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2024-08-07

校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共8篇)

1.校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篇一

原文: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文献综述

摘要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已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深入开来,无论是在商业,工业还是政府部门都早已普及,如今就连教育行业也把计算机应用到各个方面的工作中,本次毕业设计就是把计算机应用到学校学生信息管理中的范例。

关键字 学生信息管理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一 引言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以下简称SIMS,是针对学校人事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它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能有效的帮助学校和老师掌握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成绩跟课程方面的查询。在传统模式下利用人工进行学生信息管理,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效率底,保密性差,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更不便于查找,更新,维护等。诸如这些情况,令学校管理者对学生的信息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影响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NextPage],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 使用日趋成熟的计算机技术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模式,来实现学生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易修改、可靠性高、存储量大、数据处理快捷、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便于打印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用计算机制作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功能强大的Internet网及时的向学生的家长传递该生在校的最新成绩,有助于学校与家长的信息互动,为更好地把握学校的教育方针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二 管理信息系统

(一)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是一个由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组成的用以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的系统性边缘科学。[NextPage]

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

1.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主机、外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2.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

3.通信系统:包括线路等通信设施和与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有关的软件等。

4.工作人员:包括系统分析员、程序设计员、维护人员、管理员、操作人员等。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企业当前运行的数据进行处理来获得有关信息,以控制企业的行为;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数据及相应的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能从全局目标出发,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予以辅助。从工业发达国家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3年至1965年)单项数据处理阶段,也称电子数据处理(EDP)阶段。这是电子计算机在管理领域应用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由于当时计算机硬、软件的限制,数据处理的性质只是使用计算机代替人的手工劳动,进行简单的单项数据处理工作,如计算工资、数据统计、报表登记、编制计划等。这个阶段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集中式的批处理。[NextPage]

第二阶段:(1965年至1970年)综合数据处理阶段,也称事务处理系统(TPS)阶段。这个阶段计算机硬、软件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多用户的分时系统,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对某一个管理子系统的控制,并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如库存管理系统、生产调度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这个阶段的处理方式已发展为面向终端的联机实时处理。

第三阶段:(1970年至今)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这个阶段是在企业中全面的使用计算机把各种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集中起来,构成了计算机化的全方位的信息系统,即现代管理信息系统。这个阶段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组成分布式处理系统。它的特点是使用数据库和分时处理的计算机网络,并充分利用运筹学等数学方法,实现了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学籍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信息管理,用户信息管理。具体系统功能需求描述如下:

(一).学籍信息管理

[NextPage]每年的大量新生入学,老生毕业都需要处理大量的学生信息。通过这一模块,可以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添加、删除、更新。还能查询各个学生的情况,姓名、家庭电话、家庭住址、学号等各个消息

(二)班级信息管理

实现班级的添加、删除、更新。查询班级的所在系别,辅导员等。

(三)课程信息管理

每个学期都会增加一些新的科目,通过本模块可以轻松的添加以及更新课程。可以根据学期条件或者班级条件的选择,也可根据课程名、课程号或者班级的选择,并对值的输入,可以看到数据集中显示符合条件的课程数据信息,而且可以根据教工的修改要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的操作。

该项管理对课程的属性进行了具体化的分类,比如可以分辨是考试科还是考察课,而且根据条件的选择大大得提高了对各学期课程数据的记录操作,很大得帮助了教工们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成绩信息管理

本模块实现了成绩的输入、删除、更新。还能查询到平均成绩以及单科最高最低成绩以及个人成绩。把成绩统计这个繁琐的工作简单化,为学生成绩的管理方面提高工作效率。

(五)用户信息管理[NextPage]

因为本系统是供多人一起使用的,必须对某一些人进行限制。于是设置了管理员,非管理员只能进行查询操作,不能进行更改。

四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意义

(一)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得力助手:

今天,计算机的价格已经十分低廉,性能却有了长足的进步。它已经被应用于许多领域,计算机之所以如此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其次,计算机可以节省许多资源;

第三,计算机可以大大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第四,计算机可以使敏感文档更加安全,等等。

(二)开发学生管理系统的意义

SIMS主要是提供学生,老师或者来访者方便的查询等相关操作,对学生的信息管理能统一规范化。功能块的相应操作分别由其对应的子模块实现。通过教育网络或互联网把整个学校的学生信息汇聚起来,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全面及时的学生信息,方便管理,同时亦可通过校园网扩展各类信息化应用,共享学生信息。学校可通过一个简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使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管理效率的目的。[NextPage]

五 实际调查

(一)国内外现状研究: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开始于1954年,当时美国首先用计算机处理工资单。40多年来,计算机在处理管理信息方面发展迅速。例如,60年代美国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项目不到300项,到了1975年达到2670项。而现在,美国在财务会计上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中是80—90%。据计算机应用方面发展较快的国家统计,计算机用于经济管理的约占80%;用于科技运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在70年代末开始的,虽然起步较晚,近几年发展却较快,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为信息处理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管理信息处理的现代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传统纸媒介管理的学生信息难于共享汇总,其统计数据正确性也难以考证。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效率底,保密性差,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更不便于查找,更新,维护等。计算机在全国普及后,管理媒介有了质的飞跃。

[NextPage]随着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就需要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这样的系统,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的查询,从而减少管理方面的工作量。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若建立一个C/S或B/S结构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便可以通过网络来选课并且查询自己的有关信息,使得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学生的效率。

六 解决方法

该项目开发的软件为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是鉴于目前学校学生人数剧增,学生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与准确化的要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构思出来的,该软件设计完成后可用于所有教育单位(包括学校,学院等等)的学生信息的管理.(一).理论支持

当前计算机管理界所流行且实用的系统建设三原则:整体性原则、分作—协调原则、目标优化原则。

1.系统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其基本思想是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进行若干活动,每项活动应用一系列标准、规范、方法和技术,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形成符合给定规范的产品。[NextPage]

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用户参与的原则;(2)“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3)“自顶向下”的原则;(4)工作成果描述(主要指文档)标准化的原则。

其具体开发步骤可分为以下四步:系统规划,系统开发(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的运行及维护,系统评价。

2.原型法。

其基本思想是在系统开发的初期,尽快构造出系统的原型,使用户能及早地运行这个系统原型,通过使用它、熟悉它,受到启发并取得经验,然后对系统的目标和功能提出更精确、具体的要求,研制人员据此逐渐修改和完善原型,使它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后完成系统的开发。该方法大大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弥补了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时间长的缺陷。通常采用原型法需以下四个阶段:1).明确用户的基本要求,2).研制系统的原型,3).使用、评价系统原型,4).修改和完善原型。

(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包括总体结构设计、总体功能设计、总体物理结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数据库

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NextPage]

(三).硬件环境

硬件配置要求:

CPU:PII333以上。

内存:64MB以上。

硬盘:2.1GB以上(可用空间最好在160MB以上)。

(四).软件环境

1.设计平台: VB6.0

VB是一个面向对象设计的应用程序语言,是开发数据库前端的优秀工具,它的编程语言简洁明快、组件功能强大和编程环境灵活方便。采用VB来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数据库: Microsoft Access

Access 是关系数据库开发工具,数据库能汇集各种信息以供查询、存储和检索。Access 的优点在于它能使用数据表示图或自定义窗体收集信息。数据表示图提供了一种类似于 Excel 的电子表格,可以使数据库一目了然。另外,Access 允许创建自定义报表用于打印或输出数据库中的信息。Access也提供了数据存储库,可以使用桌面数据库文件把数据库文件置于网络文件服务器,与其他网络用户共享数据库。Access 是一种关系数据库工具,关系数据库是已开发的最通用的数据库之一。[NextPage]Access 多用于中小型企业来设计中小型数据库,一般的学校教务系统的数据库用Access 来设计完全能达到要求。由于考虑到本系统是应用在单机系统上,只建立起一个数据库。

3.数据库访问方式:ADO

ADO(Active Data Objects)实际是一种提供访问各种数据类型 的连接机制。ADO设计为一种极简单的格式,通过ODBC的方法同数据库接口。可以使用任何一种ODBC数据源,即不止适合于SQL Server、Oracle、Access 等数据库应用程序,也适合于Excel表格、文本文件、图形文件和无格式的数据文件。ADO是基于OLE-DB之上的技术,因此ADO通过其内部的属性和方法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方法。其主要优点是易于使用、高速度、低内存支出和占用磁盘空间较少。

七.结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为其他系统(如学校图书管理系统、学校档案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总务后勤管理系统等)提供学生的基本信息,同时它也需要如教学管理系统提供课程设置数据等。这些系统在具体应用中构成一个大系统,相互调用对方的数据。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设计并开发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次设计和开发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NextPage]应符合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规定,满足对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中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系统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的组合和修改,又便于未参与系统开发的技术维护人员补充和维护。SIMS通过教育网络或互联网把整个学校的学生信息汇聚起来,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全面及

时的学生信息,方便管理,同时亦可通过校园网扩展各类信息化应用,共享学生信息。

八.参考文献

[1]张学群、楼克明,库存管理,《运筹学基础》,经济出版社,1996.3

[2]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3]段兴等,《visual basic数据库实用程序设计100例 》人民邮电出版社

[4]甘仞初,《信息系统开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5]王珊,《数据组织与结构》,经济科学出版社

[6]方美琪,《软件开发工具》,经济科学出版社 [NextPage]

[7]人杰、殷人昆、陶永雷 《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3.3

[8]王运坚.《V ISUAL BA S IC 6.0 应用指南》[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8.[9]Bob Reselman,Richard Peasley.《实用Visual Basic6 教程》[M].北京: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1.[10]曹军生等《SQL Server2000实用教程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

[11]伍俊良《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发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2]郝春强.《新概念V ISUAL BA S IC 6 教程[M ]》 北京: 科海集团公司, 2001.[13]郭军等《网络管理与控制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1

[14]李建中,王珊.《数据库系统原理(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

[15] 李昭原,刘又诚《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校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篇二

