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2024-09-26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共10篇)

1.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一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连乘、乘加、乘减(P.11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1.02×0.20.45×0.60.8×0.1250.759×0

0.25×0.40.067×0.10.1×0.080.85×0.4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30×7+85250×4-200

⑴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⑵得出:

①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⑶让学生算出结果并集体订正。

3、揭题谈话: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二、尝试:

1、出示例6: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2、全班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板书:0.9×0.9×100=81(平方米)(100块不够)

4、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2)0.81×10+110

=0.81×110=8.1+81

=89.1(平方米)=89.1(平方米)

4、(2)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5、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

7、尝试后练习:P.11页的“做一做”。

⑴生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⑵独立计算出结果。

⑶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

⑷做乘加题注意什么?

三、运用:

1、P.14页7题

⑴出示:50.4×1.95-1.83.76×0.25+25.8

=50.4×0.1=0.094+25.8

=5.04=25.894

⑵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⑶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⑷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3.25×4.76-7.818.1×0.92+3.93

3、P.14页9题

四、体验:

今天都学了什么?

五、作业:

P.13页5题

P.14页6、8题

六、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P.12页例8和“做一做”,练习二第2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计算:

25×95×425×324×48+6×48102×56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注意学生举例时所用的数。)

3、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看每组算式是否相等。

● 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二、尝试

1、出示例8第(1)题:0.25×4.78×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5×4.78×4

=0.25×4×4.78乘法交换律

=1×4.78乘法结合律

=4.78

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4、尝试后练习:

50×0.13×0.21.25×0.7×0.80.3×2.5×0.4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示范:例7第⑵题:0.65×201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把201变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上台讲解演示)0.65×201

=0.65×(200+1)

=0.65×200+0.65

=130+0.65

=130.65

6、练习:

0.78×100.51.5×1021.2×2.5+×0.8×2.5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运用

1、P.12页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0.034×0.5×0.6102×0.45

2、

右图是红光小学操场平面

图。图中长和宽的米数是按

照实际长、宽各缩小10000.025米

倍画出的。求这个操场的实

际面积。0.048米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说说打算怎样做以及自己的想法。对能应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同学给予表扬,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集体订正。

四、体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13页4题。

六:课后反思:

2.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二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

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

P.9 13题。

3.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三

2、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4.67 0.725

2、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怎样怎样变化?

4、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5、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15150()

除数550500

商()()3

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学生做43.5÷5=8.7

然后改题: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

二、新授:

1、 出示例5

(1)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2页“做一做”

2、练习: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3、练习:书上24页的作业

课后小记:

课题四: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7和“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8.785 2.864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三、巩固练习

1、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32÷42246.4÷13

2、 书上的作业。

课后小记:

课题五: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P25

教学目标:

1、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观察P25,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3.24÷0.24=3.24÷2.4=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二、重点练习,P25,第7题

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可能有: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共有多少学生?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独立练习P259学生独立解答

四、挑战题P26思考题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

4.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四

教学目标 自主探索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知识重点 [单击此处输入知识重点]

教学难点 [单击此处输入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1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5、学生填写括号里的数:

被除数15150()

除数550500

商()()3

学生小结运用了什么规律?(商不变的性质)

概念分析 [单击此处输入教学过程]

例题讲解 【例1】

一、 引入新课:

学生做43.5÷5=8.7

然后改题:4.35÷0.5猜一猜得数是多少?为什么?

二、新授:

1、 出示例5

(1)教师: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2)问: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教师适当小结。

课堂练习1、书上第22页“做一做”

2、练习: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3、练习:书上24页的作业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输入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单击此处输入本课作业]

课后追记

本课又提高了一个层次,老师要把握好扩大除数、被除数的倍数(小数点向右边移动几位)是由除数决定的,要先看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和除数就同时向右移动几位。

教学内容 P21~22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知识重点 应用商不变的性质,掌握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的移动方法

教学难点 P22例子6被除数小数位数少于除数小数位数情况的处理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让学生做P20页第11题

被除数 1.5 15 150

除数 5 50 500

这3题的商都是0.3,为什么都等于0.3,这些数字每相邻的两列数字的被除数,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就是“商不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 板书1.28÷4=0.32

那么12.8÷40=?

0.128÷0.4=?

