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

2024-08-14

浅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通用12篇)

1.浅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 篇一

化学实验室常见无机废液净化处理方法研究

目前化学实验中产生的.废液,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下水道的现象较为普遍,对水质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首先将无机废液分成3类,一类含酸、碱废液;二类含有害重金属废液;三类含有害的阴离子废液.然后研究了这3类废液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对废液和处理后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作 者:张吉才 李晓辉 张澜萃 穆彪 ZHANG Ji-cai LI Xiao-hui ZHANG Lan-cui MU Biao 作者单位:张吉才,李晓辉,张澜萃,ZHANG Ji-cai,LI Xiao-hui,ZHANG Lan-cui(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穆彪,MU Biao(鲅鱼圈出入境检疫局,辽宁,营口,115007)

刊 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8(4)分类号:X781关键词:化学实验室 无机废液 环境保护 废液处理方法

2.浅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 篇二

无机化学实验是药学类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触到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搞好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严谨、科学和独立的实验能力,也为他们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1]

我们对几年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学生做过简单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实验课中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同期入学的新生基本实验状况相差很大。中学里真正完全独立做实验的学生还很少。对2007级新生调查结果显示,只有近33%的同学在高中亲自动手完成全部实验;做过二分之一实验的占39%;只做过三、四个实验的约占25%;还有近3%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完成过一个完整的实验,只是看演示实验或实验录像。二是学生基础实验知识层次差别大。部分同学对在中学里本该用过的实验仪器却不知其名,也不知其用途。如有大部分同学移液管与滴定管不分、酸式滴定管与碱式滴定管不分、锥形瓶与吸滤瓶不分;中学里本该熟悉掌握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不明确,如不能够明确结晶原理,不清楚溶液降温后,那一种物质先结晶析出,那一种物质留在母液里,等等。三是动手操作时不规范、不标准。如有些同学还不会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不会正确地从液体试剂瓶里向量筒里转移试剂。四是初期许多同学有心理障碍而害怕做实验,实验过程畏首畏尾。如怕做错实验不能得到正确结论,怕将试剂沾在手上造成伤害,怕试剂有毒等,因此常常依赖别人来完成实验。五是很多学生做实验非常“机械化”,表现为边看书边做实验。做不到手脑连贯性、系统性地完成一个实验,做不到观察实验和发现问题相结合,更难提出新的设想。

要解决上述问题,运用恰当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因材施教原则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措施。也是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无机化学实验课分层次教学具体实施

1.教学对象分层次。

根据入学后进行的基础实验调查结果、学生实验基础自我评价和第一次实验课的课堂检测结果,将每个班级学生划分为A、B两个层次。[2]A层次学生常常是中学里亲自完成绝大部分学生实验,且基础实验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对化学实验具有浓厚兴趣,而且独立动手能力强,对实验目的、内容、过程和实验技能操作要点认识比较完整。B层次学生常常是中学里很少亲自动手实验,基础实验能力较弱的同学。他们往往对实验目的、内容、过程和实验技能操作要点认识不完整,对某些常见仪器不能明确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实验过程也表现出畏首畏尾,或者对实验课缺乏兴趣。

2.教学目标分层次。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对实验技能掌握的基础和学生对实验的认知能力,合理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教学目标。具体做法是A层次绝大多数学生必须严格完成实验目的全部要求。包括对实验目的明确,对实验原理掌握,对实验过程思路清晰、手脑协调,实验过程及仪器使用的技能要点准确把握,实验过程遇到问题能够冷静处理并善于分析问题原因,实验结束后能够给出明确结论。B层次学生在努力完成实验过程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要求,实验结果偏差可能大些,但也让其通过,目的是不打消实验积极性。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要求不降低。实验过程遇到问题不能正确找出原因的,教师引导其找出答案。实验过程不思考,教师设置一些问题培养其在实验过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分层次。

对各层次学生,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实验内容一致,全部要求完成。但是将整个学期分为两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我们对不同层次学生在内容设置和要求上有所区分。前半学期阶段,我们对A层次学生严格要求其对实验目的、原理、技能要点、操作步骤全面掌握,并且必须课前估计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而对B层次学生须达到对实验目的、原理、技能要点、内容步骤明确、熟练即可。后半学期阶段,对A层次学生要求在原来基础上,能够提出实验新设想。而对B层次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必须课前估计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4.具体方法分层次。

由于现在学生多,每次上课自然班级学生至少40名,一个教师指导这些人,往往力不从心,有时在一个时间里会同时拥上很多同学问教师不同问题,很难在短时间里一一做答。所以实验课中将A层次和B层次学生以ABAB的形式安排实验座位,以便让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方便地帮助实验能力弱的同学;有时会指派3-5名实验操作能力很强的同学巡视帮助教师指导操作技能问题。这种指派常常是在前一次实验结束时就通知他们做好准备,所以被指派同学通常都能准备很充分,对实验预习很到位。课堂上当我指派他们负责给同学做指导时,他们隐隐表现出一种当教师的荣誉感;课堂探讨时,提出问题有针对性。对于答案不明确,有创想性的问题常提问对实验兴趣浓厚的学生来发表见解;对于答案明确的问题常提问对实验兴趣不浓厚的学生。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实验课堂上给学生表达的空间,逐步增强起对实验课的兴致和对实验的主动思考。

