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文明进步》要点(共12篇)
1.《材料与文明进步》要点 篇一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对推进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四大发明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意义非凡!
据史书记载,造纸术早在公元前1世纪在中国就有了,公元6世纪后,又经过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还采用树皮等一些含纤维的东西。并采用石灰碱液蒸煮的加工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将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有了纸张,加快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而印刷术则是与其有着完美结合的又一项重大发明,尽管印刷技术从古代笨拙的手工操作,发展到到如今简单易行的喷墨甚至无墨、无色带的打印技术,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中,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脚步。但是,打印技术无论怎么发展,也都是从中国的古代印刷术逐渐演变而来的。
指南针在航海、军事、野外出行等,用途广泛、作用积极。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火药的发明和利用,不但改变了古老的作战方式,今天的从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建设,军事防御,火箭上天,飞船登月等,无处不留下火药的踪迹。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乃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对人类在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对人类文明进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材料与文明进步》要点 篇二
2008年, 我国热固性玻璃钢产量已达1.79×106t, 接近美国2006年水平 (1.81×106t) 。唯热塑性玻璃钢产量差距太大, 不足美国 (1.4×106t) 的1/2。然而最大的差距仍然是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差距。
回顾过去的一年, 我行业在中央树立科学发展观精神指引下, 在自主创新与市场向高端化发展方面, 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步。
1 原材料生产技术发展状况
我国已综合多项先进技术进行创新, 建立了世界上迄今最大的年产能1.0×105t的玻纤池窑。采用了纯氧助燃技术, 通道纯氧助燃为国际首创。空气中含氧20%, 含氮79%。在燃烧过程中, 只有纯氧参与燃烧反应, 氮仅作为稀释剂, 它吸收大量燃烧反应放出的热, 从烟道排走, 造成能耗浪费。对窑炉、燃烧设备、熔制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创新后, 能耗降低5%。尤其是从源头上杜绝氮氧化物的产生, 大大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在其生产线上采用电脑控制, 实现生产全线物流自动化, 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自主研发的三维立体织物已用于生产风力发电机叶片。纤维织物整体穿刺技术生产的产品已用于单晶硅、航天等领域, 并出口到发达国家 (图1) 。
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其制品生产技术我已居世界前列。可连续生产5.7μm的连续玄武岩纤维。已自主开发工业用高温过滤毡、汽车尾气过滤材料、刹车片、多轴向织物、3D织物、建筑结构补强材料、光纤套管等高技术含量产品。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在浙江横店建成了年产能2000t的高端玄武岩纤维生产厂 (迄今全世界玄武岩连续纤维产量不足4000t) , 该生产线采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电熔炉生产技术。该项目已经于2008年12月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新增的产业化投资计划。此外, 该公司还为加拿大提供了汽车制造用SMC无捻粗纱。
2008年有两家103t级碳纤维生产线投产。国产碳纤维已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内) 开发的苯并恶嗪树脂玻璃化温度与力学性能优于通用的酚醛、环氧、不饱和聚酯这三大树脂, 唯其粘度高、工艺性高待提高。已用于工业化生产电机和变压器电绝缘材料、真空泵旋片。其不同系列技术已转让给美国和我国台湾省。
2 能源、环保产品制作技术与产品质量显著提升
风能发电用复合材料叶片和机仓罩2008年发展迅猛。据估计其玻璃钢/复合材料用量逾8.0×104t, 相当于我国1989年全年的玻璃钢产量和印度2006年全年产量。
在大功率风力机叶片生产中, 研发成功根端一次灌注成型;叶片根部缠绕、叶片胶板、翼板预制;叶根预成型后再将其置入叶片中整体灌注树脂等新工艺, 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有的由单片占模时间由72h缩短到48h。
制造2.0MW风力机叶片 (长39.15m, 重5.9t) 采用了碳纤/玻纤混杂技术。采用碳纤作主梁, 具有甚佳的疲劳强度与力学性能, 使叶片向大型化与轻量化发展。
除手工积层、拉挤、预浸料法外, 真空导流已成为制作兆瓦级叶片的主流工艺, 其有机挥发物低于50ppm, 较符合环保要求。我已自主开发真空导流制作机仓罩技术, 西班牙Gemsa公司以真空导流法制造机仓罩的技术就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指导开发的。此法产品质量好、污染小, 但因辅助工艺材料价昂, 成本较手糊法高10%以上, 故尚未普遍推广。
为发展我国运程电力输送技术, 在武汉安装了7500k V特高压冲击实验用玻璃钢塔 (图2, 3) 。塔体玻璃钢部分高26m, 外接圆直径6m, 由468块1m×1m的SMC板块组装而成。此种结构运输安装便捷, 成本低于传统的缠绕法。经计算, 此塔能经受3.7m/s的风速与7级地震 (0.15g) 。
企业自行研制控绕设备, 生产的拉挤管材脚手架, 已用于电力系统, 品质优于舶来品。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与辽宁电力公司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架空导线已开发成功, 并已用于电网至沈阳市奥运足球场的输电线路 (图4) 。
在热电厂烟气脱硫工程中, 采用E-CR耐化学玻璃纤维无捻粗纱与单向布及乙烯基酯树脂, 摈弃传统的螺旋缠绕, 轴向强度与径向强度均藉环向缠绕实现 (轴向强度主要藉缠单向布) ——避免了以往管道两端径向强度过大而轴向强度偏低的问题。此法已逐渐推广。
3 生产工艺及装备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纱管是我国复合材料的大宗。其生产设备主机改为下加砂后, 经自主创新, 将树脂、砂子分别加入螺杆挤出机, 经混合后再落到运动中的兜砂布上, 夹砂层树脂用量由原来的25%下降到13.5%, 即可保证管道的“B水平”, 满足管道质量要求, 大大降低了成本。
采用滚珠丝杠, 实现螺旋缠绕与环向缠绕的小车直线运动的纤维缠绕机已通过验收。此机专为生产电气绝缘管而设计, 主轴与小车分别采用伺服电机驱动, 由电脂保持内联系, 传动精度高。
纤维缠绕管、罐软件水平明显提升, 经改进后的软件驱动的缠绕机, 管道品质 (尤其是管承、插口) 明显改进。我软件已得到广大企业采用, 并出口到美国。
我国设计并在阿塞拜疆当地生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用于输水工程, 直径2m, 工作压力10~25kg/cm, 总长265km, 管道与工程质量受到阿政府与德国监理的好评, 提高了我国复合材料行业的声誉。
高等学校研发的缠绕机已达22轴, 飞机部件、风电叶片、大型管道等可采用铺放工艺制作。
中材科技 (苏州) 公司的先进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已成为全球四大复合材料气瓶品牌之一, 其金属内衬封头曲面设计摈弃了传统的半球、扁椭球、等张力曲线, 采用了碟形封头, 使容积增加;缠绕过程张力递减技术;大丝束 (50K) 碳纤用于纤维缠绕, 金属内衬外表面与复合材料界面处理技术;悬臂固定水平旋转连续固化装置。已取得6项发明专利, 3项实用新型专利。
4 为发展我国高科技和国防事业作贡献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自1988年迄今, 我国科学家利用此装置早世界高能物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对此装置的改造中, 成功地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内外筒 (用在谱仪上) 。改造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性能大幅度提升成为国际上最先进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之一 (图5) 。
今年神舟七号飞船上, 成功地应用了复合材料结构件与功能件。
5 SMC/BMC
2008年春, 天津开发成功了SMC模压电气控制框, 并开发系列产品。
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与宁波奇乐电器实业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高性能纳米复合团状模塑料 (BMC—Bulk Molding Compound) , 采用纳米材料改性等技术方案, 其压制件机械性能、绝缘性能大幅度提高, 制品成型收缩率大为缩小。经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查询, 具有新颖性。业内BMC资深专家匡伯铭教授悉其性能指标后, 连声称赞:不容易!性能就是领先。尤其是作为低压电器所要求的弯曲强度提高70%, 受到诸多用户的好评。施耐德电器、美国通用、罗格朗、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集团) 有限公司、上海电器等著名公司均为奇乐的用户。此BMC料经机械工业电工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 各项性能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摘要:原材料生产技术发展状况, 能源环保产品制作技术与产品质量状况。生产工艺及装备硬软件状况均做叙述, 为发展我国高科技和国防工业做出贡献。
3.人类进步与文明的动力——创新 篇三
