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提案工作状况调研思考(精选5篇)
1.民革提案工作状况调研思考 篇一
发挥优势,积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民革的优良传统。如果说民革必须保持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必须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中有新的作为,已经成为民革党员共识的话,那么民革在对台祖统工作中究竟还是否有优势,这是许多民革同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民革杭州市委会开展了深化祖统工作的调研。在完善民革党员“三胞”关系档案的基础上,特地向有“三胞
”关系的民革党员作了一次以与“三胞”关系联系情况、祖统工作开展情况、对祖统工作的意见建议、“三胞”亲友对祖国统一的看法等为内容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清楚地显示出,民革祖统工作优势依然存在:
从量的扩张看优势的增加:虽然“三胞”党员人数占党员总数的比例下降了,但有“三胞”关系的党员却有增加;我们还看到,“三胞”党员亲友分布的地区和所从事职业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据不完全统计,269名有“三胞”关系党员的亲友除多数在台湾外,还散居在美国、加拿大、日本、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105位同志的反馈情况看,其亲友所从事的职业多数是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相关领域,尤以经济界的占多数,同时仍有25位同志的台湾亲友在政界,37位同志的台湾亲友在军界工作。这些都说明我们民革党员联系的面有所扩大,可以发挥影响的人群和地域都拓宽了,这正与新形势下祖统工作的新要求相适应,给民革祖统工作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如果以新视角来观察目前民革党员的构成,正好说明我们民革党员构成已完成了由以原国民党军政有关人员为主向与台湾各界及海外有关系人员为主的结构调整转变,我们的祖统工作优势不是削弱而是增强了。
从质的提升看优势的增强:令人鼓舞的是,广大民革党员祖统工作热情高昂,成绩显著。调查反馈的105位党员中,有80%以上对开展好祖统联谊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近200条,体现出市民革党员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祖统工作热情。其中多数同志积极开展了祖统联谊工作,比如有25位同志开展了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的“三引进”工作,引进28个项目;有23位同志参加了两岸经济、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相关领域的交流活动,其中以文化交流的人数最多;有32位同志撰写过相关内容的祖统文章60余篇。这些都说明广大民革党员的政治觉悟是高的,历史使命感是非常明确的,这些都是民革在祖统工作中保持优势的坚实基础。这些情况表明,我们民革做好祖统工作的优势仍然十分明显,工作基础比较扎实。
民革应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中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民革祖统工作的定位问题,明确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认清新的形势下民革祖统工作应如何发挥优势,以不断提高民革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祖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我们认为,民革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作用应定位在以下四个方面: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最坚决的拥护者,贯彻者和最积极的宣传者;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桥梁和纽带;党和政府对台工作的参谋和助手;祖统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成员。杭州民革应如何进一步调整工作角度,发挥优势,不断开创祖统工作新局面的问题,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重点,也是我们发起问卷调查的动因,汇总的数据和200多条建议,也都集中在这一议题上,说明市委会和广大党员想到了一起。综合前面的思考和党员们的建议,我们深深感到,民革祖统工作的着眼点必须在如何扩大优势上,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优势。我们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应着重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转变观念,明确任务。
以往的祖统工作中有两种思想障碍:一是认为有些民革同志的“三胞”关系层次高、有名望、有影响,做祖统工作容易取得成绩,一般党员的工作不大容易见到成效;二是认为民革中有“三胞”关系的党员才能做祖统工作,其他党员是插不上手、帮不上忙。这两种片面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民革党员祖统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民革中央副主席周铁农说得好,他说,随着祖统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的深化,我们与台湾及海外的联系渠道越来越多,同行业、同系统、同专业间的对口联系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正是我们在各行各业的人才发挥作用的大好时机。今天,民革的祖统工作已从依靠与国民党中上层人士的天然关系,开展与这一特殊群体的联谊工作为主,逐步发展到更广泛地联系台湾各阶层人士,积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真正努力实践“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阶段。这就为民革的祖统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无所作为的悲观情绪,真正从思想上确立民革党员人人都应成为祖统工作者,人人都能在祖统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全新观念。
