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促发展(精选8篇)
1.以特色促发展 篇一
以课题研究引领 促学校特色发展
[日期:2014-10-20]
来源:《丰台教育》 作者:丰台一小 殷楠、张红英
[字体:大 中 小]
学校科研工作秉持科研先导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核心,以校本科研培训为主线。学校坚持以机制建设为重点,加强课题实施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提高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研究型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制度保障,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管理
(一)加强领导,健全学校科研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初讨论学校的科研计划,并将科研计划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安排之中。学校明确副校长负责科研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都有负责的科研课题。各年级、各学科教研组都明确了一名业务组长负责科研工作,为学校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学校课题研究进行分层管理:对区级及以上课题,每学年在学校做一次研讨活动。过程中课题组定期展开课题负责人交流,了解并调控课题研究;校级课题实行干部分块(按管辖组别相应负责)引导监督管理。
(二)依靠制度,保证学校科研顺利开展
学校制定了《丰台一小科研工作制度》、《丰台一小教研室组织机构名单及科研室职责》、《丰台一小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意见》、《科研工作管理手册》等相关的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教师个人获奖均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之中,作为奖励的项目之一,保证了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
(三)拓展渠道,促进学校科研开展
建立研究档案。学校给课题负责人配发了档案盒。按照科研计划总结、教师的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搜集、课题研究成果的汇集、科研工作记录等几方面规范文本随时归档入盒,并不断进行增补和充实。
开展研讨活动。学校每学期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活动。研讨、交流活动是教师思想碰撞,科研信息共享,提高教师认识,是进行科研培训的重要渠道。因此,近三年来,我校抓住科研课题研讨活动的契机,宣传普及教育理论,推广科研成果,不断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学校先后组织多次市、区、校级研讨活动。
教学开放活动。学校坚持课题引领—合作研究—共同发展的教研方式,每学期都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开放课活动,即教学研究向组内教师开放,向全校教师开放,向家长开放。结合研究课题,选择教学内容,确定研究课。在研究主题的带动下,组内教师共同合作研究。同时,学校要求各教研组及时发布信息,以便更多的教师能够根据研究需求,及时参与,共同研究。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教师间的信息沟通,扩大了信息容量,增强教师间情感交流,形成了学校浓厚的研究氛围。
二、用课题引领,全面推进公民教育进程
(一)构建具有公民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针对学生特点,立足学校实际,围绕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构建了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校本课程体系(如下图),倾力打造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
1.显性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我们积极挖掘学校、教师、社会资源,为学生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在选择中懂得珍视,并付诸行动,逐渐形成独立、自主、自律、持之以恒的个性品质。我们开设了选修类校本课程。
经过学生选报与教师选择的双选方式,最终确定了热带观赏鱼养殖、建筑模型、十字绣、数码摄影、小学生急救、英语戏剧表演、篮球、学习心理辅导、趣味语文等58门校本选修课程。
在学生通过选课单进行选课时,学生慎重地写下了选择的顺序,这种体验、这种感悟的价值可能会远远大于孩子在选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对他的影响。有了选择的经历,孩子才会懂得选择的重要,才会面对问题做出慎重的思考,独立的人格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才会在实践中逐渐形成。
同样,教师自己设计的课程也经历了被学生选择或教师选择录取学生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对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目标及内容怎样贴近学生实际)及怎样宣传课程等相关感悟。这也是教师经历的一种选择,教师的感悟为后续课程如何更好的设计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这也为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2.隐性课程:包含每月一节、典礼仪式、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按照课程开发的方式,进行细致安排,以便更好的发挥校园活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修正自己的行为,建立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
① 学校开展每月一节活动:
结合学校和市区开展的活动,每月组织一项主题节活动。活动内容不同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但总的原则是为学生搭建自主参与、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们在活动展示中找到自信,快乐成长,发展其公民素养。
② 利用开学典礼、每周升旗活动,渗透公民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
③ 以课题研究为带动,通过主题活动,拓宽公民教育的途径。
学做志愿者活动:2011年1月我校成为“学做志愿者”小学生志愿者手册实验项目的实验校。借助这一实验项目引导学生传承志愿精神,争做“六小”公民。通过一系列志愿活动,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志愿者?志愿精神有哪些?如何做一个校园志愿者?“我参与我快乐”“我奉献 我快乐”这是同学们参与活动后真实的感受。同学们的公民素养在活动中逐步提升。学做志愿者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拓宽了我校的公民教育的途径。
学校在教师中开展《讲述我和学生间故事》的活动,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生成长中公民素养的培养与建立。渐渐地公民教育的理念已经在教师心中扎根,并对教师的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
学校以《创“互动课堂”,探索具有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为引领,开展全员性的课堂教学研究,经历了全员学习研讨,初步理解互动——人人课堂实践,研究中感悟互动——教研组展示交流,呈现研究成果——分层梳理提升,分享研究智慧的四个研究阶段后,初步梳理清晰了公民教育内涵的课堂教学内涵。我们公民教育内涵课堂倡导的是“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共同提升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互动应在教师教学的重点上、在学生学习的障碍点上、在学生思维的创新点上。初步形成六种互动课堂的策略,初步明确了互动课堂的特征:放、引、悟、效。
这样的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明显改变。教师从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生转变,加强了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精神状态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三)完善具有公民教育特点的学校评价方案
在学校大课题《丰台一小实施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子课题《构建多元评价机制进一步提升师生公民素养的研究》,围绕学校提出的公民教育核心价值追求:主动参与、学会尊重、勇担责任,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的,建立民主意识。坚持民主与公平的原则的基础上,对学校的一日生活制度评比进行了调整。由百分制的评比改为等级制的评比,特别是对优级的评定也放宽了尺度,这一改变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尊重。由学生检查评价改为教师抽查为主,校园志愿者提醒为辅,体现了评价的目的不在结果,而在于学生行为的真正改善。由公布评价结果改为公示评价过程,用贴笑脸、哭脸的方式把每周检查的结果在班级门上公布出来,体现出评价结果对学生行为的导引作用,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立足实际,使规则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规则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所有规范都是对权利和义务的约定。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讨论问题时,发言要按次序进行,不无理地打断别人的发言;平常与人交往,要遵守文明礼仪;遵守自然义务,当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等等,都是在执行一种规范,都是公民精神和公民素养的重要体现。通过48字歌,用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制定了课堂常规要求,用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校园内的通道画上分界线,引导学生上下学,靠右行走,让学生从小懂得遵守秩序„„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这样细微的要求得以落实的。