关键词 : 创新;知识经济;创新教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系于创新。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活动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潮流。倡导和弘扬教育主体的创造性,关注教育主体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已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一、创新,知识经济社会的必然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之后,特别是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又面临着另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这种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占有量,不仅是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首要标志,也是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竞争能力强弱的首要标志。因此,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中华民族曾经在世界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力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智慧和卓越的创新才能。但是,到了近代以后,中国的创新能力却明显地逊色于其它一些国家,以当今世界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为例,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实力和创新实力。从诺贝尔奖的设立到当今已经进行了96次评选,然而在这96次1000余人的获奖名单中,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泱泱大国,中国籍公民没有一人获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杨振林、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6位美籍华人却在别国的土地上获此殊荣。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他们更高的才能?今天,美国的硅谷聚集了百分之五十到六十的华裔科学家和高级工程师,不了解情况的人还在那里津津乐道,殊不知他们只能称之为在为美国的硅谷打工的高级打工仔。我们国家现在可以说是制造大国,中国的商品可以说遍布全世界,但是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商品的知识产权是属于别国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深思的问题。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可以肯定的说,我国在创新培养体制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还缺乏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土壤,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为了适应21世纪的知識经济,自1996年以来,全世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教育改革方案,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发展战略目标。以上这些国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作的举措应对我国有所启迪。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能力理应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由于原创性是发展的关键,所以它将成为评价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因此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发展方面的距离。
二、创新,需要教育的创新
创新是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而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只有符合21世纪知识经济的客观实际和要求,进而经过实践才能做到适者生存,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创新首要的是教育的创新。
(一)创新的教育观。
在基础教育中,一些学校之所以会出现升学考试科目一手硬,非考试科目一手软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音、体、美、劳技课不按部颁课程计划开课的现象,自然是除了“应试压力”外,更深层次的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即没有把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上升到适应21世纪社会需求的高度去实施素质教育。而学校是学生直接的受教育场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创新教育的实施必须紧紧依靠学校这块阵地,学校教育应以最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于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最大化的开发与挖掘。但是,我们知道,传统的教育体制在创新性学生培养的许多方面都不尽完善,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创新才能的培养。
传统学校教育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都与我国当今倡导的创新教育格格不入。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对学生的要求上,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实行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忽视个体的差异性。即把教学视为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教学被窄化为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训练。总之,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生动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在面临知识经济到来之际,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加大教育创新的力度,坚决冲破传统教育中崇尚经验,崇尚权威的旧教育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培养创新型的学生,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的教师观。
创新教育在教师的要求上,不再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和作用,教师应由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批判者、反思者、建构者等转变。要求教师必须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课程知识的建构者,要由学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将学习时间与空间归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的学生观。
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创新教育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能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师的期望主要是能在应试中考出好成绩;教师的行为表现是偏爱优等生,讨厌差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优等生受到表扬鼓励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差生受到训斥的多,参与课堂训练的机会却很少,甚至有的受到体罚和变相体罚。这种人格上的不平等,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挫伤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民主、平等是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为准则。世界沒有民主、平等就不安宁;国家没有民主、平等就不太平;家庭没有民主、平等就不和睦;师生没有民主、平等就建立不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就难以形成充满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氛围,也就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智力发展有早、有迟,个性也不一样。所以,教学就不能搞一刀切。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态度应该怎样?是污辱、谩骂、训斥、体罚,还是亲切、耐心、循循善诱地进行疏导、帮助?这是检验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爱心,教育观念是否端正的具体表现。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的成功,使之产生成功的愉悦,帮助和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三、创新,对教师的新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都是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但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生活是一种不断地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的高级生命活动。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重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要求教师必须关注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和意义,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和创新的过程,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和飞扬。
“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教师的职责不能再定位在知识的传授上,不能再充当把知识从一个仓库再搬运到另一个仓库的“搬运工”,更不能再进行单调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沦为只是按照固有程序机械运行、缺乏创新意识的“教书匠”。对我们的教师而言,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来讲是教师不断进行创新和超越、体验生命律动以及实现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实现从“教书匠”向发展型、反思型和创新型教师的转变,把研究和反思作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方式,通过自由而富有创新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和深刻反省,不断地确认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在这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从而使教师的职业生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总之,在面临第三次人类文明即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地位和发展速度,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深深地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只有打破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又会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我们坚信,在教育创新的推动之下,创新教育一定能承担起知识和技术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伟大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1999-06-16.