在更新观念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明确工作的重点。首先,民革党员应该主动加强与“三胞”亲友的联系,继续做好他们及其后代的交往联谊工作。同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积极
结交新的台港澳及海外朋友,包括在大陆经商求学的朋友,通过交往努力寻找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机会;其次,在交往中,要了解台胞真实的意愿和心态,及时向民革组织反映。注意关心台胞的事业和利益、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意见,从台胞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一步研究分析“台独”势力的主张和观点,引导台胞理解和认同我们反“台独”、反分裂的主张,并努力为党和政
府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第三,要时刻关注台海形势的发展,认真学习和理解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并积极向身边的同志和亲友宣传,以不断增强关心祖统工作的力量。
如果我们全市600多名活跃在不同行业、系统、部门的党员和街道社区的党员都能精神焕发,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在祖统工作中的位置,必将大大提高杭州民革的整体作用,开创民革祖统工作的崭新局面。
2.发挥优势、整合资源
民革党员与台湾、港澳和海外广泛的联系和高昂的政治热情,是我们独特的资源和优势。杭州民革在多年的祖统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和传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祖统工作必须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可以说是民革祖统工作优势中的优势。
我们以往的祖统工作,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形式好方法,如学习会、讨论会,及时传达中央对台工作的精神;邀请研究台湾问题的学者专家介绍分析台湾形势;给出境探亲访友的党员召开欢送会,为探亲访友的党员举行报告会,请他们介绍见闻及感受,或写成情况反映,供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等等,这些都在祖统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对过去的经验,有许多可以加工提炼,注入新的内容,按中央的要求,用新思维、新观念、新形式去组织引导,就能发挥新的作用,增强祖统活动的吸引力。如去年11月底,我们举办了以《全球战略中的台湾问题》为题的台海形势报告会,深化了党员对台湾问题内涵的认识,激发了党员做好祖统工作的热情。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新形式和对话问答的方式,党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报告会得到了与会120多名民革党员的热烈反响及高度评价。
近年来,为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杭州民革请进来的活动日渐增多。尤其是成功举办的“两岸插花艺术交流展”,党员踊跃参加,亲身感受到了两岸同胞的情谊,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还实现了“走出去”方面“零”的突破,成功组团赴岛内交流,联络了老朋友,结识了新朋友。事后,不少党员向市委会提出今后参加赴台湾交流的愿望。
从这些成功的活动和交流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广大党员胸中蕴藏着参与祖统工作的热情和愿望,这种强烈的参与欲就是我们做好祖统工作最宝贵的资源优势。我们要珍惜,更要进一步推动政策学习、交流交往、招商引资、对台宣传等活动的全面开展,激发、引导他变为祖统工作的能量和成绩。
3.建言献策,凸显职能
何鲁丽主席最近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主题的参政议政工作,根据做好台湾人民工作这一总体要求,及时抓住一些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细仔的调研工作,提出可供中共和政府有关部门借鉴、参考的意见和建议。周铁农副主席也明确指出:民革祖统工作的核心是参政议政。何主席和周副主席的讲话,十分明确地指出了民革祖统工作的着力点。近年来,杭州民革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强化涉台工作的建言献策,树立了杭州民革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了杭州民革在地方社会政治生活的地位。
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及时搜集社情民意,快速作出反应,力争使党和政府尽早听到杭州民革的声音。如台湾发生“核四公投”问题和“正名游行”事件后,立即召开专题座谈会,分析情况,研究对策,集思广益,整理成文,形成《关于“核四公投”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对台湾“正名游行”的看法和建议》两个报告,被民革中央和中共杭州市委统战部选用,作为信息专报,分别报送全国政协和中共中央统战部。
