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

2024-10-06

如何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共12篇)

1.如何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 篇一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农村小学科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新课程改革,使科学课堂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的道路.在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的今天,农村学生很少有机会去科技馆等场所,校内的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这些都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在农村小学的高效开展.那么,如 何挖掘地方资源,发挥农村的优势,优化科学课的教学呢?

摘 要:小学科学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加大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 生的生活。那么,如何打造小学科学教学得高效课堂呢?现结合多年教学实际,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上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 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对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只要教 师持之以恒,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就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 要 科学课的教学应该是将科学知识的传授以科学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所展示出来,不是重在简单的讲授,而是以学生体验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去获得、去感知、去理解、去 掌握。科学课的本身就是教给孩子们科学的技巧、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因此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从研读教材开始;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 心;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有没有发展。

摘要: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技能的主要途径.把握好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构建高效的课堂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 摘要:

高效课堂是指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的课堂。在课堂上要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 去做呢?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 生着质的飞跃。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在朝着构建高效课堂的理想化方向发展。但是,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由于不少学校地处农村,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 响,高效课堂的建立可谓是问题突出,困难重重,道路坎坷。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学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便成为教学管理人员 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的新课题。下面我就农村小学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担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任。江苏省实施“四配套”工程以来,农村小学的科学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的现象得到了缓解,但和城市里的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别。如何根据现状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农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上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 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对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只要教 师持之以恒,有意识、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就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

科学课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新增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在生活中用科学的课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加快,科学课在小学学科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疑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求,如何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 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科学课呢? 摘要:

怎样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及小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打造一个有效的小学科学课堂,使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学习科学概念,发展探索能力,增强小学生的 科学修养,已变成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从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简明的活动主线,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参与;合理选择多种教学评价形式 等方面论述了打造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策略。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通过科学课堂学生既能学会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与技能,又能培养科学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地促进学生科学综合素质的形成。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网络等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方式,为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平台,真正实现了“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课堂 探究

一、科学课高效课堂教学要从研读教材开始

以往,教材总被视为“圣经”,一堂课都是围绕教科书进行,教科书中编排的顺序就是 教学顺序,教科书中的内容就是课上教师所要教的内容,来不得半点更改。而新教材,打破了以往陈旧的课程观念。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圣经来念。新课 标也指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用教材教”并不意味着教学可以“任意施为”。它必须建立在教师对教材熟练把握的 基础上,是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之上实施的。如教学四年级下册11课《种茄子》一课时,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植物的一生。让学生自由结组回家种植。过了几天一问,种茄子的学生少的可怜。于是我就将这个实验进行改动,让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大饮料瓶,在教室里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通过这一改动,使 学生有了充足时间观察,同时将科学课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增强。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又保护和提高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让 学生知道科学课学习不仅在课堂上,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二)教师应做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

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更应具有教研能力,具有课程设计的能力,特别是要有这样一种 能力——能够捕捉到学生感兴趣的物体或事件,及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其实就是在创生课程。组织学生对这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有 充分的时间去质疑、探疑、释疑。例如一些突发事件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如讲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先提去年日本海啸、讲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可联系我 国的航天技术……这些都是可以和课堂教学相联系的。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不断用层层深入的问题保持学生的探究兴 趣。

二、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

(一)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是学生自主的学习

我这堂课讲什么呢?以往我们教师备课时总有这么一种定式。教师没有更多地考虑如何 让学生去摸索、去探究,让学生达到探究的目标,获得科学概念。因此高效的课堂,还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在四年级下册《燃烧的秘密》一课中,在研究燃烧 的秘密时,一些学生可以创设出新的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完成。学生所进行的是自主的探究、自助的实验和个性化的 实验总结。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创新的能力得以有效培养,才能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高效课堂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把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 力。激发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践活动,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作,懂得思考。

1、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自主探索的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材关注的重点转入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科学探究活 动成为课堂自然的需求上。活动前准备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冀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设计以学生身边的资料或亲历生活中的事情为主线,通过学生准 备课堂的实践性资料和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的活动,做好方法与心理准备。这样的设计,为教学注入了更多的学习设计的内涵。课前准备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交 流、形成师生之间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融洽关系,让和谐的氛围成为探究活动生成的“营养液”。

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小草和大树》一课时,教师上课前带领学生到学校操场和田野里采集各种植物,在采集过程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特点、给植物分类等,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使学生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有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和比较明确的目标。

这 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效率。在教学《常见的力》一课时,课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的找生活中各种各样 的力:用手拧湿毛巾的力、吸引曲别针的力、使小船浮在水面上的力、使头发贴近梳子的力、当放开手橡皮会落向地面,橡皮受到的力;当双手向两边拉长皮筋时,所要克服的力是皮筋的力等活动中,与学生一起体验力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活动中体现出的和谐氛围,以及学生的激情参与,充分证明了活动前做准备的作 用。在这样一个个渐进活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了活动准备的重要性,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时师生间、同学间融洽的关系,活动准备会自然地融入到科学学习过 程中,为有效、愉悦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亲历灵活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课的乐趣

要想在40分钟里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益,关键是把握好探究重点,设计有发展梯度、符 合逻辑规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在教学三年级《浮与沉》一课时,设计本课第二课时的主要探究问题“怎样使沉着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浮着的物体 沉下去?”时,分析学生的认知背景,从科学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切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了类似科学研究的探究方式“提 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小组合作实验——搜集整理信息——交流结论”,这种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实现。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发展各种能力。使 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初步了解通过改变物体形状、增大空间等因素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认识到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方式 与手段。在小组代表交流本组探究过程中的发现时,运用创造性思维中的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初步归纳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交流“总结拓展”环节,首先根据同学们掌握的方法,解释一下几个开始上课时的小 实验;然后,展示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图片,学生将探究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改变物体沉浮的理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科学与生 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学生的交流,深刻体会“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高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适时引导

