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舞蹈

2024-11-07

学舞蹈(精选8篇)

1.学舞蹈 篇一

论文 关键词:舞蹈学专业专业特色舞蹈技术课风格性与审美性理论性与实践性 论文摘要:舞蹈学专业作为一个舞蹈理论专业,具有不同于技术专业的教学 规律,其“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目前已不能适应舞蹈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重新打造,“量身定做”。

才民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应该以风格性与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将“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

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结果的考查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进行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建议,供关心舞蹈学专业教学改革的专家和同行 参考。

一、舞蹈学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定位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前身是1985年成立的舞蹈史论系在学院1996年的系、部调整中舞蹈史论系更名为舞蹈学系,下设舞蹈史论专业。经过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舞蹈学系舞蹈史论专业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正式更名为舞蹈学专业目前开设舞蹈史论专业方向。自85年学院开办舞蹈史论系至今已经培养出了85级、92级,95级、97级、99级等5届毕业生。

舞蹈学系在学院众多的院系中属于理论系舞蹈学专业本科 教育 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水准开设的舞蹈技术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课程设置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因而.对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基础的要求.生源多为普通高中出来的舞蹈专业特长生个别者为舞蹈中专生。舞蹈学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多从事舞蹈史论、舞蹈教育、艺术 传媒和艺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中,将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舞蹈 发展 的 历史 和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以及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四级 英语 水平:系统地掌握中外艺术史论、美学、心 理学 人体运动 科学 等社会人文科学和 自然 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强调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等等。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了更为广泛、全面的基础和素质。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必修课程为34门选修课20余门其中有5门必修的舞蹈技术课。由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使学生具有了较宽的文化艺术视野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从而也就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口这些毕业生可以从事舞蹈研究、舞蹈教学、艺术管理、策划、编辑秘书等。到目前为止,走上教育岗位的毕业生也为数不少有一部分教育行业的用人单位,由于进人指标有限,希望进来一个人要一专多能既能担负舞蹈理论课教学又能教舞蹈技术课程所以目前舞蹈学专业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艺校或普通大学中不但从事舞蹈史论教学,同时还从事着舞蹈专业技术课教学包括 中国 古典舞课中华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 现代 舞课、实习剧目课等。

二、舞蹈技术课的现状与问题

从最初的舞蹈史论专业到目前的舞蹈学专业在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除了开设大量的专业理论课之外同时开设了众多的专业技术课并且这些技术课程的选定呈现出一种全方位的布局突破了专业的局限,几乎涉及到各个舞蹈技术系的各门专业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课、中华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外国民间舞(近几届已取消)、现代舞课、编导课、实习剧目课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和掌握各种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表演技能创造了条件。

但是长期以来该专业舞蹈技术课的课程建设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目的和做法都不够明确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目前呈现出来的矛盾主要来自教材、课时和生源这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材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初这些舞蹈技术课的开设属于“拿来主义”的“直接引进“型教材均源自于各舞蹈技术系表演专业的技术课经过逐渐调整和不断压缩而形成今天的结果口这期间虽经历任教师的不懈努力已经向舞蹈学专业的需要有所靠拢但一直未能脱胎换骨始终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未能彻底脱离舞蹈技术专业的特征未能真正与舞蹈理论专业的特殊需要相接轨其教学内容以及由此决定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未能实现由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向培养舞蹈理论人才的方向转换.出现了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两张皮的局面。

其次在课时方面,如果说在开办舞蹈史论专业之初,“引进“型的舞蹈技术课教材还行得通那是因为与之相配套的课时量给予了时间上的保证。由于当时学院正处于由中专改制成大学的初期舞蹈史论专业的舞蹈技术课课时量和课程设置基本处于中专状态并开始逐步向大学状态靠拢那时的特点是课时总量多、相对于现在来讲舞蹈技术课比例大而理论课比例较小。以85年课表为例:中国古典舞课课时最多时曾达到432节(4节*18周*6个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360节【(4节*18周*4个学期)+(2节*18周*2个学期)】在这样多课时量的情况下,学生们的确从这些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虽然学生所接触的教材与中国古典舞系表演专业相比较为有限但在好的班级中,学生们所掌握的教材也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在他们身上同样可以看见地道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演和完整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完成。这些对于他们充实所学的舞蹈理论知识增加对舞蹈的感性认识甚至对拓宽就业门路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自2002年北京舞蹈学院教学方案改革以来根据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为了使舞蹈学人才培养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接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合理舞蹈学系在此后几年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不断地调整使之进一步脱离中专状态而更加符合大学本科和舞蹈学专业的教学规律。这一过程表现为课时总量逐渐减少,理论课的比例逐渐上升,技术课的比例逐渐下降,中国古典舞课、中华民族民间舞课、芭蕾舞课、现代舞课、实习剧目课的课时都不断地被缩减,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其课时目前减到,44节(4节*18周*2学期),而芭蕾舞课则为180节【(6节*18周)+(4节*18周)】与85年相比中国古典舞课课时减少72/3(288节)芭蕾舞课课时减少了1/2(180节)。在生源方面,由于该专业本身具有的理论专业的属性,决定了对教学对象文化基础的要求高于对舞蹈专业基础的要求。因而,其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普通高中理想一点的考生会有一点舞蹈特长和基础,而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或者说声称有舞蹈基础而实际上等于没有的考生也为数不少这一原因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在整体上水平不高,也使舞蹈技术课的训练必须从较低的起点开始。另外,有个别考生来自于舞蹈中等专业学校,经过 考试 文化课达到了分数线而被录取这一因素又使生源的舞蹈基础呈现出高低极不整齐的情况给以班级为建制的教学和训练带来难度。而由于课时的大量减少,又使由于生源问题造成的这两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呈现出来的困难越来越多问题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归纳起来在这些矛盾包括舞蹈技术课课程本身固有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专业理论性的矛盾、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包括由于课时不断减少而引发出来的教学形式和性质所需要的训练周期长与实际教学周期短的矛盾、教材容量大与课时少的矛盾;包括由生源问题而引发的课程难度高与学生基础条件差的矛盾、班级授课制与学生基础程度极不整齐的矛盾等等而其中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是一系列矛盾中根本性矛盾。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舞课进行多方面改革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矛盾化不利为有利,使教学更加适应舞蹈学专业的特点与规律显得日益迫切。这就是本文撰写的目的,也是下一节所要探讨的问题。