每年一次的政协全会和中共市委召开的各种协商会,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杭州民革十分重视这些会议,力争每会都有民革关于涉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其内容涉及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台工作领导、更广泛地开展杭台两地合作交流、积极促进两岸经济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提升和扩大了民革的政治影响。今年,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到机关看望慰问杭州民革机关干部,再次肯定并赞扬了杭州民革的祖统工作,鼓励我们继续发挥优势,在促进祖国统一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还提出具体要求,希望杭州民革为促成杭州西湖和台湾日月潭之间湖与湖的交流牵线搭桥。
通过多年的涉台参政议政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强化涉台参政议政工作,凸显其在民革参政议政工作中的地位,不仅是扩大民革组织影响的有效措施,也是把党员在祖统工作中个人的、分散的作用纳入到组织作用中来的有效方法。
4.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
党派的队伍建设是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加强具有民革特色的党员队伍建设,是民革扩大祖统工作优势的重要保障。
首先,各级组织要继续不懈努力,不断增强民革党员参与和开展祖统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好地体现民革党派特点和优势。同时,在组织发展中,注意强化祖统工作意识。尽管台湾陈水扁当局不断阻碍和破坏海峡两岸的正常交流、交往,但是根本无法阻挡两岸经济、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各界的交往交流。而且,这种系统、专业间的交流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广泛和频繁。民革必须不失时机地在这些行业中物色学有专长、业有专精的人才,在有关部门的协助和支持下,及时地将他们吸收到民革中来;一些特殊行业的特殊人才,要不拘一格,打破框框,有计划有选择地吸收到民革中来,他们具有与台湾开展交流的特殊资源,能在交流中以我之长吸引台湾民众的心;还要注意在“海归派”中吸收高层次人才,因为其中有许多人在留学欧美时,与台湾留学生有交流、有友情,在日后交流中就可以发挥作用;另外,由于祖国大陆涉台婚姻日渐增多,这些与台湾有姻亲关系的新人中,既有中高层次的人士,也有经济工商界人士,都应纳入我们的视线,排入我们队伍建设的议题中,认真加以思考和研究,以不断增强民革与台港澳及海外、特别是台湾的关系。
除了合理的人才预备,还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科学的机制作保障。这样,民革的祖统工作,才能活力长存,永葆青春。从机制上来看,杭州民革的祖统工作委员会,作为民革祖统工作的参谋和助手,按《祖统委工作条例》规定的要求、程序、任务开展工作,在收集社情民意、拟订调研题目、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杭州民革联络处是祖统工作的职能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市委会关于祖统工作的部署,制订祖统工作实施计划、协调、组织、推动祖统联络工作的有序进行。各支部设祖统工作的联络委员,及时反映基层组织的意见要求和党员的涉台工作活动的情况,传达上级有关祖统工作的指示和部署,上下沟通。健全的机构和完善的机制,使广大民革党员的聪明才智、所见所闻、所思所虑,顺利畅通地集中起来,转化成民革组织的整体能量,在社会政治舞台上发挥民革的应有作用。
2.民革提案工作状况调研思考 篇二
关键词:城市环卫工,生存现状,劳动保障
一、研究背景
1.为建设全面小康之市、两型引领之市、秀美幸福之市, 需要进一步完善环卫工人权益保障机制, 切实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
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生观”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 而环卫工人是我们中的一份子, 也有享有社会保障的权利。
3.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财政预算透明、“三公”经费控制等政策实行, 给政府足够的能力来保障民生。
4.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日常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加, 导致城市环境卫生的压力增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课题研究组积极响应国家保障民生、保护环境的号召, 以长沙市为例证, 明确要通过调查研究达到五个方面目的:一是了解城市环卫工人工作、生活、收入、家庭、社会保障等基本情况;二是了解市民对环卫工人工作、生活、待遇等方面的看法;三是了解政府对环卫工人工作、生活、待遇方面的保障制度及措施;四是扩大影响, 引起社会关注、关心环卫工人;五是为政府、媒体提供据实、准确的调查数据, 为改进和加强环卫工作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我们长郡中学G1410班研究性学习课题组按照学校开展社会实践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经过反复讨论思考, 确立以“关注民生、关爱环卫工人”为主题, 以“关于城市环卫工作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为课题, 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 采取查阅文献、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实地调查等方法, 明确分工, 团结协作, 立即行动, 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