注重反思,引导学生形成自律自主的人格。通过成长日记,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建构标准形成符合集体价值标准的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公民行为。学校以《丰台一小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大课题统领互动课堂的教育及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及评价方面的子课题研究,引领着学校公民教育的发展特色。课题的引领融入管理,即学校的管理也正融以科研的方式进行着。
其实无论是学校整体的计划、总结,还是分层面的德育、教学、科研、科技、美育等分项总结均是遵循此思路进行的。是以一种科研的思维在引领着学校的发展,以科研的方式在伴随着学校的管理,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营造校本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以科研为带动,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学校以市级课题《丰台一小实施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统领学校整体工作,除此以外还开展了2项全国课题,6项市级项课题,12项区级课题的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既有学校大课题引领研究的、也有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的中型课题和教师个体研究的小课题。各层面课题均源自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协同开展研究,与教育教学自然相融,探寻有效的策略,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工作实效性,深化学校的发展。
在教学研究中,各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合作研究的方式,带领课题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回顾我们所走过的研究之路,是在“反思——改进——完善——反思„„”的过程中前行的。学校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组织召开了教学分析会,旨在结合教学检测情况,准确查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问题,确立研究课题,组成研究小组,开展相应的研究活动,力求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我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做检测分析的过程大致经历分析数据——反思教学——抓主要问题——调整教学几个环节,这即是教师进行有效的判断与分析的过程,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归因,寻找教师教学方面的不足,寻找研究点,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在实际教学中在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展开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学与科研自然相融为一体,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教育研究水平。
(二)创造良好科研条件,促教师队伍梯队发展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
请进来:学校先后聘请丰台分院骨干教师工作室的朱滇生、李依萍、刘大凤等特级教师到我校指导工作。聘请特级教师刘德武来校指导教学;学校聘请丁榕老师、余雅风教授、张红教授、张梅玲教授等多位专家做了专题培训。
走出去:学校注重教师的培养,先后组织不同规模、不同内容的培训,学校选送教师分别参加了组长行动研究学习、新课程下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的培训学习,以及国学、国际理解项目和校园电视台的相关人员的不同培训,以及同国际友好校间的交流培训。通过培训老师们打开了视野,感悟教育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拓展了教师的视野和思路,不同程度的提升了教师的素养,为更好的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自我培训: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的优质资源,以科研的思维方式开展教师的分层培养,开展了相应的自我培训活动。
(三)抓课题研究,提高研究能力
1.积极立项,明确研究方向。学校引导教师结合教学中问题,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市区校级骨干教师根据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专题,积极参加市区级课题申报,现有国家级课题2项、北京市课题7项,丰台区共有37人申报相关课题32项,涉及了11门学科。经丰台区科研所审批,有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11项,其余为校级课题。
“十二五”二次课题又有3项市级课题、46项区级课题进行了申报。
⒉ 注重实效,开展活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课题组负责人进行定期课题研究培训,定期进行交流与研讨,充分发挥课题组主持人的引领作用,推动学科组研究的不断深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⒊ 总结成果,发挥作用。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研究,各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并适时地在不同范围内进行推广。
2.以特色促发展 篇二
一、突破发展瓶颈是有效管理的背景
我校自创建以来, 经历了一个创办组建、整合过渡和有序发展的历程。全体教工凝心聚力, 咬定目标, 奋力拼搏,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名校品牌明显提升, 办学质量稳步提高。
然而,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教育态势, 面对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 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而达成学校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学校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 仅仅依靠蛮干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学校要避免出现发展僵局, 惟有投入更多的智慧, 在“研”字上下工夫, 将质量意识落实到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走出一条以有效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制定管理策略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1. 扁平化管理——建设一支有效的行政管理及教科研管理队伍
现代管理学把管理结构模式分为两类:金字塔型和扁平型。现代学校的管理体制, 大多沿用传统意义上的金字塔式结构。然而不能回避学校存在以下现象:如机构臃肿, 人员庞杂, 素质参差不齐, 接受任务的领悟力和执行力不统一。经常会有信息的变形、漏传、错传和滞留的现象, 部门中层权力意识无限放大。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政令不畅、效率低下、各行其是, 给学校的发展和提升带来根本上的障碍。所以, 为提高工作效率, 讲究管理实效, 扁平化管理模式的使用就很有必要了。
(1) 减少管理中间环节, 压缩中层部门人员
精减中层干部人数, 增加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 校长办公室设主任一名、工会主席一名、秘书一名, 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总务处各设一名副主任, 处室主任分别由三位分管副校长兼任, 这样可以直接将校长室的各项决议完整地贯彻落实, 减少了中间环节, 有利于学校各项管理工
筅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乐文进
作的有效到位。同时这样错层式的组织层次, 便于分管校长靠前指挥, 有效地发挥了分管校长的职能, 增加了分管校长的决策权, 减轻了学校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压力, 有利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展开。
(2) 淡化教研组管理作用, 强化备课组实际效能
备课组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线, 而教学质量又是学校工作的第一任务, 淡化教研组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强化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备课组建设, 就是精选各学科业务骨干担任备课组长, 发挥其业务优势, 并形成辐射作用, 带动整个备课组业务能力的提高, 同时对备课组提出工作要求, 也就是要求各备课组努力缩小组员之间的业务差距, 做到质量水平整体提高, 学校在对备课组质量考核中明确提出重奖优秀备课组, 重奖整体水平齐头并进的备课组, 通过这些奖惩措施形成一种观念, 即“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以此来提高备课组的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
