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2024-07-17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8篇)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篇一

xxxx矿业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股份制企业,隶属陕煤化集团公司,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500万吨 年。近年来,xx公司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严格贯彻安全法律法规,强化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由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心本管理的升华,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

一、安全理念的深植与落地生根,实现传统宣贯向注重安全思维模式转型 理念的产生与员工达成共识同步是基础。xx在坚持安全第一和把实现零死亡、零伤害作为企业最崇高理念的思想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与员工沟通讨论达成共识,提出零轻伤、零伤害的安全生产目标,确立了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三违和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用先进理念统一人心,改变员工思维模式。把理念渗透到制度标准的每个条款中是关键。按照理念指导制度、制度支撑理念的思路,在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标准中渗透理念,发挥了理念的辐射作用。在双危辨识标准管理办法制定中,依据三违和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把三违和隐患按照事故的程序进行责任追究制定到管理办法中,有效控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理念和行动高度的融合统一是保障。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篇二

在煤矿生产中, 安全是重中之重,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宁肯放弃安全管理工作, 同时, 由于煤矿生产环节复杂, 很难杜绝事故发生, 这不仅为工人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 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 围绕计划任务来开展调度业务, 使各项工作都有序进行, 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1 严守标准 精细考核

生产调度管理部门要制定《调度质量标准》, 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都要按照这一标准执行。生产中各类资料要由管理人员每天检查1次, 各个班组每周开展1次自检, 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开展讨论, 将问题遏制在萌芽中。各个工作环节的职责都要按照《安全生产调度责任制》落实到位, 增强调度人员责任感。在日常调度工作中, 各类图纸、文件的管理和移交都要做到细化、量化, 认真做好记录, 对于各类图表和文件, 都要按照领导批示逐一落实, 处理妥当后按照一定的编号进行归档, 这样才能避免工作环节上的疏漏, 方便进行管理, 要保证记录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发生事故时能有据可查。同时每天还要定时向领导上传《安全生产调度工作表》, 便于领导及时了解工作进度, 保证调度工作顺利开展[1]。

2 强化培训 快速反应

为了应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 煤矿生产企业要专门组织调度人员进行《应急处置预案》学习, 建立健全一整套调度管理人员培训方案, 并在培训后严格进行考试, 这样才能保证每一名调度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技能。在培训过程中还要锻炼调度人员快速反应能力, 使调度人员能及早发现安全隐患, 尽快采取合理解决方法, 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这样才能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救援, 防止安全事故扩大化, 尽最大可能保证及时救援遇险人员, 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3 强化队伍 提升素质

为了保证实际工作中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能有序开展, 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就应不断加强调度人员队伍建设, 实现调度人员层次的科学化、知识化、年轻化, 不断提升调度人员业务水平。在招聘调度人员时, 各级单位和领导要层层把关、严格筛选, 严格按照笔试和面试的成绩来选拔调度人员, 同时将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基层工作人员充实到调度人员队伍中来, 保证调度人员素质过硬、能力过硬, 不断优化调度人员队伍建设, 提升调度人员素质,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水平, 更好地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2]。

4 立足实际 深入现场

为了使安全生产调度工作符合生产实际, 提高调度人员应急处置效率, 调度人员就必须深入煤矿生产实际, 对每个工作环节都要细致研究, 真正到基层中去寻找工作灵感,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 及时准确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掌握生产活动变化情况, 掌握生产活动规律, 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做出正确解决方案, 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使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工作能保证煤矿生产顺利进行, 真正提升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精心调度 抓住重点

调度人员要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每天召开碰头会、调度会和协调会, 各个部门在会议上对各自工作进行汇报, 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在会议上进行谈论, 改变过去被动调整的局面, 及时合理安排、平衡, 解决了各部门工作重叠、人员安排不合理等问题, 营造了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 减少了安全事故发生。在会议上, 对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对问题进行处理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 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调度管理部门根据企业每个月生产计划, 制定各个部门具体工作细则, 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安排, 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特别是对于安全生产重点环节要加强组织领导, 保证重点环节生产质量, 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处置, 防止造成更严重后果[3]。

6 落实责任 抓好季节性调度

做好季节性调度工作也是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此调度管理部门要做到“早计划、早落实”, 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不断加强领导, 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强化重点工作环节的预防措施, 安排专人对施工重点环节进行检查, 对潜在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 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 保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建立问题跟踪制度, 对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都要有详细记录, 对每一个阶段问题的处理情况都要及时记录下来, 直至问题得以解决, 这样才能清楚了解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 为今后调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7 认真记录 管理有序

调度人员要将每天的调度工作认真记录下来, 做好工作日志, 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报表, 不仅方便管理部门对调度人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也能防止调度人员工作中出现重叠和失误, 有利于对调度工作管理, 提升了调度工作效率, 防止在实际工作中出现混乱。同时这些一手资料还可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 为调度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利于安全生产调度工作科学化发展。

8 结语

随着实际工作中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经验不断积累, 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的水平和质量将会不断提升, 大大提高了调度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提升了调度工作效率, 确保了安全生产调度信息畅通、有序, 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维护了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许永卿.现代煤矿综合调度系统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风, 2008 (19) :22.

