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阅读心得

2024-07-18

一年级的阅读心得(共11篇)

1.一年级的阅读心得 篇一

《体操王子李宁》这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因为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

李宁出生在广西柳州,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父母都希望李宁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可小李宁却悄悄地迷上了优美的体操。每当学校的体操队集训时,李宁都会在窗边偷看,过后他就自己一个人到沙坑里悄悄地“翻跟头”、“倒立|”。回到家后,爸爸常常发现他满身的泥沙,就问:“他去哪了?怎么这么脏呀,打架了吗?”“到外面玩去了。”李宁躲着父亲,却始终没有说出真-相。爸爸见问不出真-相,就随他去了,也不再追问下去。

第二天,爸爸悄悄地尾随着李宁,来到学校,只见李宁直奔沙坑,爸爸就躲在一棵大榕树后,看着小李宁一个人在沙坑里忙活,又是“倒立”,又是“翻跟头”,爸爸看着他熟练的动作,从大榕树后跑出来,惊奇地问:“你这是在哪学的,动作这么娴熟?”小李宁有些害怕地小声说:“我愉愉看学校的体操队训练学来的。”爸爸见小李宁这么热爱体操,只好把他送进学校的体操队,做了一名“编外”运动员。

这个故事是说:李宁小的时候非常喜欢做体操,他做体操的姿势是所有小伙伴里最正确的,李宁为此感到非常得意,晚上回到家里,妈妈总能从李宁的口袋里掏出亮晶晶的沙粒。有一次,李宁发现课外体操小组正在进行室内训练,最后李宁让爸爸去求情才参加课外体操小组。

最后李宁在男子体操的比赛中,获得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历史的神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2.一年级的阅读心得 篇二

一、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进一步提高他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 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 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可以让学生品味课外阅读的乐趣, 感受课外阅读的魅力, 亲近课外阅读, 走进课外阅读!

1. 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

班级是学生学习、交流、阅读的主阵地, 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 可以让学生走近图书, 让图书靠近学生.学生会被那一本本图文并茂的图书吸引, 从而情不自禁地爱上图书.虽然图书角规模不大, 但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课外阅读园地, 创设课外阅读环境.

2. 书包里珍藏一本好书.

书包是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和学生随身相伴.鼓励学生把自己心爱的书珍藏在书包里, 与自己形影不离, 可以随时随地地取出来阅读, 引领学生走近书籍, 与好书相伴, 领略读书的无穷乐趣.

3. 引领学生走进图书馆.

图书馆书目众多, 总类齐全, 对学生来说是一座知识宝库.图书馆的环境安静, 有读书的氛围, 在图书馆里学生看着浩瀚的图书, 能静下心来浏览他喜欢的书, 能自由自在地徜徉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这样能培养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4. 积极倡导亲子共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本身喜欢阅读, 闲暇时一卷在手, 陶醉其中, 孩子便耳濡目染, 油然产生对书本一种喜爱之情.利用家长会、“校信通”和家长取得共识, 积极倡导家长让孩子在家中拥有自己的小书架, 小书桌, 把书放在孩子随手拿得到、随时看得见的地方, 鼓励亲子共读, 倡导每个家庭成立自己的家庭读书日.

二、激发强烈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入手, 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才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对于一年级刚刚起步的学生来说, 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站在学生的角度和他们一起阅读, 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 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1. 讲一讲, 走进阅读世界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 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书, 老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 《格林童话》、《小布头奇遇记》、《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等就成了学生们每日的“大餐”了, 但要坚持一点:一个故事绝不一次讲完, 而是每天讲到一个小高潮就戛然而止.第二天, 你就会发现有学生在专心致志地读那本书了.老师要有计划地坚持每天讲一个小故事, 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神奇, 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

2. 问一问, 激发阅读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 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 一方面学生会听得更入神,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例如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 最后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 它那么小, 还怕猫, 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 这时老师问, 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自然渴望知道答案, 老师故作神秘地说, 想要知道答案, 《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可以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 此时你就会发现孩子们都迫不及待了.

3. 演一演, 品味阅读快乐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训练,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也促使他们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 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一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 记得讲《猫和老鼠》时, 学生表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 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 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 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 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三、训练正确的阅读方法

作家肖复兴说:“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 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因此,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一年级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 积累语言呢?这需要教师训练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 阅读中积累字词

从学习拼音到认识汉字, 到后来慢慢接触短小的课文, 一年级语文教材处处体现出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字词的方法.在平时的指导阅读中, 利用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 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到自主认字的乐趣, 同时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成果.阅读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渐渐地, 他们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 适时地在班上举办“课外认字小博士”、“识字大王”等主题活动, 让他们渐渐品尝成功带来的快乐.

2. 背诵中体验经典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黑格尔也说过:“广博的记忆是创造活动的首要条件.”在鼓励学生读书的基础上, 进一步鼓励他们多背一些优秀的文章、诗篇.可以和老师一起背, 和家长一起背, 和同学一起背, 在班级开展“赛诗会”、“故事大王”等竞赛活动, 多方面多层次地激发背诵的兴趣.

