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经典作文

2024-10-04

阅读经典作文(12篇)

1.阅读经典作文 篇一

阅读经典作文800字

从小时候的白雪公主、灰姑娘、人鱼小姐,我学会了善良;从小学时的《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我学会了勇敢;从初一时的《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忠义、坚强……渐渐地,我在读书中不断地收获成长。

纵然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但最让我流连的始终只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今,这本书还静静地躺在我的枕头边,每天万籁俱寂的时候,我枕着它入睡;早晨第一缕阳光射进来时,我总是不忘先向它打一声招呼。

人的一生当怎样度过才会有意义呢?保尔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向我们证明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从小就有一身正气,反对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他佩服朱泽培•加里波第,在朱赫来的.教育下,他更加明白他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将个人事业与祖国的需要相结合,做一个能尽一切力量奉献于祖国的革命者。为了这个理想,他经受住了一切考验,的确称得上是一块坚强的“钢铁”。在他的心中,革命事业与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在任何情况下,他的革命信念总是坚定不移的,所以他才能战胜死亡与病痛,将毕生投入事业中。这就是保尔这个革命者的崇高精神,钢铁就是在这如同烈火燃烧的斗争考验中炼成的。

钢铁是在烈火中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很坚硬。保尔,而你就是这块钢,你以钢铁般的毅力大了一场又一场的胜战,让我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阅读经典作文 篇二

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语文教师下了不少功夫, 用心良苦却收效甚微。我们的作文指导, 技巧多于阅读。其实, 阅读对写作来说, 才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 抛开阅读的种种技巧, 只能称为“小技”。过多地在作文技巧上琢磨, 不如多花一些精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能力。一旦达到了一定的阅读量, 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 自然而然, 写作的技巧就相应提升了。

一、经典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 一篇吟成。”“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这些诗句和名言, 都使我们感受到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阅读是写作的根本, 没有阅读的写作, 就等于无土之根, 无根之木。《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大部头的人文著作、传统典籍, 都是历经岁月的淘洗, 时间的考验, 最终被人们所选择并流传下来的。它们蕴涵着古代文明的精华, 有着丰富的文学给养, 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精髓中, 汲取力量, 提升素质, 提高我们的写作素养。

文学作品具有极其强的语言表现力和典范性, 言外之意最为丰富。对经典连续阅读还可使学生沉浸于作品描写的独特世界里。被某一信息所触发, 就会有灵感的火花闪现, 产生顿悟, 从而获得“言外之意”的深层了解, 领略到作者反映客观的艺术匠心, 开阔写作思路。

经典阅读还为我们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多极好的借鉴, 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常常与经典为伴, 这些不是能信手拈来吗?

二、巧用经典阅读, 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

1. 巧激趣, 让学生对名著有兴趣, 让学生读名著有发现, 让学生读名著成习惯, 提升学生写作的兴趣

(1) 以写引读。在读经典的时候, 不妨让学生写点读书随笔, 将感触极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不妨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那样写个百字左右的推荐语, 将好作品推荐给大家。或张贴在教室醒目的位置, 或上传到博客中, 有作品的热情高涨, 欣赏的则会蠢蠢欲动, 也想小试牛刀, 形成全员阅读的氛围。

(2) 以读导读。在指导阅读写作时, 不妨吃着“课本”这只碗里的, 望着“课外”这口锅里的。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课外阅读才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3) 以动诱读。不妨经常开展经典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 营造经典阅读的良好氛围。教师每学期开列阅读书目, 安排好阅读的时间, 让学生利用假期和周末进行阅读。到了规定的时间, 教师可开展经典知识的抢答竞赛活动, 增加学生的积累。

(4) 以效促读。在平时的写作中, 我们应要求学生多用些经典阅读中积蓄的素材和技巧。好的文章要进行展览, 强化他们的阅读兴趣, 促进整个学生的阅读热情, 以读来促写作。

2. 巧用课堂教学的阵地, 巧学经典, 提升学生写作的技巧, 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向经典课文学习作文的范式是有效途径之一。在我们的教材中, 本身有许多课文就是经典。比如, 《论语》《古文观止》, 唐诗、宋词、元曲等, 这些都是经典文学作品。无论是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行文组织等, 里面都有许多好的写作技巧, 值得我们学习与鉴赏, 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是范文来学习。

初中生的作文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模仿, 而范式的模仿对于他们规范格式, 明晰条理十分重要。老师应巧用课堂经典, 从作文写作出发, 注意指导作文完美的技艺, 深层次地挖掘它的写作技巧, 让学生在学习阅读的同时又可掌握作文写作, 一举两得, 省时又省力。

例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并列式;《春》的“总—分—总”式;郑振铎《猫》的首尾变言重复照应式;《狼》《荷叶·母亲》的先叙后议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阿长与<山海经>》的欲扬先抑式;《醉翁亭记》《陋室铭》《老王》欲扬先抑式;《爱莲说》衬托式;《故乡》对比式等作文范式等等。就表达方式叙述方面说, 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夹叙夹议等;就体裁形式来说, 除记叙、议论、说明等三种基本文体外, 还有日记体、书信体、章节体、剧本体、报告体等。

作文需要创新, 但创新不是空中楼阁, 有模仿才能有创新, 作文范式创新也不例外, 需要有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 要研读经典, 套用现有范式, 融入自己生活经历中的鲜活材料或获得的真情实感或积极的思想主张, 就会写成较为优秀的习作。当然, 在不断的模仿研习中, 灵活取舍, 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作文范式, 那就是文章的范式创新了, 那就走入了读写结合的高境界。

