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共11篇)
1.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篇一
公安工作应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陈 诚
2013年第4期 ——政治建设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关键是要立足部门实际抓落实。公安机关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部门,在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何定好位、履好责、执好法、服好务,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思考、严肃对待的重大问题。
坚持“一个中心” 打牢服务发展思想
(一)必须树立公安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观念,坚持知与行的统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公安机关作为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地自觉调整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公安工作只有深深地植根于经济建设之中,紧贴经济脉搏,才能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有所作为。要将法律赋予的职能全方位用于创造良好的经济秩序、治安秩序, 服务经济发展。
(二)必须树立公安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观念,坚持局部和全局的统一。公安机关各个部门要坚持从大局出发,跳出小集体、小团体的圈子,以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总揽全局,才能驾驭整个公安工作,正确处理公安工作中各项业务工作与各个阶段工作的关系,真正解决公安机关存在的业务指导思想不明、大局观念模糊等问题,有效遏制和避免妨碍和影响经济建设问题的发生。
(三)必须树立经济发展环境先行的观念,坚持治内与治外的统一。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经济科学快速发展的前提,公安机关必须树立经济发展环境先行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外部治安环境,首先要抓好内部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政职能,深化基层基础工作,依托科技手段不断提高防范水平,依法打击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秩序的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依法保护各种经济主体和经济利益成分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经济秩序和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要构建现代警察职业体系,带出一支素质高、形象好、人民满意、能够担当新世纪重任的公安队伍。
(四)必须树立统筹兼顾的观念,坚持管理与服务的统一。有人把公安机关的管理与服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实践证明,割舍或忽视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必然导致管理与服务的错位,其极端表现就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应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真正实现以优质服务促进管理,以提高管理水平服务经济发展。要把管理工作做扎实,把服务工作做到位,真正做到宽有度、严有序、管有据,实现严格管理与优质服务的高度统一。控制“两个阵地”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现实社会阵地控制。
1、维护好国家安全是首要任务。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一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及时掌握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图谋和活动变化,努力建立起敌动我知、先发制人、克敌制胜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二是坚持不懈地抓好与非法邪教组织的斗争,重点打击非法邪教组织骨干分子、顽固分子,及时摧毁和有效防范其发展区域性地下组织网络。三是进一步加强宗教领域的阵地控制,对境外反动宗教的渗透以及境内的非法宗教活动,坚持露头就打,不让其抬头蔓延。四是切实加强反恐防暴斗争的专门力量及基础建设,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下以公安、武警等部门为主,其他有关部门相配合的分工明确、协调一致、高效运作的应急处置机制。
2、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是重要环节。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层出不穷,这些矛盾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成为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公安机关要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当前重点的工作。一是积极参与对人民内部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影响稳定的苗头和各种不安定因素,并积极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建立矛盾化解机制。二是健全和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加强演练,提高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坚决执行重大情况报告和请示制度,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四是对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煽动闹事、制造事端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坚决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处理。
3、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是必要举措。必须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毫不手软地坚决予以打击。一是适时组织开展区域性打击整治行动。认真排查本地区突出的治安问题,本着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解决什么治安问题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有声势、有力度、有实效的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二是加强侦查破案,不断增强打击犯罪的力度。三是认真开展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遏制街头“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的高发势头,进一步完善指挥统一、反应迅速、打击及时、堵截有力的快速反应机制。四是积极防范、依法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把打击经济犯罪作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的重要措施来抓,坚决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4、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根本保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治安防范工作,坚决克服“重打轻防”倾向。一是进一步优化整合警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社会面上的见警率,震慑犯罪,打击犯罪,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二是充分发动群众,有效地整合和组织各种群众性治安防范力量投入到社会治安的防范工作中来。三是进一步强化消防监督责任制,提高消防行政审批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确保消防安全真正取得实效。四是以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为重点,深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全力压减交通事故。五是加强对烟花爆竹、枪支弹药、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管理,坚决防止投毒、中毒、爆炸等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虚拟社会阵地控制。
1、完善监管机制。一是完善舆情巡查机制。紧紧围绕重大敏感问题,从维护稳定出发,加强互联网信息监控中心建设,强化虚拟社区巡查,及时捕捉互联网上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预警性、苗头性言论,获取敏感信息及社会动向,防患于未然。二是完善舆情研判机制。将网上获取的信息,及时分类整理,定期开展网上治安形势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牢牢掌握维稳主动权。三是完善舆情引导机制。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对互联网上的不良、片面舆论进行及时、正确的疏导,对正在扩散或已经形成热点的舆情,及时回应,最大程度地减少负面影响。四是完善技术防范机制。不断引进或者研发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科技武装,使虚拟网络的阵地控制走向技术化的轨道。
2、引导行业自律。一些网络发展和使用的自律公约、自律协约对维护网络良好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对网络的监管中,既要重视强制手段,也要重视通过市场自我调节和行业自律来对网络进行监管。我国网络行业自律体系尚未健全,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引导行业自律。
3、加强国际协作。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得它与现实产生巨大差异,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疆界限制,相对独立,国际间对网络监管的携手协作是必然的。加强国际间的网络监管协作是世界各国网络监管的大趋势,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把握“三个重点” 积极推进社会转型