一是组织学习查阅了《公务员法》、《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熟悉和初步掌握国家对环卫工人劳动用工、社会保障待遇等相关规定。
二是分环卫工人、社会人群制作了环卫卷150份、普通卷250份, 共400份纸质调查问卷, 分组分片分发, 并组织回收;同时, 设计制作了网络问卷, 组织网络调查, 并对问卷答题情况进行如实统计。
三是设计、制作好访谈提纲, 按照一人访谈、一人记录、分组访谈的方式, 组织对环卫工人、律师咨询和政府劳动保障部门高层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访谈, 如实整理好访谈记录、访谈结论及心得。
四是组织到环卫工工作地垃圾站、街头路面和环卫工人生活住所, 以及律师事务所进行实地调查了解, 如实整理好调查情况和心得体会。
四、统计与分析
此次调查, 发放环卫工人纸质问卷150份、回收126份, 回收率84%;社会人群问卷250份、回收201份, 回收率80.4%;网上调查问卷收到412份、有效412份, 有效率100%;个别访谈环卫工作15人、社会人士10、律师2人、政府高层3人;实地调查市场3个、垃圾站5个、街道路面6处。经过对问卷统计数据和访谈、实地调查等情况的汇总、讨论和分析, 主要问题如下:
(一) 从环卫工自身特点看, 突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1. 环卫工年龄层次偏高。
从环卫工人自答问卷统计数据分析, 50岁以上环卫工人占调查总数的67%, 30岁以下的环卫工人极少。环卫工作人群年龄偏高而年轻人很少, 且形成年龄断层, 造成很多工作上的困难和不便, 也增加了政府对环卫工人保障等方面的压力。
2.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环卫工人中89%的是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 只有11%是高中学历, 而专科以上文化水平的一个人都没有。文化水平偏低, 导致对一些政策、法规不了解, 造成环卫工人工作、生活等不便, 也导致环卫工人维权的困难。
3. 农村户口进城务工人员偏多。
受调查环卫工人中大部分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高达92%, 而城市本身户口人员仅为8%。这造成大多数环卫工人在城市生活的不便, 也导致环卫工人与市民相互间存在隔阂、不理解, 甚至对立。
(二) 从环卫工人工作和管理情况看, 突出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1. 工作时间较长。
统计数据反映, 环卫工人平均工作时间为8.5小时/天, 超过8小时的达85%, 其中30%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有近30%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工作时间不满意。
2. 工作环境危险。
有半数以上环卫工人工作地点为城市主干道路和街道偏僻小巷等危险地点, 车流量大, 危险性高, 尤以交通主干道中间的清扫地点危险性最高, 道路宽阔, 清扫时间长, 不仅工作危险而且工作时吸入大量废气、尾气, 也影响环卫工人身体健康。
3. 工作距离较远。
有将近半数环卫工人的工作地点离居住地超过2000米, 其中15%超过5000米, 造成了环卫工人工作的极不方便。
4. 应急处置能力较差。
调查中, 有20%的环卫工人没有接受过应对紧急事故的培训, 还有大部分虽接受过培训但次数不多。在采访中, 环卫工人也说, 上面对他们管得少。
(三) 从环卫工人待遇保障看, 突出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工资、福利及保障偏低。
据调查了解, 环卫工人平均工资约为1400元/月, 其中临时工工资普遍低于非临时工, 近30%工资低于平均工资水平。工作福利待遇较差, 41%的环卫工人对自己的收入及福利不满意, 表示满意仅18%。由于工资待遇较低, 造成基本生活费用、子女教育费用、交通、通讯费用、看病费用、休闲娱乐等费用较低。导致生活满意度低, 幸福感低。
2. 生活环境条件较差。
从实地调查看, 大部分环卫工人吃住在阴暗的出租屋, 有的还住在垃圾站、公共厕所旁边的公用房屋, 很脏乱, 调查中, 我们这些中学生感到有些不堪入目, 不忍于心。从统计数据看, 有超过80%的环卫工人在工作时用餐是自带, 还有部分是自己购买, 而几乎没有单位对环卫工人统一发放, 导致用餐食物过于简单, 不新鲜, 营养跟不上。
3. 对法定工资、保障等情况不甚了解。
据调查了解, 有将近一半的环卫工人对法定工资、保障等情况不了解、不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卫工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 影响了环卫工人进行维权。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 导致环卫工职业满意度较低, 调查中对自己职业满意的仅为22%。在采访中, 有部分环卫工认为:一天工作时间太长, 人手不够, 工作强度大, 同时工资待遇低, 生活环境条件不好, 日常生活负担重等等, 不仅影响了常规生活也导致身体和思想负担过重, 产生很多疾病, 大部分对自己的工作有意见, 长期得不到解决, 还有部分环卫工人有转行不愿干的倾向。
(四) 从调查市民反映的情况看, 突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1. 市民的行为习惯较差。
据调查了解, 52%的市民有良好的习惯, 不乱扔垃圾, 但仍48%回答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会乱扔垃圾。调查中, 有45%的环卫工人对市民的行为不满意, 其中13%表示极不满意, 仅有16%的环卫工人对市民的行为满意。
2. 市民对环卫工不了解、不关注、不帮助。
调查中, 仅20%的市民了解或非常了解环卫工人、17%的市民愿意或非常愿意接触环卫工人、28%的市民尊重或非常尊重环卫工人, 从统计结果看, 有大部分市民不了解、不关注、不有意接触和帮助环卫工人, 导致了市民与环卫工人间的隔阂, 也给环卫工人工作、生活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 甚至负面阴影。