5.实验考核分层次。

以前实验课中我们分预习、回答问题、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几个方面来考核。分层次教学法中,我们对A层次学生严格要求上述各个环节基础上,还要求其进行预习设计并写出小型设计报告;对制备实验的实验报告总结处理时,要求形成小型论文形式。其中个别A层次实验能力稍弱的同学在实验课初期可适当降低要求,到后期必须达到标准。而对B层次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达到预习、回答问题、操作技能表现和实验报告几个环节标准要求就很难,所以考核时可视情况适当降低某些环节的标准。如药用NaCl的制备和(NH4)2SO4·FeSO4·6H2O的制备实验中,对A层次学生所获得的产品性状、颜色和产率要求都很高。对B层次学生只要他们是自己独立完成实验,可能产品性状、颜色不佳和产率很低,也让他们通过,目的是不影响他们做实验的热情。

三、无机化学实验课分层次教学效果

1.学生实验热情提高。

表现在自觉预习实验,课余时间广泛查找实验相关资料;提出问题次数与问题质量逐渐提高;实验课上、下与教师探讨问题积极了,而且所探讨的问题范围广泛,包括实验内容在专业中和在生活中的意义、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实验手段及仪器的改进等等。

2.自觉动手能力提高。

前期不愿动手、不敢动手的同学逐渐都打消了怕做错实验不能得到正确结论、怕将试剂沾在手上造成伤害、怕试剂有气味有毒的困扰心理,愿意动手、敢动手做实验且精益求精。几次实验课过来,同学们的实验操作技能都大幅提高。

3.实验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探讨的意识提高。

初期表现出的实验课中机械做实验,遇到问题不思考,不请教的态度大大改变。到后期同学们遇到问题常互相探讨即得出正确结论。

4.实验过程中严谨的、科学的实验态度得到增强。

尤其表现在同学们对实验仪器洗涤质量提高,对药品用量、试剂正确取用,仪器安装和操作等都力求准确、精确。初期马马虎虎的状态大有改善。

5.实验过程手脑连贯性、系统性增强。

如在药用NaCl的制备和(NH4)2SO4 FeSO4 6H2O的制备实验中,许多学生不再边看书边做实验,而是把问题和步骤都放在脑子里支配自己动手完成整个实验。

四、无机化学实验课分层次教学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药学院本科生数目多,平均每个班级至少40人,实施该法常常超过实验计划学时。

2.实验室面积和规模有限,许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意犹未尽的实验兴致在课下很难得到延伸。

3.三表学生绝大多数符合B层次特点,少数符合A层次特点的学生由于受班级整体影响,进步程度不如二表A层次学生。我们试图将这些学生调到二表学生班级里。但由于其它课程上课时间不一致,所以调整很难。

摘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根据大一学生实验基础状况,对无机化学实验课进行改革,因材施教理念下的分层次教学方法是实验课改革过程中的有意义的尝试。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参考文献

[1]赵燕,杨兴斌,李晓晔,等.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7(5):532-533.

3.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问题;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H191

化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化学教育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获得更直观的感性知识,更好的理解把握化学中的化学现象和知识点,促进学生在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基本素质,但这是一种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各方面需求。因此,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十分迫切的。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化学实验课程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导致很多学生在大学的无机化学实验课上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实验做的也是漏洞百出,化学实验方面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到位。如果不及时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调整,将会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学习甚至对走进社会后工作方面也有影响。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一、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阶段的教学中,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基础的实验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无化学课程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问题。一些学校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教学器材出现一器多用或者重复使用。因为无机化学实验器材大多都是易碎的器材,损坏的器材不能及时得到修复或者补充。教师在教学中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依照教科书的步骤“依样画葫芦”,一边看一边做,不会自己思考实验的原理和现象,有问题就向教师求助,不自己积极主动进行分析验证,重视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报告超过实验的过程。实验内容的繁杂导致了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的消极态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学生的实验技能得不到良好的锻炼,课程不合理的考核模式也是导致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目前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依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比较注重实验的基本操作和验证,根据教材的过程证明已知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必要的。化学实验中,基础实验和基础操作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加强对基础的训练,规范学生的操作,有利于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实验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无法展开无机化学实验的后续课程的。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当的减少基础性的实验,增加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实验是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也应该注重实用性,过多的基础实验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融入到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实验的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科研成果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有利于带动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实验技能竞赛也有利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无机化学实验的技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竞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酸碱实验的课程中,在简单的酸滴碱和碱滴酸实验中加入有实用性的化学实验,买来市售的白醋让学生通过对其中醋酸含量的分析判断白醋的真伪。

(二)建设无机化学实验开放平台,改革考试模式

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校可以抽出一间实验室作为学生化学实验的开放平台,邀请经验丰富的实验老师管理实验室,并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规章制度,鼓励有兴趣和想法的学生提出申请,学校批准后可以在开放的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目前,无机化学实验课的考试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在学生的总成绩中远远大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但是平时成绩考核的主观性很强,这就导致无法对学生进行客观的成绩评定,是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原理和过程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合理的实验考试模式是十分必要且十分迫切的。可以在学生的成绩考核中增加一个面试的部分,并降低平时成绩在学生的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对平时成绩进行量化考核,加强学生平时成绩的客观性。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考试改革,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学方式也在逐渐的进行改革。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因此,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欧阳玉祝,陈小东,彭晓春等.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 27(2):64-67.

[2]宋继梅,杨捷,吴振玉,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 1) : 106 -108.

[3]吴新民,荣华,龚良发. 基础化学实验的开放平台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 2) : 126 -128.

