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讲稿

2024-07-06

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讲稿(共7篇)

1.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讲稿 篇一

食品从业人员培训提纲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日期:2009年08月24日 访问次数:139

一、个人每年必须进行健康体检(新参加工作的和临时工也必须),取得健康证后才能上岗操作。一旦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病症一律离岗。

二、从业人员必须保持食堂内外环境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三、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基本习惯要求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都应用流动清水洗手消毒。

2、工作时应当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头发应置于帽内。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首饰。

4、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5、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四、食品的采购要求

(一)禁止采购下列食品:

1、腐烂变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2、无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

3、超过保持期限及其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无卫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供应的食品,要坚持索证。

(二)采购时掌握必要的食品感官检查方法。

首先看其是否保持固有的形态和色泽,看是否有异物和污染物。对定型包装食品或原料检查其外包装是否清洁,有无破损。食品是否外泄、外露,包装材料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包装与内容物是否相符。包括视觉检查、嗅觉检查、触觉检查、味觉检查等。

(三)采购时掌握定型包装食品的包装标识要求

在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仔细查看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是否按《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标出了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代号、规格、配方或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使用方法等。

五、食品的贮存要求

贮存食品的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仓库应当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食品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六、食品加工操作要求

1、加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其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使用。

2、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与肉类、水产品类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

3、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4、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放。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放凉后再冷藏。

七、餐饮具的卫生要求

1、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使用的餐饮具。

2、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3、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4、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

5、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八、禁止制售以下食品

1、不明来路的野生菌。

2、皮蛋。

3、已发芽发青土豆。

4、干煸四季豆。

5、冷荤凉菜。

6、腌菜。

以上内容,食品从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卫生监督所将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凡不能通过考核的不得上岗。

2.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讲稿 篇二

上海市黄浦区体检站主要负责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工作, 为体检合格者发放健康合格证。在执行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工作过程中, 发现了一些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及培训工作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简要剖析如下:

1 现状

1.1 医疗机构的法定体检角色, 缺少竞争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属于法定体检, 是政府部门对特定群体以法定形式规定的特定医学检查项目和特定周期必须进行的专业性体检。上海市各区从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的医疗预防机构, 最早都从属于各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一部分挂靠在本区中心医院;一部分仍挂靠在本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有很少一部分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体检站。黄浦区体检站的性质属于后者。由于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属于政府法定体检, 各区体检机构缺少竞争。相对于从属三级医院或民营形式的健康体检中心, 不管是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设备配置、计算机信息管理等方面都有待规范和健全。

1.2 体检与培训相关部门缺少信息沟通和支持

目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由各区的体检医疗机构负责, 而同等重要的职业上岗培训及执法督查则分别由各区的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卫生监督所负责, 其中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食品从业人员职业上岗培训及执法督查;卫生监督所负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职业上岗培训及执法督查。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 是影响食品、公共场所卫生安全最为重要的因素。统计显示, 上海市80%以上的食物中毒是由于食品从业人员不良的操作行为所致[1]。而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培训, 使其掌握必要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和技能, 则是形成规范操作行为的基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在2008年2月就实施了食品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制度。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制定了《上海市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 对食品从业人员按其行业和岗位分类实行上岗前食品安全培训, 培训后的从业人员将要求参加全市统一的网络在线考核, 考核合格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方能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须有经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负责人和卫生管理人员方可申领食品卫生许可证[1]”。但黄浦区的食品从业人员培训, 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目前仍处于“空白”期。

上海市各区的法定体检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 分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领导。食品药品监督局目前虽已划归卫生系统管辖, 但仍相对独立。三个机构相互之间缺少信息沟通和支持, 各行其政, 没有形成一个体检、培训→执法督查完善的反馈制约机制。尤其是对未经过职业卫生上岗培训、仅持体检合格证就上岗的食品从业人员的执法检查, 因食品药品监督局机构从属的改变, 缺失至今。人为造成了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

1.3 各区的体检收费标准不统一

目前上海市各区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健康合格证是全市通用。而法定体检的检出疾病主要是传染性疾病, 如乙肝、痢疾、肝炎、肺结核、伤寒及皮肤病等, 正常情况下各区的体检收费理应统一。但本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收费标准并未统一, 有的区是体检部门与卫生监督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协商好, 由体检部门体检时合并收取, 体检总价高;有的区是分开收取, 体检总价低。