在教师设计的活动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教师应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会遇 到什么困难?教师怎样指导?哪些是学生思考不到的或者考虑不全面的?这都是需要教者适时把握的。过早地介入,学生思考得不够成熟,丧失了反思的机会。过迟 地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地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因此,教师应是小组中的质疑者,是生疑的非难者,是探究的引导者,是释疑的促成 者。如前段时间在教学的三年级《磁铁的力量》属于游戏里的科学这一单元,在本节教学中,学生先通过自己实验(玩磁铁)从而发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道理,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引导,用反问、诘问、假设等方式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依据,这样才有利于后面的全班交流讨论。

三、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

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归纳。这更有利于学生找到“证据”说明自己的假设,并说服别人。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样才能使高效课堂教学得以实施。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16课《我在长大》一课时,课下搜集自己各个年龄段身高、体重的具体数据,然后把搜集的到信息制成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曲线图的变化,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确在不断长大。

四、高效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有没有发展

高效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因 此,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高效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准。当然,学生的进步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能只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更要靠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总结加工。但把知识转换为技能是要靠训练的,这种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学习成绩;但这种技能也能压抑人的创造 性、想象力。所以高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如:《寻找动物和植物》一课,学生通过室外的探究活动,观察记录了许多的小动物和 植物,并发现了好多有趣的现象。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教师专门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儿?学生有的说发现了“蚂蚁正在搬运蟋蟀的尸体”、有的说发现了“杨 树的叶子背面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虫子,正在休息”;有的说发现了“一个马蜂窝”……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并且用心体验着由于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而带 来的知识视野拓展的收获喜悦。多次地体验、收获后,学生的探索精神就会更加强烈并逐步发展起来。

总之,在科学课上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对科学的情感与态度。

2.如何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 篇二

一、通过灵活变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关注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成不变,那样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和无聊。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或调整语速,不断地变化自己的教学,给课堂时不时地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猜想、观察、听讲、思考、操作、自学、讨论、竞赛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这样学生的不同神经会被调动起来,学生也会处于一种积极地兴奋状态,期待着教师的下一种教学活动。学生就会对教师变化的课堂充满期待,从而关注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学习《观潮》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是学生能够理清文章思路,对文章进行段落划分;在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探究作者是从哪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教师不同形式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新鲜感,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不同的课堂授课形式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在课堂上,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分析来习得知识,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借助提问提高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达到强化和巩固的目的。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要通过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思维能够得到发散,积极地进行探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发问,引导学生解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来发现规律,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例如在学习《题西林壁》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教师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从古诗上的字面意思上升为了诗句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可以升华和提高自己的认识,在思考中把诗句的意思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古诗中的哲理。通过学生的思考有的学生会发现自己有时在做题时,不知道自己的步骤写错了,但是教师却一目了然,这也是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的问题就是学生进行思考的“导火索”,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和分析,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创设引生入胜教学情境,感染学生学习情绪

教师要利用情境对认知学习的引导作用来驱动、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可以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学生沉浸在一种美好的环境中,心理会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帮助,给学生呈现出一段有关恐龙的视频,比如《侏罗纪公园》片段,活灵活现的恐龙把学生的注意力瞬间就吸引到了课堂上,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栩栩如生的恐龙让学生对于教材中讲授恐龙的文章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学生会想文章的标题问什么是“: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没有翅膀怎么飞呢?”带着好奇和渴望,教师就把学生带入到了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促进学和僧对于文章学习热情的增加,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学习。

四、营造平等和谐课堂气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信任的目光,娴熟的解题技巧能够激发学生敏捷的思维,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方法,从而让课堂呈现出一种良性的循环状态。师生在课堂上都是精神愉悦的,自然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信其师而亲其道”,教师如果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这些精神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会更持久。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既要当学生的“良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上给以帮助和指导;也要做学生的“益友”,让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探究和分析中提高能力,实现高效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课堂潜在的能量,有了它,课堂会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 高效课堂 途径

在我国,现有的教学形式大多采取教师按照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教学,一般都是采取教师演讲、解释、演示主题、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提供练习,属于班级授课,这种教学形式能帮助教师控制管理、指导大班额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国教学研究中一个比较突出和困难的课题。

本人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结合对自己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和在对多位科学教师优质课听课后的反思,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有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要从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抓起

“构建高效课堂”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有效教学就是高质量的教学。教师除了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条理清晰的表述、认真热情的教学态度,还应对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一定广度的掌握,明确教学目的,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大多数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通过听课了解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采用的是指导教学的模式。教学任务明确;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结构化较强的教学程序并按此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课堂过程中安排了教师讲解、师生问答、小组合作、发现探究等活动。

因此,要提高小学课堂效率首先就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素养,满足教师配备(虽然满足不了配备小学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师,但是可以配备理科毕业生)。由于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涵盖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等领域, 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一方面培训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专业和学科毕业的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际, 制定适合不同需求的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 在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 以增强培训效果。另一方面, 就教师本身而言, 应当根据自身所学专业的特点, 明确科学素养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中期乃至远期提高计划并付诸实施。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自身的不断学习, 给予在职科学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智力支持,有效地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科学素养。