4.无机化学教学的概念教学 篇四

[关键词] 化学;概念;形成;同化

所谓概念,就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把同类事物的本质共性集中起来,加以概括形成的,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对基础概念的掌握,在对概念的掌握过程中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学会将所接触到的看似孤立的信息协调起来,进一步加工处理。

从而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1 概念讲授的方式

对于概念的讲授可以分为两类: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

1.1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告知学生,把概念的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授“依数性”这一概念时,直接告诉学生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某些性质取决于其中所含溶质粒子的浓度而与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这样的性质就是依数性。

这些性质包括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以及渗透压增大。

也就是说当溶质粒子的浓度增加时,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渗透压会增大。

接下来我们就会通过纯溶剂和溶液的温度与蒸汽压关系的曲线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那么在介绍依数性这一概念时,我们就是用直接灌输的方法来解释这一概念的,不需要学生去归纳总结,只需要他们认真的听、认真的记。

这种概念的讲授方式就是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直接能够抓到重点,知道应该掌握什么,从而去重点记忆。

但概念同化也有它的缺点,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去接受,没有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课堂不是很活跃,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性不是很好。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1.2概念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一定的素材和感知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使学生在形成概念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分类、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通过讨论、争论等多种形式,得出概念。

例如在确定酸碱质子理论时可以给出一些实例,像大家都知道的HCl、H2SO4、HCO3-、不太了解的NH4+、Al(H2O)63+。

其中HCl、H2SO4是分子,HCO3-是阴离子,而NH4+、Al(H2O)63+则是阳离子。

它们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HCl→H++Cl-H2SO4→H++HSO4-HCO3-→H++CO32-NH4+H++NH3Al(H2O)63+H++[Al(OH)(H2O)5]2+

通过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都能够给出氢质子。

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酸是能够产生氢离子的物质,无论它是分子、阴离子、阳离子。

这就是概念形成,在概念形成的过程当中,教师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经历辨别、假设、验证假设、归纳这些过程之后得出概念。

这样的概念学习不是直接灌输进学生的头脑,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经过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自己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归纳而得出的,所以在头脑中记忆深刻。

相比之下,概念形成要比概念同化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提倡在教学当中更多的采用概念形成。

2 概念形成的思维方法

2.1分析和综合

分析综合是一切思维所固有的特征,它是对立的统一体。

我们用分析解剖的方法研究事物现象的原因、本质属性,然后用综合的方法得到研究的结论。

2.2归纳和演绎

像分析与综合一样,归纳和演绎也是彼此相互联系的。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到整体现象的方法,这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

演绎为由一般到个别的一种认识运动,是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运动。

2.3比较和分类

利用比较可以明确所研究的对象相同点和相异点。

分类可以将同一组、同一类物质或现象统一起来。

分类这一方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对现象和物质的认识,研究的对象不是各个孤立的物质,而是几种类型的同一属性的、相似的物质。

2.4判断和推理

由判断的体系就能推导出推理,推理是由判断得出结论的逻辑过程。

推理在认识上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切正确推理的推论就能给出新的知识,它是科学预见的特殊形式。

3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中,学生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建立化学概念必然要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教师的任务是讲解、启发、引导,调动学生思维活动,让他们对所讲的事物或对所观察的.化学现象进行逻辑分析:认清客体中的相同点与相异点、本质与非本质的、主要与次要的,认清原因与结果,运用上述的个别思维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形成概念。

形成概念的材料应真实、可靠,还应具有典型性、可探究性的特点。

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得。

教师要挑选最好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

有了合适的感性材料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归纳、概括。

概括为概念教学中画龙点睛的环节,概括不仅要全面把握事物的整体形象,又要能点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的极好机会,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来完成。

化学当中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有着特定的联系,而且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学生的化学概念也是逐渐发展的。

在概念形成之后,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之间的联系,把看似孤立的、毫无联系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联系的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为学生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当中奠定基础。

4启示

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无机化学是专业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续学科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好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对培养一个合格的药学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基础概念的讲授不是一个简单、孤立的问题,它需要各方而的努力,需要现实条件的支持。

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入手,着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富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新青年,而基础知识的教学更具有重要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后继课程的学习,培养造就出合格的人才,如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探索。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决不能只满足于机械记忆,全面提高药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药学教学工作者一个永恒的主题。

今后,我们仍将不断地进行的探索,为21世纪高素质药学人才的涌现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蒋益花.医用化学概念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4:69-70.

[2]刘意.比较思维的培养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8:447.

5.浅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 篇五

(*为选讲内容)

时:34学时

学分:1.5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类各专业

大纲执笔人:翟慕衡

大纲审定人:盛恩宏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生命科学类各专业的第一门化学类课程,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时也是为学习其它化学和生命类课程打下基础和储备知识。无机化学部分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包括了无机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学两部分内容。化学原理主要包含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解离平衡、原子和分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配位化合物等内容;元素化学部分主要介绍无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应用等内容。课堂讲授上以化学原理部分为主,元素化学部分以自学为主。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关系及分子结构和近代物质结构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及应用和配位化合物等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上述原理去理解有关无机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性质,并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自学能力上、利用参考文献书籍上得到训练和培养;

(4)做好与后继课程和中学化学的衔接问题,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和新理论、新实验技术打下必要的无机化学基础。3.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及方法和手段:

精选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突出现代化学理论,在保证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教师讲授课程的重要内容、摒弃“满堂灌”方法,教思维,教方法,采用灵活多种方式,并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辅助教学中。学生自学次要内容,配有练习题。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1.气体和溶液(建议学时数:2)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掌握混合气体分压定律。教学内容: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2)分散系、稀溶液的通性;

*(3)胶体溶液的制备、性质、结构、稳定性。

2.化学热力学初步(建议学时数:6)

