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信息化

2024-10-02

音乐教学信息化(精选8篇)

1.音乐教学信息化 篇一

今天给大家分享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解读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帮我们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全部都是干货哦~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选题

我们参加比赛,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选题!选题一定要有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

老师们应该明白,信息化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但信息化教学是大势所趋,所以在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下,我们参赛的选题一定要适合用信息化来展现。也就是说选择的这个题目它涉及到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必须是在传统课堂中比较难解决的,这时我们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变得非常有意义和价值。所以老师们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一点。

另外教学目标也存在问题,如果我们选的题目是合适的,但老师您将教学目标设简单了或者说设置的用不用信息化都能解决,那就失去了信息化比赛的意义。因此老师们在选题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这个题目和对应的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实现有困难,现在找信息化来帮忙。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分析

题目选完后,老师们就开始进行教学设计。在这里第一步需要对我们所选择的这节课程内容进行相关分析。通常我们需要分析教材、学情和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模块主要通过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引出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说明本课程属于教材中的那个部分。

学情分析模块主要是针对我们所教的学生。老师们需要介绍学生们在上这节课之前掌握了那些同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以及分析学生们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分析这些主要是为了我们设计教学策略或相关教学活动做准备。

内容分析模块主要说清楚我们本节课的时长、大致的时间分配,知识体系相关联性。这里老师们需要注意,我们参加教学设计大赛,说课的内容至少两个学时以上。这一点和课堂比赛、实训教学是有区别的。

教学分析除了上述说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内容分析外,还有两项最重要的内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为什么说它们最重要,因为我们接下来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展开的,教学目标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造成整个教学设计失败。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果合理设计。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老师们熟悉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这三项是2000年时教育部新课标里修改后的内容。现在我国所有的教育体系都在使用它。

知识目标:通常来说知识目标比较容易确定。一般我们确定知识目标都会说:学会某某知识,理解某某方法、掌握某某结构/构造等等。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比较容易。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也比较容易写,比如: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等等。是不是很简单,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我们所写的情感目标内容一定要同我们课堂活动设计相匹配,情感目标是贯穿整个课程始终的。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情感目标写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就一定要在课上有团队协作完成的内容,否则是怎么培养的?因此这里老师们应该了解,情感目标虽然看似很容易写,但一定要和我们的实际教学内容对应。

在这三维目标中,最重要的是能力目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最不好确定。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

能力目标老师们都知道,要比知识目标有深度,有广度。往往很多老师在确定能力目标时,都会写:能够怎样怎样,分析某某、应用某某等等。那么这又有什么问题呢?问题就在于很多时候,能力目标容易掉入官话套话的“陷阱”;容易出现实际教学中无法确认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相对来说理工科的能力目标比较容易写,也容易通过课堂活动实现。但文科类就不太容易了,比如语文,有老师会写:能够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对于这个目标,我们怎么能确保通过课程来实现呢?这就属于不容易实现或者说莫能两可的教学目标,它就不是一个好的能力目标。这里还请文科类的老师格外注意。

所以老师们在确定能力目标时,一定要确保这个或这几个能力目标能够落地,且可以量化。所谓量化指的就是评委能够通过看你的教学设计,能够判断出确实可以实现这个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确定后,我们就需要确定重点、难点了。

对于重点、难点来说,教学重点是对应知识目标的,教学难点是对应能力目标的。只要我们把握好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重难点就不是问题了。

教学分析完成后,接下来要开始教学设计了。教学设计通常又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设计、课中设计和课后设计。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前设计

课前设计一般包括五个步骤:设计任务、发布任务、执行任务、反馈任务和分析任务。其中设计任务、发布任务、分析任务主要是教师需要做的工作,执行任务和反馈任务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在这里设计任务最为关键,我们重点说一说。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布置非常明确的任务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是:对企业、行业、市场进行相关调研,或者自学教师发布的相关资料等等。这里需要老师们注意的是,不论老师您布置的任务是什么样的,一定切记要有结果!也就是说课前任务必须有结果!而且要反馈结果!