[2]崔立成.浅析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的功能[J].煤矿开采, 2008 (03) :76-78.

3.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篇三

【关键词】煤矿产业;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产业的规模一直处于不断扩大、调整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急剧上升。煤炭生产是高危行业,存在许多特殊工种和岗位,处于这些岗位上的施工人员,不仅需要扎实过硬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施工技能。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要求,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在获取资格证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系列的培训作为支撑和辅助,如何有效进行这些特殊工种的安全培训,成为目前中职煤矿特殊工种培训热议的话题。

一、煤矿产业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及现状

煤矿特殊工种主要包括了瓦斯检查、井下爆破、安全检查、主提升机操作、井下电钳、采煤机司机六大工种。这六大特殊工种几乎贯穿了煤矿作业过程中的所有中心环节,因此是煤矿产业施工作业中的重点岗位,人员基本上不会有大变动;而除六大特殊工种外的其他煤矿产业特殊工种,虽然针对性相对较弱,但依然在煤矿产业作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不管是六大特殊工种,还是除六大特殊工种外的其他特殊工种,都应受到重视。从现阶段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煤矿产业特殊工种培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环节联系紧密程度不足。传统培训的模式一般为“理论——实践”,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分离,先理论后实践,二者没有交叉,粘连度不高,学员既有可能顾此失彼;其次是培训与工地实践统一程度不足的问题。煤矿产业特殊工种安全培训始终为培训形式,与工地实际环境存在一定差距,安全培训究竟安全与否,实际施工技能与实际施工需求是否存在距离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究。

二、安全培训实施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煤矿特殊工种培训既是中职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为煤矿产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当今提倡一专多能、鼓励全能职工的时代,安全培训的进行应建立在实施模块化训练的基础上,综合调整培训课程,加强对学员应急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

(一)课程安排合理调整,奠定知识基础:煤矿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的有效开展,首先应从课程调整入手。纵观中职特殊工种培训的课程安排来说,公共课占的比例过大,课时过多,分散到每一工种培训上的时间便相应少了。基础知识培训是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的基础,专业性知识对整个培训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占总课时的较大比例。但是从现状来看,除去开学典礼的课时外,公共课程教学内容占总课时的比例超过了40%,在现有教学模式下,为持双证、多证参加培训人员较的老面孔出现后,往往因其已在上一次学习中,接受过应接受的培训,有着一种学不学无所谓的思想,学习积极性差,既占用了教学资源,又或多或少的影响到课堂纪律。从安全培训教材和复训教材的编制可以看出,安全培训主管理部门不提倡对已学内容进行重复学习,复训教材中取消了公共课程的内容,仅有专业知识内容,且难度较安全培训有一定的增加。在具体培训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应根据培训工种系统的不同,对课程内容及时间进行科学的安排,争取最大限度优化培训的基础框架,为下一措施的落实提供扎实基础,创造更优条件。

(二)模块化安全培训的实行:除了课时的合理调整外,还应积极采用模块化安全培训模式。模式化安全培训模式是基于产业具体发展,有针对性培养特殊人才的有效途径。综合教学大纲中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职工双证乃至多证的需求,笔者认为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其具体做法为:模块的合理划分。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划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模块,其中公共课程内容包括煤矿安全生产与法律法规(4课时)、煤矿生产技术(4课时)、矿井通风与灾害防治(10课时)、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10课时),共计28课时,专业课程设置可以根据工种不同、讲授内容的不同进行合理划分,共计40课时。其次是科学的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是检测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特殊工种培训过程中,应紧跟市场需求对相应工种施工人员的要求及需求,对学员的知识储备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详尽考核。

(三)强抓施工技能要点,细化施工过程:煤矿特殊工种都是针对性较强的岗位,并且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实践课程教学环节来说,应是特殊工种安全培训中的重中之重。在具体实践培训过程中,应强抓施工要点,细化整个施工的过程,以技能精髓为主要培训要点分散开来,以过程细化为辅助和完善,提升施工培训的整体质量。比如就爆破来说,在安全培训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保险”制度的制度,强化学员对基本作业制度的学习,系统教学装药前、爆破前、爆破后检查瓦斯等整个爆破作业过程中,明确“应在火药峒室内制作引药,并由专人监护,做好的引药雷管脚线必须扭结,并放在专用炮头箱内”等细节。