一、国外预算管理研究综述

预算最早出现于十八世纪的英国, 当时预算的主要作用是对国王的征税权加以限制, 并限制政府的开支。西方国家预算管理实施得比较早, 对预算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要丰富和成熟, 形成了很多不同的见解。其中, 克里斯·阿吉里斯 (Chris Argyris) 把预算定义为一种由人来控制成本的会计技术。哈罗德·比尔克曼 (Harlold Bierman) 则认为有两类预算:一类为预测, 告诉经理人员他在未来将可能处于何种地位;另一种为标准, 告诉经理人员预定的效率水准是否已经维持和达到。弗雷姆根 (Fremgen) 认为预算是一种广泛而协调的计划, 以财务条件为表达。查尔斯·T·霍恩格里 (Charles·T·Horngren) 认为预算是行动计划的数量表达。格伦·A·韦尔什 (Glemn·A·Welsh) 认为企业预算是一种涵盖未来一定时期内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的计划, 它是企业最高管理者为整个企业及其各个部门预先设定的目标、策略及其方案的正式表达。

1922年麦金农在《预算控制》一书中, 从控制的角度详细介绍了预算管理的理论及方法, 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理论的形成。西方学者对预算管理的研究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通过调研及案例分析进行的研究。

美国学者Argyris (1952) 通过与四家制造业企业的经营人员和预算 (会计) 人员深入交谈之后, 认为在传统预算执行过程中, 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 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导致企业内部无法形成合力, 加剧内部矛盾的激化, 为解决这一问题, Argyris提出了“预算参与”的方式。Hofstede (1968) 通过对六家制造业工程的预算过程进行研究, 发现虽然参与式预算使上下级之间的接触频繁, 增强了预算的激励作用, 但预算压力也会随着增加, 压力的负面作用会导致矿工、人员冲突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事件发生, 于是Hofstede倡导在预算管理中发扬“游戏精神”。Kerry Jacobs (1995) 通过一个案例揭示了预算在组织变革中的作用, 提出它是组织变革的媒介, 可以将外部变化与内部结构结合起来。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 (2000) 通过对400家大型企业的调查显示, 有超过90%的企业都在运用预算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水平。马格列特·图恩、理查德·皮克和笛恩·杰士维尔德 (2001) 通过对香港的一家大型公共设施组织中的64位经理级人员的采访, 经过研究发现有着合作目标的预算团队在预算目标遇到冲突的情况下, 倾向于彼此开诚布公地进行讨论, 相互协调地解决问题。结果是更能提高团队的生产率, 同时也能增强团队间的联系, 也导致了更高质量的预算。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企业内部预算管理方式的改进及有效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水平, 进而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 从预算管理的理论基础方面进行研究。

Becker和Green (1962) 将预算管理研究引入行为科学理论。H·O·Rockness (1977) 根据期望理论建立假设, 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检验了强加式预算的刚性和奖金频度交互影响业绩和满意度的机制。Weitzman (1976) 根据期望理论提出了一种在不确定条件下基于预算的报酬计算模型, 他从理论上证明这种报酬计算方法能减少下级隐瞒或低报业绩能力的动机, 有助于促进私人信息的披露, 从而引导下级选择对未来真实预期的业绩标准作为预算。Birnberg等 (1990) 对权变理论下的预算研究进行总结, 对影响企业预算模式选择的因素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因素:组织特征、个体特征以及经济激励。Shields和Young (1993) 根据代理理论, 假定引起参与程度不同的重要因素是从下级到上级的信息传递过程以及这个传递过程对双方的潜在好处, 这即意味着参与制定预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委托人如何引导代理人披露自己的私人信息, 并从中获益, 进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上述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基础设定假设, 验证了不同预算管理方式的作用, 并对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宝贵建议。

(三) 从预算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方面进行研究。

传统的预算理论对市场变化及组织战略的实现略显力不从心, 在某种程度还阻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为解决这一问题, 理论界着重从预算改进和超越预算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Margaret·A·Abernethy, Peter Brownell探索性地研究了企业面临战略变化时预算的作用, 他们通过一个理论模型检验战略管理、预算形式和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 提出互式的预算形式可以减轻企业战略变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Coopers和Lybrand Deloitte在传统预算方法的基础上, 结合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念, 设计出作业基础预算方法。Kaplan, Norton (2001) 在保留原有预算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平衡计分卡将预算与战略、非财务指标连接起来, 使预算适应新的环境, 形成Kaplan预算模式, 为发挥预算在集团公司中的整合作用提供了新的途径。1998年欧洲学者杰瑞米·霍普和罗宾·弗莱泽组建了“超越预算圆桌会议”来研究以怎样的系统来替代传统预算管理, 并通过对放弃传统预算管理的企业进行实地研究及访谈, 根据企业实践总结出一套不依靠预算管理而对企业进行管理控制的“超越预算”原则和方法。

上述学者通过研究传统预算管理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提出多种预算管理新模式, 为发挥预算在企业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其中, “超越预算”的提出在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二、国内预算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最早可能出现了预算制度的时期大概是在周王朝的官厅会计中, 当时, 它主要表现为一定期间内的周王朝钱粮赋税的一种简单、粗略的收支计划。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提出“量入为出”原则, 要求国家先计划支出数额, 以支定收, 但由于生产力低下, 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 皇室收支活动与国家收支活动难以划清, 使这种想法落空。到了近代, 在1898年戊戌变法中, 康有为提出编制预算, 光绪皇帝于1898年实行变法, 推出新政, 要求编制国家预算, 但变法夭折, 未能实施。19世纪六十年代以后, 随着我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预算管理的做法开始被用于企业。

总体来说, 我国学者对预算管理的研究, 着重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 理论研究。

王斌 (1999)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预算管理四大模式, 分别为在企业初创期的以资本为预算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在企业增长期的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在市场成熟期的以成本控制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在衰退期的以现金流量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苗振亚 (2001) 认为应从战略管理会计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企业预算管理的作用, 预算目标应更好的和企业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于增彪 (2003) 对预算管理不到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否定、放弃预算管理或将预算简单化都可能给经营管理造成损失。汤谷良 (2004) 认为预算编制的起点应与企业战略相协调, 不能以单一的目标销售和目标成本等作为预算编制起点, 而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编制起点。高晨 (2004) 对预算管理进行了以战略为导向的改进, 提出了以预算管理循环为框架, 构建预算与战略的五大连接。许汉友 (2007) 根据企业集团需要, 将价值理论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中, 设计了基于价值链的集团公司预算管理模式, 弥补了传统预算管理的缺陷。

以上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重新认识企业预算管理的方法及作用, 并对传统的预算管理理论存在的缺陷予以弥补, 分析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为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 应用研究。

于增彪 (2001) 结合中原油田预算管理经验, 提出了预算管理系统包括编制、执行、计量、分析、报告、奖惩、鉴证 (内部审计) 和计算机支持等八个模块, 同时认为预算管理系统具有技术、组织、行为和环境四个层面。这种模式更注重各部门、各层级围绕企业的总目标来运作, 更有利于企业集团总体目标的实现。黄晓江 (2004) 通过对我国一地板企业的分析, 认为在预算管理中应将EVA及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引入到预算管理中, 以克服单纯利用财务手段进行绩效管理的局限。李高平 (2006) 通过国内一钢铁集团的预算管理研究, 认为企业在制定预算目标时, 可将传统的SWOT分析具体化, 然后与先进行业对比, 找出差距并以此作为目标确定的重要依据, 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取决于企业“上下结合”的协调程度。易多奇 (2008) 通过对洪都集团的研究, 认为在预算管理上应利用系统工程原理, 建立健全组织、制度、责任、工作、监控和评价六大体系, 建立和谐互动的一体化预算管理系统, 以期实现预算管理的新突破。

在应用方面, 学者们通过对我国企业实例的分析研究, 得出许多值得借鉴的预算管理方式, 有利于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

从我国预算管理的学术研究统计中可以发现, 预算现状的研究、新型预算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应用等研究所占比重较小, 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和预算实施中的问题、建议等占了一半, 预算起点、目标、集团预算等研究所占比率居中。在这些文章中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研究并不多, 更多的是对预算的认识、感想和对预算中问题的讨论、改进的建议等。这说明我国对于预算管理创新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总结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理论界和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但是无论在预算管理研究还是实践中都还存在着一些认识和实务上的盲区, 还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 理论的引入并没有与企业的具体操作结合起来, 国外一些先进的预算方法并没有有效地引入和利用。

今后的研究趋势:将预算管理理论的研究同企业预算管理实施的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引入国外新研究出来的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对于预算执行的跟踪调查、预算调整、预算激励作用, 以及在全过程中权限的划分与制衡给予高度的重视;探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不同企业性质之间的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存在的悬殊差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探求这种原因对预算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将有什么重要意义等。

参考文献

[1]潘爱香著.全面预算管理:整合“四流”, 创造“一流”[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2]汤谷良著.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3]唐.R.汉森, 玛丽安.M.莫文著.管理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4]徐兴恩著.管理会计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5]史习民著.全面预算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3.

[6]汤谷良, 李苹莉.系统构架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J].财政研究, 2000.2.

[7]陈晓红, 邹韶禄著.新经济时代经管教程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

3.盈余管理定义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篇三

关键词:盈余管理 定义

盈余管理是当下会计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已有的文献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什么是盈余管理,为什么管理层要管理盈余,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哪些手段和途径),盈余管理的程度,制约因素等。盈余管理的定义仍然存在争议和分歧,而一个准确而可操作性强的定义可能是进行盈余管理研究的必要前提。有关动机研究的成果可能是最为丰硕的,因为关注动机有助于研究者完整地了解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本文通过对有关盈余管理定义和动机的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以期从现有研究不足中的给出未来的研究空间。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什么是盈余管理?国内外理论界,实务界仍莫衷一是,即使在学者之间,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比较著名的至少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Healy ,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企业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或者通过规划交易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表现的理解或者影响以会计报告盈余为基础的签约的结果[1]。与之类似的定义是由(Schipper,1989)作出的:所谓的盈余管理事实上是一种“披露管理”:在对外报告财务报表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干预,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而不是保持中立原则[2]。