教学要求:了解几个重要的热力学状态函数U、H、S、G及其变化△H、△S、△G的概念和意义、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基本内容;会运用盖斯定律求出△H、△Gø、△Sø的值;初步学会用△G及△Gø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含义;了解温度对△G的影响。

教学内容:

(1)几个基本概念:体系、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过程和途径、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2)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功和热、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3)热化学

几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焓和焓变,焓变与反应热关系,内能变化与反应热关系;

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标准生成焓,化学反应热的求算。

(4)热力学第二定律

化学反应自发性及其影响因素

熵的初步概念,混乱度与熵的关系,标准摩尔熵,熵变的计算

(5)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

吉布斯自由能,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吉布斯自由能变化的计算,反应自发性的判据,温度与△G的关系。

3.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度(建议学时数:4)

教学要求: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了解△Gø与Kø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熟悉有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了解化学反应速度及其表示和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概念,掌握浓度、速度、压力、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掌握速率方程和阿累尼乌斯公式的应用和计算,理解活化能概念和对应速度的影响。

教学内容:(1)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征和平衡定律,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标准平衡常数及有关计算 多重平衡规则

(2)化学平衡的移动

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压力对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及相关计算 勒夏特列原理。

(3)化学反应速度及表示方法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4)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概念、速度方程及其表达式和确定,速度常数及意义 反应级数及其实验测定

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时间的关系 *反应机理

(5)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阿累尼乌斯公式 活化能概念及碰撞理论

(2)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反应和原电池 电极电势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标准电极电势及其确定、标准电极电势表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和奈斯特方程及其应用 电极电势的应用

(3)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6.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建议学时数:5)

教学要求: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会看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了解四个量子数的含义和取值,能按核外电子排布原理,写出若干常见元素的电子构型,并掌握各类元素电子构型特征;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了解电离势、电负性等概念的意义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电子衍射实验,测不准原理,波粒二象性及对电子衍射图象的解释

(2)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及描述

薛定谔方程及其解、波函数(ψ)的概念 波函数和电子云的图形

四个量子数及意义、与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的关系

(3)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近似能级图 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和电子的排布

(4)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

元素的性质(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电负性)及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分子结构(建议学时数:6)

教学要求: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能用杂化轨道理论来解释一般的分子结构;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来预言一般主族元素的分子结构;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健参数的关系;定性了解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理论;初步了解离子极化的概念和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应用;了解金属键的形成;了解晶体的结构类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教学内容:(1)离子键

离子键的形成、本质、特点、影响因素

离子型化合物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和晶格能及玻恩—哈伯循环。

(2)共价键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教材: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版 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教学参考书目:

6.高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六

【关键词】高职 无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精髓,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相关课程的第一门实验课,不仅是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创造思维和学习热情的有效途径,也是后续实验课和未来工作的必备基础,对高职院校培养满足岗位需求的高级技术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目前,我校为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配备了充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让每位学生均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为后续实验课程和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

实验安全知识教学是化学实验课教学的首要任务。通过一些实验室发生的一些事故及其起因的视频,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安全关系到自己和同学的安危,使其对实验室安全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另外,制定并明确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例如进实验室前必须穿实验服,必要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手套,禁止随意将实验室药品带出实验室,每次离开实验室之前必须把自己的实验台清理干净,药品摆放整齐,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数据,不能随意编写和篡改,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指导老师签名后才能离开。

三、更新实验内容

(1)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高职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模拟生产实践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改进基本操作实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操作基本功。另外,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增加开放性实验或研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准备,并在实验过程进行指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于个别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专门的指导或课外辅导。

(2)注意联系理论课。在实验课程设置上,要与理论课保持一致,例如,在学习了缓冲溶液后,可以开展缓冲溶液的配制及pH值的测定实验,不仅让学生学会pH计的使用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对缓冲溶液pH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加深其对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及性质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3)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要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尽可能多设置一些微型实验、串联实验和污水分析及污染治理实验,少安排一些对环境有害的实验,用无毒或低毒化学试剂替代有毒化学试剂,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废液的分类回收处理和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灌输模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我们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更多地开设探究性、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探索,真正掌握已学的理论,并从实验中体会化学实验研究的乐趣。此外,我们根据生源类型及学生的基础进行综合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实验技能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使学生实验水平得到整体提高,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在考核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多元化考核方式,按平时成绩、半期操作考试、期末综合能力测试三大部分以2:3:5进行累加计算。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操作、实验报告等;半期操作考试和期末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核操作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以及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改革评价体系,让学生将学习重点由理论学习转移到实践学习上来,提高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姚健.化学实验设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46-48.

[2]朱双云.高职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的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12(3):226-227.

作者简介:

刘云霞,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物理化学博士。

基金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科研项目(GZY201202-ZK)。

(作者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7.浅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 篇七

1 无机元素教学现状和研究意义

无机元素教学历来是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难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却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元素化学涉及的内容庞杂,资料琐碎,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繁多,因此记忆起来非常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枯燥乏味,杂乱无章而无规可循。

( 2) 无机化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授的是理论基础,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元素部分的学习打基础。但教学中这两部分的学习常常发生脱节,讲理论时,还没有涉及到元素部分,而讲到元素部分时,与前面的理论又联系不紧密,因此不能引起学生对于元素部分学习的兴趣。

( 3) 在元素部分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式的顺序讲授,讲授时往往侧重于物质的存在、制备、性质和用途,而对于决定物质性质、制备方法、存在状态的原因则较少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如何学习无机化学的元素部分,怎样才能提高元素化学课程的学习效果? 很多无机化学老师进行了教学改革[1].