(四)加强模拟训练,强化注意事项:除了上述措施外,特殊工种安全培训的有效开展,还应加强模拟操作训练,在实际训练中加强学员技能,强化系列作业准则。同样以爆破工种安全培训为例,在模拟训练中,应强化“严禁打浅眼放小炮、裸露爆破、短母线爆破、爆破不使用水炮泥,炮眼要填满封实”,“装药的炮眼必须当班放完,否则,当班的班组长、爆破工、安质员不得离开现场”以及“爆破时出现哑炮、残炮,必须由当班组长、爆破工、安质员处理完毕后,方可离开现场”等细节,提高整个爆破作业操作效率,加强安全培训整体质量

三、总结

对煤矿特殊工种进行高效的安全培训,既是社会及煤矿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更是提高煤矿特殊工种人员施工质量,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结合现阶段特殊工种培训现状来说,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安全培训:首先应根据培训工种系统的不同,对课程内容及时间进行科学的安排,争取最大限度优化培训的基础框架,为下一措施的落实提供扎实基础,创造更优条件;其次,还应将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划分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模块,紧跟市场需求对相应工种施工人员的要求及需求,对学员的知识储备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详尽考核;强抓施工技能要点,细化施工过程,以技能精髓为主要培训要点分散开来,以过程细化为辅助和完善,提升施工培训的整体质量;加强模拟操作训练,在实际训练中加强学员技能,强化系列作业准则,加强安全培训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宏贤.浅谈如何搞好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J].中国职工教育,2013,12:124-125.

[2]李磊,尹鹏.煤矿特殊工种培训的现状与培训方式[J].经营管理者,2013,23:95.

[3]张东.煤矿员工安全心理要素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4]张国光.我国煤矿企业安全培训方案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5]冯天喜,冯良元.浅谈特殊工种安全培训[J].华章,2010,21:196.

4.国外煤矿先进安全管理经验的启示 篇四

煤炭是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主体。作为基础产业,煤炭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总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众所周知,中国的煤炭产量全球第一,百万吨死亡率则远高于美国、南非、印度等国家。虽然我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但事故多发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直接影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国外煤矿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坚持以人为本,把安全摆在煤矿一切工作的首位。

一 国外煤矿先进安全生产经验

(一)健全完善的安全法制。南非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煤矿事故也是频频发生,每年死亡人数都上千人,一次死亡上百人的重特大矿难有上百起。针对此严重局面,1987年南非组织专家对事故的性质、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和评估,首先加大煤矿安全立法,依法管理煤矿安全。南非没

有非法采矿,若发现违法开采的由警署依法拘押,否则,追究警察局的渎职行为。目前,南非煤矿事故多发局面得到有效控制,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百万吨死亡率进入先进国家的水平。

2美国煤炭行业能有现在较高的安全生产水平也是从立法开始的。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都比较落后,美国煤矿处于安全事故多发期。1910年,美国设立了矿业局,进行矿山安全生产方面的研究。1913年成立劳工部,其主要职责之一是矿山安全生产管理。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联邦煤矿安全法规,规定由内务部矿业局对煤矿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建议。1969年,联邦政府制定了新的美国历史上最严格、最全面的煤矿安全法规《联邦矿山安全与健康法》。从此,美国煤矿业生产走上事故低发率的阶段。1993-2000年的八年间,整个煤炭行业没有发生过一起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

(二)独立严格的监察机制。

1美国有着独立的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监察员与煤矿无任何隶属关系,他们必须具备煤矿和现场工程师的资格,每年到安全培训学院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进修。各地的联邦安全检查员,每两年均会对调轮换。只要煤矿发生一起3人以上的死亡事故,必须由联邦从外地调监察专员对事故进行调查,而当地的联邦及州政府安全监察员不得参与事故调查处理,保证了执法的严肃与公正。

2为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法规切实执行,德国建立了严格的四个层次的执法监督机构,即州政府设立企业经济能源与交通部,州下设专

职矿山与能源管理处,各区设安全监察部,另设煤矿行业协会。这些机构从不同角度对煤矿安全生产实施监督和监察,共同协调处理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问题。这样,煤矿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各种事故隐患,都能被及时发现和消除。

3严格的上岗培训教育。

在德国,政府规定所有矿工都必须经过至少3年的矿业院校及矿山实际工作的培训。工作中,还要定期接受安全再培训。长期没有安全事故记录的员工还会获得增加工资的奖励。同样,美国法律均对采矿从业人员的培训作出了详细规定,包括经营者在内的所有矿山人员都必须接受岗前培训,而且在工作期间每年也要接受再培训。4先进适用的技术支撑。

任何一个安全生产事故低发的国家都充分说明了专业化的技术支撑保障在控制重大灾害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均设有国家级的技术支撑机构,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为矿山企业提供安全方面的工程技术性帮助,负责矿山安全与健康领域的应用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为采矿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提供新技术、新成果。

二 我国煤矿事故多发原因剖析

(一)体制不顺,监管监察存在漏洞。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煤矿行业的监管监察力度在不断的加大,监察体制机制也在逐步完善,但不能否认仍然存在漏洞,给投机者留下可乘之机。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省以及地方的煤监局或行业管