二、从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抓起

保证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要保证教师拥有娴熟的基本技能,小学科学教学因为涉及学科众多,要求教师掌握的基本技能相对其他学科多一些,大体有:实验技能、制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与其他学科交叉整合的技能、科学探究技能等。而我区小学科学教师在优质课、新秀课中反映出科学教师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不强,甚至出现操作错误。

例如:有一节新秀汇报课中,教师就让学生将加热后的坩埚用湿抹布掂着从三脚架上取下来并且放置于抹布上,而我们评课的教师却当作教师工作细致、爱惜公物来加以表扬,殊不知这一举动在实验操作中是严重违反实验规程的错误行为。如此行为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不能准确完成,更谈不上高效课堂。那么,我们就要对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能力;教师自身主动学习辅助教学技能,能够操作现代化教学仪器,能够利用计算机制作演示课件、学习应用科学软件;通过自修与交流加强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注意加强小学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等。教师的基本技能加强了,在课堂上才能更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开展合理化的探究活动。

三、从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抓起

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当中处于边缘学科,教研活动不管是在校、区、市、省乃至国家相对其他小学课程都少,至于学术交流、学术刊物更是少之又少,而小学科学教师倾向于参考教学参考书,借助网络进行备课,造成小学科学教师对于科学教育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不切实际地照搬新课程理念现象。

从我区小学科学新秀课、专家汇报课中反映,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的重心在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教师更多地从“知识”的维度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容易达成学习结果”,更多地考虑“如何教”,而不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结论。在理解科学课程标准上略显偏颇, 教学过程追求新理念、新方法, 强调趣味性, 忽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甚至有的教师误以为强调主体教学、快乐教学等, 就可以不讲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以游戏代替教材, 以学生的兴趣取代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强调情境教学,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忽视课堂教学的组织性。然而,小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没有形成, 教师的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活动, 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结果学生就把科学课视为玩,这不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形成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等等现象,使科学学科教育没有真正达到科学教育的应有目的。我们就要从教师的教科研抓起,加强教师对科学课程理解,增加小学科学类学术交流活动,从实际切实抓起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剖析和诊断能力,引导小学科学教师能够关注现实问题,及时更新、补充知识,理解新的理念,尽可能准确把握运用教学方法,从而建立高效课堂。

当然,“构建高效课堂”除以上三方面,教师还应该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广博的知识、娴熟的实验技能、准确的施教方法,以及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能去有序安排课堂活动,做到收放自如。综合以上才能切实构建小学科学学科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舒孝清. 小学科学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偏离现象[J] .科学课(小学上半月版), 2006(1) : 46-471.

4.科学教学设计实现高效教学 篇四

一、科学教学设计

所谓科学教学设计,相对与粗略、单调教学设计而言。教师经过精心策划,具体细致的总体设计,设想到各个局部可能出现情况的应对策略的教学设计。

二、高效教学特征

1.精心处理教材,设计独具匠心

高效课堂要显现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在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参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学校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2.体现课程理念,过程流畅自然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一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环境,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教师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习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3.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泼有序

随着对学生主体观的重新思考与定位,高效课堂必需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是教师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议论纷纷,不断质疑。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征,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4.展示教师素质,塑造教师形象

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教师除了应组织和谐有序的秩序、表述精彩悦耳的语言、展现漂亮美观的板书、呈现敏捷准确的思维外,还必需增加课堂情况的灵活应变、网络媒体的合理使用、知识背景的广泛引用等。5.设计完美提问,思维延伸课外

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学到其他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研究那节课的内容,感觉回味无穷。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加入课堂教学中去。

6.拒绝形式表演,抓紧实质内容

高效课堂目的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合作、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要真正实现充分的自由交往,特别是有效交往。

7.预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参与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预见一个师生之间思维的情景,这样的情景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地走进课堂,让学生以一种高昂的情绪接受新知识。这样的情景设计得好,相当于吊足学生的胃口,会让很重要的知识使得学生能够迫不及待的掌握下来。应该能引导学生不断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注重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高效教学课堂或者说一堂好课,上述几点不是全部具备,只要具备某几点即可。除上述特征外,教师能在课堂中恰当使用网络媒体辅助教学、精心准备并使用教学用具、设计并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等等,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条件。

三、实际应用

1.一个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往往体现在细节的设计上。

如对“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的状态理解,可以用到对“白糖在水的状态”观察,提出白糖在水中溶解了吗?这种在概念已知前提下,用到新问题上,可以加深对概念理解,有效巩固。

如观察还不够认定“溶解”了,可用滤纸过滤,来确定是否“溶解”。这种设计比较细致,可使学生加深对溶解的理解,达到高效教学。

做了实验,学生会对实验注意事项不注意,可以呈现注意事项的问题设计。

如“做过滤实验时,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往漏斗里的液体倒得满点,液面超出滤纸的边缘也没关系”。等等。

2.课堂新知识引出后,跟进练习内容,就是一个有科学性的教学设计,能起到高效教学目的。

如“声音的变化内容,如何区分某一活动是声音强弱变化还是声音高低变化”。同一个物体,受大小不同力后,振动快慢是不变的,振幅大小会改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例1. 向暖瓶中倒水,瓶中空气柱会越来越小,空气柱发出时声音是()。A.音的高低不同 B.音的强弱不同 C.同一声音

例2.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请你说说理由。

例3.在做铁丝和塑料尺谁韧性好的实验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当都挂1千克重物后,塑料尺下弯10厘米,铁丝下弯12厘米。去掉重物,塑料尺恢复了直条形,铁丝原来直条,现在变弯了。你认为这两物韧性好的是()。

