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书店散文

2024-08-15

逛书店散文(共8篇)

1.逛书店散文 篇一

逛新华书店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带我去逛新华书店。

我们刚进书店,一阵空调的凉气,迎面吹来。啊!放假了,来看书的人可真不少呀!大厅里人头攒动,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整整齐齐,错落有致。书店分两层,第一层是音响光碟,第二层则是文具和其他各类书籍,什么文学名著,军事知识„„真是应有尽有。

我早就等不及了,没等看完,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儿童文学专柜前,抓起我爱看的书翻起来。我翻翻这本,看看那本,觉得每一本都十分精彩,令我爱不释手,反而拿不定主意了。忽然眼睛一亮,一套向往已久的“阳光姐姐小书房”,我赶忙拿起,仔细翻看,《单翼天使不孤单》,《永远的超级四班》„„这名字一看就想读。我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书中一个有一个,环环相扣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我想着了魔似的站在那里,痴痴的看着,连脚站酸了都不觉得。

这时,妈妈来喊我了,我如梦方醒,忙拿着选好的书,回家了。

我喜欢逛书店,更喜欢看书。

2.在台湾逛书店 篇二

台湾的书店和大陆一样吗?台湾的书业发展走向如何?在逛书店中我渐渐品出宝岛所特有的书店文化。

书店老板为我打八折

我所住的桃源县埔心,是个不大的小镇,街市上却有五六家书店。晚饭后,我信步街头,常常去书店随意翻翻。台湾书店一般到深夜11点多才打烊。

台湾的书印刷精美,品种没大陆多,价格一般每本书为二三百元台币,折合人民币70至100元,高出大陆七八倍。我第一次去书店买了本《台湾旅游指南》,424页码,花了250元台币。

台湾的书店多为私营,书店全部是开架售书,读者可随意翻阅挑选。一次,我去埔心的光华书局买书,老板姓庄,50多岁,客家人,祖籍福建。交谈中他知悉我来自大陆,也同是福建客家人,分外热情,破例给了我八折优惠。

此后,我成了庄老板书店的常客。光华书局同台湾一般商店一样,店面不大,但店堂却很深,呈窄长形,一楼营业面积约有60平方米,二三楼为庄老板一家住处。庄老板说,这房子是自己的,图书进价一般为六折,正常售价为九折,书局兼卖文具用品,每月能挣四五万元台币,在台湾属中等收入。

“有的书卖不出去积压怎么办?”我问庄老板。他说,他们书店属代销,不是包销,书卖不出去可以退还出版社,再换一批新书。难怪我翻看版权页,书架上大多为当年出版的新书。

每进新书,庄老板总要向我推荐。我想买几本介绍台湾历史与现状的资料书,几天后,庄老板专为我进了本克宁出版社新版的《台湾百科》,著者是日本教授松永正义等人,定价300元台币。该书图文并茂,配有照片资料、图表、年表等,我当即买下了。

台湾的书店经营因地制宜,城乡书店各有特点。我去过的桃园、新竹一带的乡镇书店,规模不大,多是传统的一人一店式经营,以卖书为主,兼营报刊与文具用品,服务读者与中小学生。

台湾书店多,书摊却很少见。像北京市甘家口、三里河等处,往往十几个书摊连成一片。台湾街旁有卖槟榔、香烟的商亭,有卖报刊的报亭,却很少有书摊。

台湾一些超级自选商场也兼卖书,如桃园一家超市,二楼中间就有图书供顾客选购,但买书的并不多。商场中增设书摊近年来在大陆也已兴起,如北京的百盛商场就卖书。

漫步台北书店街

台湾的购书中心在哪?台湾出版界的一位朋友建议我去台北重庆南路书店街去走走,那里是臺湾最大的书市。

深秋的一天清晨,我乘火车专程到台北逛书店街。出了台北车站,步行十几分钟就到了久负盛名的重庆南路书店街。果然,书店街气派非凡,高楼悬挂的书店灯箱广告扑面而来,一个书店接一个书店。据介绍这条书店街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是台湾读书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也是岛外观光客的文化观光区。