3. 写作中提升质量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 阅读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对一年级来说, 写话的训练主要是以看图写话为主, 往往在看图写话中, 还应给出很多提示, 这样能保证学生们有话可写.在以写促读的训练中, 以某一看图写话为点, 举一反三, 多方面发散学生们的写作思维.鼓励使用读过的好词好句, 感受阅读的成功.

3.一年级阅读教学的新认识 篇三

一、经历阅读过程,感受文本信息

一年级学生在未进学校时.他们的语言运用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进入学校后才逐渐接触到书面语言。通过教学,我们感知学生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新教材在拼音教学阶段,穿插安排了十二首儿歌、童谣、五篇短文。使学生提早接触书面语言,进行阅读训练。开辟了汉语拼音学习与语言阅读相结合的新理念、新教法。为学生提前阅读,大量阅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听记与拼读结合,感受书面语言。

新教材在阅读内容的编排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提前安排阅读内容;语言亲切,赋有童趣;阅读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赋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上注重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语言学习特点,主要通过拼读和听记的办法,让学生提前感受书面语言,大量积累儿歌语言,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打下基础。采用听记和拼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受书面语言,获得阅读体验,唤起阅读兴趣。在实践中,采用听记和拼读相结合是让学生提前感受书面语言的有效方法。

2.教给认读方法,自主经历读书过程。

随着拼音教学内容的增多,学生会拼的音节越来越多了。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拼读来自己解决。经常性地练习拼读,不仅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了拼读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经历了读书的过程。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也有部分学生只凭记忆在读儿歌、背儿歌,在读文中不去认读,只是背诵。为了帮助学生过好认读关,真正让学生经历读书过程,在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建立了新的阅读常规。这样,给学生创造了自主经历读书实践的过程,通过认读,感受儿歌语言。

二、强化读书实践,积累语感经验

正像杨再隋先生所说的“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在读中积累语感经验,在读中发展语言。

1.加强朗读,体会语言优美。

一年级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运用语言的规律,在朗读中积累放范优美、鲜活的语言,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受到了语言的形象美,韵律美。尊重和理解学生的不同感受,这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良策。在教学中我们都应加以重视。

2.感受读书乐趣,尝试成功喜悦。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语言学习已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所猜读的词与原文意思相当接近,根本不影响对文本定义的理解。说明学生是成功了,应该给予庆贺。同时,我们也看到,学生在猜读的过程中,对文本理解加深了。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的新快乐。它将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自主阅读实践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兴趣,就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为积累语感创造了条件。

3.激发学生想象,感悟语言。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是词语概念总是和事物表象紧密结合,因而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常伴随着形象事物的再现。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演,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肿情感,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和内化那些生疏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语言。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的。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可凭借教材情境图的作用,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多感官参与。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想象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三、引发学生对话,促进语言生成

学生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激发了丰富的情感才会有表达的欲望,进而生成新的语言。因而,要促使学生的语言得到发展,迫切需要给学生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进而使语言在不断的实践中生成。

1.读中悟情,引发对话。

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产生情感体验,在读中引发鲜活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如何适时地找准对话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这将是促使学生生成新语言的关键。因为这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有效时机。

2.表演抒情,展开对话。

六、七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绘生绘色的表演,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表演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这同样是促使学生生成语言的好机会。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教材所提供的意境图来组织学生尝试表演。

4.谈一年级课堂教学设计的阅读心得 篇四

从本学期开始,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每周六一次的阅读活动,匆匆之间一个月飞逝过去,在本月的月的活动中,我选择的阅读题材是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在此感触颇深,随时不同的刊物,不同的作者,但在课堂教学中无处不透露出一个共性,那就是让学生愿学、乐学,在快乐中学习只是,在游戏中获得新知。感悟的.同时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高。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在课堂教学实际中的几点做法。

一年级的教材一开始是比较枯燥与抽象的拼音教学,学生是刚入学的一群孩子,他们在上学前有不同的层次,对拼音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但又与我们教学时的严谨不同,他们只是限于皮毛,说会布全会,说不会,会一点,这样一来,加上他们不会专心听讲的特点,课堂教学设计的新颖,有趣成为教学设计中的重点。

第一:利用教材激趣。

先行的教材运用了大量优美而形象的画图,学生并不会真正的运用。我就以课本为基础,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便于组织教学,版中的实物投影仪时个好帮手。例如:a o e,学生都学过,在学习时,难免会因为自己的似会不会,而不注意听讲。我利用实物投影仪投出画面,师:“我们来看一幅图,比一比谁的眼力最棒,看谁能找出藏在图画中的单韵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师:“谁能来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看到的单韵母。”课堂气氛以此而活跃,学生不再因为会皮毛而浮躁不学,而师尽力的展示自己的所学、所悟。

