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专题总结

2024-10-26

秋季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专题总结(精选11篇)

1.秋季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专题总结 篇一

09年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总结

蒋秋萍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人做人,并从做人的基础上成长为各种人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我班针对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在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研究。现就结合我们的探索和实践,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谈一些粗浅之见,不当之处,望斧正。

一、建制立规,使《规范》具体化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虽然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为此,我们首先根据班级实际和学生实际贯彻落实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规章制度,使学生以各项制度要求来指导自己言行,促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我们采用讨论、主题班会等方式向学生逐条予以讲解,不仅使学生明确《规范》中蕴含的道理,而且明确每项《制度》中规定的具体要求,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二、创设健康氛围,激发学生内在需要

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果和教育实践经验,创设一种愉快活泼、和谐协作、积极向上的教育气氛,以及建立一种相互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的人际关系,是有效实施内化的基础和前提。在这积极向健康向上的气氛中学生会感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规范自已行为,自觉按《规范》的要求去做。

三、检查督促,引导学生自觉锻炼

好的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主要是因为人的道德形成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也不是一个停滞的过程。由于外界的影响或是意志薄弱,在“转化”“形成”过程中,时时会出现“旧病复发”、“失范的情况”,这就需要强化检查督促,引导学生自觉锻炼方可化铁成钢,逐步增强自我控制的力量,形成好的习惯,从而使其一种品德最终成为自已性格的一部分。我们在探索实践中,主要通过:量化评估、自查自纠法、值勤检查督促改正法等来引导学生走上自觉锻炼之路。

四、齐抓共管,发挥教育合力作用

一个人的成长是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分不开的。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德育队伍显然是不够的。学校不是世外桃园,不可能不受社会的影响,校外德育无人抓,德育工作就成了一句空话。“学校的40分钟的教育抵不上家长一句话,抵不上社会一分钟”说的正是此理。动用社会力量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是对学校、班级德育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树立大德育观念,发挥大环境作用,学校就主动出击,与家庭、社会开展共育活动,以保证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实效性。

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各方教育力量的育人作用。学校的教育力量既包括学校本身的硬、软环境,还包括德育队伍。

另一方面,重视发挥德育基地作用,充分挖掘丰裕的社会德育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与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法律知识讲座等。每次活动都做到精心安排,寓教于乐,并有效地将学《规范》、守《规范》贯穿其中,使我们的德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

第三,充分发挥家长、家庭的教育作用,我们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组织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沟通家校教育信息。既要求家长用自身的良好行为熏陶学生,又要求与学校积极配合,做好学生在家时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和训练的督促工作,及时纠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在待人处事、学习、生活、劳动等方面存在的不良行为,当好家庭老师。这样也有效地弥补学校教育在假期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空白”地带。

由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作为一项德育工作中的系统工程的构建,我们的德育工作一直处于较好的状态,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深度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真正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细致的塑造灵魂、培养人的社会工程,贯穿于教育、训练、养成的全过程。学生的每一种美德或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而是一是长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去认识,科学地,有步骤地做好每一阶段的工作,持之以恒地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作为学校德育研究的基础性工程来抓,以促进我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篇二

关键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82-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情操,以至发展个性特长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起点,也是他们真正学习如何做人的开始。

如何加强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认为,在充分顾及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由浅入深,重点抓好礼仪、卫生、书写、劳动等习惯的培养。

一、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学生的文明习惯必然要体现在文明的交往中。我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是见到老师、父母及长辈要主动问候;人人都必须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您好”等礼貌用语。还要使用好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礼让、起立等体态语言,递送或接受礼品、奖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递送或接过。

学生一旦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如在教室里设一个“文明礼貌角”,谁在这一天中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就奖一朵小红花,贴到“文明礼貌角”中去。如果做得不对,就摘掉一朵小红花。一星期评比一次,一周中能得到五朵小红花者,就评为“文明学生”,并奖给大红花一朵。讲文明礼貌,不仅能得到家人的称赞,还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大家就会越做越好。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和熏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且大都任性、自私、懒惰、不珍惜劳动成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学生口袋里的零花钱也随之增多。好多学生都养成了喜欢吃零食的不良习惯,且边吃边乱扔果皮与食品包装纸袋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室里、走廊上常常可看到果皮纸屑之类的脏物。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我除了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还利用每天的自习课自编故事讲给学生听,提醒学生要时刻注意环境卫生。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应将其行为纳入制度规范。结合学校的要求,制定《班级清洁卫生制度》,具体做法是:①班级的卫生清洁区采取“分片划块、任务到组、责任到人”的办法,把卫生清洁区分为公共场地、走廊、教室三块,每块每天指定一个小组负责打扫;②门窗、黑板、桌椅、垃圾筒也都责任到人,门窗、桌椅每天擦两遍,早上一遍,放学后一遍;垃圾筒每天清理两次,中午一次,放学后一次;黑板每堂课后擦干净;③不许乱扔果皮纸屑,如发现有人乱扔,那么这个人就要站“文明卫生监督岗”。