第一个定义使用了误导(Mislead)一词,事实上将通过职业判断使财务报告更具信息含量的活动排除在所定义的盈余管理范围之外。作者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出于其研究的目的:对以往的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给出对会计准则建设的启示。现有很多研究者均使用此定义而不考虑自己的研究主题,预先在心里给盈余管理戴上“不道德”的帽子,因此可能存在误用之嫌。Schipper的定义也将盈余管理的范围限定在对外报告的过程中,而将诸如发生在内部管理会计报告过程中的活动排除在外。Schipper的定义是在比较“经济收益观”和“信息观”的基础上作出的。她强调盈余管理扭曲真实收益,但是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同样扭曲了真实收益(True Income)。因此在经济收益观下,面对已经扭曲的报告收益我们可能不能区分该扭曲是由于盈余管理还是应计制会计和公认会计原则造成的,或者说将未加管理的盈余作为衡量报告收益与真实收益误差的基准以考量是否发生了盈余管理,是不准确的,因为这个基准是存在噪音的。但是信息观下,会计数字具有信息含量的属性就不存在上述问题,因此从信息观角度定义盈余管理更准确更具意义。值得一提的是雪珀还将盈余管理的范围拓展到了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比如改变融资或投资决策的时点,这给理论研究带来的困难是如何区分管理层的决策是正常的融资或投资行为还是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Dechow和Skinner(2000)认为这两个定义的主要缺点是它们很难直接通过会计报告数字对盈余管理进行界定而这些定义侧重于管理层的意图,管理层的意图是无法观察得到的[3]。Dechow等人的看法可能与其文章的研究目的有关。

第二类:是在与财务欺诈(Fraud),财务操纵(Manipulation)的比较中给出盈余管理的定义。

Dechow和Skinner(2000)将企业对盈余的做法分为四个方面:保守会计(Conservative),中立盈余(Neutral),激进会计(Aggressive),财务欺诈(Fraudulent)。前三项都属于在公认的会计准则范围内,而财务欺诈属于违背了公认会计准则[3]。可以这样认为:Dechow和Skinner是将合乎会计准则范围的做法分为两类:其他、盈余管理(可能包括保守与激进会计)。两者的区分标准是管理者的意图:是否是为了掩盖或者模糊真实的经济业绩。严格地说他们没有给出盈余管理的定义,但至少可以做出如下判断: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是公认的会计准则,一旦超出便是财务欺诈;盈余管理包括了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判断是否为盈余管理的标准是管理者的意图。Dechow和Skinner的观点事实上没有超出Healy和Schipper界定的范畴,而且他们做出的区分标准—管理者意图亦是难以观察的。

Davidson,Stickney and wei(1987)①认为盈余管理是是在公认会计准则范围内采取一定的手段将报告收益拉向期望水平的过程。Goel和Thakor(2003)认为盈余管理是指操纵报告收益,使它们不能准确地反映在每个时间点的经济收益[4]。这两个定义该均失之过简,属于从经济收益观做出的界定。

我国的宁亚平(2000)认为盈余管理应有别于盈余操纵(Manipulation)和盈余做假(Fraud) 盈余操纵是指管理层使用会计手段或通过采取实际行动努力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的水平,而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5]。笔者认为宁亚平给出的定义巧妙地避开了管理层的动机或者目的,这可能是为了说明作者所下的定义便于界定管理层是否实施了盈余管理。但是该定义并没有超越Schipper界定的范围,该定义同样包含了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它只是通过拓展我们常识中的盈余操纵概念,并运用了类似穷举的方法给出了盈余管理的定义。

此外章永奎,刘峰(2002)给出定义是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而对盈利进行操纵的行为[6]。他们认为从对应计额的影响看,非会计方法或违反公认会计原则的方法都可能对应计额产生影响,所以强调盈余管理并非限制在公认会计准则与会计方法的范围内。此定义与Goel和Thakor(2003)的定义类似。

二﹑结论

通过对有关盈余管理定义的文献的回顾,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可能并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具有普遍意义的盈余管理定义,因为这可能因理论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和主题而异。即使有,在实践中这样的定义也是无意义的,因为它并不能帮助我们界定哪些企业和管理者实施了盈余管理。定义的多样性也反映了盈余管理动机的多样性和研究者对实证证据的不同理解。第二,理论上,盈余管理应该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实务界与学术界对此的不同看法与他们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盈余管理的态度不同有关。第三:盈余管理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会计数字本身,从信息观来界定盈余管理可能更加合适,这是因为对利润表数字的管理必然会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数字。

4.文献综述-选课系统的 篇四

《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张 愉

摘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高等学校里纷纷建立了C/S或者B/S结构的网上选课系统。与传统的选课方式相比,网上选课系统利用局域网为学生选课带来了便利。学生在学校的公共机房或者宿舍的个人电脑上通过网络来选课,只要选课还没有截止,学生就能够灵活的修改自己的选课情况,大大提高了学校选课工作的效率。教务处的教师则通过选课系统的管理员子系统来管理学生的选课情况,使得学生选课工作达到系统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学校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网上选课;分析;语言概述;概要设计

一、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同时也是科技高速发展、网络信息迅速膨胀的年代,大量客观事实表明,一个崭新的计算机时代必将到来。随着知识经济革命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角,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而且同时也吹响了我们迈向新生活的号角,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而两者的结合产物---计算机网络,在最近的几年更是迅猛地发展起来,它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利用空间和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手段,同时它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的尺度。

计算机也慢慢的在各高校中被广泛的应用,相继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充分利用校园网提供的新环境、新手段为校园的教学、科研和教务管理服务。以前大、中专院校里传统手工的学生网上课程管理过程繁琐而复杂,执行效率低,并且易于出错。而且近年来,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学校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加之学生分校区管理,给原本繁杂的院级选修课工作增加了不少教务工作量。网上选课系统的推出,使得选修课程的设置维护、学生选/退课及成绩查询、管理员对选课情况的管理等工作均能在互联网上完成。这不仅可以做到信息的规范管理和快速查询,实现了学生网上课程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而且减少了管理工作量,还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在完成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需要翻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对其重点技术进行学习和使用。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专用纸 第2页

二、问题研究现状

1、有关学生网上选课系统的分析

1.1学生网上选课系统的主要模式

网上选课的系统结构模式现在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Client/Server模式(简称C/S模式);第二种是三层Client/Serve结构模式,它的一个变形是Internet实现方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Browser/Server结构模式(简称B/S模式);第三种是分布式对象计算模式。(1)C/S结构

C/S(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C/S体系结构的最简单的数据库应用,是由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两部分组成。二者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与后台程序。应用服务器是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的机器,一旦启动服务器程序,就随时等待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请求;客户程序是在用户自己的机器上运行的,对应于服务器,可称为客户机。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时,客户程序就会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服务器程序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做出应答,返回结果,这种情况就被称为“胖客户机”。

第二种情况被称为“胖服务器”。当服务器承担了较多的工作时业务逻辑编码就成为服务器上的Transact-SQL存储过程。与“胖客户机”情形相比,由于业务服务和数据服务在相同的处理空间,并且业务服务被捆绑在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搜索引擎中,因此在数据操作之前无须进行传送或拷贝,因而减轻了网络负载,加快了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但同时增加了服务器的负担。(2)三层架构

传统的客户分为两部分:应用客户和应用服务器。应用客户部分只是整个应用的一小部分,在该最终用户的层面上,只负责用户接口的展现和简单的逻辑处理,如输入校验;在应用主要部分占核心的业务逻辑则驻留在应用服务器上。应用服务器在体系结构上是位于前端客户机和后端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它通过LAN或WAN与前端客户机联结,接收客户的请求,处理请求并按要求访问后端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专用纸 第3页

数据库,然后把信息送回前端客户机进行显示。一个应用服务器可以为多个应用客户提供服务。因为把复杂的业务逻辑从客户端移出,所以就减少了客户端的复杂程度,相应地也就降低了客户机对硬件的需求。另外,又由于把许多用户的业务逻辑集中到单一的应用服务器上,应用的维护也相应集中了,消除了双层结构中对软件分发的考虑。(3)B/S结构

其实B/S结构和三层架构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采用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的界面(也叫“瘦”客户端),不用再安装其他特别的软件。同时减轻了客户端的负载量,减少了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大部分的逻辑都在服务器段执行。另外,客户端不必对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由服务器端实现这些操作,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在操作同一个数据库,实现信息的统一。

1.2 C/S模式和B/S模式的各自特性

通过对C/S模式和B/S模式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或特点:(1)C /S程序交互性相对低,无法得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和意见,无法得知用户在使用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而B/S与用户的交互性是很高的,可以随时得到用户提供的信息,对异常进行处理。

(2)C/S模式在逻辑上比B/S模式少一层结构,所以C/S模式的网络通讯量要低于B/S模式。因此对于相同的任务,在速度上C/S模式相对于B/S模式来说要快一些,从而可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减轻网络负担。

(3)C/S所采用的标准只要在内部统一就可,它的应用往往是专用。B/S所采用的标准都是开放的、非专用的,是经过标准化组织确定的而非单一厂商制定,保证了其应用的通用性和跨平台性。

(4)B/S模式的应用逻辑由Web服务器承担,即这种模式的功能都在Web服务器上实现,这样只需开发Web程序,而无需开发客户端程序,从而大大缩短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而且维护工作也简单易行。

(5)B/S模式在客户端安装的是标准的、简单通用的浏览器,不需要安装应用程序,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由于选课管理用户集中、需要处理大量数据,且要满足学生最大范围地使用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专用纸 第4页

该系统,系统可采用C/S结构与B/S结构相结合的体系统结构。开发C/S计算模式的应用,由教务处维护、调试和安装。因为对于系统的基本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利用C/S结构简洁、方便、快捷;并且系统内的大部分子系统只是给教务处内专职人员使用,并不是绝大多数人员使用(查询除外)。采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网络负担,而且在一定程序上也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C/S模式的应用程序是为专有用户设计的,因此需要到各部门安装、调试和培训。假设将选课系统做成一个基于C/S计算模式的应用,那每个使用该系统的客户端都需要安装该软件,这样做的话,用来进行安装、调试、维护的费用是很高的,而且工作也是琐碎的。而在本系统中,包含大量的查询工作(例如成绩查询,课程查询等),这些查询工作应允许在任一终端进行,因此,系统不可能全部采用C/S结构。

为了解决院系级管理有大量的需要访问数据客户端的问题,提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使用B/S计算模式。只需开发Web程序(无须开发客户端程序),并将通用的应用程序放在Web服务器上,用户只需在客户端安装标准的、简单通用的浏览器即可随时随地进行一些通用操作。而不需要在各个院系安装应用程序,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很多用户端进行特殊的设置和软件的安装,从而更加简单方便。维护工作只需要在放有Web程序的服务器端进行,无须到各个客户端进行维护,简化了维护工作,降低了维护成本。

2、相关技术简介

2.1 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Data Base,DB)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解释就是存储程序所用数据的仓库。而在计算机里,我们把组成二维形式的表格称为关系型数据库,简称数据库。而常见的数据库有Access,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IBM DB2,Sybase等,其中SQL Server是目前易用性和效率最好的数据库之一,而且其学习门槛相对比较低。SQL Servers是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 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并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SQL Server 2005 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BI)工具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据提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专用纸 第5页