[2]张天宝.鼓励创新: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J].课程·教材·教法2004,(2).
[3]潘泽南.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的"五大要素"[J].课程·教材·教法2004,(2).
[4]肖川.论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1999,(11).
[5]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4.新材料与社会进步 篇四
姓名:李兵 学号:090810211 班级:10网络工程2班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材料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新材料的不断研发以及各种材料的不断改进一直推动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各个科学的不断进步又要求材料科学不断进取,可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研发,而新材料的诞生也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字 材料:能源:生物:汽车:军工
New Materia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Libing 090810211(WLGC of CS)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material science is being used in every aspects, and thus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research of new material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ld boost the advance of society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ther fields demand the progress in material.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ociety can not advance without the research of material and that the emergence of a new material will not be realized with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Keywords material;energe;organism;vehicles;war industru
引言
材料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发展,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到我们所不熟悉的各个角落,新型材料的出现和发展不断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能源材料
全球范围内能源消耗在持续增长,80%的能源来自于化石燃料,从长远来看,需要没有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来代替所有化石燃料,未来的清洁能源包括氢能,太阳能,风能,核聚变能等.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能源材料的突破,无论是提高燃烧效率以减少资源消耗,还是开发新能源及利用再生能源都与材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传统能源所需材料:主要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现在集中在要发展超临界蒸汽发电机组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上,这些技术对材料的要求都十分苛刻,如工程陶瓷,新型通道材料等;氢能和燃料电池:氢能生产,储存和利用所需的材料和技术,燃料电池材料等;绿色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以及高性能聚合物电池等新型材料;太阳能电池:多晶硅,非晶硅,薄膜电池等材料;核能材料:新型核电反应堆材料.新能源材料就材料种类主要包括专用薄膜,聚合物电解液,催化剂和电极,先进光电材料,特制光谱塑料和涂层,碳纳米管,金属氢化物浆料,高温超导材料,低成本低能耗民用工程材料,轻质,便宜,高效的绝缘材料,轻质,坚固,复合结构材料,超高温合金,陶瓷和复合材料,抗辐射材料,低活性材料,抗腐蚀及抗压力腐蚀裂解材料,机械和抗等离子腐蚀材料.当前研究热点和技术前沿包括高能储氢材料,聚合物电池材料,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等.2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是和生命系统结合,用以诊断,治疗或替换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它涉及材料,医学,物理,生物化学及现代高技术等诸多学科领域,已成为21世纪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现在几乎所有类型的材料在健康治疗中都已得到应用,主要包括金属和合金,陶瓷,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和生物质材料.高分子生物材料是生物医用材料中最活跃的领域;金属生物材料仍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承力植入材料,医用钛及其合金,以及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热点;无机生物材料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际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是模拟人体硬软组织,器官和血液等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而开展的仿生或功能设计与制备,二是赋予材料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或生命活性.就具体材料来说,主要包括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组织工程材料,仿生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生物活性材料,介入诊断和治疗材料,可降解和吸收生物材料,新型人造器官,人造血液等.3 汽车材料
汽车用材在整个材料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属于技术要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三高产品,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水平.汽车材料的需求呈现出以下特点:轻量化与环保是主要需求发展方向;各种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正在发生变化,主要变化趋势是高强度钢和超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塑料和复合材料的用量将有较大的增长,汽车车身结构材料将趋向多材料设计方向.同时汽车材料的回收利用也受到更多的重视,电动汽车,代用燃料汽车专用材料以及汽车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工作不断加强.4 军工新材料
军工材料对国防科技,国防力量的强弱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是决定武器装备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拓展武器装备新功能和降低武器装备全寿命费用,取得和保持武器装备竞争优势的原动力.随着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起支撑作用的材料技术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复合化:通过微观,介观和宏观层次的复合大幅度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二是多功能化:通过材料成分,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和精确控制,使单一材料具备多项功能,达到简化武器装备结构设计,实现小型化,高可靠的目的;三是高性能化:材料的综合性能不断优化,为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奠定物质基础;四是低成本化:低成本技术在材料领域是一项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对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论
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新材料。
[2]: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1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化学工业出版社
5.文明的进步作文 篇五
前几天,网上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出租车乘客因一时疏忽将装有7000多元人民币的钱包落在了出租车上,那位司机多方打听,将钱包归还给了失主,不留名不留姓,无论失主如何劝说也不要回报。现在社会上有人捡到钱包不归还,也有人看见摔倒在地的老人不理不睬,他们不是不想归还钱包,也不是不想扶起老人,而是害怕被反咬一口,而这个故事中的司机和乘客他们都以你们自己的方式对待对方,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注入了一股清泉、一缕暗香。
记得一天下午放学回家时,大雨滂沱,我穿上雨衣骑车回家,在路口等红灯时,我注意到一个没有雨具的骑车女生也在沮丧的等着红灯,浑身被淋了个湿透,这时一个打着伞的妇女走过去,自然的把伞罩在他们俩个人的头上,小姑娘诧异的侧过头,呆愣的看了看那陌生的妇女,又抬头看了看头顶上的伞。妇女笑了笑说:”一起打会儿吧。”然后不再说话,继续看着前方的红灯。很快要变绿灯了,那妇女又问:“你家离得远吗?我快到家了,把伞给你吧!”小姑娘看绿灯亮了,大声地说着:”不远,阿姨,谢谢你了。”接着骑车冲进雨中,虽然依然淋着雨,可是从她远去的背影中看出她不再沮丧,而是充满了振奋。看着渐行渐远的妇女,我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那么和谐。滂沱的大雨,拥挤的交通,泥泞的道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不难看出,刚才的两人是相互陌生的,但那妇女却用如此简单的动作、朴实的语言,谱写着优美的曲子,不仅影响着那个女孩,也影响着我。相信周围不少等红灯的人也看到了这一幕,听到了这首优美的乐曲,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整个社会,相互帮助将蔚然成风。
6.论科技的进步文明的发展 篇六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科技与文明的进步无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是人类受自然影响少之又少,生活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
一浅议文明
纵观人类文明的演进的演进的整个过程,人类从茹毛饮血的狩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进而到现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文明。人类正一步步的逐渐的支配着地球影响着地球同时也毁灭着地球。的确文明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好处,但这无限的好处却是建立在人类现阶段唯一的居住地地球的有限的承载力上。可以说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也是地球母亲买单的过程,只怕有一天地球母亲买不起这个单了,到那个时候我们怎么办?某位宇航员曾说过在地球的各个大洲上都可看见缺失森林的地方。这样看来人类文明演进得到的好处是否就真的抵得上这样的代价?
