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真空管采血困难研究论文

2024-08-31

小儿静脉留置针真空管采血困难研究论文(精选2篇)

1.小儿静脉留置针真空管采血困难研究论文 篇一

小儿静脉留置针致穿刺部位水泡的预防与护理

李美侦

[摘要]目的:小儿静脉留置针致穿刺部位水泡的预防与护理研究

方法:2012年8-10月所有使用留置针的患儿年龄在1个月~6岁,置管时间为1—4天。穿刺部位:头部、四肢。探讨并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不良问题,将使用中发生水泡的问题如何预防及处理。结果:留置针致皮肤破损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巧、患儿免疫力低下、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消毒方法及液体的渗透压有关。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除了要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外,还应加强无菌观念,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培养护士处理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此外,应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和说明,以取得合作,使留置针的使用得到合理的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套管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水泡;预防;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为静脉套管针.它是由不锈钢的芯;软的外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外套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工具。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儿家属及护理人员所接受。然而,在应用过程中留置针也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从而给患儿增加了痛苦、导致留置的时间缩短。其中存在穿刺失败、套管针脱落、阻塞以及局部渗漏、肿胀、穿刺部位水泡等问题。已成为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型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及江西无菌透明敷料,临床使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将使用中发生水泡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如下: 我们应用的对象年龄在1个月~6岁,置管时间为1—4天。穿刺部位:头部、四肢,水泡好发部位为四肢,发生年龄为6个月—3岁患儿,表现为在穿刺部位周围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面积在透明贴膜固定内。2 问题分析

2.1 使用的透明贴膜透气性差、局部皮肤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抵抗力降低,易发生充血、皮疹。

2.2 胶面遇水或汗液脱离皮肤,使汗液或水进入贴膜内时间久浸泡所致。

2.3 护士在固定透明贴膜后,在贴膜外多层缠绕胶布固定使膜内不透气所致使。2.4 患儿皮肤是过敏体质。

2.5 药物因素

输入液体的渗透压及药物的浓度越高则对血管的刺激越大 2.6 护理人员因素 消毒面积不够。3 处理方法及对策

3.1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起初难度较大,无菌要求严格。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普通静脉穿刺。在操作前护士心理应保持镇定,合理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如手背静脉、桡侧浅静脉、颞浅静脉等。避免选择弯曲、细小的血管。对于粗大充盈的血管,在见回血后应顺血管再进入少许,然后再送入套管。送入外套管时动作应缓慢轻柔,以免穿破血管。

3.2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应合理固定透明贴膜,应无张力粘贴在针翼两侧,肝素帽部位应加强看护,避免撕脱;对于烦躁好动的小儿需加强看护,可用弹力绷带将穿刺部位略加固定,使其不会在哭闹中抓落留置针;对于油汗较多的小儿,除了多加长胶布固定外,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发现穿刺部位皮肤发红、水泡发生立即拔掉留置针。

3.3 更换透气性好的且粘度好易固定透明贴膜。透明敷料应3天更换一次,夏天可一两天更换一次。敷料不粘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3.4 患儿皮肤是过敏体质时,应先用输液贴固定好,再用弹力绷带略加固定。3.5 指导家属做好观察和护理,避免水等其它液体流入穿刺部位。

3.6 对于一些容易导致静脉炎的药品,如有高分子性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具有外渗性的化学物质:如葡糖糖酸钙、氯化钾、碳酸氢钠、氨茶碱等;静脉高营养性物质:如氨基酸、脂肪乳等;血管收缩剂:如多巴胺留置时间尽量不超过3天。

3.7 发生水泡时要及时拔出留置针,暴漏水泡部位,每日3次用安尔碘涂抹患处后,在外涂烧伤湿润膏,保持患处皮肤干燥。一般3—5天患处皮肤基本愈合。

3.8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点必须彻底消毒,即使是头皮静脉穿刺也必须用安尔碘消毒,以保证彻底消毒灭菌。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要注意配伍时的浓度、输液的速度和温度,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暖。穿刺时尽量避开关节,牢固固定,以减少机械刺激。4 结果

4.1 患儿指导:对于学龄期或年幼儿固定时要适时地表扬患儿勇敢、乖巧,选择患儿喜爱的各种颜色的造型粘纸,如五角星、笑脸等,奖励性地贴在胶带、额头上,鼓励、激发患儿保护好留置针的信心,减少患儿对打针的恐惧感和对留置针的不适感,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告诉患儿不拔针,不玩外露的接头,如果痛、痒告诉护士阿姨或者爸爸妈妈。4.2 常规护理:用生理盐水冲封管[1],每日接补液时观察留置针处皮肤有无红肿、条索状;通管不畅时,观察有无小血栓阻塞,或有无脱管、折叠;观察固定的胶带、贴膜有无浮起、卷边、松脱,夹板四周皮肤有无破损或压疮,如有异常及时处置;视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情况)随时更换[2]。4.3 日常维护:用药结束后可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婴幼儿可用干净小毛巾或宽松棉布袜子包套在留置针外,减轻家长担心患儿睡觉时翻身留置针有摩擦滑出的心理负担,冬天又起到保暖作用;留置针在头部时,哺乳、睡觉避免朝针侧;留置针在下肢时,抱孩子时一手穿过双垮把脚分开,睡时双腿间置小衣服、小软垫分开两脚,避免踢到留置针;告知年长儿留置针留置肢体避免过度活动,诱导婴幼儿留置针留置肢体减少拍打,避免过久站立或爬行;穿脱衣裤时先穿留置针侧肢体、先脱无留置针侧肢体;留置针留置肢体不下水.5 讨论

