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精选8篇)
1.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篇一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说过“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2)校本教研的概念: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教师个人----自我反思、教师群体----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
(3)自修反思式教研——自主发展 找到自己。别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别人培养出来的。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接受必要的外界要求和指导,但主要以自修和经常反思为主的一种学习研究方式。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艘航船。那么这个载体该怎样打造,这个平台怎样搭建,这艘航船又该驶向何方呢?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4)建议教师读的书: l 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l ·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l ·读中学生的书——走进学生心灵。l ·读人文书籍——开阔视野。l ·读无“字”书——采撷课程资源。
2、课题研究的特点: l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l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l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l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l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l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l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l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化)。教学相长
l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积累、沉淀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打造教育品牌凝结教师思想,锻炼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发展实力的提高;
5、课题研究的类型和方法(1)课题的类型
按研究目的分: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
按研究深度分: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预测性课题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属于应用研究
中小学教科研类型是一个多维结构体系,按研究的领域划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 开发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关于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一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应用的是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践效益。中小学教科研操作方法:可以分为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两种。群体研究包括:专题研究、教学片段。个体研究包括撰写案例、撰写论文。学习理论——实践探索——积累经验——总结提高。
6、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l 缺乏研究意识; l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l 不知道如何下手;
l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l 功利主义严重。
7、中小学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基本策略: l 不可不做,不可多做; l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l 化繁为简,化虚为实; l 立足实际,超越实际。8.课题研究的目的
(1)从课题研究的目的看——求真和求善 求真
追求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追求教师的不断提高
追求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不断提升 求善
出经验
出理论
揭示规律:从未知到已知(教育工作是从已知到落实)
(2)从课题研究的工作方式看——是解决问题 为什么做这个课题(发现、提出问题)这个课题做些什么(确定研究的内容)怎样做这个课题(研究措施:)打算取得什么效果(研究目标:)怎样证明效果(评价标准、工具、方法)(3)从课题研究亮点的角度看——是创新 新的发现(没有的)
补充出新(不详的)
完善出新(不全的)
纠偏出新(不对的)
不做无用功,不搞简单重复,避免低效、无效劳动。
(4)从强调课题研究成果物化角度看——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运用 全面收集资料的意识 提炼分析资料的意识 成果的物化意识——出精品: 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人精我新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l 定义: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
l 基本步骤: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文献研究:
l 定义: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l 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
l 步骤: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3、经验总结:
l 定义:教育工作者通过总结、归纳教育经验和教训,结实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l 步骤:确立总结对象→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 撰写总结报告
4、案例研究
l 定义: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
l 步骤: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 →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5、实验研究
l 定义: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
l 步骤: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 →开始实验 →进行后测 →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撰写实验报告。
6、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narrative action research),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叙事研究的特点:
(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所谓质的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的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2).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
(3).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
叙事研究的内容
(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叙事的主要类型
(1)“教学叙事”:是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
(2)“生活叙事”:是关于教师与某个或几个学生交往的生活故事,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师生关系或学生生活的案例。
(3)“研究叙事”:教育研究、论文研究、资源开发实践等过程中的思考体会。
案例的基本要素(1)标题(2)引言(3)背景(4)问题(5)问题的解决(6)反思与讨论 案例评价的标准
讲述一个故事;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描述现实生活情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应包括从案例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需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需要对已作出的解决问题决策进行评价;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叙述要具体、特殊;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好案例的关键
1、重在思考
(1)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2)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3)思考不是填写模板,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
(4)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2、注意观察
(1)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2)观察当事人的态度。(3)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
(4)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5)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3、能够提出问题
(1)明确研究的问题。(2)清晰地表达问题。
(3)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4)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5)追问问题。
4、注意学习
(1)从文献资料学习。
(2)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3)向身边的同行学习。(4)向自己的学生学习。(5)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5、研究过程
(1)清晰地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2)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程序。(3)资料收集的技术与可信度。(4)现场情景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5)如实记录当时的心理活动。
6、交流与讨论
(1)头脑风暴,促进新思想的涌现。(2)网上交流,吸取和集中更多人的智慧。(3)对现象和发现的清晰充分的解释。
(4)给出的结论适当、有条理、有证据,(必要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5)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三、课题的立项申报 l
1、确立选题: l 问题意识;
l 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
l 联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l 集体思考,讨论,确立研究的主题。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途径
• 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 • 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提出课题;
• 移植先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提出课题; • 从国内外教育发展前沿寻找切入点,提出课题; • 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设想,提出课题。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①选题应具有创新性
②选题应具有科学性
③选题应具有优势性
④选题应具有实用性
⑤选题应具有可行性 注意事项
①选择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②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从小处着手 强调——选择小课题
课题价值大小,不在课题大小
基层与一线:应当侧重选择范围较窄且比较具体的教育教学“真”课题。
课题选题小—— 才能胜任,挖掘才深,能见实效,解决真问题,解放教师、解放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消除科研神秘感
③要考虑实施条件,立足于本职工作(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④立足于平时积累 ⑤立足于个人特点(模式)⑥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⑦选题不要一味求新
课题名称必须简单、具体、明确。比如:《变革学习方式提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研究》
2、搜集研究资料:
A、寻找支持本课题的有关理论依据;
B、获得与本课题相关的已有成果;
C、思考仍然存在的未解决的相关问题。
D、从学校实际寻找资料:优秀教师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从具体案例中分析。强调: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课题研究终结都离不开教育科研资料 资料搜集
必须按照自己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
实验相关间接资料。图书目录、学术专著、报纸、期刊、文件、调查报告、科技报告和各种学术论文、报告、总结、计划、决议等文件中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实验直接资料(计划、总结、经验、论文……)
3、填写申报表、撰写研究方案。
l 研究方案的基本要素:问题的提出(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课题的界定、理论依据、理论假设或者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含时间安排和主要研究措施等)、课题管理(专家组、课题组、研究任务的分工、经费的管理、预期研究成果形式等)、参考文献。l 要反复讨论和修改。
四、课题的开题论证
1、基本要求:
l 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必须且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不能省略。l 市级课题的开题工作委托县级(直属单位的)教研部门具体组织,在开题论证结束后将修正后的研究方案和开题意见交市规划办备案。
l 开题论证主要就是论证课题的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操作性、科学性及研究价值等。
2、召开课题组预备会议。
l 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必须分解任务。(研究的侧重点、承担什么工作、组织什么活动、准备什么资料、完成什么成果等),研究人员要有主人翁精神。l 讨论确定研究方案。都必须发表意见。
3、召开开题论证会议
l 延请开题专家。按照课题的需要聘请相关专家(专家的层次可以自由确定)l 提前将研究方案交专家审阅。
l 会议程序: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课题组长陈述研究方案、课题成员补充方案或者个人相关观点、专家评点方案、专家与成员讨论方案、撰写开题意见。l 结合会议讨论情况修正研究方案。
五、课题研究过程
l 落实好研究过程是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
l 课题研究中的形式主义,根本原因在于过程没有得到落实。只注重立项和结题,却没有过程。
l 课题组的自我管理是研究过程落实的关键。l 市规划办每年将对省市级课题进行审查。
l 县市区教研室以及个学校教科室要加强过程督促,将各个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工作之中。
1、制定好研究计划。
l 每年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将开展几次研讨活动、将形成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下一步该怎样做。等等。
l 计划可以简单,不必向研究方案那样复杂。l 年底对照计划,看看研究工作进展得怎样?