A.铁丝 B.塑料尺 C.不能比较

以上三题的跟进练习,对巩固知识点认识和掌握能起到较好的作用,达到高效教学目的。3.课堂巩固性是达到科学教学设计,实现高效教学的一项好手段,我们要长期应用。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和()。

A.我们可以用研究固体物质是否溶解于水的方法来研究液体的情况。B.不能溶解于水的物质,肯定也不能溶解在其他液体中。C.把酱油倒进水中,能看到颜色,说明酱油在水中不能溶解。D.把白酒倒进水中,还能闻到气味,不能说明白酒在水中不能溶解。例2.两气球内各装空气与水,这时的两气球大小相同。把它们各放入两相同的玻璃杯中,如右图。用相同的力推下盖片。左图可推进的深度比右图多,右图盖片推到球时,就推不下去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右图气球内装了空气 B.左图气球内装了空气 C.这时的两气球都能被压缩 例3.(1)判断题

①自行车上应用了斜面,如螺丝钉。()②自行车上没有滑轮应用。()③自行车后架上的弹簧夹是斜面应用。()

(2)变速自行车中,脚蹬相连的大齿轮带动后轮上的齿轮,这齿轮越小后轮转速()。A.越快 B.越慢 C.一样(3)变速自行车中,脚蹬相连的大齿轮带动后轮上的齿轮,这齿轮越小脚蹬用的力()。A.越大 B.越小 C.一样

5.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 篇五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就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在学校大力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就充分体验到了它的快乐。

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六步三位一体。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成绩有好有差,上课有专心的,也有开小差的,由组长带领小组学习,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都发生着变化,无论是预习、对学还是群学,大家都认真对待,还会相互监督,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大家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习惯,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高质量的化学课堂教学方案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化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实施以学案导学为载体,小组合作为主要手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实施。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所以教师必须做好引导的作用,我在化学教学中主要是采用“六步三位一体”法。

一、明确目标。使用多媒体明确学生要学的知识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具体要求。

二、自主学习。上课时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一般为5分钟),围绕学习目标认真研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查找资料,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

三、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学习是师生或同学之间,通过共同的探讨、交流而扩大知识的辐射面、挖掘知识的深度、补充自主学习不足的过程;对于不易理解需要讨论的地方,要尽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让学生主动探索,全体去讨论,形成结论。

四、展示反馈。这一环节是课堂最活跃、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展示是对问题进行讲解、分析,说出问题所运用到的知识点、解题关键点、易错点、总结的规律,或由问题进行知识拓展等,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同学或教师给予解答等等;展示由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再接受学生挑战,便于课堂控制。每组的学生按照成绩高低编为1-6号。成绩优秀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成绩稍差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通过教师穿插巡视小组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已心中有数,一般会提问可以胜任的个人或小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激励了其他小组。展示实行“三秒钟原则”,学生三秒钟不答,其他会的学生站起来就答,回答得不全面,其他同学就站起来补充。挑战时,如果一下子站起多名同学,采用小号让大号,小组让大组,将机会让给大组、大号同学,以便给学困生更多的参与机会。

复习课、练习课的反馈,不是所有内容都要展示,主要是筛选、整合有价值的重点内容进行展示。

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原地回答、板演、上讲台讲、表演、抢答、齐答(尽量减少)、主动回答(对同学的回答有异议或有不同的解法……)等。

展示反馈环节一定要使用“过渡语”。学生常用的“过渡语”有:“不同”、“补充”、“改正”、“解疑”、“帮助”、“挑战”等等。使用“过渡语”的目的有明确该学生所在的方位;2.提示要阐发的内容。

五、解难释疑。该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根据学生合作探究、展示反馈的信息,由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诊断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经归纳整理后当堂分析解释。教师要尽量少说,让学生讲,让学生做同学们的小老师。

六、巩固提高。是当堂训练检测,总结拓展延伸。当堂反馈,实现堂堂清。通过当堂检测检验学习效果,打分晋级,激发热情,把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变成对学习小组打造的过程。

“三位”是:多媒体(优课)、黑板、教学案的综合使用。以达到高效和最优化。

“一体” 即:对学习小组进行整体评价,促进学生整体进步。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化学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用多媒体教学,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直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成就高效课堂。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化学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化学课堂教学的特色是实现化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中的问题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设计得好,就会激发学生围绕问题积极探究。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恰当设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化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6.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篇六

——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再思考

云南省禄丰县金山镇小学邓德铭

云南省禄丰县金山小学吴战仙

(ynlfdm@126.com)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只要一走进课堂,我们都能够看到一幕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热闹景象。但只要细细观察,不难发现许多课堂的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从组内讨论、交流、倾听、质疑、记录、汇报,到全班交流、发言,学生往往浅尝辄止,自由散漫,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十分薄弱。课堂中出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虚假繁荣”,也让教师们感到无奈。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笔者从以下五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要有合理的分组

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体现的重要前提,而这恰恰又是许多教师容易忽略的地方!大多数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好、中、差,将学生按照4—6人搭配,分为一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异质分组”。

但笔者认为,合理分组更应该是“同质分组”,至少在一个班级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分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该组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同质分组”,有利于保护班级里这部分“弱势群体”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避免小组学习时的“语言霸权”,避免班级中“两极分化”的突出现象。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这些基础薄弱小组的学情,对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在交流汇报的时候,把更多的机会留给这部分学生,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赏识、激励、评价和有效指导,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要有明确的任务