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克服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把生动逼真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集于一体,将学生带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相结合,是当前化学学科改革中的重要课题[2,3].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接受知识,每个教学过程完成后,都要对授课的效果进行总结,收集学生的感受和评价,鼓励引导学生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不仅包括课件的版面设计,动画的清晰度,字体的大小和颜色,还包括哪些内容要放慢速度讲,哪些是学生感兴趣想提出自己想法的,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和更新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法是否易于接受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发邮件、QQ、微信等方式反馈过来,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总结,采纳好的建议,改善多媒体课件,重新组织教学,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教和学的紧密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的声、像、图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4].

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省下部分板书的时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可以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但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如何能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索提高无机元素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个急待解决和十分关注的问题。

2 元素教学方法改革和探讨

无机化学课程中元素各论部分所占比例较大,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再加学时又比较紧张,分配的学时数较少。教师既要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内容,还要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对教学的极大考验。虽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省下部分板书的时间,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信息,可以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但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如何能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索提高无机元素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一个急待解决和十分关注的问题。结合十几年来无机化学教学的经验,根据无机元素化学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对《无机化学》元素部分的教学做出了一些有益研究与探索。

在这里,总结并提出了“设问”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并且结合实践应用,把教学培养目标设计成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看书和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提问所设计的系列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将学生的课下的解决问题与教师的课上教学指导相结合,让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无机元素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8.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篇八

摘要:本文基于无机化学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程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其学习兴趣入手,着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使之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这门课程能够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应用人才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考核方式;能力培养

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生物、环境、制药、冶金、轻化工等诸多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与技能的核心课程…。作为工科化学相关专业的第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掌握j。因此,如何搞好无机化学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教与学变得轻松有趣,是值得每位无机化学教师深思的问题。我们针对目前高校的无机化学教学现状,从素质培养、提高能力等方面,结合教学实践,对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让其尽快适应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无机化学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考人大学的大一新生,处在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型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还不完全适应,特别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上的不适应,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大学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绝大多数大一新生非常不适应,学习起来倍感吃力,甚至觉得迷茫。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容易自暴自弃,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要及时向学生讲解大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转变学习观念,尽快适应大学化学的学习。另外,由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老师在教学中既要讲出知识点的深度,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讲解知识点。

二、培养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无机化学发展到现阶段,其研究内容已经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范畴。近5O年发展起来的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固体无机化学等已经使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等相互交叉、渗透。无机化学内容庞杂,学生面对知识量大、练习少的学习模式,往往心理准备不足,容易产生焦躁、苦闷的情绪。因此,在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除把握教材内容外,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化学史料以及交叉学科的新进展新突破,使学生对该课程保持新鲜与好奇,使得他们对化学保持浓厚的兴趣,以不断探索的精神来学习这门基础课程。例如,在介绍原子结构的时候,可通过播放一些影视文件,如Dalton原子学说、电子发现过程等来对原子结构理论发展进行回顾,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形象生动。再比如,在讲授碳同素异形体时,可讲述一些碳纳米管的的应用前景,如储氢容器的制备、特殊性能复合材料的制备等,这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进1.教学内容的改进。正如前面所说,目前无机化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能清楚完整地展现知识点,但由于课时少,内容多,导致教学还是采取中学阶段“填鸭式”‘的讲解。讲课速度快,信息量大,这对大~新生来说往往很难接受,以致出现“教师忙于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尴尬局面。因此,授课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专业,根据学生后续课程的需要,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例如,为产品质量工程专业授课时,应重点讲述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和元素化学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应结合中学化学内容和教学特点,选取与中学化学及后续课程衔接的部分来进行讲解。对于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如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基础),应考虑知识掌握的深浅度,适当降低教学要求。

元素部分,中学化学已经对卤素、氧、硫、氮、磷、铁等重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学习,讲授时要避免重复,抓住教学重点,简化内容,以点带面,选取有代表性的元素及化合物进行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阐述。

2.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教学,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值得反复探索的课题。我们课程团队的一些经验方法是:(1)讲授新内容前预见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在课下带着问题进行预习,促使他们课后积极思考,查阅资料。这样,课堂上他们就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2)师生同讲。有的教学内容理论深度不高,可以提前让学生学会主动查资料准备讲稿,鼓励优秀学生用P形式,作5~l0分钟的讲述。这样.授课方式从原来只由教师讲授转为师生同讲,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自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VI头表达以及展现自我的能力。(3)以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每章内容学完后通过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来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同时锻炼他们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改进。目前各大高校普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于大班授课,多媒体可以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借助扩音设备听见教师的声音,借助投影设备看见教师的板书,这些优点都是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j。但有的老师直接将书上的文字扫描下来,然后播放,这样的PPT比较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有的老师却过分追求生动活泼,课件制作得花里胡哨,这样的课件容易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往往也不好。

教学课件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首先文字一定要精练。每张幻灯片上放置的文字不要太多,因为文字越多,口头讲述的内容越少,这样学生会认为老师不是在讲课而是在念PPT。其次,PPT中内容出现的顺序及方式要合理。教师要按照自己的讲课思路将相应文字或公式逐个展开,另外还要注意展开的方式和速度,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影响教学效果。第三,突出知识点。

教师可采取把重要知识点的文字变成醒目的颜色,或加大字号,或加上下划线,或者同时板书在黑板上等方法来突显其重要性,加强学生对这些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最后,教师不能过度依赖PPT。对某些化学知识如化学平衡等进行讲解和分析时,不能完全脱离黑板,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9.浅谈无机化学实验改革 篇九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无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主干课程,对于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占相当大的比例,可以说实验教学效果决定了学生对无机化学这门课程理解、掌握的深度。我们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总是紧跟在理论课的后面,虽然这些年教学大纲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但总体框架、内容变化不大,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加以改进。