第二:鼓励自主学习,自主领悟。

对于易混的拼音,例如:bDDd nDDm fDDt cDDch sDDsh,在教学中,我先采取了集体认读,做拼音卡片,教学一起读,让学生认真观察,哪些地方不一样,进一步启发,你有什么好方法来区别它们,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期间,教师注意让学生充分发言,期间教师注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开火车认读,检查教学效果,并给予个别的纠正及辅导。

第三:画图激趣。

在音节词的教学中,画图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lǎ ba,只是单独的让学生看音节,学起来学生心不在焉,如果教师画好图或直接画在黑板上,让学生看图,由学生自己来标音节(教师注意让比较好的学生板演),教师再根据学生标注的情况,做重点讲解,ba为轻声,这样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愿学,记得更牢。

第四:利用学过的拼音带出新拼音。

例如:要学习复韵母。复韵母都是由以前学过的拼音来组成。我做了以下的设计:aoeiuür

5.《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 篇五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

《如何阅读一本书》,乍听起来感觉这本书挺没意思的,很多人觉得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了,难道还要别人教怎么阅读吗。事实上,如作者所言,其实大多数人都不懂得真正的阅读,不仅是中国,美国也一样,咱们的阅读水平多数人都只停留下初中水平。检验自己的阅读水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每当你读完一本书的时候,看看自己是否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总结出来书的主旨,讲的故事,这本书的好与坏,清楚的说清楚好在哪里,坏在哪里。正是鉴于这些原因,《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一直读的`很慢,写这篇笔记的时候读到了180页,那一章叫做如何阅读想象文学。作者告诉我们做个合格的阅读者所需要经历的四个阶段、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个人觉得是值得认真反复读的一本好书。

每谈到莎士比亚,人们总会想到古希腊的荷马,德国的歌德,意大利的但丁,给人的感觉总是触不可及,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中国人多数都听过莎士比亚,他的知名度甚至可能超过中国同一时期的剧作家汤显祖,但是真正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的人却寥寥无几,大伙都听过《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然而可能是我刚刚谈到的原因,他的作品反倒无人无津,这一事实同他的知名度简直是一个悖论。

6.阅读的好处一年级作文 篇六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阅读的好处数不胜数。

阅读可以陶冶情操,使我们的心灵更加丰盈;阅读可以增长知识,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阅读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让我们文思如泉,走笔如飞;阅读可以为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越高山大河,领略世界风光……记得冰心奶奶也曾说过“读书好”。

我非常喜欢阅读,每次跟妈妈一起出门必会问她:“这里有书店吗?”而妈妈也会尽力满足我。她经常鼓励我读书。只要一钻进书店,我就会立刻融入梦幻的世界,那里有悲,有喜,有乐,也有爱……我喜欢与刘备、诸葛亮统领蜀国,见识古人的智慧与神勇;喜欢跟马小跳玩转校园,调皮捣蛋,快乐无比;喜欢同福尔摩斯一起抽丝剥茧,巧破奇案……我时而和猪八戒、孙悟空共同捉拿妖怪,体验古典神话小说的魅力;时而又陪孟姜女踏上寻夫之路,感受那份凄楚的坚定,慨叹真情的力量……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我倍感快乐,因为我是一个“好读书”的女孩。

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我来说,喜欢的书我会读它个两三遍,随手做个批注,牢牢记住情节,时时与同学分享和交流。阅读过程中,我也会做做摘抄,写写读后感,总觉得这样才能更多地积累,更深地理解与体会。有时,我还会给父母讲讲书中精彩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把我读的好书推荐给他们,真正做到“亲子阅读”。每读完一本书,有空我就会做个手抄报。通过这样的形式把这本好书推荐给大家,让更多的同学爱上它。我想,带领大家一起“读好书”是我这个一班之长的分内事。

7.一年级的阅读心得 篇七

Ringbom (2007) 把外语学习分为两种类型:理解习得 (learning for comprehension) 与产出习得 (learning for production) 。理解是从形式 (音) 到意义, 即透过给定的形式解读语义。当输入的信息与习得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匹配时, 理解就产生了。产出是从意义到形式 (音) 。习得者从模糊的交际意图开始, 然后再运用各种句法、语音程序。可见两者的提取机制不同。这就意味着习得者完成产出任务的难度会更大。但我们英语专业学生的八级考试成绩却表明, 他们在产出任务上比理解任务做得好。

为弄清真实的状况, 我们决定对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听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现状进行调研, 旨在了解他们在听力与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难点、原因,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1 调查问题

本课题要了解的主要问题有:

1) 学生对录音材料字面意思的理解能力、存在的难点及原因。

2) 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存在的难点及原因。

3) 学生根据录音材料做笔记的能力、存在的难点及原因。4) 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存在的难点及原因。

5) 学生的细读能力、存在的难点及原因。6) 学生的听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的相关性。

2 调研方法

本课题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听力与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调研。

2.1 调查对象

本调研的对象为新疆某师范学院2012级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 共55人, 其中女生52人, 男生3人。

