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美化校园

2024-06-21

用行动美化校园(精选7篇)

1.用行动美化校园 篇一

同学们,当你面对湛蓝的大海,身处郁郁葱葱的树林,耳畔是悦耳的鸟叫,你心中有何感想?当你仰望灰茫的天空,俯看发黄的河流,耳边充斥着苍蝇蚊子的“嗡嗡声”,你又作何感想?

你笑了,“答案不言而喻嘛”,是的,这是个不必回答的问题,谁不想仰望蓝天,俯看绿地,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但,处在这个高度发达、高度文明,又是破坏生态平衡高速度的现

代社会,你敢过分奢求这一切吗?现在,我国的土壤正以每年二千四百六十平方千米的速度沙化,而我国可利用的土壤只有四万九千三百六十八千公顷。这样算来,只需200年,我们的良田就可变成一片沙漠。

现在,你也许还会感概黄沙白草悲壮,感叹大漠落日的凄凉,可“大诗人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若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还奢谈什么?

而现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受到了“沙尘暴”的影响,“白色污染”影响的范围也正在扩大,蓝天碧水离我们许多人已很远,很远。前不久,申奥考察团一行对北京申奥进行考察,最关注的问题就是环境与交通。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实行种种措施,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大连已成功地改造成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济南正在实施“蓝天工程”。各地的中小学生,大学生们也纷纷走上街头,宣传环保。

同学们,校园是我们的家。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以《文明自律责任》为标准,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及其它公物,不乱扔塑料袋,自维护校园环境。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让我们踊跃行动起来,为校园增添一丝绿色,为祖国的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多栽一棵树,多一片绿荫;

多种一棵草,多一片绿地。

愿校园处处有花草,祖国处处长是绿荫

四班全体同学

2.用行动美化校园 篇二

校园环境是指在校园内影响师生生活、学习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本文所指的环境是特指学校的建筑群、运动场地、校园环境以及人文景观等校园文化物质形态。人文关怀是指以关怀人、尊重人为主旨的思想体系。校园环境建设中的人文关怀, 就是指在校园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理顺人与环境的关系, 确立人的主体性, 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关心、理解, 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体现人们的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

二、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校园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 我们要以校园环境为依托, 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目前很多学校的校园规划和设计存在局限, 过分追求宏伟、高大的景观形象, 却忽视了人对环境的多层次需求。绿化急功近利, 多以草坪为主;建筑物的造型以新异奇特为美, 破坏了环境的整体和谐。这与人文关怀的精神背道而驰。因此校园环境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是校园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 对校园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满足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是校园环境最基本的职能。

校园环境是师生从事教学活动的物质载体。满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和师生生活等物质需要是校园环境的基本职能。校园环境是因人的需要而建设的, 是为人服务的。因此校园环境建设理所当然要体现人文关怀, 以方便、舒适、安全为最基本的要求。结构、功能合理的物质空间环境有利于激发人们学习和交流的愿望。

2. 育人是校园环境的又一职能。

好的环境就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养, 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学校环境对人的影响在本质上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无声教育”, 是一种“隐性教育”。环境要达到教育的目的, 就要尊重师生在环境中的主体地位, 使师生在环境中充分体会到环境对人的关怀, 使人对环境产生依恋和认同, 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进而影响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在校园环境中注重人文关怀, 才能发挥环境寓教于景、润物无声的作用, 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 校园环境是师生休闲娱乐的重要场地。

校园是一个高雅的文化场所, 也是师生休闲娱乐的地方, 因此创设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十分重要, 师生可以在紧张的教学之余, “借山光以悦人性, 假湖水以静心情”。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美好生活, 接受美的熏陶, 净化心灵, 融洽人际关系。校园环境要满足师生休闲娱乐的需要, 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营造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亭榭交错、山水相映的校园环境和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 离不开人文关怀。

三、校园环境建设的着力点

要把校园建筑的作用由注重满足人的生活、生存等基本需要, 提高到满足人的情感寄托和追求生活的诗情画意的更高层次上来。校园环境规划和建设要一方面体现传承历史、展现学校特色、反映时代风貌、表现学校的文化特点, 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文关怀, 因为学校是学习的场所, 其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1.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需要。

如校园中常常见到的一些绿色植物上悬挂的标识牌, 牌面标注植物名称特征, 可以使学生认识植物, 了解植物, 研究植物。

2. 满足学生追求美的需要, 发挥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

建造一些具有艺术价值或象征意义的经典景观。布置的景点、造型要力求精美, 以形悦心;校园建筑要与校园环境相融合, 体现美观与实用的有机统一;植物分布、绿地布局要讲求自然美、协调美。

3. 满足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

校园的建筑、雕塑、草坪是一个个文化符号, 它传达着教育者的理念, 蕴含着学校的精神, 给人以美的享受、理性的启迪。精心打造人文景观、名人雕塑等, 不仅是对校园的美化, 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美观、优雅和充满文化内涵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4. 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要。

人们对环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在空间设置上, 应满足师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的需要。人们既需要高大宏伟的建筑以展示人类的智慧和理想, 也需要幽静、舒心的环境, 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人们既需要方便快捷的人流通道, 以满足快节奏学习生活的需要, 也需要曲折迂回的小径, 以满足课余时间散步休闲的需求。

3.用“诗心”美化人生 篇三

“诗以言志,诗以言情”。只要你是有感情有智慧的人。把你的深情厚谊和思想火花凝聚起来,再用真挚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那就是诗啊!