二、出示P21例5主题图:

(1) 让学生读题、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自己列出式子,然后想一想怎么计算?

(2)列出式子7.65÷0.85这一是小数除以小数,被除数7.65是(两位)小数,0.85也是(两位)小数。提问,该怎么计算呢?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生讨论得出: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二、 例6

被除数的小数位数少于除数的小数位数?

12.6÷0.28=

这道题又该怎样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改写时注意比较一下,这道题和上一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课堂练习P22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本课作业 [单击此处输入本课作业]

课后追记

5.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五

学科:数学

单元:

课题:稍复杂的方程

主备人:高永传

杨寨中心学校

二○一○年八月

稍复杂的方程(例1)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一节内容。学生是在掌握了解简单方程和几倍多(少)几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算术知识的理解,摆脱学生算术思维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为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认识的准备和铺垫。由于本节课担负着教学列方程和解方程的双重任务,所以它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写出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的设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会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会解方程,掌握验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 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投影片。

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 1.解方程。

X-2.5=10         0.4X=12       3.2+X=40

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其数量间相等的关系。

(1)女生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10人。

(2)这个月比上个月水电费的2倍多200元。

二、情景导入 同学们见过足球吧?(出示1个足球)

(出示例1)一起观察挂图,问:图中的哪些信息是解决“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这个问题所需要的

三、探究新知

1.要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块,就必须了解黑色皮的块数和白色皮的块数有什么等量关系?

用线路图表示帮助学生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

师生一起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如下图)。

2.请学生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是不是还可以找到另外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3.大家依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较复杂的方程,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板书课题)

4.探究求解过程。

(1)我们可以用“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这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可以怎么解呢?

(2)强调:把2X看作一个整体,先求出2X等于多少,再求出X等于多少。

(3)最后求出 X=12,还要检验12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

(4)2X-20=4 这样的方程能转化成我们原来学过的简单的方程再解答吗?(在黑板上展示方程的解法步骤)

(5)解答较复杂的方程都是先转化成简单的方程,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最后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5.大家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步骤是什么呢?

①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  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  解方程;

④  检验并写答语。)

6、练习

(1)解下列方程

3x+6=18            2x-7.5=8.5        8x+16=40             4x-3=29

(2)应用题:共有143个网球,每5个装一筒,装完后还剩3个,一共装了多少筒?

四、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P66 第1题 解下列方程  3X+6=18     2X-7.5=8.5

16+8X=40     4X-3x9=29

2.P66第2题、 3题

稍复杂的方程(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明确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列方程、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上星期天,老师去水果摊上买了一些水果。

出示情境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二)探究新知:

1、分析数量关系。

(1)通过前几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列方程解决问题很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2)你能找到这题中的等量关系吗?自己先想一想,想好后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然后总结

a: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b:两种水果的单价加起来乘×2=总钱数

2、列方程。

(1)同学们,找到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了吗?请你试着列出方程。

(2)学生列方程。

(3)交流:

a: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2x+2.8×2=10.4

指名说说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来列出方程的?

说一说你的方程所表示什么意思?

b: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2.8+x)×2=10.4

指名说一说这个方程所表示什么意思?

(2.8+x)表示两种水果的单价和,因为它们都是2kg,所以,×2等于总价钱

(4)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两种方程所表示的意思.

3、解方程。

(1)揭题。

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所列的两个方程。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程,你会解吗?试试看。

(2)学生尝试解第一个方程。

交流:2x+2.8×2=10.4

2x+5.6-5.6=10.4-5.6

2x=4.8

2x÷2=4.8÷2

x=2.4

(3)尝试解第二个方程。

同学们,那么第二个方程我们又该怎么解呢?你打算怎么做,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展示:

(2.8+x)×2=10.4

(2.8+x)×2÷2=10.4÷2

2.8+x=5.2

2.8+x-2.8=5.2-2.8

X=2.4

(4)同桌两人再把这两个方程解的过程说一说。

三、巩固拓展。

1、第71页第1题

解下列方程:8(x-6.2)=41.6                         (x-3)÷2=7.5

指生板演。共同评价。

2、第71页第2题。

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3、请大家看这个方程:(26+x)×3=150试着口头编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

