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2024-07-08

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精选8篇)

1.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篇一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涉身于教育赋心于教育,才可发现教育这行之乐。灌育蓓蕾,使其沐受古今之精华汲取中外之养分,于数年后茁壮立于天地,其乐何穷。入行便着手带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探身于教育这一趣味无穷的天地。但要真正做到教之乐学之愉却也不易。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做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其实也不外乎听、说、读、写、看、感这几方面。但针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要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便要从课堂内外,生活中挖掘一些可用的有意义的资源。而教材本身就包含着无尽的资源,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去探究挖掘以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去汲取营养。

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我个人认为小学低段也一样,在侧重识字写字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新课标》中在小学低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及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乐于与人交流;能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因特别重视阅读教学的教授,以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最基本和最必须的语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和必要的便是激情导课,这个导课模式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师生基之于课本的互动过程。结合阅读教学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们愿意走进去一同探究与欣赏文本的美。很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在学生意愿与文本内容的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他们只作为引路人,桥梁的另一端便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乐园!其次便是民主导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中怎样引导孩子们去或自主或合作学习呢?在阅读中怎样让孩子们去感悟与欣赏呢?质疑--探疑--解疑--归疑;发现--感受--鼓励--总结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两种阅读教学的方法,前者适用于读事明理型,后者适用于看景悟情型,或者在一些文章中这两种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参用的。例如:《司马光》是一篇让大人小孩都受益颇多的经典课文。拿来给小孩子讲,除了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外,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大的教学容量可以给老师发挥,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是主体不妨让他们自由一点去探索,看看他们在某一危险环境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听听他们在同一危急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说说他们自己的理由。这就是质疑--发现,之后老师要进行鼓励--总结。阅读阅读,让孩子们自己乐意去读,读出乐趣读出知识才是主旨所在。在文本中激发孩子们对于长辈的敬爱之情体贴之情;激发孩子们乐学向上的主动之意。在引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引导换词感悟,情景模拟对话读,反面假设推导读,设身处地感悟读等等。方法永远服务于效果,只有让孩子们好读,多读,读好,读出感情,这节阅读课上的才算是大致达标。

要从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平常的教学中教授一些方法。让孩子们知道该怎样读书,对于低段要给出一些基本的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要干什么。除了读通读顺读准确读流利不错读漏读读断句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外,还应该在这些基础上读出感情!或者针对于文章让孩子们读出一些信息,从文字背后捕捉一些明显的信息,这样日复一日的提高孩子们对于语言的感受力和敏锐力。

阅读教学是重点是难点,要想在阅读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兴趣是关键,在学生爱上阅读的同时引导其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去阅读,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循序渐进,也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欣赏力与运用力,这样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篇二

“‘一’反常态”是指和以往相比,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一反“先教后学”的常态课堂教学模式为基于“先学后教”的创新教学模式。这种创新教学模式通过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把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或课前首先利用视频讲座、播客、电子书等完成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内解决疑难,交流学习获得感。其核心是把学生学习的自主规划和教师教授的协作协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志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促成个性化发展,从而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与切身实践中获得更真实、更高效、更享受的学习。

“‘四’翻转”是指促成这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方面的翻转点。一是教学内容上的翻转。教学内容能否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是能否适合学生实际、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深研课标、透析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充分了解学情,高度把握教学点,高效融合读写结合处,有序分布课堂学习要点,恰切选择教学负载方式和信息传递途径。所以,以忠于课标和教材为借口,按部就班、不懂整合、不敢取舍、不会重组、不擅分布、不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的做法是实现不了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的。二是教学时地上的翻转。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要翻转教学的时空。以往,课堂45分钟或40分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为学生,必须坚守。但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或课后的自主学习却成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内的学习倒成了解疑补缺、交流获得感的体验区。以往,主导学生学习的,只能是课堂上的教师;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老师,还可以选择其他的老师,甚至通过学习一系列的学习资料来完成学习的目标。这样,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强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足了,学生发展个性的余地大了,学生培养志趣的现实性有了,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束缚学生发展的一系列框框也就被打破了。三是教学方式上的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由老师主导课堂,学生唯老师是从。在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的主体要真正翻转为学生,课堂的组织方式也不能由教师来主导,而应由学习内容的便利性、高效性决定。换句话说,就是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用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学生高效学习所学内容,就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所以,以往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已不是唯一的形式。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跨越式发展,已为这样形象、便捷、灵活的新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以便捷强大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为平台,无论在课前还是课后,都能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包括答疑解惑、运用知识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四是反馈评价上的翻转。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表现多为表象,教师的评价非常单一。如果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配合得好,则教师随时可以表扬激励。这种评价的标准源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多为表象。即使是批阅作业,也以学生完成的情况而定。至于是否真正消化、巩固、提升了所学内容,单从作业上也难以反映。而在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这一创新教学模式下,围绕项目化、序列化、具体化的学习目标,利用教材与网络落实作文训练点,促成生生、师生、学生与家长间的多方互动,完成灵活多样的写作评价、交流和提升,学习效果反馈的实效性强了,检测、激励或评价的手段先进了,在学习效果的反馈与评价上,翻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总之,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需要“‘一’反常态‘四’翻转”。其基点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目标是学生能力的提升。这样,才不失翻转课堂创新教学的初衷。