l 每个成员应该有一个个人的研究计划,也可以简单些。
2、寻找课题研究的重点
l 课题的重点和关键问题是什么?
l 将重点和关键问题分解,从而降低研究的难度。l 课题组能够完成的工作有哪些? l 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完成研究重点?
3、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研讨活动。
l 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参与市级学科教学竞赛等。l 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学习本课题的某一理论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电子课例的观摩与学习等。
l 开展课题组内的专题研讨。可由每个成员设计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定好主题、形式,并负责全程组织。
l 组织论文写作。要是论文写作真正成为一种研究活动,而不能只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袭、拼凑。
l 组织成果交流。如:相互修改论文和教案;组织校本成果汇报课;组织校内课题之间的成果展示(教科室的工作)。
l 与校外专家同行一起开展交流和研讨。发挥专家印领和同伴互助的作用。4、做好小结,邀请专家进行阶段论证。
5、注意积累研究资料。会议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研究数据等。课题组要建立课题档案。
6、外出学习与交流。要联系自己研究的课题去交流,向同行请教。
7、经常发表成果。杂志发表、学术活动评选、网络发表等
六、课题总结阶段
1、整理课题资料。
l 对有关部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l 对有关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整理,建议使用活页的形式,不要装订。
2、课题组讨论结题工作。l 汇总研究情况,落实结题任务。
3、撰写研究报告。
l 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大同小异,不必固定格式):
前言(课题概况、课题组成员、摘要等)
①课题的提出(含研究现状分析)。②课题的界定。③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④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主要研究方法、实施步骤、主要措施等)。⑤主要研究成果或者结果。⑥讨论与反思。⑦主要参考文献。
4、准备结题材料。
主件材料:研究报告、课题立项申报表、立项通知书、研究方案、专家论证意见等。
附件材料:研究计划、相关系列论文、课例、证书、活动记录、子课题研究材料、佐证材料(如会议安排、报道等)等。
课题材料要精选,不要堆砌。
5、申请结题。写出结题申请,提交研究报告。
6、召开结题会议。
陈述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补充研究情况,专家查阅有关资料,专家发表个人鉴定意见,专家组长写鉴定意见。
7、成果形式
主件: 研究方案、计划、报告 附件:
教师成果:论文、专著、软件、课 件、教案、教具、证书等
学生成果:检测卷、调查表、作品、证书等。
七、课题推广阶段 l
1、修改研究报告; l
2、开展后续研究; l
3、申报成果评奖; l
4、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2.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篇二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知识观、人才观。因此应加强对教师观念的学习培训, 把新的教学理念传输给教师, 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 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 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 它的出现, 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 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 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只有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才能让教师从思想观念上接受现代教学理念, 使他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二、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供硬件支技
农村小学教师的课务繁重, 这就要求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渗透于平时。学校要为教师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学习的习惯提供物质基础和舆论氛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利用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加大学校教育信息化所需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 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设校园网、多功能网络教室等, 为教师信息能力的学习培养提供物质基础;同时要积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身的学科教学中去, 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与氛围。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为学科教师提供技术支持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 教师年龄老化, 信息素养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当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 如果教师信息素养得不到提高, “农远工程”实施的效果也很难得到保障。
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持续性的问题, 主要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单靠一两次的学习培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建设一支质量过硬, 数量充足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农村小学应加大引进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来校就业, 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在学科和年龄上保持合理。引进高校毕业生, 不仅可以把他们所学的先进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带到农村小学, 而且可以利用他们实现校本培训。
四、结合农村小学现状, 科学安排学习培训内容和形式
农村小学教师学习培训经费普遍紧缺, 交通也不方便, 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既要应付工作又要应付学习, 负担十分沉重。所以在组织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学习培训时更应该注意科学性。第一, 要更新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背景下, 要让教师明白, 他们才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 它的出现, 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 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 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此, 学习培训内容除传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还应加强对小学教师信息观念、情感意识及信息伦理道德和终身学习等方面的培养。第二, 学习培训内容要切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信息培训工作应该建立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 增强培训工作的实践性、针对性、实效性。因此, 学习培训的内容应涉及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常规多媒体的运用与制作、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浏览器的使用、网页的编制等, 同时, 应将学习培训内容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中, 学以致用, 使教师认识到学习培训对教学真正有用。第三, 学习培训内容要符合不同层次的教师。不同的教师群体间, 信息素养差异较大, 一刀切的学习培训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 信息技术学习培训内容可分层划分, 以适应不同的教师群体。
五、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提供激励机制
教师对采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没有积极性, 是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性问题, 只有通过设立一定的激励机机制, 才能撬动教师信息技术学习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 要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程度在每个阶段对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要使农村小学教师感觉到能够实现这个标准要求, 而不是硬性的遥不可及高要求。
制定不同阶段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标准, 这样教师很容易判断自己是否符合规定的信息素养标准的要求, 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积极性, 满足他们的成功感。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对于提高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 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教师本人等多方参与、相互协调,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 能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摘要:文章根据赣南农村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途径。
3.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篇三
[关键词]校本课题 中小学 英语 教师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85-04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教学成果的好坏。好老师是好教育的基础,有好的老师,才有优质的教育。成为好老师需要老师不断学习和积累新知识,矢志不渝地开展研究,揭示教育潜在的规律。随着新一轮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创新学习的方法,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要学习和领会新时期英语教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优化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近年来,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取得了很多的成绩。然而,由于广西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东部地区相比相对落后,对教师教育投入仍然不足,能接受良好继续教育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应立足现实,在现有的条件下,探索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路径,开展基于校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自身专业的持续成长。
一、校本课题研究解读
课题源于问题,又完全不等同于问题。问题是课题的基础,课题包含着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形成课题。课题是指那些值得人们关注、期待和探索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是研究。校本课题研究是校本研究的范畴,源于学校或教师自身问题,内容为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研究主体力量为学校教师,包含“为了学校(for the school)”、“在学校中(in the school)”和“基于学校(based on the school)”等三个层次的意义。“为了学校”指的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在学校中”指研究的主体力量是学校校长和教师,校长和教师共同解决问题;“基于学校”指研究的基地在学校,研究的问题是学校自身的实际问题,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学校自身的力量。