从认知入手,用制度规范,双管齐下,持续不断地抓,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和公共卫生习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在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施,除了应使学生从小打好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外,还应特别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写好规范汉字。

首先要指导好学生如何握笔,怎样运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身离桌边“一拳”,眼离桌面“一尺”,手离笔尖“一寸”。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不断反复、重复的教育过程,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为了能使学生始终坚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其中,我在班中开展了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每天的作业都要进行一次讲评,表扬书写认真的同学。每次批改学生的作业,不仅审阅正误,还给学生加“书写评语”:如“好”、“认真”、“优”等鼓励性评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一星期评比一次书写“周冠军、周亚军、周季军”。(依据是看老师的评语中谁得到的“优”最多。)每个月进行一次书法竞赛,让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一展风采,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书写热情。学生是有可塑性的,看到同学比自己好,会奋起直追。因此,促进了全班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四、注重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

劳动习惯的培养是行为规范养成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因而,从抓行为规范入手,把劳动习惯的培养落到日常生活之中。

首先抓学生自我服务。对低中年级,要求自己穿衣、系鞋带、洗手帕、整理生活用品;高年级学生自己洗衣、钉钮扣,整理房间等劳动。其次是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如参加“你丢我捡”活动,到“老年之家”打扫卫生,做好值日等。

3.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教案 篇三

教学目的:

1、通过本次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今后的成长的重要作用,为使自己走向成功奠定基础,因此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2、让学生能够辨识好的学习习惯呵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教学形式:叙述、谈话、讨论、问答等形式。教学过程:

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上学时间都在三年以上,通过这些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很多丰富的知识,使自己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学习,对于你们是非常熟悉的一件事了,但是好的学习习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一件事。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使我们学得轻松安闲,又有效率,还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讨论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通过四个方面来进行学习。

一、课前,我们该怎样做? 让学生讨论、发言。

(1)课前预习,首先要熟读课文,学会带着问题学习:(2)课前预习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A、上课前老师正要走进教室,只见教室内几位同学追逐打闹,其他同学呐喊助威。

B、上课铃响了,某同学还在校园内慢悠悠地走,而且经常迟到。C、上课前,小红把学习用品预备好,在认真的预习课文:她的同桌桌面上干干净净,还在玩电子表。

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在认为自己在课前学习习惯做得怎样?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了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课堂上我们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发言。

(1)上课认真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要起立,声音洪亮:要发言,先举手。

(2)上课坐姿要端正,读写姿势要正确,努力做到“三个一”。让学生说出那“三个一”

(3)做也要字体端正,规范,书写格式正确,纸面清洁,写作业时不三心二意。下面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

A、课堂上,老师在讲课,下面的同学在小声说话,有的在做小动作,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偷吃东西,有的趴在桌子上睡大觉。

B、课堂上,老师子在提问问题,甲同学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乙同学低下头,老师叫到时,慢腾腾的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

C、课堂上,甲同学认真写字,纸面清洁:乙同学边写边玩,用脏乎乎的橡皮擦不断的擦,纸面像个大花猫。同学们想一想,以上同学的表现,你们有没有?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做得怎样?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三、课后,我们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发言

(1)先复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然后在做作业。

(2)按时、独立、认真完成作业、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些同学做得好不好?(指名学生叙述事例,让学生辨别正误,问问同学们有无这种情况)

A、张鹏同学边走路边看书,非常认真:李清同学在边看书边吃饭;王涛同学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看书;刘涛同学在黑暗的屋子里看书;孙浩同学在刺眼的阳光下读书;赵彤躺在床上看书;丁松边看电视边写作业。B、小明认真独力完成作业,再出去玩;小华让哥哥帮他把作业做完;休息日两天,小刚玩得开心极了。明天就要上学了,今晚拿急急忙忙把作业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小玲从来不做。

四、考试时,我们该怎么做?

让学生讨论发言。仔细审题,认真答卷;自己做自己的,不看书,不交头接耳,不东张西望。

五、提出要求

(1)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检查督促反馈,重点:进出校门规范、仪表仪容、文明礼貌、文明休息、卫生保洁;

(2)抓每日的广播操、眼保健操、午间休息,突出纪律;(3)抓课前二分钟预备。(4)抓好早读和午写纪律。

(5)抓课堂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六、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考试时该怎么做,能辨别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良习惯,并敢于剖析自己的不足,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将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六、预备一首儿歌(课下背熟,让儿歌中的内容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爱学习,养成习惯终受益: 早晨起,不懒睡,背着书包上学去; 课堂上,专心听,基础打牢成绩好;勤于思,善动脑,积极发言才聪明: 写作业,专心记,练就本领比高低; 课堂外,多读书,课外知识共丰富: 好习惯,我第一,健康向上有活力。教学反思:

4.秋季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专题总结 篇四

2010-2011学年

一、目的:

1、充分意识到好习惯对成长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好习惯的自觉性。

2、让学生能辨识好习惯,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二、班会准备: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组员的意见,写出他们身上存在的好习惯不良习惯,并归纳成几个方面,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上课习惯等等。