3. 巧用课外资源, 丰富阅读体验, 养成阅读与写作相联系的习惯

中央电视台近来流行的“百家讲坛”“子午书简”等节目, 有很多经典的阅读。课前让学生看看“子午书简”, 课后让学生欣赏“百家讲坛”, 聆听专业作家学者的论述, 从他们的谈话中汲取营养, 丰富阅读体验;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 并与原著比较, 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人物或其他精彩之处。而且要引导学生养成写作与阅读相联系的习惯。写作能让学生对各类情感有一种亲身的体验, 在阅读相关的文章时, 与读者产生共鸣时, 就会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写作缩短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进行写作时, 更能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 并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语言更趋于成熟、精炼。

3.从阅读经典到经典阅读的理性向学 篇三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经典 经典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35

所谓阅读经典,是指阅读文本的精彩程度堪称经典,其阅读行为是常规性的;而经典阅读,则是指阅读者用阅读经典的态度对文本展开精细化的研读,由此建构起来的阅读认知是经典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升阅读意识,精选阅读文本、研读文本、演绎经典,实现从阅读经典向经典阅读的顺利过渡,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一、选择经典,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需要先选择经典的阅读素材。教材文本大多选自名家之手,属于经典范畴,但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文本未必就不是经典。所谓经典,应该是文本具有内质美、形式美、语言美等特质,并非一定要出自名家之手。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文本材料进行精心筛选,找到文本的经典所在,引导学生展开经典阅读。选择阅读经典文本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教师要注意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借助多种媒介寻找经典文本,为经典阅读提供物质保障。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不仅体现单元同类特征,还具有多元性、丰富性,每一篇课文都有阅读的亮点。如,《九寨沟》一文,虽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其描写部分堪称经典。它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情节安排自然有序,体现散文游记的特点,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师在引导时,要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梳理文意;然后让学生挑选精彩文段进行重点研读,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体验作者情感,形成阅读认知。教师精选几段,进行典型赏析。教学“每当天气晴朗时……‘五彩池’呢”一段,教师播放相关图片,讲解描写手法,为学生顺利阅读做好铺垫。教师将课文精彩部分筛选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经典文本素材,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

二、研读经典,构建学生阅读认知

经典阅读内涵丰富。教师要对经典阅读行为和阅读目标进行规范,提出个性化阅读要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走进文本核心,厘清文本内质特征,对文本形成个性认知。小学生阅读基础较差,教师需要对阅读方式进行规范要求,对阅读行为进行针对性引导,对阅读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对阅读得失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阅读经典走向经典阅读。经典阅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法,更是一种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经典阅读习惯,已经成为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开天辟地》时,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内容,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将这个神话故事讲得更清晰,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在小组内试讲故事,同时选出优秀者参加班级故事大赛活动。小组展示时,各个小组都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班级展示更是精彩纷呈,学生发挥出自身优势,将文本情节演绎得非常到位。接着,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文本,小组讨论讲故事的技巧,这为学生探索文本精髓创造条件。学生能够成功讲述文本故事,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入探讨,这样才能形成对文本的二度创作,提升文本的品质。

三、演绎经典,训练学生阅读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设计丰富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细致的解析,形成独立性、个性化的阅读认知。阅读训练是经典阅读成果的展示与巩固,需要教师对学生阅读实际进行科学评估,为阅读训练设计提供依据。阅读训练不仅要以经典文本为基点,还要对学生经典阅读行为进行梳理,这样才能完善经典阅读的认知体系。

在学习《珍珠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研读,最后进行这样的延伸阅读训练:“课文给我们留下许多感兴趣的情境,给你几个备选角度,写一写:一是舒适、安全的巢;二是可爱雏鸟儿;三是小鸟喝茶;四是幸福的‘三口之家’;五是雏鸟儿的梦。”这样的训练学生接触很少,因而都积极进行思考,想用自己的方式为文本添上精彩一笔。一个学生写道:“可爱的雏鸟儿,像是一团毛茸茸的绣球,滚过来滚过去,真是好玩。我轻轻捧起它,双手顿时感觉到一阵温暖。啊!小鸟,原来你的童年充满温馨。”很明显,学生对文本展开了深入阅读,并获得丰富的感知体验。

小学阅读教学的技巧运用呈现多元性。教师需要根据阅读教学实际和学生阅读基础精选阅读方法,提升阅读引导的针对性。阅读教学要实现经典阅读,还需要教师采取多种引导策略,帮助学生建立经典阅读意识,对文本展开深入细致的研读,实现文本、生本思维的接轨,引发学生认知共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4.三年级优秀经典作文:我爱阅读 篇四

从小妈妈就告诉我:“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书可以使人聪慧,可以医治愚昧,可以给人以乐趣,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于是在幼儿园时我就迷上了阅读。慢慢地,我长大了,对书的喜爱之情也更浓了。

记得有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和弟弟去一个叔叔家做客。在去的路上,我有十二万个不情愿。可一到叔叔家,看见他们那个摆满了书的房间,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之前的不情愿马上烟消云散。我对爸妈说:“你们和叔叔阿姨慢慢聊天,我去书房看书。”还没等妈妈回话,我就冲进房间开始进入书的世界。《中华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个火枪手》等等,每一本书都是我喜欢的。于是,我抽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认真地阅读起来。我时而为海伦的不幸而伤心,时而又被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所触动,时而也被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和善良深深感动。沉浸在书海的我忘记了喝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在外面聊天的爸爸妈妈和叔叔阿姨。天黑了,房间变得越来越暗,待看不见书上的字时,我才想起我在房间足足呆了几个小时。