(一)积极推进管理职能改革。一是要还权。我国公安机关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权力较为集中,审批办证等事务较多。虽然一些强化集权的管理方式在社会转型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但对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而言,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公安机关要敢于还权和善于还权,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还予社会。二是要授权。在当今公安工作日趋复杂、日益繁重的形势下,辅警作为一支辅助人民警察执勤执法的重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尽快借鉴国际上有关辅警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健全和完善辅警制度,明确规定其管理体制,以及辅助执法权力的内容、范围和要求,使辅警队伍与民警队伍两驾马车并驾齐驱。三是要收权。公安机关传统社会安全观念主要集中在现实社会的安全,许多公安民警对看不见的“虚拟社会”的安全认识不足,由此导致管控能力不足。公安机关必须将部分零散游走于“虚拟人”之间的权力收归起来,才能真正维护“虚拟社会”的良好秩序。
(二)积极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完善职业体系。构建现代警察职业体系,使每名民警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有得到晋升的机会,不断激发队伍活力。建立警企共建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建立“警企共建”警务室或“平安工作站”,开通“直通车”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公安机关作为户籍管理部门,应当积极研讨推出相应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大力改革二元分割的城乡户籍制度,加快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实现户籍随着人员走,淡化户籍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
紧抓“四个环节” 深化拓展服务领域
(一)在做优服务平台上下功夫,提升服务效能。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公安门户网站建设,开通办事指南、信息预警、警察博客、社区QQ群、警民论坛等功能,使之成为对外宣传、便民利民、展示警察风采的窗口。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易受侵害企业和公民,建立手机群组,第一时间发布预警短信,防患于未然。充分利用公安信息化优势,对户口迁移等行政管理服务事项,最大程度实施网上实时申报、流转和办理,减少群众奔波往返和等待的时间,真正提供便利服务。
(二)在促进警民和谐上做文章,提升服务水平。以健全和完善“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长效机制为核心,努力建设新型警察公共关系。把群众工作能力、公共关系理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媒体技巧等作为警察职业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立足于警民互动,常态化开展警民恳谈活动,深入体察民情、办实事、解难题。更加强调人性化执法,建立执法对象处罚暂缓或分期执行等机制,充分考虑当事人的承受能力和公众的认可度,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三)在推进阳光执法上动脑筋,提升服务质量。依托社会师资力量,大力推行法律学分考试,并将之与绩效考核及晋级、晋职、晋衔相捆绑。从实体规定和程序标准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健全完善接处警等基本执法行为的规范体系,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积极推行执法告知、公开调解、公开聆询、公开认定、公开听证等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促进公开、公平、公正执法。
(四)在强化作风建设上求实效,提升服务形象。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并在制度层面推行竞争上岗、引咎辞职和任职资格等措施,建立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以建立健全公安问责体系为抓手,狠抓“五条禁令”、“五个严禁”等警纪警规、警容风纪、内务条令和民警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深入查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队伍作风问题,认真分析原因,以扎实整改的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满意。■(作者系湖北省公安厅监管总队政委)
2.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篇二
一、积极组织农机技术人员, 深入田间地
头, 开展保护性耕作、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等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指导广大农民应用农机化新技术, 提升科技水平。
二、指导农机手保养、调试和检修各类农机, 确保在作业前全面完成检修工作。
三、协调好农机具、零配件和油料的供应。
会同工商、质检等部门做好春耕期间农机打假护农工作, 保护农民利益。
四、加强春季农业机械化生产宣传报道。
3.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篇三
悠久历史秀宜都,园林城市丽宜都,百强县市魅宜都,土家文化奇宜都。
近年来,在宜都市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我社紧抓改革发展,以振兴县级供销社为重点,在经营服务上创新思路寻突破,在社有资产上强化管理求规范,在项目建设上围绕中心促发展,全力服务三农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宜都进入“全国百强县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
规划布局,建好村社。科学规划布局,选择村委会或周边,村委会认可,群众公认的农家超市为依托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帮助经营业主改善经营条件、规范管理制度,并在2012年对村级综合服务社进行改造,制作统一模式的店招和灯箱。现已建成村级服务社111家。
创新服务,拓展领域。现已建成“一站式缴费点”204家,覆盖了全市98%以上的行政村。2013年实现代缴费57万笔计4772万元。同时,加快农村金融的建设步伐,建立“裕龙卡”村级综合服务社业务代办网点,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整合资源,一网多用。我社率先在村级综合服务社全面推广运用“湖北供销裕农网”,建立“新农村网上便民服务中心”,全力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供销。面向农村市场着力构建四大中心,即商品交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业务代办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最终实现“一网多用”。
构建五大网络体系,主导农村流通市场
日用品配送网络。2012年初,宜都市日用品配送中心—湖北供销裕农(宜昌)商贸有限公司”组建,实现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配送中心+经营网点”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宜都市富民农资有限公司,使其主动担负起全市农资市场主渠道责任。目前已在全市农村设有220个连锁经营网点,负责农药、种子、肥料等销售、配送业务。
农产品购销网络。与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合作,共同建设“宜都市陆城农产品综合市场”,建成集农副产品批发、零售、电子商务一体的综合型市场。
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成立宜都市烟花爆竹公司,并建成烟花爆竹市级配送牛心和乡镇配送点,配备15辆专业车辆常年开展烟花爆竹的配送业务。现有网点771家,商品配送率达到90%以上。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正抓紧筹建“回收、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农村可利用废旧物资得到回收利用,增加再生资源,有效遏制农村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生态文明。
领办农民专业合作杜,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建立投资主体。完善投资项目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力度,成立宜都市供销社联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市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加大合作力度。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2014年,宜都市“今果果椪柑专业合作社”被省供销社确定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推进创新发展。大力创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导专业合作社实现“二次联合”,破解单个合作社在市场开拓、资金借贷、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难题。同时,结合我市柑橘产业发展的实际,组建柑桔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柑桔产业发展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4.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篇四
桐城市财政局
很荣幸参加这次会议,上台发言,我既感欣慰,更是倍感压力。首先,请允许我向领导介绍一下桐城经济社会情况,同时欢迎各位领导到桐城检查、指导工作。
桐城是桐城派和黄梅戏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全市下辖12个镇、3个街道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桐城素有“两千博士出桐城、十万大军闯神州”之誉,民营经济起步较早,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265家。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财政收入11.3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达122.6亿元。今年1-9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1.5亿元,增长了35.3%。
财政经济的较快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市会计事业发展。目前在我市登记管理的会计从业人员有1968人,其中,注册会计师13人,中级以上职称229人,初级职称634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会计人员比例偏低,这也为科学化、精细化会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会计管理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着力规范会计管理,提升会计服务能力。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我们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贯彻《会计法》,切实规范会计管理,不断提升会计服务水平。