黄浦区体检站最初是在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时, 把体检费和培训费一同收取。然后在食品或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领取健康合格证时, 由区卫生监督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派人同时进行培训、考试、发证, 效果较好, 没有培训遗漏。后来区食品药品监督局从区卫生局分离后, 因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统一新的培训方案, 黄浦区的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直至目前成为“空白区”。加之食品从业人员体检健康合格证全市通用, 导致部分区的食品从业人员因利益驱动, 到黄浦区体检站进行体检, 不参加职业上岗培训直接上岗, 人为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有扩大趋势。

2 问题与思考

2.1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不正常的跨区流动

由于相关部门缺少信息沟通和支持, 各区的体检收费标准不统一, 部分区的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上岗培训缺失, 行政执法部门对没有经过职业上岗培训的执法督查力度不大等原因, 人为的造成了大量的食品从业人员体检的不正常流动, 食品从业体检人员舍近求远, 跨区体检的人数大幅增加。在黄浦区体检的食品从业人员中非本区人员占了很大比例。2007年黄浦区体检站体检人数66 905人, 外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体检22 577人, 占33.74%。2008年黄浦区体检站体检人数72 664人, 外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体检人员达36 123人, 占49.71%, 这其中主要为食品从业人员。其实质就是不想参加职业上岗培训, 仅持健康合格证就直接上岗。黄浦区的食品从业人员培训, 因目前仍处于“空白”期。故成了一些食品从业人员逃避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上岗培训的“避风港”。人为的加大了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不正常的流动, 增加了各方面的管理难度。造成了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这是目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2 外来流动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很少接受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培训

由于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工作的特殊性, 外来流动人员占很大比例。2007年黄浦区体检站体检人数66 905人, 非沪户籍 (外来流动人口) 41 280人, 占61.70%。2008年体检人数72 664人, 非沪户籍 (外来流动人口) 50 052人, 占68.88%。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食品、公共场所, 尤其是小饭店、小商店、小旅馆、小美容美发厅等服务性工作收入较低, 对文化程度和技能要求不高, 这部分工作主要由非上海户籍的流动人口从事所致。而有研究证实:不同文化程度从业人员间卫生知识差异有显著性, 尤其应加强对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小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2]。由于黄浦区的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目前仍未开展, 在该区进行体检的食品从业人员, 没有接受到应有的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培训。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也比较单一, 连续几年不变的培训内容, 已很难顺应不断变化的各文化层次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这是目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二。

2.3 处于重点防病年龄段的外来流动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少

黄浦区体检站2007年体检人数66 905人, 其中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年龄在19~49岁的占80.41%。2008体检人数72 664人, 其中年龄在19~49岁的占83.52%。19~49岁年龄段的人群是预防性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点人群。目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尚不完善, 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很少。尽管有属于强制性的法定体检和培训, 但仅仅局限于法定传染病的检出和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的上岗培训, 且上岗培训还常常缺失。而承担预防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重点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仍局限在社区 (居委会) , 其预防工作条线“营养食品条”和“公共场所条”也仅局限于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一些专项如营养调查、艾滋病和性病的干预等工作, 无暇顾及社区单位尤其是小饭店、小旅馆、小美容美发厅等的外来流动人员的公共卫生预防服务。

食品、公共场所外来流动从业人员的疾病预防工作, 目前仍是整个公共卫生防治体系的一个盲点。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胸透筛检出的肺结核 (肺部阴影) , 因缺少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尚不能最后确诊为肺结核, 还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如作痰查嗜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摄胸片等明确肺结核的诊断。一旦确诊为肺结核, 医院要进行传报, 并落实到社区进行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但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胸透筛检出的肺结核 (肺部阴影) , 往往告知体检人员到医院作进一步诊断、治疗后, 就失控、失访了。如果这个体检人员的肺部阴影是肺结核的话, 没有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作为传染源将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

那些处于防病重点年龄段的外来流动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少, 所造成的公共卫生防治体系的一个盲点。这是目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三。