校本课题研究的特点反映在“小”、“短”、“低”、“快”四个方面。“小”指“嵌入点小”,研究的范围和内容相对小,研究者即教师研究的是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最具体、最真实的一些小现象和小问题。但“小”并不意味着所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相反,校本课题研究的是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典型的、有价值的重要问题。校本课题往往基于新时期教学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如中小学英语超大班额有效教学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学习问题,中小学生英语创新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等。从表面上看这些都是些小问题,但都关系到教与学的成效和学生的发展。“短”指“研究的时间短”,校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不长,以半年至一年为研究的周期;“低”指“研究的难度较低”,所研究的是教育教学中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相对简单;“快”指“见效快”,校本课题研究的问题小,时间短,易于操作,研究的效果能迅速彰显出来。中小学英语教师可从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梳理和筛选,把那些典型的、值得解决和能解决的问题当作校本课题研究的论题,通过研究带动自身专业发展。
二、校本课题研究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的促进
校本课题研究是中小学英语教师基于现实需求,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促进专业不断成长的一种路径。新时期中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着许多复杂的教学情境,比如,伴随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在英语教育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要落实这些理念、思想和方法,教师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把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有价值、有能力完成的问题当成课题,通过探究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新时代的学生接触到的东西更多,思维更活跃,求知欲更强,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他们的发展需求出发,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据此展开相应的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渠道和方法。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教师找到解决问题之匙,有助于提高自身科学施教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使教师形成问题意识,不断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李冲锋,2013)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使教师的教学自信心更强,更加积极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保持专业的持续发展。
(一)有利于促进教师科学施教能力的提升。随着新英语课改的深化发展,教师原来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与新要求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新的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从学生成长出发,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创新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体验、感知和领会知识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地实施教学是每位教师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要科学施教,就要对有关问题展开研究,研究是科学施教的重要途径。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题研究往往源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有较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实效性。教师要积极开展研究,探寻教学的规律、原则、模式、策略和方法,善于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学越科学,效果会越好,信心更足,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更高,而科学施教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教育科研可开阔教师视野,完善和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优化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中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教书育人的意识,而且还要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开展基于自身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校本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找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课题研究解决了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教学自信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推动他们不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此外,课题研究还有利于教师们形成问题意识,认真梳理和筛选自己在新课改背景下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从中找到有价值的研究论题,在研究中又不断发现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促进自身教育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知识的优化。教师知识包括两层意义:教师拥有的知识和关于教师的知识,作为专业人员,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还应具有其他非学科专业知识。教师知识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决策和行为,还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原有的一些知识可能不再适应新的发展潮流,而体现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知识则掌握不多。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通过基于自身问题的校本课题研究,创新学习方式,探索学习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近学科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新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优化和改善自身的教师知识。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指导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判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自信心有很大的关系,教学效能感越高,自信心就越足,对获得更大成就的期望值就很强烈,主动学习和探究精神就很高。反之,教师自身的素质高,教育教学能力强,教研成果突出,就会使教师获得较高的教学效能感。中小学英语教师通过主持或参与校本课题研究,发现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教育教学自信心,也有助于提升教学效能感。
三、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师校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对教师提出更供的要求,教师要有实施教学的能力,能够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不仅成为“教学实施者”,而且还要成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究者”、“研究者”,懂得如何发现课题、开发课题和研究课题,为自身专业的持续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获得坚强有力的保障。虽然如此,现实中却只有少数的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师主持或参与过课题研究,大多数教师从未参与,有的教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课题。以广西教育学院2014年国培计划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置换项目班的学员为例,参加培训的26位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分别来自广西桂林市的龙胜县、资源县和灌阳县,防城港市的防城区及东兴市等的乡镇一级中心小学和村一级小学。在笔者做的有关课题的调查中发现,有2位教师主持过课题研究,占学员总数的7.6%;6位教师参加过课题研究,占学员总数的23%。大部分的学员从未主持或参加过课题研究,有的还未听说过课题研究。这既与教师没有意识到课题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有关,也与教师科研能力薄弱,没有掌握课题研究方法,尚未具备课题研究的能力有关。
(一)教学任务过重,无暇顾及课题研究。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师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整体素质与全国相比偏低。以小学英语教师为例,“全区目前共有小学英语教师5669人,其中专职教师2724人,还不到总数的一半,其余的均为兼职,全区小学缺乏英语教师达1.5-2万”。(广西新闻网,2014)英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农村小学尤其如此),有的学校只有1-2位教师,却要承担全部英语课程的教学。更有甚者,有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除了承担本校的英语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承担临近两个村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这类教师被称为“跑校教师”。由于教学任务过重,教师根本没有时间思考问题,认真梳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中选择和确认课题研究的论题。
(二)缺乏课题研究的意识。有些教师只注重教学,忽视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学是本职工作,自己的中心任务就是搞好教学,应把精力放在“备好课”和“上好课”上,至于课题研究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课题研究的事应是专业人员要做的事,与自己的教学没有关系,把自己定位为“教书匠”。这种意识完全忽略了课题研究对开阔教师教学视野、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实施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三)缺乏课题研究方法。不少中小学英语教师有做课题的意识,也知道课题研究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却又缺乏从事课题研究的知识和方法,不知道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过程是什么。新时期的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在现实教学中遇到许多问题,如大班额教学问题、留守儿童教学问题以及其他教学方面的问题。然而,他们不知道如何梳理这些基于教学实际的具体问题,也不知道把其中有价值、能研究、能解决的问题当成研究的论题。选题、定题、申报课题、研究课题和结题成了他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中小学英语教师校本课题研究策略
教育科研就是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关键渠道之一,是教师实现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转变的有效途径。成为“研究型教师”,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教师掌握科研的方法,具备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能力,包括选题的能力、论证能力、制订方案能力、操作能力、收集和整理及分析资料的能力、撰写科研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能力等。中小学领导应对此加以重视,想方设法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鼓励教师依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从中确定研究的课题,开展基于校本问题的课题研究。为此,学校要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让其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基于自身发展需求的课题研究。