2.2 测量工具

1) 2012年6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卷。选用这套试卷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卷具有权威性, 可信度高;二是调查对象是2012级新生, 由于他们需参加军训, 十一长假之后才开始正式上课, 到测试时实际也只上了3个月的课。如果用专业四级试卷, 与他们当下的英语水平差距较大, 难以了解到他们真实的状况;三是英语专业学生接触大学英语试卷的可能性比较小,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所有参加者都是首次接触到这套试卷。

这套试卷中的听力有三部分内容, 时间是35分钟。Section A有8个短对话和2个长对话, 对话和问题都只说一遍, 共15分;Section B有3篇小短文, 对话和问题都只说一遍, 共10分;Section C有1篇长短文, 读三遍, 共11分, 前8个空要求准确填写听到的词, 后3个空要求用自己的话写下要点或准确填写听到的词。

阅读理解试题有两部分内容, 时间是40分钟。其中快读部分有1篇文章, 1036个单词, 10个问题, 时间是15分钟;细读部分有2篇文章, 分别有358与355个单词, 各有5个问题, 时间是25分钟。

2) 问卷。问卷根据调查内容、参照相关问卷设计, 所得数据旨在增加定量分析的效度与信度。课题组发放了55份问卷, 收回有效问卷55份。

3 调查结果

课题组对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听力与阅读理解测试成绩及问卷调查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 所得结果如下。

3.1 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现状

课题组对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调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录音材料字面意思的理解能力, 包括 (1) 了解总体大意; (2) 把握重要信息, 要求能够分辨论点与论证、客观事实与主观意见等; (3) 把握细节, 要求能够辨识并回忆地点、数量等重要细节; (4) 理解说话者对听话者或话题的态度。二是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三是学生根据录音材料做笔记的能力, 包括辨识关键词汇、根据某一主题从录音材料中筛选相关要点的能力。

课题组所使用的测试试卷中, 听力理解部分共有36个问题。从测试目的看, 其中, 要求理解录音材料字面意思的题有20个, 占55.6%。学生对录音材料字面意思理解的得分率是46.37%;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判断推理的题有5个, 占13.9%。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判断推理的得分率是55.26%;根据录音材料做笔记的题有11个, 占30.6%。学生根据录音材料做笔记的得分率是56.86%, 其中前8个要求准确填写所听到的词的得分率是61.14%, 后3个要求用自己的话写下要点或准确填写听到的词的得分率是45.47%。

从题目类型看, 听力理解部分中的Section A共有15个问题。其中场景题有3个, 得分率为52.7%;替换题有4个, 得分率为45%;细节题有7个, 得分率为56.87%, but题1个, 得分率为54.5%。Section B中10个问题, 均为细节题, 得分率为42.56%。Section C中前8个空中有4处需要根据并列连词判断填入名词复数, 得分率为34.62%, 1处需要根据动词不定式符号判断填入动词原形, 得分率为76.4%;1处需要填入副词“rarely”, 得分率仅为10.9%, 1处是考查首字母大写, 得分率为

, 处需要填入谓语动词“”得分率为。后处要求用自己的话写下要点或准确填写听到的词的得分率是45.47%。

从听力内容看, Section A为对话, 得分率是52.25%;Section B为小短文, 得分率是42.56%;Section C是一篇长短文, 得分率为53.30%。

3.2 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现状

阅读理解包括快读与细读两部分。快读部分主要是考察学生运用略读或跳读的技巧, 快速而准确地在文章中搜寻到相关信息的能力。细读部分则主要考察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事实与细节、字面意思与隐含意义等的理解。

课题组所使用的试卷中, 阅读理解部分共有20个问题, 总得分率为35.55%, 没有达到合格 (准确率为60%) 的要求。

从测试结果看, 学生在快读部分的得分率为28.55%, 其中Skimming的得分率是31.44%, Scanning的得分率是21.83%;在细读部分的得分率为42.55%,

从题目类型看, 阅读理解部分的20个问题以可分事实与细节题、推理题、原因题。其中, 事实与细节题有15个, 占75%, 学生在事实与细节题上的得分率是32.98%;推理题有1个, 占5%, 学生在推理题上的得分率是30.9%;原因题有4道, 占20%, 学生在原因题上的得分率是46.35%。

3.3 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听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相关性分析

课题组对所有参加学生的阅读与听力理解 (前20题) 成绩进行了配对T检验, 双侧配对T检验的结果为Sig (2-tailed) =0.000<0.0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即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有显著相关。

4 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在听力与阅读理解上的难点与原因

4.1 听力理解

从测试结果看, 学生在听力部分的总得分率为46.03%, 未达到及格水平。

得分率最低的是在对录音材料字面意思的理解上, 为46.37%, 尤其是在把握要点方面。其次是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判断推理, 得分率为55.26%。虽然学生根据录音材料做笔记的总得分率是56.86%, 但也只有前8个要求准确填写所听到的词的得分率 (61.14%) 达到了及格, 而后3个要求用自己的话写下要点或准确填写听到的词的得分率 (45.47%) 也比较低。

从题目类型上看, 得分率最低的是根据并列连词判断填入名词复数, 为34.62%。其次是替换题, 得分率为45%;然后是用自己的话写下要点或准确填写听到的词, 得分率是45.47%。