我从重庆南路一段走起,首先来到“书香林”书店。这是个三层楼综合书店,一进门摆的是最新畅销书,靠墙两边书架按文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门类,摆满五颜六色的书。二楼则是按出版社为序排列,多为丛书与套书。三楼是各级各类学校教科书与参考书,以“大学联考”(大陆称高考)的辅导材料为多。街两侧的书店各具特色,有的以丛书见长,有的以文库取胜,有的专营教科书,有的专卖外文书,读者购书十分方便……

在书店街的书香世界里,有几万种林林总总的新书。我发现大陆作家所著的书不少,有上海作家叶永烈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有老作家肖乾的《未带地图的旅人》,有北大博士姜南杨的《台湾大转型》,有中国科学院博士胡鞍钢的《挑战中国》等。

书店街的营业人员对顾客十分热情,对业务也很熟悉。我点名要买一本2009年11月日臻出版社当月新出版的书,营业员很快就从书架上帮我找到这本新书,定价350元台币,并随书赠我一张精美的书签,用印有书店地址电话的口袋帮我装好。

在台北书店街,最大的综合性购书中心当数金石堂书店。该书店1983年才成立,却以现代化的连锁经营手法投入书业,对传统的台湾书店产生激烈冲击,推动台湾书业从小店式经营转向拥有宽敞明亮空间的连锁式营运。十多年来金石堂已从两个店拓展到51家分店。该书店为促销与扩大知名度,投入大量经费不断推出活动,如安排作家、歌手到岛内各连锁店做签名、演讲活动,以新鲜感吸引读者。受金石堂启示,诚品书店推出“今夜不打烊”活动,日销售额竟突破300万元;还有的书店以打折吸引购书狂潮。他们善于策划新的活动以吸引消费者,创造了自己的书店文化,展示了台湾书市衰落中的生机。

重庆南路的书店街,就单个书店而论,营业面积与售书品种未必赶得上原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但台北书店街是几十家书店连成一片,在竞争中各书店纷纷改进硬软件建设,如采光与冷气、服务态度、新书展示、电脑化库存管理等,各书店异彩纷呈,品种齐全,方便读者。这些却又是值得学习与借鉴的。

3.逛书店作文 篇三

瞧,这是扬帆中队的图书超市。不大的店面,四个营业员却都非常认真负责。有负责叫卖的宋泉峰,有负责收银的曹t楠,有负责销售的刘天灏,有负责整理和协助的吴商和潘可。他们有模有样的介绍着、推荐着。

当然更加乐不思蜀的还是拿到代金卷可以去购书的其他孩子们,瞧他们选书、购书、找钱,对他们来说是多么意义重大,多少快乐在这样的体验中啊!

4.去无印良品逛书店 篇四

这天的氛围本该多为网络主导,毕竟双12被不少电商看做是仅次于双11的大促档,一些实体零售商也选择在这天和移动支付合作,用促销吸引客流。但没有显眼的数字化和促销手段,涌到这家无印良品位于上海淮海路的、在中国的第二个“全球旗舰店”的人还是多到吓退了金津。

在小视频里,10秒钟的影像扫过,甚至没有拍到队尾。他不知道得排多久才能进去。

长龙是从这一天开业的45分钟后开始排的。因为顾客太多,无印良品不得不分批放人进店。限流不久,周围的门店就找了上来。在繁华的淮海路上,它们也是各家品牌的旗舰店,但在无印良品门外排队的人多到挡住了它们的门面。无印良品只能再增派保安,为每个邻居在人群中隔出一个空。

店内也和门外一样拥挤。你需要不断说“借过”,才能在这家一共3层楼、有3438平方米的店里,从一个货架走到另一个货架。一个奶爸模样的人推着一辆婴儿车在3楼的食品区艰难行进,只是他车里的不是小孩,而是一堆包装上印着“MUJI”字样的商品。

新店的热闹景象同无印良品创立的初衷多少有点反差。1980年代,日本消费市场因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而萧条,提倡“无品牌的品牌”的无印良品顺势诞生,它标榜不依赖品牌和包装,而是以品质和性价比作为竞争力。