三、班会的过程:、由主持人提出主题:养成好习惯,迎接新学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主要是举例子说明良好习惯与成功之间的必然联系。、列出学生所写的习惯,将这些典型的习惯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讨论,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并说明理由。、拓展讨论,该如何克服不良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树立榜样。请一些学生谈他们身上的好习惯。可以请学习习惯比较好的学生谈他们的学习习惯,请平时热爱劳动的学生讲讲他们的卫生习惯,还有一些热爱运动的学生说说他们的生活习惯等等。

5、提出下一阶段目标,学生重点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提高上课效率。

6、主持人小结。

5.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篇五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青少年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二、课题的界定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般物指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 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寿县迎河中学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目前在校阶段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家庭监管不力,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农村青少年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四、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我国心理学界有一些学者关注儿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少年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前三者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近期不少专家从行为习惯入手研究青少年德育,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由中国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主持的,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实践方面,北京怀柔区、大兴区开展了文明礼仪调查研究、家校合作培养中学生良好习惯研究,山东潍坊市探索了网络对于中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研究等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总的来看,在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青少年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中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3(1)创新方面。依据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途径是:密切结合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办学实际,通过个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探索出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青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途径。

五、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6万册图书的电子阅览室。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论著作,又有新颖生动的光盘资料,还有时效性较强的《班主任之友》、《安徽青年报》、《辅导员》等报刊刊物杂志,使课题研究的展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我们课题组拟推荐筛选专题学习材料,供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学习、研究氛围浓厚。参研12位教师中有五位中学高级教师,4位参加相关课题研究,成绩突出。年轻教师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研后劲足。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路线:

1、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2、个案研究法。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

坚持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群众性教研活动三结合的研究办法。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中心,以广大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为基础,以班队会课堂为主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积极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氛围。

六、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

本课题由我校一批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1.本课题研究指导专家。

聂世珠(寿县迎河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孙长高(寿县迎河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2.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课题组组长:刘 俊 迎河中学政教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曾今担任两个市级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副组长:余绍东 寿县迎河中学团委书记、中学高级教师。参研教师:刘振龙、王才安、孙贤刚,负责会议内容记录整理,活动宣传,各年级活动的组织协调。

参研教师:李克群、朱丽、权良占、周德山,负责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实施,并做好材料的积累、分析、总结等。

七、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本课题预计2011年8月——2012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完成。为期一年半年。

(一)、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

做好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启动、课题分工、理论学习工作,培训参研教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开题启动研究。

研究呈现形式: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7月)

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班会课例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计划,坚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学习交流相关理论。

②实验教师、班主任探索养成教育实施途径,精心设计上好班会课,及时总结实验体会,积累、整理好相关资料。

③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与全校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交流体会。阶段成果呈现方式:

1、教师研究案例

2、阶段研究报告

3、班主任工作论文

4、班队会及活动案例

5、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结论

6、班级日志样本。

(三)、总结评定、成果发布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行为习惯研究经验论文,将成功班会课例刻录光盘,论文编辑成册,总结、发布和推广研究成果。2012年12月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验收。

6.秋季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专题总结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规范学生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校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和学校工作安排,经研究决定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以“遵规守纪、文明诚信”为主题,从而进一步促进我校师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建设,使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组织领导

组长:宫贺元

副组长:赵庆林魏桂军

成员:崔红阳李国华王勋班主任

三、主要内容:

以《中学生守则》、《凌源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深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做起,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中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具备科学健康生活的基本素养。

四、实施办法:

(一)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做好学生表率作用。

学校教育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遵守《凌源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学校规章制度,还应从言谈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方面面进行规范的养成教育。教师更应遵守职业道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仪表端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在言行举止、文明礼貌、衣食住行、卫生习惯等方方面面做学生的表率。

(二)加强督促,强化检查。

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凌源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要认真总结以往贯彻《中

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经验和问题,坚持过去好的做法,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切实增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规范升旗仪式。

要求规范升旗仪式的程序,做到集队快、静、齐,进退场有序,队列整齐,态度认真,动作规范。全体老师、同学在升国旗过程中应肃立、行注目礼,注意聆听国旗下讲话,并始终保持肃静。学校要把升旗仪式纳入班级综合测评比中,并予以评比公布。

(四)强化课间操管理。

课间操活动要求:集合站队快静齐、不与同伴来嬉戏、压准节拍来健体、动作优美有朝气。

(五)开展校园规范教育

让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校风正,校纪严,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卫生”的良好氛围。重点抓好“五个一”、“五个无”,要求学生“当好保洁员”。

“五个一”即:一件公物不损、一样文具不毁、一个脏物不扔、一句谎话不说、一次打骂不沾。

“五个无”即:身边无废纸、周围无痰迹、桌面无刻画、墙上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当好保洁员”即:热爱劳动值日好、果皮脏物不乱抛、看见纸屑勤弯腰、相互提醒要做到。

(六)开展校园语言教育

校园语言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传授知识,学习知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因此,在校园内必须尽量使用普通话、文明礼貌用语。说好普通话:坚持使用普通话,文明用语嘴边挂,告别脏话和谎话,人人浇开文明花。