理部门的综合或专项监察例行公事,监管监察流于形式;二是地方监管单位与大型煤炭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利害关系,执法活动的严肃性受到挑战;三是为了保证工作业绩,监管单位存在掩盖监管地域安全生产事故的现象;四是监察队伍职业道德欠佳,执法过程中腐败现象较为严重,降低了企业重大隐患整改的严肃性、强制性。

(二)煤矿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煤矿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薄弱,直接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虽然近几年,通过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等手段,安全投入有大幅度增加,矿井生产条件有很大的改观,但仍有部分企业尤其是小煤矿不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安全欠账较多,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二是管理混乱,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数煤矿管理机构不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安全给生产让路,导致责任落实不下去,安全监管难度加大。三是煤矿技术人才匮乏。由于对人才强企重视不够,许多矿井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或非常少,加之相当一部分煤矿业主、煤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少、能力差,煤矿安全缺乏管理技术保障。四是从业人员培训走过场。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安全意识差、违章事故频繁,其根源就是全员培训力度不够,大多数培训都是走过场,疲于拿证,应付检查,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三)自然条件恶劣,技术更新滞后。

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及深度的不断加大,水、火、煤尘、瓦斯、顶板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对安全的威胁愈加严重,生产过程中诸如低透

气性煤尘瓦斯抽放、深部煤层冲击地压等很多技术难题得不及时有效的解决,事故发生征兆的预知性、可控性无法准确把握。

三 提高国内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启示

1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法制、机制体系

不断加大煤炭行业安全立法,逐步建立以《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为核心的矿山安全法律子体系[5]。在执法监察机制上要有创新,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的发生。比如在组织执法监察时,从不同的地域抽调专业监察人员及纪检人员,对执法队伍及被监察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约束等。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罚力度及提高工伤死亡的赔偿标准。

2总结煤矿企业先进成熟管理经验与模式,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在党中央与国务院的重视下,近几年煤炭行业的发展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在煤炭企业生产积极性较高、安全生产状况稳步改善、企业管理水平逐步精细、职工素质进一步提高,但不能忽视,仍有很多煤炭企业,尤其是中小煤矿生产组织管理粗放,重生产、轻安全,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来驾驭企业的运行,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亟需在煤炭行业全面推广适应性、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模式,强制企业重视并实践先进的精细管理,逐步实现从落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安全型管理转变,提高整个煤炭行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四 结论

5.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篇五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是神东补连塔煤矿矿长、党委书记代贵生,现就补连塔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向大家做简要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做法

在集团公司先进安全理念的指引下,补连塔煤矿始终把“实现零死亡、力争零伤害”作为员工最大的福利,紧抓不放。截止到今年5月2日,取得了连续安全生产4627天、生产原煤2.28亿吨无死亡的较好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深化风险预控,建立安全管控长效机制 一是深入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我们把持续推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作为实现“零伤害”的有力抓手,狠抓现场作业人员的危险源辨识和管控措施的落实,将风险预控落实到各岗位、各环节,推进了矿井本质安全体系建设。二是注重重大风险管控。我们不断强化人员、技术、装备、系统等方面的生产组织,通过持续开展系统分析评估与预警,狠抓“一通三防”、防治水和辅助运输等管理,适时调整安全管控重点,实施超前防范,全面提升了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三是狠抓隐患整改问责。我们采取跟踪落实和闭合管理的方法,严格按照“五定”原则进行隐患整改,对隐患“制造者”追究问责,执行安全处罚连带责任制,从隐患现场追溯根源,对造成隐患发生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管考核,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了安全隐患。通过“零点夜查”活动的开展和安全举报制度的落实,加大了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控力度,有效减少了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二)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一是切实加强安全目标管理。矿与区队、班组、个人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安全生产指标分解落实,以每一个班组和区队的“零伤害”,实现矿井整体的“零伤害”。二是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矿井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严格落实管理人员带班制度,保证检查在现场、指导在现场、落实在现场。三是坚持将安全管理重点放到井下。狠抓安全“一把手工程”,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必须落实“主要领导系统抓、分管领导抓系统”的理念,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四是我们对矿井各单位包括承包商在内实行了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三)狠抓现场管理,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一是严格落实标准化作业流程,使现场岗位操作、生产组织和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动态达标状态,实现现场作业的全过程保安。二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用持续的技术创新与改革提升矿井安全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科技保安。三是动态掌握施工环境和条件变化,创造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实现有效的业务保安。四是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突发事故应对能力,促进了应急救援 2 工作由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的转变。

(四)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 以管理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和新上岗人员为培训重点,健全完善了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制定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培训计划,采用了师带徒、“安全结对子”、“技能大师”和军事化训练等有效的手段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员工安全技能和执行力;完善了培训基础设施设备,建成以安全培训室、实操培训室、“三违”人员安全培训室为主体的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的培训需要。