一是全面推进会计管理体系建设。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会计诚信监管体系,将全市企、事业单位会计注册登记、会计诚信等全面纳入日常监管范围,通过约谈、警告、通报等方式,着力推进全市会计诚信建设。几年来,通过对相关行业、家电下乡销售企业会计监督检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人员会计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有些会计人员私自对外批露单位会计信息,或提供虚假销售信息,我们先后约谈了8个单位的11名会计人员,并对负主要责任的会计人员提出了警告。对有关使用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人员从事相关会计工作的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建立健全会计从业人员档案,完善会计主体随访制度,经常性依法督促和指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健全会计机构,科学设置会计岗位,合理配置会计人员,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企业财务流程。大力推进会计信息质量体制建设,重视加大会计人员会计法规政策执行情况检查,积极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努力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确保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
二是大力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坚持从基础入手,突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内容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会计检查与财政监督检查有效结合,充实会计检查内容,扎实推进会计监督检查正常化、制度化。推行会计人员离岗审计。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和主要业务岗位人员离职和岗位变动,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开展《会计法》执行情
况检查,检查结果作为离任审计报告的一项内容予以反映。大力开展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先后选择房地产开发、交通、商贸流通、建筑施工企业等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行业的12户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重点检查,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60余条,取得了明显成效,规范了全市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了全市经济健康发展。
三是切实规范会计许可行为。研究出台了《桐城市会计从业资格信息化管理操作流程》,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发放、会计继续教育登记、信息化调转、注册、变更等业务流程予以全面梳理,按照严谨、高效、方便会计人员的要求,编制业务流程图。加强会计代理记账机构检查,公开、公示检查结果,切实规范会计代理记账市场。2010年会计代理记账检查中,我们发现,有的代理记账人员更换频繁,办公场所等发生变更,但未到审批机关办理变更申请,有的代理记账公司业务流程不规范,我们及时提出了整改要求。严格会计培训机构审批,对现有培训机构,每年均进行师资、软硬件设施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淘汰机制,确保会计培训质量。2011年,通过对培训机构的评估,发现有一家会计培训机构师资流动性大,硬件设施不达标,从而取消了该机构的培训资格。
四是深入推进会计窗口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AB岗工作制,重视做好来电、来访和网络咨询投诉工作。实行亮牌服务,规范服务用语。热情、高效和规范的服务
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肯定,我局会计窗口在全市市直机关二级机构的季度效能建设群众评议中一直名列前茅,连续多个季度荣获“效能建设流动红旗”。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会计管理工作受到桐城市委、市政府和安庆市财政局表彰。
二、着力加强会计宣传,扩大会计社会影响
高度重视会计宣传工作,积极营造“领导重视、积极支持、主动监督”的良好会计工作氛围,不断扩大会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一是构建会计宣传主阵地。2009年,为扩大会计宣传,我局专门建立了《桐城会计网》。以网站为依托,积极开展财会法律法规、行业会计制度宣传,及时将各项会计工作通知、考试公告、本地会计管理动态、各项会计业务办理流程上传发布,服务于全市会计人员学习和工作。建立会计咨询服务平台,安排专人负责,随时受理和答复全市会计人员的业务咨询和投诉。
二是重视值守热门论坛。桐城市民论坛是我市最热门的社会论坛,网络流量非常大,信息扩散效果显著。为此,我们安排专人值守政府论坛,所有重要文件、重要通知和重大活动均及时在论坛进行公开,对网民的有关会计方面的网贴、咨询及时予以答复。同时,我们还积极利用部门优势,主动为企业和会计人员提供供求资讯、牵线搭桥,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三是积极推进会计学会工作。充分发挥学会人才和组织网络优势,针对当前财政会计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
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积极建言献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学会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调研,提出了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10年财政监督问题调研、2011年民生问题调研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同时利用会计学会组织网络优势,积极协助财政部门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宣传贯彻及会计大赛的组织工作。
三、着力推进会计人才培训,增强会计持续发展能力 多措并举,着力打造桐城“会计人才高地”,培养推动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一是大力培养行业会计人才。近年来,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一体化平台建设、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等工作需要和会计集中核算出现的新情况,先后对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结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政策的实施,聘请专家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了多次集中培训;今年,为组织实施好《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我们对全市医院、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人员集中封闭培训,聘请高校教授进行授课,保证了参学率和培训效果。
二是加强优秀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根据省厅、安庆市局安排,我们积极组织理论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分析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会计人才近50名到上海财经大学、安徽财
经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培训,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提升参与重大决策与管理水平。加强桐城市级会计人才库建设,选拔“优秀会计人才”和“先进会计工作者”。对优秀会计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工作,加强与优秀会计人才的互动,组织他们参与会计管理、参加会计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积极向省、市推荐会计领军(后备)人才。
支持具有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优秀财政会计人才到企业挂职,为企业发展服务。我局企业科科长焦齐国同志深入企业财务第一线,成功运作安徽盛运集团在中小企业版上市。目前,桐城规模以上企业如安徽鸿润集团、安徽华祥集团、黄梅飘香酒业等均有我局优秀会计人员挂职,支持企业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三是加强农村会计人才培养工作。随着我市村级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国家对三农投入的迅速加大,村级组织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已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切实提高村级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从2009年开始,我们先后分三期对全市200多个村(居)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业务知识更新培训,并出台了农村会计人员培养规划,力争在三年内,通过经济扶持、政策引导等激励措施,农村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积极推进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推行阳光村务。截止目前,我市209个行政村全部与当地财政部门签订了财务委托代理协议,实现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全覆盖。
四是全面推开会计人员网络教育。为切实解决我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工学矛盾、供需矛盾”,去年,我们进行了广泛考察和调研,决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采取网络教育形式,并精心选择了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同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职称会计人员的需要,制定教育培训目录,由内容提供商制作教育课件,提前上传至继续教育平台,由会计人员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有效地改变了会计继续教育“吃大锅饭”现象,提高了会计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了会计人员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篇五
3月21日,全县各乡镇、街道分管工业的镇长会议在xxxx局召开。会议共同探讨2008年工业经济工作,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