(七)加强宣传,常抓不懈。

以本次教育活动为契机,对我校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常抓不懈,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教育机制。同时要加强宣传,及时总结经验,构建活动载体,注重养成训练,着力提高教育效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八)成立校风校纪督察小组。

抽调非毕业班副班长、支部书记组建校风校纪督察小组,每天督促检查师生的言行。第一、在当天行政值日领导的管理下,督促检查并批评纠正学生违反校规、影响校风的行为。第二、工作岗位:早读前20分钟、下午上课前20分钟在学校大门内侧列队巡查,其他课间时间由组长牵头召集在学校保卫科门前集合后在校园内巡视,一天不少于两次。第三、下列违规违纪情形予以批评、纠正并作记录:1.骑自行车进校园的;2.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的;3.乱停乱放自行车的;4.辱骂抽烟酗酒的;5.衣鞋穿戴不整进校园的;6.采摘践踏花草树木的;7.粗话脏话不文明的;8.迟到旷课不守纪律的等。第四、填写当天校风校纪记录表。

五、实施细则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中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

2、校园担当区和教室每天要清扫(拖)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6、严禁带小食品进校园(饮用水除外)。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课间、午餐活动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先后顺序,不插队,不推碰,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做操时动作要准确,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8、到别人家时应轻敲门,待主人应声许可方可推门进入,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横过公路或在公路上行走,要当心来往车辆,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有人行横道的走人行横道线,不拦车、爬车;上下学不许从铁路、河边行走。

2、没老师或亲人的带领,不到池塘、河流、游泳、洗澡和玩耍。

3、不进入工地范围。

4、不玩火,未经允许,不准触摸电器设备。

5、不准爬树,不准做在楼上走廊的栏杆和骑在楼梯扶手向下滑,不在走廊楼梯等处追逐打闹。

6、进行体育活动和劳动时,要有明确要求,严密组织,具体指导,用体育器材要掌握要领,擦洗门窗时没有老师在场不得进行。

7、未经家长同意,不能私自外出、外宿。

8、不购买“三无”商品,学会辨别过期变质食物。

9、不得听从和尾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或家庭。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课前要预习,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8、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六、实施方案:

(一)第一阶段:2月24日—3月15日,部署安排,宣传动员,形成共识。

1、以班级为单位宣传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性。

2、各班制订活动方案。

3、各班出一期常行为规范教育专刊专栏。

(二)第二阶段:3月15日—6月30日,联系实际,对照检查,落实教育。

1、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凌源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对照检查。

2、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中学生守则》、《凌源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每年级组推荐4名学生参加全校《凌源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知识竞赛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活动,以《凌源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读本,要求学生结合个人实际,自拟题目,题目不能太大,突出《规范》这个主题,每人写一篇征文,不少于600字。要求每位学生都参加,用统一的作文纸书写,所写作品一律报校团委。每班在所报的作品中推荐2—3篇参加全校评比,获奖的作品出一期宣传橱窗,并在广播站适时播读。

4.开展学习《凌源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演讲比赛活动,征文比赛获奖的班级选派二名学生代表,以本班获奖征文为演讲稿,参加全校“做文明学生,树文明校风”主题演讲会。

(三)第三阶段:7月1日—7月15日,检查评比、总结提高,表彰先进。

1、评选各类获奖学生由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2、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效显著的班级、班主任进行加分奖励。

3、宣传文明学生和先进班级的事迹,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后进。凌源市前进中学

7.秋季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专题总结 篇七

梁二庄小学

为了把《十个好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按《中小学生规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根据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的现状,特点拟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要求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指导思想出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线索,围绕学生身边发生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一阶段的活动,以达到把学生逐步培养成为“讲卫生,讲文明”的好学生。

本《方案》是结合各种教学常规活动而进行的有层次、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系统教育,且具有教育的渐进性、针对性、全面性等特点。

二、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本学期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2、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3、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严禁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垃圾。严禁把饭菜带进校园。严禁买零食进校园(饮用水除外)。

三、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23日——3月23日):

1、召开全体教师会。对本方案征求意见,提高教师认识,统一思想。

2、各中队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学习,使学生悟出道理,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

3、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在广泛征求全体师生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

(二)自查阶段(3月24日——4月4日):

各班对照《实施方案》,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要求学生在学习明理的基础上对照检查,反省自身,引导学生习惯逐步养成。这一实践活动是方案实施的重点,全过程有班主任、科任老师配合。

(三)重点检查阶段(4月7日——4月25日):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检查、督促该《方案》的实施和落实。领导组成员在学校纠察队学生的配合下,每天进行评比。具体措施:(1)学生出现违规现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通报批评,累计三次取消其各级各项评优资格。(2)班级出现违规现象,一周内累计五次违规现象,则取消其本周流动红旗评比资格。

(3)班主任任教的班级,一周内累计发现10人次违规,则取消其参评本学期各级优秀班主任及优秀辅导员评比的资格。

(四)反馈整理阶段(5月5日——5月18日):

针对重点检查阶段二情况,在学生会、教师会上公布,好的予以表扬,存在问题的班级和学生要进一步整改。

(五)总结巩固阶段(5月19日——6月28日):