3 对策与方法

3.1 政府相关行政部门要充分行使公共管理服务职能

3.1.1 制定全市统一的体检培训价格, 建立完善各区培训网络

探索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不正常的跨区体检流动, 很少接受相关卫生知识培训。根本原因是各区的体检价格不统一, 关键问题是缺失了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职业上岗培训和执法督查。所以政府要充分行使公共管理服务职能, 首先要制定统一的全市体检培训价格, 尽快建立完善各区从业人员的培训网络。协调好法定体检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三方关系, 加大对未经过职业上岗培训即上岗的食品、公共场所单位及个人的执法处罚力度, 形成体检、培训→执法、督查完善的反馈制约机制。从根本上阻断不正常的跨区体检流动, 有效减少未经过职业培训即上岗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

3.1.2 明确规定食品、公共场所单位的从业人员不得跨区体检

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明确规定各区的食品、公共场所单位的从业人员要在本区法定体检医疗机构进行体检, 不得跨区体检。各区法定体检医疗机构要认真执行, 并为辖区内的食品、公共场所单位和从业人员逐步建立完善的健康体检档案。

各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健康合格证在全市通用的政策可继续保留, 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体检及经常跳槽到外区的从业人员, 同时便于管理, 有利于卫生监督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有效地开展职业培训, 有利于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效地对外来从业人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消除公共卫生防治体系的盲点。

3.1.3 加强对法定体检医疗机构的管理

因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属于法定体检, 医疗机构之间缺少竞争, 所以政府相关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法定体检医疗机构的管理。对医疗机构的人员配备、硬件配置、技术质量、服务质量、服务项目和范围、收费标准乃至资质认定和监管力度等方面要制定相应标准, 并明确规定法定体检医疗机构除完成辖区内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外, 还应承担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 如法定传染病的传报等。

3.1.4 规定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要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健康管理

所谓健康管理, 就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 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3]。发达国家近20年的经验指出:开展健康管理, 即是对一般的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都具有巨大的公共卫生意义[4]。面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这个年龄分布在防病重点段、流动性大的人群。如果能在原有法定体检基础上开展必要的健康管理, 将对预防各种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我国正由单纯健康体检向健康管理模式转变, 作为群体健康管理体检中心来说, 管理的困难程度要远远高于个人的健康管理[5]。而健康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 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健康管理理念以及实践仍处于认识探索阶段[6]。尤其是对特定人群体检的健康管理, 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的健康管理, 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好的模式及标准参照。尽管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很大, 但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有责任协调各区法定体检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局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进行探索和实践。

以各区的体检医疗机构为主体, 体检医疗机构利用本身的优势和资源、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为辖区内进行法定体检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卫生监督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可充分利用职业上岗培训这一平台和课堂, 因地制宜地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 进一步作好健康管理的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及咨询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的预防工作条线“营养食品条”和“公共场所条”, 利用体检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并利用自身优势, 开展外来流动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传染病如肺结核的社区管理等工作。

3.2 法定体检医疗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

法定体检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到: (1) 认真做好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工作的重要性。注重提高自身的技术质量, 加强人才素质建设和硬件条件的配置。积极改善自身的服务观念和服务态度, 优化服务环境, 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更新服务手段。规范体检操作, 完善体检项目, 在体检工作的操作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 搭建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 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2) 在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过程中, 因地制宜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树立单纯体检向健康管理转变的理念, 搭建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 为全区食品、公共场所单位的体检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积极开展健康状况的评价和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协助培训单位做好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工作。为有效利用法定体检资源, 积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作出努力。

4 体会

做好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和培训工作, 关系着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要靠政府重视、多方协作和从业人员的理解及配合。要靠法定体检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观念更新、主动进取, 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东方网.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启动今后须持证上岗[EB/OL].http://xmwb.eastday.com/x/20080224/u1a404212.html.

[2]张丽兰, 杨光会, 马素蓉, 等.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效果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3, 30 (2) :272-272.

[3]武留信.加快健康管理学学术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J].中华健康管理学, 2007, 1:4-7.

[4]戴萌, 朱宏, 林锦彦, 等.广东省某医院健康体检资料分析及健康管理[C].第5界中国健康产业论坛论文资料汇编.北京:2008, 187-187.

[5]陶红, 韩全水, 林江, 等.群体健康管理模式的初探[J].中华健康管理学, 2006, 2:315-315.