在真实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有很多教师设计了课前部分,但往往忽略了课前任务的结果。这间接导致了老师所设计的课前任务,要么是最后做了跟没做一样,要么是根本同整个课程没有关系。

而一个真正好的课前任务,一定是能够和课上任务或活动进行对接的,而且课前任务中学生们完成的任务内容一定是能为课上突破重点问题、解决难点问题服务的。也就是说,课前任务完成的结果,往往可以辅助课上来解决知识目标或能力目标。

既然课前任务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要想设计一个好的课前任务,需要注意以下六点原则:

1、围绕教学目标。这点无需多说,老师们都明白它的意思。不过还是要说一点,那就是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我们的课前任务在设计时可以围绕这三个目标中的任意一个设计,也可以把它们都包含到里面进行设计。所以老师们在设计时一定要认真考虑好。因为围绕的目标不同,设计出来的任务肯定是不一样的。

2、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点主要是为了符合我们的学情分析。我们在设计课前任务时,需要考虑得让学生觉得它有趣,想要去完成它,这样他们才会去做!

3、与课堂任务对接。这点刚才已经说了,就是要让课前任务同课上任务或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联系起来了,课前任务才不会沦为走形式,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当然对于教学目标不同,所联系的课上内容也不同,举例来说:如果设计的课前任务是围绕知识目标展开的,那通常应该和课上突破教学重点的任务相关联,如果是围绕能力目标展开的,那通常应是和课上解决教学难点的任务相关联。

4、带有一定挑战。这一点主要是考虑到,如果我们的课前任务太过简单,对学生来说会觉得索然无味,对评委来说会觉得您选的课本身就有问题,毕竟这是信息化教学比赛,传统教学已经讲的很好的课是不适合用于参加这样比赛的,所以教师所选的课一定要有一定难度,或者是在传统教学环境中教起来很费劲,学起来不容的课。这一点已经在选题中说过,这里再强调一下。

5、允许学生犯错误。这一点很多老师可能想不通。因为我国的孩子从小教育就是零错误教育,不允许学生犯错。但我们知道,实际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能做到一点问题都没有,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前任务时,也应允许学生出错,而且学生出了错,对于老师来讲不见得就不好,我们可以通过反馈知道结果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然后了解到他们那里还有问题,从而在课上有的放矢的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课上会更有效。

6、考虑学生特点。因为不同的学校、不同班级学生都是存在差异的,只有每天同他们在一起朝夕相处的老师最了解,因此我们在做课前任务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而这些实际情况就是我们做学情分析时需要提到的。以上六个原则老师好好把握,一定能设计出非常好的课前任务。

除了设计任务外,课前设计中还包括发布、执行、反馈和分析四项内容。

发布任务很好理解,老师将设计好的任务发布出来,让学生能够接收到。这里不多讲。

执行任务也很简单,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反馈任务也不难,学生将任务完成后,反馈给教师。

分析任务主要是老师的工作。老师们把学生们完成的任务结果收集好以后,进行相关的分析,找出他们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课上活动做好准备。

五、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上设计

课前任务分析后,课前阶段就结束了。接下来是上课环节。

在课上教学环节中,我以两学时课程为例,讲一下。

通常来说在两学时的课堂中,往往都是按照课程导入、部署任务

一、部署任务

二、部署任务

三、课程总结的顺序。

而在这个顺序中,通常第一个任务完成知识目标和部分教学重点。第二个任务完成教学重点,并会引出教学难点和能力目标。到了第三个任务,就是将教学难点和能力目标突破完成。

接下来我们就逐一看一下。

课程导入部分,往往根据本课程所讲内容,通过实践案例引出题目,同时在案例中抛出问题,并引出第一个任务。

这里要注意的是所选择案例一定要能扣题,让学生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联系到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来。这个比较容易,在这里不做过多阐述。

导课结束后,对于第一个任务,往往是要解决知识目标和教学重点。

这里需要和老师们说一下,第一个任务的设计往往要看课前任务。

如果课前任务是针对知识目标和教学重点内容,那在课上第一个任务设计时,我们就需要把课前任务的结果考虑进去。也就是说,老师们需要把课前任务中学生们完成的任务结果同第一个任务联系起来,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同时课前任务的结果也将成为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里请老师们注意,很多老师在做这部分教学设计时,往往直接将课前任务结果和分析情况直接用于授课中。这种做法我不是很赞同。因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评分标准中有一条:体现“做中学、做中教”。而如果直接把结果拿来用,对于这个标准就不是很到位了。