单元:第四单元-第13课时

课题:稍复杂的方程

主备人:李永平

杨寨中心学校

二○一○年八月

稍复杂的方程(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的例3

教学目标:

1、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学校科技小组的男生是女生人数的4倍,设女生有x人,男生有(  )人,男女生共(   )人。

3、学校图书组有女生x人,男生为女生的2.5倍,男生有(  )人,男女同学共(  )人。

4、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小组合作进行自主练习,小组推选代表展演。

二、新授课

教学教科书第70页的例3。学生先在小组内研讨、分析,组长做好分析记录。

1、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本题的数量关系。

请各组长说出数量关系,教师板书。

陆地面积 + 海洋面积 = 地球表面积

教师:这道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而这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我们在解题时,只要设其中的一个未知数为x,而另一个未知数就可以用这个未知数来表示,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况下,设一倍数为x。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学生自主板演、教师引导集体学习、订正)格式如下: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就为2.4x亿平方千米

x + 2.4x = 5.1

(1 + 2.4)x = 5.1

3.4x = 5.1

3.4x÷3.4 = 5.1÷3.4

x=1.5

提问:1.5表示什么?(1.5表示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

那海洋面积该怎样求呢?

一种:5.1-1.5=3.6(亿平方千米)

另一种:2.4 x=2.4×1.5=3.6(亿平方千米)

答: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是3.6亿平方千米。

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学生先进行自主练习,展示优秀作业,集体订正,教师评讲。

1、甲乙两堆货物共重60吨,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两堆货物各种多少吨?

2、苹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苹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苹果各重多少千克?

3、练习13 (4、6、7题 用方程解)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五、作业: 练习十三(5 -10题)

教后反思: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

单元:第四单元-第14、15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量一量 找规律

主备人:程明昭

杨寨中心学校

二○一○年八月

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巩固解方程的方法,方程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巩固解方程的方法,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解方程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什么是方程?请举例说明。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解方程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74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74  2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练习14第6题

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教师板书

解: 设小红平均 每分钟走 x米.

(45+x)×7=560

(45+x)×7÷7=560÷7

45+x=80

45+x-45=80-45

x=35

答: 小红平均 每分钟走 35米.

三、总结

教师留心学困生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可根据本班情况,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训练。

课题:量一量,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借助自制简易秤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简易秤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借助简易秤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课前准备:简易秤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1. 使用简易秤,小组合作

用准备的简易秤称数学书,对每次所称的本数、皮筋的总长度、皮筋伸长长度记录在P77实验记录表中。

实验记录表

所称课本数 1 2 3 4 5

皮筋总长度

皮筋伸长长度

2.

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 同学生交流,有什么感受。

二、自主探索

1. 再用其他的物品实验,看是否结果相同

2. 用台秤验证。

3.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独立完成实验记录表,写出你发现的规律

三、请学生总结,也可质疑。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四、独立练习

6.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六

教学内容:P.105--106.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的: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明 张炎 赵丽

成绩/米 36.8 34.7 25.8 24.7 24.6 24.1 23.2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1:大概在23-25米之间。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27.7,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观察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那用什么样的数合适呢?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三、练习

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课后作业第4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课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 11988

罗曼若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12。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2。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18。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两个人就是218,……9个人就是918,女生的可能性也是918。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 石头 石头 石头

小强 剪子 布 石头

结果 小丽获胜 小强获胜平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39,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39,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7.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七

一、学习目标

1、会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

2、会验算小数乘法。

3、培养认真审题、善于验算的好习惯或计算能力。

二、学习铺垫

(一)复习铺垫、思一思、填一填。

1、 0.25x4的意义:

10×2.5的意义:              2.5×1.3的意义:

2、根据37×13=481,想一想:后面应是什么数?

37×1.3=                       3.7×1.3=

0.37×13=                      0.37×0.13=

三、自主探究

(一)探究活动一。

(1) 出示例5。

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 读一读、说一说、读懂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

(3) 板演计算过程。

(二)、探究活动二。(怎样验算小数乘法)

(4) 怎样检查对不对呢?