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个人终生受益,最终形成个人良好地品质,学校仍将不定时进行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班主任量化考核当中,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

四、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马建忠 成员:刘新栋、朱琳张玉江 各班主任

2、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学生一天二次检查,一周一总结。将检查结果每周一在“行为规范评比栏”公布。

五、良好习惯养成的几点意见: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5、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班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优秀三好生”、“争当优秀少先队员”、“告别零食”、“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8.秋季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专题总结 篇八

之养成教育研究” 第一阶段小结平安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2012、10

“农村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之养成教育研究” 第一阶段小结

本课题于2011年9月申报,10月获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二五”C类规划立项,依据本课题实施方案,2011年10月—2012年8月为调查摸底、准备、制定“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与初步探究“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方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组建与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了小组成员的任务,由德育组全面负责,教导处、少先队、班主任密切配合。

2、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研究制定“农村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课题实施方案。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开展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了解了小学生的习惯养成与自身的成长环境之间有很大的关系。我校地处农村,学生来自学校周围的十几个自然村,根据调查,全校1000名学生中,有835名学生来自农村,占80.8%。孩子从小在农村中成长,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不良习惯,原因在于学生家长都是农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孩子的日常行为管理较差,学生日常卫生习惯也比较差。通过调查,本校有79.4%的学生都存在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如:

1、乱抛纸屑现象严重;

2、课间追逐打闹、大声喊叫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3、破坏绿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爱护公物方面也不尽人意,校园环境卫生保持较差;

5、个人卫生习惯较差。这些习惯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这些不良习惯也给学校日常生活环境管理带来不利因素。对此现状,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校提出了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纠正农村小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二)实施措施

针对这以上现象,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

1、优化校园环境,创设良好育人氛围。

为使学生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我们创建了优美的校园环境。首先利用好国旗下讲话、班队会主题活动、校园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与好习惯同行,争做文明美少年”的活动之中;通过国旗下讲话启发引导学生从捡一张废纸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当好学校的小主人,养成好习惯。受国旗下讲话的影响,学生自发组成了一支支护美小队,课间、中午、课外活动,他们三五一组,手提着塑料袋在校园里捡拾杂物,校园随处可见“环保小卫士”的身影。

2、身正为范,树师德形象。

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注重良好行为举止习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群体感染力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是我们对教师的要求。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加强对教师相关理论的培训,强化教科研方法的指导,并结合学校的实际,通过组织教师的学习、思考、研讨,探索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方法、途径,增强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与责任心,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开展多种形式活动。

1)、自查自纠活动。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平安中心小学“廉洁从教”实施方案》,召开了自查自纠活动。教师们以认真的态度、深刻的语言,深入查找自己在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进一步明确了改进的方向,认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全体教师通过自查自纠活动,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工作作风,改善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方向。

2)、榜样引领活动。

为发挥教师的言行好习惯的榜样带动作用,“平安小学‘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隆重召开!会上,全体教师认真聆听了优秀教师的精彩报告,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句句真诚的话语,触动着每位聆听者,他们从工作中寻找快乐,从平凡中寻找幸福的精神感染每位平小人,指引每位平小人勇敢向前!此次报告会旨在通过展示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奉献教育的热情。

3)、徜徉书海,提升素质。

为进一步落实 “读书富脑”行动计划,提高教师的科学、人文素养,提升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我们多措并举,采取分层读书、自主读书等方式,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

分层读书,即根据教师不同的教育需求,重点阅读相关书籍。学校领导侧重读“业务和管理”方面的书籍,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并利用班子会、教研活动及校会等场合与大家交流分享;班主任主选李镇西《我和我的学生们》和魏书生《今天我怎样做班主任》以及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为共读书目,并利用“班主任工作研究会”进行读后心得交流;语文教师与学生共读《语文经典读本》,并利用阅读课传授阅读方法和交流收获;一系列读书措施的实施,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教师的读书热情,“让读书成为习惯”的意识再次深入到每位教师的心中。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支用书籍武装起来的“师志坚、师品高、师风正、师业精”的教师队伍就会赫然形成。

3、强化制度,规范行为。

我们从学校管理育人的目的出发,制定出适合学生遵循的规定、规则,试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学习、卫生、劳动、文明礼仪等良好习惯,使之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

积极实行“班级量化评比活动”。我校实行了校领导值日、教师值日、学生值日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体系,每天对学生的路队、仪表、卫生、普通话、课间秩序、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管理与督促,检查结果实行当日公布、一周小结、每月汇总制,坚持“表扬激励为主、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与典型带动作用,增强评估的及时性与公正性。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日积月累长期熏陶才能形成。为使队员明确校内外的行为准则,我校制定了《言行美从我做起——平安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一天从早晨、课堂、课间、午间到放学都应该怎样做,还自编了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让孩子背诵并付诸实施。我们将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定为常规训练周,组织学生重温“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让学生把规范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规范,行为要规范,争做“文明平小人”。为让学生体验制度的重要性,养成勇于承担责任、自觉接受制度的约束和监督的好习惯,我们还设立了“红领巾监督岗”,负责检查路队、课间秩序、仪表、普通话、卫生、课间操等项目,一日一公布、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汇总,按得分的多少评定优秀班级。早晨、中午、课间,小干部们身披绶带,他们有的肃立于校门口,有的值守于大路旁,有的巡视于校园内,宛如坚守岗位的值勤战士,成为全体队员“文明伴我行”的一道重要防线„„小干部们监督检查公平、公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约束,队员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渐增强,既发挥了舆论监督与典型带动的作用,又增强了队员的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学期末,根据各班级的表现情况,我们还评选出了“优秀班集体”,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促进全校的文明与和谐。