但现在,这个不崇尚品牌的品牌正在中国接受人们钟情于大牌一样的热忱。有人不明白,这个没有特别包装、被看做是“性冷淡风”的日本品牌为什么值得让人在12月的冷风里为它排队。也没有人知道,它在中国市场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金津在开业一周后去了无印良品的新店。他曾在这家公司工作过9个月,每天在店里整理商品,和来往的客人说着“欢迎光临”。他觉得新店的最大不同是空间感。在他工作过的一家约800平方米、也就是无印良品所谓的“标准店”里,任何货架和商品的摆放都是为了促进销售,哪些商品该放在柱面货架、哪些该放在普通货架的侧面,都因坪效计算而来。

旗舰店并没有完全遵循这套法则。金津喜欢2楼几个专门用来展示家居陈设的样板间,还有位于3楼一角,铺了十几个懒人沙发,打算用来办讲座、和顾客交流的Open MUJI公共空间。“其他店卖商品的痕迹太重。”他特意拍下了样板间的照片,只是因为人太多,拍出来的效果并不好。

在无印良品的发展历史里,空间巨大、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店并不是什么新事物。2000年代初,这家日本企业经历了创立以来的首次亏损,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大型店铺。

羽翼未丰时,尚欠开发能力的无印良品没有足够的商品填满大型店,造成了购物体验下降,门店盈利能力也随之减少。

如今的大型店则有了不同的使命。尽管无印良品在视觉宣传设计上有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加持,在这家新旗舰店开业前,上海地铁和路面的广告牌上也全是关于它的海报和视频,但在良品计画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社长松崎晓看来,无印良品仍是一个广告上略显低调的品牌。“我们不做宣传和广告,是通过店铺来宣传我们的品牌。”

在无印良品截至2015年2月的年报里,“改变门店环境,让它充满对生活方式的提示和发现”被写进了发展策略。这意味着它像其他品牌一样,竞争加剧,开始史无前例地重视门店给顾客带来的体验。

在日本,无印良品已经有了一些提升体验的样板。香薰工坊、生活方式顾问、印章和礼品包装柜台都成了旗舰店里的因素。在无印良品位于冈山的一家店里,它专门辟出了一块完全用木质材料制作的游玩区。在冈山东北端的西粟仓村,它和一家森林学校合作,顾客可以预订前去感受森林、参观木制品制作的旅程。

营造体验的做法也复制到淮海路的新店。无印良品专门为这家店从大连买了几艘古船,把它们拆开,作为门店陈设的一部分,安置在1楼的入口、2楼的家具样板间,及一些间隔区域。不只一个员工提到,旗舰店承担着“信息发布”的作用,它会通过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良好的环境来让消费者“更好地认识这个品牌”。

和2014年12月开在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全球旗舰店一样,这家新旗舰店里设有以健康餐食为卖点的餐厅Café& Meal MUJI、只在旗舰店和少数大型店才有的男装牛仔裤、限量版拉杆箱、服装及家具搭配顾问,以及无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计画旗下的另一个家具品牌ID E。

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首次进入中国的MUJI Books。无印良品并不打算售卖所有类型的书,新闻报刊、漫画书和悬幻小说不在它的选择范围内。按MUJI Books日方负责人清水洋平的说法,公司把书籍像店中商品一样归为衣、食、住、行、乐、育六类,再从中选出那些讲解生活方式的、不会很快过时的书。

和其他书店在书架中夹杂着卖生活和文创用品的做法相反,MUJI是在自家商品旁摆放着和它们相关的书。在男装区域,它留了一些教男士穿搭的《柴犬绅士》,几把不同形状的锅具下,放的则是《知日·料理之魂》。根据清水洋平的解释,MUJI Books并非只是卖书那么简单。“我不认为我们是在做书店,我们是将书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工具。”