摘要:基于主题阅读的小学中高年级写作翻转课堂的成功“翻转”,需要“一”反常态,切中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及教学重点,实现四个翻转。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翻转,二是在教学时地上实现翻转,三是在教学方式上实现翻转,四是在反馈评价上实现翻转。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主题阅读,写作教学,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钱珏.翻转课堂,高效教学——谈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6,(06).

3.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分析及策略 篇三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 阅读 分析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059-02

一年级是阅读教学的最初始阶段,但大多数教师往往把拼音、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在组织课程时,很少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思想上不重视,从而忽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由于学校设施、教学大纲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开展举步维艰。加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样认识不足, 孩子在家空闲时间多用来看电视、玩游戏,从而放松了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本文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经验,企图尝试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培养阅读兴趣

1.以教师的“身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处在童真幼稚阶段,认知能力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家长爱什么,孩子也爱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课外书要有较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的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可以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孩子看的书推荐给孩子,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里,让学生知道原来老师也要不断读许多新的书。

2.故事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实际,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我会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悬念激发兴趣”法,这种方法可以说非常有效。只要我讲过的故事书都会成为班上的“抢手货”,孩子们都会争着亲眼目睹一遍我讲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集》都成为孩子们的读物。

二、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强调读书的姿势,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做到“反复教,教反复。”

三、多方位指导方法,多样性的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老师戴上头饰扮演燕子,全班同学做棉花姑娘,引导学生理解燕子想帮却帮不上忙时,教师可很为难地说:“听了你们这样请求,我特别想帮你们。可是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帮不了你们的忙。谁来教教我,我该怎么回答棉花姑娘?”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有的摆手,有的摇头,有的叹气地教起老师来:“对不起,我只會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学生读得非常投入,特别入情。剩下的两个并列段不用老师引导,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有趣的故事,通过小鱼、燕子、老牛的对话,再加上老师适当地引导和指挥,班上的朗读气氛非常热烈,也知道了各个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读,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篇四

陈丹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小开始培养,一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以下方面做起,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良好的阅读姿势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疲劳感,缩小了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无意思的倦意,对孩子的视力也有一定的好处,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这第一步还只是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但这一步虽艰难却至关重要!

二、激发朗读兴趣多读,注重读的过程中字词的发音。一年级的孩子知识积累量有限,识字认字的数量有限,所以阅读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现阶段最基本的阅读是从书本入手,培养孩子运用拼音阅读课文的能力,引导孩子们自己尝试着阅读根据阅读来理解课文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孩子们由逐字阅读到一句句阅读再到通篇阅读能够逐步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阅读灵感和阅读兴趣。

一开始上课,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一年级的课文《小松鼠找花生》,就可以通过一个“花生”的谜语小故事导入,爱玩是小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开发思维产生兴趣,在猜谜语的过程中互相比较互相推动学习。

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或者听录音,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在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通过同桌互读、男女生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在学生朗读中或朗读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从而保持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满足孩子们的自我表现意识。

三、教师当好指挥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以自己的方法读通读懂课文,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进步,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机会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老师可以相机的让孩子自己起来大声读课文给大家听,其他孩子给予评价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

大程度上讲,“有感情朗读”是读者情感外显的一种行为,凭借读来抒发读者内心的情感。而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

一年级阅读可以结合动画配读,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动静结合,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无形中会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引导孩子读好课文学会阅读感悟领略文本情感。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

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小松鼠”的心理,可以通过老师范读中语音强调“小松鼠想;等

到....”中的“成熟”和“我”这两个词来帮助学生体会小松鼠的心理活动和想要做的事。果然,老师这样读了之后,学生都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可爱的小松鼠”就这样蹦出来了。先抓住重点词品读,然后连贯起来读句子,就能较顺利地读好课文,读出感情。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