我曾进过一家理发店,门两旁写道:“进门来黑发丞相,出门去白面书生。”店主风趣的诗意顿将我昔日在理发椅上如坐针毡的烦恼一扫而光。我曾去过一间药铺,正中两行大字赫然入目:“但愿人间无病痛,哪怕架上药生尘。”铺主善良的“诗心”可鉴。

人皆有情,人皆爱美,诗则是情与美的化合物。在生活教育中,需要有善意的“说教”,更需要清风细雨般恰到好处的“诗教”。它使人耳目一新、易于欣然接受。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诗的文化。人们爱写诗、爱读诗、爱传诗、爱唱诗,“诗心”源远流长,“诗教”素有传统。在那遥远的孔丘时代,没有小说,没有戏剧,更没有影视,有的是诗。“不学诗,无以言。”后来的唐诗宋词,星斗万千,不会吟诗作对(联),连媳妇也说不上哩。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短短的墙头诗、枪杆诗,曾激励先辈为祖国解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如今外国人的“诗心”也很盛。英国每年举办“读诗节”。韩国公共场所常书我国古诗。意大利写诗的人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企业家、公众人物和自由职业者中写诗的占31.4%,并办有“诗药公司”,分类编诗,对症下药,深受病友欢迎。

精辟的观念带上文彩更显其精萃。如果我们的环境中再多些“诗文化”氛围,那无疑对改善人际关系、强化精神文明有益。

4.用行动美化校园 篇四

(一)、开展“革命故事”读书活动

乡镇中心学校校园活动广播稿:我用行动赞祖国

为了庆祝建党62周年,xx乡中心学校组织开展了“我用行动赞祖国”系列活动,系列活动以师生艺术活动为主要载体,让师生知国情,明己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了解我国62年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次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一)、开展“革命故事”读书活动。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队员开展“革命故事”读书活动,忆苦思甜,并在此基础上各班开展讲“革命故事”比赛,对表现出色的学生颁发获奖证书

【范文网】

(二)、开展国庆62周年师生文艺汇演。学校在9月30日举行了师生文艺汇演,全校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文艺汇演,歌唱家乡、赞美祖国……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举办了国庆62周年师生艺术作品展。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建国62周年以来家乡的新貌,以色彩画为主,师生的艺术作品在教学楼三楼进行了展出。

5.用行动美化校园 篇五

自xxxx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以来,我镇高度重视,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村庄清洁美化提升行动,迅速组织全镇广大群众新投入到清洁行动中,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就我镇前期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广泛动员

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组织我镇全体镇村干部学习相关文件要求,要求充分认识村庄清洁工作对于提高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意义,必须全力以赴落细、落实、落地。各村(社区)组织了一次爱护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改变传统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农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自行加入到村庄清洁行动中来。

(二)扎实推进

自年初以来,全镇参加清洁行动达到xxxx余人次,共清理村内沟塘xx个,并对生活立即堆放点进行全面清理;共清理农业生产废物xxx余吨,并组织畜牧站人员,对全镇养殖场的粪污排放进行检查,严禁乱排乱放现象发生;共清理废旧广告牌xx个,并对村内张贴在墙壁、门口、电线杆的非法小广告、乱涂乱画进行清理,同时组织城管办人员,对商铺的乱贴乱挂进行拆除,对街道上的商铺主进行门前三包的加强教育,实现了村庄建筑整齐整洁。此外加大对保洁公司的监督,要求对破旧的垃圾桶进行及时更换,并加快镇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速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我镇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强化宣传

加大群众引导力度,在x个村(社区)在主要路口悬挂宣传横额,对破旧的村规民约和宣传栏进行了更新,构成了上下互动、社会共建、人人动手、全民行动的声势氛围,提高群众家园意识,促进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二、存在问题

总结我镇村庄清洁行动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全镇人口分布范围广,群众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难度大,很难完整系统的规划在全镇推开;二是农民环境卫生意识薄弱,思想顽固,加上居住分散,垃圾乱扔乱丢现象一时难以解决;三是河道仍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垃圾的主要倾倒地方,清理难度十分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抓宣传教育。继续利用广播车、宣传标语、手机信息、公众号发布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讲究卫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为了更好地引导村民树立文明生活理念,在各村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通过相互比赛、争当模范的方式,使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等意识无形的深入到群众心中;