4、自我约束,内化品德。

学校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地位和价值,形成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以主人翁的态度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并养成经常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

1)、争做热心志愿者,感恩社会回报爱。

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我校组织小志愿者们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小志愿者们充满激情、精彩纷呈的表演,一声声发自内心的祝福给老人们带去了欢乐与欣慰,给敬老院增添了一份温馨。表演结束,热心的小志愿者们跟老人们问好后,马上分工劳动,清除院子里的杂物。老人们也邀请小志愿者们参观他们的房间„„整个活动中心弥漫着亲情,充满着生机。

同学们和老人们的相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每个小志愿者心中,“百善孝为先”和“尊老爱幼”意识更加深刻,大家懂得了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孝敬、关心、爱护老人,要充满爱心。

2)美德立于心,榜样导我行——“十佳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为让学生成为“心灵、手巧、心眼好”的人,使他们成长为社会的合格公民,推动学校少先队工作进一步改进,全面激发少先队教育活力。我校开展了“美德在心,榜样先行——平安小学十佳美德少年评选活动”。活动中,各班针对队员表现,评选班级美德少年,参加校级评选。学校利用“宣传栏”积极宣传美德少年事迹,发动全校师生参与评选十名“校级美德少年”并进行表彰活动。表彰活动不仅是对平小“十佳美德少年”的极大鼓舞,也把美好祝愿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平小师生的心间。让每一个人怀着一颗求美、向美的纯真心灵,一路携手,永远向前!

3)、“文明礼仪我先行”主题活动。

讲文明、懂礼貌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们将十一月份定为“文明礼仪行动月”。“文明礼仪我先行”主题队会、“文明礼仪,从我做起”“四个一”活动、“把文明送给社会”活动在队员的心中播下了美好语言和美好行为两粒种子。为使队员明确校内外礼仪行为准则,我校制定了《言行美从我做起——平安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让学生把礼仪规范熟记于心,做到心中有规范,行为要规范。另外,班主任注重学生习惯培养,坚持天天讲、时时抓,利用家校联系单、班级日志等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凝聚家校合力。此项活动使学生由“他律”发展为“自律”,礼仪养成教育落于实处。

4)、诵读经典诗文,打造书香人生。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水平,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让读书成为习惯,我校隆重举行了“诵读经典美文 打造书香人生”的普通话朗读大赛。

比赛皆以班级为单位,以个人读、分角色读、合读、表演读等为主要表现形式,朗读篇目以“课内文章精彩片段”和“古诗词经典”诗篇为主。各参赛队的朗读全情投入、精彩不绝,或热情洋溢,或慷慨激昂,或深情款款。精彩的朗读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礼堂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最后,各年级都评出了优胜班级和“诵读之星”。通过比赛让琅琅的读书声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它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使同学们更热爱读书,更乐于读书,同时也有效促进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迈向新的台阶,浓郁芳香、轻灵而厚重的诵读氛围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此外,在实施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还紧紧抓住儿歌主题鲜明、简洁明了、学生易学好懂的特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程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搜集儿歌、创作儿歌和诵唱儿歌的活动,让行为规范儿歌成为我校德育的载体之一。并通过诵唱儿歌,进一步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卫生、劳动、文明礼仪等方面的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自开展这些活动以来,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习惯日趋规范:见人问好,张嘴就说普通话,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楼道里慢步轻声靠右行„„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实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正是建立在良好的习惯约束之上。

5)、重视“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并举。

我校十分重视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有效结合。

首先我们分段推进,确定各年段的训练重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什么要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其次动之以行,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老师提出问题时,自己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积极举手;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学会认真倾听,并与自己的想法相互比较,接纳同学的正确理解,认真倾听老师的反馈语言;不懂的地方、不理解的地方要大胆举手提问;如果没有机会发表自已的疑惑,下课后要及时找同学讲解或寻求老师帮助等。再次坚持激励,对上课认真听讲、讨论积极、认真写作业、勤学好问的学生或小组及时进行表扬,并树立榜样,从而树立信心。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预习、发言、倾听、阅读、复习、作业等习惯明显提高。

另外,为建设良好的校风、班风,我们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制定了《“美在课堂”——平安小学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等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的能力,努力做到听:学会倾听,耐心引导;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读:培养兴趣,好读、会读;写:坐姿端正,下笔认真;学:学贵得法,事半功倍;行:独立自主,自强自信。我们还注重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读书时,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发言时,做到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说话声音响亮,吐词清楚;写字时,做到腰背挺直,胸离课桌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长„„与此同时,我们还多次举行了硬笔书法比赛、读写姿势比赛等,如今,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

