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月教学反思

2024-07-12

一年级上册月教学反思(通用11篇)

1.一年级上册月教学反思 篇一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在教堂中我首先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孩子喜欢的动画小明星带来的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堂中我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孩子喜欢的动画小明星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为引子贯穿全课,让学生感觉到我要和明星比赛,我要努力,我要加油,给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其次在课堂中我很注重孩子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你生活中什么时候用时间,时间有什么作用,你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你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吗?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和你的小伙伴说说这个时刻都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2.一年级上册月教学反思 篇二

一、盯住题目,解悬念之密

童话里藏着许多秘密,教师的任务是引出秘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探秘潜能,使悬念和奥秘在孩子心中自然地埋下神奇的种子。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和我一起写下课题,然后问:为什么这个故事要用“从现在开始”这五个字作题目呢?请学生自己去读读《从现在开始》整篇课文,帮助老师解开这个秘密。孩子们带着问题读得很起劲,我从他们的眉宇间感受到了寻找答案的认真和疑惑不解的苦闷。

读后,大家发现:这五个字的短语从头到尾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

“真是会动脑筋啊!你们发现了童话的第一个秘密——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句就可以作为故事的题目。”孩子们喜不自禁,脸上写满了胜利者的喜悦。

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我发现‘万兽之王’ 这个词语在课文里也重复出现了好几次,为什么不用它做课题呢?”孩子们听他这么一说,又陷入了疑惑之中。我并不急着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再读课文,这次只要求读动物们说的话。

读后,大家一番议论、交流,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在每个动物说话的开头都会用上“从现在开始”这五个字,这是选“万兽之王”的规定,也是这个故事中动物语言的显著特点,比“万兽之王” 更吸引人,因此用“从现在开始”做课题更好。

悬念以及揭示悬念所带来的“神奇”感受,让学习变得饶有趣味。

二、关注语言,解多元之密

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人才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阅读童话正是极富创造性的过程。孩子们基于好奇心的观察、探索、询问、交流、操作,如能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就会逐渐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人格特征。

“不仅仅是题目,这篇课文里还藏着许多秘密。你能挑战一下,做个杰出的解密员吗?”我用充满诱惑力与鼓动性的话语,引得孩子们群情激动,跃跃欲试。

1. 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探微

如果说朗读是从整体上感知童话的内容,解读词语则是局部的探微揽胜。一组又一组的词语,为满足学生探究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发现每一次动物说话,开头都是‘从现在开始’,一共有六个。”

“以前老师告诉我们,用词不要重复,可这篇课文却用了六个‘从现在开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猫头鹰很神气,他要学狮子大王宣布命令。”

“因为袋鼠当上大王太激动了,所以要用大王的语气来说话。”

……

“你们不但善于发现秘密,还善于思考秘密背后藏着的秘密。注意‘从现在开始’,咱们来当当故事里的动物,我们去读一读他们的语言。”

六个“从现在开始”是孩子们发现的第一个关于词语的秘密。以前老师教的,与课文中所不断重复出现的“从现在开始”,产生了认识上的错位,激起了孩子们思维的乐趣。他们发现了六个“从现在开始”,更要去探寻六个“从现在开始”背后的秘密——语文课思维的过程有时比思维的结果更重要。

2. 从文辞解读到符号研讨

标点符号是文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实现了标点由文法规则向审美变异的研究转变,从而提升了标点作为文本符号的价值。小小标点学问大,与文本的主题思想密不可分。这篇童话,也不例外。

“老师,我还发现,猫头鹰和袋鼠说完话之后的标点是感叹号,小猴子却是句号。”

“你可以当小老师了,发现了这么多。你们猜猜看,这是为什么?大胆猜!”

“猫头鹰说话用感叹号是因为他神气极了,课文里有这个词。”

“袋鼠当上大王很激动,所以说话也是感叹号, 课文里有‘激动’这个词。”

“小猴子不神气也不激动,他很冷静,所以他是句号。”

……

“没想到小小的标点符号居然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它还能与前面的提示语联系起来!拿起语文书,我们一起来演演神气极了的猫头鹰、激动的袋鼠和冷静的小猴子。”

用猜一猜的方法解密,没有对错的界限,只有准与不准的区别。孩子们通过猜一猜,联系课文,从标点符号中获得了潜在的语言信息,与文本要传递的意义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效应,在与教师、 文本的对话之间获得了更有厚度也更有趣味的阅读体验。

三、拉大缝隙,解语用之密

学生的模仿力是惊人的,尤其是面对他们喜爱的作品。每当读完一个故事,他们总会沉湎其间,回味遐想,产生许许多多的“如果”,在脑子里进行第二次创作,久久“难以自拔”。因此,我常常对童话文本进行切割开发,拉大缝隙,鼓励学生续写、仿编故事,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课上到这儿,让学生复述故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我不这么处理,我的课堂始终要带给孩子们“柳暗花明”的“惊奇感”,让他们在“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之中,体验到探寻与创造的乐趣。

“猫头鹰习惯白天休息,夜里做事,他就让动物们也——(生答: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袋鼠习惯跳着走路,就让动物们也——(生答:跳着走路)。 他俩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你们知道吗,一开始呀, 小猴子也发生了这样的错误,他想到自己当了万兽之王,又神气又激动。”我神秘的提示让孩子们情绪高涨“。你们知道一开始小猴子想宣布的命令是什么吗?”我边说边出示小猴子爬树、吃桃子和用尾巴荡来荡去的图片。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天天在树上爬来爬去!”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都得住在树上,成天抓着藤条荡来荡去!”

……

“除了小猴子,原本小熊、小白兔等等也要轮到当一个星期的万兽之王,他们也早就在心里想好了要宣布的命令。你们来猜猜,他们又会宣布怎样荒唐可笑的命令呢?这是老师最想知道的秘密。”

孩子们在小组里讨论得不亦乐乎,五分钟后争着开始交流。

小鱼儿神气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在水里生活!”

小蛇娇声娇气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拥有苗条的身材,优雅地扭着走路!”

……

3.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篇三

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在小学阶段对于历史知识也了解了一些。面对这些初一的学生,历史这一门课程我们老师应该怎么教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初一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希望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民主,并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希望独立、自由,有自己的空间,有些事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再加上他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与新的老师和同学接触,这需要一段适应期。而且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历史课,所以这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呢?