每个晚上,我都早早地把作业写完,然后就开始了我的阅读世界。记得有一次,我看书看到了九点半,那是妈妈规定睡觉的时间,可我还沉浸在保罗冲峰陷阵、死里逃生的情节中。于是,等妈妈一走开,我又把灯打开,继续在被窝里与我的保罗相会。到了十点半,妈妈到我房间拿东西时,看到我还在看书,就把我批评了一顿,还想继续在精彩的情节中遨游的我又装模作样地睡觉。等妈妈走后,我又拿着手电筒躲在被子里看。直到妈妈再次来查房发现我的猫腻后,把我拖出被子揍了一顿,我才乖乖地去睡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几年的阅读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也增长了我的学识,让我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也能游遍世界的千山万水。看了童话故事,让我走进了如幻如真的童话世界;看了中国的四大名著,让我了解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看了名人传记,让我了解到每个名人的不平凡之处;看了世界名著,让我沉浸在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中。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分享这份营养品吧。

老师点评:

小作者是一个酷爱阅读的小男孩。整篇习作脉络清晰、文字朴实、首尾呼应、情感真切自然,字里行间处处处流露出他对阅读的喜爱之情。

5.小学生阅读与经典同行作文 篇五

听妈妈说,我出生刚从医院抱回家,爷爷便立即找来一本《英汉词典》给我当枕头,据说这样的孩子将来爱看书,会读书。看来,长辈早就为我物色了相伴一生的朋友――书籍。伴随着长辈的殷切期望,我与书籍结伴而行,如影相随。

当我睁大好奇的眼睛打量着新鲜的世界时,父母便为我买来了各样的书籍――看图识字的卡片,知识荟萃的少儿百科,图画书,折纸书,撕不烂的硬纸皮书……我便像一条小鱼,在书籍的海洋里遨游,尽管认识的字不多,但那些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向我一一介绍其中的趣味与奥秘,书籍,成为我幼时最可爱的伙伴,让我从懵懂走向成熟。

随着年龄的增长,书页上的图画越来越少了,但这丝毫不能减少我与书籍的亲密程度,因为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口味也越来越复杂――喜欢读童话,在精彩的童话世界里,我同小人鱼一起欢笑哭泣;与舒克贝塔并肩作战;与能闻出孩子味的乌龟一起捉迷藏……喜欢惊奇探险,期待成为中国的福尔摩斯;喜欢历史故事,从古人的身上学到更多的人生智慧;喜欢军事武器,期望自己成为一名战无不胜的将军,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从容不迫……书籍就像一位特别懂得我心思的密友,让我留恋沉醉,它又像一位天才的魔术师,为我描绘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神奇绚丽。书籍,让我从单纯走向丰富。

有时,我沉浸在书籍的美妙世界中难以自拔,忘记了时间,直至母亲黑着脸要没收我心爱的朋友时,我才极不情愿地与朋友暂别,拿起课本,嘟着嘴,无奈地机械地写着作业。多希望所有的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一样――“回家看课外书”啊!当母亲批评我学习不用心,看课外书倒是挺入迷的时候,我心里掠过一丝丝的酸涩,要是课本知识像课外书籍那样精彩就好了,保证所有厌学的孩子都会喜欢学习。“知识不分国界,书籍也不分课内课外啊!”听了母亲的一番话,我恍然大悟:喜欢书籍,不能单纯喜欢书中的精彩故事情节,更要学到书中的各种知识啊!我对书籍的喜欢与了解更应充满理性!

6.阅读经典,品味人生的七年级作文 篇六

走进经典的殿堂,于诗词相遇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季节,漫步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欣赏蜂蝶嬉戏,任花朵姹紫嫣红。读诗人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寄托对母亲发自肺腑的爱;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看到李清照卓尔不群,活泼开朗的一面,读出她的清秀淡雅,朴实无华。从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品味诗人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喜悦,还有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中藏着的忧愁和豪迈。

走进经典的殿堂,从吴承恩的《西游记》中,我感受到了想象力的神奇。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被关羽的“一诺千金,义薄云天”所感动,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折服。轻轻翻开书页,走进曹雪芹的《红楼梦》,于那个“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相遇在大观园,她的诗意,她的聪慧,让我敬佩,让我喜爱,她凄婉的结局让我感慨让我伤怀,让我对束缚充满了愤懑,对幸福充满了向往。用心品读《水浒传》,在波澜壮阔的描述中,我对暴政义愤填膺,对英雄敬仰万分。细细品味,读出四大名著的魅力和风采。

走进经典的殿堂,那或清新,或婉约,或激扬的散文轻轻地冲击着我的心灵。细细品味朱自清先生的《春》、《绿》和《荷塘月色》的绘画之美,动态之美,音乐之美,读出大自然的馥郁芬芳。和鲁迅先生一起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学习、嬉戏,赞叹他只用叙述和白描的手法,就能够让笔下的人物性格丰满,感人至深。一遍又一遍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酣畅的.爱国情怀和对强国的期盼,明白了“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道理,坚定了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决心。

7.阅读经典作文 篇七

由于高中阅读教学受教材篇目及课时的限制, 它基本上只能是经典美文的赏析指导。而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 实际上也就是经典美文赏析能力的检测。所以, 探索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规律与探索经典美文阅读的规律实际上是两相兼容的问题。