(三)、小结:

(1)

(2) 小数乘法可以怎样验算。

四、巩固测评

1、下面各题计算的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2×2.5=8           2.6×1.08=2.808

3.2                  1.08

×2.5                × 2.6

160                   648

64                    216

8.00                2.808

2、在下面○里填上“>”或“<”

756×0.9 ○ 756                1×0.94 ○ 1

4.25×1.1 ○ 4.25              31.4×1.2 ○ 31.4

3、 先计算,再验算

0.58×0.08                  0.072×0.15

4、解决问题

大象的体重有1.2吨,身高是1.9米,长颈鹿的身高是大象的2.4倍,体重是大象的0.65倍。长颈鹿的身高和体重分别是多少?5、布置作业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8.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八

9.…..()验算:

().…..220.…..()

18.…..()

2.…..()

验算方法小结:

二、 计算下面各题

30÷5=31÷5=32÷533÷5=34÷5=

35÷5=36÷5=37÷5=38÷5=

三、填空:(你能写出几种不同答案吗)

35÷()=()……3

()÷8=()……()

四、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至第4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

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来描绘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具、学具准备:

东、南、西、北卡片

预设流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学生背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把看到的主要的景物记录下来,并标明方向。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物体。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

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5、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9.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九

1.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2.教学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三、预计教学时间:2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8.5+2.5= 6.5×3= 6.25×7= 3200÷8= 8.46×100=

2-1.96= 5.6-5.56= 3.75×4= 4.37-4.37= 11-4.72-5.28=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兰兰家养了5只兔子,一天每只兔子要吃2斤青菜。一共要吃多少斤青菜?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 观察下面每一组的两个算式,他们有什么关系?

小结:

2. 教学例题8。

(1)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方法一:0.25×4.78×4方法二:0.25×4.78×4

=0.25×4×4.78=4.78×(0.25×4)

=1×4.78=4.78×1

=4.78=4.78

(2)尝试练习0.65×201。

【小结】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课本第12页做一做。

2.课本第13页第4题。

3.课本第14页第7题。

【提高练习】

4.课本第15页第11题。

5.课本第15页第12题。

【拓展练习】

6.课本第15页第13题。

7.课本第15页第14题。

(四)全课总结

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有许多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这时,我们要加以整理,然后进行比较,

找到适合于我们自己的解题方法以及简便方法,最后,运用恰当的算法进行计算,做到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10.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十

主备人:巫祖亮(石牌小学)

审稿人:苗佳娜(华康小学)

一、单元知识框架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单元知识点列表

编号 知识点 内容

521-01 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第3页例1

521-02 画轴对称图形 第4页例2

521-03 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第5页例3

521-04 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第5页例4

521-05 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第7页

五、各知识点的教学建议

知识点 521-01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复习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

2、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发现的特征和性质。

评价要点 会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评价样例 A级(易):教材第3页

B级(中):

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

A  1        B  2            C  3           D  4

分析:要看清图形里面的图案。

C级(难):无

知识点 521-02画轴对称图形

教学建议 1、画图的依据: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画图的步骤:①找关键点→②数格→③描对称点→④连线。

评价要点 能在方格纸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参考《标准》第142页例41(1)。

评价样例 A级(易): 《标准》第142页例41(1)  xkb1.com

B级(中):

1、教材第4页例2

分析:对称点较多,有序标记。

2、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分析:图形上下分布。

C级(难):教材第4页“做一做”

知识点 521-03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建议 1、抓住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2、不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总结和概括,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发现的特征和性质。

评价要点 能正确叙述物体的旋转,参考《标准》第143页例42。

评价样例 A级(易):教材第5页例3(1)(《标准》第143页例42)

B级(中):教材第5页例3(2)

C级(难):

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    所在位置。

(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分析:综合运用,呈现不同的叙述。

知识点 521-04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建议 1、画图的依据: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画图的步骤:①找关键点→②作垂线→③数格描点→④连线。

评价要点 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旋转90°,参考《标准》第142页例41(2)。

评价样例 A级(易):教材第5页例4

B级(中):

画出小旗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分析:旋转中心不在三角形上,数准格子。

C级(难):图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后如图,画出旋转前的图形。

知识点 521-05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建议 1、抓住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评价要点 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评价样例 A级(易):

1、《标准》第143页例43

2、教材第8页第3题

B级(中):《标准》第143页例44

上一篇:游记作文:嬉戏谷之旅下一篇:辩论材料-个人命运由社会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