3.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讲稿 篇三

关键词:职业道德建设;绿色食品;从业人员;内涵;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12-0080-03

绿色食品是农业部推出的一个重要公共品牌,主要是依靠广大绿色食品从业人员,根据绿色食品标准,面向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企業开展的环境与质量第三方审核评价活动。由于这是一项富有行业特色的职业活动,要求广大从业人员如绿色食品检查员、标志监管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循相应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树立和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

1 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中华民族是崇尚道德的礼仪之邦,历来把道德建设摆到非常突出的位置。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个人信念和组织纪律来维系。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既是从业人员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同时又是从业人员对社会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当前,公平、公开、公正的思想广泛传播,这既是市场经济的原则,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促使各行各业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树立行业形象,维护行业公信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针对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对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忠于职守。诚实守信是人的一种品质,指在社会交往中能够讲真话,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歪曲事实,讲信用,讲信誉。办事公道指处理各种职业事务时以国家法律、法规、各种纪律、规章以及公共道德准则为标准,秉公办事,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对不同的对象一视同仁。服务群众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各个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从业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文明待客,对群众热情和蔼,服务周到,说话和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

2 加强绿色食品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绿色食品现场检查、审核判别、标志监管等日常工作,均是根据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机构的安排和委派,由相关从业人员按照规定程序、依据绿色食品的技术标准对相关企业实施的行业特色鲜明的职业活动。这些职业活动涉及两个关系:一是具体从业人员与委派单位的关系。从业人员代表委派单位面向企业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通过自己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来树立和维护委派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如果从业人员道德缺失,将直接损害委派单位的形象和声誉,降低公信力。二是从业人员与被检查监管企业的关系。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直接影响被检查监管企业在绿色食品标志申请、使用方面的权益,需要通过自己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来树立和维护公平、公正的行业发展环境;如果从业人员道德失范,就是在向企业发出错误导向,诱导企业不走正门而走后门,围绕权利寻租搞投机活动,必然恶化行业发展环境。因此,绿色食品事业要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

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促进形成团结向上、爱岗敬业的绿色食品团队文化。绿色食品是朝阳产业,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绿色食品从业人员是一个富有特殊使命的集体,工作中需要搞好分工与合作。在这样的集体中提倡不断学习、忠于职守、敢于担当、团结协作等职业要求,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整体工作效能。

2)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树立和维护绿色食品行业的良好社会声誉。绿色食品过硬的产品质量是赢得良好社会声誉的基础,而过硬的产品质量有赖于广大从业人员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从一定意义上讲,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决定着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3)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营造绿色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绿色食品从业人员就像体育比赛的裁判员,对企业的相关环境条件和业务运行情况进行评判。只有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公正、公平,才能搭建起企业平等竞争的发展平台,对企业认真实施标准化生产、严格质量安全控制才能形成正确导向,从而引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职业道德既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又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绿色食品行业行为为社会众多行业之一,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及职业素养提高,首先是对农业系统职业道德建设的贡献,进而也是在为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注入正能量。

3 加强绿色食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

1) 绿色食品检查员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认证的法律法规、绿色食品的认证规章制度和保密协议。从事审核和检查工作需要遵循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不断学习检查所需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检查能力。尊重客观事实,如实记录认证现场检查或认证审核对象现状,保证认证审核和现场检查的规范性、有效性、公正性。作为检查员应确保对法律法规的遵守,例如:检查员在检查前后规定时间内不能与申请认证企业有任何有偿咨询服务关系,即使提出生产方面的改进意见,也不得收取费用或接受任何经济回报;不应向申请认证的企业作出颁证与否的承诺;未经上级书面授权和申请认证企业同意时不能披露任何与审核检查活动有关的信息;不接受申请认证企业、定点检测机构任何形式的酬劳、礼品或其他好处;不得同时兼任其他认证机构的检查员等。

2) 绿色食品标志监管员应遵守有关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的规章制度,忠于职守。努力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以提高标志管理的能力。不接受可能影响本人正常行使职责的回扣、馈赠和其他形式的好处。如实向单位报告情况,不弄虚作假。保守受检查企业的商业秘密。

nlc202309082214

4 推进绿色食品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职业道德是绿色食品审核监管工作的灵魂,是树立和维护绿色食品社会公信力的先决条件。要保证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职业道德建设,使广大从业人员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1) 要落实推进职业道德建设的主體责任。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是从业人员,但推进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是行业主管部门。因此,各级绿色食品工作主管单位要在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中把职业道德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作为常规性工作并加强监督检查,切实担负起进行职业道德建设的主体责任。特别是在绿色食品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将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培养并重,既要注重传授工作需要的业务理论、知识与技能,也应学习从业要求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并在平时工作指导和绩效考评上体现出来。