(五)推进文化建设,建设安全“零伤害”保障体系 以“100-1=0”的安全认识为核心理念,建立了补连塔煤矿安全生产“零”安全文化体系,用文化的软实力使员工安全意识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逐步得到固化和提高,让安全真正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并养成习惯,为实现“零伤害”、“零故障”、“零职业病”三大安全生产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下一步“力争零死亡,追求零伤害”的保障措施 从“零死亡”到“零伤害”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我们从事煤矿生产管理者的最高追求。下一步,我们将与科研院校合作,进一步总结提炼我们安全生产方面好的做法,形成一套安全“零伤害”保障体系。

(一)强化理念保障。牢固树立“所有危害因素都可以控制,一切事故都可以防治”的文化理念,并把能否实现“零伤害”作为任用、提拔、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

(二)强化责任保障。进一步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职责明确”的安全管理网络,切实把业务保安责任落到实处。

(三)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修订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制度落实和责任追究,确保真正落到实处。

(四)强化体系保障。进一步建立以控制未遂为核心的指标体系、以风险预控管理为前提的重大危险源管控方案,切实做到岗位、系统危险源辨识到位、管控到位,确保本安体系全面落地。

(五)强化基础保障。进一步抓好区队班组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动态达标。

(六)强化投入保障。坚持超前投入,将投入的关口前移到提升人的思想观念上,前移到作业生活环境的改善上,前移到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化上。

(七)强化系统保障。进一步加大系统完善优化,不仅要保证各大系统合理有效,更要保证其安全可靠。

(八)强化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大安全培训力度,夯实员工素质基础,实现全员持证上岗;注重人才培养,并用事业、待遇、感情留住人才。

(九)强化科技保障。建立健全以总工程师为首,各职能科室具体负责的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坚持走产学研相 结合发展之路,加快研究解决煤层群开采采空区火灾防治等重大技术难题攻关研究。

(十)强化监督保障。建立矿、机关、区队、班组的四级检查体系,实行分区域分片管理的步行检查制度,做到“安全管理零死角”,实现由“排查治理隐患”向“隐患分析问责”根本转变,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隐患产生。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煤矿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更好的安全生产成绩来回报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不辜负广大职工的期盼与重托,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零伤害”而努力奋斗。

6.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经验材料 篇六

加强领导 创新实践

全面开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xx市位于(基本情况,略)近年来,我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完善机制,强化监管手段,狠抓了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有效地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连续多年我市非煤矿山企业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多次受到了省、鸡西市安监部门的表彰奖励。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我市非煤矿山企业,分布在7镇4乡,点多、线长、面广,规模小、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管理工作非常薄弱。企业受生产周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效益普遍不佳。特别是一些亏损企业处于间歇性生产状态,为我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对此,我局要求各乡镇、各单位高度重视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和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机制,并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预警机制和强化责任监管工作,充实到安全生产监管中来,纳入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每年我们都召开全市非煤矿山安全工作会议,逐级签定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责任状,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基层各单位,形成了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为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我局还制定了季度初查、半年考评、年终总评等制度,牵头组织开展专项督查活动。我们还要求各乡镇、各部门成立安监办,对安全生产所需经费,给予重点倾斜。采取干部兼职加补助、财政补贴和列支的办法,解决了安全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确保了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二、狠抓教育培训,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为增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安全生产技能,我们狠抓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健全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考试等各项制度,做到了不培训不上岗。针对各非煤矿山企业分布面广,集中培训困难的实际,我们采取了巡回授课的方式,深入矿山企业送知识、送技能。企业没有大的学习场所,我们就在宿舍、食堂、作业现场等地进行现场授课;没有专业的教课书,就结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运用通俗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方式对企业职工进行教育。为提高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我们经常组织他们参加省、鸡西市组织的安全培训。2008年培训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83人,培训率达100%。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持证率达到100%。每年我们还利用全市非煤矿山工作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并结合我市企业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易于操作的安全管理规程,装订成册,发给每个非煤矿山企业,让他们在实践中完善提高。通过狠抓了我市非煤矿山企业安全培训,使我市的非煤矿山企业整体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三、推行标准化建设,化解企业安全风险

推广先进技术,实施安全标准化生产,是化解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突出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防范,严格安全准入,大力安全标准化建设,让企业按标准化规程组织生产,有效遏制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为提高非煤矿山企业对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认识,我们在永发采石场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现场会,通过观摩企业生产,听取企业主经验介绍,认真组织学习了《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管理暂行规定》,现场会上,我们还要求采石场全部推行中深孔爆破技术,小采石场淘汰落后的和不安全的开采方式,推广机械化开采,严禁企业使用“扩壶爆破”和“掏底崩落”技术。为推广中深孔爆破技术,我们选派3名非煤矿山企业负责人参加全省非煤矿山阿城现场会,认真学习掌握了中深孔爆破技术,降低爆破作业风险,规范非煤矿山爆破管理,规避了安全风险,提高了安全生产防控效能,使中深孔爆破技术在我市得到迅速推广,目前已有5户企业购置了简易潜孔钻机,实行先进的中深孔爆破技术。通过抓标准化建设,我市非煤矿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热情空前高涨,有效规避和化解了非煤矿山安全风险。全市有70%的非煤矿山企业达到标准化申报条件。目前已向省安监局申报了2户标准化达标企业。