一、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讲课方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这一节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包括先秦时期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因此我认为这一节课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一方面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的代表给大家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掌握。

又如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节的重点内容就是汉武帝对汉朝的统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给大家看一些大屏幕《汉武大帝》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加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汉武帝的了解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汉武帝没有实现大一统,那么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西汉历史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上课前老师要做充足的准备,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去讲解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第18课《三国鼎立》,相信许多同学都对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内容有关,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部分的哪些人物比较熟悉或者是一些小故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从调查的方向上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抓住学科之间的渗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所以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其他的学科上引入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例如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二)》这一节会学到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那么在这里可以结合语文课上对《论语》十则的学习,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导入我想学生应该会比较容易接受。

那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历史呢?由于初中的学习要求与小学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对此许多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在此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教科书。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小课题有所大致的了解,并在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会摸不到头绪。然后不断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开始可以简单地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4.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反思 篇四

《花儿寄深情》一课是折纸课,也是一年级的孩子第一次学习用纸来造型制作东西。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在其中穿插美术色彩搭配,与立体造型的学习。虽然制作一束花对爱折纸的孩子们来说并不难,但要怎么做得好看,做得别致就需要费一番功夫了。

在备课中,我特别选取了节日用什么装扮环境的提问方式?导入课题。而课程中“做花儿”装扮环境,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并不单纯是在枯燥的学习,孩子活泼的天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自然就轻松快意。既有学习技术的收获,又有品德的心灵收获。

花是用来装饰的东西,孩子们只要是说起花,保证都会有一肚子的话,这个好看啦,那个妈妈买过啦,真是七嘴八舌。让他们说起自己看到的花是什么形状、色彩和大小,一个比一个滔滔不绝。

花儿制作环节有几个技法需要学生们掌握,但是“裁”“粘”“折”我觉得都非常简单,老师没必要在这个环节多纠缠,不如放手让孩子们自己给自己当小老师,于是我就设计了“翻牌做”这样一个示范游戏,技法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又能学得踏实。

在解决了这个环节后,要突破花造型别致的难关就该我亲自出马了,于是我用孩子示范的“裁”“粘”“折”的组合在一起,制作出一束漂亮的花,并在制作中提示孩子们注意颜色的搭配,暗示他们要做好,就要把这几个技法都运用起来,不能只用其中一种,这样做出来效果才好。

展示环节中,我请学生上来介绍下自己制作的花,也把自己制作的花展示给大家,同学们之间起到个互相学习的作用。

第十二课 我做的“文具” 教学反思:

首先在上课前巡视学生带工具的情况,然后欣赏儿歌,边读边做动作,接着就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不只不觉中就掌握了橡皮泥制作的基本技法,作为奖励,我发给他们一些造型新颖奇特的文具,让他们观察欣赏,并请学生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文具,说一说外型、色彩、最喜欢哪个地方?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到更多更美的文具,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紧接着教师示范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文具,有出示一个相对较差的文具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找出只有做到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这三点,才能做出比较好的作品,然后学生就投入到创作中来,教师及时表扬有创新的同学,温馨提醒学生:不要直接将橡皮泥放在桌子上做,要爱护学校的课桌椅。从小培养一种做手工的好习惯。学会关注细节,就会先成功一半。我在本课中注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机会,给予他们足够的发挥空间和制作时间、还有展示自己的舞台,美术课堂就好象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收获也在其中。我认为不应该只教会学生某种单一的本领,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使他们获取更多的本领。

课堂评价最需要时间,也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但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有些遗憾。评价形式有: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文具,哪位说得好的、有创意的就留在我们的创新文具店里。你最想买下哪件文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第十三课 会动的小纸人 教学反思:

《会动的小纸人》一课的重难点是如何让纸人动起来,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本的制作方法,从而发现会摇的奥秘竟然是纸弹簧的制作:两条从宽到窄的纸条相互折叠而成。所以在课堂上,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让学生根据观察自己制作纸弹簧,并进行经验总结;

2、教师运用图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会看简单的图例演示——什么是向内折线、什么是向外折线、什么是剪开);

3、学生在自己制作;

4、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制作方法。

5、不会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6、交流整体制作设想。在制作纸弹簧和会动的小纸人时,总有几名同学不能及时完成。在学生展示时只能坐在座位上赶着制作,这时教师应该怎么办呢?我想,如果及时给他们一些帮助会更好些。如果不能,可以换种方式,在学生展示作业时,别忘了关注他们一下。说一句“那几名同学虽然没有做完,但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劲头很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加把劲,他们一定会尽快完成的。做好了,别忘了拿给老师看一看”。

第十四课 繁忙的大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方式采用合作方式,因此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作品完成质量高。教学效果良好,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这节课中,我利用图片为学生创设了、直观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通过互相帮助、引导、启迪,较好的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意识。在实施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需要反思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的拓展不足,学生画的交通工具样式简单,趋于一致,缺乏创新,所以教师还必须想办法让学生突破现有的形象,要求学生画出独特的汽车或其他形象。

第十五课 乘上列车去画画 教学反思: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美术的第一良师,且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所以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一年级上册《我在空中飞》一课中时,课前先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在空中飞和怎样才能在空中飞的一些资料,告诉他们下节课上《我在空中飞》。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材料,孩子们边汇报边演示着,那场面仿佛让你回到了童年,好象就在空中畅游。听:“老师我驾着飞机能飞过学校旁边的小河了;老师我要当飞机设计师,设计出世界上最美的飞机带着你和同学们去九寨沟,妈妈说那里可漂亮了;将来我要开飞机带妈妈到月球去玩”,孩子们天真的童言让我心潮澎湃,看!理想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形成了。因为人类与生俱来就有追求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愿望,当现实的存在满足不了愿望的需要时,常常就有了幻想,孩子的幻想更是神气而宝贵,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丰富的幻想,为今天的丰富物质文明打下了基础。比如今天的收音机与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日行十万八千里;嫦娥奔月的幻想与今日登月的成功和太空站的建成等,他们之间一面是今天的现实,一面是昨日的幻想,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给人一种因果关系的感觉。孩子们的话提醒了我,这不是我这接课的教学目的和我想要知道的吗?孩子们用他们独特的表达方式告诉了我。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上,我认为,学生的成功和快乐,那就是老师的快乐源泉。正所谓“同在蓝天下,乐在新教材”,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在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我,超越自我,共享新教材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我相信只要不断的用心去体验、去探索,就会发现里面更多的奥秘。第十六课 童话里的小屋

教学反思: 小小的纸盒在学生的精心设计与制作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有的精致,有的大气,有的简洁,有的华丽„„有一组的学生先编了一个故事,然后每人制作了一座反映故事情节的小房子,而且每座房子周围都画有树、操场、汽车等环境,每座房子都根据其用途作了精致的“里、外装修”,打开“医院”的门可以看到躺在床上的“病号”,小区门口还有“保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才能。我认为这种丰富的效果并不来源于技法的讲解与示范,而是由于在制作前师生间大量的“根据房子讲故事”和“根据故事选房子”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敢想、敢做,善于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合力解决问题,最后才展现出如此好的效果。