1.存在的问题

1.1验证性实验过多

类型比较单一,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讲解操作一遍学生直接按照课本上的步骤按部就班的操作,缺少使学生充分想象创新的环节,过度依赖教材机械性操作使同学们逐渐失去对做化学实验的兴趣。

1.2实验的内容多年一成不变

还有一些实验因为危险性较高或者试剂价格昂贵就不做了,很难反映当前化学发展的趋势。无机化学实验紧跟理论教学之后,实验内容多为直接验证理论,缺乏一些综合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普遍创新能力不能床分发挥。

1.3教学形式上教师占用时间过长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往往是老师台上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做,思想上不够重视,只是简单地应付。使得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4长期以来无机化学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之后

没有专门独立设置课程,同时也没有相应的学分和相应的管理制度,造成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对于实验所要求理解掌握的内容没有深刻的理解,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简单应付了事。

以上存在的问题造成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不够扎实,理论知识也没有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创新的思维和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科研、教学能力。

2.结合实际,笔者的一些想法

2.1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的方法,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和学生的角色重新定位,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改变过去那种老师从头到尾先讲解一遍实验,学生在机械性的模仿一遍。学生要充分地在课下预习好实验,,老师只是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一下关键的注意事项,然后把大部分时间交个学生,老师只是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

2.2在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探究式实验

在让学生做综合探究实验前,老师要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一遍,这样既能够再次检验实验的可行性,完善实验方案,有助于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加以有效地指导。例如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组成的确定,硫代硫酸钠的制备、从海带中提取碘、由废铁屑制备三氯化铁试剂等这些实验包括基本操作、合成指定物质应用分析仪器方法分析产物等一系列操作。通过这些实验是学生提高对无机化学实验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理解。

2.3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

提倡实验的绿色化,也就是尽量减少并尽可能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充分地整合实验内容,减少同类型能够造成污染的实验,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使用一些替代品。重视微型化学实验的推广,微型化学实验的试剂使用量通常只有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它的优势显而易見节约药品、节省时间、安全、操作简便,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最大限度的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量,同时微型化学实验还可以使原来由于试剂昂贵和药品有毒不安全等因素而不能开展的实验得以进行,从而提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理论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自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2.4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形式电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必须把过去传统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改变为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教学上来。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地把文字、视频、声音、图像等多种不同的信息组合到一起,可以很形象的模拟出实验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危险性较高,反应时间长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学软件,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例如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了解实验的操作条件、实验原理等。总而丰富实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5完善实验课考核办法

充分提高无机化学实验课在整个无机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对实验课不合格的学生加大惩罚力度,使其在思想上重视;再有就是改变以往只看实验报告就给出成绩的做法,应加入实验过程的实验操作的成绩,实验课成绩组成平时占40%,实验实际操作占40%,实验报告占20%。同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加打奖励实验教师指导本科生创新实验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21世纪,素质教育对我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千方百计的通过不断地改革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使我们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一个大的进步,我相信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我们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一定会越来越好。

10.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硅的教学反思 篇十

1、引入新课。介绍一种古老而富有青春活力的化学元素,它在不同领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设置悬念,展图片作为引入,形式新颖,能引起学生关注,钓起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节课重点讲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硅酸的性质和制备展开,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各知识点之间过渡自然,衔接流畅。

3、对于本节内容的重要知识点有较好的落实。如: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性质比较,典型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由学生自己完成,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由此引发的两个问题:二氧化硅是什么类型的氧化物?并得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的结论。如何区别未贴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进一步思考实验室用什么材料的试剂瓶来盛放氢氟酸?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巩固知识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4、实验探究。设计变色硅胶的实验,供学生探究,提出制备硅酸的方案,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也使得他们对化学有了更为浓厚的兴趣,因为该实验简单易操作,成功率较高。失败的原因好分析。

存在的不足:

1、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紧张,精神欠饱满,语言表达缺乏准确性,表情不够丰富;学生回答问题较少,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2、教学互动有,但是开展得不是很好,时间分配不是很恰当。

3、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的方面做得不好,过渡处不够灵活。

4、对于学生方程式书写中出现的错误,没有用最巧妙的方法解决,应该让学生通过记忆Na2CO3的方法来记忆Na2SiO3。

5、课堂上要学会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

6、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知识面比较窄,化学中的专业术语表达不准确。需要多听课,多学习,多练习。

11.《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篇十一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开设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十五”规划教材,也是农学、园艺、生物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是上述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基础化学课程。本课程在元素周期律、原子和分子结构理论及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含量测定的理论和方法。上述内容与相关专业对化学基础的要求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写作毕业论文及从事专业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散系、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2.理解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吸光光度法等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定量分析的常用测定方法。

3.掌握定量分析基本计算方法,能正确表示定量分析结果。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并且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三、学时分配表

章序章题讲授学时实验学时辅导学时自学学时小计1溶液和胶体42化学反应速率23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74物质结构基础55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56配位化合物47氧化还原反应68重要的生命元素自学9分析化学概论610滴定分析法611重量分析法自学12吸光光度法413电势分析法自学合计48

四、教学教法建议

本课程教学应在充分了解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既要注意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对于已习惯中学教学的新生一时难以适应大学化学学习的情况,教师在本课程教学开始就应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内容的精炼,以使学生尽快适应。每章讲完之后应及时小结重点,以助学生理清思路,及时消化。化学热力学部分的教学应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抽象的概念进行理性思维;物质结构教学应借助教学模型、挂图及多媒体手段;化学变化与滴定分析可做一些演示实验;仪器分析则可多利用实物,使所授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备课、讲授、批改作业、指导自学、答疑与复习各教学环节应紧密配合。应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或各环节的比重。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