(一)增加教师数量,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目前,广西有17所高校设置英语教育专业,每年有1000多名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并非所有的英语教育毕业生都到中学或小学工作。据悉,在这些毕业生中只有极少数学生到中学或小学任教,绝大多数学生到机关事业单位、外企及其他单位从事翻译、文秘及其他工作。以广西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2014届普通专科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例,全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128人,到小学任教32人,占全部英语教育毕业生的25%。从事非英语教育工作的96人,达到75%。究其原因是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职称低,待遇不高。以小学教师职称为例,教师的职称最高的只相当于中学教师的一级。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力度,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解决教师职称过低的问题,制定优惠政策招进人才、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增加中小学英语教师数量,减轻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的负担,让他们有时间进行课题研究,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发展。
(二)增强校本课题研究的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意识,才会有行动。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课题科研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从自身的教育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需求出发,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广西各地中小学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课题研究对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所起的作用。从“小问题”研究开始,先尝试参与课题研究,从中体会课题研究的意义,再逐步过渡到独自主持申报和研究课题,实现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
(三)掌握校本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方法的科学探索过程,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其研究工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和“九个步骤”。三个阶段指的是前期准备、中期研究探索和后期成果表述阶段。前期阶段包括“选择和明确课题”、“设计和制订研究方案”、“申请课题立项”和“撰写开题报告”四个步骤。中期研究探索阶段包括“课题实施”和“中期检查”两个步骤。成果表述阶段包括“撰写报告”、“课题结项”和“成果推广”三个步骤。在整个过程中研究者要不断收集、分析和加工相关资料,根据需要不断调整和修改。
1.选题。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受时间、精力、经费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问题当成研究的课题。教师要认真梳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炼出那些典型的、有价值的、对教学实践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自己及团队成员能够完成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比如,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的班级规模较大,在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时很困难,教学效果也不好。有些教师发现,课堂教学的调控很困难,不知如何有效组织和控制。还有教师发现,农村地区中小学留守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不佳。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城市和农村的中小学校都普遍存在,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研究能力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把其中有价值、能够完成的问题作为课题。
2.设计方案。课题研究的问题确定后,就要对研究方案进行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有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假设、研究的创新点、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的步骤等。
3.申请立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或论证之后,课题负责人向项目主管部门或学校提出立项申请,以便获得批准。课题组应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决定申报的渠道。如果课题属于学校一级下达的项目,则向学校科研主管部门申请课题立项以期获取学校的批准和资助。如果课题是上级下发、申报者从中自主选择的课题,则向上级课题下发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被批准后获得立项与资助。
4.开题论证。课题获得立项批准后,项目主持人要做好开题论证工作,即对课题研究方案做进一步的论证,使研究的方案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和有效,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要撰写开题论证报告,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开题论证报告包括课题选题的目的、研究的价值及研究的条件、方案、过程分析和结果预测等。
5.实施研究。课题立项后,进入实施阶段。此阶段主要的工作是项目主持人及其成员走出理论依据找寻的误区,探索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之与研究的内容相适应,获取、分析和整理各种资料,在研究的过程中产生并发表阶段性成果,负责人还要做好项目的分工和实施过程的管理,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6.中期检查。课题主管部门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会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的方式有通讯检查、会议检查和现场检查。通讯检查是课题负责人把中期检查报告和有关材料寄送课题管理部门,由专家对其进行评审,评定课题研究进展。会议检查指通过组织会议的形式对课题实施情况做出评价的检查方式,会议可以由课题负责人召开,也可以由课题主管部门召开。现场检查指的是课题管理者和评审专家进入现场对课题研究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的检查方式。中小学英语课题大多属于实践类课题,中期检查到课堂教学现场中进行评价是一种直接和直观的检查方式。
7.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结束后,项目主持人及其成员要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结题报告是对整个课题研究过程的概述,包括题目、摘要、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的结果及其分析、得出的结论等。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摘要部分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的内容。引言内容包含提出问题、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的假设、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指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研究结果及其分析指的是用不同形式(如图、表)表达研究结果,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分析结果。结论部分的内容包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成果的价值、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尚未解决;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印证了原来的假设,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附录(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
8.结题。课题研究完成后,项目主持人要把结题材料送到批准立项的部门认定,确定该课题的研究是否完成了任务,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通过相关部门组织的鉴定,课题才能结项。在结题阶段项目主持人要撰写结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研究的结果及研究反思和今后的设想。
9.成果推广。校本课题研究是针对教师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的,对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有较大的帮助。课题研究结项后,项目负责人及其成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课题成果推广传播。课题成果的推广有多种路径,可以是学校内部的推广,也可以是学校外部的推广。推广的方式有成果的发表,包括期刊发表、会议发表、著作发表、网络发表等,还有会议推广、行政推广、实验推广、宣传推广、培训推广、课程推广、奖项推广等。只有经过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才能得到应用,为教育教学服务,才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校本课题研究是基于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有助于教师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探索和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使教师的知识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广西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在现有条件下,积极主动申报主持或参与校本课题研究活动,认真梳理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中发现值得研究和有能力研究的问题,以此促进自身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诊断问题的根源,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中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李晔,刘华山.教师效能感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1).
[2] 李冲锋.教师如何做课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中小学教师如何 开展小课题研究 篇四
引子: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感受 神秘: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专家才能做 繁忙:整天忙于教学、批改,根本没时间搞科研 无奈:有很高的科研热情,但苦于找不到课题 头痛:不知从何下手,缺乏一套实用的科研方法
思考一:教育科研对我们究竟有何用?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不是专家的研究,不要把自己当成专业研究者。教师的身份决定研究的方式是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研究的内容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所做的是对自己工作的研究:研究的问题不是他人的,而是自己工作中真实具体的问题,不是完成规定性任务,而是教师自己发自内心实实在在的需要,不是假研究,不是在研究报告评比之后就成了封存的历史,更不是在轰轰烈烈科研结束之后又可悲地回到“习俗化”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来。
研究教师自己的问题:不是去研究宏大的教育问题,对教师而言,不断的思考、琢磨就是研究,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试图去改变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的大多数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传统的教学常规适合新课程吗?)