我的建议是,在这种情况下,由老师组织,学生自己上来对课前任务结果进行总结,同时发现不足和问题,教师在一旁做相应的指导与引导,效果会更好!学生自己把问题抛出来,然后根据老师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来突破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从而实现“做中学”。在完成任务后,再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从而完成第一个任务的自评,其他同学可以通过打分等方式完成对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完成互评。

如果课前任务是针对教学难点和能力目标的,那在这第一个任务设计上,可以不考虑课前任务的结果。而是直接通过导课引出第一个任务,通过学生们参与并完成任务,实现教学重点的突破和知识目标的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根据导课,引出第一个任务,然后将任务发布下去,通过合理的课堂组织,让学生通过协作完成相关任务,从而实现教学重点和知识目标的突破。在完成任务后,由学生自己来进行总结,从而完成第一个任务的自评,其他同学可以通过打分等方式完成对其他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从而完成互评。

第一个任务结束后,我们进入第二个任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第二个任务往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就是说它要将在第一个任务中剩下的教学重点和知识目标彻底解决,同时又要适当的引出教学难点和能力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课前任务是针对教学难点和能力目标的,那就需要将课前任务的结果在第二个任务中体现出来。

其他的同第一个任务类似,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多参与任务,尽可能独立自主完成任务,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合理引导课堂,有效组织课堂。然后第二个任务结束后,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从而完成自评、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第三个任务是课程的核心,因为它需要解决教学难点,完成能力目标。

因此在第三个任务的设计上老师们需要多花费一些心思,需要让评委看到,你采用的教学方法在解决难点,完成能力目标时,确实行之有效。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课堂,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并最终有效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在这个任务的设计上,老师要多想怎么能调动学生,让学生多参与,同时作为组织者的教师通过何种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后,为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仍然最好是让学生进行总结,从而让学生在自我总结不断调整中,真正掌握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第三个任务完成,基本上课堂的部分也就完成了。剩下就是课后设计部分。

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主要由巩固知识,布置作业,知识拓展和总结反思四部分组成。因为比较容易,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2.音乐教学信息化 篇二

1信息化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

1.1对因材施教更加重视

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以网络教学为主,这与年轻学生善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相符合,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兴趣点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他们会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此种教学模式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1.2时间、空间、地域不会限制学生的学习

信息化教学模式不再被教学地点和时间所限制,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就不会受地域和人数限制,不一定要进行集中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空间关注到全球资源,他们能够通过网络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自主进行学习[1]。例如:湖南省教育厅通过大学城平台让各院校教授、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线进行交流和学习。

1.3可以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为被动的接受者,可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独立思考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各种学习资料、 独自解决问题、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1.4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空间教学包括声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内容形式,这与人类的思维方式更加符合,不但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途径,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加之上网是广受社会各界人士所欢迎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果[2]。例如:在数据结构算法这节课,我们在黑板上书写算法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一定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并且理解起来非常的难,如果学生可以亲自从网络中寻找此算法的动态演示, 就会比较容易的掌握此算法,并将其牢牢记住,

1.5丰富了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网络集合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上的学生,每个学校的课堂特色不同,这样就可以将丰富的内容课件、教学方法、教学视频在网络上进行汇集,学生就会在这个领域上听到不同教师的授课内容,能够得到优秀教师的指导,能够向权威专家请教自己不懂的问题,能够阅读到世界著名的电子图书,能够在世界各个地点获得信息资料,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将学习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满足所有学者学习需求。

2信息化教学模式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现在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开始实行,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地位是平等的,需要互相帮助,有时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不在教师专业范围之内,或是教师忽略的知识,但是现在学习环境非常开放,教学资源众多,教师在知识方面可以说是没有优势存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逐渐向多元化方向转变,教师早已不是学生主要的知识来源途径了[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转变原有权威者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学生的合作者和引导者。

2.2对复杂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虽然网络学习资源更新快、内容全,但是难免会出现优劣共存的现象,有时想要查询一条信息,通常会浏览很多无用信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这就必须整理网络资源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再进行课上教学资源准备,根据知识难易程度选择符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控制,以免出现盲目查找的现象发生。在网络资源大量出现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对复杂的信息资源进一步进行归纳和总结。