第十七课 会滚的玩具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废旧物品为媒介的制作教学,是学生提升创造力的重要通道。而本课,正是适合低段学生身心及认知发展的学习内容。学生只有在观察和体验,了解会滚的玩具的特性之后,才能进一步进行以各种废旧物品为媒介的创造性表达。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了解会滚的玩具的特性,可以滚动,主要是圆环、圆柱和圆球等,再出示经过加工的玩具,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同时体会到这种环保方法的巧妙之处。然后引导学生对带来的各种瓶罐等物品进行艺术加工,或选择纸材进行探究制作。会滚的玩具除了具有会滚的特点以外,必须是有趣生动的。我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实物玩具和课本中的图片发现,添加花纹、动物、人物或其他形象可以使玩具更加美观、生动。但是有学生在添加后出现滚不动的现象,所以完成作品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失败的原因再进行改进。玩一玩也是很重要的,这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第十九课 过年啦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的领域,通过春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及生动形象的传统工艺,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表现过新年时特有的生活情节。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争着讲述过新年的乐趣:长辈给压岁钱、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我鼓励他们大胆的到讲台上表演新年里快乐的事,再以探究的角度,尊重、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讨论。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学生的作业让我感动、让我惊叹,也使我感悟。我佩服于每一位同学的进步、他们的创造性、他们的想象力。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态度是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孩子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选择什么,这些都是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我常用“你们觉得怎样好呢?”、“相信自己,你画的最棒!”、“你们说好吗?”这样的话语让学生听起来不会觉得自己是被命令去完成某个任务而被动的接受,这种情形下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5.一年级上册《四季》教学反思 篇五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开发区中心校盘南小学 牛甜

2017年11月6日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低年级的任务是识字写字,因此在学生提前预习的基础上,一上课先让学生读课文、读字词,通过齐读、男女竞赛读、排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预习,发现学生还不会读的地方做重点指导。在指导认字的时候,慢慢教学生会用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的方法来记生字,之后再回到课文中,在课文中再巩固生字,进行随文识字。在课文的学习中,给学生加入动作表演,学生会更感兴趣。《四季》课文给出了四幅图画,学生通过自己读,自己感悟,用肢体动作表演出“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大肚子一挺”,课堂气氛因此会很活跃。

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因此在学生读文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四季图片,让学生们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点表达出来。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比如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做动作表演“尖尖”、“圆圆”、“弯弯” “一挺”等,让学生感受到每个季节的不同。我还利用头饰让学生表演背诵,加深学生对四季的了解。我又做了范读,还加上了动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朗读也有了。

6.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篇六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游戏的方法加以呈现,让学生自主参与,动一动、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势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从学生回忆学习中常遇到的问题游开始,激趣引入,为学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体情境,在具体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

探索退位减法之前,复习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减一位数甚至不够减的算式,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建立知识间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同时突出本课学习的内容和难点。

三、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算法,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小结时强调:方法很多,也都是正确的,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用不同的方法同时算一算,还能帮助自己进检验对错,打开你们的智慧之窗。但在计算过程中我们要选用最简洁最熟练的方法,才能保证计算又快又对。

四、精心设计练习题。

用数字魔术区分数字之间的差别,用退位和不退位的计算对比,使学生明白退位减法十位要减一个十,不退位减法的十位不变。用计算题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用改错题让学生知道哪些错误不能再犯,用思考题使学习形成梯度,做好扶优。这些练习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设计中体现了趣味性、知识应用性、活动的开放性,还注重关注学生情感,体现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学好数学从点滴积累,获取更大的收获。

7.一年级上册月教学反思 篇七

【教学构想】

一、整体感知,以“睡不着”统领全文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意识,两课时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睡不着”展开。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诗歌中出现三次的“翻过来”“翻过去”的动作以及在“唉———”的轻叹声中,体会“睡不着”的心情;然后品读三个小节的后半段,探寻“睡不着”的原因。这样紧紧围绕“睡不着”这根主线,通过朗读、想象、品悟,慢慢地去感受诗中因第二天要远足而激动得睡不着的小朋友的形象,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整体、连贯。

二、关注童趣,以儿童的角度品悟诗歌

1.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如教学“翻过来,唉———睡不着”“翻过去,唉———睡不着”“翻过来,翻过去,唉———”三组语句时,可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回忆自己远足前激动、兴奋、期盼的心情,并把这种情感融入“唉——”这一轻叹声的朗读中去。

2.让学生进行表演读。在读通读顺这三组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脑中的生活画面,边演边读,引导他们投入到朗读中去,真切感受诗句的意思。

3.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如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这句话时,让学生想象海里会有哪些颜色,把自己的想象注入这一句的情感朗读中。

三、注重实践,突出识字写字朗读教学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如教学“睡”这个生字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星星月亮都困得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从而理解“睡”与眼睛有关,重点学习新偏旁“目字旁”。

2.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朗读水平。除了用整体读、自己尝试读、指名读、学生带读、男女生轮流读、齐读、边想象画面边读外,还可以挖掘本课独特的朗读训练点,如轻声词较多等,加强针对性朗读指导。

3.采用辅助线指导学生写好合体字“明”。通过横辅助线,帮助学生发现只有让“月”的撇和横折钩落脚点一样高,字才能写得平稳;通过竖辅助线,帮助学生发现“月”的一撇穿到“日”下面去了,让学生明白两个部件写在一起时,笔画要注意穿插,这样才能把字写美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睡不着、那么、地方、什么”等词语,注意读好轻声;认识新偏旁“目字旁”,学写合体字“明”,并能用其他会写的字与其进行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翻过来、翻过去、唉、睡不着”等词语,读出小朋友远足前兴奋、激动的心情。

3.重点学习第一小节,指导读好带有“吗”字的问句,通过仿说句式进行巩固迁移。

【教学过程】

一、照片引入,揭示课题

1.理解“远足”的意思。教师出示学生秋游时的照片,了解“远足”的意思: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去春游、秋游。指名读“远足”这个词语,关注“足”的平舌音是否读正确。

2.揭题、读题。请学生朗读课题,并指导朗读:读题目时,可以在“明天”后面稍稍停顿一下,这样就会显得更有节奏。

二、整体感知,读准词语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尝试自由读诗歌,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数一数这首小诗有几个小节。

3.分小节指名读整首诗。教师准备好较难读的词卡,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马上拿出来正音。重点指导:先读准“地方”这个带有轻声的词语,再展开词卡,读好“那地方”,再展开词卡出示“那地方的海”,“方、的”连续两处轻声,读的时候要又轻又快,迅速滑过去。

三、品读诗歌,感受“睡不着”的心情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话:远足前的那个晚上,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看课文插图,感受“睡不着”,教学“睡”字。

(1)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观察交流:从插图上的哪些地方看出小姑娘睡不着?