同样首次进入中国的还有一整面墙都在吞云吐雾的AROMA Labo香薰工坊,和运用旧物回收理念的蓝染服装商品Re MUJI。在集中售卖食品的3楼,无印良品摆上了150种食品,包括被它称做是发现全球好商品的Found MUJI系列酒水。其中不少没有真正进口到中国的许可,无印良品为了这次旗舰店开业做了专门申请。

nlc202309020033

这家带着内敛和低调气息的公司似乎在尽可能完整地展示它所有的商品,以此达到它想要的传递产品信息的目的。

在松崎晓的计划里,“全球旗舰店”在中国并不会只有成都和上海两家,公司正在北京寻找合适的店址,未来还会开设在中国一些“非常非常大的城市里”。

从2013年年底的中国第100家店落地,到2014年的成都太古里旗舰店开业,再到如今的上海新旗舰店揭幕,松崎晓在这些重要时刻从未缺席。作为无印良品中国区前任董事长,他是开辟中国市场的先遣队成员,决定了此前所有中国门店的位置。

他经历过公司因商标抢注案而三年未开店的沮丧,还有2010年中国分公司刚刚导入总部的商品和物流系统,各项数据衔接不上、漏洞百出的焦虑。

曾经的付出正在收到回报。淮海路新店已是无印良品在中国的第152家店,在2012年2月,它在中国的门店数只有38家。受中国市场发展的牵引,无印良品除日本以外的亚洲海外市场销售额从2011财年的151.4亿日元(约合8.1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4财年的622.5亿日元(约合33.58亿元人民币),运营利润也从11.1亿日元(约合0.59亿元人民币)涨了近6倍到73.1亿日元(约合3.93亿元人民币)。国外媒体喜欢用另一个数据来证明无印良品在中国有多顺风顺水—2015年中国股市遭遇疯狂下跌时,它在中国的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了近20%。

不过就像任何一家大公司一样,无印良品在快速发展中也碰到质疑。“我问过在日本留学的朋友,他说日本人眼中的MUJI就跟宜家一样便宜,才不是国内这样。”工作两年的鲁丹曾有过“攒钱多买MUJI”的想法,但发现中国和日本售价相差近一倍后,她放弃了。

金津也不明白为什么他的前公司总把印有日元售价的标签留在包装上。稍微熟悉汇率的人就会发现,国内售价比日本高出太多。“尤其是去日本买过的,一直说我去日本买才多少,国内怎么那么贵。”

对无印良品定价的不解曾在社交网络上有过一次发酵。那时Found MUJI系列推出了一款中国传统长条凳,这种在国内农村再普通不过的木凳,在中国门店的最初售价是1000元。尽管按照员工的解释,无印良品版长凳的背后有更深思熟虑的设计,以及更好的用材和工艺,但它仍在网络上受到一些嘲讽。“除非是脑子抽了,不然谁会买它。”有人在微博上这么说道。

对于比日本高出一截的售价,无印良品通常会用各种税费,以及在中国市场的物流等成本做解释。直到现在,它都还有一部分商品,是在中国生产后,先全部运到日本,再按照中国的订货数量运回。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日本的生活方式品牌,无印良品在中国的确有更多的品牌溢价。它需要有更多消费者懂得它的品牌和设计理念,并为那层没有说开的品牌溢价埋单。

在无印良品新旗舰店店长余守忠看来,“让中国顾客更好地理解品牌”,正是现阶段大家在中国最有挑战的事。在开业的前一天,他穿梭在各层楼之间,指挥员工给陈设做最后的调整。交给他的这家店显然能对“传达理念”助力不少—毕竟很少有人会在逛完3层楼的门店、看到不少别出心裁的陈设和无印良品在中国最齐全的商品后,对这个品牌没有印象。

余守忠要管理的人也比平常多出许多。不同于普通门店只需要配备10名正式员工、外加20至30名兼职人员的做法,淮海路旗舰店光正式员工就用了100名,包括只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门店才有的家具和服装搭配咨询顾问。

这些专职顾问会根据顾客的个人情况提供服装搭配和家居装饰的建议,换言之,就是在教顾客如何更好地搭配(更多地购买)无印良品的商品。一位名叫徐俊林的家具搭配咨询顾问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一名北京的顾客曾在同样配有顾问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店,根据他们提出的设计方案买下了一整套家具。听说上海旗舰店开业过后,他也打算过来看看有没有新东西。

旗舰店之外,无印良品也在通过其他方式拉近它和中国消费者的距离。

2015年一整年,它的中国普通门店新增了约500种商品,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护肤品、化妆品和零食就这样出现在中国消费眼前。这些日常用品有着更亲民的价格:单价不过百元的洁面泡沫和粉底,以及定价在10元以下的巧克力曲奇,提醒大家这个品牌也可以售卖性价比高的东西。