明确的任务是小组学习的重要保障。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以,教师组织的每一次学习活动,都必须在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引领下进行。并且,学生对每一次学习活动的任务,必须有植根于心的深刻认识,在随后开展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能够清醒的牢记自己这次学习活动的任务。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心二用”的能力,既让学生要“钻进书本中”潜心进行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更要“跳出书本外”,牢记自己此次学习活动的任务,在任务驱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只有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才有实践的真正价值,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充分体现。

三、要有充足的时空

在许多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教师为了体现新课堂的痕迹,教学中动辄就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一出,学生就炸开了锅,“热热闹闹”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可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不到几分钟,有的甚至还不到一分钟,学生就小手林立,急于进行交流汇报。为了

“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有的教师还做了意向性的引导:“完成了合作学习任务的小组,请给老师一个明确的信号!”教师也就顺水推舟,急促地组织学生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

试想,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没有给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学生的交流汇报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交流的结果就只会是浅表性的隔靴搔痒,宝贵的时间就在这些无效的活动过程中流逝。

四、要有思考的交流

在合作学习的沟通、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中,小组成员共享自己独立学习的知识、智慧和方法,能力在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中不断内化和提高。如果离开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通过对自主学习获得的信息进行内化、整合,理清思路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明确任务,带着任务进行学习、探究活动。自主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有一个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刍”、整理和“二次加工”的内化过程,理清思路。只有这样,学生的交流汇报才会有深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够得到体现。

五、要有有效的指导

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而且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或是只顾板书、读书、观察学生学习、做自己的事,或是游走于小组之间无所适从等等,而是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平等中的首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笔者认为,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主导功能应该得以充分的体现,教师应该肩负着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的重任!

学生如何自主读书、如何观察验证、如何倾听思考、如何交流分享、如何内化提高,等等这一切合作学习的能力,都需要教师进行细致有效地悉心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活动进行“定型训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习得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并能够灵活自如地迁移习得的学习方法进行新的学习实践活动。只有在教师有效指导、正确评价和赏识激励下的合作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学生合作学习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7.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七

一、精心备课,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新课程倡导“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用教材”就要研究教材, 从课标的要求去解读教材, 只有把握好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没有充分准备的课, 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上课就好比打仗, 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孔子兵法》说:“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 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 就是“知己”, 备学生就是“知彼”, 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本。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 应该在深入解读教材之后, 对教材内容有机整合, 还要备好教学对象。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 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学的过程。教学活动的预设不能脱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它必须符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的预设中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 对于学生在思考和解析问题时出现的认知偏差要进行充分考虑, 在面对课堂突发状况时, 教师要能够灵活应对, 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只有胸有成竹, 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

二、创设有效情境, 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创设教学情境能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促进学习的有效性。数学来源于生活, 存在于生活, 并且应用于生活, 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应该让学生在愉悦的数学情境中学习。例如, 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计算时, 如果简单的讲解, 会很枯燥, 学生们当时记住也会很快遗忘。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生活情境:去超市买零食, 带了156元钱, 零食总计98元, 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模拟买卖中的付钱、找钱的交易过程。学生拿出一个100元、一个50元和一个6元, 给出一个100元钱, 找回两元, 还剩下56+2=58元。模拟交易完后, 让学生把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这样通过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地处理, 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非常轻松地掌握了加减法简便算法。又如, 在进行路程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室外面, 分成两个队伍, 在行进过程中, 让学生感受到相对、相距、相遇、同向的含义。学生在情境中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现象, 学会了知识, 加深了体会, 又回归到生活中去。

教师在教学中, 要重视回归现实生活, 展示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画面,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自主探究, 进行有效的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 师生积极互动, 教学互长, 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另外,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适当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主探究,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 在教学“数学广角”一课时, 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发现例1情境图里的数学信息:妈妈正在烙饼, 每次只能烙两张饼, 两面都要烙, 每面3分钟, 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 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呢?学生先猜想了几种烙饼的方法, 此时我们可以打破课本常规,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 合作探究。给每个小组发圆形的编号的卡片, 并且注明正反面, 让学生用图片演示烙饼的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很快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再巧妙地设计两张表格, 先引导学生探究饼的张数是双数的烙饼方法, 再探究3张饼乃至更多单数饼的烙法。最终学生操作后完成表格的填写。在填报汇报的基础上学生很快地发现规律, 找到最省时的烙饼方法。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要相信学生, 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始终是一个发现者,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主动获取知识, 在试验的过程中发现最优的办法。这样的教学才是行之有效的。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 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 多媒体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中, 成为重要的辅助教学的手段。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化静为动, 化抽象为具体。例如, 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 首先把学生带到“图形王国”, “图形们”都想给自行车、汽车当车轮, 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 接着再将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当车轮的情况一一展现时, 这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翻, 连连摇头, 说不行, 最后换成椭圆形的, 同学们都说:“也不行, 没法走。”最后换成圆形的, 学生都笑了:“这个行, 这个行, ”教师接着说:“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状的都不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 短短几句话,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兴趣达到高潮, 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 这时, 教师再讲新课, 效果很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化静为动, 带着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 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 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的课堂中练习是十分必要的,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省去板书和擦拭的时间, 能有效地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 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多媒体教学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 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 好好想想再来一次, 生动有趣地复习, 巩固了新知。

8.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八

关键词:创造性;情境创设;高效

课堂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一节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在有效的教学中走向高效?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新教材不论是在材料的选择还是呈现的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地关注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探索和交流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这也增加了教师“吃透”教材的难度。本人认为完全照搬教材和把教材扔到一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实际,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适当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精心设计,合理重组,化单一为多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我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时,首先整合教学目标,把本节课的教学定位在重点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通过创设“喝牛奶—放心奶工程—小胖墩问题—买牛奶—卖牛奶”等一系列情境,将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巧妙地贯穿其中。既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使学生运用分析、综合、转化等思维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又受到了健康教育,感受了市场经济的价值观。