2) 健全推进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机制。制度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于宣传教育和倡导上,要通过制度约束推动落实。完善和落实制度是有效规范绿色食品从业人员管理与服务行为的可靠保障。例如强化问责制度,对从业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等行为予以查处,通过问责对从业人员形成无形压力,促进其在工作中自觉遵章守纪,树立良好形象。同时应完善考评制度,参考公务员管理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廉多方面建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反映从业人员的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另外,建立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损害绿色食品行业形象的从业人员,给予处罚清退。

3) 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工作会议集中培训,大力宣传贯彻绿色食品行业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也可以通过座谈交流、经验介绍、媒体网络广泛传播职业道德内容和践行情况,在全行业形成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广大从业人员养成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良好习惯,使职业道德修养成为每一位从业人员丰富人生、精神升华的重要内容。

4) 领导带头示范引导职业道德建设。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推进绿色食品职业道德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遵守职业道德的参与者、示范者。领导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发挥示范引导作用。领导干部如果在职业道德问题上失范,必然影响单位、区域的从业风气。

5) 廉洁自律推进职业道德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食品审核监管从业活动直接面向大量的农产品与食品企业,影响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利益的交换,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把廉洁从业摆到核心位置。通过廉洁从业教育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向从业人员强力发出从业风险与压力,断绝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利益交换。

5 结语

归纳起来,绿色食品行业职业道德应体现并遵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科学严谨,虚心好学;坚持原则,保守秘密;客观公正,廉洁从业几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居占杰,刘园园.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53-56.

[2] 师文添,王彬.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食品类专业特色竞争力的构建路径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6(5):74-76.

[2] 王彬.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竞争力的构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6):210-212.

4.食品流通从业人员培训材料 篇四

食品流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

1、根据《刑法修正案

(八)》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A),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A、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

B、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 C、任意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严重后果的 D、掺入有毒、有害的食品原料,致人死亡的 2.《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的含义是:(B)A.在商店里出售的,可供吸食的物品 B.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C.历史上,人类曾经食用过的所有动物或植物种类 D.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3、“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以下不属于标签应当标明事项的是(D)。

A.保质期和贮存条件

B.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C.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D.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4、食品标签上的“QS”的意思是(D)。

A.有机食品

B.无公害食品

C.绿色食品

D.企业食品生产许可

5、在中国境内从事(D)活动,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A、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 B、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C、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D、以上都正确

6、《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所称的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D)。A、植物及其产品 B、动物及其产品

C、植物、动物及其产品 D、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7、(A)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A、任何组织或个人 B、食品生产经营者 C、消费者 D、食品企业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A)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年 B、每二年 C、每三年 D、每四年

9、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0、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B)。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1、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A)。

A、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B、材料用量 C、保存方式 D、保质期

12、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C)。A、承担全部责任 B、承担部分责任

C、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D、承担无限责任

13、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C)。A、半年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14、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的有效期为(C)年。A、1 B、2 C、3 D、4

15、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依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进行的抽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申请复检,复检结论表明食品合格的,复检费用(D)。

A、免费 B、平均分担 C、由抽样检验的部门承担 D、由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

16、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D)的食品。

A、食品卫生标准 B、检验检疫标准 C、食品质量标准 D、食品安全标准

17、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D)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24小时内 B、12小时内 C、6小时内 D、2小时内

18、任何单位或者个人(C)阻挠、干涉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A、可以 B、应当 C、不得 D、可以;应当

19、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由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A)罚款。

A、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B、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D、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20、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D)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21、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A)的赔偿金。

A、十倍 B、五倍 C、三倍 D、双倍

22、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B)。

A、先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B、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先缴纳罚款、罚金 D、先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23、以下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表述正确的是(A)。

A、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食品添加剂合成的安全 B、添加剂对身体有害,应该一概禁止 C、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食品非法添加物,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D、发达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我国就可以使用

24、以下有关绿色食品的表述正确的是(D)。A、绿色食品就是绿色的食品

B、绿色食品就是不放化肥和农药的食品 C、绿色食品一律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

D、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25、下面哪种物质是国家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D)A、吊白块 B、硫磺 C、过氧化苯甲酰 D、都不允许

26、从事食品工作岗位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且(C)