从听力内容看, Section B的小短文得分率最低, 为42.56%。其次是Section A的对话, 得分率为52.25%。得分率最高的是Section C的长短文, 为53.30%。

从卷面上看, 失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听出来但不能准确拼写单词, 如26、33填空处, 分别有48.2%与43.6%的学生不能准确地拼写“calculators”和“murders”这两个单词。这反映出学生的英语单词在大脑中凝固化程度比较浅;二是辨音能力弱, 如31填空处, 有89.1%的学生没有听出了“rarely”这个单词, 很多学生把它听成了“really”。这也说明学生对英语的倒装句型不够熟悉, 否则就能够判断出这儿用的应该是一个否定副词, 而不是肯定副词, 否则语义上讲不通。三是从录音材料中筛选相关要点的能力比较弱。如34、35填空处, 有63.6%的学生未能听出并记下要点。四是听力材料相对较难、录音播放次数少, 如Section B为小短文, 内容比Section A的对话难, 却比Section C的长短文要容易, 由于其录音只放一遍, 学生这部分的得分率为42.56%, 在三个部分中最低。这说明学生把握细节的能力还比较弱。

这个结果与问卷调查数据基本吻合。问卷结果显示, 有52.7%的学生认为自己听不懂录音材料, 有50.9%的学生认为自己记不下重要的词, 有41.8%的学生认为自己根据所听到的进行推断有困难。

学生在听力理解上的困难, 究其原因, 根据问卷结果主要有:

1) 英语词汇能力差。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词汇量小。有61.8%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英语词汇少, 听录音材料时会遇到很多生词, 造成理解困难;二是猜词能力弱。有65.5%的学生称自己不能够根据上下文猜出一个新词的意思;三是已知单词在大脑中的凝固化程度浅。有14.5%的学生称听录音材料时, 有的单词能听出来却写不出来。

2) 练习得少。有45.5%的学生承认自己平时不做听力练习, 也不记单词。

3) 录音材料的语速快、内容难。有18.2%的学生说自己跟不上录音材料的语速, 前面听的还没反应过来呢, 后面的就已经过去了。有9.1%的学生认为听力材料超出了自己的接受能力。

4) 缺乏耐心。有18.2%的学生称自己在听录音材料时没有耐心, 所以不会认真去听。

从学生自己给出的原因中不难看出, 其实最主要还是自身努力程度不够。只要自己肯用功, 单词量、语速、耐心等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4.2 阅读理解

从测试结果看, 学生在阅读部分的总得分率为35.55%, 未达到合格水平。说明其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快读部分的得分率仅为28.55%, 反映出学生运用略读或跳读技巧在文章中快速而准确地搜寻相关信息的能力很弱。虽然细读部分的得分率稍高些 (42.55%) , 但仍未达到及格水平。按题目类型细分, 得分率最低的是推理题, 为30.9%, 事实与细节题次之, 为32.98%, 原因题为46.35%。

究其原因, 根据问卷结果主要有:

1) 词汇量小。有67.3%的学生认为词汇量小是制约自己阅读理解成绩的最主要原因。

2) 文章难。有30.9%的学生认为阅读材料超出了自己的当下英语水平。

3) 练习少。有21.8%的学生认为造成自己阅读理解水平低的原因是平时阅读英语文章少。

4) 无技巧。有21.8%的学生说自己阅读速度慢, 考试时总担心时间不够用, 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同时能找到正确答案。

5) 语法差。有18.2%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很好地掌握英语语法, 影响了阅读理解。

6) 知识面窄。有10.9%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不丰富也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之一。

以上学生总结的原因, 其实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自身的英语水平低;二是努力程度不够, 三是缺乏阅读方法, 四是阅读材料有一定难度。

5 分析与评价

从这套卷面成绩看, 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在听力与阅读理解部分的得分率分别只有46.03%与35.55%, 离60%的合格标准均还有相当的差距。从考察的结果看, 学生对录音材料字面意思的理解能力、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根据录音材料做笔记的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细读能力是不同的, 有高有低, 低多高少。这反映出受试的大一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起点不高, 基础不够扎实, 所学知识的固化程度还比较浅。若想今后顺利通过专业四、八级考试, 还需要下大功夫去夯实英语专业基础, 并逐步提高各项专业技能。因为本调研对听力与阅读理解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它们之间有显著相关。这说明提高任何一项英语专业技能, 对其它专业技能都会有益。从学生自己总结的原因看, 在听力与阅读方面大致相同, 主要涉及归因理论 (Weiner, 1986) 中的自身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三个因素。所以, 除了学生自身要努力外, 教师还要给予必要的引导与帮助。

6 提高学生听力与阅读理解能力的对策

针对学生在听力与阅读理解上的难点与原因, 本课题组提出以下策略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实施, 以期对提高学生的听力与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1) 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 根据学生当下的英语水平, 提供难度适宜的语料,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

2)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培训, 使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有效学习策略与方法。

3) 适度增加课内外的输入量。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接触语料的频度是习得语言的关键。

4) 加强对输出任务的重视, 通过让学生完成输出任务 (如听录音材料时, 可让学生进行重复跟读、听写等练习) , 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固化程度, 从而促进和提高其对输入任务的理解能力。

摘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听力与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受试在听力与阅读理解部分的得分率均未达到及格的要求。听力方面, 受试对录音材料字面意思的理解上得分率最低;阅读方面, 快读部分的得分率仅为28.55%。究其原因, 问卷结果显示主要涉及到自身能力、努力程度、方法、任务难度四个因素。对此, 调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理解,阅读理解,难点,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Ringbom H.Cross-linguistic Similarit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007.