思考二: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如何诠释?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态度,来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朱永新:“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串串‘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
“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这幽默的文字道出了教育科研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成长的秘密——写教育随笔。思考三:关于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概念: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教师个人----自我反思、教师群体----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
2、自修反思式教研——自主发展 找到自己。别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别人培养出来的。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接受必要的外界要求和指导,但主要以自修和经常反思为主的一种学习研究方式。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艘航船。那么这个载体该怎样打造,这个平台怎样搭建,这艘航船又该驶向何方呢?
3、建议教师读的书——边学习边反思 l 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l ·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l ·读中学生的书——走进学生心灵。l ·读人文书籍——开阔视野。l ·读无“字”书——采撷课程资源。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5、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缺乏研究意识;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不知道如何下手;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功利主义严重。
6、课题的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属于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象“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等课题;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象“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等。应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际。
二、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源于工作实际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工作困难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如何鉴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就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至今没有科学答案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师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源于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例如,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关于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研究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源于经验总结 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因此,这些经验往往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例如“单元教学法”、“边讲边实验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这些途径得来的。
源于教育现象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班主任、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平时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加强他们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完全可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5.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篇五
上店镇西村小学
潘建伟
各位老师:
今天根据镇中心校的安排,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说实话,课题研究是一个厚重的话题,又是一个稍显枯燥的话题,让我坐在这里给大家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实在有些诚惶诚恐。我只能说说自己的一点经验、感受。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追寻教育科研的“根”。从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去思考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把握课题研究的“法”。结合赵老师主持的“合理利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的研究课题,谈一谈学校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三、凸显教育人生的“魂”。如果将我们的教育生涯比作一次旅行的话,我们希望通过教育科研改变一个教师的行走方式。
一、追寻教育科研的“根”。
谈起“教育科研”,我们有必要做一个追寻:什么是“课题”?“课题研究”的价值何在?学校教育,或具体而言之,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有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不解决这些问题,即使有外力(比如领导的期望、考核的压力、个人事业的需要等)推动我们投身教育科研,但我们的思想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精神就会缺乏一种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我们从事课题研究的工作最终将会消散激情,走向死胡同。就我而言,从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这样理解课题研究:
(1)课题是什么?从文本意义上讲,英语中是task任务、工作,或problem问题、难题;《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研究或讨论的主要问题或亟待解决的重大事项。在教科研工作中,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工程,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研究项目。抛开这些字面意义上的束缚,我们不妨从日常话语考察和解读,首先,所谓“课题”,就是研究中探究的问题。而且,课题工作的展开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进行问题聚焦的过程。譬如,我主持的洛阳市课题“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就纠错策略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内容全面庞杂,无法深入的开展研究,经过课题组的深思熟虑和专家的指点,决定集中全部精力致力于其中一点:于是,课题组又及时的提出了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研究,经过课题组的努力,形成了一些培养策略,由此形成的科研论文,获得了河南省教研论文二等奖。从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到培养非智力因素再到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是一个问题不断聚焦的过程。聚焦是一个物理名词,问题聚焦就是不断的将研究重点集中到最有新意、最实际、最有开创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研究才最有价值。
所谓“课题”,就是研究和讨论的话题。再者,所谓“课题”,就是研究性思维的中心概念。我更欣赏的一种解读是:课题就是一个以问题为指向,积聚众人智慧,产生思维火花的研究平台。(2)搞课题的意义何在?一段时期,有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会觉得,中小学有没有必要搞教科研?隐隐的一丝对小学教师的歧视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的自卑情结。我的思考是:有必要。理由有两点:有条件。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因此,我们拥有最鲜活、最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需要课题研究。虽然,我们拥有最鲜活、最宝贵的资源,但璞玉虽好,尚须雕琢。对于一个从不思考、不研究的老师来说,教几十年书只不过将他第一年的做法重复了几十遍,有句话说的很好:“重复的地方没有风景”。充其量他只能做一个地道的“教书匠”。新时代呼唤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同时,从功利的角度讲,快速的成为为骨干教师,参与并最终能独立承担课题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把握课题研究的“法”。
虽然学校教育科研不同于科研院所的课题研究。但它也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去做。从形式上说:包括课题申报、课题开题、中期检测、课题结题。重点的做好以下几步:
(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育科研是以课题的形式来研究和探讨某方面的具体问题的。于是,课题的确定就成了首要的问题。要确定一个科研课题,首先是要能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以说,提出一个新颖的、有创造性的、可行性的、好的问题并形成课题,课题研究就已经完成了一半。反之,有的课题看其名称,就知价值不大。而一般来说,我们做课题的周期一般需要1年左右,投放的精力也较多,所以我们选择课题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盲目上马,否则会造成“烂尾楼”工程。那么,怎样恰当的确定课题呢?首先要选择有创新性的课题。创新体现在哪里呢?