四、加强协作配合,深化安全生产整治

强化安全监管执法,是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在狠抓宣传教育的同时,我们针对不同时期非煤矿山生产特点,加大了联合执法、现场监察、行政处罚力度,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生产秩序。2008年,共深入非煤矿山企业160多次,下达整改意见书70余份,整改意见260余条,对2户证照不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下达了停产的强制措施决定,对6户违章作业的非煤矿山企业进行了相应的经济处罚。为强化对非煤矿山企业的监管,我们根据地理位置、开采方式、作业人员、现场条件、危险程度等情况,对全市非煤矿山企业进行等级划分,通过监管等级的划分,确定监管频率、监管方式,合理配备监管力量,对经过分级确定的非煤矿山实行月监察、周监察、日监察制度,制定统一的监察计划,形成详实的监察纪录,做到了安全隐患整改闭合,增强了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扫除了工作“盲点”和“空白点”,保障了企业安全生产。为加强联合执法,我们协调工商、国土、公安等部门共同制定了工作方案,互通信息,互相配合。对没有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工商不给年检,国土部门不发放采矿许可证,公安部门不予发放爆破器材,有效地制约了一些非法矿山进入市场,保证了矿山企业的正规化、规范化生产。

五、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安全长效管理

制度建设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为推进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我们建立了依靠制度规范行为的工作机制,使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在认真调研,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内业手册》,规范了不同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作业规程,自检,自查表等一系列标准,添补了大部分矿山企业无内业的空白。为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我们制定下发了《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考评工作实施方案》、《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档案管理制度》、《非煤矿山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等文件和制度,促使矿山企业都能够按照规定组织生产。去年以来,我们先后为企业建立安全生产档案70余份,完善制度280多个,规范了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从源头上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7.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篇七

1.1 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

就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而言, 其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过程, 我们通过运用各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来实现整个煤矿的安全生产。由于煤矿的生产技术是支持整个煤矿生产工程的基础, 技术管理保证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安全, 保证生产正常、有序开展, 故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技术管理贯穿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的过程, 那么技术管理在矿井开拓和开采设计这方面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而言, 主要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择等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安排实施, 而设计又与煤矿地质勘测密不可分, 地质勘测的精确、全面与否, 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与否, 所以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技术管理是消除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企业如何做到安全生产, 科学合理的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其有效的技术管理也是消除煤矿生产中事故隐患的有力措施。在整个煤矿生产的过程中, 由于水害、火灾、瓦斯爆炸、煤尘事故、顶板事故等事故灾害一直威胁着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管理, 或者技术管理不够到位、管理力度不够大,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 对事故隐患的排除不够及时, 那么很可能由一些危害性质小的隐患发展成重大危害事故, 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和工作人员的伤亡。因此,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 是安全生产的前提, 也是消除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2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2.1 加强地质勘测管理

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那么生产之前的地质勘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测量是指利用地质勘测设备, 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勘测, 通过勘测的方法完成目标区域地质数据的统计, 绘制出相关数据反映的平面图。地质测量不仅是地质学的系统分支, 也是煤矿施工进行前的必要步骤, 更是是矿床勘探的基本技术之一, 其目的是运用勘测设备对矿区的规律进行测量分析, 其规律主要表现在位置、矿产量及矿产前景, 是节省人力、物力的重要技术之一。而从煤矿工作的角度看, 煤矿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危险性的工作, 因此这个行业对于相关安全的要求也很高, 要保证煤矿工作的安全, 应进行严密的地质测量工作。

因此, 要加强地质勘测的管理, 我们可以利用GIS系统来对煤矿事故进行遥感预测, 运用这个系统是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 也是事故发生时人员避难的良好措施。运用GIS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一是GIS具有图形处理的功能, 在其功能中, 会将所施工区域的立体地图如实反映出来, 给工作者展示出一个视觉可见的矿井结构, 系统会通过图中物质的属性和空间系数有效分析, 为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决策数据。二是系统的数据库, 强大的数据库包含有:地质灾害的预测、处理方法的数据库、法律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各自救援数据库等等。这些颇为全面而又强大的数据库的建立, 能为预测以及救援措施提供有效的帮助。三是拥有远程预测功能, 它可避免数据库中数据僵化, 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析, 通过远程功能, 我们也可以咨询相关的地质专家, 通过他们的分析而使预测信息共享, 对进一步完善GIS系统有所裨益。四是系统的动态预测功能, 动态预测是指模拟矿井动态过程所产生的后果预测, 例如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的分析, 在地质活动的动态基础上, 通过模拟出相关的技术环节, 实行动态模拟计算, 从分析数据上有效得出预防地质灾害的措施。五是系统的数据连接功能, 通过Visual Basic6.0调用Super Map Objects5.0开发平台提供的组件, 运用Super Mapobjects对象和其他VB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完成将GIS与井下重大危险源及应急救援数据库连接;实现了井下重大危险源分布在地图上的显示功能, 并能动态模拟各区域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影响范围及灾害处理措施, 引导人员及时逃生, 同时指导救援人员及时展开救援工作, 这为减少和预防煤矿灾害事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并能进行有效的救援。