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使您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数据应用程序。

与其他数据库相比,SQL Server 2005 在数据库平台的安全模型上有了明显的增强,由于提供了更为精确和灵活的控制,数据安全更为严格。SQL Server 2005的故障恢复功能更强,它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能根据备份和日志迅速恢复到某一正确时刻。同时,SQL Server 2005还提供了更好的并发控制功能以及大量的监控和管理数据库系统的工具。综上所述,SQL Server 2005无论是从安全上还是从功能上都更优于其他的数据库,而且越来越多的开发工具提供了与SQL Server 的接口。所以SQL Server 2005企业版被选为我们毕业设计的数据库开发工具。2.2 C#概述

C#牾言自C/C++演变而来。但是,它更现代、简单、完全面向对象。如果用户是C/C++程序员,学习曲线将会很平坦。许多C样语句直接借用用户所喜爱的语言,包括表达式和操作符。关于C#最重要的一点:它是现代的编程语言。它简化和革新了C++中的类、名字空间、方法重载和异常处理等领域,摒弃了C++的复杂性,使它更易用、更少出错。使编程更方便的新功能是严格的类型安全、版本控制、垃圾收集(garbage collect)等等。这些功能的共同目标就是在于开发面向组件的软件。

C#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如垃圾收集、类型安全、版本控制等等。仅有的“代价”就是,代码操作默认是类型安全的,不允许指针。不过,大多数问题光凭类型安全就可以解决了。但是,如果用户需要指针,仍可以通过非安全码使用它们,而且当调用非安全码时,不能含有列集。ASP.NET是一个统一的WEB开发模型,它包括用户使用尽可能少的代码生成企业级WEB应用程序所必需的各种服务。ASP.NET作为.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提供当用户编写ASP.NET应用程序的代码时,可以访问.NET Framework中的类。用户可以使用与公共语言运行库(CLR)兼容的任何语言来编写应用程序的代码,这些语言包括Microsfoft Visual basic c、C#、Jscript.net和J#。

三、系统概要设计

学生选课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学生、教师和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专用纸 第6页

管理员。从操作功能上可以分为两个类:一个是通用操作,主要实现用户的登录注销和修改密码等;另一种是为不同用户定制不同操作,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通用操作(1)登录与注销

每个用户都可以用自己的帐号登录系统。用户操作完成后推出系统,注销后可以重新登录系统。(2)修改密码

每个用户第一次登录都用默认密码(教师和学生与帐号一样),如果想要自己设定密码,再进行修改。

2、用户所具有功能(1)管理员

设置选课时间段:管理员通过此项功能设置选课时段,只有在选课时间段里,学生才可以选择课程,超过此时间段,学生选课信息被自动锁定,不得修改。

录入学生与教师个人信息:通过此项功能可以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添加删除。

录入教学楼教室信息:通过此项功能可以把学校里所有的教学楼教室的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以便教师在开设课程时候设置上课的教室。(2)教师用户

显示和修改个人信息:教师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和修改教师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系部等。

开设课程:教师用户登录系统后,可以开设课程,可以设置该课程为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可以设置该课程的最大人数。

上课时间:教师在开设了课程后,可以灵活地设置上课时间和地点。给成绩:课程结束后,教师用户登录系统,可以为学过课程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成绩,若及格,给予学生学分。

(3)学生用户

显示和修改个人信息: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和修改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电话等。

查看必修课程:学生登录后,可以查看所有的必修课程。查看该课程的信息,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专用纸 第7页

上课时间地点,开课教师信息等。

选择选修课程:学生登录系统后,在所有选修课程中可以选择至少两门选修课程,同时可以查看相关信息。

查看最终选课信息:学生登录系统后,可列出已选择的课程,若选课信息未被锁定,则可以退选,若所选课程少于两门,系统会提示选择的课程少于两门。

查看学分和成绩:课程结束后,学生登录系统可查看自己学习课程的成绩和已获的学分。

四、总结

网上选课系统针对在校学生和教师使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学校教学制度的改革,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实行的是学生的自主选课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学校安排好的课程上课)已经不能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如果仍然通过纸上的方式选课,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另一方面浪费时间以及会在人为的统计汇总过程中出现可避免的差错等情况。随着高校人数的增多,上述弊端会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如果利用网络进行选课,学生只要在计算机前输入自己的个人选课信息即可完成教务部门原来几倍的作业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教师提出代课申请完成课程发布的工作更加容易,得到教学的信息更加快捷,因此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方便了教学工作。

然而网络选课系统的性能也是一个关键,它在告诉我们,取得方便的前提是必须解决好选课过程中的各种冲突、公平性及大批量用户并发访问等问题,因此要很好地考虑系统的结构和应用开发技术。本文提出的网上选课系统在实现了基本的学生选课、教师查询及教务员管理等功能基础上,具有学生落选几率小、选课结果公平及选课操作安全等特点,避免了传统手工操作的费时、费力及易出错等问题,使选课过程简单化、高效化。

而且利用B/S模式设计选课系统,便于维护,适用于多用户网络应用。无纸化管理也同时降低了人工管理的出错率,又更加环保方便。界面设计应保持简洁友好,便于用户使用,使得选课工作变得更高效。不论是何种方式设计的选课系统,在使用中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何使得校园教务信息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更加人性化,是每个程序设计研究人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目标。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专用纸 第8页

参考文献

5.小区物业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篇五

毕业设计(论文)文 献 综 述

题目:基于ASP的小区物业管理之业主

服务系统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院(系):

应用技术学院

级:

103210301

学生姓名:

学号

08

指导老师:

成绩:

2006年12 月17日

文献综述内容:

一、前言 1.1选题背景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逐渐成为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朝阳产业,目前正处于物业管理成长过程的关键阶段。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住宅产权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种新形式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兴服务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多类别、多层次、多形式的物业管理局面,初步确立了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经营性的物业管理新体制。我国加入WTO 后,物业管理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已是物业公司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开发,住宅小区越来越成为居住的主流,小区物业管理是针对当代社会这一市场需要应运而生的。用计算机操作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是为小区管理者和小区用户更好的维护各项物业管理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根据需求分析,实现小区管理业务,效益已越来越明显。因此,开发一套小区物业管理业主服务系统以代替以前的繁琐的人工管理成为很有必要的。1.2选题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小区已经成为人们安家置业的首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小区住宅比比皆是。人们花的钱越多,不但对住宅的本身的美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物业小区的服务和管理也要求很高,诸如对小区的维修维护,甚至对各项投诉都要求小区管理者做的好,做的完善。这样要求小区管理者对物业管理进行宏观的和微观的细致管理,其中最好的办法是用计算机操作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来实现对小区物业的管理,这就为我们设计小区物业管理系统提供了市场需要。而我们设计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在现代社会是最热门的行业,是最关切老百姓实际生活的设计,各种人性化的配置,使管理者和业主对住宅小区中的事物能更方便、更快捷、更满意的得到答复。伴随着小区的的规模不断扩大和住户的不断增多,像小区中的汽车,小区附带设施,小区的各项维修、投诉等都将越来越复杂,工作量也将越来越大。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各种数据,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比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企业单位的各项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1.3 现代物业管理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开发,物业管理已形成规模,其效益也越来越明显。在经济效益对地方政府而言,主要体现为:减少了大量的财政补贴,对住宅区开发企业而言,能提高物业市场竞争力,使开发企业的房产畅销,加速资金周转。同时,完善的物业管理能为开发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 引更多的房地产交易商和消费者。在环境效益上,住宅区内的环境和布局、治安等与整个建设风貌融为一体,提高了房地产业的综合效益。但是,目前在物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物业管理架构不完善。目前,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架构不完善,体制需进一步理顺和重新构建。其中,政府、管委会、物业管理公司责、权、利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例如,成都市近年来已竣工的住宅小区中,房屋及物业管理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管理的,二是房地产开发商以企业管理的,三是产权单位自管的,这三种物业管理模式大约各占1/3。而且其中不少物业管理往往是局部的或单一的,一些物业管理单位企业忽视自身建设,把物业管理看成只是收费服务和简单生产活动,对企业发展和专业管理水平提高,一无规划,二无措施,没有明确管理目标责任制,企业既无压力也无动力,管理不计成本,年终无核算,对该建立哪些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心中无数,照搬照抄了别人的规章制度,使这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2.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目前,小区的投资建设与物业管理脱节,没有从物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全过程来通盘设计和全方位运作,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物业管理滞后于住房消费使用。其公用设施本来已很少,商店、学校、银行、娱乐设施等本来不足,而这些商业性网点还因种种原因“名存实亡”。

3.维修保养不得力。小区或写字楼一旦发生故障性事件而向物业管理公司反映(诸如电梯损坏、水管泄漏、电闸破坏、防盗门失灵、墙灰剥落等),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原因是物业管理公司在这些方面无能为力。他们一不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二无配备必要的维修队及设施,一旦接获维修投诉,只能向其他相关单位报告或申请维修,这显然不符合专业物业管理规范。

4.物业管理经费难以为继。物业管理和建设一样,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在物业管理中,应该贯彻“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形成物业管理资金的源泉。但是,传统的福利住房消费观还有相当的惯性,不少住户往往把物业管理理解为无偿服务或低偿服务。这有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消费原则,也是影响物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症结所在。

5.物业管理法制不健全。全国性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法规很不健全,诸如物业管理体制、物业管理经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资质审查、住宅小区的物业验收交接等关于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明确规定。为此造成了物业管理很难纳入依法管理的法制轨道,实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缺乏法制的根本保障。

6.物业管理公司与社会相关方面关系不顺。物业管理公司在其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与街道、居委会、公安、交通、环保、卫生、市政、园林、教育、公用事业、商业及文化娱乐等部门都有密切关系。由于工作范围不明确,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小区物业管理中一大突出矛盾。

7.物业管理不到位。目前有物业管理公司不以“物业管理”为主业,而着重于多种经营,或只限于收租金和一般养护维修,而对于如何保养好建筑物的外貌、公用部位、周围环境,主动维修设备,提高物业的使用功能和经济价值则未能很好顾及,更谈不上特约服务了。

(八)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各个省(市、区)申报参评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不足全国小区总数的30%,参评城市不到全国城市的1%,有6个省会城市拿不出小区参评。这里既有南北经济发展差异的客观因素,也有主管部门“重建轻管”的倾向