一研究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特点, 激发学生“经典美文阅读”的兴趣

所谓高考命题特点, 说到底就是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首先是一个语料选择的问题, 对此《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一般社科类、科技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三类文章在第I卷、第II卷中的安排有着显著的特点, 2001年以前, 第I卷选文一般都是科技类文章, 从2001年开始, 选用社会科学类文章。第II卷1999年以前是以社科类文章为主, 在1999年开始为文学作品。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语科选用的情况看, 已形成第I卷科技类、社科类轮考, 第II卷考文学作品的格局。这种语料选择上互补的特点, 体现了对学生阅读能力考查的全面性, 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也体现了高考命题“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 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的命题指导思想。

而第II卷所考的文学作品, 就是经典美文, 又主要是以散文和小说为主。因此, 在教材文本经典教学中, 有针对性地指导散文和小说的学习规律, 可以让学生带一些“高考现代文阅读”得分的功利性去对待“经典美文阅读”, 一定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高得分与“经典美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双赢工程。

现代文阅读考什么?语料选择仅是一个前提, 最重要的应当是考点的定位。高考现代文阅读, 不考死记硬背的知识、概念, 而是考阅读能力, 对此《考试说明》有明确的要求。

1. 理解语句

包括两个考点: (1)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考查是很频繁的, 一般情况下, 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 而是在所给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里的“具体”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指代词和文中临时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 (2) 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3) 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 (4) 和词语的表达作用相关的意义等。

所谓文中重要的句子, 是指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如果不能准确理解这些句子, 就难以理解全文, 把握全文。这类句子在文中通常有以下几种特点: (1) 结构比较复杂, 较难把握; (2) 统摄全篇, 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3) 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 (4) 使用了特殊的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等。

2. 把握文意

包括两个考点: (1)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此点由原先的“删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改变而来, 这样提法比原来更明确, 要求考生在删选的基础上还要重新组合语句。) (2)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信息, 是指通过阅读而获取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字、图形等;尤其是指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 也可以是最能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

所谓筛选、整合, 包括阅读过程中对一段信息的搜寻、判别、筛选、转换、组合、概括等。

所谓观点和态度, 是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一种思想倾向, 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等。

所谓概括, 就是或摘录组合, 或提炼概括, 在内容上要求准、求精。

3. 分析文章

包括三个考点: (1)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在试题中主要以归纳大意的形式出现, 层次划分正确了, 归纳大意也就水到渠成了。

分析、归纳文章阅读材料的中心意思, 它可以是某一段落的内容, 也可以是要求对整篇材料中心的归纳。它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或赞成什么, 或批判什么, 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 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 或介绍什么事件, 或传播什么知识, 或抒发某种情感……总之, 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组材、构思、行文。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就是指具体的能加以概括, 抽象的能加阐发, 含蓄的能加以解说。

4. 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做初步的评价、鉴赏。

这是现代文阅读考查中的最高要求, 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

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评价、鉴赏, 主要是看其思想是否健康, 观点是否正确, 说明的内容是否传播了新的信息, 是否有介绍和推广价值, 表现的人物是否有高尚的品格, 叙述的事件是否有积极意义等。对文章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 主要是看实现中心思想的角度、技巧;使用语言是否准确、生动、鲜明;论述事理之间是否合理严密的逻辑联系, 表现的人物和事件是否形象、生动、具体等。

二掌握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及答题技巧, 提高“经典美文阅读”的赏析能力

在对现代文阅读试题命题特点作些分析后, 进而指导学生掌握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及答题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这同样也是提高“经典美文阅读能力”的技巧。我认为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 最有效的教学指导是使学生将解题技巧与能力训练相结合。

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可以从考点入手, 可以从试题材类型第I卷、第II卷入手, 也可以文体入手。

1. 从考点入手, 按每个考点的要求和出题特点, 指导学生解题技巧

第一, 对词语的理解。解此类题, 需要借助有关词语知识, 根据特定语境, 对考查的词语加以揣摩、辨析。有几点解题技巧: (1) 看与这个词语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 抓住句子结构看词语与词语之间和搭配关系。 (2) 理解代词, 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 因此我们解题时, 必须从上句中找, 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找。 (3) 是比较抽象的词语, 作者往往在提出后, 要对其进行阐释, 这些阐释的句子往往在该词语后, 就从下句中去找答案, 由近及远地去找。

第二, 对句子的理解。 (1) 从句子结构入手, 抓住主干的同时, 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指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2) 注意句子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 比如说, 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那么理解它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 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是起小结的作用, 那么理解它必须从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关信息, 总之, 要看句子的“管辖”范围。 (3) 有的句子不是总起或小结的, 要注意其所处的语言环境, 抓住这个句子所在的语段进行分析, 重点看与这个句子相邻的上下句, 上下句往往隐含着解题的信息。此外还可以结合中心思想来理解句意, 中心思想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可以结合社会背景来理解句意;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提示记叙的目的意义的作用, 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作为论证材料, 证明论点。

第三,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 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析文章的结构是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和文章思想脉络的手段, 也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分析写作技巧的重要一环。

记叙文 (包括散文) 的结构特点: (1) 抓住时空变化划分。时间、地点是记叙文的主要因素, 许多记叙文都是按时空的变化组织材料的; (2) 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3) 按照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逻辑关系划分; (5) 还可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方式来划分。

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1) 按逻辑思维划分, 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2) 按篇章结构划分, 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第四,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思想, 是现代文阅读在思想内容方面的重点内容。分析是就概括的内容条分缕析, 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 有几层意思;而归纳是就具体的现象加以概括、抽象, 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注意抓住各个文段中的中心句, 这些句子一般在首句和尾句的位置上; (2) 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有些过渡句不仅概括了前文的要点, 也指出了下文的要点; (3)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 要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 把握其内容的重点; (4) 归纳时要把握整体, 从全文出发。