A、每天进行健康检查;

B、每月进行健康检查;

C、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D、每隔一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7、发现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立即停止经营,下架单独存放;

B、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C、将有关情况报告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关;

D、立即降价销售。

2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B、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

C、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 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D、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29、食品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并如实记录(D)

A、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 B、生产批号、保质期;

C、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 D、以上都是。30、对于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C)

A、可继续销售; B、可降价销售; C、不能销售; D、可作处理食品销售

31、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C)

A、道德谴责;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2、经营预包装食品、散装食品的经营者,要求食品存放必须设隔离地面的平台和层架,离墙(C)厘米,最底层隔离地面()厘米以上。A、10厘米、20厘米 B、20厘米、30厘米

C、30厘米、40厘米 D、40厘米、50厘米

33、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者必须是(D)。

A、在流通环节; B 有固定场所;

C、以零售、批发、或批发兼零售的方式经销预包装品、散装食品的经营者。D、以上都是。

34、食品经营者需要延续食品流通许可的有效期的,应当在《食品流通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多长时间,向原许可机关提出申请,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C)

A、七日 B、十五日 C、三十日 D、六十日

35、食品的保质期是指从(A)算起。

A、生产日期

B、最佳食用期

C、出厂日期

D、检验日期

36、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C)。

A、公众身体健康 B、公众生命安全

C、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D、公民生命健康权利

37、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C)。A、道德谴责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38、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流通经营应当依法取得食品(B)。

A、生产许可 B、流通许可 C、餐饮服务许可。

39、(C)组织制定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A、卫生部 B、质检总局 C、国务院

40、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的,(B)进口。A、可以 B、不可以 C、不得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

41、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A、法律 B、法规 C、产品订单和合同要求 D、食品安全标准

42、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内容()。A、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B、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C、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

D、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43、食品生产经营者对()负责,承担社会责任。

A、其企业全体职工 B、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安全 C、社会 D、公众

44、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A、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 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B、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

C、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

D、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45、下列哪些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A、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 B、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疾病的人员 C、患有渗出性皮肤病疾病的人员 D、患有轻微腰疼疾病的人员

46、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A、名称 B、生产日期 C、保质期 D、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

47、食品广告的内容()。

A、应当真实合法 B、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

C、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D、可以涉及具体疗效

48、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并建立培训档案。A、法律 B、法规 C、规章 D、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

49、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

A、生产 B、捕捞 C、采集食用农产品 D、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50、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A、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B、对生产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C、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D、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51、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国家食品召回制度予以()。

A、召回 B、停止经营 C、再利用 D、销毁

5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A、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或者其他化学物质的

B、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C、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D、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的技术规范的

53、未按照要求进行食品运输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A、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B、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C、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

54、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法定职责包括(ABCD)。

A、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C、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D、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

55、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上岗时应遵守(ABCD)个人卫生要求。

A、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 B、有腹泻、化脓性性皮肤病不得上岗 C、患有活动性肺结核者不得上岗 D、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56、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ABD)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A、法律 B、法规 C、产品订单和合同要求 D、食品安全标准

57、下列哪些食品是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ABD)A、未经检疫的肉类 B、腐败变质食品

C、未经冷藏的食品 D、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58、下列(ACD)行为必须遵守《食品安全法》。

A、食品生产 B、初级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套 C、食品流通 D、餐饮服务

59、食品生产者发现其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ABC)A、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食品 B、立即停止生产

C、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 D、不用记录召回和通知情况

60、在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ABD),不得毁灭有关证据。A、隐瞒 B、谎报 C、向媒体报道 D、缓报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对)

2、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对)

3、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可以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对)

4、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对)

5、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对)

6、食品经营户人照必须相符。()

7、食品经营 场所距离垃圾场、公用旱厕、粪池等污染源在 5米以上即可。()

8、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与其标签、说明书所载的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

9、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权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 经营活动的场所。()

10、只要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无需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贴标签。()

11、禁止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12.市场销售的食用油根据加工工艺主要可分为“浸出油”和“压榨油”。“浸出油”的加工工艺是“化学浸出法”,是通过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与油料的接触萃取出来的食用油。“压榨油”的加工工艺是“物理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分离的食用油,因此“压榨油”比“浸出油”更加安全。(×)