1.4 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国家应尽快出台物业管理专业性法规,规范政府、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房产开发商、居 3 住者各自的责、权、利,以及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进一步明确物业管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为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一个宽松、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我国物业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轨道上迈进一步。

1.国家尽快颁布针对物业管理的专业性法律。物业是涉及房地产、市政、公安、工商、商业、规划、通讯等多个部门的综合经济行为,单一的部门法规在具体执行的其权威性和规范作用受到限制,且上述单行法规自身存在各种局限性。国家亟需制定一部专业性的法律,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业管理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制约,包括对业主委员会的组织运作、业主公约、房屋使用公约的鉴定、规格、专业性物业公司的资质管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界定等等。

2.建立业主合约和业主委员会制度。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以前建成已投入使用的大楼,可以帮助拟定完善、公正的业主合约(或房屋使用公约),并促使业主们签署,进一步指导协助大楼各业主成立健全的业主委员会组织。对于尚未竣工销售的房地产,必须指令和辅导开发商在销售之前拟定业主公约,为未来业主进行自主管理创造必要条件。

3.加强物业公司的资质管理。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物业公司进行严格的资质管理,实施注册和许可证制度,扶持市场化、社会化的专业性物业管理公司,引导专业性物业公司向大型化发展,创造规模效益,并将业绩优良的物业管理公司向业主委员会进行推荐。

4.设置机构,规范管理。国家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法规、政策对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开发商实施综合管理,并尽快编制物业管理劳动定额,各物业各工种的工作量、材料消耗,及以机械台班损耗等做出明确的测定,使物业在竞争中一方面即可双向选择,又可防止物业行业不正当竞争。

5.实行由业主委员会管理并自主选择物业公司的制度。由业主委员会选择物业管理公司,将会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以直接的监督效果,促使物业公司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公约在交纳管理费、遵守秩序和公德方面也对内部成员具有强制约束力。

6.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应对开发商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的各项费用如维修、养护费、绿化养护费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保证能及时到位,并科学合理地使用。业主委员会和房地产开发商有权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日常管理,各项收费,房屋及公共设施,设备的养护、维修和搭乱建、改变房地产和公用设施用途,以及不履行物业管理合同、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

7.强化管理、树立品牌。

8.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物业行业健康发展。

二、综述

1.数据库技术概述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软件技术,是使用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管理的必备知识。它的发展有三个阶段:(1)数据在三个世界间的转换过程与E-R方法(2)三种结构数据模型(3)关系模型及关系规范化。

数据库(Data Base,DB)是一个有穷的、有结构的、有意义的、相关的、可共享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取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定义、建立、维护、使用及控制数据库而提供的有关数据管理的系统软件。它实现建库、删库、修改、存储、检索和维护数据库的功能,向用户提供一整套 操作命令,并负责解释执行这些命令。

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DBS)是指带有数据库并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系统。一个数据库系统应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系统及用户和数据库管理员等。2.软件工程

对于一个信息系统的开发也要具有软件设计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做出来的系统才符合标准与规范化。

开发系统的时候也必须要建立合理的模式:而所谓合理的模式就是软件工程告诉我们的在开发一个系统的时候所需要的五步曲:获取需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

A、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在进入正式开发之前,必须先从用户处获取准确的需求。在这上面花费相当时间是很必要的。

B、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需要做的事情有:高层构思、确立系统目标、划分业务领域、现行业务分析、建立业务模型(Enterprise Model)、信息需求分析、用户视图规范化、数据元素标准化与一致性控制。

C、设计过程。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对分析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可能需要对某些类结构做一些修改,确定用户表示层(也就是通俗所说的界面定义)、用户服务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库服务层和具体数据库所需要做的工作。同时需要确定使用的体系结构(如B/S还是C/S)和开发工具(如ASP,ASP.NET)

D、编码。进入编码工作之后,依然可能会发现前面分析或设计阶段的某些错误,这时应返回到前面的阶段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在编码前规定编码的风格并在开发过程中保持一致的风格。

E、测试。测试是系统投入使用前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即使是小项目也应该严格地进行测试。就实际上就是一个把错误留给自己还是留给客户的问题。3.ASP技术

ASP既不是一种语言,也不是一种开发工具,而是一种内含于WINDOWS操作系统下IIS/PWS之中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集成了VBScript语言、Java script语言到HTML页面的)

ASP的特点如下:(1)、ASP可以混用HTML、DHTML、Java小程序、ActiveX、VBScript或Java Script,并可以相互嵌套。

(2)、不需要编译,纯文本格式。直接在服务器端运行,并可以用记事本等基本的编辑器进行编辑。

(3)、安全性好。在服务器端执行的脚本语言,源代码不会传到客户端浏览器上,可以保护源程序不外漏。

(4)、面向对象。ASP以对象为基础,通过起环境自身内置的对象来实现服务器与客户端以及数据库之间的交互。

(5)、可扩充服务器端功能。利用ASP提供的一组ActiveX服务器组件可以继续扩充ASP的功能。例如,用ASP环境内置的ADO组件可以轻松地存取各种数据库。此外还可以用VB、Java、VC++等编程语言开发ActiveX服务器组件进一步扩充ASP的功能。

(6)、可扩充脚本语言,除了VBScript、Jscript、Java Scrip外,还可以使用任何其它脚本语 5 言,只要第三方提供其相应的脚本引擎即可。

(7)、与浏览器无关。ASP将运行结果以HTML的格式传送到客户端浏览器,因而可以适用于各种浏览器。

(8)、ASP提供了6个内置的全局对象供开发者不需要声明就可以直接调用,他们的名称及功能如下:

Request 用来读取来自浏览器的请求信息,可以用该对象读取HTML表单信息。Response 用来将信息发送到浏览器。

Server生成Active Server 组件实set co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Application 用来存储、读取用户共享的应用程序信息,如可以用该对象在网站的不同连接者之间传送共用消息。

Session 用来存储、读取特定连接者对话消息,可存储连接者对网站访问信息。(9)、ASP提供的5个重要的服务器组件的名称及功能如下:

ADO组件:用于在SQL SERVER、MS ACCESS数据库中读取或存储数据; File System 组件:提供了可以用来访问计算机文件系统的方法和属性; Browser Capabilities 组件:用来链接不同的HTML页面使其操作更简单; AD Rotator 组件:用于网页上显示横幅广告,并可以控制不同广告的显示频率。

以上的对象和组件都可以扩展ASP脚本的功能,但两者有区别,对象不需要声明就可以使用,而组件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创建。

ASP的含义从字面上说,ASP包含三方面含义:

1)Active:ASP使用了Microsoft的ActiveX技术。ActiveX(COM)技术是现在 Microsoft软件的重要基础。它采用封装对象,程序调用对象的技术,简化编程,加强程序间合作。ASP本身封装了一些基本组件和常用组件,有很多公司也开发了很多实用组件。只要你可以在服务器上安装这些组件,通过访问组件,你就可以快速、简易地建立自己的WEB应用。

2)Server:ASP运行在服务器端。这样就不必担心浏览器是否支持ASP所使用的编程语言。ASP的编程语言可以是VBSCRIPT和JSCRIPT。VBSCRIPT是VB的一个简集,会VB的人可以很方便的快速上手。然而Netscape浏览器不支持客户端的VBSCRIPT,所以最好不要在客户端使用VBSCRIPT。而在服务器端,则无需考虑浏览器的支持问题。Netscape浏览器也可以正常显示ASP页面。

3)Pages:ASP返回标准的HTML页面,可以正常地在常用的浏览器中显示。浏览者查看页面源文件时,看到的是ASP生成的HTML代码,而不是ASP程序代码。这样就可以防止别人抄袭程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ASP是在IIS下开发WEB应用的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在了解了VBSCRIPT的基本语法后,只需要清楚各个组件的用途、属性、方法,就可以轻松编写出自己的ASP系统。

ASP是基于WEB的一种编程技术,可以说是CGI的一种。它可以完成以往CGI程序的所有功能,如计数器、留言簿、公告板、聊天室等等。ASP可以轻松地实现对页面内容的动态控制,根据不同的浏览者,显示不同的页 面内容。而浏览者一点觉察不出来,就像为他专门制作的页面一样。使用各种各样的组件,ASP可以完成无比强大的功能。使用FileSystemObject,可以对服务器上的文件进行操作,浏览、复制、移动、删除等等。有ADO(Active Database Object,动态数据库对象)的支持,ASP对数据库的操作非常得心应手。你甚至可以像使用本地数据库那样,管理远程主机上的数据库,对表格、记录进行各种操作。使用CDONTS(Collaboration Data Objects for NTS,NTS协作 6 数据对象),可以发送、查看邮件,实现WEBMAIL的功能。结合WSH(Windows Scripting Host),可以实现对NT主机的管理,如NT用户管理、IIS虚拟主机设置、EXCHANGE邮箱设置等等,就像管理本地机一样方便。

ASP是Microsoft在NT上开发出的技术。虽然在UNIX主机上同样可以使用,但是无论功能还是性能都比较落后。所以,最好在NT主机上才考虑使用ASP。ASP可以实现以往CGI的所有功能。如果你对PERL、C等其他CGI语言不熟悉,可以考虑使用ASP。因为ASP使用的VBSCRIPT比较容易上手。但是,如果你的CGI程序还需要在UNIX主机上运行,最好使用PERL。PERL在UNIX和NT上同时被支持。你只需要简单的修改,就可以移植。ASP操作数据库的功能非常强大。如果你使用基于NT的INTRANET建立你的MIS应用非常推荐你使用ASP技术。ASP编写出的系统,完全可以达到原来使用CLIENT/SERVER的网络数据库系统的水平。使用ASP最大的好处是,在你对程序进行升级时,你只需要修改服务器上的ASP文件,而不需要修改客户端程序。

三、系统设计概要:

小区物业信息管理系统使针对当代社会,住宅小区越来越成为居住的主流这一市场需要而应运而生的,是为小区管理着和小区用户更好的维护小区各项物业管理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根据需求分析,实现小区管理业务,实现各项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功能。

对物管来说小区的基本资料,业主基本资料,小区物业收费事项管理,停车场管理及其他的基本服务管理都应该考虑到,以满足物业管理对业主的服务管理。基本功能:

1.登录系统管理主要包括:

添加用户模块 包括:为系统新用户设置用户名及口令。修改密码模块 包括:用于操作员更改自己的系统口令。2.基本资料管理主要包括:

住户资料模块 包括:显示 添加 修改 删除 查询。房产资料模块 包括:显示 添加 修改 删除 查询。3.小区物业管理主要包括:

物业设备管理模块 包括:显示 添加 修改 删除 查询等。停车场管理模块 包括:显示 添加 修改 删除 查询等。收费管理模块 包括:显示 添加 修改 删除 查询等。

四、参考资料

1.李海兵等著 超梦幻动态网页开发ASP/HTML/SQL Server/Dream weaver完美结合 中国青年出版社 ;

6.物流仓储管理文献综述 篇六

专业文献综述

目: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成 绩: 指导教师:

物流仓储管理系统

夏天江·巴海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科081班

084632131

蒲智

职称:

主讲

****年**月**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物流仓储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夏天江·巴海 蒲智

摘要:当仓储业作为一个业态存在的时候,物流是其实现增值服务的有效手段;而在物流业中,仓储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节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化的仓储管理做支撑,信息化和以信息化做指导的先进技术就成为仓储业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现代物流管理科学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仓储管理的角色也已起了质与量的变化,虽然其调节生产量与需求量的原始功能一直没有改变,但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计算机知识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仓储业已越来越信息化、自动化。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数据库、仓库

Logistics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Xiatianjiang

Puzhi Abstract:When the storage industry as a format exists, logistics is the effective means to achieve value-added services;i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warehousing is an important node in its essential.The cas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modern times expanding vigorously, storehouse management changed deeply and widely.Though its original function of regulating the number of produces and needs hasn’t changed, because of widely used of high cre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wide using computer knowledge, storehouse management becomes informatively and voluntarily.Keywords: Logistics、Information management、Database、Storehouse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者发现,一个生产企业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完成经营的全过程,他们急需一个长期且巩固的合作伙伴来分担这种压力,从而取得共同的发展和盈利[1]。于是,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关键环节,仓储管理也得到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在现代物流管理科学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仓储管理的角色也已起了质与量的变化,虽然其调节生产量与需求量的原始功能一直没有改变,但由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计算机知识在商业上的广泛应用,仓储业已越来越信息化、自动化[2]。本系统是在面向食物为存储物料的仓库管理,为物流仓储管理量身订做的自动化、信息化、客户化的管理系统,旨在研究食物仓储的成本最小、客户服务最优、企业工作效率最高的仓储管理系统,从而推动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1.仓储管理概述

仓储管理是企业物流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企业针对存货收发存与产供销各环节的特点,事先制定的一套相互牵制、相互稽核、相互验证的内部监控管理系统是企业整个内控中的重点的中心。“仓”可以称为仓库,是存放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可以是房屋建筑、大型容器、洞穴或者特定的场地等,具有存放和保护物品的功能。“储”表示收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适当用有形物品的行为。它的性质可以归结为仓储是物质货物的生产持续过程,物质的仓储也创造着货物的价值;仓储既有物品静态的储存,也有物品动态的存取、保管、控制监督的过程;仓储活动发生在仓库等特定的场所;仓储的对象即可以是生产资料,也可以是生活资料,但必需是实物动产[3]。仓储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向物品提供存放场所、物品的存取和对存放物品的保管保养、控制监督与核算等过程的统称。现代仓储与传统仓储比较有着较大的区别。传统仓储管理主要体现是对物品的管理,体现出静态的特性,而现代仓储管理更注重满足客户需求、高动态响应和低成本等的管理[4]。2.仓储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重要性

物流的仓储管理控制活动主要包括进/出/存三个方面。在没有实现计算机化管理的商业企业中,大量的业务操作和管理活动由人工来完成。在管理层中,由于大量必要的信息不能及时被采集﹑加工和整理使用,造成了极大的资金浪费和货物积压。因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管理者和经营者迫切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来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加快物流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准确掌握供销业务情况,及时组织畅销商品﹑降低库存和流通费用,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现实的管理状况和管理要求成为计算机化管理的重要前提。根据有关人士对物流提供商的调查显示,目前物流企业提供的主要服还停留在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两大块业务上,仓储在物流提供的最常见服务中还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有80%左右被调查的物流提供商中均提供此类服务。目前我国物流市场需求很大一部分仍停留在仓储方面。根据中国仓储委员会的调查显示,我国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基本常规项目的需求上。尽管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于物流服务需求的侧重点不同,但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对于仓储的需求仍然是位于前列的。3.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然而,它在中国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好,其中物流能力的滞后是一个重大的原因。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但是电子商务与物流究竟是什么关系,却很少有人去探究。目前对这个关系把握最宏观的一个观点是“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确切。这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第一,电子商务最本质的成功是将商流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这种买卖,是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商流。有的观点认为商流要靠物流支持,所以说“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物流和商流之间并不只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像废弃物回收与退货就是两个例子。对于物流与商流的关系,可能这样说更好一点:物流与商流,即电子商务的本质内容,是相对应关系,换个说法,就是物流和电子商务是相对应的关系。第二,网络经济将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将信息流电子化,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可以说是虚拟经济。而物流是实体的位置转移,说“实”是“虚”的组成部分,怎么看也是不恰当的,而把这种关系说成是“虚实相应”可能更为合适。4.创建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原则

仓储信息管理就是对仓储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的过程。也就是将仓储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同时对涉及仓储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员、物品、工具等进行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信息的有效管理就是强调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集成性、共享性。所以在信息的收集、整理中要避免信息的缺损、失真和失效,要强化仓储信息活动过程的组织和控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4.1完整性原则

仓储的不同层次通过信息流紧密的结合起来,在仓储系统中,存在对仓储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显示和分析的信息系统。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录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播、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等。因此,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具有功能的完整性,就是根据企业仓储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的系统能全面、完整覆盖仓储管理的信息化要求。建立信息系统,又不是单项数据处理的简单组合,必须要有系统规划,这是范围广、协调性强、人机结合紧密的系统工程。它是系统开发的最重要的环节,有了好的规划,就可以按照数据处理系统得分析和设计,持续到实现系统。4.2.可靠性原则

系统在正常情况下是可靠运行的,实际就是要求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系统的准确性依赖于仓储信息的精确性和及时性,仓储信息必须精确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当前的状况和定期活动,以衡量顾客订货和存货水平。信息精确性的含义既包含了信息本身由书面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时的准确性,同时也包含了信息系统上所显示的存量信息与实际存货的一致性。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一种活动发生时与该活动在信息系统内可见时的时间耽搁应尽可能的小,并要求及时地更新系统内的信息。系统稳定性除了依赖于系统的准确性,还依赖于系统所存储信息的必须具有容易而持之以恒的可得性。一个可靠的仓储管理系统要能在正常情况下达到系统设计的预期精度要求,不管输入的数据多么复杂,只要是在系统设计要求的范围内,都能输出可靠结果[5]。4.3.经济性原则

企业是趋利性组织,追逐经济利益是其活动的最终目的,所以每一次投入它都会考虑产出,所以在系统的投入中也要做到最小投入,最大效益。所以一个经济实用并且完善的仓储信息系统,要有以下层次:

1、数据层,将收集、加工的仓储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加以存储。

2、业务层,对合同、票据、报表等业务表现方式进行日常处理。

3、运用层,包括仓库收货、入库、库存管理、拣货、出货以及客户管理的建立,根据运行信息检测仓储系统的状况。5.本系统开发工具 5.1.Visual Basic VB作为一种Windows环境下的通用编程语言,全面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其6.0版不仅保留了界面设计简单,编程容易等优势,而且还可使用Active数据对象(ADO),数据链接和数据处理能力,以程序结构为主线,介绍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方法。内容包括:认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顺序结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过程,程序调试与错误处理,数据文件与文件管理,菜单及对话框,绘图及其他常用控件等。5.2.Access数据库

Access是Office 系列软件中专门用来管理数据库的免费应用软件。Access应用程序就是一种功能强大且使用方便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也称关系型数据库管理软件。它可运行于各种Microsoft Windows 系统环境中,由于它继承了Windows 的特性,不仅易于使用,而且界面友好,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它并不需要数据库管理者具有专业的程序设计知识,任何非专业用户都可以用它来创建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应用系统的开发者都是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下编写相应的应用程序,以形成一个能够满足应用需求且操作尽可能简单的应用系统,这被称之为二次开发。应该说,Access具有良好的二次开发支持特性。6.结论

物流在中国逐渐由单

一、原始走向多样化、结构化、信息化,使得仓储管理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针对于物流中心的设立,更加突出了仓储管理的重要性。而物流中心仓储信息管理系统是专业用于企业的物流管理包括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从物流的发展历史来看,在仓储的作业效率以及服务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然而随着技术平民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更新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仓储的技术水平也处在互相快速接近的状态,物流业的竞争也将会愈加激烈。【参考文献】

7.国外管理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篇七

征。同时,企业作为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导致自然与社会、精神与物质、控制与创新等各种矛盾因素相互交织。高度复杂和变动的外部环境以及相互交织的矛盾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时期, 管理红利取代市场红利、人口红利、资源与环境红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鉴于此,学术界和务实界开始关注企业管理的质量问题,并对管理质量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 众多研究者认为,管理质量是一个有意义的构念[1], 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进而使企业的利润增长更快、 盈利能力和资金与资本的利用能力更强,产生更多就业机会,最终促进宏观经济的迅速发展[2]。作为企业绩效提高和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管理质量成为企业管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新兴的、热门的研究主题。

本研究拟对管理质量的理论研究的脉络进行梳理,通过构建 “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管理质量— 管理质量的结果”的综合概念模型,厘清3个变量间的关系。最后,指出未来研究管理质量的可能的发展方向,供后续相关理论研究参考,为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行为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与指导。

1管理质量的概念

关于管理质量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资源观,另一种是能力观。资源观把管理质量视为一种有价值的组织资源; 能力观把管理质量视为组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管理质量的资源观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 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长久的更优运营绩效的关键在于拥有某种特殊资源[3]。依据过程论,资源是为了获取产出所投入的所有要素。管理质量是为了实现目标所采取的管理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属于过程论中的投入范畴。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过程理论, 学者认为,管理质量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1]。管理质量本身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因为它增加了公司对雇员、投资者、顾客和供应商的承诺[4]。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由于所拥有的资源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影响也不同,且任何一家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与参与[5]。有学者发现, 对各利益相关者的承诺是企业生存与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此外,Suchman[6]认为适当的媒体报道能够使公司更令人满意,获取更多的资源,因为利益相关者更愿意加入那些他们认为更可预测和更值得信任的组织,具有好的管理声誉的组织就属于此类组织。D'Aveni[7]也指出,管理声誉提高了组织合法性,对组织绩效的增加起着关键作用。他还指出, 受到良好推崇管理的公司会产生 “能力幻想”,从而得到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支持。因此,管理质量是一种有价值的组织资源,管理质量的高低程度决定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支持程度。