二浅议科技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曾不止一次的幻想着科技可以进步到那一种境界。人类的所有知识可以全部储存进一个小小的芯片中,然后移植到人脑中,使人们可以轻易的拥有这些知识。但是科技真的进不到这种境界又会怎样呢?
我想真的到那一天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轻度会阻碍甚至是使科技倒退,重度那就会接引发世界末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科技的昂贵性或是区域性社会的分级会使很多人享受不到这种服务,之后由于人性的弱点,人们游行,暴动,战争等。世界末日也就不远了。
就算不会这么严重,人们获得知识变得无比的轻松那谁又会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呢?没人钻研科技对于人类的未来来说也绝不会是一件好事,后果诸君显而易见了吧。
科技的进步使得的人类的身体出了大脑以外全部都在退化,这种人类身体进退的不平衡性对于人类来说难道是一件好事?
我们的身体机能正在以另人骇人惊闻的速度退化着,自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我们的双腿能被用到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徒步走遍中国这件在古人眼中在普通不过的事情,在现代人眼中却足以惊世骇俗了。
最值得悲哀的是,这些事在现代人眼中犹如视而不见。熟不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吗?医学的进步,退化着人类的免疫系统滋养出的却是超级病毒。
交通的进步退化着人类的行动能力。
。。。
难道这些还是警醒不了我们的双眼吗。
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如果把我们一个人扔在原始社会会怎样。而把一个原始人扔在那又会怎样。
我们的优越感无疑是我们的种族奴役着整个世界,但是细想一下,究竟是我们奴役着科技还是科技奴役着我们。
当有一天我们的世界我们的身体支付不起科技进步的代价时,那一天可能就是我们的灾难日。
7.大学生演讲稿:《进步的文明》 篇七
各位同仁、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想与大家互动一下,问一个问题,人类文明的终极状态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个问题也许有人曾经思考过,已经有他自己的答案;但也许大多数人还没有仔细想,或者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设想一下,当人类文明发展到足够成熟——我们暂时称它为人类文明的终极状态,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
首先,它应该是与生存环境和谐相处的
即那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受大自然的恩养并借以容身,能够自我限制在一个保有发展空间的数量上,即,如果地球适宜生存人口是100亿,那么人类能够主动控制在80亿、60亿、甚至更低。
而不是无限制的人口膨胀和不计后果的掠夺式开发、污染。
其次,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已经可以使人类社会凝结为一个整体,它有完善的体系,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所有要求,人类必须也只能依靠这个整体。
人类面对的主要问题不再是战争、压迫、不公和欺凌,而主要是疾病、衰老、自然灾害和科技发展。
这个整体可以最充分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科技、改善生活。——当然,这个整体利用的是所有人的力量和智慧,而不是哪一个“伟大领袖”。
我们为什么畅想这样一个人类的终极文明呢?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为什么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呢?因为不管是从古到今,还是将来,人性从来是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类有共同的愿望,文明就会有共同的方向。我相信,它一定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那么,我们离它还有多远呢?
说到这个问题也许会使你感到非常的沮丧,因为此刻你大概想到了共产主义
不,它不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它是我们设想出来的终极文明社会,但现在,我想,大家还是会沮丧。
也许有的人说要三百年,有的人说要一千年,更可能有人说永远也不会。
那么说说我的答案吧!
我的答案是:我们今天设想的终极文明社会一定能达到,并且在不远的将来。但大概的时间,我却不敢说。就像小时候想不到会有今天的生活,以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成几何级增长的信息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等等。
我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人知道“奇点大学”,它是由谷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若干科技界专家联合建立的一所新型大学,旨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它从今年11月24日受邀百度来华演讲,传播现代科技发展理念。
网上可以搜索到它的公开课,这些公开课我大多看过,可以说收获良多,年青的学子们更应该去看一看,那里集合了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和思维,你一定会受到启发
也许你会想到,为什么那些人会有如此超前的思维?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了它?