三、对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对舞蹈学专业各门舞蹈技术课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对舞蹈学专业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思考围绕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应该上什么内容、应该怎么上这几门课”的问题.在本节当中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十分必要。根据国家“培养素质全面、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方针根据舞蹈学专业“培养出能够从事舞蹈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传媒编辑工作以及推展全民舞蹈教育的高等专业人才”和“学生必须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市场对“一专多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舞蹈学系历届和未来的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去向舞蹈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国古典舞、中华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编导和实习剧目等舞蹈技术课程。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意义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的内容在掌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同时增加他们的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专业素质.获得对舞蹈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进而提升其理论认识,为其日后所将要从事的舞蹈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的的明确是核心问题。

首先要从培养目标出发这是舞蹈学专业如何进行舞蹈技术课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舞蹈学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是为了培养舞蹈理论人才而非培养舞蹈表演人才.是为了培养理论工作者而非演员这是与其他专业开设舞蹈技术课在教学目的上的本质区别。具体而言,各个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对身体能力和技术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舞台表演能力口舞蹈学专业开设这些舞蹈技术课的目的首先是通过以风格性和审美性为主的教材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舞蹈表演能力的同时通过切身的训练体验加深了解各舞种之间的区别认识各舞种的传统渊源、文化底蕴和审美规范。

另外考虑到“要求学生掌握舞蹈训练的基本规律和技能”的培养目标考虑到毕业生有可能走上教学岗位所以这些课的另一部分目的就是在训练的同时,也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教学法获得相应的教学能力,让那些有志于毕业后从事这些舞蹈技术课教学的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和教学法的初步掌握将来可以满怀信心地走上工作岗位。

(三)教学任务的选择是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应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的的要求二是客观条件的可能性。首走是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应使学生在对动作教材完成掌握与对教材内涵的认识理解之间达到一定的平衡既重视它的实践性也要重视这些课的理论性,避免把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上成纯技术课而忽略了教学目的完整性。二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已经使这些课程不可能保证在教学功能上的完整性。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学生身体条件差、专业基础弱、年龄偏大、水平不整齐以及这些限制条件与本课的教学周期短、课时少这一现实之间形成的突出矛盾使得该专业的中国古典舞课不可能具备通常意义上的基训(基本功腿功、技巧)加身韵的教学功能以前的基训、身韵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

鉴于以上分析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的选择方面必须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取舍得当。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r把教学方向调整到体现各门舞蹈技术课精华的风格、特点的训练上来,紧紧抓住代表风格特点这一核心内容作为重点,舍弃那些矛盾突出和不切实际的纯功能性的身体条件训练任务。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由于中国古典舞身韵部分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只要学生把身韵教材掌握好就可以达到从根本上认识和了解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目的。

因此概括起来说舞蹈学专业的舞蹈技术课教学任务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为核心,使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根据需要配合以密切相关的能力和技术训练将这些课的“练功”功能降至更恰当的位置。这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必须也是客观条件限制之必须这样才能做到从需要和条件出发、使教学安排目的明确 经济 有效。

(四)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决定教材内容的选定。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规定教材的选定和组织,舞蹈学专业的技术课教材的选定和组织应该是围绕具有风格性和审美性训练意义的教材而展开。以中国古典舞课为例从总体上讲,教材的选定应围绕身韵内容展开教材可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基本能力,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活动幅度和控制能力包括指、腕、肩、腰、髓、踩、趾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和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二)基本技术,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身体各部位的准确位置和身体各部位的单一运用技术,包括基本的手型脚型、基本的头眼手脚位置、动律元素、单一手臂动作及单一头眼步法的运用。(三)综合运用指围绕身韵内容训练各种单一技术的复合运用和综合运用,包括复合手臂动作、复合步法和各类型的综合性组合。