成绩构成:总成绩 =平时考核(10%)+ 中期考核(20%)+ 期末考核(70%)。本文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及溶液组成的常用方法。

2.掌握溶液组成不同表示方法间的换算。

3.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在本专业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1.1 分散系的概念

1.2 溶液的浓度

1.3 稀溶液的依数性

1.4 胶体溶液

教学重点

1.稀溶液的依数性

2.胶团结构

教学难点

水的相图。

考核要点

1.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

2.溶液组成的常用方法

3.稀溶液依数性的理解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质量守衡定律和碰撞理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2.1 化学反应速率

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

1.质量作用定律及其应用

2.阿仑尼乌斯公式

教学难点

阿仑尼乌斯公式。

考核要点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阿仑尼乌斯公式。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学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3.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4.掌握外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3.1 基本概念

3.2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3.3 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3.4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教学重点

1.恒压反应热的计算

2.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及其应用

3.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教学难点

1.熵的含义

2.范特霍夫方程及其变换形式的应用和意义

考核要点

1.掌握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及其应用

2.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第四章 物质结构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概率密度等概念;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杂化轨道理论及其与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概念。

2.理解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含义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关系;物质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熟练掌握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能写出一些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特点及相互区别。

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内容

4.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4.2 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描述

4.3 原子核外电子结构 4.4 元素重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4.5 离子键

4.6 共价键

4.7 分子间力和氢键

4.8 晶体知识简介(自学)

教学重点

1.S、P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与四个量子数

2.周期表中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 杂化轨道理论

教学难点

1.对原子轨道概念的理解和两种角度分布图的异同

2.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考核要点

1.理解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含义

2.能说明物质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3.能写出一些常见元素的电子排布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基本概念,Ki、pH、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缓冲溶液、溶度积常数等。2.掌握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值的计算、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3..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用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移动的方向。教学时数 5课时 教学内容

5.1 酸碱质子理论

5.2 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

5.3 酸碱平衡的移动

5.4 缓冲溶液

5.5 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重点

1.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2.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难点

1.各类酸(碱)溶液的PH的计算

2.多重平衡的计算

考核要点

1.会写酸碱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2.掌握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值计算方法

3.掌握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原理及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原理

第六章 配位化合物

教学目标

1.了解配合物的组成及有关基本概念,配合物键价理论的基本内容及配合物的应用 2.掌握应用配位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配合物命名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6.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6.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6.3 配位平衡

6.4 螯合物

6.5配合物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教学重点

1.配位平衡常数的计算

2.配合物命名

教学难点

配合物键价理论。

考核要点

1.能够用配位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配合物命名。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掌握氧化数、氧化还原反应及电极电势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电极电势在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方向、次序方面的应用

3.掌握Nernst公式及其应用.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中指示剂类型及氧化还原滴定法特点、主要方法和应用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7.1 氧化还原反应

7.2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7.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7.4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1.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

2.Nernst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Nernst公式及其应用

考核要点

1.掌握氧化数等基本概念及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其应用

2.掌握Nernst公式及其应用

第八章 重要的生命元素(自学)教学目标

1.了解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2.了解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时数

自学

教学内容 8.1 概述 8.2 S区元素 8.3 P区元素 8.4 d区元素 8.5 f区元素

教学重点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用途

教学难点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用途

考核要点

了解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用途

第九章 分析化学概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定量分析的方法分类和一般程序

2.掌握定量分析误差的来源、分类和减免措施

3.掌握有效数字的含义,正确取舍原则和运算规则

4.了解滴定分析方法的有关内容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9.1 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定量分析的程序 9.2 定量分析的误差 9.3 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 9.4 滴定分析法概述

教学重点

1.误差的来源和减免措施

2.准确度、精密度及其关系

3.滴定分析的定量依据及计算通式

4.基准物质

教学难点

1.系统误差、偶然误差与准确度、精密度的关系

2.用运计算通式进行各种计算 考核要点

1.有效数字的取舍

2.运用计算通式进行各种计算

第十章 滴定分析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和变色范围;掌握强酸(强碱)滴定的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分类及氧化还原指示剂的选择;理解三种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反应;掌握高锰酸钾法滴定条件的选择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分类及指示剂的选择;掌握沉淀滴定中莫尔法和佛尔哈德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及其应用;掌握沉淀滴定法的操作

4.熟悉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掌握常见的配位滴定分析方法及计算结果

教学时数

6课时

教学内容

10.1 酸碱滴定法

10.2 配位滴定法

10.3 氧化还原滴定法

10.4 沉淀滴定法

教学重点

1.酸碱滴定曲线与滴定条件

2.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标定

3.配位滴定曲线

4.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和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5.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6.沉淀滴定中莫尔法和佛尔哈德法德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多元酸(碱)滴定

2.酸效应曲线

3.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4.常用银量法的滴定原理及滴定条件。

考核要点

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置与测定计算

2.高锰酸钾法滴定条件的选择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沉淀滴定中莫尔法和佛尔哈德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及其应用

第十一章 重量分析法(自学)

教学目标

1.了解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及一般程序

2.了解影响沉淀纯度和溶解度的因素

3.了解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与灼烧

教学时数

自学

教学内容

11.1 概述

11.2 沉淀的纯度及条件选择

11.3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与灼烧

11.4 沉淀分离法

教学重点

1.影响沉淀纯度和溶解度的因素

2.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与灼烧

教学难点

1.影响沉淀纯度和溶解度的因素

2.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与灼烧

考核要点

影响沉淀纯度和溶解度的因素

第十二章 吸光光度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吸光度、透光度、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熟悉显色反应及影响因素。