5.1 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多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以上提到的问题在临床应用中直接影响静 脉留置针使用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预防。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除了要提高护士的 操作水平外,还应加强无菌观念,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培养护士处理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此外,应向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和说明,以取得合作,使留置针的使用得到合理的保护。从而进一步提高套管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参考文献】

[1]绕庆华,之风,李宝丽.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中华护理杂2000;35(10):624 [2]经霁,阎秀兰,郭英,等.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时间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47

2.小儿静脉留置针真空管采血困难研究论文 篇二

关键词:小儿,采血,静脉留置针,探讨

随着现代医学的需要, 各种检测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采集血量也呈相应增加, 静脉采血次数也与日俱增。由于小儿静脉血管细小, 血管充盈度差, 反复穿刺不仅损伤血管及周围组织, 而且取不到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反复穿刺也容易引起家长的怨言, 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通过在儿科多年的临床工作, 特别是自从留置针广泛使用以来, 笔者总结了一套利用留置针静脉采血的方法, 不仅可以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而且可以及时提供实验检查数据, 对患儿病情的及时治疗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患儿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法共2 120例, 其中男1 136例, 女984例;年龄1 h~5周岁;病种以儿内科为主。采血量根据化验需要而定, 用于血液学、生化、免疫学、血培养等各项实验室检查。

1.2 工作原理

由于小儿静脉血压大于大气压力, 针头刺入血管后, 血液从留置针管腔自行流出, 从而流入采血管, 不容易凝固及堵塞, 能较快地采集到相应血量。

1.3 采集方法

(1) 静脉留置针套真空采血试管采血法: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并固定好后将采血针针头一头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 另一头插在采血试管上, 通过负压吸引作用使血液自动流入试管中。 (2) 静脉留置针分离空针采血法: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并固定好后, 将肝素帽取下, 放置于无菌盒内, 试管垂直放于留置针下, 血液自动流出流入试管。

1.4 操作过程

1.4.1 用物准备

采用驼人集团艾仁牌24G Y形静脉留置针, 备治疗车, 铺无菌盘, 内装碘伏消毒液、棉签、透明敷贴、5 m L注射器抽有生理盐水备用、各种采血试管和采血针头。

1.4.2 穿刺方法

静脉的选择:操作前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以取得合作。一般情况下要选择管径较粗且直的血管, 如手背静脉或肘正中血管, 不宜选择下肢血管, 因为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 血流缓慢, 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1]。头皮静脉以选择正中或颞浅静脉为佳。

1.4.3 进针方法

于穿刺点上方5 cm~6 cm处扎止血带, 常规皮肤消毒, 范围超过6 cm×7 cm,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2遍待干, 转动针芯360°[2], 左手拇、示指分开绷紧固定穿刺静脉两端皮肤, 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穿刺, 见回血后继续进针1 mm~2 mm, 把套管缓慢送入静脉, 拔出针芯。先用透明敷贴做初步固定, 然后根据患儿静脉回血情况, 利用上述两种方法之一采取所需血标本, 若采血不顺畅可以调整留置针方向, 防止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采集完标本后, 松开止血带, 迅速用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进行脉冲式推注, 以防血液凝固致留置针堵管。如果采用头皮静脉采血, 最好2人操作, 穿刺者剃去穿刺部位头发, 常规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头皮皮肤待干, 其采血方法同上, 区别是如果采血不畅时可轻轻弹患儿耳垂或足底致小儿哭闹, 小儿哭闹时头皮血液供应更丰富, 血液更容易流出。血液标本采集完成仍用生理盐水注射器冲管, 然后根据需要输液或夹管备用。

2 结果

对在我科住院的2 120例年龄1 h~5周岁住院患儿应用此方法采血, 一次穿刺成功1 986例, 成功率达93.68%;失败134例, 占6.32%, 未发生并发症。

3 讨论

3.1 操作简单易学

静脉留置针采血法操作简单易学, 成功率高, 适用于临床住院需要采血和输液的患儿, 既方便输液又减轻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对于新上岗或轮转到儿科的护士经过带教培训, 均能够独立完成此项操作, 采集到所需的血液标本。

3.2 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留置针硅胶管为一高分子聚合物弹性体, 质地较柔软, 具有短期抗凝作用, 抽血过程中不易产生凝血阻塞现象。留置针采血较其他方式采血有明显优势, 可以防止发生脱针或采血量不足, 确保血标本质量, 对新入院患儿能做到早检验, 早报告, 早诊断, 早治疗。

3.3 社会满意度提高

我科自从推广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法后, 取得了广大患儿家属的信任和支持, 增加了患儿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以前我们多采用股静脉或颈静脉采血, 因为股静脉和颈静脉周围组织结构复杂, 穿刺时易损伤周围组织, 且操作难度较大、成功率低, 一旦失败家长意见较大, 不愿意继续配合采血, 从而影响检查贻误诊疗。而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后, 采血后保留静脉通路, 不仅减少患儿痛苦, 也方便临床输液用药, 家长更易理解配合。

开展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法后, 不仅增加了群众对医院的信任感, 而且满足了临床治疗护理的需要, 患者也比以前相应增多, 护士们也没因为穿刺不顺利而遭到投诉。所以小儿静脉留置针采血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芳.人体解剖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 1989:340-341.

上一篇:初中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下一篇:城管执法大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