2.学舞蹈 篇二

1、明 确培育目标 , 科学调整教学内容 , 改进体育舞蹈教学

1.1、借鉴芭蕾形体训练课内容

体育舞蹈的锻炼特征之一就是充分显现人体美, 不论是单一动作、组合动作、旋转姿态等, 都对身体的柔韧度、伸展性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 而该类舒展性的动作会给人带来美的体验, 体育舞蹈需要的身体素质能力是以形体训练为基础的。大学体育舞蹈的设立对象主要是大一或大二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大都没有体育舞蹈经验, 在身体的柔韧度、延展性等方面的基础功底也较缺乏。此外, 体育舞蹈是由多元化的舞蹈种类组成, 学生的舞蹈常识匮乏导致其做出协调性、准确性、优美的舞蹈动作的难度大增。为了培育学生的舞蹈能力, 必须调整教学内容, 将芭蕾舞的教学内容融合到教学中, 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

1.2、重视交谊舞的脚步和套路的训练

将交谊舞步的元素和动作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学习对象, 通过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准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从而合理化创建和编排适合学生的交谊舞教学方法。在教学上, 老师应使学生重视基础动作, 特别是对基本单元素的练习, 要循序渐进, 切忌快速教授。

1.3、合理安排基础理论课的教授

学生通过对体育舞蹈基础理论课的全面学习, 可以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将理论知识用于舞蹈技巧的训练中, 所以教授基础理论知识是大势所趋。体育舞蹈理论基础课程主要包含:体育舞蹈基本知识、基础技巧、创写和编排、乐理学识等等。理论课的教授不但能使学生拥有全面的理论知识, 还可陶冶学生, 培养其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1.4、注意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老师应激励并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 并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进行合理运用。

第一, 重视学生课外活动, 通过举办体育舞蹈竞赛等形式, 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第二, 在教学课程中, 要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来解决抽象化的体育舞蹈概念, 并打造健全的网络体系, 让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交流与学习来学习舞蹈动作, 使学生能更直观、更方便地掌握动作要领。

2、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和改进途径

2.1、示范法和讲解法

老师通过展示准确的、柔美的体育舞蹈动作, 使学生在观察和临摹后形成自身对动作的理解, 使学生明了动作要领和技术技巧。老师主要讲解的内容包含:口令的讲解、动作的示范、连接的提示等等。对于不是舞蹈专业出身的学生, 示范法相较于讲解法更科学、更合理。老师的初次准确示范会使学生形成对标准舞蹈动作的印象, 同时会对体育舞蹈的风格特征、音乐节奏、转体速率、角度等方面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讲解法主要是帮助学生对动作要领进行吸收, 进而加深学生对舞蹈风格的感性认识, 特别是对舞蹈的连接技巧、易产生的失误、转体、节奏等内容应进行详尽的讲解。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应用语干练、清楚明晰、直观练达, 在示范过程中应针对示范内容的差异性, 明确讲解的重点、难点。体育舞蹈的正确示范和讲解可提升教学质量。

2.2、领 带法

在展开元素动作和套路的教学中, 老师应注意用带领法引导学生做出优美的舞蹈动作,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带领法教学有着相当大的助益。老师在带领教学中, 应结合讲解难度系数高的动作及其细节, 使学生“眼到、手到、心到”, 在掌握体育舞蹈的精髓的同时, 在短时期内纠正自身的错误动作, 再通过持续的训练逐渐形成干练、准确的舞蹈动作。而在练习过程中让舞蹈水准高的学生带动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 使其在交流中不断进步, 有助于学生迅速掌握技术要领。

2.3、分解法和完整法

分解法是指将复杂的动作简单化, 并将其细分成单一的动作和小组合, 甚而将单一动作分成若干个环节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其特征是简化教学流程, 而通过对分解动作的学习有利于掌握动作要领。这是对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一种改良和进步。

完整法是指将动作复杂的体育舞蹈动作通过重复不断的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优势是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动作概念, 并打造属于自己的舞蹈学习模式。

2.4、念 动法

念动法是指学生有意识地、系统地在头脑中重复动作要领, 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有效。通过在头脑中对动作不断重复和演化, 使动作部位产生肌动活动, 有助于加强对正确动作的印象、培养正确体育舞蹈动作。这样, 既节约了学习时间, 又节省了体力, 并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改进。

(1) 自由训练。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在脑海中重复自己学到的体育舞蹈动作。

(2) 依据老师的命令、动作名称、连接提示等 , 保障动作的准确性和顺畅性。

(3) 将音乐和动作完美结合。

学生将念动法和音乐有机结合, 在掌握音乐格调、节奏、特征的同时展示优美的体育舞蹈动作。

(4) 擅于观察。

学生可通过观察老师和水准较高的学生的示范性动作, 在脑海中重复动作, 并纠正自身的错误动作, 加强对正确动作的理解, 提升动作的完成度和优美程度。

2.5、启迪诱导法

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教学任务, 因此采取启迪性教学方法很有必要。老师通过对学生的服装和打扮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先天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 要极力克服胆怯等心理问题, 同时老师应对其给予肯定与激励, 增加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此外, 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分组练习和表演, 互换舞伴进行学习, 这也是大学体育舞蹈教学改进方法中应有的合作式教学方法, 它可以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和积极性。