美国国防部及航天航空局顾问、奇点大学校长这样来描述他们的办学思路:
“那些非常聪明、非常有天赋的人真的需要一种环境,在其中他们的个性被尊重,并为他们创造开放的氛围,能够让他们有效的合作,而不受来自管理层的干扰,不用参与那些他们不必关注的事情。所以要让这些科学家、技术人员、还有富有创造力的人们自由地团队合作,要提供他们喜欢的环境,要让他们感到每个团队成员都是家人,都互相信任,要创造高度信任和尊重的氛围,不分等级,而是每个人在交流中都是平等的、同级的,我认为如果你创造一种有趣开放并具有创造性的氛围,那么那些有天赋的人们会愿意在那里工作。”
为什么他们能够集合了全世界顶尖的技术和人才?因为有它文明的土壤在。
科技是被文明推动的,反过来,科技带动文明前进
我们可以将科技与文明的关系比做耕牛和农夫,农夫代表文明,耕牛代表科技,耕牛依靠农夫施展才华,农夫依靠耕牛提高效率,两者相辅相成不可脱节。
如果耕牛不被农夫所控制,它就会变成野牛,胡作非为,如果农夫不能利用耕牛提高效率,也许他自己就会饿死。
但如果那天农夫想提高效率了,拼了家当买个强壮的耕牛回来,而自己又不先锻练腿脚,那结果,就会被拖残,是残废的残,就会只是成为别人的工厂,别人的市场,甚至垃圾场。
要前进,方向是重要的,前面说过,人类有共同的愿望,文明就会有共同的方向,即使我们现在是落后的,但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我们就会少走弯路,而最终融入到共创人类文明的大潮中去。
那么,如何把握我们的航船?我想应该坚持以下几点:
,尊重客观现实的。
2,遵循自然规律的。
3,有益于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
4,有利于人类自身个性成长以及解放的 尊重客观现实
就是人们应该怀着敬畏的心讲真话,而不是“说真就真,说假就假”,“说真就真,说假就假”其实完全是一种流氓文化,它已经无视人性的良知,无视人性最根本的善良和美好,变成邪恶的了。那么我们怎样斩除它?用真,因为不管任何黑暗和虚假都怕较真,真是我们最根本的武器,我们只有也必须使用它。
遵循自然规律
就是要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积极融入到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去,做文明的主导者、推动者,而不是被淘汰出局。
有益于人类长期生存发展的
是要从大局出发,从环境、资源、教育等方面做综合考量,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不是只为一时的所谓的经济繁荣滥采资源、放纵污染、无视教育。
有利于人类自身个性成长以及解放的
我想,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源自人性本初的美好愿望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根本动力,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发展它、完善它。
回顾历史,为文明的前进,多少的仁人志士,已经做出了太多的牺牲,好在,今天的战争已不仅仅只是杀掳和流血,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战争--文明的战争。
文明的战争,即在经济开放的世界格局中,利用相对先进的精神文明以及其所创造的丰富的物质文明,吸引他邦人才、技术、财富,增强自身实力和国家凝聚力,从而占据明显优势,挤跨他国落后文化制度并最终使其没落的战争
那么,在这文明的战争中,我们将何去何从?
中国,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当然想要它富强起来
那么今天,在这里,结合我们对自身的了解,我以为,要改变,须从多方面入手:
一,增强对抗意识。
中国人缺乏对抗意识,这大概是拳击这项运动在中国少有人喜欢的原因,但世界从来是弱肉强食的,你不跟他对抗,则还没等你“迂回”过来,已经被吃掉了---做人,有时真的有必要强势些。中国已经失掉了太多的国土了,人民也失掉了公平和尊严。如果这样子继续下去:少数即得利益者把国家的财富弄走,黑暗的政治把人才精英逼走,国外势力趁火打劫把资源掠夺走。中国最终就会是一个垃圾场,只会有贫瘠的土地、污染的河流以及令人窒息的空气的垃圾场,中国人就只能长期做奴隶,而且是被人厌弃和憎恨的奴隶。
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人不自强,上天何堪?
二,拿起法律武器。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其历史条件下弱者迫使强者达到诚信的唯一“合法”手段。不要怕法律不够健全,或者只是统治者的御用工具,只要它披着公平、公正的外衣,你们就有理由揭开来看。只要它是面对人民的法律,只要你们的人民团结起来,你们就一定能找到它邪恶的“死穴”。
社会要改革,法律是先行者。文明要进步,人民就必须学法、懂法、依靠法并推进法制的改革
三,培养面向将来的力量。
一切为文明发展所做的努力都是面向将来的,如果眼前的力量不够,就要培养并联合将来的力量。明天是更加光明的明天,所以你们需要培养可以掌握更加光明的明天的力量。
无识的人们是需要惊醒的,后辈们有权利得到更好的生活,而现实却只掌握在我们手中。
四,中华民族的文明是璀璨的
它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它属于全人类。好在,国家不行了,可以灭亡;民族伟大了,却可以永生......中国人从来不缺少智慧,所以我想,中国也必不缺少可以屹立世界的脊梁
8.《材料与文明进步》要点 篇八
——从《全球通史》看世界历史发展模式
摘要
在《全球通史》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用全球史观的历史研究视角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行了考察,认为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在文明转换中发展的模式。世界历史经历了三次文明的转换:由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向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的转换、古典时期向中世纪过渡的转换和世界进入近代以来的转换。三次文明转换的规律对深入了解当今世界局势和国家的发展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关键词:全球史观;全球通史;文明;斯塔夫里阿诺斯;
一、作者简介和内容提要
(一)作者简介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13年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在克拉克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历史教授、西北大学的荣誉教授和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
(二)内容提要
在《全球通史》中,斯塔夫里阿诺斯采用全球史观的历史研究方法,即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统一整体,从全球的角度而不是从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上,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全书分为八编,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各部分内容如下:
1.1500年以前各孤立地区的世界 1500年以前的世界各地区包括西欧扩张时的穆斯林世界、儒家世界、非欧亚世界不同类型的社会以及西方的扩张文明。在这部分中,作者阐释了1500年作为世界史开始标志年份的原因: 1500年前后,彼此隔绝散居各地的各种族集团第一次建立了海上的直接联系。而西方之所以能够在15世纪初期做出巨大发现主要是由于西方进行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及经济增长和民族国家的建立。2.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1)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1500年到1763年是西方国家有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准备时期。由于在武器和船舶制造等技术方面的迅速发展,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争霸夺权取代了以往的地区性孤立。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充当了殖民扩张的主角,殖民霸权频繁更迭。争霸战争加速了世界一体化格局的形成。(2)西方居优势地位的世界(1763-1914)
由于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欧洲诸国对世界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扩张。19世纪末,欧洲列强已经吞并了整个非洲,并有效控制了亚洲,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到1914年,欧洲对全球的支配达到顶峰。整个世界成为一个互相联系而又矛盾冲突的有机整体。(3)1914年以来西方的衰落和成功