归纳中心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分析文体, 各种文体的文章表达中心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2) 研究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3) 研究主旨语句。

2. 侧重于文意的提取和概括

从试题类型入手, 我们就第II卷阅读题来谈谈。第II卷阅读命题侧重于文意的提取和概括。命题者围绕一篇内蕴较深、文字有一定难度的社科文、文学作品的中心意思, 运用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 展开由局部到整体、梯次递进的全面考查, 以检测考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选择题, 筛选——比较——排除, 是此类答题的基本步骤。填空、简答题, 筛选——摘要——表述, 是此类答题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在阅读解题中, 我认为强化对步骤的体验, 是十分有效的。

下面, 我就“筛选——摘要——表述”的分层分步来详细谈谈。

第一, 筛选。首先要养成把握语境、通过上下文对材料的限制来准确选择的意识和眼光。

第二, 摘要。是阅读答题的第二步。筛选出原文材料后, 要把筛选出来的材料“来料加工”:根据试题的要求, 认真分析思考、区分主次、权衡轻重, 或紧缩摘引或添加补全、然后将提取出的信息点略加组合连成答案。

第三, 表述。简单的阅读题到“摘要”就可以完成了, 但复杂的阅读题还要向前跨一步, 这一步就是“表述”。表述不仅要求筛选原文、提取要点, 而且更进一步以原文为素材, 根据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组织答案。可以说, 表述是高于摘要对原文材料的进一步加工提炼。近年来, 高考社科类高考阅读命题进一步加大了表述力度的趋势, 而且形式多样, 或要求把筛选的内容分成若干条, 组织表述, 逐一作答;或要求依照原文中的特定格式作答;甚至完全开放题, 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述”要注意三点: (1) 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 (2) 要注意准确性、恰当性; (3) 要注意简练性、通顺性。

当然, 教师还必须强调:无论是考点解题技巧, 还是分类题型解题技巧, 都必须对文章进行整体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是读文章解题目, 但眼睛仅仅盯住题目或文章的局部是失策的。教师是让学生在通读文章, 把握全文思路和整体意思的基础上, 再教学生一些具体的解题技巧, 把宏观驾驭与具体解决相结合, 解决学生答题的盲目性, 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应试能力的。

三精选“经典美文”进行阅读训练,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说文本有专家推选了如下的篇目:肖铁的《壶口的黄河》, 韩少功的《土地》, 李汉荣的《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方令孺的《在山阴道上》, 丰子恺的《杨柳》, 林清玄的《阳光的香味》, 冯杰的《乡村的瓦》, 阎连科的《说村落》。

具体的阅读训练步骤如下: (1) 学生阅读时, 先不出现题目, 只读文本本身; (2) 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划出重点词句; (3) 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然后讨论文章的中心主旨, 讨论文章的写法, 并试着让学生命题; (4) 最后出示高考题目的设置, 组织讨论并总结解题方法。

8.阅读经典作文 篇八

首先,教师要提高对经典阅读的认识,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看待经典阅读。北大教授钱理群曾经谈过:“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好学合适呢个阅读经典——人类与民族精神文明的精华正凝聚于其中。阅读经典可以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占据了精神的制高点,这对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发展的意义绝对不可低估。”钱教授此番话正道出了经典阅读的重要性。抓好经典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文化品味,丰富文化底蕴,加强文化修养;而且可以提高鉴赏水平,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充实精神生活,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而这些正好可以弥补单方面提高方法和智力的阅读教学的不足。只是素养的加深、阅读品味的提升和方法的积累、智力的提高齐头并进,可以提高一个阅读层面,更好做好阅读教学。

第二,教师要潜心钻研经典阅读,做到厚积而薄发,给予学生高层次的指导,游刃有余地解答阅读中随时出现的疑难。早就有人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准备一桶水。”我看,这远远不够。现在的语文阅读,无论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随时会出现有关经典文化和中外文学名著上的相关知识。教师如果只有“一桶水”,怎会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就是必须熟读我国的文化经典,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前四史等。也必须透彻体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教师积累了光博的文化知识,就会以“长流水”、“自来水”的方式满足学生随时的阅读需求,以更高的视角来知道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第三,教师在加强自身的同时,也要有计划、有层次地指导学生做好经典阅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教师必须为他们制定好课外读书计划。在高一、高二时,学生的升学压力相对较小,可以利用在校和假期时间多读一些文化经典、文学名著及其他课外读物。争取上高三前完成高中语文课标上规定的篇目。上高三时以阅读优美的时文为主。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积累了大量经典文化和名著知识,提高了文学品味。另外,在阅读方法上,我们也要给予指导。让学生做摘录、写随笔、写读书笔记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学生掌握较多的经典文化知识,有了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素质和能力也相应提高了。

9.阅读经典作文 篇九

作文学校、阅读学校、古诗文学校

师资力量

1.北大文学博士 2.吉林省骨干教师 3.省市教研员 4.名校初三把关教师

国学班类型

◎小小书院班 ◎中华童铭班 ◎声律启蒙班 ◎先哲语录班 ◎诗词鉴赏班 ◎文言阅读班

作文特色

右脑图画:运用右脑把文字变成图片存储在大脑中,加强记忆力,提高审美能力。体验直映:轻松自由,在玩乐、观赏中蕴酿美文,用孩子们的话说“作文课总是玩”。

字句赏析:对范文进行字、词、句、段、篇欣赏与辨析,加强语言表现力,提升文章立意与构思。树立信心:老师经过“目标教学”“成就意识”“心理疏通”,让孩子们以写作为乐。