3、在体育舞蹈教学改良中 ,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

笔者认为, 组合套路动作自动化是“舞蹈意识”的基础, 对整体动作的准确定义是学生能够正确应用舞蹈技术要领并呈现出体育舞蹈的美。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每个动作的运行线路、用力部位、时间、角度、节奏等进行教授, 并且要让学生体验到舞蹈动作的寓意, 在重复练习中加强学生对体育舞蹈动作的印象, 并重视技巧的养成。体育舞蹈中不同的舞蹈风格、配乐演奏、感情表述等都呈现出了我国不同民族的不同的特点和生活作风。唯有全方位理解体育舞蹈的寓意和风格后, 才能顺畅地完成规定套路中的动作, 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自主化。在此前提下, 体育舞蹈才能呈现出其涵义, 这也正是体育舞蹈意识的体现。

4、打造科学化 、激励性强的考评系统

因为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发展水准是千差万别的, 假如采取一致的教学评价标准, 就会挫伤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 并形成不良影响。所以, 在设立科学的评价系统的同时, 必须参考学生平日的考评表现、学习效率等元素, 并对学生的舞蹈修养和整体素质进行评价, 从而体现出评价系统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5、结 语

当今社会,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显著提升,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对健康的渴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 学校体育也加快了发展脚步。体育舞蹈尽管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体育项目, 然而在高校体育中却有着较高的地位。因此, 我国应提升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 充实师资力量, 任课老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 力争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过程中, 扮演关键的角色。大学应聘任一部分专业的体育舞蹈老师, 强化其培训力度, 从而在教学中使学生受益。相信在不远的未来, 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会得到显著提升, 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会越来越高。

摘要:本文将在实践的基础上, 通过解析现代大学体育舞蹈的特征和发展状况, 进而讨论体育舞蹈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在大学体育舞蹈教学改革中, 要权衡多方面的元素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 适当调配教学内容, 并采取公平性较高的考评方法, 对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进行改进。

关键词:大学,体育舞蹈,教学,改进

参考文献

[1]汪阳帆, 杨珊珊.大学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途径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 (19) .

[2]朱萍.网络课程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 2011, 10, (30) .

3.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初探 篇三

关键词:舞蹈学研究生 素质教育 创新

自国家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后, 素质教育理念已普遍被我国教育界所接受,加强素质教育的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和各级院校的高度重视。然而,研究生的素质培养究竟应以怎样的模式进行,如何结合舞蹈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积极地、创造性地推进素质教育,丰富舞蹈教育的内涵是舞蹈学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舞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化倾向”的现状

首先从观念上,“研究生教育”可以有不同的定位:可以导向学术研究(即学术型研究生),也可以偏重于培养较高级的实用型人才(即专业型研究生),但不论是哪种培养定位,它都和本科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进入新世纪,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的转变,全国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缓解了我国高级人才短缺的难题,同时也招致“就业难”“质量滑坡”的指责和非议。而近年来我国舞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才刚刚起步,人们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更是不够深刻,许多院校仍用本科生的教学模式来规划研究生教育,使得研究生教育较多停留在本科水平上,甚至在思想政治及心理上的关怀还不及本科教育,根本无法适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生”这一命题。为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从以下两个大方面做好工作。

二、德育教育是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首要

所谓德艺双馨,德字先行。舞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把研究生造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舞蹈人才。该目标规定了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仍是“德育为首”,即必须培养研究生高度的社会觉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的组织纪律。

(一)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目前,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在研究生教育的认识上還存在偏差,对研究生的教育教学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很多人普遍认为,通过研究生考试的研究生们本身已经具备了很高的素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专心学习,在学术领域上再上一层楼,从而忽视了对研究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尤其是经过近十年的研究生扩招,现在的研究生素质良莠不齐。在社会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有的研究生功利思想严重,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有的人甚至功利地认为考取研究生只是为了一纸文凭。这种价值观、人生观的偏离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亟待我们去引导、去教育,从而推动研究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加强学术精神教育

研究生教育自产生之初便是以培养科研能力为目的。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尽管研究生的培养形式不断变化,培养类型不断丰富,但科研能力培养作为反映其根本性质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属性,并不因为研究生教育的形式、类型而发生改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研究生心里只是想着取得一纸文凭而已,缺乏一定的学术精神,没有脚踏实地地投入到学术研究当中。具体表现为:(1)缺乏诚信意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事件层出不穷;(2)急功近利,只以毕业论文通过为学习目标,对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关注;(3)缺乏团队意识,生活纪律涣散,其中不少舞蹈学的硕士研究生热衷于做生意、打工等。因此,加强舞蹈学硕士研究生学术精神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并且势在必行。

三、培养开放的创新思维是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标。“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但在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舞台实践能力等各项能力的调查评价中,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研究生的这些能力都处于“一般”水平。因此,正视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加速培养创新型人才,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是我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