(2)教学“睡”字,认识“目字旁”:课件出示“睡”,教师手指插图中的星星月亮:是呀,夜深了,月亮星星也困了,它们都垂下眼皮,闭上眼睛睡着了。原来“睡”和眼睛有关,怪不得这个字是“目字旁”。请学生给“睡”字组词。

3.品读诗歌,情感朗读。

我们不仅能从图上看出小姑娘睡不着,从诗中也能感受到她睡不着。

(1)让学生尝试朗读(课件出示三组语句,即第1~3节的前三行)。

(2)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好第一小节的第一句,重点指导读好“唉”,轻轻地叹气,从“唉”字听出期盼、激动、高兴的心情,再请男女生轮流齐读第二节第一句,最后全班齐读第三节前三行。

(3)加动作表演读这三组语句,体会“翻来翻去睡不着”的心情。

四、品读诗歌,探寻“睡不着”的原因

1.梳理文中小姑娘“睡不着”的原因。小姑娘翻过来,翻过去,怎么也睡不着,她在想些什么呢?请学生快速看看全文,找一找。

2.重点品读第一小节,感悟“睡不着”的原因。

(1)出示第一小节第二句,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2)指导情感朗读,读好问句:这个语气词“吗”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和问号在一起做朋友,表示疑问的语气。指名读,读出问的语气。

(3)想象海的颜色:大海里还会有哪些颜色?(如果学生答案很奇特,要追问这么说的原因)

(4)配乐看大海美景图:哇,大海真的会有那么多种颜色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5)情感朗读,读出大海的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想象刚才看到过的大海美景图。

(6)仿说句式,巩固问句。

(1)海不仅有很多种颜色,海还是怎么样的呢?请小朋友做做小诗人,仿造课文的句式来说话。

出示:“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吗?”指名学生说。

(2)齐读第一小节:明天将要看到那么美的海,多么让人期盼啊,怪不得小姑娘怎么也睡不着。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第一小节吧。

五、观察笔画,指导书写

1.出示“明”字,指导学生观察:“明”字由哪两个字组成?比起单独写“日”“月”,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一些,窄一些)

2.课件出示横辅助线,指导学生发现只有让“月”的撇和横折钩落脚点一样高,这个字才能写得平稳。课件出示竖辅助线,指导学生发现“月”的一撇穿到“日”下面去了,两个部件写在一起时,笔画要注意穿插,才能把字写得更美观。口诀“左右结构,笔画穿插”。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4.学生写“明”,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点评反馈,学生继续练写。

8.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篇八

我在引领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调来描述这个画面。这样做是比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及心理特点的,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例如为使孩子们体会到北风“气极了”,引导他们观察多媒体画面,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北风“气极了”。有的学生说:“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有的学生说:“他的脸都气得发青了。”有的学生说:“他吹的气更大了,把大雪吹来,河面都结冰了。”……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感同身受,读起书来更倍加用情。还比如在学习课文第一小节时,我让学生用上课文的句式“它向吹一吹,(变成了什么和怎么样了)”进行语言重组训练。学生结合刚才看到的画面和平时生活的经验联想开去,编出一个个具有儿童情趣的句子。又如,课文的结尾处“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此时写小鱼在冰冻的水底下自由自在地生活,突出了小鱼不被北风的凶恶所吓倒。结合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小鱼在水底如何快乐地生活,试编一句话说一说,这样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调动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更可贵的是对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这堂课上也暴露了很多缺点:

一、学生读词念文拖腔难听,缺乏语感。虽然平时教学时我早已发现拖腔问题,也进行了纠正训练,但效果甚微,不过我觉得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加强训练。

二、识字教学,虽然已经比较重视,但扎扎实实让孩子写的时间还是太少。如果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定定心心写,孩子怎么练出一手好字呢?可是,平时教学中,好像总舍不得拿出那么多时间让孩子写字。看来教学真的应该去繁求精。

9.一年级上册识字2教学反思 篇九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我将这节识字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会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能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健康生活常规的意识。而识字和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识字起步的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龄儿童来说,识字的关键在于建立字形与音形的联系,我充分发挥教材看图识字的优势,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结合平日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边看画面边识字、学词,并相机进行说话训练,力求识用结合。同时还鼓励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通过想象,补充和扩展词串内容,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识字,体验识字带来的快乐,提高识字的效率。

10.一年级上册月教学反思 篇十

一、“提前识字”的编写新内涵

遵从母语学习的要求,“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相对简单、儿童熟识度高的识字内容,凸显语文学习向儿童生活延伸的理念;编排了高频常用字,为学生提早阅读做铺垫;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加强幼小衔接,开启语文学习大门

在拼音学习前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打破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就学汉语拼音的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对儿童学习规律的尊重。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要用。诸如,学生的姓名、玩具的名称、动画片中人物的称呼等。学生喜欢汉字,觉得认识更多的字就可以自己看书、读故事,对学习汉字有着莫大的期待,可见,第一单元安排识字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借助常用词语,根据汉字的读音,尝试逆向拼读,有效突破拼读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则,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学生逐渐适应了小学课堂学习的方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接下来相对枯燥的拼音学习。

(二)优先编排高频字,做好提前阅读铺垫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要求认识300个字,书写100个字。其中要认的300个生字,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生活、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语文教材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字形方面,先安排独体字,再安排合体字,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认识的40个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常用独体字。在字义方面,选择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最易理解的汉字,如“口、耳、目、手、足”等字,结构简单,在童书中使用频率高,而且易与其他汉字组合,构字能力强;再如“你、我、他、坐、站”等合体字,都是儿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学生交往、学习、生活密切联系,也是儿童阅读的故事中出现的高频字。通过对此类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例如“喝、吃、叫、唱”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三)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又一个特点。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识字课:三字文识字《天地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韵语识字《金木水火土》,引领学生亲近万物;看图识字《口耳目》,带领学生了解自己;象形识字《日月水火》,借象形图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对对子识字《对韵歌》,借对比诵读感受中华文化的韵味。五篇课文,文化气息浓厚,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此外,还借助中国传统元素,凸显汉字文化的意蕴。如开篇第一课六个大字“天、地、人、你、我、他”,充满了浓郁的中华书法元素。又如课文插图采用窗花、水墨画、国画、京剧脸谱等形式,较好地将中华古典文化的意境和韵味融入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前识字”的教学新策略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针对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重视在语境中识字,在运用中识字,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凸显听读学习,在跟读中纠正“乡音”

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读准字音,能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于学龄儿童尤为重要。但学生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乡音各不相同。面对第一单元的40个生字,学生中普遍存在发音混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不准,发音读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这个单元识字在拼音学习之前,因此,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要靠多种形式的范读、听读和纠读。

新知学习伊始,教师范读非常重要,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发音口型,听完整的发音,再进行跟读。范读和跟读的关键是要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倾听与模仿,学生倾听的清晰度与完整度,直接影响认读的质量。在学生集体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纠正读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追求一天学会,但要持续跟踪,落实个别化听读。