6、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尊重、平等、沟通、交流、合作,始终是我校家校连心的宗旨。在家庭教育问题上,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方法,有些是值得学习和推广的。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加强家庭教育的经验交流,使老师及家长都能汲取教育理念和方法。

为全面了解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我们还同家长携手,进行了“我是平小美少年行为习惯问卷调查”,全面汇总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加强家校联系,双方还可以探讨更好的教育方法,家长可以了解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要求,也可以了解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情况,形成全社会全方位共同教育的机制。

三、取得的研究效果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我校学生在道德、礼仪、自我约束能力以及使用文明用语、卫生保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学生也改变了原来的生活习惯。如在个人生活习惯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做到衣着整洁,勤洗澡,勤洗手,勤换衣物;仪表整洁端庄;书写、阅读卫生;坐立行的姿势正确;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在家庭生活习惯方面能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合理安排时间,学会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校园生活习惯方面,能在课间进行有意义的活动,不追跑打闹,不大声叫喊;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保护学校花草树木;会使用文明用语;爱劳动,懂得爱惜、珍惜劳动成果;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值日生工作和学校大扫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能避开生活中潜在危险,建立起安全意识;坚持锻炼身体,初步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9.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阶段总结 篇九

----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

“好习惯成就希望,好品质造就美丽人生。”这是原王智安校长几年前提出的我校育人工作的宗旨,德育工作的重点。多年来,我校根据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生源条件和家长素质等实际情况,着重抓好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特别是在教育局发出强力抓好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号召以来,我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细化、深化了此项活动的开展,现就我校在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领导垂范来带动全局。

知是行为的先导,是产生行为的思想基础。为此,学校广泛宣传、发动师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1、首先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传达教育局文件精神,宣布了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单,校长任组长,公布了小组成员岗位及职责分工。召开教师会,具体安排部署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以及要达到的效果。

2、精心组织,扩大影响。在全校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在会上,校长做了动员讲话,大队辅导员公布了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规范检查、评比细则及奖励办法。

二、用规矩制约孩子的行为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就无以成方圆”。一个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仅靠学生个人的自律难以奏效,仅靠老师的说教收效甚微。为此,学校加强了对学生检查制约的力度,从室内到走廊、从楼层到楼内、从楼内到楼外、从个人规范到全员规范。检查评比由点到线再到面。

1、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升旗等时间,教育和强化学生严于律

己,模范遵守“三别、五带、七无”要求的内容。

2、树标杆、找差距。各班选拔文明小卫士,在本班级的门口站岗,既起到了榜样的引导作用,还能及时制止和纠正其他同学不规范的行为和不礼貌的语言。同时,把表现好的文明小卫士安排到校门口做示范、当榜样。

3、明确划分卫生责任区域,把责任班级标牌上墙,那班的环境卫生不好,领导、老师,家长、客人来校都一目了然,促使各班尽心、尽力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保持校园的整洁。

4、打破常规,凸显学生的自觉能力。王秀华校长到任后,根据学校门前交通状况,考虑到学生存在着的安全隐患,经班子研究决定,打破了上级规定的学生入、退校时间的束缚,试行学生到校就入校,带班领导、值周教师提前到校检查、规范学生的活动行为。几天看来,到校学生有序、活动规范,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了我校抓行为规范的良好效果。

5、检查小组严肃认真、检查频率勤。检查小组由校长亲自带头,主抓德育的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安综副主任、带班领导5人,同时但在不同的位置流动检查。及时将检查到不规范的学生姓名、班级及不规范的原因、卫生不达标的班级记录好。期间,学校开展了两次大型教学活动,都没有间断我们的正常检查评比工作。做到了日检查、周通报、月表奖。

6、力求全面。我校安排带操的体育教师及主抓领导检查两操情况,校医检查各班的眼操情况,每天赋分。两操归入纪律之中,眼操归入卫生之中,纳入到各班月考核评比之中。

三、以奖代罚,激励师生的积极性

为了使学校这些具体要求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校实施了以奖代罚的工作措施。

1、每月按检查赋分情况,将每个年组的班级排出名次,四个平行班级的奖励前两名,第一名的100元,第二名的50元;五个平行班级的奖励前三名,第一名的100元,第二名的50元,第三名的30元。在月末的全体教师会上公开表扬并兑现奖励。这样的办法极大地激励起了未受表奖教师的干劲。

2、各班选拔、推荐的文明小卫士,学校集中表奖颁发证书,并将获奖学生的名单公布在揭示板上,利于其他学生监督。在班级中形成了每个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要求,积极争当文明小卫士的良好局面。

我校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消除了部口分工的不同,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中,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如今走进校园,鲜花与绿树相衬,校园环境显得格外的清新、整洁。学生秩序井然,言行举止规范;学生进校一条线,出校成两排;学生能自觉地上楼下楼右侧行、不跑动,校园内礼貌用语常听到。

但深知我们做的还不够,与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会竭尽全力,创新方法,定会收到满园芬芳。