班型

◎专题作文训练 ◎教材同步作文班 ◎阅读作文班 ◎诗词作文班 ◎小升初强化班 ◎初中提分班

一校区:青年路兴业商务园 二校区:新竹花园二期三十四栋 三校区:正阳小学对面

10.感悟经典阅读之美 篇十

殷金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中午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对读书的看法。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昆山属于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名仕辈出之地。大家耳熟能详的“昆山三贤”就是很有名的三位读书人。顾亭林先生的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奔波;归震川先生的《项脊轩志》看上去稀松平常,却深刻的表达了他沉雄狷介的品性;朱柏庐先生的《朱子家训》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使我在高中时期就受影响。今天我们谈读书,不得不提这三位卓有成就的读书人,一来以示尊重,二来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现在读书的人很多,但有两种情况非常普遍,第一种情况就是非常实用,通 过读书来掌握一些技巧,学习一个本领,例如,为了考试、为了考证而读书;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仅仅为了消磨时光。这两种在我看来,前者叫做学习,后者叫做消遣,与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关系不大。今天我要谈的读书是第三种情况,就是要把握人生,让读书成为快乐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读书,与前程无关、与名利无关、与实用无关,纯粹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寻求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必由之路。

经过千百年的积累与沉淀,现代知识体系纷繁且复杂,用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浩如烟海都不足以形容,那么,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我觉得最为关键的,也是我今天特别想要说的,就是阅读“经典著作”。

所谓“经典著作”,一是要经受时间的检验;二是要具备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味,只有这样才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才能称得上经典。为什么经典著作特别重要呢?葛拉西安在《智慧书》开篇就提到,当今世界要造就一个圣贤比古希腊时期造就希腊七贤还要费劲。因此,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真正实现事半功倍。

那么,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先读哪一些经典呢?我觉得应该根据自 己的兴趣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如果对文学感兴趣,就选择文学方面的经典读;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就选择历史方面的经典读;如果对文学和历史都不感兴趣,那总会有感兴趣的东西,根据你所感兴趣的方向,总会找到一本合适你兴趣方向的一个经典去读。当然,从理性的角度讲,我建议大家先读外国经典,然后再读中国经典。读经典说起来容易,但读起来却不容易。一来,经典来头太大,读起来太累;二来,经典太难,不容易读懂。所以说,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著作,确实是需要一些方法的。读经典,首先要读入门书。入门书是什么呢,我觉得就好象我们去一个地方旅游,它是一张地图,地图不能代替你去旅游,但是它可以把这个地方的好处告诉你,可以把到各个地方去的路怎么走告诉你,所以,首先要选一个好的入门书。读经典,要善于触类旁通。在读入门书之后,一定会碰到很多知识是不太了解的,很多背景是不太清楚的,要把相关的资料找出来看。这样的话,一本书看完,不但把这本书的内容给掌握了,而且还能掌握远远超出一本书所能给予的知识。所以,要善于触类旁通,通过读一本书带动着读一批书,这样读书的效率、读书的质量就会提高。

读经典,要反复读。经典是要反反复复的读,反复读了以后才会越读越有滋 味。有的书读过好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进去,读下一遍的时候就觉得和以前读的感受不一样,这说明自己的境界提高了,对它有新的理解了。所以,经典的书要不断的读,反复的读。读经典,要尽量保持独立的心态。孟子讲,“尽信书,不如无书”,完全相信书上写什么就是什么的人,我觉得不是不一定对,而是肯定不对。知识是我们的财富,不能成为我们的负担;读书是为了解放个性、获得自由,不是为了禁锢思想、迷信权威。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管作者是什么人,人总归是人,再厉害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所以,看书绝不能够盲从迷信。

读经典,要尽量做笔记。刚开始可能只是摘录,慢慢就会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地,点点滴滴心得尽可能写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很有收获。康德说,“一切知识始于感官,然欲进达知性,必终于理性”,有意识的记笔记就是理性思索的开始。

11.经典阅读 智慧之源 篇十一

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有人比喻:孩子小时候看见野草,就长成了野草;看见玫瑰,就长成了玫瑰。青少年时期是阅读的黄金时段,其阅读会影响人一生的思维方式、处世方式和生活方式。今天孩子们读书的状况,会影响这一代人的将来。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现。2008年我国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达到81.4%,远远高于成年人。这说明近年各地开展的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当然值得高兴。但也不无隐忧。十年前国家教育部便向中学生推荐了30部中外必读名著,《语文课程标准》也列出了推荐书目。然而我们却尴尬地发现,中学生升学压力日增,课余读书渐成奢侈。电子传媒、课业负担、阅读兴趣使他们逃离了经典。

2008年中青网调查报告显示:在6~14岁的少年儿童群体中,仅有不到5%的孩子保持着阅读习惯,而言情小说、各种漫画、娱乐杂志以及储存在MP4播放器里面的网络小说、色情读物占据了中小学生90%以上的阅读空间。

上海的青少年媒体素养调查报告显示:每天读报的仅占88%,每天读杂志的仅占6.2%,超6成学生喜欢阅读的报纸内容是笑话、故事与影视节目介绍。喜欢阅读国内国际时事的仅占3成,74%的学生喜欢科幻、侦探小说。而钟情人物传记、文学名著的仅占30%。中小学生对扑面而来的媒体信息普遍缺乏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和思辨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深阅读”的重要标志,但据一项调查,从不写读书笔记的占51%,偶尔写的45%,经常写的仅有4%。事实上,浮光掠影、意在消遣的“浅阅读”主宰着青少年。