2.2 实现“一通三防”技术管理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指, 构建完善的通风系统, 防治瓦斯、防治煤尘以及防灭火工作, 要做好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 首先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体系不仅要健全, 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应该尽可能地完善, 在安全生产技术的管理过程中, 要重点抓好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和隐患处理关。在通风技术的管理中, 通风系统的建立应该由专家评定, 要将通风设施进行合理利用, 做到合理供风、配风, 并且要对生产加强相关方面教育, 从基层人员做好通风系统的爱护和维护, 保证矿井的整个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在防治瓦斯爆炸的技术管理中, 不仅在地质勘测时要多运用信息技术来检测可能出现瓦斯爆炸的区域, 同时也要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检测, 从最大力度上保证人员的安全。对于防灭火的技术管理, 应该加强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安全意识的培训可以引用相关火灾案例、可以培训火灾事故相关的法律制度、运用事实和法律的结合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同时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警惕性, 让火灾的发生机率得到有效扼制。再者应对火灾应急演练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要涉及火灾发生时人员逃生路径的选择、逃生中应对各种突发性的因素、以及逃生唯一出口被封时如何快速进入避难室等。

在通风技术管理中, 要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 优化是为了提高井内工作人员的空气呼吸质量, 也是为了预防矿井内事故发生扩大的重要性措施, 其优化的原则应遵从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在每个矿井的操作中, 应对每个矿井的通风系统建立独立、健全的系统配置, 在通风系统的进风井口位置的选择上, 应选择在粉尘、毒害或高温气体分布较小的位置, 在进风和回风井和诸多联络巷中要砌立起永久性挡风墙, 并且针对各个采区的不同, 要在各个采区建立起回风道, 回风道应在每个采区都有单独、完整的设立。在矿井的通风机运用上要合理, 在原有的抽出式通风中可以运用多种手段来对其进行优化, 也可以通过购置最新的通风机产品来达到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作用。

加强防灭火工作就是要加强火灾的应急预防性措施, 首先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 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通过系统软件分析和人为分析结合的方式来执行, 运用GIS系统对地质情况危险源动态预测、瓦斯灾害预测、热害预测等动态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这些比较全面的测量分析, 可以及时发现导致火灾发生的各种因素, 并且能够针对于此制定出有效、合理的应急预案。再者, 应加强应急演练的工作, 如对人员的灭火器的操作进行培训, 培训灭火器的使用要领, 对于不同灭火器的性能和适应火种的情况加以强化培训等。另外, 应对火灾发生进行模拟演练, 演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协调、指挥能力, 使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有组织地在现场迅速撤离, 而对于各种突发性情况模拟要考虑充分, 通过演示详细全面的突发情况, 加强人员的应变能力, 使得最大程度上在火灾发生时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融入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新的、有效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虽然仍处于研发阶段, 但是, 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在原有的煤矿生产技术中做调整, 比如改进采煤工艺、运用新的设备、新的材料, 通过这些方面的考虑来努力改善井下工作环境。在部分企业中, 由于采煤技术和设备都较为落后, 因此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也无从谈起, 其事故的发生率很高, 在20世纪末, 我国就对这些技术和设备落后的煤矿企业做出了大力整顿, 但是, 目前仍有这些企业的存在。所以, 要融入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 就应该通过政府干预, 加大对技术和设备落后的煤矿企业的整顿, 通过采取强制性措施让企业运用更新、更合理安全的采煤设备和技术, 保证整个煤矿生产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瞿芳彬.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23:250.

[2]刘光智.浅议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J].科技与企业, 2012, 24:63.