(一)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舞蹈培养模式往往单纯地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忽略了对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际上,研究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应以科学意识为先导,以科学的态度探索未知,坚持质疑精神的品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盲从。为此,我们应以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会”为起点,引导研究生主动思维,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气;鼓励研究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进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克服对导师的依赖和盲从。

(二)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和自我开发的潜力是衡量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硬性指标。所谓创新能力主要是指新信息的获取能力、知识重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再认识能力。对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则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科学研究能力。主要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思辨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评价能力等等。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开放的视野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2)实践能力。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教学实践、演出实践、社会实践、田野调查等。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从而为舞蹈理论的研究提供新方法、新途径,使研究生的内在价值得到显化、外化。鉴于此,学校应立足课程设置、实践管理等方面建立一套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体系,全面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研究生素质教育作为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要想切实提高,需要学校、教师从德育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抓起,为研究生的科学、全面发展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为这一目标不懈努力吧!

(责编 张晶晶)

4.学舞蹈作文 篇四

怎么学呢?就是从基础开始练,慢慢提升难度,比如说从双手翻跟斗,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十分费力,就在我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了一个新动作,名叫“前桥”,每次我看别人做都会吓得脸部发白。

回想到以前一进门就哇哇直哭的我,到现在已经非常的勇敢了,就算做再难的`动作,对我来说也是轻而易举,轻轻松松了,就算是对我难度最高的连翻,我都能成为班级的第一名。

老师的水平很好,经常去参加各地演出,那些选手能做出各种你难以想象的动作,想想都厉害呢!

舞蹈室的条件不用说,非常的好,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人多,还很吵闹,有的哭,有的跟前台工作人员因鞋子大小问题而吵架,还有的在聊天,像个大集市般热闹,让人不能好好安静一下。

5.舞蹈学自荐书 篇五

尊敬的领导: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自荐材料,为一名满腔热情的毕业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是***大学舞蹈系**级舞蹈学专业的一名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即将走出校门,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未来事业的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我从小喜爱文艺接受艺术熏陶,经过两年的舞蹈培训,在学校中有过专业的舞蹈训练,现今又在西华大学大学接受了四年舞蹈教育专业训练。在这六年中,我所学习的有芭蕾、现代、民族民间、古典、外国代表性、编导等舞种。在多位老师的精心培育下,使我成为一名集舞蹈编创、教学、表演三合一的综合素质人才。我能够把课堂上所学的专业及理论知识很好地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大学四年,是我不断进取、逐步完善、充实自己、开拓奋斗的四年。

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我相信机遇和挑战并存,有付出就有收获,年轻的我渴望挑战,勇于拼搏!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激情和信心。但我的未来需要你的支持和厚爱。恳切盼望您的详考、慎虑,使我与贵校共进步、求至善。我坚信您的正确领导和我的努力奋斗会使贵校的明天更加辉煌!殷切期盼您的佳音。

祝愿贵校桃李满天下!

此致

敬礼

6.学舞蹈作文500字 篇六

胖青虫路过树下,正好一片树叶掉了下来,胖青虫觉得这片树叶非常漂亮,落下时的姿态也很优美。于是它尝试做了一下说:“这个也好简单啊!”又继续往前走。

胖青虫又走到花丛边,看到一只只蝴蝶在花丛里上下飞舞。胖青虫觉得蝴蝶的舞蹈也很忧美,它也想尝试舞一下。于是,它又模仿蝴蝶的舞蹈。不厌其烦地练呀练呀,终于学会了蝴蝶的舞蹈翩翩起舞在空中飞翔,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它觉得自己很有收获。

胖青虫又来到了小河边,它看到河水涓涓流淌,既清澈又明亮,荡漾起一圈圈地水波好美。胖青虫又尝试做了一下,但觉得这个好难做呀!它想放弃,可又想:不能让它们再嘲笑我。不管多难,我都要努力做出来!它一遍一遍,费了好大力气才学会了水波的舞蹈,开开心心地走了。

胖青虫又来到了碧绿的草坪,它抬头一看,天上的鸟儿正在自由的飞翔,多么快乐,多么洒脱,它也很羡慕。就继续学习鸟儿的飞翔,这回它学了一小会儿就学会了。它心想:这回我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就再也没有小伙伴会笑话了,它开心地回家了。

7.试论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 篇七

关键词:舞蹈学,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合理性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相继开设了艺术类专业, 其中包括舞蹈学专业。目前, 我国高校舞蹈学专业的办学规模呈发展之势, 并引发了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全面改革, 尤其是在这场教育改革中, 对于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 又成为舞蹈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课程设置是高校普及教育的根本保证。由于办学时间较短, 舞蹈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舞蹈教学提供思路和框架, 以便于舞蹈教学科学地管理与评价, 我认为应根据其培养目标, 结合舞蹈系学生的特点, 应用科学方法, 经过反复的实践、调研等来完善课程设置。因此, 如何优化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成为重要问题。