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全球一体化进程,欧洲的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迅速传播,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另外一方面,西方影响的加强有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觉醒,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兴起,不仅松动了西方对世界的控制,还引发了西方社会内部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危机。二战后,国际政治局势形成美苏对峙的二元格局。如今,美苏争霸又被多元世界取代,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根本变化。
二、在文明转换中进步的世界历史发展模式
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世界历史的发展是通过文明的不断转换这种机制模式而得以实现的。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当一个文明处于落后或不发达的状态时,这个文明会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发明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生产技术、政治制度以及艺术文化等,从而推动历史不断向前进。而当这个文明在取得很高的成就成为文明中心之后,这个文明的创造力便会逐渐丧失,对于历史的推动力便会减弱,其自身也会陷于停滞发展的状态。这时便会有另一个新的富有创造力的文明来取代前一种文明以保证历史继续向前发展。具体到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斯塔夫里阿诺斯举出了三次这种文明的转换:
(1)由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向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的转换。
在优越的自然条件,比如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的综合作用下,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方。在农业技术方面,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种植大麦和小麦等作物,养殖牛、猪、羊等驯化动物。在手工业方面,他们发明了轮子,使用青铜制和铁制工具。在文化方面,他们发明了完整的文字体系,并将这一文字体系用于表达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事务。在国家制度方面,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现了阶级的分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政治和法律制度。这一切成就使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地区,并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文明输出地不断向外输出文明成果。以农业生产工具犁为例,到公元前3000年时,犁已在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得到普遍使用,并传入印度;到公元前1400年时,犁还传入了遥远的中国①。但是,当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之后,它没有继续向前发展到更高的水平,而是停在原地徘徊不前。另一方面,以前落后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向他学习的其它文明区,如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却展现出了旺盛的创造力,并逐步超过这一人类最初的文明地区,起到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最后,在游牧民族的不断打击下,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中心地位彻底没落,其周边的印度、中国和希腊等成为了新的文明中心。
(2)由古典时期向中世纪过渡时的转换。
伟大的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文明,在欧亚核心区居于统治地位。通过这次转变,古典三大文明被摧毁,新生的西方文明代替了希腊一罗马文明,儒家文明继承了中国文明。另外,一个全新的伊斯兰文明兴起,并逐步将其实力范围扩展到从大西洋沿岸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同时,文明中心也随着文明的变换而出现了改变。随着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中东地区再次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中心,引领着历史的发展。
①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1(3)世界历史进入近代后的转换
在中世纪取得累累硕果的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陷入了停顿和封闭的境地之中。而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默默无闻的西方文明,此时却显示出了勃勃的生机。于是,在这次文明转换中印度和中东所代表的伊斯兰文明;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如日本和朝鲜等所代表的儒家文明衰落了下去。同时,也相应的失去了其文明中心的地位。西方文明则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开创性成为了领导世界发展的新动力,世界的文明中心又一次回到了欧洲。
二、文明转换模式的启示
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史中,世界历史的发展在形式上是通过文明不断变 更及文明中心在不同文明地区之间的转变而实现的。而文明转换的过程中体现出的规律对当下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在人类文明发生第一次转换时,正是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高度发达使这 一地区丧失了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其周边的较落后的欧洲、印度及中国则由于 自身的落后,所以急于向外界学习,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不断 的进步,成为新的文明中心。
同样的,在古典时期向中世纪转变时,欧洲的文明在游牧民族的冲击中被摧毁殆尽,中国南方和印度南方因为与游牧世界相距遥远而幸免遇难,中国北方和印度北方虽遭蹂蹭,但却幸存了下来①。以中国为例,由于“汉族人口众多,民族大迁徙对其农耕文化虽造成冲击,但并未致命,反倒是在不断冲击中,汉文化融进了一些新的内容。”②如此,传统的中国文明在与外来的新文明因素如佛教等宗教因素的结合下形成了新的儒家文明,并迅速恢复了其文明的发达水平,在中世纪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这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正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因为在中国人享受高度发达的文明的同时,他们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也使得他们变得保守和自大。如科举制度、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教信仰使得中国在国家管理和思想理论上都处于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但同时这些文明体系也将中国人的行动和思想牢牢的禁锢了起来,阻碍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①② 吴骁.吴于廑与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史观之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 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进一步发挥。同时,因为这种先进性中国人逐渐产生了一种优越心理。他们认为自己的文明是最优秀的文明,不需要向外国学习,并认为外国人都是野蛮人。如此,中国就失去了向外界学习,提高自身的机会,到了近代必然会衰落下去。故中国的发达起到了使其自身的发展放慢的作用。
而与此相反,欧洲的古典文明被摧毁得最为彻底,且再中世纪没有得到恢复,因此在从约500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①。但这正是欧洲的优势所在。正因为欧洲在中世纪的贫穷与落后才使得欧洲积极的向外界学习,通过向其他文明发达的地区进行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文明水平。同时也由于没有既成规则的限制,欧洲人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创造出新的更高的文明成果。
简而言之,中国之所以在近代落后是因为它在中世纪的领先,而欧洲能够在近代以后飞速崛起完全是占了“落后的优势”。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优势背后潜藏着固步自封的危机。面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要始终在浩浩荡荡的国际潮流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应该保持开放的心胸和包容的态度,积极地向外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以谋求自身的发展。