8.一年级的阅读心得 篇八

【关键词】一年级 课外阅读

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22-03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这些名言警句向我们一一阐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明确提出了要增加阅读量,让学生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相对于课内阅读而言,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书报、影视作品、网络资源等语文学习方式的一种。笔者在120名学生中调查发现,90%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已初步具备了阅读行为,但由于识字能力有限,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此,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重任,往往落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身上。不少教育专家、同行,在关于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相关课题上做过不少研究,收获了不少成果,笔者就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根据小学一年级新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总结了有延续性、操作性强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下面,结合学生初启阅读大门阶段、具备拼读能力阶段和具备阅读能力的三个阶段,笔者从学生学情、教师策略、家庭策略三个方面试做论述。

一、初启阅读大门阶段(入学第一个月)

(一)分析学生学情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其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阶段。告别了幼儿园,一年级新生在新学期带着懵懂兴奋的心情踏入小学校门,对新的环境充满好奇,求知好奇的需求欲成为学生开启阅读大门的钥匙,引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然而,由于学生的识字量有限,要能够自由地阅读课外书,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大部分学生拿起书本,往往只是在看图猜故事,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行为。

(二)实行“强制阅读”规范行为

阅读作为一种从书面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过程,必然会受到一定阅读动机的激发、维持和指向。阅读动机分为四个维度: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社会动机和自我效能动机。从课外阅读动机来看,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是由好奇、投入等重要原因所激发,外部动机是指由外在的刺激而引发。前面提到,一年级新生还没有形成阅读文字的能力,他们的阅读动机主要靠外部刺激去引发,可塑性非常强,绝大部分具有顺从他人的行为特征。入学初,教师对新生进行“强制阅读”训练,这是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一种行动策略。教师应如何“强制”学生进行阅读呢?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曾提出“五要”读书法,其中对于时间的要求是“天天读”。入学初,教师要求每个学生为班级图书角捐赠三到五本图书,供同学之间交换阅读,解决书源的问题。每天,学生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自行到图书角挑选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然后开始晨读。由于学生们认字并不多,笔者只要求他们会看图猜故事即可。在课堂上,笔者还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后等待老师批改作业的空闲时间里,也要阅读书籍,真正做到“天天读、时时读”。这个阶段学生阅读的主要任务是能静心安坐,做到读书时不闲聊,不做别的事情,专心阅读15分钟(时间长了他们也坐不住),至于看什么书、怎样看,教师不做具体要求,而是重在养成学生时时看书的阅读习惯。教师也要身先垂范,和学生一起静心读书,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证明,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绝大部分新生都能够初步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营造浓郁家庭氛围,言传身教

父母可以促进儿童发展成就动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保持对儿童较高的成就期望,并细心地评价他们的成就;二是介入儿童阅读成长的行为之中去。在阅读活动中,父母介入的一种方式是在家中为儿童提供适当的阅读材料。入学初期,教师要和家长做好思想沟通工作,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儿童设立家庭图书角,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和氛围。图书角具有一定数量的书籍,书目最好挑选以拼音为主,符合儿童审美趣味的图书,如绘本等。父母介入的另一种方式是读书给孩子听。入学初的第一个月,笔者要求家长每天晚上给孩子读一个绘本故事,在读的过程尽量激发孩子与父母进行更多的口语交流。父母介入阅读活动,就是告诉孩子: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亲子间愉快的相互交往,激励儿童更多地去进行阅读。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最为关键的时间点,教师与家长要不怕繁琐,坚持不懈地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具备拼读能力阶段(入学第二、第三个月)

(一)学生学情分析

在家校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月的强制阅读训练,学生基本养成了早、午、晚按时阅读的习惯。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完成了拼音的学习,初步具备拼读汉语拼音的能力,能够逐步独立阅读拼音读本。