二、合理的情境创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桥梁

有效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而有效情境的创设要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应该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真实可信的背景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能解决问题,更能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如我校一位老师在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公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外面春光明媚,正是春游的好时机,我们学校的老师打算星期六的时候去蕉岭的长潭春游,为了更好地欣赏长潭水库两岸优美的风景,我们打算坐观光游览船,请大家看屏幕,每位28元,共15位教师,算一算,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我把28看成30,用30乘15得出450,大约花费450元。

生2:我把28看成30,把15看成20,用30乘20得出600,所以大约花费600元。

师:看来大家对以前学习的估算知识掌握得不错,那么如果去买票,到底应付多少钱呢?

然后请一位学生板演后学生评议。

然后教师又出示:观光船每分钟行145米,行驶12分钟,一共行驶多少米?

……

本節课老师创设了乘船游览长潭水库、计算船票价钱的情境,并以此情境贯穿整节课。吸引了学生的身心,让他们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唤起学习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数学思考,既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活动中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三、有效的探究策略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人的创造潜能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发现结论的探索过程中。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中动手尝试参与实践,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高效。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时,我认为首先要注意把握操作前的定向指导。

学具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预习:(1)用什么办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2)如果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萝卜和小刀,引导学生对照教材,切一切、拼一拼、想一想,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讨论、总结,最后重点回答上面的第二个问题。学生经过亲自切拼,亲身体验,激烈的争论,共同探索出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内在联系,得出不变的有体积、底面积、高;变了的有侧面积、表面积、底面周长等。不仅如此,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增加的表面积,其实就是长方体左右两个长方形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高,宽等于圆柱的半径。学生思维的火花自然而然地爆发出来,在不经意间就突破了难点。

四、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有效练习是打造有效课堂的重要保障。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和知识特点,明确练习目标,注意练习题的层次性,关注差异,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充分发挥练习功能,使学生各有发展。

一节课是否有效,其相关因素远远不止以上几项,它还包括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提问的有效性等。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重道远,还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去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宋艳.如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08).

9.大班额如何实现体育高效课堂 篇九

宜都市实验小学

【摘要】大班额体育教学现状及大班额背景下实施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班额

体育教学

高效课堂

当今,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家长择校意识增强导致了学校两种典型的极端倾向:学校生源过多和过少。资源优势的学校学生超员,受规模限制,班级人数极剧膨胀,出现了大班额现象。从2009年以来,我校在校人数一直在2400人以上,三十大班额体育教学现状七个教学班,每个班级人数都在65人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大班额。“大班额”教学存有很多不利因素,特别对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大班额体育教学的现状

1、大班额使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难度加大。

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这一特征对教学的组织工作提出较高要求,课堂上的分组、调队、轮换、变换练习等组织形式是其他学科所没有或少有的。人数过多必然给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造成困难,同时,人数过多对教师的讲解、示范也提出特殊要求,学生看不见、听不见的现象常见,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的组织管理上面,全面实现体育课程标准目标严重受到影响。

2、大班额使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

人数过多易使体育教师顾此失彼,保护手段及安全措施相对缺乏,因此大班额使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多。

3、大班额使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相对不足。体育教学中身体练习对场地、器材的依赖程度很大,人数过多必然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相对不足,必然带来练习密度下降,运动负荷不足等,从而影响到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完成。

4、大班额使体育课先进教学理念难以实现。

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要多接触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个性与特点,而人数过多使教师把大量精力耗在组织教学上,失去了与学生个别接触交流的机会,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大班额体育教学中较难实现。

二、大班额背景下实施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1、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课组织教学的能力,有效地克服大班额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相对不足的问题。教师必须发展自身的智能水平,提高组织教学管理能力,把教学任务及教师的意图贯注于全体学生,有效的影响或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会使学生投情入境,兴趣倍增。要针对教学场地和器材的不足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要有科学性,还要有教育性和艺术性。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应以活泼为主、兼顾严肃、避免长时间的单一练习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缺失。

2、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规范,便于教师指导指挥。人数多的班级,最困 难的不在于教学,在于如何组织教学,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更是困难。在教学时,首先建立班级秩序,让学生能够列队,对于人数多的班级,我采用四队八组的分 队方法,让学生全部列为四队,熟悉掌握一队变成两队的方法,上课时根据需要 灵活变队,我把变成的八队定义为组。找出来能够负责的学生来作为每一队的负 责人,当好老师的助手,这个助手教师一定要好好培养,不仅在目前能够协助教 师作少许的工作,在以后,对于人数多的班级,更是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 是让学生在反复练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指挥,包括哨音的指挥。我们 说,课堂规范建立了,学生能够听从我们的指挥了,就为我们实施教学打下了基 础。队列的反复练习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游戏,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 不愉快,关键是在队列练习中要不断有新的内容加入到里面,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从口令到哨令,从单方向的位置集合到以老师为坐标的各个方向的集合站 位,从全班的集合到点名某一组的集合,都是练习方法的翻新。我在排列队伍时 一般将调皮的学生平均安排在队伍的末尾,以便我集中观察和减少对其他学生的 学习影响,便于教师集中控制其课堂行为。