加强备课组的管理, 就是将学校从校长到中层的所有干部全部分配到相关的备课组, 与备课组实行捆绑质量考核, 也就是强化学校领导层对备课组的质量管理意识, 并对备课组的工作及时进行指导, 对备课组的工作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这样的管理, 它跳过了教研组的中间环节, 实现了校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的管理理念, 压缩了管理中间层次, 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思想。
(3) 健全年级管理模式, 发挥年级管理效能
合理处理好学校管理和年级管理的关系, 优化过程管理, 充分激发年级管理机制的活力, 推动各年段平稳有序发展。本着科学、合理、快捷、有效的原则, 实行年段召集人负责制, 增强年级管理的独立性、直接性、主动性、创新性。各年段要根据学校提出的教学质量管理要求, 从年段、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 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德育教学兼顾, 抓出实效, 促进三个年段协调、持续发展。
扁平化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优化学校管理体制, 强化学校各级管理职能, 提高管理效率, 为提高学校的运行质态, 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起到助推作用。这样的管理思想着眼于学校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 着眼于灵活处理学校管理工作中各种矛盾, 为有效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寻求管理上的突破, 寻求制度上的完善, 寻求方法上的创新。
2. 木桶理论———打造一支有效的行政管理及教育教学责任团队
“木桶理论”是说一个木桶的储水量由组成木桶的最短一块木板决定, 最短的木板限制了木桶的最大储水量, 又被称为“短板效应”。它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来。那么, “木桶理论”和学校管理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学校是由若干大大小小的木桶组成:各行政管理部门、整个教师团队、备课组、年级组、班级教育教学团队等都可看作木桶, 组成学校、各部门、各组室、各团队的集体或个人就是组成木桶的板。学校要获得发展, 就要想方设法提高执行力来消除各种“木桶”的短板———制约学校发展的不良因素 (集体或个人) , 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就是实行有效管理。
虽说一个好校长决定着一所好学校, 但不是说这个学校工作只要有校长就可以做好。要管好一个学校, 校长个人理念再新, 付出再多都没有用, 他必须要仰仗一个团队, 一个没有“短板”的团队, 一个有执行力的团队。“木桶理论”有助于建设这样一支团队。
(1) “木桶”之一:中层干部团队
学校的中层是学校管理的主力军。他们既是管理者, 又是被管理者。中层的执行力是学校管理的关键。他们的协调、组织、操作、引领的能力乃至教学专业的水平、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的意识都要很强。
工作方面要讲究三个“追求”:工作程序追求细致, 工作思路要清晰, 考虑问题要周密, 检查落实要到位。工作目标追求品位, 办事效率要高效快捷、要有极强的主动性, 要树立“凡事都要做更好”的思想。实施过程追求艺术, 要敢于决策, 勇于承担责任。同时, 又要注意处理的艺术性。
(2) “木桶”之二:备课组
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 建立以备课组长为龙头的学科备课组教学质量责任团队。要做好教研工作, 光靠个人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这就必须通过备课组合作来完成。备课组合作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带着自己的方案来参加, 对自己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观点进行分析和陈述, 教师必须首先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 按照教学内容, 制定学年计划、学期计划以及单元 (课时) 计划, 做到心中有数。
备课组合作可以各抒己见, 互相研讨, 相互借签, 取长补短, 达到共识, 准确把握重点及难点, 从而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法,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完成教学任务。备课组合作可以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改进教学方法, 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有助于教师总体水平的提高, 更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木桶”之三:班集体
采用班主任负责制, 打造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质量责任团队。随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和评价方式的变革, 同一班级各科教师间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和现实, 而且更是一种工作必需。在新课程条件下, 学生需要和兴趣是施教的前提, 这种兴趣的了解、情况的掌握需要教师的合作。如学生的思想动态, 就可能因为不同的讲授内容、不同的讲课教师有不同的表现, 惟有班级教学团队的所有教师精诚团结, 才能促进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应用“木桶理论”要兼顾到木桶的“紧密度”。众所周知, 一个木桶的装水量, 最短的木板是关键, 而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紧密度却不容忽视, 即使木桶的的板子都很高, 但紧密度不够, 一样会漏水, 装水量还是不够。这就需要一个好的“箍”, 这个“箍”就是学校的校长。校长靠什么来增加木桶的紧密度呢?有两点最重要:一是制度管理, 二是协调能力。
学校管理中, 文化是魂, 制度是根。管理是制度管人, 而不是人管人。木桶的紧密度是无形的, 它表现在教师的紧密度和行政管理人员的紧密度。没有行政班子的紧密度就没有教师团队的紧密度。其中, 校长的协调能力最重要。
首先, 要协调好行政管理班子的紧密度。这个难度往往很大。但只要校长有敏锐的洞察力, 能防微杜渐, 明察秋毫, 任人为能, 用人不疑, 就能整合班子, 避免班子的不团结和部门之间的隔阂, 增强行政班子的合力。其次, 要增强教师之间的紧密度。校长个人的魄力和人格既是校长个性特点, 更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要善待、信任、尊重教师。校长不能总是用怀疑的眼光来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不能总是耿耿于怀于老师的缺点和不足;不能总是用一种你的好坏我说了算的态度来对待老师。校长要做到能让教师有困难首先想到请校长帮忙, 有了烦恼能找校长说说心理话, 有了好的想法建议能随时和校长沟通等等, 虽然这都是些微细节, 但往往不经意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次交流就会拉近校长和教师的距离。
三、实现高效管理是有效管理的终极追求
3.榆次纺机以特色文化促转型发展 篇三
以近几年为例,经纬股份公司榆次分公司市场运营中的亮点,有力地证明了企业品牌文化所展现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利用经纬产品品牌优势,创造经纬服务优势”,是榆次纺机2009年对产品售后服务工作做出的重大调整。公司以经纬职工为安装队技术管理骨干,整合纺机安装市场的社会力量,组建了300余人的“经纬安装队”。这一举措,弥补了纺织企业用工短缺的现状,实现了公司由“纺织设备”销售向“经纬品牌”销售的转变。
如今,榆次纺机把“产品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载体”作为立企之本,实施产品跟随策略,紧盯国际纺机先进技术,依托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强大的科研实力,相继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纺织专项”、“新型纺织机械重大技术装备专项”和国家科技部“自动化连续化棉纺万锭生产示范线”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产品技术含量和稳定性、可靠性达到国内纺机业领先水平,显示了经纬品牌的科技和创新实力。目前,经纬榆次分公司产品仍稳居国内同行业龙头地位,主导产品细纱机的国内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细纱机锭数总量的50%以上。
榆次纺机在多年的品牌文化建设中,始终把观念创新放在首要位置,以机制创新作为推动力。公司不断变革生产组织流程,推行精益生产理念,完善了各机种的销售、服务体系。建立了完善的对国内外纺机先进技术的信息分析和跟踪机制,不断追求国内技术领先、国际技术一流。坚持科技项目立项招标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注重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在全国设立了9个销售技术服务部,形成了延伸各区域市场的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极大地提升了经纬品牌的信誉度与美誉度。
榆次纺机在多年的品牌文化建设中,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坚强的保障。57年来,经纬先后研发生产了A512系列、A513系列、FA502系列、FA506系列、F15系列长车细纱机,F1603、F1605系列、F1681新型全自动转杯纺纱机,F1268系列、F1272系列、F1275精梳机等棉纺设备,研发了VC系列、FK6假捻变形机系列等化纤纺丝设备:研发生产出了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和染整后处理设备。为保持经纬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优势,公司通过推广应用CAD、CAPP、ERP技术,使信息化管理更有力地推动了制造系统的现代化。企业始终坚持高起点,生产设备和技术加工能力全国一流。公司拥有以数控设备和多种先进的加工手段为重点的柔性化车间,拥有纺机行业第一条装配自动线,拥有各类先进的加工检测设备3000多台(套),拥有集产品开发、工艺试验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公司拥有多种加工专机和精品制造生产线,同时推行产品数据化管理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同步”等一系列现代化管理手段,使经纬的科技水平和品牌文化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抓规范 创特色 促发展 篇四
