结,如何进入学生情绪心理空间的过程,最佳学习情绪效果设想,学习情绪管控等都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指引出了发展方向和理论支持。

三、注重课程目标,忽视德育渗透

首先,不管是在改革开放的昨天,还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德育都处于统帅的地位,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只有摆正德育的位置,明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整个教育的系统工程才能健康、正确地运行和发展.而目前的课改模式往往把德育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忽视了,一味追求课改中的教学质量,而忽视课改中关键的育人质量,这种局势不改变,我们就会断送课改的前程,甚至成为教育的罪人。

黑田铺中学积极建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道德教育体系,即幸福德育,在手段上不单纯依赖于说教,而是通过对日常行为情绪的积累、德育活动产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相互间正面情绪的交流泛化和强化。加强学校的管理,以保护道德背景情绪,养成行为习惯情绪,引导道德选择冲突情绪,实现学生道德水平的梯度式进行的目标。幸福德育的第一阶段是让学生学会相处,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第二阶段是让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养成正确的学习、娱乐等生活方式,第三阶段是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和集体,感受、改善他人情绪,把自己融入集体的“大我”中去,使幸福教育真正做到了德智并重。

其次,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而往往忽视了自主德育。我镇黑田铺中学的做法如下:

一是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园文化,以环境渗透德育。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最重要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黑田铺中学的校园文化有以下特点:

1、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在内容上,我们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形式上力求在学生必经的地方,进行全面铺展,点面结合。在楼梯、横梁设立古代名句、警言警句等,让孩子们随时都能触摸到祖国经典,感受祖国经典的博大精深;走廊文化建设方面突出学生自尊自重、自勉自励、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在教室内设立“名人名言”,让孩子们随时都能得到鼓励与帮助。同时我们还规划设置了功能室文化,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电脑室都有了鲜明的主题,有专门教师管理,使整个校园努力呈现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的氛围。

2、让每束花草会传情。努力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我们追求以绿为主色调,花开四季的效果。女贞、桂花树、松树、樟树······校园中花草树木的茂密生长,使校园充满了生机。在全校开展“校兴我荣,我为学校增光彩”活动,孩子们都积极地认领下自己的一片草、一片花、一棵树等,让绿色带给孩子们更多地灵感和智慧。

3、让“温馨提示”陪伴着师生。在校园内、在走廊里设立写有“放飞理想,茁壮成长”,“脚步轻轻,勿扰他人”,以及“节约用水”等温馨提示牌,让这些温馨提示陪伴师生左右,时时得到温馨提示,走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是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主阵地作用,凸显学校德育特色。乡村少年宫是校内外教育的主阵地,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对未成年人进行人格塑造的摇篮。

黑田铺镇乡村少年宫以“提升素养,培养习惯,发掘潜力”为活动主线,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礼仪美德铸人生”为主题,以人格塑造为核心,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模式,通过各种兴趣社团实现农村孩子的主动、生动和全面发展:

乘着歌声的翅膀,载着金色的梦想,和着巴赫的流畅,徜徉在神圣的殿堂,在音乐的熔炉里陶冶情操。

在“快乐舞蹈”的情境中,用稚气、率真的肢体语言,描绘自己天真、纯洁、美好的内心世界,为步入更高的艺术殿堂展露出自己最美丽、最自信的笑脸。

在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传承中寓教于乐、发展特长,激发潜能,完善品格,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面发展。

练中国书法,承传统文化,在字里行间陶冶情操。

培养孩子优雅的行为举止,展示语言表述交流魅力,张扬个性风采,提升热情与感染力,学会演讲与口才,拥有自信与成功。

棋的对弈,情的凝聚。在棋子起落中看楚河汉界,飞棋跳马,红棋黑子,在攻守进退中感悟人生真谛。

彩笔展丹青,翰墨寄才情。传统与现代完美相融,工笔与写意并驾齐驱,在焚高与达芬奇的世界里漫步,用最美的画笔描绘最真的生活。

让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体验的圣殿里,认真对待每次探究,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快乐,启迪智慧,培养严谨科学态度,迈向科学真理的阶梯。

三是让学生民主参与,活动渗透德育。

1、管理育人。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修改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每期坚持开展班级文明建设达标活动,各班从创建文明建设合格班级开始,逐步提升为先进班级和模范班级。另一方面,对学生公寓实行文明寝室评比制度,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就寝纪律、文明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一系列的评比制度,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体的凝聚力。

2、活动育人。学校有组织的各类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体现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舞台。以加强“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环保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等六大教育为重点,制定了详细的德育活动计划,充分利用黑板报、广播站等资源优势,发挥学生自主管理和创造能力,采取长期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全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表现自我的平台,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校内环境。

四、注重课程内容,忽视小组建设

课改要求开放式、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采用小组学习活动方式。一开始就将学习小组划分出来,结果问题很快就出现了:课堂还是老式的课堂,学生坐在一起,不是合作学习,而是方便打闹和讲话,课内课外都一团糟。老师们发现苗头不对,只好又将学生还原成过去的样子,课改便成了空改。