西街小学 2013.7.15

好习惯成就希望 好品质造就美丽人生

10.秋季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专题总结 篇十

——驼峰学校德育课题研究方案

驼峰学校

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立足于应用探索与实践,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规律,丰富素质教育理论和养成教育理论内涵

(3)应用价值。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完成条件分析、研究方法与路线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我们课题组拟推荐筛选专题学习材料,供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学习、研究氛围浓厚。参研7位教师中有四位小学高级教师,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路线:

1、行动研究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2、个案研究法。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

坚持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群众性教研活动三结合的研究办法。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中心,以广大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为基础,以班队会课堂为主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积极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氛围。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及主要研究人员分工

本课题由我校一批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组成。1.课题研究实验小组

组长:高怀珠校长。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现从事小学德育工作,对小学生日常行为教育有较高的兴趣和丰富的经验。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学习、内容安排,活动召集、组织等。主要成员: 各班班主任 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度计划:

(一)、准备阶段:

做好课题申报、制订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启动、课题分工、理论学习工作,培训参研教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开题启动研究。

研究呈现形式:课题立项申请书、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组织交流、研讨等活动。主要是理论实践研究,课题材料信息收集,课题研究论文,优秀班会课例和阶段性研究报告的撰写。并对典型案例加以积累分析。

①课题组制定实验计划,坚持半月集中研究一次,学习交流相关理论。②实验教师、班主任探索养成教育实施途径,精心设计上好班会课,及时总结实验体会,积累、整理好相关资料。

③每月一次专题研讨,与全校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交流体会。

阶段成果呈现方式:

1、教师研究案例

2、阶段研究报告

3、班主任工作论文

4、班队会及活动案例

5、问卷调查情况分析结论

6、班级日志样本。

(三)、总结评定、成果发布阶段:

(四)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整理行为习惯研究经验论文,将成功班会课例刻录光盘,论文编辑成册,总结、发布和推广研究成果。迎接上级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评估验收。

11.秋季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专题总结 篇十一

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把《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大纲》落到实处,使学生按《中小学生规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自己,根据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的现状,特点拟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文件的精神指导下,从要求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指导思想出发,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线索,围绕学生身边发生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一阶段的活动,以达到把学生逐步培养成为“讲卫生,讲文明”的好学生。

本《方案》是结合各种教学常规活动而进行的有层次、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系统教育,且具有教育的渐进性、针对性、全面性等特点。

二、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本学期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要敬礼,降旗时要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8、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彩。

(二)卫生习惯养成教育讲究卫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生活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生养成讲究清洁卫生的好习惯特别重要。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

2、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3、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严禁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垃圾。严禁把饭菜带进校园。

三、养成教育的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14日——9月31日):

1、召开全体教师会,提高教师认识,统一思想。

2、召开大队委会议,明确要求。

3、各中队召开学生动员会。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学习,使学生悟出道理,达到晓之以理的目的。

(二)自查阶段(10月1日——10月30日):

各班对照《实施方案》,查找不足,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要求学生在学习明理的基础上对照检查,反省自身,引导学生习惯逐步养成。这一实践活动是方案实施的重点,全过程由班主任负责,科任老师配合。

(三)重点检查阶段(11月1日——12月30日):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由政教处和少先队负责领导、检查、督促该《方案》的实施和落实。领导组成员在学校监督岗学生的配合下,每周进行评比。

重点监督内容:

1、严重不文明行为。例如:打架,骂人。

2、损坏公物行为,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

3、破坏校园卫生行为。例如:乱扔果皮纸屑、垃圾。具体措施:

(1)学生出现违规现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通报批评,累计三次取消其各级各项评优资格。

(2)班级出现违规现象,一周内累计10次违规现象,则取消其本周“五星班级”评比资格。

(3)班主任任教的班级,一周内累计发现10人次违规,一学期累计超过100次,则取消其参评本学期各级优秀班主任及优秀辅导员评比的资格。

(四)反馈整理阶段(1月1日——1月7日):

针对重点检查阶段的情况,在校会、教师会上公布,好的予以表扬,存在问题的班级和学生要进一步整改。

(五)总结巩固阶段(1月8日——1月15日):

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个人终生受益,最终形成个人良好地品质,学校仍将不定时进行检查评比,成绩记入各班主任量化考核当中,以此督促活动落到实处。

四、习惯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 长:吕志恒

成 员:吕志刚 杨文党

各班班主任

2、少先队成立红领巾监督岗。执勤队员每天巡逻检查,一周一总结。将检查结果每周一在校会上公布。

五、良好习惯养成的几点意见

1、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2、目标要一致。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的要求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3、行为引导,反复训练。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巩固都要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发展过程,小学生自制力和持久性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同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可以根据训练内容进行专项训练,做到整改一条,巩固一条;再训练一条,再巩固更多。通过反复抓,抓反复,真正实现学生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再由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良好习惯的转化。

4、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5、注重体验,激励带动。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各班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优秀三好生”、“争当优秀少先队员”、“告别零食”、“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6、家校配合,形成合力。“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上一篇:体育新教师自我鉴定下一篇:板式换热器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