在学习过程中,可多开展同桌之间的相互听读,纠正各自读音。相互听读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别人发音的优势,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相互帮助,相互纠偏。还可以借助微课、录音进行听读,学习吐字清晰、铿锵有力地朗读生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掷地有声。

(二)注重整体识记,在语境中学习巩固

儿童认识事物具有整体性,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各种语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场景、生活经验进行反复认读,使识字向学生生活延伸。

提供直观图片,复现生活图景,在唤醒体验中整体识记。如第一课“天”字学习时,让学生看图片中的天气变化,读读词语“晴天、阴天、雨天”;教学合体字“地”时,出示图片,认认“草地”,找找“沙地”,看看“田地”,辨辨“山地”,通过各种语境,引导学生看图认读“地”,从而实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目标。

借助生活情景,开展口语游戏,在反复运用中整体识记。如在学习“你、我、他”时,将认识新朋友与识记“你、我、他”相结合。第一步,师生谈话交流,再现交友场景,激发学习兴趣:“你叫什么名字?(出示字牌:你)他是你的同桌(出示字牌:他),他叫什么名字?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叫××。”第二步,三人一组情景演绎,选用字牌交友说话:“我是××,特别喜欢踢足球,你呢?”“我叫××,我也喜欢踢足球。他是我的好朋友,是踢球高手!”使学生在交友情景中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识字。第三步,听唱儿歌《你我他》,屏幕中出现歌词,学生尝试跟唱,在歌曲语境中巩固识记“你、我、他”。

(三)重视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感受

《天地人》一课虽然只有6个汉字,却包括组成世界最基本的三要素“天、地、人”。它源于《周易》,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人为贵,天地人之和谐,表达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人文思想。《金木水火土》中出现了包含万物的“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理解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形式的诵读,以读代讲,在读中加深理解,感悟内涵,培养语感。

跟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如《天地人》《日月水火》,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课文。学生通过跟读,学习词语连读,模仿课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就行。

对读。师生根据韵文的含义进行配对读。如《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可以教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教师读上面一个词,学生对下面一个词,促进熟读背诵。通过朗读背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表演读。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诵读。如《口耳目》两句诗,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上动作,有表情地进行诵读。表演中包含着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使诗句生活化。

11.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 篇十一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1

怎么样让一年级学生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积极性呢?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关注时间、地域以及个性差异。由于班级不同,学生性格各异,同样的教学手段所显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这时,在课堂纪律的组织还有提问方式等方面应该因人而异,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除了课本内容,教他们画自己喜欢画的动物,植物等,而且涂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在这次美术课上,教一年级学生撕纸添画。学生拼贴出来的作品奇形怪状,使人啼笑皆非。这时教师应细心耐心的指导他们,可以在黑板上贴出范图,再逐个指导。课上,我鼓励他们大胆去画,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有的孩子眼界相对狭窄,所以,想象力不高,但还有一些孩子天资聪慧,善于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心中的想法。

再次就是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欲。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可以得用投影、电视大屏幕电脑播放图像,从视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这样的美术课才能真正给学生带来美好与快乐!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2

一、教材简析:

《树叶》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5句。小诗从“树枝拿它当扇子”“小虫拿它当被子”“鱼儿拿它当花伞”“小鸟拿当风筝”……从而形象地写出了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非常喜欢树叶,树叶给它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同时也反映了树叶与大家亲密、协和的关系。最后一句,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这是树叶发自内心的感慨,由于大家都喜欢树叶,因而它感到非常的愉快和兴奋。本诗多处运用拟人的写法,浅显易懂,琅琅上口,进而抒发作者对大自然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

2、能力目标:①自主积累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生字,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

2、说说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让学生自由说)

3、你能模仿它的动作、声音吗?(生演)

4、想玩吗?(想)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生表演)

(一)导入新课。

师:可爱的小动物们,准备上课吧!

1、孩子们,看看这幅美丽的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这些漂亮的树叶,都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做游戏,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做游戏的,读读《树叶》这首童话诗,你会明白的。

3、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和划出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每人做小老师教大家认读,协助同伴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师:想不想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了?你们看生字宝宝也急着出来与大家见面呢?

3、检查识字情况(课件、开火车等多种形式认读)。

4、大家认识了那么多的字婴幼儿,谁认识“词语花篮”里的词婴幼儿?(指名认读)

5、除此之外,你还喜欢哪些词语?(让学生自由回答,自主积累。)

6、游戏巩固——摘树叶。字婴幼儿和词婴幼儿都躲到叶片下面去了,谁能摘下自身喜欢的树叶并把叶片下面字或词读出来,树叶就归谁。

7、书写指导长兴虫当写字步骤:(1)看,看生字在田字格占什么位置,(2)书,书写练习,(3)评 ,学生练习进行互评。

(三)再读课文。

1、师:多美的树叶,人见人爱。树枝、小虫、鱼儿、小鸟都跟树叶玩了什么游戏呢?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边读边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的“它”、“大家”、“我”各指的是谁?

(2)大家把树叶当作什么?

(3)“我”为什么真高兴?

(出示问题课件)

2、小组讨论:按老师提出的问题,把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看看谁的想法好

3、检查自学情况。

4、小结:同学们,你们刚才读得很认真,讨论得很激烈,回答的问题很好。

树叶多美啊带给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大家说我们从小就知道热爱大自然,维护大自然,那以后大自然就会越来越美。

《树叶》教学反思

一, 游戏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孩子对游戏非常感兴趣,用游戏开始,使他们保持高涨的情绪。 在“摘树叶”的游戏中,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认真观察的精神。

二、以学定教,注重评价。

找准学习的起点,以学定教,是体现学生主体的前提。新课堂呼唤放开学生的手和脑,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学生自己已经会学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例如:学生学生字,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积累,对于一些学生自己能通过一些辅助,自己就能解决的生字,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老师通过一些手段检验即可。

2、注重评价。①师的评价,往往老师正确,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②生与生的评价,往往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这就更需培养孩子注意倾听,并能对同伴的观点做出及时的评价。例如:在读课文时让学生同桌的孩子互相读、说,并能评一评同学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还不够。这样学生就要在听的基础上评价,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来。

三、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深入探究,首先要求老师早备课时认真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思考怎样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导入课文到过度语的设计、多媒体的运用、说话情境的设计等都要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为课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2、拓展延伸。以文本为辐射点,丰富教材内容。例如:在教学时,师抓住“大家”一词提问:“大家指的是谁?”学生说:“指的是树枝、小虫、小鱼、小鸟它们。”师追问:“就指它们吗?”学生说:“还有小蚂蚁、燕子它们等。”“你是从哪知道的?”“从这省略号知道的。”紧接着老师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大家还有谁?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3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的领域,通过春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及生动形象的传统工艺,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表现过新年时特有的生活情节。