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可以让孩子们边打节拍边读,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让孩子们读。全班同学画小梅花 竹叶,枫叶,结合孩子的画画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

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老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与一定的奖励肯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 “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

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5.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篇五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开展策略

孙吴县第一小学王静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从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渊源,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而小学一、二年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当前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重视这些现象,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目、内容,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到: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里,我就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几种方法谈谈自己的薄见!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好好地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作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了以下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我就利用每周的读书课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平常发给他们的拼音版的故事阅读,孩子们便拿出来可津津有味地读了。

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口语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强,《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读书晒娃活动。花香怡人神,书香沁人心。孙吴县第一小学一年组的教师为了让阅读走进每个人的心中,为了点燃学生和家长的阅读激情,3月28日正式启动了“读破万卷书,雕琢金色童年”阅读习惯养成60天计划读书晒娃活动!这次活动在校领导的引领下,在四位语文教师的精心筹备中,在所有家长的配合下有条不紊地展开了。看到朋友圈中孩子们一张张专注的读书照片,仿佛看到了春光下茁壮成长的幼苗......2.“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更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每天晚上孩子和家长共读一本课外书,并通过微信阅读交流群分享阅读的快乐,一段段铜铃般的语音让家长见证了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3.开设阅读指导课。每个周四的阅读课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这一刻“流动小书箱”将漂流到每一间教室,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畅游在书海中,在有趣的阅读课中,他们不仅了解了很多课外知识,而且提高了识字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开展“好书漂流”活动。通过朋友圈家长晒书图片,让孩子们互相选择借阅。哈哈!这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孩子们读着借来书别有一番滋味啊!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

1、指导学生唱游地读。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就可以指导学生唱游地读,还有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让他们记得牢。

2、当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

3、课堂上教学生读读,画画,还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写你喜欢哪那个人物或动物。

6.一年级上学期阅读教学计划 篇六

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

深刻的影响。

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目标,我们觉得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个方面: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二、针对目标,我们又以怎样的策略去应对?

1、加强认读,逐步提高。大家都知道,学生入学前认识的字还很少,入学一段时间后,逐渐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为阅读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低年级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课文中没有生字好多学生也会一字一顿地读,或者反复重复或回读,难以形成连贯的语流。因此教师应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课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可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对于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做朗读示范甚至领着学生读。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体悟,习得经验,切实过好认读关。如从一字一字地读到以词或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扩大认读单元。

2、感受乐趣,引发对话。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与课文和课文作者对话交流,接受课文丰富内涵的的影响。于是学生体会到阅读可以跨越时空,将世界各地的风光尽收眼底,将古今中外的伟人一一道来,多有乐趣。渐渐地,这种阅读的乐趣转化成一种需要,而需要又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3、自主阅读,感悟语言。兴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成为可能。因为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又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阅读的目的、任务、方式和效果,应当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地位。

7.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教学,探析

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都处于活泼爱动的阶段, 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持好奇的心态, 但是情绪方面非常不稳定, 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合适的引导与纠正。 语文阅读的学习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教学内容太过于沉闷, 乏味枯燥, 不能对其课程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 进而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严重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脚步。 因此, 要想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只能不断地改革与完善教学方式, 更新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 从而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概况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以及识文断字的能力。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小学四年级也是小学六年教学阶段中的转折点, 更关系到学生以后的语文阅读能力。 因此, 需要相关人员高度重视。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 我国的教学改革工作正如茶如荼地进行着, 急需相关教育者相互之间友好配合, 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改善当前的四年级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二、当前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 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学跟城市小学教学的基本情况相差甚远, 这样不仅会影响我国小学生的发展, 还会促使我国的教学水平分布不均匀。 其中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地方差异造就教育水平分配不均匀

虽然, 我国近几年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师资规模方面的投入逐渐加大, 但是我国的农村小学教学效果还不容乐观。 学校内部的教学设施也比较差, 跟其他地区的教学设施规模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部分地区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 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教学质量逐渐下降。 要知道, 阅读技能是学生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 更是当前相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小学语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为以后学习语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2.教师的教育思想过于老旧

众所周知, 语文教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承担着保证教学质量的重任。 但是就发展情况来看,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素养并不强, 专业能力还有待加强, 对传统的教学理念一直没有摒弃, 从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师的审美水平逐渐降低, 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三、解决阅读教学问题的相关措施