2.3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

在网络上通常会应用网状的方式来连接知识,可以利用网络进行随意学习,因此网络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想要实现这一过程,就需要师生相互配合适应这种教学新模式,教师要事先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 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这样才有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2.4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生动的网页吸引学生,这样学生就不能认真的去学习教学资料,很多学生都是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视、看小说等, 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进行资料查询、学习专业知识,因此,这就需要学生自控能力非常的强,能够自觉的管理自己进行学习, 当出现诱惑信息时,及时将自己调整到学习的状态。

3针对问题制定解决对策

3.1教师要改变原有的观念

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观念一定不能停留在传统“受教”、“解惑”的观念上,要站在与学生合作的角度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讨论,让学生知道怎样利用网络获得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协助学生确定学习重点,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获取知识信息能力。

3.2构建条理清晰的教学资源库

网络提供给我们众多学习资源,在这基础上也增加了学习时间,所以一定要建立具有条理的教学资源库。教师要对现在的教学平台加以利用,把优秀的教案、教学软件、教学实录等教学资源进行分类,然后上传到网上作为网上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教学资料,要将其下载、整理、总结,用以补充教学资源库,使网络有着更丰富、充实的教学资源,并且还会随时更新教学资源,将其作为师生增长知识技能的场地[5]。

3.3利用网络控制教学过程

在现在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之下,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增长自己的知识,再间接的将其向学生传授;学生能够在网络、 教师、其他学生中获取知识,主动进行学习。如果需要教师进行统一讲解时,可以使用网络掌控学生的电脑,在学生的电脑上显示要讲解的内容,这种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4结束语

3.音乐教学信息化 篇三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们每个教师都发现二十一世纪不但是信息化的时代,而且信息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一、创设信息化教学政治教学的重要作用

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现实问题是具体多样的,但政治知识大多是纯理论的知识,往往深奥、抽象,形成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与实际问题的具体性的矛盾。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教育效果一直是我们政治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模拟现实情境,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组合在一起,传送送给学生,还可以自由拆卸,自由的放大、缩小,且不受时空限制,从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有效地解决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一个模拟实际的典型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地参与。这比学生直接接触现实,获得知识有时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本人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学中,具体是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整合优化政治课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二、创设信息化教学离不开信息化课件的制作

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还应该体现在课件所涉及、运用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更主要的是对这些教学内容运用的 艺术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件的运用艺术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一項复杂的具有高度技艺的活动,是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所进行的艺术性创造。同样,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时,采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这也是多媒体课件艺术性的一种表现。它可以表现出创造性、审美性等重要特点,并以一种整合的方式发挥其陶冶、转化、谐悦等教育功能。它主要表现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的水到渠成、天衣无缝的衔接自然美,有张有驰、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起伏有致、疏密有间的课堂结构美,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等等方面。

构建课件艺术性要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审美观点出发。要使学生在艺术和谐的情景中激发起情感,这样才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美感及追求,使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得以提高。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审美的冲动和喜好,并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这就要依靠教师的组织、启发、引导和点拨,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与艺术的氛围,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开发思想并逐渐养成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心智就会被激活,生理和心理就会处在最佳状态,不断有所创造。

三、创设信息化教学,构建新理念下的教学体系

1、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五年级音乐教育信息化教学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的指导,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广泛应用,扩展了音乐教学容量,扩充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的手段,提高学生兴趣与参与的热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教学目标:

1.以人为本,注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音乐情境 3.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4.扩充容量,拓宽学生的视眼

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音乐处理能力

三、方法与措施:

1、继续加强信息化教育教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与时俱进的进行多媒体教学工作。

2、增加音乐课外活动,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音乐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继续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5.音乐教学信息化 篇五

目前,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学生普遍缺乏对英语课程学习的兴趣,因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特点和教学方针,使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并且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大都是被动地接受着老师讲解的知识,师生之间缺乏广泛交流和互动。然后,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老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的认知不够,老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通过口语教学模式,针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针对英语考试例题,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1]。目前,高职英语的教材大多都是带有多媒体课件的,大部分老师认为在课堂上播放PPT就是已经实现着信息化教学,但实际上,利用PPT只是把原本在黑板上的板书内容投放到了投影仪中,导致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优点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趣,学生兴趣降低,从而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目前大部分英语老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能力有待提升。高职院校中大部分英语老师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往往在一些信息化软件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困难,从而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6.音乐教学信息化 篇六