3、多采用集体练习和分组教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来说,不能够在课堂 上出现半点闪失,除了增强责任感以外,教师要尽量选择适合人数多学生参与的活动,尽可能采用多分组的方法。比如,穿越小树林、冲过封锁线、打野鸭的游戏,就很适合人数多的班级来活动,如果实在是不能够全班都参与,那就让学生一部分观察,一部分活动,间歇运动,也是符合运动规律的。把器材平均分配到各组,让组内的成员轮流使用,让组长调节控制组内学生使用的次数和时间,教师只对有问题的组进行指导就可以了。

4、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体育骨干学生,充实体 育课教学中骨干学生人力资源。解决班级人数过多易使教师故此失彼的现状,实现体育教学的高效性。在大班额的教学中仅靠教师对学生的统一指导是不够的,时间上也做不到这一点,必须发动学生互教互学,特别是安排技术较好的学生指导,帮助学生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在教学中体育骨干多了,就能够对练习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时指导,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都有良好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互教互学的学习环境和交往的机会,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品德。

5、选用持续教学效果强的学习内容,设置学习内容的小目标。

像小球 类、跳长绳、毽球等这些项目都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所以可以使学生进行持续的学习,围绕这些内容的身体素质练习,也涵盖了学生的基本活动。以运动带活动,即使教学丰富多彩,也适合大班级的教学活动,还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10.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篇十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上课要通过小游戏、小魔术、讲故事、猜谜语、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探究欲望。

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通过“新、奇、趣”的创设导入,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引到新知识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求知欲,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要明确预习时间要求和预习内容范围。学生根据学习目标结合教材自学完成预习导学的题目。(自学的题目可以以小黑板的形式展示)

(要求教师巡回检查学生的预习,针对预习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留待组内解决或教师点拨)

环节2: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解决在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有疑问的对子之间或小组之间交流解决。能小组解决的不再班上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做好记录,留待班上解决或老师点拨。环节3:展示交流

各小组将讨论的结果形成文字进行交流展示,有疑问有争议的可采取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形式解决。

环节4:精讲点拨

对于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有疑义、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教师科学的提示、恰当的点拨,让学生去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解决问题。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引导、点拨、进行拓展与变化。精讲点拨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是一个归纳与提升的过程。环节5:课堂小结 学完相关内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本部分知识所涵盖的主要内容,找出知识的联系点。环节6:当堂检测

11.浅谈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篇十一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心理以及学科特点设计实施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案,再者还要做到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适当的调查,以便调整教学计划,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等。这些措施得以实施的内在动力便是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相当于教学方案这味良药的药引,只有药引和良药共同作用才能把低效课堂的怪病治好,才能构建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

一、了解学生,做到对症下药

科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是对自然现象的阐释,也是对生活难题的解答。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便对许多科学问题产生过或多或少的疑惑,有的已经找到正确答案,有的却一直困惑着学生。教师讲授科学课程某一个知识点之前,不妨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程度,特别是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与课本是否有出入。只有对学生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的思维变化做到充分了解,教师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对症下药,避免造成学生对知识点信息的混淆,误入歧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减少做“无用功”行为。

二、针对不同单元进行不同教学方法教学

小学科学教材每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基本都是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知识特点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最高效的措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电》一单元中的“什么是电”,生活中学生对静电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冬天脱毛衣时的电火花是静电现象,也知道刚进教室时手碰到门把手上被电击的感觉也是静电在作怪。针对学生已经对静电知识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电荷的知识,为以后简单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接着采取实验、预测、交流、讨论、结论等环节并进,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电的概念,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而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教材中《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单元时,实验法就用得很少了,整个单元基本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能力为主,在对绿色开花植物一生的记录中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对植物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做到详细记录,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要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小学生的语文基础较薄弱,对一些生僻字,如“触角”“蚕卵”“蚕蛹”等在语文上还没有进行学习,如果教师在课堂授课当中不对这些生字进行强调记忆,那么在考试中学生的这一缺点就会暴露出来,学生平时练习时只注重记忆,笔试考试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些字该怎么写,以至于出现课堂提问对答如流、考试结果却十分糟糕的怪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当中对一些生字要进行注重强调,告诉学生这些字是必须记住的,必要的时候要采取一定的强化训练来加强学生对这些易错字的记忆,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科学用语方面也要尽量做到科学、严谨。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准确、恰当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避免使用生活用语或者家乡话。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观察课还是实验课,都需要学生对现象进行描述,这些描述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规范培养,教师要耐心引导。

小学科学是集实验、理论、经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初中物理化的前身,更是对生活常见科学问题的阐释。所以,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卢宇玲.浅谈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科学时代,2015(01).

12.如何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 篇十二

那么, 怎样去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以扩大课堂容量呢?

一、问题情境———学习状态最佳化扩大课堂容量

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高效的科学课堂, 首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 以问题引路, 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在设计问题情景时, 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需要出发, 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 创设若干问题或连串问题, 启发学生的想象与思维, 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使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

合理有效的提问是学生学习状态最佳化的关键。随意的、粗糙的、无效的问题只是流于形式, 不只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抹杀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还会使教学失去真正的内涵。因此, 问题情景的设计必须具有“三性”:

一是实际性, 主要是指问题的设计必须源于生活实际, 密切联系学生, 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充满生活气息。例如:学习《沉与浮》一章时,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体会出发, 设计问题情景:石块放入水中, 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 浮起来了。物体的沉浮现象与什么有关呢?铁块在水中是沉的, 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还能载货物呢?从井中提水时, 同样是盛满水的桶, 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来源于生活感受的问题, 拉进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能迅速点燃学生的求知激情。