1.虽然别人已经研究过,但结论不完全或者欠妥当的问题,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
比如:发现学习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现在经常提及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了布鲁纳的发现法,其实准确的说是“引导发现法”。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人类全部生活中,人的最大特点是会发现问题。他把学生视为“发现者”,甚至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教师不给任何启发和帮助。这种理念刚引入时,曾在中国“水土不服”,大家表示质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到底要不要教师的引导?要多大的引导?后来,我国教育工作者经过研究,将“发现法”引申为“引导发现法”,主张在必要时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一点“引导”,与布鲁纳的“纯发现法”有些区别。这种观点目前在我国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就是从新的角度进行再研究。
2.平常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象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但是敏锐的思维则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多是我们可以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推行数学课程改革后,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计算教学中究竟是情境创设重要,还是复习旧知重要?在我们的思维里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复习旧知是传统教学,创设情境是新理念教学,当然服从创设情境啦。但所谓传统教法的复习旧知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对计算方法的迁移类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所谓新理念的创设情境也并非完美,教学中往往过多的注重情境,反而淡化了算理。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实现计算教学的效益最大化?再如,要算法多样化还是算法优化?一道进位加,说出了20多种算法,甚至把扳手指的方法也举了出来,这就值得我们深思:是否必要?是不是思维上的一种退化?如何优化?何时优化?这就产生了一个课题:计算教学:基本矛盾与处理策略的研究。
其次要选择有可行性的课题。换句话说,就是对选择的课题你有没有条件去做,有没有能力做。有没有条件做。既包括硬条件,也包括软条件。比如:你选定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的课题,如果学校连网络都没有,如何做?这是指硬条件。软条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师资问题,即便你有网络,如果你没有一批具有较高教学业务素质和计算机水平的老师,课题研究也无法深入展开。
有没有能力做。课题涉及的范围不宜太大、太空。如素质教育的策略,这样的课题让教育部去组织,小学数学教师还应“知难而退”。再如有些课题的理论层面要求高。比如我最近思考的一个课题,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困难:我在自己的教学和听课中发现,很多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特别是新增加的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专业知识背景不够,导致理解肤浅,带来很多教学中的问题。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问: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师无言以对,似是而非,难以判断。再如教学可能性时,布袋里2个红球,一个白球,已经连续摸出了红球,同学们一致认为下一次一定是白球时,偏偏第7次摸出的还是红球。什么道理?再如图上面向观察者的小布熊的左、右各有几个三角形,问小熊的左边是几个三角形?究竟以观察的人为标准,还是以小熊为标准定左右呢?做这一项工作需要深厚的数学专业学术背景,我想我至少得具备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才能真正通彻的纵观整套教材,理清理论的来龙去脉,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所以,我还是暂时把它搁置了。
(二)课题实验方案的撰写。
当我们选定了准备进行实验研究的课题以后,接下来该做的工作就是实验研究方案的撰写。这也是进行课题申报的一项基础工作,课题申报、评审书可以依据此进行填写。一般较为完整的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包括八个方面,下面分别结合我主持的的研究课题,介绍具体写法。也使得大家对课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1.问题的提出。我们之所以做实验研究,是因为发现或者遇到了某个教学上的问题才去做,因此有必要去阐明问题的背景,即产生问题的种种因素。
2.实验研究的假设(或者叫课题界定)。
对“假设”中所特指的内容作“概念界定”,对选题的问题做假想性回答。从理论和操作两个层面阐述小学数学对改善小学生计算教学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同时将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提供成功的案例;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观念,善于组织、科学使用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时空,开创适合儿童发展的数学课堂。
3.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
先综述再分述。比如我主持课题研究基本内容是这样的:总的三个内容:教材,合理使用;教师,改变教育方式;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现行课堂教学状态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状况。虽然已经使用新课程教材,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依然不容乐观。(2)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和编写意图及教材编排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包括对教材编选素材结构的分析、对学生影响和作用途径的概括、对教材编排给教师落实学习方式转变的启迪影响的梳理等等,(3)依托教材,科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包括如何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
4.实验研究的目标。
也是先综述再分述。通过教材、学生、教师三个方面阐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具体的不再描述。
5.实验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所谓“周期”,是指你所做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所谓步骤,是指你把课题研究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做哪些工作。一般来说,总是把课题研究的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验阶段、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方案撰写、学生实验前测(或叫学生情况摸底调查)、理论学习(或叫师资培训)等;在实验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行动研究、资料积累、问题调查、课例论文展示等;在总结阶段应做的工作主要有课题效果检测(又叫后测)、撰写研究报告、接受专家鉴定等。
6.实验条件分析。
主要说明主持人、参与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的保证。比如本课题的实验条件这样分析:本课题得到领导重视,主持人为河南省骨干教师,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课题骨干成员都是学校骨干教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时间、有能力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实验学校拥有较大规模的阅览室、图书室,并配备先进的电脑教室和教育局域网,为研究人员学习交流、查阅资料创造了条件。
7.实验研究成果的形式。
课题研究做完了,将以什么形式展示出来,也应写入方案。一般来说,常见的成果形式有:一是教学结构(通过典型课例展示),二是实验研究论文(以公开发表或获奖的论文为准,可以搞成论文集、教案集等),三是学生检测成绩,四是课题实验研究报告,五是其它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本课题成果包括教学设计集、案例分析集、教材修订建议、课堂展示、实验报告。
8.实验研究的组织结构。包括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研究小组。
当然,如果大型的课题研究,还必须注明实验研究经费的来源和如何保障的问题,这一点也应写进实验方案。
(三)课题实验的操作。即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理论学习)、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比如问卷调查)、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以单一人对象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大家公认比较适合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这里做重点介绍。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把研究课题不断转化为一个个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行动。
案例研究法。教育案例是在真实的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生动的教育故事。一堂课、一个教育活动、一个教育情景、一次师生谈话、一个精彩的教学细节等等都是教育案例。教师在撰写教育案例时除了描述事实外,还要透过事实、现象、材料进行教育理论层面的反思,力图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
(四)课题实验的结题。
课题研究完成预定的内容、达到预定的目标时,就要进行结题。结题既是课题的一个总结,也是对研究成果的一次鉴定。结题时要准备以下材料:1.结题申请报告;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4.课题开题证书(课题研究方案);5.课题中期检测证书(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6.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7.附件:(1)课题成果;(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其中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教育调查报告、教育实验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
三、凸显教育人生的“魂”。
如果将我们的教育生涯比作一次旅行的话,我想教育科研足以改变我们的行走方式。而促使一个教师不断反思并使得思考的点点滴滴能够积淀下来的,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写作。在课题研究中写教育随笔,写教学案例。
6.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篇六
实 施 方 案