----东升镇太平小学申报中山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评报告
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作为国家的重要文化基地,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学进步,都有赖于民族的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有赖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教育机构,更肩负着宣传、执行、贯彻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义务。
说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太平小学十分重视语言文字工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并渗透到德、智、体、美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强化师生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运用语言、感受语言、热爱语言,并逐步形成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校园文化。现对我校近几年来的语言文字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
东升镇太平小学创建于1949年,是一所农村小校。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教师26人,学生363人。教师平均年龄41岁,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96%,本科学历占81%。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8人。市优秀教师8人,东升镇骨干教师1人,镇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3人,近几年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学习达到100%,拥有着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太平小学学校在2012年9月以前环境较差,长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制约了学校教育的发展。但学校领导没有气馁,带领全体教师,拧成一股团结合作、热心教育的强大力量,坚持不懈,不辞辛苦耕耘在育人 的岗位上。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推广工作,认为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民族自尊、自立、自强的先决条件,是继承并发展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前提保证,是当代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重要载体。我们认为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语言文字的水平可以体现学校的整体水平,抓好语言文字工作,就是抓住学生素质培养的基础。因此,我们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同日常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目标等工作一样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常抓不懈。
二、建立领导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学校在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过程中,大力抓好宣传工作,将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作为素质教育、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保证发挥良好的教学效益和工作效益,努力完善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系。
1、机构健全,分工明确。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为确保工作的落实,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形成了以校长为核心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围绕“严管理、重落实、创特色、谋发展”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教导处、语文科组负责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德育处负责学生在家庭和面向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总务处负责落实校内指示牌、标志牌、标语牌规范用字。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做得好与坏,关键要看有没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必须从教师本身做起”,这是我们全体教师抓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共识。
从2009年到现在,学校先后制定了了《太平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太平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太平小学教师语言规范要求》等制度,并依据文件科学管理,狠抓课堂常规管理。同时,学校将“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写进了太平小学工作计划中,采取多渠道管理的方式,从行政班子、科组,到大队部、中队等多个部门共同管理。
3、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学管理中。
一方面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学生评价手册中写规范字;另一方面,学校将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察指标之一。此外,学校每月都对教师编写教案、批改作业情况进行检查,以此促进教师用语用字规范化。不仅如此,学校还坚持校园用字审核把关制度,凡是学校自编的教材、印发的通知、制作标语、标牌、宣传专刊等,都必须通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才能印制发出。
三、创设语言环境,营造推普氛围。
学校认真做好语言文字的校园文化宣传工作,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正式场合和校园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创设优良的语言环境,积极营造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氛围。
1、充分发挥每一面墙的宣传作用,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师生经常出入的场所树立和张贴宣传牌、警示栏和海报。如:“用文明语,做文明人。”“说普通话,从我做起。”“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宣传标语,时时处处提醒着全体师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
2、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及各类会议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义。如利用学校广播、班级板报、学校网站、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宣传。每年的推普周活动,学校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让全体师生明确:普通话作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即师生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它集体活动中应使用普通话、用好规范字。
3、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师生参与语言文字工作 的积极性,让师生在开展各项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中(如课堂教学、集体朗读比赛、各项正文比赛书法比赛等)提高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意识,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发挥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师生语言文字能力。
语文课是语言文字教育工作的主阵地,承担着听说读写的任务,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是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平台。因此,学校语文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主要做法有:
(1)课堂使用规范语言。教师讲课要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学生回答问题要普通话,师生的交谈、演讲、游戏等也要使用普通话,逐步形成了课堂师生互动的规范语言。这既促进了师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又提高了师生普通话水平,还培养了师生的自信心和表演力。