一、合理的课程设置在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办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界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为培养具备能从事中外舞蹈史、舞蹈理论的研究、舞蹈教学以及编辑等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 我国普通高校就此相继开设了舞蹈学专业, 舞蹈虽是一门古老的艺术, 但舞蹈学却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学科, 舞蹈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上的舞蹈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舞蹈史、舞蹈原理、舞蹈的创作方法以及舞蹈美学;广义的舞蹈学除以上内容外还包括舞蹈社会学、舞蹈心理学、舞蹈体育学、舞蹈教育学、舞蹈管理学、舞蹈评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课程设置, 通常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机构关于课程安排的方案, 包括开设哪些课程, 在哪一学习阶段开设以及开设的时间等, 以便学校或有关机构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它反映了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同时它还是教学计划的核心, 是办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结合体, 合理的课程设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思想且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层次起到直接关系的作用。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今天, 舞蹈课程设置必须要完善合理性, 必须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总体构成进行优化, 使各类课程互相渗透、互相吸纳、互相启发, 从而使学生广涉博猎、融会贯通, 全面提高。因此, 合理规范的课程设置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且在高校舞蹈办学中发挥了科学管理与评价的作用。我们应当肯定的是, 课程设置在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还应思考如何设置舞蹈学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使得舞蹈学专业在高校中能够变得更为完善和理想。

二、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结构不合理

所谓“课程结构”, 是指在学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这种形态的形成以既定的课程目标和各类课程固有的价值为依据, 以此所确立的课程结构明确了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差异和比例关系。所涉及到的是从课程培养目标到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课程的展现问题。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都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结构是通过课程设置体现出来的。课程结构的确立是课程设置与开发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环节

1、专业课时量少

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学生中, 有绝大部分来源于普通高中, 他们在入校前未受到过系统专业的舞蹈训练, 舞蹈艺术素质大部分较差, 进校时已经年进20周岁, 骨骼发育也基本定型, 身材柔软度明显不够, 这就更需要大量的基础课程, 而学校公共课程设置比重较大, 专业课程设置比重相对缩小, 作为基础薄弱的舞蹈学生, 每天应该达到4小时以上的基础训练就更难以实现, 教学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2、课程内容单一

在现阶段普通高校中舞蹈课程大体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基础训练和民族民间舞蹈。但是就这两方面来学习舞蹈, 太过于狭隘了, 作为适应现代社会综合性人才的艺术教师要求来说, 仅仅掌握最基本的两方面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当要加大舞蹈课程的内容。把舞蹈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相结合, 学习一定的创编手法, 着重学习适应中小学生的舞蹈组合和成品, 为中小学校培养具备一定舞蹈教学的创作能力和教研能力的艺术教师。

当然, 舞蹈课程时间和内容是相铺相成的, 内容的多少决定着时间的安排, 有了时间的保证才有内容上的充实, 因此, 这两个的不足之处必须结合起来解决的。

(二) 课程设置缺少特色

新一轮课程提倡的是特色化、个性化, 就各校而言, 特色学校之特色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特色课程。在现阶段开设舞蹈学专业不久的部分高校中, 由于办学时间不长, 经验不足等原因, 在课程设置方面喜欢效仿舞院之类专业院校, 普通高校的舞蹈学专业的学生和舞院专业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素质和自身条件上都有差距, 加之各地软硬条件各不相同, 各院校教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也不一样, 把舞院的课程体系生搬硬套到普通高校中, 不仅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而且学校专业办学也失去特色和创新意识。

(三) 重点不突出, 专业性不强

“一专多能”是我国高师舞蹈专业的基本教育目标, 可教育实际结果却是毕业生具备“多能”, 但“一门多专”的专业性不强, 大多表现在以下方面:舞蹈技能技巧不足;舞蹈理论基础薄弱;舞蹈创作能力不强;舞蹈教育实践较少等等。这种课程内容繁而杂, 重点不突出, 专业性不强等现状与专业课程设置不无关系。

三、关于高校舞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思考

(一) 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在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 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对于现行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是优化课程结构。关于这一点, 我们首先对专业课程结构进行调整, 要明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 其次对专业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整合让课程服从学科定位, 更好的进行课程设置, 注重学生小学以致用。因此, 在优化整合课程结构的同时, 也要认真对待课程设置, 两者是相铺相成, 以下是我觉得可以在课程设置中改革和实施的设想

1、调整专业课程比例

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4年制本科的专业课程主要是:舞蹈评论与写作, 民族民间舞、古典芭蕾基训、舞蹈解剖学、中国古典舞基训、现代舞、中国舞蹈史、西方舞蹈史。而这些专业课程中, 并不是每一门都有开设到, 即使课程设置到了, 也无非是蜻蜓点水, 学点皮毛而已。学生入学进校时的“学”过渡到毕业离校时的“用”, 其中需要具备大量的舞蹈理论知识、基本功训练、编排创新能力等。因此, 我认为在课程设置中应当重视专业素养和技能上的培养, 适当地增设专业课程, 删减用处不大、专业性不强的公共课程。