(五) 从社会机构、政府部门调查情况看, 突出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1. 社会关注关爱不够。
通过访谈了解到, 一方面, 我国有关环卫工人的法律法规有很多, 但不成体系, 且部分规定存有缺陷或较模糊的板块, 如没有对环卫工人在大街干道上作业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 长沙市有关环卫工人的爱心机构也很少, 对环卫工人的热心帮助和法律援助不够。环卫工人缺乏来自社会的关爱。
2. 政府部门管理监督不够。
从高层访谈中, 我们了解到政府部门对环卫工人权益保障缺乏一套完整的的政策体系和监管制度。如, 近年来, 长沙市政府不断完善环卫工人的保障、福利, 已初步完善了“五险”制度, 但并不全面, 保障涉及的范围小, 缴纳的比例很低, 且仍有部分环卫工人没能享有。在个别访谈中, 据环卫工人反映, 有社会上的爱心机构给他们发放了免费的早餐券, 但他们却很少领取到, 经常被挪作他用。这此问题直接影响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 引起环卫工人对工作单位乃至政府的不满。
五、对策建议
通过调查分析, 长沙市大部分环卫工人面临社会地位低、工资收入低、劳动环境差、安全系数低、工作强度大, 不被社会关注认同, 政府管理监督缺失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经全体组员认真讨论和参考访谈信息,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集聚方方面面的力量, 共同努力解决。
(一) 健全完善环卫法律法规。
1. 完善环卫行业立法。
要进一步完善以《劳动法》为基础, 以劳动合同、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为主体, 其他方面的单项法律和行政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 为环卫行业的健康和规范发展提供法律基础。
2. 加强环卫行业执法建设。
要建立专门的劳动保护机构来进行管理等。同时明确由环卫工人代表组成的工会组织参与劳动保护和监督的权利。相关执法监督部门应加大监察执法力度, 加强管理环卫工人劳动合同的签订、最低工资保障的执行、拖欠工资问题、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劳动力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问题, 积极接受社会上的举报投诉;开展劳动合同管理、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加大环卫工人意外事故的追查和赔付力度, 严厉处理违规机构、单位;同时建立安全应急保障。
3. 抓好定期培训、宣讲。
要将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操作手册等政策、书籍资料及时发放到环卫工手上, 主管单位应定期组织集体培训和举办集中宣传活动, 宣传相关的权益保障。同时, 建议邀请政府环保、消防主管部门等通过现场授课和现场演练等形式, 让环卫工人熟悉安全作业流程。
(二) 建立落实待遇保障机制。
1. 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
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根据按劳分配原则, 实行多劳多得。
2. 增加其他福利待遇, 并加强监管。
完善环卫工人医疗保障体系, 发放医疗卡, 确保人手一张, 并为环卫工人定期进行相关体检;落实节日、工伤、高温等补贴;将环卫工人纳入申请廉租房范围, 或增加住房补贴;增设环卫工人带薪休假, 增加环卫工人休息时间, 等等。
3. 借助社会力量提高待遇保障。
引导爱心人士、企业共同设立环卫爱心基金, 为一线环卫工人进行奖励、发放福利, 为生活在城市的贫困环卫工人发放生活用品和相应补贴。
(三) 不断加强环卫宣传教育管理。
一是加强环卫工人上岗培训制度机制建设, 落实持证上岗, 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加强紧急事故培训, 环卫单位应定期请相关人员对上岗环卫工人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并严格检查和考核, 以强化作业规范, 确保安全工作;三是加强对环卫工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讲, 督促环卫工人工作时佩戴相应的卫生用品, 并纳入日常考核。
(四) 切实改善工作环境条件。
一是适当调整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 改善工作作息表, 保证八小时工作时间, 不超额;二是完善工作场地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交通管理, 营造安全作业环境;三是调整环卫工年龄结构层次, 吸引年轻人投入该行业;四是定期为环卫工人发放劳保防护用品和更新劳动工具, 如工作服装、口罩、手套和扫把、撮箕等;五是美化优化环卫工人休息室并配置相应劳动保护、生活应急用品, 如饮水机、空调、微波炉、应急医药用品等。
(五) 广泛开展环卫工作正面宣传。
政府应通过公益广告宣传, 完备上岗培训, 提高劳动者素质, 从而提高环卫工人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认可度, 提升环卫工人的社会形象。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短信平台等各种信息载体, 广泛开展以环境卫生为主题的宣传、评优活动, 引导社会尊重环卫工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自觉遵守城市管理法规, 养成良好、文明的卫生习惯, 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清洁环境的良好风尚, 营造关心、理解和支持环卫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 向社会广泛宣传环卫工作, 营造全社会关心环卫工作的良好氛围, 减少市民对环卫工作的偏见, 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
(六) 尽力丰富环卫工人精神生活。