放珠中学 聂祥龙 2014年11月29日

展示图

第一章 信息化教学

在信息化教学中谈有效教学,那我们首先要先理解信息化教学中的人和物,首先我们来看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教育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教育活动中的关键人物教师,在其影响下也正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扩展了教师的概念 教师一直被我们称做知识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计算机的出现却使教师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指那些拥有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学人员,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电子教师也加入了教师的行列。所以在目前的教育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教师:传统的教学人员和电子教师。其中,以传统的教学人员为主,电子教师只是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

电子教师,即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不仅具有视听的功能,还能进行人机交互,使得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教学活动,并能及时得到评价信息和决策意见,从而实现个别化的学习。电子教师使教师与学生的实体分离成为可能,赋予了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力。目前,人们一直在争论电子教师是否会取代传统教学人员。不管将来如何发展,现阶段广大中小学教师需要做的不是担心自己的教学地位是否会被取代,而是应该学会如何充分发挥电子教师的作用,让电子教师分担我们向受教育者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职能。第二,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同时要学会终身学习,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顾问。在信息时代,传统教学人员和电子教师将一起承担起教学的任务。对于向学习者传授“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些知识的任务由电子教师担负,传统教学人员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样学”。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教学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讲授,整个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在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使得教师不再拥有知识的专属权和权威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成为学生求知过程的合作者和向导,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活动。第四,信息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 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想胜任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工作,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角色定位,为自己树立新的角色形象,实现教师角色的多元化。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扮演以下四种角色: 1.指导者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将退出信息传播的主体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组织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安排相关的细节,以避免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的盲目性。另外,教师对学生在网络上的学习要精心地监控,为学生在网络信息中的遨游导航,避免学生迷失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2.伙伴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学习伙伴之间对问题的共同探讨或理解有关。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有利于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目前,有许多基于网络的工具都支持师生之间的合作,如qq等。3.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育中,课程的设计开发都是由专门的人员来完成的,教师并没有参与其中的研究。然而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以教材的讲授者身份出现,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要主动参与到课程的研究与编制,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媒体的优化组织中来。4.学习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急剧变化,终生学习成为时代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终身学习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因此,广大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崇高的职业素质,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我们老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目前,教育强调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成为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知识的方法。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师只有具有教学能力、信息素养、科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能力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和信息化教学。第一方面,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了

1.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并搜集和设计学习资源,选择合适的认知工具和教学策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它不再是单纯地讲授和答疑,而是更注重对各学科的整合,更重视对问题的解决,更强调学校教学和社会教育的连续性,更重视对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活动的开展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3.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不断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这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高级形式。】

第二个方面 信息素养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基本的信息素养、应用信息的能力、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1.信息意识 【所谓信息意识,就是教师要具有感受信息的敏感性,要对新的和重要的信息具有感悟能力,要能够积极主动地挖掘、搜集和加工信息,要有意识地将信息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2.基本的信息素养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具备信息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要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要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来处理教学中的日常工作,如学生考试成绩的处理、测验试题的编写等。此外,教师要想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还应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 3.应用信息的能力 【面对因特网这个巨大的资源,教师要从信息的海洋中筛选、整理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还要创造开发新信息,使其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 4.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能力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和特定的教育对象,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媒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教师具备将信息技术与不同媒体进行优化组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确实发挥出巨大作用。】 第三个方面 教学研究能力 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信息时代的教师,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实践者,还应是现代教育规律的发现者。第四个方面 终生学习能力 教师的终生学习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有意识地不断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时刻关注教育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注意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使自己始终保持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使自己始终保持职业能力的适应性。

清楚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的影响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之后,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概述 所谓教育信息化,就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中,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信息化教学及特征 现在我们再来看下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我个人的观点以为,把它的概念简化可能更容易让我们大家去理解。我理解的信息化教学就是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它的重要特征就是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信息化教学模式有很多,有基于问题的、基于任务的,基于案例学习的、基于项目的,基于资源的,但是,它的教学模式只有在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中才能方便理解 展示