阅读经典意义重大

倡导青少年阅读经典,首先要让他们认识经典的价值。

2009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说:“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4月23日,温家宝总理参加读者活动时又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可以从多方面向青少年讲明道理。比如:

阅读经典可以汲取人类智慧。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读书不仅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汲取人类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读书的比喻很多。如:求知成才的翅膀,人类精神的福音,开启智慧的钥匙,抚慰心灵的仙乐……可以指导学生收集并用以激励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阅读经照可以延长有限生命。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节省时间就是延长生命,无端地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如果我们把书分为四种类型:有益又有趣,有益而无趣,有趣而无益,无益又无趣。你选择哪一类呢?读一本无益又无趣的坏书,浪费了我们宝贵的时间,还可能使我们的心灵受伤害,所以选书要慎之又慎。经典、名著经过时间的考验,应属有益又有趣的首选书目。

阅读经典可以提高语文素养。1942年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自序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经典是久经时间检验的优秀作品,文质兼美,是学习祖国语文最好的范本,用以提高语言文字修养,事半而功倍。而善读能写,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阅读经典可以提升人生境界。著名哲学家钱穆说:“我们做人第一要讲生活,这是物质文明。第二要讲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文精神。第三最高的人生哲学要讲德性性命。”(《人生三步骤》)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说:人生有四个境界,从低到高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人生的境界》)要从自然境界提升人生到道德境界,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唯一途径是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从中体会人生天地间,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又该怎样去做。

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可以列出许多,关键在于要让青少年认可。

正确引导青少年选择经典

青少年应该读哪些名著?《语文课程标准》开列了一个书目,义务教育阶段有《安徒生童话》、《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名人传》等14部,高中阶段有《论语》、《孟子》、《庄子》、《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子夜》、《家》等23部。但学生不大认同。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青少年最喜爱的作家前十名依次为金庸、鲁迅、琼瑶、古龙、曹雪芹、郭敬明、老舍、贾平凹、巴金、韩寒。另一项小范围的调查表明,高中生最爱读的书前十名依次是:《梦里花落知多少》、《那小子真帅》、《金庸全集》、《围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简·爱》、《家》、《阿Q正传》、《福尔摩斯探案集》。显然与专家的推荐有些错位。更有一些学校强制学生集体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或《论语》、《道德经》全书。看似成绩斐然,效果未必理想。

其实,号称“经典”的读物仍然数量庞大,阅读经典也须慎重选择。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应该是选书的常识。对学生的阅读取向,应该顺应,引导,促使其提升。有几点值得注意:

宣疏勿堵。青少年思想尚在发展中。好奇心强,喜欢从众,兴趣多样也多变,易受家长、老师尤其是同龄人的影响。因此只宜引导,不能强制,否则易生逆反心理。深圳罗湖区外语学校一个班部分学生选读张爱玲,理由是张迷众多,

“张看”成学,而且被选入“30年30本书”。他们报告读书心得时,选择张爱玲散文中的一些警句,联系实际,讲得头头是道。看来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代青少年选书,对网络阅读也应如是观。

兼收并蓄。青少年志向还不固定,读书重在积累,应求宽忌偏,要古今中外兼顾,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文章作品与文学作品并重,不可偏食一味,以免营养不良。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名著的选择》的研究表明: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前10部作品中,文章作品有《史记》、《庄子》、《老子》、《论语》、《孟子》、《韩非子》、《左传》、《荀子》8部,文学作品仅《诗经》、《楚辞》2部。这是中国文化的根。《中国新闻出版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也分为“虚构”和“非虚构”两大类。只向青少年推荐文学书,有失偏颇,实为误导。

由点到面。青少年主要生活在学校,学习的主要教材是课本。充分利用课本知识,由点到面,扩展开去,是推荐好书的捷径。由单篇到文集,如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扩展到《朝花夕拾》;由节选到全书,如读了《智取生辰纲》扩展到《水浒》,读了《孤独之旅》扩展到《草房子》;由作家此文到彼书,如读了《云南的歌会》扩展到《边城》,读了《日》、《月》扩展到《家》、《随想录》;由此作家到有可比性的彼作家,如读了朱自清扩展到叶圣陶、夏丐尊……这样顺理成章,学生容易接受。许多语文老师这样做,都卓有成效。

男女有别。处于青春前期的男孩女孩,生理、心理、思维都有所不同,阅读兴趣也有差异。男孩喜欢武侠、侦探小说,爱谈政治、军事;女孩喜欢言情小说、优美散文。爱谈生活、轶闻。应顺其自然,向男孩推荐《大卫·科波菲尔》、《约翰·克里斯朵夫》、《老人与海》等经典,向女孩推荐《悲惨世界》、《简·爱》等名著。有的老师利用青少年的争胜心理,让男女生“打擂台”,各谈读书体验,其实是让学生合作交流。

12.经典阅读——给咖啡加点糖 篇十二

一、感受古诗情境——《咏华山》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文包诗《25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本诗是宋代宰相寇准7岁时跟先生登华山即景而作的。它文字浅显直白,韵律和谐,气势宏大,情致昂扬(不愧宰相之才,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可与毛泽东13岁时所作的《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蕴伏帝王之气,即人民当家做主的信心与勇气)媲美。这是国文的精妙,国人的骄傲。

在这首诗的诵读中,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感受它的情境与气势,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坐着读这首诗,还是站着读这首诗?”有的小朋友喜欢坐着读,有的小朋友喜欢站着读,还有的小朋友喜欢站到椅子上读。然后,请愿意上台的小朋友抬头吟诵“只有天在上”,低头吟诵“更无山与齐”。抬头吟诵“举头红日近”,低头吟诵“回首白云低”。把天花板当做“天”,把坐在下面的同学当做“山”。小朋友们上上下下,读得情绪昂扬,意气风发。一个个俨然就是“小寇准”,乐而不疲。课后,把《咏蛙》推荐给小朋友诵读。