13.酒精度大于或等于10%的饮料酒、食醋、食用盐、固态食糖类、味精等食品标签上可以免除标示保质期。(√)

14.稻谷加工精度越高,制成的大米的外观和口感越好,但是营养价值却会降低。(√)

15.有的食品储存时间长了其性状会发生一些变化。紫菜储存时间稍长会变绿,这说明已经产生毒素,不能食用。(×)

16.保质期不是判断食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环境变化等引起过早变质,所以食品应在保质期内尽早食用。(√)

17.食用油在高温、阳光照射、与空气长期接触等条件下极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应当尽量密封,放在干燥、避光、低温的环境保存。(√)18.如果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长期稳定,企业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市场占有率高、产品标准达到或严于国家标准要求,其产品可予以免检。而对于其他企业生产的食品应免费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19.“食品安全”就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 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5.食品从业人员管理与培训制度 篇五

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定期体检一次,取得健康证经培训合格后方能正式上岗。企业每年定期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体检,并取得健康证随时备查,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2、患有肠道、呼吸道、各种传染性疾病及皮肤病患者,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情况,由领导安排调岗或休假。

3、个人卫生要做到四勤:勒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被褥;每日换洗工作服、帽。

4、上班时间不得 佩带任何饰物、随地吐痰、吸烟喝酒、咀嚼吃东西、抓头发、剪指甲、掏耳朵、伸懒腰、剔牙、揉眼睛、打哈欠,不染指甲,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

5、仪容仪表符合要求:按规定着装,上班不带戒指、耳环,男不留长发,女发不披肩。

6、进入车间按要求穿戴好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严格按照要求洗手消毒。

6.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篇六

1、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

2、实行从业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制定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分期举行食品安全知识、岗位操作规范培训,每年不少于20个学时。

3、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含新参加和临时人员)开展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及职业道德培训,每年不少于20个学时,使每名员工均能掌握岗位食品安全知识及要求。

4、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试,不合格者应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7.食品从业人员培训讲稿 篇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从2008年来杭州市萧山区疾控中心培训的36 320名食品从业人员中随机抽取2 014名作为本次调查样本。

1.2 方法

本次调查以《食品卫生培训教材》萧疾控2005年1月第10版和《国家卫生城市评比标准》中食品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知识为基础, 内容包括食品卫生法及食品卫生常识问题, 采用笔试问卷调查。调查表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从业人员社会人口学资料, 具体包括从业人员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单位性质、工种、从事食品工作年限以及是否参加过卫生知识培训等情况。第二部分为认知部分, 包括食品卫生许可证及健康证发放、环境卫生、食品存储卫生及操作卫生、索证制度、个人卫生等。第三部分为态度和行为部分, 包括发生食物中毒时愿意向卫生部门报告、将生产经营点设置在远离废气, 废水, 废渣等有毒有害的场所、个人卫生做到四勤情况、食品生产经营的卫生制度执行情况、每年按期体检、办理卫生许可证等有关事项。第二、三部分各10道选择题, 每题5分。得分80分以上为好, 60~80分为中, 60分以下为差。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 对等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调查2 014人, 收到有效问卷1 960张, 1 960名被调查从业人员中, 得分在80分以上 (好) 的有570人, 占29.08%, 60~80分 (中等) 的有988人, 占50.41%, 60分以下 (差) 的有402名, 占20.51%。

2.2 不同性别从业人员得分比较

948名男性从业人员得分为好、中的占80.8%, 1 012名女性从业人员得分为好、中的占78.26%, 经卡方检验, χ2=3.470, P>0.05, 说明食品从业人员不同性别之间卫生知信行水平差别无显著性。

2.3 不同年龄从业人员得分比较

本次调查的1 960名食品从业人员中年龄最大68岁, 最小16岁, 平均年龄27.4岁。经卡方检验, 食品从业人员不同年龄之间卫生知信行水平差别有显著性 (χ2=25.242) , 16~25岁年龄中得分成绩“好、中”者占82.08%, 高于其他年龄组。

2.4 不同文化程度得分比较

本次调查的1 960名从业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最多, 为1 062人, 占54.2%, 高中 (含中专、技校) 文化程度居次为654人, 占33.4%。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信行水平与文化程度关系经卡方检验, χ2=124.564, P<0.01, 说明食品从业人员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卫生知识水平差别有显著性, 其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得分成绩“好、中”者占95%, 明显高于其他组。