三、结语
任何理论范式都是从某一特定角度出发对现象的简化,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某一种范式,确实能够“看到”其他范式看不到的“现象”,但同时它却不可能“看到”由其他的角度才“看得到”的现象。从不同的历史观的角度出发,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考察,包括历史发展模式,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理论范式。在《全球通史》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用全球史观的历史研究视角为世界历史发展构建出了“在文明转换中发展”的模式。而在这种模式的解释之下,世界历史经历了三 ①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98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M].商务印书馆.1995.22 次文明的转换:由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向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的转换、古典时期向中世纪过渡的转换和世界进入近代以来的转换。这种模式是否能解释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或者说能在什么层面和多大程度上进行解释,这都尚待考察。但这种全球史观的历史研究理论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建构的“在文明转换中发展”的历史发展模式无疑为我们了解当今世界局势和国家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思路,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五、参考文献
9.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终稿 篇九
奥德维说,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越它,那它永远不会疾驰飞奔。同样,一个人如果事事依赖别人,只想坐享其成,而不能知难而上;只想机遇垂青,而不思拼搏进取,又怎谈的上进步呢? 98年全国高校招生108万人,02年275万,而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生630万人。有限的工作份额无限的待业人员,用人单位只能用竞争来挑选最好的职员。人在竞争的条件下,能够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而且在竞争中获得对自己比较实际的评价。
人类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一部竞争的历史。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学领域,它更揭示了竞争的必然性。原始社会的弱肉强食,先秦的诸国纷争,殖民者的掠夺与战火,哪一次社会不是在竞争中展现新面貌呢?在经济领域中,竞争促使各个企业为追求较多利益而比产品质量,比适销对路,比服务周全,服务水平,极大推动了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而且正因为有了当年的“一打三铁”,破除了大锅饭的合作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有效竞争,才有今天中国的发展。
从历史唯物注意的角度说,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可知,竞争比合作更为广泛的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合作辅助着竞争的有序进行,还为竞争带来些许的温暖的气息。竞争虽无情,但公正,他给了强者,弱者发展的机会。正所谓,强者不自勉,或死而泯灭于无闻;弱者能自立,则必有称于世。
列宁所说:“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竞争乃社会进步之母。高考时总不能与旁边的同学合作吧?在体育比赛中,要靠竞争来争夺冠军的吧?在人才选拔过程中,不竞争的话,只能是“万马齐喑究可哀”,如果竞争的话,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可以通过竞争来选拔,请问可以通过合作来选拔吗?
各国参加奥运会比赛不也是一种竞争吗?难道各国选手也搞合作,把金牌也合作平分吗?
我们没有永恒的敌人,但我们有永恒的国家和民族利益,为维护我们的利益,只有竞争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竞争是绝对的,合作是相对的。合作以竞争为前提。竞争的压力往往促使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寻求合作,但合作伙伴的构成与合作策略的确定就必须通过选择,而合作的目的也无非是将每个成员的力量整和为团体的竞争力。
对方辩友不也是通过竞争来的吗?由竞争,到合作,再到竞争。
竞争就是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相互之间展开直接或者间接的争夺过程,这是良性的,并非恶性竞争。发展则是事物从小到大从浅到深从低级到高级。我们人类是怎么能够从一群类人猿进化成可以直立行走,可以独立思考可以统领自然界的高级动物的呢?人类的进化就是自然界的不断选择,人类之所以能适应这种选择就是因为竞争,不断与自然竞争的结果。类人猿们手牵手躲在山洞里是不是就可以越来越聪明呢?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我们了,竞争,才能文明,才能进步
自1895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这条永恒的真理就在所有的时空中展示出它的力量:自然界竞争,大到人类社会的国家竞争、经济竞争、政府选举、军备竞赛、小到学术争鸣、体育竞技、失学及就业考试„„物竞天泽,适者生存,这是竞争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它决定竞争既是一种激励机制,又是一种淘汰机制。
竞争推动经济的迅猛发展;竞争是政治民主化的前提;竞争是科学发达、文艺繁荣的温床;竞争还可以产生一种社会标准化效应,促进社会的进步。竞争乃社会进步之母。假如没有这种竞争精神,我们可能还蹲在树上摘果子充饥躲在山洞里躲避风雨,何来文明?何来进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2年我国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国家竞争力,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如何提高我国教育核心竞争力就成为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在教育领域引入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提高我国教育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广开展核心竞争力教育,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目前的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人们对竞争的认识请问对方辨友,你们怎么解释国家为什么要把提高竞争力作为重点,而不是合作能力?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现在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甚至个人之间有很多所谓合作,但是从欧盟的诞生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从wto的多边协商到东盟首脑会晤,有哪一次合作不是源于各国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呢?有哪一次的国际合作没有促进和适应区域间日趋激烈的竞争?
如果不要竞争,那么奥运会不就可以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举行了,为什么每次都要各国竞争呢? 人是一种有惰性的动物,如果只讲合作就会推来推去,最终导致什么都干不好,以前的大锅 饭、国有企业的倒闭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谁都知道要文明进步,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人才可以通过竞争来选拔,请问可以通过合作来选拔吗?
竞争会使人类变的更自私更狭隘,本人就要问对方辩友了,如果良性竞争就回让人自私和狭隘,那么我们的全体国民素质是不是值得质疑了呢?种种恶性影响,并不是竞争惹的祸,而是他自己不健康的心理导致的
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合作起来攻打伊拉克,也能使文明进步吗?
比赛是为了争出输赢,争出输赢不也是竞争吗?你为什么要这里比赛,不也是为了竞争吗?
要是不停地合作,没有创新精神,那人类只会止步不前。如果说竞争没那么重要的话,那我们今天还在这里争论什么呢? 请问社会上的恶势力团伙合作起来,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也能使文明进步吗?伊拉克人民饱受美国带给他们的战争灾难,难道要伊拉克人民跟美国合作吗?