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引进适量的课题研究,以科研引领促进培训,进而扩大培训成果,不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我省提高远程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创新之举。为确保此次远程培训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指导思想
以“国培计划(2012)——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研修学习为前提,以提高参训者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宗旨,坚持学用结合、研训一体、以研促训、自愿量力的原则。
二、课题设计基本思路与框架
1.课题设计的基本思路。课题设计突出前瞻性、实用性、学科性、本土性、草根性等特点,在统筹规划的同时,兼顾个性化需求。
2.课题设计的基本框架。课题设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管理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远程培训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质量保障、班级管理及绩效测评等。这类课题适合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或相应培训机构的培训者研究。
第二类为学科类课题。主要研究学科教学有效性,切实解决相关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实际问题。这类课题适合于参与远程培训的中小学学科教师研究。
第三类为教育技术能力类课题。主要研究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这类课题适合于教育技术人员或参与远程培训的中小学学科教师研究。
三、课题类别与子课题
1.管理类
总课题:远程培训组织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子课题:
远程培训的组织保障、专业指导与服务机制研究;
远程培训的制度建设与质量保障研究;
培训班级管理与辅导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远程培训课程与地方课程有机整合研究;
县/区级远程培训质量评价的体系、内容、标准与策略研究。
2.学科类
(1)初中语文学科
总课题: 基于网络条件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子课题: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与发展现状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性与评价标准研究
基于网络条件下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与语文教师素养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途径与策略研究
(2)小学语文学科
总课题:基于国培远程培训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子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小学语文校本研修与国培远程培训有机结合研究
(3)初中数学学科
总课题:基于国培远程培训的初中数学课堂观察技术的应用研究
子课题:
分角度观察技术在初中数学课例观察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关键教学事件和核心教学问题研究 初中数学生成性培训资源的整理、提炼与有效利用研究
(4)小学数学学科
总课题:国培远程培训与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有机结合研究 子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课例观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与国培远程培训有机结合研究
(5)初中英语学科
总课题:国培远程培训下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
子课题:
国培远程培训下的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研究 国培远程培训下的有效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
教师智慧的创生性与教学行为的习惯性研究
3.教育技术能力类
总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研究
子课题: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内容、教学行为及学习方式的影响研究 传统教学与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方式与策略研究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培养的途径及个案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的绩效评价研究
四、课题申报方式与程序
1.课题申报方式。课题申报者以县、市/区班级为单位,第一类课题申报单位为各级教师培训机构,第二、三类课题申报单位为参加远程培训学科教师所在的学校或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学
科类课题申报须明确具体的学段、学科及相关子课题的名称。
鼓励并将优先考虑“卓越工程”培养对象参加本课题研究。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课题研究,原则上每县、市/区每类课题自愿申报一项子课题,不受理个人申报。
2.课题申报程序。课题申报者须在各远程培训机构指定的网页上下载《湖北省远程培训课题研究申请、评审书》,依据《申请、评审书》的填写要求,逐项、据实填写内容,用A4文稿纸打印,按要求装订成册,一式三份,交申报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然后一并邮寄至: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首义新村159号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秘书处。课题申报受理日期为2013年1月20日至2013年2月25日止,逾期不候。
所有申报材料汇总后,呈报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正式立项课题以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文为准。
五、课题管理与措施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立项课题,委托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进行课题研究的学术指导,并对课题的开题、中期评估及结题等关键环节实施过程监管。
各远程培训机构实行课题研究与远程培训捆绑,将课题研究作为培训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
立项课题实行总课题负责人制,总课题负责人的职责是:在初始阶段,规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作好开题报告;在研究阶段,督查各子课题的研究进程与质量,召集各子课题负责人会议,作中期质量评估;在收尾阶段,汇聚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总报告,做好结题和参加省级成果汇报与展示工作。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立项课题,其研究期限一般为一年。
课题结题由各课题单位申请,由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中心、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联合组成专家评审组予以评议、认定,合格者颁发课题结题证书,并在适当时候举办湖北省远程培训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暨表彰大会。
六、课题研究主要流程安排
七、课题研究联系方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立项课题研究的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委托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具体协调、办理。
联系电话:027-88312256,联系人:曾监利胡松林
7.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 篇七
一、认识到位, 积极主动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 我们就收到了200多份课题研究申报书, 这得益于各学区师资专干们对这件事的重视, 精心组织, 服务到位, 为这件事的顺利开展做了很多服务。也得益于基层学校的认识到位, 能把课题研究与提高本校教育教学质量联系起来, 这一点从收上来的课题也可以看出来, 三中交回的课题中与读、研、点、练、悟紧密结合, 这一教学模式渗透到了各个学科。
二、服务到位, 精心审定
收到215份课题之后, 我们依据事先制定好的方案和要求, 对这些课题申报书进行了三轮的审定。首先, 我们先进行了初评, 对这些申报书有了大致的了解, 并给出了初步的意见。在此基础上, 校长进行了示范评议, 大家对评议方式和要求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和梳理, 然后再分组审定, 并给出审定意见, 一份份鉴定书, 一份份汗水, 这些都是审定老师们的心血的结晶。短短四天的时间, 有112份课题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面对面的指导和交流, 让申报的老师们对自己的课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也更明确了自己的行动计划。
三、课题过大, 不易研究
我们说校本课题的研究的土壤在学校, 所以我们的课题选择一是要实用, 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 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着眼于未来。二是要新颖。有新意、有新知、能言人之所未言。三是要可行。是否有研究的可能, 主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四是要科学。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 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但从申报书来看, 不少课题的选题过大, 操作性不强, 没有扎根的土壤。
四、重视形式, 内容单调
在我们收回来的课题中, 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的课题中理论依据比较单薄, 不足以支撑课题, 有的课题只是把课标要求照抄过来或者某本书的观点照搬进来, 没有自己的理论学习, 缺乏自我的内化。有的教师申报课题只是为了上职称的需要, 功利性太强, 其实做课题一定要克服功利思想, 端正科研态度。这样, 中小学教育科研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 才能起到指导教学的目的, 我们要切合教学实际, 不能为搞课题而搞课题, 我们做课题就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地去研究一个问题。其实,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 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真实的、实际的, 有思维的教师会把这些问题加以梳理、提炼, 并予以持续的关注, 结合教学实际克服这些困惑, 这样问题就演变成了一个课题。教育科研说到底是为教学服务的,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是在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修改和完善实际上就是有科研性质的。教师有意识地创新自己的教学活动, 并有一定的规范引领, 就上升到了教育科研。
五、背景空泛, 缺乏衔接