二是启发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合理设计启发性问题, 为学生指明思考的角度、方向和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根的作用”时, 教师抛出问题: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一时答不出来,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回忆《生物与环境》一章中种子发芽的特点, 通过联系已有知识:生物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 达到启而即发或启而渐发的教学效果。

三是趣味性, 主要是指教师深入挖掘生物教材, 设计趣味十足的问题, 寓教于乐, 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生动, 引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发。例如:在讲让学生了解“遗传病”时, 教师可以引入“月亮女儿” (白化病) 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一个小岛, 岛上住这300多居民, 他们的皮肤雪白, 头发几乎透明, 眼睛怕光, 视力极差, 他们害怕阳光, 喜欢也, 每逢月光皎洁的夜晚, 就在海滩上欢呼跳舞。随后, 教师提出问题:从表现上判断, 岛上居民患的是什么遗传病?它的遗传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岛上居民的表现型都一样?通过趣味的故事、科学的提问, 学生兴趣盎然, 学习主动, 积极思维, 从而学有所获。

二、艺术布白———思维空间最大化扩大课堂容量

传统课堂教学的满堂灌方式, 往往以被动的接受式为主。学生是一个灌输者, 是一个接受机械、烦琐训练的受害者, 这样的教学折断了学生思维、想象、创造的翅膀, 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机械人,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创造力。新课程标准提倡, 还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解放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的个性、创造力、想象力, 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学生思维空间的深广度, 是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展现主体地位的关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以完成了教学任务为目标,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 可是往往问题难度过大, 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 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完整, 教师便直接灌输或总结, 这样, 学生的思考徒有形式, 不能真正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最终, 出现了“台上教师累得慌、台下学生茫茫然”的现象, 学生只能是在教师设计好的框架中, 被动地学到支离破碎的知识。要改变这种现象, 要启动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 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布白艺术, 为学生留出思维探究、自我开拓和内化知识的自由空间。

1. 教学语言布白, 调动学习激情。

在教学中, 教师不把话说全说尽, 而是有意识停顿, 留有空白, 让学生有思考、想象、感悟、消化的余地。这样,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主动获取信息, 能形成深刻的记忆。例如:在学习《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一节中, 在引导学生认识污染环境的危害后, 教师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哪些干扰活动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衡呢?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最终结果又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分析、讨论思考后找到正确答案, 从而深刻体会了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布白, 活跃学生思维。

传统的科学教学中, 科学教师总是细针密线, 鞭辟入里, 把知识说得细, 讲得全, 做到“滴水不漏”, 非常“成功”, 实际上却走进了一个误区, 这种“成功”恰恰就是一种不成功, 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权利被剥夺了, 创新思维被磨灭了。因此, 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布白, 不求面面俱到, 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大胆取舍、适当调整,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习惯、创造能力。

例如:在《土壤中有什么》一节的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话语机会”, 让学生罗列出校园中的土壤, 生活环境中的土壤, 学生回答后, 追加提问“这说明大家对土壤是了解的, 那你认为它们有哪些区别?”, 给予小组充分时间讨论后, 如实将学生的回答罗列到黑板上, 此时, 教师还不急于给出正误的判断, 而是布下空白, 把最终的“裁判权”交给学生, 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 通过学生的深入讨论、分析、辩论, 最后获得正确认识。

三、合理阅读———知识获取自主化

新世纪的学生必须具备多种能力, 自学能力就是重要的能力之一。生物学向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 可教师却生怕学生走弯路、走错路、迷失方向, 而悄悄关上了这扇门, 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 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就要敢于放手, 让学生独立去探索和尝试, 因为综合素质的提高依赖于探索和尝试。只有教师真真正正大胆“放”, 才能让学生实实在在自主“学”。

在自学能力中, 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阅读。阅读, 是指人通过对所阅读的内容理解、记忆、求异、创新等一系列的心智活动, 从而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并产生一定的悟性, 形成一种思想。阅读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各异, 学习势必存在差异性。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

1. 善设阅读焦点, 引导共性阅读。

新人教版生物教材内容丰富、通俗易懂, 可以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好题材之一。如果能利用好教材, 教会学生有效阅读, 获取知识信息, 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好方法。但是, 如果学生的阅读没有重点, 只是走马观花学生往往会陷入迷茫之中, 这样的茫乱性阅读, 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收效甚微。为此,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 又是思维的动力, 运用问题设置阅读焦点, 可以启动学生的思维, 活跃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习生物的热情, 恰当地把学生引入一种最佳的阅读学习状态。例如:在探究神经系统的功能时, 学生阅读了“资料分析”, 为了防止学生盲目阅读, 教师可以在阅读前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思考, 分析患者发病的可能原因。

2. 巧激认知冲动, 拓展个性阅读。

在教育心理学上, “认知冲动”是一个人从事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 处于这心理状态, 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主动探究的动力, 这时学生处于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活化教材、巧妙设疑, 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 有利于学生的深入自主学习, 从而使学生科学知识和阅读能力得到拓展和提升。教育心理学指出, 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爱好兴趣、个性特征等各不相同, 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层次、学习兴趣差异, 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必须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因而, 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动, 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努力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动力和力》一章时,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问、引导提问、善思发问等多种途径, 整理学生急切想了解的问题:“地球高速旋转, 人为什么没有被甩到太空里去?”教师根据这个问题, 整理课外阅读材料, 并在课堂内容结束后, 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由参读感兴趣、有疑惑的相关资料。通过这种针对性的个性化阅读,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到最想了解的知识, 获取最大量的有效信息, 填补了自身的知识空白, 提高了学习科学的兴趣。

上一篇: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讲话心得体会下一篇:某小区高层住宅楼工程施工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