信息化教学方法 的方法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 情境创设式教学方法

【情境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有意识地创设或优化一种教育环境或氛围,让学生在一种模拟的道德情境中,产生心理的共鸣,形成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发展一种完整的人格】

探究、发现、归纳式教学方法

【这个教学方法强调为学生创设一种能够自由探索、发现新事物和归纳经验的学习环境。它注重对学生概括和迁移能力的培养,重视讲现有的问题解决技能运用到新的情景与领域中,突出了条件性知识对探究、发现和归纳过程的监控调节作用。】

异步教学方法

【异步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测评等教学材料编制成网页文件,存放在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网页来进行学习,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询问教师,教师也通过电子邮件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二章 信息化教学资源

第三章

一、媒体和教学媒体概述(一)媒体与教学媒体的概念 何为媒体? “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a,是指传递信息的中介物。现在人们用它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从广义上讲,媒体就是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不仅包括书本、图片、报纸、杂志、广告物、电影、电视、电话、录音机、录像机,还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卫星等等,它们都属于媒体范畴。当媒体以教学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学媒体,它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二)教学媒体的分类 传统教学媒体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印刷材料、图片、黑板、模型和实物,以及教师的各种表情、体态等。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它们仍将是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是教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按照媒体对受信者的感官刺激的不同,教学媒体有以下几种分类: 1.视觉教学媒体。教学板书、印刷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模型与实物教具。幻灯、投影和实物投影等。2.听觉教学媒体。广播、录音、声卡、磁带、唱片、CD等,学习者主要通过听觉感官来接收信息。3.视听觉教学媒体。包括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等,4.交互媒体。交互媒体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够提供教育信息的媒体,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双方互相交流,还可以实现个别化教学。5.综合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现代远程教学系统等都属于综合媒体。

目前在中小学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

二、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任何媒体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在教学中不存在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媒体。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中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组合才最为合适、最为有效呢?下面是选择教学媒体时要考虑的几个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目标可以是让学生知道某个概念,理解某个原理,掌握某项技能等等。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 2.依据教学内容 【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提出的要求也会不同。如在语文课的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习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3.依据教学对象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兼顾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 4.依据媒体特征 【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最适合的媒体,而没有最优秀的媒体。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 5.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具体的教学条件,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论上最适合的媒体,不等于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四章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一、基本环节

五个基本环节 激发学习动机 ——激活原有知识,告知教学目标——学习新内容——运用知识实践——测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组织形式 展示

根据图例解释班级集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按类分班:比如基础班、提高班、特长班等 课堂上的分层导学:这种提法近似于原来的复式教学法,通过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小组互助学习,适度分组、分类辅导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综合式的分层导学:包括班级授课,课外活动和个别辅导三种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此相对应的是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普及、提高和拔尖)和三种规格的培养目标(兴趣、特长和专长)。

自主学习:首先需要教师给定学习任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或者展示问题的背景,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指导、自我反思、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

三、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分析和建议

【分析这部分视时间而定,时间多就讲,时间少就不讲】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建议,以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有合理的取舍。(一)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分析 整个信息化教学系统是由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要素组成的系统。要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需要注重教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既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讲授者,又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同时是教学媒体的使用者和指导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关键性要素。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操作技能,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方法,还应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与教学的新观念。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课程的信息化也在不断发展。如果学科教师不顺应这个发展,他们所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就很难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要经常参加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适应课程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终身学习的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对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加速老化,教师只有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术,适应不断变化的当代教育,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反思教育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将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情感、意识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3)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能力