我们说研究问题要来源于教学实际, 且研究问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适合研究者的研究。从上交的申报书中可以看出, 不少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背景中只注重了理论上的研究意义和必要性, 而缺乏和自己实际的教学相结合。这样的研究就缺乏了根基, 缺乏了实际意义。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是形不成研究的。背景的提出必须是教师发自教学一线的需求, 必须与自己的学生、学情相契合。这样的课题才有生命力。
六、目标欠妥, 方法单一
我们说预设的研究目标要适当, 符合研究者的身份和实际的研究能力。.研究方法与研究的问题要匹配, 可行。可是在不少的课题中, 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混为一谈, 没有分开表述, 不够具体、清晰、明确。有的研究目标仅仅定位在学生方面, 有些局限, 应该还有理论方面、对教师的影响等方面的目标。有的基本的研究思路等同于研究的步骤或是研究的阶段, 没有突出“基本”一词。有的研究方法只罗列名词, 没有结合课题稍作阐述。
七、成果不全, 表述不当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的经验都是宝贵的教科研资源, 我们会把这些资源提炼出来大家共享, 这就是课题研究的成果。预设的研究结果要和研究目标紧密结合, 呈现形式应多样, 如相关理论、师生收益、物化成果等, 如研究出的可推广的策略、方法、师生变化的相关案例、论文等。但从课题中可以看出, 有些研究成果的表述过于简单, 只从一个方面总结出了理论性的内容, 没有学生的收获, 也没有相关的案例、反思等。
8.中小学教师做课题如何“创新” 篇八
一、 选题要有“新”意
所谓具有“新意”的选题,指的是那些尚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的、预料经过研究可获得一定价值的新成果的课题。如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新设计、新手段等。这种创新的课题在哪里?一般而言,在各种各样的矛盾点上,尤其是新旧之间的矛盾点。比如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新理论与旧理论的矛盾,不同学科之间的矛盾等等。中小学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领域保持经常的关注,了解自己所从事领域的理论研究、改革实践的最新进展,包括新成果、新观念、新策略、新提法、新方法等,特别是大家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存在哪些争论、分歧甚至冲突,要通过查阅相关报刊杂志、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进行网络搜索,搜集与所研究的课题相关的现有研究成果,了解相关选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进行比较,进行思考,并对现行已有的理论、结论、常规、制度、策略、行为、观点等进行批判性和辩证性的否定,或进行变换角度的重新审视,从中选择一个别人没有研究过、或者别人研究不深入、或者与别人研究角度不同的问题,尽量选择切口较小的选题,避免重复研究别人已经研究过、已经取得了成果的选题。
二、 思考要有“深”度
中小学教师平时要善于去观察思考分析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一些现象多问“为什么”,分析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改进、解决的办法;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经常小结教育教学中最成功的细节、有失误和有创新的细节,分析查找原因,从而形成理性认识;要通过学习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用相关的理论来诠释、分析、思考、探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用相关的理论来启发、指导、引领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把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对问题和现象的思考,就会比别人站得更高一点,比别人挖掘得多一点,比别人挖掘得深一点,从更深更高的角度来思考探究一些问题和现象,从而得出别人没有得到的结论,实现课题研究有深度,有广度。
三、 方法要有“适”度
课题研究要用到一些科研方法,但要把握一定的“适”度。有的老师在方案中把许多科研方法都罗列出来,什么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等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用到什么方法,或者用了科研方法,但用得不规范,反而造成别人对课题研究过程规范性的怀疑,进而影响到课题研究成效的可信度。要通过学习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常用的教科研方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在于科研方法的多少,而在于科研方法是否适当,要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和过程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教育科研方法,并且规范地按照教育科研方法的要求去实施。比如,要了解现状,就需要用到调查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或用问卷或用访谈,或两者结合起来用;要了解典型对象的变化,就要用到观察法,并且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观察,运用多种工具记录(如录音机、照相机、录像机等),及时整理反思。中小学教师对实验法要谨慎运用,因为教育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自变量和因变量很难确定,相关性很难把握,相关变量的控制更有难度,如果一定要用到实验法,最好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规范地操作。
四、 举措要有“力”度
课题研究是靠“做”出来的,就是要经过大量的实践,而课题研究要有“创新”,就需要有改进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新举措,而且这些新举措要有一定的“力度”,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要与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区别,有所改进,有所革新。如果一个课题研究中的措施、策略与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多大的区别,那么这个课题研究就没有什么创新,课题研究的价值也就大大降低了。所以中小学教师在做课题研究时,一定要去思考改进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新策略、新模式,并且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不断进行探索,不断进行研讨,不断进行总结,不断进行提炼,不断进行提升。
五、 成效要有“亮”点
一个课题只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做,多多少少会产生一定的成效。这种成效主要体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变化上,体现在教师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上,也体现在教学效果的变化上,作为全校性的课题还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学校的管理、师生的精神面貌上,对这些成效要进行全面概括提炼,同时要突出核心,突出“亮点”。因此,在进行课题成效表述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平时注意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比如典型的案例、调查的数据、观察的事件、教学的设计、研讨的记录等等;其次是对收集到的材料要进行整理分析,尤其要加强对有变化的数据、事件的分析,进行比较,找出变化的特征,突出变化与课题研究的关系;第三是围绕课题的核心来组织材料,其实中小学课题研究所产生的效果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在表述效果时,必须选择那些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措施与结果变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内容,与课题研究真正成效无关的材料即便是再大的成绩也要“忍痛割爱”,否则得不偿失,不仅不能增强课题研究的成效,反而造成别人对课题研究成效可信度的怀疑。
六、 表现要有“奇”招
课题研究成果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要多种多样,许多课题的表现形式单一,只是文字叙述,给人呆板枯燥乏味的感觉。要做到表现有“奇招”,一是要点面结合,在表现课题研究内容和成果时既有面上的概括,也有点上的展开,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分析,既有数据的统计 ,也有案例的叙述,既有经验的总结,也有具体的做法,既有理性的思考,也有实际的操作;二是要“图文并茂”,学会运用各种图表,善于把一些数据的描述用图表的方式呈现,不仅清楚,一目了然,而且表现新奇,有变化:一个流程图更能反映出教学的过程,一个折线图更能表现出数据的变化,一个饼型图更能体现出各种事物的比例关系,一个结构图更能表现出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一个示意图更能展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一个数据表更能反映出数据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当然,图表的运用要适当,要根据内容和目标来确定运用哪种图表,同时要用文字对图表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诠释。
七、 成果要有“高”度
课题研究做了,肯定会产生一定的或大或小的成果,真正的课题研究最大的“成果”是课题组成员自己的教育教学有所改进、变化,对这类成果要尽可能显性化,用课例、实录、图片、录像、数据等把这些改进、变化反映出来,展示出来。课题研究最完整的“成果”是结题报告,对结题报告要尽可能规范化,要按照结题报告的基本框架、基本格式、基本要求去组织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所感、所得,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提高结题报告的质量。课题研究最有价值的“成果”是课题组成员的相关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对这类成果要尽可能档次化。课题组成员要勤于耕耘,善于动笔,写出尽可能多的、质量高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并且勇于投稿,积极参与评奖,发表获奖的数量越多越好,质量越高越好,档次越高越好。
创新是课题研究永远追求的目标,课题研究整体的“创新”来自于课题研究过程的“创新”,中小学教师要致力于创新,要勇于创新,要善于创新,用“创新”的意识来引领自己课题研究的“创新”行为,用课题研究过程中点滴的“创新”行为来实现课题研究整体的“创新”,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本文节选自《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第7期。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
【中小学教师研究的课题】推荐阅读:
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09-01
江西省中小学课题研究08-13
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立项07-25
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07-31
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08-08
创意法教育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08-29
“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07-23
中小学校长的教师管理方略09-22
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的条件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