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争着讲述过新年的乐趣:长辈给压岁钱、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我鼓励他们大胆的到讲台上表演新年里快乐的事,再以探究的角度,尊重、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讨论。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

学生的作业让我感动、让我惊叹,也使我感悟。我佩服于每一位同学的进步、他们的创造性、他们的想象力。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态度是关键,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孩子们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选择什么,这些都是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我常用“你们觉得怎样好呢?”、“相信自己,你画的最棒!”、“你们说好吗?”这样的话语让学生听起来不会觉得自己是被命令去完成某个任务而被动的接受,这种情形下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美术作业是运用想象思维、培养创作能力的学习环节,这里我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绘画内容。虽然我没有规定学生必须画成什么样,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发挥自己所长,较出色的完成了作业。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们都变为热情的参与者、有能力的参与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的学生们不再把作业当成任务,而是绘画乐趣。。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4

《彩点连彩线》一课属造型表现课,“点”和“线”的概念虽然很简单,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是很抽象的,一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点和线的概念。要让学生对点和线有直观的认识,又要让点线组合成为一幅作品,其实并不是很容易。我们必须要费点心思。

1、音乐导入,让学生听音乐,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提示学生用点和线来表现。教师从学生作品引出点和线的概念。

2、接着回忆在生活中,你能找到那些点?教学生观察生活。

3、用点点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很多点排列就能形成线的感觉。

4、用接力的方法画画。把学生分成四大组,每一组前三排同学画点,接着往后三排同学画线,可以用各种工具在纸上涂涂画画,要求要画出不同大小、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点和线,画完后传给下一排的同学直到老师喊停为止。看那个小组画的快,画的与众不同。请同学们感受一下线条描绘了一个什么形象,他的心情怎样?感受点和线的魅力。

5、利用课件展示,展示人物的起伏等点和线的感觉。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资源将课堂和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5

《让大家认识我》一课是小学美术一年级的第一节课,本课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同学之间彼此都有想相互认识一下的愿望。

所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未来发展,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激发兴趣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撕、剪、贴、画、说、看、玩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使之通过学习活动能用自己喜爱的媒材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是一次艺术认识创造的活动,又是一次同学、师生间认识交流、增进情感的活动。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但是对美术知识却知之甚少,不懂得美术的术语、技巧和技法,甚至连颜色都认不全。基于这些特征,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让他们通过简单的动脑、动手,制作出简单的“树叶名片”,从而达到互相认识介绍的目的。

我以大树比喻班集体,以叶子比喻每位学生,使孩子们感到新奇,充满了参与的欲望。对我不规定叶子的形状及不示范叶子的制作方法,学生一开始觉得很迷茫,但在我的积极鼓励、启发下,学生互相协作,探究出了叶子剪或撕的方法,突破了本课难点,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剪出了形状各异的叶子,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每个班只有一两个学生难以下手,在我及时给予适当帮助后也能高兴地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动作快的学生,我鼓励他们用笔或彩纸来装饰大树周围的环境,学生兴趣很高。最后将这幅“集体大树”贴在班里的墙报上,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荣誉。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强调要保持班级卫生,因为这是第一节美术课,又是一年级新生,所以这一点尤为重要。而且低年级的孩子不知道爱惜、保存残余的纸张,一个班出现了上完课垃圾盆里堆满剩余彩纸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强调要爱惜纸张,并启发学生用残彩纸装饰树周围的环境或保存备用,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让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美术课在快乐中开始、度过、延续。本堂课,学生初步学习了剪、撕、画等美术技巧知识,认识了不同形状、颜色的叶子,掌握了对折制作对称形叶子的方法。同时,在游戏中,孩子们还进行了口语表达,人际交往的锻炼,增强了团结友爱的集体意识。不足之处是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搭配能力较弱,今后在教学中我要不断渗透,为孩子们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6

没有讲解鱼的具体的结构组成,但并不影响孩子们的创作表现,我发现似乎这样的安排更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和表现能力,因为没有了束缚、没有了繁复的规定和要求,就能更加大胆的进行描写了。这学期增加了拟人化表现方法的内容,使得学生的想象和表现又更进一步。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使学生有一个大体的概念,其余的一些细节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创作发挥。第一课时的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第二课时在色彩方面,一再强调了配色的方法,使得学生最后的整体画面效果出奇的好,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特别是水的颜色变化很多。

练习中可以强调水的颜色,打破常规思考理解的模式。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7

核心提示: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想要长高。都希望自己也可以长的又高又大。可以随意拿到高处的东西。可以成为运动健将。很超越自己的伙伴。所以课教材符合孩子们的心理感受。教材中选了一张小女孩儿量身高的照片作为情...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想要长高。都希望自己也可以长的又高又大。可以随意拿到高处的东西。可以成为运动健将。很超越自己的伙伴。所以课教材符合孩子们的心理感受。教材中选了一张小女孩儿量身高的照片作为情景图。图中的小女孩儿。偷偷踮起双脚。把孩子,会长高的心灵愿望表现得漓尽致。

教材中还选择了作为欣赏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让学生观察别人的作品。了解基本的方法。从中吸取经验。建立个人的创作意识。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在学生投入自己的回忆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大胆的表现出来。本课教学中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是一个难点。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帮助学生表现自己长高了的情形。我跟学生交流,你打算画哪件事表现自己长高啦?当时你是怎么做的?是先画背景还是先回自己那?我们要把人物画多高呢。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分析。想了解绘画的步骤。评价学生作品时,我肯定学生的个人感悟,肯定学生的生活体验。给一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总之本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们都能够满足叙述需求这方面的需要。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8

懂得儿童心理,恰当运用儿童化语言,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感知,使教学目标更优化达成。

我在教学《请跟我来》这一课时,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撕纸造型,很多学生怕撕不好而不敢撕,我给他们示范了撕纸方法后还是有部分学生仍然不敢动手,于是我故意说“撕纸就像看动画片一样简单,不敢撕纸就好像不会看动画片一样,是很没面子的事。”孩子们听后开始尝试撕纸。“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三张纸片等着被你撕坏呢,所以大胆撕吧,不然纸片们会失望的。”听到这样的话语,孩子们完全放开了。

也有时教学语言的使用需要跟随儿童的认知。在指导绘画环节,我刚把演示图片打开,孩子们就大叫“呀!魔鬼!魔鬼!”——其实那只是一个被夸张了手臂的人而已。我说:“那不是魔鬼,是画的一个人。”,孩子们还是坚持说“魔鬼!魔鬼!”