会议就我县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分解进行了说明,并就具体指标的落实进行了部署。指标分解情况在与会人员的共同探讨下作了进一步修改,使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便于各乡镇工作的开展。
与会人员还认为,当前我县的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土地制约还很严重,企业的发展软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业功能区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快脚步;功能区建设的资金要多方筹措,要多督促企业加快入区建设,在建设中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加大技改资金的投入,使我县的单位产值进一步得到提高,争取在今年能全面完成年初县十二届党代会提出的目标。
6.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篇六
我国是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气候变化是我们面临和必须应对的问题,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2007年9月, 胡锦涛主席在APEC会议上指出, “应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优化能源结构, 推进产业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2009年11月26日, 中国政府向世界发出碳减排声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1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同时对贷款方面也给出了限制, “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 这直接斩断了高能耗工业企业的资金来源。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对包括水泥工业等在内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的38号文件, 对水泥工业等开始产业调整。从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可以看出,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国家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顺应时代的大趋势。
1 建材工业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原材料工业, 也是资源、能源依赖型原材料工业。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建材生产和消费国, 建材工业的总能耗仅次于冶金和化工, 居工业部门第三位, 建材工业能耗总量约占全国能耗总量和工业部门能耗总量的7%和10%, 建材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18%。同时建材工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条件, 建材行业产品的77.37%用于建筑业, 建筑业每增加1万元产值, 将消耗0.35万元建材产品。目前, 我国既有建筑达430亿m2, 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m2, 但95%以上都不是节能建筑, 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能源消耗的近30%,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如果建筑节能工作仍维持目前状况, 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t标准煤, 仅空调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发电。由此可见, 建材工业推进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2 建材工业实施的与低碳经济相关工作
建材工业近年来利用自身的产业特点, 为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 减少建材产品生产过程中化石能源的消耗。在水泥领域, 研究开发了六级旋风预热器、二支承回转窑、新型高效低污染水泥工业用燃烧器等节能新技术和装备, 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国内外研发的以辊压机系统和立磨为代表节能粉磨技术也已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 技术指标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与目前的球磨系统相比可降低粉磨能耗20%;突破现有粉粹理论的高效节能粉磨技术也正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十五”和“十一五”期间, 国家对“高性能水泥制备和应用的基础研究”以及“水泥低能耗制备与高效应用的基础研究”给予支持。该项目以提高水泥性能和节能减排为中心, 围绕水泥组成和结构优化、制备过程节能与水泥高效应用的重大基础性问题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 完善或建立水泥低能耗制备和高效应用的系列理论。
我国对于粉煤灰、钢渣、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废渣的利用非常重视, 粉煤灰、矿渣已广泛应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近年来通过物理和热态的化学活化等技术途径提升了钢渣的活性, 磨细钢渣在水泥和混凝土中的应用得以实现。
国内开展了浮法玻璃熔窑节能工艺技术优化集成研究和示范, 能耗指标达到国外同规模先进水平;开展了“冷热电三联供”与烟气处理向结合浮法玻璃熔窑废气余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此外高效节能环保的全氧燃烧技术新工艺也正在研发和示范中。
第二, 减少建材产品应用过程中的化石能源的消耗。延长工程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约 (低碳经济) 途径。从“九五”开始, 我国从科技部、建设部等国家层面上针对混凝土耐久性问题, 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针对钢筋锈蚀、碱-集料反应、冻融循环、盐溶液侵蚀等常见耐久性破环因素, 阐明了其破坏机理、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研究了多种混凝土耐久性加速实验新方法、新设备;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 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得到宣贯, 混凝土的配制不只是考虑强度因素, 开始考虑耐久性等因素。
节能玻璃与建筑节能的效果联系非常紧密。在平板玻璃上镀膜形成具有阳光控制、低辐射、无反射、光催化自洁、太阳能级透明导电玻璃等功能玻璃是今后节能、智能化及太阳能建筑的主流产品。我国已成功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浮法在线大面积镀膜技术。在玻璃板宽大于3m的浮法玻璃基板上成功地制备了厚度为40nm左右的大面积纳米硅/碳化硅复合薄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通过控制硅纳米晶和表面梯度氧化来调节光学性, 成功开发了新颖无光污染节能镀膜玻璃 (或称低反射节能镀膜玻璃) , 开拓了纳米薄膜材料在建筑节能玻璃应用方面的新用途。同样利用在线CVD镀膜技术, 在浮法玻璃表面镀一层光催化功能膜, 该膜层一般为TiO2薄膜, 开发生产了自洁玻璃, 目前产品在性能上接近或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在烧结墙材领域, 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 研发了以煤矸石、粉煤灰、钢渣、冶金尾矿等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 单砖370墙体满足建筑节能50%和65%的烧结保温空心砌块及其制造技术与装备。建筑垃圾生产再生新型墙体材料技术已在包括四川地震灾区在内的许多工程上使用。
第三, 提供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所需材料。一是为发展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大型风叶装置。二是为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节能高效的玻璃质部件。
3 建材工业低碳经济研究方向
建材工业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实现经济增长的根本性转变, 促使建材工业成为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产业。
建材工业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积极开展几个方向研究。
3.1 基础材料制造的节能减排技术
在建材窑炉 (水泥、玻璃、陶瓷、砖瓦) 设计、建材制造工艺技术、替代原燃料与原料减量化技术、高效燃烧技术、耐高温材料研究与制备、余热高效利用、粉尘、NOx、SO3、CO2减排等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 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 提升我国在建材制造业领域自主和持续创新能力, 实现我国建材制造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3.2 综合利用和协同处理技术
(1) 通过研究建材窑炉综合利用和协同处置废弃物关键技术和装备, 一方面充分利用废弃物的残余热值, 另一方面协同处置了大宗难以处置、环境危害较大的工农业和生活废弃物, 体现了绿色建材在社会大循环中的作用和价值, 实现建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通过对基于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垃圾减量化控制技术、可循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成套技术的研究, 解决城市废弃物在建材行业应用的瓶颈技术;形成城市废弃物在建筑材料工业中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和系列产品。
4 配合建筑节能的建材高效产品开发
4.1 建筑门窗节能玻璃关键技术
节能门窗玻璃的研究开发, 重点是高强度节能低辐射 (真空) 玻璃门窗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开发新的低辐射玻璃膜系, 来提高低辐射玻璃的节能性能和环境稳定性能, 解决低辐射玻璃生产中存在的成本高、品种单一、不可钢化等问题。通过对真空玻璃的生产工艺的研究, 解决真空玻璃使用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形成建筑节能玻璃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 通过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带动节能门窗玻璃应用技术水平的提高。
4.2 节能型功能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重点研究透光率具有温致可逆变化性的相变储能控温材料、遮阳与建筑室内采光兼顾协调的建筑智能遮阳材料以及具有宽频高效吸波特性的建筑吸波材料等材料, 建立其制备、应用和设计的成套技术及相关标准, 为绿色建筑提供适用性强且节能和调节环境效益显著的系列新型功能材料产品。