2.5 不同工种得分比较

本次调查的1 960名从业人员中食品加工人员包括小包装食品加工人员及厨师等868人占总人数的44.3%, 服务人员居次, 为666人, 占总数34%。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信行水平与工种关系经卡方检验, χ2=38.018, P<0.01, 说明食品从业人员不同工种之间卫生知识水平差别有显著性。其中食品管理的从业人员问卷调查成绩“好、中”者占81.8%, 高于其他组。

2.6 不同培训次数得分比较

本次调查的1 960名从业人员中接受1次及以下培训人数870人, 接受2次及以上培训1 090人。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信行水平与培训次数关系见表1, 经卡方检验χ2=51.00, P<0.05, 说明食品从业人员不同培训次数之间卫生知信行水平差别有显著性。其中培训2次及以上的从业人员问卷调查成绩“好、中”者占84.95%, 高于其他组。

2.7 食品从业人员工作年限和得分关系

本次调查的1 960名从业人员从事食品行业最长的已达23年, 最短的未接触过食品行业, 是新参加工作而要求进行培训的人员, 平均工作年限3.1年。食品从业人员工作年限和卫生知信行水平关系见表2, 经卡方检验χ2=336.02, P<0.05, 说明不同工作年限食品从业人员之间卫生知信行掌握情况差别有显著性, 工作年限超过4年的从业人员卫生知信行水平高于年限短的。

2.8 问卷调查失分情况分析

本次1 960名卫生知信行调查食品从业人员成绩平均74.35分, 失分主要情况如下:31.2%人员不能正确回答索证制度, 24.3%人员不能正确回答卫生许可证办证情况及意愿。

3 讨论

3.1 从本次调查看, 1 960名被调查从业人员中 “好、中等”者79.49%, 这表明杭州市萧山区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信行总体情况良好, 这为当地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状况的改善提供了保障。1998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相应的专家评议会, 这次会议明确指出:世界范围内有关食源性疾患爆发的研究表明, 几乎所有爆发事件都是不遵守食品制作, 加工, 烹调, 储存或销售的规范而造成的[1]。从本次调查分析, 仍有20.51%从业人员卫生知信行总体情况欠佳, 故加强对从业人员健康教育, 增强卫生意识及法制观念, 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3.2 通过调查发现, 工作年限长、接受多次培训、文化程度高者卫生知识知晓率高, 这与罗政[2]等调查结果一致。从年龄上分析, 16~25岁年龄段上的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较高。这与卡特尔的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相吻合[3],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流体智力发展到25岁时达到最高潮, 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 大部分食品从业人员正处于这阶段, 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 所以会比其他人知识水平高。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它与人的年龄、工作经历等成正相关性, 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工龄长、培训次数多、文化程度高的人员, 处理食品卫生问题的能力较好, 对卫生知信行掌握更全面。但为提升整个行业的食品卫生水平, 我们更应重视对工龄短、文化程度低人员的培训。

3.3 从食品从业人员性别和卫生知信行情况分析, 不同性别人员卫生知信行情况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显著性。我们认为本次调查发现萧山区食品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在27.4岁, 故基本上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生, 我国已基本落实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男女性接受教育机会基本相同, 在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和信息方面也基本上趋于公平, 从而表现在卫生知信行方面男女性基本一致。从食品从业人员工种和卫生知信行情况分析, 管理人员卫生知信行情况明显好于其它工作人员, 这可能与其接受的教育程度、卫生知识培训机会等有关。

3.4 从本次调查的1 960名从业人员失分情况分析, 从业人员对基本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相对较好, 但对食品生产经营中进货查验制度知晓程度不够。在卫生态度和行为方面, 对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形成率较高, 而对及时办理卫生许可证等行为形成率欠佳, 这可能与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淡薄, 办理卫生许可证有一定难度等有关。这提示我们在开展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时应特出重点, 加强对食品进货查验制度、许可制度等知识的培训。

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是其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本次调查的结果, 我们对认为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教育内容应突出重点, 加强对工龄短、文化程度低等人员的培训, 提高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信行水平, 从而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丽兰, 万凤山.大理市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 2002, 18 (5) :273-275.

[2]罗政, 梁锦华, 李文方, 等.食品加工生产人员卫生知识知信行模型调查[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2, 13 (2) :97-98.

上一篇:青春期健康知识下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