而且相互之间因为这个“魔鬼”的刺激感到兴奋。这个时候如果我拿出老师的威严来把这片叫声硬压下去,表面是会平静下来,而孩子们内心里还会因为这个“魔鬼”波动不已,不利于下面关于绘画装饰特点的探讨,所以我接着孩子们的话继续:“你们认为这个魔鬼将要动起来的会是哪里呢?”孩子们异口同声“胳膊!”“魔鬼的胳膊和我们平时画人时的胳膊有什么不一样?”“胳膊画的更长了,一直画到了纸的边那里。”“是的,这就是夸张的方法!我们在绘画装饰的时候就要把动起来的部分画得更夸张,这样可以使动的效果更明显。”这样顺水开渠,使教学顺利延伸开。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9

《我的拼音卡片》是湘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教学要求学生设计制作字母、外形进行简单装饰美化,体验装饰美化学习生活中的小物件的乐趣和成功感。针对教学目标,我在设计这一课教学时,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针对一年级活泼好动以及爱好美术的这一特点,我采用了整个声母卡片让学生复习声母,观察每张声母卡片上的装饰有什么不同。同时,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挂观察欣赏图片,自制方法。我还采用了三个步骤。一是教师引导同学们把准备好的硬纸片拿出来,剪外形,边剪边讲:“卡片的外形很多,丰富多彩,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先画后剪”。二是画图案:“从图形的形状来看,考虑颜色的搭配”。三是穿绳:“用剪刀钻个洞,穿绳,打个漂亮的结”。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拼音卡片,能根据声母的外形进行联想,对卡片外形进行变化装饰。在观察对比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学生通过欣赏实践的比较能正确表达出自己对拼音卡片的色彩,进行搭配和造型。在学习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装饰美化卡片的乐趣和成功感。

在自制卡片的过程中,复习了语文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拼音教学,我还采用了游戏,更加增添了同学们的乐趣。如:拼音卡片真重要,读书识字少不了。做张拼音小卡片,帮助我们记得牢。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六组,要求自由组合,那组组音节最多最快,说明拼读音节的知识掌握最好。也体现了学生们的玩中学,玩中获。

当然,这节课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

一是学生材料准备不足,操作起来没有东西,不能进行自制。

二是在自制过程中,有的同学自制卡片大小不一。

三是有的同学在自制的过程中还存在困难,觉得难度较大,亲自自制不出来。所以,准备再次自制数字卡片,让学生准备好材料,多加训练,多加合作,熟悉自制卡片的过程,增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10

在教画《热带鱼》一课的教学中,我要求A组的学生完成任务后马上帮助C组的学生,B组的学生更是竭尽全力以使本队获胜。对于具有多重残疾的学生,教师可适当地降低对某些人的要求指标。或者让他们在做一些辅助性、边缘性的工作。通过实践,合作学习法确实能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而且这一动力能始终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最后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我采用以鼓励为主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作品和学生本身的赞美和表扬,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对自己有更高地评价,能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价值,提高认知能力,在心理上也就更趋于健康。

总之,只要我们不断探索适合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以趣激学,将素质教育渗透的教学中去,相信这些不幸的孩子会健康成长,成为自强、自立,残而不废的人。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11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回忆对比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讨与反思。

1、游戏:组装汽车。

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几何图形纸片进行汽车组装竞赛,看哪个汽车厂设计的种类最多。

小组汇报说说设计了哪几种汽车?

设计一辆车,在探究性学习里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来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使每位同学在教学活动一开始就有一次创作的机会,为后来的大胆想象,特别是为造型上的创新提供了较好的舞台。从实践结果看,确实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绘画活动:汽车设计师

教师:就让我们充当一回汽车设计师,请大家为人们设计一辆或几辆想象中的汽车。我们还可从哪些方面提高汽车的功能,使它的利大于弊?

提示:

(1)、可以在原有汽车功能或色彩上进行改造。(如车能飞,车能在水中游……)

(2)、可以用你喜爱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事物的外形进行设计。

(3)、还可以在设计的汽车旁写上功能或特征类的文字。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虽然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就包含了教学内容的拓展,使学生不会再局限于自己观察到的、看到的汽车,创作的余地就更大了。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共同探究,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学生的作业中,就出现了苹果汽车、兔子汽车、西瓜车、长翅膀的车、鱼车…….但在实践中,我发现如果能给学生提供一些已有的奇特形状或功能的汽车图片,学生的想象会更加精彩。

3、欣赏讲评作品“汽车展览会”。

(1)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汽车展览会”。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边,大家一起来评出奖项。

“迷你车”:要求色彩鲜艳,形状美观大方。

“多功能车”:要求多功能,用途广。

“皇冠车”:要求既美观大方,又功能齐全。

(2)肯定小朋友精彩、生动的设计。对可以修改补充的作品,鼓励继续补充改进。

反思: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教学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材的使用上也是如此,但总目标是一样的,让我们以孩子的观点看世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和最适合师生的内容,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师生一起成长。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12

好久没有上手工课了,孩子们早早耐不住自己的情绪,所以这周为了给大家换一种上课的感觉,我把《会动的小纸人》一课调到了本周。它是一节一年级美术手工课。众所周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不久,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最大的缺点就是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在进行预设时,应重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课堂上的内容由始至终都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我把会动的小纸人当作玩具,给同学们欣赏。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入手,让学生一开始就以轻松的心情进入本课。本节课的难点部分是小纸人的身体——纸弹簧,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在语言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阻碍,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上,我采取了“小老师”直接教的方法,所谓的“小老师”就是教师课前准备好的纸弹簧,每组发一个,让学生们自己拆开,然后在折回去的。这样学生们对学生们来说比较浅显易懂,也比较直观,效果较好。《会动的小纸人》一课的重难点是如何让纸人动起来,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课本的制作方法,从而发现会摇的奥秘竟然是纸弹簧的制作:两条从宽到窄的纸条相互折叠而成。针对这课的重点——制作小纸人的步骤。主要是利用课件让学生们直接看步骤图来掌握。对于学生没有太好的画画基础,在做头和手的时候我在黑板上贴模型来解决。效果非常好!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13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们对于课堂纪律的观念淡薄、概念模糊,所以课前开展一些趣味性、互动性的组织教学活动,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我们进入到新课的起始过程。

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开学前的几节课,美术老师应该把教学重点落实在教学组织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教师特有的方式与学生互动,通过游戏、奖励、竞赛等多种方式先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和习惯养成教育,能为今后的美术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第一周的美术课,可以通过设计竞赛,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养成习惯;课堂管理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和评比来管理调整纪律;而作业的按时按质递交可以通过每节课前表扬和课堂训练作业递交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而课前表扬包括表扬绘画好的学生,和作业有进步的学生两类。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表扬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他们都很在乎。我们要利用这种上进心,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管理,当教学组织能有效形成,美术课中结合多媒体的信息教学和老师的巧妙设计,学生一定会渴望每节课的到来,而美术课也不会难上了。

对于备课要备学生,因为每个班有不同的班风,有的班级比较活跃,那么课堂设计可以互动环节少一点,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安静,那么游戏可以多设计一些,而深层次对组织教学的把控则是对学生的及时鼓励和严格的纪律管理,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教学语言这些要素都是相辅相成,此外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则需要老师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通过以上的综合因素,美术老师才能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让美术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美的享受的过程。