1. 2管理质量的能力观

现有学者认为管理质量是组织的一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战略制定与执行能力。Loch等人[8]从战略定位与部署的角度,研究工业卓越问题。他们指出,管理质量是工业卓越的基础与推动力,管理质量是指动用所有员工的能力和精力执行组织战略的一种能力( 也即战略制定与执行能力) ,以使工人清楚地知道公司的目标、自己的目标和职责,以及自己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及其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

另一方面是指管理成果的运用能力。从管理实践出发,认为把管理成果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其结果有 “好”与 “不好”之分,相应的就会产生管理实践质量 “高”与 “低”的问题。但依据权变管理理论,没有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只有与企业环境相适应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才是最好的,因此,要定义管理实践的 “好” 与 “坏” 是很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定义核心管理实践是可能的[9]。于是,麦肯锡基于自身咨询顾问经验,关注那些对公司绩效有直接影响且在最初评估中很容易衡量的一系列运营管理实践,来定义管理实践质量。 Bloom等人[10]借鉴麦肯锡的观点,给 “好”的管理实践下了一个清楚的定义,他们认为,下列情况都发生时,说明企业的管理实践质量是高的: ( 1) 监控生产以识别和解决重复问题; ( 2) 基于雇员绩效( 而不是家族关系) 做出晋升决策; ( 3) 再培训或换岗( 而不是开除) 不称职的员工[11]。在之后的进一步研究中,他们确定了 “最好” 的管理实践: ( 1) 持续不断的收集和分析绩效信息; ( 2) 制定有挑战和相互联系的短期与长期目标; ( 3) 奖励高绩效者和再培训/解雇低绩效者[9]。换句话说,以上3种情形都出现时,企业的管理实践质量最高。他们还指出,尽管管理质量高的企业隐含着 “该家企业拥有更多能力更强的管理者”的观点,但不能因此就认为管理质量是员工能力的代名词,因为管理能力已经深深嵌入到公司的组织资本之中,换句话说, 管理实践质量不仅仅只是高管的属性,更是组织结构和公司行为的一部分,是组织能力的一部分,会随着CEOs与CFOs的更换而缓慢的变化[10]。此观点与Aivazian[12]的观点一致,他不仅仅把管理质量视为管理者或其他公司雇员的能力,而且把其视为公司的组织资本。此外,Van Reenen[13]把管理视为可转移技术的一部分,这种观点把管理作为一种技术和一项才能,而管理技术是管理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管理才能也是用一种方式聚合工人以提高所有工人生产率的能力[14]。由此可见,Van Reenen[13]的观点进一步验证了 “管理质量是一种组织能力” 的观点。

基于上述文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学者们已经从资源观和能力观视角研究管理质量问题, 但是并没有给出其具体的含义。现有有关管理质量的概念界定,大多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需要,没有把握住管理质量的本质,致使管理质量没有一个统一和清晰的定义。尽管如此,我们发现以上研究存在3个共性: 一是管理质量主体是管理人员,强调管理人员的质量,甚至有学者认为管理质量就是管理团队质量[15]; 二是管理质量是一个多维度概念, 由多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 三是管理质量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包括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因此, 本文认为,管理质量是衡量管理人员为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所发挥的作用和效果。

2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从现有文献来看,对于管理质量现有研究更多地集中于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如Yahagi[16]) 以及管理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如Bloom等人[9]) ,而对管理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尚不多见。但是,仍旧有一些学者对管理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涉及到的因素包括市场竞争[10]、所有制[17]、人力资本[9]、战略定位[2]、内部学习[2]、执行力[2]、管理风格[18]、国家政策[11]、 市场压力[17]、市场规则[18]等,但大多数学者都对市场竞争、所有制和人力资本( 主要指员工教育) 这3个因素进行探讨,如Bloom等人[10],Van Re- enen[13],Aivazian和Lai[12],Schweiger和Friedel[17]等。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市场竞争、所有制和人力资本对管理质量的影响。

2. 1市场竞争对管理质量的影响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外部环境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稀缺资源的来源,对稀缺资源控制和管理的缺乏造成了组织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19]。这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因为所有企业都想控制关键和稀缺的资源。此外,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将会淘汰管理不佳的企业,从而刺激幸存企业提高管理质量, 可以说,产品市场竞争对管理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20]。Bloom等人[10]使用MOT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公司的管理实践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发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是其一个重要原因。Van Re- enen[13]对竞争提高生产率的机制问题进行研究发现,管理实践质量是其主要机制之一,竞争是通过提升管理实践质量水平促进生产率提高的。Aivazian和Lai[12]发现,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则管理实践质量就越高。Schweiger和Friebel[17]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其他地区进行调查发现,由于远东地区更靠近中国、韩国等地,导致其竞争更激励,所以远东地区的管理质量要高于其他地区。此外,微观经济学也认为,产品市场的竞争强度影响管理激励[21]。 Earle和Sabirianova[22],Friebel和Guriev[23],Com- mander等人[24]也指出,劳动力市场竞争影响各种类型的公司政策。

2. 2所有制对管理质量的影响

按企业性质划分,企业可分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众多研究发现,管理质量的高低程度会因企业所有制的形式而异,其中外资企业的管理质量最高,国有企业的管理质量最低。由于家族企业的债务较少,致使公司的运营成本( 如薪金和工资) 和资本成本( 如出租财产或设备) 较少,所以,当家族企业遭受经济损失时,可以从廉价资本中获取救助,从而获取正的现金流。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家族企业所有者不愿意改善管理,换句话说,产品市场竞争无法驱使其改善管理,从而使得其管理实践质量较低[10]。Bloom等人[9]对20个国家的10 000个样本进行调查发现,由于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缺陷,如基于任期晋升,没有遵循 “人岗匹配” 的原则等,所以国有企业的管理实践质量最低,而跨国公司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管理实践质量最高[11]。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国有企业因获得政府资助,市场压力小,导致其管理实践质量低于私有企业[17]。

2. 3人力资本对管理质量的影响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和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价值在生产者身上的凝结,它表现在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 劳动与管理技能和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25]。由此可见,人力资本是企业所有资本中最重要的一项资本。 此外,市场竞争和所有制都属于制度因素,而要提升管理质量水平,需要结合硬性因素和软性因素。 在企业的所有软性因素中,企业雇员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学者们探讨了人力资本是否会对管理质量产生影响。众多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确实是影响管理质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8 - 9,17]。

3管理质量的维度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管理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作为自变量的管理质量必须通过合理的维度加以度量, 因此,很多研究者对管理质量的维度划分做了很多尝试与总结。从表1可以看出,管理质量维度划分的方式与类别有很多,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复,但最终依据本文对管理质量的定义,可以将其概括为两个维度: 管理团队质量和管理实践质量, 其中管理团队质量借鉴Switzer和Bourdon[26]的观点,将其细分为管理团队资源和管理团队结构两个二级指标进行测量; 管理实践质量借鉴Bloom和Van Reenen[10]的观点,将其细分为运营实践、监控实践、目标实践、激励/人员管理实践4个二级指标进行测量。

基于上述管理质量的维度划分表,可以看出, 管理质量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是管理质量与财务绩效( 如股票回报率、股本成本、盈利能力等) 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二类是管理质量与运营绩效( 如生产率、生存率等) 之间的关系研究; 第三类是管理质量与社会绩效( 如增加就业、能源消耗等) 之间的关系研究。

事实上,管理质量是一个相对新的研究领域, 且现有研究对于管理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论不一,已有研究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正的、 负的和不相关的关系。

3. 1管理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传统上,管理质量被视为未来公司绩效的关键因素,是绩效提高的推动力。有些学者把不好的公司绩效归因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把好的绩效归因于深谋远虑和管理质量[34 - 35]。此外,Mc Guire等人[36]给出微弱的证据证明管理质量和后续运营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而Bloom和Van Reenen[10]给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同期盈利与良好的管理实践有关,但是他们此次研究并没有得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于是,Bloom等人[9]进一步研究管理实践质量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对20个国家的10 000家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管理实践质量极大提高了企业绩效。

3. 2管理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有学者认为,管理质量会对企业绩效造成不利影响。CEOs的管理价值被过高估计,因为赢得奖励的CEO的绩效比其获奖之前的绩效和没有获得奖励的CEO的绩效要低[30]。声誉好的CEO把更高的绩效归因于管理质量,导致CEOs过度自信[29],使自己沉浸在过去所实施的成功的管理实践之中,从而使组织僵化而无法适应运营环境的变化,最终对未来绩效造成不利影响[37]。同样,Wade等人[4]发现由于 “名人负担”,使得雇员明星CEOs与运营绩效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3. 3管理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管理质量与企业绩效无关。 Mc Guire等人[36],Antunovich和Laster[38]的研究发现,Fortune排名和后续一年的股票收益之间没有关系,这一结果说明,良好的管理没有投资价值。 Wade等人[4]对278家企业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运营绩效的高低与CEO是否获得奖励无关。此外, Schweiger和riebel[17]调查俄罗斯制造业发现,管理质量几乎不能解释公司绩效,这说明,管理质量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通过对管理质量的维度及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分析发现,目前对于管理质量的维度划分并不统一,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没有得出统一的定论。 因此,依据我国情境界定管理质量的概念与维度的基础上,未来需要进一步探讨管理质量与企业绩效( 运营绩效、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 之间的关系。

4结论、建议与展望

4. 1结论

纵观多年来管理质量的研究发展,国内外学者对管理质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相对较少,管理质量理论还不成熟。尽管对管理质量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与企业绩效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但都还处于初步阶段,因为现有研究对这3个方面都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如管理质量的内涵界定不清晰、管理质量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结论不统一等,并且研究范式与视角也相对单一。基于此,本文在大量阅读管理质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与整理管理质量的现有研究,基于本文研究需要重新界定管理质量的内涵与维度,概括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最后构建一个 “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 —管理质量—管理质量的结果” 的综合概念模型( 见图1) 。通过对此概念模型的梳理,得出如下几点结论与建议。