首先是课堂内容的改革。作为老师必须转变观念,进行课堂的重新设计。学生分成小组以后,老师还是用过去的方式教学,满堂老师讲的多,生怕学生没弄清楚,提出问题以 后,学生还没认真思考,或者刚刚有点思路 就让学生回答,还不时的打岔,作一些纠正和补充,完全不知道是学生在答还是老师在讲,学习小组形同虚设,久而久之,学生也就 没兴趣了,一切回到原地。所以建议课改必须是老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学习小组只是学生参与形式的变化,老师不改就没有办法落 实。

再就是学习小组的组建和分工合作。表面上看,各个班的学习小组都建起来了,也建立了评价机制,黑板上有统计表,下面也有各小组的记载和学习委员的管理,但实际上是:评价就是上课回答问题次数的打分,小组内还是以个人记录,得分统计后,就是一个数字,也没什么奖励措施,评选优秀小组也就凭记载的一些数字作参考,组内学生还是各自为阵,知道的就回答,不知道的就不参与,反正回答了小组就有加分,不会的答不答没关系,也没有什么互相帮助,因为 老师觉得让学生慢慢去讨论、去交流会耽误很多时间,不如提出问题让小组派代表回答,就给小组计分,这样下去,小组有得分,也有差距,但实际上还是一些成绩好的在代 表小组回答问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所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没有什么提高,合作的实效性也不强。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划分的学习小组必须要真正体现课堂的合作交流与互补,组建小组的时候除了兼顾男女生和优中差,还要对小组内不同的角色进行分别培训和有效的指导,让各个成员 都能清楚的明确自己在小组内应该完成的任务,课堂上小组活动时能各尽其职,有效参与,真正让小组内的每个人都能学会合作交流的全部知识,而不是部分懂得,仍有部 分不知其解的状况,小组加分也必须是组内所有人都能清楚问题的答案,每个人都可以讲清楚才可以,否则就只记个人分或不计分。另外就是小组之间也要有竞争,同样的问题,允许不同的小组回答,能做到组内成 员全部过关的小组才算过关。为了更好的让 学习小组真正高效有序地进行活动,让课堂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11.对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教学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

【中圖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课程改革已历时多年,教师的各种观念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课程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注重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广大语文教师的艰辛探索与努力,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三维目标逐步得以落实。习作教学也呈现出多样的教学模式,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过高,束缚较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重大的改革,九年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以较高的目标要求去指导和评价习作,不能自觉树立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为中心的作文教学理念。从低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开始,就要求学生作文要有一定的结构,要有一定的重点,不能很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乐于表达,自由表达”的目标,使习作的起步教学成为空中楼阁,极大地挫伤了儿童的习作兴趣。

我们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克服作文教学弊端,做到:第一、鼓励自由表达。鼓励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减少束缚,减低难度,使学生易于动笔。语文教师要学会“蹲下来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要千方百计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第二、要珍视独特感受。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才会有个性化的写作。第三、要强调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第四、要淡化文体意识。《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有意识淡化文体意识,只有在第三学段提出“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能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

二、对想象作文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在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新课程强调想象作文在小学习作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把想象能力的训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小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想象作文的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想象新奇,也喜欢看想象类的童话,科幻作品。让他们写想象作文也可以发挥自由表达的优势。但许多教师总认为学生的想象作文是胡思乱想,胡说八道,不认同学生的想象作文。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难道我们可以说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也是胡说八道吗?

对想象作文,我们重视的是学生的阅读爱好,既然他们喜欢这些东西,我们何不以此为契机,把想象作文的写作当作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遣词造句的一种手段,当做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一种手段,对于想象作文,我们看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习”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依托图像、依托课文、依托词语、依托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依托资料、音响和实物等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保护和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何乐而不为?

三、作文评价方式死板,激励机制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

儿童习作的评价从属于语文教学的评价。《语文课程标准》谈到评价时指出:评价“不仅是为了证明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在作文评价的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评价方式死板单一,激励手段贫乏。就城区学校而言,教师对每学期的8篇学生习作全批全改,由于班额过大,批改难免粗糙,评价更是单调死板,评语千篇一律。在评价激励方面也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相应要求。在习作的评改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习作中的词句进行精批细改,使得学生失去了自改错词病句的机会,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我们能否把学生习作中的错词病句勾画出来,返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请教,进而加以修改呢?当然,学生自己修改后的内容必须加以检查,教师对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面批时一定要作具体指导。

为保证批改的时效性,应注意强调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激励性原则。小学生的习作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形式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第二、全面性原则。既要重视学生在习作中表现的写作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状况,又要对本人习作水平进行纵向比较。第三、启发性原则。批改评价要尊重学生,多就少改,注意启发,让学生自己完善。不顾学生心理和习作水平,自说自话的“精批细改”应该抛弃,对习作中的创见,要赞扬;异见,要尊重;误见,要宽容。第四、目的性原则。批改评价要讲求实效,不要包罗万象,要有针对性。第五、量力性原则。要从学生习作能力的客观水平出发,估计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智发展水平,不能用成人的水准去要求他们。要注意学生的水平差异,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

习作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才能逐渐有所收获。作为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一定要有反思意识,应该积极地取人之长,克己之短,才能使自己的作文教学水平日臻提高和完善。

上一篇:备考秘籍:雅思阅读八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下一篇:青春真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