一部分商品终于出现在中国门店的原因很简单,它们排着队等到了进口过审。而一些进口手续颇为麻烦的化妆品和食品,无印良品则选择了按照日本制造标准,再找中国厂家生产。

伴随平价商品增多的,还有从2014年10月开始、涉及近2000种商品的3次“新定价”活动。一些原先售价偏高的家具、布艺,及在社交网络上大受欢迎的硬壳行李箱都在降价之列。“我们希望客人有一个综合习惯的体验,如果东西全都很贵,他们会买不下手。”无印良品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山本直幸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平易近人的价格策略正在收到成效。在不少门店,护肤品和化妆品区域已成为女性顾客聚集最多、最吸引客流的地方。松崎晓也得到了一些令他满意的数据,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区生活杂货的比例终于超过了服装,这正是无印良品在日本和其他海外市场都呈现出来的销售比例。

在松崎晓看来,购买服装更多是“穿出去给别人看”,而从牙刷座、枕头到香薰机,生活杂货类产品覆盖着人们更广泛的日常所需。这部分的销售比例增加,意味着消费者更加重视他们日常起居的品质。“那些都是别人看不到、你自己用的,我觉得更应该理解为,MUJI正在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中去。”他说道。

nlc202309020033

看起来,无印良品正在中国市场步入盛年。它在这里业绩增长飞快,已经有逐渐增加的平价商品帮它吸引那些没有太强购买力的顾客,又有全球旗舰店这样的地标式门店为它全年无休地传播“MUJI理念”。

一路高歌并非没有警报。在截至去年8月的2015财年上半年,无印良品在欧洲和美国的运营利润同比下降了313%,西亚、南亚和大洋洲区域的运营利润也减少了 35%。

品牌接受度成为了阻碍无印良品突破更多海外市场的最大现实。作为一个崇尚东方极简美学的品牌,的确没有哪个海外市场,能比消费能力正在上升、对生活方式和审美愈发重视的中国,更值得它施展要做全球性品牌的拳脚。

但就像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在海外太过倚重某一个市场,会隐藏一些风险,待市场规模到一定程度,就会暴露。

何况中国也不是万事大吉之地。零售业的业绩增长向来以开新店作为基础,但在开业当天,山本直幸告诉媒体,一名新人至少要经历3年,才能在无印良品成长为合格的店员。这家日本企业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从2008年的5家增加到如今的152家,目前正缺少经验丰富的员工。这意味着它需要在扩张体量寻求增长和更现实的发展稳妥中取舍平衡。

更为隐蔽的忧虑是,在被不少国外品牌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消费者喜好的变化实在太快。从零食、日化到服装、餐饮,谁也没法预知现在大红大紫的一批品牌是否可以常青下去。

至少金津对品牌的选择更加多样了。3年前他在无印良品工作时,会为多买一件它的产品而开心许久。随着收入的增加,以及国外品牌信息的增多,他对无印良品的喜好正分散到Visvim的衬衫、Redwing的鞋子、Midori的笔记本和Wtaps的打底衫上。“现在越来越喜欢在某些领域做到极致的东西,感受它们的不一样。”他说道。

在2014年的财报里,无印良品把它从2008年到2020年的发展画成了一张阶梯图。如今所在的2014年至2016年被定位为一个“跳跃”的阶段,它计划在这3年里销售额达到3000亿日元(约合161.7亿元人民币),增加海外门店的数量,并进入新的国家。如此到了2020年,它将成为一个“国际品牌”,有着“永久性的增 长”。

现在的一切都还在阶梯图的既定轨迹上,只是要达到2020年的最高阶段,它需要祈祷两点:一是其他海外市场能提高对它的接受度,就像中国市场一样;还有一点则是,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市场,能够一直这样兴 盛。

5.逛书店小学作文 篇五

一进书店的大门,哇,里面的书可真多!真是一个书的世界!一排排书柜像一条条长龙整齐地排列着,书柜上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书。正对大门的墙壁写着一排红色的大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的。