(2)积极开展拼音教学研究。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的工具,也是帮助说普通话的工具,学好汉语拼音,有利于识字、阅读和学好普通话。认识到这一点,学校语文科组把拼音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来抓,定期举办拼音教学专题研讨会,上研讨课,提高拼音识字教学质量。(4)积极开展校内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我们都组织学生开展“纠正错字别活动”,到校园内外进行用字检查活动。校内查找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不放过学校的任何一处,包括自己、同班、同桌的作业,进行无缝隙排查,及时整改,使学校语言文字环境更加规范化。校外查找错别字,要求学生做好记录,与相关部门沟通整改,提高学生书写规范字的意识,增长语言文字知识。
(5)举办读书月活动。每学年,学校语文科组都能结合语文活动周和读书月活动,开展 “读一本好书,交一位好友”、“好书推荐”、“阅读伴我成长”、“名著阅读”、写读书笔记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语言文字能力。
五、搭建展现自我平台,提高语言文字能力。
1、以校本培训为途径,提高教师语言文字水平。
校本培训是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的主要途径。而教师又是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关键因素。为此,我校以提高教师语言文字规范性为着力点,并与教师基本功训练相结合,要求教师普通话时时说,粉笔字、硬笔字、毛笔字常常练,在坚持不懈的训练中提高教师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自觉性。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分科组(语文课组、数学课组、综合科组)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硬笔、毛笔、粉笔三笔字比赛,教师师德演讲大赛、说课大赛或课堂教学观摩评优课等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有时我们还请镇文体教育局有关领导邓桂轩老师亲临指导。“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所有教师必须参加的考核项目,以赛促练,以练促进课堂教学。这样的活动已逐步形成了制度。通过不懈的努力,教师说普通话和三笔字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在提高教师语言文字水平的同时,学校还把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作为一项重点工程进行落实。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2、开展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强化师生语言文字训练。《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学习践行《弟子规》不仅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行,还能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我校推出学习践行《弟子规》的教育活动。
从2011年3月起,我校自己编辑了《弟子规》校本教材,每天早晨我们以《弟子规》作为晨诵诗来开启美好的一天。每天早上7:30-7:40的时间由老师带着学生学习诵读《弟子规》,学习《弟子规》的每一句,诵读《弟子规》的每一节,了解《弟子规》的每一个故事,师生们都能感悟到《弟子规》的语言美,感悟到《弟子规》的道德美。在朗朗上口的经典诵读中,提高师生们的普通话水平。在感悟《弟子规》每一个故事中,让学生懂得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在《弟子规》的故事演讲中,提高学生认识文字、理解文字、运用文字的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水平。
在提高教师语言文字水平的同时,学校还把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作为一项重点工程进行落实。为学生搭建“我能行”的实践舞台,学校每天都要检查各班朗读《弟子规》、朗读课文的情况,每个月进行一次班级集体朗读评优活动,每个学期进行一次班集体朗读课文比赛、《弟子规》集体朗诵比赛、及时了解各班的朗读情况,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进行《弟子规》故事演讲比赛和数学故事演讲比赛,开展一次语文征文比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学期进行一次1-6年级书法比赛、1-6年级拼音识字比赛,开展语文、推普、《弟子规》等系列手抄报比赛,促进学生写好规范能力的提高。每个学期都进行班级黑板报评比、各班还开展特色作业展览、纠正错别字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能力。
六、以特色项目、特色班级为载体,促进语言文字工作发展。为加强班集体建设,提升班级文化品位,践行 “一校一特色、一班一亮点”的德育理念,打造课内外、校内外融为一体的特色,我们以特色班级为载体,促进语言文字工作发展。
学校以四年级为中心,创立了四(1)以毛笔书法练习的《墨香班级》,四(2)班以阅读、作文训练《书香班级》为带动点,一(1)以拼音识字训练的《快乐拼音》,一(2)以拼音识字训练的《奋进 》,二(1)以拼音识字训练的《诗歌飘芳香班》,二(2)以拼音识字训练的《书香班》,三(1)班以口算训练的《青青芽》,三(2)班以以朗读训练的硬笔书法练习的《笔下生辉》,五(1)班以朗读训练的《朗朗书声》,六(1)班以英语训练的《ABCD》,六(2)班以阅读、作文训练的《书写人生》等特色,各班根据自己的特色特点,利用中午、晚托等时间加强运用语言文字训练,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进行研究的。在特色班级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落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学科融合、相互渗透。每位任课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结合本班特色,有创造性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以培养健康、快乐、创新型的人才为己任。
去年在镇特色项目评选中四(1)班、四(2)班被评为一等奖和二等
奖。每个班级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如四(1)班多次以《墨韵长廊》展示“小书法家的杰出作品,当我们走进《墨韵长廊》,虽不能感受到高层次的书法艺术布局,但却能感受置身于充满童真稚气的笔墨清香氛围中。四(2)的《我与名著有个约会》,通过品味名著,出版班级读物《小小读者》引领学生走进书香,创设书香班级等各有各的特色,全面促进学生个性的培养、特长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提升了班级文化,从而促进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稳步持续发展。
七、长效跟踪,深入推动语言文字工作。
为规范师生用字,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教导处、语文科组、班主任等联合组成的检查组,一直长效跟踪。
在教师常规教学中,检查组通过巡堂,听课,检查教师上课、板书、教案、作业批改、书写评语、教师各种学习笔记、学生作业等,指导监督师生用字规范,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使用规范字的自觉性。
同时,学校还注重表彰语言文字规范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学校建立普通话检查小队,由学生推普员组成,随时巡视校园,对校内不使用普通话、不使用规范字的行为给予及时纠正,定人定时,长期有效地跟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多年的努力,师生的普通话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用规范汉字的意识不断增强,绝大部分同学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能写一手好字。
八、展望未来,再上台阶,开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新局面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今后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力度,使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从提高全校师生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和现代交往意识着手,进一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创建一流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校园氛围。
2.组织各种形式的推广活动,积极主动与周边社区街道联系合作,加大对周边社区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的宣传力度,为全社会使用规范语言文字贡献力量。
3.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专题讲座,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动态、成果、成功经验等及时宣传,把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向深入、持久。
九、不足与反思
几年来,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第一,学校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项课题研究较少,专题性论文较少。第二,非语文专任教师的规范用字能力还不够强。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也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程。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评估检查的东风,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定会踏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构建“文明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而不懈努力!