4.熟悉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原理。

5.掌握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12.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2.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2.3 吸光光度法的仪器

12.4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12.5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吸光度、透光度、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应用

4.难点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5.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

考核要点

利用分光光度法绘制吸收曲线及标准曲线

第十三章 电势分析法(自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了解玻璃电极的膜电势及溶液PH的电极电势测定

教学时数

自学

教学内容

13.1电势分析法概述

13.2 电势分析法应用

教学重点

1.玻璃电极的膜电势

2.溶液PH的电极电势测定

教学难点

玻璃电极的膜电势

考核要点

溶液PH的电极电势测定

参考书目

[1] 黄蔷蕾,呼世斌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黄蔷蕾,呼世斌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张正奇编.分析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 刘约权编.现代仪器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史启祯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2.浅论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 篇十二

【摘要】微课,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拓宽了教育的时空。本文通过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微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表明: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强化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 化学 实验 翻转课堂

【基金项目】此项目为校级校本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为三门化学专业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与探讨,项目编号:2013JYⅡ0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51-01

一、引言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实验课。融合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减少了实验的重复,即节约了仪器设备的投入,又降低了化学试剂和实验材料消耗,还节省了教学学时。但课时缩短,课程内容却增多,存在的问题就日益突出,并且传统 “教师讲,学生听” 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

1.实验多为验证型,难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积极性。教师在授课时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实验原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做实验过程中,机械性的重复实验过程。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2.课程内容多,课时有限,实验效果不佳。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实验和无机实验的结合体,内容比较多,课时又比较少,学生对所用过的仪器和试剂也是一知半解,教师也无法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实验。

3.课程难以解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问题。虽然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起点相差不大,但由于生源地不同,个体差异等原因,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对专业的兴趣、学习习惯等不同,使得教学效果出现很大的差异。

因此,微课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应用能让学生提前预习,解决个性化问题,并且通过视频呈现真实实验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制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

1.视频准备。首先,教师根据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安排和重难点,采用软件Camtasia8录制视频。每个视频力争在十分钟内要呈现实验原理和实验所涉及仪器的使用方法,确保各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完整性和通俗性。目前,已录制完成的微视频有酸度计的使用、酸碱滴定管的使用,EDTA标准溶液标定的原理等微视频。其次,画面中不要出现分散学生注意力的物品,保证学生在观看时能够跟着实验走,理清实验思路,明白实验过程。最后,在视频后期处理中,适当加入问题,比如仪器操作的关键点和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吸引学生观看视频的兴趣,提高注意力,并使学生轻松识别重难点。

2.课前学习。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每次实验之前,教师利用易班自主学习的平台上传下一次课的微课视频,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等资料。“微视频的实验原理”便于学生理解实验内容,适应不同层次个性化需求的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明白实验原理,灵活运用此原理,解决相同类型的实验方法的选择。“微视频仪器操作”便于学生提前在脑海中演练仪器操作,熟悉仪器原理,了解仪器的操作守则。“教学方案和实验步骤”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知识要点,掌握实验内容。“讨论区”便于课前课后问题的提出和解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师生、生生的交流。教师则通过易班的统计数据和讨论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对于欠缺自主学习的学生加强督促。

3.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学生来讲解本次实验课的目的原理步骤及相关应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总共有12个实验,在上课之前把学生分成十二小组,每组学生负责讲解一个实验,其他组学生则根据所讲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课教师根据课前收集的问题,进行集中简单的讲解。其次,教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随机抽查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然后邀请实验小组组长讲授此次实验课程,其他学生提问,对不完善的地方教师给予详细的讲解,完成授课部分。另外,小组成员在讲课之前,可以到其他老师的课堂观摩学习,结合其他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思想,展示一堂高水平的实验课。最后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完成本次实验内容,给出合理的实验结果。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针对个性化学生进行1对1的指导。

三、实验课程翻转课堂应用效果分析

在过去一年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本课程教师一直坚持采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1.学生反馈。本次针对15级所有上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生进行访问调查。调查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的适应性、观看视频的感受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结果表明:

(1)大部分学生适应此种教学模式,少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老师的指导,完全不能学习,他们也不会利用课前学习资料,因此不是很认可这一教学方式。

(2)根据易班数据统计和访问学生,百分之七十的学生会提前观看学习视频,认为视频质量和讲解清晰度都很高;20%偶尔观看视频,学生认为提前预习再做实验效果更好。10%完全不提前看视频或者是在课堂上看视频,实验过程错误百出,操作不规范,这类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能很好的利用学习资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实施的总体反应较好,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极大鼓舞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参与度。但翻转课堂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性,不会提前观看视频。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加强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对作业质量进行分析,95%的学生在数据处理后,如果结果不理想,都会在下面分析原因,无论是作业质量还是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都明显优于往届学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90%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得出可靠性较高的实验结果,7%能设计实验方案,但是实验数据不够准确,3%不能设计实验方案,缺乏自主思考能力。

四、研究结论与反思

本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微课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深化知识、熟练仪器。但在解决实际实验分析问题中还存在一些缺陷。

总之,微课模式应用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是对原有教学模式的有效冲击,适应新时代高校人才素质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刘锐,王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5)27-32.

[2]丁建英,等.翻转课堂研究及其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

上一篇:关于走进杜甫的作文下一篇:名师成长工程培训心得体会: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