4.3 高效难燃安全保温材料及墙体保温体系
开发高效安全保温材料:形成复合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接近聚苯乙烯保温板, 材料成本与聚苯乙烯保温板相当。同时完善墙体保温体系, 解决外墙保温抗风压差、易脱落的问题, 提高保温系统的耐久性。
4.4 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
墙体材料的研究开发朝着节能保温、绿色环保, 特别是单一材料满足建筑节能的方向发展。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域特色、结构与保温功能要求、多种结构形式的承重及非承重新型结构体系墙体材料, 包括:高性能建筑砌块产品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 开展烧结多孔保温外墙板的应用技术研究、建筑用轻板的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建立相应的设计、施工、验收标准, 提高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水平。
4.5 太阳能发电与建筑材料及建筑一体化技术
将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建筑材料结合, 制备具有高效保温节能、又具有太阳能发电功能的薄膜太阳能光伏-建筑材料一体化产品并且在节能建筑中应用。
5 中国建材集团努力引领建材工业发展低碳经济
对于中央企业来讲, 节能减排意味着善用自然资源, 履行社会责任。中国建材集团一直秉承“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理念, 逐步形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与竞争者和谐、与员工和谐”的企业文化, 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兼顾社会效益, 致力于建设成为创新绩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责任型企业, 努力在建材工业发展低碳经济上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中国建材集团是一个战略推进型企业, 我们把“科技创新”放在集团战略的首位, 通过整合科技资源, 组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加强科研设计院所、骨干企业和高校的合作,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总院拥有13家建材和机械行业一流的科研设计院所和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3 000余名科技人员, 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基地。近年来, 充分发挥建材行业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 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绿色建材,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建材集团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排放为目标, 加强自主创新、集中创新与引进再创新,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与先进的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世界领先水平的日熔化量达1 100t超大型节能浮法玻璃生产技术;自主研发并建成世界最大、能耗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14万t纯氧燃烧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拥有日产6 000t级以上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术和装备能力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日产万t水泥生产线;年产3 000万m2以脱硫石膏为原料的纸面石膏板成套技术及装备得到广泛应用。配合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建筑节能的要求, 建成我国最大的1.5MW以上大功率风力发电叶片生产研发基地, 研发出国内领先的太阳能超白玻璃生产成套技术与装备, 国际先进的节能环保工厂化房屋制造技术已投入商业运营。这些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依托实力雄厚的科研开发基地, 集团在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和应用、矿产资源规划开采和低品位原料应用、粉尘、污染物和温室气体降低排放等方面, 均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应用价值的成果。如玻璃熔窑的富氧燃烧、纯氧燃烧等先进技术;水泥生产的可燃废弃物资源利用和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石膏板、水泥外墙板、矿棉吸音板、麦秸定向刨花板、绿色优质低碱水泥等技术和成套装备。中国建材集团积极参与我国《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降低污染、改善环境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近年来, 集团建立了多个国家级节能环保和新型能源材料的研究中心和检测中心, 共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700项, 授权专利1 000多项, 编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800多项。中国建材集团用创新成果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 为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建材集团着力实施“大建材”战略,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重组联合, 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结构、工艺结构和地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用重组存量扩大规模, 用增量进行改造和技术升级。在水泥方面, 仅用3年多时间, 就联合重组了140家水泥企业, 形成了淮海经济区、东南经济区和北方地区三大战略区域, 主营业务水泥的产能规模由1 000多万t扩张到1.5亿t。通过积极开展市场协同, 深入实施管理整合, 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 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也推动了整个行业价值的提升, 为水泥工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就是最大的节能减排, 通过对现有水泥产能的重新规划, 中国建材集团积极淘汰落后立窑, 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其中山东枣庄一次集中爆破全部9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并启动水泥工业生态园建设。同时, 我们成功收购欧洲第二大风电设备厂商德国NOI公司, 建设海外叶片研发中心, 构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风力机叶片产业平台, 一跃成为兆瓦级风力机叶片的世界重要供应商。在新型建材业务上, 石膏板产品从过去的2条线发展到今天的25条线, 年产能达到5.6亿m2, 成为亚洲第一;并通过开发并采用100%脱硫石膏作原料的生产技术, 每年可消纳电厂废弃物脱硫石膏560万t, 极大地减少了废弃物治理带来的二次污染;减少使用粘土砖60亿块标砖, 减少耕地破坏4 999 500m2;与传统粘土砖对比, 节约90万t标煤。
中国建材集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积极推进废弃物再利用, 全面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大力推广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型节能环保生产技术及成套工艺装备。在水泥和玻璃生产线积极推广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集团水泥企业全部配套建设余热发电装置, 目前已建和再建的水泥余热发电设备已近100套, 2010年全部建成后, 水泥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30MW, 年发电量将达到42亿度, 年节约标煤达140万t, 年减排CO2350万t, 综合利用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将达2 100万t。集团积极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种新型节能环保房屋制造和建造技术, 不仅在城镇得到应用, 而且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目前, 我国最大兆瓦级风险发电叶片生产研发基地已建成;利用高炉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得到普及。各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不仅消纳了大量城市和工业废弃物, 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也推动了建材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等新兴战略性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突破口, 未来低碳经济很可能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也赋予了建材工业和建材企业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国建材集团是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 走的是一条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发展道路,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技术创新为先导,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和成套技术装备, 推动资源重组, 引领行业整合, 为建材工业发展低碳经济建贡献力量!
摘要:阐述了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应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建材工业实施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结合中国建材集团的实践, 提出了建材工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方向及应大力开发的产品和技术。
7.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篇七
在学习培训中打造审计铁军