虽然今天是新年的大年初四,但书店里的人也很多,有的站着、有的靠着书柜,有的坐在地上静静地看书,也有的在书架前认真仔细地寻找……大家都在这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儿童书柜前。啊!童话书、故事书、百科全书。各种各样适合我们小朋友的书都有。我立即一本又一本地翻看着,挑选着,看看这本很喜欢,看看那本又很想看,真是左右为难,一长排的书看得我眼花缭乱。最后爸爸妈妈和我一起选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寓言故事》、《101个名人成长故事》、《大眼看世界》等一堆书,我数了一下,共有11本。这下好了,我可以看上二个月啦。爸爸也选中了二本书。我们高兴地捧着书去付了钱。

6.逛书店作文400字 篇六

在书店里,我徜徉于书架之间。看着那一排排整齐的书架,目光跳跃在一本本书脊上,偶尔停下,抽出一本,随意地翻看,但大多数不过是摩挲着书面,咬着下唇踌躇一会儿,便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

翻阅着书,我有特别的感受。毕竟电脑无论如何发展也还是无法取代纸质的书籍。每一本书拿在手上,都能感到那是实实在在的。

每次在浏览完书架的时候,我总会选出许多本自己比较想看的书,而最为让我头疼的就是选书的过程:拿起一本书,却感觉好像其他的书都比这本书好看些,但当我拿起另外一本书时,却感觉好像先前拿起的那一本书才是最好看的。因此,每当我选书的时候总要选好久才能选出最为心仪的一本书。

但当我付过钱之后,又不禁有些后悔和遗憾。我捧着它,心里还是不太踏实,感觉好像没有买上的,才是最好看的。不过既然已经付过钱了,那就不能再换了。想到这里,我便默默地安慰自己:下次再来一定要把另外那本买走。这才依依不舍地走出书店。临走时也不忘记再回头看一眼那静静躺在书架上的另一本书。

7.逛书店300字作文 篇七

我非常开心!因为我和妈妈去逛书店了!店里一排排的书真是看的我目不暇接。翻翻这本摸摸那本,真想把它们都带回家!经过我们的细心挑选我买到了我最喜欢的`三本书。

结账后,妈妈拿着发票走来,问:“萌萌,你看看这张发票上有没有什么问题啊?”我看了看说:“没有啊!”“你再看看呢!”妈妈说。这下我认认真真的重新看了一遍。哦!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于是说:“原来发票上写着《鲁迅经典全集》19.9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2元,《叶圣陶专集》19元。总价44元9角。而我算了一下,19.9+12+19=50.9元。而不是发票上的44.9元。50.9—44.9=6元。我们少给了6元钱。”妈妈笑了笑,说:”你说的很正确!”我们把少给的钱还给了那个书店。原来书店的阿姨按错了一个键。

虽然,这是一件极其普通的小事。但是,这不但体现出我们做人的原则,还用学到的数学解决了身边的小问题。只是同学们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哦!

8.逛书店小学作文 篇八

其实,原来我并不喜欢看书,对书可谓是视而不见。为这,妈妈不知说过多少次,老师也劝我要多看些有益的书,对我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我没有看书的爱好,家里的书买了一大堆,我一本都没看完,总是把它们冷清地抛弃在一边,让它们伤心地落泪。妈妈说:”你一点儿没有耐心,如果静下心来认真地看,我相信你也会爱看书的。”于是,妈妈带我去了图书城。一进图书城,令我眼花缭乱,里面放着大大小小的书,分门别类地排列,有科普类,童话类,军事类,作文类……我精心挑选了一本好书,专心致志地看,我越看越投机,完全沉浸在书中。

从那以后,我对书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正是因为我喜欢书,才会隔三五就来到图书室城看书。里面的人很多,由于我看书心切,往日文明的我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冲进拥挤的人群,来到小说类,随意拿了一本书,斜倚在书架旁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本小说太好看了,,我简直到了忘了的境界。以前,我在书店是待不住的,不一会儿就要回家,。而现在,我在那儿足足站了一个多小时了,还不觉得腿酸,不知是谁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妈妈,”静静,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我只好放下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图书城。

上一篇:电焊工培训月总结报告下一篇:为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