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教育和学习的数字化成为现实。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将更加丰富,人类所创造的各种资源也将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网络上储存和传播。不会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就将成为一种新的文盲。教师则应该成为学生基于网络资源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4)心理辅导的能力 随着知识创新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竞争将日趋激烈,通过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也日益成为必然选择。面对激烈竞争,人们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面对合作,人们又要能相互理解和支持。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心理辅导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2.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不仅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者。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学对象是中小学生,主要任务是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信息素养又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常识、信息伦理道德,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化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中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差,但动手意愿非常强,所以教师要精讲多练,多让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小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常常与兴趣和情感相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差异和学校的经济条件,采取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根据青少年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新事物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的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脑制作”、“电脑作文”、“电子小报作品展”等活动,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提高了学生学电脑和用电脑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3.教学内容的传递作用 教学内容通过教案、教材和教学媒体来展开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即使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如果采用的信息编码和传输方式不同,学习者在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也会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快捷地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网络资源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信息。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借助于网络,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4.教学媒体的支撑作用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不同的教学媒体在传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时,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可以形成优化的媒体系统。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还缺乏符合课程特点和课程规律的高质量的、实用化的教学软件,尤其是缺少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的工具型、资料型和平台辅助型教学软件,因此还需要由教师来开发一些符合自己教学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发挥每个教师教学特色的教学软件。教学软件不能仅局限于为教师的讲课服务。固定模式的讲解和演示教学软件是课堂讲课的搬家,不能发挥教学软件本身的优势,也不能达到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二)在信息化教学实施中的一些建议

1、教学信息呈现的建议

备课是脚本

教学是艺术

2、注重师生互补性

3、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第五章 信息化教学中的交流

第六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第七章 信息化教学评价

7.音乐教学信息化 篇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特点,发展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

笔者查阅了当前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 (在此将“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构成”、“面向信息化的教师能力构成”等包含在内) 的论述, 经过仔细审视总结:

真正属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包含以下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管理能力 (含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 、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促进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等。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特点

(一) 复合性

根据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的分析, 其复合层次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础、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信息化教学的进阶能力、学科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 关联性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四个层级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下一层级是上一层级的基础, 上一层级是下一层级的发展。

(三) 发展性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随着学习对象的不同学习发展与能力培养要求不同而发展;第二,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随着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的变革而发展;第三,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随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而发展;第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随着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素质结构而发展。

(四) 情景性

一方面,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情景实践。另一方面,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在一定信息化教学情景实践中呈现出来的。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是指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 由于教学需要,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由初级到高级的正向变化过程, 它是教师教学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

(一)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

当前, 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阶段的论述众多, 国外学者的看法如 “ 意识 → 学习 → 理解并应用→熟悉并自信→在其它情景中应用→在新情景中创造性应用”、“前整合 ( Pre-Integration) → 过渡 (Transition) → 发展 (Development) →扩张 (Expansion) →系统全面整合 (System Wide Integration) ”, 国内学者的看法如“生态突变期→生态变化期→生态融合期→生态平衡期”、“了解→应用→整合→创新”等。

笔者认为, 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的研究有助于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或教师可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 以获得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 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及策略

在众多关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途径及策略的探讨中, 王卫军博士总结的最为全面, 他基于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阶段的描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分析探讨, 结合其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统筹考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 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促进策略从宏观策略、中观策略、微观策略三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其中, 宏观策略是促进其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社会发展的需求、国家政策的保障、教育改革的引导、学校组织的支持以及教师成长的动力;中观策略是促进其发展的方法论, 主要表现在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结合、传统方式与网络在线相结合、技术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相结合等方面;微观策略是促进其发展的内部系统和直接条件, 集中体现在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知识积累、以教学实践为主的应用迁移、以协作教学为主的对话交流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09:98-99页.

8.音乐教学信息化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育;教学资源;软件数据库

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信息化推向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进程。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网路教学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人们比较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交互式教学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的特点,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是交互式教学的主要的特点,学生在实际的感受当中学习到知识,有力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1.关于网络教学的简单介绍

网络教学有自身特有的教学方式完全不等同于传统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的特点:

1.1多媒体教学系统化、数字化

关于教学信息资源的使用需要运用专业化的数学方式进行整合,在教学的图片的处理方面需要对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对于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以及具体的文字需要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发展。在教育理念的更闲方面也需要适应网络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

1.2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多媒体教学

关于多媒体的教学需要在观念上进行革新,教学观念是多媒体教学的首要的需要进行改革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是多媒体教学必须具备的思想,信息化是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特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教学的管理和综合,把教学的内容和多媒体的设备结合起来。只有将现代化的教学水平和多媒体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够在现代的教学当中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综合配合。关于软件资源的建设方面是网络教学的比较基本的内容,需要全面进行建设。