10.《材料与文明进步》要点 篇十
一.文明寝室的评比条件:
1、周卫生评比达星级标准。其中四星级不能超过一次,其他周次为五星级;
2、在内务卫生评比抽查阶段,抽查评比综合结果达五星级;
3、纪检: 无高功率、无停电、夜不归等记录;
4、督导:无迟到和缺升旗记录;
5、有参与自律会组织活动并获得奖励宿舍优先。
二.进步宿舍的评比条件:
1、宿舍评选中进步突出的宿舍,其中四星级不能超过三次(含三次),其他周次为五星级;
2、在内务卫生评比抽查阶段,抽查评比综合结果达五星级;
3、纪检: 无高功率、无停电、夜不归等记录;
4、督导:无迟到和缺升旗记录;
5、有参与自律会组织活动并获得奖励宿舍优先。
星级标准:
1.五星级>=90分(3号楼五星级>=85分)
2.80分<=四星级<90分(3号楼80分<=四星级<85分)
3.70分<=三星级<80分
4.不达标宿舍:<70分
11.材料与人类文明之我见 篇十一
大家都知道,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类会使用和制造工具,而工具又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所以,材料与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材料的定义的是:制造物品、器件或其他产品的物质。材料有很多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地位。
在人类刚刚学会使用工具的时候,他们还不会自己制造,只能从自然界获取,那时候的工具,大部分是木质和石质的,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他们开始磨制骨器。他们用那些简单易得的材料制造的工具,相对来说,很粗糙,只能勉强用用,难以形成特定的制作工艺和样式。但是那些工具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让人类远祖得以生存。他们用动物的骨头做了一些武器,那些武器就是冷兵器的雏形。
大约在5000年至6000年前,在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就出现了青铜器。而在中国,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青铜是当时人类发现的最好加工的硬的材料。虽然当时铁的储量要远远大于铜,但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支撑人类对铁的开发利用。相比之下,铜有很多优点,它沸点低,容易锻造成型,而且相对稀有,更能体现奴隶主的地位,而且,铜相对不活泼,有利于保存。中国的青铜器制造水平,领先世界,有很多流传下来,享誉世界的作品,像司母茂鼎、四羊方尊等。
在青铜器出现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进步了很多,能支撑人类对铁的开发利用,大约在公元前1400年,人类开始陆续进入铁器时代,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并已占居主要地位,楚、燕等地区的军队,装备基本上也以铁制武器为主。战国时期的铁器还经由朝鲜传入日本。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在这之后,青铜器的使用和改进一般来说就只有乐器和铜镜了。
在这之后,其他的金属材料也开始大量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①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②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③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那些材料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让人类能更好的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在形形色色的企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脱离了金属材料后,人类的文明史要倒退好几千年。
在当代有涌现了很多特殊材料,它们有别于传统材料,它们在一些特殊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不可取代的作用。例如纳米材料、有机材料、记忆材料、智能材料、复合材料等。它们都是在最近几百年发现的,它们反映了人类最新的高科技,在新兴行业大量应用,像航空航天行业,电磁行业等。每一种材料的出现、利用,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的体现,进过几千年的发展,材料的利用方面已经很成熟,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先在古代对各种材料的探索,他们进过很多次的教训,才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财富,而且,在材料领域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等着我们去发现,所以我们要更努力的学习,不可自满,勇于探索,找到那些还没有被发现的更好的材料。
机械37班
李威
12.关于环境的话题作文:文明的进步 篇十二
路行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我们上山的速度更慢了,需要借力山路两边的铁索,才能安全上行。突然,前面有人大喊:“大家停下,先停下!停下!”后面的听到喊话后,都不由自主停下上行的脚步,朝喊话的人望去。只见那个喊话人,一只手用力抓住铁索,另一只手紧紧抓着一个身着橙色衣服的环卫工人的衣服。而那个环卫工人,身子完全伸出山路,一脚踩在铁索下的一块石头上,一脚没有借力点,只能悬空朝外;一只手抓着铁索,另一只手握着铁钳,吃力地夹着铁索外石头缝里的一个大可乐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可乐,又重又滑,很不好夹;他那个姿势很难稳住,风一吹人就荡来荡去,看得大家惊心动魄。
游人自发组成一支接力队。两个小伙子上前,和那个喊话的人一起,牢牢揪住环卫工人的衣服。有人拿出绳索,绑在环卫工人腰间,后面的人立即跟上,一起用力抓住绳尾。有人安慰着环卫工人:“小心!慢慢来,安全第一!”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那个瓶子终于被夹到了。直到那个瓶子被环卫工人放进垃圾袋里,环卫工人也安全落地在山路上时,大家才舒了一口气。
环卫工人站在陡峭的山路上,满头满脸都是汗。他用袖口揩了揩额头上的汗,笑着抱拳对大家说:“谢谢!非常感谢大家!”游人们也笑了,朝他挥挥手,上山的继续往上,下山的接着往下。
经过他身边时,我们和他打招呼,并谴责着那个乱丢垃圾之人。环卫工人笑着说:“其实,现在情况已经好多了。我刚负责这个景点的卫生时,每天垃圾都很多。许多人随手乱扔垃圾,说都说不听,有时还辱骂我,说我是垃圾人,有的人看到我就像躲避瘟神一样。后来,我也习惯了,人家扔,我就捡。但最近几年来,乱扔垃圾的人少了,文明人多了。有的孩子不懂事乱扔,家长会随时教育,甚至还跟我道歉。有些游客还帮我捡容易捡到的垃圾,有的看到我,就说辛苦了,感谢我之类的话。总之,游客越来越让我感动,就像今天这样,我是非常感动的。真的太谢谢你们了!”
他脸上的汗水,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闪光。
环卫工人笑着走了,他说要到其他地点去看看,有垃圾要及时清理,他要让自己负责的区域零垃圾。他鲜艳明亮的背影,渐渐远去模糊了。但他创造的劳动成果,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每个游客受益。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之所以能够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套用一下,原来,景区能够干净整洁,是因为有他们在。
只要人人能自觉遵守规则,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世界就会越来越和谐美好。我想,这就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材料与文明进步》要点】推荐阅读:
材料与人类文明论文11-02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文明单位创建材料08-17
收费所创建文明申报材料与收费窗口创优单位工作申报材料汇编07-25
文明职工申报材料07-11
乡风文明调研材料08-12
文明乡镇典型材料10-11
文明学校申报材料10-16
小学文明学生材料10-24
文明个人申报材料10-25
文明卫生村材料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