根据对学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校园用语用字环境、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教科研工作及加分项目的综合自评,我校现正式向中山市语委办提出申请,申报中山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自查得分为103分,敬请评审组的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评审!
5.以特色促发展 篇五
拂晓中心小学校长 尹安峰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拂晓中心小学迎来了一届五次教代会的胜利召开。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受大会主席团的委托,由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学校工作报告,我报告的题目是《夯实内涵求特色,立足创新促发展》,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过去的一年是我校顺势而上、跨越发展的一年,是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一年,是全体学生勤奋好学、茁壮成长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校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面就一年来学校的主要工作作简要回顾:
一、学校管理开创新局面
1、实行层级目标管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进一步理顺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组—教师四个层级的关系,推行层级目标责任制,明确岗位权限与责任,制定岗位目标与任务,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一级抓一级,努力提高年级组和教研组负责人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整体的管理效能。
2、加强过程管理。一年来,我们一直关注两种类型的质量,一种是过程性质量,就是要关注教师工作的过程,各层级管理者通过校本教研、随堂听课等措施深入到教师教学、研究、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去,对教师专业现状进行整体感受和综合评价,然后实施有效的指导,确保过程性质量的持续稳定的提高。
其次是关注文本性质量,具体包括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试卷成绩与分析、教学论文等文本材料。通过常规检查、业务竞赛等举措检测评价教师工作过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学期末进行教学业务大检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一年来,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建立起有章有序、开放高效的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争创一流学校。
1、深化教研教改。立足学校实际优化学科教研,倡导多学科整合,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实行“名师引领,校本研修、专业成长”的模式,让教师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2、关注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努力构建科学、实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一步拓宽学习的渠道,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定期组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召开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强调对教师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改进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强化“一期两考”。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实行教学反思制度,引导教师对每一节课进行课前、课后的系列反思,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三、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育人。育人之道,首在育德。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大力弘扬优秀学生、优秀班级的事迹。用“典范榜样”具体形象感化渲染学生,让学生在羡慕、敬仰、效仿和学习中接受崇高思想品德的教育。
从常规管理入手抓学生的养成性教育,制订了《拂晓中心小学养成教育双十条》,以活动为载体,班级考评为抓手,对学生行为、卫生、学习、安全、礼仪等习惯进行引导和规范,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学生的良好习惯已蔚然成风。
学校坚持按照《课标》开足开齐课程,改进和完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学生喜闻多见的文艺汇演、书画比赛、手工制作、魔方、经典诵读等素质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由于我们的努力,素质教育硕果累累,我校推荐的文艺节目每年都参与全区庆元旦文艺汇演,在每年的全区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比赛中我校推荐的选手均获名列前茅,在上学期魏武广场举行的全市“庆六一”嘉年华活动中我校代表队获得了四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好成绩。经典诵读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典型的做法也被亳州晚报进行了专题报道,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坚持按教师所学专业分课,学用一致,发挥教师的特长,使教师向“专、精”方向发展。开展师德教育,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精神,教师做到“我自扬鞭自奋蹄”。打造学习型学校,要求老师每学期读一本书,写一本读书笔记,时常汲取专业知识营养,“腹有诗书气自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扎实有效的开展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星期一二三定为教研日,上午进行公开课或其他教研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组织老师外出学习,我校仅在这学期就先后派出20余人次学习。定期请省、市名师来我校讲课指导,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采取优质课评选等措施,以点带面,促进我校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今年我校有7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得省市区奖,卞素贞老师在全市信息技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乔明利老师在全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赵秋玲老师在全区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李梅、杨慧娟老师在全区朗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等等,教育教研硕果累累。
五、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校园狭小成为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学校多方呼吁、协调。争取了幼师原校址交给我校使用,目前正在克服重重困难,积极落实交接事宜。全心全意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是我们的宗旨,一年来,学校积极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大到及时为部分办公室更换空调,电脑,小到更换热水壶、扩音器等,从细微处关心每位老师。
201
5年工作展望
各位代表,展望2015年的工作,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以全新的姿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化解学校当前存在的问题,推动我校快速发展。
一是强化德育工作,构建德育新模式。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敬师长、爱国爱校爱家的优良品德;加强德育管理,继续抓好三风建设,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二是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重点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备课管理、课堂常规管理、作业管理、学习指导管理、考试管理、质量评价管理,形成术科教学课程特色,加强课程计划管理、课堂资源的建设。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全体教师必须坚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法指导,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要形成“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把教学质量的提高放在课堂四十分钟内。
三是以安全为重心,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开展“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门卫制度,做到安全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早化解。
各位代表,寒来暑往,冬夏交替。过去的一年,我们齐心协力、并肩作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2015年里,让我们怀着一份对事业执著的追求,心系学校发展,心想教育大业,共同谱写拂晓发展的新篇章。
2015年新年即将来临,祝与会同志新年快乐,工作顺利!