2.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化社会存在的缺陷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了加强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多媒体教学在不断的深化开展,中小学在推进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方式之后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都做出了更新和改变。因此,在教学的不断改进的基础之上,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无疑为中小学的教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关于网络教学的现代化的改革主要是在两个方面进行了革新:一是关于软件资源的开发方面,二是硬件资源的开发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现代网络教学的基本的内容,对于不断推出教学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2.1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推进中小学教学水平

将高科技运用到教学领域是未来教育方式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教学的改革也是社会和国家以及每一个家庭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教育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着人们的未来的生活质量,关系着祖国的强大和进步。教育领域是培养和塑造人才的主要的占地,能否将教学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是现代化网络教学的任务,是多媒体教学能够达到的目标。

2.2关于软件资源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位置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在国民教育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软件资源教学是网络教学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如何将软件资源教学运用到网络教学当中是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水平。所以,在目前看来,国家将比较大的一部分资金投入了中小学教育改革当中,这不仅利国而且利民,受到了社会的肯定。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输入了大量的人才,也支持者中国的经济的进步和政治的稳定。

对于我国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分别采取了以下的几种基本方式;第一,提高教学的多媒体信息化的内容,很多的信息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对媒体电脑教学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方便、快捷、高效,结合视频和图片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远程的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知识的方式,通过远程教学的结合,学生在家里就可以得到基本知识的学习,既减少了外出的交通费用,也节省了时间,安全、高校、节约,是很好的辅助教学方法。

3.多媒体的全新的教学方式的改革

3.1中小学软件资源教学的新方式

3.1.1结合多媒体教学开发新形式的教学方式

①实践演练,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的新方式。②在教学的过程中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③测通过学生提问的方式挖掘问题,找到教学的困惑,寻找知识的盲点。④师生互动学习: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将现代化的教学水平和多媒体的教学结合起来,在现代的教学当中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综合配合。

3.1.2在软件教学资源的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中小学在推进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方式之后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都做出了更新和改变。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先进理念的技术支持和应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此相适应.软件资源建设也应紧紧围绕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提高课程整台的质量、如何贯彻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如何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等问题展开井不断有所突破。

②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包括各行各业的优势.各地的优势,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优势。各类专业人员的优势。各种传播载体的优势,不同规模资源库的优势。

③多种形式,多种风格。要做到5个适应;适应不同的使用群体,适应不同的教与学的环境.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适应不同的使用时间.适应不同的使用地区。

④开放、共享、发展。在加强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建设中.要做到保护知识共享的统一,鼓励多样化和避免重复开设的统一,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机制,实现多种形式的共享,建立自我完善的动态的发展机制。

3.2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建立中小学网络资源数据库凭借学校自身力量是不够的.要走联合协作与自身建设相结合的道路.一是开发建设者高质量的覆盖基础教育主要学科的軟件资源库.二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报务。

(1)充分搜集素材。由于多媒体呈现教育信息形式不同.其资源应是丰富的、大量的,方可满足教学需求,对文字、图形、动画、音频数据等各种素材.要采取积极购买、有偿交换、专门创建、网络共享等方式来建设教学资源库。需要从中选择对表达教学内容有用的资源进行学习。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放的优势。通过与INTERNET教育教学资源进行链连,更快地收集、利用、更新信息资源,直接实现网络共享.特别是网上资源.要让阿上学习者都能部分或全部享受这些资源,使网络资源傲到互通有无、分工协作、调剂余缺,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效用。

(3)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的优势,利用教学软件工具.自主制作适台教育教学急需的课件及图片、动画、音频等素材库。 (下转第335页)

(上接第330页)(4)与网络教育软件公司合作开发资源数据库。依托软件公司获取技术支持,建立智能型各学科教育软件素材库、教案库、题库、课件库等.构成有自动存储、有生成系统功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库。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走向远程、走向开放过程中伴随网络教育方式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资源又出现了依托网络平台的信息载体实现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创造了崭新的网络文化。本文就目前信息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分析,提出了关于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科]

【参考文献】

[1]王明建.高等院校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与评价[J].理论界,2005(12).

上一篇:大学生学生会自荐书下一篇:本人简介及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