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审计队伍是筑牢审计事业根基,彬县审计局坚持周三业务学习日、周五政治学习日制度不动摇,每季度进行一次学习测试。每年年初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审计业务大练兵”活动,让每位干部根据自身业务特长和工作体会,为全体干部讲课,相互交流探讨,共同促进提高。同时鼓励干部参加计算机审计、工程造价、审计会计职称等学习培训考试,先后有17人取得了审计职称,3人取得了会计职称,6人取得了工程造价员证书,20人通过了AO认证考试,为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监督执法中当好经济卫士
近年来,彬县审计局紧紧围绕中央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严格依法开展审计。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进一步加强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行业审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2010年以来,共完成审计项目556个,占下达计划的135.3%,查出违纪违规资金4.01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4.05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5753万元,核减工程造价9806万元,上缴财政资金590万元,提出审计意见建议350余条。
在机关管理中彰显审计活力
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彬县审计局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以“创选评”活动为统领,进一步规范机关管理,修订完善了机关7类39项管理制度,推行股室效能考核和干部绩效考评,全面提升了机关管理水平。工作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干部参加全县拔河比赛、义务植树活动和读书演讲活动。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的好人”活动,刘盈科同志被评为咸阳市第三届“感动咸阳”道德模范人物、“中国好人榜”2013年10月份孝老爱亲好人。审计局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向帮扶的永乐村送去1万元的新农村建设包扶资金,资助龙高镇老户村3万元帮助硬化了村庄道路。组织机关干部捐款13次,捐款35700元。
在廉政建设中树立审计形象
彬县审计局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近年来没有发生违规违纪和不廉洁行为。县局每年与各股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量化分解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为每位领导成员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台账,在网上公布监督举报电话、举报信箱,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形成了立体的监督网络。制订下发了《彬县审计局审计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彬县审计局廉政风险点预防及控制办法(试行)》,针对全体审计干部岗位特点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档案,规范权力运行。坚持每年聘任10名政风行风监督员,召开两次行风座谈会,局纪检组对所有审计项目进行回访调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了廉洁审计。
8.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篇八
低碳经济是一种责任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开发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较大的外部性,需要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紧密配合才能对全人类产生本质效应。因此,积极承担区域责任,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是保证全社会低碳目标实现、缓解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我国一直积极响应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胡锦涛主席在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主张;在刚刚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又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CO₂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充分显示了我国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于一个地域来说,在发展低碳经济时,要在兼顾国家和大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框架下,明确区域功能定位,主动发挥区位优势,承担区域责任,促进经济体系有效性和低碳系统稳定性的统一,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
门头沟低碳经济发展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区,2005年被确定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但过去一直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矿业经济为区域的主导产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型城市。为全面落实区域功能定位,转变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全区实施了“生态立区”战略,加强了生态修复工作和产业转型力度,门头沟的低碳经济发展也以此为切入点和主要载体不断推向前进。
(一)全面清理整顿资源型企业。目前,全区关闭了97.6%的煤矿和92.2%非煤矿山,所有砂石企业和石灰土窑也已全部关停。根据计划,2010年将完成所有非煤矿山和煤矸石砖厂的关闭。2009年,全区万元GDP能耗下降7.6%,SO₂排放量、COD(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4.1%和22.1%。
(二)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2005年,我区在北京市率先大规模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全区矿山土地复垦率已达到57.8%,退化土地治理率达到81.1%,水土流失初步治理率达到92.6%,林木覆盖率达到82.7%,有效提高了区域的碳汇能力。同时,全区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占全年天数由2004年的49%上升到2009年的71.4%,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门头沟生态修复”也已作为一个品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三)全面加强生态城乡建设。按照“山区森林化、城镇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的要求,结合新能源利用和推广,不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被评为中国绿色名区。2009年完成山区近12000户约90万平方米住宅节能保温改造工程和城区8000户天然气入户改造工程。共有3个镇被评为市级环境优美镇,10个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
(四)全面推进生态产业转型。配合生态建设工作,全区重点以沟域经济为载体,不断壮大了以健康养殖业、特色林果业和绿色种植业为代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及以生态、休闲、观光、采摘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努力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
尽管我区在生态建设及低碳经济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一是生态环境仍较脆弱,生态建设任务较重;二是产业转型没有完全实现,经济增长压力大;三是低碳经济意识不深入。针对这些问题,今后我区将主要开展以下工作,努力推动低碳經济发展。
一、全面推动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和国家级生态村。
二、编制门头沟生态城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设。
三、以沟域经济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同时,2010年每镇启动一条示范沟域建设,全区重点推进3条低碳经济示范沟域建设。
四、按照建设低碳城市的要求,建立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准入标准。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加快三高产业淘汰步伐。
五、启动浅山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明细生态友好型产业的区域布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9.阳新猪的生存现状与保种发展前景 篇九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畜产品品质(包括安全、口味、风味等)的要求已提上日程,多年来对猪机理的研究表明,中国地方猪普遍肌纤维细,肌束切断面内肌纤维密度大,肌内脂肪多,结缔组织少,肌内系水力、总色素、嫩度、熟肉率的测定值高,屠宰后定时测定的pH较高,肉品不易变质,肌肉中干物质比例和肌苷酸、总游离核酸、糖原、谷氨酸含量较高,其优良的肉质及独特的口味、风味是外来猪种无法比拟的,现在有些城市已出现了优质高价的土猪肉及土杂猪肉专卖店。另外,中国猪种对某些疾病有着较高的抵抗力或较低的易感性,也是提高猪肉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阳新猪作为一个优秀的地方品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阳新猪产于我国华北和华中型猪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从这2个类型的猪种杂交后代中,经产区人民长期选育而形成的,主产于湖北省阳新县、黄梅县、武穴市,蕲春县、安徽省的宿松县和江西省的瑞昌县、武宁县。
1 阳新猪的特性
1.1 食性特点
耐粗饲料性强(在产区以红苕藤和块根为主,加部分糠麸饲喂),架子大,口深,奶头多,母性好,温驯,早熟。
1.2 体型外貌
1.2.1 被毛
全身黑色或有少量白斑,肤色白色或黑色,鬃毛粗长,有的猪额、鼻、尾尖、下腹及四肢下端有白毛。
1.2.2 体型特征
体格中等,耳大下垂,皮多皱纹,背腰稍凹,腹大不拖地,斜臀,四肢粗壮,蹄质坚硬。头型有“狮子头”和“象鼻头”两种,“狮子头”头短额宽,额上皱纹多且深,一般呈菱形,嘴筒短而下翘,有的猪安静时舌头外露1~1.5 cm,颈较丰满;“象鼻头”又称为“狗头”,头小、长而窄,嘴筒长,口叉深,耳比“狮子头”略小,额上皱纹小而浅。有的猪额、鼻、尾尖、下腹及四肢下端有白毛,又被称之为“梅花星猪”。阳新猪乳房发育较好,奶头一般为13~14个。
1.2.3 体尺、体重
24月龄以上成年公猪:体重132.6 kg,体高68.5 cm,体长141.5 cm,胸围119.4 cm。成年母猪(三胎或以上):体重101.7 kg,体高60.5 cm,体长124.4 cm,胸围111.5 cm。
1.3 生产性能
1.3.1 生长发育与肥育性能