第一,通过归纳发现,管理质量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既包括管理团队质量,也包括管理实践质量。因果关系导向型的管理质量影响机制把行动与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阐述了管理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而影响管理质量提高行动的因素包括市场竞争、所有制和人力资本3个方面。

第二,在文献梳理过程中看到,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管理质量的概念内涵以及管理质量的结果变量中都包含诸多因素,即每个变量都有相应的度量维度,而这些维度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譬如,前文所阐述的管理质量的两个维度之间可能存在影响关系,因为管理团队质量是管理实践质量的前提,管理实践质量高低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团队质量。一般而言,管理团队质量高, 更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增强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管理成果的市场转化能力,从而提高管理实践质量,因此,在设计研究中要把这些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另一方面,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在模型中所做的变量也有所不同,譬如,在现有研究中,市场竞争既可作为前因变量, 也可作为调节变量。因此,如果将它作为前因变量, 则有必要在结果变量中考虑其所产生的特殊影响。

4. 2建议与展望

管理质量是一个新兴的话题,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所取得的成果还不显著。本文仅对现有研究的概念框架做归纳与整合,并未对其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进行深入探讨。建议未来管理质量的相关研究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质量的概念性研究。尽管现有研究已经对管理质量的概念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是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同的概念内涵,因为现有研究都是基于自己的研究目的而对管理质量做出概念界定。此外,由于概念不清晰,导致管理质量的维度不统一。 所以,未来需要进一步利用田野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管理质量的概念和维度进行研究。

第二,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管理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目前许多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对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此外,管理质量影响因素的现有研究并没有详细说明每个因素对管理质量的贡献大小。因此, 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结构方程法着重探讨市场竞争、 所有制和人力资本这3个因素分别对管理质量的影响程度。

8.管理咨询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分析 篇八

[关键词] 管理咨询文献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本土企业的成长壮大,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也不断凸现出来。同时,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交融,使得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和挑战,求助管理咨询公司无疑是经济有效地解决管理问题的一个不错的选择。管理咨询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清醒地认识我国管理咨询的发展状况,促进国内外管理咨询企业的有序良性发展,促进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对管理咨询的研究和分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目前,在国内针对管理咨询的研究综述中,大多是结合某个具体的主题来进行分析论述,写作手法则主要是对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与整理,然后进行评述。本文从分析文献出发,从整体的高度进行综述与分析,以求对目前管理咨询研究的整体状况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文章首先进行总体的分析,然后从中析出主要的研究主题,并对这些主题按照年份进行趋势分析,找出研究主题发展趋势和特点,并结合国外的研究情况,提出对管理咨询研究的建议。

一、文献的选择

理论上,研究文献应当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学术专著等几个部分,但出于可操作性的考虑,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为样本选择的基础,只包含国内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因为在期刊上发表的同作者论文往往是其相应的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学术专著等的阶段性成果,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所以这样做能够基本反映出我国相关研究的状况。在检索文献时,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与特点,针对“管理咨询”的总体样本(见表1)采用了“篇名检索”,以保证所选样本的直接相关性,后文中提到的“相关文献”均为表1中检索结果范围内的文章。

从总体上分析,针对管理咨询的研究呈现出稳步上升的势头,从1980年的1篇到2005年的212篇,2006年的158篇,年增长率最高时达到了416.7%。几年间相关论文的总数达到了1350篇。而在这其中,核心期刊的论文共有325篇,除了少数年份有少许的负增长外,总体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特别是1983年,增长率达到了500.00%!本文在后续的综述与分析中,将以全部期刊作为分析样本。

表11980年至今篇名中含有“管理咨询”的文献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说明:以“管理咨询”作为“篇名”的检索项,时间范围分别选择“1980”、“1981”、……、“2007”,分别以“全部期刊”和“核心期刊”作为检索范围进行查询。

图1篇名中含有“管理咨询”的文献数量变化趋势

二、文献研究主题的分类

文献的研究主题是把握研究文献总体内容结构的首要标准。笔者对1980年至今发表的相关论文(共1350篇)进行综合分析,析出其主要的研究主题,按照主题词进行分类整理,共得到了28个主要的分类,然后根据文献的摘要和正文进行筛选,得出各个研究主题每年的数量,详见表2。

表21980年至今的全部期刊中管理咨询各研究主题的数量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说明:以“管理咨询”作为“篇名”的检索项,时间范围分别选择“1980”、“1981”、……、“2007”,根据主题,对所得结果参照其文献的摘要或正文进行筛选。

三、主要的研究主题

从表2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出,“发展历程”、“概念界定”、“咨询机构”、“行业管理”、“管理信息化”、“工程项目”、“外国”等主题显然是学者最热衷于研究并且成果最为集中的领域,详见图2。根据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对“发展历程”和“概念界定”的研究是最突出的,“发展历程”主要是对管理咨询兴起的背景、发展的過程、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的阐述,“概念界定”则多为对管理咨询的定义、价值、地位等的探讨;对“管理咨询机构”本身的介绍也很多,如关于毕马威、麦肯锡、北大纵横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的介绍。“行业管理”、“管理信息化”、“工程项目”也是管理咨询研究的一个热门视角,并且从1995年开始逐年快速增长,这说明我国的学者已经开始认识到管理咨询的重要价值,开始重视管理咨询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上的重要地位;另外,“外国”管理咨询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管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启示也一直是管理咨询的重点研究领域。

图2关于“管理咨询”的主要研究主题的数量变化趋势

随着管理咨询实践的发展以及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力资源”、“IT咨询”、“服务评价”、“财务会计”、“知识管理”、“自我管理”、“工程项目”和“管理信息化”等主题近年来显示出了明显的快速增长势头,见图3。根据对文献的分析,“IT管理”是最近五年直线上升的一个研究主题,其巨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充分地显示出来;近年来,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进行“工程管理”、“财务会计”和“人力资源”咨询的举措也是越来越多;而对管理咨询公司自身的问题研究也逐渐引起业内专家学者的重视:管理咨询公司自身营销方式的探讨力求改变人们对待管理咨询的理解和态度,重新认识和接受管理咨询,促进管理咨询市场的培育和成熟,而大量关于管理咨询自我诊断、自我管理的研究以及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选择和评价则会促使管理咨询公司自身的快速成长,使管理咨询公司真正能够满足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使管理咨询服务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图3关于“管理咨询”的几个显著增长的研究主题的数量变化趋势

四、重要的文献、学者、机构和期刊

在对管理咨询研究的热潮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论文、机构、学者和期刊,对他们进行评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排名就更困难了。这里以中国引文数据库论文“被引频次”为依据,选出排在前10位的文献以及相应的作者、机构、期刊,供参考,详见表3。

从文献来看,截止到2007年2月5日,天津财经学院经济研究所强志源的《现代西方管理咨询业的发展及其启示》被引用了25次,是目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篇文献。在这10篇文献中,引用频次排列居于前5位的文献主要都是对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回顾、现状分析、对策建议等进行研究,或者阐述管理咨询的概念内涵,即都是以“发展历程”和“概念界定”为主题的。另外,排行第6,第8,第9位的文献中,管理咨询的行业发展也在其中占了重要的笔墨篇幅。由此可见,国内目前对管理咨询类文献分析主要还停留在“行业发展”和“概念界定”的层面上,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此外,还出现了“组织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知识管理”、“审计”等主题。

表3篇名中含有“管理咨询”的论文按照引用次数排名的前10位

资料来源:中国引文数据库

说明:以“管理咨询”作为“篇名”的检索项,时间范围选择“1980~2007”,查询结果以“被引频次”逆序排列。本数据的查询时间为2007年2月5日。

从学者来看,相关论文被引用得比较多的学者还有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罗纪宁、卢泰宏,北方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张文松、李曙光,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赵民,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的赵康等人。

从机构来看,高校相关院系、管理咨询机构自身、媒体记者、著名研究所等是管理咨询研究的主力军,特别是天津财经学院、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商学院、重庆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上海科学学研究所、新华信等机构都是出现频次比较高的。如图4所示。

图4管理咨询研究机构的分类图

说明:本图表数据处理以中国期刊网中搜索出来的文献资料中含有作者机构的文献为样本(共657篇)进行分析,处理而得。

五、文献分析和未来研究建议

如上文所述,近十年管理咨询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发展历程”、“概念界定”、“咨询机构”、“行业管理”、“管理信息化”、“工程项目咨询”、“外国”等方面,虽然诸如“组织结构设计”、“电子商务”、“知识管理”、“投资融资”等主题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快速增长势头,但总量仍旧不高,而且与那7个主要的主题相比差距比较大。

西方的管理咨询行业相对而言较为成熟,拥有先进的咨询工具、方法和手段,专业的数据库服务,经验丰富的咨詢团队,能够从国际化的角度整合运用全球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多角度、多层次、立体的咨询服务,然而却面临着中国企业淡薄的咨询意识和难以跨越的文化障碍。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国企业战略咨询公司巨头先后抢滩中国市场,本土咨询短短几十年的发展,管理人才匮乏、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服务质量缺乏保障,在这种背景下,管理咨询理论对东西方思想融合的要求空前强烈,中外管理咨询的战略合作联盟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充分利用本土的文化优势,并结合西方管理咨询发展经验和成果进行创新,从理论上丰富现有的管理咨询理论体系,从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表4篇名中含有“管理咨询”和“战略”的论文按照被引频次排列的前5位

“战略”规划研究也不失为未来管理咨询研究的好方向,而在此领域,已经有一些学者走在了前列,具体见表4。关于管理咨询的战略研究,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以管理咨询公司为主体,研究管理咨询组织机构自身的发展战略,如下表中的“我国管理咨询公司实行差异化战略的研究”、“本土管理咨询公司战略环境下的三维透视”等,这是目前战略研究中相对集中的热点;另一方面则针对管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或者客体,即接受管理咨询的一般企业,其为了更好的谋求生存发展而需要进行的发展战略规划和研究,如下表中的“企业战略管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探析”。此外,作为管理咨询服务的一种,对战略管理咨询服务的研究也很重要。发展战略咨询服务是一种由咨询专家为企业提供总体战略及人才、研发、物流、营销等战略咨询意见,明确企业发展方向的服务研究。然而,从目前来看,战略管理咨询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明显偏少,内容往往浮于表面不够深入,将来的研究应该加大深度,更多地解决具体而深入的问题。

上一篇:专业备课制度下一篇:讲师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