建议政府环卫部门充分利用环卫节等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生活, 如, 定期举行环卫技能比赛, 适时组织环卫趣味运动会、大型文艺晚会和参观交流等, 提高环卫工人业务技能,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提升环卫工作地位。
参考文献
3.民革代表调研泰州创业中心 篇三
6月24日,民革金融组丁主委一行到泰州创业中心调研,并为泰州创业中心的发展出谋划策。
市创业中心负责人介绍了近年来泰州创业中心的发展。泰州现有9家孵化器,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7家。泰州创业中心是地级泰州市最早成立的国家级孵化器。自1999年成立以来,泰州创业中心共有303家科技企业入驻孵化,毕业15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家,有41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4家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各类专利 150项。现园区有93家企业,孵化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
4.民革提案工作状况调研思考 篇四
阶段我市妇联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诸如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学习意识、发展意识不够增强,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妇女工作水平。为此,本文试就加强妇联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方面作一些粗浅探讨:
一、我市妇联干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习意识不强。由于长期受男强女弱、男将女兵观念的影响,一部分妇联干部比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善于学习新知识,总认为现有的知识够用了,导致知识结构老化。有些妇联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做起事务性工作劲头大,而理论业务学习稳不下心,钻不进去,认为学不学都能干,这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大障碍。
2、执行能力不足。缺乏学习造成认识上的差距,导致在执行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据调查,一些妇联干部宗旨观念淡薄,缺乏服务意识,漠视责任,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工作简单地停留在开会、发文件上。有的妇联干部在工作上不愿、不敢、甚至不会抓落实,说的多,做的少,安排多,贯彻少,跳不出文山会海,致使一些工作迟迟没有明显进展。
3、工作定位不准。长期以来,大部分基层妇联干部在本单位都兼有其他工作,使她们总认为妇女工作是务虚的,是“软任务”,只要中心工作抓好了,搞其他工作时捎带着就行了,妇女工作搞好搞不好影响不了全局,而自己没有真正进入角色,也没有把妇女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加之少部分人怕吃苦,不愿到基层或乡村包村、包组,甘愿留在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部分乡镇妇联干部兼职文书、计生专干、后勤管理等工作,由于忙于本单位兼职工作,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集中抓好妇女工作,即使工作,也往往是应付一下,照转照搬上级精神,工作被动,缺乏创新。
4、创新精神不够。一些妇联干部虽然具有一定基层实践工作经验,但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较差,工作方法陈旧,跟不上形势发展,造成服务妇女、服务经济的能力较为欠缺。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没有能力创新、不愿创新、不敢创新的现象,不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死板教条,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空话、套话连篇。凡事等上面、看外边,怕出乱子,怕担责任,唯书唯上,缺乏创新精神和战略性、前瞻性思考。
5、工作热情不高。几千年留传下来的“男主外、女主内”老观念及传统社会性别分工对女性角色期望的影响,使大部分妇干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甚至有的认为只要丈夫事业有成,自己的一生也就有了寄托。而刚参加工作的妇联干部则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以致工作热情不高,缺乏上进心。同时,部分妇联干部由于从事妇女工作时间过早、过长,认为自己搞了多年的妇女工作,工作经验多,工作任务、工作环节早就滥熟于心,不必再去深钻细研,工作成绩平平庸庸,“不争先,不落后,跟在中间最自由”的平庸思想严重,缺乏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妇联干部三种能力
要着力解决妇联干部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与党的要求、与妇女群众的期待、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在观念上要做到“六个克服、六个增强”:即克服片面发展思想,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克服重物轻人思想,增强以人为本意识;克服骄傲自满思想,增强居安思危意识;克服因循守旧思想,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克服“条件有限”思想,增强创造优势意识;克服“当当配角”思想,增强时代责任意识。从妇联组织的定位(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组织)和职能(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为基点,结合我市妇女工作实际,我认为我市妇联干部能力建设的三大重点是:坚持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相衔接,把历练善谋全局的执行能力作为立身之本;坚持与妇女群众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把历练高水平的服务能力作为力量之源;坚持与整合社会资源相呼应,把历练全方位的协调能力作为必由之路。