(二)“同伴合作共读”策略

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集合了人的动机、认知、情感、社会的众多因素。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如果只是对其采取强制阅读措施,没有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容易使学生失去最初的新鲜感,产生敷衍阅读的行为。如笔者曾发现个别阅读困难的学生只是坐在位置上干耗时间,完全没有用心地阅读。再者,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提到: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后,产生情感和归属上的需要,认为群体中的每一员都有归属集体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关心与照顾。因此,同伴交往的需求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具有维持阅读行为的功能。基于这一观点,结合本阶段学生的学情,笔者提出“同伴合作共读”的策略:要求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每天两人轮流朗读带拼音的书籍。如第一天学生A读书给同桌B听,并把自己的疑问或者感受告訴同桌B,B根据书的内容和A进行交流讨论。讨论后,B可以对A的读书态度、读书效果进行模糊评价(如评星级),如“同桌A读书态度不够认真”等,B把A的读书情况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及时对A进行辅导教育。第二天,两人交换读书任务。这样相互督促,避免学生读书时出现“人在心不在”或“有口无心”的问题。由于学生读书容易出现漏字、跳行的问题,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逐字逐行指读的方法,而对于个别阅读困难的学生,教师最好能手把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帮助他们尽快学会自己阅读书本。这样的阅读活动,满足了学生建立相互交往关系、融入团体的感情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一方面帮助学生渐渐养成认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学会“怎样去读书”,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拼音学习成果,促使学生将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活跃读书思维。

(三)家庭“亲子共读”的策略

家长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进行亲子共读,要求孩子读书给父母听,并请家长填写《家庭读书记录表》。表格内容包括日期、阅读书目、具体页码、阅读时间、问题和感悟、阅读评价(评星级)等内容。教师要定期检查《家庭读书记录表》,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实践证明,家庭亲子共读能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提高他们的阅读技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成效。

三、具备自主阅读能力阶段(入学第四个月到学期结束)

(一)学生学情分析

随着语文课堂学习的深入,学生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其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积累与沉淀,学生开阔了眼界,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促使他们的阅读愿望比入学初期更为强烈。此时,学生对阅读的广度也有了更高的需求,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更有趣的阅读材料。

(二)教师加強阅读指导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读什么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阅读动机取向所决定。教师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阅读动机,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持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部动机。在前两个学习阶段,教师着重从读书时间、读书方法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到了第三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教师便可以顺势而导,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目去读,使学生知道“读什么”会有意思。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读物相对太难或者太容易,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可以推荐难易适中、内容健康的书目供学生或家长选择,如童话故事、探险小说、绘本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常选择在学生之间传阅度较高的书籍,与全班学生共读,讨论该书的优缺点,教会学生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书籍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借助影视作品推荐相关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观看《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作品后,推荐学生阅读儿童绘画版《西游记》,再与学生讨论影视、网络作品和书籍作品的优势与劣势,比较碎片化阅读和整篇(本)阅读的优势和劣势,鼓励学生多读好书、读整本书。

(三)家庭拓宽阅读渠道

来自学校同伴和家庭的书籍往往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愿望,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拓宽阅读渠道。除学校的图书馆外,笔者提倡家长在假日带孩子到图书馆借书、看书,与孩子分享阅读的乐趣,图书馆的物理环境、人文氛围,以及父母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态度,都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这样的阅读活动,拓展了学生阅读的范围,增大了阅读的数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四)学校创建阅读平台

群体动力学理论对个体阅读动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除了学生学情、教师和家庭因素外,学校自身也要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为学生积极创设情境,开展一系列阅读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利用团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笔者所在的市、区、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月”活动,如讲故事大王比赛、课本剧表演、古诗词背诵比赛、知识竞赛、诵读比赛等。学校班级也经常进行“好书推荐”主题班会,每班每周设立一节在学校图书馆进行的阅读课。每一年,学校定期举办“书香少年”“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笔者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读书活动,学生们也因此取得一些成绩,如笔者所教授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书香班级”,一些家庭和学生被评为市级“书香家庭”和区级“书香少年”,笔者本人也被评为区级“十佳读书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极大地激发着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此外,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或是写句子、写话训练中,笔者经常表扬那些善于积累课外知识的学生,激发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成就感。由实践可知,竞争、激励、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显得非常重要,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了学生被关注的需求,唤起学生阅读兴趣,持久引发阅读动机。在此基础上,同伴、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不断在学生心里发酵,“我要(像他们一样)成为知识丰富、明白事理的人”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促使学生持续进行课外阅读,完成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心路历程。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山有路,而学海无涯,学生进行阅读远航的路还很长,教师要沉下心扎扎实实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9.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 篇九

书中强调了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来读书,这种方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你以写读书笔记为前提来读书,读书的`时候就会着重找寻要写下来的重点内容,就会不自觉的思考书中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内容。读书笔记,整理了自己的想法。另外,不光是写自己的读书笔记,还要看别人的书评,每个人看书的角度不同,自然产生不同的观点,看别人的书评,自然多了份不同的读书体验。

书中还有个和之前李敖(如果你想让弄懂一件东西,就围绕这个东西写一本书)观点一致的看法: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能而去发表演讲或出书,而是通过演讲和出书让自己达到了新高度。