阳新猪生长速度较慢,6月龄前生长很慢,6~12月龄生长速度加快,24月龄时达到成年猪的体型定型。其生长强度统计见表1。
kg
肥育期日增重为肥猪541.6 g,母猪475.53 g;饲料转化比4.33∶1。育肥猪宰前体重71.4 kg,胴体重51.3 kg,屠宰率71.8%,瘦肉率42.13%,平均背膘厚度3.0 cm,眼肌面积17.32 cm2,皮厚4.88 mm。
1.3.2 繁殖性能
阳新猪性成熟早,母猪65日龄就有发情表现,4月龄左右就能配种受胎,但适配时间为6~8月龄,一般可利用5~7年。母猪发情周期为18~22 d,持续时间46~99 h,平均为74 h。母猪发情明显,初产母猪在发情后2~3 d、经产母猪在发情后1~2 d配种为宜,受胎率一般在90%以上。母猪妊娠期平均为114.5 d,母猪断奶后一般7 d左右发情。公猪60日龄就有爬跨现象,100日龄即能配种,但其适配月龄为7~8月龄,一般可利用4~5年。窝平均产仔数12.03头,产活仔数11.78头;初生窝重9.92 kg,仔猪平均出生重0.89 kg,仔猪断奶重10.26 kg (60日龄),断奶仔猪窝平均成活数9.86头,仔猪成活率83.7%。
1.3.3 肉质性状
阳新猪肉质好,肉色鲜红,无PSE肉(灰白肉)和DFD肉(黄膘肉),肌纤维紧密,肌肉脂肪含量适中,口感细嫩多汁,肉香味浓,色泽鲜亮。对9头阳新猪肉质进行分析结果为:水分74.7%、蛋白质19.62%、脂肪4.45%、灰分1.06%、肌肉系水力89.7%、肌肉pH 6.24、肌肉色值15.58%、大理石花纹评分3分。
1.3.4 饲养管理
传统的饲养方式以放养为主,适当补饲。熟食为主,妊娠后期及哺乳期的母猪加喂米糠、甘薯等精料;母猪产仔后,习惯用鱼虾、公鸡和黄豆浆发奶,仔猪出生后20 d补喂米粥;公猪以精料为主,加适量食盐,配种期补喂鸡蛋、鱼虾;育肥猪一般分“提苗、早架、催肥”3个阶段饲喂,即小猪以精料为主,架子猪以青粗饲料为主,催肥期以甘薯、米糠为主。
目前,饲养阳新猪采用喂配合饲料,补充青饲料,饲料原料一般有玉米、稻谷、米糠、豆粕等。在配种期和非配种期设计不同配方,满足各个饲养阶段的营养需要。青饲料以甘薯藤、菜叶为主,每头种猪每天补充精饲料约1.5 kg。
1.3.5 杂交利用
湖北省农科院和湖北省农牧厅在1982~1983年进行了长白猪×阳新猪的二元杂交试验,其二元杂交猪日增重达556 g,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的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6.27%和5.18%;1985~1987年进行了杜×大×阳和大×长×阳的三元杂交试验,其日增重分别达到767 g和680 g,以杜×大×阳优势最为明显;2008~2009年进行了杜洛克×阳新猪的二元杂交试验,其日增重450 g,饲料转化率为3.12%。
2 阳新猪的生存现状
阳新猪耐粗饲,适应性强,性情温驯,遗传性能稳定,体格较高大,肉味鲜美,为肉脂兼用型品种;母猪发情明显,受胎率高,产仔较多,母性强。1982年,仅湖北省境内就有成年母猪1万余头,种公猪100余头。但由于近年品种改良与经济杂交对地方猪的巨大冲击,加之阳新猪产区在推广生猪杂交生产技术过程中对阳新猪的保种力度不够,致使阳新猪饲养数量大幅减少。据2006年调查,阳新、黄梅2县共存栏阳新公猪21头(含10个血统),母猪1 000多头,但阳新县种畜场阳新猪保种场仅存6个血统的6头公猪及6头母猪,且无有效的保种与利用计划。受2006~2007年的猪价跌入低谷的影响,到2007年底民间纯种母猪仅剩2头,公猪绝迹,阳新猪处于濒危的状态。阳新猪的困境也早已引起阳新县畜牧局及有识之士的注意与重视,2006年阳新县开始调动一切力量,为改变阳新猪的困境积极努力,开展阳新猪的保种与选育工作,使阳新猪的现状有所改变。为避免阳新猪消亡的危险,2007年下半年湖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参与阳新猪的保种工作,制定相应的保种措施,有效地开展纯繁扩群工作。目前,阳新猪已有6个血统的12头公猪,51头母猪,并开始向民间放养母猪,该种猪资源尚可保存。阳新县种畜场计划采取种畜场保持30头核心母猪群,6个有效血统,12头阳新公猪(每个血统2头),逐步向社会放养母猪的形式,扩大阳新母猪的饲养量。
3 保种与建议
猪种资源的利用和保种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蛋白质食品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养猪业很快就将提高瘦肉率和生长速度作为猪育种的主要目标,并取得重大进展。杂交养猪成为商品猪生产主导,通过杂交来改良地方猪的瘦肉率和提高其生长速度,或直接饲养外三元杂交商品猪,地方猪的饲养量迅速减少,甚至导致了一些地方品种的消失,有的正处于濒危的边缘,阳新猪也未能幸免。但从历史和发展的观点看,品种改良与经济杂交是生产力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对地方猪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阳新猪作为一个优良的地方猪种,是我国动物基因库中的重要一员,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尤其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猪肉产品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阳新猪优良的肉质性能及性能特点有着巨大的利用潜力。近年来市场对阳新猪的冲击也不断加大,简单地提“保种”口号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需要国家阶段性的大量投入和业界人士的奉献精神。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这一优良母本品种, 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阳新猪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3.1提高认识, 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市场已出现对地方猪优质肉需求的苗头, 要加大宣传保护和开发利用阳新猪的力度, 让人们充分认识到阳新猪的价值和潜力, 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提高阳新猪的民间饲养量。
3.2加强政策与资金支持
实行政策倾斜, 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或集团介入。为地方猪肉特殊销售网点的设置提供便利条件和政策支持, 充分调动养猪者的积极性, 吸引更多的人饲养阳新猪及以阳新猪为母本的杂交猪。地方政府要在物质供应及猪场建设用地等方面为阳新猪饲养者提供方便, 为阳新猪猪肉产品的开发提供方便, 加大阳新猪的保种投入。
3.3
进一步办好阳新种猪场, 开发阳新猪保护区明确育种目标, 加强选育工作, 首先扩大核心群规模, 接着使场内核心群品质不断改进和提高。巩固繁育体系, 有计划扩大繁育群数量。逐步向社会放养阳新猪母猪 (免费提供母猪, 签订放养合同, 2年纯繁1窝) , 形成阳新猪民间保护区。同时, 对产区的生猪杂种优势利用要加强规划, 积极利用科研成果, 把阳新猪的保种与利用结合起来, 互相促进, 既使阳新猪提纯复壮, 数量逐步增加, 又使产区养猪生产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4强化在开发利用中保种的观念
10.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篇十
关键词:低碳经济;煤炭企业;企业转型
低碳经济主要是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指导,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来减少高能耗企业的碳排放量,在保障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前提下再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它是为了改善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而应运而生的。我国是一个对煤炭资源有较强依赖的大国,煤炭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柱,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煤炭资源无论是在开采及加工使用的整个过程均会有或多或少的碳排放出来,会给环境保护带来严重的威胁,因而,必须在煤炭企业中贯彻节能减排的概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低碳经济。
一、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限制因素
1.没有树立低碳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物质资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能源消耗量也越来越大,社会能源消耗构成中的一个很庞大的部分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消耗,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人们并没有改善的意识,在心中并没有树立低碳的理念。特别是一些大型的煤炭企业,企业上层管理人员并没有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致使碳排放量过大,从而对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煤炭能源的主导地位
煤炭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电力、钢铁、化工、水泥等大型的工业行业都主要依赖于煤炭资源,煤炭能源在我国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致使了它的能源消耗量非常大,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通常来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煤炭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面对进一步严峻化的环境形势,一些煤炭企业虽然也采取了一定的缓解措施,但收效并不明显,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创新与发展,而创新的基础便是建立在拥有良好的技术支持上,但我国许多煤炭企业机械设备落后,从而造成了能源消耗量高,但实际利用率比较低的局面,使资源的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因而为了保障经济效益,便会加大煤炭资源的投入,进而产生更高的能源消耗。
二、为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发展,贯彻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策略
1.宣传低碳经济理念,引导人们树立低碳生活的意识
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消耗量也是全社会能耗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为了让每个人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来,必须对低碳生活理念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生活对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在心中树立正确的低碳生活观念,减少生活中的能源消耗,从对一些高能耗产品的依赖转移到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上,企业在明确人们的需求后,便会更加积极着手开展产业经济模式转型的工作,开发出更多低碳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2.贯彻节能减排理念,优化企业能源配置