(一)紧扣大局,提升执行力
5.民革提案工作状况调研思考 篇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有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正在步入“老年型”国家。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安老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市也不例外,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与经济较快发展的态势相比,社会老龄保障事业显得明显滞后。面对日益凸显的老年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一、我市老年人口数量及分布状况
我市60岁以上老人共63万多人,其中,城镇28万多人,农村34万多人。老龄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4.11%。根据有关方面测算,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人才占到总人口的11.2%,我市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和县60岁以上老人共9.68万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4.87%;无为县19万人,占14.25%;含山县4.4万人、居巢区9.27万人,均占总人口的10%左右。另外,庐江县70岁以上老人有7.37万人,含山90岁以上的老人有314人、百岁老人7人,无为县百岁老人有8人,和县90岁以上有629人、百岁老人5人。从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状况来看,我市人口已明显进入老龄化行列。
二、不容乐观的安老养老状况
1、老年人的劣势
现代的老年人,既没有传统社会里凭辈份“倚老卖老”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优势。相比之下,却存在着年龄、体力、精力等方面的劣势。不少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处境是比较窘迫的。第一,多数老人的收入在中下等水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恐怕是最苦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退休”一说,很多人一直要劳作到最后一息。在城市,“啃老”现象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少老人要间接地承担其失业子女甚至是第三代的生活费用。第二,老人就医状况令人担忧。老年人体弱多病,需要经常看病吃药。他们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加上近年来医药价格飙升,更使老年人在看病、医药方面陷入窘境。第三,老人出现瞻养危机。一方面,家庭养老的观念、意识在淡化,家庭赡养的功能在弱化,过去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居巢区某村庄,有7个70岁以上的老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守摊子、看房子、带孙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又十分薄弱。多年来,我国在社会养老保障方面严重欠账,特别是为数众多的农村老年人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
2、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严重不足
老年人退休时间早,中青时年实行低工资制,并没有享受到多少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没有真正享受到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果。对高龄老人,我市已开展了某些老年福利工作,例如城市高龄老人公共场所优惠待遇、五保老人的照料与服务等,使得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总体上看,广大老年人的基本经济保障仍然十分薄弱。目前,城镇一块的老人,因为
有了城镇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总算是有了“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农村地区,老年农民除了家庭赡养以外,基本没有其他养老收入,养老风险很大。《老年****益保障法》虽然出台了,但是由于宣传贯彻的力度不够,赡养纠纷案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据调查,自2005年以来,无为县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涉及赡养纠纷案及老年人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犯罪案件共有37件,其中2005年8件,2006年11件,2007年1-9月18件,虽然此类案件所占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3、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首先,养老社会服务化的载体不足。全市城乡仍有相当数量的五保老人没有实行集中供养,散居的五保老人有3万多人,空巢老人数量更多,他们的生活起居、生灾害病等,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护理。目前,全市四县一区共建有敬老院107所,平均每个乡镇超过一所,但其规模偏小,收养能力较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据民政部门2006年万人社区问卷调查,老年人对托老所、老年公寓的需求量为12%。按此测算,巢湖市老人共需床位约7万张,而目前只有5000多张,缺口巨大。