1.要保证教学水平分配均匀, 加大教育投入量

为了保证教学水平分配均匀, 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教育投入量, 健全并完善农村学校教育体系, 以此来提高我国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质量与科技含量, 从而使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质量升高, 同时我国的政府部门必须要与学校的相关人员进行密切的配合, 逐渐改变学校内部的教学现状, 使农村小学也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样才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以及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小学语文教师时刻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教师还是遵循传统的“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没有时刻更新教学方法, 从而保证教学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以及教学效果不明显。 因此,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时刻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不断改革与发展更合适的教学方式, 进而提高我国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同时在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 小学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积极地改革与创新, 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增加, 从而来提高我国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3.学生要改变学习态度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除了要教师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小学生也应该转变学习态度, 在阅读课堂上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 课外可以看一些文章型的书籍, 以此来为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一定要明白,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的道理, 要想使学生更有效地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与时俱进, 必要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一种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 化被动为主动地进行学习, 从而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上另一个发展高度。

综上所述, 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是可以直接影响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降低教学水平。 因此, 相关人员必须要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只有这样我国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8.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篇八

一、 精心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导入是一节新课的开始,寥寥数语或许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或许会使学生变得茫然与冷漠,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第一课时的导入比第二课时更重要,因为在未知的学习内容面前,每一个无知者(学生)都有着潜在的学习欲望,作为教者,用怎样的导入语言才能激发这种内在的欲望,从而做到课未始,情趣已生呢?请看一位教师在《变色龙》(五上)第一课时的导入。

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许多动物在遇到危险时都有奇异的逃生本领。比如,壁虎遇到危险时会主动地折断自己的尾巴逃生。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特殊的逃生本领?

生:乌贼遇险时会喷出黑色的乌汁,扰乱敌人的视线。

生:当有敌人侵害时,警觉的海参会迅速地把自己体内的五脏六腑喷射出来,让对方美餐一顿,而自身则借助反冲力逃脱。

……

师: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种动物,看一看,它遇到危险的时候,又是怎样逃生的呢?看老师写它的名字——(板书)变色龙。

这个导语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因为小动物一直是学生们的最爱,提起动物,他们一定比教师更有话说。让学生参与课堂导入,其目的是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其探究神奇动物的兴趣,从而主动开始有效的学习之旅。

二、 初读课文——一字一词总关情

如果说,导入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初读课文要完成的任务则不仅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和新词。对于高年级字词的处理,着力点主要放在易读错的字音、易写错的字形和特殊词语意思的理解上。

以《船长》一文为例,这篇课文共有八个生字,衍生出与课文相关的八个词语:“诺曼底”号 薄雾 “玛丽”号 哭泣 秩序 屹立 舰桥 阴森可怖在认读这些词语后,教师可让学生对词语归类:

“诺曼底”号“玛丽”号(两艘轮船的名字)

屹立舰桥(船长站立的位置)

薄雾阴森可怖(当时的自然环境)

哭泣秩序(人们在轮船被撞后的心情)

这样,文字在学生的心中已不再是冷冰冰的符号,而变得有温度、有深度了。

三、 细读课文——教给方法明脉络

在学生学会了生字词后,教师可让学生将这些词语放回到文本中,再去细细地读课文,并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叙述的顺序,明晰课文的整体脉络。当然,不同类型的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可能不一样。

写人记事类课文:以《船长》一文为例,在学好生字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回答教师这样几个问题: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用一两句通顺连贯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这样的练习,其实就是概括课文大意的训练,教给学生概括课文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做法。在此基础上,再问一问学生,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件事的?这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很快领悟到课文是按事情的起因(遇险)—经过(自救)—结果(殉职)来叙述的。

写景类课文:以《草原》一文为例,在学好字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在草原上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要求学生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作者主要介绍了草原的景美,草原上的人热情。课文两条线索、两大板块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状物类课文:以《麋鹿》一文为例:细读全文后,引导学生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哪几方面内容,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课文先介绍麋鹿的外形,接着介绍它的生活习性,最后介绍麋鹿的传奇经历。这样一分析,课文的脉络就非常清晰了。

四、 专项练习——巩固训练求提高

在第一课时,有一项练习是必须要做的:钢笔字描红。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写字。除写字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有关词句方面的练习,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中,课后有一道这样的作业题就可以放在第一课时进行:

查字典弄清带点字的字义,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总之,第一课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第一课时的教学,扎扎实实地做好第一课时该做的事,只有这样才会有语文教学的真正精彩,才会有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

上一篇:咏雪的诗句和作者下一篇:申请先进班级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