培养学生收拾整理的良好习惯。因为美术课的特殊性,材料的变化,或者教室的变化,都有可能让颜料溅上、让碎纸掉在地上。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琐碎细节,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引导、及时的示范以及责任感的.培养。如国画课上墨汁倒出后,及时盖好,有墨的毛笔不随便搁于桌沿,控制好用水、用墨。端颜料盘、墨盘,不滴在地上,换水时水珠不四撒;洗笔洗盘时,分组去洗,不在水池边搞闹。我还根据各班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课上、课下冲洗。教育学生善待手工课中产生的废纸屑、废旧材料和边角料,收拾在自己的塑料料袋里,在下次的这作业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它们变废为宝,上完橡皮泥课,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桌子擦干净。良好的收拾习惯养成教育,教师可能要多费点精力,但它能为我的美术课组织教学的良循循环,打下良好的氛围。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14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感到特别的新奇,美术课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现,原来只是在纸上随意的涂牙,可到了学校,经过学习发现画笔可以画出很多漂亮的事物来,学生也就特别的喜欢上美术课了。...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感到特别的新奇,美术课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发现,原来只是在纸上随意的涂牙,可到了学校,经过学习发现画笔可以画出很多漂亮的事物来,学生也就特别的喜欢上美术课了。作为老师就要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诱导,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的保持下去。

一是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在上绘画课时,我不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后画面就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低年级饿孩子们他们经历的事情少,对世界的许多认识不得不靠想象来填补空白,在电视事业发达的今天,屏幕上各种形象更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

三是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播种希望,收获快乐,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收获更多。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通过拼、摆、剪、贴组合成有趣的图画。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对事物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拼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图片资料、各种树叶、范画、胶水、剪刀、白纸等。学生:各种树叶、胶水、剪刀、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

生:春天。

师:春天来了,我们周围有什么不同?

生:万物苏醒的季节,小动物们都醒来了,小朋友们也换下了厚厚的冬衣,树

上也长出新芽了,嫩嫩的叶子把小树装扮得更漂亮了……。

师:春天,树上的树叶千姿百态,嫩绿嫩绿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画,这画有点特殊,你们看看这是一幅什么画?

生:用叶子做的画。

师:对,是树叶做成的,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当中“画”了些什么? 生:有金鱼,小鸟,萝卜……

师:那你们想不想都做一张这样的画?今天我们就来尝试一下树叶拼贴。 板书:贴树叶

二、学习新课

1、学生把课前收集的树叶拿出来,并让学生观察树叶,辨认树叶片的形态,大小。

师:看看你们都收集的哪些树叶,收集的树叶都是些什么样子的? 生:我的叶子都是长长的。

生:我收集的叶子很大,是梧桐树的叶子。

生:我的是柳树叶,很细长。

……

师:大家都收集了很多不同的叶子,老师这里也有一些,看看你们手上的叶子有没有和我一样的 (课件)

师:那老师现在要大家观察一下自己带来的树叶,看看他们长得什么样子? 生观察,得出结果

生:叶子的中间有一条直的线。

师:这线叫叶茎。

生:叶子的正面和反面颜色不同。

师:这是叶的两个面。

生:我的叶子上还有细细长长的小线。

师:那是叶脉。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叶子的外围有像锯齿状的东西。

……

师:大家说的真好,说明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认真,今天,我们知道了树叶是由叶茎、叶面、叶脉等组成的。

2、让学生欣赏老师的作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用了什么方法?

师:如果能直接拼的就直接拼,拼不成太大了可以剪掉一些,然后在用胶去粘贴而成,如果再有多余的地方,也可以撕掉一小部分。

板书:拼、剪、贴、撕

a。用拼的方法来组合,b。用剪的方法来构图,c。用贴的方法来构思,d。用撕的方法来表现。

2,让同学们大胆想象——这些树叶象什么

师:春天的季节,树叶茂盛,花儿齐放,你们看把蝴蝶都吸引过来了,( 点课件),一只好大好漂亮的蝴蝶啊!可是老师有困难了,你们愿不愿意帮我呢?你们能不能把它用树叶拼成呢?

生动手拼

3、欣赏范画

师:同学要仔细观察,除了我们用简单的拼贴剪撕的方法,还有没有添加其它的方法呢?

4、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使得我们在之后的树叶贴画中的制作效果显得更有创意。现在我们就开始动手做吧。

三、作业要求:

每人拼贴一张有趣的画。师巡回指导并把一些学生做的好的有创意的画展示给大家看。

四、作业讲评:

把学生制作的比较有特点的作业贴在黑板上,让同学观看,评赏,并给画起一个名字。如三条鱼,动物园,蝶儿飞……

五、小结本课: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以后我们要多观察收集各种有趣的叶子,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更有创意的画,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下课

反思:

本节课是新赣版美术教材一年级下学期的第十二课。本课的活动要求是利用各种树叶制作出各种富于想象的画。在学生活动时都非常活跃,想法都与众不同,也都能发挥创意制作出有特点的树叶拼贴画来。但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在最初的让学生观察树叶时,只是让学生观察外形并展示树叶,如果在这时我再

提问:“如果老师要做一只蝴蝶的话,想请小朋友们帮帮忙,看看应该可以用到哪些树叶呢 ”这样学生就会从自己收集的树叶中去找到适合的,帮助我完成。通过学生自主找到,发现,帮助老师完成最好的作品,让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使课堂教学更加融洽;在制作贴画时,还可以多出示些树叶画,欣赏不同的表现类型,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多收集各种信息,让自己的作品更加有新意。因为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在上课时就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看到了树叶后就自己先做起来,没有听老师讲课,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解决。

《贴树叶》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认真观察。

一年级是初始阶段,他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美术教学中,我抓住孩子这一特点,运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激发他们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美,逐步形成习惯。我在《贴树叶》这堂课里,设计了一些激励性、启发性的课堂语言,用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和学习兴趣。

二、建立联系化解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表现能力较差,让他们创作出生动的树叶粘贴画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难点,我设计的问题是:认真观察树叶的形状。想想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头、身子、四肢、尾巴等各像什么形状?让他们在脑海里对树叶和小动物的形状建立联系,然后,让他们再进行创作,就觉得容易了。

三、多元化评价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展示学生作品评价总结这一环节,我使用了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方式。

四、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强调“德育为先”,美术教学在进行美育教育的同时,要渗透德育教育。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老师想美化一下教室后墙的学习园地,你们愿意帮忙吗?请课下制作一幅更加精美的树叶粘贴画。注意:我们要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不要摘树叶和花。这一教学设计渗透了环保意识。

上一篇:数学社团总结下一篇:2020年中班班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