2、增设必要舞蹈理论课程

舞蹈学的课程设置必须以舞蹈理论和舞蹈技能实践相结合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培养专业化舞蹈人才, 更要突出复合型艺术通才, 向多元舞蹈学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舞蹈艺术理论的基础知识, 还要掌握舞蹈艺术相关的艺术学科知识, 全方位了解舞蹈学专业, 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针对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来讲, 学生在一年级时舞蹈基础较弱, 应把芭蕾基训作为基本功的训练课程, 并开设如《西方舞蹈史》这样的舞蹈理论知识课程,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提升其专业水平。安排《中外舞蹈作品赏析》等课程, 让学生了解掌握舞蹈的含义和审美特征, 体会这些作品在表达思想情感、进行人物塑造、气氛渲染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进而了解舞蹈作品的题材与主题、结构与布局、人物与情节、动作与语言、环境与氛围以及作品的内容与形成美、作品的意境创造、舞蹈与音乐的关系等等, 养成学生分析研究的习惯, 从而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 依托本地民族文化资源增设的舞蹈选修课

于平博士在《高教舞蹈总论》中提到:“课程设置是办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结合部;优化课程, 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和课程总体构成的优化, 从办学结构角度来看课程优化, 首当其中的是继续扩大选修课比重, 其中重点提到安排专业选修课, 使学生真正部分地设计自己的专业技能结构。我认为在舞蹈学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这一块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学校采取各自资源和特长开设相应类别的专业选修课。”[1]例如, 我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在这块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上,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因此, 我校可以充分利用地域资源, 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等, 在课程设置上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弊端, 既充分发挥了我校地域特征的优势, 办出我校的教学特色, 又继承和发扬了当地民族文化, 还实现了学生与社会现实和文化历史发展的联系, 让学生接触社会、关注社会、了解民族文化、关心民族文化的发展、关心社会的发展、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 突出重点, 构建课程模块

舞蹈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舞蹈专业, 它可以培养出舞蹈编导、教育、表演等人才, 由于社会竞争就业压力较大, 为了重点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舞蹈专业人才, 有的学校实行分流式教学, 制订了课程模块设置方案, 所谓课程模块, 是指通常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 围绕某一特定主题, 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设计的相对完整, 独立的学习单元。即让学生在一年级都学习同样的专业内容, 到了二年级时根据自身能力特点和学习兴趣来选择发展方向 (表演、教育、编导或舞蹈理论研究者) , 例如广东海洋大学 (原湛江海洋大学) 中歌艺术学院, 学生一年级都学习同样专业知识, 二年级学生从舞蹈教育、舞蹈编导、舞蹈表演, 通俗四种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学习。重组后的班级的教学方向和教学任务的不同, 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和课程, 以及教学的进度和要求也应有侧重, 特别是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选择是教学方向的具体体现, 如同样是古典神韵课程, 编导班、表演班、教育班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所差异, 会根据学习对象在内容、学时、要求、方法上有不同的安排, 不可能千篇一律的生搬硬套。而对重点培养方向的专业课程, 在设置上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开设和安排。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 开办丰富多彩的课程, 为学校有特色地发展创造条件。学校可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 结合学生的兴趣, 开设若干选修模块, 模块的设置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 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 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但目前只有少部分学校能做到, 因为这样涉及到课程的设置会更为广泛和全面, 对于初次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

因此, 在不能分流或具体定位的情况下, 着重与全面性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当然也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及社会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例如,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专业舞蹈教师十分紧缺, 大都是让该校的音乐教师授课, 既不专业也不能示范到位, 让儿童舞蹈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针对这种社会现象, 应该在中小学配置专业的舞蹈教师, 重视对幼儿、少儿舞蹈素养的塑造。因此, 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重视编创课的学习, 针对儿童舞蹈进行创编, 研究中小学阶段的基本功训练方式, 并及时总结和创新, 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向社会时把握住机会, 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 普通高校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是需要多方面努力的, 虽然现在还有一些制约因素, 比如师资力量、教学经费、教学设施等, 但还是大有可为的, 尤其我国整个高校舞蹈专业办学规模呈发展之势, 舞蹈课程设置不断的改革更新, 对于高校的舞蹈学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 我所试论的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 其目的就是总结认识课堂教学的规律, 从中寻找更好的教学模式, 为舞蹈教学提供一点思路, 以培养出更多的合格舞蹈教师。

参考文献

[1]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9

[2]周宏.课程改革发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10

[3]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2.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法组织.音乐教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

[5]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4

[6]张琳仙.中国舞蹈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8

[7]隆萌培、徐耳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7

[8]王海英.舞蹈教育的世纪回顾与展望[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12

[9]杨仲华、温力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3

8.学舞蹈 篇八

关键词:舞蹈学专业;基础钢琴教学;现状;目的

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密不可分的,即使是没有任何音乐音响的舞蹈也有着内在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音乐可以说是舞蹈的灵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于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未来更多的会从事中小学的音乐舞蹈教育工作,这时钢琴就是一门必须掌握的技术技能,掌握好钢琴基本演奏技能是可以为他们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而保驾护航的。出于这种考虑,在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的同时。舞蹈专业学生的钢琴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同时这也是长期舞蹈教学活动中对于舞蹈课堂训练与钢琴音乐教学上的经验积累。钢琴演奏是训练演奏者头、眼、心与整个手动作密切协调配合的过程,要求做到手弹、眼观、意会,用心去体会、追求作品所包含的丰富的音乐内涵,这其实和舞蹈训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而大学阶段的钢琴学习对于舞蹈学生来说不应该仅仅处于附属地位,应使学生认识到钢琴基础课程并不止步于单纯学习弹奏技术、音乐技巧和基本乐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对各种类型舞蹈音乐风格表现的掌控能力。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还能帮助他们在舞蹈训练课堂上更好的将音乐与舞蹈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舞蹈课堂训练的目的。近几年来,许多高校通过数码钢琴进行的钢琴课程教学对舞蹈专业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收获,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