在吟诵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着那情那景那境,初步感受着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并被其吸引。如此乐诵之,他们必将对经典国文的诵读愈来愈有兴趣,对言语的感受力越来越敏锐。读本身是饶有趣味的,应该在品读中培养读书的兴趣与能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应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也正因为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有人提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二、把玩宋词韵味——《渔歌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9 词两首》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词,把玩词,让词走近现代学生生活。要让学生知道宋词由唐诗发展而来,格律逐渐宽松,语言逐渐自由。词可以读,可以吟诵,还可以歌舞。词又叫长短句,我们现代人可以填词,也可以作词。

1.感受韵律(对比发现)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是唐朝的一首词,也是最早的词之一。对小学生而言,它是个新鲜的文学体裁,新鲜就有吸引力。它与七言古诗很相似,因为第三句破七为三三,节奏更为活泼,吟诵起来更有韵味。为了让学生感受这一点,安插了以下两首很像七言古诗的词,让学生在对比中去发现、感受词内容与韵律的可爱。

《小秦王》 徐渭

风前烛焰片时红,马首西时马尾东。

两只鸳鸯睡不醒,一只相思愁杀侬。

《字字双》 王丽真

床头锦衾斑复斑,架上衣裳殷复殷。

空庭明月闲复闲,夜长路远山复山。

2.读出韵味(自由唱咏)

古诗词教学历来是情、意、背诵、默写,枯燥乏味,总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虽说文学要积淀,但对于小学生兴趣是关键。立足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拒绝雷同单一的教学方式,因文设教,让学生在每节课中有心动、有惊喜、有快乐。小学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古诗词的内容与情感,他们可以自主通过观赏插图、了解背景、情景扩写、展示交流等形式感受理解。教师应该给他们一些新鲜的、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东西,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在赏读拓展环节,安插两首来自现在女生跳橡皮筋时唱的歌词让学生自由唱咏:(1)“我叫/阿里/巴/巴,身高/一米/七/八。可怜/可怜/我/吧,给我/一身/泥/巴,叫我/一声/爸/爸。”(2)“春/春/春天/到,到/到/到我/家,家/家/家住/哪,哪/哪/哪都/有,有/有/有妈/妈,妈/妈/妈最/亲,亲/亲/亲骨/肉。”并告诉学生这也就是词,她从远古走来,走进了我们现代生活,是我们的玩伴之一。我们也可以把《渔歌子》唱成跳橡皮筋的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或自由唱咏:“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呀/不/须/归。”

玩词,拉近词与现代学生的距离,使诵读经典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唱咏中品味语言,在唱咏中习得文字,在唱咏中陶冶性情。只有让学生喜欢,经典著作才能成为他们的高级营养,才能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

三、演绎小说情节——《林冲棒打洪教头》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有个片段:“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小孩子喜欢“武打片”,对本文颇感兴趣。让他们边读边演,正中他们心怀。可当他们读到“把火烧天”和“拨草寻蛇”的招式时,卡住了,因为是武功招式,他们不曾拜过师学过武艺,当然不明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该出手时就出手,老师发话了:“看师傅这边来!”老师板书“拨草寻蛇”,并指着“拨”字问:“拨字的意思知道吧,拨草是怎么样的,能演一演吗?”学生们演示起来,姿势基本正确。师:“那拨开草干什么呢?”生:“寻找蛇。”师揶揄:“比武还找蛇?”生笑:“是寻找对方的弱点,把他打倒。”“对呀!现在‘拨草寻蛇’这一招明白了吗?”生:“明白了,那‘把火烧天’是怎样的?”“让为师教徒儿们一招吧。”师:“请大家从笔盒中拿一把笔出来当做棒,举起来,举高一点。”学生举棒过头顶。师:“对,再拿点气势出来。”学生们演示形态:怒目圆睁、咬紧牙关等。师:“就是这样,冲过去。”学生们边读边演,不亦乐乎。

在这个片段阅读中,教师引领学生入境入情,深入角色。学生边读边演,整个身心沉浸在言语表象中,与其水乳交融,尽情感受和领悟弥漫在字里行间特定的比武氛围和相应情绪。因为动作与神态的表演,“把火烧天”和“拨草寻蛇”的招式意味与文境便植入到学生的脑海之中。更因为动作与神态的表演,让学生的阅读欢动起来。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注意力不能持久,这是天性使然。小孩犹如八九点的太阳,生机蓬勃。我们不能抑制其旺盛的生命力,要顺其天性,顺学而导,丰富教学方式。明代著名教育家王守仁的“心学”思想认为,正确的童蒙教育应该考虑到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的心理特点,注意动静搭配,使儿童“趋向鼓舞,中心喜悦”,而 “乐习不倦”。经典阅读只有深受儿童喜爱,读有兴味,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更有效,才能开启经典阅读之门,让学生亲近经典,让语文学习走得更远。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启蒙,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经典阅读文章旨在开启学生乐读经典之门。如何给经典阅读加点“糖”,让学生乐于诵读呢?(1)感受古诗情境;(2)把玩宋词韵味;(3)演绎小说情节。经典阅读只有深受儿童喜爱,读有兴味,我们的教学才更有效,语文学习才能走得更远。

上一篇:平宁城学校少先队工作总结下一篇:道德评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