其次,各种养老机构收费偏高。调查发现,社会化的养老院,平均收费在每人每月800元左右,高级一些的老年公寓等则需要1300元以上。倘若两位老人没有子女,每月仅靠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金过活,怎么可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呢?但这些社会化养老机构也感到苦恼,他们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且数量不足,不收取较高的费用就无法运转下去。
再次,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在各种养老院、敬老院工作的服务人员,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缺乏,服务质量跟不上。特别是有少数服务人员,内心里看不上这份职业,只是苦于别无出路,才勉为其难地曲就于此,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敬业爱岗,更谈不上以一片爱心善待老人了。
三、积极解决城乡安老养老问题
第一,要把安老养老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加强老龄工作”。各级应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不能以“济贫”的思路来考虑问题,更不能以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为理由,亏待了老年人。建议:将“老年社会化服务项目”纳入市、县两级招商引资范围,变过去“以市长主导”为“以市场主导”,转变思想观念,对现有的社会化服务的老年公寓给予充分的鼓励、引导和扶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尽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以社区基层组织为主导,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定补幅度,拓宽定补范围。不断完善困难弱势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城乡老人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负担。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第二,逐步建立有我市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我市目前正处在由家庭养老保障向社会养老保障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从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老年人现状及家庭承受能力来看,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之路,是解决我市养老问题的正确选择。这里所说的“居家养老”是: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推进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
网络为外围,以社会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逐步形成适合我市市情的家庭保障安全网、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
第三,突出解决农村安老养老问题。过去,我市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随着形势的变化,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不论是在保障能力上,还是在保障的可靠性上,都显得很不稳定了。必须从我市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新的养老办法。根据全国一些地方以及有关部门多年来的实践探索,有条件的地区已经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采取储蓄积累的方式,为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个人交费为主,集体交费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将个人和集体缴纳的保险费记入个人名下,为个人所有,到老龄后根据个人账户的积累额计发养老金。这种养老保险方式还必须同家庭赡养、土地保障结合起来,才能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养老民屏障,才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第四,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围绕“五个老有”工作目标,既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需求,也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想法设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消除老年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感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