6.创特色企业文化促农场经济发展 篇六
促农场经济发展
川东农场深入学习《追求卓越的光明食品集团企业文化》一文
本报讯
(胡桃)川东农场党委日前认真组织学习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宗南《追求卓越的光明食品集团企业文化》一文,并要求农场各下属单位组织学习。川东农场干部员工通过对该文的深入学习,对光明食品集团的企业文化有了全新理解,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发展有了自己的全新定义,对农场企业文化的构建有了全新思考。大家认为,百年企业,其核心生存“秘诀”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产品,而是他们的企业文化;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于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更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川东农场自2009年7月融入光明食品集团至今,不断寻求与农场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希望用赋有农场特色的企业文化引导农场开创性发展;将赋有农场特色的企业文化融合农场持续性发展;以富有农场特色的企业文化推动农场跨越式发展。两年多来,在农场党委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川东农场初步形成了富有川东特色的企业文化。川东农场贯彻“光明”特色文化,结合农场实际,积极以现代农业为主业,突出承担上海市“菜篮子、米袋子”的责任意识,发展具有川东特色的循环农业经济。一个体制调整后的全新企业,在集团与农场的母子文化引导下,农场的发展有了开创性的突破。
通过学习,大家认为,企业持续性发展,需要优秀企业文化的融合。集团十二五规划、“保八争九”目标和“
五、三”行动计划等,为川东农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如何完成目标,如何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川东农场党委根据“着力打造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系统完备、社区繁荣和谐、上海在域外的战略发展基地”的企业愿景,结合发展目标,适时调整农场发展方向,提出“深化转型
砥砺奋进”的发展主题,在确保粮食、生猪、种源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拓展食用菌产业,打造具有川东特色的循环农业,确保农场持续性发展。川东农场在明确自身价值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凝结、锻造、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独特的、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形成了“提供绿色、优质的农副产品,在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企业宗旨。
川东农场将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完善农场企业文化内涵,营造农场企业文化氛围。农场将进行以品质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建设,大力实践“提供绿色、优质的农副产品,在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企业宗旨;将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及高度规范的制度文化建设,为实现“着力打造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系统完备、社区繁荣和谐、上海在域外的战略发展基地”的企业愿景提供保障;以“以人为本”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宣扬川东“聚川东进
奔腾激越”企业精神,使全场上下在思想上、行动上达成共识,为聚焦川东农场主业发展、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图片新闻
7.以特色促发展 篇七
一、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不断强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并重。高校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 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和职责, 只有把“育人”这件大事抓好, 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在启迪智慧、传播思想、彰显价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不去占领高校这块阵地, 那么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就会乘虚而入。因此, 高校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资源优势,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 不断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要大力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 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青年学生,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理论创新与文化传承并重。大学文化作为一种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内在动力, 深刻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取向、道德人格和思维方式, 可以激发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学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 有助于师生将大学精神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固化于制, 促使大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精神支撑和行为规范。一流文化成就一流大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应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上充分发挥理论先导和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营造“求真、务实、严谨、思辨、包容、创新”的大学文化, 把大学文化自觉的态势转化为大学文化自信的气势、升华为大学文化自强的优势, 使大学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输出地和主流文化的引领者。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大学从组织特性上说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大学要坚守自身特有的文化智慧高地优势, 就必须注重和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 不断提高基础理论创新水平。只有这样, 大学才能在社会世俗与浮华喧嚣面前保持一分象牙塔的清醒、独立与超脱;也只有这样, 大学才能经得起诱惑, 不随波逐流, 让文明之光永驻、理想之树常青, 从而避免教育取向功利化、人才培养工具化、办学模式趋同化等不良倾向。同时, 高校要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应用研究, 把重大现实问题和事关全局性的问题作为主攻方向, 不断加强应用对策研究, 及时将基础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效果, 切实提高哲学社会科学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参与重大决策的社会服务能力, 努力使高校成为社会发展的“思想库”和政府决策的“智囊团”。
二、加快建设科研创新体系, 着力营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质量兴校, 牢固树立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学科建设是高校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 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抓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围绕特色谋发展, 按照“定位准确、结构优化、方向凝练、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梯次推进”的原则, 不断提高学科建设质量。
夯实学科基础, 着力构建科研平台的三级体系。高校应以内涵建设和服务社会为目标, 坚持“分层建设、突出重点、目标管理、动态监督”的科学发展理念, 打破学科壁垒, 会聚学术队伍, 凝练研究方向, 整合优势资源, 鼓励学术创新, 梯次推进平台建设, 着力构建国家、省 (部) 和学校三级科研平台建设培育体系。
重视人才保障, 充分发挥人才对平台建设的支撑作用。人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保障。高校应不断规范人才引进、聘任、培养和流动机制, 建立“引得进、稳得住、干得好”的人才机制, 面向国内外招聘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争取所有重点学科及重要学术平台都有省级或校级特聘教授上岗。同时, 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氛围, 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完善管理机制, 为平台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为进一步支持学科平台建设, 河南师范大学先后出台了《青年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教育科学研究基金管理办法》《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管理办法》《国家级项目培育基金管理办法》《重点学科与平台建设培育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应用研究的若干意见》《横向科研项目奖励管理办法》等文件。这些文件坚持“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 以“服务国家需要、弘扬先进文化、引领学术发展”的实质性贡献为标准, 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原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为学校科研学术水平上台阶、上层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及政策保障。
打造特色品牌,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河南师范大学注意发挥育人高地、集聚高地、创新高地、服务高地的优势, 通过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术团队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例如: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紧密结合世情、国情、社情,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理论文章20多篇, 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并多次获得中宣部、省委宣传部的嘉奖。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 围绕“科技发展规律、机制”等展开特色研究, 推出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省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紧紧围绕“青少年发展问题研究、青少年矫治问题研究”等特色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 为政府提供对策、咨询服务, 特别在“关注留守儿童”“关注艾滋孤儿”方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政部等建立了广泛、长期的合作。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以“挖掘、抢救和推广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 在积极开展非遗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帮助民间团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活动, 为政府非遗保护提供决策参考。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发挥合唱、歌剧优势先后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金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优秀奖等殊荣, 为河南赢得了良好声誉。