(一)现阶段舞蹈学专业基础钢琴教学的现状

普通高校培养的舞蹈专业学生大多数还是会从事舞蹈教育事业,这其中一大部分将会工作在中小学校里。而在这些中小学校里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舞蹈专业的老师,更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与正规的舞蹈学院培养出的“高、精、尖”舞蹈生应该是有所区别的。这个“一专多能”是指需要舞蹈生既有舞蹈专业的技术技能,又有一定的音乐教学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能弹、能跳、能唱”。但是就拿笔者所在学院舞蹈招生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的舞蹈学生高考前没有受到较系统的音乐方向相关教育,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学过乐理、视唱练耳等等相关的音乐学科,因此集体表现出音乐基础理论差、音乐综合素养不够等等的不好现象。拿笔者接触的很多舞蹈专业学生为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刚进入学校时对于课堂上的钢琴伴奏音乐是非常陌生的,有的同学甚至分辨不出2/4、3/4、4/4等节拍的区别,导致舞蹈教师出现了上课进度缓慢、课堂教学效果差等情况。其次舞蹈专业学生的个人音乐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同学的学过几年的钢琴,而有的同学却都没有接触过五线谱,这也导致出现了同一个老师在一个课堂上同时教出“好学生”和“坏学生”的窘况,因此舞蹈学基础钢琴课的开设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完善舞蹈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现在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普及了这门课,但是舞蹈专业的钢琴学习时间、学习计划、教学目的等等各个方面与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相比是需要区别对待的,舞蹈专业的钢琴教学不仅要学习钢琴演奏技巧,也需要将这一课程学习服务于舞蹈课堂教学内容,应该更多的从舞蹈音乐类型、舞蹈风格这些地方去把握钢琴教学内容,这样既学到钢琴技巧又兼顾了舞蹈课堂的音乐训练目的,也才能为提升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而做出努力。

(二)舞蹈学专业钢琴基础教学目的

随着普通高校教学大纲内容的不断完善,很多钢琴教师意识到普通高校里的钢琴基础课教学不是培养钢琴专业人才,而是培养从事各种类型、层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企业文化生活组织者等等的音乐人才。作为舞蹈学教学课程之一的基础钢琴课程是建立在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体系下的,那么相对来说其教学内容要与音乐学的基础钢琴教学内容是有所区别的,不能依葫芦画瓢的仿照音乐学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因此,要求我们根据舞蹈专业教学目的等等实际情况,详细规划舞蹈专业钢琴教学应达到的演奏曲目水平、演奏技巧的能力、乐理知识等相应的程度。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就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舞蹈学生的专业基础特点及钢琴教学的规律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具有舞蹈专业特色钢琴教学的课程内容,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对乐曲整体风格的把握。同时作为课程内容之一的课程组织方式、教学手段也要相应的进行改革。比如有的高校把舞蹈学基础钢琴课的学习放在了大二期间,并且仅仅只是学习一个学期,这就很难达到开设钢琴基础课程的目的。

优美的钢琴音乐可以帮助舞蹈专业学生培养敏锐的音乐感、掌握灵活多变地节奏、感受轻重缓急的节拍变化,有助于他们把各个舞蹈元素、组合短句,以及各大舞蹈语汇与音乐完美的连接起来,让他们跳出优美的舞蹈,使舞蹈富有无限的魅力和高度的艺术性,带给人美的享受。而在普通高校进行的舞蹈专业钢琴课程改革,是为达到培养基础扎实、技能全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这一目的的,它必将完善舞蹈专业教学体系,改善舞蹈课程教学质量,为培养出合格的“一专多能”的舞蹈人才保驾护航,也使这些来自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毕业生今后能够尽快独立地适应工作需要而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慧、侯杰、唐寅玲 论舞蹈专业开设数码钢琴课的意义——记吉首大学开 设舞蹈数码钢琴课的重大举措 【J】 怀化学院学报 2008.3.15

[2]丁妮 舞蹈专业开展钢琴教育的现实意义【J】 大众文艺 2013.9.30

[3]李松珊 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开设钢琴课程与相关音乐基础课程的探讨与 研究【J】音乐大观 2014.10.15

[4]唐寅玲 专业基础钢琴课的教学现状与对策 — — —以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例【J】 吉首大学学报 2009.09

上一篇:考研时政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看点下一篇:转租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