纵观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结构,其中煤炭消耗所占的比例是巨大的。从我国煤炭的储存量便可以看出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从煤炭资源本身入手,保障其使用的清洁性,将其转化为对环境污染比较少的资源类型。当前,我国已经在此方面展开了一定的研究,推出了煤清洁的技术,即利用一定的科技手段,将能耗比较大的煤炭固体资源提炼为比较清洁的气态或液态的资源形式。目前我国已经有应用到此项技术,诸如将工业手段应用于煤炭清洁,进而制作出的煤制天然气及油等应用。其主要原理是将煤炭资源中比较丰厚的二氧化碳提炼出来,进而使之转变为较为清洁的能源,再将其投入使用。经过清洁的煤炭资源处理,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优化了能源结构,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且这项技术实施过程成本消耗较低,不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影响,是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同时,除了煤炭清洁技术外,为了进一步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还需要不断开发、研究出新的技术手段,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来为煤炭资源的低碳利用创造良好的技术支持,发展可持续的经济模式。
3.完善国家的政策支持体系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已经制定了节能减排以及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及规章制度,但真正处于建设中的低碳产业依然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要促使煤炭企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一方面,国家除了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外,还需要给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另一方面,针对许多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量而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对该行为实施严格的控制,保障煤炭能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使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模式转型发展。
三、結束语
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煤炭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贯彻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的相关技术,提炼出更多的清洁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展企业的经济。
参考文献:
[1]朱 伟: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淮南矿业集团为例[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04).
11.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篇十一
当前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有很多,以尚志市为例,如果不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就永远也不会走出经济困境,经济发展质量也很难提高;在地区资源优势的发挥上,虽然有着良好的特色资源,但是无法充分调动起本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在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上,更多的是囫囵吞枣,一面是缺少科学合理的项目谋划,不能通过招商调动起地方资源优势,另一面却是企业发展受局限,后期服务跟不上,就形成了招得来留不住,或招得来创效低的局面。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四个全面”正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是引领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南针、金钥匙。县市级政府作为深化各项改革、贯彻执行中央战略部署最关键的践行者,如何充分发挥“四个全面”的指导作用,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有效推动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当前工作的主要重心。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解决民生保障方面的短板。由于地域、经济、历史等原因,尚志市在民生建设上相对经济发达市县差距还很大。要从三个方面全力完善地区民生发展:建设幸福城区。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品质做精、环境做美、整体做优的总体要求,更好地发挥规划的调控、引领和约束作用,统筹推进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突出交通、水利和城市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城区市政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哈牡客运专线和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安全、便捷、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建设特色城镇。结合现代农业进程和特色产业发展,把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突出特色兴镇理念,继续以亚布力、一面坡、帽儿山等国家重点镇、百强镇、旅游名镇为引领,积极探索实践镇村共建、镇企共建、林地共建模式,加快建设环境整洁优美、设施配套完善的新型特色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尊重村庄现有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突出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挖掘当地风土人情,本着节约土地、设施配套、节能环保的原则,统筹乡村建设规划。继续推进长营、九北、大房子等7个新型城镇化试点村建设,集中打造鱼池乡新兴、亚布力镇青山2个村,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方向,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建设规划科学、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引领带动地方产业提档升级。要下定改革的决心,把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重大项目作为突破口,积极打造符合地区发展实际、能够深度利用特色资源的产业园区,集聚产业发展优势,以园区吸引项目进入,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推进园区升级,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尚志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升级工作。要抓住特色农业产品这一资源优势,推进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工作,着力引进有实力的、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以木制工艺品、小浆果及黑木耳种植加工为发展方向,打特色牌,提高产业的品质和附加值。要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业,深入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认真研究利用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方面的穿接、宣传和顶层设计,做强做大旅游业,为其他特色产业提供支撑和带动。
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引领突出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以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和廉洁政府为目标,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着力塑造职能科学、廉洁高效、守法诚信、勤政为民的新形象。在硬件建设上,要抓好用地、环境容量、用水、用电等保障要素落实,集中力量推进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力,促進园区提档升级。同时,要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在体制机制、创新创业、要素聚集、环境文化营造、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地区特色和区域品牌,充分发挥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有效促进产业延伸,真正让好的项目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得好。
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强化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要真抓实干,各级干部不能光说不干、浮在表面,当甩手掌柜的,要亲力亲为,真正负责,确保各项部署落地生根。要勇于担当,坚决纠正懒政怠政和为官不为现象,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危难关头豁得出,积极作为、尽职尽责。要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本色,敢于对困难问题叫板,敢于向不良习气叫板,千方百计把各项工作抓出成效。要雷厉风行,不等待、不观望,抢占先机、加快发展,用最短时间、最少程序、最快速度办成最多的事情。要严守纪律,按照“三严三实”和“四有”的要求,继续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高标准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强化问责机制,让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阳新环保局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荐阅读:
阳新县规划设计院创建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08-20
环保与经济发展英语作文10-12
环保经济09-01
小学社区环保服务活动08-31
企业环保工作年终总结:抓环保、促发展范文07-09
环保服务机构申请报告07-25
环保与发展的关系07-31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08-21
环保社会实践个人总结11-20
小学生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总结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