三、明确学术振兴计划路径, 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河南师范大学在“十二五”期间将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以博士点突破为重点, 推进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更新理念,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明确责任, 以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点突破为重点, 遴选2~3个最具优势、最具特色、队伍结构合理、发展前景广阔的学科, 进行重点建设和培育, 努力实现一级学科博士点突破。同时, 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 创新管理方式, 改进研究方法, 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加强校企横向合作, 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不断推进各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培育。
以平台建设为支撑,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国家级科研平台是学科建设的“山峰”。坚持以社会需求和问题研究为导向, 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在建设好现有省厅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同时, 争取实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零”的突破。继续加强学校特色与应用研究基地的建设和培育, 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 开展政府决策服务和应用开发研究, 争取省厅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数量的不断增加。
以科学评价为保障, 增强社会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科研工作新机制, 制定符合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学校发展特点的科学评价体系, 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优势, 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平衡发展, 强化监督和激励约束, 形成良性发展机制, 促进产学研结合,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以人才建设为核心, 构筑科研团队高地。继续加大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 面向国内外招聘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不断增加省、校级特聘教授的上岗数量;在确保质量优先的同时, 不断扩大博士、教授的比例;重视加强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学术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注重创新团队建设, 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以高级别项目为抓手, 带动科研实力提升。高级别成果是学校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学位点、重点学科、重点人文社科基地的发展支点。为获取更多高级别的科研项目, 学校将做好高级别项目申报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认真落实“三早” (早动员、早论证、早宣传) 和“三级论证” (课题组、学院、学校) 制度, 规范项目申报的程序和过程。在国家级和省级重大、重点项目的申报上, 进一步落实“三定” (定人、定量、定质) 制度, 确保在高级别项目申报方面有较高的中标率。
以学术交流为载体, 不断扩大学术声誉。进一步增加学术交流基金投入, 注意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术交流, 积极主办、承办高层次学术会议, 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继续做好“牧野人文讲坛”等学术系列活动, 努力将其打造成富有影响力的学术文化品牌。
加强师德建设, 倡导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 维护学术道德, 严明学术纪律, 规范学术行为, 预防学术腐败, 鼓励学术创新, 促进学术繁荣。
8.抓特色建设 促内涵发展 篇八
一、立足课堂,规范管理,建立写字教学常规
(一)立足课堂,有效指导,适度训练
1、抓课程落实。坚持上好每天中午二十分写字课,学校要求各位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写字进行辅导,做到内容具体、时间保证。2.抓课堂教学。以“四全”(即领导、教师全员参与,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抓实教学全程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课堂教学主旨,着重在三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爱写字。二是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技巧,使每个学生都会写字。三是训练学生练字,做到“三会”、“三心”、“三常”:一会用眼,细心观摩,经常观察;二会用脑,专心研究,经常思考;三会用手,耐心有恒,经常练字。3.抓好“三个结合”:一是写字和认字的有机结合。在语文的识字课上识写结合,对于生字,“识写兼顾”,不仅要从音形义上进行理解把握,还要重视形体分析,指导如何写好字。二是把写字和审美教育、品格培养相结合。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赏析,有机激发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引导他们在实实在在的写字练习中,培养学生专注、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使品性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三是把写字教学跟其它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各科老师积极参与,齐抓共管,整体联动,这样既能保证写字教学的时间,又有利于学生写字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培训师资,加强训练,优化队伍
教师的书法水平和写字教学指导能力直接决定着写字特色学校创建的质量和品位,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特色鲜明的骨干教师队伍是创建工作的关键。我校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邀请优秀书法家到校担任书法辅导老师,定期到校对教师进行辅导讲座,切实提高教师的书法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求所有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切实加强粉笔字、毛笔字和钢笔字的训练,所有教师完成一定量的练字任务,每周练写两页毛笔字,一页钢笔字,并积极参与“五满意”活动。“五满意”即把书法与教学教研相结合:一篇最满意的教育教学读书心得,一幅最满意的经典诗文作品临写;一页最欣赏的教育名言;一份最满意的教后反思;一则有价值的教育纪事。每月在五个项目中选一个作为练习硬笔书法的内容,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五满意”交流,既是教学研讨,又是书法成果的展示。学期末组织全校展示,对“五满意”评比优胜教师给予奖励,以此促进教师写字水平的提高。教师还要练好“书法教学指导功”。学校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提升教师的写字教学能力。结合我校独具特色的小课题研究,以语文,写字教师在实践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和主题,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研究实验,交流总结,推广提高”为主线开展写字教研教改工作,使教师在研究——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写字教学指导能力。
二、着眼和谐,以人为本,强化写字文化建设
“和谐人本”的根本目的在于能最广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不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写字活动,激其趣,收其效,让学生在广泛参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营造氛围,积极影响,形成共识。
我们力求校园文化围绕写字特色创建设置。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晨会、班队会等阵地,对全校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专用书法教室张贴着来自学生中间的“小小书法家”的作品,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好书法的自信,教学楼中的书法长廊、环绕教学楼周围的书法宣传栏书法及各班教室等张贴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悬挂历代书法大师的肖像,陈列有关书法家碑帖,教师及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陶冶了师生情操,激发了书写兴趣。全校师生随时置身于浓郁的书法氛围之中,耳濡目染感受书法的神奇,练好字的热情不断高涨,而“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的教育也已经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灵……
(二)搭建平台,开展活动,加深体验。
我们将努力使写字特色创建工作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结合重大节日如“三八感恩”“红色五月”“贺中秋”“庆新年”“校园读书节”等活动,以自办手抄报、制作书签贺卡、开展校园书法大赛等为载体,训练學生不同形式的书法表现方法,增强学生利用书法等表现美的能力。同时让写字特色创建工作与社区实践活动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写春联、送温暖”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优秀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争取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创建工作的支持。另外我们还通过优秀作品展览、写字比赛、写字星级评定、书法等级考试,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写字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需要我们在继承中不断创新。目前,我校已成为“泰州市书法特色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各级领导指导下,继续加大对写字特色的研究力度,努力使每名学生在写字技能提高的基础上,品德、才智、审美等多方面素质得到提升,使我校成为一所翰墨飘香、人文气氛浓厚的写字特色教育名校!
(作者: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以特色促发展】推荐阅读:
特色促发展柴华思10-28
以体育文化促旅游发展09-08
坚持特色创新发展10-12
坚持以解放思想促转变统一思想促发展09-0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09-22
学校办学特色发展目标08-18
创新理念,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07-17
我国西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选择10-05
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07-02
注重办学特色走自身发展的道路论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