二是抓门前“三包”。为巩固前期集中整治工作,以门前“三包”为抓手,集中开展村庄美化工作,制定各项管养机制,规范村民行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三是抓队伍建设。落实每季度一次的全镇保洁员工作会议,切实增强保洁员的工作职责心;坚持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潜力和水平。加强对保洁员的关心,持续保洁员队伍的稳定性;

6.“清洁校园,美化校园”倡议书 篇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整洁与美丽,一棵棵大树

为我们提供新鲜的空气,一棵棵小草小花为我们装点美丽的校园。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校园中,应好好爱护她。但近来,我们的校园内出现了不和谐的景致。小路在叹气;课桌在哀伤;草坪在哭泣;小花在落泪。这都是乱吐口香糖、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等行为使我们的校园内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些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为此,我代表少先队向全校师生发出如下倡议:

1、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带零食进校园,2、校园洁境,人人有责,积极参加各种美化、净化校园的活动。

3、不践踏草坪,不摘花,不摇树,让我们一起欣赏美丽;

4、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主动拾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箱,养成文明清洁的好习惯;

6、节约每一张纸,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

美丽的环境需要大家营造,文明的习惯靠大家一点一滴养成。同学们,让我们从点滴做起,爱护校园环境。拾起一片纸屑,美化一次心灵。同学们,老师

7.用音乐美化孩子的心灵 篇七

关键词:美感;审美体验;感悟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18-1

一、营造氛围,构建“形”的美——美,来自情境

在随堂听课和观摩听课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的评论:“这堂课的情境创设的不错。”“老师能把学生带到美的情境中去了。”“这堂课如果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上再细些,则情境可能会更深些。”……可见,小学音乐课的情境教学正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

情境包括两个部分:即为“情”和“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形成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素材为切入点,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合理、科学、灵活地创设融视、听、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以激发感染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创设符合孩子年龄与心理特点的音乐情境更是显得尤为必要。教师可以注意为他们创造丰富的情境,提供戏剧性的综合歌、舞、乐等形式表现音乐的各种机会和可能。例如:歌曲《小蚂蚁搬米粒》一课,可以通过动画视频、图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走进蚂蚁的世界,使学生在被吸引的状态下主动参与学习,学着小蚂蚁传递信息(节奏训练);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情景表演(动作模仿),体会一只小蚂蚁搬米粒和一群小蚂蚁搬米粒的不同感受,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理解“团结力量大”(情感体验)。

二、挖掘美丽,探究“质”的美——美,来自音乐

音乐是靠自身特殊的语言来支撑的艺术。小小的“豆芽菜”,站在五根线上来回的跳跃,简单而又复杂,情感婉约的、感情激越的、春蚕绵绵的、波涛澎湃的,都能在那五根线上找到他们的位置。好的音乐就像一块开满鲜花的青草地,永远透着芬芳诱人的春天气息。我们在欣赏她的同时,她那圣洁的气质也会使我们抛弃邪念,潜移默化地感染我们,塑造高尚的情操和质朴的品质。

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能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是蕴涵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和情境之美对孩子们有着深刻的感染力,能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感性教育的原则,切实从音乐这一核心出发,而不是从外在的、表面的形式出发,要注意选择和运用生动、感性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体现音乐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感性内容,而不是理性的知识与说教。例如欣赏无伴奏合唱《野蜂飞舞》时,可以拓展欣赏管弦乐《野蜂飞舞》,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丰富听觉、引发思索、激活课堂,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课堂效果。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表演来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做到:在要求孩子们去唱、去做动作和表演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十分准确、熟练、生动地唱好、做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准确有效地处理作品,选择引导孩子们参与和表现最适当的切入点。

三、感悟音乐,收获“性”的美——美,来自心灵

感悟音乐首先应以学会聆听为首要的基本条件。艾伦·科普兰把倾听音乐分为三个阶段:

倾听音乐的最初阶段是纯粹为了对音乐的乐趣而倾听,这就是美感阶段。我认为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孩子来说,这种倾听的方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没有任何强求、没有任何负担,只需让音乐将孩子们陶醉。

倾听音乐的第二个阶段即是表达阶段。在不同的时刻,音乐以无数细微的差别和变化表达某一种情绪或若干种情绪,它甚至可以表达出一种任何语言中都找不到合适的言词的涵义。所以我们在让孩子倾听音乐时不必去强求他们把音乐与某种明确的东西联系起来。

倾听的第三阶段是纯音乐阶段。音乐除了令人愉快的音响和所表达的感情外,确实存在于音符和对音符的处理之中。所以我们还应当引导学生更多地在纯音乐阶段感受音乐,这一点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并让他们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去追随作曲家的思路。

在对音乐的感悟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将孩子的注意和兴趣引导到教学中来,使他们进入角色,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其中包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教师还应该善于捕捉音乐作品中的风格特征,使孩子们对音乐作品产生美的体验、美的向往,以便在培养孩子们音乐感受力的同时,让他们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感悟音乐是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核心。当我们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孩子们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小学音乐教学时,显而易见,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综合优质课教案《动物化妆舞会》及教学反思下一篇:2015年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