10.一年级的阅读心得 篇十

目的是前提,提问是方法。当有了阅读目的,一切都应围绕它展开,我们可以通过检视阅读挑选出符合阅读目的的书籍。检视阅读即略读,通过检视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书的类型体裁和主要内容及各章节重点,这样不仅能知道这本书符不符合阅读目的,还能选出重点,以便在阅读时略读和精读的灵活运用。进行了检视阅读便可进入下一步——分析阅读。分析阅读也是正式阅读,通过分析阅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整本书。在分析阅读时,读者应提出读书四问”:第一,这本书讲了什么?第二,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第三,这本书有没有道理?第四,这本书与我有什么联系?回答第一个问题,读者应明确本书类型,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仅如此,还要列出文章大纲,并对每一大纲列举出新的纲要。回答第二个问题,读者不仅要明白作者的主旨,还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主旨。第三个问题,这本书有没有道理,其实就是就对这本书的评论,应注意的是,赞同和批评都应有理有据。第四个问题在于书本与读者的联系,即读者要学以致用。此外,除了这四个必要问题,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时应时刻提问,主动发掘知识,达到创新。

在阅读时,技巧也很重要。要集中注意力,懂得何时略读,何时精读,略读应怎么读,精读又应怎么读,如何做笔记,怎样画思维导图,主食、美食、果蔬、零食这四种不同类型的图书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11.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篇十一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96-02

涉身于教育赋心于教育,才可发现教育这行之乐。灌育蓓蕾,使其沐受古今之精華汲取中外之养分,于数年后茁壮立于天地,其乐何穷。入行便着手带着一群可爱的精灵,探身于教育这一趣味无穷的天地。但要真正做到教之乐学之愉却也不易。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做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其实也不外乎听、说、读、写、看、感这几方面。但针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要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便要从课堂内外,生活中挖掘一些可用的有意义的资源。而教材本身就包含者无尽的资源,需要每位任课教师去探究挖掘以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去汲取营养。

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我个人认为小学低段也一样,在侧重识字写字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新课标》中在小学低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及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乐于与人交流;能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因特别重视阅读教学的教授,以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最基本和最必须的语文素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安排六大单元的阅读教学,分别从景物、童话故事,生活场景、名人史事方面渗透语文素养的理念。结合孩子们的特点,兴趣是一切学习的源泉及动力,一定要让孩子们主动去发现乐趣主动去学。

在课堂教学三步导学模式中首先和必要的便是激情导课,这个导课模式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且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师生基之于课本的互动过程。结合阅读教学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们愿意走进去一同探究与欣赏文本的美。很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吸引学生,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在学生意愿与文本内容的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他们只作为引路人,桥梁的另一端便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乐园!三步导学的第二阶段便是民主导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中怎样引导孩子们去或自主或合作学习呢?在阅读中怎样让孩子们去感悟与欣赏呢?质疑--探疑--解疑--归疑;发现--感受--鼓励--总结这是我个人总结的两种阅读教学的方法,前者适用于读事明理型,后者适用于看景悟情型,或者在一些文章中这两种方法也是可以相互参用的。例如在第八单元中有一课《司马光》,一篇让大人小孩都受益颇多的经典课文。拿来给小孩子讲,除了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外,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大的教学容量可以给老师发挥,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是主体不妨让他们自由一点去探索,看看他们在某一危险环境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听听他们在同一危急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说说他们自己的理由。这就是质疑--发现,之后老师要进行鼓励--总结。阅读阅读,让孩子们自己乐意去读,读出乐趣读出知识才是主旨所在。本册还有一些贴近生活的文章比如《奶奶的白发》、《好学的爸爸》,从生活贴入学习,在课文与生活实际中寻找契合点,让孩子们从生活感悟中读出奶奶的辛劳与不易;读出爸爸的好学与上进,在文本中激发孩子们对于长辈的敬爱之情体贴之情;激发孩子们乐学向上的主动之意。在引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引导换词感悟,情景模拟对话读,反面假设推导读,设身处地感悟读等等。方法永远服务于效果,只有让孩子们好读,多读,读好,读出感情,这节阅读课才上的才算是大致达标。

要从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平常的教学中教授一些方法。让孩子们知道该怎样读书,对于低段要给出一些基本的目标,让学生清楚自己要干什么。除了读通读顺读准确读流利不错读漏读读断句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外,还应该在这些基础上读出感情!或者针对于文章让孩子们读出一些信息,从文字背后捕捉一些明显的信息,这样日复一日的提高孩子们对于语言的感受力和敏锐力。比如第四课《春到梅花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人流”是什么样子的?欢乐的海洋又是怎么的局面?通过有感情的多次朗读,应该努力引导孩子们通过字面看到画面,通过画面悟到情面。又比如第十五课《放小鸟》:我听到窗外有一只小鸟在焦急的叫唤,这只小鸟同被我“关”起来的那只可爱的小鸟有什么关系?它在叫什么?它为什么叫得那么焦急?我最后为什么决定放小鸟?读文章我们不仅要读出字面交待的信息,还要看到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融洽美好。又比如《司马光》:公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从这句话你知道了公园里置放的一些东西,除此之外,还能感受到什么呢?老师应该善于去引导孩子们质疑探究主动发现,如果没有假山,没有水缸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上一篇:假日里我们去月光草坪作文400字下一篇:2024年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期中试卷标准