8.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篇八

关键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煤矿开发;安全事故

中图分类号:T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3-0056-02

1 概述

随着煤矿开发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矿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这给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上的人为因素。而从根源上看来,这是由于工程队在煤矿开发与生产过程中忽视技术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导致的。虽然煤矿开发与建设事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机会,但是煤矿建设中的安全生产与技术管理问题是更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矿难事故的频繁发生。

2 当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1 建设投入资金不足,机电设备日渐老化

从现实情况看来,伤亡事故(矿难)频繁发生的一大原因就是相关煤矿业主在煤矿开采和建设过程中投入的资金过少,导致工程队不能及时更新和应用现代化的机电设备。诚如我们所知,机电系统的及时更新和升级在整个煤矿安全生产事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设备的老化,无疑会导致机电设备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出现,而机电设备负荷过重更是直接影响着煤矿开采的效率、质量与安全,再加上当前工程队的机电技术测试模式没有调整,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很难发现存在已久的安全隐患。

2.2 专职技术人员缺乏,作业随意性大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煤矿开采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专职技术人员缺乏的现象。一方面,煤矿安全生产和技术管理的专业人员较少,难以吸纳人才;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煤矿业主忽视专职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为了减少工程开发建设而有意为之。总地说来,这直接导致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缺乏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监控和辅助,导致工程队作业随意性大。在机电设备操作上的不规范,在安全危机发生过程中专业技术指导的缺乏,往往会加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可能性和带来的

损失。

2.3 缺乏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机电设备维护措施不到位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当前的煤矿生产中,往往缺乏专业的机电设备管理人才的参与,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相关煤矿业主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意识的缺乏。具体来说,不少工程队都将事故防范工作放在火灾、水灾、爆炸等重大事故当中,而忽视了机电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在机电设备的采购、验收、维修等一系列环节,相关工程队都没有很好地监控和检查,不少投入生产的机电设备并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也有不少机电设备处于报废阶段却仍然高速运转。更重要的是,为了加快生产速度,工程队日常并没有停下开发工作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养;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在长期遭受高温、粉尘、腐蚀性气体等恶劣外在环境的损害时,工程队也没有应用相关的检测设备对机电设备的指标、性能等参数进行必要的检测。

3 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应用的具体战略和措施

正如上文所述,当前煤矿开采的机电技术管理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生产质量和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与规划来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3.1 加大资金建设投入,加强机电设备维修工作

一方面,煤矿业主要充分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生产意识,重视安全事故的规避和防范工作,在机电设备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具体说来,在制定相应的资金预算和生产规划时,要为机电设备的购置和维护保养预留足够的资金和资源,从而更好地保障机电设备的质量和提高机电设备的运转效率。另一方面,在煤矿生产建设实际中,相关工程队要加强机电设备应用和维修的质量。具体来说,在机电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工程队要严格按照设备的检测周期对机电设备开展定期维修和保养工作,及时排查和检测出设备的负荷情况和安全隐患,以最大可能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2 健全机电设备安全制度建设,完善安全事故责任人制度

在机电设备管理过程中,相关工程队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严抓机电设备的标准化生产工作。具体来说,领导小组要明确安排和分配设备管理的基础任务,建立、保管设备的相关档案,编制、审查机电设备的购置、更新、维修与配件计划,对机电设备购置到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向进行严格的监控,从而推动建立完善的机电设备综合管理体系,保证设备管理的公开化、规范化。此外,为了更好地完善制度建设,有关部门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事故责任人制度,将机电设备分区、分片管理,对相应区域的管理人实行事故责任人制度,与他们的绩效考核实现“捆绑”,进而更好地落实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质量。

3.3 引进专职技术人才,加强原有职工的技能培训

不可否认,当前的煤矿开发和建设事业普遍缺乏专职技术人员。因此,煤矿业主首先要注重引进专职技术人才,并加大对现有职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具体来说,工程队要注重聘请有经验的机电技术人才参与到生产实践当中,并让这些有经验、有技术基础的人才对原有职工进行机电技术培训,通过现场操作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让缺乏经验的职工更好地了解机电设备的操作与运转原理。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上,有关部门还要注重完善考核监控机制,将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成效与他们的工作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以更好地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成效。

3.4 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完善监督监控体系

除了前期的资金、制度、人才的准备和规划外,机电技术的现场管理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完善相关的监督和监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来说,从设备在施工现场的安装、运行到检修,工程队都要严抓安全质量。在安装过程中,工程队要提前制定完整的设备安装作业规划,设备管理员要严格验收和检测每一道安装工序;在运行过程中,工程队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将设备的在线和离线点检工作纳入到数据库分析轨道上,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的设备故障问题;在检修过程中,工程队要制定完备的停产检修计划,在检修完成时,进行严密、规范的试运行工作。从安装到检修,每一个过程都做到精细化、规范化。

4 结语

总的来说,在充分认识当前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机电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在资金、制度层面加大投资和建设,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们不可忽略的一点;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仍需不断提出新的策略、新的措施,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事业的新发展、新飞跃。

参考文献

[1] 林华.关于机电设备安全监控的路径思考[J].财政监督,2010,(11).

[2] 李芳.我国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科技,2011,(8).

[3] 李孟,吴富如.浅谈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8).

[4] 张福力,李磊.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合理应用[J].商品与质量,2009,(12).

上一篇:优秀写人作文:我的奶奶下一篇:党委书记个人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